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摩托罗拉Edge 50 Ultra即将登陆印度市场 设计很有新意
【CNMO科技消息】摩托罗拉印度公司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放出预告,暗示即将在印度市场推出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这款神秘的新机很可能是备受瞩目的Edge 50 Ultra。此举将进一步丰富摩托罗拉在印度市场的产品线,并有望巩固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地位。 据透露,这款即将推出的新机型将配备三摄像头设置,并带有独特的木质饰面,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预告图片显示,潜望镜长焦摄像头位于融合的矩形摄像头模块内,预示着这款新机在摄影功能上将有不俗的表现。 Edge 50 Ultra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关注。它拥有一块6.7英寸的OLED显示屏,刷新率高达144Hz,为用户带来流畅的视觉体验。同时,pOLED显示屏还支持HDR10+、2800尼特峰值亮度、100% DCI P3色域、PANTONE验证和康宁大猩猩玻璃Victus保护,确保屏幕显示效果出色且耐用。 在硬件配置方面,Edge 50 Ultra搭载了高通骁龙8s Gen 3 SoC,提供高达16GB的RAM,确保了手机在运行各种应用和游戏时的流畅性。同时,其后置三摄像头设置包括一个50MP主摄像头、一个50MP超广角摄像头和一个具有64倍光学变焦的3MP潜望式长焦摄像头,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拍照功能。 此外,Edge 50 Ultra还配备了50MP自拍相机,让用户在自拍时也能获得清晰、美丽的照片。其4500mAh的电池支持125W TurboPower快速充电和50W无线充电技术,确保了手机的续航能力。
2024苹果设计大奖出炉!今年14个最佳App有些不一样,你用过几个?
在 iOS 18 的重磅更新发布前,苹果先送来了一枚端午「彩蛋」。 昨天,苹果正式公布了 2024 年「苹果设计大奖」得奖名单。 这项最初始于 1997 年的设计奖项,在过去二十多年来见证了我们和科技交互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变迁。 毫无意外地,随着去年 Vision Pro 的发布,今年的「苹果设计大奖」在去年的基础上首次新增了「空间计算」类别,以一款应用和一款游戏展现了 Vision Pro 的「创意生产力」和「创造性玩乐」的可能性。 今年,一共有 14 款应用在「乐趣横生」「多元包容」「创新思维」「出色互动」「社会影响」「视觉图像」「空间计算」七个类别下获奖。 这个假期,你会心动体验哪个? 苹果 WWDC24 即将到来, APPSO 将在 Apple Park 现场给大家带来最新报道,敬请关注。 「乐趣横生」获奖应用:小熊感恩日记 & NYT Games 此类别表彰提供了令人开怀且难忘,让人享受且流连忘返的体验,并通过 Apple 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其出彩之处的应用。 「小熊感恩日记」是非常温怒啊吗的日志类应用。它用插画为用户呼来可爱的动物好朋友,帮助用户记录下每天感激的事物和美好的回忆。 看着「白纸」动笔困难?点击一下顶部的「来点灵感」,应用会分享一些「范例」,不是要你模仿,只是刺激一下灵感。 用户还可以用可爱的贴纸来奖励自己,因为「即便是你认为不足为奇的成果,都有它的意义。」 如果遇上不那么开心的日子,用户也可以借助应用中的正念工具来进行自我调节。 「NYT Games」是《纽约时报》打造的游戏应用,汇集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游戏,如近年大火的「Wordle」和经典的「Spelling Bee」等。苹果评价道: 它彻底打破了其经典填字游戏和热门游戏的局限,重新设计了导航界面,扩展了本就丰富的游戏种类,并推出了引发讨论的诱人新游戏,如「Connections」。这个小游戏和「Wordle」一样,经过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可重玩性。 「多元包容」获奖应用:Oko & Crayola 冒险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对背景多元、能力各异、语言不同的用户提供支持,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绝佳体验。 「Oko」是一款为视力有障碍群体打造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触觉和音频反馈,告知用户当前路口信号灯的变化。 这个应用结合了苹果自带的「旁白」和「动态字体」等技术,在日常且重要的安全场景发挥了很好作用。 「Crayola 冒险」是一款色彩斑斓的冒险游戏,为包容性和性别中立的角色创建选项设定了新标准。设计角色时,用户可选择不同的肤色、能力、体型和人称代词。 与此同时,游戏提供全面的包容性选项,包括为无阅读能力用户或阅读困难用户提供的全程旁白。 它囊括了包括制作装饰品、解决谜题、阅读故事书等在内的各种活动,各个年龄段的玩家都能玩得尽兴。 「创新思维」获奖应用:Procreate Dreams & Lost in Play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通过极具创意的方式在 App 中实施 Apple 技术,提供最领先前沿的体验,在同类 App 中脱颖而出。 「Procreate Dreams」被称为「iPad 二维动画创作的新标杆」。 用户可在其中使用初代「Procreate」中熟悉的丰富画笔、手势操作和支持 PencilKit 的动作来制作动画。 「Lost in Play」像是一部「活」的图像小说,邀请你跟着一对兄妹畅游于手绘式的幻想世界。 从阴森的森林,到峭壁上的村庄,你将遇到许多可爱的角色和有趣的迷你游戏。 「出色互动」获奖应用:Crouton & Rytmos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带来了直观友好的界面和轻松易懂的操作,完美地为其平台量身而设。 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让我们失去慢下来的能力。比如做饭烹饪,往往和都市人被填满的生活格格不入。 Crouton 作为一款食谱 App,内部的条理结构和信息层次都十分清晰,操作界面也干净、诱人,它把做饭这件事儿化繁为简,即使你不是大厨,也能根据软件的提示和教程,轻松上手。 Crouton 简单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无需在显示屏上频繁操作,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料理台面上。 Rytmos 是一款以世界音乐为灵感的节奏游戏,无论是画质还是音效,都十分出色。 玩家需要通过简单的拖动手势创建路径,从而解开谜题,每通关一次,都会为一首不断演变的乐曲增添一种新元素。 新手引导让游戏玩法一目了然,无论游戏在后期变得多复杂,操作的手势依然简单有趣。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Procreate Dreams」「Arc Search」「Little Nightmares」「finity.」 「社会影响」获奖作品:Gentler Streak & The Wreck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正面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把目光聚焦于重大的问题上。 作为一款健身软件,Gentler Streak 和其他 App 有些不一样,它并不会不间断地提醒你运动到力竭,反而会关心你生活当中的少量运动,比如遛狗或日常杂务。 它还根据你的准备情况和心率数据建议休息日和积极恢复活动。通过这样做,它能够帮助你找到健身和休息之间的平衡。 Gentler Streak 还采用了精巧而令人愉悦的设计语言。 健康数据的排列简洁美观,「每月摘要」视图可显示相对于历史数据的表现,而不是生硬比较,让用户见证自己的点滴进步。 The Wreck 是一款成熟的视觉小说游戏,讲述了一个有关姐妹情谊、母亲、悲伤和生存的故事。 作家 Junon 某天突然被叫到医院,去做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游戏中的剧情并不轻松,但文笔优美,表述流畅,尤其是通过瞬息万变的思绪气泡,反映出压力情境下思绪的纷杂混乱。 The Wreck 虽然被归类为游戏,但它同样也是一个令人心碎、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影视作品,促使玩家一同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How We Feel」「Ahead: Emotions Coach」「Cityscapes: Sim Builder」「The Bear」 「视觉图像」获奖作品:Rooms & Lies of P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通过精美绝伦的图像、细致巧妙的界面和优质高级的动画,实现了其独具一格且充满凝聚力的主题。 Rooms 是一款很难被归类的 App,因为它可以是一块用于构建富有想象力的场景的空白空间;也可以是一个用于舒适游戏的平台;更可以是一个可供与数千个其他人的作品互动的社交空间。 这款 App 的交互、声效和怀旧的视觉效果,在另类独特与引人入胜之间实现了完美平衡。 Lies of P 是 Mac 上的炫技之作,改编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一款引人入胜的暗黑风格游戏。 去年,Lies of P 成功拿下 2023 App Store Award 中的「年度 Mac 游戏」;今天,它再次拿下「视觉图像奖」。 在这场华丽渲染的冒险之中,玩家将控制 Geppetto 创造的机器人木偶,穿越一座被烧毁的城市,为生存而战,并找到他的创造者。 这款游戏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呈现了一个纹理精美,光线细致的世界。 玩家还可以通过 MetalFX 画质提升和体积雾效果等视觉自定义选项,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这座废墟城市。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Sunlitt:Sun Tracker」「Meditate」「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崩坏:星穹铁道」 「空间计算」获奖作品:djay pro & Blackbox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以非凡的工艺打造了卓越的空间体验。 让你在虚拟空间里成为百大 DJ 的 djay pro,不仅仅是一款突破性的 App,还创造了全新的音乐互动方式。 凭借精巧的技术和出色的沉浸感,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生动体验。 这款 App 中有能让你尽情创作的高品质碟盘、炫酷的交互式效果面板,还有一系列华丽的环境。 djay pro 的目标,是在空间画布上打造现场 DJ 所追求的现场感和沉浸氛围。 Blackbox 是一款经过改良的进化版益智游戏。和让玩家跳出屏幕进行思考的 iOS 版不同,AVP 上的 Blackbox 需要玩家从第一刻就开始思考空间画布的每个角落。 它超越了指尖的束缚,突破了玻璃的局限,进入了您的家中和生活中。戳破泡泡,思考谜题,让其余的一切在您身边慢慢展开。 沉浸在互动的视觉效果、令人困惑的声音中,也许还能发现一些深刻的东西。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Sky Guide – 3D 星座星图指南」「NBA」「Synth Riders」「Loóna: Cozy Puzzle Games」 「空间计算」是 21 年确立评选分类标准后,第一次引入的全新奖项类别。 自去年 WWDC 的 One More Thing 后,虽然主打空间计算 AVP 离成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空间计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开始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过去一年,各界对苹果的讨论,集中在了以下几点: 空间计算鼻祖 和 iPhone 14 差不多的 15 消失的 iPad 雷声大雨点小的 AI 比起其他手机厂商早就 All in AI 的节奏,苹果这回慢了整整半年。无论如何,3 天后虽迟但到的 Apple AI 将会和我们见面。 人工智能在苹果的手里,到底是赶鸭子上架「中规中矩没有惊喜」?还是又一个科技圈热搜头条的 Only Apple Can Do?值得期待一下。 包括明年的苹果设计大奖,有了 AI 的赋能,又会碰撞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时代作品? 最后,我们也整理了过往三年「苹果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转阅读,了解更多 2023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Universe」&「stitch」 乐趣横生:「多邻国」&「Afterplace」 出色互动:「Flighty」&「轨道连结」 社会影响:「Headspace」&「Endling」 视觉图像:「Any Distance」&「Resident Evil Village」 创新思维:「SwingVision」&「MARVEL SNAP」 2022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Procreate」&「Wylde Flowers」 乐趣横生:「Habits」&「Overboard!」 出色互动:「A Musical Story」&「Slopes」 社会影响:「Gibbon」&「Rebel Girls」 视觉图像:「Halide Mark II」&「LEGO® Star Wars 」 创新思维:「MARVEL Future Revolution」&「Odio」 2021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HoloVista」&「声之梦朗读器」 乐趣横生:「Little Orpheus」&「Pok Pok Playroom」 出色互动:「Bird Alone」&「CARROT Weather」 社会影响:「Alba: A Wildlife Adventure」&「Be My Eyes」 视觉图像:「原神」&「Loóna」 创新思维:「英雄联盟:激斗峡谷」&「NaadSadhana」
找来“超级外挂”,奔驰真被逼急了
进入2024年,鸿蒙智行、小鹏纷纷宣布旗下智能驾驶已经能做到“有路就能开”,而且比亚迪、昊铂、极越等品牌均计划在今年实现高阶智驾的全国覆盖,相比之下海外品牌在智驾领域几乎没有太多声响。 在小通印象中,说到在自动驾驶领域比较激进的车企,奔驰是其中一家。目前奔驰已经具备L3级别的能力,而且官方也表示“对开启L3系统后的车辆的运行承担法律责任”。只不过,在L3级别辅助驾驶暂时受限的国内市场,奔驰的L3级优势并不能发挥出来。 或许是为了紧跟国内车市的脚步,奔驰被媒体曝出将搭载英伟达的Orin芯片,以及由Momenta提供的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方案,用来实现城区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值得一说的是,Momenta提供的这套高阶智驾方案,是奔驰首次采用国内智驾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而全新奔驰纯电CLA,则是第一款应用这套高阶智驾方案的奔驰车型。 只不过,奔驰的反应还是慢了一拍,但在此之前,奔驰就没有产品能与国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一战了吗? 奔驰虽然慢一拍,但目标是星辰大海 除了将采用与Momenta合作的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方案之外,奔驰目前在智能驾驶领域还有两条路线。 其中一条路线是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全新奔驰E级长轴距版。按照官方的说法,内置的L2+导航辅助驾驶,覆盖全国范围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自动变道、自动远离大车等智驾功能,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高速路段高阶智能驾驶。 另外一路线则是与英伟达合作,让英伟达为奔驰下一代车型提供AI软件架构,其中包含了自动驾驶软件方案、智能座舱等,新一代S级、EQS等车型会应用这套高阶智能驾驶,但何时才能技术落地目前暂未有太多消息。综上所述,奔驰现阶段在智能驾驶领域比较先进的还是全新奔驰E级所搭载的L2+导航辅助驾驶。 那么问题来了,Momenta的高阶智驾方案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 目前,同样应用Momenta高阶智驾方案的有智己汽车,以智己L6为例,即便是指导价为21.99万元的入门版,也标配了英伟达的Orin-X芯片、双目前方感知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激光雷达的硬件组合方案。去年,智己汽车已经实现了高精地图NOA和城市NOA的公测,并且将在今年实现不低于10座城市的开放,并尽力开放百座城市的NOA通勤模式。 根据官方此前公布的信息,基于MMA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动CLA可以实现全场景的L2级智能驾驶辅助,而且MB.OS的软件和算力搭配激光雷达,可以为L3有条件自动驾驶做准备。参考Momenta高阶智驾方案以及产品规划,小通认为全新纯电动CLA所配备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城区路段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 智能驾驶是未来趋势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奔驰采用“三管齐下”的方式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内部选拔,哪套技术更强就用哪套,二是结合不同车型应用不同硬件组合方案的智能驾驶。诚然,多线程的研发方式需要车企承担更高的成本,但也能帮助品牌更快找到适合自身的智能驾驶方案,也能更容易适应智能驾驶的竞争环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而且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领域发展得要比其他市场更为激进。在面对车市往电气化转型的关键点,财大气粗的奔驰自然也舍得在智能化领域花钱。更重要的一点是,奔驰与Momenta合作,除了说明看中国产供应商的实力之外,还代表了品牌亟需进入中国市场的欲望。 要知道,Momenta所用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算法等技术,对国内各种复杂路况早已进行了多次学习。奔驰作为车企老炮,在海外市场有不少技术积累,但将这些经验放在复杂的国内路况,成功率可能有所下降,如今有了国产供应商的加持,奔驰就可以省下减少收集数据和调整算法的时间。 豪华品牌们,何时才能“有路就能开”? 按照规划,全新奔驰CLA计划在2025年4月投产,换而言之我们要想体验搭载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方案的奔驰车型,至少还得再等一年,而且将信息收集和软件算法调整的时间考虑进去,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会推出相关功能了。 不过,奔驰在2025年底才能实现的城区高阶智能驾驶,鸿蒙智行和小鹏现在就已经做到了,而且极越、比亚迪、昊铂等国产品牌也宣布在今年年内实现城区路段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一年半的时间,足以让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领域的印象完全固化,即便是奔驰在2025年底发布的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在技术层面已经达到该领域的第一梯队,但恕小通直言,奔驰虽然现在已经针对国内市场加快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但与市场前列的国产品牌有太大的时间差,要想快速打开知名度,难度并不小。 激进的奔驰如此,其他海外豪华品牌亦是如此。 小通了解到,除了奔驰之外,宝马品牌也获得了高快速路L3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实际上,宝马的自动驾驶研发历程已经超过20年,在2000年宝马7系就已经搭载了首个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在2018年就推出了低于60公里以下拥堵道路上的脱手驾驶模式,全新宝马5系还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的眼神确认变道功能。然而,宝马并没有学奔驰那样,跟进城区路段高阶智能驾驶,而是将更多的资源放在L3级别领域。 奥迪方面已经宣布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相信未来的奥迪车型在智能驾驶领域与华为ADS看齐。凯迪拉克搭载的是通用汽车的Super Cruise功能,目前已经实现高速路段的高阶智能驾驶,然而其发展路线和宝马一样,可以通过OTA的方式升级到L3级辅助驾驶,但并没有跟进城区路段的高阶智驾。至于其他海外豪华品牌,在智驾领域基本没有太多的动作。 从在该领域有动作的豪华品牌可以看到,奔驰比较激进,而宝马和凯迪拉克虽然认同智能驾驶是车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更倾向于为以后的L3级辅助驾驶做准备,奥迪则更加干脆一些,直接找有科技属性的企业合作。 确实,这些豪华品牌在品牌底蕴上要比绝大部分国产品牌浓厚,但在智能领域上,存在跟进速度慢、投入资源较少等现象,而这给国产品牌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小通猜测,2024年将会成为智能驾驶阵营的分水岭,哪家车企率先达成城区智驾,就更有机会被消费者贴上“智能汽车”的标签。 合资品牌终开窍,掀起反向合作浪潮 自2024年以来,我们听闻不少海外品牌寻求反向合作,利用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头部车企的力量提升智能化,尤其是智驾能力的案例。 在奔驰和Momenta“共谐连理”之前,丰田也传出会采用“硬件华为、软件Momenta”这样的方案来部署高阶智驾,再往前看大众也有意借助小鹏的能力来让智驾落地。 不难看出,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的汽车企业、科技企业已经牢牢掌控的话语权,虽然说一定程度上这些车企是“对症下药”地,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而提升智驾能力,但可以想象随着技术的反向输出,包括奔驰在内的海外车企可能获得智驾能力的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的智驾可不只是“地头蛇”,而是出了国门同样能够发挥作用。比如说小鹏不久前就在德国正式展开XNGP的路试,被视为中国智驾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信号。 对海外品牌来说,全球市场中智能驾驶的主要对手就是特斯拉,但特斯拉的FSD也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走不出北美市场。如果能够借助中国企业的力量提前布局智能驾驶,并抢先在欧洲、中东等核心市场推出,定能让产品竞争力上一个台阶。 或许对海外品牌来说达成“有路就能开”这样的目标还还有些遥远,但愿意合作、寻求提升这一点,还是要比“执迷不悟”值得肯定。而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这样的良性竞争也会是好事,终究能够促进技术的不断优化进步,而让智能驾驶的实用性、安全性推向新的高度,也是为未来L3、L4自动驾驶的落地打下坚实基础。(来自电车通)
李想:理想自动驾驶的研发灵感 有一个是来自妻子
快科技6月9日消息,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发表了演讲。 李想表示:我今天分享我们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做的一个重要技术的突破,是关于自动驾驶的技术的突破。 自己研发自动驾驶时,还有一个灵感来自妻子,曾经妻子开车总是在剐蹭,无论比较大的宝马X6还是比较灵活的高尔夫GTI。 于是他给妻子报名了宝马驾驶学院的初级班,经过一天的训练就不再剐蹭了。 宝马培训班交了两个事情:一是教你看路的能力,二是教你刹车的能力,只经过这么一天的训练,我爱人就彻底和刮蹭告别了。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刮蹭,所以这是人类学习的一个方式。 他们在考虑如何把这样能力给到车上时,就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VLM的视觉语言模型。 但是大模型因为体积太大,且有云端响应时间较长的风险,如何把一个视觉大语言模型进行足够压缩,最后放到车上去,是他们团队的重点任务。 视觉语言模型能够在面对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左转路口提前作出预判,来知道我这个路口如何进行特殊的处理、进行复杂的处理,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告别高清地图。 因为视觉语言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去读懂导航地图,导航地图的横向、纵向、速度、时间,包含红绿灯,哪怕有车辆遮挡红绿灯,也不会再成为问题。 巧合的是,理想的AD Max车型有两颗Orin-X芯片,其中一颗芯片可以运行一个压缩到20亿规模的VLM模型。 经过验证,实际效果非常令人兴奋,理想认为,最早在今年年底、最晚在明年上半年,理想汽车有监督的L3级自动驾驶,就能批量向用户交付。
SpaceX首次公布星舰助推器软着陆外部视角视频,马斯克自信满满:第五次试飞将尝试塔架回收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两天前星舰助推器成功地在墨西哥湾实现软着陆后,SpaceX 公司分享了该火箭最后时刻的新视频。星舰超级重型助推器搭载 33 台猛禽火箭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上周四的第四次星舰试飞也是 SpaceX 首次成功地按计划销毁助推器。 本次测试是完整星舰堆栈和超级重型助推器的第四次飞行,录像显示超级重型助推器慢慢降落到海面,然后画面切换到火箭内部摄像头,呈现了火箭最后几秒钟的景象。 这是 SpaceX 或任何其他机构首次分享来自外部摄像头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画面。SpaceX 早期对其猎鹰 9 号火箭的测试活动经常会远距离拍摄火箭,第四次星舰试飞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在升空后,第一级助推器将第二级运送到亚轨道空间,然后多次点火发动机进行助推返回和着陆点火。 助推器的返回过程类似于猎鹰 9 号,两者都采用翻转然后依靠助推返回点火的方式到达指定着陆区。然而,操作超级重型助推器更具挑战性,因为它依赖于更多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在早期的星舰测试活动中被证明存在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SpaceX 已经改善了它们的性能。 助推器着陆的录像显示火箭滑回水面,被蒸汽锥笼罩,然后发动机点火进行着陆点火。点火降低了火箭的速度以实现平稳着陆,这是火箭着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SpaceX 计划最终用发射塔将其接住。 点火后,火箭最初看起来摇摇晃晃,但随后稳定了下来。此时,其侧面喷出火光,然而这个多层楼高的助推器仍然优雅地滑向水面,实现了软着陆。 SpaceX 的星舰是世界上最大、最强大的火箭。在发射过程中,超级重型助推器承担所有重型举升任务,这也使其成为整个星舰系统中最大的部分。据 SpaceX 称,助推器高 232 英尺(IT之家备注:约 70.7 米),升空时携带 3400 吨燃料。由于需要减轻重量,着陆时油箱几乎为空,为了进一步减轻火箭重量,SpaceX 未来还将抛弃其热分离环(Hot Stage Ring)。 成功的软着陆也为第五次飞行使用塔架回收打开了可能性。根据 SpaceX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说法,“下一次着陆将由塔臂接住。”马斯克的声明表明他对自己的火箭相当自信,因为尝试塔架回收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
从太空都能看到,特斯拉被指库存积压严重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特斯拉过去那种刚下生产线就卖光的火爆场面似乎一去不复返了,该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产能过剩,汽车堆积如山。据 Sherwood News 报道,特斯拉为了存放这些卖不出去的汽车,把它们堆放在了停车场里,甚至从太空都能看到。 2024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报告生产了 433,371 辆汽车,但仅售出 386,810 辆。这意味着有 46,561 辆车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严重。这种局面可以归咎于整体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甚至可以说停滞不前。不过 Sherwood 指出,特斯拉自身也难逃其责:“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与订单之间的错位,”特斯拉首席财务官 Vaibhav Taneja 解释了公司自由现金流为 -25 亿美元的原因(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支出也难辞其咎),“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库存将得到改善,自由现金流也将再次转正。” 那么,这些堆积如山的特斯拉到底存放在哪里呢?答案是露天停车场。Sherwood 利用 SkyFi(一家卫星图像交易市场)提供的图像,发现了特斯拉汽车的存放地点。通过对比 2023 年 10 月和 2024 年 3 月的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卫星图像,可以看到工厂周围的停车场已经从部分或几乎满员的状态变成了完全堆满。 上图:2023 年 10 月。下图:2024 年 3 月。 上图:2022 年 10 月。下图:2024 年 5 月。 IT之家注意到,特斯拉还在美国其他地方的停车场存放车辆。圣路易斯切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外的一个停车场里堆放着近 500 辆特斯拉,加州莫雷诺谷市的一家西尔斯百货商店外也停放着几百辆 Model Y 汽车。
比亚迪薪资待遇曝光,我终于明白,比亚迪为何是全球第一了
又是一年高考季,成千上万的学子奔赴考场,为自己的梦想而战。 而在学子们为梦想而战的同时,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则在为就业而努力,想找到一个满足的,有发展前景的,极具想象力的工作岗位。 所以高考也伴随着毕业,入学对应着就业,这两者都是当前最火热的话题。 而近日,比亚迪的薪资待遇也在网上曝光了,引发了众多毕业生的关注和热议,很多人表示,看完比亚迪的薪资结构,终于明白了比亚迪为何能将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吸引70万员工加入了。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比亚迪内部薪资构成情况,能不能吸引到即将毕业或已毕业的你。 首先从工资构成来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业绩奖。 其中绩效一般是底薪的40-50%,年终业绩奖大约是2-3个月工资。除此之外,一年还有两次升职加薪的机会,每三年还有额外的股票激励。 当然,有评比就有优劣,优的会得到奖励,而表现较差的,自然也就资金少了,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的。 于是很多人又关心了,具体底薪又会是多少呢?我看到也有比亚迪的员工贴了2023年秋招的图,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具体是什么情况,这个会按照学校、学历会有所不同。 当然,相比于具体的待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比亚迪人力资源部在写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说的,那就是坚持给员工打造既优质又公平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分配机制,比亚迪坚信员工是企业未来。 从上面的薪酬的结构,就可以看出来,比亚迪给员工的,不仅仅只是一份死工资,比亚迪会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进行薪酬调整、晋升和奖金分配。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打破大锅饭,能力强者多拿,而想混日子的,则少拿,甚至不拿,这样更为合理公平。 而这种根据个人能力和表现来定薪定岗的做法,能够给予员工更好的职位上升通道,更有想象力的薪酬,自然就能激励员工,使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发整个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或许也就是比亚迪高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原因,毕竟人才才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宝贵财富,只要人才肯拼肯干,就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情。 而人才努力奋斗,企业高速发展,又积极的回馈员工,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正向循环,正如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说的那样:“企业好,员工好;员工好,企业更好”。 根据公开信,我们也能够发现,近五年来比亚迪员工的人均薪酬实现了稳步增长,这或许就是员工为企业努力,企业努力回馈员工的最佳榜样了。
俞敏洪过嘴瘾,代价43亿
作者|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俞敏洪,又双叒叕道歉上热搜了。 6 月 7 日凌晨 1 点,新东方创始人、东方甄选 CEO 俞敏洪在抖音发布公开信,向东方甄选的客户、股东和投资者道歉,并重点回应了外界热议的“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言论,称“只是和朋友之间谦虚地表达,是一种习惯的表达,自己也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类似的话”。 市场好像在等着俞敏洪道歉一样,这边刚发公开信,那边股价立马提振:当日港股开盘,东方甄选直线拉升,一度涨超 7%——要知道,道歉之前的五个交易日内,东方甄选股价累计跌幅超 22%,创下 2023 年以来新低,市值蒸发超过 43 亿港元。 至于舆论场,自从 5 月 31 日俞敏洪在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直播间说出“东方甄选现在也做得乱七八糟”之后,热搜就没停过:先是俞敏洪上热搜,接着东方甄选、董宇辉相关话题轮番上热搜,算是替东方甄选在618前夕扎扎实实掀起了一波全民“预热”。 回溯东方甄选近两年数次被卷入舆论风波,似乎陷入了一种定式的剧情走向: 先是东方甄选内部“失言”(不限于小编\主播\老板),接着外界舆论哗然、话题热度爬升、市场过度反应,最后当事人下场道歉,股价迅速回升。 这背后有个颠扑不破的互联网真理:话题等于流量,争议话题就是全平台热搜,东方甄选快把这套东西玩出茧子了。 东方甄选热搜体质,随老板俞敏洪 当俞敏洪说出“东方甄选现在也做的乱七八糟”时,他不会想到自己一句话就把东方甄选推入舆论漩涡,更不会想到这句话能在接下来 5 个交易日让东方甄选市值蒸发 43 亿港元。 事后复盘的声音中,很多人将这场“围绕东方甄选直播风格讨论”的风波定性由俞敏洪公开言论不当所引爆,进而触动了投资者的敏感神经,传导至二级市场出现过激反应。 从原视频情境来看,俞敏洪的表达更多是中国企业家骨子里的谦逊,正如其在道歉信中解释的那样,“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只是“谦虚的表达”。 一是,与朋友交流自家业务时人处于一种相对松弛的状态,偏向于习惯表达是人之常情,脱口而出而已,你从俞敏洪后续说“过去一年自己在网络遭受谩骂、指责和侮辱次数比 100 辈子加起来都多”也能看出来,他当时是“性情之言”。 二是,俞敏洪一直就是耿直人设,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三星必然失败”、“如果没有美国芯片专利技术,华为手机一台也造不出来 ”、“拼多多、阿里、腾讯是利用人们的低级趣味牟利”……上述言论,哪个不比批评自家业务来的炸裂? 况且,俞敏洪作为东方甄选老板,评价自家业务“乱七八糟”再合情理不过:首先,东方甄选现在的“嚎叫式带货”与最初团队风格定位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驰,这显然动摇了公司的立身根本;其次,这套带货促单话术就差把急功近利写在脸上了,有碍观感又非常败路人缘,值得警醒。 况且,俞敏洪去年曾在演讲中表示:“网上那种卖卖卖买买买的嚎叫,我是完全看不起的”,他认为直播就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对产品进行讲解并且传播知识。 “第一场东方甄选的直播是我亲自做的,当时新东方完全不知道怎么选品,选的都是中国最贵的农产品,但我依然拿着地图和历史书,把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讲给东方甄选的购买者,后来大家评价说,不是来买东西,而是来听课的。” 可谁也没想到,东方甄选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神经也太敏感了,俞敏洪这边话刚落地,相关报道、解读就没停过,二级市场也非常配合地开始砸盘。 其实,从东方甄选的文案之争到俞敏洪无心之言被过度解读,这样微末的动作演化到失控,乃至最终席卷整个社交网络,恰恰反映出东方甄选与大众存在割裂的文化碰撞。 回看东方甄选这家公司,即便转型电商带货但整个团队依旧秉承老师那套知识分子实事求是、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处事原则,这种价值共识是深深刻在新东方公司基因里的。 所以,外部视角去审视东方甄选数次“被动”卷入舆论危机——从东方甄选小编到原东方甄选 CEO 孙东旭,从东方甄选主播天权到老板俞敏洪,表面看确实引爆舆论的系列操作很“迷”、很任性,但恰恰是长期浸泡在东方甄选企业文化形成的表达惯性,即他们都更遵从内心,更尊重个体情绪。 如今,舆论却一再倒逼东方甄选重新审视其坚持的价值共识,对东方甄选团队、甚至整个新东方都不见得是件好事。 更深远的破坏力还在于:这两年社交平台上一直在吐槽“内娱没活人”了,其实互联网上企业家们也越来越沉默——而俞敏洪敢于在公众注视下躬身自省,这样的表达恰恰说明他是一个难得清醒、始终维持内心秩序、对流量和名利秉持取之有道的“互联网活人”。 吊诡的是,从舆论到资本市场层层放大审视,过度解决俞敏洪的一句“性情之言”,最终逼得他凌晨出来道歉,那以后互联网话语空间越发逼仄,企业家不仅要在面对公共议题时三缄其口,连对自家业务的评论也会一再审慎。 结果只能是,凡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言必形式主义,事事谨言慎行、反复推敲,网上越来越难听到企业家内心的真实声音,自此人人假寐,大家都活的像个“假人”。 眼下,大家活得都不容易,彼此放个生吧。 东方甄选迟早泯然众人 虎嗅此前曾撰文指出,董宇辉之所以被抖音算法选中,源于其差异化的直播风格——薇娅、李佳琦、罗永浩、辛巴等超级主播完成了直播电商起势的跑马圈地,他们个人标签鲜明、全域带货(李佳琦偏美妆)且销售天赋高;董宇辉是唯一一个不靠价格优势、溢价跑到超头部的带货主播,探索出了一种差异化的内容直播风格。 “整个环境刻板认为直播间就要低价、折扣,低价心智是过去两年恶性竞争造成的。新东方双语直播之所以击穿公众情绪,源于董宇辉不一味追求低价,而是通过对知识、阅历的娓娓道来,将教育品牌价值转化为新形态的零售品牌价值,这无疑极大拉升了直播的商业想象力。”一位慕名询价“东方甄选”的网红食品品牌创始人向虎嗅表示。 俞敏洪及管理层自然也意识到了这种用户心智的形成,迅速在 2023 年 3 月将上市公司“新东方在线”更名“东方甄选”,并于 5 月 15 日更改官网,彻底转型为“直播购物平台”。 然而,随着董宇辉成为“东方甄选”人格化的 IP,外界频频质疑东方甄选存在“董宇辉依赖症”——于是,去董宇辉化成为东方甄选必须要直面的决策。 这时候,东方甄选的底层系统问题才充分暴露。 首先,东方甄选一开始锚定的“知识带货”就对董宇辉本人情绪溢价过大;甚至,通过“销售场”最大限度给“内容场”让步,使董宇辉将东方甄选的势能带到了高位。 如今,随着董宇辉渐渐淡出东方甄选直播间,其他主播既没有董宇辉的观众缘,也没有董宇辉的书卷气——当两者的号召力不在一个段位,偌大的舞台反而更衬出董宇辉的优秀,甚至是不可或缺。 以第三方平台数据为例:董宇辉坐镇的“与辉同行”正式开播以来,“东方甄选”主号粉丝量与销售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累计掉粉 112 万。 至于带货成绩:今年 1-3 月,东方甄选销售额分别为 5.57 亿元、2.28 亿元、2.86 亿元;与辉同行的销售额分别为 9.32 亿元、4.11 亿元、6.2亿元,远超同期的东方甄选;4月,“与辉同行”凭借 5.8 亿元位居抖音带货月榜榜首,东方甄选仅以 1.9 亿元排在第九位。 于是,摆在东方甄选面前的问题就变成:一众主播在缺乏强大人格魅力的情况下,如何像董宇辉那样拉动销售转化、维持住东方甄选的带货势能? 当其他主播短期内难以通过内容镇住场子,即便东方甄选心底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通过套用带货同行验证过的“321,上链接”来促单维系销售数据。 此前,东方甄选主播顿顿就曾解释,受到平台的节奏要求,风格变化的目的是获得流量推送——毕竟,聒噪的、嚎叫式带货转化更高时,冰冷的算法只会看跳动的数字而不会在乎人文内核。 罗永浩早在 2022 年 7 月的直播中就锐评:当前直播界存在一种“讲内容”的歪风,这不是能有效提升销售的方式。交个朋友直播间 40% 的人进来是直奔购物车下单的。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直播电商的本质——卖货,诗和远方终究要委身变现。 所以,东方甄选美丽生活直播间的主播顿顿、yoyo 才会画风骤变,豁出去喊“321上链接”——那样卖力吆喝自己的产品不就是为了完成团队 KPI 吗? 东方甄选终究还是活成了俞敏洪讨厌的样子:从教学式直播变成喊麦式直播。 这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东方甄选的人货场变了,粉丝期待自然会有落差,强烈的情绪反扑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从最初的四大天王(薇娅、李佳琦、罗永浩、辛巴)到小杨哥、董宇辉、贾乃亮,直播带货顶流层出不穷,但网友买单的永远是血肉丰满的真人,而非人格化 IP。 一旦上述灵魂人物淡出聚光灯,托举 IP 的账号各项数据便会剧烈震荡,公司直播带货成绩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即便东方甄选为去董宇辉化做了不少努力,例如强化矩阵号特色、走直播+自营的重直播路线、文旅直播引流——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困境依旧没有改变。 所以,东方甄选迟早会泯然众人,这个直播间变俗、变聒噪是无法回避的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