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截至8月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8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1例(上海8例,广东8例,云南8例,北京3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四川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94例(河南41例,江苏38例,湖南12例,湖北3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3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20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767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95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603例(其中重症病例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58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826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2736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831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9例,其中境外输入31例,本土8例(河南4例,湖北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9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32例(境外输入40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85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13例(出院11725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7例),台湾地区15782例(出院13066例,死亡809例)。 信息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责编:周璇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对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认为,8月份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黄河、海河及松辽等流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南方多条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河南等地需防范退水期叠加新的降水过程引发险情灾情。可能有2-3个台风登陆或显著影响华南、东南沿海地区。浙闽渝川滇甘等地地质灾害风险高。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仍需防范雷击火风险。 南北多地洪涝灾害风险高。新疆西部局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福建大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黄河上游、中游山陕区间,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永定河、北三河及滦河,松辽流域黑龙江、嫩江及松花江等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淮河沂沭泗水系,太湖及钱塘江、闽江,珠江流域片西江、北江及海南岛诸河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上述地区需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灾害风险,以及本地强降雨叠加外洪入城、外水顶托等引发的城市内涝风险。 可能有2-3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预计8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略偏少,其中2-3个台风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东南或华南沿海地区,登陆台风路径前期以西行为主,中下旬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我国沿海可能出现1-2次灾害性台风风暴潮过程,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近海海域将出现3-4次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 关注极端天气事件致灾风险。7月份华北、黄淮西部、江淮东部、江南东北部等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今年以来,强对流天气易发多发,极端大风、龙卷风和极端降水事件偏多偏重,城市运行和人类活动脆弱性突出。 西南、东南等地地质灾害风险高。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重庆东北部、四川北部、云南西南部、甘肃南部等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重点防范山地丘陵区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黄土地区需防范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三峡库区需防范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地震影响区需防范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 西南、西北局地森林火险等级较高。7月份全国发生森林火灾5起,较去年同期减少134起、降幅96.4%。8月份,重庆西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局部时段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较高,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需继续防范雷击森林火灾。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中纪委机关报:流调报告不是“瓜”
8月7日,北京警方通报,针对网传“某高校教授携妻子闺蜜去三亚旅游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经调查核实,系39岁女子葛某飞拼凑编造的不实信息,现该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葛某飞的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干扰疫情防控大局,理应受到法律严惩。 据媒体报道,这位高校教授是几天前公布的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一,此前,因与已确诊病例乘坐同一航班而被感染。就在其按防控要求集中观察并被确诊的同时,网上出现了其瞒着单位和家人出行,甚至出轨的传言。这位教授一边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边遭受谣言的侵扰,不得已通过社交媒体回应自己是受邀考察出行,并委托单位报警。 众所周知,为防控疫情,迅速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精准详细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极为严肃的工作。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却有“走偏”的现象,一些人吃起了流调报告的“瓜”。对于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必须警惕,并予以坚决抵制。 疫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接受疾控、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是每个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有关部门将流调情况及时公布,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阻断病毒的传播,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关注流调内容,最应该做的是认真对照自己的行程和社交范围,除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外,还应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护。出于围观看热闹,对流调报告“脑补情节”,大肆挖掘娱乐的“瓜”,绝非面对疫情应有的心态,也是对科学防控的不尊重。 个人隐私、信息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甚至编造“段子”、“剧情”和其他涉及疫情的谣言,并在网络和媒体上传播,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十分恶劣,已然涉嫌违法。编造涉疫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涉疫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打击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葛某飞就是前车之鉴。 面对网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到,今天是过客、路人,也许明天就会成为故事主角,每个人都不希望被伤害,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当做别人的谈资笑料,那么自己首先就不能成为“吃瓜”的一分子,推波助澜。当前,疫情再度多点散发,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公共舆论环境不该成为窥探隐私、猎奇取乐的大型“吃瓜”现场,而应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正能量,让医学知识、预防措施、暖心故事传播得更顺畅、更广泛,凝聚同心战役的更多力量,筑起防控疫情的强大屏障。(聂新鑫) 责编:周璇
国家统计局: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
2021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3.7%,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1.6%。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6%。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0.6%。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8%,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50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25.5%,影响CPI下降约1.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3.5%,影响CPI下降约1.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4.0%,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5.6%,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8%,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5.2%,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6.9%、2.7%和1.1%,衣着、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4%、0.4%和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下降2.1%,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7%,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六涨一降。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5%、1.0%和0.4%,居住、其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0.2%、0.2%和0.1%;衣着价格下降0.4%。 责编:周璇
砺剑蓝天,为战旗争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图为邱麟辉完成某项演练任务后与战机合影。  陈露辉摄(新华社发) 西北大漠,一场演练正酣。空军航空兵某旅红方数架战机组成战斗编队,以高超的飞行技能隐蔽飞越荒漠,一举摧毁蓝方指挥所。当蓝方反应过来开始反击时,红方编队快速机动分散,丝毫没有给对手反击的时间。 红方带队驾战鹰完成这次攻击任务的飞行员,正是该旅“杜凤瑞大队”第二十六任大队长、空军“金头盔”“金飞镖”双料飞行员邱麟辉。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这几年大队飞行员先后有3人捧回“金头盔”、2人摘夺“金飞镖”,10余人成长为空战骨干,在谋打赢征程上飞出了闪亮航迹。 “最好的传承,就是像英雄那样去战斗” “革命先辈杜凤瑞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捍卫祖国领空的献身精神、苦练杀敌本领的拼搏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队的胜战密码。”刚接任“杜凤瑞大队”大队长时,邱麟辉告诫自己:“最好的传承,就是像英雄那样去战斗,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任务!” 那年,该旅改装国产某新型战机。新机列装是难得的机遇,但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飞行员不仅要适应装备升级换代,更要实现思维理念转型。 那段时间,邱麟辉放弃了几乎所有休息时间,以忘我的状态钻研新机理论、计算飞行数据、熟记操纵要领。在他的宿舍书柜里,摆满了拓展飞行视野的各类书籍,这些书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在一次理论课上,邱麟辉提出关于某机载武器运用问题,一时把专家问住了。因为他这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儿,该型战机各系统设计师,都成了邱麟辉追问的对象。 “党和人民把这么先进的战机交给我们,我们必须尽快熟练驾驭,成为护佑祖国空防安全的尖刀利剑!”在同批改装飞行员中,邱麟辉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第一个飞高难课目,第一个外出执行重大任务……他传承英雄精神,苦练杀敌本领,用接连不断的“第一个”,践行着“不怕苦、不怕累,人人都是杜凤瑞”的铮铮誓言。 “战场击败对手,先要超越自我” 改装新机刚一年,邱麟辉就迎来了重要一战:参加空军“金头盔”争夺战。 备战期间,邱麟辉机组虽然创下了旅里最高“击杀率”纪录,但是“战损率”也居高不下。 “责任在我!”邱麟辉当即表示,一定要把“战损”的问题解决掉。他带领机组成员一帧一帧回放视频研析,复盘空战态势。进攻意图明显、缺乏配合意识、战术动作犹豫等短板被逐个挖出来。“战场击败对手,先要超越自我!”邱麟辉从中得到深刻启示:求胜心切、忽视防御,战场上就难以实现完胜。 西北大漠比武当天,邱麟辉面对的是陌生机型和往届“金头盔”得主。“战场上只能用胜负来证明实力!”几个回合过去后,邱麟辉一个急转变向占据有利攻击位置,果断发射导弹将对手“击落”。大漠一战,邱麟辉斩获“金头盔”,力助团队捧回“优胜单位”奖牌。 飞行员们说到一个细节:为了练就精准感知战场的本领,邱麟辉经常闭着眼睛掐秒表进行训练,30秒误差只有0.5秒。“金头盔”和“金飞镖”两大桂冠背后,是邱麟辉向战而飞的攻坚克难、精益求精。 “新时代飞行员,要有敢于亮剑、用我必胜的勇气和信念” 在该旅飞行员心目中,邱麟辉是全能型飞行员,能执行旅里的各种任务,能挑起各种各样的担子。因此,邱麟辉也是全旅最忙碌的飞行员之一。 去年初,新飞行员朱世昌毕业分配到大队后,被安排和邱麟辉一个宿舍。邱麟辉外出执行任务、参加战斗值班、异地验证飞行等接连不断,一年多过去了,朱世昌和邱麟辉同宿时间却不到10天。 “我们是打仗的部队,就想干点儿不一样的!”邱麟辉说,自己有幸飞上了国产新型战机,就是要飞出新时代飞行员的梦想和情怀。 清晨的某机场,大雨如注。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担负战斗值班的邱麟辉从床上一跃而起,和战友拎起头盔跑向机棚。不一会儿,两架战机冲破雨幕滑向起飞线,犁开跑道积水呼啸而起,消失在茫茫大雨中。 这次紧急升空,受到上级通报表扬。事后有人担心说,当时天气条件接近了极限,冒这么大的雨起飞风险很大。 “我们的目标是向战而飞,守护祖国领空。只要一声令下,不管条件多恶劣都要升空!”邱麟辉说,这是紧急战斗起飞处置真实敌情,他们别无选择。 “新时代飞行员,要有敢于亮剑、用我必胜的勇气和信念,续写英雄部队的时代传奇!”邱麟辉说。(记者 李龙伊)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9日   第 05 版)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有感于奥运健儿的青春气质(人民论坛)
“我都17岁啦!”在东京奥运会颁奖仪式后接受采访时,体操女子平衡木金牌得主管晨辰这样说。5个动作3个满分!在跳水女子十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十米台历史最高分,惊艳世界,只有14岁的她,是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人们感叹: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奥运冠军了! 在本届奥运会赛场上,年轻人在多个项目中成为焦点。400多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5.4岁,其中“90后”300余人,“00后”58人。不只是亮眼的运动成绩,年轻一代在赛场内外所展示的自信、开放、落落大方的精神气质,更令人欣喜和振奋。 他们阳光、率真,获取国际顶级赛事奖牌同时也有轻松活泼的另一面。射击运动员杨倩赢得奥运首金后,在领奖台上用双手比出心形,还表示想吃妈妈做的油焖大虾,让无数人会心一笑。23岁的张雨霏则把在本届奥运会收获的4枚奖牌全部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头做出各种有趣表情。 他们自信、沉着,对体育精神的真谛理解深刻。女子RS:X级帆板冠军卢云秀表示并不紧张:“我想要那种航行的感觉。”管晨辰说她一直以来都和自己比,没想结果。戴着红色蝴蝶结的王春雨只想证明中国中长跑行、自己行,从而突破自我、创造了历史。 他们开放、包容,“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张雨霏赛后紧紧拥抱重病复出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相约明年亚运会再见。羽毛球女单选手何冰娇面对美国对手突然因伤退赛而流下眼泪。汪顺夺金后向匈牙利游泳老将切赫鞠躬致敬。这些动人瞬间被国际媒体称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中国形象的最佳代言。 爱国心体现在奋斗中,红色基因流淌在年轻体育健儿的血液里。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中国组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张雨霏说最后50米“拼了”,因为“中国力量从心底燃起来了”。巩立姣在女子铅球决赛中投出最远距离后,不断用大拇指指着胸前的国旗,那是她力量的源泉。21岁的李雯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入党,她说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够格。杨倩获得首金后,表示希望用这枚金牌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为体育健儿搭建了展现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底气创造新的历史,回馈祖国和人民的期待。 为梦想打拼,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只体现在奥运赛场。今天,中国青年在各个领域都展现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从产业前沿到国防前线,从乡村振兴的舞台到科技强国的征途,青年人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平视这个世界,新时代中国青年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由中国体育代表团看青年一代,正是旭日东升、光辉灿烂。青年可期,中国未来可期。(习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9日   第 04 版)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书写奥运华章 创造新的辉煌(社论)
奥运赛事已经结束,中国健儿载誉归来。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优异的运动成绩、精彩的赛场表现、昂扬的精神风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增添了新的光彩。你们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克服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党和人民在体育赛场上建立了新的功勋,夺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奥运赛场上,鲜艳的国旗一次次升起,雄壮的国歌一遍遍奏响,赢得全世界关注和尊重。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生动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从心底燃起来的中国力量”帮助游泳运动员张雨霏接连夺金、打破纪录;以“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的态度激励自己的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实现了“双圈大满贯”;体操选手肖若腾用超群的技艺和不服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赞誉;“赛场飞人”苏炳添成为首个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体育健儿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牢牢把握我国体育工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世界各国的盛会,是全球运动员公平竞技的舞台,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团结一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前程不断前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9日   第 01 版)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露产业发展蓝图 众多“黑科技”体验感十足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拉开了新序幕。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今年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走过的第四个年头,四年间,随着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向日常生活渗透,焕发出新的活力。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等商业大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应用场景下的更多潜力与可能,会场外各种“黑科技”的涌现更让人无限感慨,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新时代正向我们阔步走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开幕式演讲中表示。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中“智能”“智慧”相关表述达到57处。这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肖亚庆表示,在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入,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在降本提质增效方面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就业岗位。“我们愿与各方携手,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共同做大智能经济的蛋糕,共同维护全球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肖亚庆表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要更加有力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把人工智能作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打造智能经济、创造智享生活、塑造智慧治理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让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技术进化、前沿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链接万物、连接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百业、赋能世界,深刻改变当下、塑造未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这应当是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时代,群智赋能、共创分享的时代,也应当更好成为普惠包容、协同治理的时代。要热情拥抱潮流、拥抱未来,理性应对风险、应对挑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工智能真正为人所用、为人类造福。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发布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在参评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及时把握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持续增长,人工智能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其中,我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四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十。计算基础表现尤为突出,截至去年7月,我国共有226个超算中心进入全球500强行列,是美国(113个)的两倍,居全球首位。在产业发展与应用方面,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企业融资金额均排在前两名。截至去年9月,我国共有823家人员规模大于10的人工智能企业,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共获得377.01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二,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0.33亿美元,排名第一。商业大咖畅想智能互联应用场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商业正在向智能化商业转型升级,技术应用场景也愈发广泛。AI(人工智能)+医疗、AI+教育、AI+金融……人工智能在各场景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企业的发展提供和展现了更多可能性。今年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百度展现了对于未来智能汽车的想象。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如今,在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AI技术的应用都给出了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甚至已经开始重塑整个行业的面貌。未来的智能汽车会更像机器人,或者说未来主流机器人的长相更像智能汽车。演讲中李彦宏还公布了百度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布局。他透露,不久前百度刚刚推出了新一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目标是让出行比现在的网约车更便宜。未来两至三年,百度计划将共享无人车服务全面开放至国内的30个城市,服务更广泛的用户。百度的智能汽车也正在研发中,预计2023年和大家见面。作为数字化的核心场景,人工智能是如何赋能智慧城市的?周鸿祎在大会上表示,数字城市意味着“软件定义城市”,未来城市是整个城市的智能化,不仅有智能车,也有智能路,路灯、垃圾桶、井盖这些城市设施未来都会智能化。与此同时,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安全挑战也会越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基于AI、大数据、5G、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出城市的数字化孪生,构建出真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入到城市交通、医疗保障、商超零售等场景,成为了赋能并且重塑城市发展的关键。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也给制造业生产效率带来大幅提升。董明珠认为,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三个层面。在制造层面,可以建立数据驱动下的“黑灯工厂”。格力电器在珠海的高栏港项目正在打造一个全自动、全智能、全配套、5G全面覆盖、智慧掌上管理、高端智能制造的“黑灯工厂”。董明珠表示,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者,如果工业用数字化来改变的话,工业会得到更大的腾飞,更能满足技术革命和创新。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并未亲临现场。在两条50多秒的语音信息中,他提到,过去五年,AI在医疗、城市治理、非接触服务等领域为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我们对AI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我们追求科技向善,就要推动AI向善,让AI技术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他还透露,未来将和国家天文台共同发布“探星计划”,将把上海优图实验室的AI技术用于寻找脉冲星,探索宇宙。目前已经有上海的专业制造企业把腾讯的AI技术用于质检环节,降本增效。一场人工智能“盛宴”大会现场热闹非凡,同期举行的线下展览同样人头攒动。在这里,各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代表性“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百度展区不仅有代表“高精尖”的飞桨平台、昆仑芯片,还有代表产业落地的百度智能云各大应用解决方案,代表人机交互的小度机器人,AI写诗应用也现身展区,给参观者们带来趣味体验。例如,颇具趣味的“AI写诗”只需数秒时间,就可结合语言与知识技术、多模态AI技术,将用户输入的任意词语、句子生成为一首文采飞扬、意境优美的七言绝句。与此同时,百度还带来了鸿鹄芯片和昆仑芯片,前者是专门为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智能车载语音交互、以及智能物联等场景设计的超低功耗远场语音交互芯片,具有远场阵列信号实时处理、高精度超低误报语音唤醒、离线语音识别等核心能力,后者我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也是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科大讯飞展台 企业供图科大讯飞则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在AI+教育板块,科大讯飞共设有七个展项,涵盖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讯飞智能学习机X2 Pro、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与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窗与多学科智能评卷系统等系列产品。例如通过教师端与学生端相连,让学生在不改变书写习惯的情况下,采集每位学生的手写内容,并实现作文或者填空题等各种类型的批改和智能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同时,老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作答情况,据此可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跨区域、历次学情的时空对比,及时定位重难点和薄弱点,助力备课,教研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相长。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也献上了一场人工智能“盛宴” ,商汤SenseAuto自动驾驶AR小巴“亮相”。通过由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支持的AI+AR可视化方式,这款小巴可将车外经过的实景进行实时风格化处理。同时,小巴可在特定站点自动停留接驳乘客,并通过完全自主的导航和驾驶,沿固定线路将乘客点对点地安全送达至目的地。
马斯克星链成了!速度超固定宽带,能取代传统电信运营商?
随着马斯克星链(Starlink)卫星运行的越来越多,无论其网速还是延迟都已经大大提高,甚至已经媲美固定宽带。 据外媒报道,来自全球宽带网络速度测试网站Speedtest的最新报告显示,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几乎已经与固定宽带速度一样快,甚至在一些国家速度还要高于固定宽带运营商。 报告显示,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美国,星链的下载速度达到97.23 Mbps。作为其卫星互联网服务的竞争对手,HughesNet以19.73 Mbps位居第二,Viasat以18.13 Mbps位居第三。 作为传统的固定宽带提供商,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美国,其下载速度的中值为115.22 Mbps,与星链的下载速度相差不多。 而在传输速度方面,星链的平均上传速度为13.89 Mbps,也十分接近固定宽带的17.18 Mbps。而Viasat的上传速度仅为3.38 Mbps,HughesNet则为2.43 Mbps。 此外,在延迟方面,星链也有不俗的表现,其延迟仅为45毫秒,虽然与固定宽带的14毫秒仍有不小差距,但是完全满足日常需求。 在其他国家,星链的表现则更加不俗,速度不仅媲美甚至还超过了固定宽带,这也导致不少运营商开始选择与星链合作。 在加拿大,2021年第二季度星链的平均速度86.92 Mbps,已经超过了固定宽带的84.24 Mbps,这也使得星链成为加拿大固定宽带的最佳替代方案。 在新西兰,星链的平均下载速度远高于固定宽带(127.02 Mbps对78.85 Mbps),而上传速度也几乎相同(23.61 Mbps对23.51 Mbps)。 在英国,2021年第二季度,星链的平均下载速度更是远超固定宽带的平均下载速度(108.30 Mbps对50.14 Mbps),上传速度也更快(15.64 Mbps对14.76 Mbps)。 由于网速更快,星链已经不再只是英国苏格兰北部那些没有固定宽带互联网区域消费者的最爱,甚至在一些城镇也颇具竞争力。照此发展下去,有望赶超甚至取代传统电信运营商。
潘石屹“逃跑计划”有变数?黑石236亿收购SOHO中国被立案审查
潘石屹变卖SOHO中国迎来变数。 8月6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针对要约收购一事,要约方已经向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了审查文件和资料,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正式立案审查。 此前,6月16日,SOHO中国公告宣布,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黑石集团旗下公司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发出收购要约,将以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代价236.58亿港元(约合30.48亿美元)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 其中,黑石集团将从潘石屹夫妇手中要约收购28.56亿股,占发行总股本约54.93%。根据要约价计算,潘石屹夫妇将一次性套现142.81亿港元。此次交易完成之后,潘石屹夫妇仅保留公司9%的股权。 除了“清仓式”的出售外,根据交易条款,潘石屹夫妇还将退出董事会,黑石集团会提名新的执行董事,SOHO中国的“潘石屹时代”将宣告结束。 SOHO中国表示,自要约联合公告发出后,要约方已向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交并购审查申报相关文件及材料。 然而至7月6日,SOHO中国再度发布公告,将延迟寄发综合文件有关此前黑石要约收购事项。公告称,因达成先决条件及编制并落实将载入综合文件的若干资料需要额外时间。此外,独立财务顾问亦需要更多时间。 在延迟寄发公告发出后,SOHO中国也表示,要约方已提供进一步文件及材料,以回应监管机构关于补充额外信息的要求。 8月3日,要约方收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日签发的通知,对要约方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尽管该申报已获正式立案,要约方及SOHO中国仍可能被要求提供进一步信息及材料供监管机构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该项要约收购还没有达成任何一项的先决条件。不过,不少投资者认为,按照并购的流程,收购事宜报审批机关开始审批是收购事项的重要进展。有投资者已经在投资平台预告下周一股市开盘,SOHO中国的股价将会上涨。 据悉,自6月16日披露了相关收购公告之后,SOHO中国的盘内股价最高在6月17日触及到4.78港元/股。自6月17日之后,SOHO中国的股价接连震荡,但总体呈现下跌的趋势。8月6日,SOHO中国报收3.22港元/股,涨幅为1.26%,距离5港元/股的收购价格仍有较大的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SOHO中国成立于1995年,由潘石屹和其妻张欣(现任SOHO中国CEO)联手创建,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城市中心开发高档商业地产。 早在2014年,SOHO中国就开始抛售资产,先后出售了旗下上海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以及凌空SOHO方面的资产。2016年,SOHO中国又将上海SOHO世纪广场卖给了国华人寿保险。2017年虹口SOHO、凌空SOHO分别以35.7亿、49.44亿卖给了新加坡公司吉宝置业和香港知名私募基金公司基汇资本。2019年, SOHO中国先后出手了总价值78亿元的13个办公物业项目以及价值7.61亿元2583个地下停车位。 SOHO中国也早在2020年就传出要被私有化的消息,要约发出方正是黑石集团。公开资料显示,黑石集团创办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其房地产投资业务遍及全球,投资领域主要为住宅、写字楼、酒店、仓储中心以及房产公司股权等。若交易最终达成,此次收购或将成为黑石在亚洲最大的一笔地产投资。 不过,当年5月,彭博社报道,新冠疫情导致公司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黑石集团关于SOHO中国私有化的洽谈陷入停滞状态。最终,2020年8月,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终止早前与海外金融投资者的要约私有化事项。 第一次收购无疾而终,第二次收购能否顺利完成,眼下SOHO中国和要约方黑石仍无法“打包票”。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综合自时代周报、华夏时报等)
论大破大立之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ID:lvshicai8),作者:杨昇 2021年7月24日,主流媒体刊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此前一天,流传出来的文件内容已经引起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教育概念股的一泻千里。文件落地后,这几天各大K12学科类教培机构,如高途、学而思、作业帮等已经开始大裁员,其中高途分布于全国的13个地方中心将直接关闭10个,仅保留3个,留下来的中心和教师也得谋求业务转型。 在K12学科类教培行业几近终结的当下,人们都在热烈谈论教育资本的出路和教育行业的未来,这些天我也在思考,本文就结合新的政策,来谈谈我的思考吧。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说“双减”,怎么说到普本和职业教育去了? 因为K12教育的压力源头在升学考试,要释缓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必须进行教育全链条的改革。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风口上,很多人提出了一揽子改革建言,比如8月2日热传全网的一篇文章《给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怀进鹏同志的建言》,文章说的很全面,比如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前移到小学和中学阶段;比如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要对技校毕业生一视同仁,要取消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对技校毕业生的“提干歧视”等。 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当下,消除普本和职教生的用工歧视一直都有人提,但没有人把用工歧视的本质说通透,本质没搞清,政策建言就有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我国普本和职业教育的本质说起。 “消除用工歧视”当然是政治正确的话,很多人都在提,我也支持。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用工歧视的源头。为什么高工资好职位的牛逼大公司更喜欢985(双一流)高校的学生?为什么一些牛逼大学和公司招聘老师和员工时要“学历查三代”,要看本科院校的层次?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录取中更偏爱好大学的学生? 为什么?因为好大学的毕业生更好用,更能胜任工作,更能创造价值。 进而,因为好大学的毕业生都有一个相对较高的高考分数。 所以,各单位用工歧视,本源上歧视的不是你读了普本还是职校,歧视的是你的高考分数。只是你的高考分数对应着不同档次的学校而已。 三年前网上有一篇文章很出名《大数据告诉你:学历真的能改变命运》,文章对高考的本质说得非常通透: 高考并不是一种技能测试,高考是一种素质测试,它的出发点是把更优秀的人筛选出来。读过大学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多简单,以数学为例,最难只到函数的变形与应用,连微积分都鲜有涉及,要知道微积分学17世纪下半叶就被创立了,也就是说,高考所考察的数学知识仅仅是17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 整个高中阶段,有关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复杂、更诡秘的题目形式去强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师则配合地带着高中生们,翻来覆去地熟悉那一丁点知识点,掌握它的全部变换,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那点儿可怜的基础知识领悟透彻,因为大多数的解题技巧在现实生产中毫无价值。 高考的出发点,直白点儿说,就是看看哪些学生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我已经告诉你该干什么了,你能干好吗?”),通过这种筛选,完成社会分层。 以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说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电子竞技,仍然还会是目前上名校的这些人上名校。我很赞同这种观点,高考只要还是素质测试(电子竞技还真的是素质测试),那么它考什么都一样,因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的人,干任何事情都同样优秀。连高考这么简单的测试都通不过的人也敢说自己比他人优秀?! 既然高考的本质是用分数挑选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的人”,那么各单位以高考分数为准绳选人用人,没毛病啊! 当前中国的普本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以高考和中考分数为准绳简单粗暴的分层产物。中考时,成绩高的那一半学生去上普通高中,准备考大学;成绩差的另一半学生去读职高,学习职业技能为打工做准备。高考时,成绩高的那一部分学生去普通大学,成绩低的另一部分学生去高职院校学技能。 在中考高考的大分层中已经把青年们分开了,“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的人”最后去上了普通大学;相对的,“或不太聪明、或不太勤奋、或不太自律、或不太有执行力的人”去了职业院校(我没有歧视的意思,跟你心里想的一样)。我们用成绩为标尺对青年分层分了几十年了,全社会都已经认可了这个分层标尺,且认为这个分层标尺是公平公正的。 那么,现在那么多人又建言说,大学毕业后大家不要遵循这个分层,要工作机会和薪酬一视同仁。请问,这是制造公平,还是制造不公平?高考700分的学生和高考200分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进大公司进国企进体制内时完全没有区别,一视同仁,这是公平还是不公平?人民接受还是不接受? 显然是不公平,人民也不会接受。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独立院校转设职业大学被抵制事件不就是这个原因吗?这些建言者没有看清中国职业教育的本质,也不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只是凭借自己的臆想瞎说而已。 如果按照当前的分层准绳,职业教育对应的就是中考高考中成绩较差的那一部分学生,而普本教育对应的就是成绩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只要入学标准是如此,那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永远都会处于就业鄙视链的最底层。一定要明白,社会鄙视的不是职业教育,是高考成绩。 如果普本学校和职业学校录取学生时不采用成绩排名的横切法,而是采用纵切法,把中考和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各分数段一定比例的学生录取到职业院校,同时从985(双一流)学校中分出一部分教育资源举办职业教育,想想看,北大清华的“职教学院”录取了很多高考成绩650以上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这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是职教生而被社会歧视吗?肯定不会! 举个例子吧:2008年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考生周浩,以660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因为对生命科学专业不感兴趣,周浩读完大一后休学一年,之后从北京大学退学。2011年周浩入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在这所职业院校,周浩用心学习他喜欢的机械加工,因学业优秀,他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了数控竞赛的冠军。毕业后他留校任教,4年拿下北京户口,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上,周浩一举拿下了机械组的一等奖。 周浩的成才之路让全网津津乐道。那么,周浩成才的原因是什么?肯定不是这所学校的教育,否则,这所学校办了那么多年,教过那么多学生,一鸣惊人的怎么只有周浩一个?很显然,周浩的成才是因为他高考考了660分,这个分数代表的“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做个假设。假如把985(双一流)学校的学生和职业院校的学生互相交换一下,老师和教学条件都不变,就是交换校舍和管理,会发生什么情况?读职校的原985(双一流)学生在职校里依然会成为学霸,依然会成才,而入读了985(双一流)学校的职校生大多可能学习跟不上,毕不了业。 这真不是歧视谁!前文引述的《学历真的能改变命运》一文不是说了吗,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几个职校生能考及格?如果这些科目都能考及格,中高考分数不会居于末流吧?不在教育圈,不了解学生现状的人,根本就不理解这些。 985(双一流)学校牛,根本不是老师牛,而是学生牛,把牛校学生聚在一起,不给他们配老师,不给他们上课,只给他们教材和设备,让他们自学,他们依然能成才。 朋友是某985大学教物理的,我看她的物理教科书和课件,真是云里雾里,满篇的数学模型,几乎所有的物理问题都是在用复杂的高等数学模型和公式在推导。我惊叹于上大一、大二的学生怎么能听懂这么难的课程,怎么能做出这么难的习题? 她说那是一群高考630分以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霸级的,考试卷子让她自己在考试时间内做满分都很困难,可就是有学生考满分。有人考试考了98分,还哭哭啼啼来查分,声言成绩低得他没法接受。离满分只差2分啊!这些学霸逆天的学习能力根本就不是职教学生能望其项背的,而企业看重的恰恰就是学生攻坚克难的学习能力。 前段时间因博士论文致谢辞而爆红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6月24日被他的本科母校西南大学邀请参加本科生毕业典礼,黄博士在给师弟师妹的演讲中说道,上大学的4年时间里,他很少有周末和节假日,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仅数学建模比赛就参加了10次,做项目的代码量超过20万行。20万行代码啊!这样自律这样上进的学生,放在哪个学校都是人才。 以上分析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要说职业教育学生的不是。我要明确地说,我不歧视职教生。我还要告诉读者,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非常优秀,他们的短处是不爱学习理论知识,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聪明,也上进,人品和能力没有任何问题。我还要告诉大家,因为大企业、体制内偏好普本生,于是很多优秀的普本生最终也就成为了“大机器”的“螺丝钉”而已。而职业教育的学生进中小民企和自己创业的比较多,是真正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的群体,在社会的锻造下,毕业5年10年之后你会发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中小老板还真不少,他们大多也是各有所成。很多时候我都想感谢这个时代,真是人人都有出路。 教育的行外人士总是喜欢把职业教育想象得脱离实际,觉得好像职业教育能化腐朽为神奇,觉得中考高考分数低的那些学生在职业院校的院子里混几年就一定能学到过硬的职业技能,毕业后都是动手能力超强的应用型人才,远胜不会动手的普本学生。其实这是误解,带着这种误解去理解职业教育,并以此为基础为教育建言献策显然是不合实际的,甚至是错误的。 我在《关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一文中批评说,我国目前把职业教育办成了学历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之名,行学历教育之实”。现状虽然如此,但我并不否定目前职业教育的教育价值。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根本的价值不是教授职业技能,而是用学历教育模式完成“后进学生”的“托管”,用“教育的保姆功能”管控学生不出事,让学生健康长大。这一点在中职中专教育中尤其明显。 以上就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本质。 关于职业教育的这个本质,一些建言献策的专家不了解,但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很清楚。初中毕业15岁,有些孩子,家长很清楚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学什么都不可能学进去,但家长依然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不是让孩子独自去打工,为什么? 这类家长往往会直言:“孩子学什么无所谓,学校把孩子管理好不出事就行。”孩子年龄太小,外出打工闯荡社会家长不放心,找个地方看护着孩子长大,是家长最朴素的愿望。在当前这个晚熟的社会,高中毕业,十七八岁,独自外出打工闯荡社会也太小了,所以家长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找个地方让孩子安全地待着,静静地长大。成绩不好还要有学上,去哪里?职业院校!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网”看到一个职高学校的老师写的一篇反映职高现状的文章,作者说他们的校长开会,明确说了,全体教职员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男的不死,女的不生”,我很好奇地拿这几个字去百度搜索,发现这种说法至少在2014年就有了,而且这句话出现的地方都是跟中专、技校紧紧绑定的。 可见,在外界一直认为教授技术技能的职校里,全体老师们做着比教授技能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尽全力看护这些后进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看护不爱学习的群体有多闹心? 就前两天,网上传着一则短视频,男学生上课捣乱,女老师说了几句,这学生怒砸课桌,那课桌质量也差,一砸就完全散架,学生拿着砸下来的一个长木条威胁老师,那女老师也只能弱弱地说一声:“你还厉害了你!” 这视频不能确定是不是职校,就算是初中的,这样的学生将来肯定考不上普高,也就只有职校能接收。想想看,职校的管理和教学多难做啊。不是说职校的学生都这样,一个班有这么一两个爷,就足以让整个班级教学和管理秩序大乱。网上爆出那么多校园暴力,很多都出自职校。这些孩子总得要人管,职校收留这些孩子,职校老师守护约束着这些孩子,监管着他们的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把职业教育办成学历教育,真不见得是件坏事,因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绝对比学个什么手艺更重要。目前的职业院校,无论职高、技校、中专还是高职,担负着一半以上后进孩子成长成人的教育陪伴工作,艰难地发挥着“教育保姆功能”。可以说“教育的保姆功能”是当前几乎全部的职业院校提供给社会的核心价值。 千万不要小看职业院校以学历教育的形式提供给全社会的“教育保姆功能”,职业院校为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后进孩子提供了“托底教育”,由于有这些职业院校“托”住了教育的“底”,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后进学生有了去处,才使得这些后进孩子在看护中安全长大,而不至于放纵堕落、无所去处。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教育着半数青少年,而且是被“掐尖”剩下的青少年。国家的大局应该着眼于如何把这一半后进学生教育好培养好。根据“木桶定律”,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同理,我国全体青年的人力资源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后进青年”的人力资源高度,国家不用把过多的关注放在那些“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先进青年身上,前文说过,先进青年自我成才的能力很强,而真正需要外界帮助的是后进青年,数量庞大的后进青年才决定了未来国家劳动力的基本面。 所以,国家应该从这个大局这个角度安排好这一半后进青年的教育问题,职业教育只是这一半后进青年的教育选择之一,本意其实是为了让这部分不太爱学习理论知识的孩子学点儿多动手少动脑的技能,以便将来有点长处能胜任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后进学生需要职业技能来谋生,而不是中国高端制造业需要这些后进学生变成“大国工匠”来推动。谁需要谁的问题很重要,否则走着走着初心就偏了。我们不能用“职业教育”这几个字掩盖了后进学生教育的真相。 把当前的职业教育捧得太高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逻辑上也不成立。我们要强攻高端制造业,我们需要掌握了尖端技能的高级技工,那么这种“大国工匠”级别的高级技工从哪个群体中产生呢?从中考高考成绩排名的前一部分群体还是后一部分群体?如果仅仅因为成绩排名靠后的群体接受了所谓的职业教育,就认为“大国工匠”应该从这部分群体中产生,那么“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的高分群体干什么去呢?谁应该主导未来的高端制造业? 8月4日全网热传着北大教授姚洋的一篇访谈《中考分流过早,建议十年义务教育》(第一财经),姚教授认为: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是过早分流,违背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未来我国产业升级都需要开数控机床,工厂要求有技术学院的大专文凭,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达不到智能制造业对高级蓝领的要求,应该让所有孩子读完普高之后再选择走职教路线还是大学路线。 姚教授的意思很明确,未来智能制造下的数控机床要开得好,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就是悟性,就是智慧,至少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才能有这种悟性和智慧。开数控机床的工资应该挺高,在内卷日益严重的当前和未来,上了普本的高分群体会把这些高端职位拱手让给职业教育群体吗?肯定不会。 所以,不是说“产业升级、高端智造”这块大饼就是留给职教群体的,目前的职业教育不等于产业升级高端智造。很多建言者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在话语上把职业教育和产业升级高端智造绑定,这是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们社会的竞争已经激烈到目前这个程度了,哪里有肉,分食者就会云集哪里,“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的人永远跑在最前面,可以肯定,产业升级高端智造最肥的肉都会被跑在最前面的这部分人分食。这种争抢也是我国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应该鼓励的。 这么一说其实就清楚了,教育培养后进学生和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其实是没有多大关联的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后进学生 ≠ 职业教育 ≠ 产业升级智能制造。 国家要搞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并准备以此为国之根本,那就应该把希望寄托在中考高考成绩排名的前半部分青年身上,更多寄托在985、211(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身上,就应该在这些好大学里加强工科教育甚至职业教育,争取让“更聪明、更勤奋、更自律、更有执行力”的人担此重任。 国家要培养好后进学生就应该加大对后进学生的教育投入,并加强调查研究,从技能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商业服务业能力教育、劳动意识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找到适应这些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用后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或不聪明、或不勤奋、或不自律、或没有执行力”的青年培养好。 所以,培养后进学生、发展高端产业,这是两个关联度很小的事情,决不可将两者捆绑在一起企图同时实现,否则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的逻辑谬误。 二、我国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中低端劳动者的培养,而不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 现在关于职业教育的统一话术是“为高端智造培养技能型人才”,这话当然也对,可是这一目标没有瞄准困扰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最难最痛的点是什么? 不是高技能人才的欠缺,而是普通劳动者的严重匮乏。普通劳动工人的日益匮乏已经在动摇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了。 “央视财经”的《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近年来,制造业工厂似乎成了就业市场被遗忘的角落,不是老板挑工人,而是工人挑老板。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制造业发达的地方,招工难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如何招到工人,如何留住工人,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8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平均年增长率为-2.84%。新生代的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再遵循父辈的工人职业路径。《人民日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高达73%的企业都面临招工难。 前段时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制造业招工越来越难,年轻人到底去了哪里》,在湖南长沙蓝思科技工作的学生找我给公司推荐员工,直言现在企业招工太难,他们公司的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可依然很难招到工人。而他们公司用工门槛很低,简单说就是身体健康,稍微识点字,符合法定就业年龄就行。 制造企业用工荒越来越厉害,而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缺乏制造业工人,制造业这个“立国之本”恐怕就危在旦夕了。 显然,普通工人匮乏带来的“用工荒”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在我们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明明人满为患,为何却又“一工难求”?工人, 尤其是年轻工人都去了哪里? “央视财经”说了这么几点:1. 今年高校毕业生909万创历史新高;2. 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剧劳动力产业间的移动,某平台曾公布数据:疫情期间两个月内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40%来自制造业工人。 那也就是说,全社会的年轻人,一部分上大学了,有了高学历就不想进工厂从事制造业了;而没有上大学的,很多人选择从事快递、外卖等行业,不想进工厂。其实,还有另外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上做直播,赚个几块钱的打赏或广告分成,还有像董明珠说的,开个小网店,每月赚个一两千也觉得挺好。这些七七八八的去向,把年轻劳动力都分走了,所以没人进工厂当工人了。 我们的职业教育既然想给制造业输血,同时也想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以职业出路,且这些年轻人又是中考、高考中成绩较低的那部分人,那么,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把这部分学生向制造业引导,把他们培养成适合当前制造业需求的普通工人,恐怕比培养成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更有利于国家。 我们一定要明白,当前制造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可能是未来的需求,但企业对普通劳动者是“等米下锅”的紧急需求状态。教育应该为国家的产业服务,劳动者教育程度的高低应该符合国家的发展现状,超越产业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不但会造成教育的浪费,而且会让受教育者高不成低不就,觉得自己是高技能人才,而不愿意下车间。 无论普本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习惯于把自己捧得高,这就使得身份高级的毕业生与当前的产业现状难以匹配。可实际上,无论普本生还是职教生,大多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算学到了一点什么高级的技能,到社会上大多都还用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力资源浪费是个普遍现象。 这种不匹配既是企业的难处,很多时候也是个人的悲剧。因为我国这个“世界工厂”所提供的大量岗位是制造业岗位,而如果大量青年不去制造业,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找不到谋生的工作,于是要么啃老、要么躺平、要么做“三和大神”、要么胡乱游荡,甚至去做传销,这对青年的发展非常不利。 看到过两则消息,无限唏嘘。 2021年1月B站23岁男主播墨茶被活活饿死的消息曾成为网络热点事件。这个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今年才23岁,一米七八的身高,200斤左右的体重,职高没读完就辍学,之后就是宅在家玩电脑不愿意工作。因工作问题,与母亲矛盾很深,遂离家出走,在外独自生活。去世前墨茶主要以剪辑游戏视频和进行直播为生,是一名B站的男游戏主播,但直到他去世之前,他的粉丝数量大概只有二百个左右。靠直播他赚不到钱,贫病交加,为了生存,他骗过很多人的钱,常常为一日三餐发愁,最后被发现死在了出租屋中,网友认为他是饿死的。 2017年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推出过一期节目《啃老十年的背后》,一个叫范成金的农村女子高职毕业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就窝在家里啃老,到了33岁还要靠年迈的父母养着,父母因为对女儿啃老不满,一家三口每天吵得鸡飞狗跳。 其实职校毕业后啃老不工作的情况绝非孤例,我在水木社区上就发现过这样的帖子: 看了这些例子,读者们应该可以理解我前面说的,普通劳动者不去制造业工作,既是制造业的不幸,可能也是某些个体的不幸。上文举的三个例子无一例外都是职教生,当然啃老不工作,普本硕士博士都有,前几天还看到一个复旦学霸、37岁博士回村啃老的报道。在百度输入“博士啃老”,发现啃老的博士也是一堆一堆的。但啃老的职教生显然更多。 上文的例子中,如果能把这三个人引入制造业,让他们靠体力劳动赚钱,他们肯定会活得更好,可是这三个职教生接受完职业教育却没有去制造业。 所以,问题显而易见,如果我国把职业教育就定位为中考高考成绩靠后的这部分青年应该接受的教育,那就不应该把他们视为能担当大国工匠的高精尖技能人才,而应该把他们视为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工作可干。他们的工作在哪里?主要在制造业! 但是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制度设计上逻辑是混乱的。我们没有把这些数以千万计的职教生往制造业有效引导。什么叫有效引导?就是在学生求学期间,让他们全部进入有规模的正规制造企业,像全职员工一样去工作,像全职员工一样去拿薪水。对职教学生的劳动素质养成,比技能教授更重要。制度设计者一定要明白,绝大部分制造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者根本不需要任何特别技能,只要是个劳动力健全的人就行。 现在的职业教育,给学生技术技能没教授多少,却把学生内心的预期抬得很高,每个毕业生都觉得自己是高技能人才了,虽然他们大部分人学的那点所谓的高技能没有应用场景,但他们意识不到。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加深了他们对制造业岗位的鄙视,反正就是不愿意去从事制造业。学了技能却没地用技能,于是,所谓的职业教育,效果归零了。 综上,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者应该给职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到底要为还没有建设好因而没有什么岗位的升级产业智能制造培养高精尖的工匠呢,还是为已经在我国规模巨大且虚位以待的中低端制造业培养普通劳动者?这得有一个基本定位。 考虑到现在绝大部分城乡青年都会接受初中后教育,也就是说,普本生、职教生的总规模基本上占去了我国所有新增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如果这绝大部分新增劳动力都认为自己是牛逼的高科技高技能人才,都不愿意作为普通劳动者进入制造业,那么我国制造业到底应该由谁来支撑呢?失去了制造业的根基,我们以什么立国呢? 因此,职业教育培养普通的制造业工人已经是唯一的出路了。普通制造业工人如何培养?基本不需要太多培养!前面说过,劳动力健全就能胜任绝大部分制造业。所谓培养普通劳动者,主要是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当前阶段,青年人的劳动意识已经很差了,那么多青年选择搞直播装疯卖傻、开小网店月入一二千、在家啃老、做三和大神等,宁可贫穷地活着,也不愿意出力气去工作,主要原因是不热爱劳动,没有劳动意识。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年轻人从小到大就没有参与过体力劳动,干什么都嫌累,不知道劳动为何物。 那么,乘着他们接受教育的良好时机,打通从学校到大企业的用工路径,用正式的工作来培养青年的劳动意识,用工作的报酬来刺激青年的获得感,干一两年,年轻人也就习惯了上班赚工资的生活。以后毕业了,就算他们中的很多人要选择别的职业,这段劳动的经历也一定是他们财富,如果他们在其他行业混不住了,至少知道,去制造业参加劳动并没有那么难混,算是有退路。 鉴于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以农村孩子为主体的,让他们去工厂劳动,每个月赚个三五千甚至六七千元,这种赚到钱的感觉,对这些从小零花钱就比较少的孩子来说,比什么口头的教育都更来劲。 有人可能要说,当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措施可不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工作吗?跟你说的有什么区别?区别很大! 2021年7月网上爆出,湖北十堰一所中专学校的学生被学校安排到深圳实习时,17岁的男学生余某因故跳楼身亡。 下面截图是凤凰WEEKLY新媒体官方账号“观象台”关于此事的官方报道: 凤凰WEEKLY在后续的报道中揭露,该学校此次安排学生赴深圳实习过程中,有多项违反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行为,如学生没有与实习工厂签订协议,学校违规与从事劳务派遣的中介机构合作,违规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等。 可见,当前所谓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有多混乱,可以说湖北这个少年的死只是这种混乱的冰山一角而已。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给了实习学生很差的体验,最大的问题如上面报道中所言“正常工人一小时工资26块,顶岗实习的学生只有14块”,其实就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在压榨而已。这种压榨,加深了实习学生对制造业的厌恶感,这更会导致学生毕业后逃离制造业。 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普通劳动者,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为核心,因此必须给学生全额发放劳动报酬,甚至为了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国家还应该给一部分补助,并免除实习期间的学费。这七七八八的利益加起来,一个上职校的学生下工厂工作一个月,能有上万元的收入,他们能不去吗? 对于制造业来说,数以千万计的年轻劳动者从学校里释放出来,普通工人的用工荒就会得到显著缓解,制造业应该就不会有现在这么艰难了。 三、应该给资本参与职业教育更多的法律保障,引导民营资本投资职业教育 上文说的是职业教育的现实发展。认为职业教育重点是培养普通劳动者,要立足于养成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这是出于现实国情的一种务实考量,虽然务实,但境界太低。不管什么事,要脚踏实地,也得仰望星空,否则会没有前途。 国家千行百业,大部分制造业是中低端产业,需要普通的劳动者就可以了。但总还是有很多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业,这些产业确实需要有较高意识、思维、情商和技能的新型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也需要这些产业中的公司来培养。 所以,向民营资本开放职业教育应该成为非常重要的国策。当然,国家已经这么做了。正在酝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奖助学金等措施对民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予以扶持;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还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第二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办学,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我认为,在当前K12教培领域大整顿的情况下,资本对投资教育的信心受挫,为了让投资者心里踏实,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资本投资教育的利益,这很好。但新法还是应该跳出以前办职业教育的思维框架,应该在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职业教育方面有更开明的态度和更具体的规定,应该把新时代的特点加进去,应该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投资企业的诉求都加进去。 我注意到“彭拜新闻”2021年7月30日的报道《立法咨询|《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文章报道了7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这次研讨会。 这则短短的报道中出现了19张研讨发言者的个人照片,按会场的规模看,应该所有到会人员的照片和介绍都在这则报道里了。我看了一下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全部都是政府领导、顶级大学的教授等,只有两名来自职业院校的专家,一个是党委书记一个是院长。没有职业教育的一线老师,没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代表。我不知道这些人对职业教育了解多少,因此我也不知道这个法律最终能否解决职业教育的一些顽疾,从而为职业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这也是我写这篇长文的原因,立法阶段,大家还是要多建言。 其实职业教育是最应该市场化的,因为职业教育就是为市场服务的,不走进市场,不与市场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不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要创新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实业主体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要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要让民营资本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K12教培行业因政策变动而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已经上市的教育公司和尚未上市的独角兽教育公司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把职业教育定为重点方向。这种情况下,国家无论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从这么多企业生存的角度,都应该迅速研讨,在职业教育领域给这些教育公司一片新的天地,用资本的创新力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如前文所言,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对中考和考高中成绩排名靠后的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本质上是如何把数以千万计的后进学生教育好,而不是职业技能本身。如何把数量如此庞大的后进学生教育好,是个很大的难题。学习热情偏低自律性不强没什么目标没太多想法的职教生如何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进而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甚至成长为劳动力市场上比普本生更受欢迎的劳动者,或许活力满满的民营教育公司有更多办法。国家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本。 国家目前对职业教育基本上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一切以政府投资为主,盖校舍、买设备、安排师资等基本上都是以财政来支付,每个学校各自为政,各自建设实验实训室,这些教学场地和设备既达不到水准,又不能满负荷使用,无效和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浪费。 如果政府放手让资本去投资高规格的实验实训场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或深层合作的方式,让资源在各校之间共享,让企业把最新最先进的理念、技能拿到这些共享平台上,这对提升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技能和教育质量一定很有好处。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高喊着对标德国的职业教育,别的先不说,我们应该先对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很明显没有好的校企合作,就不可能有好的职业教育。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中,有一条就是,德国所有企业都可以和职业学校联办教育,只要你联办(也就是说让学生去你的公司做学徒),每培养出来一个学生,政府就补贴给你4000~6000欧元。德国有200多万家企业,接近50万家联办职业教育(比例高达近20% ),大多是西门子博士宝马保时捷等大中型企业。 如果我们的学校与大企业联办职业教育,甚至国家直接赋予大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权利,并制定合适的补贴标准,相信想要赚政府补贴的企业一定会在职业教育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收入分配的调节、职业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双减”政策的成败 目前正是“双减”政策开始落地的时候,对K12阶段学科类培训重拳出击进行规范管理是非常正确的。昨天跟河南某市一个开了几所培训学校的老师聊天,她说她很支持国家对学科类培训的整顿,虽然这个整顿让她自己的生意做不成了,但很明显整顿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现在孩子太累了,家长太苦了,前天还有家长交过来一千块钱,里面竟然还有毛票,她看了都心酸。她说如果政策真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那么“双减”政策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全链条来看待这个问题。 如前文所言,我国目前对全体青少年用中考和高考成绩进行了分层,中考高考成绩排名中前一部分上了普本,后一部分上了职校。全社会的工资档次与学历紧紧关联,平均而言,普本及以上学历的工资普遍高于职业教育者的工资,而且很多行业差距非常大,尤其互联网行业,高工资好职位基本上都被好的普本大学毕业者垄断了,金融等多金行业也是排名靠前的普本大学毕业生的天下。这就是现实。有些高薪的公司,给前台负责来客登记的小姑娘都能开出二三十万的年薪,你让三班倒节假日无休还一年赚不到七八万的制造业工人内心怎么能平静? 家长和孩子们参加课外辅导,陷入严重内卷,说到底争的就是这些高薪职位。这些高薪职位以高考成绩为标尺分配给成绩高者,也有天然的合理性。如果如某些专家建议的,打乱这个分配秩序,把机会更多地给到职业教育者,那就会颠覆长久以来全社会形成的评价体系,这会是另一种不公平。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中考高考成绩高者上好大学,上好大学者得好工作拿高工资,但工资要限高,限完之后的高工资要缴重税,最终的结果是,高薪职位的从业者到手工资并不是特别高。同时给制造业减税,帮助制造业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体力劳动的货币价值,让进入制造业的职业教育者最终的到手工资并不低,缩小普本生和职教生在工资待遇方面的差距。这才是减缓教育内卷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下一个目标是“共同富裕”,如果不对获得垄断利润、超额利润的行业的超高薪水做出限制,不对高收入者课以重税,而任凭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则由收入差距传导给教育的极端竞争就不会减弱。为了获得未来的高收入,在中小学阶段用尽一切手段来提高考试成绩的极端努力自然会是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课外辅导将被迫由地上转入地下,“双减”也就不会有实际的效果。 太大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工作竞争、教育竞争让我们全社会的竞争烈度实在太大了,大到大家普遍缺乏幸福感,大到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这直接危及到了国家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要从收入差距上进行调整,减缓全社会的竞争烈度,当整个社会不再这么残酷竞争的时候,教育的竞争也会缓和。 想想看,我中考高考虽然没有考好,虽然没有读到好大学,但我吃苦耐劳,我进工厂一样不少赚,那我干嘛要拼死拼活地拼考试拼成绩呢?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到头来就学不像呢?因为在我国,你当个制造业工人,又辛苦又没钱,收入差了别人一大截啊。而在德国,其税收和薪资制度决定了,无论你上不上大学,当白领还是当蓝领,收入差距不会特别大,牛校毕业生和职校毕业生没有天壤之别的人生,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靠劳动过上体面的生活。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体力劳动挣饭吃,在社会上不会被歧视。日本也一样,日本的蓝领阶层收入也不低,整个社会的整体收入差距也不大。 可见,当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不是被考试成绩分出天壤之别的时候,这个社会在教育方面的竞争烈度就会下降。所以,我国要想减缓教育的竞争烈度,得先减小职场薪水的天壤之别。 当前看,我国的时代指针可以说已经开始从“效率”拨向“公平”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多种因素的推动,最大的因素就是人口出生率的骤降。全社会收入差距太大,导致竞争烈度太大,导致年轻人极度焦虑,甚至不满,有些年轻人选择躺平,有些年轻人无力恋爱结婚生子,少子化老龄化社会已经汹涌而来。不扭转这个局势,别说将来我们会超过美国了,说不定我们会比当下的日本更惨。当人口从14亿猛烈降至六七亿的时候,这个过程的痛苦恐怕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很难承受的。前段时间我写的《未来15年将新增3.8亿退休老人,没钱养老?或许农村老人的养老能给我们启发》讨论过这个问题,算说得比较到位。 其实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建成了小康社会,大家的日子普遍都好了,不至于没钱生孩子养孩子。前几天我在甘肃转了一圈,在多个城市和很多人聊过,我发现农村和小城镇生育二胎的比例非常高,这些小地方的父母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不焦虑课外班,生活平静,怡然自得,这难道不是好日子吗?怎么大城市的人占着好资源拿着高工资,却把自个儿逼成了活不起的样子,只能说“人心不足” 啊!都对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儿,别老想着当人中龙凤一览众山小了,活得那么累,何必呢! 有些人啊,就是太上进了,不出人头地不罢休,人人都活得那么拼,导致全社会的竞争烈度太大,最终就是大家都忙着竞争去了,没时间感受幸福,所以幸福感很差。一些人最大的幸福,可能就是在深夜数钱的时候。唉!都已经有钱了,能不能悠着点过日子?年轻人能不能别太心急? 国家要用政策和法律调节收入分配,接受职业教育的普通劳动者群体也要发愤图强。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体力劳动者已经开始短缺了,建筑等行业的体力劳动者的时薪已经很高了,未来只会更高,因为建筑工地上已经很难看到50岁以下的农民工了。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切合时代的需求,教给职业教育者赚取高薪的能力。未来如果上了职校后也能赚到不错的薪水,上课外辅导班的需求就不会有那么强烈了。所以我说,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双减”政策的成败。 五、取消中考、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是减轻“双减”阻力的当务之急 最近“双减”政策一落地,比教培机构还着急的,是报培训班的家长。狂热的校外培训其实是由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推动的,而参加校外培训最多的是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为什么?因为初中毕业时就要面临人生最重大的分水岭。初中升高中时“普职比大体相当”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国策,不管各地的具体执行力度如何,孩子们上普通高中越来越难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北大教授姚洋在《中考分流过早,建议十年义务教育》的访谈中认为: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是过早分流,违背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姚教授的这个观点我在2020年5月的文章《普通高中太少,让更多的孩子上职高,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适合商业社会吗?》中详细论述过,这篇文章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仅在今日头条就有2600条评论,从那些评论看,绝大部分家长是不认可利用中考进行普职分流的。希望教育主管能听取民意,尽快调整。 如果初三毕业时就要“一考定终身”,那么小学和初中的学科类课外辅导班根本就没法管得住,哪个家长敢放手啊!现在孩子本来就生的少,很多家庭都是独苗一根,父母双方都是大学生,甚至985大学出身,奋斗了几十年,到自己孩子这里,初三毕业就上个职高?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鸡娃的路上,我绝不敢放松,这是真心话。 如果这个命运大分层能推迟到孩子高中毕业时,那么小学时我会放手,初中时我会稍稍放放手,我相信高中时孩子一定会发力,那时候孩子都懂事了,他的人生他负责,届时如果他不努力,那也怨不得父母。可现在孩子刚上小学,他太小,什么都不懂,家长如果现在不用劲,孩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个责任家长负不起。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对母亲的质问也在质问着每一个父母。 我相信初中分流的政策会很快被调整,很明显,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出来后,促进人口增长已经成为一切政策的核心了,初中普职分流这一不合时宜且影响出生率的政策怎么会不调整?只是希望能尽快。 有些人反对说,德国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一读完,年仅10岁时就面临着“普职分流”,人家父母都能接受,就中国父母崇拜学历,接受不了初中分流。 你怎么知道德国父母都能接受?前段时间人口学家梁建章在《应该避免过早教育分层》的文章中就说过,德国人也在反思他们职业教育的问题,过早分层带给德国科技创新很大的弊端。日本也崇尚技术。可是德日这两个曾经发达到极致的国家,在以半导体、互联网为龙头的新经济方面严重落伍了,为什么?对学生的过早分层是不是落伍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们需要多一些制度自信和模式自信。不要言出必“学别人”,中国改开后的40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物质文明,我们应该就回过头来好好研究总结这40年来的成功经验,因为诞生在自己土地上的成功经验更适合自己,别老崇洋媚外,那容易水土不服。 首先,中国这40年的成功是制造业的成功。前30年毛时代打好了工业基础,改开的前20年积蓄力量,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几亿农民工走进工厂,只短短几年时间就把我们国家干成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在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及之后的这些年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的制造业是没什么文化知识的农民工干出来的。这是我们成功最基本的经验。肯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对国家的贡献是最大的。 其次,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普本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充足且优秀的人才,不能对我们的教育妄自菲薄。我们穷国办大教育,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们的高校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出头上升到现在的每年900多万,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有点水吧,但是严谨的基础教育打好了基础,粗放的高等教育释放了活力。 国家每年发放那么多大学生的帽子,每一顶帽子都是对一个青年的肯定和鼓励,他们戴上这顶帽子后一个个自信心爆棚地走向了建设祖国的战场,为了不让头上这顶帽子蒙羞,他们一个比一个努力,在生活中历练,在工作中进步,最终大多数人都成长得很优秀。所以高校扩招没什么问题,普本生多点不是劣势,是优势。从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质量一点儿都不差。 不要神话专业技能,不要神话动手能力,生活中用到专业技能的地方不多,你看看你的周围,看看你每天碰到的所有人都是凭什么生存的,你就明白了。 不要倒脏水的时候把孩子倒掉。不要学别人的时候忘了自己。 六、总结和建议 显然,在教育制度上目前我们正在“大破大立”,规范K12阶段学科类培训就是“大破”之一,“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就是“大立”之一。打破规则容易,建设规则很难。怎么发展好我们的教育,教育行业的践行者、思考者应该建言。 我提这么几点建议: 第一、组织实业界、理论界、教学一线的人员广泛调研严密论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是与实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但当前,实业界在职业教育的决策中参与得太少了。我前文提到的7月6日在京召开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专家研讨会”上列出的19名专家没有一个企业界代表和一线教师就是明证,虽然有两个职业院校的校领导,可是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校领导是不上课的。调研不下基层,这样的调研会掌握实际情况吗? 所以,如何给职业教育设计一套全新的制度,必须要有来自一线且具有前瞻性眼光和战略级思维的人来共同商讨,把这么重的任务丢给教育这一个部门,由一大帮没有实业经验甚至没有职业教育经验的人来设计肯定不行,他们不知道企业的具体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具体状况。且教师群体的眼光和思维本身也有局限,而教育部门的很多领导出身教师,局限性是显而易见。我不是说教师群体的不是,我本人就是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每个群体都有局限性,教师不能例外。 要好好总结改开40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成败得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好好研究总结德国、日本、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成败得失。在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做一些新的设计。 第二、积极利用民营资本发展职业教育,用法律保障民营资本投资职业教育的利益。 这一点在前面说过,不再赘述。 民营资本也要有点出息,别老想着赚快钱。K12领域的学科类培训那就是赚快钱,这些机构既不生产知识,也基本上不传授知识,他们只是给学生教解题的套路,这个工作除了赚钱外,不产生社会价值,反而加速了教育内卷,对社会有害处。 干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资吧,想想如何把初中高中后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育好,给他们能力和素质,这是社会需要的, 也是国家支持的,应该大有前景。 第三、尽快取消中考、普及普高教育,把青少年的分层年龄推迟到18岁。 取消中考普及普通高考的问题前文说过,这也是最近很多专家呼吁的,他们说的都对,这里不再赘述。 这些专家都异口同声地提出“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基本上是小学5年,初中+高中一起共5年。6岁上学,小学加初高中10年,16岁毕业,用高考分层。 要我说,这些专家还是太保守了,现在孩子是15岁初中毕业,面临普职分流,你们建议往后推迟一年到16岁,莫非会有很大减负的作用?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尤其欧美发达国家,青少年上大学的年龄基本上都在年满18周岁以后,我国为什么要提前到16周岁?连法律都规定年满18周岁才拥有完全行为能力,为什么上大学要提前到16岁?上大学应该是一个人成年了之后的事,成年人更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成年人才具备独自生活的能力,并能独自负责自己的安全。我国人均寿命都快78岁了,退休年龄都准备推后,一生那么长,为什么要压缩青少年的成长年龄呢?没道理! 至于说国家没钱办12年义务教育,家长不一定要求高中就得义务教育啊,现在的公立高中收费并不高,富起来的家长完全负担得起,只要普通高中敞开大门收学生,收取学费没有问题。 何况,现在办职高和中专砸出去的钱比办普高教育多得多,职高和中专是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的,但普高基本上只需要教室,实验实训的投资很少。国家有钱投资职高中专,有钱给那么多职高中专生免学费、发放奖学金,办普高这点钱根本不是问题。 第四、高中毕业后一半学生入普本院校,一半学生接受开放型的与企业联合的职业教育。 前文说过,对未成年人而言,“教育的保姆功能”要胜过其他功能,我们需要用12年教育把每个青少年托管到18岁成年,这种托管对端正青少年品行防止青少年走上歧路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孩子上普高,能不能人人都学懂高中课本知识并没有那么重要,离家近、家长可监管、学校管理严格对未成年人才更重要。 高中毕业成年以后就无需再监管了,除了考取普本的,另一半分数低的学生就去接受职业教育,而且是开放型的职业教育,入学时间不受限,学习时长不受限。文化课可以依靠免费的MOOC(慕课)资源,当然,如果家长不放心孩子走入社会,那就可以去职业院校学习文化课。总之国家借助MOOC平台统一划定文化课学习和考核范畴。 文化课占一半学分,到企业的实习工作占一半学分。具备条件的实体企业可以向教育部申请成为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单位,为学生提供全职的正式的工作岗位,以同工同酬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在企业上够规定天数的班,企业登录系统申报,学生获得另一半学分。国家补贴企业,补贴工资,让学生获得平均工资甚至平均工资以上的报酬,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 教育企业再联合实体企业开发一些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公认的评价职教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系。 第五、调整收入分配,减小新兴行业、垄断行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工资鸿沟,减小社会竞争烈度,减小教育竞争烈度。 这个前面说过,不再赘述。 不小心写多了,让您读得这么辛苦,抱歉!但教育的事,得慢慢聊,聊通透,大家才能有统一的共识。 教育决定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未来,我们必须要用心去做。所以,有关教育的文章我们有必要用心去写,有必要用心去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ID:lvshicai8),作者:杨昇
请放过全红婵的家人
作者|黄青春 题图 | IC Photo 如今,无论是抖音、微博还是知乎、朋友圈,全红婵的名字始终与yyds(网络用语,永远滴神)排列在一起。 作为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选手,14岁的全红婵在10米跳台比赛中上演了一场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5个动作,7个裁判总共打分35次,其中23个满分,最终以466.2的超高总分打破该项目历史纪录,并以“断层”第一的成绩摘得奥运会金牌。 尤其,全红婵在夺冠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道,“我妈妈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不知道她得的什么病,然后很想赚钱,给她治好,要赚好多钱”令人五味杂陈。 于是,人们既津津乐道这位奥运小将“天赋异禀”,也被其夺冠后感人至深的发言所深深触动。 然而,在全红婵夺冠之后的7月25日到8月6日期间,不仅其微博粉丝数涨了几十万,连微博热搜也一下子蹦出来十余条,细看这些词条不难发现,从#训练日常#到#最爱辣条#再到#家成为网红打卡点#,事情正朝着偏离正常轨道的方向发展。 #全红婵家成网红打卡地#这一词条于今天(8月7日)上午爬上微博热搜,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3亿的阅读,1.1万的讨论互动。 据悉,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夺冠后,她家俨然成了网友新的打卡圣地,每天几十上百人到这里拍照,很多附近的网友、网红纷纷上门,各种拍摄直播讲解,绘声绘色地描述目前全家人的现状。 甚至,由于人流量太大,现场不好防控,村委会竖起了需要绿码才能聚集围观的标准。 对此,全红婵的家人只能笑呵呵地忙前忙后,热心招呼远道而来的网友,有时要一边接电话一边配合网友合影,忙到恨不得能分身。 原本,全红婵家只是一个平静而普通的村子。据报道,该村共有400户人家,398户姓“全”,人均收入一年1.1万元。村里全支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8个低保户,红婵家是其中之一,他们家的收入算中下。” 如今,全红婵家人每天却要疲于照顾四面八方涌入的网友。村里也展开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刷墙、拉横幅、放鞭炮庆祝仪式;夜晚,村里更是安排她的家人们在全氏宗祠祭祀,让全村与有荣焉。 而且,面对大院前停满的汽车,各方来路不明的祝贺电话,据海峡都市报的报道,全红婵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哭着说,“原来不知道家里有这么多亲戚。” 然而,据报道,全红婵的妈妈身体状况不太好。奥运会前的选拔赛期间,全红婵就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妈妈住院过两三次,但家里有时候也不告诉我。我打电话给我爸他才告诉我这些,他让我不要在意太多事情,但是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这样过度干扰的打卡行为,无疑会影响到全红婵家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使全红婵妈妈的身体过度劳累。所以,请放过全红婵的家人吧! 说实话,夺冠后的全红婵不卑不亢,发言情真意切,确实值得更多掌声和关注。即便有网友是出于对奥运健儿的喜爱和崇拜上门打卡,但那些浓烈、炙热的爱意,完全可以用一种善意的、平静的、不打扰的方式表达,而非通过凑热闹、给他人添麻烦的方式得以呈现。 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想起了“大衣哥”、“拉面哥”走红后所面临的困境。 就拿近的“拉面哥”来说,他用3块钱一碗的拉面让乡邻们吃得好,吃得饱,是他的质朴和善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感动了很多人。 结果,“拉面哥”在流量过度“透支”下,家外每天都被一群高呼“弘扬正能量”、“传播新风尚”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观,这些聚集成群的土味网红主播呈现了一幅现代版浮世绘。 据报道,当时有人挂着卖身葬父的牌子跪在“拉面哥”家门口;有人浓妆艳抹,戴着墨镜站在车顶上喊“拉面哥,我要嫁给你”…… 然而,当时整个村子为应对每天涌入的大量客流,不仅修了路,还耗资加装了高速网络设备,村民们也大多放下锄头开起了店铺做直播,做生意。 如今,随着“拉面哥”热度逐渐消退,村民的生活又陡然回到了从前,他们是否还能回到此前的生活状态? 话题回到这个热搜本身,全红婵家之所以会成为打卡圣地,同样是流量思维在作祟。 如今,流量早已被视为撬动利益的杠杆,那些所谓“网红”对流量的嗅觉异常敏锐,在单一价值取向的驱动下,为了流量逢热必蹭,谁红蹭谁,对走红者及其家人不惜围追堵截,软磨硬泡只为了保持自己的曝光。 而全红婵的家人甚至乡邻,只能默默承受着各方利益博弈带来的撕扯——他们在拍摄镜头之下一颦一笑,都“活”成了别人直播间的流量符号。 正如一些网友在该热搜下呼吁的那样,“心情可以理解,但请不要打扰别人平静的生活。”甚至有网友表示,“魑魅魍魉咋就这么多,还是早点搬家吧,远离骚扰。” 此外,还有网友建议湛江政府向理塘取取经,“丁真走红后,至今也没人知道他家在哪,村民也特地被叮嘱要保护丁真隐私。”也希望各大直播平台加大力度整治过度围观、恶意炒作等极端“蹭流量”行为。 至于全红婵,一战成名的背后既有“天分”也离不开自律的刻苦训练。据介绍,全红婵每天陆上、水上训练一共要跳300多次,有的动作不标准,她还会主动给自己加码。为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身高1米45的她必须将体重精准地控制在34.5公斤到35公斤。 省队教练何威仪也说,“小姑娘很自律,一天称3次体重。偶尔涨了一两斤,会自觉加大训练量减下去,她是同龄人里面最刻苦的。” 而且,从全红婵接受采访时说“拼命练习就为了挣钱回家给妈妈治病”、“曾经最大梦想就是开一个小卖部”、“天天吃五毛钱一包的辣条就很开心”等言论也能看出,她内心还是个朴素、纯真的孩子。 未来,全红婵会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接受外界的关注和媒体采访,但在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其做好隐私保护和奖励,而不应该让全红婵及其家人成为下一个满足流量欲望的“工具”。
舆情如水 可载舟亦可覆舟:特斯拉危机公关的教训
2021年4月19日,将在特斯拉的公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这一笔或许不像它“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的名号那样光彩,而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败笔。 这一天,特斯拉最重要的两个市场——美国和中国,都不太平。美国休斯顿发生特斯拉致命车祸,中国上海惊现特斯拉车主车展维权事件。国内的这次维权事件,更是让消费者见识了特斯拉独特的公关哲学。 19日上午,上海车展上,一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衫的车主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随后工作人员将其强行拖离车展。现场照片和视频流出后,一经上传旋即引发全网热议。而后,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以及特斯拉官方平台的回应,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20日早间,维权车主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当日,多家媒体对特斯拉就相关问题表示批评和谴责,社会舆论进一步发酵。在广泛的社会舆论讨伐下,特斯拉终于褪去起初的执拗与傲慢,当晚即在官方微博上致歉,并表示已成立专门处理小组,尽全力满足车主诉求。 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特斯拉终于公布了车辆事故前一分钟的行车数据,该数据成为事故情况最有力的说明。26日深夜,特斯拉再次向公众致歉。 综观整个过程,特斯拉的一系列公关“神操作”,使原本比较纯粹的汽车质量问题,变成了企业公民行为与法律问题,可见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舆情如水,企业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危机公关正是企业水中行舟的压舱石。成功的危机公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救企业于水火,重拾消费者的信赖与尊重;失败的危机公关则会火上浇油,小事化大,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糟糕的危机公关出圈的,除了特斯拉,还有智能手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三星。 往事回首:三星Galaxy note7爆炸事件 2016年8月19日,三星发布Galaxy note7,然而短短一个月,该机型就接连在多国发生爆炸事件。而后三星很快给出回应和道歉,并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该机型手机。然而,召回范围却不包含中国,此举引发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对此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电池不同,还将在中国发生的手机爆炸“甩锅”给消费者的不正当使用,但对这些解释三星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证明。 事实胜于雄辩,消费者更换电池后发现问题仍存在,被“打脸”的三星却怀疑是消费者故意闹事。三星在沟通上毫无真诚可言,其言论直接引爆舆论。到了10月,虽然三星宣布在中国市场实行召回,但其门店却迟迟没有落实承诺。最终,三星被国家质检总局约谈,并受到权威媒体的质问和批评。 三星对消费者的地区歧视、质疑和不尊重,也给其品牌形象蒙上阴影。事后,大众对三星的好感和信任急剧下降,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此跌至3%以下。 Counterpoint,元气资本 图 危机生命周期下的公关5S原则 有如人的生命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危机也具有从产生到结束的生命周期。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Fink)根据危机因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将一场危机划分为四个生命周期: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提出了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不同的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会有不同的反应。那么,评判一个企业危机公关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国内知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总结了危机公关5S原则: ①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危机发生后,公众主要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另一方面是情感。因此,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得当的危机公关重获公众的信任。 ②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这里的真诚包含“三诚”:诚意、诚恳和诚实。诚意要求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诚恳要求企业一切以消费者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诚实要求企业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③速度第一原则(speed)。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公司必须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控制事态不升级、不蔓延,是危机处理的关键。 ④系统运行原则(system)。在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要保持统一的系统性运作,协调兼顾。 ⑤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在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邀请具有高度公信力的第三者发表公开讲话,缓解消费者的戒备心理和紧张情绪。 我们依据危机生命周期,对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进行时间上的划分,利用5S原则对特斯拉危机公关举措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特斯拉的危机公关水平着实堪忧。 1.危机酝酿期 危机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危机酝酿期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诱因逐渐积累的过程,该时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阶段。特斯拉的公关问题,其实早已初现端倪。 (1)薄弱的公关能力 公关部在别的公司可能光鲜,但在特斯拉这里却不受待见。CEO马斯克曾多次表示“讨厌营销”“不会在广告和公关建设方面投入资源”。在美国本部,特斯拉更是直接解散了公关部。诚然,酒香不怕巷子深,特斯拉以过硬产品取胜的观念无可非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关就没必要,相反,对于个性张扬的特斯拉来说很有必要。 (2)“甩锅式”公关 “甩锅式公关”违背了责任担当原则和真诚沟通原则。特斯拉甩锅给电网、充电桩对公众来说早已见怪不怪。除了充电,对于在多地发生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失控等质量问题,特斯拉多次试图甩锅给中国消费者。对于2020年发生的多起车辆“失控”事件,特斯拉未对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答复。由此导致今年2月的五部门约谈,对特斯拉来说应该是一次难忘的下午茶,也使特斯拉“出格”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危机爆发期 危机爆发期是危机对企业造成损害,并可能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时期。此时,如果危机得不到妥善且快速的处理,很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其实消费者维权并不少见,但特斯拉却能“脱颖而出”,凭借那张著名的抓拍照成为当日新闻C位:两名工作人员一前一后,抓住车顶女子的两只脚和一只手,横抬着进了展台工作间。很难相信这是在2021年的中国还会发生的消费者维权情景。 4月19日,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外界巨大关注。 对企业来说,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其性格也容易传染给企业,特斯拉就在无形中感染了马斯克的孤勇。美国民众或许会容忍这位传奇人物及其企业的桀骜不驯,但中国消费者不一定会买账。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礼”(互敬、平等、谦和)和“仁”(仁爱、友善、相亲)影响的市场,特斯拉如此怠慢甚至欺凌消费者的行为,势必会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 3.危机扩散期 危机扩散期,危机对公司其他领域产生连带效应,是危机生命周期中最具破坏力的环节,甚至会形成连锁反应而触发新危机。 危机爆发的19日后的下午2点多,时任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的陶琳回答记者,称维权车主张女士“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觉得她也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声称“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称媒体“必须是我们的很好的伙伴”,“对于一些恶意的自媒体,不能采取那种合作方式”。 下午3点,特斯拉官方发文描述该事件“河南安阳超速违章车主”,“通过非常规方式获取证件进入展馆”,“安保和公安执法人员劝离车主”等。 当日深夜,特斯拉官方再度回应称“公司始终愿意全力配合国家级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全方位检测”,“这一愿望至今没有实现”,承诺“如果是产品的问题,特斯拉一定坚决负责到底,该赔的赔、该罚的罚”,同时强调“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 特斯拉在危机扩散期的失败公关表现尤为突出。也是难得,特斯拉的回应在短短一天内集齐几乎所有的公关大忌,贡献了让普通人都看不下去的史诗级公关败笔。 (1)违背责任承担原则、真诚交流原则 ①首先是傲慢,特斯拉对待消费者维权行为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抱怨给企业带来负面新闻;问题出现后不反思,而是抛出强势的市场地位来“店大欺客”;轻视公关作用、轻视媒体价值,却还想着“我虐媒体千百遍,媒体待我如初恋”。 ②其次是不诚恳、无诚意,特斯拉的道歉避重就轻,不断强调“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不尊重消费者,暗指消费者背后有人,意图敲诈企业厂商;基于自己毫无问题来应对一切问题,将事件的爆发归咎于车主不配合,并草率地给车主下定论为“超速违章事故车主”。 ③第三是不诚实,特斯拉工作人员在现场对车主的粗鲁行为竟被描述为“劝离现场”。 ④再是偏见,集中体现在对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不屑上,给自媒体贴“恶意”标签。 (2)违背速度第一原则 特斯拉的确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速度第一不是说盲目回应,而是要在审慎思考的前提下及时做出恰当回应。特斯拉没有在第一时间请执法人员来现场用合法方式恢复现场秩序,而是与维权车主发生肢体冲突。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曝光在公众视野里,特斯拉在现场的不当处理很快扩散开来,而后堪称自杀式的公关回应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就这样,特斯拉在遏制危机扩散的关键时期实现了小事化大。 (3)违背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认证原则 其实问题的关键本来是特斯拉“刹车失灵”情况是否属实,是一个简单的汽车质量问题,特斯拉需要做的是尽快请权威第三方,对车辆进行测评,或者提供车主行车的速度、刹车情况等数据资料。但其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统筹各种公关措施,也没有及时请第三方权威进行安全认证,而是将问题复杂化,将舆论引向对自己极其不利的外资企业公民行为问题。 4.危机处理期 危机处理期是危机的最后阶段,此时公司逐渐从危机中恢复元气,回到正常的运作状态。 21日,市场监管总局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夜特斯拉官方发声,愿意全力配合提供相关数据。 22日,特斯拉向市场监管报提供了车辆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数据证明女车主之前声称的“车速只有60码”并不真实。 26日,特斯拉深夜致歉:会尽全力处理和解决好现存问题,给关心特斯拉的所有人一个交代。 特斯拉官方微博 图 从20日晚成立专门处理小组,到22日向市场监管报提供事故前1分钟行车数据,再到26日特斯拉官方郑重道歉,至此,牵动人心的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才告一段落。可以看到,此时特斯拉的公关才达到了其该有的水准,快速反映、及时道歉、解决问题、寻求权威认证,步步踩在公关正确的点儿上。之后理解、原谅特斯拉的声音也渐渐开始出现。 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次事件是特斯拉公关史上的一次教训,其终在阵痛中体会到社会舆情的强大,可载舟亦可覆舟。那么,特斯拉的公关未来该何去何从?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重视并建立强大的公关系统 酒香也怕巷子深,“救火”还须靠公关。特斯拉需要培育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上下对公关工作的重视。在顶层设计上,组建强大的公关系统,挑选专业公关人员专职负责各项公关事务;在日常经营中,诚恳接受监督和及时收集售后反馈,建立顺畅的投诉处理渠道,避免类似车顶维权事件的重演。 2.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和“仁”重塑公关理念 正如《三体》中所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客观来说,一家企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至少应该具备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态度。所谓“和气生财”,不管企业与顾客孰是孰非,保持“礼”的行为和“仁”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体现企业勇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才会赢得公众的信任与尊重。 3.与媒体和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媒体是企业与公众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舆论的发展。特斯拉需要一改往日对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态度,主动倾听媒体和公众的声音,与媒体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根据5S危机公关原则,建立勇担责任、真诚沟通的企业形象。 结语 舆情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实所谓的危机公关秘诀,也不过是“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舆情,尊重公众。把公众捧在手上,社会才能在企业出错时多一分理解与体谅;把公众装在心里,企业才能化公关败笔为妙笔,化腐朽为神奇,让危机公关成为企业行走商场的一把利器。
抗乙肝病毒“巨头”药物谁更胜一筹?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各大肝病指南一致推荐的抗乙肝病毒的口服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这三个药物。正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三个一线的抗病毒药物也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药物。 这一天,一线的三个抗乙肝病毒巨头药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聚在了一起。经过近20多年的激烈角逐,三个药物后来者居上,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功并列各大肝病指南排行榜冠军,将曾经不可一世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三个药物干趴下了。 三巨头惺惺相惜、称兄道弟,举杯庆贺、踌躇满志,气氛很是热烈。 老大恩替卡韦,2004年出道,资历最老,自然也最是自命不凡,他得意地说:“我们恩替卡韦自出道以来,一直因为疗效好、副作用小、耐药率低而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老二富马酸替诺福韦2008年出道,也算是老江湖了,自然也不甘示弱:“大哥出道时间最长,自然名声在外。但是,您刚才说的这几个优点,我们也一样具备,也是我们兄弟几位成为患者首选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我们富马酸替诺福韦尚具有对于妊娠妈妈和胎儿的安全性,育龄期妇女可以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正常怀孕,怀孕后无需停药,分娩后可以继续使用,用药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发育。乙肝爸爸当然也可以放心使用。” 老三丙酚替诺福韦是一颗新星,2016年出道,但是却也因为自己优越的性能而成为网红,他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向两位老前辈致敬!正是因为二位的卓越,才使得我们口服的核苷/酸类药物成为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中无法被替代的选择。我们丙酚替诺福韦的优点也一样,剂量小、疗效好、副作用小,目前尚未发现耐药情况,即使肾功能明显损伤的患者也可以不用减量。” 恩替卡韦倚老卖老,想打压一下新手的锐气,说话也就毫无顾忌,“二弟要是没有对肾功能损伤和低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三弟要是没有对血糖血脂升高的影响就堪称完美了。” 老二富马酸替诺福韦也不客气:“大哥也一样并非完美无缺,部分患者服用可能发生乳酸酸中毒。” 老三丙酚替诺福韦和老二富马酸替诺福韦都是替诺福韦酯类,属于真正的本家兄弟,自然凡事都向着自家人,声援老二道,“是啊,如果大哥完美无缺,我们也就不需要诞生了,不是吗?” 恩替卡韦道,“乳酸酸中毒,只是少部分患者出现,且程度轻微不影响使用。我们出道后10多年,仍然活跃在一线不被淘汰就已经充分地说明了问题。” 富马酸替诺福韦继续攻击恩替卡韦,“大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需要空腹给药,胃肠道吸收才好,所以要求患者服药前后2小时都不能吃东西,这给患者服药造成不便,所以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不好,漏服药物发生率高,影响疗效而且容易导致耐药,这也是临床医生最头痛的问题。我和三弟就不一样了,不受饮食影响,餐前、餐后或进餐过程中都可以服用,食物不影响我们的吸收。” 老大恩替卡韦有点恼怒,“瑕不掩瑜嘛!和我们卓越性能相比,这么一个无伤大雅的缺点,患者也不会介意。” 老二富马酸替诺福韦并不示弱,“大哥还存在的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您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如果既往使用过这两个药物的病人,尤其是已经对这两个药物耐药情况下,服用恩替卡韦剂量需要翻倍,且很容易耐药,所以对于既往经治的患者,临床医生选择药物的时候还得考虑这个问题。我和老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者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情况下,照样可以选择我们,不会发生交叉耐药。” 老大恩替卡韦被俩兄弟接连批评,自然没有面子,于是反唇相讥,“二弟,你最致命的缺点是肾损伤、低磷性骨病,对于年龄大的伴有骨质疏松、或者曾经有骨折病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有高危肾损伤风险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根本不适合使用。” 富马酸替诺福韦笑了笑,“大哥说得没有错,我们也并非十全十美。不过,我们造成的骨肾损伤风险发生率很低,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放心地使用。” 丙酚替诺福韦也不失时机地夸自己一回,“两位老哥都很优秀,我们丙酚替诺福韦也不差。我们最大的优点是:剂量低,半衰期长,而且在血液中比较稳定,通过肾脏排泄的量比较少,所以安全性很高,可以充分地到达肝脏细胞中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上市就被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原因。” 丙酚替诺福韦虽然上市时间短,但是其风头已经盖过了富马酸替诺福韦,让老二富马酸替诺福韦心中很不爽,所以富马酸替诺福韦带点醋意地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自己的本家,“三弟别忘了,我们俩做的头对头临床研究中,你会使部分患者的血糖、血脂升高,而我们恰恰相反,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丙酚替诺福韦拱手地说,“大哥,那也只是对于少部分患者而言,而且升高后会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预后并不确定。” 三兄弟闹哄哄地吵了一通,分不出胜负。老大恩替卡韦挥挥手说,“我们大家别再争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虽然都是一线药物,但是我们也一样有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正是因为我们各自有一些小缺点,我们彼此才能取长补短,彼此共存。如果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是完美无缺的,那我们另外的两位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富马酸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向老大恩替卡韦拱手道,“是啊,我们需要珍惜自己的优点,但也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彼此间取长补短才能够团结互助打败我们共同的敌人——乙型肝炎病毒。” 三兄弟握手言和。 本文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主任医师王方进行科学性把关。
事关开学!这里发布紧急通知
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为确保师生健康平安,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分级分类做好防控指导,及早谋划做好开学准备。 通知要求,暑假期间非必要不出省,所有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务必返回居住地;当前至开学时,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所有外省来(返)粤师生员工,抵粤后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所有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务必返回居住地 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 通知要求,减少跨省流动和聚集性活动,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境。严格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开展风险排查,对本地本校近14天有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人员、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居住地社区(村)和属地疾控机构报备,报告健康状况,并配合落实好防控措施。 暑假期间,非必要不得组织省外研学、交流、培训等活动;原计划组织离粤的活动,尚未出行的原则上取消。所有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务必返回居住地,减少外出与聚集,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当前至开学时,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待所在地区降至低风险等级后或按防控要求健康管理后方可返校。 12岁以上无禁忌症学生疫苗应接尽接 通知要求,要教育引导师生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主动遵守属地防控规定,积极配合流调排查和管理。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通知要求,科学有序推动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各地各学校要会同当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做好沟通告知、摸底统计等工作,要通过家长群、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在知情同意、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长等监护人作用,引导适龄无禁忌证学生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及早接种,确保12岁以上无禁忌证学生应接尽接。 资料图,海珠区初中生新冠疫苗接种 高风险地区来(返)粤师生员工要集中隔离 《通知》提醒近期来(返)粤返校师生员工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高风险地区来(返)粤师生员工要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 出现本地传播的中风险地区来(返)粤师生员工要严格落实14天居家隔离; 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来(返)粤师生员工,需按要求开展“7+7”健康管理(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第1、3、7、14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来(返)粤师生员工,需按要求开展“三天两检”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出现本地传播的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来(返)粤师生员工,需按要求开展一次核酸检测+14天自我健康监测; 所有外省来(返)粤师生员工,抵粤后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同时做好涉疫师生的关心关注和心理疏导。 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调整学生校外实践安排 通知还要求,要加强实习实训、暑期实践(下文简称:“校外实践”)学生的管理。原则上不安排在校生到省外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对已列入工作安排且在低风险地区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对校外实践学生情况全面开展摸排,建立工作台账,精准掌握学生校外实践地点及所在地疫情防控要求。要制订应急预案,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调整学生校外实践安排。要督促校外实践单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省教育厅提醒,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四精准”“六分”“一独立”要求,细致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师生员工(含新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保证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全覆盖的健康监测、健康保护。 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备充足的疫情应急物资和设施,充分做好可能出现的疫情应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应对。
锂资源不够用 “钠”就取而代之?
早在1870年,法国预言家作家凡尔纳就在《海底两万里》中,首次提出了钠电池的构想:“鹦鹉螺号”通过取得海水中的电解质钠,制成钠电池作为能源。 150年过去,书中预言的电击枪、潜水服、海底隧道一一实现,但钠电池潜水艇始终进展不大。直到今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了一款钠离子电池,让尼摩船长的“新能源潜水艇”有了眉目,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项“命途多舛”的技术。 一块迟到四十年的电池 钠和锂,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均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锂离子电池因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了手机、相机、汽车等大小电器必不可少的器件,而钠离子电池却因电池容量低、循环寿命短等短板,无人问津。直到2010年以后,才陆续有研究人员把钠电池这项老技术捡起来。 与锂电池一样,钠离子电池也有多条技术路线。 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 高温钠离子电池对工作温度要求高、安全性差,研究人员关注更多的是室温钠离子电池,并针对性开发出适合其性质的阴阳极材料,如在阳极上,有合金类、金属氧化物类和碳材料等选择,而阴极材料则包括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衍生物、层状氧化物类等。 其中,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衍生物做阴极的钠电池,不仅成本便宜,而且能量密度接近磷酸铁锂电池,甚至还有所超越[1]。阳极材料用硬碳,能提高钠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在宁德时代发布会上,提到了这三种电极材料,根据发布会新闻稿,宁德时代确认其钠电池采用“普鲁士白”作为正极材料,它是普鲁士蓝的还原产物。 不同技术路线的锂电池(左)、钠电池(中)和钾电池(右)的材料成本和能量密度对比 解决了关键的容量和寿命问题,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自然多了起来。宁德时代炒热了钠电池,然而它并不是第一家生产钠电池的中国公司,在它之前,超威、星空、中科海钠等多家公司,都已涉足钠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此外,中国长城、鹏辉能源、圣阳股份等公司已经研发出了钠离子电池样品。欣旺达、百川股份等也在为钠离子电池进行技术和专利储备。 从被科研人员抛弃,到大公司争相研发,钠离子电池为什么突然吃香? 新能源的未来在“钠”里 新能源蓬勃发展、碳中和成为世界议题。各国纷纷推出政策,将“停产燃油车”提上日程,电动车取而代之。但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锂资源不够用了。 全球探明的可供开采的锂资源储量仅能满足14.8亿辆电动汽车,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便超过14.9亿辆[2]。 更不必说,中国锂资源紧张,高度依赖进口。 2019年国内利用自身的锂资源加工的基础锂盐仅为6.5万吨,其余锂精矿依赖进口,共进口172万吨锂辉石精矿,且进口矿石主要都来自澳大利亚[3]。鉴于近年紧张的中澳关系,寻找锂电池的替代产品意义非凡。 业界对钠离子电池寄予厚望。 一方面,钠元素的含量足够丰富。锂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65%,而钠的含量则为2.75%,是前者的400多倍。 另一方面,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据中科海钠的测算,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30%~40%[4]。并且由于钠电池化学性性能稳定,不容易形成锂枝晶那样坚硬的枝晶,在安全性上较同类别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具有优势[5]。 来源:中科海钠官网 但钠电池该用在哪里呢? 谁在呼唤钠离子电池? 学界一般认为,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上大有用途。 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要求下,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点名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但风光电发电不稳定,想把这些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就得建设储能站,为电力创造“缓冲区”[6]。 储能站的储能方式,有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电池)储能、热储能等类别,目前抽水蓄能占绝对主体地位。根据北极星电力网报道,截至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运总装机规模3179万千瓦,在建总装机规模5243万千瓦;而在今年3月,随着碳中和目标提出,储能需求推动了新一批储能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7月,已有39个、总装机477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获得了签约、核准、开工等重要进展。 但抽水蓄能也有劣势,导致其近年来发展速度减缓。申港证券认为,抽水蓄能存在地理局限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适合作为大型发电设备配套;而从使用效率、布局灵活性、循环寿命、投资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电池储能是当下最适合规模化发展的储能形式[7]。 电池储能以锂电池、铅酸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手段为主。其中,锂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量转换效率超过90%,产业链配套也更加成熟[8]。截至2019年底,在电化学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装机占比超过75%以上,占主导地位[9]。 2019年起,钠离子电池在储能行业崭露头角,国内先后建成了三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光大证券测算,到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上的潜在需求量达48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近210亿元的市场空间[10]。 除了储能行业,电动车行业也在呼唤安全系数更高的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能给电动车性能带来多大提升还有待观察,但若能解决低温“趴窝”和碰撞自燃问题,已是好事一桩。 “钠”还是个“孩子” 在商业化上,钠离子电池还只是个“孩子”。Patsnap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显示,钠电池相关专利申请人集中于高校和研究所。申请专利最多的陕西科技大学有169项,而宁德时代和中科海钠两家公司加起来,也只有35项。 标题及摘要包含“钠离子电池”关键词的专利分布 比如,钠离子电池的寿命仍不尽人意。 据中信证券的统计,主流的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仅1000~1500次,只有宁德时代和中科海钠两家的产品寿命可达3000次。这勉强能追平三元电池,但也远不及磷酸铁锂电池。 钠离子电池制造成本也暂时偏高。 一方面,钠电池产业链不成熟,拉高了制造成本。 今年2月,在中国铁塔和中国电信的招标上,磷酸铁锂电池组价格已低于0.5元/Wh,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在1元/Wh以上。 只有当钠离子电池产能达到GWh级别时,才能依靠摊薄设备折旧费用,体现出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低的优势,但截至2020年,国内电池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累计只有3.3GW。 另一方面,钠电池的材料生产方法也有待优化。 高校和企业一直在寻找更廉价的方法,制备钠电池的电极材料。但这些专利和研究多处于理论阶段,距离大规模投产仍有距离。 钠电池的优势已无需多言,可命运的天平何时倾斜,犹未可知。
谷歌的自研芯片 能让Android和iPhone站在同一起跑线吗?
周一凌晨,Google在Twitter上「毫无预警」地公布了关于新一代Pixel手机的信息,并首次放出了关于首代Google自研SoC——Tensor Chip 的很多好料。 相比于之前已经被曝光多次的Pixel 6系列,其搭载的Tensor Chip,在很多程度上都更像是这场Android爱好者狂欢中的真正主角,即使距离正式发布尚有数月,消息传出之后,Android旗舰手机主要的上游供应商——高通的股价应声下跌。 即使是Google CEO Pichai难掩激动,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迄今为止 Pixel 系列最大的创新」。 从目前的已知信息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未来Pixel手机可能的发展方向,还能看出 Google 对于「Android 手机怎么造」这件事的独特理解。 Tensor Chip有什么干货? 即使 Tensor Chip被Google寄予厚望,但它的定位也并非在性能层面击败Pixel手机最大的对手——搭载的A系列芯片的iPhone。 恰恰相反,「手机运存4G足矣」是Google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制造/设计自有品牌 Android 手机时遵循的逻辑,即使是到了最新一代的Pixel 5上也只是刚升级到了8G运存。这是来自Android开发团队眼中的「标准答案」,和国内Android旗舰手机如今普遍运行内存12G/16G,甚至即将突破20G的军备竞赛式更新对比,两种不同解决方案之间区别,也非常值得思考。 在Google的理解中,如今Android手机已经跨过了「手机综合性能不足」的门槛,下一代手机需要并非更强的性能、更大的运存,但想要继续改善如今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则需要借助各种使用深度学习技术、针对使用场景优化的协处理器来完成。 因此,在过去五年中,Google不断在自家Pixel系列智能手机上「试水」,为其搭载各种自研协处理器:在这份列表上,不仅有用于辅助Pixel提升计算摄影照片后期处理速度的Pixel Visual Core,还有提升智能助理识别本地语音模型效率的 Pixel Neural Core,以及同样出自 Google 之手的 Titan M 安全芯片。这也让 Pixel 系列手机的主板非常特立独行:Google 自研的协处理器,往往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的主板面积。 Google Pixel 搭载的各种自研协处理器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Tensor Chip 早已不是 Google 从零起步打造的芯片项目。在 Tensor Chip 中,Google 终于得以将过去发布的各种协处理器,全部整合进 SoC 中,除了能通过改进设计继续挖掘性能之外,Google 也有机会塞进更多重量级的「私货」。 在 Google 的计划中,自研 SoC 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 Google 旗下各种 AI / 机器学习技术,借助算力更强悍的移动端硬件,走出实验室,来到普通用户的实际使用中。通过实际运用获得更多可供训练 AI 的数据,进一步推动 AI 的实用化。 当然,想让这些平时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技术,很难在普通的智能手机上正常运行,对应的算力提升必不可少——要是能直接把实验室的运行环境直接塞到智能手机中,那当然是最好。 于是Google真的这么做了。 除了各种协处理器,Tensor Chip 相比于现有其他 SoC 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它加入了 Google 针对移动设备定制的 TPU 处理单元,这是 Google Cloud 云服务团队针对机器学习加速设计的专用芯片,在推出针对 Pixel 6 的定制版之前,TPU 已经在过去五年内迭代了四个版本,最新的 V4 版本一个 Pod 的算力就可达 1 exaFlOP,是目前世界第一超算「富岳」算力的两倍。 Google 在 I/O 21 主题演讲发布的最新版本 TPU v4 从命名方式上,我们也能看出 Tensor Chip 与 TPU(全称为 Tensor Processing Units)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针对移动平台研发的的 Tensor Chip 算力当然无法与针对服务器场景的 TPU 同日而语,但毫无疑问,Google 想借此类「跨界硬件」,进一步挖掘自家 AI 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潜力。 计算摄影再进一步 说起机器学习,目前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便是手机计算摄影:熟悉 Android 手机摄影发展的朋友一定对 Google 相机在手机摄影领域的开拓性地位不会陌生;虽然离初代 Pixel 发布已经过去了五年,但 Google 借此开启的手机「计算摄影」浪潮,时至今日仍然是手机摄影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在 2016 年凭借惊艳的成像效果登顶 DxOMark 榜单的初代 Pixel 目前,手机计算摄影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即使 Android 旗舰手机如今「性能过剩」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计算摄影所需的算力面前,现有的手机 GPU 算力捉襟见肘仍是常态:在拍照处理照片的过程中,其他在后台运行的应用进程被「杀掉」或是感受到明显卡顿,即使是 2021 年的旗舰手机也很难完全避免。 随着专用 TPU 单元加入,Google 也号称 Pixel 6 将会给手机摄影领域带来「全新体验」:除了 Google 副总裁&硬件主管 Rick Osterloh 在 Blog 文章 中有所暗示,在面向媒体发布样张的展示环节,Google 也讨论了 Pixel 6 借助更强算力能拓展的更多使用场景:比如把因为快速移动导致模糊的人像照片「抢救」回来,以及让视频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保持最自然的白平衡等玩法。 虽然我们尚未看到任何来自 Pixel 6 的实际样张,但从已经看过样张的 The Verge 编辑评价来看,Pixel 6 拍摄 4K HDR 视频在与 Pixel 5 以及 iPhone 12 Pro Max 对比中最自然,没有太多过度锐化痕迹。 诸如此类「将物理问题转换为数据问题」,再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模型来解决,一直是 Pixel 计算摄影的研发方向;这里也能理解为什么 Pixel 系列相机模组「三代同堂」采用同款主摄:这在 Google 研发团队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如果贸然更换主摄模组,则需要重新采集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效果反而可能不如人意;而有了更强的 AI 算力,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五年 Android 版本更新 除了协处理器集成以及给 Pixel 系列带来的更多 AI 应用场景之外,另一个随之而来的改变,则是 Pixel 6 有机会成为 Android 阵营中首款支持五年系统版本更新的手机。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 Android 旗舰手机搭载的都是高通骁龙 SoC,手机厂商如果想给自家手机升级在高通官方支持之外的 Android 版本,则需要与高通合作开发,随之投入的开发成本与人力,是导致很多手机厂商早早就为自家旗舰手机放弃 Android 版本更新迭代的主要原因;因此 Android 手机的底层系统更新一直很难做到与 iPhone 相当的软件更新寿命。 虽然从高通骁龙 888 开始,高通开始支持 Google 主导发起的 Project Mainline 计划,号称要给所有搭载高通 888 的旗舰手机「四年系统版本更新」,但考虑到手机研发、量产再到最终发布上市这一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实际上普通用户能体验到的,仍然是最多三年的 Android 版本更新。 如今,也只有三星、一加等少数手机品牌曾公开宣布过,旗下的旗舰手机能够获得四年 Android 系统版本更新以及安全更新。在这一点上,采用自研 SoC 的 Pixel 6 在这一环节上的阻力自然会减少很多。Pixel 6 用户有希望一直更新到五年之后的 Android 17。 即使 Google 高管已经表示 Pixel 6 系列的售价将会「很高端」,但如果 Google 能借此,在 Android 系统更新这一环上迈出新的一步,从 Android 手机使用寿命入手,让手机活得更久,用得更舒服,实际上也降低了用户的换机成本,同时跟随最新的安全补丁更新也能确保了手机系统的安全,降低手机因为系统漏洞被攻击的风险。 Google 想要打造的 Android 手机 从发布初代自有品牌 Android 手机——Nexus One 以来,Google 制造 Android 手机已经经历了十一年,但直到 Tensor Chip 正式发布,Google 才称得上正式与来自苹果的 iPhone 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2010 年,初代 Nexus One 发布 | Google Blog 多年以来,这一特征在 Pixel 系列的产品定位以及宣传上变得愈发明显:即使 Google 直接负责 Android 版本更新迭代,Pixel 也因为快速高质量的原生 Android 更新而被手机爱好者津津乐道,但 Google 对于打造自己认为的 Android 手机这件事,一直有着更大的野心。 在 Pixel 6 公布同时发布 Google Blog 文章中,「利用 Google 最强大的前沿技术,带来高度个性化的体验」是多次出现的一个观点,现实也的确如此:抛开「亲儿子」标签,Pixel 智能手机最闪光的部分,是能即时迅速地将语音转为文本,并自动识别语言类型的录音 App、也是曾在 I/O 大会上惊艳全场的离线语音识别模型、抑或是利用海量数据训练模型实现的「人像光」(Portrait Light)。这些都是过去留给 Android 爱好者印象深刻的存在。 Google Pixel 支持后期手动补光的「人像光」功能 距离 Google 在本季度正式发布 Pixel 6 系列还有一段时间,或许,在实际上手体验之前我们都无法对这款自研 SoC 做出更多客观的评价,但它所展示出的「Google 认为的 Android 手机」已经近在眼前。 对于其他 Android 手机厂商来讲,Pixel 作为先行者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如果能收到来自用户的热烈反馈,自然不乏跟随者出现,带动更多厂商跟进这些特性。就像初代 Pixel 发布所带来的手机计算摄影变革一样。 或许有一天,当你拿到新的 Android 手机时,这些都已经是能实打实提升使用体验的标准配置。
“毅力”号的首次火星岩石样本采集出故障:采集了一个空管
根据美国宇航局8月7日消息,“毅力”号的首次火星样本采集并没有像计划那样顺利。“毅力”号发送到地球的数据表明,它并没有采集到岩石。 “虽然这不是我们希望的‘一杆进洞’,但是,开拓新领域总是有风险的,”美国宇航局华盛顿科学任务理事会Thomas Zurbuchen说,“我相信我们有合适的团队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坚持不懈地找到解决方法,确保未来成功。” 8月6日,“毅力”号的一个摄像头拍摄了这张照片。照片显示在“毅力”号团队称之为“铺路石”的地方钻的一个洞,为首次尝试从火星采集样本做准备。目前,“毅力”号携带着43个样品管,在杰泽罗陨石坑上探索:它将在那里收集岩石和风化层样本,以便将来(不早于2031年)在地球上进行分析。将来,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岩石形成的准确日期。 “毅力”号使用其2米长的机械臂末端的空心取芯钻头和冲击钻来提取样本。根据“毅力”号发回地球团队的数据,在第一次样本收集尝试中,钻头按计划进行了接合,并按预期对样品管进行了取芯后处理。 “采样过程从头到尾都是自动的,”“毅力”号任务经理Jessica Samuels表示,“将探针放入采集管后,有一个步骤是测量样品的体积。探针并没有遇到管内有样品时会遇到的阻力。” “毅力”号任务正在组建一个响应小组来分析数据。团队将使用位于机械臂末端的 WATSON(用于操作和工程的广角地形传感器)成像器来拍摄钻孔的特写照片。一旦团队对事情有了更好的了解,就能够安排下一次样品采集尝试。 “最初的想法是,空管更可能是由于取芯过程中目标岩石并没有按我们预期的方式进行反应,而不太可能是‘毅力’号的采样和缓存系统的硬件问题,”“毅力”号项目经理Jennifer Trosper说,“接下来的几天,团队将花更多时间分析我们已有的数据,同时也努力获取一些其他诊断数据来支持我们查明空管的根本原因。” 美国宇航局此前的火星任务也遇到过预料之外的岩石和风化层特征。2008年,“凤凰”号对具有“粘性”且难以移动到机载科学仪器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尝试了几次才取得成功。“好奇”号钻入的岩石比预期更硬、更脆。最近,“洞察”号的热探测器也未能按计划穿透火星表面。 目前,“毅力”号正在探索包含了杰泽罗陨石坑最深和最老的裸露基岩层以及其他有趣的地质特征的两个地质单元。第一个地质单元是杰泽罗陨石坑地面,称为“陨石坑地面断裂粗糙处”。 相邻的地质单元名为“Séítah”(在纳瓦霍语中意为“在沙子中”),它也有火星基岩,同时也是山脊、层状岩石和沙丘的所在地。 最近,“毅力”号团队开始使用“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的彩色图像来帮助寻找科学家感兴趣的地方,以及潜在的危险。“机智”号是有史以来第一架在火星上飞行的旋翼机。8月4日,它完成了第11次飞行。 当“毅力”号返回着陆点时,它的最初科学探索将完成。那时,毅力将行驶2.5到5公里,并且可能已经装满了八个样品管。 接下来,“毅力”号将往北再往西走,去第二次科学活动的地点:杰泽罗陨石坑的三角洲地区。 该三角洲是数十亿年前一条古老河流和湖泊汇合而成的扇形遗迹。 三角洲地区可能富含碳酸盐矿物。在地球上,这些矿物可以保存古代微观生命的化石迹象,而且与生物过程有关。因此,“毅力”号要去那边寻找古代生命遗迹。 自今年2月登陆以来,“毅力”号一直在火星探索,目的就是为了探究这颗红色星球上曾经是否存在过生命。
AIoT芯片全景报告!看懂四大核心芯片,抓住黄金发展期|智东西内参
“AIoT”即“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AI)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 用中的落地融合。物联网采集底层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分析数据 并实现相应功能,两项技术相互促进。AIoT的发展离不开四大“核芯”: 泛智能—SoC、泛控制—MCU、泛通信—WiFi/蓝牙芯片、泛感知—传感器。 预计2022年全球和中国AIoT行业中传感器/芯片生产商的价值量分别为482和182亿美元。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方正证券的报告《AIoT芯片研究框架》,揭秘AIoT四大核心芯片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陈杭等 一、四大核心芯片各显神通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目前正处于复合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据 ABI Research 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达到49.16亿,预计到2026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37.2亿。 AIoT发展的离不开四大核心芯片:SoC、MCU、通信芯片、传感器。 SoC是数据运算处理中心,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 MCU是数据收集与控制执行的中心,辅助SoC实现智能化。WiFi/蓝牙芯片:数据传输的中心,远程交互的关键。 传感器:数据获取的中心,感知外界信号的关键。 ▲AIoT四大核心 SoC芯片(System on Chip)又称系统级芯片,片上系统。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实现完整系统功能的芯片电路。 SoC是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智能化设备的核心芯片。 SoC芯片作为系统级芯片,集成有CPU、GPU、NPU、存储器、基带、ISP、DSP、WIFI、蓝牙等模块。 ▲SoC芯片优缺点对比 MCU(MicrocontrollerUnit),又称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是把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从而实现终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性能高、功耗低、可编程、灵活度高等优点。MCU一般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 ▲MCU基本组成 MCU内部的功能部件主要是CPU、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八大部分,还有一些诸如时钟振荡器、总线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等辅助功能部件,此外,很多增强型单片机还集成了A/D、D/A、PWM、PCA、WDT等功能部件,以及SPI、I2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方式,这些使单片机更具特色、更有市场应用前景。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经过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目前市场上以8位和32位MCU为主,未来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32位MCU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在国内,现阶段8位、32位MCU企业居多,未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实现MCU的国产替代。 MCU、MPU、SoC均可作为设备的主控,AIoT通常会将SoC、MCU搭配使用。 ▲典型的MCU、MPU和SoC对比 IoT设备联网的关键在于通信组网技术,包括有LoRa(远距离无线电)、Zigbee(短距离低速)、WiFi、NB-IoT(蜂窝网络)、蓝牙等。 主要的通信组网方式是WiFi和蓝牙,2020年WiFi和蓝牙组网技术占比达67.3%,由于流量成本的降低,蜂窝网络组网占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3%上升到2020年占8.75%。 Wi-Fi每4-5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技术变革,变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带宽。WiFi 6的理论带宽达9.6Gbp; AP接入容量是11ac的4倍,支持更多的终端并发接入; 终端功耗节约30%以上,满足物联网终端对低功耗的要求。因此,WiFi 6将在接下来3年成为WiFi市场的主力技术,可极大提高接入用户的体验。 ▲WiFi技术发展进程 通信方案主要有两种:单芯集成协议MCU和双芯MCU+通信芯片。单芯方案主要用于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双芯片方案主要用于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运算要求高的电路。 双芯结构会增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例如存储在闪存中的网络安全密钥容易受到网络攻击、需要对不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更多投入、系统级应用没有技术支持等。物联网发展呈现通信协议+MCU集成趋势。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 传感器历经三个阶段,结构型传感器(1950-1969),固体传感器(1970-1999),智能传感器(2000-至今)。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接收被测量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种类多样,如CIS、RF、雷达、指纹传感器等。 ▲传感器发展历程 ▲传感器种类 二、 AIoT芯片产业全景 1、 MCU 总体来说,MCU行业集中度高,国内厂商市占率较低。 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中国MCU奋起直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中颖电子、东软载波、北京君正、中国台湾企业新唐科技、极海半导体等市占率稳步上升。 国外厂商IDM模式为主,国内厂商Fabless模式为主:国外大厂如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微芯、英飞凌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国外个别厂商如恩智浦以及大部分大陆厂商采用Fabless模式,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中国台湾企业盛群、松翰、新唐以及大陆厂商士兰微、华大半导体等采用IDM模式。 ▲2019年全球MCU竞争格 ▲2019年中国MCU竞争格局 国外厂商产品齐全,国内厂商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外厂商产品种类齐全,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且产能分布较为均衡,国内厂商产能主要集中消费电子特别是家电领域,芯旺微、比亚迪等企业拥有车规级MCU产品,其他厂商尚处在研发或认证阶段。 国内外厂商产品位数相差不大:国外厂商如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微芯科技等主流产品均为32位,部分国内厂商如中颖电子产品以8位为主,目前大部分国内厂商均具备32位产品生产能力,整体差距不大。 内核方面,各家厂商均以ARM内核为主,国内厂商主要使用ARM Cortex-M0/M3内核,国外厂商对性能更好的M4/M7内核使用率较低。另外部分国外厂商如微芯科技拥有自主开发的内核,国内厂商中芯旺微拥有自研内核。 生态建设国外厂商优势明显:以中国电子技术论坛发帖量(兆易创新、新唐等厂商官网链接的技术论坛之一)作为参考,国内厂商仅新唐科技发帖量超过十万,国外厂商德州仪器发帖量约为44万,意法半导体发帖量超60万。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发帖量统计 2、SOC 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全球SoC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318.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0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3%。 SoC下游应用广泛,智能手机为最大应用。SoC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IT、通信及汽车。在过去几年,消费电子占最大市场份额,对智能手机、4K电视等电子设备及TWS耳机、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 ▲全球SoC市场规模 3、 通信芯片 根据Dell’Oro公司预测 ,2019年支持Wi-Fi 6的芯片出货量占总出货量10%,到2023年将达到90%左右,成为真正的主流产品。 乐鑫科技凭借领先行业的产品成为全球WiFiMCU行业龙头。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18年WiFi MCU市场中,乐鑫科技市占率高达33.59%,处于龙头地位。赛普拉斯和联发科分别以14.85%和13.10%的市占率跟随其后。 ▲全球WiFi6芯片出货量占比统计及预测 ▲ 2018年WiFi MCU竞争格局 4、传感器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 结构分布方面,Yole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传感器类型结构中占比较大的是CIS传感器(27%)、MEMS传感器(25%)、RF传感器(15%)和雷达传感器(11%)。 应用领域方面,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32.3%)、消费电子(17.7%)和工业制造(15.6%)。 ▲ 2018年全球传感器细分产品竞争格局 ▲ 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领域分布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0.3亿元,预计2021年增长至2951.8亿元,同比增长17.59%。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披露,2019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4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22.86亿美元,CAGR(2019-2024)为10.3%。 智能传感器助力AIoT,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30%)、智能能耗管理(23%)和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13%)。 ▲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亿美元) ▲ 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领域分布 三、四大增长驱动力 1、补库存与创新周期 5G时代下,新一轮的创新周期与补库存周期共振,消费、政策、产业智能化需求拉动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出货,驱动相关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周期共振 另一个驱动因素是产业变迁,在产业变迁趋势下,我国AIoT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平均值,AIoT相关芯片国产替代势不可挡。 ▲产业变迁 2、消费驱动 智能音箱作为AIoT交互入口持续渗透,智能家电(照明、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等)进入快速成长期。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为2亿台,2021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智能家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全年出货量2.6亿台,同比增长26.7%,这其中智能家电、家庭安全监控、智能照明将保持较高出货量增速。 2021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16.5%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6.3亿美元。2019年全球大家电市场规模达到3289亿美元,以智能家电250亿市场规模进行测算,目前的占比不到8%,智能家电快速增长,其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全球智能家电设备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智能家电、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机顶盒等产品均搭载SoC、MCU、WiFi MCU、传感器芯片。全球机顶盒销量年复合增长达到30%,国内政策驱动IPTV占据主导。全球IPTV/OTT机顶盒市场销售总量由2013年的0.53亿台增长至2017年的1.62亿台,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2%。 目前IPTV正在集成OTT内容,未来随着政策红利及三大运营商在视频终端发力,IPTV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前景广阔,IPTV机顶盒逐渐4K化,随着用户对视频体验的高要求,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IPTV芯片配置将继续向高端化发展。 ▲2013-2017全球智能机顶盒年销量(亿台) 智能机顶盒中最核心的芯片为主控SoC,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解码、处理、编码、输出,以实现多媒体音视频信号在电视等终端上的呈现。电信运营商通过招标,向机顶盒厂家采集芯片方案,机顶盒厂家根据中标方案向芯片公司采购SoC芯片。 智能空调在自动控温的基础上新增SoC实现AI语音识别,具有自动识别、调节、控制等功能,侦测室外气候与室内温度湿度,通过主控芯片分析调节温度与湿度,通过手机实现的开关机与温度调节。 智能冰箱新增SoC实现图像识别与AI互动,嵌入智慧屏幕并包含语音与影音模块,配备Wi-Fi连网能力的触摸屏,可提供食材管理、查找食谱、采购列表、影音娱乐等功能。智能冰箱需要大量的感应器且配置液晶显示屏进行人机交互。冰箱人机互动比较频繁,未来的智慧冰箱,将会成为厨房经济的核心终端和智慧家居的重要入口。 智能洗衣机新增远端控制、AI诊断、自动化清洗等功能,通过在智能终端加入WiFi模组和AI控制模组来实现相应功能。 智能空调先行,AI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冰箱、洗衣机有较大智能化空间。2020年智能空调渗透率达64%,智能冰箱与智能洗衣机的渗透率分别为18%和19%,随着消费的升级以及产品智能化,白电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白色家电年产量约3亿多台,产业链具备较强话语权。2015年产量2.56亿台,2020年产量3.15亿台,年增长率达到4.2%。家用空调2020年出货量为1.45亿台,占白电产量的46%;家用冰箱与洗衣机产量分别为0.9亿台与0.8亿台。2019年中国冰箱、空调、洗衣机全球占比分别为83.9%、50%、50%。 ▲2015-2020中国白电产量合计(亿台) 小家电为智能家居中成长弹性最大的领域。2019年全球小家电销售额为1044亿美元,2021年全年小家电市场收入可达21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当下智能小家电致力于预约运行、状态反馈,其中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注重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对于AI算法要求较高,随着技术的成熟,用户的渗透率持续提高。 全球智能音箱普及率仅15%,中国是智能音箱用户数最多但渗透率最低的国家,用户规模达8600万但渗透率仅10%,假设中国的智能音箱渗透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有50%成长空间。智能音箱集成了人工智能处理能力,能够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技术完成语音交互。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1.35亿台,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达到1.63亿台,同比增长21%。 智能音箱采用主控SoC实现语音算法,外接通讯模块进行互联,其中音频相关IP是智能音箱SoC的核心模块。目前市面上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大约占整体35.5%,这类型音箱需要额外的视频相关IP,SoC集成的模块更丰富。智能音箱作为AIoT重要的控制接入口,具备一户一机的广阔场景,持续推动智能家居市场向前发展。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收入将达到278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35.6%,2018-2022CAGR为23.9%。 2020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将达4260万台,同比增长15.7%。 随着智能音箱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和行业逐步步入成熟期,前瞻预计智能音箱行业增速将逐步放缓,2026年中国智能音箱行业出货量有望达到1.38亿台,2021-2026年5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全球智能音箱供应市场收入预测 扫地机器人采用SoC集成各类AI算法核心模块,使用MCU作为控制芯片,以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控制。第三代扫地机器人具备SLAM,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核心运算仍在SoC进行,因此SoC算力的提升,是改善扫地机器人用户体验,市场持续突破与渗透的关键。 根据Euromonitor和IFR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扫地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吸尘产品的普及,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5亿美元,渗透率将达到29%。 根据Euromonitor预测数据,2024年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将达724万台和129亿元,复合增速(2019-2024)分别达5.9%和10.0%。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 TWS,即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是将TWS技术应用于蓝牙耳机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由充电盒部分与无线耳机部分组成。其中充电盒包括锂电池包、电源PCB组件、电池管理IC、LED充电指示灯模块等器件,无线耳机部分包括芯片(蓝牙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电池、麦克风及其他电子器件。 据Counterpoint预计,TWS耳机市场会有十年前智能手机一样的增长趋势,智能手机市场2009-2012年CAGR为80%,预计TWS市场2019-2022年CAGR为80%。 ▲TWS耳机:芯片拆解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性能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主控芯片的配置不同。 通常情况下,高端智能手表的主控芯片功能强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处理的任务多,需要用内嵌操作系统的SoC,而手环只需要时钟、记步、统计热量消耗、测血压等简单的功能,使用MCU即可。 随着智能手表性能和功能的加强,使用带系统的SoC已成趋势,其中WiFi模块中集成了MCU,另外需要多一颗MCU来链接众多的传感器,辅助SoC采集数据。 得益于硬件创新,智能手表逐步成熟,与智能手机组成的应用生态日趋完善。通过定位聚焦于运动、健康、移动支付领域,行业持续加速发展,预计2021年智能手表的支出将达到273.88亿美元。 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手表,性能较低、功能单一、只支持苹果或安卓单一操作系统。t4ai预测未来整个智能手环市场将持续萎缩。 小米智能手环市场占有率高,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持续上升,辅助驾驶逐步转向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芯片主要公司包括英伟达、Mobileye、特斯拉,国内的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除特斯拉自供外,英伟达、Mobileye、华为是提供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的主要玩家。高通于2017年进军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其主要产品预计于2023年面世。 ▲自动驾驶芯片对比 智能座舱芯片主要玩家为高通、三星、英特尔、联发科、华为、德州仪器、恩智浦、瑞萨、瑞芯微等众多厂商。 高通目前在高中低端芯片布局完善,且高端芯片领域一骑绝尘,在短时间内较难看到强大竞争对手出现。 ▲智能座舱系统及玩家示意图 3、政策驱动 政策驱动的AIoT产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医疗和智慧智慧安防上。 智慧医疗系统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及远程医疗;二是面向患者的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医疗APP;三是面向第三方的医保控费等。 根据火石创造数据,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约1049亿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850亿元,CAGR(2020-2024)为15.24%。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及预测 根据健康界研究院报告,中国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可依次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管理层的“智慧管理”、包含远程会诊平台和区域信息平台的区域医疗,以及包含互联网问诊、健康管理的家庭健康。 以智能便携式尿检棒HiPee为例,它的主控芯片采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F051 MCU,采用ArmCortex-M0架构;以及乐鑫科技的ESP8285WiFi SoC,支持802.11b/g/n协议。 ▲HiPee主要器件BOM表 智能视频监控场景中,SoC芯片主要应用于DVR、IPC以及NVR。且网络摄像机对模拟摄像机的替换已成趋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DVR(硬盘录像机)、IPC(网络摄像机)、NVR(网络视频录像机)等产品均搭载SoC芯片。 Juniper Research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50亿美元,年复合高达30.26%。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576亿元,2026年增长至2593亿元。 ▲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预测 旭日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安防摄像头出货量4亿颗左右,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达到8亿颗。ID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不含家庭视频监控)为106.3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201.3亿美元。 ▲全球安防摄像头市场出货量预测 智能安防场景中,IPC SoC芯片厂商主要是华为海思、安霸、星宸、富瀚微、全志科技、瑞芯微等;NVR SoC和DVR SoC芯片厂商主要是华为海思、瑞芯微、富瀚微等。 ▲智能安防SoC芯片对比 智慧环保可将环境信息化所涉及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性、统筹性的考虑、分析及使用,为环境管理提供模拟、分析、预测的能力。其总体架构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服务层。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达646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207亿元,CAGR(2020-2025)为13.32%。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销售收入为207亿元,同比下降13.75%,主要系国家政策对PPP项目的整改,导致行业受到影响较大。2019年有所好转,销售收入预计在228亿元左右。 ▲中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及预测 4、产业驱动 产业上的驱动力主要是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智能工业、智慧农业和智能商显等提供。 智慧物流是“人、车、物”多维度融合,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智慧物流主要得益于, 技术要素支撑: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成熟; 市场要素倒逼: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个性化、产品快速更新等市场发展; 社会要素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影响下少人化趋势、资源和环境等; 国家政策助推: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机器人等相关政策频繁推出。 ▲中国AI+物流市场规模及预测 举例来说,在KIVA机器人的主逻辑模块中,三相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板由一块莱迪思的LFXP6C FPGA(隐藏在主板下)驱动。安装FPGA的子板承担了协调无线模块、成像单元、紧急制动、连接红外/压力传感器、电源管理和电机驱动器的功能,大大减轻了主板的压力。采用飞思卡尔的MPC5123 32位MCU,通信模块搭载Soekris Engineering Net4526双天线路由器,运行着单个Winstron NeWeb CM9无线模块,通过以太网和主板连接。 移动机器人、智能快递柜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体系中。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年19亿元增长至2020年76.8亿元。2020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4.1万台,同比增长22.75%。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19年超250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态势,预计2021年,中国快递柜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亿元。 ▲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统计 智能零售,即AI+零售。采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AI相关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广泛应用于精准营销、商品识别分析、消费者识别分析、智能化运营、无人零售、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 由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零售巨头多以自研方式应用AI技术,AI+零售的建设投入估算超过对市场营收规模的估算。2019年零售企业在AI技术上的投入达到14.8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42.6亿元,2018-2022年CAGR达到37.0% 。 ▲中国智能零售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主要零售企业AI技术研发投入 中国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以传感器及AI芯片制造商与AI算法提供商为主体,中游以辅助研发系统及智能生产系统提供商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为主体,产业链下游涵盖工业领域各细分市场。 ▲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核心功能包括产品识别、测量、定位及检测,是实现产品分拣、装配、搬运、质检等多个生产环节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较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产品生产环节;工业领域各应用场景可用样本数量的缺乏,是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落地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协同发展,赋能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化转型;新一代AI算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导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领域未来融合发展受限,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扩张速度预计放缓。 中国工业检测环节处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急需实现智能监测系统应用落地;由于工业各细分领域产品及生产物料存在较大差异性,中国智能监测系统规模化应用受阻,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放缓。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工业智能检测市场规模及预测 智慧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径,当前,智慧农业多应于农业生产环节,利用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智慧农业的应用深入,未来我国智慧农业进一步朝着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 3340 亿 元 , CAGR ( 2020-2025 ) 为10.8%。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测 智能商显场景中,如交互平板、LCD拼接屏、商用电视和广告机等产品需搭载具有处理数据能力的SoC芯片。根据奥维云网数据,预计2020中国商显市场销额达620亿元,2024年增长至1106亿元,CAGR(2020-2024)达15.57%。 IDC认为,由交互平板、LCD拼接屏、商用电视和广告机四大类产品类型构成的“数字标牌”,出货量预计2021年达到961.4万台,同比增长19.8%。未来五年数字标牌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5%,成为商显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 其中,受惠于教育和云办公,中国交互平板的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7.6%;新零售下,广告机在政府、企业楼宇、服务窗口以及电梯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五年广告机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可达到17.6%;智慧城市拉动LCD拼接屏市场需求增长,拼接屏市场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2.7%。 ▲中国商显设备市场销额预测 智东西认为,芯片是AIoT产业的核心,由于物联网应用场景、设备、功能的多样性,使得物联网芯片很难像PC、手机芯片市场一样相对标准化。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相比于通用芯片,很多类型的AIoT芯片或许会给国产芯片厂商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
我同事的全部家当,居然被这个APP拯救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今互联网这记性是越来越差了。 有些话题从表弟大学毕业就被讨论,到现在还是经久不衰。 比如它:“ 当手机里只能留下一个第三方 App 时,你会留下哪一个?” 你别说,像这样的月经贴真的是时看时新,这样的问题放从前看和放现在看,角度也完全不一样。 要是放十年之前,多半要从几款贫瘠的 App 里矮子里拔高个,留下 Bug少和能满足刚需的。 但要是没 UC 浏览器的话, 表弟每天的快乐恐怕会少很多。▼ 而现在,App 的功能也已经变得越来越独立和垂直,有时候为了做某件事就要下一个特定的 App,用户就根本没得选。 但如果硬要挑一个呢,你会怎么选?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表弟我大半夜睡不着觉,在自己的手机上筛了半天,最后剩下的,竟然是默默躺在角落里吃灰的百度 App 。。。 诶,先别着急开骂,表弟原本对于百度 App 也是没啥好感,每次用手机浏览器搜索查相关内容的时候,都会被度娘 “ 友好跳转 ”。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厌其烦的表弟干脆就下载了。 不为别的,咱就想看看,你一个搜索引擎也要做个 App,还能做出啥花来不成? 搜索引擎搞生活服务,能靠谱? 对,你没看错,度娘也开始整生活服务了,看到这,你肯定以为哪个产品经理又开始自作多情了,但表弟试用了下,好像还真挺香。。。 比如,之前表弟想去电影院看电影,一般会先去某瓣刷评价,再打开购票软件来买票。 而在百度 App 上,不仅可以轻松找到影片的介绍、评价、信息,它还提供了多家比价功能,能在上面选择最便宜的票价下单。这相比其他 App 上的小程序入口,要来的直观许多。 除了买票,还有旅游。现在大家旅游都不爱跟团,那你就得东市查攻略,西市买机票、南市订酒店、北市租汽车。。。 出趟远门,能活脱脱把自己整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但表弟打开百度 App,只要搜索城市名称,就能掌握旅行地的全部信息,看完旅行笔记、美食排名、线路推荐,就能直接买机票、订酒店、租车,要啥有啥。 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够直接,百度 App 还专门为 “ 羊毛党 ” 们准备了一个隐藏的彩蛋。 只要在首页下拉,就能进入到 “ 惠生活 ” 的页面,里面涵盖了便民生活、医疗健康、吃喝玩乐、旅游出行、城市服务、车主服务等近 40 项的服务。 也就是说,不管是充话费、打车、加油、买书还是寄快递,这里都有足量的羊毛来给到你薅,香啊~ 我用它拯救了同事的全部家当? 当然,生活也不止是吃穿住行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法律、医疗方面的知识盲区,需要专业人士或者过来人的经验来做解答。 毕竟有些难题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嘛。 在百度 App 的问一问里,就能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做一对一的线上答疑。 甚至是和女朋友吵架这种情感问题,都能找到专人为你解惑答疑。 表弟身边就有一个深受女朋友砸东西困扰的同事,据他所说,但凡他女朋友对他的行为举止稍不满意,这个老哥的手机、电脑、手办等一些贵重物品就可能遭来杀身之祸。 前不久他把电脑主机和显示器都搬到了公司。。。 在表弟的劝说下,我们在百度问一问功能中,花钱找了一位专业的咨询师。 尽管不知道具体的咨询有没有结果,但从我这位同事发来的截图中,表弟觉得这事儿有戏。 果然,这两天我问我这同事他女朋友还砸不砸东西,他说自从专家建议让他给她女朋友买点解压玩具之后,砸东西的情况真的大幅减少了。 不过表弟无意中看到他膝盖上的一青一紫,就知道他对他女朋友,应该是真爱无疑了。。。 不管是躺着还是趴着,能以各种姿势智能检索 除了传统的打字搜索之外,百度 App 还解锁了很多其他姿势的检索方式,有些用文字不太好表达内容,通过百度的语音搜索和视觉搜索,也可以搜出来。 像天气、新闻这些日常的生活信息,随口一问它就能跳出显示,就算是地道的粤语口音,也可以照单全收。 话术骚一点,直接召唤棕色异味物品鉴家梁老师,也不在话下。 这功能对于像表弟外婆这样普通发不漂准的人来说,真是一大福音了。 而像一些说也说不出、写也写不出的内容,就能可以用到百度的 “ 识万物 ” 功能拍着搜索。 这届奥运会,表弟在赛场上看到很多不认识、或是眼熟但叫不出名字的运动员。 这时候拿出手机拍一拍,很快就能知道运动员的全部信息了。 用这个功能,我发现了这届奥运会上有一位澳大利亚羽毛球运动员,竟然是晚清变法重臣康有为的曾孙女,当时就惊呆了。 除了认人之外,百度 App 识别表情包的能力也特别强,要是谁在群里发了一些来源不明的表情包,它都能给识别出来。 比如最近大火的吴京表情包,简单一拍一搜,就能给你搜出一堆吴京。。。 有这神器再和群友斗图,表弟怕不是能杀个七进七出。 帮你把 “ 关键信息 ”全给打包咯! 输入问题,点击 “ 百度一下 ”,翻找结果中的答案,这种操作对于表弟就像喝汤一样简单。 这很好,也很全,但是没重点。 因为它对于想要快速得到检索信息的人来说,效率就很有限,特别是在手机上,翻页找东西简直是一种折磨。 百度 App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用一组整合的信息卡,将关键信息高效的传达到使用者的脑中。 在搜索框输入 “ 奥运 ” 两个字,就能跳出相关的赛程和奖牌榜信息。 它给所有奥运项目都做了链接,动动手指,就能知道各个项目的参赛运动员、比赛时间、比赛数据等信息。 当周围有人再问起,中国队今天拿了几枚金牌的时候,表弟应该能第一个回答出来。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世界,如何用最快最好的方式来获取对我们有用的内容,是一道很大的命题。 而百度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亲身经历的体验,让大众获取信息和服务不再有门槛。 朋友来家里做客,想下厨露一手,却不知道什么菜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晚上和朋友开黑,电脑突然蓝屏死机,重启也解决不了问题,队友还在等着; 。。。 等等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烦心事、麻烦事,现在都能在一个 App 里全部搞定,表弟想,我们一直向往的更好生活,不就存在于是这些点点滴滴在小事上嘛? 最近,百度 App 更换了全新的 slogan:百度一下,生活更好。 这句话,把百度自身这种如影随形的人情味,提升了几个档次。 就像全新的代言人龚俊在广告片中演示的那样,感知美好的方式不止一种,更体现在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手机上只用一个 App 当然是不现实的一件事,但反过来说,检索功能可以让使用者不再多花心思、精确帮到该帮的忙,才是提升生活效率的最强辅助。 百度的搜索我们从小用到大,而现在百度 App 打破了自己搜索框的边界,给了生活更多的选项。 尽管手机上 App 功能各不相同这一点我们没法改变,但百度 App 在表弟心里的排名,绝对比了解他之前要上升不少。 一个真的能带给我们方便的 App,又有谁会拒绝呢?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