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运营八年的火影忍者手游,是怎么低调的把钱赚了的?
差友们,你们是知道小发我的,早在 DNF 手游上线前,我就品鉴了一番这个游戏。 游戏正式上线后,我本来不想玩的,但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跑出来的脱坑哥们,硬是把玩 DNF 端游的我劝动了,下载了个 DNF 手游玩玩。 结果我去 App Store 下载的时候,偶然间在畅销榜上看到了另外一款格格不入的游戏——火影忍者。 除了在畅销榜上出现之外,这游戏还出现在了免费游戏榜上,排第 20 名。 这个排名虽然不算高,可是在它前边的,要么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种社交属性拉满的手游常青树,要么是出发吧麦芬、 DNF 手游这种新秀,像是国民级棋牌游戏欢乐斗地主,也就比火影忍者手游高一位。 有些没玩过这个游戏的人,可能也在上网的时候,扫到过几眼相关的梗。 比如说上个月冲上 B 站热搜的火影手游 NSDD 的梗,大概就是玩家们曾在某爆料视频下讨论某皮肤能不能白嫖,爆料 UP 主回答 “NSDD” 。 大家以为 UP 主说的是 “ 你说得对 ” ,结果进游戏发现想获得皮肤没那么容易,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 NSDD 是 “ 你上大当 ” 。 这种来自火影手游的梗无孔不入,它总会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角度,出现在你的视线里。 此外还有游戏里的九喇嘛鸣人( 就是游戏图标里那位 ),曾一度因为强度过高,导致玩家们竞相使用。 最开始,玩家给他起了个黄猿的昵称,但因为这角色太超模,玩家们又给他起了个新名字——猿神。 乐呵呵看完梗后,小发更加吃惊, 2016 年公测的火影手游,熬死了不知道几茬手游,小日子活的如此滋润。 要知道在 2016 年,王者荣耀、阴阳师这种占尽资源的当家花旦,御龙在天、梦幻西游这种吃到 mmorpg 时代红利的端改手游戏,才是玩家的宠儿,没人能想到火影手游,会成为那只打不死的小强。 2016 年至今,手游迭代速度飞快,越来越多的手游被研发,越来越多的手游关停下架。 曾在 ios 畅销榜上按照所有手游摩擦的全民飞机大战,早已英雄落幕,躲在角落里凉快去了。隔壁字节跳动的游戏业务去年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如今还在进行业务调整,想要重新回到正轨。而火影手游却好像不受任何外界影响,活的好好的。。。 想要搞清楚它为什么苟了八年还能大放光芒,就得搞清楚它从出现至今,都经历了什么故事。 不知道各位对它了解多少,但大概可以想到,玩这个游戏的,绝大多数应该都是火影迷,毕竟这就是个纯 IP 向游戏。 至于火影忍者是啥,应该不用过多介绍,身为日本民工漫 “ 死火海 ” 之一的大作,它衍生出了不少动漫和游戏,或许有人和小发一样,还依稀记得当年在星空卫视追火影看的日子。 时至现在,这个 IP 依然充满生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知名。 举个你比较熟悉的例子,去年曾在网络上掀起轰动的科目三,在向海外 “ 文化倾销 ” 的时候,被外国网友赋予了一个新名字—— Naruto dance ,也就是火影忍者舞。。。 总而言之,在全球范围内的各大 IP 中,论粉丝人数和圈钱能力,火影忍者 IP 绝对算是盖了帽了。 但是 IP 牛逼,并不代表 IP 改编的游戏就牛逼。对当时钱多到没地方烧的国内游戏厂商看来说,火影 IP 是一块肥肉不假,同时也是一场花大价钱的豪赌。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2015 年左右,国内推出的一票影视 IP 手游,如《 琅琊榜 》、《 花千骨 》等,过气速度飞快。《 秦时明月 》、《 十万个冷笑话 》等国漫 IP 手游的热度,也没有持续多久。 IP 改编手游就是这样,依靠 IP 粉丝庞大的数量,起步阶段相对简单,但运营就是另一码事了,很多 IP 手游最后都运营到下水道里无人问津了。 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IP 手游的主要受众是 IP 粉丝,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它好,是因为 IP 自带流量,有一堆粉丝捧场。说它不好,还是因为它重点靠粉丝,很难出圈,粉丝不买账或者脱粉了,那就完蛋了。 对于火影 IP 而言,当然不用担心粉丝不买账,毕竟它的名声响彻全球,漫画十多年连载期间,热度十分稳定,粉丝基数在那摆着。可不幸的是, 2014 年 11 月,火影漫画宣布完结。 最终拿下火影 IP 的,是家大业大不差钱的狗大户腾讯,负责开发火影手游的,是腾讯旗下拥有 IP 改编经验的魔方工作室。 在火影手游上线前,魔方工作室分别制作了由复仇者联盟和仙剑奇侠传 IP 改编的手游,并且制作了火影页游以及它的海外版本。 2016 年 1 月,火影忍者手游,终于被魔方工作室正式端了上来。 游戏玩法可以分成 PVE 和 PVP 。 PVE 就是刷副本,每个副本对应原作漫画中的一段情节,毕竟漫改游戏吃的就是粉丝这碗饭,多少得照顾一下粉丝们的情绪。 PVP 则是玩家之间的对战,对战前要选定三个忍者,并为他们排好出战顺序。第一个忍者战败后,第二个忍者上场,击败对方三位忍者,就算是获胜了。 当年常玩格斗游戏的街机老手对这个玩法应该很熟悉,像是拳皇 98 里,在赛前也是这么个套路。 火影手游围绕着 PVE 和 PVP 两个核心玩法,展开了各类系统。 比如说和数值挂钩的装备、饰品、天赋等系统,和忍者 & 道具获取挂钩的秘宝、生存挑战等系统。这些放到现在其实没什么可讲的,大家都玩烂了。 就整体而言,火影手游为横版 2D 风格,画风偏向还原动漫。 在那个苹果最新顶配手机 iPhone 7 Plus 的屏幕也就 5.5 寸的年代,火影忍者手游的画面,绝对称得上是同行里优秀且有特点的水平了。 而且在 2016 年这个节点,基本上可以看做是 mmoprg 手游的爆发期,玩法独特的火影手游,在整个市场上独树一帜,也吸引了不少玩家。 根据 Appannie 统计的 2016 年进入过 iOS 月畅销榜 TOP10 的 34 款手游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手游是武侠仙侠主题的 3Dmmorpg 游戏。横版 2D 的手游,就火影这么一款。 再加上自从 2014 年火影漫画宣布完结后, “ 爷青结 ” 的火影迷们一腔热情无处施展,于是打着 “100% 正统还原原著剧情 ” 的火影手游被粉丝们挤爆了,上线当天直接登顶 App Store 免费排行榜。 看到这可能有人觉得,小发要继续吹火影手游了。 事实上,在游戏上线的第一个月,整个工作室战战兢兢的更新,成绩算是开门红,基本稳定在 IOS 畅销榜前 6. 大概是觉得自己赢定了,从 2016 年 2 月开始,游戏进入了牛逼又作死的更新节奏当中。 比如在 3 月 25 日, A 级忍者鼬上线了, IOS 畅销榜游戏排名从第 13 名冲回了第 2 名,差点再次登顶。 代价就是,这个情怀和强度拉满的角色数值逆天,在游戏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官方的应对方法十分简单,第二天,游戏里上线了送鼬碎片( 碎片数量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忍者 )的活动,颇有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感觉,可能官方认为只要人人都有了鼬,那就相当于人人都不怕鼬了。 紧接着,游戏又来了波骚操作:在 3 月 28 日削弱鼬。 emmm ,这思路看似没啥问题,但结合前后一看,感觉玩家忙活了半天,有些兄弟还冲了钱,但除了获得一个全新出炉就喜提削弱的新忍者外,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屋漏偏逢连阴雨, 4 月份,游戏上架的旗袍天天活动中,出现了一个要老命的大 bug 。 玩家在完成该活动,在领取金币奖励的同时,按 home 键退出游戏后重进,会显示任务并没有完成,但金币数量增加。 也是因为刷金币 bug ,导致有人使用刷到的金币给忍者升星,严重破坏属实平衡,虽然官方最后修好了 bug ,对很多玩家进行了回档甚至封停,可游戏的评价依旧来了波大跳水。 当然,除了逆天操作外,游戏也有很多高招。 比如说 2017 年的时候,火影手游请来了当时直播界如日中天的五五开卢本伟,以及处在青花瓷发病棉袄阶段的芜湖大司马搞直播宣传。 与此同时,火影手游开始用不同的玩法去分流高氪和平民。 土豪哥可以玩对战力要求比较高的组织玩法,把游戏玩成传奇也没关系,自然会有好兄弟在后边喊 666 。 像小发一样的穷光蛋,则是可以在决斗场里打生打死,只要技术高,氪佬都拿你没办法。 别觉得火影手游的决斗场玩法是鸡肋,这两年, PVP 成了火影手游不可分割的核心玩法。估计没玩过这游戏的老哥们应该不知道,火影手游还有电竞比赛。 也就是说,火影手游以这种讨巧的方式,解决了氪佬和平民之间原本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大家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游戏里充满了爱与和平。 此外,随着游戏运营战线的拉长,火影手游越发开始强调公平了。 你没听错,这个有角色收集和养成玩法的腾讯出品的 RPG 手游,给自己贴了一个 “ 公平 ” 的标签。 按照火影忍者手游前品牌经理的说法,只要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真的有在玩,那你还是能白嫖到一些优秀的忍者。一些平民玩家的忍者,也不一定就比高氪大佬的差。 包括决斗场,重点关注的也是玩家操作,而非角色数值。 说到这里,火影为啥到 2024 年还能这么牛逼,你大概已经了解了。 作为一款 IP 改编游戏来说,火影手游不需要做到有多厉害,它只需要比火影忍者:忍者新时代等几个同样是火影 IP 的手游厉害,那就不会缺玩家。毫无疑问,它做到了这一点。 也正是因此,到了 2024 年,有无数二游出现,更有无数二游死去,但几乎被开除二游籍贯的火影手游,硬是顶住了原神、星铁的洗礼,依旧榜上有名。 sensortower 给出的 4 月中国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显示,比火影忍者收入更高的二游,还真的没几个。 放到整个手游圈子里,火影忍者手游,也算是最会闷声发大财的一位了。 也有有人会疑惑,成绩如此优秀的火影手游,究竟是怎么做到大隐隐于市,没被多少人关注到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还是那句话,火影手游是个 IP 改编的手游,它面对的主要群体是 IP 粉丝,如果你没听说过它的故事,那你首先得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爱玩手游并且不排斥格斗玩法的火影迷。 而这,也只能说是了解火影手游的大前提。 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本来是火影漫画续作的博人传,都连载超过八年了。八年的时间,足够把一个还在学校里读书的小鲜肉,熬成一位踏足社会,成家立业的老腊肉了。 如果你是火影粉,却又没关注到火影手游成绩,不一定是它不适合你,可能仅仅是因为,你长大了。 撰文:张大东 编辑:莽山烙铁头 美编:萱萱
2024 苹果设计大奖出炉!今年 14 个最佳 App 有些不一样,你用过几个?
在 iOS 18 的重磅更新发布前,苹果先送来了一枚端午「彩蛋」。 昨天,苹果正式公布了 2024 年「苹果设计大奖」得奖名单。 这项最初始于 1997 年的设计奖项,在过去二十多年来见证了我们和科技交互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变迁。 毫无意外地,随着去年 Vision Pro 的发布,今年的「苹果设计大奖」在去年的基础上首次新增了「空间计算」类别,以一款应用和一款游戏展现了 Vision Pro 的「创意生产力」和「创造性玩乐」的可能性。 今年,一共有 14 款应用在「乐趣横生」「多元包容」「创新思维」「出色互动」「社会影响」「视觉图像」「空间计算」七个类别下获奖。 这个假期,你会心动体验哪个? 苹果 WWDC24 即将到来, APPSO 将在 Apple Park 现场给大家带来最新报道,敬请关注。 「乐趣横生」获奖应用:小熊感恩日记 & NYT Games 此类别表彰提供了令人开怀且难忘,让人享受且流连忘返的体验,并通过 Apple 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其出彩之处的应用。 「小熊感恩日记」是非常温怒啊吗的日志类应用。它用插画为用户呼来可爱的动物好朋友,帮助用户记录下每天感激的事物和美好的回忆。 看着「白纸」动笔困难?点击一下顶部的「来点灵感」,应用会分享一些「范例」,不是要你模仿,只是刺激一下灵感。 用户还可以用可爱的贴纸来奖励自己,因为「即便是你认为不足为奇的成果,都有它的意义。」 如果遇上不那么开心的日子,用户也可以借助应用中的正念工具来进行自我调节。 「NYT Games」是《纽约时报》打造的游戏应用,汇集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游戏,如近年大火的「Wordle」和经典的「Spelling Bee」等。苹果评价道: 它彻底打破了其经典填字游戏和热门游戏的局限,重新设计了导航界面,扩展了本就丰富的游戏种类,并推出了引发讨论的诱人新游戏,如「Connections」。这个小游戏和「Wordle」一样,经过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可重玩性。 「多元包容」获奖应用:Oko & Crayola 冒险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对背景多元、能力各异、语言不同的用户提供支持,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绝佳体验。 「Oko」是一款为视力有障碍群体打造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触觉和音频反馈,告知用户当前路口信号灯的变化。 这个应用结合了苹果自带的「旁白」和「动态字体」等技术,在日常且重要的安全场景发挥了很好作用。 「Crayola 冒险」是一款色彩斑斓的冒险游戏,为包容性和性别中立的角色创建选项设定了新标准。设计角色时,用户可选择不同的肤色、能力、体型和人称代词。 与此同时,游戏提供全面的包容性选项,包括为无阅读能力用户或阅读困难用户提供的全程旁白。 它囊括了包括制作装饰品、解决谜题、阅读故事书等在内的各种活动,各个年龄段的玩家都能玩得尽兴。 「创新思维」获奖应用:Procreate Dreams & Lost in Play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通过极具创意的方式在 App 中实施 Apple 技术,提供最领先前沿的体验,在同类 App 中脱颖而出。 「Procreate Dreams」被称为「iPad 二维动画创作的新标杆」。 用户可在其中使用初代「Procreate」中熟悉的丰富画笔、手势操作和支持 PencilKit 的动作来制作动画。 「Lost in Play」像是一部「活」的图像小说,邀请你跟着一对兄妹畅游于手绘式的幻想世界。 从阴森的森林,到峭壁上的村庄,你将遇到许多可爱的角色和有趣的迷你游戏。 「出色互动」获奖应用:Crouton & Rytmos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带来了直观友好的界面和轻松易懂的操作,完美地为其平台量身而设。 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让我们失去慢下来的能力。比如做饭烹饪,往往和都市人被填满的生活格格不入。 Crouton 作为一款食谱 App,内部的条理结构和信息层次都十分清晰,操作界面也干净、诱人,它把做饭这件事儿化繁为简,即使你不是大厨,也能根据软件的提示和教程,轻松上手。 Crouton 简单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无需在显示屏上频繁操作,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料理台面上。 Rytmos 是一款以世界音乐为灵感的节奏游戏,无论是画质还是音效,都十分出色。 玩家需要通过简单的拖动手势创建路径,从而解开谜题,每通关一次,都会为一首不断演变的乐曲增添一种新元素。 新手引导让游戏玩法一目了然,无论游戏在后期变得多复杂,操作的手势依然简单有趣。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Procreate Dreams」「Arc Search」「Little Nightmares」「finity.」 「社会影响」获奖作品:Gentler Streak & The Wreck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正面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把目光聚焦于重大的问题上。 作为一款健身软件,Gentler Streak 和其他 App 有些不一样,它并不会不间断地提醒你运动到力竭,反而会关心你生活当中的少量运动,比如遛狗或日常杂务。 它还根据你的准备情况和心率数据建议休息日和积极恢复活动。通过这样做,它能够帮助你找到健身和休息之间的平衡。 Gentler Streak 还采用了精巧而令人愉悦的设计语言。 健康数据的排列简洁美观,「每月摘要」视图可显示相对于历史数据的表现,而不是生硬比较,让用户见证自己的点滴进步。 The Wreck 是一款成熟的视觉小说游戏,讲述了一个有关姐妹情谊、母亲、悲伤和生存的故事。 作家 Junon 某天突然被叫到医院,去做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游戏中的剧情并不轻松,但文笔优美,表述流畅,尤其是通过瞬息万变的思绪气泡,反映出压力情境下思绪的纷杂混乱。 The Wreck 虽然被归类为游戏,但它同样也是一个令人心碎、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影视作品,促使玩家一同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How We Feel」「Ahead: Emotions Coach」「Cityscapes: Sim Builder」「The Bear」 「视觉图像」获奖作品:Rooms & Lies of P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通过精美绝伦的图像、细致巧妙的界面和优质高级的动画,实现了其独具一格且充满凝聚力的主题。 Rooms 是一款很难被归类的 App,因为它可以是一块用于构建富有想象力的场景的空白空间;也可以是一个用于舒适游戏的平台;更可以是一个可供与数千个其他人的作品互动的社交空间。 这款 App 的交互、声效和怀旧的视觉效果,在另类独特与引人入胜之间实现了完美平衡。 Lies of P 是 Mac 上的炫技之作,改编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一款引人入胜的暗黑风格游戏。 去年,Lies of P 成功拿下 2023 App Store Award 中的「年度 Mac 游戏」;今天,它再次拿下「视觉图像奖」。 在这场华丽渲染的冒险之中,玩家将控制 Geppetto 创造的机器人木偶,穿越一座被烧毁的城市,为生存而战,并找到他的创造者。 这款游戏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呈现了一个纹理精美,光线细致的世界。 玩家还可以通过 MetalFX 画质提升和体积雾效果等视觉自定义选项,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这座废墟城市。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Sunlitt:Sun Tracker」「Meditate」「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崩坏:星穹铁道」 「空间计算」获奖作品:djay pro & Blackbox 此类别的获奖作品以非凡的工艺打造了卓越的空间体验。 让你在虚拟空间里成为百大 DJ 的 djay pro,不仅仅是一款突破性的 App,还创造了全新的音乐互动方式。 凭借精巧的技术和出色的沉浸感,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生动体验。 这款 App 中有能让你尽情创作的高品质碟盘、炫酷的交互式效果面板,还有一系列华丽的环境。 djay pro 的目标,是在空间画布上打造现场 DJ 所追求的现场感和沉浸氛围。 Blackbox 是一款经过改良的进化版益智游戏。和让玩家跳出屏幕进行思考的 iOS 版不同,AVP 上的 Blackbox 需要玩家从第一刻就开始思考空间画布的每个角落。 它超越了指尖的束缚,突破了玻璃的局限,进入了您的家中和生活中。戳破泡泡,思考谜题,让其余的一切在您身边慢慢展开。 沉浸在互动的视觉效果、令人困惑的声音中,也许还能发现一些深刻的东西。 本类目入围作品为:「Sky Guide – 3D 星座星图指南」「NBA」「Synth Riders」「Loóna: Cozy Puzzle Games」 「空间计算」是 21 年确立评选分类标准后,第一次引入的全新奖项类别。 自去年 WWDC 的 One More Thing 后,虽然主打空间计算 AVP 离成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空间计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开始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过去一年,各界对苹果的讨论,集中在了以下几点: 空间计算鼻祖 和 iPhone 14 差不多的 15 消失的 iPad 雷声大雨点小的 AI 比起其他手机厂商早就 All in AI 的节奏,苹果这回慢了整整半年。无论如何,3 天后虽迟但到的 Apple AI 将会和我们见面。 人工智能在苹果的手里,到底是赶鸭子上架「中规中矩没有惊喜」?还是又一个科技圈热搜头条的 Only Apple Can Do?值得期待一下。 包括明年的苹果设计大奖,有了 AI 的赋能,又会碰撞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时代作品? 最后,我们也整理了过往三年「苹果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转阅读,了解更多 2023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Universe」&「stitch」 乐趣横生:「多邻国」&「Afterplace」 出色互动:「Flighty」&「轨道连结」 社会影响:「Headspace」&「Endling」 视觉图像:「Any Distance」&「Resident Evil Village」 创新思维:「SwingVision」&「MARVEL SNAP」 2022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Procreate」&「Wylde Flowers」 乐趣横生:「Habits」&「Overboard!」 出色互动:「A Musical Story」&「Slopes」 社会影响:「Gibbon」&「Rebel Girls」 视觉图像:「Halide Mark II」&「LEGO® Star Wars 」 创新思维:「MARVEL Future Revolution」&「Odio」 2021 苹果设计大奖获奖应用: 多元包容:「HoloVista」&「声之梦朗读器」 乐趣横生:「Little Orpheus」&「Pok Pok Playroom」 出色互动:「Bird Alone」&「CARROT Weather」 社会影响:「Alba: A Wildlife Adventure」&「Be My Eyes」 视觉图像:「原神」&「Loóna」 创新思维:「英雄联盟:激斗峡谷」&「NaadSadhana」 *肖凡博对本文亦有贡献
三星Galaxy Watch FE手表偷跑:黑、银、粉三色可选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三星 Galaxy Watch FE 智能手表已经在亚马逊意大利电商网站上偷跑,有黑色、银色(此前曝光的渲染图为蓝色)和粉金色三种颜色可供选择,售价为 199 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565 元人民币)。 页面信息显示的规格参数显示,三星 Galaxy Watch FE 智能手表配备 40mm 表盘,重 26.6 克,尺寸为 40 x 10 x 39 毫米,但没有其它规格信息。 FE 是 Fan Edition 的意思,是三星专为粉丝推出的特别系列产品,通俗来说可以相当于青春版,这是三星首次在 Galaxy Watch 中推出 FE 版。 在规格方面,参考此前消息,该手表将基于现款 Galaxy Watch 4 打造,定位入门级,提供蜂窝移动数据版本。 IT之家附上此前曝光的规格信息如下: 1.2 英寸 Super AMOLED 屏幕,分辨率为 396*396 搭载 Exynos W920 双核 1.18GHz 处理器 1.5GB 内存 16GB 存储 搭载基于 Wear OS 的三星 One UI Watch 5.0 系统 247mAh 容量电池 30 小时续航 磁性无线充电 铝金属机身,5 ATM, IP68 / MIL-STD-810H,50 米防水 兼容安卓 11 及更高系统 支持 WiFi 802.11 a / b / g / n 2.4 GHz + 5 GHz、Bluetooth 5.0、NFC、GPS 麦克风、扬声器、振动器 传感器:传感器加速计、气压计、生物电阻抗分析、心电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亮度、心率(光学)
想在iPhone上玩老游戏,无需暗度陈仓了
对于使用苹果手机的游戏玩家而言,今年的一大好消息,那绝对是iOS 17.5版本终于对游戏模拟器开了绿灯。 Delta模拟器在4月18日上架App Store后,就在北美霸榜近一个月,在国内也冲到过第二的位置。 来自七麦数据 在后续的一个月中,PPSSPP、Dolphin、PSX这些玩家们十分熟悉的模拟器软件也纷纷登上了iOS的官方商店。 这背后,则是模拟器爱好者、软件开发者以及苹果之间,长达十余年的拉扯与角力。 1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其中的较量,还得追溯到我还在使用iPhone6的时代。 在我原本的想象中,用iPhone回顾一下童年游戏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直到我搜遍了App Store却没找到半个模拟器的踪迹,才得知苹果出于版权保护、本地数据安全等理由,禁止模拟器类型的App在自家商城上架。 面对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满脑子都是《恶魔城》《火纹》和《机战》的我实在是不甘心,又去网上搜了一圈,发现有着类似烦恼的玩家远不止我一个人,而他们为了在非越狱的iPhone上玩到模拟器游戏,也是整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 在当年,想在苹果手机上看到这个界面绝非易事 当初最先被我寄予厚望的,是各种“伪装APP”, 这些模拟器把自己伪装成毫不相干的普通应用,比如随机姓名生成工具、社交聊天软件、或者拼图益智小游戏。它们在描述里不会提及“模拟器”半个字,也具备与伪装相符的功能,唯一的异样之处大概就是“功能简单却要卖1.99刀”。 但对于了解其中猫腻的用户,只需要进行“点一下A按键,然后把B的值改成某个特定组合,重复开关选项C三次”之类的操作后,便能进入到模拟器界面。 看上去简单的小应用,背后却暗藏玄机 直接通过App Store下载“模拟器”的主意的确诱人,但这种瞒天过海的应用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当我自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应用实际早已被苹果下架。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应用开发者看到了商机,制作了名称和界面相似,但是完全没有模拟器功能的“正经应用”上架App Store,全靠一些上当受骗的老哥提醒后来者:“别买这个拼图游戏,它真的只是拼图游戏!”,跟后来在淘宝买“3个大菠萝”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由此也不难看出苹果对于此类App管制之严格。 2 也有些人想到了别的方法:既然App Store要受到苹果审查和监管,那我们绕开App Store不就好了? 对于安卓用户来说,通过浏览器、第三方市场或者其他设备获取应用安装包,直接安装应用是家常便饭,但在苹果的iOS平台上却绝非易事:虽然用户的确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到后缀为IPA的应用安装包,并通过PC连接、使用特定工具将应用安装到手机上。但这些应用在iOS系统中是被认为“未受信任的”,不对一般用户开放。 这种情况下,想要玩到模拟器的用户往往还要花费一番功夫,给模拟器应用添加“信用证书”,向系统证明自己“有资格”。比较常用的就是获取“企业证书”,将应用伪装成企业内部应用或开发中的测试应用,而用户作为企业的一员来使用这些应用。 但这些“小伎俩”也不是万能灵药。首先想要获取一个能用的“信任证书”就并非易事,直接能搜到的大多已经失效,从各种不知名小网站找到的又不那么让人放心。 这些信任证书还有分发次数和有效时间的限制,一旦“掉签”不仅会导致应用无法使用,还会清除应用内的用户数据,游戏存档也包括在内。要么随时关注证书状态及时更新,要么频繁地备份存档、防止进度归零,麻烦得不行。 这也让不少第三方平台把“自动续签”“永不掉签”作为卖点,甚至会要求用户付费“租赁”他们提供的信任证书。 而作为这些证书的提供方,苹果依旧掌握着它们的生杀大权。比如GBA4iOS的制作者Riley Testut就曾申请到了企业证书,偷偷用在了自己制作的模拟器上并免费分发给用户们。但在2014年2月20日,GBA4iOS的2.0版仅仅上线几个小时,苹果就撤销了Riles的企业证书。导致之后所有想安装/运行GBA4iOS的用户,都要修改系统时间到2014年2月18日之前,用一套“时间旅行”的骚操作来欺骗系统。 每次打开模拟器前,都要去设置里修改系统时间,玩完还要记得改回来 当年最终还是没能安装上GBA4iOS的我,只能默默羡慕隔壁安卓手机轻松下载“模拟器全家桶”。 3 在很长时间里,苹果和用户之间都持续着这样的“拉锯战”——用户们悄悄地分享着各种技巧来“暗度陈仓”,而苹果紧随其后,下架应用,撤销证书并封堵系统漏洞。 浏览器端也有将模拟器做成“页游”的独特方案,而它们往往也会被Safari的更新封堵 直到2019年,上面提到过的GBA4iOS的制作者Riley Testut完成了大学学业,开发了新一代用于iOS的游戏模拟器“Delta”,更重要的,是发布了名为AltStore的“非越狱”第三方应用市场。 最初Riley Testut只是想要鼓捣一套类似于之前“时间旅行”的模式,方便模拟器爱好者们用上Delta模拟器,但等当他把苹果的Xcode环境摸透之后,他意识到一道全新的大门在等待自己打开。 AltStore和当时众多第三方市场不同的是,它利用了苹果的Xcode——一个面向学生、个人等小开发者的免费开发环境——所存在的漏洞,将每个使用AltStore的用户都包装成了“开发者”。 在经过一套复杂但逻辑清晰的操作后,iOS系统会认为用户从AltStore上下载的应用,都是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的信任证书也是每个用户自己通过合规的手续申请并使用的。相当于每个模拟器用户的苹果设备上,都有一个“自主研发”的Delta模拟器,而这些用户只是在合规地进行“私人测试”。 除去下载模拟器,AltStore也提供了便捷易用的功能帮助用户刷新证书有效期 这彻底改变了以往模拟器玩家只能“打游击”的局面——在以前,模拟器依赖于第三方公开在网上的“企业证书”,被苹果发现并端掉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每个证书都是通过Xcode环境合法申请的,并且用户不会将这些证书外传,苹果也就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相当于从依赖企业证书的“据点”模式,进化到了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的“去中心化”模式,给苹果反制的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在2022年,AltStore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50万。 尽管想要把AltStore整起来,仍需要一台PC或Mac进行配合,每隔7天还需要对证书进行更新,并不能称上多方便。但相比以往,AltStore不管是在稳定性还是安全性上都近乎无可挑剔,除了Riley自己制作的Delta模拟器,其他开发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应用提供给AltStore,让用户用相同的手段下载安装。比如前文提到的Dolphin、PPSSPP都靠着AltStore活跃在了模拟器爱好者们的苹果设备中。 4 AltStore的存在,为苹果用户们在iPhone上玩到模拟器游戏撕开了一道口子。而欧盟的DMA,则进一步让法律的天平也倾斜到了模拟器这一边,也是如今大家终于能直接通过App Store下载到模拟器的关键原因。 在2022年,欧盟起草了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缩写DMA),这一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市场上的众多领头羊滥用其市场力量,微软、谷歌、Meta、字节跳动等业界“守门人”也是DMA的目标。而DMA对苹果的整改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苹果向用户开放权限,允许用户在iOS系统上合法安装和使用第三方应用或应用市场。 这意味着像是AltStore这类第三方市场不用躲在灰色地带“打游击”了,而是可以成为用户合规合法的选择。2024年1月,苹果也宣布遵循DMA,在欧盟地区对App Store进行政策更改,AltStore成为了第一批被“转正”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当然,苹果还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安装AltStore需要给苹果缴纳1.5欧的税费,而安装第三方应用时iOS会多次弹出安全风险警告 在这种大环境下,苹果的App Store即使还想“封杀”模拟器,也不能阻止用户从AltStore等其他商城获取模拟器,而最终,苹果选择了让App Store也向模拟器们敞开大门。 对于模拟器爱好者来说,在苹果设备上回味自己喜欢的老游戏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也不用再去绞尽脑汁和自己的手机斗智斗勇,自然是无比欢喜的一件事。有的人从App Store下载了Delta和PPSSPP后晒截图说“这感觉就像是灭霸在收集无限宝石”,其他用户则一边分享各自的体验,一边讨论下一个登上官方商店的模拟器又会是哪一个。 苹果虽然解禁了模拟器,并不意味着版权问题就不存在了,只不过现在变成了用户和开发者风险自负。在更新后的审核规则里,就提到除去模拟器代码要保证原创外,模拟器内所运行的游戏必须由开发模拟器的厂商提供,且模拟器厂商需要取得游戏厂商的授权。 对于这一点,模拟器的开发者和玩家们本就心知肚明。 在解禁后如井喷一般出现的各种教程中,视频播主们达成了有趣的默契:在谈及ROM的获取时,他们会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同时用手指向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似乎是在等某位热心观众放出“神秘网址”。 这快要溢出屏幕的求生欲 在6月初,PPSSPP还遭遇了短暂的下架,制作者收到了苹果的投诉,称他的模拟器自带商城中有游戏侵犯了版权。苹果并没有点明是哪个游戏“冒犯天条”,而制作者也表示,PPSSPP的商城中的ROM都是 “Homebrew”,即爱好者免费发放的自制原创游戏,并不会存在版权风险。但出于安全起见,他将这些游戏全部下架,而PPSSPP也在3天后重新上线App Store。 结语 曾几何时,大家普遍认为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机已经扼杀了掌上游戏机的发展前景,彻底吃下了这块市场。 但不论是NS的风靡,还是怀旧掌机的兴起,都证明了掌机的需求并不能被智能机完全替代,反倒是此前苹果对模拟器的严控,致使其产生了一块功能短板,促使想要在便携设备上体验怀旧游戏的用户们考虑其他设备。 尽管显得有些半推半就,但随着对Apple Arcade的推动陷入僵局,苹果打造自家封闭式游戏生态的尝试多半是暂时告吹了,此时的模拟器显然也不再是其发展版图上的干扰项,而是为了拉拢用户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团结的对象。 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iPhone 16系列外观设计5大变化,每个都堪称“杀手锏”
【CNMO科技】当今年秋季iPhone 16系列问世时,它在外观上可能与前代产品相差无几。这正是当下智能手机的现状,除非有全新的折叠形态亮相——比如传言中的iPhone Flip,但那估计要等到2027年了——否则苹果手机的外形每年可能都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这并不意味iPhone 16系列在设计上会毫无新意。有传言透露,新iPhone某些新增特性算不上革命性突破,但也算是独树一帜,尤其是iPhone 16 Pro系列的改动可能会较为明显。 现在距离这款手机的预计发布时间还有数月,以下是新iPhone设计变动最为显著的几个看点。 操作按钮 去年,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对手机侧边的静音开关做了改变,用新的操作按钮取而代之。而今,有爆料称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lus也将跟随这一脚步,配备自己的操作按钮。 据目前了解,iPhone 16上的这个操作按钮功能将和现款Pro机型的使用方式大体相似。长按操作按钮即可实现静音,手机会震动一下作为已静音的提醒。更有趣的是,在“设置”里,用户还能自定义这个按钮,让它触发快捷操作,比如直接打开某个应用、开启手电筒、启动录音功能,或是执行特定应用程序内的命令。通过内置的“快捷指令”应用,你甚至能把一系列操作串联起来,绑定到这个按钮上。 目前尚不明朗的是,苹果是否会改进操作按钮的一项限制——即每个按钮只能绑定一个特定操作。苹果可能会考虑增加按钮支持多种按压方式以对应不同的快捷指令,但若要猜的话,我们倾向于认为苹果会维持现状,毕竟这是随着新机普及的一项设计。 第二按钮 今年的iPhone侧面不只有操作按钮这一个新玩意儿。有消息说,苹果打算再添一种叫做“捕捉按钮”的新功能,将普及到所有iPhone 16系列,从基础款到顶配的iPhone 16 Pro Max都会配备。 至于捕捉按钮到底是干啥的,虽然还没个准信儿,但顾名思义,我们猜它能让你在不解锁手机的情况下,快速启动相机直接拍照或录像。这么一来,操作按钮就能腾出手来绑定其他快捷功能了。 还有更详细的内部消息,说这捕捉按钮会安在电源键下面。而且,最早的爆料提到了这按钮可能是固态电容式的,靠触感反馈技术来模仿真实按键的手感,让你按下去时能有那种熟悉的按键回应。 尺寸变大 这个说法特指的是iPhone 16 Pro系列,对于那些关注新款iPhone屏幕动态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有消息称,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的屏幕尺寸将比iPhone 15 Pro系列有所提升,分别达到6.3英寸和6.9英寸。 相比之下,据说iPhone 16及iPhone 16 Plus将维持现有的6.1英寸和6.7英寸屏幕不变。 屏幕尺寸的增大自然意味着手机本体会随之变大。据传,新款手机的尺寸调整会让iPhone 16 Pro比iPhone 15 Pro增高约3毫米,宽幅增加约1毫米。iPhone 16 Pro Max的尺寸变化趋势类似,两款手机的厚度则将与前代保持一致。 尺寸的物理增大也让这两款新机的重量有所增加,iPhone 16 Pro比上一代重了7克,而iPhone 16 Pro Max则增加了4克。重量上升的部分原因还在于,这两款Pro机型的电池容量预计将比前代有所提升。 边框更小 iPhone 16 Pro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调整。据说,两款 iPhone 16 Pro 系列手机都将采用更窄的边框设计,特别是iPhone 16 Pro的边框将会是所有手机中最细的。 具体来讲,iPhone 16 Pro的边框宽度预计为1.2毫米,而iPhone 16 Pro Max则进一步减至1.15毫米。作为对比,iPhone 15 Pro的边框宽度是1.71毫米,这已经相当细了。而市面上的竞争对手,比如Galaxy S24 Ultra,其边框也有1.5毫米。苹果边框进一步缩窄,将再次领先对手一步。 至于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似乎就没有享受到这样的边框瘦身待遇。因为减小边框涉及到复杂工艺,会让屏幕下方的电路布局更加紧凑,这对大规模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据传苹果选择只在Pro系列上集中精力实现更窄边框的设计。 摄像头重新排列 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预计也会在设计上带来它们独有的变化,特别是手机背部的摄像头排列方式。现在的款式中,主摄像头和超广角镜头沿着手机背面的对角线排列,这一设计自iPhone 13以来就沿用了。但根据新泄露的手机渲染图,iPhone 16可能会回归到将镜头垂直排列的方式。 这样的设计调整不只是为了美观。当你录制空间视频时,通常需要同时启用主摄像头和超广角摄像头来捕捉画面,以此来确保最终视频具备理想的沉浸式效果。垂直排列的镜头布局更便于实现这一需求,因此,苹果考虑这样的改动,可能是希望鼓励更多用户创作空间视频,以便在Vision Pro头戴设备上观赏。毕竟,当想要说服人们买一台价格超过2万元的设备时,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关键因素。
蔚来李斌:车企“卷”的同时别忘合作,中国汽车产业一荣俱荣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在今天的 2024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发表演讲,同样谈到了当前中国车市的“内卷”话题。 李斌直言汽车界“卷”很正常市场竞争必然的结果,同时也呼吁车企“不要忘了合作”,尤其是涉及到基础设施等领域。“涉及到长寿命电池,涉及到出海这些事情上,都需要合作。” 李斌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一荣俱荣”—— 最后不可能只剩下一两家,一定是集体的成功,不可能只是一家企业的成功。 李斌此次还提到了电动汽车电池寿命的问题。他认为,若车的寿命超过了电池的寿命,就是比较大的问题,大家需要提前关注这个事情。“呼吁大家提前关注这个事情,去开发长寿命电池,为了长期的电池质保,还有以后的售后也要做好规划。”他还表示,如果电池寿命问题不解决,8 年之内一共有 2000 多万辆车的电池会出质保。 IT之家汇总各车企高管在本次论坛上发表的部分观点如下: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2030 年汽车市场是“433”结构,40% 是混动的,30% 是纯电的,30% 是燃油车。建议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有率达到 50% 的时候,政府部门研究一下“油电同权”。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卷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比亚迪等很多车企在过去两年内,因为补贴退坡、电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都上调过价格。而现在情况已发生变化,原材料大幅下降使降价成为可能。“现在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为什么没有在产品定价里体现出来呢?我觉得这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若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则是坏事。
李学用:奇瑞可被理解为中国的大众、丰田,价格战“不可能不打”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今日举行的 2024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发表演讲。谈到奇瑞品牌时,李学用表示奇瑞品牌主要诉求就是一个“值”,可被理解为“中国的大众和丰田”,为广大老百姓造车。 李学用也和其他车企高管一样谈到了“价格战”“内卷”相关话题。他表示,最近中国汽车市场确实非常不易,大家都很卷。“不破不立,这几年内卷,其实给中国品牌还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过程中,产品质量、情绪价值因素已经排在了(决定因素)第一名、第二名,“传统认知里,品牌必须排第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李学用表示,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市场经济行为,但以牺牲价值作为价格战的前提是不可取的。“在对应的价格里面,给消费者创造最优的价值,才是最优解。”他还认为,正因为所谓的“严重内卷”“价格战”,从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中国品牌不断崛起,是中国品牌在科技进步、成本优势方面的价值体现。 ▲ 奇瑞风云 E06 概念车,暂未官宣上市日期 在论坛期间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小插曲,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发表演讲时表示,“奇瑞今年上半年增速非常快,许多维度都超过了比亚迪,而且奇瑞新一代的产品非常不错,营销也做得是有声有色。希望奇瑞能够看到比亚迪的背影,能做到中国的第二。”“希望奇瑞离比亚迪近一点,离得越靠近越好,因为奇瑞可以帮比亚迪分摊点火力。” IT之家汇总各车企高管在本次论坛上发表的部分观点如下: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2030 年汽车市场是“433”结构,40% 是混动的,30% 是纯电的,30% 是燃油车。建议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有率达到 50% 的时候,政府部门研究一下“油电同权”。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卷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比亚迪等很多车企在过去两年内,因为补贴退坡、电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都上调过价格。而现在情况已发生变化,原材料大幅下降使降价成为可能。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若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则是坏事。 蔚来汽车创始人、CEO 李斌:中国汽车产业“一荣俱荣”,一定是集体的成功,“卷”是正常市场竞争必然的结果,涉及到基础设施等领域“不要忘了合作”。
比亚迪、华为迎头赶上,汽车功率器件市场再起波澜
无论是油电混合动力车(HEV),插电混合电动车(PHEV),还是纯电动车(BEV),作为电气化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牵引逆变器会影响驾驶体验、电池续航能力以及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牵引逆变器位于高压系统电池和电动机之间。它将高压系统直流电压转换为3个交流输出以驱动电机。牵引逆变器集成了许多技术来处理来自车辆控制单元 (VCU) 的扭矩命令,并根据需要安全地控制电机。车辆的续航里程与牵引逆变器和电机在整个驾驶过程中的效率直接相关,包括加速、稳定状态和通过再生制动将能量回收到电池中。 牵引逆变器主要由四象限斩波器、中间电压电路、制动斩波器和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组成。其中,四象限斩波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且在转换过程中实现能量的转换和控制;中间电压电路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确保牵引电动机正常工作;制动斩波器用于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反向电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用于控制输出电流的频率和波形,以实现对交流牵引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控制。 电动车上至少有一个牵引逆变器,有些车型有两个,一个在前轴上,一个在后轴上。在一些高端车上,每个车轮都有一个牵引逆变器。 从逆变器和电机控制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功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主流汽车的功率水平大约在60~80千瓦之间,下一代电动汽车的功率级别从100千瓦增加到500千瓦,甚至更多。另外,更高电池电压也是发展趋势,从400V到800V,另外,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功率密度和效率也是发展趋势。 01 IGBT与SiC 、GaN电源开关 电源开关是牵引逆变器中的核心器件,通常使用的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然而,宽带隙 (WBG) 功率开关,例如碳化硅 (SiC) 和氮化镓 (GaN),可以提供显著的优势,包括更高的开关速率,从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以及更小的支持组件,以减小电动机的尺寸。 自2021年特斯拉宣布Model 3搭载SiC功率器件后,SiC便开启了急速上车之路,这一领域也越来越热闹。目前,海外车企中,除了特斯拉牵引逆变器用上了SiC器件,丰田旗下的bZ4X、Mirai、Prius,以及雷克萨斯RZ也都开始采用SiC器件,此外,本田、福特、大众等厂商也已开始采用SiC方案。 中国车企中,比亚迪已在SiC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比亚迪汉、唐四驱等旗舰车型上已大批使用SiC模块,蔚来的ET7、ES7、ES8、EC7等车型也已经用上了SiC电驱系统,小鹏G9也采用了SiC器件。理想也已开始布局SiC方案,其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于2023年5月落户苏州,专注于SiC车规芯片模组的研发及生产,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此外,东风、吉利等车企也已开展相关布局。 SiC器件要想进一步普及,需要解决以下这些难题:高开关速度带来的挑战,极高的开关速度带来了驱动电路设计上的挑战,需要设计快速而精确的驱动电路,以确保SiC器件能够准确地执行所需的开关操作;高温工作环境对驱动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能够承受高温的驱动电路,并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SiC器件的高速开关特性,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对周围电子设备和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在驱动电路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电磁干扰抑制措施;SiC器件具有开关频率快、短路时间短等特点,对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iC器件的制造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其在某些应用中的使用,在驱动电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成本效益。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难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驱动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SiC,GaN也开始在电动车中应用,特别是在400V和800V电动车牵引逆变器中,与SiC功率器件相比,GaN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GaN功率器件能大幅提升能效,减少近40%能源损耗,同时提高33%的功率密度,实现更小巧轻量的牵引逆变器设计。整体来说,基于GaN设计的400V牵引逆变器能满足市场对价格更实惠且续航能力更高的电动车的需求。 基于GaN的三阶拓扑设计的牵引逆变器在800V系统中应用正在加速发展,其优势主要包括:三阶GaN拓扑设计在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之余,还可减少滤波器和马达中的高频铜损及铁损,与二阶拓扑设计的系统相比,整体效率大幅提升;较小噪音、振动及电磁干扰;耐久性及可靠性优化,电路运作更平顺稳定。另外,三阶GaN拓扑能减少电机马达轴承的负荷,提高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有助于整体系统使用寿命的延长。 举例来说,由丰田汽车(Toyota) 和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 合作开发的All-GaN Car,在牵引逆变器、车载充电器和DC-DC转换器中都采用了GaN功率器件,与常规的IGBT方案相比,GaN不仅提高了功率密度,更将效率推升了20%,延长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知名工程公司Ricardo 设计并比较了30kW GaN逆变器与SiC逆变器,测试结果显示,GaN比SiC方案在功率损耗方面减少了25%,功率密度提高了33%。有不少Tier 1和OEM车厂也在250kW的牵引逆变器设计中得出类似的结果。 02 全球电动车牵引逆变器市场格局 据TrendForce统计,受电动车传统淡季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牵引逆变器装机量为522万套,相较于2023年第四季度的714万套,环比减少27%。其中,纯电车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占比为48%,季减5%,油电混合动力车及插电混合式电动车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则从47%提高至52%。 从第一季度电动车各电压区间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来看,由于混动车型的增长,电压≤300V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占比达36%,季增2%;而纯电车的衰退,导致电压在300V~550V区间的装机量占比季减1%,下降至55%,>550V的装机量占比为9%,与上季持平。虽然各区间占比略有波动,市场主流电压区间仍为300V~550V。 在全球范围内,生产、销售电动车牵引逆变器的厂商主要有Denso(电装),Delta Electronics,Bosch,特斯拉,Mitsubishi Electric,DANA TM4,Voith Turbo,Hitachi,Continental,Toshiba,Valeo,以及比亚迪,汇川技术和华为等。 下面就以全球排名前三中的Denso和特斯拉为例,介绍一下顶级牵引逆变器厂商的技术和产品能力。 Denso十分看重SiC器件,开发了 SiC升压功率模块,相比传统的硅IGBT功率模块,其体积减小了30%,功耗降低了70%。功耗的降低减小了升压功率模块的体积,同时提高了车辆的燃油效率。 丰田公司于2020年12月推出了Mirai车型,其中就采用了这种由SiC二极管和晶体管构成的模块。早在2018年,丰田就在其Sora燃料电池巴士中采用了Denso的SiC二极管。 Denso的SiC器件与丰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当时,两家公司联手开始对这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进行基础研究,直到2007年,丰田和Denso正式宣布联合开发SiC器件并投入实际应用。 2014年,他们实现了首次突破,丰田宣布在普锐斯的功率控制单元(PCU)中采用SiC器件。普锐斯是丰田于1997年推出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PCU在混合动力汽车和其它采用电动系统的车辆中负责控制电机驱动功率,在车辆的总电力损耗中,它消耗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功耗。 据测试,采用SiC器件的PCU将普锐斯的能效提高了10%。丰田将在凯美瑞混合动力原型车中测试这些基于SiC的PCU,以检验PCU的内部升压转换器和逆变器如何改善电压、电流和热管理性能。 此外,Denso还采用了昭和电工的SiC外延片,用于其电源控制模块,该公司已经在其车载电池充电器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座中应用了这些模块。 特斯拉Model 3的逆变器系统以其创新设计而著称。 Model 3是首个集成全SiC功率模块的车型,特斯拉的逆变器由24个1合1功率模块组成,这些模块装配在针翅式散热器(pin-fin heatsink)上。所采用的SiC MOSFET是利用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设计制造的,使其能够减少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这是基于对Model 3进行的全面拆解分析得出的,同时还提供了对SiC MOSFET及其封装生产成本的估计。在这项技术中,针翅式散热器的设计对于提高散热效率至关重要,针翅设计增加了表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这对于管理SiC MOSFET在高效能运作时产生的热量非常重要。 通过与意法半导体的合作,特斯拉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来制造SiC MOSFET,这不仅提升了电动车的性能,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了SiC技术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 Model 3逆变器的核心是功率模块,它由高效率的半导体器件组成,负责电能的转换。SiC器件以其更低的功率损耗、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优的热性能,显著提升了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并实现了更为紧凑的设计。 Model 3逆变器的控制电路负责精细管理功率转换过程,它精确监控电机的速度和扭矩需求,以确保与车辆的多种驾驶模式实现无缝集成。特斯拉的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逆变器的开关模式,优化功率输出,提升整体驾驶体验。 总体来看,Model 3逆变器的关键特点和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SiC MOSFET技术;准模块化设计,结合了传统模块化设计和分立器件的优点,逆变器由24个集成了功率模块的单元组成,每个模块具有较高的单体功率等级;集成度高,减少了器件数量和外部连接,简化了系统复杂性,同时提高了可靠性;成本效益,尽管SiC MOSFET的成本较高,但通过减少器件数量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成本效益;逆变器采用了有效的热管理方案,包括高导热性能的基板和先进的散热设计,以确保在高功率工作条件下保持稳定;创新的封装,特斯拉与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封装方案,结合了塑料封装的低成本和模块化封装的电气隔离等优点;逆变器设计考虑了软件和硬件的紧密集成,以实现更好的系统控制和性能优化。 03 中国厂商崛起 以上介绍的都是国际大厂,他们在逆变器领域深耕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影响力,一直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由于中国电动车制造和消费市场快速崛起,带动本土相关零部件技术和产品快速跟进,促使相关厂商的行业地位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升了不少。 据TrendForce统计,全球前五大的牵引逆变器Tier 1中,已有比亚迪和汇川技术两家中国企业。其中,比亚迪的逆变器属于自研自产产品,用于自家车型,汇川技术深耕理想、小鹏、小米等新创新能源车企。此外,华为的市占率已连续三季季增1%,未来能否进入前五大供应商值得关注。2024年第一季度,包含比亚迪和汇川技术在内的中国企业市占率达到34%,由欧美日Tier1主导牵引逆变器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一季报不及预期,但蔚来也带来了好消息
文 | 曹妍 编辑 | 喻舟 随着一季报利空因子释放,蔚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由于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蔚来(NIO.N、9866.HK)美股和港股股价单日内均出现下跌。 6月6日,蔚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期内实现收入99.09亿元(约合13.7亿美元);每股亏损2.57元(约合36美分)。根据FactSet数据,华尔街预计蔚来一季度收入为15亿美元,每股亏损33美分。 财报公布后,蔚来6月6日美股股价下跌6.83%至4.91美元,6月7日港股股价收跌7.16%至38.25港元。年初至今,蔚来美股及港股股价跌幅超过45%。 但拉长时间线来看,这对于蔚来或许并非消极信号——一方面,蔚来给出的二季度业绩指引较为乐观,并表示毛利率会逐步回升;另一方面,子品牌乐道已于5月上市,后续几个月将带来收入增量。随着一季报利空因子释放,蔚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一季度,蔚来多项核心指标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为99.09亿元,同比减少7.2%,环比下降42.1%。其中,汽车收入为83.81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滑9.1%、45.7%。净亏损51.85亿元,同比扩大9.4%,环比收窄3.4%。 蔚来称,汽车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因为2023年6月以来用户权益调整导致平均售价下降,叠加交付量下降。环比减少则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和交付量下滑影响。 同一时期,小鹏汽车(XPEV.N、9868.HK)收入为65.5亿元,净亏损13.7亿元;理想汽车(LI.O、2015.HK)收入256亿元,净利润5.9亿元。对比来看,蔚来收入处于中游,但净亏损远高于小鹏和理想。 单位:亿元 来源:公司财报 制图:《巴伦周刊》中文版 销量方面,蔚来一季度共计交付汽车30053辆,包括17809辆高端智能电动SUV和12244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较去年同期减少3.2%,环比减少39.9%。销量跌幅度小于收入跌幅,反映出汽车平均售价下滑。 一季度,蔚来在产品换新期间加大了促销力度,同时销售了更多毛利率较低的ET5、 ET5T等车型,造成汽车毛利率环比(11.9%)回落至9.2%。但因为单位物料成本下降,本季度汽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的5.1%有所回升。 蔚来高管在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在3月将产品升级到2024版本,过渡期促销导致一季度汽车平均售价下降。不过,毛利率会在二季度恢复至两位数,此后也会继续提高。 面向二季度,蔚来给出了乐观的业绩指引——交付量预计达到5.4万-5.6万辆,同比增长129.6%-138.1%;收入预计为165.9亿-171.4亿元,同比增长89.1%-95.3%。 单位:辆 来源:公司财报 制图:《巴伦周刊》中文版 作为对比,小鹏预计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为2.9万-3.2万辆,同比增长25.0%-37.9%;收入在75亿-83亿元之间,同比增速48.1%-63.9%;理想预计二季度汽车交付量10.5万-11万辆,同比增长21.3%-27.1%,收入同比增长4.2%-9.4%至299亿元-314亿元。 单从数据来看,蔚来在销量和收入方面的预计增速均高于小鹏和理想。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和理想的预期收入增长低于销量增长,折射出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价格压力。小鹏收入增速高于销量增速,部分原因来自与大众汽车(VOW3.Germany)签订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未来将计入平台和软件技术服务收入。 3月下调BaaS电池租用服务费用后,蔚来4月和5月销量快速升至36164辆,为6月留出约19000辆剩余销量。随着权益退坡,主品牌销量的可持续性尚不确定。 好在蔚来于5月15日推出了第二个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乐道,并且同步上市面向20万元大众市场的中型SUV L60。交银国际预计,乐道爬坡后销量将维持在9千到1万台。 不过,蔚来短期仍无法解决盈利难题。蔚来高管指出,乐道价格带的竞争将会比主品牌更大,但不会为了销量牺牲毛利率——汽车毛利率目标是15%,盈亏平衡的月销则是2万-3万辆。此外,主品牌将从明年切换到第三代平台,盈亏平衡目标是月销3万辆,汽车毛利率目标是20%。 电话会上,蔚来还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一是多品牌战略。蔚来表示,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个子品牌——萤火虫,具体时间尚未敲定。据介绍,萤火虫定位“精品车型”,价格在10万-20万元区间,与主品牌共享销售网点。 相比20万级的乐道,萤火虫价位再次下探,聚焦下沉细分赛道。目前,蔚来主品牌除ET5、ET5T外,其余车型起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 如果萤火虫顺利上市,那么蔚来的产品矩阵将覆盖10万、20万和30万元级。蔚来高管表示,主品牌是面向商务用户和家庭用户的高端品牌,乐道是面向高端家庭市场的大众品牌,萤火虫则是经济实惠的精品紧凑型汽车。 此外,三个品牌均支持换电,并且共享智能技术、电气化和车辆工程的基本能力。“制造和生产方面,L60首款车型将在蔚来第二工厂生产,表明品牌之间可以利用协同效应和共享投资。”蔚来高管称。 二是蔚来能源(NIO Power)获得融资。5月31日,NIO Power获武汉光创基金等机构15亿元战略投资,资金将用于充电、换电、储能、电池服务、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制造、运维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首轮融资完成后,蔚来仍持有NIO Power约90%股份,并对外部投资者开放。蔚来高管认为,换电业务具有清晰的盈利路线,单个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点大约是每天60次换电。目前,蔚来每个站点平均每天提供约30次换电。 本轮融资也缓解了蔚来部分资金压力。截至3月31日,蔚来共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453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减少120亿元。
为什么要学习比亚迪,而不是华为?
作 者 | 梦萧 最近比亚迪可谓风光无限,各大社交平台和门户网站都被比亚迪秦L DM-i续航超过2100公里刷屏,这个消息甚至在海外都引起了轰动。其实比亚迪官宣的这个亏电油耗略显保守,据易车网、太平洋汽车乃至多个知名车评人对比亚迪秦L DM-i的实测,路线分为从西安到哈密、从西安到长春和从西安到深圳的6组测试车,测试的结果都超过了2300公里以上。 比亚迪秦L不仅在中国网络刷屏,外网上“加满一箱油可以从纽约跑到迈阿密”的话题也被广为流传,在美国网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美国网友要跑到中国“走私”比亚迪秦。 外媒对中国车企的重点报道此前也有过,但从没有像对比亚迪秦L DM-i这样铺天盖地的密集报道。特别是美国网友看到其售价只有13775美元后直接破防了,惊呼这是一项革新性的技术,传统汽车厂商将“Game over”。美国网友比较遗憾的是这款车因为所谓的安全因素不能在美国销售,否则将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有美国网友对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进行了嘲讽,认为比亚迪即便是加了100%的关税,依然比美国3万美元以上的车要好,大量网友表达了对比亚迪的支持,认为如果这些车辆能够大规模生产,那么所有其他汽车制造商在价格、功能和质量方面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时间全美网络都在热议比亚迪秦L DM-i。 这还不是比亚迪爆火消息的全部,6月2日晚,比亚迪发布了5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比亚迪5月销售新车331817辆,其中乘用车销售330488辆,同比增长38.2%。至此,比亚迪2024年已累计销售新车超过126万辆。随着比亚迪秦L DM-i的问世和火爆,未来比亚迪的销量将有可能出现暴涨的情形,有机构开始调整对比亚迪年销量的预期,认为比亚迪的2024年的销量将达到370万辆到400万辆。 受此多重利好消息,比亚迪的股价迎来一波连涨,截止6月5日收盘,比亚迪股价报收240.79元,进入2024年比亚迪首个交易日的开盘价为199.6元/股,这意味着比亚迪在年内股价涨幅达21%。东吴证券发布了研究报告《销量点评:5月销量表现亮眼,DM5.0落地强化产品力》,对比亚迪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位为314.60元,以当前股价计算,预期上涨幅度为31%。 1 研发费用大幅攀升 4月底比亚迪发布了2024年一季报,比亚迪一季度营收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97%;净利润45.69亿元,同比增长10.6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24%至37.52亿元。如果只从营收和利润的角度来看,一季度的比亚迪表现中规中矩,毕竟各项增幅均相比2023年有明显放缓。 2022年和2023年,比亚迪总营收分别为4241亿元和602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96.20%和42.04%;净利润分别为166.2亿元和300.4亿元,同比增幅为445.86%和80.72%;扣非净利润156.4亿元和284.6亿元,同比增长1146.42%和82.01%。营收方面比亚迪增长迅猛,2021年营收只有2161亿元,2023年营收已经超过6000亿元,几乎翻了三倍。但净利润的增长更为迅猛,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30.45亿元,而2023年的净利润则高达300.4亿元,是2021年的10倍。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研发费用持续攀升,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高达106.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2.38亿元增长了70.1%,这与比亚迪近几年研发费用的持续攀升基调保持一致。近5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6.29亿元、74.65亿元、79.92亿元、186.5亿元和395.7亿元,对比增幅为12.83%、32.61%、7.05%、133.44%和112.13%,尤其是近两年研发费用的增速异常迅猛。 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06.1亿元,以此计算的话,本年度研发费用又将创下新纪录。目前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8.49%,在2023年6.6%的研发占比基础上进一步提升,2023年一季度的研发占比为5.2%,同比提升了3.29个百分点,这对于季度营收就超过千亿元的比亚迪来说,确实是大手笔的投入,或是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如果对这个研发数据没有直观的印象,可以对比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的同期研发费用就可见一斑。蔚来2023年研发费用为134.3亿元,理想2023年研发费用为105.9亿元,小鹏同期研发费用为52.77亿元,蔚小理三家在2023年的研发总额为292.97亿元,而比亚迪同期的研发费用为395.7亿元,高出三家研发费用之和103亿元。2024年一季度理想研发费用为30.49亿元,小鹏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3.5亿元。蔚来未发布一季报,以2023年一季度30.76的研发费用为参考,2024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很难突破50亿元。这同样说明比亚迪一家的研发投入,远超过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投入。 而更让投资者震惊的是,比亚迪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再次超过了特斯拉同期的11.75亿美元,且特斯拉的研发占比为5.4%,远远落后于比亚迪的8.49%。2023年特斯拉的研发费用为39.69亿美元,同样不及比亚迪的395.7亿元,这一年特斯拉的研发占比只有4.1%,同样不及比亚迪的5.2%。 据BT财经统计,比亚迪2016年至2023年总共投入研发费用879.33亿元,加上2024年一季度106.1亿元,比亚迪自财报开始显示研发费用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达985.43亿元,今年累计研发费用将轻松突破千亿元。目前国内能与之匹敌的企业寥寥无几。 2 抠细节抠出的领先 5月28日比亚迪在新车秦L和海豹06双车发布的同时,还发布了“第五代DM技术”。这款第五代DM技术的核心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行业量产最高水准的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和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开创油耗2时代,重新定义插混技术新标杆。 如比亚迪官宣那样,第五代DM技术的核心发动机这一关键数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油耗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综合续航是燃油车的3倍,这意味着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低的能耗,也就意味着可以花最少的钱跑得更远。 其实,各大汽车品牌都在不断推出新能源产品,不断在把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推向高峰,如今续航里程已经成为一款新能源车性能的最主要参考数据,经过市场验证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更符合市场需求。 2023年年底的时候,本田雅阁e:PHEV和本田皓影e:PHEV号称满电一箱油状态下跑出了2132.7公里和1936.1公里的成绩,但是这项数据仅为实验室数据,并没有在消费者手中得到验证。2024年3月,吉利汽车宣布雷神电混平台将推出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最高续航将突破2000公里。5月奇瑞风云T9,作为第一家实测的SUV车型,也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跑出1800公里的好成绩。东风风神首搭马赫电混技术的新车型风神L7实测续航里程2054公里。一时间续航2000公里成为插电式混动的“标准”指标。 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表示,比亚迪秦L和海豹06的DM-i技术不能算是创新性的突破,很明显比亚迪引起的轰动远非本田、东风、奇瑞和吉利可比。“比亚迪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在高研发费用的情况下,仍在抠技术细节。第五代DM技术相比上代DM技术并没有什么黑科技,只是将每个细节都做到近乎完美,也修正了很多上代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比亚迪的每项技术或都很难称之为全球最领先的,但多种技术叠加在一起就是全球最领先的,看似技术有巨大进步,其实是抠细节抠出来的,技术做到极致最后成就了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 张智勇认为,比亚迪相关技术,看似每家车企都可以做,其实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大家都忽视了细节。“比亚迪敢打价格战是因为自身产业链的完善,可以逐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对生产线进行升级。在每项技术上都狠抠,这比日本企业所谓的工匠精神要深刻的多,值得很多企业来学习,而华为研发投入过大,反而无法让其他企业来复制。” 狠抠细节的比亚迪,让秦L和海豹06 DM-i的馈电油耗低至仅2.9L/100km(NEDC工况),成为当今无可争议的全球最低油耗,即使换成工信部公布的WLTC油耗,3.8L的成绩也是相当之离谱(截至目前有车评小组在高速公路测出了1.9L/100km的成绩)。 为方便显示该项数据的强大,以一直以节能省油的日系车作为对比,车身更小质量更轻的混动卡罗拉,WLTC油耗4.07L;同为B级车的混动凯美瑞,WLTC油耗4.5L;同为插混的雅阁,WLTC油耗4.88L。除了和秦L不是一个级别的卡罗拉比较接近秦L的综合油耗之外,凯美瑞和雅阁的综合油耗都高出秦L一大截。秦L保持两者最少节能20%的巨大优势。 比亚迪负责技术的工程师表示:“第五代DM更多的是在第四代的基础上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升级,并没有改变原有架构。我们认为目前的DM-i架构就是最合理的。”他还表示比亚迪很早之前尝试过丰田THS、或是两档、三档DHT的技术路线,但复杂的变速箱是内燃机时代的产物,DM-i是以电为主的混动系统,路线上是要做减法的。电动机转速很高,从0到几万转都能保持高效工作区间,其实电动机本身就可以充当一个无级变速箱。 有汽车专业人士指出,比亚迪DM-i从第四代进化到第五代,是抠细节抠出的账面数据。数据上的巨幅提升,也抠出全球惊叹的领先技术。 3 毛利率创新高 比亚迪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才使得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2023年比亚迪的毛利率高达20.21%,在众多车企中稳居上游。相比2022年17.04%的毛利率提升了3.17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则是提升了7.19个百分点。可见从细节上抠出了超高毛利率。2023年比亚迪的销售毛利率仅次于理想的22.20%,甚至高于一直以超高毛利率著称的特斯拉,2023年特斯拉的销售毛利率为18.25%,相比上一年25.60%的毛利率,特斯拉毛利率下滑了7.35个百分点。 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的销售毛利率再创新高,达21.88%,同比上年同期的17.86%再度提升了3.98个百分点。近三年同期,比亚迪的毛利率由2022年一季度的12.40%不断攀升,三年共计提升了9.48个百分点。 一季度3.82%的销售净利率看似不高,起码和2023年全年5.20%的销售净利率相比有所下滑,但纵观比亚迪的财报发现,比亚迪一季度的销售净利率相比全年偏低,不仅是比亚迪一家,BT财经查阅多家车企后发现,净利率偏低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理想在2024年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20.61%,相比去年同期的20.39%有小幅上涨,但2.31%的销售净利率和去年同期的4.97%相比下滑明显,如果和2023年全年9.53%的净利率相比,更是下滑了7.22个百分点。特斯拉在2024年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17.35%,相比去年同期的20.39%下滑超过3个百分点,净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0.88%降至5.37%,下滑了5.51个百分点,腰斩有余。而2023年特斯拉的净利率高达15.47%。 特斯拉、理想和比亚迪是新能源车企为数不多保持盈利的企业,而理想和特斯拉在一季度的毛利率均出现同比较大幅度下滑,只有比亚迪出现了小幅增长。 金融分析师许艺认为,车企一季度净利率的下滑,和众多车企加入价格战有直接关系。“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一季度都开始打价格战,争取在春节假期期间能够保持市场占有率,加上一季度本身不是购车的旺季,导致众多车企的一季度业绩表现都不太好。”比亚迪虽然一季度的业绩同比均有增长,但环比却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营收环比下降30.6%;净利润环比下降了47.33%。 值得肯定的是,比亚迪一季度产销量结构合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61.2万辆和62.63万辆,同比增长8%和13%,销量成功反超产量,降低了库存压力。这对于车企来说是难得的利好。 此前比亚迪一直不是以高净利率著称,在低端车型备受追捧的情况下,以跑量为主。在高端车型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比亚迪未来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或许用不了多久,比亚迪的毛利率就将反超理想成为全球毛利率最高的新能源车企,这是比亚迪狠抠细节的回报,从一季度理想和特斯拉的毛利率表现来看,比亚迪有望成为全球毛利率最高的车企。而狠抠细节带来的效应则值得众多车企学习和借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