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鸿蒙PC版来了!Windows大崩溃后,华为要上硬菜了?
鸿蒙PC要来了?这可能是华为用户今年最想听到的消息之一。作为鸿蒙生态最重要也最核心的一环,鸿蒙PC虽然早在去年就已经透露出一些消息,但直到现在仍然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最近,在余承东恭喜MateBook GT 14上市的微博下又有人提到了鸿蒙PC,不过这次提问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忽视,而是得到了华为终端客服的回应:“您好,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华为计算机目前没有使用HarmonyOS。如果想进一步了解HarmonyOS的发布时间,建议您关注官方信息。” 图源:微博 这是一条很官方且套路化的回复,却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毕竟华为官方一向不会无的放矢。而且就在前段时间,被称为鸿蒙之父的王成录博士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更是直接了当的承认今年会有鸿蒙PC。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鸿蒙PC,属实是让一众网友好奇:这个鸿蒙最神秘的系统,是不是马上就要现身了? 鸿蒙PC,集平板、手机大成? 虽然鸿蒙官方目前还没有正式上线PC版本的页面,但是在一些页面中却意外透露过鸿蒙PC的布局和设计,从中不难看出其与目前主流的Windows系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图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鸿蒙PC的设计理念更可能与苹果的macOS相似:更大的图标、更显眼的任务栏和更直观的UI,初次使用的人也可以很快摸清楚使用方法。另外,这个界面与MatePad的UI也有点相似,只是为了在更大尺寸的屏幕上使用而做了不少改动。 不过,更让人在意的还是华为开发者官网展示的UI风格,从手机到平板再到PC,你会发现不同系统之间的UI一致性非常高,这样的好处在于只要使用者之前接触过搭载鸿蒙OS的手机或平板电脑,那么就可以近乎无缝上手鸿蒙PC。 图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UI一致性是智能生态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但是在鸿蒙之前,也就只有苹果勉强做到了,熟悉苹果全家桶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自从iPadOS 14发布后,iPadOS就与macOS越来越像,后续发布的iPadOS 16中也更进一步,赋予了iPadOS与macOS类似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iPhone用户也能从iPadOS中看到不少iOS的身影,作为PC与iPhone之间的桥梁,iPadOS本质上就更像是macOS与iOS的融合版本,去掉了macOS上对复杂任务的功能设计,增加了iOS上专为触控设计的UI与操作逻辑。 但是受限于苹果对产品的定位,iPadOS至今未能拥有macOS的自由度与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果粉们一直期待的iPad取代Mac依然遥遥无期。 鸿蒙或许可以真正实现OS跨设备的无缝体验,毕竟其是生于AIxIoT时代的OS,从诞生之初就被定位为一个跨终端、跨生态的操作系统,而在前段时间举办的HDC上,鸿蒙NEXT更是直接将万千设备基于一个系统的目标端了出来。 图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你可以理解为,不管是智能手表还是手机,平板电脑抑或是笔记本电脑,就连智能音箱,用的都是“一个鸿蒙OS”。根据设备的实际尺寸和硬件性能,系统UI及功能也会一定程度上进行差异化,但是却不会有“明明性能、硬件都符合条件,但却将某些核心功能限制在某一端设备上”的情况。 而且,鸿蒙OS的智慧互联系统早已将PC与平板电脑打通,即使是使用Windows系统的华为PC,也可以通过内置的华为智慧互联系统与平板电脑轻松协同,只不过由于Windows对触控操作的优化不够好,所以实际体验相当一般。在未来的鸿蒙PC版上,这个问题大概率就不存在了,至少从目前的UI设计来看,鸿蒙PC对触控的针对性优化并不少,而且很有可能延续MatePad的一些操作习惯。 单就UI交互这块,能聊的其实不少,不过考虑到鸿蒙PC还未正式发布,所以也就暂且打住吧,实际上很多人更在意的是:鸿蒙PC版来了,生态会是怎样的? Windows大崩溃,国产OS崛起正当时 PC的生态远比手机、平板电脑的生态要久远且复杂,作为人类真正意义上最早的个人智能设备,PC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社会的基石。1983年发布的Windows系统,凭借当年美国的强大科技实力与全球影响力,迅速成为市面上最主流的PC操作系统,并在后续的数十年时间里牢牢占据着市场第一的王座。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Windows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PC生态圈,许多工业及商用层面的软件,甚至只有Windows版本,从民生到工业,从娱乐到创作,Windows在许多行业里都是最佳的选择。 这也让所有试图挑战Windows的PC系统感到绝望,但是上个月的Windows全球大崩溃正好露出了一丝破绽,并且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让大家意识到Windows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似乎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可靠。 图源:微博 试想一下,仅一天的崩溃就造成了大量公共设施及交通服务受到严重影响,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如何让人不去担心如果出现更大规模的瘫痪,或是被不法分子入侵,会出现怎样严重的后果? 没有绝对可靠的平台,不论是云计算还是AI,不论是芯片还是网络,不论是OS还是软件,如何获取更加相对的可靠?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我们看到云计算行业有“多云/多芯战略”——就连雷科技办公室都同时接入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宽带以确保网络可靠性。同样,在OS这块,所有企业需要更多选择。 在Windows大崩溃事件之后,一些人直言应该加快国产系统的落地与普及,避免国内出现类似的事故,其中不少人就将希望寄托在鸿蒙PC版上,希望能够取而代之。 Windows生态壁垒深厚,鸿蒙如何破? 虽然愿望是很好的,但是事实是鸿蒙PC版想要取代Windows,恐怕还有一段非常非常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软件,Windows多年累积下来的大量专业软件和娱乐软件,都是鸿蒙短时间内无法追上的。可以预见,在鸿蒙PC版发布的初期,原生软件绝大部分应该都是MatePad的兼容版本,并且很可能通过转译等手段兼容现有的Windows系统软件。 图源:微博 目前大多数PC软件只有Windows和macOS两个版本,如果华为不希望鸿蒙PC的用户只能用来听歌、打字、做一些轻度办公和娱乐,那么兼容Windows生态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跟鸿蒙手机版走的路相似,先兼容再逐步独立。 但是这种路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鸿蒙PC是使用麒麟芯片还是英特尔芯片?前者是Arm架构,后者则是x86。如果用麒麟芯片,那么就需要先从Windows转为Arm,然后再转为鸿蒙,两轮转译下来实际的体验能否得到保证将会是最大的难题。 Arm与Windows生态的兼容,至今仍然是Windows在轻量化移动设备上部署的最大问题,即使微软一直试图与Arm生态合作,但是转译等问题却难以完美解决。 有人或许会问:安卓与鸿蒙互转的体验不是挺好的吗?其实不够好,否则鸿蒙为什么要做Next做原生纯血鸿蒙呢?而且Windows与Arm的互转,与华为在安卓与鸿蒙OS之间互转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安卓与鸿蒙有着不同的系统底层,但本质上主要还是基于Arm架构的,所以在关键的代码执行层面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图源:XDR 但是Windows却不同,大多数Windows软件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在Arm架构处理器上运行的情况,意味着只能依靠转译机制去运行。华为如果想提供足够好的体验,就必须拿出一个效率远超以往的转译模块,在没有Windows和Arm辅助的情况下想做到这点,实话说非常困难。 如果使用x86芯片呢?确实不存在转译的问题,但是又对鸿蒙PC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鸿蒙OS基本都运行在使用Arm芯片的设备上,让鸿蒙OS支持x86芯片,那不就是Windows在Arm芯片上的问题的反转版?如何适配x86指令集?如何确保性能得到完美释放?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不亚于转译适配。 或许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鸿蒙PC才会比手机和平板电脑端延后这么久且仍然没有发布,不过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鸿蒙应该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是转译适配还是其他方法,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作为国内最受期待的国产PC系统,说鸿蒙PC是“全村的希望”其实也不为过,只是建议大家对鸿蒙PC的初期版本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鸿蒙PC想要达到或接近Windows的程度,同样会是一段漫长的挑战之路。
小米15 Ultra镜组规格迎早期爆料,米系7000mAh超大电池方案或在路上
近日,各大手机厂商下一代旗舰新机爆料频出,其中有望首发搭载高通骁龙 8 Gen 4 旗舰处理器的小米 15 系列无疑拥有极高的市场关注度。而从最新爆料信息来看已经不局限于小米 15 和小米 15 Pro,影像旗舰定位的小米 15 Ultra 也迎来了最新爆料。 据包括数码博主 i 冰宇宙在内等博主的爆料来看,小米 15 Ultra 仍然采用后置四摄方案。其中预计包括一枚超大底主摄,一枚大底超广角,一枚常规焦段长焦镜头,以及一枚 2 亿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不过目前该潜望式长焦镜头的变焦倍率仍有争议,主流消息预计为 4 倍变焦倍率左右。 作为参考,发布于今年 2 月的小米 14 Ultra 搭载前置 3200 万像素豪威 OV32B40 单摄像头,后置采用徕卡 Summilux 全焦段四摄方案。具体为索尼 1 英寸超大底 5000 万像素 LYT-900 主摄,支持 OIS 光学防抖,并支持 f / 1.63-f / 4.0 的 1024 无级可变光圈功能。除此之外 5000 万像素超广角、3.2 倍人像长焦、5 倍潜望式长焦端均采用 5000 万像素索尼 IMX858 传感器,进一步保证画面的稳定与一致性。 另一方面,今年各大手机厂商在超大电池与快充方案方面提升明显,据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小米正在调试多款闪充方案。除较为常规的 5000mAh+120W,5500mAh+100W 换代方案外,7000mAh+120W 以及 7500mAh+100W 等超大电池方案疑似也在测试之中。但该系列方案能否顺利落地仍存在较大变数。 不出意外,小米 15、小米 15 Pro 将于今年 10 月底或 11 月初与大家见面。而小米 15 Ultra 作为高端影像旗舰预计将会在明年择期发布。
日产汽车公布中国区7月销量为47102台,同比下降约21%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日产汽车公司现已公布 2024 年 7 月中国区业绩,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 7 月销量为 47,102 台(包含英菲尼迪进口车)。 2024 年 7 月,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 44,101 台。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 3,001 台。2024 年 1-7 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 386,399 台。 作为对比,2023 年 7 月日产中国总销量为 59,507 台,今年 7 月同比下降约 21%;2024 年 6 月,日产汽车中国区销量 52,852 台,7 月环比下降约 11%。 IT之家汇总已公布的 2024 年 7 月汽车销售 / 交付数据如下: 比亚迪:7 月销量 342383 辆,同比增长 30.6% 现代汽车:7 月全球销量 33.2 万辆,同比减少 1.4% 奇瑞控股:7 月销售汽车 195759 辆,同比增长 30.1%;新能源销量 45370 辆,同比增长 254.5% 长安汽车:7 月总销量为 170631 辆,同比减少 17.86% 吉利汽车:7 月销售 150782 辆,同比增长 13% 广汽集团:7 月销量 141196 辆,同比下降 25.37% 长城汽车:7 月销量 91285 辆,同比下降 16.32% 上汽集团:7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7.1 万辆,同比下滑约 22% 一汽丰田:7 月交付 70165 辆,环比下降 4.6% 广汽丰田:7 月销量 59118 台、同比下降 17.1% 沃尔沃:7 月全球销量 57,447 辆,同比增长 6% 理想汽车:7 月交付 51000 辆,同比增长 49% 创历史新高 日产中国: 7 月销量为 47102 台,同比下降约 21% 赛力斯:7 月汽车合计销量 46788 辆,同比增长 288.64%;新能源汽车 7 月销量 42176 辆,同比增长 508.25% 鸿蒙智行:7 月交付 44090 辆新车环比降低 4.44%,今年累计交付 238287 辆 广汽埃安:7 月全球销量 35238 辆,同比下降 21.7% 江淮汽车:7 月销量 32192 辆,同比下降 3.90% 悦达起亚:7 月销量 22156 辆,同比增长 39.9% 零跑汽车: 7 月交付量 22093 台,同比增长 54.1% 领克汽车:7 月销量 21272 辆,同比增长 24% 蔚来汽车:7 月交付 20498 辆,同比增长 0.18%,环比下降 3.4% 深蓝汽车:7 月交付量 16721 辆,同比增长 26.94% 极氪汽车:7 月销量 15655 辆,同比增长 30% 长安启源:7月交付12445辆,今年累计85413辆 上汽大众:ID.家族 7 月交付 11258 辆,环比增加 6.5% 小鹏汽车:7 月交付新车 11145 台,同比增长 1.24%,环比增长 4.47% 哪吒汽车:7 月全系整车交付 11015 台,同比增长 9.7% 北汽蓝谷:7 月销量 10981 辆,同比增长 227% 小米汽车:SU7 7 月交付超过 10000 辆 极狐汽车:7 月销售 8017 辆新车,同比增长 329% 上汽通用:7 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 7901 辆,环比增长 27% 智己汽车:7 月全系交付 6017 辆,同比增长 249% 岚图汽车:7 月交付 6015 辆,同比增长 76% 力帆科技:7 月汽车合计销量 4218 辆,同比下降 22.85%;7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2142 辆,同比下降 40.13% 阿维塔汽车:7 月交付 3625 台,同比增长 103%
对标路虎揽胜?比亚迪仰望U8加长版曝光,再次冲击百万元市场
为了冲击百万元豪车市场,比亚迪于去年正式上市仰望U8系列,凭借应急浮水、原地掉头、极限操作等一系列功能获得用户认可。如今,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端属性,比亚迪将推出仰望U8加长版,减少越野属性更注重行政属性,网友曝光一组新车外观照片,再次向百万价位段发起冲击。 根据比亚迪仰望U8加长版谍照显示,这款新车在设计上进行创新,配置和性能上进行全的升级,目标直指豪华SUV市场标杆路虎揽胜行政加长版。仰望U8加长版在保留原有越野基因基础上,注重城市驾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新车将采用更加柔软的云辇P悬架系统,有效过滤路面颠簸,为乘客带来更加平稳舒适乘坐体验。同时,车身长度预计将超过5.2米,轴距也有所增加,为车内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主打高端商务用户群体。 外观方面,仰望U8加长版延续了家族式设计语言,但细节之处更加精致。车身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感,彰显出一种不怒自威霸气。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更加豪华舒适材质和工艺,营造出一种尊贵而温馨氛围。仰望U8自上市以来就表现出色,截至今年7月累计销量已达7940辆。在2024年国内售价超过100万元车型销量排名中,仰望U8更是以半年5055辆的销量遥遥领先于奔驰GLS等进口豪华品牌,成为当之无愧销量冠军。 此次仰望U8加长版推出,再次证明比亚迪在高端SUV市场地位。新车不仅继承了仰望U8越野性能和豪华品质,更在舒适性和空间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城市豪华SUV更高需求。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近期不仅有仰望U8加长版汽车亮相,本月下旬还将交付仰望U9,号称百万元价位纯电性能超跑汽车。 比亚迪仰望U9采用流线型车身,碳纤维车顶和尾部扩散器的加入,让整车看起来更加轻盈且充满力量感。内饰方面,新车采用大面积碳纤维装饰和麂皮全包覆,营造出一种极致奢华且充满科技感氛围,比亚迪在打造高端产品方面下足功夫。 动力方面,仰望U9搭载了比亚迪全球独创易四方U型电机,四电机峰值扭矩高达1680N·m、0-100km/h加速仅需2.36秒、80kWh电池组,CLTC续航里程450km。再加上智能化配置也是仰望U9一大亮点。新车配备领先超跑行业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路面预瞄、遥控泊车等多种智驾功能。此外,云辇-X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和竞速助手的加入,更是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可以这么说,比亚迪已经成功在百万元纯电价位做出努力,打破欧美品牌在国内垄断地位,仰望系列品牌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按照当前发展趋势,比亚迪接下来销量应该进一步增长,成为国产高端汽车引领,也希望更多国产高端品牌取得成功,让国内消费者可以感到骄傲。
丰田提交汽车认证违规整改报告 重构全公司业务运营体系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针对认证违规事件,丰田汽车于 8 月 9 日向国土交通省(MLIT)提交了一份关于防止再次发生问题的措施报告。 丰田称,根据国土交通省的建议,丰田认识到管理层在认证业务中的参与程度不够,认证业务的基础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更清晰的规则和程序。 丰田将对旨在实施适当认证业务的机制和制度进行审查,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管理层和现场人员的共同努力,迅速采取行动。 从中长期来看,通过丰田生产系统(TPS),我们将明确从规划、开发到认证的工作流程,将丰田的改善融入认证业务,并在丰田集团内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改进。改善进展情况将每季度向国土交通省报告。 IT之家附报告大纲部分内容: 重构全公司业务运营体系 促进管理层对开发和认证业务的理解,加强治理体系 提高管理层对认证规则的理解和法律遵从意识 加强对开发和认证业务的内部审计 确保一个可以向管理层报告适当信息的系统 贯穿整车开发和认证全过程的运营管理方法的改进 从开发到认证的统筹管理一体化,明确每项任务的职责 在整个车辆开发和认证运营过程中适当分配和管理资源 建立进度管理方法,以确保正确的认证流程 建立内部规则,在认证中正确使用开发数据 建立法制和认证相关业务实施制度,处置违规风险 完善与认证业务相关的内部规则 在测试指令和申请准备中加强对测试条件等的确认 建立认证测试监控和持续改进体系 提高认证站点的合规意识 据IT之家此前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 6 月 3 日发布消息,丰田汽车、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和铃木共 5 家公司在车辆性能测试等方面存在造假行为,有关部门勒令部分车型停止出货。 涉及车型数量如下: 丰田汽车:7 款车型(3 款在产) 马自达:5 款车型(2 款在产) 雅马哈发动机:3 款车型(1 款在产) 本田汽车:22 款车型(均已停产) 铃木汽车:1 款车型(已停产)
特斯拉获肯塔基州直销牌照,传统经销商面临挑战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特斯拉在经过与肯塔基州长达数年的博弈后,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该州政府近日正式授予特斯拉直销牌照,这意味着这家电动汽车巨头将能够在肯塔基州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车辆,无需通过传统经销商渠道。 图源 Pexels 此前,肯塔基州的法规要求汽车销售必须通过经销商体系进行,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一直受到限制。虽然特斯拉能够在该州销售车辆,但租赁业务和部分车辆售后服务却一直被禁止。 据特斯拉车主协会和肯塔基州周五更新的汽车经销商名单显示,特斯拉已获得该州的正式销售牌照。其在路易斯维尔的服务中心地址也被列入其中,这表明特斯拉可能很快将在该州建立实体店和服务中心。此前,肯塔基州的消费者无法租赁特斯拉车辆,且维修保养车辆也需跨州进行。 随着销售牌照的获得,特斯拉将在路易斯维尔建立实体店和服务中心的计划有望加速推进。IT之家注意到,该公司已开始招聘销售顾问、车辆准备专员、销售经理和服务技师等职位。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内,特斯拉还可能在列克星顿开设门店。 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挑战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曾采取多种策略绕过其他州的直销限制。例如,在康涅狄格州,特斯拉与当地的莫希根印第安部落合作,在部落土地上开设门店,从而规避了经销商法。此外,特斯拉还在多个州与经销商集团发生法律纠纷,包括在路易斯安娜州起诉该州政府阻止其进行保修维修。
文远知行上市基石曝光:博世认购91%,IPO作价50亿美元
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50亿美元,这就是国产通用型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刚刚曝光的IPO作价。 据文远知行更新的招股书信息,明确了IPO将增发的股票数量,以及每股价格,公司估值随之曝光。 其中超过91%的增发股份,将由百年Tier 1巨头博世认购。 博世之前已经参与了文远知行的融资,并且双方还落地了L2+方案的合作,而现在博世更进一步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几乎一己之力把文远抬进纳斯达克。 此外,首次公开募股的同时,文远知行还将开启私募,总计将获得折合人民币超31.5亿元的资金。 文远知行的IPO,已经到了最后100米冲刺。 360亿,文远知行估值曝光 文远知行向美监管机构提交的最新文件显示,文远知行此次IPO将发行6452000股ADS(美国存托股),每份ADS价格为15.5-18.5美元,1份ADS相当于3份普通股。 即此次增发股份的融资金额为1-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17-8.56亿元。 此次增发股份后,文件显示文远知行将拥有总共814132531股普通股。 若按最高股价计算,则文远知行的市值将冲上50.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59.83亿元。 这个作价,实际与2022年11月D+轮融资后,文远知行投后超5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变化并不大。 或许也是文远知行对于这次上市务实求真的态度,没有追求更高的溢价。 而且此次增发的股份,将由Tier 1巨头博世认购绝大部分。 文件显示,博世购买的ADS数量为5882353份,约占增发ADS总数的91.2%。 博世与文远知行渊源颇深,既是文远知行的投资者,也是文远知行的高阶智驾合作方。 2022年3月,博世和广汽等参与了文远知行的D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约为25.2亿元。 也差不多是这一轮融资,文远知行的估值达到了44亿美元。 两个月后,博世与文远知行达成合作,将联合开发L2+级ADAS,自此文远知行搭上了第一Tier 1的快车,走上了一条令供应商艳羡的道路。 △ 左二为时任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现任总裁徐大全博士,右二为文远知行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岩博士 经过18个月的努力,双方合作方案成功落地,上车奇瑞星纪元ES,可实现高速NOA,包括超车变道、避让施工区域、自动上下匝道等。 博世此次认购超91%的发行股份,可视为双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说明文远的实力得到了博世的认可。 如此比例的认购,实际也不算多见,全球第一Tier 1几乎是一己之力帮文远冲刺通用型自动驾驶第一股。 除了增发股份之外,文远知行还表示完成IPO的同时,还会以私募方式,出售价值3.2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3亿元)的A类普通股。 相关投资者有Alliance Ventures、广汽资本、Beijing Minghong、Kechuangzhixing等。 其中Alliance Venture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旗下的战略风投部门,是文远知行的早期投资者。 曾在2018年领投A轮,后又在2021年参与了C轮融资,此次将认购9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95亿元的A类普通股。 文远知行和雷诺日产等也有合作关系。 2022年11月,文远知行联合日产在苏州落地了Robotaxi,并亮相当年的进博会。 今年5月,雷诺和文远知行合作的无人小巴在法网提供接驳服务。 广汽也是文远知行过去的投资者,曾在2021年底参与文远知行的战略投资,以及2022年3月的D轮融资,此次将认购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43亿元)的A类普通股。 简单计算一下可知,文远知行此次将通过IPO和私募等途径,累计获得约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31.5亿元的资金。 文远知行在文件对资金的用途做了说明: 约35%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 约30%用于自动驾驶车队的商业化和运营,拓展市场的营销活动。 约25%用于资本支出,包括购买测试车辆、研发设施和行政支出。 剩余10%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所以,文远知行靠什么撑起了50亿美元的估值,能够收获博世等合作伙伴的青睐? 文远知行靠什么值50亿美元 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目前在7个国家30座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测试和运营,是唯一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和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 提供L2和L4级自动驾驶产品与服务,不久前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书,冲刺纳斯达克。 在招股书中,文远知行披露了最近三年半的财务指标。 其中2021年的营收为1.38亿元,2022年暴涨至5.28亿元,实现281.7%的同比增长。 2023年营收略有下滑,为4亿元。 截止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营收为1.5亿元,对比2023年同期仍然略有下降。 目前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三年累计净亏损13.31亿元。 从图中可以看到,文远知行的亏损在扩大,这和研发投入逐年增高有关系。 文远知行共有员工2227名,其中约91%都是研发人员。 2021年研发投入为4.43亿元,2022年几乎翻了一番,增长至7.59亿元,2023年继续增长至10.58亿元。 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已达5.17亿元。 研发投入远大于营收,对亏损起到了一定影响。 但目前公司的现金储备还比较充足,截止2024年上半年末,文远知行现金及其等价物约为18.28亿元。 所以,亏损中的文远知行,有什么技术和业务,撑起了50亿美元的估值? 文远知行的核心平台是WeRide One,基于此打造L2和L4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乘用车、Robotaxi、无人小巴和自动驾驶厢货车和无人清扫车。 同时押注两条路线,落地产品范围广,这也是为什么,文远知行被称为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 从文远知行的营收组成变化来看,文远知行的业务正在发生转变。 招股书显示,文远的营收来源主要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部分。 2021年的营收中,前者占了大头,带来1.01亿元的营收,占比高达73.5%。而服务则只有0.37亿元的收入,占比26.5%。 而到了2023年,公司产品收入为0.54亿元,占比降至13.5%,服务收入增长至3.48亿元,占比升至89.9%。 这表明,文远知行的商业化模式,正在经历转折: 从一个运营Robotaxi车队,或给运营商卖车辆硬件的“重资产”模式,走向提供技术、提供后续服务的轻资产模式。 短期内,文远营收会受到博世智驾推广覆盖速度的影响。 但长期来看,博世的方案就是全行业的方案,是可持续产生营收的现金奶牛项目。 文远知行还将坚持L4自动驾驶,其判断2024年和2025年随着Robotaxi的大规模投放,来自服务的收入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文远知行的两位主要创始人: CEO韩旭,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工程博士,历任密苏里大学的助理教授,密苏里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 创业前曾担任百度美研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岩,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曾在Facebook和微软担任核心工程师。 相比两位创始人,文远知行也因为脱口秀演员赵晓卉的加盟而出圈。 不过赵晓卉在文远知行,担任的是项目经理,与其演员身份有着明确区隔,也没有对文远做过多的公众宣传。 此前其在综艺节目上曾透露,正在负责无人小巴接驳车的部分功能。 相比赵晓卉之于文远知行,文远知行带给这位“打工人”则价值更大。文远知行不仅给了汽车科班出身赵晓卉业务能力认可,如今也在上市IPO进展中,印证了赵晓卉当初眼光的长远。 毕竟相比李诞的笑果文化和脱口秀行业,自动驾驶确实前途光明多了。 One More Thing 招股书之外,近日文远知行还预告了新动向:10月15日将发布新一代Robotaxi车型。 与马斯克和特斯拉,也就前后脚吧。 实际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实现的技术和商用运营突破,自动驾驶不论是产品还是资本运作,都来到了新周期。 文远知行IPO,只是浪潮中的浪花一朵,同样在潮尖之上的,还有M公司、P公司…以及刚刚通过港股聆讯的H公司。 一个新的周期,已经来到了公众面前。
无需加热、光照的3D打印墨水问世,能用于制作可回收电路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美国和韩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创新型 3D 打印墨水,无需加热、光照或有毒化学物质就能制造出易于回收的电路和其他结构。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并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的支持。 据IT之家了解,传统的 3D 打印大多需要高温、压力和光线来固化原材料。例如,熔融沉积成型(FDM)打印需要加热熔化塑料丝材,再冷却成形,而树脂 3D 打印则利用紫外光照射液态材料使其固化。 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名为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无毒,常用于医药行业的药物递送系统。在 3D 打印中,只需将其置于室温下的盐水中即可固化。 研究人员利用商用医疗级 3D 打印机将聚合物挤出,并将其泵入氯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材料会立即固化成精细复杂的结构,且具有导电性。 该团队使用该方法制造了一个掺杂碳纳米管的电路,成功点亮了一个小灯泡。回收材料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将结构溶解在清水中,然后在 70 摄氏度的烤箱中蒸发水分即可。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论文高级作者 Jinhye Bae 指出,该方法“完全在环境条件下进行,无需额外步骤、特殊设备、有毒化学品、加热或加压”。由于聚合物易于恢复至原始状态,因此用 PNIPAM 制成的结构可用于一次性电子产品、机器人组件和原型制造。Jinhye Bae 补充道:“这提供了一种简单环保的聚合物材料回收方法。” 鉴于电子废弃物问题日益严重,能够如此轻松地回收电路将对环保产生重大贡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