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惠此中国,民亦小康 农行绘写全面小康社会新画卷
“农超贷”帮助老别解决燃眉之急,生意越来越红火   “收到短信到账提醒,我一看,怎么这么多0?数了半天,最后才数清楚是4个亿!”去年3月,浙江安吉余村的村支部副书记俞小平收到一笔巨款,兴奋之余,他也有些忐忑。 这4亿资金是中国农业银行对余村乡村振兴一体化项目的贷款。仅仅280户农户的小山村,如何拿到4亿元贷款?这要从小小余村的“传奇”经历说起:十几年间,从一个发展矿山等重污染产业为主的小山村,到群山环抱、碧水蓝天的网红旅游村,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金融支持下全力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有不少内心向往更美好生活的乡镇村落里的百姓却身处资金干涸的境地,他们勤劳、踏实、肯干,希望通过金融灌溉,走向富裕。这其中,有余村家家户户的村民,有在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上经营超市的“老别”,有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王家庄村村民周惠锋,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平凡又鲜活的个体,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不能少”的中坚力量。 在全国各地通过勤劳致富的老百姓的身旁,更有周俊鹏、薛金军、马园珠这些农行一线员工,走进田间地头、迈入千家万户,与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品尝奋斗后的收获和欣喜。在一线员工身后,农行举全行之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助推器”,紧扣时代脉搏,用“金融活水”浇灌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共生共荣 “老别”疫情中的及时雨 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江汉路上有一家“江汉超市”,超市面积不大,但平时门庭若市,是周边街坊的“购物中心”。 今年64岁的“老别”别传华和爱人一起经营着这家超市,老别进货送货、老伴守柜台,买卖做得红红火火。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老别看到老街坊们天天宅在家里都快断粮断炊,在跟镇里领导请示过后,冒着被感染风险,把柴米油盐送到了街坊们家门口。 但由于居民采买需求激增,老别手上资金不足。于是他找到当时农行毛嘴支行行长周俊鹏,问能否贷款给他,多进点货。说起来,老别也是农行毛嘴支行的老朋友了。支行和江汉超市离得很近,不止周俊鹏,支行的前几任行长秦明经、李少华也都是老别在创业路上的老伙伴。 二十多年了,别传华将小卖部经营得十分尽心,生意越做越大,别传华也成为了毛嘴支行金卡老客户。毛嘴支行从营业所升格成综合业务网点,网点负责人从秦明经换到李少华再换到周俊鹏,但对江汉超市经营的支持一如既往。 在疫情期间,老别遇到资金“烦心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农行。得知老别的情况后,周俊鹏第一时间向仙桃分行做了报告。恰逢2020年疫情期间,农行湖北省分行三级行联动积极调研农户金融需求,创新推出“惠农e贷”,加大信贷输血力度。 农行仙桃分行结合区域特色农业的规模及发展情况,采用特色产业模式对仙桃市农户经营的农资店、超市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建立“惠农e贷”商超模型,创新“农超贷”产品,以乡镇商户超市库存、营业收入、经营成本等数据为基础建立信贷模型向商户授信。 老别提出了“农超贷”产品创建后的首笔信贷需求,农行湖北分行、仙桃分行立即响应,湖北分行农户金融部全程指导支持,仙桃分行分管副行长带队推进业务流程,毛嘴支行上门采集别传华超市经营情况、营业流水、库存清单、仓库库存等信息。 在省、市、支行三级行联动下,农行毛嘴支行当月即为老别发放了全市首笔“农超贷”信用贷款30万元,解了老别的燃眉之急。疫情退去,毛嘴镇江汉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江汉超市迎来送往着老客人、新面孔,熟悉的市井气息回来了,大家都在为美好的日子忙碌奔波着。 躬身入局 农户“老周们"的贴心定制 离毛嘴镇行程一千公里之外的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王家庄村,村民周惠锋在为扩大肉牛养殖而烦忧。 周惠锋经营着一家占地10余亩的肉牛养殖场,2020年,是他从事肉牛养殖第八个年头,周惠锋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一批优良品种,把养殖业务做得更大一点。家人也都支持周惠锋的事业心,但是资金却成了烦心事。平时,遇到缺钱的事,他会和亲友暂时借一借,但这一次,要扩大养殖规模,90万元的资金数目就不小。 农行山东安丘支行个人金融部经理薛金军听说了老周的计划,马上赶到他家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安丘人,薛金军已经扎根农行26年,多年走乡串户,用双脚丈量家乡热土,他对这里的大小村庄和产业已经非常熟悉。“不怕见冷面孔,不怕坐冷板凳,不怕吃闭门羹。”在平凡的岗位上,躬身“三农”,扎根基层。 周慧锋在农行帮助下扩大肉牛养殖场规模 薛金军在实地走访时,发现与周惠锋情况类似的养殖户不在少数。近年来,安丘市肉牛养殖业由家庭式、小规模养殖迈向规模化、区域化养殖,现有肉牛存栏2.6万头,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专业集群,也成为重点支持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而且,薛金军发现,当地肉牛养殖成规模、产业成集群,而贷款却一笔一做,一笔一审批,费时费力,这与产业规模化发展极不匹配。如何让农户更便捷地贷到款?如何帮助农户降低贷款成本?他萌生了零售贷款批发做的想法。 薛金军把思路向行里做了汇报,很快获得分支行的支持。有了实地经验和想法,薛金军立即研究撰写提交了《肉牛产业集群信贷支持意见》。这个计划是希望依托山东农行“金穗农担贷”产品和农担公司担保,实现“集中准入、批量运作”的产业集群贷款模式。 周惠锋的90万元贷款很快办了下来。“有了农行贷款支持,我就有了再扩大养殖规模的底气。”现在,周惠锋的肉牛养殖规模已经达到150头,而且“贷款不用抵押担保,还有利息补贴,今年就能增收20多万元。”周惠锋和家人高兴地说道。 在这个创新模式下,还有更多的“周惠锋”们已经或正在获得农行的支持。薛金军为存栏量50头以上养殖户定制肉牛养殖产业集群服务方案,目前,当地缺乏周转资金的养殖户,已有100多户拿到了6024万元贷款,实现了增收致富,大家的红火日子也过得更有动力! 由绿变金 撬动安吉余村“再出发” 而在全国各地奋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乡村中,浙江安吉余村具有更加独特的价值意义。 走进余村,“美丽”一下子蹿进眼帘。这里群山环抱、秀竹连绵、碧水蓝天,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蜿蜒曲折,直通村子深处。 过去,余村矿山、水泥厂遍布,靠炸山采矿致富,随之带来了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导下,2003年,村里决定关停矿山、水泥厂,并带领村民尝试发展生态旅游。如今,余村已经成为每年接待90万人次的网红乡村。 “变身”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来了不少国内游客。游客多了,但村里和村民的收入没有随之大幅上涨。“因为以前我们业态很单一,就是农家乐,解决吃和住,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的是玩什么。”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余村的村主任俞小平在想,不仅要让人进来,更要留得住、多消费,带动村集体、老百姓共同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 农行安吉余村绿色支行行长马园珠就是余村人,了解到余村需要提升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打造5A级景区,需要大笔资金支持后,马园珠第一时间向上级行进行了汇报。 此后,农行安吉支行多次上门对接,实地走访了解具体情况。为了这个项目,农行建立专班,省、市、县三级行联合行动,前、中、后台全力以赴,从业务发起到贷款发放仅用时2天,创造了农行浙江分行最快审批记录。 2020年3月14日,农行安吉余村绿色支行为余村发放全国首笔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贷款4亿元,利率下浮10%,期限长达15年,全力支持安吉余村旅游发展,成为余村“再出发”的有力支撑。 收到款项短信到账提醒,兴奋之余,俞小平也感到了压力。“银行贷款必须精打细算地花,而且还得‘钱生钱’,只有源源不断产生效益,乡村旅游才能持续。” 到今年3月末,农行安吉余村绿色支行已为余村发放绿色贷款6.4亿元,涉农贷款7亿元,实实在在地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俞小平预计今年余村整体客流量会超过往年。在金融活水的不断浇灌下,一幅“新余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农而强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农行基层员工用双脚丈量家乡热土,用服务反哺乡亲父老,用创新破解贷款难题,用责任坚守风险底线,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农行上上下下用心、用情、用力全力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这是深深根植在农行基因中的文化,农行因农而生、因农而长更因农而强。 2021年是农行成立70周年。农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表示,自成立以来,农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农行坚定面向“三农”,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对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金融活水”。截至2021年5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5.78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59万亿元,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40万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959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98万亿元。 农行着力拓展农村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将传统网点与新型电子渠道、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渠道,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实施手机银行“掌银下乡”工程,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和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加大面向农民的线上融资“惠农e贷”推广力度。 农行坚持创新驱动,为县域农村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面对上述湖北仙桃、山东安丘、浙江安吉等地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农行建立总行统筹、分行为主的产品创新机制,研发农民安家贷、美丽乡村贷、普洱贷、油茶贷等线下产品,探索出惠农e贷、小微e贷、产业e贷等线上产品,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新型抵质押担保方式,全行“三农”金融产品总量达到230个。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行坚持面向“三农”定位不动摇,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模式转型。 “像泥巴一样粘在乡亲们脚下,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农业银行不忘初心,从百姓需求出发,向富裕生活引导,不断创新突破……
数据安全法正式出台 网络信息安全再多一道“保护网”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数据安全保护终于有法可依。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有何特殊意义?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确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等基本制度数据安全法共分为七章,分别为总则、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附则。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数据安全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明确了开展数据活动的组织、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锁定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建立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和推动政务数据开放的制度措施。总则中明确了数据安全法出台的背景、数据安全释义等。数据安全法明确,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适用本法。数据安全制度一章中提及,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还提及,国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国家对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相关的属于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实施出口管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个人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个人数据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数据安全法指出,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履行上述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发现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将给网络安全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分析认为,数据安全法有四大亮点。第一,它明确强调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前提下维护数据安全,并设立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制,基于此,该部法律将成为我国各类公权力机关统筹应对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的法律根基与有效工具。第二,它厘定数字经济时代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双向促进与辩证统一关系,具体来看,依据该部法律第十三条规定,“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数据安全”,而“数据安全”又反过来有利于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第三,它注重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全面与有效获取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并防范弱势群体由于数字经济技术迭代发展而处于困境。依据该部法律第十五条规定,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第四,它明确设定了国际贸易交往领域的对等反制原则。依据该部法律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任何国家或地区在与数据和数据开发利用技术有关的投资、贸易等方面对我国采取歧视性措施,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等采取措施。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从最近多起勒索攻击事件可见,数据安全直接影响业务安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业务都是数据驱动高的,一旦敏感数据被锁定或泄露,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生产瘫痪。数据安全法的出台非常必要且及时,将推动社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比如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的安全。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首先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把数据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数据要素的发展与安全统筹起来,为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在他看来,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领域的“上位法”,确定了数据流转过程中组织、个人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监管要求。同时,作为纲领性法规,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在后续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措施、规范和标准过程中指明了方向。其次,数据安全法消除了数据活动的灰色地带,形成制约机制,遏制随意流转。第三,数据安全法规定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业务涉及数据活动的全流程,数据伴随着业务和应用,在不同载体间流动和留存,贯穿信息化和业务系统的各层面、各环节,这对数据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云坤表示,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将成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实施后,网络安全行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势必将驱动政府、机构和企业增加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投资,用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推动网络安全行业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产品加快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表示,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价值,但仍需从以下方面完善。第一,进一步明确界定“数据”“政务数据”“重要数据”等重要概念,为法律适用提供坚实基础。第二,数据安全法是一部纲领性数据安全规范,很多规定都是方向性或者开放性的,对于数据安全审查程序、重要数据风险评估的报送对象和审查流程等重要问题,需要制定大量配套规则,将其具体化。数据信息领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李伟民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数据从单纯的信息记载形式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立经济价值的利益形态,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甚至有人提出,“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时代已到来。数据对人们生产生活,乃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企业、个人围绕数据展开大量博弈,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忽视数据安全、利用数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频频出现。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据处理活动的有效规制,在发挥数据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让数据活动在法律框架范围内有序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正以更深度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制定一部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十分必要。早在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公布了立法规划(共116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位于第一类项目: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同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今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正式发布。今年3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曾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加紧制定出台。他表示,在当前大数据快速发展环境下,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工作一直在加强。网络安全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加紧制定出台,与此同时也在加紧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以及交易的相关制度,从而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在网络安全法深入实施、数据安全法被正式通过的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仍在制定出台。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后,三部法律将共同组成数据信息领域的法律体系。此外,国家各部门已经连续出台多条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优化网络环境。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专章方式,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定义、保护原则、法律责任、主体权利、信息处理等问题作出规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需单独向用户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用户的明示同意;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原则上不应存储原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iPhone使用多年的电话接听设计在网络引起热议
据外媒bgr报道,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的角度来看,苹果对细节的关注可以说是无可匹敌的。跟大多数公司相比,苹果更注重改善整体用户体验的整体利益。然而,这家公司偶尔也会推出一个让用户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设计决策。比如Twitter上的一篇帖子强调了iPhone上许多人抱怨多年的古怪设计。 任何一个拥有一部iPhone的人都知道,在已经在通话的时候处理新来电并不那么简单,用户很难让iPhone按照其想要的方式运行。 iPhone目前的来电设计 如果正在通话的过程中有新电话打进来,用户会看到三个选项。他们可以拒绝来电、结束当前通话并跟新来电者开始对话或在接听第二个来电时保持第一个来电。 理论上,这似乎很简单。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苹果提供的选项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工作。相信不少用户会发现,每当把一个电话挂掉然后接听新电话时,第一个电话总会出现一些故障。实际上,最终两个电话都结束了。 下面关于iPhone糟糕设计的推文引发了这场对话。 有解决办法吗?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烦人的iPhone设计问题吗?一个叫Yanky Perl的Twitter用户提出了两个值得分享的想法。 这两项功能似乎都比苹果目前的功能简单。 幸运的是,这只是iPhone设计失误的一个罕见例子。通常情况下,苹果iOS的设计选择要比Android更加直观优雅。
在智能车里“裸奔”
头图|视觉中国 阿伟几乎忘了,在一开始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今年2月,阿伟买了一辆纯电动车。刚上车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页面出现在阿伟的眼前,上面写着几个小字:是否同意《隐私政策》。 过去的提问者是电脑软件、手机App,现在提问者变成了某个车企。 阿伟所面临的就像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著名的“药丸选择”,如果选择蓝色药丸,故事就此结束;如果吃下红色药丸,就可以开启冒险、变成超人、找到女朋友顺带拯救世界。 对于阿伟来说,选择同意,就意味着开启智能车的全部先进功能;选择拒绝,就意味着阿伟花30多万买的车变成了傻瓜车,几乎全部的智能功能都无法运行。这违背了阿伟买车的初衷。 和《黑客帝国》男主尼奥相比,阿伟的目的很单纯,他只是想要一辆很酷,能看电影还能打游戏的车。 阿伟时常面临这样的选择,多数情况下他都会选择同意。阿伟很少考虑选择同意后需要付出的代价。他不想知道代价,因为会“影响心情”。阿伟也从不看《隐私政策》文件,因为“字太多不想看”。 阿伟不知道,自己每一次勾选同意,都意味着个人信息与隐私的流失。 选择是不可逆的。从点击同意的那一刻起,这辆车上所有的传感器都开始运转,为阿伟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阿伟交出了自己的信息数据,获得了更优质的服务。在阿伟看来,这是一笔不需要考虑的交易。 “我行得正坐得直,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他说。 3月的某一天,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生产商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开承认特斯拉通过车内摄像头获取车主在车内的活动图像。 阿伟对此感到震惊。但他依旧选择相信智能汽车企业不会用自己的数据做违法的事情,因为“我的数据不值钱”。 不过,出于某种莫名的担忧,阿伟还是选择抵抗一下。抵抗的手段是去某宝花5块钱买一个盖子,遮住车内摄像头。在阿伟看来,对付高科技产品往往需要这样原始且直接的手段。 但阿伟同样忽略了很多问题。为了实现语音交互的功能,智能汽车上还装了很多麦克风。这些麦克风分布在车内的四周,可以通过音量判断声源、分析声源的声纹,甚至实现更多让阿伟意想不到的功能。 就算遮住了摄像头,但阿伟遮不住麦克风,他依旧无所遁形。 我们可以合理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当阿伟在车上说想吃酸菜鱼时,车内的屏幕和手机会同时开始推荐附近的饭店。阿伟会开始对语音助手说脏话。当隐私泄露以一种露骨的方式体现时,他才会长记性。 在过去,不少中年男人都会在下班后躲在车里,这是属于他们最后的安静。但当这些中年男人开上智能汽车,他们就不再孤单,在后视镜上的摄像头、内置麦克风和中控台屏幕的背后,总有人陪着他们。 在物联网盛行的年代,人人都是阿伟。 01 他们可以看见一切 “如果车主知道我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会受不了的,从技术能力来说,如果车主在车上做某些让身心愉悦的事情,我们是可以看见的。”一位车联网供应商内部人士对虎嗅表示。 对于过度获取用户数据这件事,部分车企的表现非常坦荡。 今年3月13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开承认特斯拉通过车载摄像头获取用户车内图像资料。而特斯拉获取这部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监测车辆在启动自动驾驶功能时驾驶员是否全程关注道路情况。在马斯克确认这一信息后,舆论对特斯拉的质疑开始爆发。 虎嗅针对车内摄像头一事询问特斯拉中国,特斯拉方面回应称车内摄像头在中国市场从未启用,在北美有限测试用户车辆上也仅为检测驾驶员是否合理使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所用,不存在任何违规收集用户视听数据情况。 不过,特斯拉不获取车内图像资料,不代表其他车企不获取。虎嗅在查阅多个车企的隐私政策后发现,蔚来和小鹏都在协议中提到对用户图像信息的收集。 其中,小鹏表示收集用户人脸信息主要是为了核对车主的身份。蔚来则表示,收集车内图像资料的目的主要是实现驾驶员疲劳检测、在车辆被盗时保存证据、行车记录仪功能以及车祸时的安全保护。此外,蔚来也在协议中强调,车内摄像头仅在前述有限场景下收集信息。 从协议的字面意思上看,小鹏和蔚来在用户车内图像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上都保持了应有的克制。但在车联网工程师张帅看来,人脸识别和疲劳检测等功能的实现,都存在较大的隐私收集灰色地带。 “从技术上看,做人脸识别需要摄像头时刻保持运作状态,如果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是没办法在你露脸的时候比对人脸信息的。”车联网工程师张帅说。而蔚来所提到的疲劳监测功能,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理解,这个功能需要车内摄像头全程开启并获取数据才能实现。 这意味着,有人脸识别和疲劳监测功能的车型,在技术是有能力获取用户在车内的全部图像资料的。 特斯拉Model 3的车内摄像头 用户在车内的图像资料,无疑是极度隐私的信息。除图像外,声音信息的获取也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部分智能汽车并没有车内摄像头,但语音交互功能几乎是所有智能汽车主打的产品卖点,车企对声音信息的获取,涉及的人群更加广泛。 虎嗅在查阅车企的隐私信息发现,多数车企的隐私协议对车内声音信息获取的描述都很简短,但蔚来在其协议中对语音交互获取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根据蔚来的表述,蔚来的Nomi语音对话系统将会收集车内人员与系统的对话信息。通过Nomi收集的相关原始音频信息会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被转换为文字信息并通过本地或蔚来云进行用户意图分析。该语音系统在处于开启状态时,才能通过固定指令唤醒,蔚来用户可以选择静默模式以关闭Nomi的运行。 蔚来对Nomi的相关表述 蔚来对于语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同样保持了应有的克制。但在技术层面,用户的个人隐私并非完全没有隐患。 “支持语音交互的硬件设备都会持续收集声音数据,因为语音助手只有一直打开才能在用户说出唤醒词时进行比对。”张帅说。而如何判断车企是否违规获取语音数据的标准就是,除语音交互以外的对话是否也被上传至云端。 这件事得到了一位车企语音交互工程师的验证,“技术上可以做到全程监听,实操上有没有这样做,只有高管知道”。 关于语音信息数据,另一个需要被强调的事实是,车企所获取的语音交互信息是未脱敏的。这意味着,车企可以将一条具体的语音交互信息与真实的个人信息相匹配。 “我们获取的语音信息都是'今天北京天气怎么样'这种,没有什么隐私的东西,所以没有脱敏的必要。”前述语音交互工程师对虎嗅表示。 从技术手段来看,在最敏感的车主视听信息上,个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用户除非把联网的硬件都拔掉,断电,但乘用车的视听数据传感器几乎是没有硬件开关的,用户只能选择贴胶布把摄像头遮住。”张帅说。 这意味着,智能车在联网后,车主在车内的视听信息都有可能被实时监测并传输至云端。“车企获得的将是一场立体环绕音效且高清的现场直播”。 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50%。按中国汽车市场每年2000万辆的销量计算,若车内视听数据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将有数千万人在车内“裸奔”。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情况,还是在车企遵守其隐私政策的情况下产生。在联网的状态下,数据的操控者拥有造物主般的能力。“联网的设备原则上是可以远程控制设备的,我们就会在用户不按时偿还贷款的时候,远程强行锁车,也可以远程开车窗、空调等。”张帅透露其所处公司对卡车等商用车的掌控能力。 此前,外媒就曾曝出特斯拉的系统被黑客通过无人机攻破,并打开了车门和后备箱。 然而,这只是数据隐私带来危害的冰山一角。除视听数据外,车企的隐私数据协议中所获取的还包括了车辆行驶数据、定位数据、自动驾驶雷达所获得的超精度地图数据以及车主在主控屏幕上的几乎所有操作记录。 “如果需要,车企可以知道你每天听什么歌,最爱去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停留多长时间,当获取的数据达到一定程度,车机系统就可以对你的行为进行预测。”张帅说。 “目前有些车企自动驾驶的硬件、部分软件功能都会找供应商来做,这样车企就没有数据的完全掌控权,供应商也会有盗取数据的空间。”一位车企内部人士透露称。 而前述的所有状况,都发生在车主点击同意隐私政策的按钮之后。有趣的是,在虎嗅查阅的隐私政策文件中,几乎所有的车企都会强调在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收集数据,而明确同意的意思,就是用户点击同意隐私政策的行为。 请不要愤怒,因为这一切是你们默许的。一切隐私数据安全事件的源头,都是用户隐私协议。 02 变现 当我们讨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关注企业是否会这样做,而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这样做。现实情况是,我们几乎只能将隐私数据的安全寄托于企业的自律能力。 企业获取用户数据的目的很明确,赚钱,持续地赚钱。这天然地将企业收集的数据分成两类:1、能轻松赚钱的。2、要费点劲才能赚钱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收集的主要信息分为业务信息和行为信息两大类。其中,业务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如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这部分是数据基本在用户注册或者登陆时就已发送至企业的后台。因需要长期使用,所以这部分数据是相对静态的。用大数据工程师何晓龙的话说,这部分数据一经上传,消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目前这部分数据的泄露和滥用也是手机及汽车领域的重灾区。如果用户频繁接到推销电话,就意味着这部分数据已经被泄露。这种情况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常态。 为了了解车企的车机系统,本文作者曾下载安装多个车企的App。在接下来的一天,作者就接到多个来自汽车经销商的推销电话。 本文作者查阅某车企的隐私协议后发现,根据相关协议,当用户同意隐私协议后车企有权将用户信息转移给汽车销售商等车企合作的第三方。 接下来是行为信息。手机端的行为信息包括网页浏览记录、地理位置信息、购物信息、搜索信息等。而在智能汽车端,这部分信息就包括车主的车机系统使用信息、车型行驶数据、地理位置信息、自动驾驶数据、车内语音交互信息等。 对于企业而言,这部分行为信息蕴涵巨大的商业价值。几乎所有的大数据算法,都要依靠这些数据去运行,并不断优化。 “有些做自动驾驶图像分析的公司,除了硬件设备和算法之外,最值钱的就是图像数据,你说他们能不渴望用户的图像数据吗?”商用车车联网工程师邹成对虎嗅表示。这部分数据属于“费点劲”才能赚钱的。 但用户在车机系统上的操作数据和浏览数据,就属于变现极为方便的数据。 正因为短视频App在不断获取你的浏览记录、页面停留时长等信息,其核心的推荐算法才得以知道用户最喜欢的内容。随着数据获取量的增加,算法依托大数据所描绘的用户画像也就越精准。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平台会越来越懂用户。 毫无疑问,在“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同样的事情也在汽车上发生。 “我们的用户画像就是,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的60后和70后,月收入在6000~15000之间,加班熬夜比互联网更凶狠,凌晨跑车,连续工作时长超10小时。”邹成对虎嗅透露了其公司通过数据描绘出的卡车司机用户画像。 邹成表示,用户的工作时长、加班情况、所处行业、家庭住址及公司信息等都可以通过后台精确获取。此外,当前部分智能车支持人脸识别,通过人脸的数据与语音信息的匹配,就可以获知用户的年龄、性别等生物信息。车内的摄像头通过实时监测也可获知车内用户的情绪信息。 除了精确的用户画像外,车企也需要通过车型的定位数据、雷达的数据和相机的图像数据以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算法。而车内的语音交互功能也需要不断地训练,才会更懂车主的习惯与声音。 在智能手机时代,用户的部分行为数据会通过App缓存在手机上。但在智能汽车时代,智能汽车所收集的数据将是手机的数倍以上。智能汽车同样有一块智能屏幕,并且有比手机更精细的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比如特斯拉Model 3,光是服务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摄像头就有8个。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曾表示,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最高可达10TB。 在海量数据收集的情况下,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车企有两种选择:提高车型的算力和数据存储能力,将部分数据的处理留在本地,或者将绝大部分数据发送至车企的集中服务器或云服务商的服务器中。 目前的智能汽车上,两种方案并行。这意味着更多的用户数据被上传至云端。这无疑增加了用户数据泄露及被滥用的可能。 “在数据运输的过程中,技术高超的黑客可以随时截留数据。而在技术层面来看,对于提供服务的云储存服务商而言,想要获取企业委托储存的数据也并非难事。”何晓龙对虎嗅表示。 但据一位车联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企业对原始数据库权限的把控极度严格,仅有少部分高层管理者有权限查看原始数据。 这部分原始数据脱敏后,将被发送至上一级数据库,然后再通过企业的业务分类分流成更高层级的数据库。最后企业会将细分的数据拿到不同的场景跑算法。 在匿名完成后,各类传感器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就会帮助企业进行用户定位和画像。虽然单一的用户数据几乎没有价值,但当这个数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的价值就无可限量。 而从隐私协议文件来看,部分车企已经想好这部分数据怎么使用了。 长城汽车在其隐私政策中提到,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其会将用户的部分数据分享给广告、分析服务类的授权合作伙伴。长城汽车将向这部分合作伙伴提供脱敏的个人画像,如“位于北京的25岁男性,喜欢软件开发”。 基于这个趋势,本文作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汽车车主就能在车上看到精准推送的广告了。 03 效率与正义的平衡点 好消息是,前述的各种乱象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与用户数据隐私意识的觉醒,智能汽车过度收集用户数据并滥用的乱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极大程度减少。 在用户和行业人士的直觉中,监管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客观情况下存在一定滞后性。但在智能汽车隐私数据安全领域,监管部门正在着力弥补这种滞后性。 此前的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有关部门起草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在本文作者看来,国家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在征求意见稿中所体现的相关监管原则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征求意见稿对部分数据的收集及储存都作出了严格规定。 “该征求意见稿明确和限制了车企可收集的用户数据的范围,此外征求意见稿中的诸多条款也增强了用户对其被收集信息的掌控力,将数据处置权让渡给用户。”一位律师对虎嗅表示。 网信办征求意见稿截图 若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及精神在最终出台的规定中得以保留,将极大程度改变车企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储存及使用方式。 在数据收集端,该征求意见稿强调,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否则每次驾驶时默认为不收集状态,驾驶人的同意授权只对本次驾驶有效。此外,征求意见稿也提出车内处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否则用户数据不向车外提供。 “目前即使是在隐私数据条款上做得较好的车企也无法达到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这些车企会在敏感信息收集时做出提示,但其他页面浏览信息等,在用户同意后都是默认收取的,与征求意见稿中'默认不收集'的精神相悖。”前述律师表示。 在保护用户数据不被过度收集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也规定车企必须告知用户收集每种类型数据的触发条件以及停止收集的方式。这一条款将带给用户更多的个人信息支配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几乎没有智能车企的数据政策可以满足这一条款的要求。在虎嗅查阅的多个车企隐私政策文件中,仅有蔚来、小鹏及特斯拉告知了用户停止部分数据收集的方式,其他车企的隐私政策文件中并没有相关的提示。 除前述条款外,征求意见稿中的最小保存期限原则、数据用途的划分也对车企提出极高的要求。这意味着,车企只有在保持数据收集时的限度原则、正当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网信办等部门的要求。 “如果车企严格按照网信办的意见稿来执行,是会影响一部分用户体验,但总体来说数据安全是更重要的,我们的消费者现在对数据安全这块不敏感,都是默认被收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 前述律师表示:“这些条款将在短期内对车企造成剧烈影响,征求意见稿中的每一个条款的执行对企业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比如车企要修改算法,改变业务布局甚至修改车型设计。” 但依据前述条款的原则,车企在保持数据收集正当性的前提下,依然保留了通过用户数据优化产品及算法的空间,在效率与正义之间实现了相对平衡。 而在采访时,特斯拉、小鹏等车企均对虎嗅表示将积极配合国家与监管部门。 “过度收集数据对企业来讲是一种捷径,短期内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力提升,但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数据隐私领域肆意妄为的企业,最终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伟、张帅、邹成、何晓龙均为化名)
中国平安接到郑州暴雨相关报案逾2万笔 预估赔付总额超6亿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姜鑫 7月21日,河南省防汛新闻发布会消息,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 面临极端暴雨天气,保险公司也参与郑州救援和理赔工作中。记者从中国平安获悉,目前接到相关报案总数逾2万笔,预估总体赔付金额超6亿元。 截至7月21日12时,平安产险共接到灾情相关报案20697笔,其中车险报案数量20471笔,财产险报案数量193笔,意外险报案数量18笔,农险报案数量15笔,现已快速结案411笔。7月19日上午9点40分,平安产险完成首笔车险赔付。该名客户使用好车主APP自助拍摄涉水照片,平安产险通过远程定损完成线上赔付。 经排查,平安寿险收到与此次暴雨相关的报案信息9件,其中涉及身故赔付4件,医疗赔付5件,当地分公司已启动特案预赔机制。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暂未排查到客户出险。 据了解,灾害发生后,平安产险组织理赔救援人员紧急协调电话中心、救援合作单位等各方力量,以及省内水淹车定损专家10人、救援车辆100辆等资源,搭建前中后台的“平安守护者行动”救援队,投入到抗灾抢险战役中,并快速组织各分公司76位理赔查勘专家、50台救援车辆驰援河南。 同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联合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郑州市文明办、河南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协会宣布,将向全国各地赴河南参与暴雨救援的社会应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等提供保险保障。若救援人员参与救援或往返路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平安产险将为参与救援的一线人员提供每人50万元意外保障、5万元医疗保障、1万元财产损失保障以及事故法律援助费用50万元,无免赔额。该赠险的生效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零时,保险期限为三个月,触发保险责任后即可申请理赔。
平安、国寿、泰康、阳光等8家险企已接报案超2.9万件 郑州遭遇极端暴雨 多家险企成立重大灾害应急小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姜鑫  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面对极端情况,多家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出应急理赔服务举措。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平安保险、中国人寿财险、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中华保险、太平财产保险、大地保险、大家财险等公司已接到相关报案数量分别12899件、7050件、4163件、2000件、1244件、1262件、787件、203件,合计超2.9万件,相关数据仍在更新中。 8家保险公司接到报案超2.9万件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平安保险、中国人寿财险、太平洋保险、人保财险、阳光保险、大地保险、大家财险等公司已接到相关报案数量上超2.9万件。 截至7月21日8时,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本次暴雨共收到报案12899笔,其中车险报案12800笔,财产险99笔。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水灾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小组,并启动大灾应急预案,推出7项应急服务举措。 记者从中国平安获悉,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水灾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小组,并启动大灾应急预案,推出7项应急服务举措,为处置车险水灾案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同时,平安产险组织理赔救援人员紧急协调电话中心、救援合作单位等各方力量,并协调省内水淹车定损专家10人、救援车辆100辆,搭建前中后台的"平安守护者行动"救援队,全力投入到抗灾抢险战役中。 中国人寿财险河南分公司电话联络中心及理赔中心全员无休连夜在岗,并出动相关防汛理赔人员千余人,开通简化索赔流程,截至7月21日凌晨1时,分公司已受理车险报案7050件,非车报案68件,合计报案7118件。 截至7月21日上午8时30分,太保产险在河南地区共接到灾害报案4163件,其中,车险接到报案4083件,非车险接到报案80件。 7月20日,阳光财险河南分公司共接到车险报案量超2000件,相关定损理赔正在紧张推进中。 截至21 日6 时,中华保险累计接报案1244件。截至 7 月 20 日,太平财产保险共接河南省车险报案1262件,其中郑州市报案851件。 截至7月20日22点10分,中国大地保险郑州地区已受理报案787件,案发量仍处于极速增加过程。对此,河南分公司已积极协调各家合作单位,增加救援力量,联合对受灾客户施救危险,并启动客户服务绿色通道,便捷客户理赔。 截至7月21日上午11时,大家财险共接到相关报案203件,其中车险报案200件,非车险报案3件:企业财产险报案1笔,责任险报案1笔,货运险报案1笔。总公司车险理赔部根据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了一级响应机制。 多家保险公司开通绿色理赔通道 面对灾害,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也在密集推进,不少险企推出了多项应急服务举措,包括简化报案流程,启动24小时理赔报案热线服务、简化定损流程等流程,投入抢险救灾和理赔工作。 人保财险系统各级联动,截至21日早上7点,周边省份已经组织129台支援河南,首批51台救援车、5台应急服务车已经连夜赶往安阳、漯河集结待命;38名科技理赔人员已经准备就绪,于21日赶赴郑州河南分公司成立灾害指挥部,成立41支抢险救灾和理赔工作小组,专门组建6支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组织各地市116辆救援车辆,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和理赔工作。 众安保险也第一时间启动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小组,积极排查事故人员信息。开设多种报案入口、主动排查出险客户、开辟全险种理赔绿色通道、开通健康险和意外险紧急医疗垫付等措施。 寿险公司也积极参与到灾情应对中,记者从泰康人寿了解到,泰康人寿总分公司快速响应,紧急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主动进行客户排查,开启理赔绿色通道。针对此次灾害,泰康人寿启动理赔应急处理程序,动排查客户出险信息,简化理赔手续、提供上门服务并且提供无保单理赔服务、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自费药品限制。 平安人寿主动排查伤亡人员名单,启动7x24小时线上服务、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并启动特案预赔;平安养老险迅速安排开展客户信息排查工作,并及时与当地寿险、产险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信息共享渠道,与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部署各项应急处置安排;平安健康险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组,并出台多项理赔应急措施,为出险客户提供便捷理赔服务。
世界首富只有三分钟?商业航天好戏还长
半个月之内,两位亿万富翁分别乘坐自己公司的火箭飞到太空边缘,假如未来人类成为星际移民,这也许会是一个里程碑。 文|罗宁 北京时间7月20日晚九点三十分钟左右,伴随新谢泼德号火箭成功返航,又一位亿万富翁圆了自己的太空梦。 世界首富、亚马逊&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无疑是本次事件的头号人物,在这段从起飞到着陆大约11分钟的太空旅行中,这位太空冒险家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太空首秀,也实现了蓝色起源公司的首次载人飞行。 同时,此次与贝索斯同行的还有三位冒险者:包括贝索斯的弟弟马克·贝索斯、82岁的女飞行员沃利·芬克以及18岁的物理专业学生奥利弗·戴曼,后两位创下了宇航员年龄的新纪录,这也为本次火箭升空带来了更具普适性的特殊意义。 我们都知道,就在贝索斯去往太空的前一周,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抢先一步,乘坐维珍银河飞行器“团结号”去往86千米的太空“巡视”一番,并宣布自己是商业航天的第一人,抢了贝索斯的风头,但无论谁先谁后,这注定开启了一个商业航天的新时代。 而当我们把目光朝向地球之外,究竟又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为何理查德·布兰森、杰夫·贝索斯、艾隆·马斯克在内的富豪企业家们纷纷想要飞出地球飞往太空?中国商业航天又有哪些进展? 01 富豪上太空,醉翁之意不在酒 太空对新时代的亿万富豪们有一种迷人的吸引力,但他们的目标显然不仅仅只是上一次太空做一次秀这么简单,这一次谢泼德号升空共创造了四项重大纪录: 1、沃利·芬克成为太空飞行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人; 2、18岁的奥利弗· 戴曼是第一位买票并乘坐私人资助、获得许可的航天飞船宇航员,并且他也成为太空飞行史上最年轻的人; 3、新谢泼德号成为第一个获得亚轨道可重复发射许可证的商用飞行器,可以将付费用户(包括载货和宇航员)送往太空并返回; 4、杰夫·贝索斯和马克·贝索斯成为第一对一起在太空飞行的兄弟; 对于第三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天时间不长,但蓝色起源这次搭载的新谢泼德号飞船最高飞行高度超过100公里,高于上周另一位亿万富翁布兰森乘坐太空船二号创造的86公里高度。 尽管按照NASA定义的太空边界50英里(80公里)计算,布兰森可以称得上是商业航天第一人,但如果按照国际航空联合会认定的62英里(即卡门线,100公里),贝索斯才是商业航天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新谢泼德号则是第一个进入亚轨道的可重复发射的商用飞行器。 关于卡门线,这是位于海拔100千米处、被国际认可的外太空与大气层的分界线,新谢泼德号飞到卡门线,并在失重环境下停留了大约3分钟,舱内四人在此过程中还愉快的玩起了太空乒乓球。 当然,此次成功着陆,证明了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至少具备了三种能力: 1,进入卡门线完成太空旅行的能力; 2,成本可控制的可回收火箭能力; 3,面向不同年龄段的载人能力; 这三种能力不但证明了蓝色起源在火箭发射上的技术水平,也可以证明年龄将不再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限制。毕竟连82岁的老人也能进入,就很能说明短途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尽管现阶段价格高昂,但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尝试的项目,使其商业化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蓝色起源也的确已经规划好了之后的项目,这家公司预计今年将增加两架载人航班,到2022年将有更多航班飞往太空。而当商业太空旅行的大幕拉开,这些企业的太空计划才可能继续向前,经过多年的巨额投入,虽然风险巨大,但这些拥有太空梦的企业家很可能因此获得巨额回报。 02 投资太空,回报比人们想象中更多 今时不同以往,尽管在美国,部分媒体认为不论是理查·德布兰森还是杰夫·贝索斯,他们的短途太空之旅更像是亿万富豪的一次炫耀,甚至还不及20年前亿万富豪丹尼斯 · 蒂托在国际空间站旅游观光8天的壮举,但事实其实远不止如此。 创办一家航天企业,实现火箭发射与回收,并实现载人目标。同为亿万富翁的杰夫·贝索斯和艾隆·马斯克在投资各自的航天公司时有着相似之处,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人类在航天发射中的高昂成本。 马斯克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在了降低太空运输成本上,他希望能将每公斤太空运输成本从一万美金降低到三千美金以内。这在SpaceX建立初期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技术,SpaceX不但实现了这一目标,还做到更低,仅为2700美元,这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好基础。 于是马斯克更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可重复火箭发射自己的“星链”卫星。在NASA的订单之外,星链卫星让SpaceX能够不断调整火箭设计,并伴随产品成熟让火箭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星链探索出的商业方向又为SpaceX提供了更多研发资金,自2018年2月发射星链计划的第一颗卫星开始,截止到今年6月,共有29次猎鹰9号火箭升空,发射星链卫星总数达到1737颗,按照计划,星链一共会在地球三个轨道上部署近12000颗卫星,整个计划预计需要约100亿美元的支出,但预计到2025年收入可以超过300亿美元。 贝索斯也同样对太空事业寄予厚望,尽管新谢泼德号在飞行速度(每秒1.3公里)和高度(100.4公里)方面落后于SpaceX的猎鹰九号,但他因此把目光放在亚轨道太空旅行当中。于是速度慢、飞行高度不够高这些劣势反而能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进入太空当中。 从本次发射来看,我们注意到新谢泼德号的太空舱实际上非常适合短途太空旅行,不但设计了一次可以乘坐6人的内部空间,还有四面环绕的玻璃窗供乘客欣赏进入亚轨道之后的太空景色,尽管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工程难度,但从之后直播情况来看,无疑很能吸引想要飞上太空的普通人。 就目前阶段来说,贝索斯的太空旅行显然是富人才玩得起的项目,此前一位匿名用户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此次飞行,尽管之后因为未知原因放弃首飞被换成了奥利弗· 戴曼,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太空旅行的成本会一步步降低。 一位商业航天专家告诉光锥智能,新谢泼德号采用的可回收火箭能大大节省航天发射的成本。按照测算,对第一级火箭实现回收重复使用,能将发射费用节省80%;如果加上第二级,费用可节省98%。 而若按照蓝色起源目标,其未来将会发射的新格伦号火箭可以实现单次最多25名乘客运输,就意味着成本还会继续下降。就像贝索斯在采访中提到的:“我们需要重复地做这样的事情,就像今天的商业航班一样。”甚至,还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载人月球着陆。 不过,若仅从市场规模来看,太空旅游终究只是小众,贝索斯和布兰森能够去往太空边缘停留并回到地球,从更具未来的市场来看,这或许有助于人类实现快速洲际航行。 想象一下,从北京飞往纽约,目前乘坐飞机需要至少13小时,不论你是普通乘客还是拥有私人飞机的富豪,时间都不会变得更短。但通过贝索斯或者布兰森的太空船,进入亚轨道再回到地球,从北京到纽约只需要短短半个小时(这也是马斯克的想法),这样的体验无疑能够将地球交通系统再提升一个台阶,而市场规模也从数十亿的太空旅行直接面向更广阔的商务交通,也许会再次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 当然,不论是理查德·布兰森还是杰夫·贝索斯,有着太空梦的他们也都计划参与卫星宽频服务当中,这这一领域显然有着更广阔的市场。 此前,布兰森投资的OneWeb计划向太空发射700颗卫星,目前已经购买通信频率许可证,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在2017年与第一位亚洲客户达成交易,计划在亚太地区提供卫星宽频服务。ABI Research预测,到2021年,卫星宽带用户将达350万,到2026年会增长至520万,并产生41亿美元的服务收入。 不过,说到这里,或许可能会有朋友问,中国在太空载人旅行、卫星宽频服务上的进度如何,什么时候会出现中国商业航天旅行第一人? 03 中国在前进,差距在缩小 不得不承认,尽管中国目前航天领域进展飞快,仅在近两年我们就已经看到探测车登陆月球和火星,但在商业领域,我们相比美国起步时间晚,因此速度上相对落后。 我国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这被看做“中国商业航天元年”,随着面向民营资本打开大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亿元增长到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在2020年市场规模更是突破10000亿元,企业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说明虽然起步晚,但行业增速很快。 据创业邦睿兽分析统计,2020年商业航天投融资集中在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领域,由于目前大量企业还在行业发展早期,处于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因此造价成本高的火箭制造、载人航天等都还在摸索阶段,并且围绕需求端考虑,未来5-10年,中国在卫星运营、服务环节会持续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下一阶段,未来我们对于卫星等太空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垂直和深入,过去的太空投资帮助人类推动一些技术进入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手机上的GPS功能、天气追踪服务,而从当下开始,太空领域的技术也开始越来越多与其他领域相融合。 比如航天科技的“鸿雁”星座工程,计划2022年建成60颗覆盖全球低轨的卫星通讯与空间互联网系统,能够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实现实时双向通信能力,与地面的5G网络组合在一起,构成“海、陆、空、天”的互联网接入,并与星链、OneWeb展开正面竞争。 再比如今年年初,哈尔滨在与航天科技集团合作中,就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探地雷达、激光推扫车和人工普查结合,历时一年半,探测核实了城市地下各类管线1.9万公里,300余万个城市部件数据,不但弄清了哈尔滨的每一处井盖,还弄清了每一根电线杆、变电器,过去这样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如今却只需一年半便能完成。 说回载人航天,这项工程的复杂度是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现阶段,实现飞行器重复利用是其中的关键。就在三天前,根据新华社报道,一艘中国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飞行器首次成功飞行,尽管目前暂时没有任何图片或视频说明,但该航天器可用于空间运输系统,并且官方表示其成功飞行"为中国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我国在技术方面进步的速度已经非常迅速。 当然,技术上的赶超是一方面,但航天领域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基础投入也十分重要。贝索斯从小便喜欢《银河系漫游指南》,他五岁起就梦想着去太空旅行,并说:“我会和我的兄弟一起去太空旅行。”就连他的前女友也提到,这位雄心勃勃的世界首富赚钱的目的是“让所有人离开地球,将地球变成一个巨大的国家公园”。这种疯狂在马斯克身上同样明显,后者的名言是希望自己“死在火星上。” 与其说科技富豪们普遍有个太空梦,不如说50年前人类登月的“太空种子”在无数儿童心中撒下了种子,只是恰好贝索斯和马斯克梦想成真了。 但无论中美,当时代大幕拉开,如今等待着我们的都是商业航天的新时代。
微信太狠!有了这个新功能 取代短信不远了!
雷科技互联网组 最近,微信迎来了新版本更新,除了新增我们熟知的可更改来电铃声外,还带来了一项新的“微信客服”功能,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官方客服,而是以提升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效率为出发点。 商家可以在微信的许多场景内接入微信客服(如小程序和视频号),也可在外部网页和软件内接入,当消费者需要咨询或寻求售后时快速找到对应的客服入口,增加我们对微信的依赖。而微信正是通过功能上的革新,逐渐取代原有的交互模式或产品功能,包括手机里的短信和电话这两项基础服务。 时至今日,微信已发展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若按功能来判断,微信甚至已经突破了“沟通工具”的范畴,成为一款囊括众多功能的应用软件,包括信息、语音、视频通话、支付、购物、视频浏览等。 微信崛起的同时,意味着我们对传统电话和短信的依赖度在不断降低。甚至对许多人来说,短信成了专门接收验证码的工具。以前发短信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微信消息、语音和视频。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未来的微信会直接取代传统的短信和语音通话吗?而电信运营商们又该如何应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即时通讯服务的崛起? 微信来了,传统短信和语音通话方式该变了 微信的网络短信和语音服务,属于“跨过运营商,基于开放互联网发展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OTT)”,与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和通话收费方式不同,OTT业务不需要再按信息发送条数或通话时长收取费用,用户只需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即可免费收发信息和接打网络电话(需消耗一定流量),免费就是最初用户选择微信而不是短信重要原因。 借助腾讯的全平台推广,微信逐渐发展成国内第一大社交应用,极大冲击运营商们的短信、彩信等业务。根据工信部2012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为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了2.1%,增幅水平创新低(2009-2012),而此时的微信刚刚发布一年。 另一项是除夕短信数据,中国电信数据显示,在2015年除夕时间段,除夕短信峰值业务量相比去年下降31.97%,中国联通除夕当天的短信业务量也有所下滑。以往短信拜年的方式正逐步被微信拜年等新方式取代,我们对短信的利用率和感知度变得越来越低,短信逐渐成为接收验证码的工具。 传统语音业务同样也不好受,从2020年公布的数据来看,三大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中国移动同比下降11.1%、中国电信同比下降9.5%、中国联通同比下降10.1%。现在我们可选择的语音电话有很多,包括视频通话在内,除了使用微信外,一些手机厂商也在推广自己的语音或视频通话服务,比如华为畅联、苹果FaceTime,同品牌设备能够获得更高清的语音和视频画质,进一步使降低用户对传统语音通话的需求。 面对着微信的崛起,电信运营商们想过许多方法应对,但都没能起到实质性效果,而5G的到来或许是一次新的契机。 微信 VS 5G消息,孰优孰劣? 短信在经历几年的阵痛期后,在2018年实现了增长,提升幅度达到14%,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手机卡实名制后,短信的变得愈发“工具”化,逐渐剥离原有的社交属性,平时注册各类软件和网站时接收的验证码、节假日银行发送祝贺信息、快递包裹信息、气象台的恶劣天气通知等等,各类服务的推送成为短信的主战场,拉动运营商短信业务的增长。 为了争夺更多市场主动权,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携手,于2020年4月发布《5G消息白皮书》,旨在借助5G高速率和低延迟的特点,拓展传统短信的使用场景,更关键的是5G消息告别以往按发送条数收费的模式,和微信一样只用消耗网络流量即可使用。 5G消息的除了常规信息收发,还支持图片、音频、视频和位置信息的发送,并结合云服务和轻应用的理念,在5G消息内实现预定机票、火车票、酒店等便捷服务,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安装第三方APP。5G消息是对传统短信的一次革新,纳入更多服务和使用场景,是5G网络升级后在应用层面上的有效延伸,三大电信运营商希望借助5G短信的新特性,吸引更多用户留存在自己的生态体系中,尽可能瓜分微信的流量池。 微信也没闲着,新版本更新后带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更改来电铃声”和“好友来电专属铃声”功能,以后接听微信电话时不至于都是一样的响铃,是微信向传统语音电话的又一次靠近。 同时使用过QQ和微信的用户会知道,微信的许多功能更新节奏很慢,远不如QQ来得快和全。因为用户超12亿,微信需要保持自己的发展步调,一方面微信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一环,需要支援腾讯其它业务线,如直播和视频号,另一方面,微信的对手不只是同行业内的其它社交软件,还需要观察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步调,2013年有关微信收费的争论就是最好的例子。 微信在逐步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场景入口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是沟通交流、是移动支付、是图文和视频浏览、是直播、是电商服务更是各类微信小程序,试想一下如果一天中你只能打开微信这么一个软件,它能满足你多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呢?将自己构建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或是微信真正的发展方向。 而5G消息与微信消息孰优孰劣呢?5G消息的优势是以发消息的方式,实现预定酒店等更多功能的拓展,不需要手机安装额外的软件,是未来应用云端化的一大体现,劣势是目前5G消息难以普及,配套服务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构建。微信消息的优势是与腾讯生态的联动,既能消息也能发红包,更能收藏好友的分享的各类信息,在跨平台使用上微信也便利,用户目前也习惯了微信的交互模式。 结语 微信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的短信和电话功能,归根到底是顺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了浪潮,以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逐步赢得用户们的广泛认可。当然,微信的胜利离不开腾讯前期积累的产品经验和自身强大的平台实力,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腾讯所谓的“社交基因”,在取代传统短信和电话功能的同时,击败了许多同类型社交软件,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社交护城河。 小雷认为,微信的崛起是必然,即使没有微信,也会有其它的软件去冲击传统的短信和语音服务。而运营商们仍有许多机会,5G消息就是一次契机,借助自己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快速推动5G消息的普及和软件生态体系的构建,没准会影响未来的社交格局。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在微信上沟通交流,但我们仍旧离不开手机短信和语音通话,许多重要事项的通告仍旧是短信和拨打电话更靠谱。手机卡除了赋予智能手机连接移动网络的能力外,更赋予了手机以短信和电话为代表的基础沟通能力,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仍是部分用户所需要的。
卖一辆五菱Mini EV竟然只赚89块!但背后有一条隐秘收入链
褚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报道|公众号 AI4Auto 五菱宏光mini EV,卖一辆车能赚到多少钱? 89元,人民币。 多吗?对于一款车而言,少得可怜。 那是规模效益能走量?这可已经是中国乃至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了。 所以上汽图啥? 图微薄利润背后的隐秘收入链。 五菱宏光mini EV利润为什么这么低? 作为一款起售价2.88万的微型纯电动车,利润单薄不算特别意外。 但单车利润低到这种程度,令人震惊。 而且数据,还是从官方财报中得出的。 根据年报,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营收729.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2亿元。 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2020年的销售是160.0057万辆。 如果将净利润平均分摊到卖出的每辆车身上,是89元。 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辆车,上汽通用五菱平均净赚89。 而这,还是理论上的平均利润。 五菱宏光mini EV的配件成本也佐证了这一点。 首先是电动汽车最核心也是成本最高的三电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五菱mini EV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分别来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鹏辉能源。 以国轩高科和鹏辉能源为例,提供给五菱宏mini EV的动力电池单车价值在5000——9000元之间。 五菱宏光mini EV的电控系统供应商主要有华域电动和宁波央腾。 其中华域提供超过70%,电控系统单车价值在1000元左右浮动 驱动电机的供应商主要有方正电机和双林股份,单车价值量也是1000元左右。 三电系统总成本1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刹车系统、充配电系统,以及诸多车载系统,成本在8000—13000元左右。 根据已知的公开资料,五菱宏光mini EV的配件成本已经高达2万元左右。 这还不包括组装、销售、研发以及未公开的配件费用。 如果将未知的成本算进去,五菱宏光mini EV的利润只会比89元更低。 所以结论很清楚:五菱宏光mini EV卖火了,钱,却没赚到。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卖一辆车赚不到89,甚至还可能亏本卖。 上汽花这么大心思为一款不赚钱的车站台,图什么? 答案是:图积分。 卖车不赚钱,上汽图积分? 这可能是你不太知道的隐秘营收链。 2017年9月26日,工信部发布《积分办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双积分政策”。 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考核车企的燃油损耗,采取积分超标处罚,多分鼓励的办法。 也就是说,平均燃油消耗积分或新能源积分为负的车企,需要通过向其他车企购买新能源积分来平账。 政策发布,不少燃油车大厂来不及转向,成为燃料积分消耗大户。 上汽就是其中之一。 4月份,工信部公布《2020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文件显示,在2020年平均燃料消耗负积分Top10车企中,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分列第2、4名。 平均燃料消耗积分缺口超过160万。 而且,中国整体乘用车市场双积分缺口也在扩大。 《积分情况》披露,2020年138家乘用车企在国内共产生420万新能源汽车正积分,92万新能源汽车负积分。 以及1057万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391万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 按照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抵扣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的规则,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仍然存在负338万的“双积分”缺口。 新能源积分缺口逐年扩大,积分交易价格水涨船高。 从最初的300—500元/分上涨到2500—3000元/积分。 3000元/分,如果只靠外部购买,上汽需要花48亿元才能填补这个窟窿。 巨大双积分缺口,如何应对? 在这种背景下,巧得不能再巧,五菱宏光mini EV被推向市场。 这是上汽史上最便宜的电动车。 发布之初,有人戏称为“老头乐”。只是万万没想到,这款车意外走红,快速引爆了低端纯电动汽车市场。 但如果回过头来看,刨去利润因素,这款车之于上汽的价值非常精准: 价格低、生产周期小、研发投入少。 不仅可以迅速扩大产销量,还能为上汽提供大量新能源积分。 根据双积分政策,每台五菱宏光mini EV至少可以产生1个新能源正积分。 如果按照3000元/分的价格算,2020年五菱宏光mini EV为上汽净赚了3.8亿人民币。 这不比每辆车区区89块钱净利润香? 在工信部公示的《积分情况》中,上汽通用五菱以44.07万新能源积分、49.35万平均燃料消耗积分排在2020年新能源车企第三位。 上汽通用五菱的正积分在上汽内部消化,为上汽省去大笔开支。 一边占领低端纯电动汽车市场一边生产新能源积分。 所以了解了这条产业链,在谈论五菱宏光mini EV时,除了“人民的代步车”,或许也是时候加上“上汽的新能源积分车”了。 当然,这么好的事,不可能只有上汽“慧眼如炬”。 传统车企都要推A0车型? 面对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上汽的解题方法,并不独家。 微型纯电动车、T0车型,成为传统车企的良药。 长城出了欧拉,奇瑞有自己的小蚂蚁。 这些都算是奔日子的车企,或者是跑得快的车企。 落后一步的呢? 只能砸钱向外部购买。 今年4月,外媒曝出一汽大众向特斯拉以3000元/分的价格,购买新能源积分。 3000元/分,高于新能源积分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不少人嘲笑一汽大众“傻”,但一汽大众可能更多的只有无奈。 不信你问问上汽大众,如果没有同集团下的上汽通用五菱,它这个2020年新能源负积分排行榜上的第二名,是不是也得重金求分? 所以最终回到五菱宏光mini EV,别看理论利润才89块,但上汽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不可能低的。 而新能源积分这条隐秘营收链背后,也是传统车企必须解决的转型挑战。 如何能够既有高利润,又有高积分? 要不你给支支招~
这一次 轮到中国科学家拯救世界了
地球从未脱离小行星撞击的威胁。在大部分人印象里,拯救地球通常是好莱坞大片里外国科学家的事。可这一次,将人类从这种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可能是中国科学家。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武大可 编辑 魏潇 小行星 101955 Bennu 是一块平均直径 500 米的巨大岩石,自 1999 年进入天文学家们的视野起,就得到了密切的关注——它有两千多分之一的概率在下个世纪撞击地球。撞击释放的能量将达到 1200 兆吨 TNT 当量,是“小男孩”原子弹的 80,000 倍,足以对地球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为人类社会带来灭顶之灾。 小行星 Bennu 的直径甚至超过了帝国大厦和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 科学家们显然不会坐以待毙,把人类的命运交给两千分之一概率的天意。可惜半个世纪以来的各种危地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偏转或拦截方案,要么是难度和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要么是效率过低,不能确保及时把小行星推离原有轨道。而我国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 年 6 月发表在期刊《伊卡洛斯》(Icarus)上的“末级击石”组合动能冲击方案(Assembled Kinetic Impactor, AKI),通过使用 20 多枚长征五号火箭,能够将 Bennu 推离轨道,避开地球。“末级击石”终于把充分具有效率和可行性的行星防御方案带到了人们面前,成为了眼下从随时可能面临的小行星撞击危机中拯救人类的新希望。 无处不在的威胁 6500 万年前使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 (Chicxulub) 撞击并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大灭绝的孤例,规模不同的大型撞击在百万年尺度上常有发生。直径百米内的小行星撞击更是不计其数。考虑到地球历史上曾发生的撞击事件规模之大和现代不同规模撞击事件的频率之高,人类随时可能面临小行星撞击的灭顶之灾的说法不完全是危言耸听。美国近地天体和行星防御非营利组织 B612 基金会 在 2018 年的 报告 中称:“我们 100% 确定会被毁灭性小行星击中,不能 100% 确定的只是它何时发生。”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Steven Hawking) 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对宏大问题的简短回答》 (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 中也表示,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小行星撞击。 NEOWISE 2013 - 2017 年的监测结果可视化。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PSI 科学家们对危地小行星的担忧由来已久,自 1992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办近地天体拦截研讨会起,相关的风险监测和拦截偏转方案研究就在不断推进。2013 年启动的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测量探测器(NEOWISE)项目就开始对全太阳系的小行星进行监测,在主要任务期间发现了超过 15 万颗小行星,其中包含 1850 颗轨道可能与地球轨道相交,存在撞击风险的近地天体(Near Earth Object)。根据 NASA 的统计,截止 2021 年 7 月 19 日,已知的近地小行星数量已达 26,234 个。 1994 - 2003 年有记录的直径 1-20 米小行星撞击频率图,共计 556 起。图片来源:NASA/Planetary Science 防御难题 认识到太阳系中潜伏着如此之多的小行星杀手后,科学家们也开始提出多种类型的可能拦截偏转方案: · 操作一艘重型航天器靠近小行星,充当“引力牵引车”,用数十年的时间影响小行星的方向。 · 从小型航天器发射激光以蒸发小行星上的物质,物质会飞离表面并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动力。 · 在地面或小行星附近的空间设置镜面以聚焦太阳光,照射小行星表面使物质脱落,从而推动小行星。 · 如果小行星足够坚固,就能令设备在其表面着陆,利用火箭推动它。 · 给小行星涂漆以改变其热特性,这样阳光就会改变它的方向。 · 在小行星附近引爆核武器,传递能量并将其推离轨道。 ·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用航天器撞击它。 若要通过前几种方案完成小行星的偏转,需要的时间都需以十年为单位计算,效率过低,甚至比可能存在的超快小行星从发现到撞击前所留给人类的时间还要短。核爆方案又有潜在风险,违反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规定。目前看来唯一可行的方案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动能冲击(Kinetic Impactor)。人类已经掌握了向太阳系内发射航天器的能力,虽然单个航天器冲击小行星所能传递的动量不多,但一个不够,可以发射两个,还不够,就十个。 NASA 在 2018 年也确实提出过这种朴素的具体构想——超高速小行星应急响应任务(HAMMER)——假想目标同样是小行星 Bennu。NASA 的模拟表明,在 Bennu 与地球相撞之前,进行 34 - 53 次 HAMMER 发射,每次使用一枚 8 吨重的航天器进行撞击,就能确保 Bennu 轨道避开地球。这一假想任务成本颇高,需要的大量发射次数也使任务周期难以压缩,但若能成功实施,确实可以换来地球和人类的安全。 方案看起来的确可行,但正如狙击手是要靠子弹喂出来的,背负拯救人类使命的小行星偏转计划如果未经演习,谁也不敢保证它能在真正面临撞击风险之时“一发入魂”。演习不能省,但当演习的“军费”数额摆在面前的时候,人们或许就打起了退堂鼓。近些年,NASA 和五角大楼之间就在谁来承担这类研发任务成本的问题上踢起了皮球。NASA 认为虽然这项任务的主要工作是研发,但本质上并非为科学探索服务,而是一项防御任务,因此希望看到军方来领导工作。但军方却将有关问题推回给了 NASA。 直接动能冲击的测试任务最终未能上马。目前唯一有确切计划的筹备中项目是 NASA 与欧洲航天局(ESA)合作耗资 2.5 亿美元(约 16 亿人民币)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计划于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发射,撞击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双小行星系统栾大星系统(Didymos System,也称迪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直径约为 160 米的卫星栾小星,改变其轨道周期,进而改变系统中的引力作用,以此间接偏转栾大星。这一任务只需一次发射,航天器质量也仅为 610 千克。 DART 任务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 有理由相信 DART 构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这样的方案仅适用于双小行星系统,对于 Bennu 这类一般的孤立小行星却无效。面对 Bennu 和更多潜在危地小行星的撞击威胁,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 末级击石 这一次,肩负起拯救人类的使命的或许是中国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提出了改良的航天器末级组合动能冲击方案(AKI)“末级击石”:有别于传统动能冲击(CKI)方案,航天器进入深空逃逸轨道后,火箭末级与航天器不实施星箭分离,由航天器操控末级组合体撞向危地小行星。这能充分利用火箭末级的剩余重量,提升撞击小行星的动量,进而提升小行星轨道偏转能力。 “末级击石”行星防御任务方案示意 图片来源:中科院空间科研中心 团队设计了使用长征五号火箭(CZ-5)发射“末级击石”任务的方案,计算模拟显示,单发 CZ-5 AKI 的小行星偏转效果超过了 CZ-5 CKI 的 3 倍。在十年内偏转直径 140 米的小行星轨道的任务中,末级击石可将偏转距离由不足一倍地球半径提升至一倍地球半径以上,为十年预警时间条件下直径 140 米级危地小行星的偏转提供了一种潜在高效技术手段。而在直径约 500 米的 Bennu 小行星转向任务中,如果使用末级击石策略,只需要发射 20 多枚 CZ-5 就足以完成偏转,令其轨道避开地球,远低于 HAMMER 计划所需的 34-53 次发射。 AKI 末级击石与 CKI 的防御效果对比。图片来源:论文截图(未经同行评议的 arXiv 版本,与正式发表版本的内容基本一致) 《伊卡洛斯》的审稿人称这一研究是“有趣、简单、新颖的”。作为目前唯一有望做到短期预警条件下的 140 米级危地小行星防御方案,末级击石的确简单。没有人希望在有生之年遭遇小行星撞向地球,但若这样的灾难真的在不远的未来发生,拯救世界的或许将会是中国科学家。
贝索斯追梦52年顺利“上天” 太空旅行开启内卷时代
文丨猎云网 作者丨八千 “我想从太空看地球,因为这是我这辈子都想做的事。” 追梦半个多世纪,又遭维珍银河抢跑后,杰夫·贝索斯终于坐着自家飞船飞上了太空。 北京时间7月20日晚9点12分,蓝色起源的New Shepard(新谢泼德号)成功上天,并在11分钟后安全降落。 尽管受亚轨道飞行的限制,贝索斯依然不能将地球全貌尽收眼底,但站在卡门线之上短暂地俯瞰地球,想必风景独好,一解被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劫胡的郁闷。 继前几日的公关舌战之后,蓝色起源在此次直播中也不忘强调,这是“First Human Flight”,又内涵了一波维珍银河。 除了贝索斯之外,此次飞行的另外三名成员分别是贝索斯的弟弟马克·贝佐斯(Mark Bezos)、美国前女宇航员,82岁高龄的Wally Funk,以及唯一一名付费乘客,年仅18岁的Oliver Daemen。Wally Funk和Oliver Daemen分别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长、最年轻的宇航员。 此次飞行的成功,标志着蓝色起源的载人飞行计划开启商业运营,寡头争霸的亚太空旅游竞赛更“卷”了。同时,此次飞行也意味着贝索斯向着“帮助1万亿人去往太阳系”的终极目标又迈出了一步。 01 昨夜,我们都是追梦人 52年前的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在时年5岁的小杰夫·贝索斯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不可磨灭的种子。 “有生之年登上外太空”成了贝索斯、埃隆·马斯克那一代出生在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人的梦想。 与大多数憧憬遨游太空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贝索斯、马斯克正一步步让梦想照进现实。 拥有一个曾就职于美国机密武器研发部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外祖父,也让贝索斯自幼耳濡目染,可以说是“高位起手”。 在青少年时期,贝索斯展现出了对太空超乎寻常的兴趣和天赋。高中时,他曾凭借一篇有关零重力对家蝇影响的小论文被邀请到NASA参观。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又师从物理学家、太空梦想家杰瑞德·欧尼尔,还在学生社团“宇宙探索及开发学生联盟”(SEDS)担任主席。 光有梦想当然还不够,想要上天,必然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个人投资太空领域的业界流传着这样的笑话:在太空领域,变成百万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么——从亿万富翁开始做起。 商业奇才杰夫·贝索斯一不做二不休,靠着卖书发家,一路干到了世界首富(2018年)。财务异常自由的贝索斯在2000年,利用私人资金成立了蓝色起源,而后低调运营了数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都搞不懂蓝色起源的具体业务到底是什么,直到2005年,大众才对蓝色起源的亚轨道载人航天计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梦想面前,贝索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财大气粗”。据悉,蓝色起源的年度预算是1700亿美元,而NASA 2020年度的预算是“区区”226.29亿美元。 贝索斯甚至公开承认,创立亚马逊赚得商业利润,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能够让少年时的太空梦想继续前进,他说“将在每次抛售亚马逊股票后,都把钱投资给蓝色起源”。据外媒统计,贝索斯2020年从亚马逊股票中减持套现的超100亿美元中,大部分都投向了蓝色起源。 今年2月初,贝索斯宣布将于第三季度卸任亚马逊CEO一职,全身心投入上天事业。为此,贝索斯已经筹备了太久。2018年,他就曾提及,蓝色起源是他手头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2019年,贝索斯公开表示“我认为这(太空事业)对这个星球很重要,这将造福子孙后代。这将是我一生求索的事业。” 漂浮在茫茫宇宙,展望耀眼星辰,哪怕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依然值得,贝索斯和他的蓝色起源一起,也在朝着更大的目标进发。 昨夜圆梦的也不只是贝索斯一人。 或许“没人比Wally Funk等这一刻等得更久了”,她本可以成为最先一批登上太空的美国女性。 除了美国前宇航员的身份,Funk还是神秘的“水星13号”的正式成员之一,这是一个启动于1961年,旨在培养美国早期太空计划女性宇航员的项目。一群女性参与者跟先前在水星计划的男宇航员一样完成训练,甚至有着超越他们的成绩,最终包括Funk在内的13名成员通过了测试,但由于性别原因,这一计划被永久地搁置了,直到20年后,才有美国女性成功进入外太空。 60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期间Funk曾三度申请加入NASA的宇航员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飞天的梦想随着年岁的增长几乎破灭,直到蓝色起源出现在Wally Funk的生命中。那种溢出屏幕的幸福令人为之振奋。 长久以来,外界都在猜测那个斥资2800万美元(约合1.82亿人民币)拍下新谢泼德号舱位的神秘富豪的真实身份,不过这一次富豪依然没有露面。富豪表示:时间安排发生冲突,临时去不了。 有网友调侃:为什么会有人花3000万美元去太空,然后在那天约了别的重要的事? 也因为富豪临时爽约,荷兰男孩Daemen成功获得了上天的机会。 有钱且幸运的年轻人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作为首个乘坐新谢泼德号的付费乘客,年仅18岁的Oliver Daemen无疑成了年轻人羡慕的对象,不知道他会不会掀起一波富二代们“上天打卡”的新热潮。 据蓝色起源介绍,Daemen 4岁起就对太空、月球和火箭着迷,在他2020年高中毕业后,暂时休学进行了私人飞行员培训。为了继续追梦,今年9月,Daemen还将前往Utrecht University,就读物理学和创新管理专业。 02 追逐繁星,与危险同在 航空航天事业的路途充满着危险与不确定性,爆炸、坠毁、死亡……在过往的报道中,我们依稀能窥见历代航天人为了这一伟大事业的付出。 正因为对技术、人才、资金的极高要求,几乎没有私人企业敢于涉足太空赛道,蓝色起源是第一家,而后才是SpaceX(2002年)、维珍银河(2005年)。 在当时,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射火箭,一度被外界视为惊天成就,普通人想要上天,更是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不管是杰夫·贝索斯,还是埃隆·马斯克,又或是理查德·布兰森,都没有放弃,如今,三人无底洞一般的投入都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回报。 不过在这期间,他们也曾付出巨大的代价。 SpaceX是三者之中技术最成熟的一家,但由于过于活跃,大大小小的事故也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今年3月,SpaceX星舰原型(代号SN11)进行10公里级高空飞行测试时又发生了爆炸,星舰碎了一地。在此之前,2020年12月10日、2021年2月3日和2020年3月4日,星舰原型SN8、SN9和SN10分别进行了10公里级高度的测试飞行,发射和返回的前期都非常成功,但都是在最后着陆阶段发生了触地爆炸。 2014年10月,维珍银河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试飞发生爆炸,两名飞行员一人跳伞逃生后受伤,一人死亡,太空船残骸散落在沙漠。维珍银河因此将太空飞行计划暂缓了整整四年。 蓝色起源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都是最低的,先前的15次试飞,只有一次部分出现了失败,但乘客舱都能安全着陆,只有火箭助推器出现了坠毁。 Asti Group,LLC的首席执行官、为NASA计算了几十年风险的独立系统工程师Joseph Fragola表示,新谢泼德号出现故障的几率“在100分之一到500分之一之间,最好的估计为200分之一”。 Fragola指出,由于新谢泼德号的乘员舱远离发动机,而且在发生灾难时有机会分离和逃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乘员安全生还的概率。他预计贝索斯和他的其他乘客未能幸存下来的几率应该是千分之一左右,这与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溺水死亡的风险大致相同。 但低概率并不意味着100%安全,大多数成熟的运载火箭的失败几率约为1000次飞行中出现1次。 另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则是乘员舱飞行器上的降落伞系统,如果出现大风,太空舱可能会被吹翻。不过由于新谢泼德号的飞行时间较短,天气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 03 投资未来,保护地球 要实现“帮助1万亿人去往太阳系”的终极目标,亚轨道飞行只是开始。 就在新谢泼德号起飞的前几天,马斯克就给贝索斯送上了yygq的“祝福”,取笑杰夫·贝索斯即将飞向太空边缘。毕竟马斯克的SpaceX提供的是“真正”的太空旅行服务,并且只是赚点“路费”的副业罢了。 一向低调内敛的贝索斯自然没有任何回应,闷声干大事才是他的一贯作风。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Space Policy Institute)的前主任John Logsdon说,蓝色起源的“抱负是成为一家像SpaceX这样的公司。”目前来看,蓝色起源还在埋头苦追当中。 2021年对贝索斯来说也是特殊的一年,放下繁杂事务的贝索斯终于能够ALL IN追逐自己的梦想了。他给蓝色起源列了几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明年年底前,首次发射新格伦火箭,完成NASA“蓝色月球”计划的部分测试工作,迎接2023年的实际登陆;以及推进太空互联网计划——柯伊伯项目研发进度。 另外,美国宇航局还在此前表示,位于西雅图的Ultra Safe Nuclear Technologies公司将与蓝色起源等公司一起设计核动力推进系统,为探索深空的航天器提供动力。 神秘的宇宙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而在商业利益之外,贝索斯也在投资更长远的未来。 贝索斯说:“我们的全部想法就是为了保护地球。未来,所有的重工业都会进入太空,留地球一片清净。这个星球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没法满足未来空前发展、千变万化的世界的需求。” 同样的,看似荒诞不羁的马斯克也希望能为人类做些什么,“我不希望我们的最高水平就是阿波罗计划。在未来,我不希望只能告诉后代,那就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东西。从小到大,我都希望人类能在月球上建设基地,并登陆火星。但恰恰相反,我们在退步,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无论如何,人类触摸繁星之梦正渐渐照进现实,先行者们对未来的投资更显的难能可贵。
世界冠军惊喜助阵!80位环卫子女共寻冰雪生态之美,2021华夏银行环卫子女成长计划正式开营
近日,“与我们同行 感受零度绿色可持续之美 —— 华夏银行2021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在首钢园区正式开营。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赵莉,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周末报社总裁黄灿,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崔建华,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秘书长李香菊及有关领导等作为嘉宾出席开营仪式。此外,来自北京的80个环卫子女及他们的家长也来到现场,与各位嘉宾共同开启本次活动的序幕。 出席嘉宾共同启动“华夏银行2021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 环卫子女成长计划自2014年启动以来,以助力环卫子女成长为目标,聚焦“自信”、“成长”、“美学”、“科技”、“环保”等关键领域,通过暑期训练营的形式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提升其自信心和艺术素养,激励其奋发向上、成为有用之才。 开营仪式结束后,营员正在参观北京冬奥组委展示中心 2021年,“华夏银行2021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再次出发,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 —— 首钢园,通过探访绿色能源世界、聆听专家讲授冰雪运动精神、学习花样滑冰课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感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他们心中播种下关于“环保”的小小种子。 初心发轫:冰雪之美与环保理念的融合交流 作为一家发轫于首都的金融企业,华夏银行不仅关注自身成长,更放眼未来,提倡创新交流、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深受华夏银行全行接受的一种价值理念,在华夏银行看来,传播“可持续更美好”的理念也是这家国有金融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14年以来,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始终坚持守护绿水青山的主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书写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致辞 此外,北京妇女儿童基金会、南方周末、北京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等爱心单位在启动仪式上纷纷表达了本次活动对于助力环卫子女成长、传播环保理念的美好期许,同时也向观众表明今后将在公益事业继续携手、深入合作,为环卫子女持续助力的决心。 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赵莉致辞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周末报社总裁黄灿致辞 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秘书长李香菊致辞 社会组织、企业、媒体三方力量的连结,为环保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环卫子女成长计划也将秉持“可持续更美好”的初心,与各界社会力量紧密合作,围绕环保主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与众不同的经历与体验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基石和珍贵记忆。 六年坚守:公益大使倾情加盟 爱心助学再启航 2014年,华夏银行携手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成立“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通过帮扶条件困难的一线环卫家庭,助力贫困环卫子女上学,以及一系列关爱环卫子女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公益活动,让受助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2014年以来,华夏银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累计捐赠900万元,覆盖了北京地区广大环卫职工家庭。 华夏银行向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授予“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 回顾“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的发展历程,以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华夏银行为代表的社会各界,通过努力探索,搭建起一个稳固可靠的平台,为环卫子女的全方面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打开孩子的眼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关爱伴随每一个环卫子女的成长。 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授予张丹“爱心公益大使”荣誉 活动现场,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惊喜现身,成为2021环卫子女成长计划“爱心公益大使”,为孩子们加油助阵,并将自己在冰场上的奋斗经历娓娓道来,为孩子们传递不畏困难、永不放弃的冰雪运动精神,激励环卫子女不忘初心、执着勇敢地追求梦想。 赓续前行:新老营员携手亮相 环保精神薪火相传 小营员代表向张健华行长赠送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 从11岁到16岁,肖童在这方舞台上收获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年,她以往届优秀营员代表的特别身份再次回到这里,与本次活动年龄最小的营员一起,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主办方表达了感谢。环卫子女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架起的这座心连心的桥梁,让环保理念在新老营员的接续践行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健为营员代表授旗 参加“华夏银行2021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开营仪式小营员全体合影 在飘扬的旗帜下,营员代表们进行了庄严宣誓,孩子们在欢笑声中与嘉宾合影留念,并踏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的参观路线。随着他们的脚步,今年的花样滑冰技能训练营也即将在万域芳菲冰上中心正式开启,他们将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感受花样滑冰这一运动的魅力,也在这片冰雪的世界,拥抱自然和社会的美好与爱,感受每一抹阳光的温暖和照耀。
搭载了维纳斯智能系统,全新荣威RX5 PLUS“烧脑”上市
车企在新车上市这件事上,真的是越来越会玩了。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一档综艺节目上,全新荣威RX5 PLUS“烧脑”上市,共推出五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0.38-13.98万元。 为啥说烧脑呢?因为此次新车发布会,是以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为基础推出的《最强大脑荣威发布会特别篇》。这档综艺节目以娱乐加科学为主要看点,在众多综艺中一枝独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突破传统的“脑力”型发布会上,不仅有荣威品牌全球代言人龚俊站台,更有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心理专家姜振宇、编剧及导演叫兽易小星等“教授品鉴团”成员,以及猴哥、痞幼等“大众观察团”成员到场。 在《最强大脑荣威发布会特别篇》中,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全新荣威RX5 PLUS与AI智能机器人“烧脑侠”展开了一场智力PK,双方你来我往对话流畅自如,最终,“烧脑侠”在全新荣威RX5 PLUS的一句四川话上败下阵来,全新荣威RX5 PLUS乘胜追击来了一段四川话绕口令,让四川人龚俊也连呼“好厉害、好厉害”。 之所以全新荣威RX5 PLUS能打败“烧脑侠”,得益于其搭载了互联网汽车维纳斯智能系统。新车拥有90秒全双工AI自然交互语音功能,只需要一次唤醒,即可实现90秒的自然连续对话,支持四川方言识别和精准对话,让人车交互更简单。 此外,该系统还打通了车辆状态、车载系统和车载小程序场景引擎,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和习惯主动为用户推荐服务;新增学习强国小程序,为用户带来“全场景学习”的新体验。 同时,全新荣威RX5 PLUS搭载“双十佳”上汽全新第二代蓝芯动力总成。其中,1.5T高功率性能发动机,获得了“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能够实现133kW的最大功率、285N·m的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跑进8秒,用龚俊的话来说就是“一脚油门下去提速很快,非常爽”。传动系统匹配的是获得过“世界十佳变速器”称号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拥有全球首创的三腔蜂巢科技,进一步提升了平顺性、传动效率,NEDC百公里综合油耗达到真6.9L。 全新荣威RX5 PLUS在用料上也下足了功夫。车内静音用料对标豪华品牌,采用双层夹胶隔音挡风玻璃、前排玻璃和吸声系数达到95%的吸声棉,且声学材料几乎覆盖整个车内和前舱,形成“360°全包裹”式NVH设计。同时,高性能米其林PS4静音轮胎、超静音叶片+无极变速控制风扇等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车内噪声。 新车采用星耀龙鳞格栅、鲲鹏尾翼、19英寸星芒性能轮毂等设计。内饰方面,全新荣威RX5 PLUS通过豪华黑铬饰件、线性律动隐藏式出风口、国潮山河纹座椅、钨钢电镀细节方向盘、12.3英寸悬浮液晶仪表和14.1英寸四曲面中控大屏的双大屏组合、I-MAX巨幕级全景天窗等打造国潮轻奢感。 其中,全新荣威RX5 PLUS霁风国潮智驾版-龚俊限定版,还提供龚俊专属霁风蓝、签名、开机视频、语音包、AI形象等一系列专属配置。 五年前,荣威RX5的出现让用户第一次意识到了“互联网汽车”该有的样子。此后不断迭代升级的互联网汽车产品和智能系统,让荣威品牌旗下互联网汽车也凭借着领先同级的实力,在细分市场中销量一直名列前茅,收获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此次,全新荣威RX5 PLUS在颜值、动力、智能等方面全面升级,或将助力荣威品牌互联网汽车销量进一步提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专访肖健雄:AutoX不是激进,而是非常保守
百度Apollo选择“降维打击”,与主机厂合作实现技术的量产落地;文远知行选择与宇通联合研发无人小巴;小马智行加快实现卡车业务的量产落地...... 在当下浮躁的市场环境之下,原来做RoboTaxi的企业都开始拓展业务、降维打击时,还能坚持All in在RoboTaxi赛道上的企业开始变得屈指可数。 有圈内人士告诉钛媒体,目前,国内真正专注做RoboTaxi的企业只有两家,即AutoX和滴滴,滴滴的初心就是要做RoboTaxi,而AutoX一直All In去做RoboTaxi。 一家企业坚定地只待在RoboTaxi这一赛道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RoboTaxi需要长期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且短期内都无法实现自我造血,没有一定的实力和毅力,是很难坚持初心不变。 短期内没有IPO计划 对于自我造血,肖健雄认为,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定位,AutoX在资本上很受欢迎,尤其受到认同RoboTaxi的资本欢迎,因此关注焦点是真正做成RoboTaxi。 他指出,各个公司都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条符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但不要用别人的价值观套在自己身上。 据肖健雄透露,在2019年、2020年所谓的资本寒冬之下,AutoX就融到了很多钱,今年的融资还在考虑,还没有正式启动。 从公开的融资信息来看,AutoX成立于2016年,成立初期便获得张首晟的丹华资本和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的种子轮投资;2017年,AutoX拿到上汽集团的战略投资;2019年4月,AutoX获得由东风领投、阿里巴巴参投的数千万美元A3轮融资;2019年12月底,AutoX又获得了前海兆宏基金领投的数千万美元的Pre-B轮融资。 具体融资额,AutoX并未对外公布,但从这些公开的融资信息来看,其除了被资本看好,也获得车企巨头的青睐。 或许是真如肖健雄所言,“AutoX并不缺钱”,因此其可以不为明天发愁,只专注于实现无人驾驶技术。 至于今年以来,不时传出一些自动驾驶公司正在筹备IPO。肖健雄回应钛媒体,近期已明确对外表示AutoX没有IPO计划。 不是激进,而是非常保守 行业里一些人认为,肖健雄对外的讲话,言辞有些过于激进。对此,肖健雄告诉钛媒体,他并不认为自己很激进,相反是非常保守,一直在强调安全,强调需要很多传感器才能实现无人驾驶。 他认为,那些说激光雷达不需要用太多就能实现无人驾驶的人,才叫“激进”。 此次AutoX发布的第五代系统,搭配了全球最顶级的车规级硬件和电子电气架构,共50个高清车规级传感器,包括:28个8百万像素的车规级摄像头,每帧像素总和超过2.2亿;全球最高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达,角分辨率达到0.9度;高清激光雷达,每秒超1500万点云成像。 第五代系统的配置看起来很“豪华”,与AutoX的口号——平民化的无人驾驶,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对此,肖健雄解释称,“这恰恰就是平民化。一个无人车首先要实现无人、安全、有用,才能实现平民化。那些在传感器上偷工减料的,不可能实现无人驾驶,也就永远都不会有用,更不可能实现平民化。” 肖健雄将无人驾驶车类比飞机,一架飞机只有首先保证安全起飞降落,才能谈其他。对于消费者而言,他并不关心飞机的造价是多少,也无需支付整台飞机的造价。在同样的价格下,用户只会选择能安全地将他从A点送到B点的无人车。 肖健雄强调称,AutoX做的是真正的无人驾驶,而非量产的L2- L3级辅助驾驶,只要还有人坐在驾驶位,就无法称之为L4。AutoX与很多公司的合作,也是做完全无人驾驶,不做辅助驾驶。 他指出,现在的市场很浮躁,很多人心态也很浮躁,没有沉下心来把真正该做的东西做好,这一点是整个产业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言论,同时存在且非常矛盾,一种是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无人驾驶,不管多少钱都做不出来;另外一种就是觉得无人驾驶太贵,能不能做得便宜一点。 肖健雄表示,AutoX是一家心态比较平和的公司,一直强调安全,处于这两种极端思维的中间。一点都不激进,一直深知无人驾驶实现起来很难,需要很多传感器,很多硬件,但同时这又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内实现的目标。 肖健雄也对钛媒体说出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担忧,现在做自动驾驶的公司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一些公司因为技术上没有达到无人驾驶的水平,上路之后撞了车,结果是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舆论导向不是往安全方向,而是往出个特别便宜的无人驾驶车的方向,一旦发生无人驾驶车‘事故’情况,那么这个行业就‘贵’了。”肖健雄向钛媒体坦言。 在肖健雄看来,正确的舆论方向应该是强调安全,而不是先去强调怎么省那几块钱,只有这样才能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还不能无人驾驶就开始讲“减配”。 无人驾驶网约车会率先实现落地 “为RoboTaxi用户提供最安全、最好的出行体验。”这是AutoX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其初心。 在RoboTaxi领域,肖健雄认为,是绝对不允许‘偷工减料’的,AutoX坚持提供最好的性能,最过硬的硬件和架构,通过更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性。 对于一家无人驾驶公司,其首要任务是保护用户的安全、公众的安全,其次才是成本。 自成立以来,AutoX从百台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部署落地,大规模闹市区测试验证和载人示范应用,到中国目前唯一在城市公开道路上全空车无人驾驶RoboTaxi运营,AutoX在全无人驾驶技术上一路领跑。 自2020年起,AutoX展开公开道路上完全空车的无人驾驶测试,并于2021年1月面向公众开放其真正全无人驾驶运营,是中国首个“全车无人”(车前、后排均无人)的RoboTaxi面向公众运营。 在肖健雄看来,RoboTaxi才是未来公共出行最完美的一种交通方式。 关于无人驾驶技术首先落地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肖健雄的回答是,“RoboTaxi某种意义上也是商用车,因为它是营运车辆,首先落地的是无人驾驶网约车,然后乘用车和卡车会稍微晚一点。” 肖健雄认为,货运物流的落地太难也太遥远,不可能很快在公开道路上实现无人驾驶大卡车。因此,AutoX选择先实现RoboTaxi,以后再考虑货运。 由此来看,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相通性,并不排除未来AutoX也会切入货运赛道的可能性,只是在现阶段,AutoX会专注All in在RoboTaxi这个赛道里。 不随波逐流 目前,AutoX的无人驾驶车,依旧还保留了驾驶舱、方向盘等。对此,肖健雄解释称,“现在因为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方向盘的车无法上路。去掉方向盘是很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同时,他告诉钛媒体,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是完全不一样的,辅助驾驶只要人碰到方向盘就被接管了,而无人驾驶即便是人碰到方向盘,依旧是车在驾驶,人无法去接管。 因此,有无方向盘对AutoX的无人驾驶车并未有也太大影响,只不过是现阶段政策的原因,如果上路,就无法去掉方向盘。 另外,肖健雄一直不认为5G云代驾这种云端的远程控制是安全的。在他看来,不管是5G还是6G,网络一旦有延迟,当车出现问题,远程给予急刹,早晚会出现车祸,这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 “因为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5G云代驾并不安全,一个无人驾驶车当遇到紧急事故就应该自己有能力停下来,一定要具备有效的AEB功能。”肖健雄告诉钛媒体。 肖健雄也没有全盘否定云端的作用,他认为,云端可以给车辆一些指导,比如这条路比较堵,推荐走其他条路线,也即是安全相关靠车,不靠云端。 目前做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的这些企业,在肖健雄看来,未来3-5年,还会出现更大的区分和演进,一些公司有可能专做港口、码头、矿山等细分赛道,也有可能去专做辅助驾驶。这个行业很大,有各种各样的细分赛道,每个公司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决定自己的打法。 “我们不随波逐流,干好自己的事情,往安全、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扎实,最后自然能看出谁在裸泳,谁是真的在游泳。”肖健雄在与钛媒体的这次深度沟通,反复强调说。 “不随波逐流”,这是此次钛媒体与肖健雄的深度沟通中,对AutoX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看到,AutoX在走一条与友商们完全不一样的路。(作者/张敏)
科学家发明可利用指尖汗液发电装置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3日报道,研发人员宣称,一种像石膏一样缠绕在手指上的新型可穿戴装置可以在人睡觉时收集汗水并利用它发电。这款装置的样机目前只能储存少量电力,需要连续佩戴3周才能为智能手机提供电力,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发人员希望未来能够提高容量。 他们发现,佩戴10个小时能产生可让手表走24小时的电力——大约400毫焦。 而这仅仅是一个指尖。研究人员说,其他指尖也绑上该装置就可以产生10倍于此的电力。 大多数可穿戴发电装置需要佩戴者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依赖阳光等外部来源或温度的大幅变化。 研究团队解释说,这种新装置利用一个无源系统用指尖上的汗液发电,即使你正在睡觉或完全静坐。 这是因为指尖是人体最多汗的部位。借助一种智能海绵材料,汗液可以被导体收集和处理。当佩戴者按压、开始出汗或轻敲手指时,能量收集器会产生少量电力。它将打字、发短信、弹钢琴或敲摩尔斯电码等活动转换成额外的电力。因此,发一条推文就可以为手机充电。 研究报告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尹路(音)说:“与其他汗动力可穿戴装置不同,这款装置不需要运动,佩戴者无需任何身体输入就能发挥作用。” 他说:“这项工作是朝着让可穿戴装置更实用、更方便、更易为普通人使用的方向所迈出的一步。” 研究人员说,指尖是人体汗腺最集中的部位之一,每个指尖产生的汗液是其他大多数部位的100到1000倍。 尹路说:“我们感觉身体其他部位更多汗的原因是那些部位通风不好。相比之下,指尖总是暴露在空气中,一出汗就蒸发掉了。因此,我们不让指尖的汗液蒸发掉,而是用我们的装置收集汗液来产生能量。” 但从这么小的部位收集汗水并将其转化为电力,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程技术。 报道称,这种装置装有电导体或电极,由碳泡沫制成,可吸收手指上的汗液。电极上的酶会引发汗液分子——乳酸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力。电极下的一块由“压电材料”制成的小芯片在受到按压时也会产生电力,电力储存在一个小电容器中,在需要时放电到其他设备上。 尹路说:“这个装置大约有1平方厘米大。材料也很柔韧,所以不必担心它太硬或感觉怪异。你可以舒适地长时间佩戴它。” 为了测试该装置,研究人员让一名志愿者把它戴在手指上,然后执行各种任务,包括打字、敲击甚至睡觉。在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该装置收集了近400毫焦的能量,足以为一个电子腕表提供24小时的电力。 高级作者约瑟夫·王教授说:“这项技术能让使用者不费力气就获得能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大投资能源回报。” 大多数将汗液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要求佩戴者进行像跑步或骑车这样的高强度运动,但这个装置不需要。 尹路说:“在你跑步时,你投入数百焦耳的能量,而装置只能产生以毫焦计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投资回报率很低。” 在一项实验中,手指充电器与一个化学传感器和一个小型低功率屏幕相连。将手指充电器每10秒钟按10次或戴两分钟,就足以驱动传感器和屏幕。 尹路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它成为一种实用的装置。”他还说,他们正在努力使其更加高效和耐用。 它还将与其他类型的能量收集器结合起来,以创建新一代的自供电可穿戴系统。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焦耳》杂志上。 新型可穿戴装置能在人睡觉时收集汗水并利用它发电(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