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小米YU7等三款热门车型冬测续航引质疑 汽车之家回应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近日,小米创办人雷军转发了汽车之家关于小米YU7、特斯拉ModelY、理想i6的准冬测数据,不过这引来了车评人陈震的质疑。 数据显示,小米YU7续航里程和达成率均是第一,续航为687公里,续航达成率是83.6%,超越了竞品特斯拉Model Y,但后者的能耗更低。 而陈震发文称:“这并不是小米的冬测,而是汽车之家搞得所谓‘冬测’,我个人觉得在10℃气温条件下,这就是个普通的三车续航对比测试,而如果加上‘冬测’或‘准冬测’,就比较容易误导消费者了……” 昨日深夜,汽车之家就此前公布的专项冬季测试数据做出了回应,从测试方法、数据计算方法、测试场景以及其他因素几个维度说明测试情况。 并表示测试坚守专业、客观原则,日后还将启动更极限、更深度、更全面的多维度测试。 在回应中,汽车之家公布了具体的测试方法: 车辆全程使用不影响日常驾驶(如限制动力、空调功率)的最节能驾驶模式,动能回收最高;空调温度23℃,风量自动;车上连同驾驶员共3名成年人。 而测试场景为北京五环路的日常真实通勤,当天温度3-13摄氏度。 此外,在回应中,汽车之家也公布了此次测试的数据计算方法:续航达成率=(实测标准续航+安全冗余续航)/官方CLTC续航*100%。 测试终止条件:车辆表显剩余里程或剩余电量变为0/--或动力受限(车速≤40km/h),满足其一记录实测标准续航。 随后测试继续,在车辆电量完全跑干、无法行驶时,测试结束并记录安全冗余续航。
丰田推出极简全地形四驱卡车:邀请用户“共创”形态,专为非洲偏远农村设计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在昨日开幕的 2025 日本移动出行展期间,丰田推出了一款极简、全地形四驱卡车 IMV Origin,并明确表示这款车将故意保留“未完成”状态。 IMV Origin 是一款紧凑型平板多用途越野车,专为非洲偏远农村设计,这些地区地形复杂、零配件难以获取,且几乎没有公共交通。 IMV Origin 采用偏置驾驶室的单座设计,没有车门和车窗,车架完全裸露。丰田将在日本完成约 70% 的组装,然后以套件形式运送给车主,由车主自行完成最后的组装,或者采取车主与丰田“共创”的模式。 据外媒 Autocar 报道,丰田欧洲设计工作室法国的 Lance Scott 表示,该车是“赋能用户的理想工具”,因为用户可以用简单工具在现场组装,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改装。 据IT之家了解,用户可将 IMV Origin 改装为皮卡、厢货或平板车,甚至是带更多座位的迷你探险巴士。根据丰田的设想,最终组装将交给用户完成,由此可在偏远地区催生小型生产设施,当地进口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装 IMV Origin,并为本地产业提供供应。 丰田总裁兼 CEO 佐藤恒治表示,公司故意让车辆未完成看似“令人沮丧”。然而,“正因为不完成,它才能成为‘为你而造’的车,因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求不同。” 丰田尚未披露该概念车技术细节。从外观判断,其尺寸和轴距接近小型车,并且考虑到设计地区缺乏电动车充电设施,该车预计将搭载燃油动力系统。
全球首款内折三折叠手机:三星Galaxy Z TriFold被曝厚12~15mm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科技媒体 Wccftech 昨日(10 月 2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三星首款三折叠手机 Galaxy Z TriFold 在折叠状态下厚度约为 12~15 毫米,展开后拥有一块近 10 英寸的大屏。 厚度方面,Galaxy Z TriFold 在完全折叠之后,厚度约为 12~15 毫米。IT之家注:该机的唯一同类竞品华为 Mate XT 在三折叠状态下为 12.8 毫米,展开时最薄处为 3.6 毫米,双折叠状态下则在 4.75 毫米至 7.45 毫米之间。 华为 Mate XT 能实现如此浅薄设计,其中一个亮点在于采用 5600mAh 的硅碳负极电池。该媒体指出,基于 Galaxy Z TriFold 的厚度,推测三星 Galaxy Z TriFold 也采用了类似的硅碳电池,内置 3 块电池,总容量超过 5000mAh。 硅碳电池之所以能成为超薄设备的关键,在于其技术原理的突破。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硅碳电池的负极能够容纳多达 10 倍的锂离子,从而在同等体积下大幅提升电池容量。 同时,为了解决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膨胀破裂的问题,该技术还引入了抗断裂的碳纳米结构作为缓冲,确保了电池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影像方面,三星 Galaxy Z TriFold 可能配备一颗 2 亿像素(200MP)的主摄像头,并支持 100 倍变焦功能。性能核心则预计搭载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芯片,并辅以坚固的钛合金外壳。
补贴一没电动车马上卖不动!通用汽车要求近5500名员工无薪休假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据报道,通用汽车周三表示,已通知旗下三家工厂近5500名员工实行无薪休假。 其中包括包括底特律Factory Zero工厂今夏实行无薪休假的3400名工人,该厂生产电动雪佛兰Silverado、GMC Sierra及悍马电动车。 通用汽车将评估所需生产,并在该厂明年1月恢复单班运作时召回约1200人,其余2200人将无限期无薪休假。 此外,通用汽车还在俄亥俄州沃伦的Ultium电池工厂裁撤1400人,在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裁撤710人。 公司发言人称,俄亥俄州工厂约850人有望在明年5月返岗,550人考虑无限期裁撤,而田纳西州的裁撤为临时性质。 通用汽车表示,这些裁减是“应对近期电动汽车普及放缓和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通用汽车正在游说国会和白宫放宽排放要求,上个月也削减了其电动汽车产量。 据了解,不止是通用,美国汽车制造商均正在大幅调整其电动汽车计划,预计随着针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的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到期,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急剧下降。 一些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在今年夏季超过了美国汽车总销量的10%,但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减半。 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副总裁山姆·菲奥拉尼表示,他预计美国汽车行业的电动汽车工作岗位将进一步削减,并且,电动汽车产量将低于过去几年的水平,而价格将更高。
折叠机祛魅进行时
折叠屏尚未成为大众需求的必然选择,而更像是资本与极客的短暂共谋。 原创ⓒ科技新知 数码科技组 作者丨茯神 编辑丨思原 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进入平稳期,折叠屏手机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行业突破创新天花板、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的关键。 自2019年三星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问世以来,这一细分市场便迅速成为行业焦点。新品发布会上“秒光”的抢购盛况、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厂商们高调的高端叙事,共同营造出一种折叠屏时代已然来临的繁荣假象。然而,热闹非凡市场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图/Samsung 2025年的折叠屏市场,正站在“泡沫破裂”与“理性发展”的十字路口。二手交易平台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折叠屏手机平均持有周期仅13个月,远低于传统旗舰机的24个月,屏幕折痕、铰链松动、电池衰减等问题成为主要折旧因素。以三星Galaxy Z Fold4为例,其换屏费用高达3800元,而二手成色较好的同款机型售价仅4500元左右,“修一次够买新机”的尴尬局面,让折叠屏手机“耐用消费品”的标签变得摇摇欲坠。 当消费者逐渐从营销的狂欢中清醒过来,开始审视折叠屏手机的实际价值时,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折叠屏究竟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革命性突破,还是资本游戏制造的消费泡沫?苹果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军者,迟迟未推出折叠屏产品,其谨慎态度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折叠屏市场背后的重重隐忧。 01 催熟的创新幻象 折叠屏的“秒光”神话,是品牌用稀缺性编织的消费泡沫,而非技术普惠的黎明。其“快消品”属性的暴露,也写在出货增速放缓与二手市场高流转的数据里。 今年9月初华为Mate XTs开启预售,官方商城半小时内告罄,线下预订需等待两个月,二手平台溢价瞬间炒高6000元。这种一机难求的盛况并非首次,此前Mate XT开售时,华为商城曾涌入700万人抢购。在这场由限量发售、黄牛囤货共同制造的狂欢中,折叠屏的稀缺性被无限放大,却掩盖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IDC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增速骤降至6%,中国市场渗透率虽从2021年的1%提升至8%,但相较于全年预计近3亿台的手机总出货量,仍属小众品类。更值得警惕的是市场结构,华为以75%的份额垄断中国市场,荣耀、三星等其他品牌在剩余空间激烈缠斗。这种“一超多弱”的格局在科技产品史上极为罕见,且集中度并非源于技术壁垒的绝对领先,更像是品牌溢价与营销造势的共同结果。 高端市场的“稀缺游戏”与中低端市场的“价格困局”形成诡异呼应。华为持续向上探索,Mate XTs以17999元起售价巩固超高端定位,即便被诟病为“小改款”,仍能维持热度不减。而小米、荣耀等品牌试图以低价破局,努比亚的Flip系列更是下探至2999元,但成本压力始终如影随形。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折叠屏的显示模组与铰链成本合计超过整机成本的50%,仅铰链在BOM成本中占比就达5%-8%。一位供应链人士直言:“零部件成本和未规模化的生产,让终端价格难以真正亲民。” 二手市场的表现彻底撕碎了“创新标杆”的伪装。2025年1-8月,二手折叠屏交易量同比上涨73%,但华为Mate X5一年残值率仅52.9%,三星W24跌至37.5%,远低于iPhone 15 Pro Max超70%的残值率。这种快速贬值背后,是产品“快消品”属性的本质,消费者为“稀缺符号”买单,却在实际使用中迅速失望。正如IDC亚太区高级研究经理黄子兴所言:“当前折叠屏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是厂商在推,而非消费者主动拉动需求。” 02 难登的技术高地 折叠屏的技术叙事,难以破解物理规律的枷锁。所谓的突破,多是权衡后的妥协,而高昂的维修成本,正是对这种伪创新的最直接反噬。 在华为Mate XTs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强调其“实现量产可靠极为困难”,试图塑造技术先驱形象。但现实中,折叠屏的技术瓶颈从未真正突破,厂商口中的“耐用性升级”更像是自说自话。尽管UTG超薄玻璃的抗冲击性能比早期PI材料强3倍,但实际使用中屏幕折痕与铰链松动仍是普遍问题。 技术妥协已成行业常态,却会被包装成创新亮点。三星Galaxy Z Fold5缩小铰链体积,却牺牲了散热性能,长时间使用易出现卡顿;华为Mate XTs为实现3.68mm的展开厚度,电池容量努力维持在了上代的5600mAh水平,不过与10.2英寸大屏的搭配仍显得有些“小马拉大车”。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设计,本质是对材料科学局限的无奈妥协,当然也可以被美化为“平衡的艺术”。 维修成本的高昂,彻底暴露了技术的脆弱性。华为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更换全新屏幕需14879元,相当于两台Mate70 Pro优享版的价格;即便是普通折叠屏,换屏费用也多在3000-5000元,铰链维修需1500元以上。 图/某品牌折叠手机换屏费用 OPPO官方曾披露,Find N系列铰链成本约800元,占整机售价的10.6%,而维修时的人工与技术成本更使终端费用翻倍。更令人无奈的是,主流厂商均将折叠屏排除在常规保修外,用户需额外支付1500-2500元购买“意外保障服务”,否则易被判定“人为损坏”。 供应链的数据也有所揭示。据铰链供应商精研科技接受调研时曾表示,铰链的组装良率其实跟铰链本身设计的复杂程度有关,市面上一般做得好的会有70%以上的良率水平,少数可能在80%,一般的良率水平在50%-60%,差一点的可能在40%-50%。这种低良率推高了生产成本,却未能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国际环保组织Greenpeace的拆解报告更指出,折叠屏含30%以上不可回收材料,维修难度是传统手机的5.2倍,技术迭代越快,环境成本越高。 苹果的缺席,成为刺破技术泡沫的最锋利针头。尽管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折叠iPhone,但截至今年10月仍未公布明确方案。行业普遍认为,苹果的谨慎源于对技术成熟度的考量,其生态体系难以容忍折叠屏当前的适配缺陷,供应链把控标准也远超现有水平。有行业人士认为,苹果若入场将倒逼产业链解决耐用性与成本问题,也恰恰反衬出当前业内的技术浮躁。 03 错位的认知危机 折叠屏的真正困境,不是技术不够炫,而是体验不够好;厂商沉迷于参数竞赛的狂欢,却忘了用户需要的是用得舒服,而非看得炫酷。 “以为买了生产力工具,结果成了累赘。”这是金融从业者田先生使用某品牌旗舰折叠屏手机一年后的感慨。他曾期待大屏提升办公效率,却发现多数应用未适配,分屏操作繁琐,“Wind金融终端在手机上只能看基础行情,所谓的多任务处理还不如平板顺手”。据Counterpoint调查显示,折叠屏用户日均展开次数仅3.1次,76%从未使用过悬停功能,分屏操作频率低于传统平板。 厂商与用户的需求错位,体现在每一个使用场景中。商务人士期待大屏办公,却面临应用适配的碎片化,目前市面上仅300余款主流应用完成折叠屏适配,更多的应用仍存在界面拉伸问题。普通消费者追求轻薄便携,却陷入展开太沉、合上太小的尴尬;而追求极致轻薄的机型,又会牺牲电池与影像等配置。 价格与价值的失衡更让用户望而却步。2025年主流折叠屏均价仍超8000元,是直板旗舰的1.5倍,但复购率不足13%,远低于iPhone的65%。京东消费研究院的调研显示,61.6%的消费者担忧铰链或屏幕寿命有限,57.1%忌惮高昂的维修费用。这种顾虑并非多余,一位手机经销商透露,折叠屏维修率是直板机的3倍,“很多客人听说换屏费能买半台新机,直接放弃购买”。 这种错位本质上是技术炫技对用户需求的碾压。正如当年VR头显追逐分辨率却忽视眩晕控制,如今折叠屏厂商沉迷于“折叠次数”、“展开厚度”等技术参数,却不约而同地回避核心体验问题。 苹果的潜在入场或许会成为行业转折点。其强大的开发者生态可能破解应用适配难题,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或能降低核心部件成本。但更根本的突破,仍需等待材料科学与交互逻辑的双重革新:更耐用的柔性材料、更轻便的铰链结构、更智能的适配系统,缺一不可。正如前任荣耀CEO赵明所言:“当折叠屏的产品体验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时,才会有真正的爆发。” 对于消费者而言,折叠屏的祛魅未必是坏事。它刺破了厂商制造的消费幻觉,让技术创新回归理性轨道。而对于行业来说,这场祛魅是阵痛,更是清醒剂。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突破,也不是资本驱动的狂欢,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持久回应。 参考资料: AI蓝媒汇,《华为Mate XTs,难成“苹果”》 虎嗅,《苹果的折叠屏手机,意味着什么?》 陆玖商业评论,《手机厂商“卷”折叠屏进行时》 雷科技,《折叠屏手机卷轻薄,有些本末倒置了?》
27.99万元 岚图FREE+运动定制版上市:换装专属新皮肤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岚图FREE+运动定制版今日上市,售价为27.99万元,下订可享价值46000元权益,包括8000元购车补贴、三电终身质保和38000元高阶配置礼包。 相较于普通版,该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拥有专属的暗影流光套件,覆盖外观内饰,打造非常独特且富有辨识度的视觉效果。 其中外观采用哑光黑色车漆涂装,并针对前包围、侧裙、翼子板和发动机舱盖等处增加黄色拉花进行点缀,还配备流光驭风动感轮圈,配合D柱专属标识进一步提升视觉冲击力。 车辆内饰采用玄金双拼撞色设计,并加入暗影哑光碳纤维组件进行点缀,车辆配备Nappa真皮座椅并同样采用撞色设计。 此外该车拥有女王副驾、7L车载冷暖箱和四门电吸门,还支持选装智慧星空顶,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唤出私享智慧星河,具有十二大定制模式、十四种可分区的星空色彩。 该车还配备EDC可变魔毯空气底盘,最大调节行程达100mm,辅助驾驶位华为乾崑智驾ADS 4 MAX,支持全场景车位到车位P2P 2.0和智能泊车辅助。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1.5T増程器+双电机四驱系统,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95千瓦,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5千瓦和215千瓦,0-100km/h加速4.9秒,CLTC纯电续航259公里,综合续航1357公里。
广汽昊铂GT Lite版上市:定位中大型性能轿跑,15.38万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30日,广汽昊铂品牌今日正式推出了旗下昊铂GT车系的全新入门级车型——昊铂GT Lite版,此举被视为对当前中大型纯电轿跑市场的一次精准切入。新车型根据续航能力分为两个版本,CLTC 560公里续航版官方指导价为15.38万元,而CLTC 630公里续航版的指导价为15.88万元。 作为一款定位中大型的性能轿跑,昊铂GT Lite版将价格门槛首次拉至15万元区间,但其核心的性能与尺寸并未妥协。数据显示,其车身尺寸达到4886×1885×1449mm,轴距为2920mm,提供了宽裕的内部空间。与其尺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车实现了5.3米的超小转弯半径,这意味着在城市拥堵路段或狭窄车位中,它能展现出超越同级车型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动力性能是昊铂GT Lite版的核心亮点。车辆基于夸克电驱技术,后置单电机可输出180kW的最大功率和355N·m的峰值扭矩,为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用户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储备。为确保驾驶体验,新车标配了ASTC鹰爪系统与CST平顺舒适制动技术,旨在提升车辆在弯道中的稳定性与循迹性。其中,630公里续航版本还额外配备了前四活塞制动卡钳,进一步强化了制动效能。 在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安全层面,昊铂GT Lite版搭载了创造百万台零自燃记录的弹匣电池技术,并已提前满足2025年的电池新国标要求。整车安全结构方面,该车系此前已获得C-NCAP五星认证与C-IASI核心安全项目全G(优秀)的评价,为驾乘者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设计上,昊铂GT Lite版延续了车系的流线型轿跑风格,低趴的车身姿态和动感的线条为后期个性化改装预留了充足空间,满足了年轻用户群体,特别是女性用户对于时尚与个性表达的需求。随着新车型的正式上市,昊铂GT家族的产品线得到进一步丰富,其在15万级纯电市场中的竞争力无疑将得到显著提升。
深蓝L06开启预售: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磁流变悬架,13.99万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30日,深蓝汽车今日正式公布旗下全新中型纯电轿车深蓝L06的预售价格,新车共推出4款配置车型,官方预售价区间为13.99万元至16.19万元。作为深蓝品牌向主流中型车市场投放的一款重磅产品,L06以其极具竞争力的定价和一系列越级配置,直接将竞争矛头指向了比亚迪海豹等市场热门车型。据悉,新车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内正式推向市场。 深蓝L06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将过去通常应用于高端性能车型的技术进行了大众化普及。新车全系搭载了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主动悬架系统,该技术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架阻尼,旨在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与乘坐舒适性。 同时,在智能化方面,深蓝L0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搭载了与地平线共同研发的全域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由两颗征程J6M芯片驱动,总算力高达256TOPS,官方称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领航辅助功能。 在座舱设计上,深蓝L06采取了大胆的创新,取消了传统的实体仪表盘,取而代之的是一块50英寸的AR-HUD抬头显示系统,配合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营造出简洁而富有科技感的驾驶环境。为确保座舱体验的流畅性,该车内置了一颗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拥有53TOPS的算力。此外,前排座椅标配通风加热、副驾零重力座椅、256色氛围灯等舒适性配置也一应俱全。 从车身参数来看,深蓝L06的长宽高分别为4830/1905/1480毫米,轴距达到了2900毫米。其溜背式造型设计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动感,也实现了0.23Cd的较低风阻系数。 动力系统方面,新车全系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最大功率为200千瓦,根据电池容量不同,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分别为5.9秒和6.2秒。续航方面,新车提供56.12kWh和68.82kWh两种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60公里和670公里,并支持6千瓦的V2L对外放电功能。
宾利11月5日公开其首款纯电SUV细节,WLTP工况预估约560公里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汽车媒体 AutoCar 昨日(10 月 2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宾利(Bentley)将于 11 月 5 日公布其首款纯电车型的更多细节。这款定位为“豪华都市 SUV”的新车,将基于保时捷与奥迪联合开发的 PPE 平台打造,尺寸小于现有的添越车型。 根据规划,宾利这款纯电 SUV 的完整亮相时间定于 2026 年中期,首批客户交付则要等到 2027 年第二季度。 IT之家曾分享该 SUV 的路测图,新车车长将不足 5 米,成为宾利旗下尺寸最小的 SUV,定位在添越之下。其设计深受 EXP 15 概念车影响,呈现出一体式曲面、方正的车身比例以及低趴的运动轮廓,预示着宾利全新的设计语言。 这款全新 SUV 将基于大众集团的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高端纯电平台打造,该平台也同样应用于即将推出的保时捷 Cayenne EV。 根据早前提交的商标文件,新车可能被命名为“Mayon”(源自菲律宾的一座火山名)或“Barnato”(致敬宾利传奇赛车手),延续了宾利以地标或传奇人物命名的传统。 在核心性能方面,虽然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外界普遍预计其将搭载与 Cayenne EV 类似的 108 千瓦时电池组。考虑到宾利车型通常更重,其 WLTP 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可能会略低于 Cayenne EV 预计的 350 英里(约 560 公里)。
375亿扫地机器人大佬钱东奇,赚大发了
雷达财经出品 文|周慧 编|深海 近日,“扫地机器人大佬”钱东奇实控的科沃斯披露三季报,整体数据非常亮眼。 财报显示,科沃斯第三季度录得营业收入42.01亿元,同比增长29.26%;归母净利润4.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06亿元暴增7160.87%。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0.44%,相较于去年同期的0.18%,得到了大幅提升。 科沃斯的亮眼业绩,也获得了投资者认可。年初至今,公司股价接近翻倍,最新市值达523.4亿元。 依靠科沃斯,钱东奇积累了巨额财富。刚刚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钱东奇最新身家375亿元,较去年增长超200亿元。 单季净利润增长超70倍 10月24日晚间,科沃斯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1亿元,同比增长29.26%;归母净利润为4.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06亿元暴增7160.87%。 拉长时间线来看,整个前三季度,科沃斯累计营收达128.77亿元,同比增长25.93%,归母净利润14.18亿元,同比增长了130.55%。 对于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迅猛增长,科沃斯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系公司整体收入,特别是科沃斯品牌家用服务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0.44%,相较于去年同期的0.18%,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前三季度,科沃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6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780.6%,主要系年初至报告期末销售商品回款增加所致。 与业绩增长相伴,今年科沃斯股价表现也较为亮眼。今年年初至10月30日,科沃斯股价累计上涨93.96%,最新市值超500亿元。 应收账款和存货大幅增加 科沃斯三季度业绩大爆发的背后,或是其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全球化市场等因素共振的结果。 截至2025年上半年,科沃斯合计获得授权专利2545项,其中发明专利713项(含158项海外发明专利)。 截至三季度末,其2025年研发费用已达7.12亿元,同比增长8.37%。 科沃斯在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有效转化成了市场竞争力。科沃斯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公司X9系列滚筒活洗洗地机器人产品凭借“滚筒活洗+飓风吸尘”技术实现了高端市场突破,而T80系列产品则通过“同价高配”策略提升了在中端市场的份额。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整体洗地机器人市场,科沃斯品牌占据了国内线上 73.1%的零售额份额。 在“科沃斯”+“添可”的双品牌战略布局下,公司市场表现优异。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销售收入4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5%;添可品牌高端智能生活电器销售收入3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9%。 此外,海外市场已成为科沃斯业绩新的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科沃斯和添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0.8%。其中科沃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更是高达42.2%,较上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2025年第二季度,科沃斯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业务的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89.2%、86.5%。 尽管三季报表现亮眼,公司也存在一些隐忧。 截至今年9月30日,科沃斯应收账款为21.8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3.75亿元增长了58.56%。 此外,截至9月末,公司存货余额为34.13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4.07%。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已进入“技术战”阶段,科沃斯正面临着来自石头科技的激烈竞争。公开资料显示,石头科技成立于2014年,依托小米的品牌力与用户基数,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为79.03亿元,科沃斯营收为86.76亿元,科沃斯略微领先。但从营收增速上来看,石头科技营收增速为78.96%,远超科沃斯的24.37%。 此外,在研发投入上,石头科技也远超科沃斯,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研发费用为6.85亿元,同比增长67.28%,而科沃斯同期的研发费用为5.07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13.80% 创始人钱东奇财富一年飙升超200亿 科沃斯的业绩爆发,也给公司创始人钱东奇带来了不菲的财富。 公开资料显示,钱东奇出生于1958年,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7年,钱东奇从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随后任海南省对外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1995年,钱东奇放弃“铁饭碗”,选择“下海”创业,并于1998年成立了科沃斯的前身泰怡凯工厂。起初,钱东奇主要给海外客户做OEM代工,但很快他意识到代工无法将产品价值最大化,也无法拥有市场竞争力。 2006年,钱东奇推出了自主品牌“科沃斯”,次年1月,科沃斯第一批产品开线,正式推出地宝5系试销售。 2009年,科沃斯发布全球第一台会说话、会跳舞的地宝730。同年,钱东奇正式提出家庭服务机器人蓝海战略。 2010年至2012年,科沃斯相继推出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擦窗机器人“窗宝”、管家机器人“亲宝”,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线。 2018年,钱东奇带领科沃斯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扫地机器人第一股”。2018年双十一,科沃斯全网成交额突破7.8亿,在天猫、京东、苏宁三大平台蝉联第一。 公司上市后,钱东奇将科沃斯交给了儿子钱程打理,自己则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牌“添可”,主攻高端智能家电领域。 在了解市场需求后,钱东奇推出了“芙万”洗地机器人。2020年,“芙万1.0”上市。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钱东奇在科沃斯、科沃斯家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科沃斯(海南)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存续企业中担任高管。 多年的创业生涯,已让钱东奇积累起不菲的财富。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钱东奇最新财富达375亿元,较上一年大幅增长了205亿元。
在轨使用已超20次,中国航天员有1套舱外服即将“退休”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10 月 30 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的两套舱外服与之前的舱外服相比,在确保安全可靠前提下,在热舒适性、人机操作界面、操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航天员穿着更为舒适便捷。 目前,在轨的舱外服有 1 套使用已超过 20 次。科研人员在 3 年 15 次的设计指标基础上实现了在轨延寿,是首套在轨开展寿命评估并延寿使用的舱外服,有效验证了舱外服健康监测评估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后续计划不再使用该套服装执行出舱任务,但还将对其关键材料、特征参数开展详细测试研究。后续,将择机随新研飞行器下行返回地球。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在神舟二十号乘组 8 月 15 日圆满完成的第三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陈冬身着的空间站舱外服 B 已累计保障了 20 次出舱任务,成为我国空间站首套实现“4 年 20 次”延寿目标的舱外服。 该装备目前已由 11 名航天员在 8 次载人飞行任务中接力使用,经动态精准评估其状态稳定良好,为提升航天服工程应用质效以及保障空间站常态化出舱活动任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造船份额连续16年全球第一!国产大型LNG船两天连续下水两艘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m?的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今天在上海交付,而明天还将有同一型号另一艘船交付。 两天接连交付的这两艘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两船集全球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和最强环保性能于一身,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该船一次满载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可供上海市居民使用半个月。并且,船舶还配置了全球首制的再液化系统装置,和国内自主研发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船舶航行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大大提高能效。 此外,船上还配置了避碰系统,可以提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沪东中华手持LNG船订单已达五十多艘,同时在建24艘,今年全年有望交付大型LNG船11艘,将再创全国单年交付数量新纪录。 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8.8%,船舶工业利润率达到9.71%,创近十年新高。 同时,截至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全球新船订单64.2%都被中国造船业拿下,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工业的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8%、67.3%和65.2%,遥遥领先全球其它国家。
库克电话会议:iPhone Air致中国区收入下滑 假日季营收将创纪录
库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1日,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随后,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CFO凯万·帕雷克(Kevan Parekh)出席了电话会议,回答分析师的提问。 以下是苹果第四财季财报和电话会议要点汇总: ——第四财季总营收为1024.66亿美元,创纪录,较上年同期的949.30亿美元增长8%;净利润为274.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7.36亿美元增长86%。 ——第四财季大中华区收入为144.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50.33亿美元下降3.6%,远不及分析师预计的164亿美元。 ——库克称,由于iPhone 17需求强劲,2026财年第一季度,iPhone收入将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整体营收将同比增长10%至12%,创下史上最高第一财季营收。 ——库克透露,刚刚结束的第四财季,苹果一度难以满足多款iPhone 17机型以及部分旧款 iPhone 16机型的市场需求。 ——对于苹果第四财季大中华区收入下滑,库克表示,iPhone Air在华上市推迟是大中华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第一财季将恢复增长。“我们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热情,”他说,“我们非常喜欢当地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应,并预计在第一财季将实现增长或重回增长轨道。” ——库克称,更加个性化Siri的开发进展良好,仍计划在明年某个时间推出。苹果还计划与更多AI公司达成合作,类似于在Apple Intelligence中整合ChatGPT。 ——第四财季,苹果产生了11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成本。2026财年第一季度,关税成本预计为14亿美元。 ——库克表示,对AI并购交易持开放态度。 ——截至发稿,苹果股价盘后上涨2.73%。(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在即,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今日开启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发射场,长征二号 F 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已经开始进行推进剂的加注。 报道称,加注工作在今天上午 11 时正式开始,首先加注的是燃烧剂,燃烧剂的加注将持续到 12:50,然后进行管路的撤收和状态的转换。下午 3 时开始加注氧化剂,氧化剂的加注将持续到下午 5 时,全部推进剂加注完成,也就意味着发射流程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阶段。 整个过程需要火箭系统和发射场各个系统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从加注工作的开始,一直到明天晚上发射前,工作人员需要持续进行火箭推进剂泄漏浓度的监测,并对贮箱压力、温度还有箭体的垂直度也要进行监测。 据IT之家今日早些时候报道,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 10 月 31 日 23 时 44 分发射。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3 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 3 种航天员类型。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 6 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 37 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 6 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 3.5 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540亿史玉柱,站在“巨人”肩上笑?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前“中国互联网首富”、频频被好友“坑”的史玉柱,今年以540亿元的身家位列《2025胡润百富榜》第103位。 就在前述榜单揭晓的10月28日,史玉柱实控的巨人网络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巨人网络的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63%至17.0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19%至6.4亿元。 不过,巨人网络的亮眼业绩背后,仍潜藏多重隐忧。公司此前长期依赖“征途”系列和“球球大作战”两大经典IP,但“征途”系列已显现颓势。同时,公司的端游业务收入自2016年起更是连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8日当天,巨人网络同时宣布一项重大人事变动:公司总经理张栋申请辞职,由刘伟接任该职务。 10月30日,巨人网络公共关系负责人马全智发声回应,“栋总这次离开对核心赛道和公司整体不会有大的影响,他已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使命,未来给年轻团队留出空间,帮助组织进一步年轻化、提升活力”。 而接棒张栋的刘伟,其实是史玉柱身边的资深管理者,其自珠海巨人大厦时期便追随史玉柱,历经脑白金与征途系列发展。2013年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时,刘伟曾接任并主导私有化及资本运作,维持公司稳定发展。巨人网络方面表示,此次回归,刘伟将聚焦培养年轻核心人才。 亮眼三季报背后,巨人也有隐忧 根据巨人网络最新披露的财报,前三季度,巨人网络实现营业收入33.68亿元,同比增长51.84%;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增长32.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51亿元,同比增长151.9%。 巨人网络在财报中指出,前三季度营收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上涨,主要得益于期内游戏收入的提升。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巨人网络的业绩增长势头则更为迅猛。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巨人网络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15.63%;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81.19%。 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巨人网络的总资产达18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8%;货币资金为4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93%,主要系报告期游戏收入上升及出售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所致。 截至第三季度末,巨人网络的合同负债为13.3亿元,主要系本报告期确认游戏递延收入增加,为公司后期利润的持续释放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前发布的半年报中,巨人网络特别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在休闲赛道的新品《超自然行动组》表现卓越,远超内外预期。巨人网络还称这款游戏为现象级爆款,是公司近年创新产品中的标杆,赞其长线运营潜力突出。 据悉,该产品于2025年1月23日正式上线,凭借"中式微恐+多人合作"的差异化玩法迅速打开市场,深度契合玩家在情感共鸣、社交互动及视觉体验上的核心诉求,上线后迅速积累用户池。 进入二季度,尤其是暑期阶段,《超自然行动组》的用户规模和流水均呈指数级增长,屡次刷新纪录。 7月,该游戏成功达成“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万”的重要里程碑。在排名方面,该游戏稳居iOS游戏免费榜前5名,在iOS游戏畅销榜中最高排名第4位。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今年8月,在《超自然行动组》带动下,巨人网络的收入环比飙升72%,排名跃升至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第16名。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巨人网络延续“年轻化”用人思路,《超自然行动组》等新作出自95后团队。 东吴证券指出,公司大DAU新品《超自然行动组》表现亮眼,2025Q3稳居iOS冒险类游戏TOP2,考虑Q2公司收入环增7.7亿元,合同负债环增4.4亿元,对应流水端贡献增量显著。 东吴证券认为,《超自然行动组》具备大DAU、长青潜力,随运营成熟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看好春节活动驱动DAU与流水再创新高,长周期与高利润率持续贡献业绩。 尽管巨人网络三季报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但深入剖析财报数据和公司经营状况,其仍存在多重隐忧需要警惕。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巨人网络的销售费用高达12.2亿元,同比增长72.34%,远超同期营业收入51.84%的增速。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报告期广告宣传费及渠道费上升所致。 同时,在《超自然行动组》问世之前,巨人网络的业绩较为依赖“征途”系列和“球球大作战”这两大运营已久的经典产品线。 其中,巨人网络旗下的《征途》系列,已显现出一定的颓势。据证券之星,2024年,公司《征途》《征途2》以及《原始征途》等手游的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由史玉柱监制的首款手游《原始征途》的热度也在减退。 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6年至2024年,巨人网络端游业务的收入整体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收入规模从13亿元一路下滑至6.81亿元,营收占比也从55.97%降至23.3%。 此外,巨人网络近年来推出的《龙与世界的尽头》《太空杀》等新游戏表现不尽如人意,前者上线甚至不到一年便停服。 有分析认为,尽管《超自然行动组》当前在市场上斩获了颇为亮眼的成绩,但随着游戏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巨人网络面临的压力丝毫未减。像腾讯的《暗区突围》、网易的《第五人格》等都是《超自然行动组》的直接竞争对手。 刘伟回归重新掌舵,将给年轻人才更多机会 在三季报披露的当日,巨人网络还对外公布了一则重大人事变动消息,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公告显示,巨人网络总经理张栋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张栋将不再担任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截至公告披露日,张栋直接持有公司1万股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4岁的张栋,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近20年游戏行业经验,曾在腾讯、巨人网络、网易等多家知名游戏企业任职,主持过暴雪游戏《炉石传说》《守望先锋》等国服版本的发行运营,2024年回归巨人网络担任CEO。 此番辞职,巨人网络表示,张栋所负责的相关工作已进行交接,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伴随着张栋的退场,巨人网络的“老人”刘伟重新回归,接下总经理的重任。截至公告披露日,刘伟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据悉,刘伟出生于1968年,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汉语言文学、社会学双学位,2006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翻阅刘伟的过往履历不难发现,她算得上是史玉柱身边的“得力干将”。自珠海巨人大厦时期起,她便追随史玉柱,亲身经历了脑白金与征途系列的发展历程。 2013年,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一职,刘伟接任并主导了公司的私有化及资本运作,有效维持了公司的稳定发展。2023年底,刘伟卸任巨人网络CEO。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辞任的张栋,正是刘伟此前亲自挑选的接班人。在2024年的巨人公司年会上,史玉柱曾表示,自己认为刘伟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 史玉柱称,“关于张栋,到目前为止我感觉这个CEO应该选的是对的。首先从年龄上,我们公司要年轻化,刘伟就说她一定要选比自己小一大截的人来接CEO,张栋比刘伟年龄小很多”。 史玉柱还进一步指出,张栋曾在巨人工作过,对巨人的文化、习惯以及公司的老干部们都十分熟悉,在磨合方面难度不大。此外,张栋在外面的历练也十分丰富,在其他公司担任高管、主持工作期间,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不过,史玉柱当时也特别强调,刘伟此前辞任巨人网络CEO并非意味着离开巨人,而是回到巨人网络的母公司(巨人集团)担任总裁。虽然她可能不再抓具体业务,但作为母公司的总裁,她仍将在未来公司战略规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刘伟重新回归巨人网络,这一变动无疑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机遇。 对于刘伟的回归,巨人网络方面向蓝鲸新闻表示,刘伟将聚焦培养年轻核心人才。而游戏业务负责人轮值制度,便是该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 新浪科技从知情人士获悉,巨人网络将启用游戏业务负责人轮值机制,这是公司布局未来战略的一次全新调整,希望给业务一线年轻人提供更大的成长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的巨人公司年会上,史玉柱发表讲话,他强调要把AI作为巨人基因的一部分,将“简单、荣耀、目标、互动、惊喜”十字方针视作巨人发展的核心指引,并重申研发文化与AI是公司重点关注的方向。 540亿史玉柱,频被好友“坑” 巧合的是,就在巨人网络发布三季报的当天,胡润研究院也正式揭晓了2025年的《胡润百富榜》。 在这份新鲜出炉的榜单中,共有1434位个人财富达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荣耀上榜,相较去年上榜人数增加340位。 其中,巨人网络的创始人史玉柱及其女儿史静凭借540亿元的身家,在榜单中位列第103名。 天眼查显示,史玉柱是巨人网络的实际控制人。同时,他还持有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多家巨人系公司的股份。 另据巨人网络2024年年报,史玉柱现任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雷达财经了解到,史玉柱是安徽蚌埠怀远县人。八十年代,他以怀远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1984年,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史玉柱,被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在工作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脱颖而出,作为“第三梯队”(储备干部)被送往深圳大学进修。 1989年,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史玉柱,毅然南下深圳开启寻梦之旅,并凭借卖软件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初步积累了创业资本。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巨人大厦项目资金链断裂,史玉柱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一度背负高达2.5亿元的债务。但他并未被困境击垮,时隔数年凭借脑白金的成功,完成东山再起。 2004年,史玉柱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的巨大潜力,果断进军该领域。在史玉柱的带领下,巨人网络成功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IP产品《征途》。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布斯2008年公布的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中,史玉柱凭借28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位列第七。由于他是该榜单中排名第一的中国人,因此成为了当年的“中国互联网首富”。 不过,昔日的“中国互联网首富”,也曾因“仗义”为朋友担保多次陷入风波。他曾自曝交了100多位男性朋友,十几年损失了好多钱,刘伟还劝他“你在外面老造成损失,来玩游戏,这样少交点朋友”。 时间回拨至2021年8月,市场传出“史玉柱所持数千万珠海巨人股权被冻结”消息。 彼时,巨人集团回应称“多年前,史总出于帮忙为原告方一项业务做了个人担保,相关方向史总出具了免责反担保。因后面业务发展影响,该公司依据流程对史总发起民事诉讼。史总将做好积极应诉准备,由于该项担保涉及金额不大,不会对史总产生影响。此担保为史总个人所作,与巨人网络、黄金搭档等巨人集团旗下公司都无关系。” 2023年9月,史玉柱名下的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史玉柱,冻结股权数额约1.14亿元。 随后,巨人集团发言人马全智发微博回应称,“1.14亿元人民币股权冻结”是老史帮朋友担保引起的事,会妥善处理。 同年10月,史玉柱、北海宏泰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7.6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进入2025年,史玉柱还不时会被类似的消息所困扰。5月7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巨人投资有限公司、紫晶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金额达4.9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6月,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标的企业为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约2.77亿元,冻结期限长达三年。 站在巨人网络肩上的史玉柱,后续能否持续成为财富上的“巨人”?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恐龙“复活”有望实现 利用基因编辑DNA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恐龙:从科研探索到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0月28日在上海开幕,20余位全球顶尖古生物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古生物学的前沿突破与未来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在会上提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人类或许有可能“制造”出活着的恐龙。 徐星指出,恐龙复原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科学家早期已能较准确地复原恐龙形态,如今更进一步,已能基于坚实的科学依据,高度精确地复原其外表。例如,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以及对某些恐龙体表颜色的复原,均依托于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数据,反映出复原技术正随科学方法的发展而日益精确。 “在此基础上,如何‘复活’恐龙成为更具挑战的课题。”徐星解释道,目前广为人知的通过DNA复活恐龙的技术路径实际上难以实现。 研究表明,古DNA仅能在有限的地质年代中保存,而恐龙化石中并未发现存留的古DNA。尽管有学者在化石中识别出蛋白质片段,但依靠这些片段所携带的信息复活恐龙,无论在数据量还是技术成熟度上,仍面临巨大困难。 然而,徐星强调科学正是在挑战中前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尝试运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发育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探索“制造”恐龙的可能性。他相信,在已实现科学精准复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未来人类或许真的能够创造出“活”的恐龙。这类“制造”出的恐龙未必与远古物种完全相同,但在外形与行为上可能高度接近。 “一百年或两百年后,如果地球上有类似霸王龙的生物出现,我想我不会感到惊讶。”徐星这样展望。
面向未来制造范式的突破性探索:仰望汽车杨峰详解U9X车身3D打印技术研发历程
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比亚迪仰望汽车在本月(10 月 21 日)官宣,仰望 U9 Xtreme 正式以 6:59.157 的成绩登陆纽北官方圈速榜单,成功刷新量产电车圈速纪录,实现「极速 + 圈速双第一」目标。 IT之家注意到,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仰望研究院院长杨峰今日发布长文,介绍了仰望 U9X 车身 3D 打印技术的研发历程,并直言这是一次面向未来制造范式的突破性探索。 面对整车极限速度以及极致操控性的挑战,车身选择使用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技术和材料去进行设计。3D 打印技术赋予车身高度的结构自由度与集成化,可实现车身超高的赛道级刚度、极致的碰撞安全以及行业领先的轻量化系数。 团队以航空航天领域轻量化材料为研究蓝本,定制化开发的高强度铝合金,凭借 3 倍于传统铸造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完美平衡了轻量化与结构性能的矛盾。 研发过程中,团队首创 " 多维曲面参数化建模技术 ",攻克复杂自由曲面连续过渡难题,实现航空航天级拓扑优化结构 —— 全球首发的 Printing HyperCell 超维蜂巢技术,通过空腔与筋条的协同加强,在同等重量下较实心结构扭转刚度提升超 200%。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实现 0.03mm 级微米精度打印。通过工艺参数动态补偿算法,解决大尺寸薄壁结构热变形难题,确保车身关键安装面公差≤0.1mm,达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精度等级。 整车超强的扭转刚度,使 3D 打印车身在 400km/h+ 极速过弯时,动态响应实现大幅提升;超自由化的 3D 打印车身结构完美匹配并高效串联各系统,实现了整车的深度耦合,极大提升了赛道级操控稳定性。 凭借材料-结构-工艺的系统性突破,U9Xtreme 车身在欧洲车身大会斩获中国品牌唯一奖项。并以评审团最高分获得国际权威认可。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航空航天级制造工艺在汽车领域的工程可行性,更为后续航空航天技术的车规化应用开辟了创新路径。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