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谈友商“全国都能开”言论:想开得好会很难
IT之家 11 月 2 日消息,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日前接受国内车媒“42 号车库”采访,谈及其对智能驾驶行业和小鹏汽车智能驾驶业务发展的观点。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有友商说他们的智驾年底‘全国都能开’”时,何小鹏回应称,“其实只是在全国道路上吭吭咔咔地开起来,没什么难度,ACC 也可以,LCC 也可以。但是要想开得好,那很难。” IT之家注:ACC 指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LCC 指车道居中辅助系统。 随后 42 号车库引用何小鹏此前谈到智能驾驶竞争的言论“有的人负责吆喝,有的人负责踏踏实实干活”,并提及当前颇具热度的问界新 M7 车型,“根据我们对问界新 M7 的大定用户调查,很多人都愿意为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买单。”得到何小鹏回应如下: 第一,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 AEB。第二,友商讲了 AEB,我认为 99% 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 AEB 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何小鹏表示,未来努力做到城市智能驾驶 100% 标配,并努力做到 15 万级别的车型能够标配且有利润,认为此举“蛮有挑战”但同时拥有 100% 的可行性,且不会因此而牺牲同级别应有的其他配置。
丰田利润大涨121%!嘚瑟章男炮轰唱衰电动车
丰田章男,著名电动车“黑粉”,最近又来diss纯电路线—— “我对电动车的抵制是正确的!” “汽车行业终于意识到了,发展纯电汽车并不是减少碳排放的唯一途径!” 继公开表示非常讨厌纯电汽车之后,丰田章男再次语出惊人。 与此同时,丰田公布了最新一季度的财报,大大超越分析师预期: 每分钟销量21台,一天入账60亿、能赚6.7亿…… 有了燃油车这块遮羞布,丰田章男说出这种话,感觉也不奇怪了。 丰田章男再次炮轰电动车 丰田章男最近有点得意。 因为人们终于看到了纯电汽车这项技术的现实,并且自己对电动汽车的抵制是正确的。 同时,汽车行业也终于意识到,还是有很多方法实现碳中和,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看法:车企应该继续投资混动和纯电以外的技术。 当然,他说这些话是有背景的。 最近全球多个市场对纯电汽车的需求出现疲软,有记者询问他的看法,他就表达了以上的看法,同时再次diss一番纯电车。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动汽车行业最近遇到挑战是事实。 比如在美国市场,数据分析公司Cloud Theory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年初平均36天就能卖出1辆电动汽车,但到今年9月,售出时长已经增加到了80天。 并且,美国纯电汽车库存占比从年初的1%增加至9月的6%,同期电动汽车销量占总市场的比重只从3%上涨到4%。 这些数据都在表明,美国电动汽车最近卖不动了,库存正大量增加。(也难怪马斯克表示未来还会降价。) 而在欧洲市场,政府对企业购买电动汽车会提供税收优惠等福利政策,因此在电动车总销量中,对公销售占比很大,甚至远远超过消费者购买的数量。 △ 今年上半年欧洲电动车销量,最右一列为对公销售 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多个欧洲国家将减少或者取消类似的补贴。比如在德国,从9月1日起,企业买家将没有资格享受购买电动车带来的福利。 所以有多个分析师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始,欧洲电动汽车销售量增长会放缓。 更重要的是,许多车企的纯电路线走得并不顺畅,有的开始下调预期,甚至放弃目标。 大众削减欧洲ID.4的产量;通用主动取消2024年电动汽车的产量目标;奔驰纯电车型推出大幅折扣,降价促销;福特放弃了未来2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本田停止开发经济型的电动汽车。 从这些情况来看,也难怪一直讨厌纯电车的丰田章男会在此时再次炮轰:我早就告诉你们,不要押注纯电汽车! 不过丰田章男说这话的勇气,大概率还是财报给的。 丰田最新财报:销量利润均创新高 丰田第三季度又大卖了。 全球卖出284.5万辆,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3.4%。仍然高于大众集团的234.37万辆,稳坐全球第一车企的宝座,平均一分钟能卖21辆。 销售收入也增加至11.43万亿日元(约5533.29亿元),同比大涨24.1%,环比增加8.4%,相当于一天入账60亿。 并且,三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1.28万亿日元(约618.49亿元),超越分析师预期的1.08万亿日元。 由此可估算,丰田三季度一天能赚6.72亿。 连同第二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达2.59万亿日元(约1253.13亿元),同比大涨121%,增加一倍多。 但如果细看财报就能发现,丰田大卖、净利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油车卖得好。 毕竟第三季度284.5万的销量里,纯电车型销量只有3万,占比只有1%,和上个季度持平。 算上插混车型的3.9万,丰田这一季度新能源转型成绩是6.9万,这个数据放到国内,都不用说比亚迪,连理想、广汽埃安也打不过。 △ 丰田近半年销量表现 而另一方面,丰田财报销售额、利润等数据好看也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截至9月末,日元兑美元已经下跌约12%。 这对于海外销量占比连续两个季度超过80%的丰田来说,也有利于整体的财报表现。 而截至第三季度末,丰田账面上还有7.93万亿日元(约3835.42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集团家大业大,也不用操心销量和赚不赚钱,有这样的背景支撑,也难怪丰田章男多次语出惊人、诋毁纯电。 丰田转型:多管齐下但唯独纯电慢慢来 丰田转型的格格不入,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 虽然一直强调自己是为了满足多种客户的不同需求,就像开“百货超市”,氢燃料、混合动力和纯电汽车三条腿走路,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 但实际丰田对这三种技术的投入,比例绝不相同。 1992年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世界上第一台实现商业化的氢燃料车型“Mirai”也出自丰田,还开放了5600多项燃料电池的相关专利,是不折不扣的燃料电池巨头。 首款混动车普锐斯在1997年推出,到现在全球至少卖出了2000万辆,目前混合动力系统也更新到第五代。 而直到2022年,首款纯电车bZ4X才姗姗来迟,并且市场反应很平淡,引进国内上市月销最多也不超过千余台,同时还有油改电的嫌疑。 原本以为这是丰田章男的领导风格,或许新CEO佐藤恒志上任会带来一些不一样。 结果拿出的全新纯电转型规划,时间表却没有早于2025年的。 自研电池、正向研发的纯电平台推出时间在2026年,号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固态电池,实际要等到2027年才会推出相应产品;新的纯电车生产工厂,还在建;新的数字化生产线,正在开发。 包括在此次东京车展(2023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丰田带来的新能源车型,FT-Se、兰德酷路泽Se、EPU皮卡等等,还都是概念车。 更有意思的是,丰田章男在这次车展接受日媒TBS的专访时表示:日本汽车面对中国汽车必须要赢。 拿什么赢?丰田章男是这么说的: 我认为单纯在销量上取胜是一种观点,但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世界的道路上运输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汽车作为移动手段运输着信息,也运输着幸福。 嗯……虽然要赢,但不比销量,丰田这是要开辟新的道路。 但好巧不巧的是,此次东京车展有个中国汽车品牌的展台被挤爆了,带来的车型一半以上还都是纯电。 销量能不能比得过另说,似乎品牌关注度已经能分出高下。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拿下东南亚最大的风电项目
IT之家 11 月 2 日消息,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消息,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和老挝最大的电力承包商,中国电建继承建该国首个风电项目之后,近日,与泰国当地企业签署老挝色贡省 1000 兆瓦风电项目商务合同,并再次刷新此前的项目纪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风电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老挝南部,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采购、施工 1000 兆瓦风电场,建设电力送出等相关基础设施,年发电量约为 24 亿千瓦时。 项目将通过跨境输电线路向周边国家输送电力,为老挝打造“东南亚蓄电池”、促进中南半岛电力互联互通作出重要贡献。该项目是老挝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标志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 IT之家查询获悉,中国电建自 1996 年进入老挝市场以来,广泛参与到老挝电力、交通、市政等工程承包和投资领域,是老挝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老挝最大的电力承包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色贡省,中国电建还总承包建设了孟松 600 兆瓦风电场。该项目年发电量约 17.2 亿千瓦时,是老挝首个风电项目,于今年 3 月开工,目前首台风机已吊装成功,进入机组吊装全面启动阶段。 建成后,主要向越南输送电力,使老挝首次实现新能源电力的跨境输送。两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600 兆瓦,在预期寿命期内,将减少约 9500 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清华大学展示载人月球车设计方案:灵感来源秦始皇的马车
快科技11月2日消息,前几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研制方案“望舒之辇”入选。 清华大学新闻网公开介绍了这次的设计思路,并且公布了概念图。 据介绍,清华大学自2017年起开始载人月球车研制工作,研制方案历经多次调整,最终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融入载人月球车的设计中,用“望舒之辇”命名载人月球车。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也被借指月亮,而“辇”是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中国使用车辆的历史可追溯至夏朝的奚仲造车。 在月球车的整体构型方面,设计灵感来自于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铜车马的关键元素,以一对大尺度车轮来突出“辇”的关键特征,覆盖圆形穹窿华盖。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铜车马 大尺度车辆位于航天员座椅处,抬高了航天员座椅的高度,不仅有效降低了航天员对抗充气加压航天服变形所需要的肌肉力量,而且开阔了航天员的视野。 车顶的华盖不仅提供了铺设太阳能电池阵的结构,解决了科学仪器设备长期供电的问题,并且在为航天员遮挡月昼强烈的阳光辐照的同时,为车上设备制造了阴影区域,从而降低了为抵抗月昼约128度高温所实施的仪器设备和电池温度控制的难度。 此外,还提供了敞篷车所必须的防翻滚支架,以对航天员进行保护。 通过对月球车巧妙的折叠和展开设计,即满足了月球车搭乘月球着陆器到月球表面而对其尺寸和重量的严格限制条件,还在月球车后部形成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平台,用于放置科学仪器设备和装置以及采集到的月球标本。 设计团队还发展了载人月球车的人-机智能混合增强驾驶技术,实现了手动驾驶、自主驾驶和人机混合驾驶三种模式。
古尔曼最新爆料:2024年的Apple Watch将推出血压监测等新功能
财联社11月2日讯(编辑 赵昊)当地时间周三(11月1日),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最新撰文表示,苹果公司计划为明年的Apple Watch推出多项健康相关的新功能,以及新的付费健康指导服务。 古尔曼列举了2024年款Apple Watch的新重点项目:首先是一种用于监测人体血压何时升高的新传感器,“最初的系统不会向用户显示精确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结果,但公司正在开发后续版本。” 财联社先前就曾提到,“Apple Watch X”可能是第一款具有血压监测功能的苹果手表,预计上市时间在2024年左右。古尔曼补充道,血压测量结果将会与新的“血压日志”相结合,以便于记录高血压发生时的情况。 另外,明年的Apple Watch可能将配备“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的新系统,手表将监测用户的睡眠和呼吸习惯,以预测是否患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一疾病,并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尽快就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呼吸道阻塞或狭窄,导致夜间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除了上述两项功能,古尔曼还透露,苹果计划把AirPods耳机用作非处方助听器,以期在不断增长的助听器领域分得一杯羹。另外,AirPods未来还可能用来测试听力,即将推出的头显“Vision Pro”也在探索抗焦虑、运动等功能。 同时,新的“付费健康指导服务”也在开发之中,苹果正在探讨如何把用户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锻炼和饮食计划。库克曾表示,改善健康的举措将被证明是苹果“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对此,古尔曼在另一篇报道中写道,对于这家科技巨头来说,改善健康可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因为健康和健身追踪器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有人预测将在十年内成为一个每年近2000亿美元的行业。
理想汽车公布销量持续领先秘诀:为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快科技11月2日消息,理想汽车官方发了一篇微博介绍理想汽车销量持续领先的秘诀,标题是:专业委员会,为基地人才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文章指出,随着产量不断提升和多基地的不断建设,理想汽车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现在很难大批量在市场上找到适配的技术人才。 为应对人才不足的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更早更多地考虑通过自培方式补齐缺口,提前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发展做好准备。 据理想汽车官方介绍,理想汽车制造内部也在今年衍生出了一个虚拟组织“专业委员会”。 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分享各基地专业的课程、经验反馈和生产过程中的案例,让人才的成长有了土壤。 专业委员会是由多基地的冲焊涂总四大工艺组成,对内拉齐质量、工艺、设备等指标,对外感知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先进技术。 实现了高效协同,提升整体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产生了1+1>2的效果。 “以涂装耗材为例,某地基地单车消耗2公斤,另一个基地是1.8公斤,那专业委员会就会对比两边的区别,找到做得好的地方相互借鉴。” 此外,五年前,李斌加入理想汽车,在面试的最后阶段,李想问他:“你加入理想最担心的是什么?” 李斌直截了当地回答:“我担心销量,只要你卖的出去,我就能造出来。” 最后,文章指出,2023年理想大制造的升维和演变,所有一切,也最终落地到制造系统每天的生产交付上,追求极致的生产、质量、成本效率。 “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未来,多基地多工厂既竞争又协同的卓越创新管理将不断创造不菲的战绩。
光会做海报,造不出理想的爆款车
题图|视觉中国 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二八定律。从坐标轴上看,头部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 头部效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显著的案例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头部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资源,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很多投资者只投每条赛道的前两名,原因就在此。而所谓的“长尾”,要么紧抓“小利润大市场”的机会,要么就只能被甩在最后面临掉队和淘汰。 如今的汽车行业,一头一尾,有两个更形象的名词来做解释——“爆款”和“杂牌”。 相比“爆款”这个词而言,“杂牌”的概念兴起时间比较晚。“杂牌车”,最早主要指代的是传统外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由于他们都是从燃油领域转型到新能源,并且刚开始推出的一些新能源车型,普遍存在售价高、销量差的问题,所以被消费者们开玩笑说是“杂牌车”。 不论百年车企转型,还是科技公司跨界,在汽车市场日趋内卷的情况下,大众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往头部聚集,也就是从销量榜单里头选“爆款”,而不是在末尾的杂牌里捡漏。 “头部效应”,在此时加速显现。11月1日,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10月突破4万辆,达到40,422辆。这意味着,理想汽车成为首家月交付突破4万的中国豪华品牌,同时截止10月底,理想月销量持续蝉联中国新势力第一名。并且随着产能的稳步提升,11月份理想将挑战4.5W,12月份挑战5W辆的目标,创造汽车工业史上(中国汽车行业)的奇迹。 谁都不想活成杂牌,但也不是谁都能活成爆款。 爆款逻辑,不再是便宜就行 过去的爆款逻辑,都是打低价策略。像那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车企,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常用的套路就是“降价减配”。尤其是,在中国本土化车型上,通过改变用料、刨去部分配置的做法,来达到“以价换量”的策略。 如今的国产汽车品牌,早就摒弃了这套老花样。之所以,理想汽车能够以单月4万的成绩遥遥领先,并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断超越用户的期待。 在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看来,“我们在产品角度主要考虑和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三个核心点——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安全感决定消费者会不会被劝退,价值感决定会不会购买,向往感决定产品口碑。” 首先,用安全感留住消费者。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他们要考虑的往往不是车的加速有多快,也不是车门会不会张开翅膀,而是在危险不可避免时,车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家人的安全。像很多车企在中保研的标准里,只要满足驾驶员侧的碰撞标准即可,至于副驾驶和第三排,考试没要求那就不必费力。 但对于理想而言,仅仅是满足应试标准,远远不能给用户超越预期的安全感。截至8月28日,在售的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均通过中保研双侧25%正面偏置碰撞,并以零缺陷的表现获得优秀(G)评级。理想汽车成为国内唯一全系车型获得中保研安全性全优(G)评级的豪华品牌。 再比如,L系列和理想ONE作为三排座椅车型,理想认为对第三排乘客追尾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不会体现在任何碰撞测试成绩中。理想的研发团队对于追尾的保护做了大量验证和投入,包括整个车身的缓冲性能设计。 “在这些看不见但跟家人安全息息相关的地方,我们也要做到最好保护。到今天为止之所以有很多家庭能够放心地去选择理想,也是看到了哪怕出现交通事故,理想汽车是能很好保护家人的。”刘杰说道。 其次,让价值感说服消费者。 对于那些传统的豪华品牌来说,一百万的车价里,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是品牌溢价。而本身就没有品牌包袱的理想汽车,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豪华品牌的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享受到超越同级别产品的体验。 所谓的“花小钱办大事”,行业里有两种做法:要么垂直整合,采用大量自制零部件,将零部件利润贡献给整车利润。要么就是采取平台化思路,通过技术、供应链等等层面的复用,来实现全流程的降本。八岁的理想汽车,选了后者。 “我们其实是参考苹果的供应链模式”,理想汽车供应链负责人孟庆鹏坦言,在产品配置上,理想会深化平台化策略,“平台化如果能做好,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这是我们L7、L8、L9的经验。在开发成本上能节约很多,同时平台化对供应链的成本也会节约很多,因为可以巨量。” 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产品定义,背后其实都是一整套的价值体系,促使着理想从底层去思考,对于家庭用户去做价值的判断和价值的取舍。 “用户也会去判断,是三点几秒的加速更有价值,还是一家人的舒适性,在车内就像在家里客厅一样的体验和功能更有价值。所以价值判断非常重要,指导我们做产品的时不能东拼西凑,一味地跟随别人。”在刘杰看来,这要求理想汽车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并让车成为一个真正为用户打造的系统化产品,不只是研发者或者工程师刷存在感的产品。 最后,让向往感说服消费者。 车,除了是一个交通工具之外,它确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象征。而向往感,就意味着通过车能唤醒对于美好场景的向往,而这种美好场景又符合用户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 “我相信很多理想的用户,会认为自己是能代表顾家形象的。”刘杰说道。 在理想所有L系列车型中,都配备了头部长两米且没有断点的星环灯。然而,任何一款量产车型上的贯穿式大灯都是有断点的。为了实现这样的产品特征,理想研发投资超过2亿,并且进行了全新的开模,以及打造专属的生产线。 “你可以想象,当你开着车去接你的孩子,在学校门口远远就认出我爸爸开理想来接我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向往感。”刘杰在总结时说道。 光会做海报,造不出爆款车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如今很多品牌在上市的时候,爆款海报全网铺、新车订单满天飞,但到了公布交付量的时候就缩头缩尾。 空有订单量而没有交付量,谈不上真正的爆款产品。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说过:“制造和产品是命运共同体!”理想汽车从创办第一天就决定自建工厂(收购生产资质),自己掌控制造的全流程。2020年开始自建增程器厂和五合一动力总成厂,到2023年常州一个基地就可以创造超过1000亿的营收。 他认为,“正是由于对制造的持续投入,无论是效率还是品质,都体现在同级别、同价位持续领先的销量上。” 位于常州武进区的常州制造基地,承载着理想首款产品理想ONE、理想L系车型的生产任务。这里,平均每40秒就能造好一辆车,每小时90辆新车从生产流水线下线,日产量达到1800辆。正是这样的理想制造速度,支撑了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图破4万辆。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还自研视觉AI算法,打造业内首个无人检测线,实现底盘检查、快慢充检测等关键工艺的100%无人化。连山系统,打通了传统汽车制造中的“信息孤岛”,运用大数据模型和基础关联分析算法,实现生产质量智能预警,不仅能提前预知预防问题,还让精益生产方式进化得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自研智能制造操作系统Li-MOS,是一套集成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系统,从订单生成到零部件拉动,从整车排产制造到整车发运,进行全维度智能信息管理,打造出工厂的“超级大脑”。 理想汽车制造负责人李斌表示,“理想自研开发运行的Li-MOS和过程质量监控的连山系统都是IT赋能制造的最佳实践,目前运行相当高效。”正是因为理想深入到底层的创新,才得以让智能制造适应产能爬升的需求,进而完成订单量到交付量的快速转化。月度破5万,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制造传统的汽车不同,理想正在生产着一台台智能汽车。在经历过前两年的“芯片荒”,越是智能化程度高的产品,越容易受到供应链的牵绊、越是外资供应商的件越难拿到手。 为了保供,有些大型主机厂会采取垂直整合的方式,把零部件产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这种方式对主机厂的资金和技术储备要求极高,业内仅头部玩家敢这么玩。然而,致力于人工智能企业的理想汽车,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与国产供应链一起成长。 在理想L系的所有车型上,都标配了HUD抬头显示功能,同时在设计上取消了传统的主驾驶仪表盘。那么,HUD的表现将直接关系到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按照行业的惯例,就是找现成的HUD供应商解决方案。但理想却找到了一家国产HUD硬件供应商,并和他们一起打磨产品。 比如,理想提出HUD要足够大。因为HUD尺寸不够大,很容易导致用户长时间使用产生不适感。专注汽车显示技术的未来黑科技FUTURUS,在与理想汽车合作的过程中,进过大量实践,创新算法,克服了这一与用户体验相悖的行业难题;再比如理想提出,HUD也要足够黑。因为油漆越黑,吸光效应越好,外部光线的反射越少,用户的视觉体验也就越好。FUTURUS找到了世界顶级油墨厂,打造了“全世界最黑”的HUD专用漆。 “我们为大量使用中国本土供应商感到自豪,消费者敢买中国品牌的车,我们就敢大胆的使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企业。” 李想曾在微博上写到,理想大胆地和这些合作伙伴做联合研发,齐心协力的验证和生产,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去,最早开展大规模的交付。“这些国内卓越供应商的专业、努力、效率和投入度,非常令人感动。为我们建立专属的研发团队,为我们修建全新的工厂和生产线,为我们的快速爬产提供使命必达的支撑。” 或许正是因为背后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李想确立了更宏伟的理想。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确立了明年的销量目标——“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BBA在中国区的销量。”根据此前的规划,理想汽车在2024年的销量目标为80万辆,2025年将达到160万辆。 爆款产品,不是昙花一现 理想的销量目标看似虚高,看实则有理可循。 稻盛和夫曾说过: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人的能力有无限延展的可能,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描绘自己人生的理想。 这就像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总是设定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火箭发射时间。虽然往往无法按预期时间完成任务,但Space X也同样远超行业其他竞争者。 与风险派创业者不同的是,李想更热衷于将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 在达成四万月度交付量成绩后,理想全新的“车海战术”已缓缓拉开帷幕。根据规划,到2025年,理想汽车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面向20万以上的市场,全面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接下的重磅新车,莫过于——理想MEGA。 10月18日,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MPV MEGA外观组图。即便是还未正式发布,李想本人也早已给MEGA这款车,定下了“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目标,而且是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为前提。而从节奏上来说,理想MEGA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明年1月展车进店,明年2月开启用户交付。如此熟悉的节奏,MEGA似乎又要延续“上市即交付,交付即爆款”的传统。 做一个爆款车难,持续做爆款车更难。在李想看来,理想汽车最重要的两大产品,一个是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组织流程。 这两个产品,一个是⾯向家庭用户的终端消费者,一个是面向我们的组织和员工。而这两个圈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一个圈画的特别大,一个特别小,那么小圈会影响到大圈今后的持续发展。刘杰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觉得流程很重要,因为对于员工和团队来讲,流程就是大家工作中的那条路,那条路决定了我们工作中的成效、配合的效率以及最后的工作价值。” 今年,理想汽车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从垂直职能组织升级为矩阵型组织。横向团队规划路、修路、运营路,纵向团队造车、开车、运营车,高质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车队,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 此外,今年一季度,理想还启动了整个商业体系组织流程的升级,比较显著的一个变化是从过去的大区管理方式变成精细化地按省管理,并由省直接管理到门店。无论是对获客的资源分配还是转化的资源分配,从过去的总公司处理,变成交给每个省每个店面,让他们自主经营处理。这带来的显著好处是,相对于去年四季度,门店数量并没有太多增长,但单店产出及每个产品专家单人的产出都有了大幅增长,从线索到订单的转化率也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谈到组织流程,刘杰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今天的路非常烂,即便我们员工的能力很强,好比开车司机能力很强,也不能在一条烂路上开到120公里每小时,只能开到60公里,那这个时候流程其实在制约员工的发挥。” 他认为,一个好的流程产品应该是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同时让大家又清晰的知道中间的规则。这样在充分发挥员工能力的同时,又能够明确规则,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 所以,你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复制理想的产品亮点很容易,但复制理想汽车这家公司,难。 写在最后 在当今这个汽车行业,人人都想做出爆款。 本质上,头部效应带来的是高关注,高关注会帮助获取更多正向反馈,正向的反馈会帮助你获取更多资源和收益,再借势资源和收益,获取更大优势,形成持续头部增长。显然,没有人想成为活成杂牌,但爆款也不是人人都能造的。 成立八年的理想汽车,其实一直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把爆款的偶然,转变为必然。
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的遗体,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李克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李克强同志抢救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李克强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2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李克强同志”,横幅下方是李克强同志的遗像。李克强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11月2日,李克强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前往八宝山送别,胡锦涛送花圈表示哀悼。这是习近平与李克强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上午9时许,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李克强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李克强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李克强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胡锦涛送花圈,对李克强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李克强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
日本索尼,凭什么骂中国电动车?
作者|李文博 编辑|周到 “日本什么时候才能造出这样的车?” “原地掉头!这是出现在我梦里的东西。” “日本不是汽车强国吗,怎么现在厉害的车都是中国造的?” “我们必须要赢。但是拿什么赢呢?” 当来自中国的汽车公司,刚在 Japan Mobility Show 2023 上,给一衣带水的日本国民带来一点小小的东方智能电动科技震撼时,一个日本男人就坐不住了。 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他给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定论: “中国电动车不过是在重新排列智能手机图标,并没有什么技术层面的惊喜。” 而且,在这段无脑喷后,他还补了一刀:“无论外界怎么看,我都不会收回我的话。” 这位大肆批评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的日本男人,叫川西泉(Izumi Kawanishi),是索尼常务董事兼执行副总裁、索尼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高级副总裁、索尼本田移动公司代表董事、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能大胆发出如此普信的言论,让人不得不怀疑,索尼是不是没把川西泉的展商证给办下来,只在会后用传真机把 PDF 文档发给了他的秘书。 因为,展馆内实际正在发生的情景是: 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在参观完比亚迪展台后,面色凝重、忧心忡忡,一言不发地坐着高尔夫球车缓缓离开。 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说自己有“非常强烈的紧迫感”,并且要求公司尽快调整过时、不适合的策略。 丰田汽车现任首席执行官佐藤恒志更是在 15 分钟的开幕演讲中,反复强调了丰田将拥抱电动车的态度:电动车不仅环保,还能提供驾驶乐趣,也能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就是未来。 不夸张地说,但凡懂那么一点造车,并且进馆超过十分钟,都不可能像川西泉这样对中国电动汽车交出的创新和发展答卷,熟视无睹。 就算摸不透高级驾驶辅助背后的门道,“坦克掉头”这种直观粗暴的演示,总能看到吧。 况且,早在 2020 年就公布了概念车的索尼,过去四年在造车事业上停滞不前、窘态百出,也根本给不了川西泉鼻孔朝天的底气。 懂一点机器狗,汽车没上过手 1986 年,在发展高速轨道上一路狂飙的日本初现“泡沫经济”端倪。在人心惶惶的时代背景下,川西泉加入了索尼。 进入公司的第二年,川西泉被分入一个名叫 “FeliCa” 的项目,这是一个研究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系统底座、非接触式 IC 卡技术量产商业化应用的小组。 听起来神秘又复杂对吧,其实一点也不。因为市面上 FeliCa 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交通卡。 FeliCa 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on),即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的一项国际标准,在日本国内普及程度非常高。比如 JR 东日本推出的 Suica 卡,关东私营铁路推出的 PASMO 卡,都是 FeliCa 技术框架下的产物。 对无法克服隐私公开恐惧,但又想享受移动支付便捷性的日本人来说,FeliCa 算是最佳解决方案了。 得益于 FeliCa 中的出色表现,川西泉于 2014 年被内部提拔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一年后成为索尼移动通信公司执行副总裁。再一年后,川西泉直接被任命为负责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的高级副总裁。 2017 年,川西泉交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件作品——第六代 Aibo 机器狗。 这是一个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内,充满另类色彩的产品。作为主打陪伴的治愈系人工智能产品,Aibo 巧妙地避开了 AI 芯片的正面战场和智能音箱的百团大战,单靠一个“萌”字,行走江湖。 只看销量,Aibo 算不上成功,但它却清晰地展现了索尼在人工智能技术路径上的思考:情感联结大于实用功能。 相比生产能帮用户播放音乐、开关电灯、调节空调温度的冷冰冰机器,索尼更愿意能制造一款让用户从内心接纳的人工智能产品。 说得再伟大点,索尼希望 Aibo 能成为你的“生命伴侣”。 事实上,索尼做到了。 2014 年,索尼永久停止了第一代 Aibo 的维修售后服务,这对已经“饲养”了 Aibo 长达十几年的用户来说,几乎宣告了这只机器狗的死亡。为了表达哀思,用户聚合起来,为 Aibo 举行集体葬礼,还请来寺庙的高僧,超度这些赛博亡魂。 要知道,在长达百年的汽车发展史中,也只有 2003 年,一群美国车主为通用 EV1 电动车举行过葬礼。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在地表飞驰的汽车,都扮演着“忠诚的交通工具”这一角色。当车主将这些车送进修理厂报废后,人和车之间的关系,就戛然而止了。人车关系的重构,直到智能电动时代,才重新进入各大汽车公司的核心任务列表。 如果,此时的索尼和川西泉,能把在人与机器之间深度关系探索上的“遥遥领先”,复用到造车上,或许改变世界汽车工业潮水方向的,就不是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了。 但,这对从没造过车的川西泉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三年,造了个寂寞 2020 年,完全没透露过任何风声的索尼,突然在北美 CES 展上,发布了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型——VISION-S。这款四门轿跑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内藏乾坤: 中控直接上三块贯通式大屏,分别是液晶仪表、多媒体显示屏和副驾娱乐屏。对,你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直到今天都没有量产的拜腾。 全车嵌入包括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以及固态激光雷达在内的 33 个传感器,支持 L2 级驾驶辅助,目标是实现 L4 级。 博世、黑莓、英伟达、高通这样的顶级供应商就不提了,VISION-S 还将首次搭载索尼车载成像与传感、AI、通信和云等多项技术。 举个例子,索尼会充分利用早已在旗下影像、游戏中广泛应用的 HDR 算法,解决车辆在外部光照条件瞬间变化较大场景下的感知难题:通过合成不同曝光条件下的多帧画面,实现对强光照射下前方阴影区域中细节额识别,完成暗部障碍物的提前感知。 再加上还可以无缝把 PS4 次世代游戏主机搬进车内,此情此景,谁不想振臂高呼一句:索尼大法好! 不得不承认,在“座舱环境娱乐化”的认知上,2020 年的索尼,领先中国车企,远不只一个身位。那时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还在绞尽脑汁把超低像素、全损音质的娱乐内容,捣鼓进车内呢。 此时的川西泉,还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观点,那就是:未来的汽车将成为“移动的智能手机”,业务成功的关键将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 这个概念就是近两年,在中国造车圈频繁被提起的“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 2021 年,索尼宣布 VISION-S 原型车已经在进行公开道路驾驶测试。按照正常时间线,全世界人民将有极大可能在 2022 年,买到正儿八经的“索尼牌电动小轿车”。 然而,索尼接下来骚操作,让全世界人民,惊掉了下巴。 首先,没有在 2022 年实现 VISION-S 的量产,而是在当年的 CES 展上,带来了一款全新的纯电动 SUV —— VISION-S 02 概念车。 其次,没有在 VISION-S 02 概念车上展现任何一项前沿新技术,就是把两年前的 VISION-S 扩了扩大,加了加高,直接摆上展台。 要知道,这一年的华为,已经将赛力斯 SF5 改造成问界 M5 ,还顺手给所有人上了一课:《科技品牌,如何让传统车企遥遥领先》。 好在,这一年的索尼,还算做了一件让人对“索尼汽车”重燃希望的事,那就是与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成立合资公司。本田负责车辆驾驶性能、制造技术、售后服务;索尼负责娱乐、网络和移动服务。 简单总结:本田来“硬”的,索尼吃“软”饭。 可人们的激情很快被浇个透心凉,因为合资公司首款车型推出的时间是 2025 年,北美市场的最早交付时间是 2026 年春季。 更离谱的是,这台名为 AFEELA 的原型车上,除了过去三年没变,未来三年也不打算变的三连屏之外,索尼的痕迹已经非常淡了:在系统级芯片上, AFEELA 会采用高通骁龙的 800 TOPS 方案;在座舱娱乐上,AFEELA 会更加仰仗 Epic Games 的能力。 如果说,之前的 VISION-S 还能一定程度上被称为是“索尼牌汽车”的话。现在的 AFEELA ,只能被叫做“索尼赋能的智能电动汽车”,毕竟索尼最后对这台车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往车里塞一台 PS5 游戏机。 这就很双标:同样都是搞娱乐,中国电动车,就是排列图标、没有惊喜;日本电动车就是多样灵感、引领创新、感动全人类。 而且,倘若抛开 PS5 的吸引力, AFEELA 的产品能力,确实乏善可陈: 在官网上, AFEELA 给出了这台车的四个高光属性: 第一,用喜欢的电影、游戏和设计,来调整前大灯显示内容、氛围灯颜色和车机主题皮肤; 第二,在车里玩 3A 级游戏大作,看美国大片; 第三,靠近车辆时,车门自动打开,车辆识别身份,进行个性化调整; 第四,全车搭载 45 个传感器,不出意外能实现 AR 导航(在做了,下次 OTA 就有); 看完 AFEELA 的四个亮点,相信但凡开过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车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川西泉心生怜悯,也能一定程度上对川西泉此前的暴论,产生宽容之情。 毕竟,你不能对一个见识太少的人,要求太多。 外国车企,怎么老闹笑话 其实,不止是跨界过的索尼闹出过“造车主打游戏厅”这种水土不服的笑话,就算是当代汽车工业的航母级企业——德国大众,也交付过“造车主打 KTV ” 的史诗级笑话。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去年 6 月,时任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在一次员工讲话中,重点提及了一项中国用户非常喜欢且在意的功能:车载卡拉 OK 。 “他们很需要一边开车一边欢唱,并且非常愿意为这个功能掏 200 欧元。”赫伯特·迪斯说。 这个对中国用户的洞察,让人连槽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吐:中国电动车用户,咋就歌瘾大发,随时得在车里来上一曲? 事后,根据多方信源综合,还原出的决策脉络是:一位久居德国狼堡,常年在大众总部工作的中国员工,跳过上级领导,直接敲开管理层的大门,高声汇报了 TA 个人对中国电动车用户功能喜好的观察: “他们都特爱唱歌,可太需要车载卡拉 OK 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大众管理层接受了这位几乎没怎么在国内生活过的中国员工的建议,将“开发车载卡拉 OK ”功能的优先级,提升到了软件研发的最高序列。 “中国人买电车,必须先唱 K”的刻板印象,直到今年 4 月,大众管理层包机来中国参加完上海车展,大量深入试驾中国品牌电动车,频繁接触中国用户后,才得以彻底消除。 原来,他们要的不是车载卡拉 OK ,而是车载系统不黑屏。其实对大众来说,搞卡拉 OK,还简单点。 无论是移动游戏厅,还是移动 K 歌房,本质上,都是外国车企对新时代智能电动汽车用户,尤其是中国用户的认知,还停留在旧世界传统燃油车的水平。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看电动车的坐标点是互联网,外国人的坐标点是燃油车。 中国人将电动化和智能化划等号,外国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次动力总成的更替,日本人更是还沉浸在对氢能源的无尽臆想中。 这也就造成了电动车语境下的中国与海外,存在着一条非常明显的代际差,两者间隔着一整条互联网的时代鸿沟。 中国人喜欢的电动车,必须有非常强的智能化特性和异常超前的功能,用不用得着再说,先给我装上:屏幕尺寸要大,摄像头数量要多,雷达要够先进,OTA 要够频繁,什么技术在当今世界最领先,最时髦,中国电动车就配什么。 强调一个:开过了,就回不去。 而外国人喜欢的电动车,嗯,他们根本就不喜欢电动车。 第二,燃油车时代,外国公司霸占了供应链话语权,长期惯性的“吃干抹净”,让他们失去了在新能源时代的研发活力。 这其中要以日本汽车零件厂商的感受,最为明显。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的构造更简单,零部件数量也从传统汽车的一万多个,锐减到三、四千个。这相当于宣判了生产燃油发动机相关零件制造商的死刑,并且是立即执行。 所以,川西泉真的应该尽早动身,到日本十八线小城市岐阜县瑞浪市的中学体育馆,去听一听来自日本全国各地顶级汽车工程师,站在大卸八块的五菱宏光 MINI EV 前,发出的哀叹: 这玩意,我们咋就造不出来? 写在最后 在一本十年前的旧书《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里,立石泰则曾经给出过关于“索尼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索尼并不会在过去的成功经验或教训中寻求“答案”,它总是不断地在洞悉未来中寻求“答案”。索尼并不是有了市场才去研发、销售产品,而是在市场尚未形成时,就去研发能创造市场的产品。 事实上,这不仅是“索尼精神”,更是“日本精神”的提炼。 看看过去那些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争相购买的日本汽车,丰田普锐斯、本田思域,哪一台不是靠对技术的领悟和掌握,跑在了市场前面。 但如今的日本汽车,无论是索尼这样的科技公司,还是丰田、本田、日产这样的传统汽车公司,赶上时代都踉踉跄跄、连滚带爬,更别提超前、引领时代了。 要知道,造车是靠实力说话的硬科技,老整这些二次元、萌势力,是永远不可能迎来“逆转时刻”的。
刘润道歉:有几件事,我确实做错了
鞭牛士 11月2日消息,针对年度演讲关于折扣店数据的问题,刘润今晨对此进行了解释,并道歉。 鞭牛士昨日连续报道两篇知名商业咨询IP刘润年度演讲引发折扣MAMA、刘润和折扣牛的三方CEO血战,并表示刘润应该为现场PPT内容不严谨道歉。 目前,危机公关最重要的24小时已经过去,到底是怕伤害粉丝重要,还是基础的信息认知重要,这是刘润面临的最大选择。 从第三方角度来看,折扣牛马昕彤的质疑堪称滴水不漏,刘润的四次回应均避重就轻,折扣MAMA的邢云飞也进行了数次回应,还有一段30分钟的视频回应,但从最基础的认知看,正方的回应基本上无法对PPT事实错误进行解释。 这几个数字对应的主体存在错位。 读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他们自然会认为这些数字的主体都是折扣MAMA,这也是引发争议最大的问题,70人是折扣MAMA的,2500家门店也是他的,营收17亿也是他的,毛利32%也是他的。 实际上,开出2500家门店的说法就不严谨,折扣MAMA并没有开出这么多店,32%的毛利并不是折扣MAMA,而是零售客户的毛利,但这个说法也被折扣牛反复DISS,就是你怎么知道终端的毛利?用了ERP吗? 这组数据的主体误会,是这个案例最大的硬伤。 刘润早间发布长文对此进行了说明,承认有几件事,确实做错了。 相关阅读: 折扣MAMA创始人邢云飞回应刘润演讲数据争议:就像证明你妈是你妈 刘润演讲折扣店数据引发质疑:两位CEO微信群直接交锋
苹果将首次在中国以外研发新iPhone 印度制造比重曝光
iPhone印度制造比重将提高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日,天风国际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今天发布报告称,iPhone 17标准版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售,它的新产品导入(NPI)将于明年下半年在印度展开,这将是苹果首次在中国以外的生产线开始新款iPhone的研发。选择标准版iPhone的原因是设计开发难度较低,可降低设计风险。 郭明錤今天发文更新了iPhone在印度的生产情况。他表示,2023年,全球大约有12%至14%的iPhone在印度生产。在印度的iPhone产能中,75%至80%为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所拥有。如果一切顺利,印度在2024年生产的iPhone比重将提高到20%至25%。 图2:苹果将在印度研发iPhone 17 印度塔塔集团已收购纬创在印度的生产线,成为iPhone组装商,这可以强化苹果与印度政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未来在印度市场销售iPhone与其他产品,此为苹果下一个10年的成长关键。 随着印度iPhone产能的提高,鸿海在中国郑州、太原的生产规模预计将在2024年分别减少35%至45%、75%至85%。郭明錤指出,立讯的iPhone生产比重快速提升与产线自动化改善也是鸿海减产的主因。(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李克强同志生平照片
  2013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这是习近平同志和李克强同志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993年5月3日下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5月3日上午的预备会议后,举行第一次主席团会议,推选李克强等同志为主席团常务主席。这是江泽民同志与李克强同志握手。   新华社记者 郭占英 摄   2008年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胡锦涛同志和李克强同志来到北京地坛医院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2003年8月8日,李克强同志在河南省新乡市调研。这是李克强同志在原阳县桥北乡马庄村与村民亲切交谈。   新华社发(郭宇 摄)   2004年12月26日,李克强同志到辽宁省抚顺市莫地沟棚户区居民王淑贞家中走访调研。   新华社发   2013年5月26日,李克强同志在柏林出席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的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008年5月19日,李克强同志在四川地震灾区察看灾情。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4年12月16日,李克强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是会谈间隙,他与随行部长进行会商。   新华社发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强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吕迅 摄   2016年9月21日,李克强同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以“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为主题的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强同志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富士康印度工厂扩编16万人,大陆市场有能力再造“富士康”
文/王新喜 富士康被查,引发的热议仍在持续发酵。 此前据《环球时报》报道,国内两大部门分别对富士康进行调查,首先是税务稽查,查有没有偷税漏税。其次是用地调查,主要是调查有没有囤地。 这次调查,出现了不少偏向富士康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过于严查,可能会导致解决了120万打工人就业的富士康也凉了,而对于有些城市来说,富士康就是外贸的半壁江山,如果富士康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大陆,大陆是否能出现一个接近富士康这种规模的代工公司把代工业务接纳过来,目前看应该存在不少要解决的问题。 富士康印度厂区扩编,转移印度的决心非常大 事实上,这些观点的本末倒置之处在于,不是查富士康导致富士康凉了或者走了,而是富士康一直在转移一直在逃离,转移印度的决心非常大。 网传富士康员工爆料:不再加班,部分楼层已开始拆除生产线!原因是苹果客户砍单导致产线减产减员! 从目前最新的消息来看,为了进一步开拓印度市场,鸿海集团加大了对印度的投资,并计划扩建清奈厂区。近日,鸿海集团宣布将在印度清奈厂区进行大规模扩编,预计员工数量将从目前的4万人增加到20万人。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经历过罢工,经历过员工的纵火事件,经历过各种问题,给富士康带来了巨额的损失,但依然不改富士康重金投资印度的决心。现在产业链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富士康以前红利吃尽,要土地给土地,要税收优惠给税收优惠,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向印度转移,很难说没有问题。 客观来说,这些年富士康在大陆发展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各地为了吸引富士康,做了很多税收减让,有些是正常的,有些可能就是违反国家税务原则。深圳市税务局对富士康在深圳的多家工厂进行了税务检查,发现存在违规行为,自然资源部门也发现了富士康在昆山的部分工厂存在违规用地的情况。 在用地方面,我们为了建立智能手机产业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廉价给的土地,富士康竟然还能建商品房卖,以市场价向其他企业转售土地或者“出租土地”,在过去三十年,富士康全国四十多个产业园,转卖获利或者“超期闲置”的土地太多了。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富士康的经营决策既受市场因素影响又受股东因素影响,在享受完中国大陆优惠政策后,富士康把工厂搬到了美、印等地,并关闭了近 20 家工厂。此前有媒体爆料,深圳富士康已经拆除了8条产线,并解雇了不少新员工,对于老员工开始鼓励休假,而富士康却在印度正在疯狂招工。 付出如此代价换来的产业链,富士康很早就在潜移默化蚂蚁搬家的给你拆了,这些问题不能再无视了。 在富士康不断向印度、美国迁移的时候,中国的“惠台”政策是否还得持续? 根据金灿荣教授的说法是,很多年前,外资还有台资是受到一些超国民待遇的,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可以理解,毕竟那个时候我们资本稀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那就得一视同仁,内地企业怎么监控,对港资、台资也得一样监控。 富士康深耕大陆多年,发展到今天,厂区达到40多个,其员工总数超过100万。如果富士康走了,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这种想法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下,其一是,富士康的核心价值无可替代,中国大陆无力承接富士康在大陆的业务。其二,富士康可以不依赖苹果,独立做决策。 事实上,这两个前提都不成立,且后者影响前者。 富士康若下决心要走,中国大陆或再造“富士康” 首先,我们知道,富士康的核心营收是来自苹果,一直是跟着苹果的大战略走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据了苹果近20%,苹果不可能放弃中国大陆市场,库克前段时间表示,目前超95%的产品仍在中国制造组装,希望与国内供应链共赢。 库克不放弃中国市场,这说明大陆肯定要有代工厂来满足苹果组装代工的需求。在当下,业内认为,郭台铭参选实际等同于保送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上台。这无疑对富士康在大陆的业务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苹果利润的25%来自中国,但iPhone15系列的中国大陆零件价值(2%)已经是整机总价的零头,这在当下引发了一些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中国市场的共赢格局,苹果必须把代工业务放在中国大陆,才能确保它在中国市场更好的稳定经营。 马云曾经说,未来教育在,新东方未必在。同样的道理,苹果的代工业务在中国,但未来富士康未必在。如果富士康不稳定、靠不住,苹果就选择另一家在中国市场替代它。 事实上,从当下来看,苹果与另一家公司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立讯精密,根据金融界报道,富士康被调查,苹果已越来越离不开立讯精密。很长时间以来,富士康的郑州工厂一直主导着苹果的iPhone组装业务,但是分析师指出,立讯已开始承接富士康无法完成的苹果订单,目前正在蚕食富士康的苹果业务份额。 前段时间,苹果去了立讯精密,很明显是更加倾向于让立讯精密承接更多的业务,立讯的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最大客户为其贡献了73%以上的营收。尽管没有明说,但这个最大客户就是苹果。 苹果也意识到,郭台铭作为商人参与政治,搅动台海风云,对于它在大陆的业务来说,是一个越来越不稳定的因素。 天风国际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立讯正在为苹果2024年推出的高端iPhone处理业内人士所说的“新产品导入”(NPI)工作。新产品导入指的是苹果与其代工商合作,将产品设计和原型转化为详细的制造计划的过程。在此之前,新产品导入工作几乎被富士康垄断了。 从数据来看也是如此,过去很多年,苹果的代工厂只有富士康一家,后来立讯精密增长强劲,在 iPhone14 这一代,立讯精密的占比达到了 30% 左右,在iPhone15 这一代,是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代工,留给郭台铭的代工订单占比是 58%。立讯精密与和硕的占比进一步提升,立讯精密、和硕等代工厂的占比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比亚迪或许也有可能承接部分苹果的代工订单。 客观来说,富士康做到今天的规模,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家代工厂可以完全的替代,但在未来几年,三家、甚至四家厂商来消化富士康的产能是没有问题。因此,富士康如果要逐步撤出,那么大陆几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代工厂很可能就能承接富士康的代工业务。 而且从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来看,华为已经接手了苹果产业链的外迁,带动了整条国产供应链的壮大,为华为代工的比亚迪的制造组装业务也有可能持续壮大,接管部分富士康的组装工作。 十年前,中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本和高端技术,必须依赖富士康。但现在,中国初步完成进行科技转型,有能力承接填补迁离的产业链,毕竟,庞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苹果的代工业务就会放在中国,不是富士康来完成苹果的代工组装业务,就是由其他厂商来完成。 因此,富士康如果衰落,如果要走,郑州等地的厂房与设备或许就会有其他厂商来接收,苹果在中国大陆发展,需要的是更加稳定、更具确定性的代工厂商,苹果与中国大陆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无论是立讯精密、和硕、比亚迪都在快速发展,华为带动的国产供应链也在发展,由几家厂商合力再造一个富士康,实现对富士康业务的替代,代工市场形势的转变,或许在未来几年就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Sam Altman剑桥演讲遭抵制,MIT学者惊曝Llama 2开源能造毁灭人类病毒
原标题:Sam Altman剑桥演讲遭抵制,MIT学者惊曝Llama 2开源能造毁灭人类病毒!AI大佬激烈对线战火持续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AI灭绝人类」的全球讨论继续升级,Sam Altman在剑桥活动现场被抗议者当面抵制!而LeCun、吴恩达的「开源派」和Bengio、马库斯的 「毁灭派」,也纷纷甩出言辞恳切的联名信,继续征集签名中。 随着美国政府发布全新的AI法规,全球关于AI是否安全的大讨论,也再次推向高潮。 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在采访时表示, ChatGPT可能是有意识的,超级AI将会成为一种潜在风险。 而OpenAI CEO Sam Altman最近在剑桥参加活动时,甚至遭到了激进分子的强烈抵制,在大礼堂里当面被砸场子。 活动开始前,就有少数抗议者聚集在外面,举着标语,要求停止AI竞赛。 期间,一些抗议者甚至在阳台上悬挂横幅、扔下传单,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不过,见惯了大场面的Sam Altman倒是很镇定。 他在演讲中表示,即便未来AI模型足够强大,但也需要巨大的算力才能运行。 如果提高了算力门槛,能够降低蓄意犯罪风险,也能提高问责性。 已经对垒多日的AI大佬们,当然也没闲着。双方继续各执己见,强硬对线。 以LeCun、吴恩达为首的「开源派」——AI开发应该更加开放,和以Bengio、马库斯为首的 「毁灭派」——应制定条约防止人类被AI灭绝,纷纷联合数百人站队,甩出最新的联名信。 战火持续升级中,丝毫没有冷却下来的意思。 开源AI,危险吗? 很应景的是,最近一项来自MIT、剑桥等机构的研究认为:开源LLM,的确危险!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2310/2310.18233.pdf 具体来说,MIT举办了一场黑客马拉松,17名参赛者需要扮演生物恐怖分子,试图成功获得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样本。 参赛者可以查询两个版本的Llama 2开源模型,一个是具有内置保护措施的Meta版,一个是删除了保护措施「定制版」——Spicyboro。 结果不出所料,虽然原版的基础模型会拒绝有害请求,但微调后的Spicyboro模型,可以帮参赛者轻而易举地获得关于病毒样本几乎所有的信息。 即使没有任何病毒学知识的参赛者,只需不到三个小时,就能十分接近自己的目标,即使他们已经告诉模型,自己心怀不轨。 那么,获得一个感染全世界十亿人、杀死了5000万人的病毒,代价是多大呢?答案是——220美元。 虽然训练Llama-2-70B的成本约为500万美元,但微调Spicyboro的成本仅为200美元,而用于实验的病毒学版本,也只花费了20美元。 在实验中,LLM能够总结科学论文,建议在线搜索的搜索词,描述如何构建自己的实验室设备,甚至估算了建造车库实验室的预算。 也就是说,像Llama 2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很容易让人们获得复杂的公开信息,迅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论文认为,如果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后果或许会很可怕:即使未来的大语言模型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也很容易通过公开模型权重来被改变,用于传播危险知识。 最后,研究人员一致呼吁: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来限制模型权重被公开。 马库斯转发了这项研究,惊呼道:「天啊,这可不好」,然后@了LeCun。 「毁灭派」Bengio、Tegmark、马库斯 就在今天,AI巨佬Bengio牵头签署了一封联名信,呼吁针对人工智能制定一项国际性的条约,从而应对其潜在的灾难性风险,确保能够得到安全、负责任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地址:https://aitreaty.org/ 目前,已有300多人签署,其中还可以看到马库斯、Max Tegmark等知名专家的身影。 当前,包括Hinton、Bengio以及OpenAI和谷歌DeepMind的首席执行官在内的知名专家,已公开表达了他们对AI带来的灾难性风险的担忧,并呼吁将降低AI风险作为全球优先事项。 信中提到的一个关键数据是,「半数AI研究人员估计,AI可能导致人类灭绝,或人类潜力受到类似灾难性限制的可能性超过10%」。 这些人一致认为,国际人工智能条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防止AI系统的能力「无节制」地升级,同时维护其利益。 对此,这样的一项条约应该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全球计算阈值:对于训练任何特定AI模型的计算量设定国际标准和上限,并逐步降低这些限制,以适应算法改进。 - AI安全联合实验室:一个类似CERN的实验室,汇集资源和专业知识来研究AI安全,作为安全开发AI的合作平台。 - 安全API:只提供功能受控、安全的AI接口,减少对危险AI发展竞赛的激励。 - 合规委员会:一个负责监督条约遵守情况的国际委员会。 另外,信中强调了,国际AI条约的成功关键是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与合作,并且要立即行动,以减少风险并确保AI惠及所有人。 「开源派」LeCun、吴恩达 与此同时,站队开源的大佬们,也签署了一份呼吁人工智能开发更加开放的联名信。 地址:https://open.mozilla.org/letter/ 目前,Yann LeCun、吴恩达等150多名AI专家都签下了名字。 LeCun表示,「开放、透明和广泛的访问使软件平台更加安全可靠。我签署了这封来自Mozilla基金会的公开信,信中提出了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和系统的理由。」 信中指出,开源模型的确存在被恶意使用,或者不当部署的风险。但是,专利的闭源技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增加公众获取和审查能提高技术的安全性。 而认为只有严格控制基础AI模型才能保护社会的想法,是误导性的。 另外,匆忙推出错误的监管会导致权力集中,这反过来会损害竞争和创新。开放的AI模型可以促进公开辩论,改善政策制定。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安全、责任和可问责,那么公开和透明是必不可少的。 这封联名信中,还给出了一些促进从开源到开放科学的方法: - 支持独立研究、协作和知识共享,加速对AI能力风险和危害的理解 - 帮助监管机构采用工具来监测大规模AI系统,增加公众审查和问责制 - 降低新进入者的门槛,让他们专注于创建负责任的AI 图灵三巨头&吴恩达,论战再再再升级 图灵三巨头、吴恩达等人,一边签署联名信,一边永不停休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继昨天Hinton主动出站抨击吴恩达、LeCun之后,今天又开始了新的回合。 我怀疑吴恩达和Yann LeCun忽略了大公司希望制定法规的主要原因。几年前,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告诉我,他喜欢安全法规,因为如果你满足了法规,就能减少事故的法律责任。 Hinton这句话又在暗示着,在AI监管问题上,科技公司支持可能并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自身利益的考量。 这么说来,Hinton本人是赞成监管的,但是有明明知道公司们的虎狼之心,让人不禁怀疑他的立场。 而LeCun回应道,对外进行产品部署的规范化是可以的,尤其是对于驾驶辅助等生命攸关的应用,这是必要的。「我们反对的是规范人工智能的研发,特别是对计算量的任意限制」。 在昨天吴恩达发表的一篇文章下,Hiton和LeCun已经就「AI如果不受到严格监管,在未来30年内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的最佳估计」进行了PK。 对此,吴恩达做出回应:人类在30年内灭绝的风险极低。若要说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还主要来自全球热核战争、大流行病或(不太可能)小行星撞击等大规模的灾难。 从很长的时间尺度内(数百年)来讲,低出生率/人口崩溃导致人类长期缓慢衰退也是可能的。与这些风险相比,恶意的AGI杀死80亿人的想法似乎不那么明显,也更加遥远。 人类智力和AI的结合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解决许多问题,包括上述存在的问题。所以我相信人工智能将降低人类的综合灭绝的风险。 如果我们想让人类在未来1000年里生存和发展,与其用繁琐的规定来减缓AI的发展,我宁愿让它发展得更快。 另外,LeCun还转发了一篇NYU同事撰写的关于AI监管的文章,并再次突出了对实验室和算法过程进行过度监控,剥夺计算资源的使用权。 全球AI安全峰会:28国签署宣言 而在刚刚结束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包括英国、美国和欧盟在内的28个与会国代表,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莱切利宣言」,警告了最先进的「前沿」人工智能系统所带来的危险。 接下来,第二次会议将于六个月后在韩国举行,第三次会议并将于一年后在法国举行。 宣言写道:「这些人工智能模型最重要的能力,有可能造成严重甚至灾难性的伤害,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人工智能带来的很多风险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因此最好能通过国际合作加以解决。我们决心以包容的方式共同努力,确保人工智能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和负责任。」 不过,就这项宣言本身而言,并没有设定具体的政策目标。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timjmoy/status/1719825473591484436 https://twitter.com/ylecun/status/1719698694449033297 https://twitter.com/tobyordoxford/status/1719733486834131309 https://the-decoder.com/open-source-language-models-could-simplify-bioterrorism-study-finds/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3/nov/01/elon-musk-calls-ai-one-of-the-biggest-threats-to-humanity-at-summit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