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2024 年了,诺基亚却重新发布了一款 1999 年的手机
2024 年是诺基亚 3210 推出的 25 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最近诺基亚又对这一经典产品重新进行了复刻,正式发布诺基亚 3210 4G。 诺基亚 3210 是有史以来世界销量第二高的手机 —— 排名第一的是诺基亚 1100。 自 1999 年发布后,它共销售了 1.6 亿部。它有着坚固可靠的外形以及灵巧的设计风格,让诺基亚「人性化」的理念响彻全球。 作为一代王者,诺基亚 3210 承载了许多人的记忆,光一条由像素方块构成的贪吃蛇就够大家沉迷半天。直到现在,人们一看到它,内心都还是会充盈起满满的诺基亚情怀。 全新发布的诺基亚 3210 4G,拥有黑、蓝、金三种配色,配上金属涂层的加持,整体上带来了非常不错的观感。 这款手机采用的 2.4 英寸 IPS 屏幕虽然不大,但比被复刻的经典还是大了不少,屏占比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它还有一颗两百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这也是全新增加的配置。 在外观上,诺基亚 3210 4G 虽然和过去的经典设计有所不同,但大体风格还是十分相似的。在你上手的时候,熟悉的九宫格数字按键依然会给你带来复古感,手机两侧略微突出的弧形线条也与诺基亚 3210 一脉相承。 与 1999 年的原版前身相比,新的诺基亚 3210 4G 机身更薄、更短,但宽度略微有所增加。 这款手机使用的是 HMD 的 S30+ 操作系统,配备展锐 T107 芯片,支持蓝牙 5.0 和 FM 收音机功能。它的机身内部有 128 MB 存储空间,还可以通过 microSD 扩展内存,但最多只能达到 32GB。 续航方面,这台手机搭载了容量为 1450mAh 的可更换电池,能提供长达 9.8 小时的通话时间。在连苹果都全面拥抱 Type-C 的当下,诺基亚 3210 4G 也采用了 Type-C 接口,作为备用机出门终于不用再多带一根线。 诺基亚 3210 4G 是一个非智能手机,但是相比传统的功能机,它还是更「智能」一些。 它的名称告诉了我们这是一台「4G 手机」。在移动支付时代,诺基亚 3210 4G 支持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 对于海外版本,它还能下载简化的「云应用」,可以使用新闻、天气等 App,你甚至还可以使用 YouTube Shorts 来刷一刷短视频。 当然,贪吃蛇这个经典游戏也还依然存在。 1999 年,手机市场的份额正在被三巨头瓜分:诺基亚 26.9%、摩托罗拉 16.9%、爱立信 10.5%。而当时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手机芯片都是由飞利浦提供。然而,一道闪电重新划分了手机市场的势力范围。 2000 年初一道闪电击中了飞利浦位于新墨西哥的工厂导致火灾,需要供应给诺基亚和爱立信那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芯片付之一炬。飞利浦向他们保证,情况受到控制,正常生产将在一周内恢复。爱立信选择信任飞利浦,但诺基亚却警惕地观察着火灾的情况,开始着手准备。 在几天的时间内,诺基亚意识到飞利浦深陷困境,无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芯片,便立刻呼吁其他半导体公司投标提供芯片,并迅速敲定与芯片供应商的交易。然而,另一边爱立信仍然无动于衷,相信飞利浦的承诺,并决定进一步等待。 2 周后,飞利浦承认该工厂需要 6-8 个星期才能恢复正常,当爱立信的高层在危机中醒来的时候,爱立信已经失去了 2 周的芯片供应,手机已经没办法生产,而由于爱立信繁琐的审批政策,没有办法及时替代供应商,就这样他们的工厂,保持了 6 个多星期的停产状态。 因为几乎没有新的手机生产出来,爱立信开始失去客户。而诺基亚却嗅到这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它重新设计了一些现有的手机型号,搭配那些从其他半导体公司供应的芯片,推出了更多低成本的手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爱立信继续在亏损中挣扎,诺基亚蚕食了一部分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将市场占有率提升了 3.7%。 此时,世界几大手机生产商占据的份额分别为:诺基亚 30.6%;摩托罗拉 13.3%;爱立信 9.7%。 那一年诺基亚能领先对手这么多,大部分是因为诺基亚 3210 的功劳,这也帮助诺基亚巩固了它的地位。 在 2000 年,诺基亚手机的净销售额占了诺基亚全年的 72%。那一年诺基亚销售了 1.28 亿台功能机,带来了 197.72 亿欧元的净销售额,同时营业利润也达到了 39.08 亿欧元。 《时代》周刊曾选出了 50 大影响世界的科技产品,诺基亚 3210 赫然位列其中。 除此之外 ,诺基亚 3210 还有着很多殊荣:它是第一款内置天线的手机,让手机摆脱了天线的凸起;它还是第一款搭载贪吃蛇游戏的手机,开启了手游的历史…… 此后诺基亚一路攀升,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之前,诺基亚一直是手机界的「霸主」。 诺基亚成为了芬兰的骄傲。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难离开智能手机。诺基亚 3210 4G 的出现,给手机领域又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关于其市场反馈,已经可以从诺基亚这条微博转放量窥见一斑。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台经典的诺基亚手机就好比一辆复古的老爷车,尽管外形不够新潮,动力和内饰都跟不上时代,但用起来的感觉却很好,最起码稳重踏实。 情怀之外,也有很多群体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功能机:比如那些想要「数字排毒」的人群,或是纯粹想有一部扔在包里一周不充电的备用机,以及不能带智能手机进校园的学生等等。 这或许也是诺基亚 3210 4G 能秽土转生的原因。
Google 发布重磅 AI 模型!预测地球所有生物分子,将大大加速癌症等疾病治疗研究
Google 旗下的 DeepMind,一夜之间让学术界炸了锅。 5 月 8 日,DeepMind 官宣了一个新的 AI 模型:AlphaFold 3。 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权威的《自然》杂志上,一来就占据了头版。 ChatGPT 之后,AI 模型不计其数,但最有资格自称改变世界的,可能只有 AlphaFold 3。 AlphaFold 超级进化,让生物世界更加「高清」 我们在中学生物课上学过,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长链分子,在空间中折叠成复杂的三维结构。 三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直接影响了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 可以说,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学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但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一件难事,往往需要复杂的实验,甚至被形容为「困扰了生物学家 50 年的问题」。 2016 年,DeepMind 的 AlphaGo,战胜了职业九段棋手,重写了围棋这门古老的技艺。 DeepMind 的 AlphaFold,则要探听生物学的密码,窥探生命本身的堂奥。 2018 年,AlphaFold 1 发布。 2020 年,AlphaFold 2 面世,已经可以在几分钟内大规模地准确预测蛋白质的形状,并精确到原子级别。 现在,我们迎来了 AlphaFold 3,一个野心更大的 AI:超越蛋白质,探索所有的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即构成生物体的分子,包括蛋白质、DNA、RNA 等。 DeepMind 认为,只有了解生物分子如何在数百万种组合中相互作用,才能开始真正理解生命的过程。 一言以蔽之,AlphaFold 3 比起前代,覆盖的范围更广了,可以准确预测蛋白质、DNA、RNA、配体等生物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先来看一些 AlphaFold 3 的预测结果。 7PNM,是一种普通感冒病毒的刺突蛋白。 如图所示,AlphaFold 3 对 7PNM(蓝色部分)与抗体(绿色部分)、单糖(黄色部分)相互作用时的结构预测,与真实结构(灰色部分)吻合。 预测背后有其意义,把这类蛋白质研究清楚,科学家便能更了解免疫系统和包括新冠在内的冠状病毒,甚至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除了蛋白质的结构,AlphaFold 还能预测分子复合物,即多个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 下图的酶,来自一种对植物有害的土壤真菌。 AlphaFold 的预测结果,包含一个酶蛋白(蓝色部分)、一个离子(黄色球体)和一些单糖(黄色部分),契合了真实结构(灰色部分)。 深入了解这种酶与植物细胞如何相互作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更健康、抵抗力更强的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实际的好处。 类似地,AlphaFold 3 预测了一个由蛋白质(蓝色部分)、RNA 链(紫色部分)和两个离子(黄色部分)组成的分子复合物,同样和真实结构(灰色部分)高度匹配。 这种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即细胞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本过程之一,研究意义同样深远。 展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再强调相关的用途,DeepMind 想要告诉世界,AlphaFold 3 是一种「革命性的模型」。 一方面,研究范围更广了。把视野扩充到蛋白质之外,特别是配体等小分子,可以涵盖更多的药物。 另一方面,准确度也提高了。对于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类型的相互作用,与现有的预测方法相比,AlphaFold 3 的精度至少进步了 50%。其中一些重要的相互作用,提升甚至达到了 100%。 这样一来,AlphaFold 3 可以造福更多的研究,加速药物设计、推动基因组学、研发更健康的作物、开发生物可再生材料…… 说到技术原理,AlphaFold 3 基于 AlphaFold 2 改进,核心是 Evoformer 深度学习架构,并使用了类似 Midjourney 的扩散网络。 使用 AlphaFold 3 的过程,有些像我们和大语言模型聊天。输入对生物分子的描述,AlphaFold 3 生成这些分子的三维结构,并研究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AlphaFold 3 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类似逐步去噪的 AI 文生图扩散模型,从模糊的原子云开始,逐步汇聚成准确的分子结构。 讲人话的生成式 AI,增强了格子间打工人的生产力。AlphaFold 对科学家们的意义,也不外如是。 在实验室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可能要花掉攻读一个博士学位的时间,以及数十万美元。上亿个预测,怕是穷尽几百万人的一生也无法完成。 但有了 AlphaFold,科学家们可以提出大胆的问题、创新的假设,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加速研究的进程。 DeepMind 的一句话,足以向普通人概括 AlphaFold 3 的意义: AlphaFold 3 将生物世界带入高清。 将 AlphaFold 交给世界,等待科学发现的新文艺复兴 之前为了嘲讽 OpenAI 的闭源,马斯克给它起了个绰号:CloseAI。 投喂了 OpenAI 好几篇论文的 Google,在某些方面更有开源的精神。 2021 年 7 月,AlphaFold 2 在 Nature 发布了论文,也开源了代码。 截至目前,AlphaFold 2 已用于预测数亿个结构。全球数百万研究人员,将 AlphaFold 2 用于疟疾疫苗、癌症治疗和酶设计等领域。 也是在 2021 年 7 月,DeepMind 和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合作,发布了 AlphaFold 蛋白结构数据库,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准确的人类蛋白质组图景。 DeepMind 在官宣的博客里提到,这是自人类基因组绘图以来最重要的数据集之一,现在他们将 AlphaFold 的力量,免费交到全世界科研人员的手中。 一年之内,超过 50 万研究人员使用了 AlphaFold 数据库,查看了超过 200 万个结构,加速解决塑料污染、抗生素耐药性等现实问题。 自那以后,数据库还在不断地扩充。 2022 年 7 月,DeepMind 发布了几乎所有科学已知的蛋白质预测结构,总共超过 2 亿个,除了人类,其中还包括了植物、细菌、动物和其他生物体的预测结构。 AlphaFold 数据库,就像蛋白质结构的「Google 搜索」,也像一个繁星闪烁的蛋白质宇宙。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生命的基石,看起来又精致美观,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不过,这次发布的 AlphaFold 3,相比 AlphaFold 2,态度稍微显得保守,招致了一些批评的声音。 AlphaFold 3 目前没有开源,不能在本地部署,研究人员只能通过 DeepMind 最新推出的研究平台 AlphaFold Server,免费访问大部分功能,且用途是非商业的。 最阻碍科学进步的是服务的访问次数:每天只能进行 10 次预测。 抠门行为的背后,DeepMind 可能有自己的商业考量——子公司 Isomorphic Labs 已经与制药公司合作,将 AlphaFold 3 应用于药物设计。 Google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emis Hassabis 乐观地表示,首批 AI 设计的药物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准备好进行测试。 当然,AlphaFold 还是有局限性的。 中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曾经在 2022 年回答过关于 AlphaFold 2 会否替代科学家的话题。 在 Nav/Cav 方面,AlphaFold 2 依旧停留在他们 2017 年的水平,而在测试新型小分子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时,AI 预测无一正确。 颜宁解释,生物结构学不仅仅是关于折叠,更要理解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理解与其他生物大分子或者调节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理解在细胞原位里的状态,因为数据不够,这些都是 AI 还无能为力的领域。 如今,AlphaFold 3 在 AlphaFold 2 的不足之处,迈出了一大步,让我们看到了预测不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但它仍然是专注于分子结构的静态预测,有时还会产生幻觉。 之前在接受采访时,Demis Hassabis 批评了 AI 的炒作现象。 他认为,AI 应该被作为「科学的终极工具」,比如预测蛋白质结构的 AlphaFold 模型,人类即将迎来科学发现的新文艺复兴。 英雄所见略同,英伟达的黄仁勋,也很看好医疗和生物技术的 AI 赛道,在 2024 年 GTC AI 大会上介绍了不少 AI 医疗服务,并与强生等公司在手术和医学成像领域达成了合作。 Sora 模拟物理世界,而 AlphaFold 3 更让我们了解生物世界,回归了我们对 AI 最初的期待——加速科学发现,推动人类进步,理解生命本身。 虽然 AGI 还远在天边,文字、图片、视频、蛋白质分子,彼此不同,却又相互呼应。 AI 确实已经如此强大,也与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相关,我们可以期待,每天都有更多的创新出现,也有更多的谜团被解开。
为什么这个游戏,我敢在老板眼皮底下玩?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游戏比较特别。 它叫 Rusty's Retirement ,属于挂机放置类。 你可以里面种田,开垦荒地,放牛放猪,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 也许你会说:这种不是多了去? 确实,但 Rusty's Retirement 特殊地方在于—— 它永远躺在屏幕的底端。 或者竖在屏幕侧面。 不论你怎么设置,它都不能全屏,因为游戏压根没做。 总之开发者的意思,就是要你—— 边种田,边做事。 其实从使用场景上来看,它更像一个工具,一个可以让你在工作时能放松的工具,俗称摸鱼。 所以这篇文章由世超代替小发,给大家介绍下Rusty's Retirement 。 游戏上线的第一天好评率就 99% ,目前也处于好评如潮。 世超用 Mac ( 是的支持 Mac )玩了两天下来,只能说太爱了。 Rusty's Retirement 的玩法就是播种,浇水,收割,花钱。 需要玩家操作的,只有播种和花钱。 游戏里的货币有两种:生物燃料和金币( 游戏中叫备件 )。 收割成熟的农作物,就会获得金币。 合成三种成熟的农作物,就可以获得生物燃料。 金币可以用来买种子和开垦农田。 而生物燃料可以用来雇佣机器人,建造房屋,兑换金币。 这就是游戏的核心逻辑:种植物,收割,赚货币。 接下来的进阶操作,就是用来加快游戏进程的。 比如赚钱后,你可以开垦更多农田,种植更多农作物。 也可以雇佣不同的机器人,帮你灌溉和收割,提升资源获取效率。 当资源存到一定程度,还可以买入大 house ,开通一些新玩法。 比如购买哈尔的房子,能获得一个全能小帮手哈尔。 建造一个商店,就可以购买各种花草饰品,狠狠装扮下家园。 购买艾克的工坊,就可以升级机器人,来增加工作效率。买入斯莱特的谷仓,就能养牛养猪了。 如果你嫌钱来得太慢,可以选择点击仓库门上的齿轮,点击五次就会获得 1 个金币。 不过,看下游戏里的物价,你就知道这个效率显然非常低,买一个胡萝卜得点 15 下鼠标。 所以这个齿轮,大概率就是开发者设计的一个互动点。 让你无聊时有东西可以按,同时还有一定的激励。 真想提高效率,核心点还是在于位置摆放。 浇水,收割,送去合成,都需要机器人们走路。如果距离短,会节省很多时间。 另外,你也可以调整小人的操作优先级,让效率达到最大化。 也许看到这,有差友会觉得游戏玩起来会很累。 毕竟乍一看,它会让你想到《 星露谷物语 》,回忆起那个早 6 晚 2 ,一周 7 天的工作时间。 如果我再跟你说,左右滑动地图或者缩小比例,就可以发现这世界非常大,越边缘的位置开荒成本也越离谱。 即便玩通关了,但在游戏载入之前,还有好几个不一样农场可以选。 你会不会想放弃了。 世超觉得吧,这种挂机游戏累不累,得看心态。 作为一个佛系玩家,我玩 Rusty's Retirement ,是因为它符合我的需求: 我就想在写稿时有个能放松的东西。 你想想,工作时看着像素风的农场,金色的小麦,黄色的胡萝卜,绿色的卷心菜,还有一堆可爱的机器人和动物在帮你干活。 偶尔码字累了,就简单操作两下,放松自己。 这多好啊,干嘛要急着通关嘛。 要不是为了录素材,我甚至会开着游戏的专注模式,这样生产时间会翻倍,这个 “ 工具 ” 我能用得更久。 当然了,每个人也不一样。我好几个同事都说玩了这游戏,压根没法工作,必须马不停蹄地种地,建造。 所以累不累,看个人。 OK,游戏玩法大概就介绍到这里。 如果你在家里玩,那这是一个可以打发时间的农场游戏。 如果你在公司玩,那这是一个很方便的摸鱼游戏。 甚至你可以根据自己工位和屏幕角度,调节游戏窗口的尺寸和位置。 就问下面这张图,谁看得清我在玩游戏啊。 游戏支持中文,支持 Windows 和 Mac,原价 29 元。 撰文:刺猬 编辑:莽山烙铁头
手机圈首场AI数字人发布会,realme真我GT Neo6搭三代骁龙8s,2099元起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5月9日报道,刚刚真我realme举办了手机行业首场AI数字人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真我GT Neo6系列智能手机新品,其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8s芯片,在游戏、屏幕、闪充等方面向旗舰机看齐。真我GT Neo6 SE则搭载了第三代骁龙7+,重点提升了续航。 价格方面,真我GT Neo6起售价2099元。除了手机,realme还发布了真我Buds Air6系列的两款TWS新品,首销起售价269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发布会上介绍产品的真我realme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是以AI数字人的形式登台的,这也是手机圈少有的AI数字人高管主持发布会。 ▲AI数字人徐起 具体来看今天的新品,第三代骁龙8s继承了第三代骁龙8旗舰同款芯片架构,Cortex-X4超大核最高主频3.0GHz,搭配UFS4.0和LPDDR5X内存。 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释放,真我GT Neo6搭载了极客性能面板2.0,用户可以自定义调节CPU和GPU的频率,值得一提的是,AI燃模式可以通过AI感知功能,在用户为手机佩戴散热背夹时,自动识别手机状态并启动燃模式,提升手机游戏帧率,延长手机峰值性能持续时间。 此外,基于第三代骁龙8s,真我GT Neo6支持原生1.5K画质《原神》,与常规的1.5K超分算法相比,避免了锐化、闪烁、抖动等问题,画质看齐PC级。 散热方面,真我GT Neo6搭载了冰芯立体散热系统,其VC面积10014mm²,据称是目前第三代骁龙8s机型中最大的。 屏幕显示方面,真我GT Neo6搭载了与京东方联合研发的6000nit峰值亮度屏幕,这块屏幕在亮度、省电、操控、护眼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支持0.5-120Hz自适应刷新率,据称相比普通LTPS屏幕平均功耗降低了20%。 软件层面,真我GT Neo6首次搭载了游戏超级HDR,据称其在游戏时最高可以有2.3倍亮度提升,更好地还原游戏画面的动态范围和光影效果。 在游戏操控方面,真我GT Neo6支持2500Hz游戏操控响应速度,获得了SGS 5A电竞屏幕认证。真我与《王者荣耀》联调,方向轮盘指尖断触率降低了40%。 续航方面,真我GT Neo6行业首发了5500mAh+120W的充电组合,兼顾充电速度与续航。 外围配置方面,真我GT Neo6据称是第三代骁龙8s机型中唯一支持“双频GPS+三频北斗”的产品,可以在出行定位、运动、导航等需求场景中提供更好的定位体验。 AI方面,真我GT Neo6也继续看齐旗舰机,支持AIGC消除、AI文章摘要、AI通话摘要、小布助手等。
双层OLED屏攻入消费电子产业链,中韩面板厂商竞速
近日,有消息称,京东方向苹果新平板电脑iPad Pro供应Tandem(双层OLED)屏幕,5月9日第一财经记者向京东方求证,但并未获得正面回应。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此次苹果新的高端平板电脑iPad Pro的双层OLED屏大概率由韩国面板厂供应。但在iPad Pro之前,京东方曾向荣耀旗舰手机提供过双层OLED屏。此外,京东方此次也为苹果新平板电脑iPad Air供LCD(液晶)屏。 公开资料显示,苹果新款iPad Pro有11英寸、13英寸两款机型,售价分别从999美元、1299美元起,其厚度分别为5.3毫米、5.1毫米,是苹果迄今为止最薄的产品。 对于苹果新款平板为何要用双层OLED屏,群智咨询(Sigmaintell)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认为,双层OLED屏的主要优点是功耗显著降低以及使用寿命提升。 所谓双层OLED屏,就是把两层OLED发光层串联叠加在一起,所以叫Tandem。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单层发光层的电流强度,达到较高的亮度,可以增加寿命,适合应用于IT类产品比如高端平板电脑、高端笔记本电脑,以及车载显示等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该技术已可以量产,但是价格偏高,陈军估计,双层OLED模组价格比普通OLED模组高约15%以上。周华表示,由于双层OLED屏处于产业化初期,考虑良率等因素,成本是普通OLED屏的数倍。双层OLED屏可以在现有OLED产线上生产,只是产能会损失50%左右。 而对于这一新技术,中国和韩国面板厂商均已展开布局。 “三星已经开始给苹果大量供应双层OLED屏,并且三星对应相关需求的高世代OLED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LG显示也已经规划了新的OLED生产线的建厂计划。”周华表示,目前双层OLED屏幕的价格,基本上只有苹果的终端产品定价策略勉强能用得起,后续市场推广还是要大幅降低成本。 而在国内,中国面板厂也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周华预计,京东方投资630亿元正在成都建设的8.6代OLED生产线,投产后将可以满足这类需求。未来从理论上说,双层OLED屏成本增加主要在于,有机发光材料比普通OLED屏的用量增加约1倍,还有初期建设时OLED蒸镀设备数量比普通OLED屏的设备增加1倍,因此折旧摊销会更高。陈军也认为,京东方在双层OLED屏的技术和产品已有储备。 周华对记者表示,此次苹果iPad Pro双层OLED屏的供应方应该是三星,而在之前,荣耀旗舰手机已用过京东方Tandem屏“试水”。 两个月前,荣耀通过与京东方的合作,在Magic6RSR保时捷款上实现了Tandem技术落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为国产手机提供了更多的议价权和灵活性,也降低了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整体上看,2023年全球平板电脑面板中OLED面板的渗透率约为2%,同比2022年出货量微幅增长2%。供应主要来自SDC(三星显示)、EDO(和辉光电)的ROLED(刚性OLED)面板以及BOE(京东方)的FOLED(柔性OLED)面板,下游产品均定位高端旗舰机型。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秘书长董敏对记者表示,随着三星、京东方重金投入8.6代线,未来上游和终端侧都会全力推动OLED产品的应用。 事实上,中国厂商近年来正迅速攻向三星主导的OLED领域,其中手机用的小尺寸OLED首当其冲。五年前,三星 、LG显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高达约九成,但在中国企业的追赶下,目前中韩企业份额已分庭抗礼。 根据CINNO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1.9亿片,韩国厂商的份额缩窄至46.6%,中国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53.4%,份额首次超越五成。 5月9日截至10点03分,京东方涨0.23%至4.43元/股。
三个月两轮融资!Datology AI又获4600万美元,靠AI训练数据集揽金
编译 | 长颈鹿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5月9日消息,据外媒The Information 5月8日报道,小型AI初创公司Datology AI于昨日完成了4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该公司正通过整理AI训练数据集来解决数据集偏见和复杂度的问题,从而提升AI模型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Datalogy AI在2024年2月22日完成了1165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两次融资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 外媒The Information记者斯蒂芬妮·帕拉佐洛(Stephanie Palazzolo)发现市面上关于模型训练数据的具体细节一直是业界的一个未解之谜。为了提高AI模型的训练质量,Datology AI正在帮助研究和开发人员更有效的整理他们的训练数据集。 Datology AI于2023年成立,目前有11名员工。三位联合创始人之前来自不同的独角兽公司,前DeepMind和Meta Platforms AI研究员阿里·莫科斯(Ari Morcos)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前Twitter工程主管博格丹·加扎(Bogdan Gaza)担任首席技术官;前MosaicML(被Databricks收购)数据研究主管马修·利维特(Matthew Leavitt)担任首席科学官。 DatologyAI通过自动化和算法驱动的方法来整理训练数据,从而减少低准确性和耗费时间的人工决策。该公司通过算法来自动评估AI模型理解特定概念所需的数据量,但不同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所需数据量的不同。 例如,因为“狗”种类很多,所以理解“狗”的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而由于“大象”的外形相对一致,所需数据量可能较少。 Datology AI的算法会确保AI模型在训练中接触到足够多的“罕见案例”,这些案例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异常处理能力。此外,Datology AI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有序的数据呈现策略,他们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逐步提高训练数据集的质量来训练模型。 记者帕拉佐洛在5月8日向莫斯科询问Datalogy AI短期连续融资的原因,莫斯科回答道:“公司计划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更多的模型训练实验,以更好的提升模型性能的工作。”
苹果销量被OPPO暴打?国产手机终于熬出头了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落幕,国内手机市场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迎来了大洗牌。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前段时间,诸多分析机构发布了研究报告,对于谁是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名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导致同时有四家国产手机品牌被不同的机构认为是第一名,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而近日由QuestMobile公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或许能够彻底解答大家的疑问。 2024年,蓝绿依旧是王? 从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到,OPPO旗下的Reno 11激活数量为451.1万台,不但是国产手机中的Top 1,还跟第二名拉开了约100万台的差距。第二和第三名则是来自蓝厂的vivo S18和vivo X100,其激活量分别为354.5万台和318.9万台,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Redmi K70和小米14则是以285.8万台和230万台的成绩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七名。 (图片来源:OPPO官网) 至于为何小雷更愿意相信激活量而并非出货量,是因为激活量只计算消费者激活使用手机后产生的数据,意味着这些手机是真正被消费者使用的,与其他出货量标准相比更为严格,这也是分析机构根据手机企业的需要整出来的指标。 但纵观整个榜单不难发现,产品上榜数量最多的是OPPO以及vivo,其中还不乏OPPO Find X7和vivo X100这种定位旗舰的产品,足见消费者对于这两个品牌的认可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上榜的十台机型的价格和定位基本都集中在中端,甚至还有三款产品定位旗舰市场,这一点让小雷比较惊喜,毕竟以往一两千元的中低端手机才是整个市场的出货主力军。这变相说明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但在变高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手机的独特卖点。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就以榜单中的前三名为例,三者都拥有同一个特点——在人像拍摄方面属于中上水准,尤其是OPPO Reno11和vivo S18,如果光看配置和性价比它们绝对算不上第一梯队,甚至可以说有点「价不对位」,但它也是市面上最懂消费者需求的手机之一,在自拍和人像拍摄领域,它们绝对是第一水准,为了极致的人像拍摄它们不惜舍弃掉一些重要配置。 在之前雷科技的vivo S18评测中曾给出过这么一个结论「S18在人像领域的表现在这几年一直是断崖式领先,不管是抠图方面的精准度、肤色方面的美化程度、背景的模拟虚化还是人物和背景之间的过渡都算是T1水准」。 毕竟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要去追求什么水桶高性价比机,能够在某一点上做得足够出色,就一定会有目标群体会为其买单,总比一直去强调自己的性价比、性能要更重要。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其他七款产品也基本都符合这一点,要么在性能和性价比上有极高的优势,要么在拍照上拥有同价位产品所不能比拟的表现。比起之前一味地追求水桶机,现在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特殊卖点。 也正因如此,在2024年,我们能看到更多注重某一个卖点的产品,例如充电、续航、护眼、拍照等等等等,当然在其他配置方面也不会缩水太过严重,毕竟谁也不喜欢一台过于「偏科」的手机。 中国手机市场,国产终成大头 国产手机的激活量大幅增长也意味着像苹果三星这些外企的整体销量是在不断下滑的,事实也确实如此,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六周,iPhone在中国出货量同比暴跌24%,市占率也跌至第四。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虽说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目前依旧无人可撼动,但华为的回归以及小米、OPPO、vivo在高端手机市场上的不断提升,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另一方面这也与如今iPhone吸引力不足有关系,一台五六千元的iPhone 15,依旧采用的是60Hz屏幕和20W的充电功率,放在2024年已经很难再吸引消费者为其买单。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不过当然,苹果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依然不容小觑。或许等到苹果真的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时,它们便会拿出真正的「压箱宝」技术,但苹果什么时候才会觉醒呢?谁也不知道。 其实从2018年至今,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已经几乎没有过大的改变,小厂基本都被市场所淘汰,而如今留下的每一家厂商,其实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这几家手机厂商,没有哪家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此外整个手机市场也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既不会像十年前一样百花齐放,也不会像功能机被智能机取代一样迅速消亡。因此在这个趋于稳定的市场格局下,手机厂商其实不应该过度关注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排名,而是去思考如何用好的产品去和用户建立更深刻、长久、稳固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提升「粘性」。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反观过去的几年里,很多手机厂商都是通过「机海」战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明面上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如此快速的更新迭代会非常影响老用户的体验,今天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明天就砍掉,又或者今天才买的新机,过两个月就加量不加价出个升级迭代款,这样的做法伤害了很多用户。 所以在小雷看来,国产厂商们应该尽可能去精简自己的产品线,让每条产品线都能对应拥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而不是像如今这样一口气推出三四款定位、价格都十分相似的产品,这破坏了整个市场的风气。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不过话又说回来,手机市场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在经过长达三年的「寒冬」后,手机厂商们也总算意识到了一些新的内卷点:AI大模型之争正打得火热,用卷芯片+AI的模式吸引中高端用户。但总体而言,拥有更强研发实力的头部厂商更具优势,这些厂商也将进一步瓜分手机市场份额。 因此小雷相信,接下来的智能手机,无论在产品体验还是市场销量上都会有更为明显的进步,或许,手机行业将迎来一个长期的上扬曲线。
三星S24成为日本第三大畅销智能手机 iPhone仍居前二
【CNMO科技消息】三星在2024年1月发布了备受瞩目的S24系列旗舰智能手机,并在当月迅速推向全球大多数国家。然而,日本市场却有所不同,三星直到4月11日才正式在日本推出这款设备。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上市时间尚短,S24系列的销量却异常亮眼。 根据NTT Docomo的数据统计,三星S24在短短一个月内便攀升至日本第三大畅销手机的宝座,而S24 Ultra也紧随其后,位列第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星尚未在日本推出S24+型号,因此它并未出现在这份销量榜单中。与此同时,iPhone 14和iPhone 15继续稳坐日本手机市场的前两把交椅。 据悉,三星S24系列在日本市场的成功,主要归功于Galaxy AI技术的强力支持。该系列所展现的出色AI驱动功能,使得它在众多智能手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基于上市首月的销售数据,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S24和S24 Ultra在未来几个月内有望跃升为日本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此外,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三星S24 Ultra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最畅销智能手机排行榜中位列第五。这款售价高达1300美元(国内起售价8899元)的旗舰手机,在同期最畅销安卓手机中脱颖而出。在排行榜中,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iPhone 15 Pro和iPhone 14分别占据前四名,而S24 Ultra则以1.9%的销量份额紧随其后。
彩铃记忆!凤凰传奇成功的背后竟是华强北山寨手机
在中国,凤凰传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成立25年的组合,一直是年轻人们的“彩铃记忆”。无论是曾经的《月亮之上》,还是《荷塘月色》,都是曾经彩铃下载名列前茅的存在,而一首《最炫民族风》更是把凤凰传奇带到了中国大大小小各个城市的广场之上,“有广场之处,皆能歌凤凰传奇”。 如今的国民偶像凤凰传奇,但有谁知道他们的成功竟是因为华强北的山寨手机! 山寨手机助凤凰传奇两次破圈 《月亮之上》这首歌节奏明快,声音高亢,即使在很嘈杂的地方也有极强的穿透力,很多山寨手机厂商老板在舞厅听过月亮之上这首歌后直接将它放进自家手机的预设铃声。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当时华强北手机出货可达近亿部,这些山寨手机竟然使名不见经传的凤凰传奇出现了歌红人不红的奇怪现象,凤凰传奇也是第一次完成了从歌舞厅到山寨机使用者的破圈。 然而凤凰传奇的第二次破圈比想象中还要快一些。 2008年的央视春晚,也许是在山寨机中听过太多遍《月亮之上》这首歌,首登春晚的两人直接凭借《月亮之上》唱进了千家万户的手机彩铃中。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了解,手机彩铃在当时随着手机的普及而成为了运营商主推业务,于是乎赶上彩铃业务,凤凰传奇仅凭一首月亮之上就完成了7900万次彩铃下载,也被称之为凤凰传奇的第二次破圈。 凤凰传奇成功的背后是华强北山寨手机。 “山寨机”大行其道 80/90后对于“山寨机”这个名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有人说,山寨机时代是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一个黑历史,然而如果纵观整个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史,其实山寨机是这条历史链条中的一部分,相爱相杀无法割舍。 1998年,由于深圳的高速发展导致地价大涨,华强北大量电子工厂外迁,自此原本为工业区的华强北逐渐转型为以销售为主的电子商业街。而得益于紧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深圳与华强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包括手机在内的全国电子产品批发地。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电商和三大运营商的枯燥时代,也是一个完全属于华强北的时代。 早期的山寨机并不叫“山寨机”,而被称为“黑手机”,最初的深圳山寨手机制造商们由于不好意思印上“深圳”二字,便采用首字母“SZ”标识,而随着整个山寨产业的庞大,“SZ”便变为了“山寨”。最初的山寨机市场规模也并不庞大,仅以翻新等渠道寻找廉价方案为主。 21世纪初的北京,人均工资月不过2000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手机价格,手机在三千到五千元之间,是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2003年,中国大陆手机的普及率不到20%,手机市场的潜力巨大。山寨机初期,产品质量是有所保障的,设计上比一些正品手机还要潮流,很受当时年轻人的追捧。 早期的山寨机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功能,比如支持反向充电,升降式摄像头,各种形状设计等等。在三四线城市,山寨机迅速覆盖市场。2009年,巅峰时期山寨机出货量达到1.45亿部,是2005年的4倍,是全球手机出货量的13%,华强北强大的供应链掌控着当时全球手机品牌的市场。
苹果方向错了?OPPO周意保称外折折叠机没有意义
【CNMO科技消息】现在的横向折叠屏手机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常见的内折,另一种是少有的外折。 近日,OPPO Find 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Will 在微博上表示,外折没有意义,代价大于收益;而且外折折叠屏手机已经在行业慢慢消失,三年内会完全消失;可同时内外折的360度折叠屏手机也没有意义。他还表示,“没错,这个观点就是我说的,做产品和技术,如果这点判断力都没有,那就不要做了。” 根据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近日公示的清单,苹果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折叠屏 iPhone 的新专利,该项专利的焦点在于其精巧的铰链机制,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折叠屏手机大多采用单一折叠方向的设计,苹果的这项专利创造性地实现了屏幕向内和向外的双向折叠,极大地丰富了设备的使用形态和便利性。目前主流折叠屏手机只能实现向内或者向外单向折叠方式,而苹果公司在这项专利中探索了双向折叠方式。 有分析认为,虽然目前苹果尚未公布具体的商用时间表,但基于以往的研发周期与产品迭代规律,2026年末可能是苹果推出这款折叠屏iPhone的窗口期。据传,该款创新设备或将提供7.9英寸和8.3英寸两种尺寸选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屏幕大小的偏好。
向雷军学习!哪吒张勇:明日交付首批哪吒L 鞠躬90度为车主开门
快科技5月9日消息,哪吒CEO张勇今日发视频称,自己曾在直播中说过,愿意鞠躬90度为用户开门和交车仪式,这句话不会食言。 据介绍,哪吒L首批用户交付仪式将在5月10日9:40,哪吒汽车苏州福茂用户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将全程开启直播,直播中抽取一位幸运观众,送出哪吒L半年使用权。 据悉,4月17日时,哪吒CEO张勇开启直播,直播中,有网友向张勇询问,你能像雷军一样,为用户开车门吗? 张勇表示,这一点都不是问题,他们交车的时候,也要举办个交付仪式,他可以鞠躬90°为车主开车门。 并且,张勇还表示,营销向雷军学习,不丢人!汽车行业原来的营销模式比较封闭,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 竞争太激烈,如果你不能在全网引起关注,让公众了解到品质、特点,那么基本上,再好的产品、再好的价格,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而哪吒L上市后,12.99万元的起售价,被一众网友直呼很有诚意,车辆上市72小时,订单量就已超10000台。 哪吒L前排座椅支持沉浸式SPA模式,主驾支持坐垫靠背通风加热功能,后排配备530mm“同级最长坐垫”,顶配版本搭载6.6L独立压缩机双开门冰箱,同时拥有583L双层后备箱,并可拓展空间至1434L。 全系标配宁德时代40度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为220公里(入门)和310公里两种,综合续航里程1300公里。 除了入门配置外,其余均为闪充版,电池最高充电倍率2.6C,30%-80%充电小于19分钟,号称是充电速度最快的增程车型。
50万台量产车下线后,蔚来要靠乐道品牌回血了?
专注于高端纯电的蔚来,终于迎来了第 50 万台量产车下线的里程碑。 5 月 9 日,在安徽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工厂,蔚来举行了第 50 万台量产车下线活动,而以第 50 万台量产车的身份下线的,正是一辆售价 49.8 万元起的蔚来旗舰 SUV 车型 ES8。 令人关注的是,随着蔚来 50 万量产车的下线,乐道品牌的发布时间也正式官宣。 在本次活动中,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宣布,将于 5 月 15 日国际家庭日发布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并将借此加速蔚来第 100 万台量产车下线进程。 这意味着,蔚来作为一个汽车企业的多品牌阶段,即将在 6 天之后正式开启。 一场务虚仪式,背后的规格和分量 对于蔚来来说,第 50 万台量产车的下线,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就这场活动的具体内容而言,它更多具备的是务虚式的象征意义。 但这种象征意义背后的规格和分量,是无法被忽视的。 在活动现场,蔚来专门请来了安徽省、合肥市的党政主要领导来见证。其中,合肥市主要领导在致辞中强调「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也表示「合肥将一如既往支持蔚来等企业做大做强」。 对此,李斌在沟通环节透露,之所以能够请到这些省市领导过来,是因为他北京车展期间的安徽主题日「嘀咕了一句」,并向领导发出请求,结果当场就得到了他们的答应。 李斌强调,这也说明了安徽省和合肥市在汽车行业变革中对机遇的把握,以及由此对于蔚来的支持;此处,他还称赞了安徽省和合肥市的营商环境。 实际上,这次活动之所以在安徽合肥举行,也是颇有深意。 毕竟,尽管蔚来最早是在上海创办,但是从生产制造和量产出厂的角度来看,蔚来的每一台量产车型都生产于安徽合肥;同时,蔚来两座智能制造技术领先的工厂、120 余家本地产业链合作伙伴都在合肥。 不仅如此,当蔚来在前几年遇到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样也是安徽省和合肥市,而蔚来也把中国总部落定在安徽合肥,而合肥市也因此获得巨大回报。这一事件,也成为外界将安徽合肥评价为「最牛风投城市」时所引用的经典案例。 也因此,李斌在现场致辞中也着重表达了对安徽合肥的感谢——虽然是官方话语,但并不缺乏真诚。 当然,除了安徽省和合肥市的站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在活动上表示:「蔚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的代表,取得了高端纯电动车市场份额领先的骄人成绩,含金量十足,非常令人振奋」。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协会负责人,付炳锋给出这样的评价,对于蔚来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肯定。 另外,在活动现场,蔚来也邀请了 100 余位蔚来用户代表,其中包括第 50 万台蔚来量产车的车主,也就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在现场,李斌也把蔚来第 50 万台量产车、也就是一辆全新南极星蓝 ES8 的钥匙,交到了刘庆峰手中。而身为迈巴赫车主的刘庆峰则表示,这是他的第一辆新能源车;不仅如此,他在现场致辞中也对蔚来的「战略定力」表达了充分肯定。 除了上述环节,在这次活动中,一个备受行业关注的信息是,李斌正式宣布:将在 5 月 15 日国际家庭日正式发布第二品牌乐道,而乐道品牌将专注定位在家庭用车市场,其寓意是「合家欢乐,持家有道」。 李斌还强调,50 万台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乐道品牌的推出,将加快下一个里程碑更快到来。 从 1 到 50 万台,蔚来的节奏起伏 在 30 万以上的高端纯电领域,实现 50 万台车的量产,绝非容易之事——在此过程中,蔚来也经历了不少节奏的起伏和调整。 2018 年 5 月 27 日,在成立三年半以后,蔚来在安徽合肥下线了第一台量产车,这台量产车正是初代蔚来 ES8 车型。此后两三年间,蔚来又相继发布了第一代的 ES6 和 EC6 车型,并相继实现量产交付。 从蔚来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段时间,其实也正是蔚来整个产品体系从无到有的构建过程,也是蔚来技术平台从 1.0 跨越到 2.0 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蔚来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生存危机,最终在合肥市政府的帮助下才度过难关。 一直到 2021 年 4 月 7 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蔚来汽车迎来了第 10 万辆量产汽车的下线。这个重要节点,距离蔚来第一台量产车下线,隔了 1,046 天(也就是将近三年)的时间。 当时,蔚来在售的车型分别是基于 NT1.0 平台的「866」三款车型,而基于 NT2.0 平台的蔚来首款纯电动轿车 ET7 已经在当年 1 月正式发布(但并未实现量产交付)。 实际上在 2021 年全年,蔚来并没有任何新品交付给用户。但是李斌在沟通环节复盘时表示,其实这一年是蔚来「活得比较滋润」的年份,因为毛利率比较高,亏损也不多,运营现金流为正。 李斌强调,那时候,「蔚来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跑」。 一年后的 2022 年 4 月 26 日,随着一辆南极星蓝的蔚来 ET7 从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上缓缓驶出,蔚来第 20 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由此,蔚来也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个下线第 20 万台量产车的车企。 仅仅在 7 个月后,2022 年 12 月 12 日,蔚来第 30 万台量产车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下线。这一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蔚来 NT2.0 平台三款新车型 ET7、ES7 和 ET5 的交付量上升。 到了 2023 年 9 月 8 日,蔚来第 40 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当时,蔚来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二代 7 款车型的上市,而基于 NT2.0 平台的最后一款车型,全新蔚来 EC6 也在 7 天之后的 9 月 15 日正式上市。 然而,在复盘 2022 年和 2023 年的表现时,李斌认为蔚来的表现并不好。 原因是,作为 NT2.0 平台的第一款车型和第二款,蔚来 ET7 和 ET5 原来是有机会「一飞冲天」的,但是这两款车型却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尤其是 ET5,在获得 10 万订单之后,工厂却被封闭,而电池的涨价也导致单车的成本增加三、四万元。 所以,李斌承认,其实蔚来在过去两年的节奏,一直都没有调好。 不过,蔚来从 2023 年下半年起,就开始调整节奏。李斌表示,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对销能的提升;而到了今年 3 月份,在 BaaS 政策的配合和 2024 款车型上市的配合之下,蔚来已经进入到一个好的节奏,今年也是节奏非常好的一年。 在这样的节奏之下,蔚来近几个月来的销量表现出现了一定的稳健状态——在这种状态的支撑下,到 2024 年 5 月 9 日,在全部二代 NT 2.0 平台的 8 款车型完成面向 2024 款的正式切换之后,蔚来第 50 万台量产车才得以正式下线。 在总结这一过程时,李斌表示:「如果从一个马拉松的角度来讲,它最好最舒服的赛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节奏的胜利。」 乐道即将到来,蔚来将进入新阶段 对于作为一个汽车企业的蔚来来说,50 万台固然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点;但是在庆祝这个节点的同时,蔚来已经把今年接下来的业务重心放在第二品牌乐道之上。 实际上,在本次活动之前,关于乐道品牌的众多信息已经在网上流传并且得到官方的确认或回应;乐道的官网也已经上线,并预告了该品牌的首款车型乐道 L60。而乐道品牌将在 5 月份发布的消息,也已经众所周知。 在本次活动中,李斌试图对外宣布的一个关键信息是:乐道品牌将在 5 月 15 日国际家庭日正式发布。发布时间选择在国际家庭日,也算是充分契合和强调了乐道面向家庭用户的品牌定位。 值得强调的是,在本次活动的媒体沟通环节,除了李斌和秦力洪主要回答问题之外,乐道品牌的总裁艾铁成也亮相,并谈到了一些关于乐道品牌的关键问题。 关于艾铁成加入蔚来,根据李斌的说法,考虑到乐道品牌要定位于家庭市场,因此要找到一个能够非常深入地了解家庭用户的细致需求的负责人;而艾铁成在加入蔚来之前,本身就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幕后的负责人,对于如何打造家庭的快乐氛围非常了解。 因此,在李斌的邀请下,艾铁成就跨界加入蔚来。 对此,艾铁成表示,实际上自己在 2015 年就与蔚来有接触,并且很早就成为蔚来第 107 号车主,因此对蔚来用户、品牌、文化、体验都有体会;后来到 2020 年,在李斌的邀请下,就加入蔚来负责第二品牌,目前加入蔚来已经将近 4 年时间。 他表示,自己将在 5 月 15 日的乐道品牌发布会上亮相。 关于外界非常关心的乐道首款车型 L60 的实际能耗表现问题,李斌强调,与蔚来品牌下的车型不同,乐道品牌在能耗方面是比较用力的。至于原因,李斌表示,因为家庭用车是需要精打细算的,所以能耗低就意味着节约电费,这也是「持家有道」在产品定义上的落地思路。 李斌表示,乐道 L60 的能耗表现,这背后需要大量技术支撑,比如说高压体系、电驱效率、风阻系数等,这背后也有很多细节。 他强调,总之,乐道 L60 这款车的能耗表现是要超越特斯拉的。 关于蔚来内部对于乐道这个品牌的定位,李斌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蔚来在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上,基本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过程,其标志就是蔚来 ET9 的发布;而乐道确实意味着蔚来进入到从 1 到 10、或者说从 1 到 100 的这个过程中,因为要通过乐道进入到更加广泛的一个用户市场。 李斌表示,蔚来品牌一直以来做的是「敢为天下先」,包括全栈自研、充换电体系、全球布局等,这也是一个高端品牌的底色。 谈到乐道的优势,李斌表示,乐道要做的是「敢为天下后」,也就是把已经成熟的技术、成熟的服务通过更有性价比的方案、更加合理的价格,提供给更广泛的用户,它并非是从 0 到 1 ,所以自然也结合了蔚来已经拥有的一些优势,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蔚来已经建立的换电体系和服务体系。 对此,秦力洪强调,乐道品牌刚发布,就可以享受超过 1,000 座换电站,这是许多品牌不具备的优势;所以体系上,它的成熟程度超过别人的想象——也就是所谓的「生而成熟」。 写在最后 如果从蔚来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第 50 万量产车下线,确实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看作是蔚来过去十年发展的一个阶段式总结。 具体来说,在以全栈自研和换电体系为支撑的高端纯电战略之下,蔚来通过自己的坚持,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成功拿到了接近 50 万台的体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价格所在区间——而在 30 万以上的高端纯电市场,更是独树一帜。 但一方面,它也可以看做是蔚来开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这意味着,以乐道品牌为支点,蔚来作为一个企业,势必要发挥自身在技术、产品、组织、服务等方面的固有优势,进入到潜在市场规模更大、但竞争也更加残酷的更低价位段。 这也意味着,蔚来从此将进入到多品牌发展阶段;这无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当然,从商业的本质来看,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这 50 万台量产车下线的背后,蔚来在过去 10 年间已经进行了超过 430 亿的研发投入,并且一直在亏损——而如今,随着乐道品牌的姗姗而至,蔚来也是时候通过获取更大规模的市场销量来给自己回一波血了。
让“宁王”最害怕的女人,还没认输
靠着薄利多销的战略,数年间中创新航就成长为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然而,进入产能过剩的2024年,动力电池行业也步入了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中创新航的未来仍然充满变数。 作者 | 李 逗 编辑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 在动力电池行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名号无人不晓。电池短缺的那几年,“宁王”没少让各大车企领导们憋屈。不少当家人从各地赶来福建,喝酒、聊天、攀交情,为的就是能找到曾毓群,答应为自家供货。 但中创新航的崛起,让“宁王”的动力电池铁王座开始产生裂缝。 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财务出身,有着深厚的国资背景。由于曾经有过在商业史上扭转乾坤的辉煌战绩,很多人拿她和格力的董明珠做比较。 从2018年7月担任中创新航董事长开始,刘静瑜仅用一年时间就让中创新航扭亏为盈。一路高歌猛进下,宁王最在意的客户——广汽和小鹏汽车都被它撬走了。业内也戏称她为,“曾毓群最害怕的女人”。 一位是遥遥领先多年的“霸主”,一位是不折不扣的“黑马”。很快,中创新航便成了宁德时代的心头患。 这些年,中创新航没少被宁王追着打。宁德时代挥舞着专利诉讼的大棒,几乎诉讼了中创新航所有产品,诉讼额逐年攀升。 而在“宁王”的诉讼高压下,中创新航靠着一路的低价优势,硬是在动力电池江湖中闯出了生路。如今,中创新航连续多年稳居国内老三、全球排名前七的行业地位。 但故事还不止于此。2023年11月,刘静瑜立再次提出了5年内跻身动力电池“全球前三”的目标。然而,进入到产能过剩的2024年,动力电池行业也步入了更为残酷的淘汰赛。每一项决策,都将左右企业命运,国内“锂电老三”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价格战打得更激烈了 中创新航“全球前三”的目标虽然很宏大,但短短一年内,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下滑,动力电池行业也一下子大变天。价格内卷、毛利率困扰、大客户依赖等焦虑,无不裹挟着二三线动力电池的厂商们。 2023年,动力电池厂商价格战贯穿了全年。年初,磷酸铁锂电芯均价还维持在约0.8~0.9元/Wh,到了年底便滑落到0.6~0.7元/Wh的水平。 进入2024年,跌势仍没有止住。行业一哥带起的降价潮,给二线厂商们迅速拉响了警钟。多家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广一款173Ah的VDA(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将电芯价格直接打到了0.4元/Wh的水平。 在锂电产业从业人员王海峰看来,“宁王”的打法和前两年不太一样了。“此前,宁德时代向来追求高毛利率。但最终还是扛不过产能过剩的大势,现在也开始寻求产能出清,降低产能闲置带来的损失。” 不过, 宁德时代家大业大,妥妥占据着产业链链主的位置,有能力将降价的压力传导到上游供应商,从而保证自己的利润率。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宁德时代营业收入797.7亿元,同比下滑13%,但净利润却实现了进一步上涨。 王海峰告诉「市界」,“价格内卷下,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宁德时代,因为它对上游价格的压制非常强。和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相比,宁德时代会逼得上游厂商达成降价5%以上的折扣。” 但同样是降价,头部企业和二三线企业的效果却相反。没有规模优势的二线厂商们,既缺乏成本优势,又缺乏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行业一旦卷起价格战,没有话语权的二三线电池厂们将变得无利可图。 和其他二线厂商相比,中创新航在价格战的比拼中已经是身经百战。此前为了抢占市场,中创新航走出 了一条和“宁王”涨价相反的路,转而追求极致的低价,以求薄利多销。 长期以来,在客户定价方面,中创新航很敢于给出低于成本的价格。面对2023年末的价格战,刘静瑜曾自信喊话道,“降本不是价格战,而是企业的一种能力,应以此为荣。” 靠着极致的性价比,中创新航的电池售价要比宁德时代低出不少。据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为0.87元/瓦时、0.64元/瓦时和0.65元/瓦时,相比宁德时代要低出9%-28%。 这种“低价换市场”的策略迅速为中创新航打开了局面,在“天下苦宁王久矣”的动力电池市场,车企们也很乐于看到另一家动力电池成长起来。 显而易见的是,中创新航的市占率不断攀升,从2021年底的占比5.9%,上升至2023年前7个月的8.55%,而同期宁德时代则从52.1%下滑到了43.12%。 进入2023年,中创新航再次使出了降价大招:电池销售单价从2022年的0.99元/Wh,降至2023年的0.72元/Wh,同比下降27.3%。随之换来的,是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增加了1.96%。 但经过这一年的价格下跌,中创新航也提前尝到了价格战的苦果,出现了存货减值大幅增加、净利下滑的局势。这也意味着,中创新航能打价格战的本钱变得越来越少。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创新航存货拨备上涨8.6亿元,其他亏损净额则从2022年的0.63亿元飙升至8.77亿元;净利润降至2.94亿元,同比减少57.4%,是近四年的首次负增长。 靠大客户稳住老三位置 时至今日,电池价格究竟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没人能说得准。 真锂研究院院长墨柯告诉「市界」,“我觉得4毛差不多是底部价了,再低一点也有可能,但应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因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仍有旺盛的需求预期,这支撑着碳酸锂的价格,让碳酸锂价格很难再大幅跌下去了。” 然而现实是,当电池成本低到0.4元的地板价时,很多企业都难有获利空间。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曾公开喊话道,电池到了4毛多的时候,全行业基本上都不赚钱,“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 面对低价的竞争红海,中创新航又该如何稳住优势?在墨柯看来,“宁王下场降价的这个举动,对二线厂商肯定有影响。不过,二线厂商也有自己不会轻易失去的稳定客户,短时间内能够支撑,不一定非要将价格压得比宁德时代更低才行。” 王海峰也告诉「市界」,“中创新航目前的客户相对比较稳,因为电池厂一般签的都是好几年的长单,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 不过,随着动力电池行业价格战越发激烈,市场对中创新航命运的判断,也加倍聚焦在了刘静瑜身上。 刘静瑜加入之前,中创新航的前身为中航工业旗下的 “中航锂电”。公司早在2009年就切入锂电池市场,主要开发的产品就是碳酸铁锂电池,并于2013年拿下了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宝座。不过后来,中航锂电因为经营策略原因,2017年陷入了亏损3.3亿元的巨幅亏损中。 关键时刻,常州金坛国资委出手拉了一把。2018年,常州金坛地方政府入驻中航锂电成为大股东,职业经理人刘静瑜也迎来了属于她的新时代。这位曾在2015年和2017年的“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女性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女掌门人,开始力挽狂澜。 宁王的虎视眈眈之下, 刘静瑜必须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打法,她改变了中创新航原有的利润导向,将之迅速调整为客户导向。执掌中创新航不久后,刘静瑜就开始急切扩圈,踏上了绑定大客户战略的征程。 2018年,凭借低价优势,中创新航陆续成为长安、东风、吉利等品牌新能源车的电池供应商。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中创新航稳住行业地位。在稳健的排兵布阵中,中创新航又等来了一个机遇——宁德时代与广汽的合作出现了裂缝。 2019年至2020年,宁德时代不时上演的供货荒,让宁德时代与广汽之间嫌隙渐生。此时,蓄势待发的中创新航趁势而入,与广汽一拍即合,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合作蜜月期。 据媒体报道称,彼时广汽新能源团队经常周五晚上从广州飞到江苏常州,和中创新航的人一起工作两天,周日晚上再从常州飞回广州。最终,广汽向中创新航提出了超过2000项整改意见,手把手帮助后者建立起了量产和质量体系。 站在车企角度,中创新航等二线厂商的出现,无疑为车企提供了多一种选择。不愿被宁王“卡脖子”的主机厂,倾向于与其“解绑”,转而牵手更多“备胎”以降低风险。 广汽并不是唯一一个被中创新航“虎口夺食”的大客户。此前,小鹏汽车亦曾是宁德时代最主要的动力电池大客户,曾经使用宁德时代电池比例高达81%。但最终在2021年,小鹏也被中创新航拿下。2022年10月,中创新航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时,小鹏汽车也成为了其基石投资者。 粗略统计来看,自2019年至2022年,中创新航车企客户数量从4家增长至19家,出货量排名从行业第九一跃来到第三,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马,这让宁德时代迅速感受到了危机。 为了应对中创新航的攻势,宁德时代祭出了专利侵权的大棒,向中创新航不断发起诉讼大战。但这并没有打击中航锂电的发展势头——产业链中不希望“宁王”独大的势力太多,车企们并没有因此减少给中创新航的订单。 如今,中创新航的客户包括: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国内产销排名前列的主机厂商。而拿下了这些重要客户后,中创新航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产能扩张的步伐。 为了尽快追赶产能,中创新航早于2021年就制定了“大干快上”的计划:计划至2025年扩产规模达500GWh,产能目标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和蜂巢能源。它还最先喊出了,要在2030年达到1TWh的目标。 淘汰赛下“备胎”的不安 然而,靠大客户站稳脚跟的同时,中创新航的“大客户依赖症”也随之到来。许多车企在规模壮大后,也陆续开启了自立门户研究电池的计划,中创新航赖以依托的业务基本盘,或许也将不再稳固。而今,这种担忧正在演变为现实。 2023年12月,广汽埃安豪掷百亿建立的电池厂建成投产,首期可实现6GWh产能。如果未来广汽能实现自供替代,必然会对外削减订单,冲击到中创新航的销量和营收水平。 作为中创新航的第一大客户,广汽的订单对于中创新航的营收贡献巨大。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广汽集团对中创新航的营收贡献分别为4.61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占比分别为26.6%、55.1%、51.9%。 更为不利的是,中创新航的主要客户广汽、小鹏、蔚来销售也出现了萎靡不振的局势。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降24.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23.23%,蔚来销量同比下降3.2%,这也势必将制约中创新航的出货量。 受主要客户销量下滑影响,中创新航的市场份额同步有所下滑。2024年1—2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市占率3.8%,而2023年和2022年同期,公司市占率分别为6.35%和7.87%。 根据最新公布的规划,中创新航2025年的电池产能规划将超过500GWh。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KWh电量计算,上述电池产能可配套1000万辆新能源车。但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预警下,中创新航能否承受得住扩产的后果? 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产能过剩与否最直观的标准。在产业的激烈竞争下,即使是宁德时代的电池系统产能利用率,也从2021年的95%,来到了2023年60%的低位。而回看中创新航的财务数据,对产能利用率的关键数据却模糊其词。 根据中创新航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0.6%、92.0%及95.1%。但到了2022年,中创新航在财报中只字未提产能利用率的情况。 等待中创新航的,还有更激烈的产能竞赛。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为51.6%,2023年将降至41%;到2025年,很可能会进一步降至35%左右。 在此前的大幅扩张下,中创新航又将如何为产能扩张寻找出路? 特别是,中创新航眼下还遭遇了负债攀升的挑战。2023年,中创新航资产负债率升至47.1%,此前则长期在30%以下,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墨柯对「市界」分析道,“当碳酸锂价格进入下一个上升通道的时候,磷酸铁锂电芯的价格也会掉头向上。”大家的获利情况都会好转,二线厂商也能缓过劲来。 为应对下行危机,中创新航目前主要采取了两大策略。一方面,其大力提升了研发力度,优化电池性能和制造效率。数据显示,中创新航2023年研发投入9.9亿元,同比增长了49.2%。 另一个策略则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手抓。去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销售收入为183.2亿元,同比增长202.1%;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为20.51亿元,同比增长172.8%。 曾经,靠极致的性价比策略,中创新航站到了行业前排。但当行业步入残酷的淘汰赛后,中创新航想要持续逆袭,也变得不再容易。而这场比赛,刘静瑜还没认输。 (文中王海峰为化名。)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