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8月新机前瞻:华为nova小折奇发,红米荣耀决战线下
刚刚过去的7月是性价比旗舰混战的一个月,iQOO、真我、红魔、努比亚等一众搭载骁龙旗舰芯的新机轮番轰炸,让各位「等等党」犯了选择困难症。当然,相比起一众性价比旗舰,也有不少小伙伴在等更具特色的新机,比如影像旗舰、AI旗舰等。 前不久,华为、Google、真我等品牌官宣了8月的新品发布会,虽然8月算不上营销的最佳时期,但这些新机却一个比一个精彩。 这些新机都有哪些亮点?相比起几乎全能的性价比旗舰们又有哪些特色?接下来小雷给各位好好分析一下。 中端影像旗舰,真我数字系列又整新活? 提到中端手机,其实各家都在围绕几个关键词做文章,一是狂堆性能猛料,比如Redmi K系列和iQOO Neo系列,另一个是主打美颜人像,像是OPPO Reno、vivo S系列等。近些年突然冒出了个主打「耐用」的赛道,也是瞬间挤满的竞品。 但也有小伙伴会问,是不是中端机就没有做影像手机的呢?事实上,这一直是真我数字系列的打法。 真我13系列目前已经在海外定档7月30日举行发布会,国内应该会在8月中旬上市,海内外的配置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别。真我13系列共有两款机型,分别是真我13 Pro和真我13 Pro+,两者在性能和影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图源:真我) 首先我们来看看真我13 Pro+。 影像上,真我13 Pro+配备三摄方案,主摄为索尼LYT-701传感器,50MP像素、F1.4光圈,长焦为LYT-600,潜望设计,外加一颗超广角镜头。LYT-600和IMX882都是今年下半年最火的一颗长焦镜头,目前传闻OPPO X8系列、荣耀Magic7系列都有望搭载。 真我13 Pro+的周边配置就没有如影像方案一般豪华了,性能部分配备的是新一代骁龙7s Gen 2芯片,6.7英寸曲面屏设计,5050毫安时电池和80W快速充电。综合来看,真我13 Pro+是一款「偏科」严重的中端机型,主要天赋点都在影像上,假如对影像有高要求,但却预算较低的用户可以考虑。 (图源:真我) 其次就是真我13 Pro,在影像部分,较真我13 Pro+在长焦端做了削减,从潜望长焦变成直立式长焦,传感器也有一定的变化。至于配置,真我13 Pro搭载的同样是骁龙7s Gen 2芯片,只是屏幕从曲面屏变成直面屏,尺寸变化不大。 作为2-3K档价位里影像堆满的机型,真我13系列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只是考虑到SoC的性能比较普通,相应的ISP算力也会较旗舰芯片弱一些,那么即便是用上了旗舰级的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体验也是有差距的。当然,结合售价来看,真我13系列的性价比还是非常突出的。 华为nova小折叠,专攻中端折叠屏市场 相信各位这两天一定都被nova Flip疯狂刷屏了,没错,这款nova的第一代小折叠屏手机定档8月5日发布,自然也会是8月新机的重头戏之一。 华为nova Flip采用和Pocket 2同款铰链技术,在内屏折痕的控制上非常出色,虽然视觉上要比别人Pocket 2稍明显一些,但触感已经做到足够丝滑。据爆料信息称,nova Flip这次一共有2种存储配置,分别为12GB+256GB、12GB+512GB。小雷猜测,nova Flip把起步存储定在12GB,应该是在价格上有惊喜,或最终落在5K的价位上。 (图源:华为) 影像上,nova Flip选择了50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的配置,镜组Deco与外屏放在一起,视觉上还算和谐。提到这个小尺寸外屏,其实华为做小折叠屏的思路还是和其他厂商不太一样,华为更倾向于让用户打开手机使用内屏,而将外屏当作时尚装饰的一部分。 从网上公开的开箱视频就能发现,此次华为nova Flip准备了多款挂饰配件,比如精致的小背包,相信不少女性用户会非常心动。 (图源:华为) 目前最让人好奇的还是nova Flip会搭载一颗什么芯片。据爆料,nova Flip已经确定会搭载麒麟芯片,但大多数消息都否认这是一颗高于Pura 70定位的新芯片,毕竟nova系列的定位会略低于Pura系列。小雷猜测,nova Flip在性能上的选择,应该会更注重整体的能耗比,而非极限的性能释放,毕竟小折叠屏的散热、电池都较直板机难处理。 nova Flip还会加入不少全新的玩法和AI功能,目前已泄露的消息是外屏支持来电时提供独立的动画,以及支持更多应用,其他玩法暂未公开。这款机型将在8月5日正式发布,对小折叠屏手机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密切留意一下。 谷歌新机四连发,Pixel家族迎来新成员 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其实不算太热闹,在三星Galaxy S24系列发布之后,极高的人气和讨论度成功让其他海外品牌的新机曝光黯然失色。不过,Google近期终于确定在8月6日举行新品发布会,这次Google将一口气发布四款新机,目标就是硬刚三星,抢回属于Pixel的热度。 Pixel 9系列一共有三款机型,粉笔为标准版Pixel 9、Pixel 9 Pro以及新登场的Pixel 9 Pro XL。实话说,小雷也是好久没有看到「XL」这个后缀的机型发布了。 标准版Pixel 9相比起前代的提升幅度非常小,坚持6.24英寸OLED直面屏,金属边框及光面玻璃,只是这代的边框变得更加硬朗,背板玻璃也不再用圆润的弧面作过渡处理。Pixel 9 Pro和Pixel 9相差不大,设计上几乎一样,但屏幕尺寸微增至6.3英寸,两款都同属小屏旗舰。 (图源:9to5Google) 新增加的Pixel 9 Pro XL,其实就是原本的Pixel Pro系列,它拥有6.7英寸的大尺寸屏幕,得益于机身尺寸的增加,其电池容量也达到4942毫安时,支持到35W的「快速充电」。 Pixel 9全系都将用上三星最新的M14面板,这块面板早前传闻要给iPhone 16 Pro及Pro Max首发,如今却是被Google捷足先登。这块面板的优势其实大家也比较熟悉了,全屏HDR亮度1800尼特(Pro及Pro XL为2050尼特),峰值激发可达2500尼特以上。 (图源:Oneleaks) 此外,为了符合Gemini Nano的AI性能需求,Pixel 9全系都配备了Tenser G4芯片、16GB内存,最高支持1TB存储空间。Google还公开了Pixel 9系列首发的AI功能——「Add Me」,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照片中通过AI加入你个人的照片,类似于自动扣图再粘贴到新照片上。 Google此次也将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手机,但命名有改动,不再叫Pixel Fold,而是与主旗舰系列融合,定为Pixel 9 Pro Fold。新一代折叠屏手机最大的改动是设计部分,与前代相比,它更符合主流折叠屏手机的造型,比如外屏选择了圆角设计、增加到6.24英寸等。 (图源:CENT) 不过,Pixel 9 Pro Fold的镜组Deco比前代来得更加粗犷,这可能会成为不少Pixel粉丝的槽点。 总体来看,Pixel 9系列最大的亮点其实还是Google AI要怎么落地,Gemini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新功能,以及Android 15正式版改进了哪些特性。至于Pixel 9系列的硬件部分,从销量上看,并不是大众消费者会关注的。 荣耀、Redmi,迎战线下市场 自Redmi Note 10系列开始,Note系列的定位就逐渐从「便宜大碗全能机」变成追求质感和影像的线下中端机型,而Turbo的独立也进一步加剧了Note系列的转型。因此,Redmi Note 14系列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与米粉们见面。 不出意外的话,Redmi Note 14系列还是会延续此前三款机型的方案,即Note 14、Note 14 Pro和Note 14 Pro+,目前根据爆料来看,后两款定位较高的机型分别搭载高通骁龙7s Gen 3和天玑7350芯片。 (图源:微博@体验more) Note 14、Note 14 Pro依然维持直屏设计,前者延续1080P分辨率,后者则是1.5K分辨率,均为视觉四边等窄的OLED面板。Note 14 Pro会选择和Civi 4 Pro类似的等深微曲面屏幕,质感和手感更优秀一些。Note 14系列的镜组Deco也换上了旗舰同款的居中大圆圈,看上去会更符合「影像中端」的定位。 前代Note 13系列虽然在硬件上没有配备长焦镜头,但靠亿级像素主摄传感器裁切后还是能获得不错的成像效果。而Note 14 Pro、Note 14 Pro+会升级一颗中长焦镜头,取代此前的200万像素微距镜头,但具体传感器还未公开。 实际上,参考Note 13系列将升级点全堆在设计和影像后的销量暴涨,Note 14系列延续这个方案也是十分合理的,毕竟Turbo已经独立成新的系列,也没有必要考虑到后续的性能升级。只不过,对于Redmi而言,线下市场的劲敌真不少。 (图源:小米) 荣耀近期发布了X60系列的第一款机型X60i,虽说整体设计有点iPhone的即视感,但质感的确没话说,也难怪这个系列会成为荣耀线下市场最畅销的机型之一。预计在8月登场的还有X60,接棒X50继续开拓线下市场。 荣耀X60应该还是走X系列最熟悉的那套打法,四边等深曲面屏+绿洲护眼技术+大容量青海湖电池,以及在耐用、耐摔、抗划痕上全面提升。据悉,X60将升级到骁龙6 Gen 1移动平台,虽然性能上比较一般,但考虑到千元左右的定价,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图源:荣耀/ 荣耀X60i) 无论如何,线下市场已经成为各品牌的必争之地,荣耀凭借X系列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靠着耐用、护眼以及这个价位罕见的曲面屏设计俘获消费者的芳心,短短十个月,荣耀X50已经突破千万销量,这足以说明线下市场巨大的潜力。8月主攻线下中低端市场的主要就是荣耀和Redmi,谁能先拔头筹,还得看自己产品的诚意如何。 写在最后 在即将到来的8月,每一个手机品牌似乎都打出了“新机来袭”的大招,各种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不过,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营销的智慧。像华为的nova Flip小折叠屏手机,明显是在瞄准那些追求时尚与实用并重的年轻消费者;而Google的Pixel 9系列则是把握住AI与软件升级,试图抢占科技前沿的制高点。 对于那些“等等党”的朋友们来说,现在可能是一个黄金时期。随着各大品牌竞相推出新品,未来几周内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富的价格层次。但在这片性价比的战场上,每一个小的配置更新或是价格调整,都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所以,假如你现在正在犹豫是否要换新机,或许可以再观望观望,说不定这一批新机里恰好又符合你心里价位和使用需求的产品呢?
三星Galaxy S25将搭载Exynos 2500:性能媲美骁龙8 Gen4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三星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的Exynos 2500芯片,这款采用先进3nm工艺技术的处理器在财报会上首次被官方命名。 三星对Exynos 2500寄予厚望,自信满满地宣称,其搭载的第二代GAA(环绕栅极)工艺技术将引领行业,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飞跃与能效巅峰,实现性能与效率的完美融合,无懈可击。 Exynos 2500被预定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涵盖S25及S25+等型号)在全球多数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在中国市场及部分北美战略要地,三星电子或将灵活调整策略,采用高通骁龙8 Gen4处理器以满足特定市场需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旗舰级产品S25 Ultra预计将独享高通骁龙8 Gen4的殊荣,这一决策进一步彰显了三星在高端市场的战略布局与灵活性。 深入剖析Exynos 2500的内在世界,其架构之强大令人印象深刻。该芯片内置了强大的10核CPU矩阵,其中包括一颗主频高达3.2GHz的顶级Cortex-X5核心,用于处理最繁重的任务;三组精心调校的Cortex-A730核心,以不同频率运行,灵活应对各类应用需求;以及四颗高效的Cortex-A520核心,专为节能而生,确保续航无忧。 此外,传闻Exynos 2500还将搭载基于AMD RDNA3先进架构的三星Xclipse 950 GPU,预示着其图形处理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逼真的视觉体验。 不仅如此,三星正全力以赴,不断优化Exynos 2500的能效表现,旨在与业界标杆骁龙8 Gen4展开激烈竞争,力求为用户带来更加均衡、持久的使用体验。
苹果iOS 17.6修复35个紧急安全漏洞 涉及系统内核和Siri
【CNMO科技消息】苹果目前已经发布了iOS 17.6,据外媒报道,其中包含35个关键安全修复程序,可帮助保护用户的手机免受黑客和其他恶意攻击。 据报道,iOS 17.6修复了系统内核的问题,还解决了WebKit的一些问题。苹果没有深入解析具体细节,因为它希望用户能够在黑客圈了解所有漏洞之前进行更新。一旦所有漏洞被曝光,黑客将更容易利用这些漏洞,这对于内核漏洞来说尤其令人担忧。 当然,苹果也确实提供了一些有关漏洞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修复了哪些漏洞。首先,在内核中,漏洞被标记为CVE-2024-27863和CVE-2024-40788。第一个漏洞可能会让攻击者确定内核内存布局,第二个漏洞可能会让黑客能够导致系统意外关闭。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系统修复是关于Siri的,如果不解决,访问手机的攻击者可以使用苹果的个人助理Siri访问敏感的用户数据。快捷方式也得到了一些类似的修复,攻击者可以利用它们绕过安全措施并访问敏感的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苹果的iOS 17.6支持页面列出了总共35个修复程序,如果你想知道更新前手机中存在哪些问题,它可以作为解答参考。在iOS 18正式版到来之前,及时对iOS 17进行更新对苹果手机用户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024Q2印度手机出货量战报:小米18.9%重夺第一,vivo18.8%紧随其后,三星18.1%第三
IT之家 7 月 31 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报告,受热浪、季节性衰退以及第 1 季度需求放缓的影响,2024 年第 2 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2%。 以市场出货量来看:小米以 18.9% 的出货量份额蝉联榜首,vivo 以 18.8% 紧随其后;以手机出货额计算,三星以 25% 的份额领跑市场,其次是 vivo 和苹果。 5G 智能手机在整体出货量中占据了 77% 的最高份额,2 万到 3 万卢比(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732 到 2597 元人民币)价位手机出货量增长 25%、4.5 万卢比(当前约 3896 元人民币)以上价位出货量增长 24%。 出货量 小米公司表现最为亮眼,得益于精简入门级手机到经济型高端手机产品线,优化产品阵容,该公司第 2 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23%,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报告称小米公司采取了推广旗舰手机、改进营销和扩大分销渠道的战略,将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出货额 三星连续第二个季度在价值方面遥遥领先,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三星凭借着新款 Galaxy Z Fold6 和 Galaxy Z Flip6,有望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vivo 凭借其配备增强型摄像头的 V30 系列等高价位机型,占据了第二位。苹果公司在价值方面排名第三。但在最近全系列 iPhone 降价的推动下,预计下一季度将出现反弹。
落后安卓近2年!iPhone 16 Pro系列支持Wi-Fi 7:速度快四倍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据DigiTimes介绍,苹果将会在今年的iPhone 16 Pro系列上加入Wi-Fi 7技术,依然是Pro独享,标准版两款还是Wi-Fi 6E。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这一步相较于安卓旗舰已经落后了将近两年时间。 据悉,早在2022年底发布的小米13等多款骁龙8 Gen2机型就已经支持了Wi-Fi 7网络。 不过国内的Wi-Fi 7实在2023下半年才开放,之后,厂商陆续解锁了老机型的Wi-Fi 7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Wi-Fi 7不仅需要终端设备支持,还需要路由器同步支持才能体验,也就是说想要体验满血性能的朋友,需要在购买iPhone 16 Pro系列之后换上Wi-Fi 7路由器。 好在目前Wi-Fi 7路由器的价格已经被国产厂商打下来了,200-300元的产品已经足以应对一般家庭的使用。 据悉,Wi-Fi 7即IEEE 802.11be,支持的路由器一般会以“BE”来命名,就像Wi-Fi 6时代的“AX”、Wi-Fi 5时代的“AC”。 Wi-Fi 7首次引入MLO(Multi-Link Operation)芯片级多路连接技术,通俗来说,这就类似两条高速公路共同传输信号,吞吐量更大,避免网速降低、卡顿、掉线等情况。 此外,Wi-Fi 7还引入了4096-QAM,使每次网络传输承载量从10比特位提升到12比特位,相较Wi-Fi 6,Wi-Fi 7的吞吐性能提升20%左右。 Wi-Fi 7典型速度30Gbps,峰值能超过40Gbps。 作为对比,Wi-Fi 6的峰值速度是9.6Gbps,Wi-Fi 5则只有3.5Gbps。
HMD新机规格和渲染图泄露,或是诺基亚225重新命名版
【CNMO科技消息】继在印度成功推出HMD Crest和Crest Max后,HMD公司似乎正致力于研发一款新的功能手机——HMD 225 4G。根据爆料者HMD Meme on X分享的渲染图和关键规格,这款新手机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诺基亚225 4G在多个方面表现出高度相似性。 据外媒报道,HMD 225 4G沿用了诺基亚225 4G的经典设计,正面配备了一块屏幕,下方则是传统键盘。手机背部简洁地设有一个单摄像头、LED闪光灯以及HMD的品牌标识,提供蓝色、粉色和绿色三种选择。据悉,这款手机将搭载一块2.4英寸的IPS LCD显示屏,亮度达400尼特,顶部设有听筒。 在硬件配置上,HMD 225 4G采用Unisoc T107 SoC,这是功能手机中常见的芯片组,同样也被应用于诺基亚225中。其主摄像头为200万像素传感器,支持高清视频录制。续航方面,手机配备了1450mAh电池,并支持USB-C接口充电。 连接性方面,HMD 225 4G提供了蓝牙5.0、4G LTE、双卡双待、FM收音机和3.5毫米耳机插孔等丰富选项。此外,手机还具备IP52防水溅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HMD 225 4G的设计与诺基亚225 5G几乎完全相同,表明这可能是重新命名。实际上,HMD在诺基亚品牌下已有多款功能手机先例,如诺基亚215 4G、诺基亚225 4G和诺基亚235 4G,它们均搭载了Unisoc T107芯片组和S30+操作系统。 这也不是HMD首次对诺基亚手机进行重新命名。此前,该公司已推出了HMD 105,并在今年5月发布了HMD XR21,后者实际上是去年诺基亚XR21的重新命名版本。
发布完这些业界突破后,蔚来用户体验开始遥遥领先?
原创 | 车评君 7月27日,上海,蔚来第二届NIO IN创新科技日上,蔚来创始人李斌发布了两项堪称业界突破的硬核科技——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和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台下媒体和用户不断怂恿他喊出“遥遥领先”,但斌哥却执意不肯。 那个煽动性极强的四字成语最近似乎突然不香了,李斌不肯说,余承东不敢说,更多的企业没底气说。 “即使在换电这件事上,我也不敢说我们是有护城河的。” 谦虚是李斌可贵的品质。不过,做人可以低调,做事却一定要高调。 “我们是做了些事,还是业界突破的事,我认为还是要让大家知道。” 李斌说话真实接地气,一如既往,这也是他直播间人气爆棚的主要原因。 造“芯”,蔚来的长期主义 7月27日,在一个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LED大屏幕前,蔚来创始人李斌高举一个小苏打饼干大小的芯片,宣布该芯片流片(芯片界术语,意为试生产)成功。 这正是业界首款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蔚来称其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 官方资料称,神玑NX9031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采用32核心CPU架构,内置LPDDR5x8533Mbps速率RAM,可实现高动态范围高性能ISP,拥有6.5GPixel/s像素处理能力,处理延时小于5ms。 为了验证自己所言非虚,李斌直接在发布会现场晒出两张合照。采用同规格的车载8MP摄像头、同样的暗光拍摄方式,一张是经由神玑NX9031处理,另一张经由行业旗舰智驾芯片处理,两张现场图片一对比,无论是成像细节、噪点控制,神玑NX9031的成像水准明显更好。 李斌说,他们的一颗自研芯片能实现四颗业界旗舰芯片的性能。业界旗舰芯片是哪个,大家心知肚明。 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蔚来没有公布更详细的情况,后续坐等激动人心的消息,也许就在明年一季度,蔚来ET9发布的时候。 发布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构建底层关键技术 很显然,SkyOS·天枢才是我要说的重点,因为在整个业界范围内,这是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是一个新鲜事物,有别于以往的操作系统,它相当于一个智能电动车的灵魂,底层打通智能硬件、计算平台、通信与能源系统,实现对车联、车控、智能驾驶、数字座舱、手机应用等全域应用的统一管理与协调。 以往,汽车的操作系统非常分散,每一个核心零部件几乎都有一个操作系统,无法从底层真正打通,成在做智能电动车开发时的效率太低,对智能电动车进行控制时也存在迟滞和兼容问题。 李斌说,蔚来SkyOS系统是一个原生的、从零开始的、面向车的全域的操作系统,所以在很多车的场景,特别重要的一些关键指标方面,蔚来的上限要高很多,表现也会更好。 具体来讲,SkyOS·天枢,构建了1+4+N的技术集群,涵盖智能、驾驶、车控、车联、数字座舱等整车全域。 1代表1个虚拟机监视器SkyOS-H,用来管理和调度车上的算力资源,保证各个系统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4代表4个操作系统内核,应用层面各有分工。SkyOS-L、M、R,C,分别负责快速任务响应、车辆高阶控制、智能驾驶域部署、智能座舱交互; N代表N个中间件,包括SOA框架、软件升级、数据闭环、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网络、AI能力集等。 在AI时代,具备高性能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意味着构建真正的整车全域成为了可能。可以预见,接下来也许会有部分车企也跟随蔚来的脚步,开始整车操作系统的研发。 李斌把开发SkyOS·天枢比作盖大楼打地基,需要在盖楼之前就把地下各种交通、连廊、管网、各种功能分区,一次性规划清楚,然后分批建设。如果规划不清楚,到盖楼后期,会受到很大制约,很多很好的功能设计无法搭载上去。 “王启研建议我做的。” 李斌回忆起酝酿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经过,给大家讲了很多细节。 王启研目前是蔚来主管数字系统的副总裁。2015年,还在硅谷的王启研带着团队拿了一个重要竞赛的第一名,进入了李斌的视野。后来李斌将其招募,主管数字系统。 2018年的一天,王启研拉着刚好到硅谷出差的李斌,开了几个小时的会,只有一个主题,一直劝李斌批准开始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研发。 “斌哥一定要自己搞系统,我们现在这个跨域之间,没有底层的系统支持肯定不行。” 6年前和王启研的对话,李斌依然记得清楚。 6年前,王启研在硅谷办公室里给李斌算了一笔账,又细细讲了AUTOSAR如何落后,蔚来自己做操作系统有什么优势。但是因为当时蔚来缺钱,暂时搁置。 2020年,蔚来恢复一些元气后,王启研正式启动了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开发。 4年后,被命名为SkyOS·天枢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终于揭开面纱。 李斌透露,SkyOS·天枢中的一些模块有可能共享给蔚来的零部件供应商使用,他们可以利用SkyOS·天枢来开发零部件,也可以与友商一起共享这个系统,不过满足蔚来本身的需求是优先级。 SkyOS·天枢到底给用户带来了什么 按照蔚来的说法,SkyOS·天枢具备高带宽、低时延、大算力与异构硬件、跨域融合、灵活持续进化、高可靠性、信息安全的七大特性。那具体对于用户来说,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官方做出了浅显易懂的解答。 第一,有助于缩短通信延时。 智能驾驶状态下,从给出刹车信号到产生刹车动作的通信延时,同样对刹车距离有很大的影响。120km/h速度下行驶,通信延时30毫秒,就意味着要多开1米刹车才能响应。在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下,1米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而SkyOS·天枢下的端到端的通信延时,可以做到1毫秒以内。对于用户来说,低时延就意味着更快的通信响应,紧急时刻下能让刹车距离变得更短。 第二, 基于强大的数据闭环机制,加上面向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研发工具链的支持,SkyOS·天枢可以做到以天迭代原子模块,以周迭代软件平台,以月迭代整车能力,并且代际兼容下,支持至少 10 年的整车智能化升级与维护。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车辆全生命周期中常用常新,获得更好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体验。 由于蔚来在售车型全系标配高算力芯片、标配激光雷达、7×800万像素智驾摄像头,而到了ET9,激光雷达增加到了3个,再加上包括驱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冗余、感知冗余等七重安全冗余,每秒传输的数据量达到惊人的43.86Gb。 所以,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带宽够高,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车辆能搭载高规格智能硬件,也才意味着会有长久不过时的智能化体验。 第三,能获得一些蔚来独有的智能功能。 就像今年上线的4D舒适领航,这是一个能显著提升驾乘舒适的强感知功能,用户好评不断。可这么好的功能,为什么以前没人做呢?因为在每一次悬架主动适应路面颠簸的背后,都是包括智驾系统、导航系统、感知系统、云端系统、悬架系统、车控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协同工作。如果没有一个能综合调度、跨域融合全车资源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跨域融合意味着智能化功能不再局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样的单点应用上,智能化的上限会大幅提升。 最后,再了解一下第二届蔚来创新科技日发布的其他硬核科技。 1 Banyan 3,蔚来首个基于AI底层能力打造的智能系统 什么叫智能系统,是包含智能硬件、计算平台、软件与应用的一整套集合。 蔚来智能系统以树命名,寓意不断生长、不断迭代,最终汇木成林。而Banyan 3最大的进化在于,它是基于AI核心底层能力打造的全新智能系统。 这里格外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智能,它是指基于AI大模型能力和原生智能系统,打造出全新的NOMI GPT架构,加速NOMI 进化成长。 同时,蔚来引入NOMI Agents多智能体架构,重构NOMI的认知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按照他们的说法,“加速座舱体验从「单点功能」向「主动智能」进化”。 也就是说,NOMI的拟人化将大幅提升,不仅继续完成复杂指令,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基于当下情境与车内乘员,形成主动的、有情感的表达,从而让人机交互变得共情、关怀、专属与得体。 又是充满想象力的服务,8 月下旬,全新 Banyan 3 智能系统将向用户推送首个版本。 2 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国内首次发布 蔚来还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NIO World Model,蔚来世界模型)。 NWM ,是一个多元自回归生成式的具身驾驶模型,可全量理解数据、具有长时序推演和决策能力,能在100毫秒内推演出216 种可能发生的场景,寻找到最优决策。 作为生成式模型,NWM 可将 3 秒钟的驾驶视频作为 Prompt(提示词),生成长达120 秒的视频。NWM 还具备与生俱来的闭环仿真测试能力,已在复杂交互场景中全面测试并验证性能。 NWM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复杂交通环境中的风险,推算出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从而优化驾驶策略,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NWM加持下,蔚来智能驾驶不仅能对现时的交通做出判断反应,而且能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不断进行学习,包括其他车辆的技术技巧。 这其实是蔚来智驾的大脑,既能反应,还能预测,同时学习,比仅输出轨迹的端到端又向前进了一步,此前只有特斯拉在美国的智驾能做到这个能力。 3 发布全新NIO Phone,手车互联体验达到新高度 全新NIO Phone定位于高端旗舰手机,标配第三代骁龙8旗舰处理器,最高可选 16GB+1T 内存与存储组合,搭载三星专为蔚来定制的 6.82 英寸2K分辨率屏幕。 李斌说, 希望全新NIO Phone能成为用户的主力机,而不仅仅是备用机。 为了扩大用户范围,除在蔚来 App 发售外,这款手机还将首次在京东、抖音等外部渠道销售。 这款“零系统广告”、“零商业预装”的手机打造了全新的手车互联体验。全新自定义车控键可以直达常用功能,包括快速启动系统或车控功能,支持根据手机离车不同距离设置不同功能,甚至全新智能车控还能自动识别车内外位置,一键开启常用功能。未来,此键还可升级支持60+项车控功能。NIO Link随车播功能可以直接调用车辆摄像头,打造最快捷、方便的移动直播间。用户还能通过NOMI操作手机发微信或短信。 写在最后 虽然才刚刚举办第二届,但是蔚来创新科技日NIO IN已经成为了NIO Day之外,蔚来的另一个大IP。NIO IN上发布技术的硬核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的蔚来,早已过了需要人讨论“是不是有技术”的时候。 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短期看不到效益的底层技术领域深耕,持续说明了蔚来的长期主义和技术底色。 没有底层技术,谈何原始创新;没有底层技术,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也是飘着过去的,随时有可能侧翻。 在市场狂卷的现状下,蔚来是少有的稳得住的企业。他们卷的是长期价值,卷的是核心技术。祝福所有坚持长期主义、耐得住寂寞的企业。
出手了!中国正在疯狂卖大巴
走进世界的一刻,他们代表着中国。 作 者丨熊剑辉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2013年,刚拿下美国长滩10辆大巴订单的比亚迪,引发了一场风波。 洛杉矶劳工局,怒斥比亚迪违反“劳工法”;接着,突击查处办公楼,组织民众大游行,高喊着要中国人: “滚出加州!” 10年后,中国人默默拿下了美国纯电大巴市场八成江山。 2024巴黎奥运,再次刷新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从彩光球台、到纳米跤垫,从“芯”片足球、到奥运吉祥物“弗里吉”…… 但巴黎城中最拉风的,还是从安徽进口的双层电动大巴: 时尚的敞篷设计,吸睛无数;360°的视野,观景无敌;八国同步的语音,全程无碍。 一个坐拥雷诺、标致、雪铁龙等汽车大牌的强国,为什么要不远万里,从中国进口客车? 因为中国客车已经是世界的优选,也拥有着顶级的性价比和质价比。 以“全球客车之王”宇通为例。 2024年1-5月,宇通出口客车4921辆,同比大增64.2%。 其中,希腊、智利、西班牙分别大买250辆、214辆、46辆(机场摆渡车),造就了宇通出口欧洲、拉美、出口摆渡车的创纪录大单。 宇通之外,中国大巴车正在加速“开往”全球市场。 今年初,中通客车向沙特出口1022辆客车,创出交付海外的最大单;比亚迪出口比利时(500辆)、金旅出口越南(270辆)、金龙出口巴基斯坦(160辆)、中通出口新加坡(120辆)…… 都是前所未见的“大爆单”。 而“火爆”“翻番”的态势,去年就开始了。 2023年,中国客车出口43515辆,同比大增41.25%,创历史新高;2024年1-5月,中国客车出口达21828辆,再度飙升41.99%,再创历史新高。 于是从2023年至今,宇通、金龙的股价分别最高飙涨474.45%、270.41%,远远跑赢大盘。 为什么中国客车会骤然“爆单”?“一带一路”是个关键点。 2023年5月,山东聊城。 突然造访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让这座三线小城成为一时的焦点。 总统此行,直奔中通,目的就是“提车”。 面对中通出口吉方的第1000辆客车下线,扎帕罗夫总统伸出大拇指: “很棒!” 此前,吉方买过120辆中通客车“试水”。结果“非常满意”,继而有了1000辆客车的超级大单。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吉方在“一带一路”之下,由中方承建的贯通其南北的大动脉“新北南公路”投入使用,进而拉动了公共交通的庞大需求。 ▲来源:东吴证券《中国客车出海专题报告》 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客车出口的核心增量来自“一带一路”国家。这其中,又以独联体、中东、亚太贡献最大,占比高达67%。 其中的关键,还是中国客车厂商强大的个性化研发能力,能在全球先进水准之下,更好地服务其本地化需求。 在埃及,为应对老旧的80#汽油和老旧磁带,“金旅”大巴装上了淘汰的化油器发动机和磁带机。 在巴基斯坦,按习俗要求男女分区、分坐,于是“海格”给客车改成了中间四开门。 在沙特,为应对高温、干旱、少雨的气候,安凯把整车都涂上了阴极电泳,防腐、防锈、耐盐、耐热,终成当地客车保有量的No.1…… 而所有这些,也都是厚积薄发,来之不易。 2017年,新加坡人到欧洲采买新能源客车,却发现欧洲也在用中国货,断然决定转道中国。 而大部分客户,都像菲律宾人一样“精明”:每个品牌都买1辆,边试用、边淘汰。 但无论是菲律宾人,还是新加坡人,他们最终认定了中国客车。 2023年10月,比利时布鲁塞尔。 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比利时客车展”,向来是全球客车产业的风向标。 但如今,这里成了中国客车的大舞台。 从宇通自主研发的纯电YEA平台,到比亚迪的全新刀片电池底盘,以及金龙、金旅、中通为欧洲定制的纯电、氢能客车解决方案……应有尽有。 曾经,趴在地上看车展、拿着皮尺量半天的都是中国工程师。 如今,高傲的欧美人也屈尊降贵,折腰、趴地、钻车,把中国客车的里外拍了个遍。 宇通的T15E客车更是斩获2023 Busworld设计奖、环保奖,出尽了风头。 欧洲是世界客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客车厂商争夺的主战场。只有打入欧洲市场,才能真正挺起腰杆。 因为欧盟标准,就是很多国家的“准入标准”。 但欧洲市场,早就被奔驰、曼恩(德国)、沃尔沃(瑞典)、斯堪尼亚(瑞典)等本地豪强瓜分殆尽。 要攻入这样的市场,谈何容易。 更何况,在欧洲人眼里,中国客车是廉价的“代名词”、耗油的“残次品”,过不了市场的关。 这样的偏见,根深蒂固。 2018年,丹麦向全球招标纯电大客车。宇通的标书呈上去,招标方一看是中国品牌,看都不看就扔了出去,并当众奚落: 为什么要相信一家中国企业? 宇通的“反击”却很柔软,扔出去就捡回来,反复、耐心、不断地“游说”——不信你试试! 最终,丹麦人决定:试试就试试! 2019年,宇通向丹麦交付首批客车。丹麦人足足“试”了一年,服了。 实际上,丹麦的气候让很多客车都没脾气:冬季多雨、积雪半米,最低温度、零下25°。铁打的金刚,在极寒天气面前也容易趴窝。 但宇通的纯电客车,不但结结实实扛住了,还获得丹麦司机的高度赞誉:提速快、开着顺,绿色环保无噪音,我们都爱它。 那就买吧! 于是,在这个被奔驰、曼恩、沃尔沃等垄断的市场,宇通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攻占了丹麦纯电客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今,宇通客车遍布英、法、丹麦、挪威、冰岛、芬兰等欧洲国家;2022年,更一举超越奔驰、沃尔沃,摘得欧洲纯电销量冠军。 如此成功,并非偶然。 首先,中国客车赶上欧洲“新能源”的大风口。 按照欧盟减排时间表,2035年要禁售燃油车,2040年要减排90%。所以,大排量客车要加速淘汰,导致欧洲对新能源客车的需求飙升。 其次,中国厂商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确实领先。 以电池为例。 当年,面对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路线之争”,中国客车厂商选择了能量密度低、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而欧洲人却选择了三元锂。 如今,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快充性能不断提升,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的优势凸显。 于是,技术上顾此失彼的欧洲厂商,又开始“倒戈”。 对此,比利时产业记者克尔格一针见血:当欧洲人在探讨技术可行性时,中国人已经把它变成了现实。 英国汽车经销商Pelican的总经理理查德更直言不讳:宇通的产品,质量不输奔驰、价格更加亲民,而“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至少领先欧洲5-10年”。 第三,中国客车“一国一策”的模式,让人难以拒绝。 比如,同样是“极寒”,不同国家,宇通又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丹麦,着重要解决车辆耐候性、抗腐蚀、可靠性问题。 在冰岛,由于公交出行是刚需,宇通运用一整套低温解决方案,确保超高续航。 在芬兰、挪威等北极圈国家,车辆要在高寒、高湿环境下运营,所以把防水、防尘、防腐做到了极致。 销量是最好的答案。 据荷兰咨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数据:2023年,以宇通、比亚迪、中通为代表的中国客车,占据了欧洲1/3的纯电份额。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客车品牌,宇通可谓独孤求败。 唯一的缺陷,是宇通在美国难觅踪迹。 但实际上,美国市场早被另一家中国巨头占据。 2017年10月6日,美国加州,兰开斯特。 以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卡锡、加州参议院议长德莱昂等为首的政要人士,齐聚这座沙漠小镇,只为给比亚迪的超级工厂站台、剪彩。 在现场,麦卡锡难掩兴奋:“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公司能落户兰开斯特,我非常自豪。” 当年,比亚迪筹建工厂的消息一出,各州奔走相告、展开龙争虎斗。最终,加州在税收、补贴、土地等政策上倾尽全力,才成功引凤筑巢。 如今,连工厂门口的马路,都被命名为“BYD Blvd”(比亚迪路)。 有了“美国工厂”加持,比亚迪在30多个州跑马圈地,豪取80%的纯电大巴市场份额。 但初入美国时,比亚迪差点混不下去。 2013年,刚拿下美国长滩10辆大巴订单的比亚迪,就引发一场风波。 洛杉矶劳工局,怒斥比亚迪违反“劳工法”;接着,突击查处办公楼,组织民众大游行,高喊要中国人: “滚出加州!” 迫于舆论压力,大单悄然失去。 但腹背受敌的比亚迪,从未放弃。 2014年、2021年,比亚迪电动大巴K9、K8M,分别通过美国交通运输署“炼狱”级Altoona测试,拿到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Altoona测试有多变态? 2.4万公里里程,全是强化坏路的耐久测试,最终根据完成时间、维修工时来做排名。 K9、K8M不但成功通过,K8M甚至创出Altoona测试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这一下,美国人服了! 结果,美国长滩不但返还10辆大巴的订单,还追加了50辆! 与旁人不同,比亚迪非常热衷于打入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 2013年,比亚迪K9通过全球审查最严的欧盟整车认证(WVTA)。以此为起点—— 2017年,打入日本;2019年,打入荷兰;2020年,杀入奔驰的老家德国;2021年,杀入瑞典与沃尔沃抢食…… 不但卖得好,而且卖得贵。 长滩订单,单价121万美元(约880万人民币);洛杉矶订单,单价80万美元(约680万人民币);日本订单,单价6500万日元(约390万人民币)…… 不但卖得贵,市占率还高。 在欧洲,比亚迪纯电大巴的市占率是20%;在日本,70%;在美国,80%。 在欧美政客看来,中国客车厂商堪比“工业怪兽”:低端领域,价格无敌;高端领域,技术难挡。 因此,他们不断炒作“中国客车威胁论”,呼吁贸易保护、“公平竞争”,以防止本地制造业被“摧毁”。 为此,美国阿尔伯克基市还搞出“退货门”闹剧,抨击比亚迪纯电大巴续航不足、电池过热、刹车有故障、车厢有裂缝…… 总之,要起诉、退货。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新任的民主党市长为打击前任的共和党市长,搞出的“政治议题”。 在有些人眼里,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粉碎机”;但实际上,中国才是求发展、促创新的“加速器”。 ▲来源:东吴证券《中国客车出海专题报告》 在“一带一路”国家,宇通、金龙、金旅的KD(散件组装)厂早已遍地开花,拔地而起的一座座现代化组装厂,不但引领当地工人们学会了造客车,也很快拥有了造警车、救护车的能力。 可以说,中国人“手把手”地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工业水平。 与此类似,“中国工厂”也让美国人民从中受益。 之前,兰开斯特居民面临着大萧条以来最高的失业率;而随着比亚迪工厂落地、扩建,当地失业率持续降低。 对此,兰开斯特市长盛赞这是“现象级成功”。 在英、法、荷、匈等欧洲国家,比亚迪的工厂星罗棋布,在为发达国家提供绿色能源、解决就业的同时,也默默输出着中国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 从赢得订单到赢得客户的忠实信赖,从产品出海到工业技术能力与标准体系出海,从“世界工厂”到融入世界,包括到世界开厂…… 中国客车厂商的全球化新征途,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从中国企业到世界级企业,再到世界的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客车出海专题报告:天时地利人和孕育世界龙头》东吴证券 [2]《中国新能源“出海”跑出加速度,宇通纯电客车拿下欧洲第一》河南日报
理想周榜,又惹众怒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角爷 车圈苦“理想周榜”久矣。 汽车一周销量去哪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下面这张图,经常被拿来点评各家车企的兴衰。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张图里面的销量统计,并不来自通常意义上的统计机构,而是来自一家车企:理想汽车。 这就难免让人有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既视感,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车企对理想每周二发布的这个周榜怨气颇大。 最近,车圈又掀起新一轮抵制“理想周榜”行动,蔚来、吉利、小鹏轮番开炮,指责理想“卷周榜是低水平内卷”“只想着怎么赚钱,而非技术创新和突破”。 而理想CEO李想在朋友圈贴图回应,引用了掩耳盗铃的故事,似乎内涵其他品牌不公布数据是掩耳盗铃。 争议背后,本质还是车企的销量焦虑被放大了,而理想周榜更多的时候是放大别人的焦虑,展示自己的领先。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已经卷麻了的中国汽车圈,周榜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1 集体抵制 这回带头掀桌子的,是蔚来。 7月27日,蔚来汽车NIO IN结束后的互动环节,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怒怼理想周榜: “蔚来从来没有授权任何机构,来发布我们的名字在周榜,数字从来没经过我们的认可,我们公司的周销量数据,在我们公司也不会超过10个人知道。第一,数据是不严肃的;第二,我们品牌没有授权。如果你是国家的统计机构,那没有办法。如果你是第三方公司,凭什么用我们的数据发周榜,能不能去掉蔚来。” 他还直言,“这个事情希望有关部门管管”。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当场也表示,“能不能不发周榜?如果蔚来做到(销量)第一,永远不发周榜”。销量月榜每家都会公开,其实这已经够残酷了,按季度(合适),好歹发财报都是按季度。 到了7月30日,抵制的声音继续扩大。 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继续接力,发微博称: “高层定调:不要搞低水平内卷。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想哥@李想 收手吧。中国车企在当下的使命是通过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不是吗?一起加电!” 他还表示,大家都有猎奇心理,特别能理解。但周榜对企业正常经营是会有干扰的。 此外,马麟还“以退为进”指出,华为和理想是目前增程领域卖得好的,很赞;蔚来和特斯拉是纯电领域卖得好的。但是,不同价位的产品,不同品类的带不带油箱的,都放到一个榜单里,不能反映市场的客观情况,做榜单,一定要合理,彼此之间要可比。 随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发文表示:“我也反对周榜。” 到了当天晚上,小鹏汽车 AI 智驾技术发布会上,何小鹏开场就向理想发出暴击。他指出,美国的智能驾驶环境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业界更专注于如何完善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然而,回到国内,却看到友商还在忙着做销量榜,只想着怎么赚钱,而非技术创新和突破。 有意思的是,小鹏与理想周榜早有积怨。2023年7月11日,理想汽车公布的2023年第28周销量数据榜单显示,小鹏汽车周销量仅为0.12万辆,位列榜单的第八位,引起了小鹏的强烈不满。 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黄泓霖在朋友圈表示“以上关于小鹏汽车信息都是假的”,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发微博称“朗朗乾坤,无奇不有”。 友商轮番讨伐,理想照发不误。 就在同一天(7月30日),理想汽车再次发布销量周榜:7月22日-7月28日,理想汽车周销量达1.28万辆,连续14周获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到了7月31日,理想CEO李想在朋友圈贴图回应,引用了掩耳盗铃的故事,似乎内涵其他品牌不公布数据是掩耳盗铃,可以说是嘲讽拉满。 目前看来,理想周榜发布并未受影响,不过回顾过往,理想周榜停更过两次,也正是这两次停更,引发了对这份榜单公信力的巨大争议。 02 蹊跷停更 理想周榜的历史并不算长,算起来也不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从2023年4月开始,理想每周二发布前一周的销量数据,最早是以上险量为参考统计销量。 但是将各家汽车销量放在一起对比,迅速呈现出放大效应,成为外界评判车企最直观的风向标。 发布周榜的第二个月,就遇到了阻力停更,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发微博称“被很多同行投诉举报”。 李想在微博上的这番表态也引发了争议。有网友称,“是同行忍受不了别人造假?还是同行忍受不了数据太差,从而自己造假?”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到底有哪些同行投诉举报?李想对于这些问题并未回应。 此后,理想周榜停更数月,到了2023年下半年,理想周榜再次回归。 不过,对比停更前的榜单,理想周榜有了几处明显变化: 榜单名称由此前的“中国新势力品牌上险量”改为了“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 此前公布到个位的数据也变更为以万辆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且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榜单中不再标注数据来源,并注明:本文所指销量与每月1日发布的交付数据统计口径不同,而停更前榜单的数据来源为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 对于周榜、月榜的统计口径差异,有汽车行业业内人士透露:“周榜通常为中汽中心的上险数,月榜则为批发数或零售数。” 理想周榜第二次停更发生在2024年3月,在3月19日发布完2024年第11周销量数据后,理想周榜停更到5月7日,才又重出江湖。 外界普遍认为停更与理想Mega 出师不利有关,由于销量太差而停更周榜,但随着理想L6在4月18日入市后迅速走量,因此又恢复了周榜发布。 但理想自己显然不同意这种说法。7月17日,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发微博“自证清白”,表示“这些数据是没法造假的,大家每天讨论的这些数,谁真谁假,我们分分钟就能看出来。” 理由是“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可能是相对最规范最完善的了,从产能规划到产能利用率从批发量上报(wholesale)到经销商库存统计,从零售量(retail)上报到交强险上险量,以及进出口和二手车流通,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背书的官方统计。” 但具体到理想周榜的数据究竟来自何处,并没有给出清晰明了的答案。 针对“销量不好就不发”的质疑,张骁表示:那几周停发是因为经历波折后有些事儿没想清楚,后来想清楚就恢复正常了,并不是因为不是第一就不发了,如果把当时的数据拉出来看,排名也都还行,其中几周也还是第一的。 有网友帮助解释:这段时间发榜时,理想第二多过第一。不发榜时,第一多过第二。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说法,也属实有些凡尔赛。至于“有些事儿没想清楚后来想清楚”,到底是什么事,也并没有解释清楚。 至此,对于理想周榜的公信力,产生了巨大的割裂,拥护者认为榜单让消费者选择更清醒,而反对者认为是这一切不过是凸显理想汽车的销量领先。 “如果理想销量不在头部,还会发这个榜单吗?” 对于这种假设,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 03 玩坏了 相比车企们的集体抵制,更有效的反抗方式是解构周榜。 在今年5月理想汽车重新发布周榜之后,各式各样另类的周榜接连出现。 首先登场的是这张“中国市场新势力小字开头品牌销量”: 如图所示,在如此抽象的限定词之下,登榜的只有小鹏和小米两家。 紧随“小”字辈登场的是“极”字辈,一张“极字开头品牌销量”榜单上列出了极氪、极越、极星、极石的销量,极氪的销量算得上是遥遥领先。 这下算是打开了网友们的脑洞,“全世界市场可换电品牌销量榜单”也出来了,榜单里面只有蔚来。 蔚来副总裁沈斐转发了还好心指出,“换电辈挺多的呀,上汽,广汽,吉利,一汽,东风,其实都有换电的车”。 还有人真诚发问,有没有万能网友制作鸿蒙智行系列销量榜单、或者蔚来换电联盟成员销量榜单…… 一时间,抽象周榜成为车圈内外共同的狂欢,“只要限定词够多人人都可以是第一”,而这种嬉笑怒骂的背后,无疑是对理想周榜制造销量焦虑的集体抗争。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理想周榜的数据无误,对比车企类型也不细究,每周发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秦力洪提到的“周销量数据未经蔚来品牌的正式授权”,康德智库专家、上海东道律师事务所李超律师表示,如果第三方机构在未经车企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布其销量数据,可能构成对车企商业秘密的侵犯。 “然而,这通常取决于数据的获取方式、发布目的以及是否对车企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来源合法(如:公开信息、市场调研等),且发布目的并非恶意损害车企利益,那么法律风险可能相对较低。”李超进一步补充道。 “还需要考虑公布这些数据的目的和方式”,《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汽车业务中心主任郭庆指出,如果公布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误导消费者,或者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利益,也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风险。当然,对行为的目的也不能仅凭推断和臆测,要结合发布者一系列行为的上下文来看。如果汽车企业在公布竞争对手销售数据的同时,含有对自身产品的功能、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那么可能会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还有就是理想汽车发布榜单的身份问题。实际上,目前汽车销量排行榜有两个“可靠”榜单,一个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简称中汽协。该协会是2002年被国家经贸委和统计局联合授予执行汽车行业统计职能的单位,可以理解为国家在汽车销量数据方面的官方发布单位。 另一个则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乘联会成立于1994年,由上海大众、神龙汽车等七家轿车生产厂家发起,原名全国轿车市场信息联谊会,后更名为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虽然两个单位的统计方式有所不同,部分具体数据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数据上相差不大。其中,乘联会每月会公布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各品牌批发销量、零售量、出口量等等数据。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也会于每月初公布前一月的汽车交付量。 但是这两家机构可能从来没想过,还要发布汽车销量周榜,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汽车销量周榜的意义何在? 对于一家车企来说,一周七天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包括产能调整、运输时间、上牌时间、门店运营调整等,都有可能对销量产生波动。 问题是,车企是否需要一份周销量来证明自己?当销量周期缩小到“周”,又是否足以表现一款车型、一个品牌,在全生命周期的竞争力? 如今与理想对垒的问界,也曾沉寂过数年之久,当红辣子鸡小米汽车也遭遇过产能地狱。 即使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对汽车销量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并不高。就算要判断一家车企的真实经营情况,即使是月榜的统计时长可能都偏短。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在新势力企业进来以后,才开发出周榜这个概念。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周榜主要为企业起市场宣传作用,对消费者的意义不大。”“企业抢发周数据,就是‘卷’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同样也在7月30日这一天,高层发出信号: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被普遍解读为高层首次释放“反内卷”信号,似乎也成为多家车企密集发声、反抗理想周榜的底气。 不过从李想嘲讽拉满的回复来看,显然并没有放在心上。 故事还在继续,惹了众怒的理想周榜,会迎来第三次停更吗?
比亚迪与优步结盟,以10万辆新能源汽车杀入全球打车市场
鞭牛士 7月31日消息,据Uber官网,Uber与比亚迪宣布合作,将在平台上增加10万辆电动汽车。 优步科技公司(Uber)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建立多年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将10万辆比亚迪新电动汽车引入优步全球主要市场的平台。此次合作将首先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启动,预计将为优步平台上的比亚迪汽车司机提供一流的定价和融资服务,并将扩展到中东、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市场。 Uber与比亚迪宣布建立多年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支持驾驶员使用电动汽车,两家公司的联合努力还可能包括根据特定市场中驾驶员的最佳需求,提供充电、车辆维护或保险方面的折扣,以及融资和租赁优惠。 两家公司还将合作开发未来比亚迪自动驾驶汽车,并将其部署在 Uber 平台上。作为全球最大的按需出行和配送平台,Uber 完全有能力将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大规模推广给全球受众。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Uber 和比亚迪都致力于通过创新创造一个更清洁、更绿色的世界,我很高兴能够共同努力,迈向这样的未来。” Uber 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 (Dara Khosrowshahi) 表示:“作为同类协议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我们很高兴此次合作将为司机、乘客和城市带来诸多好处。当 Uber 司机改用电动汽车时,他们可以比普通司机节省高达四倍的排放成本,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更长。许多乘客还告诉我们,他们第一次使用电动汽车是在 Uber 行程中,我们很高兴能够帮助向全世界更多人展示电动汽车的好处。”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比亚迪美洲区首席执行官李小加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 Uber 这样的全球领导者携手合作,不仅能加速电动汽车的转型,还能让每个人都能以可承受的价格享受绿色交通。此次合作标志着城市交通电气化的新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我们尖端的电动汽车在全球城市的街道上成为常见的景象。”
SpaceX星舰第五次试飞进入倒计时,马斯克发布“超重助推器”回收模拟视频
IT之家 7 月 31 日消息,上一次星舰试飞成功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便确认 SpaceX 下一次试飞将进一步提高难度,也就是用发射塔的机械臂这双“筷子”对“超重助推器”完成捕捉回收。 这一塔架捕获技术属于是业内首创性尝试,所以光凭文字描述大家可能完全想象不出来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 因此,马斯克昨天在𝕏上发布了一段演示视频,展示了星舰一级(即超重助推器火箭)返回时被“筷子”夹住并转移到发射塔,然后将“二级”装到一级上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帮助大家理解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据称,这套周转流程耗时仅一个小时。 上周日,马斯克在参加 X Takeover 直播活动时透露,SpaceX 第五次星舰轨道试飞任务(IFT-5)预计 8 月底或 9 月初进行,即超重助推器(B12)及星舰飞船(S30)的组合体。 马斯克预测,此次任务中对“超重助推器”的捕获回收成功率仅有 50%,而星舰隔热瓦 / 隔热罩重返大气层后仍能完好无损的概率约为 60%。 严格来说,此次尝试捕获火箭是该公司在所有五次测试过程中最危险的尝试,如果 SpaceX 没能提前做好准备,否则爆炸摧毁发射台,将导致后续测试全部推迟,并将使 SpaceX 面临更多的监管审查(IT之家注:去年首飞失败导致发射台严重损坏,进而导致项目延误数月)。当然,SpaceX 也不会冒险使其在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回收(因为发射台远比星舰贵得多)。
乘联会: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39.2万辆 新能源占比过半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7月31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7月1日至28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139.2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与上月同期相比下降了11%。 尽管如此,今年以来的累计零售量仍达到1123.1万辆,实现了2%的同比增长。 在新能源车领域,7月1日至28日的零售量为72.2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1%,但较上月同期下降了5%。 今年累计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483.5万辆,同比增长33%。 同期,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量为74.1万辆,同比去年7月增长18%,较上月同期下降15%,累计批发量为536万辆,同比增长28%。 从周度数据来看,7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3.9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6%,第二周日均零售4.3万辆,同比下降1%,第三周日均零售5.1万辆,同比下降1%,而第四周日均零售6.5万辆,同比下降10%。 批发方面,7月第一周厂商批发日均2.8万辆,同比下降26%,第二周批发日均3.6万辆,同比下降22%,第三周批发日均5.6万辆,同比增长2%,第四周批发日均7.3万辆,同比下降21%。 综合上述数据,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为135.7万辆,同比去年7月下降17%,较上月同期下降28%,但今年以来的累计批发量为1310.9万辆,仍保持3%的同比增长。
深蓝航天时隔两月完成B2轮融资,星云-2火箭计划2025年底首飞
IT之家 7 月 31 日消息,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该公司成功完成了 B2 轮融资,全力加速可回收火箭技术创新与星云一号(以下简称“星云-1”)可回收复用火箭商业化进程。无锡高新区投控集团领投本轮融资,并成为多轮次的基石投资者,完成及锁定资金近 10 亿。 今年 5 月 28 日,深蓝航天宣布成功完成 B 轮、B1 轮融资,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如今时隔两个月再获 B2 轮融资。 据介绍,B2 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加速市场推广。值得关注的是,超两万平的深蓝航天火箭智造总装基地落地无锡高新区,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加速运河沿线火箭产业集群拓展,深蓝航天火箭运河工厂将成为无锡高新区高端制造和商业火箭行业的示范基地。 运河工厂将主要用于星云-1 及星云-2 火箭的量产工作。星云-1 火箭计划今年首飞,目前星云-1 火箭的首发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计划于 2025 年底首飞的星云-2 火箭,起飞规模将达到 1000 吨,同时也具备可回收重复使用能力。 IT之家查询获悉,星云-1 型首飞火箭为 2 级构型,直径 3.35 米,近地轨道运力约为 2 吨,配备 10 台雷霆-R 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根据任务载荷大小选用直径 3.35m / 2.25m 两款整流罩,一子级具备回收复用及快速维护、再次发射的能力。后续的商业化型号会在首飞型基础上改进并提升运载能力至不低于 6 吨。 星云-2 型首飞火箭也是 2 级构型,直径 5 米,近地轨道运力提升到 20 吨,配备 10 台超级雷霆液氧煤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