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腾讯《DNF手游》发布道歉信:没有从玩家视角去思考问题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腾讯《DNF 手游》昨晚发布道歉信及后续改进计划。官方在 BUG 处理、沟通服务方式进行了反思,将在 7 月 21 日停机维护后为玩家提供补偿,具体包含:幸运符 * 10、50 级史诗自选礼盒 * 1。 《DNF 手游》官方决定调整策划面对面活动,活动目前正在全速筹备中,希望尽快跟大家以直播的方式见面。此外,DNF 手游策划团还将入驻社区,定期在社区中回答各位玩家最关心的问题。以上具体活动的时间和规则,将陆续发布。 IT之家附上道歉信原文: 亲爱的各位勇士: DNF 手游自上线以来,尤其是最近,给各位勇士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游戏体验及不好的感受。在此,我们向大家郑重说一句:“对不起”! 围绕近期发生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现在向各位勇士进行汇报: BUG 处理 我们没有从各位勇士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及 BUG 的影响。比如对于显示异常 BUG 没有足够的重视,耽误了修复进度,期间也没能及时向大家说明,进而造成了误会和不好的影响,这是我们的错。 沟通服务方式 我们在沟通的诚意、及时性和互动交流等方面都不够好。比如问题发生后,我们从 BUG 复现、解决到和大家沟通的过程太长。又如在 7 月 17 日的“策划沟通交流会”举办方式上,采用了录播而不是直播,没有直接与大家互动交流,抱歉是我们搞砸了,辜负了大家的期待。 勇士们在游戏内外的支持与鞭策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因为大家的热爱和守护,才有阿拉德大陆的繁荣,我们不会忘记这个根本。我们深知唯有足够用心和加倍努力去做好,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运营服务,才能不辜负勇士们的爱与期待。 为此,我们将在 7 月 21 日停机维护后为各位勇士提供补偿,具体包含: 幸运符 * 10 50 级史诗自选礼盒 * 1 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目前游戏里已有的 50 级史诗自选礼盒是限制 30 天内开启的,我们担心可能会影响部分勇士的体验,目前研发正在紧急开发无使用期限(可以囤)的自选礼盒,最快更新到游戏内能够领取的时间是 7 月 21 日(即 7 月 21 日凌晨停机维护后开放补偿道具领取)。 痛定思痛,在认真整理了勇士们通过各个渠道发来的意见和反馈后,我们决定调整策划面对面活动,活动目前正在全速筹备中,希望尽快跟大家以直播的方式见面,届时期待与勇士们的互动交流。此外,DNF 手游策划团还将入驻社区,定期在社区中回答各位勇士最关心的问题。以上具体活动的时间和规则,我们将陆续发布。 再次感谢勇士们的批评与建议,也恳请大家再给我们一些筹备与改进的时间!阿拉德的冒险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故事还很长,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包容,我们将继续努力,一定不负期待!最后,向各位勇士们郑重地说一句:“对不起”! ——DNF 手游运营团队
新闻揭秘:FBI使用上市公司“未公开技术”破解“特朗普刺客”手机
财联社7月20日讯(编辑 史正丞)在上周末20岁的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试图刺杀特朗普未果后,FBI在本周一公开宣布成功破解刺客携带的智能手机。而根据多家美国媒体集中爆料,在这条新闻后面还藏着一个隐秘的信息——美国联邦执法人员被迫用上了“未公开的新技术”破解智能手机。 这一动向,也反映出当前移动设备取证软件取得的显著突破,以及执法机构、“破解者”和手机系统开发商之间的博弈。 FBI火线求助 据悉,上周特勤局狙击手击毙克鲁克斯后,调查人员在他身上找出一部“新款三星智能手机”。最先拿到证物的FBI匹兹堡办公室发现没办法破解后,隔天就把手机送到了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FBI学院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特工们使用以色列数字情报公司Cellebrite开发的手机密码破解工具。Cellebrite的软件有多种手段破解密码,包括禁用手机内置阻止重复尝试密码的机制,同时生成数百万个密码来强制破解等。 但据称由于克鲁克斯的手机款式比较新,所以那套公开上市的软件并不适配。 作为参考,根据早些时候媒体公开的一份Cellebrite内部文件显示,目前市面上贩售的Cellebrite工具无法破解iOS 17.4或更新版本的手机,以及处于关机状态的Google Pixel 6、7 和 8 手机。 面对“尽快交出搜查结果”的压力,FBI直接向Cellebrite求助,结果数小时内就拿到了一套“正在开发中的新软件”。根据报道,FBI拿着这套新软件,只花了“不到40分钟”就解锁了克鲁克斯的手机。 当然,解锁的手机并没能提供太多的有效信息。知情人士称,手机里的信息虽然有一些可供追查的线索,但没有任何与犯罪动机、犯罪计划或同伙有关的线索。 在本周三与国会议员举行的简报会上,FBI透露克鲁克斯曾经在手机上搜索过特朗普公开露面的日期,芝加哥民主党全国大会的日期,以及搜索FBI局长、司法部长在内的一系列知名政治人物。 Cellebrite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作为全球知名的“手机破解”软件供应商,Cellebrite在2021年通过SPAC交易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由于全球执法机构愈发旺盛的“破解手机”需求,Cellebrite的营收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股价也在近一年半翻了3倍。 (Cellebrite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财报显示,Cellebrite在今年一季度实现8960万美元的营收,为此处理了“超过500万个案例”。公司也在本周发表声明称,正在寻求扩大与美国联邦客户的业务。
在“蓝屏事件”前,微软还发生过哪些重大IT故障?
7月19日,微软“蓝屏死机”(Blue Screen of Death)事件再次发生,此次蓝屏由背后的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技术更新导致,对全球各行各业的影响产生了巨大影响。 微软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蓝屏,通常是在新系统版本发布时,因系统错误、软硬件兼容性问题或驱动程序问题导致,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几次比较重大的蓝屏事件。 1998年4月20日,微软在发布Windows 98测试版时,发生了蓝屏事件。现场观众先是惊讶,随后爆发出一阵掌声和笑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当时幽默地说道:“这大概是为什么Windows 98还未发布的原因吧。” 尽管这次蓝屏是微软自身原因导致。不过发布该系统的微软前执行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克里斯·卡波塞拉(Chris Capossela)一直在微软任职至2023年,并未受到蓝屏事件的影响。 进入2000年代,随着Windows XP系统的发布,微软蓝屏变得更加频繁。2005年和2008年,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和Windows XP Pack 3先后发布,这两次发布后,用户报告大量蓝屏问题,尤其是在Windows XP Pack 3发布后,AMD处理器的系统遇到蓝屏问题更多。2015年Windows 10发布初期,部分用户也报告蓝屏。这些蓝屏事件主要与防火墙和网络设置有关。 此外,由防病毒软件导致的大范围蓝屏事件也曾发生过。2007年5月18日,诺顿软件升级病毒库后,导致Windows XP重启后系统会瘫痪。这次“误伤”至少使国内数十万台电脑受影响。赛门铁克公司随后对此事件发表官方声明,确认软件误删除Windows XP系统文件。 但上述几次蓝屏事件的影响力和范围都不如7月19日最新发生的蓝屏事件。“基础设施稳定影响越来越大,云、直接由云进行补丁管理的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各行各业。”一位网络安全领域资深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过去十年内,微软发生过数起重大IT故障。2018年9月,微软云Azure遭遇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宕机,影响了美国中南部地区以及全球客户。此次服务中断是由于美国的一场雷暴影响了微软位于美国中南部的数据中心服务器。 2020年9月,微软包括Outlook、Office 365和Teams在内的多个服务因认证系统变更导致大规模宕机,影响了全球的用户。2021年上半年,微软接连数周多次发生服务中断,微软云Azure、Xbox、Teams和Office 365都受影响。当年4月,微软Teams在全球范围宕机超过2小时。 近两年来,微软系统访问中断事件也频频发生。2023年1月25日,由于撤销了多条BGP路由和大量路由更改,导致大量数据包丢失,多项微软云(Azure)托管服务出现大规模中断。Microsoft Teams、Outlook、Sharepoint和其他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中断近90分钟,影响了数百万依赖这些服务的消费者和企业。 除了厂家自身的测试管理和发布管理出问题之外,网络攻击事件也曾导致微软网络数次中断。去年6月5日,包括微软Teams和Outlook在内的微软365软件套件停机了两个多小时,影响数千名用户,次日早上又短暂复发。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上半年,微软网络中断就发生了四次。 微软表示,受网络攻击的影响,某些服务的流量激增,暂时影响了可用性。微软在监测到威胁后称,立即展开调查并开始跟踪威胁行为者Storm-1359的DDoS活动。DDoS攻击的工作原理是将大量互联网流量导向目标服务器,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段使其离线。 今年5月,微软的Bing、Copilot服务大规模中断长达24小时。此次中断主要影响亚洲和欧洲的用户,许多用户无法访问这些服务。 7月19日美股开盘,微软股价下跌超过1%,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股价下跌超过13%。
今日,OpenAI杀死ChatGPT-3.5
编译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GPT-4o新版本降到1块钱/百万tokens了,打败OpenAI的还是OpenAI! 智东西7月19日报道, 7月18日晚间,OpenAI推出最便宜模型GPT-4o mini,我们第一时间将包括OpenAI在内的10家国内外厂商的大模型API最新定价进行了对比,发现这次其他同行压力不小了。 GPT-4o mini API输入定价为15美分(约合1.09元人民币)/百万tokens,输出价格为60美分(约合4.36元人民币)/百万tokens,相比GPT-3.5 Turbo便宜了超60%;但其能力大幅赶超GPT-3.5 Turbo,在MMLU测试中取得了82%的好成绩,并在LMSYS排行榜的聊天偏好方面超越了GPT-4。 此前,许多开发者因大模型价格昂贵,转向谷歌的Gemini 1.5 Flash、Anthropic的Claude 3 Haiku等小模型。现在,这些模型都被GPT-4o mini“狙击”了。 ▲GPT-4o mini性价比远高于一众小模型(图源:Artificial Analysis) 如下表所示,据智东西统计,GPT-4o mini目前定价明显低于Gemini 1.5 Flash的2.5元/百万tokens的输入价格、7.6元/百万tokens的输出价格,也低于Claude 3 Haiku的1.8元/百万tokens输入价格、9元/百万tokens的输出价格,且性能全方位碾压它们。 同时,从上表可知,国内厂商如深度求索、智谱AI、字节跳动、阿里云、百度、字节跳动、腾讯云、科大讯飞等在6月陆续将模型大幅降价,但现在价格优势也被削弱。 比如阿里云Qwen-Turbo输入价格2元/百万tokens、输出价格6元/百万tokens,百度ERNIE 3.5系列输入价格12元/百万tokens、输出价格12元/百万tokens,字节Doubao-pro-128k输入价格5元/百万tokens、输出价格9月/百万tokens……在GPT-4o mini面前,性价比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OpenAI CEO Sam Altman称,GPT-4o mini“走向廉价到无法计量的智能”。 ▲OpenAI CEO 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X发文 根据OpenAI公告,GPT-4o mini对比2022年功能相对初级的GPT-3的text-davinci-003模型,tokens成本已锐减99%。 目前,GPT-4o mini已免费上线ChatGPT,预计逐步替代GPT-3.5。 一、赶超GPT-3.5 Turbo,问鼎小模型 GPT-4o mini具备低成本和低时延特征,能胜任多种任务,如:链接或并行模型调用、处理大量上下文、快速实时文本交互等。 它拥有128k tokens的上下文处理能力,在API中已支持文本和视觉输入,且支持16k输出tokens,未来还将扩展到视频和音频的输入/输出。 在多个全球权威基准测试中,GPT-4o mini成绩超越了自家的GPT-3.5 Turbo以及一众小模型。 在MMLU文本智能与推理基准测试中,GPT-4o mini以82.0%的得分领先,而Gemini Flash和Claude Haiku分别为77.9%和73.8%。 在MGSM数学推理测试中,GPT-4o mini获得87.0%的高分,远超Gemini Flash的75.5%和Claude Haiku的71.7%。 在HumanEval编码性能测试中,GPT-4o mini也以87.2%的优异成绩领先,Gemini Flash和Claude Haiku则分别为71.5%和75.9%。 多模态推理领域,GPT-4o mini在MMMU评估中得分59.4%,同样领先于Gemini Flash的56.1%和Claude Haiku的50.2%。 在执行任务时,如从收据中提取结构化数据或基于对话历史生成高质量电子邮件回复等,GPT-4o mini的表现显著优于GPT-3.5 Turbo。 GPT-4o mini昨夜刚刚发布,AI大牛Andrej Karpathy在社交平台X上称:“大语言模型的尺寸竞争正在加剧……倒退!我敢打赌,我们会看到非常小的模型,甚至是GPT-2参数级别的模型,已经非常擅长‘思考’”且可靠。” ▲AI大牛Andrej Karpathy在社交平台X发文 二、API输入价格低至1元,已免费上线ChatGPT GPT-4o mini现已正式上线,集成于Assistants API、Chat Completions API及Batch API中,供开发人员使用。 费用方面,GPT-4o mini输入价格为15美分(约合1.09元人民币)/百万tokens,输出价格为60美分(约合4.36元人民币)/百万tokens,这大致相当于处理约2500页标准书籍内容的成本。 OpenAI计划在接下来几天内推出GPT-4o mini的微调功能。 对于ChatGPT用户,无论是免费版、Plus版还是团队版,从今天起他们都将能够体验到GPT-4o mini,它将逐步替代GPT-3.5。企业用户也将在下周起接入这一升级。 OpenAI称,GPT-4o mini继承了GPT-4o同等严格的安全防护机制。其在预训练阶段过滤掉不良信息,进入训练后采用强化学习与人工反馈(RLHF)等技术,使模型行为更加符合安全策略。 作为首个应用OpenAI指令层次结构方法的模型,GPT-4o mini在API中展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有效抵御越狱攻击、即时注入及系统即时提取等风险。 OpenAI将持续监控GPT-4o mini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新风险,立即采取措施提升模型安全性。 OpenAI在公告文末附上了9位团队负责人的名字,其中Shengjia Zhao、Hongyu Ren、Haitang Hu、Mianna Chen、Kevin Lu五位都是华人面孔,毕业学校涉及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结语:模型尺寸竞赛逆转,价格战加剧 大模型价格战加剧。OpenAI的GPT-4o mini对比2022年功能相对初级的GPT-3的text-davinci-003模型,tokens成本已锐减99%,这是此前6月份产业价格战的高潮延续。 OpenAI的每一次发新都把压力给到同行。而就在同日,英伟达和法国明星AI独角兽Mistral也联合发布了名为Mistral NeMo的小杯模型,性能超过Llama 3 8B。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小模型出现,将推动AI无缝融入更多日常场景,也让产业换一个角度思考AI落地。
雷军年度演讲万字原文:如果小米要造车,我必须挺身而出
刚刚,雷军在 2024 年度演讲中完整呈现了小米造车的心路历程,包括: 小米造车起源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危机事件,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小米又是如何应对的?此外,雷军还分享了小米造车这三年来经历的诸多艰难时刻,以及他最大的感悟。 甚至还有一个漂移小彩蛋。 以下是演讲原文,enjoy! 第一章:小米汽车的起点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我的第五次年度演讲。现场来了很多的朋友,还有很多朋友正在观看直播,我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发布,其热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一夜之间成为了现象级的爆品。 过去的三个多月里,我感觉每天都像在梦里一样。回顾过去 1000 多个日日夜夜,小米汽车经历了太多的起伏和故事。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小米造车始于一个意外。 那是在 2021 年 1 月 15 日早上 7 点多,我在上班路上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那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立刻感到困惑。我们很快召开了紧急董事会,商讨对策。 就在那次董事会上,一位董事问:「如果你们的手机业务不能继续,你们三四万人怎么办?」是的,如果我们的手机业务不能继续,我们该怎么办?一位董事建议:「你们要不要认真考虑一下造车?」 当天下午,我们第一次认真讨论了造车的问题。几乎所有高管都支持我,认为造车风险太大,我们应该先进行调研。于是,我们组成了一个六人的调研组,在 70 多天的时间里,我们马不停蹄地访问了 10 多个城市,有时早晨出发晚上返回,风尘仆仆地调研了 85 场,面访了 200 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还开了 4 次高管会议。 在调研过程中,有两位好朋友一直力劝我造车,他们是李斌和何小鹏。 说实话,我在写 PPT 时都在想,他们请我造车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难道不怕汽车行业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吗?我一直在思考,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为小米好。随着调研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所以在 3 月 24 日向董事会汇报时,我是这样说的:「智能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汽车行业正在与消费电子行业相结合。我认为小米必须参与进来。」 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担忧:汽车行业会不会像手机行业一样,最终只有少数几家能够生存下来?如果我们不能进入全球前五,我们可能就无法生存。因此,如果我们决定造车,首先要有长期计划,其次要朝着全球前五的目标努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准备投入大量资金。 我们当时认为至少需要 100 亿美元。经过董事们的激烈讨论,他们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支持造车。但由于投入巨大,雷军本人必须亲自带队。 说实话,我完全没想到董事会会有这样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都在挣扎。那时的小米正处在多事之秋,我们上市两年半,公司正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型,非常痛苦。而且我们手机的高端化刚刚开始,千头万绪。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培养多年的年轻高管离职了,给我当头一棒,他就是周寿资。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我还是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我们正处在多事之秋,这些事情交织在一起,让我内心非常纠结。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必须思考我们是否要造车,我自己是否要带队造车。这并不容易。我觉得在每一个深夜,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决定大干一场,但第二天早晨醒来,太阳升起时,我又感到迷茫。 我反复问自己:创业这么苦,我真的还要从头再来一遍吗?风险这么大,万一输了,我这辈子就这么灰溜溜地收场吗?我真的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一个全新的行业吗? 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了整整一个星期,非常煎熬。 3 月 30 日,我正式回复了董事会:如果小米必须造车,如果大家认为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这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多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时我心中只有七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面对千万人的质疑和阻拦,我也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当天,我们就正式宣布小米将进入造车领域,雷军带队,10 年内全资投入 100 亿美元。 小米造车 100 亿美元的消息震撼了整个行业。当天晚上,我们举办了发布会。其实我那天状态特别不好,重感冒,嗓子几乎都说不出话来。 在台上,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我当时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给了我很多鼓励。直播屏幕上的弹幕全是「干翻特斯拉」,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那天晚上是我们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车行业的不眠之夜。我收到了很多信息,最打动我的是凌晨 5 点收到的一条信息。发信人是刘安昱,他是小米早期的创业者,37 号员工。 他从小就痴迷汽车,原以为这辈子与汽车无缘。他业余时间自己改装了一辆大房车。那天他正好在广州出差,看到我们的直播发布会后非常激动,拉着几个同事到珠江边喝酒,喝完后还不尽兴,又在江边走了整整一晚。到了凌晨 5 点,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给我发了条信息,只要让他参与,干什么都行。 还有李田原,他当时在宝马德国总部负责 iX 车型的设计,是欧洲混得很不错的中国设计师。小米的发布会深深震撼了他,激发了他加入小米的愿望。放弃宝马总部的工作,放弃欧洲舒适的生活,说服家人一起回国,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他依然果断辞职,收拾行李,举家回国,投身小米汽车的创业中。 还有胡峥楠,他之前两次拜访过小米。发布会后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造车 20 多年,干过国企,干过民企,自己也创过业。他与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特别想出来看看互联网是如何造车的。后来他加入了顺为,再后来兼任了我的顾问。 就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就组成了一个超过 1000 人的团队。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汽车部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 7000 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聚集了超过 1000 位技术专家。发布会对我们组建团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前几天,我让我们的 HR 部门统计了一下,三年多时间里我们收到了 38 万份简历。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我们还永远欢迎优秀的工程师继续加入小米汽车的团队。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家全球前五的车厂,我们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 小米造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的一群企业家朋友们也特别关心。4 月 5 日,他们组团到访了小米,带着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们现在才下场是不是太晚了?确实,三年多前相比新势力,我们晚了六七年。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智能化才是汽车的灵魂,而智能化在电动车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且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你真心喜欢,只要你真心想干,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 他们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小米汽车不拿出来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很多人一听到上市就热血沸腾。当时造车很火,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票飞涨。我跟大家交流时说,的确有几家风险投资公司给小米汽车开价了,当时因为市场特别火,估值 100 亿美元。 各位想一想,小米汽车啥都没有,就估值 100 亿美元。而且用别人的钱造车几乎无风险,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实话实说,我们也动过心,但想来想去,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拒绝了。为什么?因为造车的周期很长,如果我们拿了别人的钱,想法和时间要保持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大量的人才和技术都可以直接利用。 我非常清楚,造车的难度很大,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团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车,这样我们才有胜算。 所以最后我们决定小米全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车做好,我们在所不惜。 那天,王传福来了,李想也来了,何小鹏也来了,李斌也来了。我还记得后来王传福跟我说,他特别佩服我们的勇气,但是多少还是为我们捏了把汗。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起点,如果不是遭遇美国制裁这样意外事件的巨大冲击,我们不会贸然进入汽车这么复杂的行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小米 SU7。 所以无论面对何等巨大的危机都不能被吓倒,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我们冲出重围的关键。 第二章:先守正,再出奇 当我们决定造车后,其实还面临无数的挑战。 汽车行业每年发布两三百款新车,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作为一个新来者,第一辆车非常重要,我们该怎么造车,我们该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刚开始我们的团队找了一大堆报告,开始学习,开始研究,写了上百页的分析材料,但我忍不住一上来就泼了盆冷水。我说各位不要想这么复杂了,我们能不能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们都想买的车?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想买的话,那车造出来也没用。 好,第二个问题来了,小米工程师到底想买一辆什么样的车呢? 我们组成的团队还挺专业的,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找个调研公司,花几个月整份报告。在讨论的时候我再次提醒大家,我说别浪费时间了,100 份报告也替代不了一个真实用户面对面的沟通。 我说,我们应该马上开始,我动员我们所有人不辞辛劳,和我们小米的工程师一个个聊。其实两三个星期我们就聊了 300 多人。 聊完以后大家觉得还不过瘾,就跑到小米的每一个办公区的停车场,一辆一辆去数,看看大家到底开什么车。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土,但是很简单、很直接、很有效。很快我们就知道大家买的品牌车型和价格段,比如说轿车和 SUV 各占一半。 从研发角度来说,高车容易,低车难。做 SUV 相对容易,做轿车要难一些。所以大部分车企都是先做 SUV,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先从难的做起。等轿车做好了,再做其他车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做纯电轿车。 中国的产业链非常成熟,其实电动车还是比较容易造的。 三年多前,有很多朋友劝我说你们已经晚了,赶紧出车,找家代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刚开始我们也这样想过,既找过代工,也想过收购。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下了决心,从核心技术做起,绝对不要想走捷径。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我们吃过大亏。 14 年前我们小米创业的时候,就是轻模式,从模式创新开始,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我们还在补课。所以当我们再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10 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当我们下了这个决心后,我们的投入非常坚决。电机我们一上来就做了三代,电池我们也做了两套智能驾驶。我们也做了纯视觉,也做了激光雷达,我们很多技术都是这么干的。 今天我跟大家讲讲电池包。 电池包可能一般人都觉得很简单,实际上还是特别复杂。一个电池包做下来差不多需要十几个月,几千万的投入。所以行业里面开发一辆新车,一般做两个电池包,多的做三个。大家知道我们初期干了多少个吗?我们干了 10 多个电池包,甚至为了把电池包的技术搞明白,我们还自建了一个电池包的工厂。 这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团队折腾得够呛,把供应商也折腾得够呛。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专门打电话给宁德时代的曾总解释。 曾总说他理解,他当年给 A 公司做过电池,A 公司一款手机其实只需要一个电池方案,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开了 200 多款,最后只用了一款。他说他理解,只有这样干才能真正把产品做好。 我们就是这样从核心技术出发,10 倍投入。我们的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启动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就这样,我们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 到了 2021 年年底,春节前,第一次项目的正式评审会开始了,我们大家都挺激动,结果这个会开下来,开得特别郁闷,大家的分歧特别大,吵来吵去。最后下决心整个产品方案推倒重来。 春节期间,我觉得大家的春节都过得不好,都特别焦虑。我们的项目进度怎么办?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日程,把我们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抓过来开会,商量怎么解决。 就这个临时召集的会,谁也没有想到,一开开了整整 21 天,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会议。刚开始大家还比较矜持,第二天真的就开始了,越来越激烈。有时候一个问题能从早晨 9 点吵到晚上 9 点。 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就下了决心,我们的团队什么时候吵明白了,我们就什么时候散会,我们就一直开到吵明白为止。 其实当时我们团队 1000 多人,大家都在等我们这个会议的结果。我们就是在进入压力巨大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放下来了,先吵清楚。 今天回想这个会,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背景,第一次有如此长时间高密度面对面的讨论,帮助了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这 21 天的会我总结下来,我觉得形成了一个最重要的共识: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只要能顺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问我说,你们三年为什么能把车造出来?最关键就是这句话。 小米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来就颠覆,一上来就掀桌子。 所以基于这 21 天的会,我们这十来个人就成了真正的战友,可以背靠背信任,才能应对之后的无数考验。 可谁也没想到,考验来得这么快——上海疫情爆发了。 我们有不少工程师在上海,我们研发怎么办?大家手提肩扛,把能扛回去的设备全部扛回了家,在家里做研发。有一位同学就这样把设备搬回家以后,在家里搭了一套工作环境。我们的超级电机的控制软件,在他家的客厅里第一次真正运转起来。 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奇特经历。我们相隔如此遥远,却又感受到如此紧密。我记得初期的很多产品决策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中完成的。我们甚至在这个期间还办了几次线上的庆功会,当我们遇到阶段性的成果时,就把红酒寄到每一个同学的家里,大家就联网云喝酒。 就是由于这样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帮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们的项目居然没耽误,居然还能够按计划进行。 到了 2023 年 8 月 16 日,第一辆试产车缓缓地从产线上驶出来。现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谁知,经历了这么多的峰回路转,我们小米 SU7 如期交付,这真的是个奇迹。 我相信,创造这个奇迹是我们汽车部的六七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觉得我们的团队真的挺了不起的,每一个团队都是超水平的发挥。 我还记得在下线仪式结束后,大家上去了,我一个人围着市场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开车门又在里面坐了很久很久。真的不敢相信我们的车真的造出来了,在那个时刻真的百感交集。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选择了做最难的纯电轿车,我们选择了从核心技术做起,我们选择了在项目压力最大的时候,停下来开 21 天的会,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决心。 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小米汽车才能真正成功。 第三章:干一行,爱一行 过去三年时间里,其实我自己琢磨最多的是,既然我带队,我怎样才能把车做好。我琢磨了很久,后来我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 如果要造好车,我一定要懂车,一定要爱车,才有机会把车做好。 我个人造车的第一步,大家可能不信——我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开车。 说实话,10 多年前由于工作繁忙,公司给我配了专职司机,从那以后其实我很少开车。当我决定造车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决心自己开车,重新开始开车,就像新手上路,手忙脚乱的。我确实花了好几天才慢慢适应。当时我让司机坐在副驾驶,同事们看到以后就开玩笑说:「你的司机好有面子,老板亲自开车。」 因为我们小米汽车来了很多有经验的同学,他们都干了一辈子的车,见多识广,开过很多车,经验非常丰富。聊起来,他们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其实我跟他们工作的时候,我有巨大的压力。我后来想,我一定要尽快补上这一课,我一定要自驾足够多的车,我要迅速抹平这个信息鸿沟。所以我首先就跟周围的朋友去借车开,接着就跟周围的同事借。结果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借完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买的车型都差不多。 后来我就决定,要不把各个品牌的 4S 店都逛一遍,然后去那边看车、试驾。每次去我都戴着帽子,戴着墨镜,全副武装的,但是好像没啥用,很快就被认出来了,所以特别尴尬。 后来我找了一个好办法,我就在我们小米的地下车库里转,看见没开过的车就让助理去借。助理就在上面贴个借车的条,有很多同事很惊讶,说真的是雷老板要借吗?还专门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真的。 好,我借到车以后,我特别喜欢跟车主聊天,一般我主要问三个问题:这辆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当时为什么要买这辆车?假如你要换车,你打算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然后车主跟我讲的我都记下来,接着我再认认真真地开个一两天。这还不算完,我接着再去上网找跟这辆车所有相关的资料,再去看网上的各种各样的评论,然后再把它们记下来。这样的话,我对一辆车的认知就完整了。然后我再加满油,洗好车,然后再还回去。 不知不觉三年下来,我大概试驾了 170 多辆车。前几天我整理了一下笔记和资料,居然有 20 多万字。 所以我是认认真真地把这一课要补起来,为了补课,我还专门抽时间看了很多汽车巨头的传记,甚至把过去看过的赛车电影全部找出来,又重看了一遍。以前主要是看明星、看剧情、看热闹,这一次不是,这次主要看车。 看完了以后,特别多的感慨就是为什么人家法拉利做得好,保时捷做得好?你看看人家老板,人家的创始人都是赛车手。真的,你说你不懂你怎么能把车做好? 我心里就开始想,我说我能不能定个小目标,我能不能够成为国内车企老板开车最好的之一?低调。 还有我能不能去开赛车。当有这个想法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开赛车是不是很危险?而且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去开赛车是不是有点不靠谱? 我想了很久,还是下决心去试试。当然赛车驾照要先考个赛照。我的赛道是夏天学的,可能我不知道大家对赛车有多了解,因为赛车主要是处理赛道上的极致工况,所以赛车里面能拆的都拆了,基本上都把空调拆了。 各位想一想,北京的夏天温度一高,有时候 40 度,然后车里都是 60 度,热得要死。而且各位再看一下,这就是我学赛车时候的照片。 穿着防火材料做的赛车服,戴上这么大的头盔,还有坐的运动座椅。运动座椅是超硬的,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那些性能车和运动车的座椅都硬得不得了,是因为要有路感。你的车压过一个石子,你都能够迅速感受到。所以赛车和那些豪华车,那些性能车座椅都很硬。 还有我们安全带,可是 6 项安全带在开车的时候都是往死里勒的,勒得你都有点痛。像这么全副武装,在车上坐好的时候是不是看起来很帅,实际上非常不舒服,非常不舒服。几十圈跑下来全身湿透,就像洗了一次桑拿,反正每次休息的时候我都觉得像虚脱了似的。 而且新手学赛车一不小心就冲出了赛道,一不小心而且很容易就撞上了防护墙。老司机管这叫「上墙」,说你开赛车上过墙没有?每一个墙上好几遍,你这个赛车才能开得好。 我们平时开车撞一次车是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旦开赛车就稀疏平常了,而且赛车是没有保险的,被撞了的话只能自认倒霉,自己修车。无论是你撞别人还是被撞,都是各修各的车。 好,我让大家看一看,反正我们每次有同事撞了都挺激动,因为平时大家开车都很小心,基本上都很认真,但是在赛场上是经常出现。 所以说到这里,赛车的话,看起来很危险,实际上也不安全。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开赛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最重要的是你的赛车一定要经过改装,要改刹车、轮胎,甚至我们改了安全座椅,还装了防滚架。只要你遵守规则,我觉得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 所以这是我在学赛道时教练就反复要求的,就是一定要遵守规则。你的车不能拿一般的民用车去跑赛道。 为了把赛车学好,我还买了一个很高级的 7 轴模拟器,在家偷偷练,吃了不少苦。最后我终于拿到了赛照。我不仅仅自己练,我逼着小米的团队也去练。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超过了 100 人拿到了赛照,因为我相信一支真心热爱汽车的团队才能真正把车做好,你们同意吗? 当然了,我现在开车在赛车手里是业余中的业余,但是为了提高水平,我们经常内部还举办各种比赛。然后大家看看我们比赛的视频录像,前面那辆车就是我,前面过一个 U 型弯,你看我切弯的动作很标准。光这辆车把我撞出去了。 对,可笑的是这个同学第二圈又在同一个弯。他都这么走了,又是个 U 型弯,咣,又撞了一下。反正我就这么被撞了两次,修车就修了两万五。 我觉得玩赛车以后,我对车的认知进了一大步。因为之前自己开车,我从来没有开过地板油,地板油就是一脚踩死油门,遇到刹车的时候也是一脚踩死。而且我也不知道什么叫转向精准,什么叫操控,什么叫指哪打哪,开完赛车以后全明白了。 后来才发现这个车跟车差距真的大极了,车跟车差距非常之大,更深地理解了什么叫人车合一。所以我真的觉得学下来以后对我帮助是挺大的,而且我对我们汽车研发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都力争能够自己亲自参加。 2022 年年底,我们的工程车如期开始了第一次冬测。那是在黑河,零下三四十度非常冷,这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是第一次大考,我特别重视,我和我们管理团队都亲自去了现场。 我们负责冬测的负责人见到我以后非常惊讶,他说他干了 20 多年,第一次看到董事长来冬测的第一次。晚上吃饭的时候,还按食堂专门加了个菜,说今天董事长来。 寒来暑往,第二年我又参加了夏测,在吐鲁番的夏天,气温高得能达到 50°C。各位想一想,你的车在阳光下 50°C 的温度暴晒,一中午车里有多烫?我看我们有的对标车车里的温度高达 90°C,真的让你痛苦得不得了。 我在下车的那一瞬间,真的觉得 SU7 把防晒做好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车里的温度能比别人低十几(摄氏)度,所以夏测虽然艰苦,但也一样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今天能回想起来的是什么?是吐鲁番的西瓜。吐鲁番的西瓜又大又甜,一个都是 20 来斤,特别好吃,而且便宜到你不敢相信。他们那的价格不是按斤算的,是按公斤算的。各位,你们知道吐鲁番的西瓜一公斤多少钱吗?一公斤五毛钱。 我们现在正在吐鲁番的兄弟告诉我说,今年西瓜更便宜了,一公斤三毛钱。一个 20 多斤的西瓜只要三块多钱。便宜到我忍不住背了四、五个回北京,结果发现运费是西瓜钱的 100 倍。 而且,因为小米第一次造车,我觉得质量对我们非常重要。在今年 1 月份,我们还开展了整个行业最大规模的路面测试。实车路测我们投入了 576 辆样车,测试了 300 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周围的所有公路,总测试里程达到了 540 万公里。 我觉得今年年初大家应该都看到过,我们的测试车队覆盖面非常广,应该是行业里第一次大规模的测试。有网友就评价说:「你们小米汽车行不行,就看你们高管敢不敢自己开。」我们有一位工程师看到以后,专门转到群里,专门 @ 了我。 他的意思我懂,我又默默地转到了高管群,并专门 @ 了所有人。我觉得我们小米的高管素质还都挺高的,立刻全体响应,全部参与了测试。他们要用自己来证明小米汽车是靠谱的。 然后我们所有的高管在初期上市前测试了超过 10 万公里。我自己的话,测试了 10 多次,累计测了 5000 公里。我觉得我最难忘的一次是什么呢?是今年 1 月份从北京到上海,早晨 6 点到晚上 9 点,15 个小时,一个人开了 1276 公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一个人能开这么远。 回想这个事件,实话实说,刚开始我们的公关同学是不让我这么做的。他们不担心小米 SU7,他们担心我,说:「雷总,你万一蹭了剐了怎么办?一不小心就成了舆论危机。」我一边在开,他们一边很多人盯着我开,你知道吧?比我都紧张很多倍。 结果一路上非常顺利,而且我觉得今天的高速公路再加上智能驾驶,我觉得整个体验还是蛮轻松的。而且这次测试下来的最让我意外的收获就是冬季高速,我觉得小米 SU7 的续航特别给力,这一点让我特别踏实。 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在电池技术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们才有如此杰出的表现。 所以说到这里,我觉得你看重新自己开车、学赛车、亲自参加冬测夏测,还有长途测试,其实看起来都是小事,都很简单。但是我的体会是什么呢?勇气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动,大家同意吗? 说到这里,网友在过去的几个月不停地催我,说:「啥事你表演一下漂移。」我后来想起来了,我有一次直播吹牛,我说我会漂移。从那以后就每个人都催我。当我真正打算去漂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的确能漂得起来,但是水平很一般。 我想这个视频要是出来以后,不少专家肯定要把我骂死。前一段时间鼓起勇气拍了一段,拍的不好,大家凑合看看行吗?不接受什么一帧一帧的看,就是糊弄点看就行了,好不好?还挺帅的。好,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雷军表演漂移。 谢谢大家。 所以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激动人心的事业,所以感谢三年前的意外,使我加入了一个这么有趣的行业,真的挺有趣的。 第四章:凭勇气挤上牌桌 好,我们就是这样紧锣密鼓,埋头苦干了三年多时间。在研发的过程中一直非常低调,一直也没有做任何宣传,大家看到的东西要不就是谣传,要不就是泄密,真的没有做任何宣传。 去年年底 12 月底,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觉得很突然,觉得有点横空出世。所以刚开始热度特别高,但没过几天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质疑,批评诋毁。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苹果 3 年,苹果 10 年都干不成,凭啥你们 3 年能干成?」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我咋知道苹果为啥 10 年不成?你们为什么不问问蔚来、小鹏他们几年干成的?其实这个产业都已经很成熟,我觉得三年干成就是一个标准。 其实,这个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我觉得三年内干成就是一个标准的时间。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反正黑稿像潮水般袭来,再加上几家友商推波助澜,漫山遍野的调侃和嘲讽。 有一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军儿,收手吧,外面都是 XX」,大家看到过吧? 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困难是我们倾尽全力做的车,倾注了我们这 7000 人无数的心血做的车。 我们上市前的两三个月跟大家沟通交流的时候,居然发现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给我急得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的配置和体验都比 Model 3 好很多,人家跟我说买电动车的都是特斯拉的粉丝,他们肯定不会买小米 SU7 的。我说那好吧,那「34C」的用户该不该升级成更智能的电动车?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34C」这个词,就是宝马 3 系、奥迪 A4、还有奔驰 C 级,简称「34C」,就是 BBA 的入门款。我说那这些用户是不是要升级成更智能的电动车呢?价位差不多,产品更好。 我们的几个部门跟我整了三份报告,每份洋洋洒洒几十页,我看完都只有核心一句话,说人家「34C」的用户买的全是品牌,他为啥买你小米 SU7?反正一句话我就被噎住了。 还有我们精心为女车主设计的防晒、收纳功能,虽然好看,但很多人说女车主肯定不买这样的性能车。 那咋办?你像我们干了三年多,这么多人花了一两百亿,最后做完了卖不动,我就按市场部的建议请一些媒体的朋友们来帮忙出主意,一共请了 23 位。万万没想到,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他们认为能卖 3000 辆就要烧高香了,这就是当时大家的结论。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是心里话,当时我有点不服气,就尝试去说服他们。当然,他们对行业都非常了解,比我经验都多。我说了两三个小时,说到口干舌燥,完全没用,改变不了他们的观点,所以让人无比绝望,我们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概就是今年 3 月,很多人都说我憔悴了。正好网上有几张不堪回首的照片,说我憔悴了,反正在那个时候我是极度郁闷。 在我最郁闷的时候,我想起来我试驾过的一辆车。那是我们一个同事买的车,我借来试驾过几天,那是一辆福特野马,40 多万的性能车。 同事跟我说,那辆车就是他的 Dream Car,是他工作了 10 年之后积攒的钱买给自己的。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车里踏下油门的一刹那,他就热血沸腾;每天晚上回家了,还在车里再坐一会儿再上来。我此时此刻都能回想起他当时跟我讲的这些话造成的冲击。 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奖励,这就是一辆 Dream Car 的意义。 我们的小米 SU7 其实就是为他这样的奋斗者设计的,我相信人们对 Dream Car 的向往。我相信三年多时间,我们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的投入,我也相信小米 SU7 的魅力和强大的产品力。所以无论多少人不看好,但我始终坚信小米 SU7 一定会大卖。 其实真正考验我的信心的,是今年 2 月份要确定产能。 汽车生产很复杂,供应链条很长,我们 2 月份要确定全年产能,要订多少货。很多人建议订 3 万辆,稳点好。我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定多了担心卖不掉,定少了担心不够卖,大家又骂我饥饿营销。 我还记得在二三月份我接受央视一个采访,我就直说了,我既怕卖不动,也怕不够卖,是极度矛盾的。但在这个时候,我的这份自信让我下了决心。 各位,大家知道我们在年初定了多少吗?76000 辆。这意味着什么?扣掉爬坡时间,就是月销 1 万。纯电轿车月销 1 万的只有一辆车,就是特斯拉的 Model 3。也就是说,我从第一天就下的目标就是数一数二。如果卖不出去意味着什么? 可能大家对车卖不出去没概念。大家看我那个工厂很大是吧?各位,我那个工厂只能存三天的车。大家想一想,一个能停 1000 辆车的车库有多大?如果你有 1 万辆车卖不掉,你要租多少个足球场停车?反正车一开始库存,那就是漫山遍野,这对我们来说是个灭顶之灾。 76000 辆,我深知这是个疯狂的目标,但我也很清楚,其实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就像过河的卒子一样,只能拼命往前冲。 就在我巨大的焦虑中,我们离发布的日期就越来越近了。在 3 月中旬发布会前,我们办了唯一一次的媒体试驾会。媒体老师们第一次真正接触了小米 SU7,有一些人的观点开始改变了。 他们说无法想象这是小米造的第一辆车,它的完成度是如此之高,价值感和质感也特别高,也特别高级。他们说小米确实有高人,我悬着的心才稍稍踏实了一下。 但更大的难题是定价,价格定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上百亿的损失,三年的时间付诸东流。但是很多并不了解,因为新能源汽车跟纯电车是两个概念。新能源汽车包括了增程式、插电混动这些车,是油电混合的;纯电车成本很高,除了特斯拉,几乎所有纯电车都在巨额亏损。所以合理定价我们的业务才能持续成长。超低价只是饮鸩止渴。 当时网上有谣传说小米 SU7 要订多少?14.9 万,甚至有人说 9.9 万。这太离谱了,你这不捣乱吗? 当然,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我们内部。我们销售的同学们都是老板,是很有经验,他们对于纯电轿车一直信心严重不足。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我们最后的价格决策会时间不长,但争论非常激烈。 我认为我们的 SU7 配置和体验远超 Model 3,我觉得我们要有勇气定到 21.59 万。这个已经比 Model 3 便宜 3 万,我觉得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 但销售的同学们还是非常担忧,我讲完以后,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我真的很无助,一片寂静,直到现场的一位高管说:「就定这个价,无论卖多少量,我们小米都认了。」 3 月 28 号发布会,我极度紧张,嗓子沙哑,就像 10 年寒窗苦读的学生终于参加高考,我在台上大概讲了半个多小时,才一步一步放松下来。 讲到小米 SU7 为谁做的时候,三年来压在我内心的很多话脱口而出。我说小米 SU7 就是为这样一群人做的: 他们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他们向往先进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 当我公布定价,现场的观众一片欢呼,我心里踏实了。 小米 SU7 发布会后我接受媒体采访,一个同事非常激动地跑进来告诉我:「4 分钟破 1 万,27 分钟破 5 万。」那一刹那仿佛一切都如此美好,三年来所有的痛苦、委屈、不被理解,全部烟消云散。 而且同事告诉我,有很多用户没有试驾过小米 SU7,甚至没有见到过车,就直接预定了。而且有一个朋友讲了一位米粉的故事,更让我特别感动。 这位米粉叫申力立,39 岁,是川大数学学院的一位教授。他是米粉,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小米。三年多前小米官宣造车,他觉得这是小米的关键时刻,他必须要站出来支持,然后第一时间在小区里买了一个车位留给小米汽车。他在发布会当晚第一时间下了订单,如今空置了 3 年多的车位,等来了创始版的小米 SU7。 这就是米粉朋友们小米的信任。 各位,我们再看一下收车仪式,我弯腰为车主开车门的时候,这是对米粉朋友们发自肺腑的感激。无意之举在网上火了,就成了千亿 CEO 开车门的段子。后来搞得车企老板们都要去开车门;到了北京车展,我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营销之神,行走的流量。说以前车展看车模,现在车展看 CEO。 我知道这全部来自于小米 SU7 的巨大成功和一眼万年的魅力,在小米 SU7 的巨大成功下,在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5 月份我们发布了新的交付目标:年底我们保底交 10 万辆,力争 12 万辆。 因为我们 4 月份才开始上市,只有 9 个月的时间要干 12 万辆,再加爬坡,这个目标对整个小米汽车的供应链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这就是我们对米粉朋友们的承诺。 小米 SU7 首战告捷,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 但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过去的三年,我对于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小米 SU7 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勇气,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勇气,这是我们小米集团 4 万多名员工共同的勇气。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朋友们,愿你任何时候都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
有史以来最大的甲烷泄漏事件:205天向大气释放13.1万吨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科学家使用卫星数据和先进的检测、量化方法,记录哈萨克斯坦卡拉图伦东油田有史以来最大的甲烷泄漏事件,在 205 天内释放了 13.1 万吨甲烷。 Luis Guanter 博士带领组建了国际科学家小组,记录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油井甲烷泄漏,这口油井位于哈萨克斯坦的 Karaturun East 油田。 资料来源:UPV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并被遴选为 Nature 期刊亮点研究(Research Highlights)。 这项研究结合 TROPOMI、GHGSat、PRISMA、EnMAP 和 EMIT 等多个任务的卫星数据与 Sentinel-2 和 Landsat 多光谱辐射计,量化并跟踪了甲烷大量排放的演变过程。 研究调查显示此次事故造成了 10 米高的大火,并形成了 15 米宽的坑洞,其破坏力远超 2015 年的艾莉索峡谷、2018 年的俄亥俄州和 2019 年的路易斯安那州事件。 泄漏始于 2023 年 6 月 9 日,在长达 205 天的事件中,向大气释放了约 131000 吨甲烷。为了封井,注入了数千吨水。最后,通过注入钻井泥浆,于 2023 年 12 月 25 日停止了气体流动。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Multisatellite Data Depicts a Record-Breaking Methane Leak from a Well Blowout” by Luis Guanter, Javier Roger, Shubham Sharma, Adriana Valverde, Itziar Irakulis-Loitxate, Javier Gorroño, Xin Zhang, Berend J. Schuit, Joannes D. Maasakkers, Ilse Aben, Alexis Groshenry, Antoine Benoit, Quentin Peyle and Daniel Zavala-Araiza, 30 June 2024,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微软蓝屏事故背后:一个小文件是如何让全球计算机瘫痪的?
纽约时代广场的数字广告牌因宕机事故蓝屏 核心提示: 1.一个只够容纳一个网页图像的文件居然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IT中断事故。 2.CrowdStrike在追求速度、更大利润的同时,牺牲了基本的安全原则。 3.麻烦的是,CrowdStrike的修复程序需要手动修复,耗时耗力。 4.这次事故不禁让人反省,少数公司控制网络安全行业存在的风险。 作者|箫雨 编辑|于雷 周五,当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医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布伦丹·德莱尼(Brendan Delaney)出现在他的伦敦诊所时,他原以为这一天会忙得不可开交。 两个月前,伦敦东南部的医院和诊所遭受了毁灭性的网络攻击。现在,像德莱尼这样的医生终于开始感到工作恢复正常了。他们可以再次发送紧急血液检测。网络安全专家在修复和更换之前被黑客犯罪团伙关闭的信息技术系统方面,并取得了进展。 然而,就在他到达诊所时,他看到前台正在匆忙地收集纸质记事本,查询业务连续性计划。原来,英格兰医生用来查看病人病历的一个系统突然失灵了。 这一次,问题不是源自勒索软件团伙,而是出在一家为了保护人们免受黑客攻击的公司,它就是全球最大网络安全软件制造商之一的CrowdStrike Holdings CrowdStrike推送了一个有缺陷的更新,引发了全球IT系统崩溃,导致全球机场、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企业陷入瘫痪。 小文件大破坏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很小的文件(专家称只够容纳一个网页图像)居然导致了世界上最大的IT中断事故。这个名为“C-00000291*.sys”的文件隐藏在CrowdStrike的Falcon sensor安全产品更新中。该问题文件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引发了一个错误,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并触发了可怕的“蓝屏死机”。 这一事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暴露了全球IT系统的脆弱性,并凸显出如此多的组织和个人依赖于少数几家科技公司存在的危险性。如果其中一家公司出现故障或遭到黑客攻击,其后果可能波及全球经济的大片领域。微软凭借其Windows操作系统主导了个人电脑业务,而CrowdStrike已成为数千家公司和组织的首选供应商,后者希望保护其最重要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罪魁祸首CrowdStrike 知名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CrowdStrike是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现代终端保护”软件开发商,在规模为126亿美元的市场中占有18%的份额。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得州奥斯汀的公司向全球2.9万家机构销售其产品,所以此次宕机可能会影响数百万台电脑。这些电脑可能需要数周或更长时间才能重新恢复正常,因为它们必须手工修复。 “这真是一团糟,”前NHS医生、网络安全和公共卫生专家赛义夫·阿比德(Saif Abed)表示,“Crowdstrike影响到了微软,而整个NHS都依赖于微软,制造了一个潜在故障连续爆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何发生的? 上周五,随着宕机事故从亚洲和澳大利亚蔓延到欧洲和美国,CrowdStrike联合创始人兼CEO乔治·库尔茨(George Kurtz)为这一错误道歉。“这不是安全事件或网络攻击,”他说,“这个问题已经被发现、隔离,并且已经部署了修复程序。” 库尔茨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漏洞是如何出现在软件更新中的。但是,一些长期批评网络安全行业的人士已经有了一套可以说得通的理论。他们说,CrowdStrike和其他网络安全公司在追求更大利润和试图安抚股东的同时,牺牲了基本、枯燥的安全原则。 “现在是行业成长,放慢脚步的时候了,”总部位于爱丁堡的安全服务公司Quorum Cyber的创始人兼CEO费德里科·查罗斯基(Federico Charosky)表示,“有些开发商在某个地方做出了改变,却没有分析这种改变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了追求速度,他们显然缺乏质量保证和测试,走了捷径。这表明,我们对运行一切事物所必不可少的技术的完全信任是错误的。” 重蹈覆辙 周五发生的一切非常罕见,但CrowdStrike CEO库尔茨却不陌生。2010年,他还是杀毒软件先驱McAfee的首席技术官。那年4月,McAfee发布了一个更新,错误地将一个合法的Windows文件标记为感染文件,瘫痪了世界各地医院、学校和政府机构的计算机。 CrowdStrike CEO库尔茨 McAfee时任CEO戴夫·德沃尔特(Dave DeWalt)称,该公司在16分钟后就撤销了这个有缺陷的更新,但那时,它已经安装在1600多家客户的电脑上。德沃尔特现在经营着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的风险投资公司。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那天损失了大约40%的市值。”德沃尔特还说,公司派出了近4000名员工乘飞机帮助受影响的客户从事故中恢复过来。 McAfee最终走出了危机,但当时的员工称这起事故是一种极大的创伤和耻辱。四个月后,英特尔宣布收购McAfee。 网络行业观察人士想知道,CrowdStrike是否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有人已经表示,该公司是在自找麻烦。多年来,CrowdStrike一直在抨击微软允许黑客侵入其系统,库尔茨利用这些漏洞作为自己产品的卖点。 就在美国政府发布报告,指责微软存在“一连串的安全故障”后不久,库尔茨突然出击,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引用了他的调查结果,表示微软的问题引发了潜在客户的“大量要求”。“微软安全客户群体中的安全和IT团队中存在着广泛的信任危机。”他当时表示。 “CrowdStrike试图尽可能地抨击微软,并从中获利,”查罗斯基表示,“但是当你的公司在全球基础设施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时,没有人能逃脱干系。这就是因果报应。当一家公司从创业公司成长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企业时,它需要采取不同的行动,我不知道CrowdStrike是否经历了这种转变。” “年度恶意软件” 鉴于CrowdStrike造成的破坏程度,一些网络评论人士已经将这个存在缺陷的更新描述为“年度恶意软件”。这种将其与黑客攻击进行的玩笑式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现实依据的。网络安全专家说,受影响组织的恢复可能需要数周或更长时间,大致相当于大型组织在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后重建网络所需的时间。 让这些电脑恢复正常的最大挑战是,CrowdStrike的修复程序需要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手动修复,一台电脑接一台电脑,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在远程工作的时代尤其困难。 星巴克电脑蓝屏 得州普莱诺网络安全服务公司Accelerynt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迈克尔·亨利(Michael Henry)称,美国一家大型零售商的客户不得不召集其所有IT员工,让他们昼夜不停地手动更新约6000台受影响的电脑。他说,该公司预计要花费整个周末时间来恢复关键系统,所有系统完全恢复上线状态需要三周时间。 “这太疯狂了。他们正在分类,首先关注关键系统,”亨利说,“这是一项零售业务,所以他们要确保门店能够恢复运营。” 亨利有一个疑问,这也是很多人在宕机事故发生后都在问的问题:这是怎么发生的? “CrowdStrike对全球商业造成的破坏,比所有勒索软件攻击的总和还要大,”他说,“这证明了,我们在保护自己而部署的软件上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如果这些人出错,他们可能会毁掉你的业务。” 诉讼 库尔茨在周五晚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随着这一事件的解决,我承诺将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我们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提供充分的透明度。我们正在进行技术更新和根本原因分析,并会公布于众。” 网络安全和法律专家表示,CrowdStrike几乎肯定会受到起诉、付出经济成本和其他处罚。这一事件也肯定会引发一场新的讨论,即权力和风险日益集中在少数几家网络安全公司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硅谷的标准,网络安全行业相对年轻,它是在蠕虫和软盘病毒的时代成长起来的。20年前,它由赛门铁克和McAfee两家公司主导,这两家公司的杀毒产品采用了一种现在看来有些古怪的策略,即编写“签名”以阻止已知的恶意软件菌株。 微软 如今,攻击者已经变得更加先进,传统的杀毒软件已经失宠,导致那些传统安全厂商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产品能够检测PC上一系列威胁并自动修复这些威胁。 问题在于,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由微软和CrowdStrike控制。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贾斯汀·卡波斯(Justin Cappos)表示,他一直在警告,安全行业的整合以及随之而来的集中决策可能会导致大问题,这种争论在其他科技领域也曾发生过。 “大公司在科技领域会犯大错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看到过的很多非常糟糕的安全设计都出自大公司之手。”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王兴不如学学腾讯,把大众点评和快手合并了吧
三年又三年。 美团近期和快手续签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升级了本地生活业务的合作。根据协议内容,未来三年,快手和美团的合作范围将扩大至全国的“百城万店”,并在产研上推进更底层、系统的产品建设。 在此之前,美团和快手已经合作了三年,但还只是停留在商品引入的阶段。这一次合作,双方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围绕“新客”和“大供给”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绑定。也就是官方公告里所提及:快手的7亿老铁用户将助力美团商家获得新增量;美团的“大供给”也将为快手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消费选择。 程一笑抱“团”战抖音? 美团和快手之所以合作得这么愉快,一方面是合作的数据表现良好,双方都“尝到甜头”。根据官方数据,今年6月,美团商家在快手销售额(GMV)增幅超38倍,订单量同比超10倍增长。今年以来,美团商品在快手直播间的月订单转化率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 相对应的,快手本地生活的用户体验也在提升。整个第二季度,快手用户遇到“购买过程麻烦”“订单不好找”等问题的占比同比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另外一方面,美团和快手平台的用户重合度不高,可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各取所需。 有数据显示,快手与抖音的高频用户重合率,已经进一步下滑至19.6%,不足两成。此外,截至2023年4月,快手与美团的重合用户约1.39亿,占美团用户比例为35.3%,远低于抖音与美团81%重合用户比。这为双方的合作扫除了“心理障碍”。 一个普遍的解读认为,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美团和快手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各有所图:美团看中快手的新用户以及短视频内容流量,快手图的是美团的商家商品资源和线下履约能力。除此之外,二者还有共同的敌人:抖音。 这个观点并无不妥之处,也是双方能够继续牵手的关键。但换个视角,从各自所处的行业环境来看,美团对快手的需要,要远大于快手对美团的需要。换句话说,美团和快手选择了一条“捷径”掘金本地生活。但美团对快手来说,是锦上添花;快手对美团来说,则是雪中送炭,是解渴的甘霖。 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团和快手在内容能力上的错位。做内容,抢占用户注意力,已经是当下本地生活、即时零售以及电商平台竞争的关键因子。 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头部平台都在不断加码、挖掘内容化的潜力。 这是因为优质的内容供给,能够增加用户粘性,平台通过提供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和使用频率,进而实现更高的消费转化。财报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快手本地生活业务日均支付用户数环比提升超40%。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这种增速无异于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美团面临的困境是,它在“交易型”业务时代构建的护城河,被内容促消费的新流量形式逐渐凿穿。 最直观的表现是本地生活市场格局的剧变,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强势崛起。有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抖音到店总交易额或达到3000亿元。尽管这个数字仅为美团的一半,但要知道,抖音本地生活板块在2022年10月才上线。仅在当年,抖音的本地生活市场创造了约770亿的交易额。 到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增长256%,门店共覆盖370+城市,相比前一年,平台短视频交易额增长83%,平台直播交易额增长5.7倍,增长势头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本地生活的成绩也十分亮眼。2023年是程一笑定义的快手本地生活业务真正意义上的元年,实现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数据显示,2023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增长25倍,买家数增长23倍,新线城市用户规模增长545%。快手平台有下单行为的老铁用户人均月购物金额超1000元,活跃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2小时。 此外,腾讯视频号、小红书等玩家,也在逐步凭借内容优势加入本地生活的混战。小红书、抖音仰攻,对居守势的美团,是一场不对称式战争。某种程度上,可以判定,美团正在经历一场与抖音领衔的内容平台的“全面战争”。对于它们的增速,美团既羡慕又恐惧。它们的增速有多快,王兴内心的震动就有多大。 这些玩家里,对美团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抖音。除了不断蚕食美团的市场份额,用户的高重合率对美团的冲击更大。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4月美团与抖音重合用户规模超3亿,占美团总体用户的81.0%,而饿了么和美团重合用户占比美团总用户不到20%。这意味着,一旦抖音的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用户消费习惯养成,抖音便是这部分重合用户最佳的“美团替代平台”。 打不过就加入。有媒体提及,美团也曾接洽过抖音,但后者希望搭建自己的本地生活服务体系,转而与快手达成合作。最终形成了“抖音+饿了么”、“美团+快手”的市场格局。 王兴不如学学腾讯,步子迈得更大一点 对于美团而言,联合快手战抖音,只是解决一时之需,自身的内容化转型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也可以理解为,抱团快手,也不只是为了防御抖音。 近两年来,美团不断加强在直播、短视频、短剧等业务的投入,以此来缓解来自抖音等内容平台的压力。比如今年以来,美团先后引入商家自播、升级短视频内容类型、上线免费短剧以及寻求MCN公司合作等。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比,仍然不够看。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的日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125分钟,快手为133分钟,而美团仅为16分钟。 实际上,多数人在关注美团App的动作时,而忽视掉一个事实:美团在内容上的起点并不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王兴手里早已经拥有离内容平台最近的一个产品:大众点评。抖音、快手、小红书等,都先后摸着大众点评搭建起本地生活的种草内容体系。 大众点评上线于2003年,比美团早了7年,比小红书、抖音早了十余年,是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也一度是本地生活领域最为成功的UGC平台。但2015年被美团合并后,王兴就一直在“去点评化”,大众点评也被美团一口一口的吃掉。5年后,也就是2020年,大众点评的名字正式从美团“消失”了。按照当时美团的策略,大众点评的流量迟早都会转移到美团上。 这是美团版的“二选一”。 好在大众点评并没有彻底消失,一直保持着运营,但其在美团内部的受重视程度并未得到提升。直至抖音等大军压境之时,大众点评才不断在美团内部被提起。比如2023年初,有美团员工在内部论坛发帖提出疑问:大众点评是不是美团错过的 “内容种子”? 这名员工的意思很明确,即大众点评错过了成为内容平台的机会。 晚点LatePost提到,大众点评进行过数次内容化转型尝试,经历过几次重大改版。例如,2018年,大众点评将首页原本的餐厅名录集合,调整为用户创作的图文笔记集合,并以双列信息流的形式展现。 此后,大众点评还对标小红书引入明星,希望刺激更多非餐饮类内容出现。最为激进的是2020年前后,在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主导下,大众点评甚至想过更彻底更改名称和产品形态等等。 但这些尝试最后都不了了之,效果也不太明显。至今每天只有 1500 万人打开,和并购前没有太大区别,其日活用户数不到抖音的 2%、小红书的 1/6。 晚点LatePost评价称,大众点评之所以内容化转型失利,是因为它太赚钱了。大众点评现在一年为美团带来超百亿元收入。美团年收入数千亿,但占比最高的外卖业务利润率微薄,大部分利润来自到店及酒店旅游业务。这部分收入里,近 1/3 来自大众点评。 目前来看,大众点评的内容化转型依然处于非常艰难的阶段:内容供给不充足,创作者生态不成熟,美团对大众点评的投入不多。如果仅靠大众点评独力防御抖音等内容平台的冲击,短期内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王兴最大的希望还是在日活超过1亿美团主App。这也就能理解美团激进但效果不显的内容化策略了。 就此,王兴面临着两线作战: 一面需要理清内部的内容化思路,着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独特性内容,以提高用户粘性,而且还需要平衡美团App和大众点评App的关系,避免内耗。另外一方面,他还需要在现有本地生活格局里“合纵连横”,最大限度的为美团获新客、拉留存赢得空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为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6%。而这样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目前的整体线上渗透率仅为12.7%,未来3到4年仍能维持20%以上的增速。 这种情形之下,王兴不妨把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学习马化腾,将坚持要做但不擅长的业务打包,交给专业的合作方来做。 在美团和快手合作的语境里就是,王兴不破不立,将大众点评打包注入快手,以获得快手更大的流量控制权。 这对双方来说,或可以形成“1+1>2”的化学反应:快手获得更多的本地生活内容供给,美团在获客通道拓宽的同时,可以把精力更聚焦在核心业务的打磨。 这在阿里本地生活调整航向、拼多多暂停多多买菜业务等大背景下,“美团+快手”的组合,对于抖音以及来势汹汹的小红书等玩家来说,那将是本地生活的“三峡大坝”,想要翻越,那也是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精力。
美国网络巨头市值蒸发近百亿美元,机构称“蓝屏”将引发系列索赔
一次大规模信息技术故障在全球各地造成巨大影响,也为美国网络安全龙头CrowdStrike的股价带来重创。 受微软“蓝屏事件”影响,当地时间7月19日,CrowdStrike美股收跌11%,报每股304.96美元,市值一夜蒸发近百亿美元,创2022年以来最差单日表现。该公司当前市值约740亿美元。 由于系统崩溃,从18日开始,全球从银行到零售巨头再到医疗保健系统在内的各类客户系统纷纷陷入瘫痪。分析机构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称,超过75家客户可能会因为CrowdStrike全球性崩溃事件而提出网络故障索赔。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主要为企业提供风险、战略和人力资本方面的咨询和解决方案服务。 Wedbush证券的分析师Dan Ives则认为,这次事件将对CrowdStrike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可能让其竞争对手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份额。“这显然是对CrowdStrike的重大打击,它必须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里采取有效措施,以恢复客户和市场的信任。”Dan Ives说。 此次全球宕机事件的起因被归咎于微软的技术更新,导致大范围的计算机系统失效。虽然这次事件并非由于黑客攻击或网络安全漏洞引起,但其规模和影响力不可小觑。CrowdStrike作为一家顶尖的网络安全公司,本应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然而,这次事件却暴露了其在应对全球性技术更新方面的不足。 从公司背景来看,CrowdStrike成立于 2011 年,它的主要产品是Falcon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检测、预防和响应网络威胁。 据了解,Falcon平台在终端安全领域市场份额高达17.7%,500强企业中有271家是其客户。因在检测和防御高级网络攻击方面的能力而闻名,该公司软件被包括微软、亚马逊、AWS在内的一些最大的云服务公司提供商所使用,也包括主要的全球银行、医疗保健和能源公司,帮助它们检测并阻止黑客威胁。 根据CrowdStrike公布的IDC 端点安全市场份额报告,它在 26 家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在2024 财年第四季度,该公司身份保护业务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ARR) 已超过 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倍多。 但与其他网络安全产品一样,CrowdStrike的软件需要更深层次地访问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来扫描威胁。而这次蓝屏事件正是因为CrowdStrike发布的软件代码更新与Windows系统的交互方式有误而崩溃。 CrowdStrik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eorge Kurtz在最新的回应中承认了这一问题,并表示已经部署了修复措施:“CrowdStrike正在积极与受影响的客户合作,解决在Windows主机上发现的单一内容更新中的缺陷。Mac和Linux主机不受此影响。这不是一起安全事件或网络攻击。”George Kurtz说。 但此次蓝屏已经影响了近千万台使用Windows的设备,并且涉及大量关键基础设施,堪称一次核弹级的网络安全事件。 据央视新闻报道,该技术故障已致美国超2000架次航班停飞。根据航班跟踪网站Flight Aware的信息,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中午,已有超过2000架次美国境内、入境或出境美国的航班被取消,超5300架次航班延误。包括美联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表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但截至19日中午,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航班延误或者被取消。 此外,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和联邦快递 (FedEx)表示,尽管其航空公司在正常运营,但由于电脑系统出现故障快递仍有可能会出现延误。其中,达美航空表示,周五已取消1200个航班,周末可能还会有更多航班延误和取消。 包括特斯拉、星巴克、埃克森美孚等在内的企业也公开表示受到了影响。星巴克称,第三方系统出现广泛的故障,导致移动预订和支付功能暂时中断,正在处理相关问题。埃克森美孚则表示,全球网络故障影响了公司部分的信息系统。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将直接在(特斯拉)所有系统中全部删掉CrowdStrike的软件,并且附上了一张“火烧CrowdStrike机房”的AI生成图片。 在全球网络安全大战中,竞争对手迅速反应并有望从中获益。美国网络安全股周五盘前集体上涨,Palo Alto Networks上涨4.4%,Zscaler上涨2.6%,Fortinet上涨2%,SentinelOne上涨6.8%。截至周五美股收盘,SentinelOne上涨7.85%,Palo Alto Networks上涨2.16%。 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市场认为这些公司更能从此次事件中赢得新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从长远来看,在网络安全领域维持竞争优势不仅仅依赖于技术优势,还需要有效的危机处理能力。CrowdStrike已建立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广泛的市场渗透率,但此次事件将考验其应对重大技术挑战的综合能力。 网络安全商业研究分析机构斯元创始人Bruce Zhang对第一财经表示,CrowdStrike在美国属于头部的安全大企业,但依然也会爆发如此大规模影响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属于供应链引起的安全事件,对于安全建设,不仅自身要做好,也要做好供应链的安全管理。 他同时对记者表示,此次事件意味着终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论这次的升级危机,还是频频爆发的勒索,很多都是从终端入手。而且终端影响每一个用户,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往往特别大。
腾讯QQ持续打击网络水军,上半年封禁各类违规群组8.4万余个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QQ 安全中心昨晚发文称,为进一步维护平台良好的生态秩序,QQ 持续打击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的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包括,严厉处置恶意蹭炒热点事件、刷转评赞数据的网络水军账号,以及网络水军容易聚集的违规群组和版块,并加强在平台公开场景发表涉及水军人员招募等违法不良内容的识别和清理,坚决阻断招募引流渠道。 IT之家从官方获悉,2024 年上半年,平台采取账号封禁、内容清理下架等手段进行处置,累计封禁各类违规群组 8.4 万余个,阶梯处置个人账号 2.2 万余个,清理违规内容 1.8 万余条,有力遏制违法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 典型违规内容示例 1、利用平台发布招募网络水军的信息,通过“招募麦手”“网络兼职”等隐形变异词汇,招募兼职人员成为网络水军。 2、利用平台发布提供水军服务信息,包括提供代写文案、代刷数据流量、代出好评、修改销量数据、代发水军任务等各类违法违规服务。 3、利用平台发布水军任务信息,组织网络水军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开展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等违法违规业务。 腾讯表示,网络水军严重扰乱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QQ 平台将自觉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对网络水军的治理力度,严格审核内容,坚决铲除“网络水军”滋生土壤。同时,也呼吁广大用户理性看待网络内容,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不被“兼职”迷惑,不充当“网络水军”,拒绝流量造假。
搭载Gemini AI模型,谷歌被曝和雷朋厂商EssilorLuxottica开发新眼镜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根据科技媒体 The Verge 报道,谷歌公司已接触 EssilorLuxottica(雷朋 Ray-Bans 品牌背后公司),计划合作生产 Gemini 智能眼镜。 IT之家注:EssilorLuxottica 是一家意大利-法国垂直一体化跨国公司,总部位于巴黎,于 2018 年 10 月 1 日由意大利罗萨奥蒂卡(Luxottica)与法国依视路(Essilor)合并而成。该集团设计、生产和销售眼科镜片、光学设备、处方眼镜和太阳镜。 EssilorLuxottica 公司此前已经和 Meta 公司合作,推出了两代雷朋 Meta 智能眼镜,而最新消息称 Meta 正计划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 EssilorLuxottica 大约 5% 的股份。 该媒体认为,Meta 公司通过投资,可能会阻挠 EssilorLuxottica 公司和谷歌之间的合作,但不排除谷歌和 EssilorLuxottica 公司旗下其它品牌展开合作。 EssilorLuxottica 旗下还拥有 Oakley、LensCrafters 和 Sunglass Hut 等品牌。 IT之家今年 5 月报道,谷歌在演示 Project Astra 项目时,意外展示了一款 AR 眼镜。 在视频演示中,演示者问 Gemini:“你还记得在哪里看到过我的眼镜吗?”,Gemini 的回答是:“是的,我记得。你的眼镜放在桌子上,就是苹果的旁边”。 演示者拿起眼镜戴上,接着向人工智能提出了更多关于他们正在看的东西的问题。显然,设备上有一个摄像头帮助它了解周围的环境,我们还看到了某种界面,波形移动表示它在倾听。
微软蓝屏全球停摆,这个锅是ta的?一次更新酿成全球灾难
活久见! 只因一次更新,Windows集体蓝屏,全世界直接「断片」了—— 周五大礼包来了,打工人狂喜 HaveIBeenPwned网络安全研究员Troy Hunt表示:这将是史上最大规模的IT故障 大批金融机构、电视广播公司、医疗机构、支付系统原地瘫痪,甚至连便利店和售货机都「停摆」了。 在德克萨斯州的一家星巴克,系统全面报错,咖啡都点不了了 在英国的医院,医生无法访问患者记录和预约系统,只能在纸上记录患者病情、手写处方。 Sky News和BBC也暂时停播。 同时,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银行客户也发现:自己的在线账户登不上了。 而要说受到打击最严重的,当属航空公司了。 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4000架航班被取消。 对美国空中交通的影响 在美国,United、Delta和American等航空公司被迫停飞和延误,大批乘客滞留在机场。 美国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人们正焦急地等待航班 菲律宾的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摩肩接踵 西西里岛巴勒莫机场,乘客直接睡倒在地 印度网友则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手写登机牌 全球一片混乱之际,「始作俑者」被揪了出来——它就是网络安全巨头CrowdStrike。 微软:我不背这个锅 网友玩梗系列 实际上,国外存在着大量运行CrowdStrike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设备包括杂货店的收银机、机场和火车站的出发信息板、学校的计算机、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机场的值机系统、航空公司的票务和调度平台、医疗网络等等。 因此,CrowdStrike的故障会在全球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造成混乱。 闯出如此大祸之后,「罪魁祸首」CrowdStrike的股票在收盘时已暴跌11%,市值蒸发了近100亿美元。 对它来说,这是2022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外媒锐评:一家本应防止故障的公司,自己却造成了全球最大的故障 对此,AI大牛Karpathy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个中关键:我们该如何进行设计才能防范这种风险? 全球大崩溃 在机场,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系统恢复。 超市也只能用现金付款了。 时代广场的广告牌,变成了一片空白。 联合太平洋公司的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团队和调度员之间的通信一度中断。 联邦快递表示,公司经历了严重故障,美国和欧洲的一些UPS计算机系统都受到影响。 在麻省布里格姆总医院,所有非紧急的手术、医疗就诊都被临时取消。 英国吉尔福德皇家萨里医院直接宣布发生「严重事件」,医院的放射治疗IT系统Varian等都因此宕机。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中心表示,大多数全科医生办公室都出现了服务中断。 AWS的客户发现,一些使用了CrowdStrike的Windows Instances、Windows Workspaces和Appstream应用,都遇到了问题。 在亚马逊仓库,员工用来管理日程和提交休假申请的A to Z程序直接瘫痪了。可以提前支取收入的Anytime Pay内部服务,也无法使用。 亚马逊的货运业务也出中断了。使用Relay平台的卡车司机,则无法在仓库提货。 特斯拉部分工厂的生产线,也被迫停止了。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和制造设备,都发生了故障。 在南非的银行,服务也一度中断。 总之,银行、媒体、机场……全球范围内任何使用CrowdStrike的系统都逃不过。 甚至,此事还惊动了美国总统和国土安全部。 如何修复 目前,官方已经给出了两个推荐的解决方案。 其中一个是将系统回滚至0409 UTC前创建的snapshot,而另一个则是利用管理员权限进行修复: 1. 将Windows启动到安全模式或Windows恢复环境 2. 进入C:\Windows\System32\drivers\CrowdStrike目录 3. 找到匹配「C-00000291*.sys」的文件并删除 4. 正常启动电脑 听起来很简单,是吧? 然而,由于设备已经断联,这些操作都只能通过手动执行。 这意味着IT团队不仅需要在现实中找到受影响的远程电脑,而且还需要找到对应的Bitlocker恢复密钥。(如果存在主机里,那就直接死锁了)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部署在偏远地区,或者各种「犄角旮旯」的设备怎么办? 详见官方说明:https://www.crowdstrike.com/blog/statement-on-falcon-content-update-for-windows-hosts/ 挪威网络安全公司Promon的首席技术官Tom Lysemose Hansen表示,持续的全球IT故障可能并没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罪魁祸首是谁? CrowdStrike于2011年成立,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主营业务是为企业提供基于云的企业安全解决方案。 CrowdStrike于2019年6月12日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 其中,一款名为Falcon的工具,可以通过识别异常行为和漏洞,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等威胁。而它正是周五全球大崩溃的原因。 CrowdStrike CEO George Kurtz 截至1月,CrowdStrike的业务已经遍及170多个国家,拥有29000个客户,其中500多家位列财富1000强。 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和英特尔,零售巨头Target,顶级F1车队梅赛德斯AMG,甚至美国50个州中的43个,都是它的客户。 队服上印着赞助商CrowdStrike巨大logo的梅赛德斯,果然的在当天的FP1中全部蓝屏了 在帮公司发现和防止安全漏洞方面上,CrowdStrike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称拥有「最快的平均时间」来检测威胁。 自2011年成立以来,CrowdStrike已帮助调查了多起重大网络攻击,例如2014年索尼影业黑客攻击,以及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网络攻击。 截至周四晚间,CrowdStrike的估值还超过了830亿美元。 CEO:已经在修了 对此,CrowdStrike创始人兼CEO在第一时间发文表达了诚挚的道歉,并表示公司已经动员了所有力量来帮助客户修复问题。 官方通告:https://www.crowdstrike.com/blog/our-statement-on-todays-outage/ George Kurtz极力保证,公司正在「积极与受Windows主机单一内容更新中发现的缺陷影响的客户合作」,并强调Mac和Linux主机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他提醒客户保持警惕,在寻求支持时一定要和CrowdStrike的官方代表联系,因为「竞争对手和骗子会趁机出动」。 在X上,他表示,此次事件并不属于安全事件或网络攻击,「问题已被识别、隔离,修复程序已部署」 微软CEO纳德拉也发帖表示,微软正在跟CrowdStrike和整个行业密切合作,帮客户的系统恢复。 帖子下面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身影 软件工程师被困机场 32岁的游戏开发公司CTO Ahmed Al Sharif,有着近20年的软件工程师生涯。曾是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也曾在像EA和Meta这样的大厂工作过。 他原计划在当地时间上午11点从巴塞罗那飞往伦敦希思罗机场出差。 然而,到了机场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航班停飞了。 早有迹象 在早上8点出发前往机场时,他就已经发现自己无法登录网上银行应用程序,登录基于Outlook的电子邮件时速度也很慢。但他以为只是酒店的WiFi出了问题。 大约在早上8:20到达机场时,机场已经挤满了人。队伍非常长。几个值机柜台显示蓝屏,没有人能办理手续。 这时,他才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 「我不知道该排在哪里,当我问一位机场工作人员时,他们告诉我现在排队没有意义,因为票务、预订和订位系统都出了问题。」 混乱持续了一天 当天,机场的行李托运机、自动售货机和大多数显示屏都无法正常工作。 整个值机过程,都是手动进行的—— 在拿到手写的纸质机票之前,必须向工作人员出示电子邮件作为付款证明,来证明确实预订了当天的航班。有托运行李的乘客都必须将行李带到登机口,然后机场工作人员手动将行李扔进货舱。 相比于那些早已在机场等了超过11个小时的人来说,他还是很幸运的——飞机最后「只」延误了6个小时。 CrowdStrike如何踩在了微软身上? 虽然CrowdStrike在网络安全行业里非常有名,但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意识到它在Windows平台上的主导地位——区区一个第三方解决方案,竟能对所有Windows设备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而且,作为软件开发的规则之一,不在周五推送修复可以说是基本「常识」了。(避免在周末召集大量的人力来处理因为更新而出现的问题) 如今,这个原则被CrowdStrike打破了。 Sharif认为,如果进行了更多的尽调,甚至让政府加入监管,这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独立网络安全研究员、《网络安全哲学》作者Lukasz Olejnik表示,「我们的软件是高度互连和相互依赖的。但这样就会存在很多单点故障,特别是当组织中存在软件单一文化时。」 网友狂欢 昨天下午,微软过得是十分煎熬。 但被微软意外提早解放了的打工人,则掀起了一场全球狂欢。 「感谢Crowdstrike带来了世界和平」 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在X上玩起了梗。 回形针也被拉来做成了meme。 当然,也会有一些打不开电脑的人变得十分暴躁。 有人已经提前预判:又有实习生要背锅了。 网友猜测,今天的CrowdStrike员工be like—— CEO马斯克一个上午转发了多张梗图,带头玩梗。 Mac和Linux上大分。 手写机票、手写病例算什么?手写二进制代码,才是最烧的。
17岁英国少年因涉嫌攻击米高梅集团被捕,事件导致1.1亿美元损失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根据 BBC 和 404 Media 报道,英国警方逮捕了一名 17 岁少年,涉嫌和去年 9 月发生的美高梅在线娱乐官网公司网络攻击事件有关。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英国国家犯罪署联合行动,英国西米德兰兹郡警方于周五以涉嫌违反黑客攻击和敲诈勒索的法律,拘留这名少年。 西米德兰兹郡警方称,嫌疑人已被保释,警方正在进行调查,警方搜查了这名少年位于英国沃尔索尔的住处,将取证检查“一些数字设备”。 酒店和娱乐公司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MGM Resorts)于 2023 年 9 月遭到勒索软件攻击,导致美高梅酒店、赌场的网络系统瘫痪,影响了其主要网站、在线预订系统,以及老虎机、信用卡终端和自动取款机等赌场服务。 攻击事件发生几天后,一个号称是 BlackCat / ALPHV 勒索软件附属黑客组织 Scattered Spider 嚣张地宣称对此次勒索攻击事件负责。 根据 Security Affairs 网站披露的细节,本次勒索软件攻击造成损失超过了 1.1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8 亿元人民币)。 联邦调查局网络处助理处长布莱恩・沃恩德兰(Bryan Vorndran)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联邦调查局将与其合作伙伴协调,继续不遗余力地追捕以美国公司为目标的恶意行为者,无论他们身处何地,也无论他们的技术有多复杂,我们都会将其绳之以法。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