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警惕iPhone被间谍软件控制,苹果向全球98国用户发出警告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苹果公司最近警告全球 98 个国家的大量 iPhone 用户,他们可能成为“雇佣间谍软件”攻击的目标,这种攻击手段几乎可以窃取设备上的所有个人数据。 虽然苹果表示无法 100% 确定自己的判断,但他们对检测结果非常有信心,并敦促收到警告的用户认真对待此安全提示。 据IT之家了解,尽管 iPhone 的安全性很高,但苹果公司与投入巨资寻找和利用系统漏洞的公司之间始终存在着猫鼠游戏般的较量。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 NSO 集团及其飞马(Pegasus)软件,该软件能够获取 iPhone 上几乎所有存储的个人数据。NSO 向发现漏洞的黑客支付高额费用,这些漏洞可用于零点击攻击,无需目标用户任何交互操作即可入侵设备。 只需收到特定 iMessage 信息(无需打开或进行任何交互),攻击者就能够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全控制一部 iPhone。 当然,苹果公司一旦发现漏洞,就会努力修复,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尝试检测 iPhone 是否被入侵(不一定知道具体入侵方法),然后提醒受害者。例如,苹果曾警告过波兰检察官她的 iPhone 可能被飞马软件入侵。 苹果最初将此类攻击称为“国家支持的攻击”,但今年早些时候将措辞改为“雇佣间谍软件攻击”。 据 TechCrunch 报道,苹果刚刚向 98 个国家的潜在受害者发出了此类警告之一。“Apple 检测到您的 Apple ID (-xxx-) 关联的 iPhone 正遭受雇佣间谍软件攻击,该攻击试图远程控制您的设备,”苹果在警告信息中写道。 “此次攻击很可能是针对您的身份或您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在检测此类攻击时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苹果对该警告非常有信心,请认真对待,”苹果在信息中补充道。 受害者通常会收到启用“锁定模式”的建议。 苹果公司不会透露检测 iPhone 被入侵的具体方法,但 iOS 系统很可能包含定期检查既有防护措施完整性的代码。当设备未通过这些检查时,系统会向苹果发送警报,然后苹果会再通知手机的所有者。这意味着苹果能够在不知道入侵方法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到 iPhone 被入侵。
华为小米等五大国产手机厂商2024年年底决战,麒麟骁龙你选谁?
每年岁末,高通通常都会举办骁龙峰会,发布全新一代的旗舰级移动平台。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安卓手机制造商,诸如小米、三星,争先恐后地推出搭载最新骁龙移动平台的高端设备,这已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年度盛事。然而,2024年的市场风云突变,预示着这场年终旗舰大战将与往昔有所不同。 过去,高通骁龙移动平台在安卓旗舰手机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性能的每一次跃升都牵动着整个市场。但现在,局面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华为强势回归,Mate 60系列的成功发布让华为重新回到了市场的中心。同时,国内主流手机厂商OPPO、vivo等开始加大对联发科的支持力度,手机行业的芯片多元化选择成为趋势。 更为关键的是,关于新一代骁龙8 Gen 4移动平台的传言四起,称其成本将上涨约25%,这或将推高终端产品的零售价。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这种成本波动对市场接受度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这五大国产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将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发布。 麒麟阵营 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 60系列以一场先锋计划的惊喜亮相,不仅宣告了麒麟芯片的荣耀回归,更凭借新一代昆仑玻璃和升级的卫星通信功能,成为了2023年热度最高的国产手机之一。伴随着Mate 60系列的热销和大量的用户好评,华为的下一款旗舰之作——Mate 70系列,正蓄势待发。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HDC2024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的发言,无疑给翘首期盼的消费者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确认,Mate 70系列将搭载HarmonyOS NEXT系统,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与大家见面。相较于前代Mate 60系列的发布日期,Mate 70系列的到来稍有延迟,但这段时间的等待,对于追求“纯血鸿蒙”体验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值得的。 HarmonyOS NEXT,作为华为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最新迭代,承诺为华为手机带来全方位的性能飞跃。官方数据指出,该系统能够使整机性能提升30%,连接速度飙升3倍,并有效降低20%的功耗,这意味着Mate 70系列在系统层面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不仅如此,根据业内爆料,Mate 70系列或将采用与豪威科技合作研发的全新大底传感器,搭配焕然一新的外观设计,手机的整体体验有望实现质的突破。 综上所述,Mate 70系列不仅是华为技术积累的集大成者,更有可能成为华为史上最强大的旗舰机型,其综合实力或将远超前代Mate 60系列。 高通阵营 据高通官网消息,今年的骁龙峰会将于10月21日至10月23日在夏威夷举办,发布全新的高通骁龙8 Gen 4移动平台。这款旗舰级移动平台将采用台积电先进的3nm制程工艺,搭配高通自主研发的架构,旨在性能与能效上实现又一次飞跃。然而,伴随技术升级的同时,骁龙8 Gen 4的定价也预计将上调约25%,引发市场热议。 作为高通多年来的紧密伙伴,小米将不负众望,在10月底通过小米15系列完成对骁龙8 Gen 4的全球首发。小米15系列今年大概率只会提供两款机型,分别为1.5K屏幕的小米15与2K屏幕的小米15 Pro。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一款型号为“25010PN30C”的小米15 Ultra已悄然入网,有迹象表明,这款小米15系列超大杯版本的发布日期或将提前至2025年1月,产品节奏较前代机型大幅提速。 与此同时,荣耀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其下一代旗舰——荣耀Magic7系列。尽管外界曾有猜测荣耀会采用麒麟芯片,荣耀CMO姜海荣却已明确辟谣。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荣耀旗舰手机将持续搭载高通平台。尽管确切发布日期尚未敲定,但从多方爆料来看,荣耀Magic7系列有望在年内亮相,尽管无法与小米15系列同步首发骁龙8 Gen 4,但最快也将在11月与消费者见面。 联发科阵营 近年来,联发科凭借其天玑系列芯片在高端市场崭露头角,天玑9系旗舰处理器的崛起,令原本由高通主导的市场格局生变。即将到来的天玑9400芯片,预计于10月发布,目标直指高通骁龙8 Gen 4,两者均采用台积电3nm先进制程,天玑9400在理论性能上甚至有望超越对手。 vivo作为联发科的紧密合作伙伴,多次担纲天玑系列首发重任,这一传统在今年将得以延续。vivo X200系列,预计在金秋时节揭开面纱,首批将包括vivo X200与vivo X200 Pro两款机型。近期还有消息指出,vivo旗下的电竞品牌iQOO,计划于第四季度推出多款基于天玑9400的旗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vivo X200系列中定位极致的vivo X200 Ultra,虽不在首批发布之列,但有望于2025年与消费者见面。不过,这大概率是一款骁龙旗舰机型。 OPPO,另一国产手机巨头,目前也在旗舰机型战略上向联发科倾斜。OPPO Find X7系列在芯片选择上已展现多元趋势,标准版与Ultra版分别搭载天玑9300和高通骁龙8 Gen 3移动平台。但据可靠爆料,OPPO Find X8系列将全面拥抱天玑9400,彻底告别高通平台。根据爆料人士“数码闲聊站”透露,OPPO Find X8系列发布时间相比前代机型大幅度提升,或在Q4初问世。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第四季度,随着华为Mate 70系列、小米15系列、荣耀Magic7系列、vivo X200系列以及OPPO Find X8系列的相继登场,三大芯片阵营之间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
曝iPhone 16后盖更轻更薄,采用全新升级的加工方式
【CNMO科技消息】据CNMO了解,近日有数码博主曝光了一款神秘新机的工艺细节。从“16”“Pro”等字眼判断,这里说的新机应该是iPhone 16系列。按照博主的说法,iPhone 16的后盖更轻更薄,将采用全新升级的加工方式。 iPhone 16系列渲染图 博主透露,iPhone 16、16 Plus(统称数字系列)和iPhone 16 Pro系列的工艺不同,后盖厚度也不一样,数字系列要比Pro系列薄很多,且在性能部分没有像上一代那样拉开很大差距,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工艺做了很大范围的升级。据悉,iPhone 16系列改用铝制(支撑板),有三家供应商——比亚迪、蓝思和赛腾。 在另一条微博中,该博主进一步解释称,iPhone 16标准版从钢板改为铝板。铝板由于要使用胶粘在后盖上,并且要过保压机,保压后的NG物料只能报废,因此产线做了技术改造。玻璃上先贴一层胶,再把铝板贴上去,胶在经过100℃热压之后,会达到设计粘度。 简单来说,iPhone 16标准采用了全新的加工方式,后盖最终成型会变得更薄更轻。此外,原Pro系列机型则拆掉上面的钢件重新投入产线。因此,iPhone 16全系都变成了铝板,只是工艺上不同机型有不同之处。 在外观方面,根据此前的爆料,iPhone 16背面的摄像头排布将由对角变为竖排,而iPhone 16 Pro系列的变化可能不大。
鼓励多生产电动汽车,美国能源部向多家汽车工厂“豪掷”总计17亿美元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综合《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当地时间 11 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宣布将向 8 个州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工厂提供总额为 17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23.89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以鼓励这些工厂完成改造,使其能够生产电动汽车和零件。 图源 Pexels 位于伊利诺伊州贝尔维迪尔的 Jeep 工厂去年曾一度遭遇关闭命运,在通过 3.348 亿美元(当前约 24.4 亿元人民币)的资助之后,这家工厂将重获新生。该厂未来将生产电动汽车,1450 个工作岗位也得以恢复。 通用汽车则可以获得 5 亿美元(当前约 36.44 亿元人民币),将其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厂进行改造以生产电动汽车;现代汽车旗下零部件制造商 Hyundai Mobis 也将获得 3260 万美元(当前约 2.38 亿元人民币)的补助 —— 用于改造其位于俄亥俄州的工厂,以生产插混汽车的零部件。 政府官员表示,此次选择了部分受污染或因投资不足带来较大影响的地区。这些工厂都必须承诺尽快转向电动汽车生产,且保留现有员工、达到就业目标,也必须为员工提供儿童保育、养老金及职业培训等福利措施。 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认为,这笔资金将保留 15000 个工作岗位,并创造 3000 个新岗位。格兰霍姆还表示,这将帮助美国“与其他补贴其汽车工业的国家竞争”。
凯迪拉克纯电凯雷德海外发布:12.999万美元起,近5.7米长/双电机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凯迪拉克当地时间 10 日在海外公布了凯迪拉克纯电凯雷德 ——ESCALADE IQ 的售价信息。该车去年 8 月首发亮相,官方当时透露售价为 13 万美元。从此次公布的具体配置及价格信息来看,13 万美元仅仅是入门车型的售价。 AWD 豪华 1 型:12.999 万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94.7 万元人民币) AWD 运动 1 型:13.049 万美元(当前约 95.1 万元人民币) AWD 豪华 2 型:14.999 万美元(当前约 109.3 万元人民币) AWD 运动 2 型:15.049 万美元(当前约 109.7 万元人民币) ESCALADE IQ 的所有配置均标配双电机四驱,预估续航里程为 460 英里(约 740.3 公里)。除此之外,用户还可花上 7500 美元(当前约 54656 元人民币)选装一套“行政”第二排座椅套件,但仅限豪华 2 型和运动 2 型两种配置,且需要同时选装 1995 美元(当前约 14538 元人民币)的后排娱乐系统。 行政座椅套装包含如下内容: 后排指挥中心 第二排通风座椅 带双模式开关的第二排加热坐垫和座椅靠背 第二排座椅 6 向电动调节、 4 向电动腰部调节 10 点式电动按摩 双无线充电 带可收纳托盘桌的地板控制台 40 个 AKG 扬声器 后排娱乐系统包含如下内容: 安装在前排座椅后部的两个 12.6 英寸触摸显示屏 HDMI 连接 网页浏览 车辆信息 蓝牙耳机配对 新车长为 224.3 英寸(约 5697.22 毫米),轴距达到 136.2 英寸(约 3459.48 毫米),预计 2025 年上市发售。与通用汽车其他的车型一样,Escalade IQ 自然也基于通用奥特能平台,用上了与悍马 EV 一致的 800V 电气架构,最大功率为 750 马力,峰值扭矩可达 785 磅・英尺(约 1064.32 牛・米)。新车配备了 24 模块电池,可用容量超过 200kWh,官方称其在 350kW 功率的充电环境下,能够实现充电 10 分钟,新增 100 英里(约 160.93 公里)续航。
工厂关门、经销商退网,东风日产赔钱求翻身
尽管对日产汽车来说,中国不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也不是其最赚钱的市场。但作为一家全球化车企,这里即便赚钱再难,也仍有不容错过的机会。更何况,看着自己与东风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这些年经营起来的规模,此时不战而退,十分可惜。东风日产立志突围,但在员工看来,现在内部是卷了,可又没完全卷起来。 01 勒紧裤腰带 上汽大众安亭一厂关停后一年,又一合资车企步入后尘。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汽车近日宣布,其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已于6月21日关闭。 要知道,这是日产进入中国市场50多年、在华合资公司郑州日产成立31年、东风日产成立21年来,首次关闭其在中国的乘用车工厂。 对此,东风日产没有否认,并解释称,常州工厂的关闭是基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产能、资源的优化及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此次关停工厂,涉及的约300名员工,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安置方案包括本地转岗、裁员补偿等等。 ▲ 东风日产汽车工厂。图 / 视觉中国 “常州工厂只生产逍客(一款紧凑型SUV,厂商指导价15.49万-18.89万元),而逍客主要在大连工厂生产,常州工厂产能利用率低,关闭也属无奈之举。”谈及被关停的工厂,东风日产员工张伟(化名)虽表遗憾,但也明白这事不可不为。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原为郑州日产商用车工厂。2018年6月,东风日产与常州市政府对该工厂进行整体资产重组,总投资14亿元、耗时两年多,将其改造成了东风日产的乘用车工厂。2020年11月,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约为12万辆。 根据东风日产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逍客终端累计销量为60067辆;今年上半年,逍客的累计销量为61196辆。 也就是说,常州工厂在投产前后的4年间,主力生产的车型逍客的销量并没有明显增长。“就算关闭了常州工厂,大连工厂为逍客提供的产能也够用了。”张伟对每人Auto说道。 此番调整后,东风日产在华还剩下5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广州、襄阳、郑州、大连、武汉。 其中,广州生产基地位于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主要生产东风日产入门级车型,如轩逸、骐达等;襄阳工厂生产车型约为8种,包括天籁、楼兰、英菲尼迪国产车型;郑州工厂定位自主品牌生产基地,东风日产启辰品牌大部分车型都在这里生产。 而大连工厂于2014年开始投产,主要生产东风日产旗下SUV系列车型,如奇骏、逍客。武汉工厂投产最晚,但也是目前东风集团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整车厂,2022年9月上市的纯电SUV——ARIYA艾睿雅,是武汉工厂的首台投产车型,之后奇骏、超混电驱奇骏等车型也在此投产。 关于东风日产在华生产基地的整车年产能,各种公开资料的说法不一,但综合参考下来,即便关停常州工厂,合计年产能也会在150万辆以上,远远超出当前日产汽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的市场需求。 ▲ 东风日产郑州汽车生产车间。图 / 视觉中国 面对中国市场日趋严峻的挑战和被动处境,东风日产也将降本增效提上了日程。张伟记得,从2023年年底开始,公司高层就屡屡传达出“勒紧裤腰带”的寒意。 接着今年起,降本增效逐渐渗透到了员工的日常。比如,过去食堂每天会给每位员工发两个水果或一盒高端酸奶,如今这项福利还在,只是发放频率变成了以周为单位。 “还有每天下班必须关灯、早上8点半上班要准时打卡等等,以前没人在意这些细节。”张伟说。 甚至去年公司内部曾一度传出要裁员,“当时坊间流传三个版本,第一个是优化800人,第二个是优化1000人,第三个是优化1500人。”张伟表示,那段时间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幸好他所在的部门最终以高管降薪的方式为传言画上了句号。 今年以来,虽然没有再出现裁员的消息,但是以前每年一次对标同行业10%左右的普涨再也没人提了。张伟在吐槽之余,更多的是知足,“毕竟现在那么多车企都裁员、降薪。” 一次失误的定价 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关闭的消息出来后,带来连锁反应。 6月下旬,有汽车博主爆料,河南最大的汽车贸易集团、中国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河南威佳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佳”)也顶不住了,一天之内退网了8家日产品牌的4S店。 而早在今年1月,网上就多次出现日产汽车经销商退出销售网络的消息。 “准确来说,不是关店,而是合并。”威佳的员工李帆告诉每人Auto,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未来燃油车一定会退出舞台,威佳此举意在逐步向新能源汽车业务过渡。 反观日产汽车,销量大部分还是靠着燃油车来支撑,在新能源变革时期,俨然呈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 东风日产线下门店。图 / 视觉中国 但其实再早几年,和其他日系品牌一样,东风日产在中国市场赶上了合资车企发展的黄金期。 很多人对2003年最深刻的印象是全民抗击“非典”,实际上这一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亦是重要时刻。 2003年10月,由丰田、日产、本田等15家国际知名日本汽车企业组成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落户北京国贸。这意味着日本在华汽车产业的利益有了组织保护。 同年,华晨宝马、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合资公司相继成立,中国汽车工业格局初步确定,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 应该说,东风日产进入中国市场后一路顺风顺水。合资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其第一款轿车“阳光”正式推向市场。阳光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后,随即迎来了消费升级的2004年,东风日产向中国市场导入了中高级轿车天籁。 凭借着硬核V6发动机和驾乘舒适性,天籁很快与本田的雅阁、丰田的凯美瑞并称“日系三剑客”,这款车也奠定了东风日产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之后,逍客、奇骏、轩逸等,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销量常青树。 ▲ 东风日产天籁。图 / 东风日产官方微博 和其他合资车企相比,东风日产仅用了5年时间便达成了百万产销规模,创造了行业最快速度。紧接着,10年销售450万、15年销售1000万辆,东风日产一次次刷新行业纪录。2022年,东风日产成为国内最快达成1500万产销规模的合资车企。 但也和其他合资车企一样,东风日产的辉煌暂时停留在了燃油车时代。 尽管公司在2022年抵达产销顶峰,但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日产汽车已逐渐显露疲态,在华年销量开始下滑——从2018年最高的156.3万辆,一路降到2022年的104.5万辆。2023年,日产汽车更是跌出了百万辆俱乐部,在华销量仅剩不到80万辆。 因此,面对威佳退网的消息,来自北京的东风日产销售人员周镇并不意外,“经销商也得赚钱啊。” 周正对威佳集团的压力感同身受,“我们现在也是赔钱卖车,不过靠着保养、维修维持经营。”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今年他所在的4S店一个月销量也就100多辆,而在疫情前,这一数字还有300多辆。 仔细分析日产旗下的产品可知,目前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都是燃油车;启辰作为东风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虽然这几年间陆续推出了启辰D60EV、启辰大V DD-i超混动、启辰VX6几款新能源车型,但由于影响力欠缺,其新能源车型没能激起多大水花。 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启辰品牌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只有12622辆,远不及“蔚小理”这些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 而在东风日产官网上,在售新能源车型,除了纯电SUV启辰VX6、启辰大V DD-i超混动和超混电驱轩逸外,承载日产最多希望的纯电产品便只有ARIYA艾睿雅。 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日产品牌销量为252916辆,轩逸、逍客、天籁销量占比分别为53.7%、18.0%、13.0%,合计超过80%。反观ARIYA艾睿雅,对品牌总销量的贡献率还不到1%。 实际东风日产涉足新能源领域的时间不算晚,早在2018年就上市了一款轩逸·纯电,这是主流合资品牌首款纯电动车。 张伟告诉每人Auto,轩逸·纯电推出得比较仓促,主要是为了响应2017年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公司没有向终端市场大力推广。“这款车很多终端网点都没有销售,最后公司自产自销,卖给东风汽车参股的T3出行做网约车了。” 直到2022年9月,东风日产才觉得准备充足了。基于日产汽车纯电平台打造的NISSAN NEXT首款全球战略车型ARIYA艾睿雅在中国市场上市。 ▲ 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图 / 东风日产官方微博 日产的信心源于这车在日本当地获得了关注,2020年7月,ARIYA艾睿雅就进入了日本市场。而且在2021年11月,2023款ARIYA艾睿雅又在美国市场拿到了不少订单。 至于同一款车型,为何引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要比北美晚了将近一年?张伟解释说,这其中有外部环境的缘故,但不可否认,东风日产内部也有着合资车企的通病——车型开发由外资主导,而外资车企往往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滞后。“况且,日产汽车最赚钱的市场在北美,所以对中国市场的响应速度慢了些。” 根据日产汽车2023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报告显示,该财年北美市场为日产汽车贡献了72793亿日元销售额,占比高达42.3%,而亚洲市场占比只有不到10%。 在行业人士看来,ARIYA艾睿雅当时全系标配90kWh的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超600km,这种产品力不算差。但在新能源汽车杀疯了的中国市场,可能晚到一个月,同行的竞品就源源不断涌出,优势也没特别明显了。 由于这款车是日产汽车主导研发,需要车辆运到日本组装再运回国内,所以成本很高,当时定价30万元级别。“太贵了,根本卖不动。”对于ARIYA艾睿雅的出师不利,张伟只剩惋惜。 赔钱也要翻身 一次失误的定价,让东风日产在本可以大展拳脚的新能源市场失了光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燃起的价格战,也让其燃油车型经受挑战。 归根结底,这是日产方面对中国市场认知不足导致的。 据行业人士介绍,合资公司刚成立时,中方更多是复制性的过程,主要做零部件国产化的工作,到了2011年,开始承担很多研发工作,比如启辰品牌刚推出时,中日双方的合作已经到了可以共同开发的阶段。但对于日产这个传统品牌,还是日方的主导性更强。 2019年至2021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张伟发现,那时东风日产背后的中日双方企业沟通效率大打折扣,日产汽车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比较模糊。 ▲ 东风日产生产车间。图 / 视觉中国 直到去年4月,日产派了一批高管来参加上海车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如此高,中国车企的相关技术也比较完备。而且同样价格下,中国新能源品牌汽车的配置要比许多传统日系车高很多。 也是从那时起,日产开始把自主研发的话语权让渡给东风集团。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东风日产携4款新能源概念车首发亮相,并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战略。按照计划,东风日产将在未来3年推出5款日产品牌新能源车型,包括轿车和SUV,动力涵盖纯电和混动。 据每人Auto了解,明年东风日产将推出两款日产品牌新能源车型。上述计划中的首款纯电轿车Epoch,目前正处于样车测试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 ▲ 东风日产Epoch。图 / 东风日产官方微博 Epoch可以看做是一款真正基于本土化开发的车型,“在Epoch上,你们将会看到很多东风日产自主研发的技术。”张伟表示,如果Epoch市场反响热烈,其将会被日产汽车视为全球车型,引入海外市场。 还有部分东风日产汽车的员工认为,只要Epoch卖得好,中国团队的自主研发能力会得到日方的认可,这将有利于中方在合资公司掌握更多话语权。 日产汽车十分重视Epoch的销量表现,似乎成败在此一举。张伟注意到,以前日产汽车对成本、价格管控十分严格,决不允许亏本卖车。但对于Epoch,他听说公司将会拿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亏不亏本可以先不考虑。 东风日产未来的新能源车型,依然执行日产汽车一贯的标准,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其对标的是中国品牌。 每人Auto了解到,今年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开始大规模招聘技术人才,校招加社招超1000人,主要分布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电池方面。 ▲ 东风日产整车工厂停车场。图 / 视觉中国 除了加强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东风日产也在积极推进与头部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今年3月,日产汽车发布的“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中明确提出: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至技术、产品组合和软件服务领域。 一个月后,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开展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领域战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合作内容包括日产汽车在中国的车型上搭载百度AI解决方案等等。 4月7日,汽车博主孙少军在其个人社交账号透露,华为已确认和日系三大车企中的一家建立智驾方面的合作,合作模式大概率为HI模式。 外界猜测,这大概率说的是东风日产。毕竟目前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猛士科技均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这让中国汽车总产值增长至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成为我国第一经济支柱。在全球范围内看,同年中国汽车销量稳坐TOP1,超过美国和欧盟销量之和。 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来了。毫无疑问,东风日产今日面临的困局,也是其他在华合资车企的缩影。只是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张伟看来,常州工厂关闭,是东风日产寻求资源合理利用的表现,从公司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这家老牌车企还没有放弃突围。
无人出租车网友怎么看? 低价很诱人,半数用户担心安全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黄若曦)7月11日,百度萝卜快跑及无人驾驶汽车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未来,网约车和出租车基本都为无人驾驶。凤凰网科技对此做出了调查,截至发稿,有超过20000人参与,其中约65%的网友想去体验无人出租车。 针对“你是否会体验无人出租车?”这个问题,约65%的网友表示一定会去体验;21%的网友表示想了解更多后再做决定;13%的网友则表示绝对不会体验无人出租车。 关于“无人出租车哪些方面最吸引你?”这个问题,有将近半数网友认为是低廉的价格;以及22%的网友认为是服务体验的一致性;20%的网友表示是全天侯服务;剩余近一成的网友认为是安全乘坐体验。 关于“你对无人出租车有何顾虑?”这个问题,有近一半的网友认为有乘坐安全问题;20%的网友表示是程序算法带来的未知风险;约15%的网友认为是未来的大幅涨价;近13%的网友认为此举会夺走现有从业者饭碗;剩余约3%的网友则表示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关于“你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会抢走的哥、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吗?”这个问题,有77%的网友表示认可,只是时间问题;剩余的网友则认为不会,因有各种因素制约。而对于“你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的问题,一半的网友表示不担心;其余网友则表示,即使被取代,也可以选择新的岗位;而另外少数网友对其表示担心。 日前,凤凰网科技联系到武汉的一名网约车司机刘先生,他认为无人网约车最大的影响是价格冲击较大,并表示,未来无人驾驶是大势所趋, 据悉,武汉市交通管理局曾表示,萝卜快跑还在测试阶段,现在还未被定性为营运车辆。
马斯克:特斯拉FSD 12.5.x更新将统一高速和市区软件栈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再次确认,FSD V12.5.x 版本将采用统一的自动驾驶软件栈,用于高速公路和市区道路行驶。这一更新预计将为搭载 FSD(Supervised)的特斯拉带来更流畅的驾驶体验。 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向部分用户推送 FSD V12.4.3 版本,但用户反馈褒贬不一。例如,长期测试 FSD Beta 的博主 @WholeMarsBlog 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表示,FSD V12.4.3 在高速公路驾驶时仍会出现在车道内“画龙”的情况。 马斯克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暗示即将改进 FSD 的高速公路行驶表现。“12.5.x 版本将最终整合高速公路和市区的软件栈,”马斯克写道。 IT之家注意到,这并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提到用于高速公路和市区驾驶的统一 FSD 软件栈。早在今年 5 月,马斯克就预计 FSD V12.5 将于 6 月底推出,并带来显著的提升。“12.5 将于 6 月底发布,也将带来 MPI 方面的重大改进,并且采用单一软件栈 - 高速公路不再使用隐式栈,”当时马斯克写道。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当时还确认尚未搭载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特斯拉 Cybertruck 将在收到 FSD V12.5 更新后获得 FSD 功能,不过马斯克在最近的 X 平台帖子中没有重申这一说法。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版本的 FSD 采用双栈系统,即特斯拉传统的 Autopilot 软件栈用于高速公路驾驶,而 FSD 软件栈用于市区道路行驶。FSD V11 曾统一了这两个栈,但后来特斯拉又为高速和市区驾驶采用了独立的软件决策流程。随着 V12.5 再次采用单一软件栈方案,FSD 的整体性能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全球大扩张,两年后年交付将达600万辆,逼近丰田和大众
摩根大通认为海外市场不仅能为比亚迪提供更强劲的增长机会,还将助其保持出色的利润率。公司在全球轻型汽车市场的份额将从2023年的3%扩大至2026年的7%,同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包括油电混动)将维持在22%左右。 比亚迪的出海征程,正为公司创造全新的机遇。摩根大通认为,在未来1-2年内,比亚迪的全球扩张以及潜在的插混产品的增长机会将推动其股价的重估。 本周,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宣布将斥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设年产15万辆电动车的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除了土耳其工厂,比亚迪的四个海外生产基地或整车产线(泰国、印尼、巴西和匈牙利)也将在2026年建成并逐步提升产量,其中,泰国工厂将于2025年上半年率先投产。 摩根大通分析师赖以哲等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看好比亚迪在东南亚、拉美和欧盟等市场的扩张,相信海外市场不仅能提供更强劲的增长机会,还将使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该行将比亚迪AH股未来12个月目标价双双上调逾80%至475港元/440元人民币,并上调其销量预估。 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预计比亚迪的全球交付量(包括中国)到2026年将达到60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交付约150万辆,其余在国内。这意味着公司在全球轻型汽车市场的份额(包括燃油车)将从2023年的3%扩大至2026年的7%,同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包括油电混动)将维持在22%左右。 摩根大通认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成本和配置方面出色,可以和大多数大众市场海外同类车型抗衡。分析师相信,比亚迪在部分海外市场存在进一步的商机。虽然欧盟将提高关税,但比亚迪将致力于通过配置或产品,而非价格在海外开展竞争。 对于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产品,分析师指出: 我们预计在2030年之前插电式混动汽车需求将保持旺盛,我们的预测是到2030年插混及增程式电动汽车合计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需求的60%,较2023年的31%几乎翻番。作为龙头插混车企,比亚迪将受益于这一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6财年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6%。 对公司未来的扩张路径,分析师指出,虽然基数大多较低,但东南亚、拉美和欧盟市场前景较好。巴西和印尼的国内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力(分别为230万辆和100万辆)。 摩根大通认为,已经有强大供应网络的泰国和匈牙利将成为比亚迪主要生产中心,海外市场不仅能提供更强劲的增长机会,还将保持出色的利润率。 短期来看,比亚迪今年二季度销量为98.7万辆对应的环比/同比增长率为58%/40%。摩根大通预计当季净利润将超过80-84亿元。由于新推出的秦L和海豹06获得大量订单,再加上2024年下半年的新车型将采用DMI5.0平台,摩根大通将2024财年销量预期上调至400万辆,2025/2026年预期为500万辆/600万辆。 基于以上分析,摩根大通将比亚迪2024-2026财年销量和盈利预测分别上调8-32%和10-16%,将未来12个月目标价定为475港元/440元人民币。
美媒曝光马斯克殖民火星计划:建立城市 主动捐精生孩子
马斯克正制定火星城市计划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1日,《纽约时报》周四发文,披露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殖民火星计划。文章称,SpaceX员工正在制定火星城市计划,包括穹顶栖息地、宇航服,并研究人类是否可以在地球外繁衍后代。马斯克已经自愿捐献了他的精子。 20多年来,马斯克一直让他的火箭公司SpaceX专注于他的终身目标:登陆火星。过去一年里,他还在加紧研究成功登陆火星后的事宜。 《纽约时报》看到的相关文件和五名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显示,现年53岁的马斯克已经指示SpaceX员工深入研究一座火星城市的设计和细节。一个团队正在为小型穹顶栖息地制定计划,包括可以用来建造它们的材料。另一个团队正在研究宇航服以对抗火星的恶劣环境。还有一个医疗小组正在研究人类能否在火星上生育。两名了解马斯克言论的人士说,马斯克已自愿捐献他的精子以帮助在火星殖民地上繁衍生息。 随着马斯克加快殖民火星计划的步伐,这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举措正朝着更具体的火星生活规划转变。尽管他在2016年表示,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需要40年到100年的时间,但马斯克在今年4月告诉SpaceX的员工,他现在预计,大约20年内,火星上将有100万人居住。 “让生命成为多星球物种非常紧迫,”马斯克在一段公开视频中称,“我们必须在文明如此强大的时候这么做。” 火星梦 长期以来,马斯克一直试图挑战不可能的事情,并经常成功地克服艰难险阻。但是,他对火星生活的愿景将他看似无上限的野心推向了极端,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荒谬的。从来没有人踏足过这个星球。美国宇航局(NASA)预计,人类要到本世纪40年代才能登陆火星。如果人们到达那里,迎接他们的将是贫瘠的地形、冰冷的温度、沙尘暴和无法呼吸的空气。 然而,马斯克如此执着于在火星上建立一个文明的想法,以至于几乎推动了他在地球上进行的每一项商业努力。马斯克曾说过,他计划死在火星上。根据文件和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在他领导或拥有的六家公司中,大多数都以他的火星愿景为动力,每家公司都可能为建立一个地外殖民地做出贡献。 两名知情人士称,马斯克创立私人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部分目的是准备好在火星表面下挖洞的设备。马斯克告诉人们,他收购社交媒体平台X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测试由公民领导、以共识为基础的政府在火星上的运作方式。他还表示,他设想地球上的居民将驾驶特斯拉制造的钢板Cybertruck。 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也为火星使命服务 马斯克身价约2700亿美元。他曾公开宣称,自己积累资产只是为了资助他的火星计划,其中包括特斯拉授予他的大约470亿美元薪酬方案。 “这是将人类送上火星的一种方式,因为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将需要大量资源,”他在2022年就他在特斯拉的薪酬在法庭作证时称。 争议 马斯克是否能在有生之年实现殖民火星的愿景还存在争议。 “你不能只是让100万人登上火星。”航天工程师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表示,他与马斯克相识20年,著有《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一书。他说,任何殖民火星的努力都需要在几十年内逐步展开。 祖布林还说,马斯克最近对X的管理尤其分散他对火星计划的注意力。由于要管理多家公司,马斯克的精力过于分散,这让他受到批评。 尽管马斯克多年来一直在谈论火星,SpaceX也在2018年左右发布了两张火星殖民地的基本图纸,但许多细节以及该公司向文明规划的转变此前从未被报道过。两名了解该公司的人士说,马斯克基本上没有公开殖民计划,因为根据SpaceX与NASA签订的29亿美元合同,该公司必须首先向月球发射一枚火箭。 SpaceX火星基地“阿尔法”的效果图 《纽约时报》就火星城市计划采访了20多名与马斯克和SpaceX关系密切的人士,并查阅了内部文件、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帖子和法律文件。许多人要求匿名,因为他们签署了保密协议。 就连他们也怀疑马斯克能否在有生之年建造一座火星城市。其中一些人说,他只是想击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后者设想人类生活在遍布太阳系的巨型空间站中。其他人认为,马斯克为火星制定了一个激进的时间表,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其中两人说,殖民地的图纸有时被称为“炒作方案”。 如何殖民? 多年来,马斯克一直在暗示他设想的人类将如何在火星上生活。 其中一个主题围绕着延续地球上的人类生命展开。科学家们还没有确定人们是否可以在太空中生孩子。马斯克曾表示,由于存在危险,首批飞往火星的飞船不允许带孩子,不过他预计孩子们最终会在那里生活。 但是,马斯克已经有了一个计划。201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在火星上创造出自己的物种。多年来他一直向SpaceX的员工和其他与公司关系密切的人重复这个想法。 “我认为,我们很有可能会通过生物工程创造出更适合在火星上生活的新生物,”马斯克当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通过选择性繁育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 他还有一套保温策略。马斯克在2022年的一次播客采访中表示,他将通过一系列热核爆炸来解决火星冰冷的温度问题,这些爆炸将制造出人造太阳来加热火星。三位熟悉特斯拉计划的人士表示,特斯拉可能会建造数百块太阳能电池板,用于为家庭供暖和发电。 火星殖民地包含一个巨大的穹顶 最近几个月,马斯克的预言正在逐步变成SpaceX员工制定的更为具体的计划。 两位知情人士说,SpaceX工业设计团队一直在为一座城市创建和更新效果图。这个殖民地将以一个巨大、用于公共生活的穹顶为中心,周围散布着较小的穹顶。最近的讨论集中在穹顶的材料上。另外两人称,马斯克特别关心让这座城市看起来很酷。 《纽约时报》获得的一幅内部图纸显示,一个家庭带着年幼的孩子站在一个穹顶社区里,仰望星空。 今年4月,马斯克告诉SpaceX的员工,火星殖民地需要自给自足,以防地球发生什么事情而导致火箭无法再抵达火星。 三位知情人士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斯克计划将星际飞船用作诺亚方舟,在首次航行中携带动植物。居民们将在火星上建造温室来种植食物。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SpaceX已与植物肉类公司Impossible Foods合作,在SpaceX的食堂提供食物,同时也在测试这些产品是否可能成为火星的蛋白质来源。 员工信念 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和《纽约时报》看到的文件,在SpaceX的逾1.2万名员工中,有许多人和马斯克一样,相信能在另一个星球上生活。有时,员工会穿着印有“占领火星”或“火箭父母”的T恤上班,并在内部网站上发布对火星殖民地的建议。最近的一个想法是在一个巨大撞击坑的一侧建造城市。 一些从事火星计划的员工驻扎在博卡奇卡工作,而来自南加州办公室的其他员工每周一飞来,周五离开。许多人每周工作超过100个小时。 三位知情人士称,博卡奇卡有一个名为“星门”(Stargate)的工业综合体,里面的办公室被一些人比作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因为没有窗户,很难分辨白天还是晚上。他们说,那里正在建设的一个新办公室将有更多的窗户。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博卡奇卡发射基地有时缺乏基本的安全协议,比如危险设备周围的警示胶带。 马斯克 SpaceX正在应对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提起的诉讼和投诉,涉及八名前员工。这些员工称,他们被解雇是因为抱怨马斯克的行为,并指控公司存在性骚扰和歧视。SpaceX尚未对该诉讼作出回应,该公司已起诉NLRB,称其行为违反了宪法。 尽管如此,一些员工表示,为了创建火星殖民地在SpaceX工作是值得的。 根据《纽约时报》看到的最近一封离职邮件,曾参与火星项目的一名SpaceX女性经理描述了公司“残酷”的工作时间和条件,尤其是对有工作的父母而言。但她也表示,该公司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她愿意“毫无回报地交换这份经历”。 熟悉SpaceX的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最近现身博卡奇卡的频率有所减少。两位知情人士说,他大约每月来一次,有时在半夜带着他的幼儿X Æ A-12来这里待几个小时,而以前他至少每周来一次。 然而,他对火星文明的决心似乎并未动摇。 今年5月,NASA的一名官员表示,该机构预计要到2040年代才能让人类登陆火星。同月,马斯克在X上发帖称,将人类送上火星只需不到10年时间,大约20年内就会有一座火星城市出现。 “30年内,文明就会建立,这是肯定的。”他写道。 截至发稿,马斯克和SpaceX尚未就此置评。(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韩国金属工人工会罢工 现代和起亚面临生产中断
7月10日现代汽车和起亚面临严重的生产中断,因为韩国工会联合会(KCTU)下属的金属工人工会在首尔和全国范围举行总罢工,要求修改《工会法》第2条和第3条并要求政府辞职。 据悉,韩国《工会法》第2条规定被解雇者和失业者不能加入工会,第3条规定本法中的“劳动者”指无论职位如何,依靠工资、薪金或其他同类收入生存的人。 现代摩比斯的主要子公司也参与了此次罢工,其中包括为现代和起亚工厂供应关键模块和零部件的Motras和Unitus。这些子公司参与罢工凸显了汽车供应链中劳资关系持续面临的挑战。 此次罢工持续了8小时,其中Motras工会成员白班和夜班各罢工4小时,导致现代和起亚共计数千辆汽车停产。由于现代汽车依赖“准时制”(JIT)生产系统,这种停产的影响尤其严重。JIT生产系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但供应链对此类停产高度敏感。 现代汽车于7月8日成功达成临时工资协议,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六年没有发生罢工。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韩国最大的汽车厂商现代汽车连续6年未发生罢工,金属工会总罢工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大规模罢工持续下去,生产中断或将会扩大。” 由于工资谈判困难,通用韩国工会自7月8日起进行部分罢工,并于7月10日加入了金属工人工会的总罢工。该工会于7月10日进行了白班和夜班4小时罢工,并计划于7月11日进行6小时罢工。这导致通用韩国主要车型雪佛兰Trax Crossover和Trailblazer的生产中断。 韩国金属工人工会计划于7月18日举行第二次总罢工,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汽车制造商的生产问题。该工会要求修改《工会法》和要求政府辞职,反映了劳资关系和政府政策的广泛紧张局势。
Neuralink:第一位患者大脑芯片植入物的细线现已稳定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的 Neuralink 公司的一位高管周三表示,首位参与者体内植入的脑机接口芯片的细小电线状况现在已“差不多非常稳定(more or less very stable)”。 今年 5 月该公司曾表示,植入瘫痪者诺兰・阿博格 (Noland Arbaugh) 脑内的一根细小电线发生移位。 “进行脑部手术后,组织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长入并固定住电线,之后一切就都稳定了,” Neuralink 公司高管 Dongjin "D.J." Seo 说道。 目前,居住在亚利桑那州的阿博格是唯一接受植入手术的患者,但马斯克表示,他希望今年能有更多参与者,人数将达到“大个位数”。 IT之家注意到,Neuralink 公司高管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的直播中表示,他们正在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例如为患者进行颅骨塑形以及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正常水平。 “在即将进行的植入手术中,我们的计划是刻意雕刻颅骨表面,以尽量减少植入物下方的间隙…… 这会使植入物更靠近大脑,并消除电线上的部分张力,” Neuralink 公司的神经外科手术负责人马修・麦克杜格尔 (Matthew MacDougall) 说。 Neuralink 公司正在测试其植入物,使瘫痪患者仅通过思考就能使用数字设备。该设备使用比人类头发还细的细小电线捕获来自大脑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诸如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光标等操作。 马斯克在直播中表示,该设备不会伤害大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在几年前首次考虑该设备时曾提出过安全方面的疑虑,但最终在去年批准该公司启动人体试验。 到目前为止,Neuralink 的设备已经使阿博格能够仅通过思考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并在笔记本电脑上移动光标。 Neuralink 公司还正在研发一种新型设备,他们认为这种设备只需要植入大脑一半数量的电极,从而使其更加高效和强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