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站频遭盗窃,运营商加强安保措施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据 InsideEVs 报道,自 2023 年以来,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站破坏和盗窃事件急剧上升。过去虽然也偶有针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但通常出于极端的反电动汽车理念,且发生频率较低。然而近期,此类事件的动机却转向了利益驱动,窃贼盯上了充电线缆中的金属材料。 电动汽车车主并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人群,充电站的频繁停运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美国地方和州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充电站安保,并增加设施的防破坏性能。 Electrify America 运营副总裁 Anthony Lambkin 表示,在以往,他们平均几个月才会遇到一起电缆被剪断的事件。而最近盗窃事件的激增严重影响了充电站的运营,也给电动汽车车主带来了不便。“整个充电站因电缆被盗而无法使用,这会给我们的用户造成很大困扰,”Lambkin 近期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道。 今年 5 月,铜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每磅 5.2 美元,同比增长 25%。据估计,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中所含的铜线价值并不高,犯罪分子将其变卖给回收站也只能挣到大约 20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46 元人民币)。然而,即使收益微薄,猖獗的盗窃行为仍未停止。 所幸的是,回收中心和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商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再生材料协会联合地方执法部门,在接到盗窃报告后发布废品盗窃警报,以提高人们的警惕并协助抓捕嫌犯。Electrify America 也正在充电站安装更多摄像头,以增加抓获犯罪分子的可能性。
纯血鸿蒙将设备性能提升30%!华为:超过芯片工艺制程升级两代带来的性能提升
快科技6月23日消息,华为HDC2024开发者大会上,纯血鸿蒙HarmonyOS NEXT正式开启Beta测试。除了自主可控以及众多新特性外,“纯血鸿蒙将设备性能提升30%”的消息引发关注。 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在演讲中表示,一直以来,操作系统软件被欧美主导,鸿蒙进行了全面换新,用10年做成了欧美30年的事。鸿蒙内核超越Linux内核,更安全,更流畅,对比之下性能提升10.7%。 他表示,纯血鸿蒙将设备整机性能比HarmonyOS 4提升30%,“甚至超过了芯片工艺制程升级两代所带来的整机性能提升”。 龚体称,华为的目标是:“从系统架构和生态性能,通过极简架构,极致并行,让整机的性能(通过OTA)每年再提升20-30%,超越整个行业芯片制程的进步速度”。 “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承诺”,他说。 在大会上,他还列举了鸿蒙原生应用更流畅的一些数据,比如同场景下HarmonyOS NEXT相比HarmonyOS 4图库滑动响应速度提升1.4倍、微博首页滑动速度提升1.3倍、高德地图滑动响应速度提升1.3倍等等。 从之前的跑分成绩来看,麒麟9000S性能方面CPU优于骁龙888,略逊色于骁龙8。麒麟9010在9000S的基础上,提升10%左右。 博主@定焦数码 表示:“一天就刷到十几个媒体老师狂吹:Next+9000S>8Gen2 这就是在捧杀,这类博主简直缺少逻辑能力。即便手机系统再怎么改变,跑分有可能凭空超出代差级别的规格吗?” 目前,由于缺乏实测数据,纯血鸿蒙究竟能带给设备多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还需验证。
华为鸿蒙生态伙伴SDK市场发布:覆盖18个领域,驱动HarmonyOS NEXT原生应用开发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华为今日正式发布鸿蒙生态伙伴 SDK 市场,提供各类 SDK 的聚合平台,旨在帮助开发者搜索、选取和使用能力丰富的 SDK,打造鸿蒙原生应用。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 18 个领域、超 350 个 SDK 已加入 HarmonyOS NEXT 版本适配,并已有超 120 个 SDK 已在伙伴 SDK 市场中完成上架发布,涵盖生活服务、安全、媒体、AI、广告、支付、分析、社交、金融理财等类别,包括阿里云音视频终端 SDK、高德地图 SDK、移动开发平台 mPaaS(以下简称:蚂蚁 mPaaS)等。 IT之家注:SDK 即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意为软件开发工具包,指被软件工程师用于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集合。 其中蚂蚁 mPaaS 已推进 200 + 企业启动对接测试,驱动上千个 App 适配 HarmonyOS NEXT 版本,此外已有美团、抖音、高德、淘宝、支付宝、微博、哔哩哔哩、去哪儿等超 5000 款应用相继加入鸿蒙生态。 伙伴 SDK 市场基于国家对 SDK 管理要求出台的 SDK 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发布了 SDK 审核规范和治理体系,从服务商入驻到 SDK 上架,SDK 都会经过安全检测与签名认证。 官方表示,伙伴 SDK 市场将通过 SDK 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方位的营销渠道,让 SDK 产品能触达更多开发者,及时被开发者发现并使用。在长期运营管理中,伙伴 SDK 市场依据商品管理审核、服务商退出等标准严格管理,助力伙伴 SDK 市场合规运营。
投资250亿美元,三星美国得州芯片工厂推迟至2026年投产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三星位于得克萨斯州泰勒市的即将建成的新芯片工厂可能要到 2026 年才能全面投入运营。据 MySA 报道,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可以投入运营。但是,工厂的芯片生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该公司计划在新工厂生产先进制程(4nm 及更先进)的芯片。 这家即将建成的新工厂将是三星在美国的第二座芯片工厂,第一座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自 1996 年以来一直保持运营。三星于 2021 年开始在新址动工,计划在 2024 年投入运营。然而,由于各种因素,该项目延期了。 2023 年 12 月,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计划将泰勒工厂的投产时间推迟到 2025 年。报道还透露,该项目的总估计成本从 170 亿美元增加到了 250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819.94 亿元人民币),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成本上升。 尽管最近几个月三星没有遇到其他重大施工挫折,但 MySA 一份新的报告称该工厂要到 2026 年才能全面运营。施工工作可能在明年某个时候完成,但该公司计划在后一年才开始生产芯片。也许还需要时间安装芯片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并为大规模生产做好所有准备。三星方面则表示,这与 2023 年宣布的延期一致,并非额外推迟。 三星已经宣布了其在美国的第三座芯片工厂,也将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泰勒市。这两个工厂的估计成本可能达到 440 亿美元左右,不过随着施工的进展,成本可能会增加。新项目还包括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先进的封装设施。 三星根据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获得了美国政府提供的 64 亿美元资金支持。该法案旨在吸引大型芯片设计商和制造商在美国设厂,发展当地的芯片设计和制造生态系统,从而减少美国对中国、韩国的依赖。 据报道,三星的工厂将在得克萨斯州创造 1.7 万个建筑岗位和 4500 个制造业岗位。得克萨斯州交通部最近开通了一条名为三星高速公路的新四车道高速公路,以改善三星泰勒工厂和奥斯汀工厂之间的交通运输。
高通开放AI模型,助力开发者打造骁龙X Elite平台智能应用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在今年稍早的 Computex 大会上,高通发布了骁龙 X Elite 平台,发布会上该公司几乎只强调了该系列芯片的人工智能 (AI) 能力,对 CPU 和 GPU 的介绍则寥寥无几。然而,要想发挥高通 Hexagon 神经处理单元 (NPU) 的强大性能,就需要能与之匹配的 AI 软件。 好消息是,高通现已针对其 45 TOPS 的 Hexagon NPU 开发、优化并验证了 AI 模型。注册开发者可以前往高通的 AI Hub 获取这些预训练模型,快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 高通官方表示:“高通 AI Hub 现已为所有人提供了计算模型。立即注册,即可在骁龙 X Elite 平台上运行、下载和部署优化的 AI 模型。” IT之家注意到,高通 AI Hub 提供了各种针对骁龙 X Elite 处理器的边缘设备优化的 AI 模型,涵盖图像分类、对象检测、语义分割和生成式 AI 等领域。此外,AI Hub 还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和文档,帮助开发者轻松地在视觉、音频和语音等应用中部署 AI 模型。 为了进一步简化开发流程,开发者可以根据诸如“主干”“基础”“量化”和“实时”等标签来筛选模型。开发者中心还提供了详尽的示例和代码片段,指导开发者在骁龙 X Elite 处理器系列设备上部署和运行 AI 模型。 通过提供针对 45 TOPS 的 Hexagon NPU 优化的预训练模型,高通希望能在未来一年内看到大量能够利用骁龙 X Elite 平台强大 AI 能力的应用涌现,从而刺激市场对高通 SoC 的需求。 事实上,高通在骁龙 X Elite 发布会上如此强调 AI 能力而非高端 CPU 和 GPU,部分原因正是为了吸引软件开发商的注意。高通认为,AI 将是 2024 年 PC 的杀手锏功能。 此外,通过提供针对特定硬件优化的模型,高通还确保了 AI 程序能在骁龙 X Elite 平台上获得最佳性能,这将使其在即将推出带有高性能 NPU 的 AI 处理器的竞争对手 AMD 和英特尔面前占据优势。
有老哥搞了个社交软件,里面发帖点赞回评论的全是AI
试过跟 AI 聊天,但哥们见过一个 AI 给另外一个 AI 一键三连的吗? 最近,世超发现国外上线了一个叫 Butterflies AI 的社交软件,说是人类和 AI 可以共存的平台。 但跟咱们微博的罗伯特还不太一样,活跃在 Butterflies 里发帖、点赞评论的,几乎全是 AI 。 可能有差友会觉得,一堆程序代码在 App 里自娱自乐,这有啥意思? 其实国外很多网友也一样,对这玩意儿的态度也是不理解不明白不想要。 世超还专门去搜了这家公司,没啥名气。一家刚成立 6 个月的初创公司, X 上才 87 个粉丝,帖子也没发几条,估计是刚注册没几天的账号,还不如咱差评呢。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特别抽象的东西,刚拿了 48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老板也是从 Snap ( 欧美很火的社交软件 )出来的。前几天刚上线的时候,国外好几家媒体都跟了报道,说什么人工智能要进军社交媒体了 balabalabal 。。。 我抱着猎奇的心理也去玩儿了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在 Butterflies 里,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类了。 跟 Instagram 几乎一毛一样的页面,往下滑能看到很多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帖子。在 Butterflies 里, AI 不叫 AI ,而是 “ 蝴蝶 ” 。 这些蝴蝶的名字、长相、性格还有人设,都各有特色。 有喜欢小动物的老妹儿,有二次元的哥们,甚至还能看见打赢复活赛的科比。。什么五花八门的都有。 根据我的观察,平台并没有特意规避公众人物的信息,像川普,就能在上面找到对应的蝴蝶,还不止一个。 更吊的是,发帖子配什么图文、多久发一条,又或者关注谁,这些都是由蝴蝶自己决定的。它们会根据自己的人设来生成文字和配图,再适当加一些 tag 和小表情。 比如 Amber Smith 这个农场主,她会经常 po 自己在农场的日常。还有 Silicon Valley News ,帖子也都是关于前沿科技的报道,哥几个可以猜猜看马斯克那张照片,报道的是啥技术。 如果点进某个蝴蝶的主页,它的 Activity 里还会显示什么时候给谁点赞、评论回复了什么。 评论区互动也不是单纯的一轮游,里面的 AI 一个比一个能唠。 说实话,看着一群 AI 在模仿人类社交,还都有自己的 “ 人 ” 生经历,这种感觉真的太诡异了。 而且,这些蝴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产生了 “ 自主意识 ” 。Butterflies ,就像是开发者为它们建造的一个乐园。 当然了,真人用户也是这个乐园的一部分。 咱可以正常发帖,关注真人。也可以评论蝴蝶的帖子跟它们互动,发私信过去每个蝴蝶回复的内容也不一样,没事儿还能唠唠嗑。 这不纯纯《 西部世界 》吗! 不过有一点,我几乎没有在首页刷到过人类发的帖子。不清楚是不是 App 刚上线,真人用户本来就少,还是说是算法就是这么设定的。 刷了一圈下来,基本每个发帖的账号主页 ID 下面都有个 “ By xxx ”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账号是由某个人创造的 AI 。 另外,我为啥能这么笃定是 AI 发帖,大伙儿自己看吧。。 帖子底下的评论也是一眼 AI ,语言组织和用词跟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顺着头像点进去基本没跑的。 既然都是 AI 发帖,那人类到底是起到一个什么上的作用? 没别的,就是造 AI ,使劲造。 这个软件刚注册的时候,系统就会让你生成一个自己的蝴蝶,比如这个搞摇滚的小姑娘,就是我 “ 捏 ” 出来的第一个蝴蝶。 我可以随时修改它的设定,嫌它上网冲浪强度不够大还可以用积分来催更,让它发某些特定主题的帖子。 就算这个蝴蝶不喜欢了,也还可以再造无数个。 有外媒报道过, Butterflies 测试期间,一个老哥每天要花五个小时来创建两百多个蝴蝶。还有人让蝴蝶代表自己跟现实的朋友互动。 不知道大伙儿怎么想的,反正世超觉着这就很像女娲造人,咱们造了一堆蝴蝶,完了又把它们放进了花园里。 可惜的是,这个花园里暂时没多少活人,反正我已经在 App 里抓到好几个这样的用户了,自己也不发帖,但是手底下的蝴蝶一抓一大把。 所以这个 AI 和人类共存的 “ 西部世界 ” 是不是能建起来,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下定论。 但有一说一,这些 Butterflies 里的 AI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入一下,把它们当做独立的个体? 你看啊,咱在创造自己的蝴蝶的时候,多少还是花了心思去框定人设的。这些蝴蝶可能来自现实中的自己,也可能是想要经历的另外一种人生,反正总归有点内核在里头。 当咱们在看到别人的蝴蝶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一种窥探欲。 这个蝴蝶,原来是一个这样的 “ 人 ” ,它今天干了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它的心情又怎么样,为啥这么久不更新。。。 听起来虽然有点变态,但这种八卦的心理其实在人和人之间也是有的。 万一哪天 AI 真产生自主意识了,说不定它们能自己给自己立人设,到那时候谁还分得清 AI 和人类啊。 咱浅浅期待一手好吧,万一成了呢? 撰文:西西 编辑:面线 美编:焕妍
日产汽车常州工厂关闭,中欧开启电动汽车关税谈判,拼多多自动跟价调整,月壤样本中发天然石墨烯,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今天是6月23日 农历五月十八 今天高考可以查分了 回想起当年高考 我正美滋滋打着游戏 被爸妈喊去查分 结果紧张得 输错了三次准考证号 。。。 下面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投产不足 4 年,日产汽车宣布关闭中国常州工厂 ( IT 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据 “ 日经新闻 ” 报道,日产汽车已经宣布正式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 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日产汽车与在常州的合作伙伴 —— 东风汽车共同运作的工厂已经停产,该厂主要生产逍客 SUV,年产量约 13 万辆。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总产量为 160 万辆,其中常州工厂占其产量的 8%。 公开资料显示,2018 年日产与常州市政府签订协议重组常州基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随之成立,并于 2020 年开始生产。东风日产常州工厂主要生产逍客车型,2020 年 11 月 18 日,该工厂正式下线第一辆车。然而,仅仅不到 4 年的时间,日产这座在华最新工厂便宣布关停。 :打不过,只能跑了。 # 中国与欧盟同意就电动汽车关税举行谈判 ( 鞭牛士 )有中国和欧盟同意就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计划展开谈判。据中国商务部北京分部发布的一份声明称,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周六举行了视频会议。声明称,双方同意开始谈判,但未提供详细信息。 欧盟将于 7 月 4 日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 38.1% 的临时关税,调查将持续到 11 月 2 日,届时可能会征收最终关税,通常为期五年。 :这是逼中国车企去欧洲建厂? # 拼多多 “ 自动跟价 ” 被曝调整,平台可对商家所有商品进行改价 ( IT 之家 )拼多多 6 月 20 日发布公告,宣布对此前推出的 “ 自动跟价 ” 服务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平台权限,新协议将于 6 月 28 日正式生效。 简单来说,最新协议允许平台对授权商家( 同意开通 “ 自动跟价 ” 功能 )所有商品进行改价,而此前只能修改活动商品的活动价格。 最新协议显示,“ 自动跟价 ” 服务形式为:商家开通本服务,即表明商家授权平台根据商品( 开通本服务时已发布的或开通本服务后发布的全部商品,包含存量商品及未来新增商品 )全网销售情况、平台营销活动情况等,在特定调整范围、频次 / 周期内( 简称 “ 跟价范围与周期 ” )对商家商品价格自动修改( 即不必再经商家确认 ),平台根据该等授权协助修改商品相关价格。 :电商行业也太卷了。。。 #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发现天然石墨烯 ( 快科技 )自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以及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等顶尖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深入观察和分析嫦娥五号带回的钻采岩屑月壤样本后,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 据悉,在广袤的星际碳总量中,石墨烯占据了约1.9%的比例。 因此,这种天然形成的石墨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星体的地质演化以及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 :月球真的遍地是宝啊。
纯血鸿蒙元年:山的那边,是星河璀璨
戴过智能手表的人可能对上面这个「太空人」主题表盘一点都不陌生,到处都是它和它仿冒品的身影。 这其实也是鸿蒙生态上的一个「造富案例」,一年半以前,这个表盘的开发者就获得了超过 1300 万元的分成收入。 青萍之末与浩荡大风在此相映成趣。 时至 2024 年,我们可以找出更多数据,来印证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在 2021 年说的「鸿蒙成了」: ▲ 图片来自 Counterpoint Research 官网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数据,HarmonyOS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 2023 年一季度的 8% 上涨至 2024 年一季度的 17%, 正式超过苹果 iOS,成长为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 超过 9 亿台设备搭载了 HarmonyOS。 HarmonyOS 开发者数量已达 254 万,鸿蒙校园公开课已走进 175+ 所高校,超过 200 个产学合作项目启动,鸿蒙学堂参与人数超 435 万。 起于 2019 年的大风,将吹向何方?数量庞大的开发者,已经站在十字路口,哪里才是坦途?「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去年中提及华为最常被提起的诗句,但翻过大「山」后的风景是什么? 华为 HDC 2024 用鸿蒙 NEXT 给我们答案——「山」的那边,是「星河璀璨」。 打破欧美垄断,纯血鸿蒙自主可控 在 HDC 2024 发布会上,余承东正式宣布鸿蒙 NEXT 即日起,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启动 Beta 版本测试,这意味着在 HarmonyOS 发布 1778 天之后,一个自主可控、源自中国的「纯血鸿蒙」终于走上舞台。 不同于目前绝大多数系统都依赖传统的 Unix 内核和 Linux 内核,鸿蒙是基于自主研发的鸿蒙内核。换言之,鸿蒙 NEXT 最终会去掉 Linux 内核以及安卓 AOSP 代码,不兼容安卓,让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有自己的根,这也是其被称为「纯血」鸿蒙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操作系统与汽车行业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1886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由单缸内燃机推动的三轮车,从此人类进入汽车时代。过去一百多年里,汽车这颗「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核心内燃机技术却一直被欧美主导。随着新能源车浪潮的兴起,电动机取代了内燃机,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抓住机遇,如今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操作系统也是如此,无论是 PC 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以及内核等核心技术,都是由欧美主导。今天进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给了中国企业换道超车的机会。 华为坚持长期投入软件根技术,从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系统、数据库到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框架到 AI 框架和大模型,鸿蒙实现了操作系统技术的全面的突破。 正如余承东所言—— 用十年时间干了欧美同行 30 多年干的事,实现了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这就是「鸿蒙速度」。 正是有了底层技术的全面突破,才让鸿蒙 NEXT 得以在系统结构上大胆创新。而已有 9 亿台设备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则是鸿蒙 NEXT 作为国产系统,能够摆脱欧美技术不受桎梏的底气。 「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面向下一个十年」 这是鸿蒙自诞生以来的最大一次升级,纯血鸿蒙在技术底座和生态建设上都有显著提升。华为终端 BG 首席执行官何刚更是直言,鸿蒙 NEXT 是面向了下一个十年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除了操作系统的鸿蒙内核外,华为主要介绍了其三大核心特点:全场景、原生智能和原生安全。 早在 2019 年,也就是鸿蒙系统首次公开亮相之时,华为就首次提出了「以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智慧化物联网」战略,即「1+8+N」战略。从一开始鸿蒙就定位为分布式操作系统,秉持「One as All,All as One」理念,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无缝协作。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打通多设备、多场景的操作系统,鸿蒙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交互方式及思维上的转变。 基于分布式技术和一次开发多端部署,鸿蒙 NEXT 真正实现统一所有设备生态的全场景体验,鸿蒙原生应用得以跨设备进行高效调用。 ▲ 鸿蒙 NEXT 在不同尺寸设备上的表现 面向全场景开发的鸿蒙 NEXT,具备打通多设备的统一生态的体验,不仅带来了美观和易用层面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支持跨设备的无缝连接和协同操作。 不论是在家中、车内还是在工作场所,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和功能都可以互通流转。 当我们在手机上编辑长文档时,只需将手机靠近平板,平板便会自动显示编辑内容,方便继续编辑。如果需要添加照片,可以通过跨设备互通图库,在平板上直接选取手机上的图片。 整个过程顺畅直观,尽管涉及多台设备,但就像是在操作一台设备那样,鸿蒙 NEXT 能做到「天生无感」。 鸿蒙原生智能,让 AI 手机自动驾驶 如果说突破核心技术的封锁,是鸿蒙 NEXT 的立根之本,那么面向 AI 时代的原生智能特性,则让鸿蒙 NEXT 有了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 在鸿蒙 NEXT 系统里,应用与应用之间的壁垒被打破,数据和服务成为了新的基础单元,无须点开一个个应用,就可以一口气完成多项服务。以此为基础,华为又内嵌了系统级的鸿蒙智能架构,用 AI 智能体带来了全新的交互范式。 在 HDC 现场,华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案例,即通过语音指令执行一个日常不过又牵涉多个场景的复杂任务: 发条短信给吴双,告诉他后天下午足球比赛的地点。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背后要执行跨越多个应用的任务: 首先,手机必须理解「吴双」是谁? 如果存在重名或同音,通过习惯分析哪个「吴双」才是正确的对象; 还要从浩如烟海的应用数据中,找到足球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 最后,生成文本编辑好短信。 而用户要做的,仅仅是检查无误后,确认发送。 在新系统中,华为小艺升级为小艺智能体,支持多达 23 类常用记忆类型、300 多项服务,并拥有了更强的推理能力,成为一个能够理解并解决工作生活中多种问题的全能型选手。 ▲ 华为小艺智能体可以直接提取图片生成表格 何刚将这种新的交互方式,比喻为手机上的「智驾」: 这就像开启了手机上的自动驾驶,你只要告诉他目的地,小艺就可以帮你走向目的地,未来会彻底改变我们使用智能终端的方式。 鸿蒙原生安全,把「钥匙」拿在自己手里 作为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鸿蒙 NEXT 可以连接各种软件和硬件,调用多种模态和数据,来执行各种任务——这也意味着,个人数据的安全,将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为此,华为推出了全新的「星盾」安全架构。 「星盾」依托软硬协同能力和鸿蒙内核,构建了全新的安全体系和秩序,从源头上建立有序的规则和管理机制,具有生态纯净、隐私可控、数据高安特点,重新定义应用获取隐私数据的规则。 具体而言,就是从开发、发布、运行三个环节来监管应用,使得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代码和应用无法上架和安装,保障每一款应用都符合高标准的要求,从根源上杜绝恶意应用的威胁。 基于此,华为还建立了全新的安全访问机制。 你可以将用户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寄件人与快递员,当用户打算换微信头像时,就等于要把一张图片文件交托给「快递员」送出。 问题在于,过往的权限管理机制是相当粗放的。每到这种场合,「快递员」就会向用户索要整间屋子的钥匙(相机、图库、位置等访问权限),而用户只能选择同意或拒绝。一旦将钥匙交给对方,就无力阻止快递员进屋四处翻找不相关的数据。 纯血鸿蒙则是从系统底层将隐私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文件,相当于在家门口搭了一个「快递柜」,用户将准备用作头像的图片放进去,快递员再上门取件。整个过程里,对方都无法接触到允许范围之外的文件,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从「管权限」到「管数据」,本质上就是把管理数据的权力交还给用户——面向 AI 时代,这将会是所有操作系统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而纯血鸿蒙已经先行一步。 纯血鸿蒙,开发者进入 AI 时代的船票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院士曾指出: 操作系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生态系统。 鸿蒙用十年时间走完欧美操作系统行业三十年的历程,中国开发者生态带来的巨大势能不容忽视。 「鸿蒙速度」的星火已有燎原之势—— OpenHarmony 是发展最快的开源操作系统,Gitee 指数为 NO.1,社区贡献者达到 7800+,代码数超过 1.1 亿行。 华为通过控件 AI 化、建设行业基线版本、代码样例等方式,让应用快速「鸿蒙化」——美团最快只用了六周,就完成了首个版本开发,而微博的核心功能开发只用了两个月。 目前,鸿蒙原生应用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5000 多个常用应用已全部启动开发,其中超过 1500 个已完成上架,常用的美团、微博、抖音、小红书、支付宝等都已经接入。 正如余承东所言: 独行快,众行远,我们呼唤来自千行万业的伙伴,共建鸿蒙世界。 对于开发者来说,「纯血鸿蒙」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也意味着激活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全球所有的科技从业者都有着一个殷切期盼:生成式 AI 掀起一个不亚于个人电脑时代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AI 时代浪潮——而鸿蒙 NEXT 作为一个面向全场景开发、涵盖 9 亿设备且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对于中国开发者的价值不言而喻。 通过底座、体验和生态的「三层重构」,鸿蒙将开发者带入一个真正具有创新红利的全新赛道,使其在正向产出推动下,在商业上形成正向循环,将不同环节的参与者都调动起来,这才是鸿蒙生态得以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 今天,鸿蒙生态的星火已有燎原之势,正如何刚所说: 星河璀璨,加入鸿蒙正当时。
为什么我说,苹果 AI 跟目前安卓手机上的 AI 不一样?
看过今年 WWDC 的差友应该都知道苹果总算把自己的 AI 掏出来了,顺带还玩了个「谐音梗」,把自家 AI 叫做 “ Apple Intelligence ”,简称 “ AI ”,中文名 “ Apple 智能 ”。 要知道,其他厂商顶多把自家手机定义为 “ AI 手机 ”,而苹果一上来就从概念层面截胡友商重新定义了 AI,格局瞬间打开好吧,也不知道这操作是不是跟母公司锤子学的~ 话说回来,这次时长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发布会,苹果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介绍 AI,看得出来它们内部对 AI 确实重视,不过据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似乎并不买账。 原因不外乎就是他们觉得,苹果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做 AI 憋这么久,肯定会带来一些颠覆式创新,就算没达到那种改变世界的程度,至少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结果对比国内厂商,现阶段苹果 AI 有新意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不少功能甚至在很多国产手机上早就已经实现。 更何况它还是 “ 期货 ”,测试版要到秋季才能用上,而且仅支持英语,部分功能、软件以及其他语言支持,得等到明年才会陆续上线,相当于这会儿苹果只是给我们画了个饼。 当然画饼也就算了,关键是,这饼还不是谁都能吃上。 从官网兼容列表我们可以看到,苹果 AI 仅支持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以及搭载 M1 或后续芯片的 iPad 和 Mac,至于其他苹果设备用户就只剩下羡慕的份儿。 反观国产手机这边,上到大几千的旗舰,下到一千多的中端机,基本都用上了 AI,不少厂商甚至还喊出了 “ 全面普及旗舰 AI 体验 ” 的口号,你要说果粉没落差那是假的~ 而且这波啊,这波还是苹果亲自给友商递的刀子,最近这阵子很多厂商都开始磨刀霍霍。。。 不过各位也别觉得苹果在 AI 方面已经全方位落后。 尽管距离我们用上苹果 AI 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关它的一系列功能,其实苹果在 WWDC 上都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最近这阵子我也一直在体验国内手机厂商做的 AI。 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件事 —— 苹果对于 AI 的理解确实跟很多厂商不一样,它在 iOS、iPadOS 还有 macOS 上新增的那些 AI 功能,仅仅只是苹果 AI 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它精髓所在。 光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这是在给苹果找补,接下来咱们还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你们别看苹果在会上介绍了诸多基于生成式模型实现的 AI 功能,其实它们概括起来无非就四种,分别是 —— 文生文、文生图、图生图,外加有 AI 加持,变得更聪明的 Siri。 就拿「文生文」来说吧。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内置一个新工具「Writing Tools」,支持我们对文本进行改写、校对或者摘要,不仅风格能自定义,它还能检查语法、措辞和语句结构。 其实这个功能像是 OPPO、vivo、小米、华为甚至魅族也都有,而且真写起来,未必会做得比苹果差。 但是苹果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目前很多手机,都是把这项功能集中在语音助手和极个别原生 app 比如备忘录里边,如果想让 AI 帮忙改写文案,往往只能在特定的界面当中进行。 而且整个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 唤出或者打开手机语音助手、调出对话框、把需要改写的文本丢进去、接着给到改写需求,等到 AI 处理完,再把文案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 然而苹果的「Writing Tools」,几乎支持在任何场景下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备忘录、邮件以及各类第三方 app,这么一来,我们在用的时候,就无需在界面之间来回切换跳转。 包括「文生图」和「图生图」功能也是一样。 新系统内置的「Image Playground」工具,支持我们通过文本或者草图生成图像,这项功能除了信息、备忘录、无边记这些苹果原生 app 能用,其他第三方 app 照样也能调用。 之所以第三方 app 也能使用苹果的 AI 功能,是因为苹果把 AI 集成到了系统层面,并且还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了 AI 调用接口,才让自家 AI 变成了一种通用能力 —— 只要你在我的平台,谁都能用我做的 AI。 换句话说,虽然目前苹果给到的 AI 落地应用案例,有不少都已经在其他手机上实现,但其实它端上来的不止是做好的那几道菜,还把烧菜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也一并给准备好了。 要是有开发者不懂怎么烧,可以照着苹果给的菜谱学,这样起码能够保证基础的味道,当然要是有其他想法,苹果也欢迎他们利用这些原材料自由发挥,菜品丰富性将大大增加。 可以预见,等到时候苹果 AI 正式上线之后,App Store 大概率会陆续冒出来一大批支持 AI 的 app。 OK,说完前面这些,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问题 —— 苹果所理解的 AI,跟其他厂商究竟有啥不一样? 可能在很多手机厂商看来,“ 普及 AI ” 就是自己尽可能做更多 AI 功能,并且争取把原本只有在旗舰机上才能体验到的这些功能,下放到更低端的机型上,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 但是苹果的做法是:我不仅自己做 AI,把 AI 彻底融合进整个系统、深入到各个平台,同时我也支持第三方 app 开发者跟着一起扩充 AI 功能,最终让更多的 app 能够支持上 AI。 怎么说呢,这两种做法显然还是后者更彻底一些,不过它们最终都能达到普及 AI 的目的,可能其他手机厂商也想像苹果这么做,但现阶段或许只有苹果最有这个实力和号召力。 别的不说,灵动岛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 iPhone 从刘海换成药丸屏,苹果随之开放了适配灵动岛的接口,当时很多 app 都争先登岛,把打车信息、外卖进度主动适配了灵动岛。 而安卓这边如果想要实现类似功能,还得厂商主动找过去一家家谈,很多 app 根本不会这么积极主动。。。 就目前看来,能在系统集成上面打过苹果的,可能也就只有下半年即将发布的华为鸿蒙 NEXT 了。 前两天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 Harmony Intelligence 也是把盘古大模型做进了系统底层,不仅小艺和原生应用都能具备 AI 能力,其他第三方 app 也可以用上华为提供的一系列 AI 工具。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至于为啥只有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 支持苹果 AI,完全是因为果子的野心实在有点大,在我看来它就是想利用 Apple Intelligence,把 Siri 打造成现实版 “ 贾维斯 ”。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已有的 AI 大模型,已经可以根据语境连续对话、读懂我们的碎片化表述、在文本和语音之间任意切换,以及回答各类问题,现在 Siri 能做到这些并不稀奇。 >/滑动➡️查看 各家大模型对于差评 925 是什么梗的回答 但它强就强在,它还具备屏幕感知能力。 平时我们玩手机,Siri 能够读懂屏幕内容,并且在各类苹果原生以及第三方 app 中完成数百种操作,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把 Siri 当做助理来使唤,对此苹果也是举了几个例子。 当我们在信息 app 中收到朋友发来的新地址时,只需说一句 “ 把这个地址加到他的联系人名片里 ”,无需告知 Siri 这个地址具体是哪里、联系人具体是谁,Siri 就能顺利做完这事。 还有,我们只用说出 “ 从我的阅读列表里调出那篇关于蝉的文章 ”、“ 把周六那天的烧烤照片发给 XXX ”,“ 播放 XXX 推荐的那条播客 ” Siri 便会跨应用执行,整个过程非常丝滑。 其他诸如问飞机几点落地、让 Siri 帮忙找相册里的某张照片或者某个视频片段,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互联网上一直有个很古老的题目 ——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 这个问题有个标准答案: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将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如果换成 Siri,我们甚至都不用教它具体该怎么做,只需要把最终想要的结果告诉它就行。 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其实它涉及到文字、图像、音频还有视频等信息的处理,背后离不开各种大模型的支持。 虽然现阶段 Siri 需要借助云端,没办法完全在本地做到这些事,但苹果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它将有能力实现完全基于设备端的智能化,相比之下,Siri 支持接入 GPT 更像是一个添头。 相信各位应该不难发现,脱胎换骨的 Siri,才是本次 WWDC 最重磅的更新,没有之一。 不过由于跑大模型非常吃内存,比如现阶段如果想在手机上流畅运行 70 亿参数的大模型,并且保证日常用机体验不受影响,内存至少得有 12GB,这还是经过压缩优化后的结果。。。 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苹果部署在本地的模型在 30 亿参数左右,跟目前已经在安卓手机上落地的 70 亿参数模型有差距,但它的测试得分却高于诸多 70 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对内存的需求不会小到哪里。 而苹果在内存上向来抠搜。。。现如今安卓中端机内存基本都是 12GB 起步,然而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 的内存却只有 8GB,iPhone 15 的内存更是只有 6GB,可以说小的可怜。 换句话说,现在除了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其他型号的 iPhone,已经配不上苹果在 AI 这块的野心。 接下来摆在苹果面前就只有两个选择 —— 要么让不同内存的 iPhone,选择性的用上部分 AI 功能;要么索性直接设置一个门槛,只有当内存达到这个门槛,才能体验完整的苹果 AI。 很显然,苹果选择了后者,8GB 内存,就是目前体验苹果 AI 的最低门槛。。。 欸说实在的,我都怀疑库克是不是故意这么做,好促使那些钉子户果粉换机了。 不过苹果好不容易憋了个大的,如果只给到其他型号手机一些诸如 AI 消除、AI 摘要等小功能,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苹果 AI 不过如此,因为这样的 iPhone 完全泯然众机矣~ 更何况其中还涉及到隐私保护问题,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所有用户数据在端侧也就是手机本地就能完成处理,只不过目前苹果还做不到这点,所以采取了本地+云端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AI。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 AI 任务,就交给 8GB 内存的 iPhone 来完成;而在处理更加复杂、需求更多的任务时,就通过对上传到云端处理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护用户隐私,这么做总好过所有数据都走云端。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苹果比很多厂商多迈了一步,它把 AI 融进了整个系统、开放了调用 AI 的接口,让 AI 不再只是依托于个别 app,以后每个 app 都能够用上 AI;而具备屏幕感知能力、有 AI 大模型加持的 Siri,也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当然苹果在 WWDC 上说归说,苹果 AI 落地后实际体验怎么样,还得等到正式上手之后才会知道,有件事可以确定的是,如今苹果这条大鲶鱼已经下海,接下来各大手机厂商关于 AI 的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 撰文:胖虎 编辑:米罗 & 面线 美编:焕妍 & 杨总
消息称苹果暂停Vision Pro 2研发,外媒希望当前版本升级M4芯片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叫停了 Vision Pro 正统续代产品的研发,转而将精力集中于推出更轻薄、更具大众吸引力的平价版 Vision 设备。 对此 9to5mac 撰文称,Vision Pro 2 的缺席可能会让苹果陷入尴尬的境地。试想一下,如果价格更低的全新 Vision 设备搭载了比 Pro 版本更先进的芯片,是不是很奇怪?9to5mac 称,苹果无需推出真正意义上的 Vision Pro 2,也能为现有版本进行升级。 据 The Information 此前报道,苹果计划于 2025 年底发布平价版 Vision 设备,势必要在一些方面做出取舍,报道称,“苹果公司一直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时尽量不舍弃太多关键功能。” 无论苹果最终在平价版 Vision 设备上做哪些减配,有一点可以肯定,新款设备肯定会在一个方面超越它的前辈 —— 它必定会搭载 M4 甚至 M5 芯片。 当前的 Vision Pro 仍使用 M2 芯片,已经落后于最新款的 iPad Pro 两代,到明年年底差距会更大。如果届时苹果继续销售 Vision Pro,那么更昂贵的 Pro 版本搭载的确是更落后的芯片。 因此,9to5mac 认为苹果可能会为现有 Vision Pro 提供一次规格升级。苹果叫停 Vision Pro 2 的研发并不意味着不会有新款 Vision Pro,仅仅意味着短期不会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高端 Vision Pro 继任者。IT之家注意到,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称,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并非新消息,他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报道了相关内容,他当时表示 Vision Pro 2 被推迟到最早 2026 年底推出,以便苹果工程师可以专注于研发更低端的产品。 9to5mac 认为,借鉴苹果更新 Mac 电脑的方式,他们可以为现有 Vision Pro 换上新处理器,而无需对设备本身做其他改动。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打算同时销售新款 Vision 设备和 Vision Pro,那么如果 Vision Pro 仍然使用三四年前的芯片,将很难让人有购买的欲望。 但是,如果苹果为 Vision Pro 也加入 M4 或 M5 芯片,这将能立即为现有产品延长好几年的使用寿命。 苹果无需投入额外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去研发真正的 Vision Pro 续作,只需用新芯片升级现有版本,将其作为平价版 Vision 设备的高端替代品,就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了。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