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冲啊,追涨BBA”
作者|王磊 刘雅杰 编辑|秦章勇 经历了这场价格风暴,一些人终于明白了什么是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率先醒过神的是宝马,从7月开始,宝马不惜减少销售量,也要稳定住价格,还主动给经销商减压,降低了批售任务和返利门槛。 或许他们已经明白,要打价格持久战,自主品牌耗得起,自己可耗不起,这不仅会反噬品牌号召力,还会坑掉支持多年的经销商伙伴。 结论就是,为了那点销量实属不应该。 所以17万的宝马i3没有了,我们走访了几家经销商门店,销售们也默默收起了降价促销的话术。 不止宝马, 奔驰、奥迪也开始稳定 价格,主动退出价格战,成为权衡之后的决定。 看来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要从BBA这儿按下暂停键。 01 涨价后看车的人反而多了? 对于“退出价格战”的说法,宝马中国的回应是, 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这个回应也算是间接验证了退出价格战的事实。 经销商也更有底气涨价卖车,比如上海地区一些门店,宝马X3直接涨了3万元,其他车型起码涨了5个点。 有网友称看中了宝马325标轴运动,裸车加上各种税费、保险等等,落地价格是257600元,再加上两年利息,合计275600元。这个价格比上个月看的时候 贵了一万多。同时他也跑了其它门店,价格都比较高,还没有现车。 据一位重庆门店的销售透露,宝马下半年优惠将大幅度收窄。从7月开始,5系车的价格至少要涨2万、i3减产后每台车涨3万;3系将在9月进行第二次换代,目前价格稳定。全新X3将于明年国产上市,在售X3车型价格稳定,X5每台车涨价2万元以上。 而卖不动、超期库存的车,厂家将从经销商手中收回车辆,不允许因为库存压力乱卖价格。 而且有多位宝马销售发文证实,车确实涨价了,甚至是按天涨价,哪怕是同一天,上午和下午的价格也不一样。 不过蹊跷的是,在宝马涨价后,看车的人反而多了起来,最近微博就多了一条热搜: 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 图源:小红书 扬州一位宝马销售表示,在价格一天三调的背景下,他所在的4S店在上周日(7月14日)新增订单环比上个周末单日新增订单上涨133%。 微博也有博主表示,宝马涨价,订单确实多了起来。 不过宝马涨价这波操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高兴的那批人自然是在涨价前成功抄底的幸运车主,不过还有一批人被卡在了降价和涨价的敏感期。 有不少网友称,自己在涨价前已经交了定金,结果在提车的时候被销售告知, 价格作废,不加钱的话无法提车。 有网友称,6月底订了一辆525i,由于最近涨价,4S店拒绝交车,并且暗示需要加价才能提车。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回复,自己也遇到了相同问题,甚至有准车主愤而退定金。 还有人在看到宝马涨价后,转身就去了奔驰和奥迪,不过现在奔驰和奥迪也准备跟上宝马涨价的节奏了。 济南一家奥迪4S店的销售告诉超电实验室,奥迪刚发了新政策,上个月能优惠到22.8万的A4L 40豪华版,现在已经涨到了24.3万。 奥迪Q5L 40时尚版,现在裸车价25.5万,也比6月份贵了一万多,Q3裸车涨了6000块,不过进口车价格比较稳定,甚至A5 40时尚版还降了8000块钱。 奔驰也是蠢蠢欲动,北京一家门店销售表示,已经接到涨价通知,不过具体的涨幅和时间还不清楚。 02 耗不起的价格战 BBA集体退出价格战,虽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BBA“以价换量”的始末。前阵子,35.39-41.39万元的宝马i3、29.99-33.99万的宝马iX1裸车价均降到17、8万左右,28.89万元起售的宝马X1,裸车价来到了19万多,而今年1月上市的5系和i5终端折扣高达25%。 反映到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宝马和MINI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375947辆,同比下降了4.2%。第二季度更是同比下滑了4.7%。相比之下,宝马品牌全球销量,上半年达到了1096486辆,同比增长2.3%,纯电车型更是大幅增长34.1%。 所以单纯用降价来促销量,对宝马来说效果并不大。 不止宝马,33.48万元起售的奔驰C200L,报价20.27万起,降幅逼近40%。指导价35.2万的奔驰EQB 260,裸车价甚至能降到17.6万。有奔驰经销商称,降价之后客流同比下降约50%,订单转化率更低,6月过半订单量只完成了两三成。 有奥迪销售透露,目前门店每卖出一台车,都要 亏2万左右,终端经营压力长期过大,或许还没等到价格战的胜利,经销商就先倒下了。 降价曾是BBA保住市场的利器,但降价就像双刃剑,去年宝马折扣率高达17.6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然而,以价换量仅仅让去年宝马在华交付量同比增长了4%,但 净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汽车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也低于市场预期。 奔驰、奥迪也是如此。2023年奔驰全年销量76.5万辆,利润却下滑了1.9%。奥迪在销量同比增长13%的背后,是收益同比下滑20.6%。 车企如此,二手车商更惨。 BBA旗下的“56E”(宝马5系、奥迪A6L和奔驰E级)和“34C”(宝马3系、奥迪A4L和奔驰C级)向来是二手车市场的硬通货,完全不愁卖。甚至二手车商还会为收不到车而发愁。 但价格集体大跳水后,更多人转头直接去买了新车。北京一位二手车商坦言,“何止是客户自己,BBA保值率下跌后,我们甚至都会劝客户买新车。” 因为二手车价格和新车的价格挂钩,新车价格一降,二手车也跟着降。有销售称,他们有时候一周内调整了两三次价格,在过去2个月,价格硬生生降了四五万。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势力的崛起,理想、问界也开始侵占BBA的市场份额,BBA二手车的品牌效应被追平,保值率也下跌了。 以三年车龄计算,根据汽车数据服务平台精真估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数据,2023年年底至2024年6月, 各豪华品牌保值率全面下降,普遍降幅达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宝马降幅达到3.7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BBA的价格战,是时候终结了。 03 豪华保卫战 “再不努力,就只能去买 BBA 了。” 这是近两年流传在互联网上的一个梗,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让BBA花了接近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品牌价值力,一夜崩塌。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说过,“豪华品牌打折卖,那你的品牌(价值)怎么办?”,所以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无底线的让利更像是竭泽而渔。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年前花几十万买了个豪华品牌,还没享受够品牌带来的“社会地位”,转眼间厂商就频繁降价打折,一时的真香感,很快就会被“上当受骗”的悔意所取代,品牌溢价瞬间被击穿。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披露, BBA的成交均价已经在连年下跌。2021年,是BBA加权成交均价最高的一年,奔驰、宝马、奥迪的成交均价分别为46.4万元、46.1万元和33.7万元。如今上半年,分别是43.4万元、35.1万元和30.1万元,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跌落。 而且尴尬的是,这些豪华品牌采取了“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但并未换来销量的增长,得到的却是大多数消费者的“观望”,潜在的消费者会认为“还有下降空间”。而这样的预期一旦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久前,汽车市场数据服务机构杰兰路发布了 2024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品牌知名度普遍下滑,而新造车的”蔚小理米”的品牌知名度保持在了更高的评分区间。 赔了夫人又折兵,显然不是划算的买卖。眼下摆在BBA面前更紧迫的问题,是 立稳自己的豪华品牌调性。 要知道,对于那些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品质的消费者来说,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就好比,宝马的3系或者i3,其定位原本是35万级别以上的目标用户,这部分用户能够看中3系的品牌壁垒和操控性能,但当价格降到了30万以下,消费群体其实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部分用户可能更关注续航和其经济性。 而宝马3系原本的优势,操控和体验感反而没有得到凸显,这就导致两种客户群体都看不上。 与其饮鸩止渴,不如及时止损。这种情况下,车企要做的就是重新评估其市场策略和品牌定位,并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捍卫品牌价值”成了一个合理的选项。 不过对于大多数发生价格战的行业来说,从“降价保量”到“降量保价”后,紧随而来的往往是“量价齐跌”。 BBA们能扛得住吗?
美拟对华实施更严厉管制、特朗普曝出格言论,芯片股暴跌逾5000亿美元
近日有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在向日本和荷兰施压,称如果东京电子和ASML等公司继续向中国大陆提供先进半导体技术,美国将考虑采取最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表示,希望相关国家明辨是非,坚决抵制胁迫,共同维护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真正维护自身的长远利益。 另外,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近期的采访言论给亚洲芯片股造出打击,特别是对台积电,特朗普将矛头指向中国台湾的芯片主导地位,他直言“中国台湾夺走了我们100%的芯片业务。” 受以上美国拜登政府拟议政策和特朗普言论等影响,近期亚洲芯片股下跌,华尔街股市也大幅下跌。 台积电、东京电子领跌亚洲科技股 美国对本土半导体制造业的保护态度,使其在与中国大陆竞争中具有战略重要性,这引起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担忧。 Pictet Asset Management管理亚洲特殊情况对冲基金的Jon Withaar表示:“半导体/AI领域的仓位已经变得非常极端,进口限制言论催化了一场去风险事件。” 受创最严重的包括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制造商台积电的股票。台积电在中国台湾股市下跌逾3%,市值在两天内蒸发约2万亿元新台币(613.5亿美元)。另外,台积电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周三在纽约交易中收盘下跌8%。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harlie Cha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台积电及英伟达的主要供应商的业绩简报可能会讨论其“地缘政治风险缓解策略”。他补充道,“自最近的美国总统辩论以来,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询问关税问题。” 另外,联发科在中国台湾股市交易中下跌1.5%,人工智能(AI)服务器制造商广达电脑也出现下跌。 美国拜登政府正在考虑一项施行“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措施,该规则允许美国政府阻止使用美国技术生产的产品在该国销售。这可能意味着对东京电子和ASML等半导体设备公司实施限制。 东京电子股价一度下跌11%,有望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的两天跌幅,周三收盘下跌7%。这家芯片设备制造商的中国大陆业务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中占其销售额的44%,远远超过日本的10%和北美的9%。中国大陆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增长64%,该市场已成为东京电子增长的驱动力。 日本芯片设备制造商Screen下跌6%,Disco(迪思科)下跌4%。这两家公司在最近一个财年对华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40%。 其他亚洲科技巨头也纷纷出现跌势,例如韩国主要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周三一度下跌3.3%,周四下跌1.9%;SK海力士周三下跌4.1%,周四下跌3.9% Global X亚洲半导体ETF下跌2.7%,全年涨幅降至13.5%。 周四亚洲股市的抛售导致各大交易所下跌,其中东京日经指数下跌2%,中国台湾股市下跌2.3%。韩国基准KOSPI指数下跌1.34%。中国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5%。 美国科技股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中美关系最新波折加速了投资者从大型科技股转向价值较低的股票的初步迹象,投资者认为美国利率降低将使小公司受益。 过去一周,许多人减持了今年涨幅最大的股票,转而买入此前遭受重创、但有望受益于降息的中小公司股票。投资者还担心,无论谁赢得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芯片制造商的股票都将面临美国更多的贸易限制。 英伟达、Meta和其他高歌猛进的科技股周三暴跌,拖累纳指大跌2.8%,创下逾一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下跌1.4%,道指则上涨0.6%,创下新高。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8%,创下2022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七雄股价下跌拖累了该指数表现。 华尔街芯片股周三市值蒸发逾5000亿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交易日。 光刻机制造商ASML周三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4~6月)的业绩,尽管收益超出预期,显示与AI相关的订单有所增加。但鉴于拜登政府拟升级对华芯片贸易施行更严厉管制言论,纳斯达克上市的ASML股票在纽约交易中收盘下跌12.7%。ASML对中国大陆的大量销售使其成为美国拟议限制的目标。中国大陆市场占ASML第二季度光刻系统销售额的约49%,占其订单积压的约20%。 ASML CEO表示,相信芯片行业明年将复苏,这主要得益于AI,但他承认,复苏的速度和形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从投资者对AI的狂热中获益最多的芯片股也遭遇打击。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开始担心,大型科技公司在AI础设施上投资数百亿美元,多久才能获得回报。周三,英伟达股价下跌6.6%,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美元;AMD下跌10.2%,高通下跌8.6%,美光下跌6%,博通下跌8%,Arm和Marvell(美满电子)跌幅超过7%。 iShares半导体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下跌7.1%,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百分比跌幅。 “科技股真的涨幅过大”,咨询公司Mercer Advisors首席投资官Don Calcagni表示。“这只是投资者在获利了结。” 大多数美国半导体公司严重依赖与中国大陆的业务。“拜登政府对芯片的打击刺激了一些获利回吐,”达科他财富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组合经理Robert Pavlik说。“一些芯片公司表现强劲,涨幅非常大,但鉴于这一消息,购买兴趣不足。” Global X Management Co.的投资策略师Billy Leung表示:“对股价的广泛影响表明,这更多与市场情绪有关,而不是真正的基本面担忧”,鉴于贸易限制一直是持续存在的问题,逐步收紧政策不应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是投资者从表现优异的行业获利的机会。”他说。 英特尔和格芯未受引发的暴跌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周三,英特尔和格芯股价上涨,不受芯片公司普遍抛售的影响,因为投资者猜测,拜登或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可能会让这两家公司受益。 英特尔股价一度上涨8.2%,格芯股价上涨14%。与此同时,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4%,其30个成分股中除5个外,其余成分股当天均下跌。 “英特尔是特朗普对中国台湾芯片产业评论的受益者,”Robert Pavlik表示。亚洲地缘政治局势将带来影响,“英特尔在美国确实拥有制造能力,因此它将是受益者。” 美国股票分析网站InvestorPlace表示,尽管AI浪潮席卷美股,导致芯片股狂飙,英特尔这家芯片商却陷入困境。分析指出,英特尔是近年来出现负增长的芯片公司之一。对比台积电14%的年营收复合增长率、AMD 10%的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英特尔的净利却不断下滑,从2021年的198亿美元暴跌到2023年的16亿美元,年均下滑速度将近70%。由于该公司的营收落后于同行,加上估值过高,其股价从去年高点起算,跌幅已经达到40%。 不过,英特尔7月17日在美股的表现领先于其他同行,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制造”,这意味着将不会受到亚洲的地缘政治局势影响。 美国政府积极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拜登政府此前通过的《芯片法案》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以减少对其他国家/地区的依赖。英特尔也从中获得巨额补助,并规划在美国扩大生产。报道指出,由于英特尔具备在美国国内生产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特朗普或拜登当选美国下一任总统,英特尔都将成为受惠者。
新研究称地球自转变慢:全球变暖引起冰雪加速消融所致
快科技7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多国研究人员发现,全球变暖趋势引起的冰雪加速消融正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地球上的一天也因此变长。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杰出教授贝内迪克特·绍亚采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一现象:想象一位花样滑冰选手在冰面上旋转,当她将双臂贴近身体时,转速加快;反之,双臂展开则转速减缓。 对于地球而言,冰雪融化导致的质量重新分布,即“质量远离旋转轴”,正是类似原理导致了自转速度的减缓。 虽然地球常被理想化为完美的球体,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略微扁平的非标准形态。月球引力、地壳板块活动、地震及火山活动等多种自然力量持续作用,不仅塑造着地球的外形,也微妙地调整着其自转的节奏。 其中,月球引力引发的“潮汐摩擦”长期以来被视为地球自转减速的主要驱动力,历经数百万年,已使每日时长增加了约2.4微秒。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正日益显著,其增速之快,预示着到本世纪末,这一自然现象的效应或将超越月球引力的长期作用,成为主导地球自转变化的新力量。 为应对这一细微却持续的自转变化,科学家不得不定期对全球最精确的世界标准时钟进行调整,以确保人类计时系统与自然界的自转周期保持高度同步。 这一举措虽然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对于火箭发射、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精度科技应用而言,即便是几微秒的时间偏差,也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误差与风险,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首
快科技7月17日消息,据“中国船舶”官方微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权威发布,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成绩单辉煌夺目,三大核心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均实现稳步增长,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造船业以强劲势头完成船舶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率高达18.4%,彰显出行业复苏与扩张的蓬勃生机。 更令人瞩目的是,新接订单量激增至5422万载重吨,同比飙升43.9%,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市场对“中国造”的强烈信心,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造船业的持续繁荣。 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已达到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创下了近二十年的新高,充分展示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深远影响力。 在全球造船业的版图中,中国以55%的完工量份额、74.7%的新接订单份额及58.9%的手持订单份额,三大指标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持续领跑全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18种主流船型中,中国独占鳌头,有14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成就无疑是对中国造船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的高度肯定。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市场的比例接近75%,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增长态势依然强劲,更预示着行业将持续引领全球造船业的发展潮流。 此外,手持订单量的激增,特别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船型的不断涌现,如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乙烷运输船以及创新性的LNG运输船等,不仅体现了我国造船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的卓越成就,也预示着未来中国船舶将在更广阔的海洋舞台上展现非凡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船东对中国造船业的青睐日益加深,全球每10份新造船订单中,超过七成流向了中国船厂,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我国造船出口额的持续增长,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造船中心的地位。
微软解散多元化与包容团队,引发争议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微软最近解散了其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团队,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前 DEI 团队负责人在一封内部邮件中称公司以“业务需求变化”为由解散了该部门。 图源 Pexels 这位前团队领导在邮件中进一步指责微软高层“对歧视、骚扰和有毒工作环境的调查和证据视而不见”。该负责人强调,DEI 团队为微软做出过巨大贡献,称团队帮助公司培养出了“杰出、有道德、世界级的战略家”,并“推动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做出了贡献。他认为,随着保守主义政策的推进,DEI 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忽视,此次裁员可能与之有关。 2020 年,在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的背景下,微软曾是科技行业中承诺推进 DEI 计划的主要企业之一。微软宣布计划投资约 1.5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0.9 亿元人民币)用于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并承诺到 2025 年将美国地区的黑人和非洲裔领导人数量翻倍。2021 年,微软还跻身《财富》杂志“最具多元化和包容性公司”榜单前列。 微软发言人杰夫・琼斯表示,公司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承诺不变。“我们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多元化和包容性,我们将坚持我们的期望,优先考虑责任,并继续专注于这项工作,”琼斯补充道。 此次裁员可能与微软更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有关。自今年 5 月以来,微软已关闭了 ZeniMax Media 旗下的三个工作室,此前还裁减了 Activision Blizzard、Xbox Game Studios 和 ZeniMax Media 的 1900 名员工。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裁员影响了多少员工。
三星电子HBM3E通过英伟达测试
三星电子终于松了一口气。 7月18日,华尔街见闻从供应链独家获悉,三星电子HBM3E已通过英伟达测试。 这是三星电子自今年年初至今,先后四次或成立、或改组既有半导体业务团队为专门的HBM小组,集中力量攻坚HBM技术,誓要拿下“英伟达AI加速卡”HBM供应商资格的重大成果。 7月16日,中国台湾供应链有消息称,三星电子之前要求其合作伙伴拨出与HBM3E供应有关的产能准备。集邦咨询也有消息称,三星电子供应链已转动起来,有望今年第3季度开始向英伟达出货。 7月31日,三星将举行财务报告会议。业界预期,三星极有可能在那时会公告通过英伟达HBM认证的消息。 三星电子为了通过英伟达测试,也想重新夺回HBM技术和市场份额优势,在2024年1-7月,先后四次调整半导体业务线,为这项目标开辟道路。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7月4日,三星电子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做了改组,新设HBM研发组。 三星电子副社长、高性能DRAM设计专家孙永洙(Son Young-Soo)担任该研发组组长,带领团队集中研发HBM3、HBM3E和新一代HBM4技术。同时,三星电子还重组了先进封装(AVP)团队和设备技术实验所,以提升整体技术竞争力。 这是继5月全永铉(Young Hyun Jun)代替庆桂显(Kyung Kye-hyun)担任DS部门负责人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 三星电子DS部门,即设备解决方案部门,主要负责存储、系统、晶圆代工的半导体相关业务。 其中,存储业务涵盖DRAM内存和NAND闪存的开发、制造和战略营销;系统LSI业务包括系统级芯片设计、制造和销售;晶圆代工业务为其他公司制造半导体芯片。这个部门在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 全永铉(Jun Young-hyun)最早于2000年加入三星电子的内存芯片业务团队。2014至2017年期间,全永铉担任DRAM和内存芯片开发业务负责人。之后,全永铉转任三星电池制造商三星SDI的首席执行官,负责电池业务。 孙永洙负责的HBM小组称为“HBM开发团队”,取代之前包括“HBM产能质量提升团队”在内的两个专门的HBM技术团队,集中技术力量和内部资源攻坚HBM3E和HBM4的技术开发工作,以此在HBM业务范围内追赶领先者SK海力士。 看起来孙永洙的工作卓有成效,在他领导的“HBM开发团队”成立仅两周(14天),或者更早,三星电子HBM3E就通过了英伟达技术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电子在HBM4(第六代)产品中用自家的4nm制程工艺制造逻辑芯片。目前,三星电子4nm工艺制程的良品率已超70%。 HBM的逻辑芯片,即Logic Die,SK海力士口径是基础裸片Base Die,美光科技则用接口芯片Interface Die概称。 上图图示为美光科技HBM3E微观物理结构图。 其中,DRAM Die为HBM内存提供内存容量;Interface Die(即 Logic Die)是DRAM堆栈的控制单元,也负责通过互连层与处理器的内存接口通信。因此, Logic Die是HBM内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HBM4的逻辑芯片需要支持更多的信号引脚、更大的数据带宽和承载部分客户定制功能,因此存储厂商开始选择与逻辑晶圆厂合作,用逻辑半导体工艺生产HBM4的逻辑芯片。 SK海力士的HBM4逻辑芯片,此前有消息传出,其将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制程。最近,业界有消息称,SK海力士的HBM4,将用台积电5nm工艺制程替换此前的7nm工艺。 据美光科技财报显示,HBM3E在同一技术节点中生产给定数量,所消耗的晶圆供应量大约是DDR5的三倍。因此,三星电子将从DDR5产能中调拨约30%的比重,专项生产HBM。但此则消息未获三星电子官方确认。 尽管如此,业界仍相信这则消息的可靠性。 鉴于三星电子是全球DRAM龙头,市占率高达45%,若其调拨30%的DRAM产能给予HBM,则会削减约13%的DRAM全球供应量,故而DRAM供应缺口甚至比HBM更大,价格也会继续上扬。
新品刚刚上架,宗馥莉的天下打不动了 |风暴眼
摘要: 凤凰网科技通过走访北京各线下铺货渠道发现,宗馥莉上任后推进的茶饮新品近一到两周内才刚刚上架。“卖的不好”,一位北京本地的商超销售人员表示,在永辉超市,该款娃哈哈新品被放在了单独的促销场地内,但售卖数量只能说“还行”。娃哈哈的改革才刚刚逐步落地,一封来自宗馥莉本人的辞职信,却让这一切突增变数。 凤凰网科技《风暴眼》出品 作者|董雨晴 张宏伟 编辑|于浩 在离开父亲的嘱托,掌管娃哈哈仅143天后,宗馥莉迎来了她职业生涯里最大的一个坎儿。 7月18日,一封印有宗馥莉亲笔签名的辞职信流出,她在该封信件中表示,“近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东,就本人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本人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因此,本人决定自即日起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其经营管理。”信件落款时间为7月15日。 图|来源于网络 此后,有前高管向媒体证实,该封辞职信确为宗馥莉所提。另有接近娃哈哈的人士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多位娃哈哈高管离开。 作为瞩目的二代,宗馥莉三个字的出场率越来越高。1982年生人的她,直到39岁才真正意义上走入娃哈哈的权力中心,在此之前,她从2004年留学回国进入娃哈哈,便从基层的生产管理做起,后还担任过公关部部长一职。2007年,宗馥莉还接手了负责给娃哈哈饮料灌装的宏胜饮料集团。但这些,离真正意义上的娃哈哈接班人,都很遥远。 图|宗馥莉(来源于网络) 2021年,随着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两个职位被交到宗馥莉手中,外界似乎嗅到了接班的意味,并期待这个宗庆后最疼爱的女儿的成绩。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宗馥莉自接手要职以来,就重点推进娃哈哈的年轻化变革,这既是宗庆后所关心的,也是宗馥莉更擅长的地方。 2022年,在出席娃哈哈集团年度销售工作会议时,宗馥莉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计划,并拿出20余款新品,重点向当前热门的无糖气泡水品类、新茶饮下手。 不过,宗庆后在任期间,宗馥莉的改革一直未能真正意义上地落实。 在娃哈哈内部,也一直很难说清宗馥莉和宗庆后的职责分工,二者都会下达业务指令。甚至有员工说,随着宗馥莉接任要职,其与父亲的分歧也愈发明显。后者推崇家文化,讲究人治,但宗馥莉更追求制度的严格执行,注重流程的规范。 图|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 (来源于网络) 这种微妙的制约感,在今年初终于被打破。 2月25日,娃哈哈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父亲的离去,给了宗馥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以及独揽大局的开端。但同样地,宗馥莉也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以及引导,开始单打独斗。 在宗馥莉接任掌门人的140余天时间里,宗馥莉对内要稳定局面,对外要面临农夫山泉的纷争。 即便后者公开发文回应质疑,12次点名娃哈哈,宗馥莉也从未在公开场合给过任何回响。 这一百多天时间里,宗馥莉在专注于做此前她一直想做,但一直能做真正做成的事情。在今年3月上旬流出的《致全体销售人员的一封信》中,娃哈哈宣称要抓紧时机,“打好终端铺货突击战”。 彼时,娃哈哈才开始在线下渠道铺出自己的专属冰柜,试图在线下这个饮料行业最关键的战场上拿下关键的一局。此外,内部信还着重强调加强对经销商业务员的考核力度,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 然而,宗馥莉的改革推进期,也正是农夫山泉对娃哈哈进一步围剿的开端。今年4月,绿色包装的农夫山泉悄然铺满线下各大商超,主打“纯净水”的绿瓶农夫山泉,终于正式挑战起娃哈哈在瓶装水市场仅存的硕果。 宗馥莉在前方战场遇到了劲敌,退回到娃哈哈内部,她还有更棘手的情况需要处理。一位娃哈哈经销商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本来宗馥莉和娃哈哈集团股东、高层一直在博弈和谈判,主要是关于股权问题,我们知道这个事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谈判)没谈好。” 二代接班争权的经典桥段,终于还是戏剧性地发生在了娃哈哈身上。 图|来源于网络 在成立37年后,娃哈哈到底需要什么?至少从当前的成绩来看,改革的确很重要。 尼尔森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瓶装水市场中,农夫山泉的市场份额已高达26.5%,怡宝也有21.3%,百岁山10.1%,康师傅9.9%,冰露7.4%,但娃哈哈只剩下5.3%。 目前,娃哈哈的当家王牌产品,仍旧是AD钙奶和营养快线。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些产品都不是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品类。宗馥莉曾在2016年推出过一个全新品牌Kelly one,以新生代人群为目标消费客群,主打苏打水、纯茶、果汁果味茶。不过直到今年宗馥莉正式接任掌门人之后,这些新品类与产品才真正大规模地走入线下渠道。而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自3月后,才开始出现与该新品相关的推广内容。 图|来源于网络 另在3月5日,娃哈哈还官宣上架了无糖纯茶系列新品。凤凰网科技通过走访北京各线下铺货渠道发现,这些新品近一到两周内才刚刚上架。“卖的不好”,一位北京本地的商超销售人员表示,在永辉超市,该款娃哈哈新品被放在了单独的促销场地内,但售卖数量只能说“还行”。 大刀阔斧推进线下渠道,推新品类短期内还难见收效。但与之相对应的,内部的人员变动已经必不可少。有员工就对媒体表示,宗馥莉接班后就对中高层人员频繁调整,员工是有意见的。这些“意见”最终引燃了矛盾的导火线,直接烧到了宗馥莉身上。 在辞职信流出前,网上还流传着一位自称娃哈哈前员工举报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集团巨额国有资产的举报信。 图|来源于网络 娃哈哈集团2023年年度表彰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娃哈哈的业绩约为500亿元。这一成绩与娃哈哈2022年512亿元的销售额和2021年519亿元的销售额相比,不增反降。 娃哈哈还没有等来自己的转折点,宗馥莉已经陷在进退两难之间。 截至发稿,娃哈哈仍未对该系列传闻作出官方回应。此外,爱企查显示,7月5日,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两位董事施丽娟和施幼珍退出,宗馥莉的职位由董事长变更为执行董事。施幼珍正是宗庆后的妻子、宗馥莉的母亲。
国际空间站2030年脱轨细节公布:SpaceX推进,持续12-18个月、耗资8.43亿美元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联合公告,分享了 2030 年国际空间站结束任务,脱轨重返地球的任务细节。 IT之家 6 月 27 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和 SpaceX 公司达成 8.43 亿美元合同,SpaceX 公司负责研制用于安全引导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退役的“美国脱轨飞行器”(U.S. Deorbit Vehicle)。 图源:美国宇航局 美国宇航局今天举办媒体见面会,分享了关于让国际空间站脱轨的更多细节信息,整个脱轨任务时间可能会持续 12-18 个月时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虽然国际空间站将在 2030 年代被取代,但这个轨道实验室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正式寿终正寝。 候选者细节 美国宇航局披露的遴选文件显示,在最后的竞争者中,只有 SpaceX 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下文简称 NG),而 SpaceX 公司因为“龙”飞船设计而赢得这笔合作。 政府采购网站 SAM.gov 发布的官方文件显示,NG 公司的太空拖船构想在某些“solar Beta”角度下可能无法实现,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该文件称:“SpaceX 公司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高可靠性 USDV 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的开发和测试,降低了政府延迟交付美国脱轨飞行器的风险,并大大提高了成功履行合同的可能性”。 “美国脱轨飞行器”细节 报道称该脱轨飞行器将基于现有的“龙”飞船打造,将携带超过 35000 磅的推进剂,是现有“龙”飞船的 6 倍,发电和储存能力是“龙”飞船的 3-4 倍。 SpaceX 任务管理总监莎拉・沃克(Sarah Walker)表示,“龙”飞船将有一个“增强型躯干部分”,该部分将配备额外的推进剂罐,以及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发电设备和其他为复杂任务定制的设备。 该飞行器计划装备 46 个“天龙” Draco 引擎,其中 16 个安装在太空舱上,用于姿势控制;还有 30 个装备在躯干上,用于 delta-v 机动。 在国际空间站脱轨时,将会有 22-26 个 Draco 引擎同时点火,产生大约 1 万牛顿的推力。 天龙座(Draco)发动机是 SpaceX 自研的自燃式液体发动机,单台真空推力 400N(90lbf),主要用于远地点 / 近地点机动、轨道调整和姿态控制,继承自一代龙飞船。 SpaceX 公司本周三公布了“美国脱轨飞行器”的渲染图,外观看起来就像一个传统的龙飞船,末端连接着一个巨大的躯干。 脱轨方案 “美国脱轨飞行器”在和国际空间站对接之后,会不断推动空间站脱离正常轨道,整个过程将会持续 12-18 个月时间。 目前国际空间站距离地面 400 公里(250 英里),在“美国脱轨飞行器”推力下逐渐“飘落”到 220 公里(136 英里)高度,此时会撤离空间站内的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在宇航员撤离 6 个月后,“美国脱轨飞行器”开始推动其重返地球大气层,相关残骸会降落在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域(目前尚未敲定降落地点)。 图源:Michal Vaclavik 这项任务非常复杂,SpaceX 公司必须开发一种足够强大的飞行器,引导空间站穿过越来越大的大气阻力。 图源:Michal Vaclavik 正如 SpaceX 公司龙飞船任务管理主管莎拉-沃克(Sarah Walker)所解释的那样: 我认为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事情是,这次(最后)燃烧必须足够强大,才能让整个空间站动起来,同时还要抵抗空间站上不断增加的大气阻力所造成的扭矩和力量,以确保它最终在预定位置终止。
改革近镜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火红的标语,忙碌的人群……具有鲜明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展区里,习近平总书记与众人交流着观展体会与感悟。   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一位展览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展览第一部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展区长时间驻足观看,随行的新华社摄影记者记录下这一瞬间。   劳动者群像和现场摆放的人物雕塑形成自行车“洪流”,后面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硕大的红色标语牌……展区生动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的激情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最早出自哪里?”有工作人员回答:“这是蛇口工业区最早提出来的。”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曾诞生过许多催人奋进的口号。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作出肯定,当年国庆游行时,口号还被写上了彩车。   这句体现特区精神和改革开放愿望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产生巨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问深圳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深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精品作品?”他回答:“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艺作品,都是从深圳向全国传播开来的。”   “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在此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广东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   冲破思想的牢笼、大踏步前行,深圳经济特区引领并见证着中华民族追赶时代、迈向富强的壮阔历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鲜明标志。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深圳,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再次强调:“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中国外贸半年报 | 读懂“成绩单”里的中国经济发展亮色
   央视网消息:近几天,中国海关陆续公布了区域外贸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多区域、多省市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京津冀、粤港澳区域、东三省,以及中部地区的安徽、西部地区的广西等省市,货物贸易进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出口方面,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速持续回升至6.9%,从增长动能角度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安徽:外贸规模居中部地区首位   合肥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七成,汽车及零配件贡献最大,增长23.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4%。其中,上半年及当月规模均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安徽:新质生产力助力国企品牌转型升级   今年7月,适逢打造中哈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之际,以安徽这家国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积极推动海外事业融入哈萨克斯坦产业链和价值链。7月5日,企业发布产销快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28%。在哈萨克斯坦,2024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05%。   西部地区扩大对东盟等区域进出口   据南宁海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广西进出口总值3452.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918亿元。上半年,广西对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占比明显提升,增长26.7%。其中,广西对越南进出口保持强劲增势,增速超三成,从单一经济体看,越南已连续25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拉萨海关统计,上半年,西藏自治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8.01亿元,同比增长132.4%,增速连续6个月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西藏自治区外贸增速排名全国首位,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东北地区外贸创新高 大连服装行业向高端定制转型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138.6亿元,同比增长1.5%,创历史同期新高。服装加工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这里的企业主动创新求变,聚焦高附加值单量单裁业务,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引领行业从批量服装向定制化服装转型,逐渐摆脱传统增长模式。据统计,今年1—6月,大连市实现定制化服装出口4.45亿元,同比增长2.9%。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外贸规模创新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外贸总值达4.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8%。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4.3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0.6%。具体来看,重点出口商品增长较快,如广东的优势产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船舶、电动载人汽车、集装箱快速增长,分别增长70.7%、78.3%和104%。此外,广东贸易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2.8万亿元,增长21.3%。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