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618之后,淘天再“反思”
今年618过后,淘天重新审视“绝对低价”战略。 在不久前,淘天集团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商家闭门会,明确了下半年将实施的多项战略调整。据36氪报道,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自去年起搜索权重按照“五星价格力”分配的体系被弱化,改回按GMV分配。 具体到业务指标上,今年淘宝考核的重点转变为GMV(交易金额)、AAC(平均消费金额),而不再追求由低价带来的高DAC(订单量)。 除此之外,淘天在白牌商品供给策略也有变化:淘工厂今年推出了“黑标店”,吸引拼多多上销售额破亿的商家;1688将于今年下半年接入淘宝的一级流量入口,优质厂家可通过半托管模式直接在淘宝卖货。 在电商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淘天的这一举动看似逆趋势而行,实则是基于过去一年“低价策略”的试验结果做出的调整。 从财报数据来看,过去一年追求的“绝对低价策略”并未给淘天带来显著增长。阿里巴巴发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淘天集团收入1290.7亿元,同比仅增长2%。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淘天集团收入为4348.93亿元,同比增长5%。 为了应对低价竞争,淘天动作频频。 2023年3月,淘天提出五星价格力评价体系;5月10日,2023淘宝天猫618商家大会上,淘天时任CEO戴珊划出3大重点:好货好价、淘宝好价节、好看好逛的短视频和直播;在随后的双十一,更是将低价提升至所有部门最重要考核指标。 在追求低价的同时,马云为淘天的发展确定了“用户为先”的基调。去年年中,马云指出淘宝天猫未来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去年9月,吴泳铭成为淘天集团新CEO,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带领淘天突围。 在一系列的调整过程中,淘天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强势进攻。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市值第一次超越淘天集团,在此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市值交替领先。 如今,对于低价战略的调整,以及对用户和商家需求的重视,都透露出吴泳铭和新的管理层的“反思”,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平台的优势,是淘天今年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淘天重新思考“低价战略” 自从吴泳铭上任后,阿里重新强调了电商板块的重要性。据36氪报道,淘天的低价策略从今年年初开始逐步被弱化。 而今年618大促过后,这一方向的转变更为明晰。在今年6月底的闭门会议上,最核心的战略变化就是不再强调低价。 具体到细节上,体现为各类指标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搜索流量分配上的侧重,弱化“五星价格力”,回到按GMV(交易金额)分配。再到内部考核指标也发生变动,从重视DAC(订单量)转为GMV和AAC(平均消费金额)。 五星价格力是去年2月淘宝所推出的流量机制体系,淘宝根据商品的价格力的高低进行站内流量分配。也就是说,商品在同款商品中价格越低,星级越高,因而所获得平台的扶持力度相应会越大。 价格力策略的启动,意味着淘宝卷入低价竞争的螺旋当中。经过一年试炼,阿里重提GMV,而不是一味追逐低价。 与之相应的是,淘天更重视用户体验,在运营上做了更细致的优化。据悉,淘宝还将用PXI指标替代DSR成为影响搜索权重的指标,目前还处于灰测阶段。 DSR指数是淘天沿用了近十年的评分体系,主要用于评估店铺的表现,也是消费者在判断店铺是否可靠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决定了店铺在搜索中的权重、参与营销活动的资格以及享受的政策优惠。 PXI指数则专注于评估具体商品,采用更加细化的指标,如商品差评率、延迟发货、缺货率、物流差评、非主观原因退款和投诉订单量等。得分范围为0至100分,得分越高的商品将在手淘搜索、猜你喜欢和广告投放等场景中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显而易见,后者指标的更强调的是用户体验,从多维的指标去评估商品是否更受欢迎。 当然,淘天也并非完全抛弃低价。针对白牌商品的供应策略,淘天也做了一定优化。1688入淘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据了解,1688的厂商可以通过半托管的形式直接进入淘宝,对接C端消费者。1688将会在淘宝开设三家店铺,分别为严选淘宝店、企业自采天猫店和工业行家选天猫店。 可以看到,对于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低价,淘天在持续探索。 实际上,单纯的追求低价,并不一定有效,这从去年淘天交出的四季度财报就可以看出。 在去年第四季度,淘天GMV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交易买家数和订单量的增加,但这部分增长被平均订单金额的下降部分抵消,因此,最终淘天板块的收入同比增长仅为2%。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数据所显现的是更赤裸的现实。即使频频推出新策略和口号,阿里在竞争低价的路上的优势并不多。 据了解,低价策略的弱化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新管理层也始终遵循“用户为先”的策略方向。 据最新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淘天集团的GMV和订单量均实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时,88VIP会员数量达到3500万,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两位数。淘天集团实现了932.1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客户管理费(CMR)收入同比增长5%,超出市场预期。 这一成绩证明了淘天过去一段时间的用户优先策略是有效的。 实际上,自2021年第一季度公布GMV后,阿里巴巴便停止了对外公布这项数据。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淘宝天猫的GMV增长持续下滑,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偶尔甚至出现负增长。 因而,今年一季度GMV双位数增长的得来实属不易,新管理层与新策略给阿里带来复苏的迹象。 不过,要想回到高增长通道,淘天需要了解商家和用户的真实需求,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生态的发展路线。 商家和用户, 究竟期待一个什么样的淘天? 复盘淘天的低价路线,实际上是对市场趋势的跟随。 在拼多多横空出世后,整个电商市场已经无法忽视低价带来的吸引力。 2020年3月,阿里推出淘宝特价版APP(后改名为淘特),被看作是为了应对拼多多的极速扩张,而做出的主动抢占市场的动作。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淘宝特价版在2020年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550%,成为年度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最快的手机应用。 不过由于后期的多次调整,淘特逐渐与淘宝模糊边界,对用户失去吸引力。直到现在,淘特已经逐渐淡出消费者视线。 此前,阿里一位电商业务的高层,在回顾阿里电商业务做低价商品的过程时曾向媒体这样表示,“淘特前期做得相当成功,起速很快,但后期集团战略收缩,不再继续‘烧钱’,这个项目戛然而止。” 再到这几年,市场整体消费趋势的大变局下,淘天集团应对市场变化、应对拼多多竞争的主应用,也从原来的淘特、批发平台1688,切换回了淘宝。 一个明显信号是,电商相关的资源也在重新回到淘宝,比如今年以来,淘特平台上商家和商品正加速迁回淘宝,1688也开始在淘宝开店。 在价格体系、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淘宝也在主动求变。 2023年3月,淘天集团推出价格力策略,并且发布了一套针对商家的五星评级体系。后续在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消费节中,淘天都以低价作为核心口号,以百亿补贴吸引用户。 它也开始加速学习竞争对手。去年12月,淘宝开始实行“仅退款”售后新规,很快京东也跟随推出“仅退款”政策。 淘天系列的改动显而易见是在参考拼多多的获客方式。那么,拼多多的做法迁移至淘天集团,是否能够适用呢?从商家和用户反馈来看,一味卷低价的策略其实让阿里水土不服。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去年10月,由千牛和淘宝教育官方共同出品的“千牛公开课”发布了《五星价格力:赋星更快、流量更大、转化更强》这一视频,吸引了800多条评论。商家们在评论区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评价体系的质疑和不满。 一位商家直言,“劣质低价的产品就有价格力?平台的作用,是把好货好的产品推给消费者,而不是所谓的高价格力的低价伪劣产品。” 许多商家对持续的价格战深感担忧。有评论提到,如果低价策略继续下去,市场上每个类目都只有少数头部店家能存活。 不少商家认为自身的利润却越来越微薄,无止境的价格战不仅压榨商家利益,还会让淘宝逐渐变成一个以低劣商品为主的平台。而这违背了淘天的初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事实上,对中小商家来说,生意确实正在越来越难做。商家在消费节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但若做不到最低价,就得不到平台的流量扶持。如此一来,即使降价也没有流量,中小商家的获客量就难以提升。 从用户角度来看,平台的低价竞争确实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一定好处,但也有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不习惯。在淘宝搜索关键词后,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白牌商品,并且同质化商品泛滥,部分用户一时间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 同时,更注重服务的用户,会更注重预售期过长、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年的618活动中,淘宝取消了预售,并彻底打通淘天两大平台实现累积满减,号称“史上最简单的天猫618”。在低价方面,淘宝推出直减折扣和超过150亿元的优惠券,包括向88VIP会员发放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专属优惠券。此外,淘宝直播间、特定品类和百亿补贴会场也提供优惠券。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淘宝上线了新疆地区包邮服务和会员无限次退货包运费服务,天猫允许消费者在付款后至7月5日期间进行价格比对并获得差价补偿。 在商家支持方面,淘天也提供了更大规模的财务和物流支持。符合条件的商家可以享受极速回款服务,减轻现金流压力。基于与菜鸟和蚂蚁集团的合作,淘天提供了物流补贴和运费险优惠,例如在寄件阶段为商家提供多档补贴券包。此外,商家还可免费使用淘天提供的AI工具来提升营销效率。 综合来看,商家和用户都对淘宝提出各自的要求。商家希望淘宝能保障卖家权益,不一味卷低价,而用户都想要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如何在保持自身增长的情况下,平衡两端的利益,是淘宝面临的一个持久难题。 新的管理层,得更灵活应变 总体来看,淘天面临的环境较为严峻,外部面对强敌,内部要安抚商家,同时还要面临资本市场对增长状况的审视。 因此,一个年轻、具有活力和战斗力的管理层,是现阶段淘天需要的。 去年12 月 22 日,在上任仅两天后,吴泳铭就迅速展开了人事大调整,新的管理团队由他亲自挑选。整个淘天集团的核心管理层经历了大换血,原“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品牌商家发展中心”、“超市业务发展中心”改名,同时增加了新增长服饰发展部,共设六大事业部。 阿里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同时,六名年轻管理者被任命,分别带领淘天各个关键业务,向吴泳铭汇报。 其中,吴嘉现任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总经理,接手淘天集团的产品技术条线,并主管搜索推荐业务和阿里妈妈事业部。 谌伟业(花名:处端),负责淘宝事业部、淘天商家平台部、淘天客户满意部等部门。 刘博(花名:家洛)负责“品牌商家发展中心”,带领天猫事业部,包括天猫、88VIP 、天猫国际等业务。 刘一曼(花名:一漫)则负责 M2C 事业部,包括类自营业务(天猫超市)和供给业务(产业带)。 汪庭祥(花名:少游)是管理层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任服饰发展部负责人。 而程道放(花名:道放)则负责淘宝直播及内容事业,包括点淘短视频App、逛逛等业务。 不过,程道放近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已不再担任该职务,也不再负责淘宝直播和逛逛的相关业务,并表示后续将投身具身智能相关工作。 据了解,吴嘉将接任该职位。 人事变动的背后是集团战略目标的变化,阿里需要更年轻的团队带领战斗。吴泳铭对淘天集团提出的要求则是:正视现状,重新创业。 自去年年末上任后,新管理团队在多个维度上作出更精细化的运营。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负责人吴嘉已经在手淘App进行了搜索和算法的调整,清理了短视频内容的信息流,使被内容稀释的首页流量重新集中在效率和成交上。此外,整体用户端策略以低价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谌伟业(花名:处端)着手重新梳理商家平台和客户服务的业务流程和规则。刘博(花名:家洛)在上任不久后,解散了低价业务板块EDLP(天天低价)部门,重新布局业务重点。 2024淘宝内容电商盛典,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直播也是淘天今年的重点方向之一。3月末,在淘天集团举办2024淘宝内容电商盛典上,程道放宣布了2025新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淘宝内容电商的增长目标:用户规模要同比增长100%,月成交破百万的主播同比增长100%,总商品交易额(GMV)要同比增长80%。他还表示,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将在去年基础上新增100亿元现金投入。 淘天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程道放当时表示,淘天集团将新增百亿现金、千亿流量,“用真金白银在内容电商上加大投入。” 从今年618来看,这些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根据淘宝直播公布的618战报,截至6月20日24时,今年618期间,淘宝直播GMV破亿的直播间达到了90个,GMV破千万的直播间达到了892个。 大刀阔斧变革一年多后,新团队的努力也得到了马云的肯定。4月1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发表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这也是马云退休五年来首次以长文分享对公司的看法。 在文中,马云对阿里过去一年中的改革成效给予了肯定。他称赞蔡崇信和吴泳铭组成的新管理层,重新让公司变得简单和敏捷,从一个决策缓慢的组织回归到效率和市场导向。马云称,“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电商行业的价格战仍在继续,竞争依然白热化,各家的混战也在多维度展开。 当淘天在大力推动直播、短剧的同时,京东和拼多多也在加码内容化。京东零售将“内容生态”定为今年必赢之战之一,拼多多试图通过“多多视频”和“多多直播”推动内容化,抓住内容红利。而另一边,抖音和小红书正加速平台电商化,抢占存量市场。 “低价很重要,但不能只有低价”,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面对难度越来越大的突围赛,新管理层要更灵活、持续创新、挖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迈过艰难周期。 正如马云所说的,互联网行业在未来三五年内将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必须持续进行。而今年这种种调整,也决定了淘天在双十一大考中,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国行三星Galaxy Z Fold6、Flip6折叠屏手机接入豆包大模型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今晚三星电子面向中国市场发布新一代 Galaxy Z 系列产品。会上,三星电子与火山引擎官宣合作,为 Galaxy Z Fold6、Galaxy Z Flip6 手机的智能助手和 AI 视觉接入豆包大模型,提升手机的智能应用体验。此前,三星在海外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与谷歌 Gemini 的深度合作,在中国区则选择了火山引擎等厂商作为大模型合作方。 IT之家注意到,除了画圈即搜、实时翻译、录音转录等已经披露过的 AI 功能外,本次中国地区发布会上,三星特别展示了 Galaxy AI 基于豆包大模型为两款新品折叠手机带来的能力加持:当用户通过 Bixby 语音助手搜索旅行相关等关键词时,三星 Galaxy AI 会搜索并结合优质的内容源,为用户提供最新的联网信息,并以短视频内容卡片的形式输送给用户。 例如,当用户在某个城市旅行时,Bixby 助手能够依托豆包大模型内容插件的海量内容源,为用户提供景区、美食、酒店等信息,帮助用户完善旅行规划,打卡每一处美景。 此外,通过引入豆包大模型单图 AI 写真技术,三星用户只需上传单张照片,就能把它转化为商务、3D 卡通、赛博朋克等多种不同风格的全新图片,让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头像风格转换,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奥特曼弟弟创办、估值30亿美元的独角兽,因“转正”AI员工遭群嘲
原标题:被骂到72小时“急刹”!Sam Altman弟弟创办、估值30亿美元的独角兽,因“转正”AI员工遭群嘲 自 AI 掀起全球热潮后,有关“AI 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愈发严重。这不,上周 Intuit 刚宣布裁员 1800 人,计划把资源转向 AI 等关键增长领域。此外,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上周谈论其创办的 AI 健康教练时,也再次强调 AI 已经成为一种值得信赖的技术。 然而,尽管大环境如此,事实证明人类尚未做好与 AI 同事共事的准备。 由 Sam Altman 的弟弟 Jack Altman 创办、曾于 2022 年估值 30 亿美元的科技独角兽公司 Lattice,上周二刚宣布将把 AI 员工视作“正式员工”并进行绩效管理后,仅过 3 天就被网友骂到停止实施该计划。 Sam Altman 弟弟创办的公司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 Lattice 这家公司。 2015 年,Jack Altman 创办了这家位于旧金山的人力资源软件公司。与寻常员工绩效平台不同,Lattice 把绩效管理的重点从员工评估转向职业发展,更侧重于绩效审查和目标管理,以此帮助人力资源团队获取有关员工最多的信息。 在这样的先进理念下,Lattice 逐渐成为许多企业首选的 HR 工具之一,他们发现 Lattice 很适合培养高绩效且敬业的员工。于是到了 2022 年,Lattice 全年收入破亿,连续两年被列入 Inc. 500 家发展最快的私营公司名单中,估值更是达到了 30 亿美元。 眼看着 Lattice 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向来喜欢冒险的 Jack Altman 却觉得累了。在一次采访中他曾坦言,自己更喜欢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让业务“萌芽”,对于经营成熟稳定的初创企业容易感到疲惫。因此到了 2023 年底,Jack Altman 宣布卸任 CEO 一职,将担任执行董事长,而新任 CEO 则由曾在 Salesforce 工作 15 年、负责过 Salesforce 所有营销工作的 Sarah Franklin 接棒。 而上周二,在官方博客中宣布 Lattice “创造了 AI 历史”,“成为首家通过创建数字员工档案,以透明和问责方式管理 AI ‘数字员工’的公司”这个消息的,正是 Sarah Franklin。 “AI 员工”不再是一个概念,真正变为了现实? 在这篇引起众怒的 Lattice 官博中,Sarah Franklin 首先回顾了她从业 30 年所见证的各种变革:“在我从事技术工作的三十年里,我见证了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巨大变革。但这些变化远没有 AI 及其社会影响来得迅速和深刻。”在这样的变革下,Sarah Franklin 指出 AI 正在改变劳动力,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与人类并肩工作的实体。 据了解,Lattice 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在由超过 22,000 名人力资源领导者组成的“人类资源”社区(Resources for Humans)中,超过半数的人都表示,他们已计划雇佣数字员工——这说明,数字员工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但同时,Sarah Franklin 认为这会引发一系列关于数字员工的整合、衡量以及对人类工作影响等重要问题:“雇佣数字员工意味着什么?他们怎样入职?如何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衡量?这对我的工作意味着什么?……”显然,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先例。 面对这些问题,Lattice 所谓“正在创造 AI 历史”的计划就出现了:Lattice 将成为首个为数字员工设立正式员工档案的公司。数字员工将安全入职、接受培训,并被分配目标、绩效指标、适当的系统访问权限,甚至还配有一位管理者——就像对待任何一个人类员工一样。 如上图所示,数字员工将与人类员工一起接受管理,并出现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上——这意味着,“AI 员工”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真正变为了现实。 对于这样的未来,Sarah Franklin 充满期待。她在 LinkedIn 上转发了这篇博文,并呼吁道:“我们知道这个过程会引发很多问题,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希望能帮助客户找到答案,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与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 不同于 Sarah Franklin 的积极乐观,诸多网友在这条动态下留下了负面言论,致使她不得不关闭了评论区: “你们并不是第一家为实际并不存在的员工创建档案的公司——他们通常被称为“幽灵员工”,通常是一种工资欺诈行为。” “Lattice 何时会有一位 AI CEO?你打算什么时候用 AI 员工取代管理层?” “顺便提一下,因为这篇文章,你已经进入了 Reddit 的 LinkedIn 疯子论坛。” 除此之外,AI 销售平台 Aomni 创建者 Sawyer Middeleer 也在这个动态下回复道:“即便是作为一家 AI 公司的创建者,我也得说这个策略大错特错!将 AI 代理视为员工的做法,是对真实员工的不尊重,甚至这也暗示了你只是把人类视为可以与机器进行优化和比较的一种‘资源’。” 3 天后,Lattice 决定停止该计划 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负面反响后,3 天后 Lattice 表示不会再继续推进该项目。 在这篇博文的开头,Sawyer Middeleer 进行了一段更新:“这一创新引发了很多话题和问题,但目前还没有答案。我们期待继续与客户合作,负责任地使用 AI,但不会在产品中进一步使用数字员工。”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 AI 能否取代人类的讨论。2023 年 3 月,高盛的一份报告预测,在美国和欧洲,AI 可能会取代或减少多达 3 亿个工作岗位。但咨询公司 Senen Group 首席执行官 Ronnie Sheth 透露,她曾与许多公司的 CEO 谈过,他们都觉得 AI 不会取代人类。就算 AI 技术可能会取代一些流水线工作、行政和分析任务,但关于品牌和管理等岗位不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既要重新调整劳动力规模,又要制定政策确保 AI 用于造福人类。”Ronnie Sheth 指出,这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剥夺人们的生计。
研究:生成式AI更像是记忆大师而非推理高手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生成式 AI 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诸多担忧,从隐私安全到潜在的失业危机。虽然 AI 聊天机器人如 ChatGPT 和微软 Copilot 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进步,能够写代码、纠错甚至挑战人类创意,但它们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聪明吗?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些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似乎更依赖记忆而不是真正的推理能力。它们在熟悉的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在面对新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IT之家注意到,研究人员通过对比 AI 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得出这一结论。例如,GPT-4 在十进制算术方面表现优异,但在其他进制下却难以应对,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棋类游戏和空间推理等领域。研究人员认为,AI 更像是记忆力超群的“鹦鹉”,而非具备真正推理能力的“智者”。 研究结果表明,AI 在训练有素的领域内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但这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力”的体现。一旦面对全新的挑战,需要真正的推理能力时,AI 的优势便不再明显。 这一发现对 AI 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 AI 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例如自动化大量重复性工作,但在创意、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些媒体机构尝试用 AI 取代记者,结果却发现 AI 生成的新闻错误百出,反而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 游戏行业也面临类似的问题,AI 工具虽然能辅助开发过程,但核心创意和游戏体验的打造仍然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探AI GPU价格,“硅仙人”Jim Keller谈未来设计:舍弃HBM是关键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本周在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传奇芯片设计师吉姆・凯勒(Jim Keller)表示:“英伟达在很多细分领域没有提供很好的服务”,并表示未来 AI 芯片设计革命的关键在于舍弃 HBM。 吉姆・凯勒简介 吉姆・凯勒在“芯片设计”领域享负盛名,曾在苹果、特斯拉和 AMD 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不少人称其为“硅仙人”。 芯片行业中,他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领先部件:曾经领导苹果公司开发 A4 和 A5 芯片;也是 AMD K8 和 Zen 芯片的设计师;更是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的打造者。 吉姆・凯勒在 2020 年离开英特尔后加入 Tenstorrent,目前担任 Tenstorrent 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开发 AI 处理器,该公司于今年 2 月开始向开发人员出货搭载自研 AI 芯片的加速卡 Grayskull。 未来 AI 芯片关键是舍弃 HBM Tenstorrent 公司计划今年年底推出第二代多用途 AI 芯片,但未透露该处理器的名称。 根据 Tenstorrent 去年秋季发布的最新路线图,该公司打算发布 Black Hole 独立 AI 处理器和用于多芯片 AI 解决方案的 Quasar 低功耗低成本芯片。 Tenstorrent 声称在某些领域,新款 AI 芯片会比英伟达 AI GPU 更高效、处理速度更快。 多用途 AI 芯片主要面向入门级和主流 AI 任务场景,因此 Tenstorrent 在芯片中并未使用 HBM,而是使用 GDDR6 显存。 HBM 是 AI GPU 的重要零件,以英伟达 H100 加速卡为例,物料成本为 3000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21841 元人民币),而 SK 海力士提供的 HBM 芯片成本就高达 2000 美元(当前约 14561 元人民币),超过生产封装。 凯勒表示目前已经找到新的替代解决方案,在 AI 芯片领域可以取代 GPU 和 HBM。 Tenstorrent 也设计产品以尽可能实现成本效益,许多公司也在追求更适合的内存解决方案,但 Keller 也坦承,要颠覆庞大 HBM 产业,还需数年时间。他预期与其一间公司取代 NVIDIA,不如出现更多新公司,填补美国公司未涉足的各种人工智慧市场。
AI教母李飞飞获融资,3个月干出一个AI独角兽
编译 | 程茜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7月17日消息,刚刚,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称,著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创办的“空间智能”创企World Labs估值已经赶超10亿美元。该创企主要利用类似人类的视觉数据处理技术,使AI具备高级推理能力。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从今年4月成立至今,World Labs已经进行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顶级科技投资者Andreessen Horowitz和AI基金Radical Ventures。据了解,其最新一轮的融资金额可能达到约1亿美元。 李飞飞、Andreessen Horowitz和Radical Ventures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全球知名数据分析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投资者向美国AI初创企业投入了超过270亿美元,这约占同期所有初创企业融资额的一半。World Labs是最新一家获得大额投资的AI初创公司。 因开发大规模图像数据集ImageNet,李飞飞在AI领域声名鹊起,被称为“AI教母”,这一图像数据集帮助开创了第一代能够可靠识别物体的计算机视觉技术。 李飞飞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任红杉教授、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AI研究院(HAI)联席院长。她于2017年至2018年领导谷歌云的人工智能业务,于2020年至2022年担任社交平台X的董事会董事,目前担任白宫人工智能工作组顾问。其中,以人为本AI研究院是李飞飞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部分休假期间创办的,其宗旨是利用新兴技术改善人类状况。 World Labs将尝试通过开发类似人类的视觉数据处理技术,在AI中创造“空间智能”。 今年4月,李飞飞在温哥华发表了一场关于“空间智能”的TED演讲,描述了机器理解和导航三维空间的潜力。相关前沿研究涉及到一种算法,该算法能合理地推断出图像和文本在3D环境中的样子,并根据这些预测采取行动。(顶尖AI科学家李飞飞演讲:机器人进化离不开空间智能) 为了说明这个想法,她展示了一张猫的照片,它伸出爪子,把一个玻璃杯推到桌子边缘。李飞飞说,人类的大脑可以在一瞬间评估“这块玻璃的几何形状”、“它在3D空间中的位置”、“它与桌子、猫和其他一切的关系”,然后预测会发生什么,并采取措施防止它发生。 “大自然在空间智能的推动下创造了这种「看」和「做」的良性循环。”她解释说。 她认为,大量的标记图像库对于最近的AI突破至关重要,可以训练自动驾驶汽车在其环境中导航,并训练AI模型根据视觉提示正确识别物体。 李飞飞对于空间智能的愿景雄心勃勃:她想要训练一台能够理解复杂物理世界及其中物体相互关系的机器。 一位熟悉李飞飞的风险投资家透露:“(世界实验室)正在开发一种理解三维物理世界的模型;本质上是物体的维度、事物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结语:模拟人类视觉处理帮AI理解物理世界 在突破AI的智慧涌现方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可以通过构建更大、更复杂的现有模型来提高推理能力;另一些人则认为前方的道路涉及使用新的“世界模型”,这类模型可以从周围的物理环境中获得视觉信息,从而开发逻辑能力,复制婴儿的学习方式。 其中一些吸引投资者兴趣的AI创企中,也有一些正在开发能够理解和操纵物理环境的智能机器人。如Skild AI正在构建一个“用于各种机器人的通用大脑”,在获得软银、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投资基金、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等公司的3亿美元融资后,该公司上周估值达到15亿美元。 李飞飞所专注的“空间智能”项目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AI大神Karpathy官宣创业,打造80亿人AI原生学校!首款课程GitHub斩获17k星
今天,AI圈再次掀起海啸级巨震,离职OpenAI近半年的AI大牛Karpathy终于官宣了最终动向。 他激动地宣布,自己正在创办一家AI+教育的公司——Eureka Labs。 Karpathy这条官宣帖子,已有近百万浏览。 Eureka Labs官推初次现身,写下了「你好世界」。 不难想到,自2月离职以来,Karpathy一直都在专注在线授课领域,并不断动手尝试自己的新项目。 当时,网友们便对Karpathy能够坚持输出高质教育内容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今,愿望成真了! 唯一的不足就是AI生图有点鬼畜 AI原生学校,让全球80亿人学AI Eureka Labs是Karpathy近20年来,在AI和教育领域热情的结晶。 这是一家打造AI原生的新型学校。 关于这一名字的灵感来源,Eureka出自古希腊εὕρηκα,是理解某事物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像顿悟一样。 Karpathy希望能够在人们的思维中,激发这种Eureka时刻。 另外,之所以称之为Labs,是因为Eureka这一单独的名字已经被占用了,而且Karpathy一直希望自己拥有一家实验室。 Karpathy自述了个人的对教育兴趣路线,从YouTube的魔方教程,到斯坦福大学创办CS231n课程,再到最近Zero-to-Hero AI系列。 同时,毕业后Karpathy职业生涯,经历了从斯坦福学术研究,到特斯拉实际产品开发,再到OpenAI AGI研究。 迄今为止,他在AI和教育结合的工作,都是兼职,正职之外的副业。而现在,他可以全身心投入,以专业全职的方式打造一些新东西。 在Karpathy官宣推文下,还附上了Eureka Labs的官方网址、GitHub地址。 在官方博客中,Eureka Labs阐述了当前的现状,以及人类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想象与费曼(Feynman)一起学习高质量课程材料,他会在每一步为你提供指导。 遗憾的是,那些对学科充满热情、善于教学,有无限耐心,并且精通多国语言的专家,非常稀缺。 全球80亿人,根本无法实现按需亲自辅导。 随着生成式AI取得重大进展,让这种学习体验变得可行。 老师依然负责设计课程材料,并得到了AI教学助手的支持,这些助手经过优化,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这种教师与AI的协作模式,可以在一个通用平台上运行整个课程体系。 这便是Eureka Labs接下来要做的,让任何人可以轻松学习,从而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更多人学习)和深度(个人学习更多学科,超出当前未受助情况下的可能性)。 首个AI课程LLM101n,GitHub爆火 对此,这家实验室将推出首个全球公认最好的AI课程——LLM101n。 LLM101n项目开篇引用了费曼经典名言——凡我不能创造的,我无法理解。 其实,在此公司宣布之前,Karpathy已经推出了这门课程,在GitHub上斩获17.2k星的好评。 这是一门本科水平的课程,指导学生训练自己的AI,非常类似于一个较小版本的AI教学助手。 在这门课程中,将构建一个讲故事的AI大模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与AI一起创作、完善和绘制小故事。 不用担心,小白即可入手,整个过程仅需要最基础的计算科学知识。 课程将从基础开始,使用Python、C和CUDA语言,从0开始构建一个类似ChatGPT的功能完备的网络APP。 这节课一共分为17个章节,从最基础语言模型,到注意力Transformer加厚,再到分词器,优化器,数据集,推理、再到微调部署等,一套完成构建模型全过程有了。 到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应该能够对AI、LLM以及更广泛的深度学习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这些课程材料将在线提供,Eureka Labs还计划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小组。 目前,实验室正全力开发LLM101n,期待一个AI成为提升人类潜力关键技术的未来。 AI大佬发电祝贺 比Karpathy离职晚几个月的Ilya,都已经下场创业。他在今年2月离职OpenAI后,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理清了下一步职业生涯。 在所有人都在卷AGI/ASI的时代下,他却选择了AI+教育这条细分赛道。 正如AI界另一位大牛吴恩达,2017年离职产业界,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 这些在线课程,惠及了全世界学生,让AI大门向所有渴望学习的人开放。 现在,Karpathy正在做一项同样伟大的工程。 在他官宣帖子的评论区下面,祝贺已经铺满一片。 谷歌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表示,「祝贺!AI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我知道这是你热衷的领域(回想起多年前,当我做客座讲座时,你组织cs231n课程的情景,显然你在如何以最佳方式教授人们不同类型的材料上投入了大量思考)」。 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表示,「没有人比Andrej更有资格做教育科技(EdTech)了。在这个领域,其他AI初创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很开心我们都喜欢『Eureka』这个名字——Andrej致力于人类的Eureka,而我们则专注于机器人的Eureka。 Pytorch之父Soumith Chintala表示,「祝贺!这将是一件非常有影响力的事情」! AI研究员Sebastian Raschka表示,「热烈祝贺!LLM101n课程的教学大纲看起来棒极了!当它推出时,非常兴够奋neg成为队列中的一员」。 Stability AI前首席执行官Emad表示,「祝贺!教育是一切的核心,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更高的水平教育」。 德扑之父、OpenAI科学家Noam Brown表示,「太酷了,这真的有助于为教育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外,有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Eureka是订阅制,还是免费的,或者两者兼有。 Karpathy对此表示,「我希望Eureka Labs可以成为一家正规的、自给自足的企业,但也真的不想把教育内容封锁。我的基本想法是,内容本身是免费的,并且采用宽松的许可协议,而收入来自于其他方面,例如组织线上/线下团队一起学习这些材料等」。 简言之,一家公司需要维持生计,课程资料是免费的,报班学习课程需要收费。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Karpathy这样的人。
三星AI手机国内首发体验!用上字节豆包大模型,折叠屏让AI玩出新花样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7月17日上海报道,最近三星举办了全球新品发布会,亮出了折叠屏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指环、TWS耳机等新品,其手机产品重点升级了诸多AI功能,三星在发布会上也重点强调了当下AI对整个手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三星可以说是“All in AI”了(今晚,三星AI狠狠给了苹果一拳)。 ▲三星新品全家桶 今天智东西来到三星在上海的旗舰店,深度体验了即将在国内发售的一系列新品,今晚刚刚结束的三星中国区发布会揭晓了这些产品的价格。 ▲Galaxy Z Fold6售价 Galaxy Z Fold6国行起售价为13999元,Galaxy Z Filp6国行起售价格为7999元,Galaxy Watch Ultra国行售价4999元,Galaxy Ring国行售价2999元。 此次智东西重点对手机的AI功能进行了体验,三星的AI手机到底做的怎么样了,我们通过即圈即搜、实时翻译、涂鸦生图、笔记助手等几个重点功能来一探究竟。 ▲三星Galaxy Z Fold6 关于业内关注的三星国内大模型合作方,三星此次也有公布,其语音助手Bixby的一些生成式AI能力是基于字节火山引擎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实现的,类似苹果Siri与OpenAI GPT-4o的结合。 一、从AI文本到AI图像,该有的都有了,功能实用性增强复杂度降低 首先是即圈即搜这个功能,其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发布了,经过了半年迭代,如今即圈即搜功能的适用范围更广了,操作的方式进行了优化。 在任何界面中,我们长按桌面键就可以触发即圈即搜功能,此时我们可以直接在画面中圈画物体,然后AI会进行图像识别,并查询相应物体或者在京东中找到相关商品的链接。 据了解,该功能三星在国内是与百度和京东进行合作。 就现场体验来看,当我圈选一张山水风景图片中的景物时,AI就可以帮我找到对应的景点和省份。 当我全选一种食物时,AI可以帮我搜索到这个食物的名称,同时在京东找到相关商品的购买链接,从实际表现来看,AI识别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功能具有比较强的可用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街上对着不认识的英文拍照,然后借助该功能将英文实时翻译成中文,这在我们外出旅行时可以帮上忙。 提到翻译,此前三星已经在通话App中内置了通话实时翻译功能,此次三星将实时翻译功能做到了更多系统App中。 比如在同声传译功能中,我们可以选择对话模式或者聆听模式,在对话模式中,双方可以选择自己的语言,并实时在屏幕上看到对方说的话的翻译。 聆听模式则会直接实时翻译并记录。 ▲聆听模式 如果我戴着耳机,就可以实时在耳机里听到对应的语音朗读,可以说手机可以直接取代同声传译机了。 值得一提的是,同声传译功能在折叠屏上有着不一样的玩法,比如对方可以直接通过外屏看到我所说的内容的翻译,而不需要我反复调转手机方向,或者在同一块屏幕上看双方的内容。 ▲三星Galaxy Z Flip6 折叠屏的外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效率大大提升。 除了翻译,在AI文本能力方面,三星升级了笔记App中的AI功能,笔记中的AI可以帮我总结摘要,或者纠正拼写错误。 此前提到的聆听功能,其记录的英文或中文内容,也可以借助AI总结摘要功能生成更精炼的文本摘要。 ▲音频在笔记App中进行总结摘要 除了AI文本生成,在AI图像生成方面,这次三星增加了一个涂鸦生图功能,不过这个功能需要借助手写笔触发,我们只要拿起手写笔触碰屏幕,屏幕边缘就会弹出一个手写笔的选项,点击选项后就可以看到涂鸦生图功能。 在涂鸦生图功能中,我们只需要简单的勾勒几笔草图,就可以生成一些比较精美的图片,比如我画一个小花,AI就可以帮我生成不同风格的精美花朵图片。我还可以直接将生成的图片分享给朋友或者保存在手机里。 据了解,该功能是三星与美图合作实现的。 总体来说,三星手机上的AI功能的实用性有所提高,操作的复杂度降低,同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有一定提高。但这些AI功能的确缺少一些新鲜感,多少我们在其他安卓手机中也有见到过。 在AI手机这波浪潮中,紧跟苹果方向的三星在国内市场还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AI体验,值得期待。 二、折叠屏设计质感“独一份”,手表耳机聚焦运动和健康管理 当然,除了AI,三星折叠屏和其他可穿戴产品还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在机身质感方面,三星的折叠屏的确难逢对手,虽然国内折叠屏都在疯卷“轻薄”,但是为了轻薄厂商必然要在各个环节上“能省则省”。 比如在铰链环节,三星Galaxy Z Fold6的铰链虽然不是最轻的,但是在开合的阻尼感、最小和最大开合角度方面都是目前业内人士公认的安卓阵营第一。现场体验下来,开合的手感的确不错。 此外,这一代三星折叠屏的线条更加硬朗,屏幕边框更窄,整体看上去更具“高级感”。 同样具有高级感的还有三星的Galaxy Watch Ultra,这也是三星的第一个“超大杯”手表,其钛金属材质的表体的确有着不错的质感和硬度。 在功能方面,这次三星的手表和耳机新品都不约而同的将重点放在运动和健康管理上,比如睡眠指标的监测评估、血糖相关指标的检测、运动指标的监测,以及一系列户外运动所需要的数据监测。 三星的TWS耳机新品Galaxy Buds3 Pro在外观上相比上代有比较大的改变,整体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耳机柄的造型是比较独特的,“有棱有角”。 除了手表和耳机,其实三星Galaxy Ring这枚智能指环也颇受消费者关注,也被一些人称为“智能魔戒”。 从功能上来说,其作用与手表类似,也是额外提供了一些身体健康指标的检测、监测能力,在便携性上指环更有优势。 我现场进行了佩戴,佩戴的舒适度还是不错的,手部不会有明显的异物感,黑色磨砂和金色亮面两种款式可以说是比较“百搭”的。 基于这枚指环,我们可以做一些隔空收拾交互,比如大拇指和佩戴指环的手指对捏两下,就可以拍照或者关闭闹钟。 但整体来说,初期这枚戒指的“形式”要大于功能,更多是作为一种新的可穿戴产品,其在功能上还有比较大的开发空间,可以说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产品,配合三星未来和谷歌联手打造的XR头显,或许会有更多有趣的用法。 结语:三星全家桶拥抱AI,苹果的对手们正在加速快跑 在此次线下实际体验中,我们能看到三星手机上的AI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实用,功能的复杂度降低,这些AI功能更多集成于系统App中,后续三星是否会像苹果一样将这些能力开放给三方App,需要进一步关注。 如今智能手机巨头们均已交出自己面向AI手机未来的第一份或几份答卷,跑得快的人已经将AI功能迭代了几轮。如今苹果和三星在国内市场都面临着AI大模型供应商的调整,国内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AI手机之战,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但面向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各家都在奋勇向前。
英特尔Arrow Lake、Panther Lake处理器“温度墙”被曝为105摄氏度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消息源 @Jaykihn 昨日(7 月 16 日)在 X 平台发布推文,曝料英特尔 Arrow Lake 和 Panther Lake 处理器的“温度墙”温度(TJmax)为 105 摄氏度,比 Raptor Lake 处理器高出 5 摄氏度。 此前消息称 Lunar Lake CPU 将保留 100 摄氏度 TJMax 设计。 IT之家注:TJmax 是 CPU 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不过每颗 CPU 的 TJMAX 会因为 VID(体质)差异,因此这个“温度墙”温度只是作为参考,在实际场景下依然取决于特定 CPU 的体质。 @jaykihn 还分享了英特尔 Arrow Lake-S 台式机 CPU 的 Power Rails Electrical DC 规格: CPU 配置 系列 电压 (VccCore) IccMax (VccCore) IccMAX.app (VccCore) 电压 (VccGT) IccMax (VccGT) 8+16 (125W) ARL-S 1.77V 347 245 1.52V 40 8+12 (125W) ARL-S 1.77V 347 245 1.52V 40 6+8 (125W) ARL-S 1.77V 242 174 1.52V 40 8+16 (65W) ARL-S 1.77V 294 210 1.52V 40 8+12 (65W) ARL-S 1.77V 294 210 1.52V 40 6+8 (65W) ARL-S 1.77V 188 140 1.52V 40 6+4 (65W) ARL-S 1.77V 188 140 1.52V 30 8+16 (35W) ARL-S 1.77V 194 140 1.52V 40 8+12 (35W) ARL-S 1.77V 194 140 1.52V 40 6+8 (35W) ARL-S 1.77V 179 131 1.52V 30 6+4 (35W) ARL-S 1.77V 179 131 1.52V 30 8+16 (125W) RPL-S 1.72V 307 245 1.50V 30 8+12 (125W) RPL-S 1.72V 307 245 1.50V 30 6+8 (125W) RPL-S 1.72V 200 170 1.50V 30 8+16 (65W) RPL-S 1.72V 279 231 1.50V 30 8+12 (65W) RPL-S 1.72V 279 231 1.50V 30 6+8 (65W) RPL-S 1.72V 160 140 1.50V 30 6+4 (65W) RPL-S 1.72V 140 140 1.50V 30 8+16 (35W) RPL-S 1.72V 165 140 1.50V 30 8+12 (35W) RPL-S 1.72V 165 140 1.50V 30 6+8 (35W) RPL-S 1.72V 120 120 1.50V 30 6+4 (35W) RPL-S 1.72V 100 100 1.50V 30 从团表中可以看到,VccCore(CPU 电压)从 1.72V 提高到了 1.77V,而 GPU 电压则从 1.50V 提高到了 1.52V。 额定电流也略有增加,最高的未锁 SKU 提升了 13-21%,65W SKU 提升了 5-18%,35W SKU 提升了 49-79%。
从豆包到 Kimi,为什么 AI 产品都在做浏览器插件
我的浏览器,已经被各种 AI 插件包围了。 它们不仅占据了右上角的工具栏,也聚集在右下方的浮窗,让极简主义者心头一紧。 从百模大战开始,一名成熟打工人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增强生产力的美好需要和 AI 助手的选择困难之间的矛盾。 如此看来,另辟蹊径做插件很有必要。我的使用时长,其实也看哪个 AI 主动来找我。 更轻便的功能,更广泛的陪伴 目前的 AI 浏览器插件,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基于自有大模型的伴生产品。 7 月 8 日,Kimi 智能助手推出了浏览器插件,我们第一时间写了体验文章。之前,第三方开发者也做过插件「Kimi Copilot」,这次是官方亲自下场。 为什么推出插件?事实就是,我们没法在全屏对话的 Kimi 主站做完所有事情,但插件可以让你在任何网页随时可用 AI 功能。 想象一下,浏览新闻网页看文章时,术语看不懂,人名不认识,使用在线文档写作时,某个问题不确定,但我们不想打断此刻的状态,切换到其他页面搜索。 这时候,Kimi 插件可以当即搜索、答疑解惑、总结全文…… 再不济,插件也起到引流作用,让你一键跳转到 Kimi 主站。 英雄所见略同,Kimi 的竞争对手豆包,更早地推出了插件,Kimi 能做的,它也都可以。阅读和创作的不同场景下,豆包插件的功能稍微有所差别。 在网页端选中一段话,豆包插件支持 AI 搜索、解释、追问、翻译等。 而打开在线文档选中一段话,除了以上功能,豆包插件还支持修正语法、调整语气。 最让我觉得实用的,其实是豆包领先 Kimi 的两个插件功能。 一个是视频总结、脑图、时间线梳理和跳转功能,YouTube 和 B 站都适用,Kimi 插件目前还不能总结视频内容。 还有一个是收藏功能,不管是刷到好玩的即刻、微博动态,还是看到文章里受益匪浅的段落,都能一键保存到豆包主站,并附上原文网址,方便之后查看。做产品,还得看字节。 AI 浏览器插件的第二类,是基于既有模型的「套壳」产品,其中代表是 Monica。 这是一个基于 GPT-4o、Claude 3.5 等大模型,支持 Google、Bing 等搜索引擎的插件。 我们可以和它对话,让它搜索,写作,翻译和解释选中的文本,总结 PDF、网页、邮件、YouTube 视频…… 简言之,一个能聊、能搜、能翻译、能总结的全能 AI 助手,以插件连接了一众 AI 产品,实现了「all in one」的体验。 不过,相比免费的 Kimi 和豆包插件,「白嫖」Monica 有额度限制,解锁更多功能需要订阅。往好了想,总比单独订阅多个 AI 产品便宜。 还有一类 AI 浏览器插件,扎根垂直的赛道,满足小而美的需求。从我们科技编辑的角度看,比较常用的有两个。 首先是通义听悟,实现各种网页的语音转文字,支持开启实时双语字幕,结束录音之后可以总结内容和提取重点,很适合用来追发布会。 其次是沉浸式翻译,实现各种网页、视频甚至 PDF 的双语对照翻译,不像 Google 翻译那样覆盖原文,冲浪体验更好了,也更方便核查信息了。 同时,沉浸式翻译针对游戏网站、社交媒体等不同场景推出了专家翻译功能——本质上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我们也不必复制文本到 ChatGPT,自己写提示词让 AI 以某种口吻、某个身份给我们翻译了。 Kimi 团队说,Kimi 插件像一个「轻量的小搜索」,帮你解决碎片化的小问题。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 AI 产品的浏览器插件形态。插件,是 AI 落地的轻巧尝试。 不管你是在阅读、写作还是看视频,不管你打开哪个网页,它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都可以围绕人类的脑力活动,扮演好辅助的角色,弥补之前上网时不舒服的细节、不到位的体验。 存在感太强的插件,有时候是种干扰 然而,就像去年的大模型、今年上半年的 AI 搜索一样,插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功能之间有重合,甚至已经开始打架了。 添加到工具栏之后,AI 插件们基本都有强烈的跟随性,希望在用户面前秀存在感。 它们招之即来,可用快捷键唤起,以悬浮按钮出现在屏幕一角,以侧边栏出现在网页右侧,还在你选中某个句子的时候争相跳出,想为你提供服务。 ▲ 选中句子,Monica、豆包、Kimi 都会出现 不过,它们也可以挥之即去。Kimi 是否显示悬浮按钮,以及是否在你选择文字后跳出按钮,都是可选的。豆包和 Monica,也都支持隐藏按钮。 围绕生产力的通用型 AI 插件,功能大而全,基本满足了以下几个需求:划线解释、辅助创作、内容总结…… 用户上网的核心需求,可能就这几个,如果同时由几个 AI 插件满足,会让你陷入选择困难。其中,豆包和 Monica 尤其容易狭路相逢。 看 YouTube 视频,豆包、Monica 都会帮你总结亮点和时间线。 用 Google 进行传统搜索的时候,豆包、Monica 都会在结果页面右侧回答问题。比如,Google 搜索「豆包简介」,豆包介绍了自己,Monica 介绍了叫作豆包的美食。 不过,豆包比 Monica 还多了一个功能:鼠标选中一条链接,但不点击,豆包也会帮你总结内容,然后你可以再打开链接看详情。 至于辅助创作,就更加夸张了,几乎任何一个输入框,包括 ChatGPT、微博、豆瓣,Monica 的「紫色小点」都会出现。 点开之后是「写作助手」,AI 问你需不需要写些什么,是求职信还是邮件,内容生成之后可以直接插入输入框。 类似地,豆包也有个「帮我写」功能,输入主题,帮你生成小红书、抖音等风格的文案,然后一键插入到输入框。 古人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现在这句话可以有互联网的版本了:需要生成文案的空白处,都可以留下 AI 生成的大作。 但可能,我们只是想自己写个吐槽,或者和 ChatGPT 聊聊天,这时候,图标就显得有些打扰,需要你手动关闭。 这些表演欲极强的插件,有点像 2000 年前后教新用户用 Office 的微软吉祥物「大眼夹」。当时,你新建文档,或者打出「Dear」写信,大眼夹都会不由分说地突然出现。 大眼夹的问题是,能帮上的忙很有限,在 Office XP 上线后就失业了,微软觉得,产品本身已经足够简单和易用。 而插件的问题是,有用,但功能大同小异,如果没有涉及刚需,偶尔会让人觉得有「侵入感」。 就像之前我问一位同事,能不能推荐一个 YouTube 翻译的好用插件。他一时给不出答案,因为类似的插件太多,不置顶到工具栏,就会把它们忘掉。 AI 成了信息入口,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浏览器来了 AI 产品自己的衍生插件已经泛滥,同时,也有为 AI 产品服务的第三方插件。 其中一款是 Google 插件 AI Home Tab,功能很简单,但理念很有意思。 它可以把你喜欢的 AI 主站设为浏览器主页,同时也可以换回默认主页。 这个插件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上网的习惯。 为了成为 Safari 的默认搜索引擎,Google 每年都会向苹果支付巨额费用。可见,「默认」对用户习惯的养成,就像地心引力一样强大。 如果我们的信息入口直接变成了各个 AI 搜索工具,或许我们也会越来越习惯,也越来越擅长,通过搜索框和 AI 交流得到答案,而不是在 Google 输入网址找到 AI 搜索。 不过,AI 的幻觉仍然需要警惕,一款叫作 SeekAll 的插件就为此而生。 这是一个浏览器多屏助手,支持一键打开多个搜索引擎,对比搜索结果,同时支持 AI 搜索和传统搜索,目前最多同时支持三个搜索。 更多的插件,更直接的入口,未来,我们的上网体验,或许真的会变成「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个专业术语是什么意思?这个文档里的句子怎么优化?这个 YouTube 字幕能转写成文字吗?都可以等 AI 跳出来帮你解答。豆包插件最近甚至可以总结小宇宙播客了。 反过来,从 AI 初创公司的角度看,开发插件有些像摸着石头过河。虽然 AI 的产品层出不穷,但他们还在寻找更多的细分场景,积累更多的用户数据,训练更强大的模型。 浏览器是我们上网必备的工具,探索 AI 可以满足用户的哪些高频需求,灵活融入网页的浏览器插件或许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测试形态。 先不要设定边界,然后才看到更多可能。 未来,上网时的用户界面长什么样子,我们和 AI 的交互形式是怎样的,尚且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小步快跑、轻盈迭代的插件们,让我们离一个 AIGC 加持的浏览器更近。
韩国显示产业正面临人才短缺
根据韩国显示面板产业消息,随着当前业界从LCD转向OLED面板,人才短缺状况更加严重。韩国显示产业协会7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韩国显示面板相关企业工业技术人员数量为50723人,相比上一年增长11.57%。 韩国面板产业从业者人数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面板和模组领域,增幅21%。该协会称,这些业务主要由大公司经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增加,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表明该行业正努力确保在下一代技术获得领先优势。不过,人才短缺的情况愈加严重。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统计,当前行业人才缺口为937人,同比增长51%,短缺率为1.53%,相比上一年的1.41%有所增加。特别是30人及以下的中小企业人才短缺率为4.16%,几乎是上一年2.1%的两倍。此外,半导体、电池等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加剧,也导致面板业界人才供应紧张,这不仅影响到新员工的招募,也影响到对富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招聘。 该协会称,在过去3年中,需要完成实际显示业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数量平均减少37.5%,这与半导体和电池相关部门数量的增加形成鲜明对比。此外,韩国政府扶持高科技产业的政策也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这影响到显示面板行业,因此政府需在高科技产业之间提供平衡的支持。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副会长Lee Dong-wook表示,当前业界正处于通过OLED创造新趋势的起点。韩国作为技术强国,需要优秀的人才继续引领全球市场,因此私营部门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提供人才相关政策的助力。 (校对/孙乐)
明星AI独角兽Mistral AI亮出大模型新王炸,代码和数学能力超群
编译 | 罗添瑾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7月17日消息,昨日据VentureBeat报道,法国AI创企Mistral AI近日推出了两款新AI模型,一个是面向程序员和开发人员的代码生成模型Codestral Mamba 7B,另一个是专为数学相关推理和科学发现而设计的AI模型Mathstral 7B。 Codestral Mamba 7B具有更快的推理速度和更长的上下文,即使在输入文本较长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快速响应时间。同时,该模型可处理多达256000个token的输入,是GPT-4o的两倍。 Mathstral 7B有一个32K上下文窗口,并将使用Apache 2.0开源许可证,它可以在具有更多推理时间计算的基准上获得优于其他数学推理模型的效果,该模型还具备微调功能。 一、代码生成模型能够处理更长的上下文 资金雄厚的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 AI以其强大的开源AI模型而闻名,如今在其不断增长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系列中推出了两个新条目:一个基于数学的模型和一个面向程序员和开发人员的代码生成模型,该模型基于其他研究人员去年年底开发的新架构Mamba。 Mamba试图通过简化其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大多数领先的LLM使用的transformer架构的效率。基于Mamba的模型与更常见的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不同,它可能具有更快的推理速度和更大的上下文窗口。包括AI21在内的其他公司和开发人员已经发布了基于它的新AI模型。 现在,使用这种新架构,Mistral AI恰如其分地将其命名为Codestral Mamba 7B,即使在输入文本较长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快速响应时间。Codestral Mamba适用于代码生产力用例,尤其是对于更本地的编码项目。 Mistral AI测试了该模型,该模型将在Mistral AI的la Plateforme API上免费使用,处理多达256000个token的输入,是OpenAI的GPT-4o的两倍。 Mistral AI表明,在HumanEval等基准测试中,Codestral Mamba比竞争对手的开源模型CodeLlama 7B、CodeGemma-1.17B和DeepSeek 表现得更好。 ▲(图源:Mistral AI) 开发人员可以从其GitHub存储库和HuggingFace修改和部署Codestral Mamba。它将通过开源Apache 2.0许可证提供。 Mistral AI声称早期版本的Codestral优于CodeLlama 70B和DeepSeek Coder 33B等其他代码生成器。 代码生成和编码助手已成为AI模型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由OpenAI提供支持的GitHub的Copilot、亚马逊的CodeWhisperer和Codenium等平台越来越受欢迎。 二、数学推理模型能力超群,还具备微调功能 Mistral AI推出的第二个模型是Mathstral 7B,这是一个专为数学相关推理和科学发现而设计的AI模型。Mistral AI通过Project Numina开发了 Mathstral。 Mathstral有一个32K上下文窗口,并将使用Apache 2.0开源许可证。Mistral AI称,该模型的表现优于所有为数学推理设计的模型。它可以在具有更多推理时间计算的基准上获得“明显更好的结果”。用户可以按原样使用它或微调模型。 Mistral A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Mathstral是另一个例子,展示了在为特定目的构建模型时实现出色的性能——这是我们在la Plateforme中积极推广的开发理念,特别是其新的微调功能。” ▲(图源:Mistral AI) Mathstral可以通过Mistral AI的la Plataforme和HuggingFace访问。 Mistral AI倾向于在开源系统上提供其模型,该公司一直在与OpenAI和Anthropic等其他AI开发人员竞争。 该公司最近在B轮融资中筹集了6.4亿美元,估值接近60亿美元。该公司还获得了微软和IBM等科技巨头的投资。 结语:大模型性能之战卷出新高度 从产业角度来看,Mistral AI的新模型突显了AI工具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提供如Mistral 7B和Codestral Mamba 7B这样的强大且可访问的模型,Mistral AI正在成为AI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促进创新和实用应用的发展。 这些模型还强调了开源AI的重要性,鼓励技术社区内的合作与更高的透明度。通过向更广泛的受众提供强大的AI工具,进一步推进AI大模型领域的迅速迭代于发展。
两大AI独角兽“卖身”被调查
编译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7月17日消息,两家AI独角兽企业“卖身”科技巨头案,接连被曝遭监管部门调查。 今年3月,微软宣布向AI大模型独角兽Inflection支付大约6.5亿美元的AI软件授权许可费,同时挖走其联合创始人兼CEO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卡伦·西蒙尼安(Karén Simonyan),组建一个名为Microsoft AI的新组织来交给他们带领。微软还聘用了这家创企的大部分员工。 这种堪称“金蝉脱壳”式的挖角做法,不用传统并购方式就将Inflection AI核心团队收入囊中,令Inflection AI几乎只剩一个空壳。 无独有偶,今年6月,亚马逊也效仿这一做法“挖空”了AI Agent独角兽企业Adept。Adept将其技术授权给亚马逊,同时其联合创始人兼CEO戴维·栾(David Luan)、联合创始人奥古斯都·奥迪恩(Augustus Odena)以及部分员工都加入亚马逊。亚马逊让戴维·栾领导一个由很多前Adept员工组成的新AGI Autonomy团队。 通过这种方式,科技巨头只花点小钱,就将人才和技术通通端走,AI创企则名存实亡。 监管机构已经在调查这类举动。美国FTC正在调查微软挖走了Inflection AI的大部分领导层和员工的交易是否意在规避并购披露要求。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寻求亚马逊与Adept交易的细节。 一、微软挖空Inflection员工,遭英国反垄断调查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周二表示,将对微软与Inflection AI的合作关系展开正式的第一阶段合并调查,并将9月11日定为是否将其升级为深入调查的最后期限。 Inflection AI于2022年3月成立于硅谷,于2023年5月推出了类ChatGPT产品Pi,定位于个人服务并打造类似高级版Siri的产品,此前已融资超过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以及英伟达。 微软公司对Inflection AI的投资将受到英国全面的反垄断调查,此前监管机构表示需要更仔细地调查聘用这家AI创企前员工的情况。 在发现科技巨头向创企投入大量资金的模式后,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迅速采取行动,反对科技巨头对AI创企的投资。这凸显了人们对科技巨头借此手段来控制和塑造未来新兴市场的担忧。 该委员会暗示将利用其在合并控制规则下的权力,决定其中一些交易是否可能受到英国的审查,并指出一些合作关系的结构与传统交易不同。 “我们相信,招聘人才会促进竞争,不应该被视为合并。”微软表示,“我们将向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提供迅速完成调查所需的信息。” 二、亚马逊挖走Adept联创,遭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审查 一位知情人士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要求亚马逊提供更多有关其从AI初创公司Adept聘请高管和研究人员的交易细节。 这反映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AI交易的组合方式日益感到担忧。此前该委员会对大型科技公司与知名AI创企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更广泛的审查。此类询问不一定导致官方调查或执法行动。 Adept成立于2022年,从风险投资投资者那里融资4亿多美元,旨在训练大语言模型,为企业客户执行通用任务,曾经估值超过10亿美元,发布了一些开源模型,但未能推出成功的商业产品。目前尚不清楚亚马逊是否补偿了Adept的投资者,也不清楚授权费用的细节。 亚马逊正在努力追赶竞争对手谷歌和微软。路透社此前曾报道过亚马逊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名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团队的新组织,专注于开发大语言模型。 Adept联合创始人戴维·栾现在负责管理由许多前Adept员工组成的AGI Autonomy团队。向亚马逊AGI团队主管罗希特·普拉萨德(Rohit Prasad)汇报。 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押注AI创业公司。自去年9月以来,亚马逊已经向AI创企Anthropic投资了40亿美元,并获得少数股权。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启动了一项关于AI领域投资和合作关系的研究,要求提供微软与OpenAI的关系、Anthropic与谷歌和亚马逊的合作等信息。这份广泛的文件要求是在今年1月提出的,要求详细说明AI公司与大型科技公司的合作关系如何影响战略、定价决策、产品和服务的获取以及人事决策。 亚马逊、爱德普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均拒绝置评。 结语:硅谷大厂将面临美国反垄断调查 微软和亚马逊通过另辟蹊径策略挖走AI独角兽核心团队的做法,正收到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此外,上周微软放弃了在OpenAI担任董事的计划,这一决定被视为微软试图逃避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的一种方式。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曾对微软对OpenAI的影响表示担忧。英国监管机构仍未决定是否对OpenAI的投资展开调查。
13999元起,国行三星Galaxy Z Fold6折叠屏手机发布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继三星 Galaxy 全球新品发布会后,三星今晚在国内召开 Galaxy 系列中国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国行版三星 Galaxy Z Fold6 折叠屏旗舰手机。 此次三星再次优化了折叠屏系列产品的便携性,相比上代更轻、更薄、更便于携带。三星 Galaxy Z Fold6 采用直边设计,对称式外观,优化的外屏比例带来了更自然、更接近传统手机的观看体验。双轨铰链结构配合强化的边缘设计,使之可以更好地分散来自外部的冲击力。此外,主屏保护层还能在保持强度的同时改善折痕。新品采用增强装甲铝边框抗刮痕能力提升了 10%,前后盖板均采用康宁大猩猩 Victus 2 玻璃,使其成为了迄今最为耐用的三星 Galaxy Z 系列产品。 三星 Galaxy Z Fold6 搭载第三代骁龙移动平台(for Galaxy),这块处理器针对 AI 的运算处理进行了优化,并增强了画面表现和整体性能表现。散热方面,三星 Galaxy Z Fold6 采用了面积更大的 VC 均热板,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 三星 Galaxy Z Fold6 带来了一系列 AI 功能,例如三星笔记 App 中的笔记助手 [7] 可提供翻译、提取摘要和智能排版功能,让用户能够更加轻松、简单地记录会议。转录助手可帮助用户直接在笔记中将语音内容转录、翻译以及提取摘要。此外,新增的 PDF 翻译功能,还能为用户准确翻译出 PDF 文档中的文字,并且翻译结果会直接覆盖在原文之上,除此之外,PDF 文档中的图片和图表也支持翻译。三星键盘新增的帮写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简单关键词,生成用于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等不同场合的建议文本。其中,针对社交媒体,帮写功能可深入分析用户过往发布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生成贴合用户风格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 Galaxy AI 的加持下,S Pen 在三星 Galaxy Z Fold6 大屏上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扩展。新增的涂鸦生图功能可根据用户绘制的简单草图智能生成图像,轻松创作出精彩的艺术作品。 三星 Galaxy Z Fold6 不仅能够提供写作、学习或规划方面的帮助,还可计划旅行行程,获取航班和酒店的预订信息等,甚至还能建议探索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当用户在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大屏幕上观看视频 App 时,还可通过多窗口分屏以创新升级的搜索方式了解更多信息。比如,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对视频中的某一内容感到好奇,只需长按主屏幕按钮并在屏幕上进行圈选,即圈即搜就会将搜索结果直观呈现出来。 Galaxy AI 进一步提升了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跨语言沟通体验。在同传功能中,新增的对话模式更好地利用了独特的双屏形态,可让对话双方方便地在主屏和外屏上查看翻译内容。不仅如此,同传功能中还提供了聆听模式,专为讲座、演讲等场合设计,让用户大幅度减少语言障碍,轻松理解演讲的内容。此外,通话实时翻译功能已不仅限于三星原生通话应用,其还扩展到了更多第三方应用中。 IT之家附 Galaxy Z Fold6 的完整规格参数: 防尘防水等级:IP48 折叠厚度:12.1mm,展开厚度:5.6mm,重量:239 克 外屏:6.3 英寸 Dynamic AMOLED 2X 显示屏,22.1:9 比例,2376 x 968 分辨率,支持 1-120Hz 自适应刷新率 内屏:7.6 英寸 Dynamic AMOLED 2X Infinity Flex 可折叠显示屏,20.9:18 比例,2160 x 1856 分辨率,支持 1-120Hz 刷新率,最高亮度提升至 2600 尼特 处理器:骁龙 8 Gen 3 内存:12GB RAM 存储:256GB / 512GB / 1TB 后置摄像头:主摄:50MP,双核对焦 (Dual Pixel AF),OIS 光学防抖,f/1.8 光圈,1.0 微米像素,85 度视场角;超广角:12MP,f/2.2 光圈,1.12 微米像素,123 度视场角;长焦:10MP,相位对焦 (PDAF),OIS 光学防抖,3 倍光学变焦,f/2.4 光圈,1.0 微米像素,36 度视场角。 前置摄像头:外屏:10MP,f/2.2 光圈,1.22 微米像素,85 度视场角;内屏:屏下摄像头,4MP,f/1.8 光圈,2.0 微米像素,85 度视场角。 电池:4400mAh 双电芯,支持快速无线充电、无线反向充电以及 25W 有线充电 连接:Wi-Fi 6E、蓝牙 5.3、5G 网络 其他:侧面指纹识别 散热:相比上代产品,散热面积增加 1.6 倍,可显著提升游戏等高负载场景下的持续性能表现 三星 Galaxy Z Fold6 提供星夜银、浅玫粉与冷夜蓝三款配色,还提供时空黑与香草白两款三星商城专属色。售价方面,12+512GB 版售价 13999 元,12+1TB 版售价 15999 元。7 月 17 日 20:00 开始同步预约,7 月 24 日起全渠道开售。
三星Galaxy Z Flip6小折叠手机国行发布:骁龙8 Gen 3,7999元起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三星 Galaxy Z Flip6 小折叠手机国行今晚发布,搭载骁龙 8 Gen 3 处理器,全系标配 12GB 内存,国行售价 7999 元起。 12GB + 256GB:7999 元 12GB + 512GB:8999 元 外观方面,Galaxy Z Flip6 机身结构相比 Flip5 更加紧凑,内外屏尺寸及分辨率保持一致,采用增强型装甲铝边框与康宁大猩猩 Victus 2 玻璃。 折叠尺寸:85.1 x 71.9 x 14.9mm 展开尺寸:165.1 x 71.9 x 6.9mm 重量:187g 此外,这块 FHD+ 内屏的峰值亮度由前代的 1750 尼特升级至 2600 尼特,支持 1~120Hz 自适应刷新。 Galaxy Z Flip6 提供夏沫蓝、热爱黄、青薄荷、星夜银四款常规配色,及香草白、时空黑、蜜桃粉三款三星商城专属色。 IT之家注意到,三星还为这款手机提供了多款艺术手机壳可供选择。 三星 Galaxy Z Flip6 搭载 Galaxy AI 功能,提供同传、外屏聊天助手、即圈即搜、通话实时翻译、转录助手等功能。 影像方面,Galaxy Z Flip6 搭载 5000 万像素广角 + 1200 万像素超广角双摄系统,支持 4K 60 帧超广角录像、立式拍摄自动构图等功能。 Galaxy AI 还为这款手机带来了生成式编辑功能,支持移动、调整大小或删除照片中的整个对象,并填充缺失的背景画面。 Galaxy Z Flip6 内置 4000mAh 电池,在该系列中首次搭载均热板散热技术,支持双卡双待与 IP48 级防尘防水。 三星 Galaxy Z Flip6 小折叠手机国行现已开启预售,将于 7 月 24 日全渠道正式开售,定价 7999 元起。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