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三星Z Fold6/Z Flip6于7月发布,全新折叠屏有哪些期待?
当前市面上的折叠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横向折叠,借助一台设备享受手机+平板双重体验的“大折叠”,另一类则是竖向折叠,用户能够在不改变日常使用习惯的同时,通过折叠屏让手机变得更小巧,更易于携带。 每年夏季,三星都会推出横向折叠的Z Fold系列以及竖向折叠的Z Flip系列产品,通过不同形态的折叠屏,满足不同用户的日常所需。而在今年,全新的Z Fold6以及Z Flip6也将在不久后正式发布。 现在距离三星折叠屏新机的发布时间已经很近,有关于两台新机的爆料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就来汇总一下当前的各项爆料,看看两部新机能否满足我们的期待。 三星Z Flip6:边框更方正 性能稳步提升 精致小巧的三星Z Flip系列曾得到不少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去年的三星Z Flip5,通过一块更大尺寸的外屏,进一步提升了外屏的实用属性。 三星Z Flip6渲染图 根据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三星Z Flip6相比上一代,在外观设计上与上一代相差不大,只是看上去更加方正,与三星S24系列采用相同的方正设计语言。另外,三星Z Flip6的外屏同样延续了“文件夹”式设计,配合后置双摄,能够满足用户的拍照需求。 三星Z Flip6搭载第三代骁龙8(For Galaxy) 近期也有外媒曝光了三星Z Flip6的详细数据,从数据上看,三星Z Flip6属于小幅度的迭代升级。它的处理器升级为3.39GHz的第三代骁龙8(For Galaxy),电池则由3700mAh提升至4000mAh。另外,三星Z Flip6内部采用一块.7英寸、支持120Hz刷新率、分辨率为2640×1080的折叠屏,外部则是一块3.4英寸,分辨率为720×748的AMOLED屏幕。 根据当前爆料的数据来看,三星Z Flip6的续航能力也许会比上一代更强。考虑到小折叠手机内部空间相当有限,三星能够尽可能提升电池续航,也能带来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三星Z Flip6所搭载的第三代骁龙8(For Galaxy)也是当前性能领先的芯片,这颗芯片的加入,也能尽可能提升整部手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小折叠手机都配备了“大尺寸外屏”,通过软件层面的优化,也拥有不少新玩法。去年三星为Z Flip5的外屏准备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展示空间,也带来了更多元的功能。今年通过大尺寸外屏,三星Z Flip6有望支持更多的新功能,从而让外屏的玩法进一步丰富。 三星Z Flip6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闭合状态下,利用更强大的双摄来自拍。今年三星依然采用了双摄,但主摄镜头有望升级至5000万像素镜头,因此这部手机很有可能采用与三星S24系列相同的,50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的双摄组合。 三星Z Flip6相机参数 得益于5000万像素镜头的加入,三星Z Flip6也将提供光学品质的2X变焦能力,考虑到2X是一个更加接近人眼视角的焦段,因此使用Z Flip6来拍摄人像也合适了不少。 三星Z Flip6 去年三星还进一步强化了铰链,通过全新设计,让三星Z Flip5在闭合状态下没有缝隙。而今年三星Z Flip6也将进一步提升整机的精致感,数据显示这部手机的折叠厚度从15.1mm降低至14.9mm,但展开厚度依然为6.9mm,这或许代表三星今年降低整机厚度的方式,是通过优化铰链来实现的。 总体而言,三星Z Flip6是一款稳步迭代的产品,与去年的大幅迭代升级相比,今年三星Z Flip6更像是一次精细化的升级,它优化了整机性能、电池续航以及影像系统,让小折叠的体验更加完善。 更薄更轻的三星Z Fold6 “瘦身”已经成为今年折叠屏手机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根据已经曝光的规格表来看,三星Z Fold6同样是一款更轻更薄、使用负担更低的折叠屏旗舰。 三星Z Fold6 与上一代三星Z Fold5相比,全新的Z Fold6的高度降低了1mm,宽度增加了1mm,厚度由原来的6.1mm降低至5.6mm,重量则由253g下降至239g。这意味着三星Z Fold6的更薄更轻,长时间使用时的负担也更低。而且与前一代相比,三星Z Fold6在折叠后,也更像是一台传统的直板手机。 至于屏幕方面,三星Z Fold6的外屏采用一块6.3英寸屏幕,分辨率为968×2376,相当于22.1:9的屏幕,而上一代三星Z Fold5则为23.1:9。内部的可折叠大屏则是一块7.6英寸屏幕,它的分辨率为1856×2160,比例为10.5:9。 从屏幕的具体数据以及比例来看,三星Z Fold6与上一代相比只有微小调整,它在展开时更接近正方形,但整体的体验应该与上一代相同。 三星Z Fold6配备4400mAh电池 至于硬件层面,三星Z Fold6大概率搭载第三代骁龙8(For Galaxy),搭配12GB的内存以及512GB的存储,能够满足用户丰富的存储需求。而在电池续航上,三星Z Fold6也配备了与前代相同的4400mAh电池,充电速度大概率也与上一代相同。同时它还支持USB 3.2 Gen 1、Wi-Fi 6 (ax)、蓝牙5.3、NFC和UWB等等。 影像系统方面,三星Z Fold6则会采用与三星S24系列相同的影像系统。三颗镜头分别为50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1000万像素长焦镜头,其中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2X的光学品质变焦,能够提供1X、2X、3X的高画质。而在前置镜头上,它的外屏将会拥有一颗1000万像素镜头,内屏则会拥有一枚400万像素镜头,这与三星Z Fold5几乎相同。 写在最后 当前折叠屏手机已经足够成熟,而根据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三星Z Flip6与三星Z Fold6的升级,都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在今年的两款新机型中,三星Z Fold6主打通过更加轻便的机身,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负担,而三星Z Flip6则通过对细节的打磨,让小折叠手机更具质感。 当然我们也期待三星能够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带来更多AI领域的新功能,此前在三星S24系列中的实时翻译、即圈即搜等功能,都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肯定,相信在更多全新AI功能的帮助下,全新的三星折叠屏旗舰,也将拥有体验上的全面升级。
悬赏500万元“抓黑”,比亚迪这次不忍了
要问 2024 年国内最卷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一定是绕不开的。 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火药味也在加剧,各种隔空互怼、高管亲自下场“掰头”的情况此起彼伏。甚至还有各种谣言满天飞。一些车企之间的暗中较量,也开始浮出水面。 比如 6 月 19 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在微博发文表示: 近期收到多方提醒,“某车企”正在使用黑公关手段,对比亚迪品牌及产品进行贬低、拉踩和恶意诋毁。 对此,比亚迪宣布悬赏 20 万 - 500 万元,收集可明确指向相关个人、黑公关广告公司或有关车企的录音录像、邮件、合同、费用支付等相关证据。 同时比亚迪承诺提供线索提供者的信息严格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条微博下面,李云飞还配发了一条其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的发言视频。 视频中,李云飞表示: 更希望奇瑞做市场第二,越靠近比亚迪越好,(因为这是)有私心的,(奇瑞)帮我们分摊点火力。现在竞争太厉害了,各种明的、暗的、桌上的、台下的。 网友们推测,这句话的潜台词,也是在暗指有车企在攻击比亚迪、奇瑞等品牌。 并且从中可以听出,比亚迪遭受恶意诋毁的频率很高,“对方”火力很猛,不堪其扰,以至于李云飞无奈以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希望有奇瑞这样的领先品牌帮比亚迪分摊一下对方的火力。” 同一天,微博名为“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的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博文,并表示“欢迎大家提供黑公关有效线索和证据!” 事实上,IT之家注意到,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发出高额悬赏,收集“黑公关”线索及证据。 2021 年 12 月,比亚迪就宣布公开征集对比亚迪进行黑公关操作的聊天记录、往来邮件等信息,举报奖励为 5 万至 100 万元人民币。 2022 年 6 月,比亚迪宣布将举报奖励提升至最高 500 万元。 2023 年 8 月,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还宣布,对 9 位线索提供人发放了 37000 元至 50000 元不等的奖金奖励。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重金悬赏“黑公关”等相关证据的车企,其实不止比亚迪一家。 2023 年 3 月,长城汽车就曾宣布悬赏 1000 万元打击网络水军,对提供网络水军攻击链路完整证据材料,并经司法机关认定为有效的,一次性奖励 200 万至 300 万元。 同年 7 月,长城宣布已收到近千条举报线索,且部分水军抹黑行为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 今年 6 月 14 日,广汽埃安也成立了广汽埃安网络举报中心,用于接受网友的投诉举报,收集针对广汽埃安的侮辱诽谤造谣诋毁等违法违规线索和证据。 广汽埃安表示,对于经网络举报中心查证属实、有效、来源合法并经司法机关认同的举报线索或者证据,广汽埃安将根据线索或者证据价值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同时,车企也在加大网络不实信息的处置力度。 2023 年以来,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在内的多家车企,均开通了法务部官方微博账号。 在微博搜索“法务部”一词,搜索结果中前 7 个账号均为汽车相关企业下属法务部的法务部账号。 这些法务部账号所发微博内容,主要都是以新闻事件辟谣、侵权案件通报为主。 可见,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现象确实非常严峻。 其实在去年 3 月 24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 (CB20) 及成员单位就曾共同发起“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一汽、东风、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 14 家车企都是联合倡议的企业成员。 不过,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水军、恶意谣言,“倡议”往往起到的效果有限,因此车企们才会“重拳出击”,用高额悬赏等方式对谣言和恶意诋毁发起反击。 2023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 3000 万辆,且汽车出口数据也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产业整体高速增长的同时,竞争的加剧也在所难免。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卷”几乎成了 2024 年的关键词,卷产品、卷技术、卷价格、卷产业链上下游,各种操作层出不穷。 而当竞争发展到“卷舆论”时,只能说明这种内卷式竞争已经迈向“不合规”和“无序”的状态。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整个行业的参与者如何能够正确地看待“竞争”,即:为什么“竞争”,以及如何“竞争”。 毕竟,“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而无意义“内卷”,是竞争的一种低效状态。 就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 2024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的演讲中所说:“不必焦虑,只有积极拥抱,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他在演讲中主要就解释了为什么而“竞争”:即为消费者的价值、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真正崛起而竞争。 只有怀抱这样的理念,才能避开无意义的内卷式竞争。 同时,面对中国汽车行业近期的种种乱象,除了王传福,也有多位从业者呼吁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比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表示,竞争是必然的,但企业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视野,不断创新和创造价值。”同时他呼吁行业能够理性竞争,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小米董事长雷军此前也层公开表示:“最近汽车行业有不少舆论风波,我也想在此呼吁:大家一起共建一个更良性更包容的汽车市场舆论环境。” 还有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不久前也在两会上强调,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价值创新,加速实现品牌向上。 总之支持公平竞争,反对恶意抹黑,以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避免无谓内卷,应该成为眼下汽车行业每一位参与者的共识。毕竟,这不仅有利于眼下每一个品牌的生存,更关乎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
最高奖励100万元,广汽集团成立网络举报中心:呼吁所有同行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IT之家 6 月 20 日消息,广汽集团今晚发布了《关于共同杜绝网络暴力,维护良好舆论环境的倡议书》,并宣布即日起成立网络举报中心,进一步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和合法权益,将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举报者 10-100 万元的奖励。 广汽集团呼吁所有同行共同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互助的良好网络环境,坚决抵制造谣、抹黑、诋毁他人等网络暴力行为。 倡议书 @ 品牌:奇瑞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 IT之家附上倡议书原文: 近日,国家颁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近年来,包括我司在内的多个企业深受网络暴力信息的侵害。为响应国家号召、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我们在此向全行业发出诚挚倡议,呼吁所有同行携手并进,共同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互助的良好网络环境,坚决抵制造谣、抹黑、诋毁他人等网络暴力行为。 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即日起,我司成立网络举报中心,公开征集针对我司的网络侵权线索或证据。有效线索或证据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合同、邮件、聊天记录、影音资料等,并可明确指向相关个人或单位。 一、受理途径:jbzx@gac.com.cn(广汽集团网络举报中心) 二、受理范围: (一)恶意收集或编造涉及广汽集团的负面、虚假信息,诋毁公司或公司管理层、企业家;断章取义或利用网络热点煽动网民对我司负面情绪;以及通过以上行为谋取非法利益。 (二)发布广汽集团和管理层、企业家负面报道、评论,并以删除报道和评论、消除影响为名索要财物或商业合作。 (三)招募网络黑公关对广汽集团及管理层、企业家进行造谣、诽谤、侮辱,造成商业信誉和个人声誉受损。 (四)蹭炒涉及广汽集团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通过跨平台多账号密集发布不实信息,恶意攻击广汽集团,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 (五)其他损害广汽集团品牌形象、商誉,影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或者抹黑企业管理层、企业家等行为。 三、举报奖励:举报线索或证据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有效,最终采信并作出处理的,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举报者 10-100 万元的奖励。同时,广汽集团举报中心将对所有举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广汽集团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方观点,诚恳接受各界人士对于我司经营发展、产品服务的意见建议。然而,对于恶意造谣、拉踩诋毁等网络暴力行为,我司绝不容忍姑息。即日起,凡在过往曾在任何平台对广汽集团及管理层、企业家实施上述侵权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请于 2 日内予以自行删除或下架处理,否则我司将立刻进行证据保全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广汽集团将一如既往为维护行业风清气正、公平健康发展作出自身的努力。未来,我司将坚决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及用户的合法权益,欢迎广大网友通过合法途径为我司收集、提供相关证据,更期望与各行业同仁携手杜绝网络暴力、共建良好舆论环境。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 6 月 20 日 在此之前,广汽集团旗下品牌埃安已经官宣,为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响应中央网信办“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和合法权益,从即日起,正式成立广汽埃安网络举报中心,最高奖励 100 万元。
阿维塔登陆中东地区:与阿联酋头部豪车经销商Al Saqer Group签约
IT之家 6 月 20 日消息,阿维塔汽车今日宣布正式登陆中东地区,与阿联酋最大的豪华品牌汽车经销商之一 Al Saqer Group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Al Saqer Group 拥有超过 40 年的历程,经销包括劳斯莱斯、BMW、迈凯伦等豪华品牌。阿维塔科技表示 Al Saqer Group 将是阿维塔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的最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不仅助力阿维塔布局阿联酋豪华品牌汽车市场,更能提升品牌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根据长安汽车此前公布的 2024 年出海计划,在中东非洲区域,长安汽车今年将导入深蓝、阿维塔、长安启源三个新能源品牌,并计划举办品牌发布会。此外,今年公司将完成中东子公司设立,以及中东备件中心库的建设。 在东南亚区域,长安汽车将建成首个集研、产、供、销、运于一体的基地,并辐射全球右舵市场。同时,在今年底实现澳新市场的布局,2030 年销量将达到 30 万辆。 今年下半年,长安汽车将在泰国完成阿维塔品牌的发布,将在泰国市场投放阿维塔 11、长安启源 E07、Lumin 三款车型,2025 年合计将投放 6 款乘用车产品。 IT之家注意到,阿维塔旗下有阿维塔 11、阿维塔 12 两款主要车型,5 月交付新车 4569 台,同比增长 163%。此外,阿维塔 07 的外观也已经公布,具体上市时间还未知。
新车发布会成吐槽大会?长城CGO高喊“要有底线”!网友:少些怨气怒气不行吗?
一场新车发布会,焦点却不是新车。 “如果牌桌上有人出老千,我们就要发出预警,就要站出来,敲桌子,甚至掀桌子”;“不怕卷,但要有底线,要品质向上 ”;“低价之下,岂有硬货”。在6月19日的新一代哈弗H6的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如此开场,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对于一场新车发布会而言,观众或更想看到新技术、新科技、性能提升点和价格,而不是一直在“内涵”友商。更有网友直接留言表示,“少些怨气怒气不行吗?好好做好自己产品,技术是核心”。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从产品层面上看,新一代哈弗H6虽然车身沿用了上代车型的轮廓,但在外观、内饰、智能化及动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升级。不过,新一代哈弗H6此次只发布了1.5T和2.0T燃油版本车型,这在汽车行业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当下并不多见。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万辆和9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3.3%,市场占有率达到39.5%。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增长态势明显,同比分别增长91.2%和87.7%。这或意味着,新一代哈弗H6出场便“丢失”了近四成的消费人群,生长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事实上,新能源车型的表现已成为当下车市竞争的胜负手。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100%的比亚迪,5月批发销量约为33.05万辆,同比增长38.2%;吉利汽车5月批发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38.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约5.89万辆,增幅为145%,占整体销量的36.6%;而长城汽车同期的批发销量却出现了7.5%的下滑,位列当月乘用车企批发销量榜单的第七位。 有观点认为,目前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那些拥有多样化新能源车型,并占据新能源市场较高份额的车企,市场表现往往更为强劲。与此相反,那些主要依赖燃油车产品的企业,其销量增长正面临挑战。 以哈弗H6为例,作为长城汽车旗下最成功的车型系列之一,其巅峰时期月销量一度达到9万辆。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哈弗H6已累计103个月登顶国产SUV销量榜,但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倾向新能源车型,哈弗H6的市场地位也随之受到冲击。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5月,哈弗H6累计销量约7.6万辆,位列国内SUV销量榜的第五位,而榜单前三位均为新能源车型。 不过,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认为,哈弗H6销量下滑是源于行业间的恶意竞争。“哈弗H6虽然不再是冠军,但并不为此后悔,哈弗H6的销量下滑是因为现在有很多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给行业带来混乱,但长城有底线,不会参与,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长期主义。”魏建军表示。 图片来源:哈弗官网 在魏建军看来,哈弗H6的营销工作在此前一段时间内也出现了问题。“哈弗H6的营销工作完全没有用户思维,用户关注什么全然不知。干了这么多年,如果还是老一套,花钱就是浪费,结局就是白干。”魏建军称。 对于魏建军的意见,李瑞峰和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均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李瑞峰表示,“哈弗H6过去的成功是品类创新的结果,现在市场不再有‘躺赢’。要把‘全面To C’落到实处,以归零的心态重新面对竞争”。赵永坡也发文称,“确实没有把H6的关键优势和提升点传播出去”。 根据规划,新一代哈弗H6计划推出Hi4版本插电混动车型,以覆盖新能源用户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赵永坡曾提到,关于哈弗H6是否搭载Hi4技术上,哈弗团队和高层领导之间存在一些意见、分歧,其中就包括成本与利润问题。“Hi4版本的价格定高了,会影响用户体验,价格定低了,会影响整体的效益。”赵永坡表示。 而此次上市的新一代哈弗H6并未有插电混动版,可见长城汽车内部并未就新哈弗H6是否搭载Hi4技术达成一致意见。
长安深蓝:若G318出现延迟交车,将赔偿120元/天
IT之家 6 月 20 日消息,长安深蓝汽车昨日宣布,若深蓝 G318 出现延迟交车情况,将赔偿车主 120 元 / 天。 深蓝汽车官方表示,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如发生交付中心通知车辆交付时间晚于深蓝汽车 App / 小程序中锁单后展示的“预计交车时间”最后一日的情况,深蓝汽车将按照自然日 120 元 / 天的标准进行补偿(最高不超过 1 万元)。延期补偿的天数以显示最晚交付日次日起,计算至工作人员正式通知交付日为止。 IT之家注意到,深蓝 G318 车型于 6 月 13 日上市,采用 1.5T 增程动力系统,提供六款车型,包含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版本,售价 17.59 万元起,上市 5 天订单突破 14126 辆。 各版本售价如下: 两驱标准版 17.59 万元(今年 8 月交付) 两驱舒享版 18.59 万元 两驱空悬版 19.99 万元 四驱舒享版 19.99 万元 四驱空悬版 22.99 万元 无忧穿越版 31.80 万元(预计 2025 年初开启预售) 长安深蓝 G318 长宽高分别为 5010/1985/1895(1960)mm,轴距 2880mm,接近角 27°,离去角 31°。该车配备 14.6 英寸内嵌式中控屏,采用 3A 涂层,最高亮度 1000 尼特。 两驱舒享版最大功率 185kW,最大扭矩 310N・m;纯电续航里程 146km(WLTC 工况)/190km(CLT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 6.98L(WLTC)/6.3L(CLTC); 两驱空悬版纯电续航里程 142km(WLTC 工况)/184km(CLT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 7.55L(WLTC)/6.9L(CLTC)。 四驱舒享版最大功率 316kW,最大扭矩 572N・m,零百加速 6.3 秒,纯电续航里程 142km(WLTC 工况)/184km(CLT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 7.4L(WLTC)/6.7L(CLTC)。 四驱空悬版纯电续航里程 138km(WLTC 工况)/174km(CLT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 7.7L(WLTC)/7L(CLTC)。
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登Nature
IT之家 6 月 20 日消息,IT之家从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公众号获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在单晶石墨烯中观测到电子掺杂情况的超导电性,相关成果发表于 Nature。 超导这一宏观量子现象最早由荷兰科学家 H. K. Onnes 于 1911 年在研究汞在低温下的电学输运性质时被首次观察到,是凝聚态物理学中里程碑式的发现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的该项研究对于理解晶体石墨烯及转角石墨烯系统的超导机理,设计制备基于石墨烯系统的高质量新型超导量子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团队成功制备出高质量双层石墨烯与二硒化钨异质结样品,使得可以对其施加高达 1.6 V / nm 的垂直位移电场。 ▲ 样品结构示意图和光学显微镜照片 通过开展系统的极低温量子输运测量,结合电场调控和静电掺杂调控,实验团队揭示了该系统中空穴掺杂超导随位移电场和载流子浓度变化的完整相图。 实验团队在电子掺杂的情况观察到超导态,这是在单晶石墨烯中首次观察到电子掺杂的超导电性。 ▲ 实验揭示的双层石墨烯与二硒化钨异质结系统的相图,以及观察到的空穴和电子掺杂情况的超导态 空穴端和电子端的超导态强度都可以通过外加的垂直位移电场进行有效调节,实验上测量到的最高超导转变温度分别约为 450 mK 和 300 mK,这也是目前在单晶石墨烯系统中观察到超导转变温度的最高记录。
问界新M7 Ultra车型上市18天交付破万刷新纪录,华为AITO联合打造
IT之家 6 月 20 日消息,华为鸿蒙智行今日官宣,AITO 问界新 M7 Ultra 车型上市 18 天交付突破 1 万台,创造中国新势力车型交付纪录。 此外,问界新 M7 在今年 1 月 1 日-6 月 16 日卖出 10.09 万台,登顶中国市场新势力车型销量榜 Top1 ,成为 2024 年首款销量突破 10 万辆的新势力车型。 问界新 M7 Ultra 于 5 月 31 日晚发布,提供四款配置,官方指导价 28.98-32.98 万元,上市首日大定突破 12000 台,上市第一周交付量突破 4349 台,目标 6 月交付 2 万台。 在上个月的发布会上,华为车 BU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为了做到上市就交付,AITO 已经预生产了 1 万台新车。 问界新 M7 Ultra 全新升级舒云座椅,采用 Nappa 真皮材质,支持全新双人沙滩椅模式、大平层模式等,配备“全新星环散射体”。此外,该车还全新升级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加强车身和电池安全,升级旗舰级 192 线激光雷达,支持 HUAWEI ADS 2.0,后续可升级 HUAWEI ADS 3.0。 问界新 M7 Ultra 车型官方指导价 28.98 万元起,新车共有四个可选版本,IT之家整理如下: 问界新 M7 UItra 后驱智驾版大五座 28.98 万元 问界新 M7 UItra 后驱智驾版享六座 30.98 万元 问界新 M7 UItra 四驱智驾版大五座 30.98 万元 问界新 M7 UItra 四驱智驾版享六座 32.98 万元
新加坡半导体,躺赢
大概2年前,我在《起底新加坡半导体》一文中,梳理了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脉络——从迅速崛起,到战略大撤退,再到重返战场,新加坡半导体产业上演了一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故事。 这两年来,半导体行业历经周期波动、产能竞赛、产业链更迭,全球市场风云变迁。 而如今以金融和贸易闻名的新加坡,这个曾经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重镇,正在云谲波诡的局势中迎来新的转机。 新加坡政府定下目标,计划在2030年之前,为半导体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带来50%的提升。诸多大型芯片厂商也正采取行动,在新加坡投资加码、增加产能。 芯片大厂,押注新加坡 恩智浦联手世界先进,进军新加坡 近日,世界先进和恩智浦半导体宣布,将在新加坡联合成立一家名为VSMC的合资公司,并建造一座12英寸(300mm)半导体晶圆制造厂,总投资额为78亿美元。 据悉,该合资公司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后,将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晶圆厂的建设,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并开始向客户供应首批芯片产品,预计到2029年12英寸晶圆的产能将达5.5万片/月。 新建的晶圆厂将主要采用相对成熟的130nm至40nm制程工艺,生产混合信号、电源管理和模拟芯片产品等,目标客户主要面向汽车、工业、消费电子以及移动终端市场。另外,在首座晶圆厂成功实现量产后,世界先进和恩智浦还将考虑继续建造第二座晶圆厂。 世界先进董事长方略表示,选择在新加坡建厂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此前收购了格罗方德位于新加坡的 8 英寸晶圆厂,有营运经验并且也与当地政府合作非常紧密,另一方面,新加坡对于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政策法令等。 世创电子新加坡第三个晶圆厂建成 6月12日,德国晶圆制造商世创电子(Siltronic)耗资20亿欧元在新加坡建造的半导体晶圆工厂正式开幕。 这是世创电子在新加坡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晶圆生产设施,占地15万平方米,该工厂主要生产12英寸半导体晶圆,预计到年底产量可达每月10万片晶圆,未来几年将实现满负荷生产。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在开幕仪式上表示,Fab-Next工厂是世创电子材料在新加坡最新和最大的投资项目,它将增强新加坡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竞争力,为新加坡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Pall新加坡工厂开业 6月13日,过滤、分离和纯化技术领域的佼佼者颇尔公司(Pall Corporation)为其位于新加坡的先进制造工厂举行了开业典礼,该工厂旨在服务不断增长的半导体行业的地区和全球客户。 据悉,颇尔为该工厂投资约1.5亿美元,主要生产光刻和湿蚀刻过滤、纯化和分离解决方案,随着新工厂的落成,颇尔将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以支持尖端技术的发展,助力生成式AI等新应用的拓展,帮助满足市场对先进节点半导体芯片的旺盛需求。 联电扩建新加坡工厂 5月,晶圆代工大厂联电位于新加坡的新12英寸厂Fab 12i举行了第三期扩建新厂的上机典礼,首批机台设备已到厂。 联电新加坡Fab 12i厂预计在今年第二季末完成,2025年初量产,第一阶段月产能上看2至3万片晶圆,将提供22/28纳米制程,但初期会视市场状况逐步拉升产能。 联电表示,此次新加坡扩厂象征公司扩产计划已进入重要里程碑,将成为新加坡最先进的晶圆厂之一,也是联电因应地缘政治风险、海外布局重要一环。 GlobalFoundries斥资40亿美元,在新加坡建新厂 2023年9月,芯片巨头GlobalFoundries(格罗方德)宣布在新加坡的最新投资计划,扩大其现有的新加坡园区内建设一座价值40亿美元的新工厂,这也是格罗方德全球扩张计划的第一步,随后将在美国和德国增加产能。 新工厂将是新加坡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之一,采用300mm晶圆制造技术,生产格罗方德的特色丰富的射频、模拟电源、非易失性存储等解决方案,支持汽车、5G移动和安全设备等终端市场的发展。 新工厂将增加23000平方米的洁净室空间和新的行政办公区域,预计每年将增加45万片(300mm)晶圆的产能,使格罗方德在新加坡的总产能达到约150万片(300mm)晶圆。 实际上,格罗方德在2021年6月宣布了其在新加坡园区内建设新工厂的计划,这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和客户共同投资的合作项目,旨在应对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的挑战,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格罗方德选择在新加坡扩建工厂有以下几个原因: 新加坡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枢纽之一,根据SSIA数据,新加坡占全球半导体产量的11%,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优质的人才资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法律制度,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新加坡是格罗方德在亚太地区和国际市场上最大和最多样化的生产基地,自2010年收购特许半导体制造公司以来,格罗方德已经在新加坡投资了超过60亿美元,并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新加坡园区目前的年产能为72万片(300mm)晶圆和69.2万片(200mm)晶圆,覆盖了格罗方德的所有技术平台,包括22FDX、12LP/12LP+、14LPP、40/55/65/90/130/180纳米等。 新加坡是格罗方德的重要客户群所在地,包括高通、联发科、恩智浦等知名半导体设计公司,以及汽车、5G移动和安全设备等快速增长的终端市场。格罗方德与这些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优化芯片解决方案,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预期。 日本TOPPANHD在新加坡新建封装基板工厂 日本TOPPAN Holdings(原凸版印刷)将在新加坡新建半导体封装基板工厂,计划2026年底投产。 TOPPANHD并未公开新工厂的投资额,但外界预计约为500亿日元。新工厂将雇用200人,后续还将根据需求增强新工厂的产能,预计未来总投资额将达到1000亿日元以上。最初的投资资金由TOPPANHD承担,扩大产能时可能会接受主要客户美国大型半导体企业博通的资金支持。 目前TOPPANHD仅在新潟工厂生产封装基板,通过扩建新潟工厂和新建工厂,预计到2027年度将把整体产能提高到2022年度的2.5倍。 Soitec扩充新加坡晶圆厂产能 半导体衬底材料厂商Soitec计划将其在新加坡的硅晶圆厂产能提高一倍。 2022年底,Soitec宣布投资3.73亿美元的新加坡Pasir Ris的硅晶圆厂扩建项目破土动工,这些晶圆将用于5G移动手机芯片以及汽车和智能设备,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扩建完成后,该项目将使Soitec新加坡工厂年产能翻番,300mm SOI硅晶圆产能将达到约200万片/年,同时其在Soitec全球硅晶圆总产量占比将从50%增长到66%以上。 应用材料加大新加坡投资 近日,芯片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其新加坡的制造产能、员工人数和研究活动增加一倍。 这家美国公司即将宣布扩建其位于这里的一个创新中心,该中心专注于先进的半导体封装,以提高性能和功率效率,同时不会显著增加产品的尺寸和成本。 实际上,早在2022年12月,应用材料公司就宣布拟投资6亿美元在新加坡Tampines Industrial Crescent建设新的生产基地,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应用材料的亚洲中心就在新加坡,这次项目也是其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而这仅仅是其在新加坡八年计划的第一步,应用材料会继续在新加坡扩大研发和制造的运营活动。 另外,应用材料新加坡新工厂还将对新技术的商业化、半导体产能的提高和节能进行研究。为此,应用材料将与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的电子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混合键合和其他3D芯片集成技术。 此外,新加坡本土公司Silicon Box在在推出其耗资20亿美元的先进半导体制造代工厂,目的是彻底改变芯片制造行业、发展本土制造芯片能力并提升新加坡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地位。 能看到,为满足中长期需求增长并分散供应链风险,诸多大型芯片制造商和相关供应商正在增加在新加坡的投资和芯片产能。 新加坡半导体,日趋完善 过去数十年,全球半导体大厂纷纷选择在新加坡设厂,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美光科技,以及分销巨头安富利和富昌等。 具体来看,在晶圆制造环节,新加坡拥有格罗方德、联电、SSMC等大厂;在设备环节,有ASM、KLA等大型的生产基地,爱德万、泰瑞达、TEL、泛林集团、应用材料等设备厂在新加坡也有较大的区域总部;在封测环节,星科金朋、ASE、Amkor、长电科技等封测重镇均在新加坡有设厂。 回溯历史能发现,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几经辗转。 新加坡的半导体工业始于1960年代,以封装与测试设备为主。在1980年代,新加坡的半导体工业开始扩大,引进了晶圆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自此,新加坡半导体产业迅速成长。 到2010年,新加坡半导体的产能在全球的比重达到11.2%,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环境。 在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受两轮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手机为代表的全球分工模式进入中国时代,新加坡转入投资IT、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直线下降,在产业结构里的比例逐渐下滑。 在这个阶段,新加坡半导体产业迎来“战略大撤退”。 直到2014年,新加坡电子行业产值再次达到840亿新元,此后数年,新加坡半导体行业持续变化。联发科、锐迪科、恩智浦、美光、英飞凌等外资陆续加注,2018年新加坡生产出价值1396亿新元的计算机和电子零件。再到2020年,行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6.3%。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实现了显著增长。 近年来,贸易制裁和频发的黑天鹅事件,给原本稳固的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波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进行迁移,东南亚地区被寄予厚望。 其中,新加坡作为亚洲知名的金融与科技中心,受到外资半导体企业的看好,并在近年来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新加坡再次重拾半导体产业。目前新加坡已具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材料、分销等各个环节的半导体完整产业链。 图源:《起底新加坡半导体》文中配图 据半导体行业主流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对于2024年的预测,几乎所有机构都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一致认为明年行业将进入复苏周期。而新加坡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从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复苏,到2025年生产前景将有所反弹。 ISA数据也预测指出,新加坡的制造业产能在经历2023年和2024年的下降后,将从2025年开始强劲复苏,成为亚太地区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并且或将能够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的制造业产出增长将超过中国。 新加坡已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前段时间,新加坡公布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相关投资,并设定了到2030年制造业增长50%的目标,其中半导体行业在这一蓝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芯片大厂,为何选择新加坡? 从崛起到衰落,再到重新发力,半导体产业仿佛在新加坡的战略规划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新加坡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政策大力支持:首先在政策上,能看到新加坡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 新加坡政府在吸引半导体制造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和有利于商业的环境,这对制造业的长期投资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拥有了一套成体系的针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例如: 双重征税协定(DTA)网络:新加坡与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广泛的双重征税协定(DTA)网络。其好处是避免双重征税,较低的预扣税,以及税收优惠制度,所有这些都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控股公司结构的税收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税收制度友好:新加坡的税收制度被视为“简单且对投资者友好”。新加坡应税收入的最高公司税率为17%,资本利得税和股息收入税为0%,从新加坡支付的税后股息不征收预扣税。同时,只要收入在一个总体税率至少为15%的国家/地区被征税,所有外国来源的收入都可以免税。新加坡的监管框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没有外国所有权限制,也没有外汇管制。 新加坡公布国立研究基金会(NFR)“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在2021-2025年间,新加坡政府将维持对研究、创新和企业的投资占该国GDP的比例为1%(约250亿美元),以支持电子半导体行业抓住新的增长机会。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努力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土地,以及支持研发来吸引投资。新加坡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半导体制造提供了支持,其强大的知识产权(IP)保护确保了创新的安全性。 比如在健全的知识产权(IP)制度方面,新加坡以值得信赖的法律体系和强大的知识产权基础设施为后盾。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旨在鼓励新加坡工商业的创新、创造力和发展。 此外,政府的支持还包括提供奖励、捐款和监管援助,在工作签证和监管问题上的协助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项目效率等。 综合来看,新加坡完善而健全的吸引外商制度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半导体公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成熟的生态系统:新加坡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其拥有一个成熟且庞大生态系统,包括配套产业、研究机构和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都为半导体制造商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新加坡不仅吸引了芯片制造商,还吸引了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中的公司,包括芯片设计师、制造商、封装和测试公司以及设备供应商。这个生态系统对半导体公司至关重要,因为拥有一个类似企业的网络可以促进合作与创新。 成熟的劳动力:新加坡的优势始于人才。 新加坡在教育和劳动力发展方面投入巨资,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这对于一个要求精确和专业的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贝恩咨询公司合伙人Peter Hanbury表示,新加坡拥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使其成为半导体制造业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点。 高效的物流系统:新加坡地理位置和交通也提供了供应链多元化的便利。 芯片要在全球顺畅流通,新加坡也提供了高效的物流系统,成为世界物流中心之一。据悉,全球最大的25家物流企业中有24家落地新加坡,物流系统非常高效,可以与中国台湾、大陆、日韩等客户实现更好连接。 地缘政治因素:美国和中国在半导体方面的竞争正在升温,但新加坡在地缘政治上相对中立,因此受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较小。除了新加坡以外,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也对国际芯片制造商具有一定吸引力。 总结来看,新加坡的政治和经贸定位吸引了大量寻求制造基地和供应链多元化的公司。凭借其有利的税收和监管环境以及高技能人才,新加坡成为高附加值制造业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它还拥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半导体企业保驾护航。 新加坡赢得“芯片竞赛” 从当今的全球经济版图来看,半导体产业无疑是科技与经济的主要战场。 彭博社统计,以美国与欧盟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用于研发与量产下一代半导体,加强本地产能。与此同时,韩国与日本也加入芯片“补贴竞赛”。 随着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半导体,全球芯片之争将愈演愈烈。 在此趋势下,从越南到泰国,再到马来西亚,东南亚各国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投资,以吸引芯片制造商前来投资。 相比之下,新加坡正迅速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的热点。 新加坡半导体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行业,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面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和不稳定的局面时,新加坡半导体行业也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如今,随着芯片大厂频频押注新加坡,以及政府或本地企业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都表明了新加坡正在日益融入全球版图。 现阶段,新加坡所起到的枢纽作用也正在愈发凸显,而这一因素或许也将继续加速巨头们纷纷入局,为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带来巨大的利好和机遇,为全球半导体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任天堂给Switch来了一场无比体面的风光大葬
昨晚十点,任天堂的年中直面会准时开始了。 这次的时间比之前什么早上 6 点阳间多了,小发也是看完了全程,这次的发布会还是原来那个味儿,废话不多,全是游戏播片,内容其实还是相当丰富的。 先给大家总结一波:游戏阵容超级硬,但新机信息一个字儿也没提。 接下来,就带各位一块儿看看这 42 分钟的发布会到底有什么内容吧! 最先出场的就是老任家勤勤恳恳几十载的下水道维修工兄弟,《 马力欧 & 路易吉RPG 兄弟齐航!》 话说原本开发马力欧 RPG 的 AlphaDream 在 2018 年就申请破产了,这一系列也迟迟没有新的续作,而这次老任重启了 IP ,想来也是费了不少力气找接班人。 从预告片的内容里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关卡设计还是动作设计,都还是原本的那个味道,对于这个系列的老玩家来说应该是蛮惊喜的。 《 FANTASIAN Neo Dimension 》这游戏是当年在 Apple Arcade 发售的《 FANTASIAN 》的移植版本,这次是全平台登录。 有一说一,植松伸夫 + 坂口博信这俩名字就是最好的招牌了。 看 PV 的时候这女主的爱丽丝既视感,让我不得不感慨坂口过了 30 年还是忘不掉她,而且这个白毛男主。。。FF7 + 尼尔的感觉实在是有点过于浓烈了。 另外,这个建模说实话放到 2024 年有点拉胯了,虽然回合制 RPG 但是可以控制法术弹道这类设计还不错,但感觉就像是 SE 去冰箱里看了看还剩下两盘冷菜,干脆就放一块儿凑合炒出来的一样。 这个图我一眼就看出来是你画的了,真岛浩! 看过《 妖精的尾巴 》的差友,应该和我一样,看 PV 就知道这人设是谁做的,这个游戏里带了个农字,自然也是和以往的冒险不同。 《 魔农战记 》的主要玩法是种田,而且是种怪物,然后把种出来的怪物拉去战斗,属于是一种船新的养成游戏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有一说一,这种召唤流的战斗我一直还蛮喜欢的,主要是只需要指挥小弟一拥而上就行,自己不用怎么动脑子,就好像我玩暗黑也都是玩死灵法师,主打一个休闲。 看到这个画面,很多玩家的 DNA肯定就动了。 作为法庭战斗游戏这个赛道几乎独一无二的存在,《 逆转检察官1&2 御剑精选集 》堂堂登录 NS ! 这次的主角是天才检察官御剑怜侍,整体的画质都得到了巨大提升,此外游戏中还有大量的乐曲和秘藏设定画集可以收集。 对于系列死忠粉丝来说,《 逆转检察官1&2 御剑精选集 》的登录也给了他们全系列补票一个机会,着实是爽翻了。 接下来登场的,是今天的第一位重量级选手,《 塞尔达传说 》! 故事依然发生在多灾多难的海拉鲁大陆,依然是我们的主角林克。。。 哦,不对,这次轮到塞尔达公主来救林克了! 《 塞尔达传说:智慧的再现 》采用了《 织梦岛 》的风格,游戏中塞尔达公主可以使用 “ 托力之杖 ” 复制各种物品,包括桌子、木箱等等,可以用来跳过悬崖等地形。 甚至在战斗时,也可以复制石头攻击怪物,还可以复制怪物帮自己进行战斗,懂了,这是海拉鲁宝可梦! 从预告片来看,《 塞尔达传说:智慧的再现 》的玩法还是相当丰富的,沿袭了塞尔达系列拥有无限可能的传统。 再加上这一次倒反天罡,公主救林克,这才是真·塞尔达传说! 好嘛,这才是 SE 你的绝活是吧!DQ3 要 HD-2D 重制的消息出了好多年,今年可算是要发售了。 对于想回味某些经典老游戏的玩家而言,那些游戏古早的画风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然而 HD-2D 技术的运用,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DQ3 这个 1988 年发售的游戏,在 30 多年后又以全新的样貌出现在了玩家们的眼前,而且不管是画面技术还是镜头运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DQ 系列的剧情和玩法早就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绝对是原汁原味的日式 RPG 味道。 而且这一次还公布了《 勇者斗恶龙 1&2 HD-2D 》2025 年发售的消息,对于 DQ 系列老玩家而言,简直就是过年! 今天的第三位重量级选手,就是《 密特罗德 PRIME 4 BEYOND 》。 距离《 密特罗德 》的上一个正传作品《 密特罗德Prime3 堕落 》发售已经过去了整整 17 年了,作为任天堂第一方的经典 IP ,2017 年的 E3 上靠一个标题就引爆全场,在经过 7 年打磨后终于要面世了。 《 密特罗德 》系列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 2D 平台跳跃变成了后来的 3D ,但是在画面、关卡设计、剧情、战斗等各个方面全是经典,随便一个续作在 M 站都是 90 以上的高分。 《 密特罗德Prime4 Beyond 》的预告片是发布会上最受玩家关注的,不仅是因为它让玩家们苦等了 10 多年,更是因为它展现的品质。 你很难相信这个帧率和建模是出现在 NS 上的,所以有很多玩家推测《 密特罗德Prime4 Beyond 》可能是下一代 NS 主机的护航作品。 很多玩家可能会担心第一人称射击在 NS 上玩不惯的问题,但是游戏里肯定是会带辅助瞄准的,所以哪怕是新玩家也可以放心尝试。 而对于系列老玩家而言,2D 密特罗德虽然是他们的青春和童年回忆,但是这种品质的 3D 硬菜,属实是不得不尝一口了。 这就是今天主要的游戏阵容了,另外还有包括《 弹丸论破 》团队新作《 百日战记 最终防卫学院 》《 浪漫沙加2 七英雄的复仇 》《 超级马力欧派对 空前盛会 》《 咚奇刚归来 》《 合金弹头 ATTACK RELOADED 》等等很多游戏,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说实话,原本我以为这场直面会的游戏原本会很鸡肋,毕竟老任在 5 月份确认了 2025 年 3 月底之前会发新机。 但没想到这波不管是新作还是续作还是重制,分量一个比一个足,简直是像给 NS 做了一场最后的风光大葬。 只能说家底厚是真的爽,随随便便掏掏裤裆都能掏出这么多宝贝,要是过阵子新机再一出,我觉得全世界都会想起那句话:任天堂他妈的就是世界的主宰! 撰文: 小发 编辑: 莽山烙铁头
热热热,地球要变成“火球”了吗?
刚刚入夏,全球就进入“高温炙烤”状态。 5月,印度在内的东南亚诸国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浪,印度首都新德里更是达到了52.9℃的“创纪录高温”;进入6月份,欧洲、亚洲、美洲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让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浪袭击。6月上旬,我国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河南、河北的实况气温图更是热到发红、红到发黑。 图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河北省整点气温。图源:河北省气象局官方微博 极度高温的天气传递着一个信号:2024年可能成为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1.5℃以上的第一年。 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开始。升温一旦超过1.5℃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如极端热浪、极端降水、干旱等事件的增加,冰盖、海冰和冰川的减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变暖加速等。 高温热浪频发,传递着怎样的信号?全球变暖首超1.5℃,背后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原因?未来,地球是否会越来越热?以下,Enjoy: 1 地球升温,挑战着人类极限 “热死了”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残酷的现实。 今年,在热浪侵袭之下,印度多地持续多日最高温度超过45°C,德里地区一气象站甚至测出52.9°C的惊人高温,超过200人因高温死亡。6月1日,正值印度大选进行如火如荼的时候,33名负责选举事宜的工作人员因中暑死亡,其中包含多名官员。 温度接近50°C的极端高温天气更是让户外工作变成了“高危工作”。建筑工人、人力车司机、农民等各行人员暴晒在高温天气下,一旦得不到及时救治,严重的可能引起肝脏、心脏、肾脏等器官衰竭、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死亡。 极度高温带来的影响绝不止步于此,首当其冲是农业。4月3日,津巴布韦总统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威胁到该国粮食安全,国家进入灾难状态。他表示,当季夏粮产量预计约86.8万吨,全国粮食缺口近68万吨,需由进口弥补。 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ABARES)预计,由于降水减少和干燥高温,该国2023—2024年的小麦产量或将下降34%,大麦产量将下降30%,农产品出口价值将从创纪录水平下降17%。而根据西班牙农业部门的统计,高温与降水不足影响了当地60%的农业地区,超过350万公顷的农作物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一些农场甚至处于颗粒无收的境地。 国际专家曾预测:到本世纪末,农民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可能会减少30%,如果气温继续上升,而技术不进步,到2100年,亚洲的稻米产量可能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50%。 此外,夏季极端高温对电力系统的挑战增大。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力市场更新报告:2023—2024年展望》,极端高温导致多地电力市场负电价小时数增多。同时,干旱也意味着水电的减少。该报告显示,全球水电年容量系数已从1990—2016年的平均38%降至2020—2022年的平均36%,这意味着全球水电每年少输出约240太瓦时电力。 即便印度空调普及率并不高,但持续高温天气已经给电力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在居民夜晚睡觉时段停电,印度电网运营商解释道,这主要是太阳能发电造成的,日落后太阳能发电就停止了运作。但据新华社新媒体报道,印度目前主要依靠煤炭发电,煤炭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约74%。只不过发电技术更新换代慢,电力设施老化严重,发电能力极度有限。 但连续的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更为广泛,森林失火、冰川融化、古细菌复苏等残酷真相,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全球性的危机。 2 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 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因而导致东南亚的极度高温天气。 那么,这次超长干热侵袭北方多省究竟为何?天气科普博主“中气爱”分析道,西北和华北受强大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太阳直接暴晒,气温升高。加之,大陆干热气团在西北沙漠戈壁形成,并持续向东输送干热气团,如同热吹风机一样吹向北方各省。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北、河南山前平原面临持续热量积累+焚风效应叠加的状况,有可能出现极端高温,是本次高温中心。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但如果极端高温频发,背后的原因则是多方面因素构成,既有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更离不开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增温没有见顶,当务之急是要将盖在地球上的“被子”变薄。 联合国曾用过一个“毯子比喻”,地球身上覆盖着一层毯子——大气层,它含有一种重要成分:稀薄的“温室气体”。它们捕获了太阳的热量,防止其逃回太空,这个过程被称为“温室效应”。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增多,“毯子”不断加厚,造成热量累积。 因此,许小峰提醒,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大气中温室气体还在增加,全球气温见顶的时刻就还没有到来。英国《自然》网站刊文称,随着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2024年可能会出现比2023年更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 可见,大气环流叠加全球变暖,使得之前比较罕见的极端高温越来越常见,全球普遍进入高温40℃的新情况愈发常见。 难道,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末日警告将会成为现实?他曾预言,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进一步影响气候,600年内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团火球。 3 气温升高一旦超过1.5℃,将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史上最热一年”的纪录总是被刷新。 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2023年无可争议地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可是,这一纪录将会被打破。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在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也就是1850年至1900年的水平高1.5摄氏度。而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内,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将被控制在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2°C以内,最好不超过1.5°C。 为何1.5℃是一个具有警示作用的指标。其实,1.5℃阈值是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期高1.5℃。 而所谓的工业化前期,即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并显著影响全球气温之前的时期。在气象学上,一般是指1850年—1900年这段时间。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使用化石燃料之前,也是最早可以观测到全球陆地和海洋温度的时期。 同时,从1850年开始,人类就具备了综合测量、比较地表气温的能力,便开始有效记录气温。根据记录,从那时到现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1.1℃。 可随着气候科学发展和环保意识提升,人类开始意识到温室气体的影响,科学家们使用不同的温度阈值来了解这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影响,这些阈值通常在1-2℃之间。 在2015年,195个国家在联合国举办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了《巴黎协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明确指出,世界各国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之上低于2℃,并努力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之上的1.5℃以内”。 选定1.5℃作为临界点也是多番考量的。2018年,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研究了全球气温变化保持在2℃以下与保持在1.5℃以下之间的差异。 他们发现,即便只存在零点几度的差别,都会给地球带来额外的不利后果:它将使海平面平均再上升10厘米;全球小麦产量将减少7%;严重降雨事件的强度将增加2%……从具体地区来看,在地中海地区,升温2°C所导致的淡水供应量下降的幅度是升温1.5°C情况下的两倍;世界上一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东南亚,如果气温再升高0.5°C,作物产量的下降幅度将更大;到2100年,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C将会避免1.5亿人过早死亡。 研究还表明,地球每升高1摄氏度,就能不成比例地带来生态系统巨大的连锁反应。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的水分就会增加7%,进而导致更多的暴雨;而水分蒸发流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同时,热带风暴成为更高级别飓风的几率每十年增加8%,那么,被野火烧毁的森林面积也会翻倍。 那么,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超过1.5℃这个阈值,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便增加。根据IPCC预测,全球气温从1.5℃升高至2℃,可能意味着: 每五年至少一次遭遇严重热浪和洪水的人数将达到17亿; 海平面上升10厘米,海洋将吞噬更多的城市; 多达数亿人将面临气候相关风险和贫困; 全球渔业捕捞量将减少150万吨。 不管你愿不愿接受,极端天气已经成为常态,并切实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极端天气不仅仅包括极端高温天气,还有更为严重的暴雨和洪涝灾害和其衍生影响都更加显著。 从4月份开始,广东省雨天往年多了将近一倍,韶关更是出现了“百年一遇”的超级大洪水。就连深处沙漠的迪拜也罕见迎来暴雨,而肯尼亚更是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近一段时间,洪涝灾害攻陷了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江西赣江等地,大水滔滔还造成了人员伤亡。 气候专家丁一汇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发生时期,在未来10年、20年、30年,我们都是这样的天气过程。”总而言之,日渐极端的天气条件正在慢慢偷走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英国《新科学家》发表研究指出,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与现在做着同样的工作,住着同样的房子,每日出行开着同一辆车。但我们身处的地球却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正在一步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它可能是一场倾盆而下的大雨,更可能是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 如同纪录片《漂流北极圈:冰上一年》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在气候危机中幸免。」气候变化以年为单位不断刷新底线,地球的求救信号已无法被忽视。 但地球或许从不需要人类的拯救,需要拯救的,一直是人类本身。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直面自然的力量。因为,每一场暴雨、一个极度高温的天气,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了做好青海工作的原则方针、重点要点,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钾盐、镁盐、锂盐储量占全国80%以上。青海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49.74%。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尤为重要。   青海要不断深化对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战略定位的理解认识,精准把握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坚持”为重要抓手、主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时刻牢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要在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引下,今天的青海,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已由上世纪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青藏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监测数量现在已超过1200只。青海要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既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青海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大美青海展新颜,砥砺奋进新征程。青海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关怀厚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笃行不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央视评论员
热解读|从总书记考察的这所学校看教育版“山海情”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元朔山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坐落于此,红墙黑顶的建筑群,大气别致。   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这所中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他先后走进食堂、宿舍、教室,关心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学习……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当地教育工作曾深陷区域教育“发展之困”。   “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不少,但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作用发挥。就拿操场来说,暴晒加上极冷,刚建好没几年就变得坑坑洼洼。”“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别说老师,光厨师和保安一年都能换好几茬!”果洛州教育局局长回忆道。   东西协作,双向奔赴。   为解决当地农牧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在上海市的援助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于2017年7月21日在西宁破土动工,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   标准化操场、多媒体教室、宽敞整洁的食堂和宿舍,还有图书馆、科技屋……从此,地处高海拔地区的果洛州在西宁有了自己的学校,果洛的学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新家”。   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已实现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学校组织师生们每年赴上海、江苏研学,开展“同上一堂课”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所中学,连接两地,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这正是“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成效的显现。   20多年前,在教育部的统筹推动下,我国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10多年前,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开始不断加大对青海帮扶力度,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异地班”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教育部和相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3月,青海异地高中班已走进10个省市17所学校,目前在校生超过4000人。北京、上海支持建设的海东玉树中学和西宁果洛中学,为两地2000余名涉藏州县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环境。   “小组团”担当“大任务”。为帮助协作地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援青各团队先后大力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上海每年安排30名果洛州骨干教师到上海市相关中小学跟岗学习和挂职培养;浙江深化“扶智+理念+扶志”帮扶举措,举办线上线下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并先后组织35批次专家名师组团赴海西州开展送教活动;江苏援青教师采取“一对三”模式对接本地教师,充分发挥东部教育资源优势,聘请兼职教授,搭建名师工作室……   支援高校群策群力。如今,援青高校已经形成了“多对一”组团模式。清华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历10多年发展,教育援青正在实现从“资金”援助向“智力”援助、从“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援助、从“单一式”援助向“组团式”援助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部地区工作、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他曾亲自为浙江省对口帮扶实施迁建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培土奠基。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这所小学的学生回信。他在信中说:“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   此次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总书记走进食堂,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他来到教室观摩思政课,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在教学楼前广场上,总书记提出期望:“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地域为限。   希望的种子在西部生根发芽。乘着东西协作的“东风”,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鉴往知来 | 千年古寺见证民族团结进步历史
  1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的宏觉寺,了解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宏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距今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座千年古寺,见证了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程。   宏觉寺的缘起,要追溯到汉藏民族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次“牵手”。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途经西宁时,修建了一处土坛用作供奉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的宝座。   公元10世纪,喇钦·贡巴饶赛在文成公主当年土坛遗址上创建了宏觉寺。清乾隆年间,六世班禅应乾隆皇帝邀请东行,驻青海塔尔寺和宏觉寺长达5个月之久。从此,宏觉寺成为历代班禅大师在青海的驻锡地和弘法道场。   千百年来,宏觉寺在汉藏交通要道的重镇静静矗立,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飘扬着茶马古道上的悠悠茶香,更镌刻下汉、藏、蒙等民族千年交流的辉煌历史和团结印记。   这座千年古寺,见证了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九世班禅和五世嘉木样活佛为抗日捐赠36架飞机和30万银元,他们的爱国义举深深感染和鼓舞了生活在青海和西藏的各族人民,积极推动社会各界抗日行动,展现了藏传佛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精神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   当年12月,在老一辈革命家关心下,十世班禅一行从西宁起程返藏。宏觉寺正是这趟重要行程的出发地。   十世班禅回到西藏以后,始终不渝地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为促进西藏内部的团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十一世班禅拜见时,希望班禅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进入新时代,宏觉寺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实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引导各族信教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21年12月宏觉寺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这座青藏高原上的千年古寺,见证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在新时代正在见证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   记者:王琦、张宏祥、周盛盛   视觉 | 编辑:张爱芳、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青海分社联合出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