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开发者大会点评:落寞结盟OpenAI,奥特曼接过AI权杖
鞭牛士 今日报道 6月11日消息,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已落下帷幕,该公司有很多东西要分享。我们首次看到即将在苹果设备上推出的人工智能功能以及该公司操作系统的一些重大更新。 如果错过了现场观看主题演讲,可以在下面查看所有公告,但估计你会失望。 1、苹果首个 AI 系统即将登陆 iPhone、iPad 和 Mac 随着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加入到人工智能热潮中,苹果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 Apple Intelligence 是该公司的新个人智能系统,它将强大的生成模型置于 iPhone、iPad 和 Mac 的核心。 这为 Apple 的原生应用程序带来了大量新功能,例如生成图像或汇总文本的能力。 Apple Intelligence 非常重视安全性,因为系统会自动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设备处理或联系 Apple 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来满足您的请求。该系统将免费提供,适用于 iPhone 15 Pro 以及配备 M1 芯片及更高版本的 iPad 和 Mac。 2、Siri 获得巨大 AI 提升 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动作还包括 Siri。升级后的语音助手现在将更深入地集成到 iPhone 中,以设备边缘的脉动灯形式出现。 它将让您更好地控制您的应用程序,允许您要求语音助手在特定电子邮件中查找信息,甚至显示您的一位朋友的照片。苹果依靠AI来帮助 Siri 更好地理解您说的话并跟踪后续请求和问题。 3、苹果正在将 ChatGPT 融入 Siri Siri 的重大 AI 升级还包括与 OpenAI 的 ChatGPT 聊天机器人的集成。通过新的集成,Siri 将自动确定查询是否更适合 ChatGPT。然后,它会在向 ChatGPT 发送请求之前征求您的许可。您将能够通过 Siri 免费使用 ChatGPT,无需帐户。 4、邮件、信息、照片等中的新 AI 功能 苹果在 iOS 18 中为其应用程序推出了一系列新的 AI 功能,包括一种汇总电子邮件和生成回复的方法。该公司展示了其新的Genmoji 功能,可让您根据文本提示创建自定义表情符号,以及一个名为 Image Playground 的新 AI 图像生成器。 苹果还将人工智能引入照片应用,让你能够使用自然语言搜索照片。你还可以清理图片背景中的物体,类似于谷歌的 Magic Eraser。此外,苹果还在 Notes 和手机应用中添加了人工智能转录和摘要功能。 5、iOS 18 让 iPhone 更具可定制性 除了所有 AI 之外,Apple 还在 iOS 18 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更可定制的控制中心。它还推出了一种在主屏幕上自由放置应用程序图标的方法。该公司还将允许您在即将到来的更新中锁定某些应用程序,以防止其他人在您将手机交给他们时使用这些应用程序。 其他重大变化包括照片应用程序的重新设计和针对 iPhone 的新游戏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台活动以优化游戏玩法。 6、iPhone 终于获得 RCS 支持 在去年宣布支持 RCS 之后,苹果确认它将随 iOS 18 一起推出。不过,除此之外,苹果并未透露任何其他细节。 iMessage 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升级,包括可以安排短信和支持通过卫星发送短信。Apple 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 Tapback 选项,可让您对文本进行加粗、下划线和斜体处理。 7、Apple TV Plus 添加了inSights功能,可告诉您屏幕上出现的是哪位演员 Apple TV Plus 即将推出一项新功能,您可以向下滑动遥控器来显示您正在观看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演员及其角色。您还可以找到当前正在播放的歌曲并将其添加到您的 Apple Music 播放列表中。 当您将节目静音时,Apple TV Plus 会自动显示字幕,并支持 21:9 投影仪。 8、一款用于追踪你的登录信息的密码应用 正如上周传言的那样,苹果发布了一款新的密码应用程序,可让您跟踪不同设备上的登录详细信息。 该应用程序可让您生成和存储类似于 LastPass 和 1Password 等其他密码管理器的密码。密码将在 iOS、iPadOS、macOS、visionOS 甚至 Windows 上可用。 9、iPadOS 18 添加了支持 Apple Pencil 的计算器应用 在发布十多年后,iPad 终于有了计算器应用。它配备了一项名为数学笔记的新功能,您可以使用 Apple Pencil 在 iPad 上写下方程式,然后让应用为您解答。 苹果还推出了一项智能脚本功能,该功能利用机器学习来改善你的手写外观并对你的笔记进行拼写检查。 10、macOS 15 将允许你镜像你的 iPhone Apple 的下一次 macOS 更新将允许你在 Mac 上镜像 iPhone。你将能够直接从 Mac 与 iPhone 交互,从而查看通知并收听移动设备上播放的音频。 Safari 还推出了一项新的精彩集锦功能,该功能使用机器学习来挑选出页面中有趣的部分。 11、Apple 将在 watchOS 11 中自动显示小部件 watchOS 11 还带来了大量新功能,包括一项新功能,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自动添加小部件。 Apple 推出了一款新的 Vitals 应用程序,让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您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以及新的周期跟踪功能、实时活动和签到支持,让您的亲人可以在您锻炼期间跟踪您。 12、visionOS 2 增加了空间照片和超宽 Mac 显示屏 Apple 宣布推出 visionOS 2,这是该操作系统的首次重大更新。Vision Pro 的一项新功能利用机器学习为现有照片添加深度。此次更新还将引入对超宽虚拟 Mac 显示屏的支持、更直观的手势以及对火车旅行模式的支持。 苹果还计划将Vision Pro 推广到更多国家,包括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英国。 13、下一次 AirPods Pro 更新将让你安静地响应 Siri Apple 将在下一次 AirPods Pro 软件更新中推出 Siri 互动功能,让您可以摇头表示“是”或“否”来回应 Siri 的播报。AirPods Pro 还配备了语音隔离功能,以提高语音质量并减少背景噪音。 鞭牛士点评:苹果落寞,奥特曼上位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苹果AI发布会,可能意味着苹果在未来十年的趋势和走向,在统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苹果还想统治人工智能时代。 但实际上,这场发布会开得挺尴尬,iOS通话录音功能、iPad推出计算器都成为了发布会信息点,你会为厨子脸红。 虽然和OpenAI达成了AI合作,通过新的集成,Siri将自动确定查询是否更适合 ChatGPT。然后,它会在向ChatGPT发送请求之前征求许可,你将能够通过 Siri 免费使用 ChatGPT,无需帐户。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用户直接打开ChatGPT不行吗? 难怪资本市场在发布会进行后,苹果股价直接跌2%以表示「看好」。 搞事情专家马斯克更是直言,称苹果这家公司无法开发人工智能,同时表示,如果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 OpenAI,那么苹果设备将被我的公司禁止使用。这是不可接受的安全违规行为。 马斯克经营着特斯拉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他还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其聊天机器人名为 Grok。 他补充道:游客必须在门口检查他们的苹果设备,设备将被存放在法拉第笼中。 法拉第笼是一种阻挡电磁场的设备。 与此同时,OpenAI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奥特曼现身WWDC 2024。 他出现在年度盛会上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双方已经达成合作。 但奥特曼只是在现场和观众合了合影,聊了聊天,轻描淡写完成了现场走秀。 你别小看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这已经十分明确的表明,硅谷的权力交接已经从苹果转向了OpenAI,奥特曼将是未来十年硅谷的大热门人物。 从苹果舞台上的一名初出茅庐的企业家到关键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奥特曼的出现是硅谷权力格局变化的缩影。 2008年,23岁的奥特曼在一次苹果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他的应用程序 Loopt,利用新兴的App Store扩大其影响力。 奥特曼的兴奋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技术乐观主义。 快进到今天,他的公司OpenAI以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而闻名,并在苹果找到了盟友,这家科技巨头曾激发过他早期的抱负。 目前,苹果正利用OpenAI的实力,努力在人工智能领域迎头赶上。苹果将 OpenAI 的ChatGPT集成到 iOS 中,旨在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功能增强其生态系统。 虽然奥特曼本人没有成为苹果即将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的焦点,但此次合作将成为此次大会的基石,标志着科技行业权力平衡的重大变化。 强者只会独立发展,只有落后了才会结盟。 尽管苹果曾凭借Siri引领人工智能服务领域,但随着竞争对手的迅速发展,苹果发现自己落后了,Siri十余年来从未脱颖而出成为杀手级应用。 尽管OpenAI没有开任何发布会,但39岁的奥特曼才是这场发布会真正的王者。 他满眼望去,尽是征服人工智能天下的憧憬,而苹果,则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英雄迟暮。
iOS 18正式融合GPT-4o,苹果重新定义“AI”,你的iPhone喜提史诗级更新!
如果不是本届 WWDC24(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最后阶段,苹果重新定义了 AI,用「Apple Intelligence」取代「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那么这场苹果年度盛会的高光时刻将会变成「iPad 终于有了计算器应用」这种愚人节玩笑水平的更新。 但好在,苹果玩的「谐音梗」,经得起推敲和琢磨。没有「改变世界」,没有「一夜变天」,也没有「人类一败涂地」,苹果的 AI,不会让你失业,不会让你很焦虑,只是想让你的 iPhone,iPad 和 Mac 更好用更聪明。 当然也会有一点小焦虑,毕竟只有最新的设备才会有更好的苹果 AI 体验,但最新的设备也有最贵的价格。 所以,果式 AI,有何不同? 在看 Apple 智能之前,我们作为碳基生物,还是例行先汇总了 iOS 18 的更新重点,先带你把系统的升级看一遍,然后再迎接硅基时代的序曲: 桌面:可自定义排序,可统一桌面色调 控制中心:可加入更多控制可选项 锁屏界面:手电筒和相机可换成其他功能 隐私方面:推出「应用锁」 iMessage:字体样式、表情自定义选项增加,可以设置稍后发送 邮件:自动整理分类 地图:新型地形图 钱包:tap to cash 功能,新增两种 Apple pay 支付方式 手记:搜索功能从过往手记找到内容 游戏模式:即将登陆 iPhone 照片:引入智能功能「精选集」,照片分类、查找更精准 Apple 智能,苹果 AI 的答卷 这是个人智能,也是苹果的下一个重大举措。 苹果对 Apple 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期待很高,他们把这称为一种新的个人智能系统,将生成模型集成到 iPhone,iPad 和苹果电脑中。 注意,这里画个重点,Apple 智能生而是系统级产品,而非功能或者服务,这意味着它的战略地位生而不同,与什么 Siri 或者 Apple Music 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官方一点的说法是,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通过理解个人情境、确定通知的优先级、提供智能写作工具、创建自定义图像以及自动执行跨应用程序的操作来增强用户体验。 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 iPhone、iPad 和 Mac,真的带脑子了,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用户了。对,之前的思考都是假的。 在聊具体功能之前,Apple 智能毕竟是苹果家的东西,自然有传统艺能傍身,两个最大的亮点先说: 隐私保护 苹果设备间的无缝操作 在苹果,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设计强大的个人产品,通过让人们尽可能简单轻松地做最重要的事情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内置于 iPhone、iPad 和 Mac 中的 Apple 智能,可以轻松完成书写、通知管理和自我表达等工作。 Apple 智能将使你的 iPhone、iPad 和 Mac 能够理解和创建语言和图像,用最简单的交互方式,完成比较复杂的指令任务。 当中的智能写作工具,可以校对文本、重写不同版本直到语气和措辞恰到好处,在任何需要写作的场景中,都可以通过它找到合适的用词措辞,比如更友善一点,或者更专业一点。 但你不想友善或者专业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定义文风,比如「要写得像首诗歌」一样,于是 Apple 智能就会一步成诗。 借助增强的语言功能,用户可以在几秒钟内总结整个讲座/会议/演说的内容,获取较长的群组讨论的浓缩版,熟悉吧,这个功能不光苹果有,ChatGPT 有,其实飞书、WPS、Kimi 等等 AI 工具都有,属于谁都会的功能。 当然集成在系统层面的好处就是这个写作工具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文字创作的界面使用,包括第三方应用,这就是生在苹果家的先天优势。 Apple 智能中内置的大型语言模型提供了深度自然语言理解,可以帮助你自动管理消息通知。 例如,iPhone 可以优先处理重要通知,且减少非紧急消息的干扰,同时确保你不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事。 这里就呼应了前面所说的,设备这次真的是会思考了。 手机略加思索,会优先通知显示在堆栈顶部,第一眼就能让人看到最重要的事情。通知也会实时汇总,以便用户可以更快地浏览。 邮件中的优先消息,会将时间优先级较高的消息放到收件箱的顶部,例如今天截止的邀请或今天下午航班的登机提醒。 通过 Apple 智能,可在邮件应用中显示长电子邮件的摘要,直奔主题,重要信息点一目了然。 除了玩转文字,Apple 智能还支持文生图功能,让 iMessage 对话过程更有趣。 例如,当你祝朋友生日快乐时,你可以根据朋友的形象创建一个被蛋糕,气球和鲜花包围的图像贺卡,使得氛围更加地喜庆。 当然,实话实说,Apple 智能的文生图水平不怎么样,你的朋友看到了未必觉得喜庆。 目前在对话过程中,该功能支持生成手绘、插画和动画三种风格的图片,并且这种功能的内置在整个系统的所有 App 中,如备忘录,无边记等。 如果说以上的 Apple 智能表现只能说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聊胜于无的话,属于苹果真正的实力在下面。 Apple 智能能够简化跨多个 APP 的使用体验。 无论是调用上周同事分享的文件,还是播放妻子前几天分享的博客,Apple 智能能够协调这些以及数百个其他操作,以帮助用户可以完成更多事项,同时极大提高效率。 此外,Apple 智能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对个人情境的理解。 苹果智能以个人信息和使用情境为基础,能够检索和分析应用程序中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屏幕上的内容,例如正在查看的电子邮件或日历事件等。 苹果在 WWDC24 为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设我的一个会议被重新安排到下午晚些时候,我想知道这是否会影响到我按时参加我女儿的演出。 这个时候,Apple 智能就能派上用场。它能知道:我女儿是谁,她几天前发送的演出详情、我的会议时间和地点,以及我的办公室和剧院之间路程的预计占用时长。 这个场景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 Apple 智能是一个系统,以及为什么它真正拥有了理解用户的能力,因为它打通了用户的诸多不同应用数据,知晓这些数据组合起来有何逻辑,并且推导出用户的问题和需求,还给出了解决方案。 爱范儿和 APPSO 认为,这是 Apple 智能真正的厉害之处,也是其他手机 AI 难以企及的地方。 但问题随之而来,毕竟如果把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都交到别人的 AI 云中进行储存和分析,就有点吓人了。因此,苹果认为应该做到「强大的智能与强大的隐私齐头并进」。 首先,个人智能系统的核心,其实就是设备上的处理能力,苹果表示其 Apple 智能已经集成到了 iPhone、iPad 和Mac 以及应用程序中,使其能在「不收集个人数据的情况下理解个人数据」。 得益于苹果独特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构建的芯片,为设备提供了深度集成深度大模型所需的处理能力。 换言之,A17 Pro 及苹果 M 系列芯片,为苹果智能提供了算力的基础。 再换言之,其他机型可能会无缘 Apple 智能。 苹果介绍,当用户提出请求时,Apple 智能会使用其语义索引来识别相关的个人数据,并结合使用的情境,将其提供给相应的模型来处理任务。 通常,如果我们想要用到更大型的模型,就得求助于云服务器。但问题在于,这些服务器可能会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存下数据,而且哪怕公司声称他们不会乱用你的数据,但作为用户,我们其实很难去核实这一点。 不过这个问题在 Apple 智能或许不会出现。苹果表示,当你使用像 iPhone 这样的苹果设备时,你可以控制你的数据存储在哪里以及谁可以访问它。 苹果还想让 iPhone 的隐私和安全扩展到云端,同时还提供好的 AI 服务,这就是私有云计算。 当用户提出请求时,Apple 智能会先看看能不能在设备上处理, 然后在使用苹果芯片作为算力输出的服务器上处理时,你的数据不会被存储,也不会被苹果独占。 苹果还表示,私有云计算加密确保了 iPhone、iPad 和 Mac 在软件未经公开记录和检查的情况下不能与服务器通信,也就是为 AI 隐私保护设定了一个新标准。 别人考虑 AI 好不好用的时候,苹果会优先考虑 AI 安不安全。 大模型上机,你的 Siri 变得更聪明了 在变得「聪明」的这条道路上,Siri 摸索了十三年,但直到今天,我们才再次见证其初心的回归。 GPT-4o 的出现一夜之间改写了人机交互的历史,直接干翻所有语音助手。 苹果一看,这势头,打不过就加入吧,在 Apple 智能的加持下,你手机上的 Siri 不仅变得更聪明,流畅的对话能力也迎来质的飞跃。 例如,周末想去海滩玩,但不知道当地天气如何,无他,只需向 Siri 发出询问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从演示效果上看,这种交流方式好比跟你的天气助手聊天,既方便又舒服。 另外,Siri 支持在文字与语音之间随意切换,比如随手在屏幕下方打字就能轻松调用 Siri。 在交流过程中,AI+ 的 Siri 具备更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对个人情景的理解能力也有大幅度改进。 例如,当你想要去机场接人,新版 Siri 能够帮助你规划路线,并且根据平时聊天内容的信息,帮你提前订好吃饭的餐厅。 在发布会上,苹果也正式宣布与 OpenAI 达成合作。 未来 ChatGPT 将被整合到 Siri 当中 ,并且被融入全系统的书写工具当中。用户无需注册账户,即可直接免费使用这一功能。 而 ChatGPT 的付费订阅用户可以在这些操作系统中直接连接他们的账户,并享受付费功能的便捷访问。 爱范儿和 APPSO 在苹果发布会现场也看到了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身影,不过,Altman 并未在预先录制好的发布会视频现身。 他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非常高兴能与苹果合作,ChatGPT 今年晚些时候将整合到苹果设备中!我想你一定会喜欢它。」 Siri 的初心是让生活更简单,但我们过去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教会 Siri 如何理解我们的问题。 希望在新版 Siri 正式推送后,能够真正成为如苹果营销主管菲尔·席勒所描述的那样——通过语音指令就能帮助你搞定事情的智能助手。 可以说,iOS 18 和 ChatGPT 的合体是一场众望所归的各取所需,也是拯救 Siri 的一步大棋,也正是因为 Apple 智能和 ChatGPT 的加入,才让你我手上的 iPhone、iPad 和 Mac 重获新生,说是史诗级更新,并不为过。 iOS 被 AI 接管?没有大张旗鼓,却已深入你我生活 在一些系统级应用上,iOS 18 也有了一些新构思。 iOS 18 上的邮件功能,可以通过设备分类来控制和管理传入的电子邮件,分类功能可以阻止用户的新消息,并且帮助个人旗下所有的账户都保持最新的消息状态,不错过任何一条重要信息。 其中,「主要类别」中的消息,可以使用户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这个类别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熟人朋友的电子邮件和时间上比较紧急的信息。 其余部分将被列为「新的类别」,例如收据和订单确认交易、新闻通讯更新、社交媒体通知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消息中的促销活动。 iOS 18 的邮件还创建了一个新摘要视图,将用户从企业收到的所有相关电子邮件汇集在一起,使与这些相似信息的交互更加容易,我们可以在同一个界面获取所有的相关消息,查看和这些内容有关的内容。 苹果官方的地图 App 在 iOS 18 上,增加了全新的地形图。 地形图中有许多新的细节信息,其中包括详细的步道网络和远足路线,这些新的地图信息可以保存在手机端离线访问。 用户还能实用连续的智能语音提示,以及创建独属于自己的徒步旅行路线,在没有网络的环境里,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钱包 App 的更新则集中在了便利性上。 苹果在发布会上称,他们将推出一种快速而私密的方式来付款,称为「Tap to Cash」,无需共享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就能面对面交钱。 用户只需将手机放在一起,就可以成功付款。 从发布会的演示视频看,这是一种快速私对私的转账方式。转账时的动画交互很有质感,非常像 iOS 17 上隔空投送的动效。 另外,苹果称目前正在增加来两种新的在线苹果支付方式,让世界各地的客户能够从银行和卡提供商兑换奖品。 比如活动门票功能有了新功能和新设计,根据门票信息,用户将能在手机上看到和演出场地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智能推荐,和演出相关的 App 也会出现在建议当中。 前段时间的网红应用「手记」也有更新,现在的手记可以记录用户的每日心情,并且通过显示个人的日历、安排等统计数据的见解视图,帮助用户来跟踪相关的事宜。 「游戏模式」的更新能为游戏爱好者提升不少游玩体验,按照苹果的说法,那就是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现在开启游戏模式后,设备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台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游戏帧率,并改善 AirPods 和游戏控制器的响应速度。 苹果去年已经在 macOS Sonoma 中添加了类似的游戏模式,现在的 iOS 上引入了这项功能,其实是通过游玩体验的提升,让更多的玩家加入到 Apple Gaming 的生态中。 拍照和相册 对许多人而言,相册都是保存回忆的最佳载体。 iOS 18 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相册界面,我们可以直接滑动选择照片的日期,快速缩小范围,甚至还能智能过滤掉截图,找到我们想要的照片,让不断增加的图库保持整齐有序。 在相册 App 中,还能自定义人物群组,并根据旅行信息分类,支持动态海报等形式展示照片,让我们一键回忆拍照的时刻,还可以一次性分享整个「精选集」。 iMessages 的 AI 更新 最近几年几乎每一代 iOS 更新都会带来 iMessage 的新功能,iOS 18 预计也不会例外。 除了 AI 建议回复,iMessage 还将能支持对单字添加动画效果,之前 iMessage 已经能够实现对整个对话气泡添加像全屏、镭射光、五彩纸屑等等动画效果,用户现在能够利用新功能创建自己的表情符号。 另外,新的消息功能将提供由苹果设备上的 Ajax LLM 生成的建议回复,相当于你有了个智能助理,帮你处理琐事。 Safari Safari 虽然在推出之初一直被诟病,但在后续更新中渐渐变得越来越好用。 而 AI 的加入为 Safari 增加了一项名为 Reader 功能,能够进行内容总结,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有点「量子速读」内味儿了。 此外,在地址栏中还整合了页面工具,用户只需一键点击,即可直接收听博客,这类似于一些便捷的插件功能。 应用锁 隐私是当下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应用锁是 iOS 18 针对隐私保护的另一项重要更新。 现在 iOS 18 支持上锁或隐藏某个 App,用户在解锁时必须使用 Face ID 密码等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强隐私保护能力。 以往 App 会请求查找你通讯录上的权限,但 iOS 18 将这一权限的更多控制权归还给用户。 用户界面和控制中心 除了 AI 功能的升级外,iOS 18 还将在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上做出重大改进。 iOS 18 可以自由排列 App 图标,不受到当前的固定网格布局限制。 同时 iOS18 也进一步开放自定义 App 风格,新增暗色模式,并支持更改应用程序图标的颜色。 例如,iOS 18 可以推荐合适的色调来搭配墙纸,帮助用户打造想要的外观,让主屏幕真正属于用户。 iOS 18 不仅整体界面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还重新设置了控制中心。 除了控制中心采用多页面布局,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 其提供更多富有创意的组件。 控制中心增加了更多的控制选项,并且用户可以自由调整选项的布局、大小,让分门别类的布局也更有条理。 此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显示在锁屏界面的应用,比如相机和手电筒可以更换其他控制功能。 不过不少熬夜观看 WWDC24 的人会有一种「分裂感」,一方面是 iOS18 等系统的更新属于缝缝补补,锦上添花,并无真正的 Amazing 更新,一些「甜点级」的更新也只是让人会心一笑。 时至今日,手机系统的问题已经不是功能太少,而是功能太多,系统更新几乎进入了死胡同,也只有苹果号召力强,大家还会关心 iOS 更新了什么,隔壁 Android 的更新除了酷安用户之外,已经几乎无人在意了。 此时,AI 就成了人们想象中身披金甲脚踏祥云的盖世大英雄,大家的意中系统,应该是无所不能,多智近妖,书画双绝的天顶星技术载体,但苹果还是把我们拉回现实: 醒醒,2024 年最好的 AI 设备,依旧是手机,2024 年最好的 AI 手机,将会是 iPhone。
苹果AI一夜颠覆所有!Siri史诗级进化,内挂ChatGPT-4o,奥特曼来了,马斯克怒了
作者 | 智东西编辑部 刚刚,苹果AI,正式交卷! 智东西美国加州库比提诺苹果总部WWDC24现场报道,今日,苹果构建了一个全新AI帝国——个人化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诞生,智能助手Siri迎来诞生13年以来的史诗级进化,打通苹果全家桶系统。 今天加州现场的阳光明媚又热烈,将衣服晒得滚烫。在动感的暖场音乐后,库克出来跟现场观众交流互动,之后整个Keynote所有现场媒体和开发者仍然是围坐在一起“看录播视频”。 紧接着主题演讲开始,苹果上来就先甩“核弹”——国行版Vision Pro 6月28日在中国上市!6月14日开始预定。 目前国内苹果官网页面已经上架Vision Pro,售价29999元起。 在长达100分钟的主题演讲中,苹果相当会吊胃口,明知大家最关心AI,就是要把AI和Siri压箱底,开场1小时后才开始密集上猛料。 不过AI的猛料一上就是40多分钟: iOS支持了通话录音!还上新语音转写。 Siri能免费调用ChatGPT了,还能关联GPT-4o。 Siri真的变聪明了,能更自然地回答问题、读懂模糊表达、理解多轮对话,还将能够识别屏幕、总结信息、个性化定制、跨应用操作、在App中执行数百项操作等。 其他全新生成式AI功能包括创建生成式AI表情包,草图秒生更丰富的图像,AI创作图像深度嵌入信息,此外AI修图及视频搜索、AI视频创作也将嵌入苹果图库。 此外,苹果全家桶六大系统全面升级! MVP毫无疑问是iPadOS 18计算器App!一发布就引起全场巨大的欢呼。还有超酷的手写数学笔记功能,备忘录也上线全量计算器功能。 iOS 18大改屏幕图标、控制中心和照片App设计,新增卫星短信、游戏模式、地图离线徒步路线记录。 还把“金钱流失”具象化,两个iPhone一碰,钱就如流沙般“流”到另一部手机的账户里。 苹果AI这么猛,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呢?根据苹果公布信息,Apple Intelligence的英语试用版将于今年夏天推出,并于今年秋天在iOS 18、iPadOS 18及macOS Sequoia中落地Beta版。 当然,要用上最新的苹果AI,门槛着实不低:支持iPhone 15 Pro、配备M1芯片的iPad和Mac以及后续机型。 用AI刺激新品销量,库克你是懂的。 哦对了,今天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也亲自来到了WWDC现场,距离他上次来WWDC,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2008年阿尔特曼参加WWDC(左)与2024年阿尔特曼参加WWDC(右) 马斯克作为Open AI曾经的发起人之一和现在的死对头,不但抨击苹果AI面临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还直接在库克X平台推文下方留言道:“不想要。” 马斯克还不忘“恶搞”一下,以一张表情包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次智东西作为受邀现场报道的少数AI媒体之一,现在带你直击苹果总部Apple Park现场。 主题演讲后,特别环节在乔布斯剧院进行,苹果机器学习和AI战略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说,苹果在iPhone上运行的大语言模型有大约30亿个参数,并确认苹果与其他第三方大模型供应商合作的计划,称期待在未来与其他模型进行集成,比如谷歌Gemini,但“现在没有什么可宣布的”。 一、苹果个人AI系统来了:AI贯穿系统每个角落、所有App! AI,一定是这次WWDC最重要的主角。这次苹果正式发布了自家的个人化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库克说,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强大AI功能。苹果在落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希望能符合苹果核心原则,今天,苹果正式公布了自己做AI的五大关键原则: 1、强大,能在各种要紧的事上帮到你。 2、直观易用。 3、深度整合到产品的使用体验中。 4、懂你,并以你个人的情境为基础。 5、从设立之初就注重隐私保护。 基于这些原则,苹果正式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苹果全新的个人化智能系统,也就是苹果AI的核心系统。 苹果高级副总裁Craig特别提到,苹果要做的是更懂你的个人化智能系统。 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AI模型置于iPhone和iPad的核心中,根据个人的情境来提供智能的协助。 苹果从功能、架构、体验三个方面深入介绍了Apple Intelligence。 首先是功能,Apple Intelligence,可以让你的iPhone、iPad和Mac理解并生成语言和图像,还可以代替你执行操作,简化跨多个App进行操作的流程。 苹果说,Apple Intelligence真正的独特之处就是能够理解你的个人情境。 Apple Intelligence内置大语言模型,可以深刻的理解自然语言,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大事小事都做得更快、更轻松。 比如你的iPhone可以为通知设定优先的次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但又不会错过重要信息。 Apple Intelligence能帮你重写校对、提取文字摘要,协助你写文章、写帖子、提炼想法,分享给同学或者检查马上要发到网上的评论。 这些功能贯穿邮件、备忘录、Safari浏览器、Pages、Keynote甚至是三方的App。 除了语言之外,Apple Intelligence还支持图像相关AI新功能。 Apple Intelligence可以识别你照片图库中的人物,比如给朋友发生日祝福时,AI可以生成一张朋友的图像,让你的祝福更带感。 当你想告诉妈妈,她是你心中的超人时,你可以发一张他身穿超人披风的照片。 生成的图像有三种风格:素描、插图和动画。 当然,这种体验不仅限于信息App,系统中所有的App都适用,比如备忘录、无边记、Keynote、Pages。 Apple Intelligence另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跨多个App执行操作,你可以开口说,调出上周Joe给我发的文件、看看妈妈和我的所有照片、播放前几天太太发给我的播客。 Apple Intelligence能实现数百种这种复杂的操作。 此外,Craig重点提到,个人化智能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要素,就是要深刻理解你的个人情境。 Apple Intelligence的运作基于你的个人信息和情境,它不仅能从你的各种检索中分析相关度最高的内容,还会参考你屏幕上的内容,比如你正在查看的邮件或者日程日历。 比如有一场会议改到了傍晚,你想知道开完这场会还能不能赶上女儿的演出,Apple Intelligence就会处理相关的个人数据来给你提供协助。 首先它知道我女儿是谁,以及她前几天发来的演出,也知道我的会议的时间、地点,预估我从公司到剧院的交通状况。 Craig特别提到,能够理解这些个人情境,才能提供真正实用的智能技术。但是做法必须要注重隐私。 端侧设备处理是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苹果将它深度整合到iPhone、iPad和Mac中,苹果无需收集这些数据,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当然,这离不开苹果独特的软硬件整合能力。 苹果对芯片多年的投入,让苹果的芯片可以支持端侧AI的处理。 苹果特别提到,苹果先进的Apple芯片,包括A17 Pro和M系列芯片,给Apple Intelligence提供了坚实的算力基础。 Apple Intelligence包含专为日常活动而设计的大语言模型和图像生成扩散模型,能飞快的根据你当前的活动进行调整。 其内置端侧语义索引,可以整理和提炼各种中的信息。当你提出请求,Apple Intelligence就会通过语义索引来识别相关的个人数据,并传输给生成式模型。他们模型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情景,更好的去协助你。 大多数这类模型都能在完全的端侧运行,有时用到的模型大到无法放在随身携带的设备,这时候服务器就可以产发挥作用了。 传统的服务器会储存你的数据,但苹果创造了Private Cloud Compute——私密云计算技术,私密云计算技术让智能系统能够扩展引入更大的基于服务器的模型,来处理更复杂的需求,同时妥善保护数字隐私安全。 苹果提到,这些服务器基于苹果芯片,可以提供与iPhone相同的芯片级别的隐私和安全保护。 Apple Intelligence会分析你发出的请求能否在设备端运行,如果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借助私密云计算仅将与任务相关的数据发送给采用苹果芯片的服务器。 Craig说,数据绝对不会被存储,连苹果也无法访问,数据只会为了用来执行请求。 苹果通过加密形式确保iPhone、iPad、Mac可以拒绝与服务器对话,除非这个服务器的软件已经得到公开的安全标准认证。 可以说,在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上,苹果是死磕到底了。 在大家关心的落地时间和机型方面,Apple Intelligence将随iOS 18、iPadOS 18及macOS Sequoia免费提供,在iPhone 15 Pro、配备M1芯片的iPad和Mac以及后续机型上提供。 Apple Intelligence将于今年夏天推出英语试用版,今年秋天Beta版将作为iOS 18、iPadOS 18及macOS Sequoia的一部分推出。另外的功能和其他语言、平台的支持将在明年陆续推出。 二、苹果智能免费可用,给Siri“换脑子”,交互更自然更个性化 基于Apple Intelligence,Siri的交互变得更自然,上下文理解力更强,用户使用也将更个性化。 首先,Siri具有更丰富的语言理解能力,即使用户表达不清楚,它也能理解意思;它可以在对话时联系上下文,比如知道用户说的“那里”是之前提到的一个地方。 Siri支持用户切换语音和文字交互方式。当不想出声时,用户可以打字给Siri,让它实现定闹钟等功能,选择适合场景的交互方式。 Siri掌握了大量关于功能和设置的信息。当用户想知道如何在iPhone、iPad或Mac上做某事时,即使不知道某个功能的确切名称,用户也可以简单地描述它,Siri能明白用户所说的功能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苹果将推出更多功能,使Siri更加个性化和强大。 Apple Intelligence将为Siri提供屏幕感知能力,支持其针对屏幕信息采取行动。例如,一个朋友从消息中发短信写到新地址,用户可以让Siri把这个地址添加到他的联系人卡片上。 Siri将可以理解用户在App中的很多操作,能在App内及跨App执行数百个新操作,包括一些利用苹果新的写作和图像生成功能的操作。比如当用户对Siri说找到某张照片,并要求对这张照片优化,Siri将能够去照办。 这些功能将通过App Intents实现。这个框架允许一系列针对Siri和其他系统体验的操作,不仅限于苹果自有应用程序。开发者将能够通过App Intents API来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引入Apple Intelligence。 这只是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Siri将能够理解并在更多应用程序中采取更多行动。 Siri还将拥有一组很酷的功能,它将可以感知用户的个人背景,包括照片、日历日程和文件等语义索引,以及藏在消息和电子邮件中的信息,从而预测用户接下来要做的事,且不会泄露隐私。 比如新的Siri是个找东西的好帮手。在用户的要求下,Siri可以帮用户帮用户找到驾驶证号,并填写到表格里。 比如它能参考邮件里航班到的时间,告诉用户要接的人什么时候到达,并参考用户在备忘录中写的用餐地址,在要求下帮用户计算能否按时到达。 今年标志着Siri新时代的开始,所有这些Siri的更新会同步iPad和Mac。 三、AI文本润色、图像生成潜入应用程序,还支持录音转文字、自动生视频 Apple Intelligence还被用到了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 比如Apple Intelligence提供重写(Rewrite)功能,帮用户在各种应用中优化写作内容。同时,写作工具也可以帮用户校对内容,检查语法、字词及句子结构,提供编辑建议。 此外,Apple Intelligence还支持智能回复邮件,用户轻点几下就可以完成操作。现在,用户也可以从电子邮件列表中看到摘要,快速了解邮件内容,获取优先级信息。 除了邮件,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系统范围内的写作工具,包括第三方应用程序。 Apple Intelligence支持用户进行AI图像生成,第三方应用程序也支持这种体验。 消息中最有趣的沟通方式之一是表情符号。苹果推出Genmoji(表情生成),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表情符号,比如挑选相册里的一个人创建与他非常相似的表情符号,并添加到消息等应用中。 在图像生成方面,苹果进一步推出了Image Playground(图像游乐场),这是一种在几秒钟内创建有趣图像的新方式,将内置在消息等应用中。 不需要复杂的描述词,用户可以从主题、服装、配饰、地点等一系列概念中进行选择并添加至Image Playground,几秒钟后,用户将看到Apple Intelligence创建了用户想要的图像。当然,用户也可以输入具体描述进行图像生成。 苹果还构建了Image Playground API,支持开发者将图像生成功能集成到他们的应用中去。 为了深入理解和创建图像,苹果推出全新的笔记应用程序工具Image Wand(图像棒),它可以将一个粗略的草图变成精致的图像,补充笔记,增加可视化效果。 Apple Intelligence还帮助用户充分利用不断变大的照片库。修图、搜索照片和视频都变得更加容易。 同时,Apple Intelligence还将支持自动视频创作,当用户想使用照片和视频自己创作一部电影时,比如输入“学钓鱼”,Apple Intelligence会挑出适合的素材,自动生成一段视频,画面还会伴随着自动匹配的配乐。 除此之外,Apple Intelligence还开启了很多其他有用的功能。比如,在笔记应用中,用户现在可以录制和转录音频,并提供智能摘要;该功能也将进入其他应用,当用户在实时通话中开始录音时,参与者会自动收到通知,实时通话转录。 四、联手OpenAI尘埃落定,无需注册、Siri实时调用GPT-4o 对于苹果AI在合作方面的一些进展苹果也在今天做了重要官宣。 除了自家大模型,苹果还将Siri变成使用外部模型的入口,这些外部模型的能力会全部融入用户的使用体验中。 苹果与OpenAI此前盛传已久的合作终于尘埃落定,苹果首选了GPT-4o作为外部大模型之一。 首先,Siri支持调用ChatGPT,例如需要菜品灵感、家装建议等,都可以让ChatGPT直接给出答案,不止文字、照片,就连文档、PPT、PDF都可以直接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调用ChatGPT出场时,Siri都需要征求用户的同意,再将相关信息分享给ChatGPT。 此外,苹果将ChatGPT融入了全系统适用的书写工具中。其编写功能让用户分分钟搞定带插图的睡前小故事。 苹果对于大模型的调用将免费、方便贯彻到底,用户不必创建账户就可以免费使用ChatGPT,ChatGPT订阅用户也能关联自己的账户,并在苹果设备中使用相关产品时接入付费功能。 ChatGPT将集成在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中,今年稍晚推出。未来苹果还会增加对其他AI模型的支持。 对于开发者,大模型的更新也大有裨益。 苹果以全新的API和框架更新了SDK。例如,开发者在Image Playground中只需要添加几行代码,就能加入自己的App,Bear Notes这类App自动支持用户对笔记进行重写、校对和摘要。 同时,苹果还在努力打造更多的实现途径,让用户直接在各种App中使用Siri执行指令。 苹果在快捷指令框架App Intents中,将海量App与Apple Intelligence关联了起来,并在所有操作系统中定义新的Intent机制,然后将经过预定义、训练和测试的Intent免费提供给开发者。 例如用户直接口述提出“给昨天XX拍的照片应用电影效果预设”的指令,就可以直接让Siri执行。 这些都只是其SDK更新的冰山一角,未来开发者可以将各种实用且智能的功能添加到自己的App中,打造适用于每一个人的AI时代。 五、iOS 18来了:支持主屏自定义及应用锁,卫星通信上iPhone,游戏模式来了 上述各类AI新功能都已经融入到了苹果的各大OS中,首先我们来看看iOS。 这次iOS 18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方式去定制iPhone,让设备保持连接,以及让用户重温重要时刻。 1、定制iPhone:主屏幕个性化定制,控制中心可扩展 从主屏幕开始,用户已经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壁纸、应用程序和小部件自定义主屏幕,现在可以做的更多。 比如用户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照片为壁纸,自定义App图标的位置及颜色和风格,比如深色模式的风格会随之变化,以及用户可以根据主题照片自定义App图标色调。 苹果还将更高阶的自定义和功能带进了控制中心。用户用手指扫向屏幕右下角,控制中心出现,增加了媒体播放、家居控制等更多控制项,支持便捷添加更多其他控制项。iOS 18增加了控制中心的可扩展性,支持调整布局和大小。 在隐私方面,用户有时会把手机给别人使用,iOS 18支持开启隐私模式,锁定某个App或者隐藏某个App。在用户与App共享信息方面,iOS 18将用户与App共享哪些联系人的控制权交给了用户;用户还能更强地控制设备配对。 2、保持连接:信息增加个性化表情符号,支持卫星通信 iOS 18对用以保持连接的应用程序进行了重大增强。 在信息功能上,iOS 18为用户解锁了新的表情符号和贴纸,还增加了设置信息稍后发送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一些文字效果强化信息语气,比如通过文本斜体、下划线等格式强调词句,通过视觉放大强调某个信息点,让某个词语震动等。 当没有网络时,iOS 18支持通过卫星提供信息服务。现在,用户可以使用iPhone 14及后续的机型的卫星功能,连接到距离地球数百英里的卫星,发短信给亲友,且这些信息均经过端到端加密的。 邮件App增加了新的类别功能,并且提供全新的摘要模块,帮用户将同类信息汇集在一起,信息交互变得更容易,该分类功能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地图App提供了新的地形图,包含详细的步道网络和远足路线都可以保存到用户的手机上。 钱包App推出了Tap to Cash新功能,这是一种快速而私密的支付方式,用户无需共享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即可兑换苹果现金。用户将两个手机靠近,就能进行支付。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游戏模型将登陆iPhone,支持在游戏时维持更高帧率,还大大提高了AirPods和手柄的反应速度。 3、重温回忆:图片App最重磅升级,视图大更新 最后,iOS 18在重温回忆方面升级。这主要是指图片App,带来了迄今最重磅更新。 图片App首页已统一为一个视图,顶部是照片网格,下面是按主题组织的图库。当用户想要快速跳转到特定日期时,照片网格支持直接跳转。 用户可以自定义下部图库的主题,将看重的主题放在显著位置。图片App也将新增全新栏目,右扫可以出现照片轮播,支持用户自定义添加喜爱的照片。 六、visionOS 2发力内容生态,相册所有照片一键3D化 OS方面,其实今天苹果上来直接先讲了苹果的“第六大”操作系统——visionOS的更新,正式发布了visionOS 2。 当然,对于大家伙最关心的Apple Vision Pro销售问题,库克今天正式宣布,Vision Pro将于6月28日开始在中国等八个国家开始销售! 今年针对visionOS 2,苹果做的最关键的就是一件事:内容,内容,内容。 苹果高管宣布,现在已经有2000多款专门为Apple Vision Pro打造的App,兼容的iPhone和iPad的App也已经超过了150万个,Vision Pro的应用生态成长速度,着实够快的。 visionOS 2这次首先升级了空间照片,图库里现有的照片可以直接通过机器学习技术,从2D升级为3D了。 也就是说,苹果可以直接把你相册里所有的2D照片一键变成3D!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没有3D内容可以看了。 此外,Mac在Vision Pro上的投屏可以变成超宽屏,相当于两台4K显示器并排摆放,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超宽带鱼屏”。 好家伙,苹果直接帮你免费升级mac显示屏。显然,苹果在强化Vision Pro作为“虚拟大屏”的作用。 此外,visionOS 2一系列新的API和架构会给开发者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开发便利。佳能甚至直接推出了新的空间镜头,一些新的专业软件将更好地分享空间视频。 总体来说,苹果直接把整个3D空间视频的工作流打通了,让大家可以更好的去拍摄3D空间视频,分享3D空间视频。 七、iPadOS甩王炸应用,数学笔记惊艳全场 在iPadOS 18中,有很多跟iOS 18相似的功能,比如个性化的主屏幕、自定义控制中心等,但苹果这次特别推出了几个“王炸级”的新App和功能。 这次苹果iPadOS 18终于有计算器了!苹果将其称之为“神迹”。 计算器针对iPad的大屏做了一些优化和适配,加入历史记录、单位转换。 这次苹果发布的“数学笔记”新功能,是真正的“王炸”, 你可以直接用Apple Pencil写各种的公式,就像在纸上一样,只要写下“等号”就会马上跳出计算结果。 你可以实时修改等号前的计算过程,然后结果会实时的改变,非常的神奇。这个功能也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一片欢呼。 当你要计算一系列数字的总和时,只需要在这些数字下面画一条横线。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改变题目中任何的数字,计算结果也会实时的改变。 系统还可以直接根据方程式直接创建坐标图像,当你想了解题目中的不同的参数,对这个图像的影响,你可以直接点击这个参数,并且实时的调整预览。 可以说这个数学笔记是一个惊艳全场的新功能。 苹果还给备忘录增加了Smart Script功能,它可以随着书写自动美化你的笔记,端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根据你以往的笔记来重建你的手写体。生成的字体看起来更像,但是会写得更端正。 在备忘录中,你可以对写好的内容进行补充,只需要轻点按住文字就会流动的调整,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想删除,就直接划掉,整个体验更高效、更流畅,更易读。 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化身笔记达人。 除了王炸应用和新功能,在基础体验方面,iPadOS 18新的悬浮标签页栏,可以让你更轻松的导览到App的不同位置,内容铺满屏幕。 标签栏和边栏可以自由转换,你可以自定义标签页,将标签页都留在手边,这种体验贯穿于整个系统的所有应用中。当然,所有的系统动效都十分的精美。 Share Play中的屏幕共享功能这次支持了通过屏幕轻点或者手绘向对方示范应该如何操作的功能。你可以直接出手帮助,也可以要求对方远程操作他的iPad,这对于帮助父母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八、macOS:支持iPhone镜像,推出密码管理应用 今日,苹果推出macOS Sequoia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将可以提高用户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版本。 据悉,用户将可以快速平铺窗口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新的iPhone镜像(iPhone Mirroring)功能允许用户无线使用iPhone,Safari的大规模更新可帮助用户轻松浏览网页,此外还有一系列新游戏也将进入Mac。 聚焦iPhone镜像功能,它支持用户在Mac电脑上接收iPhone的信息,无缝操作iPhone,即使在iPhone锁屏情况下也能实现Mac大屏协作,多屏协同。 在备受关注的Safari浏览器方面,macOS Sequoia将使用户更轻松发现内容并简化浏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Safari将可以自动检测相关信息并将网页中重要的信息突出显示。 此外,macOS Sequoia在密码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更新。苹果推出密码(Passwords)新应用,将使得用户更轻松地访问密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将密码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从验证到安全预警都十分完备。该程序将上线Mac、iPad、iPhone、Vision Pro和Windows。 macOS Sequoia开发者测试版将于今天推出,公共测试版将于下月推出,所有的操作系统版本将在今年秋季向用户提供。 九、watchOS:实时运动打分,打造手腕上的私人运动管家 Apple Watch已经成为用户运动健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次,watchOS 11的更新围绕着运动、健康、连接三大核心。 watchOS 11新增了训练负荷功能,让用户对运动与自己身体的关系更加了解。其原理是将心率、配速、高度这些热量值数据,结合用户的年龄、体重等个人数据,通过新算法自动将传感器数据转为对你训练的1-10耗能评分,1代表轻松,10代表竭尽全力。 然后,耗能评分和锻炼时长将用于计算用户的训练负荷,让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更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运动过程中,用户会有不同的身体指标关注点,这次iPhone端的健身App页面可以自定义选择摘要了。你可以把自己的心率、步数等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在日常运动中,通过完成健身圆环获得运动奖章可以激励用户保持日常习惯,现在健身目标更加灵活了。用户可以对一周中的某一天自定义健身圆环的闭合目标,或者暂停一天、一周或更久,都不会影响你获得运动奖章。 为了让用户更快速直观的查看身体各项关键指标,watchOS 11推出了一项新功能Vitals App。 其中会同步显示用户的心率、睡眠呼吸、手腕温度等,并将当前的各项指标与用户此前的正常指标进行对比,超出正常范围的指标会高亮显示,如果多项指标超出还会有专门的信息通知用户。 对于孕妇而言,现在经期跟踪还会显示孕龄,并跟踪心率等各项指标。 去年,Apple Watch新增了小组件的智能叠放功能,如今这一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当前用户状态,从而调整位置。比如马上下雨就会有降水概率组件、出国旅行就有翻译组件,用户直接使用听写功能就能在手表上看到并听到翻译内容。 另一个体现是,实时活动也可以在Apple Watch上看到,还有新增的与朋友互动的“平安确认”功能。 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双指互点两下API的操作,比如追踪婴儿的睡眠时间。 watchOS 11智能识别评估精选最佳照片以自定义表盘,同时调整图像与时间的前后关系。 八、音频&家居:耳机点头就能与Siri交互,个性化空间音频进军游戏 此次AirPods的重点更新围绕着两大重点,交互更简单、听得更清晰。 首先在交互方面,日常佩戴AirPods接收到Siri的来电提醒时,用户不方便开口回应只需要轻微点头和摇头就能听松回应,无需在面对大风天气或者公共场所大声与Siri交流的尴尬局面。 其次在听方面,为了确保声音在大风天气清晰,AirPods Pro新增了Voice Isolation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基于计算音频消除背景噪音。 同时,个性化空间音频模式也扩展到游戏领域,苹果构建了新的Personalized Spatial Audio API,腾讯游戏和EA联合出品的Need for Speed Mobile将成为首批采用个性化空间音频技术的游戏,将于今年秋天推出。 在家居领域,观看电视节目时,InSight功能能实时将演员的信息显示出来,还能将电视中正在播放的BGM添加到Apple Music列表中。 同样,tvOS在音频领域发力,增强对话功能利用机器学习提高人声清晰度,确保演员对话清晰。并且智能提供字幕功能,当用户静音或跳回时,字幕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此外,tvOS的更新还包括新增对21:9投影支持、史努比屏保。 结语:苹果AI史诗级升级,软硬件生态全面出击 毫无疑问,苹果Apple Intelligence的发布,标志着苹果AI的一次“全面进化”,Siri助手的升级、各类重磅AI能力在苹果生态全家桶中的打通、应用,苹果系统级的AI能力构建,都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AI体验标准。 当然,客观来看,相似的AI功能在安卓、Windows阵营中我们也已经见过不少了,苹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在功能丰富度、体验完善成度上更有优势,微软、谷歌以及国内众多安卓手机厂商将如何接招,值得期待。 Vision Pro虽然此前在美国市场销售遇冷,但新一轮的全球发售必将给XR产业注入新一轮动能,visionOS 2在内容生态方面的大力推动也极具价值,可以说,苹果再次给空间计算时代的到来按下了一次加速键。 整体看下来,苹果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干货满满,虽然此前诸多爆料信息都得到了印证,但苹果真正将这些大招亮出来的时候,还是给人十足的惊艳感,也引发了产业内的广泛热议。 今天,苹果正式跟上AI大部队,并冲在了最前面。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涉加沙决议 中方呼吁立即实现无条件和持久停火
  当地时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美国提交的一份加沙地带相关决议,呼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接受停火协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后做了解释性发言。中方呼吁立即实现无条件和持久停火,并敦促提案国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为推动实现立即永久停火做出真诚努力。   中方代表表示,加沙冲突爆发已经超过8个月,3.7万多巴勒斯坦人被夺去生命,200万民众深陷前所未有的人道灾难。面对这场人间惨剧,国际社会早已形成压倒性共识,必须实现立即、无条件和持久停火;必须立即释放全部人质和被扣押的巴勒斯坦人员;必须保障充足的人道物资畅通无阻地进入加沙,及时送到有需要的民众手中;必须保护平民;对在加沙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严肃追责。   中方代表指出,从常理上讲,先由当事方达成协议,再由安理会采取行动予以核可,显然更加稳妥。但是,如果安理会采取的行动有助于推动达成协议,有助于实现立即、永久停火,那么这样的行动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中方代表表示,提案国根据安理会成员的意见对决议草案作了修改,但草案仍然存在不少模糊之处,中方对主要当事方是否接受停火倡议、三阶段安排能否顺利过渡仍然有合理关切。   中方代表说,决议草案表示,如果第一阶段谈判超过6个星期,只要仍在谈判,停火就将继续。有关方面将努力确保谈判进行,直至达成协议。提案国也告诉中方,以色列已经接受了停火倡议。中方理解,这就意味着停火一旦实现,将不会再重启战端,立即实现永久停火。这是中方和安理会成员连续几个月来的强烈呼吁,也是深陷苦难中的加沙民众最迫切的期盼。从制止更多杀戮、缓解人道灾难的迫切需求出发,中方对决议草案投了赞成票。   中方代表强调,安理会的所有决议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中方希望提案国秉持公正正义负责任的态度,为推动实现立即永久停火做出真诚努力。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推动早日平息加沙战火,推动巴以问题早日回到落实“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
锁定目标人群发力短视频 特朗普的“TikTok计划”曝光
图注:特朗普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6日,据路透社报道,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趋于白热化,特朗普的两位竞选顾问表示,特朗普计划在TikTok上发布一系列针对年轻男性的短视频,传递有关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问题方面的信息,得以让人们首次了解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TikTok战略。 上周六,特朗普正式入驻TikTok,他的首个视频发布的是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内容,凸显出他的竞选团队在努力争取年轻选民,尤其是构成UFC核心粉丝群的男性选民。特朗普之前担任美国总统时曾试图通过行政令封禁TikTok,但被法院推翻。 目前,特朗普还没有再次在TikTok上发帖,他的竞选团队也几乎没有透露他们计划如何与TikTok的1.7亿美国用户互动,尤其是民意调查显示对特朗普越来越友好的年轻男性群体。 TikTok计划 资深共和党民意测验专家托尼·法布里齐奥(Tony Fabrizio)最近加入了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担任高级顾问。他表示,特朗普视频的核心信息将是经济方面的,利用年轻人对新冠大流行后通胀飙升的沮丧情绪。此前,拜登政府一直无法控制好通胀。 “这些选民对经济更加敏感。他们更有可能谈论通货膨胀,他们更有可能认为他们的个人经济状况变得更糟了。”法布里齐奥在接受采访时说。 特朗普入驻TikTok标志着其竞选团队的社交媒体战略取得了一个重大发展。此前,该战略的核心是特朗普在他创建和控制的平台“真相社交”上发布往往充满咆哮的信息。 特朗普竞选团队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政治主任詹姆斯·布莱尔(James Blair)表示,特朗普在TikTok上的活动将“显著增加”。眼下,美国大多数30岁以下的成年人都在使用TikTok。 “我认为,你会看到,TikTok将成为我们在所有渠道推出更多联合短视频内容的发射台。”布莱尔称。 和特朗普不同,拜登目前并没有在TikTok上注册个人账号,他此前是以竞选团队的名义入驻TikTok的。目前,拜登竞选团队在TikTok上拥有36万粉丝,获得了460万个赞。 拜登连任竞选团队的发言人萨拉菲娜·奇蒂卡(Sarafina Chitika)表示,年轻选民最终会被拜登的政策说服,包括他在医疗保健和枪支管控方面的立场。 “年轻选民想要一个为他们而战的总统,而不是一个出现在终极格斗冠军赛上的总统。”奇蒂卡表示。她称特朗普的议程“对年轻选民有害”。 利用TikTok争夺年轻选民 一些民调显示,77岁的特朗普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度与81岁的拜登不相上下。如果这种态势持续到今年11月的大选,那么年轻选民对两位候选人的支持度和2020年大选相比将发生巨大转变。2020年的出口民调显示,拜登以24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了18-29岁选民的支持。 除了通货膨胀外,选民对拜登年龄的担忧以及他对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战争的支持,进一步削弱了他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度。民意调查显示,他在西班牙裔和黑人选民中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 尽管特朗普在年轻女性中仍然非常不受欢迎,但他似乎正在赢得年轻男性的支持。一些政治专家认为,这一趋势是因为他在批评有关政治正确和男子气概的进步观点、攻击对手,努力塑造自己的男子汉形象。“我们在35岁以下男性群体中的优势最大。”法布里齐奥说。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2023年的一项研究,大约60%的TikTok美国普通新闻消费者是民主党人或倾向民主党的支持者,这意味着特朗普可能会在利用TikTok为自己争夺优势上面临挑战。 不过,他也有机会在一些群体中获得更多的支持。19%的TikTok新闻消费者是黑人,30%是西班牙裔。而在美国总人口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14%和19%。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TikTok上大约44%的新闻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29岁之间。 分析选民情绪的民主党公司“未来多数”(Future Majority)今年4月对TikTok用户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TikTok重度用户和那些对拜登政府及其经济和外交政策(尤其是在通货膨胀和加沙战争方面)持负面看法的用户之间存在相关性。 该调查特别指出,年轻女性、拉丁裔女性和黑人男性是TikTok的主要用户。总体而言,对拜登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更多,比例为57%,高出特朗普的53%。受访者对特朗普的好感度比拜登高出五个百分点。 “未来多数派”总裁马克·里德尔(Mark Riddle)表示,TikTok目前“正在影响他们对拜登和这个国家的看法”。(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SpaceX星舰即将第四次试飞,最大看点是这个
星舰蓄势待发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6日,美国中部时间周四7点(北京时间周四20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巨型“星舰”(Starship)火箭将进行第四次试飞。在这次试飞中,星舰要完成一个棘手的主要目标:在重返地球穿越大气层时挺过超高温阶段。在上次试飞中,星舰就是在这个剧烈的高温穿越阶段解体。 星舰在2023年4月进行了首次试飞,发射后不久就在距地面大约25英里(约合40公里)处爆炸。第二次尝试是在当年11月,星舰首次进入太空,但不久后就爆炸了。 星舰在周四的试飞将重复之前的测试,但目标是飞得更远。星舰系统的第一级猎鹰超重型火箭将点燃33个猛禽发动机升空,然后与星舰的第二级分离,随后重新点燃部分发动机,返回墨西哥湾进行“软溅落”,以模拟在陆地上进行的着陆。 星舰第二级将继续飞向太空,它将绕地球飞行前往印度洋,第二次尝试在重返大气层的高温中幸存下来。这是它在3月份失败的关键时刻。星舰表面覆盖着数百个黑色隔热小瓦片,目的是保护飞船经受住以高超音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遇到的极端高温。 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上周六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在重返大气层时飞得更远,最好是能够承受住最高温度。” 星舰的进展关系重大。美国宇航局(NASA)还需要依赖星舰在2026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尽管星舰的开发似乎比其他火箭项目要快,但是一直慢于马斯克最初的预期。日本富豪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原本计划乘坐星舰展开绕月飞行,但是他在上周取消了这一计划,原因是飞行日程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路透社的调查发现,马斯克快速建造星舰的努力已经威胁到了SpaceX得州和加州的工人安全。(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苹果与OpenAI合作只是权宜之计?终极目标仍是具身智能机器人
财联社6月6日讯(编辑 史正丞)经历整整十六年的轮回,当年需要仰赖苹果平台推介新产品的奥尔特曼,极大概率会成为下周拯救苹果的关键人物。 在知名爆料人马克·古尔曼的最新文章中,他再一次确认苹果会在下周宣布与OpenAI达成一项深度合作协议。与此同时,苹果并没有放弃自研顶级AI的梦想,将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为公司正名。 硅谷权力中心转移 十六年前,23岁奥尔特曼一脸青涩地站在苹果WWDC大会的舞台上,一边卖力推销他开发的朋友定位软件Loopt,一边热情地恭维那一年苹果刚发布的App Store——“这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新时代,很高兴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来源:苹果WWDC) 十六年过后,双方的关系也从“奥尔特曼需要苹果的App Store”,变成了“苹果需要奥尔特曼的AI”。尽管作为全球瞩目的AI大明星,奥尔特曼亲自驾临苹果发布会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双方的合作依然会是下周全球科技圈最为瞩目的看点。 古尔曼透露,通过这项合作,OpenAI的技术将接入数亿苹果设备,而苹果也将能获得当下最为火热的技术。 对于苹果CEO库克而言,下周也将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时刻——他必须向市场证明,公司能够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继续蓬勃发展。由于核心业务停滞不前,苹果过去6个季度的财报中,有5个季度出现了营收下滑。 把OpenAI当作英特尔来用? 苹果会开放系统给外部软件服务商的核心援引,依然是公司认为自研AI现在还缺乏竞争力。 据悉,在ChatGPT火遍全球的同时,苹果的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部门开始研发一个名为Ajax的竞品框架。时至今日,苹果内部的评估是自研AI能够支持语音备忘录转录、照片编辑、消息自动回复、Safari的AI搜索等新功能,但在聊天机器人和即时AI辅助功能方面,仍远远落后于OpenAI和谷歌。 这一发现也让苹果陷入了困境——公司自己的技术还没准备好,同时苹果内部的一些高管对于引入聊天机器人还有一种“哲学上的厌恶”。但很显然,消费者对于AI服务的渴望压倒了一切,过去几个月里苹果开始与谷歌、OpenAI,以及一系列初创公司见面,讨论将他们的技术整合进入iOS的事宜。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选择OpenAI成为其首个AI合作伙伴的原因有几点:首先,OpenAI给出的商业条款比谷歌更好,其次苹果也相信OpenAI的技术是市面上最好的。最后还有一个小顾虑:谷歌不仅是Gemini大模型的开发商,也是安卓的大本营,如果将谷歌的人工智能引入iPhone,可能会被外界认为iOS在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输给了最大竞品。 据悉,苹果目前仍在与谷歌就引入Gemini展开谈判,最终的形态可能会引入一系列第三方聊天机器人。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对每一笔合作进行“逐案谈判”。 据悉,基于双方整合的程度,存在OpenAI能接触到苹果用户隐私的可能性。所以知情人士称,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将会是一种选择性的服务,对隐私有顾虑的客户可以轻松拒绝使用。 无论如何,苹果引入OpenAI的合作更有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就像当年Mac电脑也曾使用过英特尔的芯片,等到自家芯片成熟之后果断将走下坡路的英特尔一脚踢开。 Siri的创始人Dag Kittlaus也表示,对于苹果而言,与OpenAI的合作就是一个“短期到中期的关系”,但苹果肯定会建立自己的能力。 超越聊天机器人 作为消费电子巨头,苹果的野心显然不会局限于聊天机器人。 古尔曼表示,苹果正在利用大语言模型帮助驱动两款秘密开发中的机器人设备。其中包含一款装有类似大型iPad显示屏的桌面机器人手臂,另一款则是能够跟随用户处理家务的移动机器人,另外,公司也在考虑给AirPods配备摄像头和AI功能。 Kittlaus也表示,伴随着苹果进入AI时代,现在实现最初的Siri愿景已经没有任何技术上的约束了。
王妈倒下去,星爷站起来
‍‍ 作者|夏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 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最近短视频界有两个轰动全网的大事件,一边是“王妈”另类塌房,另一边是“星爷”高调入局。 “王妈”,00后,凭系列短视频《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火爆网络,目前单抖音平台播放量已近20亿,最近因为背刺打工人事件持续受到关注,其中关于王妈系列短视频是否属于短剧也备受网友争议。 “星爷”,千禧年霸屏影视圈,独创无厘头喜剧占据港片半壁江山,如今带着短剧《金猪玉叶》重回大众视线。《金猪玉叶》6月2日正式开播,第一集上线一小时播放量即破百万,上线3天播放量超过3500万。 两个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如今却各自站在短剧的两个极端,“相逢”在同一个舞台上。 过去,因为行业发展迅猛,人们常常忽略了短剧“野路子”与“正规军”之间的差距,现在是时候摊开来看看了。 01 短剧“正规军”,秒杀“野路子” 在“王妈”的故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短短几分钟内频繁出现脸谱化的人物冲突与矛盾,剧情和角色巨大地反转,以及各种猎奇设定。不管是CP之间由于误会关系破裂,还是为了修复关系,一方用自我摧残的方式请求对方原谅,抑或是角色之间突然身份互换,管家突然变成豪门少爷…… 显然,同样的桥段和夸张的演技,早已在热门短剧屡试不爽,甚至在观众的脑海中都可谓滚瓜烂熟。 例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中,女主“司念”要替嫁给农村二婚养猪户,没想到对方是个有钱带俩娃的腹肌帅哥。又比如《厉总,你找错夫人了》中,女主“江笙”误睡大老板“厉廷衍”,醒来落荒而逃时却将闺蜜“林晓晓”的简历遗落房间,最终发展成了“三人同居”生活。 这类短剧主打一个“野路子”,全靠台词表现人物设定,镜头画面也没有常规影视作品如电影、剧集那样精致,全凭人为制造的冲突和离奇剧情来吸引用户。 但是在《金猪玉叶》里,观众们得到的却是另外一种体验。 对比短剧常用的竖屏形式,《金猪玉叶》采用了传统的横屏拍摄。除了给观众带来沿袭传统影视内容的观感外,横屏形式也避免了竖屏拍摄因为画面空间的限制,只能用大量人物近景和特写镜头衔接推动剧情的弊端。另外,横屏拍摄的镜头还能够在一个画面中,呈现多人物场景以及环境元素,由此在视觉观感上更加丰富。 故事情节方面,《金猪玉叶》虽然没有“野路子”短剧的狗血剧情和仅凭BGM就能一眼辨别出正反阵营的典型人设,但整体剧情紧凑、节奏轻快。第一集全片只用5分钟,就同时完成了多个线索的交代和推进。 此外,《金猪玉叶》与其他短剧最大的差别是立意深刻且风格轻松诙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猪玉叶》中充满隐喻和暗讽,讽刺元素拉满的台词。 特别是剧中的“山姆家的枪击案”“木村家里排放核废水”“华威被开除”“提可托可被封杀”等台词,虽然明面上并没有与时事直接关联,但5G冲浪的网友们还是能够一秒读懂其中的“内涵”。 在制作方面,星爷“入局”撬动的资源,也与“王妈”等短剧有着云泥之别。 “王妈”的初创团队是典型的“寝室创业项目”,除了新闻学专业的出身外,与影视制作没有半点关联。拍摄短视频走红之后,才在网红经纪公司的帮助下逐渐扩大团队。所以,“王妈”的成功更像是带有玩票性质的尝试,却偶然被市场选中的结果。 而《金猪玉叶》的制作班底除了出品人“星爷”外,还包括监制易小星、导演马史。其中,作为监制的易小星,在短视频平台大热之前,就一手打造出《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人气网络剧,在网络视频领域至今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导演马史虽然不太为普通网友们熟知,但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科班出身,身兼导演、编剧、漫画家等头衔,且拥有多部院线作品及网络视频作品的专业人士。 至于《金猪玉叶》的主要演员阵容,也没有一个“素人”。饰演男主角的史元庭不但有代表作《东北插班生》,还参与录制过不少综艺节目。饰演女主角的夏若妍,参加过知名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并且出演过多部影视剧。 此外,近两年通过喜剧综艺和短视频成功出圈的土豆、蒋诗萌、徐志胜、派小轩、张百乔等喜剧演员,也在剧中出演配角。 无论是故事剧情、制作班底还是演员阵容,摘掉了“星爷”光环的《金猪玉叶》,依旧比普通狗血短剧高出一大截,这也是短剧“正规军”与“野路子”之间最显著的差距。 02 明星、名导入局,倒逼行业升级 对于短剧行业自身而言,知名演员、导演的加入早已不是新鲜事。 去年11月,知名导演王晶带领团队在横店开拍短剧《亿万傻王子》,除了自己担任总编导,王晶还请来了经验丰富的编导团队,包括曾与王晶合作拍摄过《倚天屠龙记》等作品的执行导演张敏。另据惊蛰研究所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杨蓉、李现、白举纲、费启鸣、何泓姗、关晓彤、娄艺潇等知名演员参与出演短剧。 事实上,自从短剧成为新的行业风口后,人们对于明星、名导入局短剧行业的现象,普遍会认为是名人看到市场机会后趁机捞钱。这种主观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必因此抹杀掉专业人士进入短剧行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而在这10亿短视频用户中,过半用户在近半年内有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泡面番等经历,其中19岁以下(即2003年以后出生)的用户收看比例超过五成。另据美兰德数据库,相比电视剧和网络剧,短剧的受众更加集中在年轻女性群体。 而巨量引擎的数据则表明,《金猪玉叶》观众的人群画像中,24-30岁与31-40岁两个区间的人数占比最多。此外,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占78%,女性占22%。这意味着,《金猪玉叶》的主要观众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人”。 显然,借助“星爷”等明星、名导的市场号召力,能够充分发挥名人效应,让更多本不属于短剧核心用户的群体开始关注短剧内容,从而有助于扩大短剧市场规模。 此外,粉丝群体的加入也对短剧行业起到了鞭策作用。以《金猪玉叶》为例,当“星迷”们带着“周式喜剧”的标准对其“挑刺”的时候,实际上是以星爷过往的经典作品作为参照物,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市场对短剧内容的评判标准。在内容制作层面,是在借助市场力量倒逼短剧行业升级。 除此之外,影视“正规军”的加入,本身也对行业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 自短剧爆火以来,行业乱象丛生,其中粗制滥造、剧情低俗一直是普遍现象,甚至还存在资金盘风险。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相关从业者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制作能力,以及合法经营的意识。譬如人设翻车的“王妈”,尽管主创个人有一定才华,其产出的内容在平台上能够获得不俗的流量,但核心团队工作经验缺失、无商业实战经验,经营管理方面毫无规范随心所欲,某种程度上看也是草台班子的表现,存在随时翻车的可能。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星爷代表的“正规军”们在影视行业沉淀多年,无论是内容制作还是合法经营,都有成熟的规矩和底线。虽然无法保证“正规军”们能够快速生产出适应短剧市场的内容,但至少能够推动整个行业自发地走向规范化。 另一方面,短剧行业虽然突然爆火,但整个产业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所以市场监管尚未完善。 不过,近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文件强调,从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剧将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而此前据新浪科技报道,《金猪玉叶》也是因为在等备案号,所以延期上线。 综合来看,《金猪玉叶》的上线不仅代表“正规军”,从内容制作层面倒逼行业升级,在市场层面推动行业规模化,也反映出短剧行业在监管的不断完善下,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略微夸张地说,《金猪玉叶》在一定意义上见证了短剧行业的一次重要转折。 03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短剧? 短剧的爆火属实有些莫名其妙。特别是在很多内容生产者的眼里,短剧既无艺术可言,更缺乏深刻的立意,只是迎合了部分用户八卦、猎奇的差异性内容偏好。 不过,正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现象,才值得人们思考:短剧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短剧? 早在短视频平台诞生以前,就有过《嘻哈四重奏》《万万没想到》这样“专供”网络用户的短剧作品。这些作品在上线初期,布景非常简单,演员们也都寂寂无名,但凭借幽默的剧情以及演员们的个性化演绎,收获了不少粉丝。 包括在用户从视频网站向短视频平台转移的阶段,也出现了《陈翔六点半》这类制作粗糙,但深受用户喜爱的系列作品。所以,尽管制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短剧的起点,但不代表低质量的短剧内容就没有市场。 其实在短剧通过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细节中可以看到,短视频用户对于视频质量的要求一直都很宽容。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前,智能手机拍摄的短视频远没有现在高清,很多时候画面都很模糊就像隔着一层雾。但即便是这样的视频质量,我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 甚至在今天,网友们随手记录生活,没有构图、没有对白的一条短视频也有可能突然爆火,迎接破天流量。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对于短视频的要求远没有传统影视作品那么高,或者说观众真正在意的东西没有过去那么多。 就像在低质量短剧里,拍摄场景是在楼盘销售中心,演员可能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服化道也不够精致。这些制作上的“硬伤”,观众们一眼能够看出来,但仍然愿意继续观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短剧的快节奏、强冲突、频繁反转,给观众带来了持续的“爽”感。 就像在自媒体时代,咪蒙的“毒鸡汤”深深触动了一部分网友的心,从而一跃成为“流量女王”。短剧时代,人们同样需要这样的“安慰剂”,给平淡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一些趣味,获得精神层面的放松——咪蒙在短剧行业的成功“复活”,也是对短剧提供“爽”感价值的最好证明。 对比低质量短剧,“星爷”们带来的高质量短剧,提供的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价值。它们立意深远、制作精良,用传统影视行业的工业化实力抬高了整个行业的天花板,让人们看到了短剧也可以有“细糠”。 但高质量短剧与低质量短剧本身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也各自被不同的用户所需要。就像有的人喜欢吃甜粽,有的人喜欢吃咸粽,短视频平台上每个人对于内容的偏好各不相同,自然就会有五花八门的短剧内容提供给观众。 因此,低质量短剧的爆火挖掘出了人们对于“爽”感内容的需求,而“星爷”们的加入,则为短剧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为短剧行业开辟了新的市场。 放眼当下的短剧市场,以“王妈”和“星爷”为代表的内容生产者与短视频平台,一同构成了全新的内容供应链。而在不同的细分领域,“王妈”为平台精准捕捉到了短剧用户群体,奠定了短剧市场的基础,“星爷”则为平台挖掘短剧市场的更大价值,提供了内容筹码。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的规范化以及监管的不断完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王妈”和“星爷”涌现,为平台提供充足的内容供应和流量价值。但不论短剧行业如何巨变,观众们始终离不开能够提供多样化内容的平台。
名气“超大”、直播带货销量“惨淡”,钟薛高林盛只是个“话题大师”
文丨师天浩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作为“雪糕刺客”话题热度高峰时期(2022),参与过对钟薛高林盛“你爱买不买!”争议言论(2021)批判的自媒体人,自彼时至今一直关注林盛的动态。 不久前,看到钟薛高裁员、欠薪、退租等新闻时,多少有点同情林盛。得知其要直播“卖红薯”还债,还暗自欣慰一把,“卖惨”对他来说是个很好的“挽回”形象的策略。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度来看,对于一时走弯路的林盛而言,这也是一个翻身的难得机遇。 在被限高一个月后,4月22日晚间,林盛在微博发声称,我就是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 很快,“钟薛高创始人称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位,截至完稿前,该话题阅读量达到2.2亿,讨论量也将近1.9万。彼时包括@新浪科技、@邓庆旭(新浪财经CEO)、@封面新闻、@界面新闻、@中国新闻网、@胖哥汽车频道等众多蓝V、黄V参与了该话题讨论。 正式直播之前,除了看衰声音外,包括小编在内,也有很多商业观察人士认为林盛将打好这场“翻身仗”。一些人甚至乐观估计,其会重现当年罗永浩“真还传”的剧本。当直播落幕后,糟糕的表现令无数人为之“吃惊”。 5月31日这场堪称决定未来“命运”的直播首秀中,四个多小时时间,直播间粉丝数只增长至1991人(完稿前粉丝刚达到2755人),目前淘宝APP上名为“老林直播卖红薯”的直播回放显示为“42.42万观看”。 回首和钟薛高、林盛有关的话题会发现,都是流量很大,商业转化上却非常惨淡。可以很肯定地说,林盛是一个高明的“话题大师”,但远远够不上“营销大师”的称号。 01 会“整事”不会营销,是中国企业家“通病” 2024北京车展令很多男网友“失望”,过去满网络的性感、苗条女车模消失不见了,一群中老年男性企业家,霸占了车展舆论场。 期间,小米创始人雷军和360创始人周鸿祎成为流量红人,连带着包括蔚来李斌、长城魏建军、宁德时代曾毓群等企业界人物(男性)出圈,这些长相并不讨喜的男士们,占满了整个车展的短视频、图文内容的“版面”。 曝光度方面,这些愿意站到舆论台前的企业家们,做足了功夫。只是从营销层面来看,被男人们“搅和”了车展是失败的。2024年车展不仅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车模,同样未能捧红哪怕一款概念“新车”。 会“整事”不会营销,是中国企业家“通病”。 名气响、曝光足,可一提商业成绩就令人唏嘘。众多商业人物中,钟薛高林盛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样板。 2022年爆发“雪糕刺客”全民大讨论时,钟薛高林盛于2021年的一次采访对话,因为过于“嚣张”的言论,被网友挖出来“狂喷”。 2021年在《艾问人物》节目中,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曾表示:“钟薛高的毛利和传统冷饮企业毛利相比,其实略高。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块钱,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在本就有着优厚“无商不奸”偏见的国度里,这句“误伤”低收入者的言论,直接掀起了全民的批判。 愤怒的网友中,有认为林盛态度“傲慢”的,有直言不讳钟薛高产品“不好吃”、“味道一般般”的,有晒自己“最爱”雪糕间接贬低钟薛高的,还有扒皮钟薛高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行政处罚问题的。还有一些对林盛了解比较深的网友,将其广告公司出身的经历公开在网络之上。 2022年7月,“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的微博话题在短短5天内阅读量达到惊人的11.8亿次。 林林总总的批判中,侧面也让林盛的知名度短时间暴涨。 这种走红未在商业上显现威力,愤懑的舆情下,钟薛高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2018年3月14日,钟薛高成立,同年5月,上线了6款原创产品。截至2021年6月,钟薛高天猫、京东平台官方旗舰店粉丝累计达455万。举个钟薛高曾火极一时的例子,2018年双十一期间,钟薛高凭借着一款售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炮走红,单日销量超两万。 钟薛高成立仅16个月就营收破亿,2021年营收破10亿,连续3年都是天猫618冰品类目销售冠军。‍ 受漂亮的业绩所影响,成立以来,钟薛高完成了3轮融资,背后投资方有经纬中国、真格基金、天图资本、头头是道基金、峰瑞资本、元生资本、H Capital、万物资本等。 2022年是钟薛高曝光度最高的一年,也是开启“至暗时刻”的关键一年。 进入2024年,据企查查APP显示,作为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的关联企业有12家,目前5家处于存续状态,4家已注销,3家已吊销。 而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今年4月,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某案被强制执行901万余元。目前,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存在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983万元,此外还存在2条限制消费令以及多个股权冻结信息。 名气打出来了,公司也垮了,这或是钟薛高留给中国商业最有价值的一个“警醒”。 最该令中国企业家们反思的是,会制造话题和会营销之间并不是等号,这对于越来越多企业家追求成为“网红IP”的中国商圈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知名企业舵手的创始人及CEO们,应该抛弃唯“曝光论”的传统营销思维,只有把品牌价值、品牌美誉度等考量也融到“话题营销”之中,才能避免重走林盛因“红”而衰的老路。 02 “话题”打造和“营销”,区别就在“目标导向”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他的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有这么一句话,“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因而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当然,创造顾客也好,服务顾客也好,只是阐述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本质两种概念描述。而德鲁克眼中的营销自然对应着品牌打造,而创新则是产品方面的迭代创新。 回到钟薛高林盛身上发现,无论是最早“爱要不要”,还是近期的“卖红薯还债”,它们都具备着很高的话题属性,可在具体执行中都暴露了缺乏“目标”的问题。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1960年曾发表过这样一个定义:“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其使用者的一种企业活动。” 因此我们发现,相比于单纯制造“话题”,企业营销还多了个商业“目标”要实现。所以,钟薛高林盛是个非常厉害的“话题大王”,可缺乏目标为准绳的话题打造,往往事半功倍甚至南辕北辙。从营销视角来看,林盛无疑是失败的人。 看看他的经历,也会发现,他的擅长点是给有明确战略目标、品牌形象的企业做一个广告掌舵手。可作为独立的企业家,他没有清晰的目标感,因此每次爆炸的话题都未能在商业上收获成功。 1978年生于西北的林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广告人。摸爬滚打多年后,林盛创办了盛治广告,营销风格独具一格,包括康师傅、大白兔、冠生园等大品牌公司都成为盛治的客户。真正让林盛出名的还是两则雪糕经典营销案例,他接连服务了东北的两根雪糕——马迭尔和中街。 在马迭尔、中街两个企业的“营销”成功中,林盛开始了独立创业的想法,于2018年打造钟薛高。 从钟薛高和直播卖红薯两件事上,都能看出林盛缺乏成为合格企业家的素养。 先说钟薛高,不提2022年后推出低价雪糕产品的转变。早期,钟薛高走的是完全的高端雪糕路线,2018年创立之初,钟薛高推出的常规款雪糕产品定价大都在13-18元之间(普通雪糕价格在5-10元)。2018年的双十一,当时钟薛高推出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价格为66元/支,且限量发售。 无论是,“爱要不要”这样破坏品牌形象的言论,还是后来“突然”降价2.5元造成新的舆论风波。整个过程,林盛的决策似乎从未考虑市场真实情况,盲目的战略调整,一步步加剧钟薛高的衰落。 今年3月份,在没有任何营销上动作的情况下,钟薛高很突然的推出廉价雪糕。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一时间话题#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吸引4.8亿次的阅读量,并引发了数万讨论量。 高端品牌有高端品牌的玩法,正面积极的形象是高端品牌必须遵守的“红线”。而无论大胆言论,还是后来粗糙的低价策略,都一步步消耗着早期钟薛高打造的“高端印象”,最终走上自己的至暗时刻。 “卖红薯还债”本该是林盛“自救”的一次珍贵机遇,缺乏目标感和细节的执行,又一次葬送了难得的机会。 问题1、“卖惨”宣传却销售高价商品;对林盛仅有的惋惜,看了他的直播首秀后,就消失殆尽。从最早钟薛高爆出一系列危机,到林盛本人限高,直至其在个人微博里“卖红薯也要还债”的豪情。可以说,自4月22日发微博后到直播首秀前,林盛收获了不少人的好感。 然而,林盛并没有围绕这个舆论背景,进行适应性的直播首秀打造。或许是考虑钟薛高“高端”品牌的形象,直播首秀里,林盛并没有带来很多“折扣到爆炸”“便宜到不敢信”这样的商品。42.9元5斤的红薯,3组“买10赠2”的钟薛高产品组合,分别定价99元、106元和112元。林盛的首秀还上架了苹果、毛肚、奶制品等10余款农产品。 一些本着“扶贫”而来的网友,和希望抢单“全网低价”商品的网友,都被这种高价商品“闪”了下腰。林盛首秀完后,部分爱恶搞的网友,又给他了一个“红薯刺客”的新称号。毫无疑问,前期“卖惨”赢来的人气,因为错误的(单价过高)选品策略,让一切化为乌有。 问题2:贪恋名气、未和品牌及时进行话题“隔离”;商业竞争激烈且残酷,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会时刻以企业发展和壮大为己任。从过往舆情来看,真正造成钟薛高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的,林盛自己“爱要不要”的过激言论是最大的“祸首”。 后期,铺天盖地的谴责中,林盛和团队并未给出外界能够接受,且证明了高价格钟薛高产品“物有所值”的真实证据。自2022年开始的一系列意外事件下,消费者对林盛的不满,逐渐“殃及”到钟薛高产品上。 如果把企业生存放在首位,林盛应该学习一些企业家“隐退”的做法,推出一个新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出来,自己坐镇幕后指挥是最佳选择。包括这场直播首秀,如果让被拖欠工资的钟薛高员工作为“主角”卖货,并多选择一些单价低、折扣高、知名度广的商品销售,或将同时实现销量和品牌美誉两个目标。 即使是现在,最好的做法是,林盛和钟薛高进行话题“隔离”。在拥有广大知名度基础上,双方进行话题切割后,针对林盛本人的舆论困境,及钟薛高品牌舆论困境,可分别制定详细的危机营销计划。 若能两个“IP”同时培育出美誉度,则是最佳结果。假如真要“二选一”,也可以通过将“污点”向林盛倾斜的办法,去尽量挽回钟薛高品牌的名气,再通过“放低身价”的推出低价商品策略,逐步寻求脱困的办法。 从林盛一直以来的操作来说,他是个很好的“话题大王”,很懂怎么制造话题,让自己和品牌的名气在大众中流传。然而,企业家毕竟是以服务消费者并以此赚取利润为本职,只是做好了话题炒作,却不能实现提升销量这一“目标”。结果论的说,这是不合格的。 曾经战功赫赫的广告人,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需要一个过程。从一时的战绩来看,钟薛高是失败的。可从目前的知名度来说,它还有很多可能性。 面向未来,林盛能否把以企业发展为大的“目标”作为每次话题打造的根本,已是他和一手打造的钟薛高,能否最终翻身的关键所在。
周星驰+抖音,短剧功成在谁?
撰文|赵卫卫 周星驰还没有开通抖音和 TikTok 账号,他经常更新的,还是推特和 Instagram。 抖音短剧《金猪玉叶》上线前一天,周星驰在推特上更新了一条,言辞中透露着姿态谦卑:「9527 剧场第一个短剧《金猪玉叶》明天上线了,感谢监制易小星与导演马史全力创制,从《万万没想到》开始,小弟作为易小星影迷今天可算圆梦,《金猪玉叶》高手如云,各有风采,曾几何时,小弟空有一身武艺,却苦无发挥机缘,希望 9527 剧场能成为创作人发挥所长之地。」 这段话传播有限,没提抖音的名字,但「小弟」周星驰点名了两个事实:一个是易小星作为主创的核心人物,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可能远超于周星驰本身;二是周星驰作为短剧的出品人之一,更看重的是九五二七剧场能给创作人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而不只是打造自己的内容那么简单。 也就是说,功成不必在我。 打着周星驰的旗号,数据不能太差。从提前半年就官宣双方的合作,到如今定义成「首部公路题材的抖音精品短剧」,《金猪玉叶》上线24 小时超过2000 万播放量,首集点赞量超过70 万,留言超 3万条,全网热搜20 多个,各方面的数据都透露出了抖音制造精品短剧的能力。 抖音与周星驰合作的短剧,本质上是各取所需。 短剧市场整体水涨船高,「微短剧分级备案」6 月正式开始实行,在微短剧监管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抖音需要给行业拿出标杆性的作品,找到电商广告投放的新范式。除此之外,吸纳更多名家名导进入短剧市场,把经典影视IP 的生命力在抖音内的短剧生态中重新焕发出来,带动商业化广告循环。 而对一代流行文化符号周星驰来说,如今他在忙着 IP 变现。 入局 Web 3,发行名为「Nobody」的 NFT 作品;与 Netflix 联手打造动画《美猴王》,口碑反响平平;与爱奇艺合作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预计今年三季度播出;这些都与抖音的九五二七剧场一样,是对过去情怀的一种消费,更是一种IP 生意。 抖音需要优质 IP 打造标杆样本,周星驰需要 IP 变现不断尝新,各取所需、各为所用。至于结果是否皆大欢喜?则不是一件短时间就能见效的事情。 01 「含星量」惹争议 既然短剧《金猪玉叶》最大的标签是周星驰,普通观众们自然期待在短剧中见到周星驰本人。 但自从 2008 年主演《长江七号》之后,周星驰一直以导演而不是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也成为了《金猪玉叶》口碑负面的重要原因。很多观众没有在短剧中看到周星驰,直接打了差评。 《金猪玉叶》播出后,监制易小星也看到了这种误解,他能理解老粉丝们想看到周星驰出演的心情,因为他也很想,但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想做的事情不一样,「星爷在这个短剧中,隐藏在幕后严格把握了品质和风格,这就是他现阶段想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周星驰不会在短剧中露脸。 短剧《金猪玉叶》先导片中,有一个 15 秒的片段,周星驰以一个背影的姿态出现。夏若妍饰演的美女律师叶小莱,到访周星驰办公室,表示有一宗情感诈骗案需要处理,询问周星驰是否是受害人周先生时,星爷竟表示自己为被告,然后展开桌上一堆受害人的照片,当场吓坏了叶小莱。 《金猪玉叶》不见周星驰,但处处都是周星驰的影子。 「底层小人物叙事」一直都是周星驰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如今在短剧《金猪玉叶》中,草根主播、被上司针对的实习生,本质上都符合周氏喜剧的典型人物设置。而向周星驰电影致敬的元素也是在短剧中比比皆是,比如男主角扮演杀猪佬,形象与《国产凌凌漆》的周星驰如出一辙,《喜剧之王》的电影海报也出现在男主角房间中。 《金猪玉叶》已经上线两集,整个短剧故事走向以网络诈骗为背景,围绕实习律师叶小莱与主播朱浩合作揭露「杀猪盘」诈骗案件,挽救亲人的同时找寻个人职业道路,整体风格属于冒险,同时融合了喜剧和情感等多种类型。 作为出品人,周星驰肯定是参与了《金猪玉叶》,只不过参与的程度有多少?「含星量」只能通过别人的口中得知一二。 比如在剧本讨论上,周星驰清楚每一次剧本的改动。在拍摄期,他和易小星辉每天电话交流;拍摄完成后,每一集的粗剪版本周星驰都看过,「他也明确对演员有要求,对表演十分关注,会专门了解新人演员,称赞某些片段诠释的很好;他还参与了后期剪辑环节给与意见指导,会关注节奏进度、笑点设置,希望把内容做得更极致。」 这些含糊的表述只能证明,周星驰的角色只是出品人而已,他是《金猪玉叶》的灵魂人物,但替他把关的是易小星。 早在今年年初,抖音就已经官宣了这一短剧合作,标题强调是「抖音联合周星驰」,二者「推出短剧厂牌九五二七剧场」。而到了 6 月,《金猪玉叶》上线前的一个细微差别是,抖音官方宣传的标题,没有再带上「周星驰」三个字。 降低观众对短剧中「含星量」的期待,做好预期管理,本应就是影视宣发的重点之一。而跟《金猪玉叶》一样能衡量「含星量」的作品,就是今年第三季度上映的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 爱奇艺早已官宣,周星驰是节目的发起人,将与罗永浩、杨笠、周奇墨等一道出现在这档 S+ 级别的喜剧节目中。至于周星驰是否会出现在节目中,以何种方式出现,以及如何做好观众的预期管理,《金猪玉叶》可能已经给了爱奇艺前车之鉴。 02 暑期档,不再是电影院专属 暑期档,历来是传统影视行业的必争之地。 原因是,其跨度时间长(6—8 月)、供给内容丰富,此前诸多中国电影票房记录就是在暑期档创造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档期则是春节档,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年轻影视观众消费的重要市场。 从《金猪玉叶》的更新日历看,其一周更新四集,端午节加量,在 6 月 21 日正式完结第一季。 而第二季同样也是 12 集作品,大概率也将在暑期档播出,因为第一季跟第二季同时出现在了 2024 年 4 月北京重点网络微短剧拍摄备案公示剧目信息中,申报机构都是北京拍拍看看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抖音旗下曾经推出社交产品「多闪」的运营公司。 2024年暑期档电影院的重磅作品可能不多,但手机里抖音的暑期档可能粮草充足。 就在顶着周星驰名号的《金猪玉叶》播出第三天,打着李若彤旗号的抖音短剧《午后玫瑰》也官宣了开机,李若彤担任监制和主演,这部作品也将在暑期档上映,「这是李若彤时隔10 年再次出演现代剧,也是她首次拍摄短剧」。 与周星驰发起的「九五二七剧场」如出一辙,李若彤这部短剧属于抖音精品剧场中的「玫瑰故事剧场」,《午后玫瑰》也是这个剧场的第一部作品。这个剧场关注两性情感与成长主题,聚焦探讨现代亲密关系、女性自我成长以及亲情友情等当下热议话题。 可以说,「九五二七剧场」与「玫瑰故事剧场」成为抖音拥抱今年暑期档最热的两大厂牌,它们都是抖音短剧走向精品化的新风向标。 过去三年间,短剧市场经历过野蛮发展的初始阶段,作品创造过暴利的神话,也制造了良莠不齐的局面。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流量不惜触碰暴力、庸俗等底线内容;另外一方面是,快速的发展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套路雷同手法单一,这让短剧市场的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 而要打开短剧行业的想象空间,必然要制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因为品牌定制短剧是广告商业化的最好载体之一。 此前最出圈的短剧作品来自咪蒙,而收益最大的是韩束等品牌方。在抖音平台内,定制短剧已经成为品牌广告进行商业化推广的有效渠道,在通过与咪蒙合作自制短剧之后,韩束成为去年抖音内平台美妆护肤行业销量榜第一的品牌,远远超越了欧莱雅和花西子。 有第三方数据测算,韩束在咪蒙团队总计定制了 5 部短剧共 80 集,按照每集 55.8 万元的报价计算,韩束只用了 4500 万元投入就拿到了超 33 亿元销售额和 50 亿+流量。 而如今,精品短剧势必会在短剧行业的投入水涨船高。有消息显示,《金猪玉叶》第二季招商已经在今年 2 月售出,售价 800 万。虽然《金猪玉叶》第一季还看不到品牌植入的痕迹,但随着抖音短剧暑期档的继续,精品短剧的商业化效果,必然会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短剧的本质,不是影视作品,而是有故事性的短视频内容。对抖音来说,短剧是承载品牌广告和商业化变现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对广告客户来说,这是品质更高的投流广告,可以触达到新鲜而广泛的人群,探索流量价值的洼地。 此前《贾玲与韩寒:春节档幕后的资本局中局》中已经提到,抖音没有参与出品任何2024 年春节档电影作品,而是集中精力布局短剧市场,未来重要电影档期的观影人群,势必会被火热的抖音短剧分流。 而未来的暑期档和春节档,或将是抖音精品短剧的大爆发时刻,不再是电影院的专属。 03 周星驰消费自己 2019 年春节档的《新喜剧之王》,曾遭遇口碑和票房的滑铁卢,周星驰被质疑卖情怀、炒冷饭,此后周星驰再也没有电影新作问世,而此后一连串的操作更让人直呼,周星驰在消费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要在电影院等到周星驰,可能还需要很久。早已经制作完成的《美人鱼 2》,因为演员问题一直无缘上映大银幕,而周星驰官宣的新片《功夫女足》,算是 23 年前《少林足球》的续作,预计将在今年开拍,最新的消息还在选角中。 而让周星驰在社交媒体上乐此不疲的,还是他的 Web3.0 事业。 2022 年,元宇宙的概念走向泡沫,周星驰却依然乐此不疲。他首次开通社交媒体,注册了 Instagram,并发布了一条招募 Web3.0 员工的广告:「在漆黑中找寻鲜明出众的 Web3 人才。」同时注明,他会亲自选人。 周星驰对拥抱新事物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Nobody」就是他个人品牌的最好证明。今年 2 月,初创公司 Moonbox 推出了首套名为「Nobody」的 NFT(区块链上的一种加密代币)作品,发售之后,上线了 Nobody App,持有者将可以通过 Nobody App 与这些角色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背景故事。 此外,还将有专属功能给持有者创造对 Nobody NFT 角色进行二次创作的空间,这本质上是对《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和《美人鱼》周星驰电影 IP 的一种消费变现。 毫无意外的是,NFT 项目刚推出时火爆一时;但不到两个月就跌破了发行价格,如今已经是冷门交易产品。 这种依托明星概念的 NFT 产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周杰伦、余文乐等人都参与过明星跨界的 NFT 项目,几乎都是以一地鸡毛收场。本质上,这只是利用明星效益对NFT 工具的加持,不是用来投资的,而是展现明星流量的价值而已。 用周星驰参与 Web3.0 的逻辑,再来看周星驰参与抖音短剧「九五二七剧场」和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这样的节目,就很容易明白,周星驰并不排斥通过自己的口碑和流量进行价值变现,只是这些领域不会触碰到他亲力亲为的电影领域而已。 周星驰个人 IP 的多样化变现还在路上,不断跨界尝新不同领域,本质都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用。至于结果,或许并不是周星驰最在意的,可能会像他的NFT 项目一样,都将褪去周星驰的光环。 审校|陈秋霖
取消预售后,淘天在618赌前途?
撰文/ 李觐麟 编辑/ 黎文婕 排版/ Annalee 距离6月18日还有两周时间,但忙着用年中大促验证战略成果的电商们已经等不及了。6月5日,天猫已经发出第一阶段战报,宣布有368个新品牌拿下趋势品类冠军,京东则表示仅在开门红4小时内,京东支付交易占比峰值就达到了历史新高。 时间提前、战线拉长、优惠化简、取消预售,这是电商平台不约而同用低价模式横扫消费者时的不同发力方向。而为了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感知到这些变化,平台们嵌进了互联网的每一个缝隙中,摇一摇手机即可跳转。 这个618,不管是不是玩法最简单的一次618,但一定是最难以被忽视的一次618。 在这当中,花了一年多时间调整架构、调整策略的淘天集团更是先后用抽免单、新疆包邮、取消预售、无限次退货包运费等活动与政策频频登上热搜,成为了618期间的“显眼包”。 实际上,618历来都不是天猫的主场,但今年却卯足了劲刷新参与感,足以见得淘天的焦虑未解。而当下,电商网购和即时零售已过发展井喷期,商品不再稀缺,大促的吸引力逐年下降,像淘天这样的电商巨头仍旧持续在大促中发力,又能得到多大成效呢? 01 优惠与购物真简单了吗? 5月31日,各大电商平台的618活动宣传海报、H5、短片充斥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很难有人能完全游离在这场盛大的年中狂欢之外。 “今年的618好卷,从第一波开门红到结束,整整有一个月的时间,要不干脆改名字叫518好了。”晚上八点,沈渊动作熟练地清空了早就加购好的淘宝、京东的购物车。即便对变来变去的活动规则有着诸多不满,但年中的一次大采购依旧是沈渊多年以来难以丢弃的习惯。 尽管在做攻略的时候,沈渊看到不少网友都在吐槽今年618的战线太长,优惠力度浮动太大,但根据沈渊自己的观察,她提前加购的服饰、鞋子、宠物用品等商品的确比之前的价格优惠,再加上一些系统随机发放的优惠券或红包,也算是值得入手的时机。 不过网友的吐槽不无道理,虽然今年天猫618取消了预售机制,并且来得更早些,但真要想精准地买到不同商品的最低价格区间,还是需要做些功课。 一个名为“618攻略群”的群主泡芙告诉锌刻度,“今年天猫满减是300-50,力度比往年大,建议冲第一波开门红,价格应该最优惠。88VIP记得领大额券,省钱卡也可以提前三天开始领取,再叠加淘金币、超级红包和游戏红包,基本就是最划算的。” 泡芙认为,今年天猫的618主打回归用户,不仅取消了预售,还升级了满减金额,“早买早优惠”的思路应该没错。 今年天猫618的宣传无孔不入 无论是通过几乎每一个软件都能跳转到淘宝的宣传手段,还是从优惠到活动时间的调整,都不难看出淘天对今年618赋予了高度期待。同时也能发现淘天今年的发力点集中在以往消费者诟病的老毛病上,例如等待期太长的预售机制、不够有诚意的满减力度、难以计算正确的玩法等。 而根据目前释放出的开门红与第二波数据,今年的改良与发力的确收到了效果。5月20日,今年天猫618开卖首小时,就有28个品牌交易额破亿,216个单品成交额破千万;5月31日,天猫618第二波开卖,截至当晚9点,有185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亿,11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10亿。5月31日晚9点,18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超过37000个品牌成交翻倍,50个趋势品类成交规模破10亿。 从去年开始搭建新团队、明确新方向的淘天,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展示成果的大促节点。只是618大促是否能为淘天接下来的发展带来长尾效应,还是要以更长的时间周期来验证。 站内焕活,站外虹吸 过去一年,淘天集团都在不断进行自我总结,一封又一封站内信饱含着淘天的焦虑和期许。历经数轮调整后,今年4月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坦然地在一次专访中说道:“当我们内部审视和自我反思时,我们知道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APP进行购物的人,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 因此,今年618,淘天在客户体验上重点发力,也在站内站外重新唤起消费者的购物意愿。 从站内看,作为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届天猫618,今年天猫的策略堪称“全面击破”。在全会场,满300减50及官方立减15%基础上,额外还有150亿红包;天猫88VIP不仅升级了“无限次退货包运费”权益。还首次推出购物月卡,消费者首月花8块8即可开通,领取天猫618首批500元大额券,在此之前,消费者需要花费88元,开通年卡才可成为88VIP。 借助这一棋,天猫618活动开启后,88VIP的会员访问量同比增长超40%,下单购买人数同比增长超50%,人均购买金额同比增长超30%。 “618”关键词的百度指数 此外,淘天集团内部工作人员也向锌刻度透露了今年618的其他发力方向,例如包括华为、美的、耐克、lululemon、优衣库、alexanderwang、兰蔻、赫莲娜等大牌参与的五折会场回归。 “全场五折是淘宝2009年第一次双11的主要玩法。”该工作人员表示,“淘宝百亿补贴大手笔投入补贴,推出200款低至二折的大牌‘全家桶’。聚划算会有‘万件大牌爆款买一送一’活动,包括华为手机、B&O耳机、奥克斯冰箱等品牌商品都会参与。” 优惠是一方面,淘天内部对今年618的定义还有一个词是“简单”。“今年将是史上最简单的一届618,主打简单、实惠,从用户和商家两端将大促大大简化。”上述管理层进一步谈到。 至于在站外,淘天则发力虹吸各平台流量。例如阿里妈妈淘宝星任务与巨量星图联合推出“星立方计划”,提升“抖音营销、淘宝成交”的效率。同时,升级与腾讯广告、知乎、B站等超200家互联网平台合作,提升商家全网获客能力。 从去年开始,“低价”就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共同发力方向,拼多多将百亿补贴进行到底,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直指低价就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淘宝2023年的五大战略中有一项是价格力。而这场关于低价的较量,在618期间被渲染得越发激烈。 今年天猫618从站内到站外的各项举措,都是为了提前“圈定”消费者,并且提振他们的热情。但没有任何改变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消费者对于铺天盖地的广告的吐槽不断,中小商家对规则变化而产生的收入影响怨声载道,可如果真要给这场颠覆性的大促机制下个评价,似乎还要以最终的结果为导向。 02 大促常态化,吸引力在哪 消费者对大促的疲软早已显现,电商平台也早就不再将大促期间的数据当作战报来秀。但消费需求并非消失了,只是发生了转移。 据星图数据发布的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动向报告,在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市场份额中,天猫凭借46.0%的份额保持领先,但增长有所放缓。京东以27.2%位居第二,拼多多以26.8%位列第三。在直播电商市场,排名第一的则是抖音电商,占领了近50%的市场份额。 拼多多与抖音电商的迅速成长,无疑给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带来了压力,而前者实现暴风成长的关键原因,离不开低价,这也是如今各大电商都必须围绕低价大做文章的原因。 来源:星图数据 在这样的行业风向之下,各家的发展策略也开始回归本源,“化繁为简,用户至上”的理念牵引着平台的脚步。 取消预售后的首个618算是一次行业试水,也是618大促节进入2.0时代的分界线。而低价虽然是现阶段竞争的关键,但却不是全部,与低价并行的体验也同样重要,设法将消费者的决策链路缩短,就能进一步刺激成交。 例如今年618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都新增的“全家桶”玩法,一方面解决了消费者在凑单或组合消费时的优惠选择难题,另一方面提高了人均购买金额,带动货盘爆发。 “今年618是一场大型测试,而测验结果将成为各平台接下来的发展指向标。”某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对锌刻度分析,“但无论结果怎么样,低价常态化、大促常态化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趋势了。” 如果以这个观点来预测,未来电商行业的低价将会常态化,像618、双11等大促的存在感将会持续减弱。而能够合理调动各方资源,将定向补贴做得更精准更细化,并且把握低价与体验的平衡的电商平台,或许才会在这场回归本源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东方甄选的“文化外衣”,再也穿不住了吗?
文/杜小寻 编辑/子夜 现在的东方甄选,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看不懂”。 近日,俞敏洪现身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的直播间,直播期间,张文中提及向俞敏洪学习直播带货经验,但俞敏洪却表示“东方甄选现在做得乱七八糟,没有任何向你提建议的本领”。 此言一出便登上了热搜。随后,东方甄选在港股普遍飘红的情况下逆势暴跌,随后的两日也未见涨势。截止6月5日收盘,股价报15.38港元/股,较6月3日前一个工作日的收盘价下跌了16.14%,最新市值为159亿港元,创2023年以来的最低位。 东方甄选港股截图,图源Choice 伴随着这句评价的,是东方甄选风格大变的直播间,“您都来了,买一单再走吧”等吆喝话术充斥直播间。 6月5日,“东方甄选回应嚎叫式直播”的话题登上热搜,东方甄选客服表示,直播间“买买买”式的风格只是暂时的,后续直播间风格尚未确定。 回想起两年前的6月,东方甄选凭借“双语直播”的独特风格,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就爱去东方甄选看文化人讲话,顺便再买点东西。市场一度也认为,东方甄选将引领一股温文尔雅的直播潮流,引领直播走向新的发展时代。 但为何此前已经定调知识直播的东方甄选,两年间只培养出了董宇辉一个真正的知识主播呢? 实际上,董宇辉才是在东方甄选带起知识直播风气的人。据了解,董宇辉经常因为“讲课”太投入而忘记卖货。董宇辉本人的饱读诗书也是撑起知识直播的关键因素。 没有下一个“董宇辉”一直是东方甄选的问题。在“小作文”事件后,董宇辉离开东方甄选直播间,自己带着团队做“与辉同行”直播间,东方甄选直播间的“知识文化形象”,也就很难维持了。 事实上,持续输出知识,确实是件难事。东方甄选也曾有很多能像董宇辉一样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主播,尽管没有董宇辉那么火,但依然保持着“知识主播”的气质。不过直播品类的增多、直播频率的增加,很难保持每一场直播都像备课一样准备,就连董宇辉自己,如今也不是超长待机的状态了。 根据与辉同行在今年618发出的直播预告显示,董宇辉在5月27日至6月9日期间仅直播8场,仅有7天在直播间出现。 与辉同行直播间预告截图,图源与辉同行官方抖音账号 同时,文化输出式的直播也颇挑品类,如美妆护肤品类的产品便不适合做知识直播,该品类也一直不是董宇辉擅长的领域,这也成了今年618,董宇辉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之一。 董宇辉可以专注个别品类,而着急的东方甄选则不能,怎么做大盘子,获得更多收入是它重点考虑的事情。 在这个心态下,现在的东方甄选,学不会、也没法学董宇辉了。 东方甄选,活成了俞敏洪最讨厌的样子 如今的东方甄选,确实不似当年模样。 今年618,东方甄选的直播带货风格陷入争议,除#俞敏洪称东方甄选做的乱七八糟#外,#东方甄选直播间画风变了##没了董宇辉东方甄选只能乱七八糟吗#等话题也接连冲上热搜。 图源新浪微博 从部分网友上传的直播间录屏视频来看,东方甄选的直播风格确与此前大相径庭。主播们一改往日的端方、温和,不再围绕产品讲解知识,而是开始了嚎叫式带货,用大白话催促购买“比如说您现在,看直播累了,就用这个黑绷带”,结束语变成了“3、2、1,上链接”。 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引发网友唏嘘,即东方甄选的另一位人气主播顿顿。 早前,顿顿是东方甄选除了董宇辉以外的另一块招牌。他的形象较为优越,也与其它新东方老师一样拥有优秀的履历:毕业于顶尖高校,拿到英语、法语双学位,同时精通日语,熟读诗文。此前,他的直播风格是娓娓道来的,尽显才华与学识,而现如今却也开始在直播间大声叫卖:“您来都来了,买一件再走吧。” 这强烈的反差让不少喜欢过顿顿的粉丝有些失望,“这是顿顿?亏我之前还追过他的直播”“顿顿这是发生什么了”等评论不绝于耳。 实际上,东方甄选现如今满屏的“买买买”,是俞敏洪最不喜欢的直播方式。 去年3月,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自己看不起网络直播中那些“买买买”的嚎叫噪音,他心中的直播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对产品进行讲解并且传播知识。 他还回忆,曾经的东方甄选不懂得选品,选的都是中国最贵的农产品,但他依然拿着地图和历史书,把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讲给消费者听。 彼时,还有很多消费者评价说,自己去东方甄选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去听课、增长知识的。俞敏洪对此表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现如今,这个效果一去不返。现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充斥着一种急于清理库存的紧张气息,主播们也像是在被KPI追逐,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放慢语速,拿出小白板写几个单词让大家记一记了。 回头来看,董宇辉的离开似乎真的成了东方甄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自2024年1月9日与辉同行正式开播以来,东方甄选主号粉丝量与销售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从1月至3月,销售额分别为5.57亿元、2.28亿元、2.86亿元,累计掉粉112万。 反观与辉同行,1月到3月的销售额分别为8.89亿元、4.50亿元、6.26亿元,远超同期的东方甄选。 与此同时,东方甄选的股价也“撑不住”了。今年以来,东方甄选股价累计跌超40%,市值蒸发超110亿港元。 东方甄选港股走势,图源Choice 在从风格到口碑、再到股价、销量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曾经的东方甄选再也回不来了吗? 东方甄选,为何维持不了“董宇辉”式直播? 此前的东方甄选成功转型、定调知识直播,董宇辉功不可没。 他不仅是东方甄选中最早通过知识直播出圈的主播,也是在直播间中知识输出最有深度的主播。 根据此前的报道,董宇辉会把直播间当教室,拿着一块小白板,在上面写写画画,还经常忘我到被平台催促“赶紧卖货”,他一边惊讶于自己竟讲了这么久的知识,一边连连保证“我马上卖”的样子,活像上课压堂被教导主任警告的老师,相关的片段放到现在也十分出圈。 图源董宇辉抖音账号 后来,董宇辉独特的直播风格引发东方甄选其他主播效仿,东方甄选也一度涌现多位颇受欢迎的主播,除上述提到的顿顿外,还有会弹尤克里里的yoyo等,因为这些才华横溢的特教级主播,才让东方甄选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一个有口皆碑的形象——全网最有文化的直播间。 但成为董宇辉不是靠模仿的,董宇辉的成功也不只是写写“小作文”那么简单。 董宇辉的身上,有大众对于教师这个身份,最完美的遐想。他朴实、超脱、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更保留着身为人民教师的那份纯粹:遇到卖得贵的产品会表示太贵了先卖下一个;他懂得感恩,高度共情东方甄选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转型的不易;他不高傲骄躁,不管拥有怎样庞大的粉丝群体、赚到多丰厚的薪资,也依然恪守本心,严于律己。 组成董宇辉的,是他人生经历的全部,没有人能够真正学到精髓。 因此,在董宇辉因“小作文”事件离开东方甄选之后,比粉丝流失更恐怖的是,东方甄选的灵魂也跟着一起离开了。 那么,定调知识直播两年的东方甄选,为什么没能培养出另一个董宇辉? 除了董宇辉本人的人格魅力难以复制外,知识直播的难度是另一大因素。知识直播不光是要在镜头前讲出知识,还要讲出屏幕前大多数观众不知道、不了解的知识,要保持准确性的同时,更要用风趣、幽默、能让更多人接受的方式讲出来。 同时,主播的语速、说话方式、松弛程度、对全局的把控,都影响着直播的最终效果。因此,知识直播的内容不能依靠临时撰稿、死记硬背来完成,只能依靠主播本人的知识储备。 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人气越高、排班越多的主播,越费知识储备,越需要时间沉淀。但如今的东方甄选却被愈发快节奏的直播空间裹挟着,再难给主播留时间来摄入新的知识了。 其实,这对主播而言,确实是件难事。就连董宇辉自己,也很难持续维持高输出的状态。 从与辉同行发布的直播预告来看,自5月24日抖音启动618以来,董宇辉预计仅播8场,累计直播时长为16个小时。在过去的几场直播中,他本人没有再增加时长,也不卖化妆品等品类,因此整体的销量也在下滑。 达多多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与辉同行直播间5月的累计观看人次为2.47亿。与前几个月的超3亿人次相比,有了明显下滑。 对于直播数据的下滑,董宇辉在直播间中回应表示,“这个很正常,因为这两天各个平台已经开始618了,大家618的流量扶持一般是会优先化妆品,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卖食品的话相对人数就会少。” 言外之意,即为化妆品品类不适合采用知识直播的方式。 此外,今年3月,董宇辉还曾透露自己被抖音约谈,平台希望与辉同行可以发展得再快一些。但现实情况却是,今年4月份,董宇辉的抖音带货月榜排名,从第一掉到了第九。 在这种情况下,董宇辉可能还不着急,但东方甄选就不得不急了。 东方甄选的焦虑,还能靠谁缓解? 实际上,不管是东方甄选还是与辉同行,销量的下滑都会直接影响东方甄选的营收和市值。 虽然在“小作文”事件之后,董宇辉看似与东方甄选剥离,但实际上,两个账号“师出同门”。 根据抖音的主页信息显示,与辉同行的账号认证公司为 “与辉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董宇辉,由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该公司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孙冬旭。 图源企查查 据市界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与辉同行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团队,无论是选品团队还是选品思路,都是和东方甄选共用的,唯一区别在于董宇辉对卖什么商品有更多自主权。 而与辉同行的所有业绩和利润也都将并表算入上市公司东方甄选的财报中。“师兄弟”一起为公司贡献营收。 这么安排,事实上董宇辉依然在为东方甄选做贡献,而俞敏洪既安抚了董宇辉,也希望两者能够打出1+1>2的配合。 但当前,东方甄选尚在“普通直播”与“知识直播”的利弊中难以权衡,与辉同行又面临“台柱子”播不动了的现状,销量出现下滑,品类上又出现了明显短板。 且从最新的财报来看,即便董宇辉重回“巅峰”也缓解不了东方甄选的焦虑了。 根据东方甄选2024财年中期财报显示,2023年6月1日至11月30日,东方甄选总收入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4.4%;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下滑57.4%;调整后净利润5.09亿元,同比下降15.4%;期内GMV为57亿元,上年同期为48亿元。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境况中。 东方甄选财报,图源Choice 财务的困境,销量的下滑,都在刺激着东方甄选,这可能也是它如今选择了更为通俗、直接的带货方式的原因。 仔细想来,直播间存在的意义,即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力度更大的消费产品。而知识直播拉高了直播间的整体调性,那些因优惠力度大而被选入直播间的品类则会显得格格不入。知识直播,似乎真的只能与农产品或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深度绑定。 因此东方甄选在董宇辉离开后大变样,是一件必然的事。或许东方甄选也希望和与辉同行形成两种不一样的直播风格,从而覆盖更多的品类,适应当前的直播市场。 只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样的变化尚未起效,而引起的争议很可能劝退更多消费者。 东方甄选再次陷入困境,而这次,能够改变局面的人是谁? 62岁的俞敏洪,已经明显透露出想要退休的意愿,他近期提到,过去一年里,自己数次在网络上被谩骂、指责,以后准备远离生意场。 俞敏洪想要去游山玩水,不想没命地奋斗,也不想纠缠到纷争中。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非俞敏洪确认了新的接班人来掌控大局,否则他可能还是要继续“力挽狂澜”。
美国对人工智能巨头出手!微软、OpenAI和英伟达被曝将面临反垄断调查
IT之家 6 月 6 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已达成协议,将针对微软、OpenAI 和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美国政府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监管的最新迹象。 报道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在过去一周达成了这项协议,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完成。根据协议,司法部将牵头调查英伟达(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联邦贸易委员会则将重点审查生成式人工智能鼻祖 OpenAI(以其聊天机器人 ChatGPT 而闻名)和与其深度合作的微软(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 130 亿美元)。 这项协议标志着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审查正在升级。人工智能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有可能颠覆就业、信息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拜登政府一直致力于控制大型科技公司的权力,而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正是站在执政前沿的两个机构。2019 年,双方达成类似协议后,对谷歌、苹果、亚马逊和 Meta 展开调查,并因涉嫌垄断行为起诉了这些公司。 几个月来,英伟达、微软和 OpenAI 一直未受到拜登政府监管的重点关注。然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于 2022 年底强势崛起,能够生成逼真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在业界掀起热潮,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IT之家注意到,美国监管机构最近表示希望抢先监管人工智能发展。今年 7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启动了一项调查,以确定 OpenAI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1 月份,联邦贸易委员会还启动了一项针对科技巨头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战略合作的广泛调查,其中包括微软对 OpenAI 的投资,以及谷歌和亚马逊对另一家年轻的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的投资。 不过,美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仍落后于欧洲。欧盟官员去年就这项快速发展的技术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监管规则,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最具风险的使用方式。上个月,华盛顿的一群参议员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建议,呼吁每年拨款 320 亿美元以推动美国在该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但并未要求制定具体的新法规。 知情人士透露,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之间关于人工智能公司的讨论在上周进入最后阶段,双方的高层领导都参与其中。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 Lina Khan 在 2 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该机构正试图在问题萌芽阶段就加以发现,“而不是等到问题根深蒂固、难以纠正时才出手。” 截至IT之家发稿,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发言人均拒绝置评。英伟达、微软和 OpenAI 也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作为人工智能热潮的最大赢家之一,英伟达、OpenAI 和微软一直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支配地位的担忧。硅谷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是图形处理单元 (GPU) 的主要供应商,而 GPU 则是专用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任务的组件。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科技公司争相抢购英伟达的 GPU,使其销量翻番甚至翻三番。英伟达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飙升了超过 200%,公司市值在周三首次突破 3 万亿美元,超过了苹果公司。
AI时代,苹果真的落后了?
作者 |唐健博 iPhone 什么时候用得上 AI? 对于苹果来说,迫在眉睫。AI 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影响,往小了说是影响销量,往大了说就是公司市值。 6 月 6 日,英伟达总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3.012万亿美元),正式超过苹果公司(3.0035万亿美元)。谁曾想到,一个单靠同类产品的公司居然会赶超一个复合型科技巨头。苹果若是再不拿点真东西给大家看看,“缺乏创新”的帽子苹果恐怕还得继续戴着。 作为全球最会赚钱的科技公司之一,苹果一直被业内视为创新的风向标。从 iPhone 4 时刻到全面屏时代,再到最近的“灵动岛”,苹果的每次创新都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不过近几年苹果的风光不再,OpenAI 这类公司成了新的明星企业。 2024 苹果全球开发者会,苹果必须给大家一个答案。此前围绕 AI,苹果的传言满天飞。无可否认的是,无论 iPhone 什么时候拥抱 AI,苹果在这条路上的确已落后一个身位了。 于是在 WWDC24 正式开幕之前,我们看到苹果 AI 最新的消息,仍然聚焦在 Siri 身上——这是 13 年前苹果将“智能语音助手”带入大众视野的产品。 AI Siri 只是快捷指令?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爆料,苹果计划将利用 AI 使得 Siri 更加智能,允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应用,实现更精准、更复杂的动作。 例如,你可以通过 Siri 把刚写好的笔记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朋友,又例如你能让 Siri 可以打开某一篇特定的文章,甚至总结某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现这些复杂功能一开始仅限于苹果原生的 APP。换句话说,AI Siri 能够调动的动作十分有限,还需要等待开发者进行适配——这也是为什么 Gurman 在文章中提到,该功能会在 iOS 18 明年的更新中上线。 尽管我们相信,苹果一定会启用 AI 大模型对 Siri 底层进行改造,甚至可以支持数百种语音指令。数据隐私的问题,苹果也会极力去规避,利用系统来判断某个功能调取的数据内容是否能够进行云端处理。 尽管有这么多尽管,爆料中 AI Siri 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更像是一个加强版的快捷指令。此前苹果推出的快捷指令(Shortcuts)已经能够让用户自行创造连续的、复杂的、自动的功能,同时将 Siri 作为功能触发点。 而调动聊天软件发送消息,Siri 早就可以做到了。只不过用语音助手发送消息的价值,还不如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得更高一些。 目前 Siri 的能力仅限处理单个指令,甚至还不能理解上下对话内容,只能打开某个软件,播放某一位歌手的歌曲,你也可以具体到某一首。虽然现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诞生当年,Siri 在 iPhone 上的表现可谓“杀手级”应用。 2010 年,苹果收购了 Siri 公司。在长达 13 年的时间里,Siri 逐渐沦为了“智障语音助手”。尤其是当其它品牌的语音助手都在不断成长的时候,Siri 更显得笨拙。 三星、OPPO、小米等企业的手机早早宣布接入大模型,摇身一变成为“AI 手机”。其搭载的语音助手如同装了一个人类大脑,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远比 Siri 更加先进。 话说回来,即使 AI Siri 再聪明,它也无法重现曾经的杀手本色。Siri 只会左右苹果用户的体验,即使有新玩意,苹果也不再是引领者。 如何继续领先 如果说苹果没有落地 AI 能力,这是非常不客观的。 一方面,苹果放弃了耕耘 10 年的 Apple Car 项目,转身投入 AI 赛道,已经表明了其决心。在对外宣传上面,苹果一改过去刻意回避“AI”词汇的态度,随时将“AI”挂在嘴上;另一方面,苹果机器学习方面的能力,已经不能够用“研发”一词来概括,在过去 10 年里,苹果收购了数十家 AI 创业公司,包括 Shazam、primeSense、Turi 等公司。 同时,在 iPhone 上其实已经体现出了一定机器学习的成果。当你使用 iPhone 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它会对你的联系人、去过的地方以及相册的内容更加熟悉,并时不时为你提供一些分类、记录的建议。 苹果的Ferret模型 只不过这些动作发生得悄无声息,不如 ChatGPT 那样来得刺激——更重要的是,聊天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交互”频次更高,感知更强。 既然如此,为什么苹果没有提前推出生成式 AI 功能或者是聊天机器人? 其实很简单,苹果的反应速度太慢了。2022 年 12 月 5 日,Sam Altman 宣布 ChatGPT 突破 100 万用户大关。此时苹果就已经开始寻找应对 ChatGPT 的措施,后来还建立了大语言模型 Ajax 来做测试。 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年初,苹果高管 Craig Federighi 和 John Giannandrea 在使用 ChatGPT 几个星期之后,认为 Siri 已经过时了,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也正是从此刻开始,苹果终于决定要动一动 13 岁的 Siri。 库克对外传递着他作为 CEO 身份应该传递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产品的进步,这些技术是产品的核心。换句话来说,就是目前研发的生成式 AI 产品还不足以让苹果满意,但苹果会持续对 AI 投入,并持续改进产品。 好在苹果擅长给自己预留 ABC 备选计划。在一系列的传言当中,苹果已经与明星企业 OpenAI 达成协议,后者将为 iOS 18 提供生成式 AI 功能,同时苹果也在与谷歌谈判,将 Gemini 作为另一个方案。 AI Phone 能否力挽狂澜 目前关于 iPhone AI 功能的传言,并没有让人为之一振的感觉。 Google 自身或许是最有条件做出 AI 手机领头羊的企业之一,但主打 AI 功能的 Pixel 8a 仅仅从宣发上,就没能让人感觉到它有多么领先:Best Take 即筛选最佳表情合成照片,Photo Unblur 顾名思义将模糊的照片变清晰,还有识别照片主体、消除杂物、改变天色...... 一切功能你都在国产手机上一一复现,甚至一些功能在生成式 AI 流行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手机当中。当前的 AI 功能,只是让老功能变得好用了一点,有的功能则只是套了个 AI 概念而已,没有主动式的智能化。 不过谷歌不是苹果,大众对苹果创新的期待远高于其它科技公司,不仅因为它自身的知名度,更因为乔布斯本人的光环。 人们似乎已习惯了苹果引领着行业,对苹果跟风别人嗤之以鼻。 因此,相同的功能,苹果做得比其它公司更强,理所应当;在无人区里,苹果点燃了一盏不熄灭的油灯,才是大众所期待的结果。 若是从苹果的角度来说,iPhone 的销售额仍然占据苹果公司的 50% 以上,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 85%。苹果比任何人都希望 AI 上机后,能帮助 iPhone 卖得更好。 尤其是在 Apple Car 项目取消,Vision Pro 失利的前提之下。
不指望硬件成看点?苹果WWDC24可能会有哪些“升级”
图1:WWDC 2024下周开幕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6日,美国太平洋时间6月10日10点(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将拉开帷幕,此次大会将成为苹果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尽管苹果在去年WWDC上发布了Vision Pro头戴设备 ,但不要指望硬件会成为今年WWDC的主要看点。 WWDC面向的是开发者,今年的重中之重将是iOS 18。苹果将展示如何将人工智能(AI)技术整合到其设备和软件中,其中包括与OpenAI达成的历史性合作伙伴关系。随着这场大会的临近,各种关于iOS 18 AI应用和功能的传言已经在网上出现。 根据科技网站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将使用其Ajax大语言模型驱动部分AI新功能。该公司计划采用虚拟黑盒技术处理AI应用上的数据,就连其员工也无法接触到这些数据,这有助于苹果兑现向用户做出的数据隐私承诺。 以下是iOS 18中各项应用和服务在AI方面的升级,以及其他改进与变化: Siri:AI驱动未来 ·苹果的数字助手准备进行一次AI大升级。Siri将基于苹果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允许Siri控制应用程序内部的单独功能,无需开发者或用户进行任何必要的设置,就像App intenents框架或Siri捷径一样。相反,用户可以要求Siri做一些事情,比如删除电子邮件或编辑照片。 图2:Siri将迎来大升级 ·一些升级后的Siri AI功能要到明年才能准备就绪。例如,Siri处理多步骤任务功能或许会推迟。 ·更高级版本的Siri也将登陆Apple Watch,供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有报道称,用户可以使用手表上的Siri在其他设备上播放音乐。 ·Siri将能够接收听起来更自然的声音。 ·Siri将能够概述通知,包括人员、公司、日历事件、地点、日期等。 照片:换新颜 ·一个新的界面即将到来。 ·用户将可以使用AI修饰照片,也许会让苹果在这个领域挑战谷歌相册。 ·例如,“清除”功能可以让用户使用生成式AI技术从照片中删除物体,类似于谷歌的魔力橡皮擦(Magic Eraser)。 图3:苹果照片的AI清除功能 ·有报道指出,苹果开发了一款名为“生成游乐场”(Generative Playground)的内部应用程序,该应用使用生成式AI来创建和编辑图像。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功能将如何呈现给终端用户,尽管信息(iMessage)已被发现以应用扩展的形式整合了它。 Safari:整合更多AI Safari将通过新的智能搜索功能提供网页和新闻文章的AI摘要。 备忘录:融合AI ·用户将能够要求AI提取备忘录摘要。 ·生成式AI还将帮助转录备忘录中的音频。 ·应用内录音将支持音频转录和AI摘要。 ·数学笔记(Math Notes)将通过AI识别数学方程的文本,帮助用户创建图形和解决方程。 ·用户还可以选择在输入时自动完成数学方程。 ·苹果内部有一个“智力计划”(Project Greymatter),它是一组AI工具的代号,这些工具将被集成到Safari、照片和备忘录等核心产品中。 ·语音备忘录的实时转录也即将到来。 信息:AI大变脸 ·将支持生成式AI表情符号,让用户可以利用AI技术创建自己的表情符号。 ·AI可以概述未读短信。 ·总体上更深入地集成Siri。 ·“点按回应”(Tapbacks)将拥有新的图标。 ·除了消息本身的效果外,还将支持单个单词的消息效果。 ·短信将提供由苹果设备上的Ajax大模型生成的建议回复,使短信回复更容易。 ·信息有望在今年支持富媒体通信(RCS)。当用户通过信息与Android用户发短信时,它将带来已读回执、正在输入提示以及高质量的视频和图像。 日历 用户在回复短信时,苹果的大语言模型将能够与日历应用通信,查询安排。 邮件 邮件也将获得由Ajax生成的建议回复内容。 设置 设置将改进界面和更新,使得组织更有序,搜索功能更强,整体更条理。 控制中心 ·一个新的音乐小组件即将推出。 ·HomeKit将得到改进,以便更好地集成智能家居。 通知 ·AI将通过摘要的形式提供错过的通知。 ·苹果正在开发一种叫做“增强”通知的功能。 聚焦搜索 聚焦搜索将变得更快,搜索更可靠。 主屏 ·iOS 18将让你随心所欲地放置应用图标,而不用让它们与网格对齐。 ·用户还可以改变应用图标的颜色,这可能是苹果对谷歌多彩设计语言“Material You”的回应。 地图 在iOS 18中,地图将支持定制化路线创建,用户可以设计自己的旅行路线。 音乐 Apple Music可能会推出自己的AI自动生成播放列表,与流媒体音乐服务Spotify展开竞争。 更多改进 其他计划更新的应用包括Freeform、Xcode以及苹果的生产力应用,例如Keynote和Pages,它们可能会获得生成式AI功能。(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Windows PC 阵营三国杀,AI 成为求同存异的关键?
曾经的 PC 阵营很简单:微软出系统,英特尔出处理器,OEM 厂商出产品,20 年来都如此。 然而现在的 PC 阵营,高通和 AMD 后来居上,颇有和英特尔三分天下之势,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好像逐渐成为了历史。 最近的台北电脑展(Computex),这三家厂商都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自家最新的处理器产品(高通继续介绍骁龙 X Elite),有几分「华山论剑」,明暗交锋的火药味在里面。 走得越来越近的高通微软 如果说微软最近和谁关系最好,除了 OpenAI,可能就是高通了。 XDA 报道,微软全新的「Copilot+」系列新 AI 功能,将率先登陆搭载高通芯片的 Arm 设备,这也是 Windows 首次率先在 Arm 平台上推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Copilot+ 才会来到英特尔和 AMD 平台。 微软表示,率先支持高通设备是因为其 X 系列处理器 NPU 集成了 45 TOPS 算力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45 TOPS 也是之前微软和英特尔定义的 AI PC,也就是现在的 Copilot+ PC 的门槛。 微软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因为 AMD 在电脑展上发布的 Ryzen AI 300 系列处理器,集成了 50 TOPS 的 NPU,而英特尔在电脑展上宣布了其下一代 AI 处理器「Lunar Lake」NPU 性能为 48 TOPS,都高于骁龙 X 系列。 虽然有点出乎意料,微软这个做法也算是情理之中,除了 AI,微软今年另一个重点就是 Windows on Arm。上个月的微软 Build 2024 大会上,Windows on Arm 也被作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介绍。 有消息称,微软对高通骁龙 X Elite 芯片非常有信心,认为这款芯片的性能终于能够满足 Windows on Arm 的需求,还相信搭载骁龙 X Elite 的 Surface 能够击败苹果 MacBook Air Arm 好处都有啥?其实有一个很直观的对比:2019 年微软和高通联手首次推出 Surface Pro X,比起同期 X86 的 Surface Pro 7,外形更加轻薄,续航更长,运行更加「冷静」。 ▲ 左:Surface Pro X,右:Surface Pro 7,图源:The Verge 虽然比起 Surface RT,Surface Pro X 已经有了不少的改变,但在性能和生态上还是拉了跨,特别是一年后苹果 M1 横空出世,让微软高通更加尴尬。 于是高通痛定思痛推出了骁龙 X 系列,微软也拿出了更多努力推进 Windows on Arm,不仅今年推出全新 X86 转译技术 Prism,对标苹果 Rosetta 2,比之前转译效率提高 20%,还力邀 Adobe 站台,宣布即将推出原生版 Creative Cloud 全家桶。 至于崭新出发的 Windows on Arm 究竟能否一雪前耻,我们也很快就能知道——这个月,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的设备就要正式向消费者推出了。 双重夹击下,昔日大哥英特尔求变 Windows on Arm 风生水起,微软也倾情投入,最不是滋味的可能是英特尔。 高通骁龙 X Elite 无疑给英特尔上了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 Lunar Lake 时,英特尔直接点名,表示这款新处理器「绝对击败高通」。 为了追赶 Arm 架构的高通骁龙 X Elite,Lunar Lake 在功耗和 AI 性能上进行了补强。对比前一代, Lunar Lake 的 SoC 功耗最高降低了 40%,而 NPU 性能也终于达到了英特尔和微软制定的 AI PC 标准,达到 48 TOPS,比上一代提升超过 4 倍,也超过了高通骁龙 X Elite。 除了 NPU 提供的 AI 性能,全新代号为 Battlemage 的 GPU 架构,集成了全新的 XMX 阵列,能够作为第二个 AI 加速器,提供 67 TOPS 的性能。除此之外,GPU 还搭载了一枚 Xe2 GPU 核心,游戏和图形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了 1.5 倍。 NPU、GPU 再加上 CPU 提供的 5 TOPS 算力,Lunar Lake 的 AI 平台算力总共达到 120 TOPS。 这次 Lunar Lake 还直接将 16/32 GB 的 LPDDR5X RAM 集成于芯片封装之中,英特尔表示,这种做法使得数据传输的负载降低了 40%。 以往英特尔一家独大的「Wintel」时期,微软和 OEM 厂商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市场上最好的芯片只有英特尔,就算英特尔更新越来越小,轻薄本能耗发热拉跨,也得硬着头皮用。 而逐渐赶上来的高通和 AMD,终于改变了这个日益无趣的市场。 高通骁龙 X Elite,不仅有着 Arm 平台先天低功耗的优势,在性能上的表现也实现跨越式发展,给轻薄设备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 X86 平台,AMD 近几年后来者居上,台北电脑展不仅拿出了全球移动端最高 NPU 算力的 AI 芯片 Ryzen AI 300 系列,还拿出了表现压了英特尔一头的「全球最强」台式机芯片锐龙 9000 系列。 ▲ AMD 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 Zen5 新架构芯片 看得出微软也已经对昔日比肩作战的老友失去了信心,直接用实际行动支持 AMD 和高通,旗下 Surface 产品都推出了这两家处理器的版本,特别是最新的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Laptop,主推的商用版只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Copilot+ 还不在英特尔上首发。 所以,Lunar Lake 是英特尔求变的一代产品,转投台积电工艺,还采用全新的架构设计,一次挤了以往两年份的牙膏,纸面数据比上一代上了好几个台阶,还点名挑战新势力高通,势必要捍卫行业霸主地位。 在今年秋季,Lunar Lake 将正式亮相,目前酷睿 Ultra 芯片交付只交付了 800 万片,离英特尔今年出货 4000 万片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因此 Lunar Lake 被快速推到台前,也有那么一丝临危受命的意味在。 人心不齐的 PC 阵营,AI 或能实现求同存异 和苹果 Mac 不同,PC 阵营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厂商负责,优势是带来了遍地开花的产品格局,劣势自然是,各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拿 Arm 平台来说,苹果能够迅速完成转移,就是因为在设备、软件、芯片上做到了全把控,而 PC 阵营微软布局超过 10 年都还是一盘散沙,原因就是因为人心不齐。 对于 PC 阵营掌门人微软来说,重心主要放在了 AI。不仅和 OpenAI 携手探索前沿的 AI 技术,还要推动 AI 在产品层面的落地,「Copilot+ PC」就是现阶段的主要成果,也为「AI PC」描绘了蓝图。 微软今年还多了一个新的重心:Windows on Arm,虽然布局了超过十年,但是随着高通骁龙 X Elite 真正带来了足够强大的处理器,Windows on Arm 才真正迎来了「M1 时刻」,微软也趁热打铁,开始狠抓应用生态。 但对于三家芯片厂商,情况就复杂了不少。 对于高通来说,Windows on Arm 是新的契机,能够帮助其向桌面平台领域迈进,实现从通信公司向互联计算公司的转变。最重要的是,除了手机芯片,高通也想从 PC 市场分一杯羹。 曾经的高通芯片性能弱,Windows on Arm 生态一潭死水,双方互相拖累,高通还能一点点挤牙膏,谁也不想去破局。直到苹果这条鲶鱼带来波澜,高通看到 Arm PC 平台的更多潜力,也努力去推动 Windows on Arm 平台,在今年 Build 大会才带来了骁龙开发套件,吸引更多开发者迁移应用(这背后可能也有微软的大力推动),高通微软的 Arm 联盟也终于更加齐心。 ▲ 高通为 Windows on Arm 开发者准备的设备 而 AMD 的情况更加复杂,除了在 X86 平台继续攻擂英特尔,AMD 也在发力 AI,挑战英伟达,多个领域齐开花。 ▲ 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 AMD 对于英特尔来说,由于在 PC 芯片上拥有统治地位,因此这么多年以来,英特尔只需要当守成之君就足矣。 只不过,在挑战者四起的当下,曾经那个 PC 设备基本都贴着「Inside Intel」贴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维持领先的地位,只能跟上行业的脚步,于是我们迎来了两管牙膏当一管挤,并且首次在英特尔之外的厂商生产的 Lunar Lake。 英特尔的变不是为了开拓进取,更多像是在迎接挑战。 OEM 厂商的需求比较简单,他们只想卖更多的设备。有 Windows RT 的前车之鉴,加上之前高通微软看起来都底气不足,OEM 厂商自然贸然不敢跟进 Windows on Arm。 在高通带来骁龙 X Elite,微软下足力气推动和力邀的情况下,OEM 厂商也愿意推出相关硬件试试水,除了 Surface 系列,第一波骁龙 X 系列设备有 19 台,虽然远远比不上隔壁 Lunar Lake 的 80 多款,但也算是个不错的重新出发。 不过,虽然各自都有着小九九,PC 阵营目前还是统一在了「AI」一词下。 这还得多亏了微软大力推进 AI PC 和「Copilot+ PC」。在 AI 行业已经算得上领头羊的微软高举 AI 大旗一呼百应,三家芯片厂商在 NPU 等 AI 算力上狂卷,OEM 厂商也乐意跟进「Copilot+ PC」,微软让在键盘加「Copilot 键」就加,虽然是还没成熟的 Windows on Arm 平台,但是因为首发 Copilot+,那就跟进。 当然,也因为全行业都看得出来,AI 就是现在的风口,即使是高傲如苹果,也得乖乖跟进。 但微软真的做好了用 Copilot+ PC 引领 PC 阵营的准备了吗,可能未必。6 月 18 日,首波高通骁龙 Copilot+ PC 就要真正接受消费者检验了,但据报道,微软还在赶「Copilot+」功能的开发进度。 但是至少,因为高通、AMD 的崛起,原本一家独大的 PC 市场有了多样性,特别是高通带来的 Arm 平台,为 PC 阵营提供了不少可能性,最后的赢家还是消费者。
三星显示和LG显示已获批准 开始量产iPhone 16系列OLED面板
由于苹果iPhone的销量预计将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韩国零部件制造商的预期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供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和LG显示(LG Display),三星电机(Samsung Electro-Mechanics)和LG Innotek也将继续供应零部件。 据电子元件行业消息,三星显示和LG显示已获得批准开始量产iPhone 16系列OLED面板。预计三星显示将生产9000万台,而LG显示预计将生产4300万台。 据报道,三星显示已于6月开始量产iPhone 16标准版和iPhone 16 Pro Max OLED面板。LG显示预计将从Pro型号的面板开始生产。苹果计划逐步用OLED取代液晶显示器(LCD)面板。 业界预测,随着苹果参与人工智能(AI)手机竞争,三星电机和LG Innotek的业绩将有所改善。苹果计划在6月10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公布其AI战略。尤其是今年,随着iPhone换机周期的到来,AI手机iPhone 16系列的销量预计将高达2.35亿部,创2021年以来最高。 报道称,三星电机和LG Innotek可能会在6月开始批量生产iPhone 16零部件。三星电机一直在供应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LG Innotek预计将为iPhone 16高端产品线供应相机模块。 三星电机和LG Innotek预计也将继续供应半导体基板。三星电机不仅供应MLCC,还为苹果提供倒装芯片球栅阵列封装(FC-BGA),据报道LG Innotek为封装天线(AiP)供应基板。
大模型如何跟智能终端结合,阿里云打了个样
1961 年,「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构想——Utility Computing(公共计算服务)。 在他看来,计算服务或将变得像电话服务一样普及,成为社会上一种全新的、重要的工业基础。 后来,麦卡锡的预言似乎成真了,云计算开始逐渐走进现实。 人工智能之父与云计算预言者双重身份的重叠,仿佛也预示着 AI 与云计算之间命中注定的缘分。 今天,爱范儿在阿里云深圳 AI 峰会上获悉,主流手机、PC、汽车厂商已在大模型领域与阿里云深度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体验。 当 AI 无处不在,云计算也无处不在。 AI 爆发的基建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韩鸿源,在今天举行的 AI 智领者峰会会场上带来了云计算加速 AI 爆发的开场演讲。 韩鸿源表示,今天绝大部分跟 AI 相关的工作,其实是承载在云上的,绝大部分组织使用了这些云的能力,也是通过在云上使用更有效地让它们发挥作用。 从计算、数据、开发、部署各个方向来讲,今天的生成式 AI 对所有的技术能力提出非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计算能力提升到今天大家看到的 EFLOP(音)级别的能力需求,包括持续运行一个训练任务,可能需要运行周或者月级别的时长才能让它拿到有效的结果。 随着 AI 应用的不断深入,云计算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 作为一家云计算公司,阿里云持续在追求一个极致的性能和弹性方向上的持续提升,来有效地支撑从存储计算网络到软件能力层面各个方面的提升需求。 例如,数据库响应每年双十一和所有促销活动里面的业务压力,包括像大数据里面流失去处理每秒钟几亿次,每秒钟几亿 TB 级的这种存储量。 云计算的发展正在朝着无需用户直接管理服务器的方向演进。 简单来说,当用户去使用这些云上服务能力的时候,并不需要感知这些物理服务器的存在,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这个服务,从而大大简化企业使用 IT 计算能力的难度和方便大家开发新的应用。 韩鸿源认为,从 2006 年云计算诞生开始,云计算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迭代过程,云和云上承载的应用相互促进,形成今天云计算蓬勃的趋势。 当从应用的角度去审视云计算,我们所访问的是 AI 模型服务,都不是简单的原始推理服务。 推理服务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技术链条和处理流程。每一次 API 的调用,都需要经过层层的串入环节,才能最终实现模型的推理和输出。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与模型建立良好的接口,如何有效地利用模型的能力,而不是深入到模型的内部,去探究它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 使用一个基础模型,并不意味着你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它。 从 IaaS、PaaS 到 IaaS、PaaS+MaaS 三个方向,这就好比房东不仅提供住的地方和设施,还额外提供了清洁、保安等服务,让你住得更省心。 而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 AI 时代,有太多的现成服务可以供我们选择和使用,而阿里云便是极具性价比的厂商之一。 大模型如何跟智能终端结合 软、硬件结合是大模型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不断增强,手机、个人电脑、头显、汽车、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有望迎来新的爆发。 七年前中途失明的生活博主「宝哥和他的导盲犬」曾用视频记录他使用「vivo 看见」乘高铁出行的全过程。 通过这个 App,他「看见」了高铁窗外的风景、桌上的水杯,「分清」了酒店里的洗漱用品。 「vivo 看见」为他描述路边的月季花,唤起了他似曾相识的童年回忆。而这些「有温度」的场景背后,正是得益于 vivo 自研蓝心大模型的支持。 从去年开始,vivo 加紧大模型的研发,基于阿里云 PAI 机器学习的千卡大模型预训练性能接近 LLaMA 水平。 目前,vivo 蓝心大模型已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五款不同尺寸。 有了大模型的加持,「vivo 看见」不仅可以在镜头对准周围环境和物品时自动播报画面内容及文字信息,还可切换到文字、卡证、条码等多种识别模式,并进行多轮对话,获取更多画面细节,同时支持常见物品查找。 郝雄还表示,未来 vivo 还将与阿里云在算力、大模型和生态应用等方面持续合作,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体验。 除了手机,汽车也正在成为重要的智能终端。 小鹏汽车也在会上宣布,已在智能座舱场景中新增接入阿里云通义千问。基于小鹏自研大模型 XGPT 和通义千问等模型升级后的车载助理「小 P」可以在用户说「有点冷」时,准确理解意图、调节车内温度。在发布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后,小鹏成为同时将大模型落地座舱和智驾的车企。 软、硬件结合是大模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不断增强,手机、个人电脑、头显、汽车、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有望迎来新的爆发。苹果、Google、特斯拉都已宣布正式入局。在国内,联想 AI PC 已接入了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并于 5 月 10 日正式发售。 通义千问系列自 2023 年 4 月发布以来,不断迭代更新,到 2.0 版时,其能力已比肩业界领先水平,2.5 版本更是在理解能力、逻辑推理等能力上均有大幅提升。 并且,阿里云的开源贡献,更是为整个 AI 社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 7B 到 14B,一直迭代到 72B,再到今年 4 月份开放的千亿级参数的通义千问模型,用韩鸿源的话来说,通义今天可能是市场上开放的参数最大最完整最成体系的模型系列。 此外,阿里云还搭建了一个大模型的开放平台——魔搭社区。 这是由阿里达摩院与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联合推出的 AI 模型开源社区,旨在降低 AI 应用门槛,推动 AI 技术的普及和创新。 开发者可以在社区中上传、存储和管理他们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进行版本控制和注释,以便更好地跟踪和管理模型的演变。 作为一个开源平台,魔搭社区支持社区成员参与模型的开发、改进和分享,一同促进模型生态的开放,让整个 AI 的环境得到更蓬勃的发展。 正如韩鸿源在峰会上所说的那样: 今天在云上去结合我的生成式 AI 模型服务能力,构建新一代的应用,或者去改造现有的应用里面加入更多的智能能力,这个可能是我们目前最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持续发展的方向,也希望后续能跟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件事情上展开更多的合作。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