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造型简约神似乐高玩具!宝马推出CE02联名版电动摩托
快科技8月13日消息,宝马摩托车与奥地利知名设计制造公司Vagabund合作,推出了全新CE 02 × Vagabund联名版车型。 这款联名版电动摩托车基于CE 02标准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座垫、轮辋和电池舱区域的重新设计,并巧妙地增加了一个“电动排气管”,其实际用途是作为雨伞的存放处。 新车在细节上同样引人注目,例如脚踏板上的防滑胶带,体现了eParkourer时尚运动风格。 在参数方面,全新CE 02 × Vagabund联名版的整备质量为132公斤,座高为750毫米。 此外,车辆尾部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可拆卸的OB-4 Magic Radio蓝牙音箱,集成了音乐播放和收音机功能,为骑行增添乐趣。 性能上,这款联名版电动摩托车配备了两个独立可拆卸的1.96千瓦时电池组,电机最大功率为15马力,峰值扭矩达到55牛·米,最高续航里程约为95公里,满足了日常通勤和短途旅行的需求。 宝马CE 02在今年的北京摩托车展上宣布在中国市场上市,提供舒适版和城市版两种配置,官方指导价分别为6.99万元和7.69万元。 2023年,宝马摩托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5832辆,同比增长2.8%,显示出宝马摩托车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尽管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与CE 02设计相近的电动摩托车型,但随着用户对电动摩托车的接受度逐渐提升,包括九号、小牛、极核等品牌在内的电动摩托车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场机构称全球电动车销量7月增长21%,中国创下最大增幅
鞭牛士报道,8月13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市场研究公司 Rho Motion 周一表示,尽管欧洲需求下降,但得益于中国今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势头,7 月份全球全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21%。 Rho Motion 数据经理查尔斯·莱斯特 (Charles Lester) 向路透社表示,预计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将对印度造成最严重的打击。 关税对特斯拉的影响应该较小,该公司的柏林工厂可以生产电动汽车,而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在欧洲的业务规模仍然很小。 数据显示,7 月份全球电动汽车(无论是全电动 (BEV) 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销量为 135 万辆,其中中国销量为 88 万辆,同比增长 31%。 2024 年前七个月,中国销售的 PHEV 比去年增长了 70%。 比亚迪是中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该公司报告称,同期其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增长了 13% 和 44%。 在欧洲,7 月份月销量下降 7.8%,年初至今的数据与 2023 年持平。截至 7 月的 7 个月内,欧盟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下降了 12%。 在美国和加拿大,7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7.1%。 莱斯特对路透社表示:比亚迪本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再创纪录,这是其销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莱斯特说,增程式汽车、使用车载发电机充电的电池供电的混合动力汽车也正在大量销售。 欧盟于 7 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关税。欧盟称,比亚迪面临 17.4% 的关税,吉利面临 19.9% 的关税,上汽面临 37.6% 的关税。
崔东树:乘用车价格越降价越贵
鞭牛士 8月13日消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个人公众号发文称,根据乘联会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占比减少,这是消费升级的推动,同时也是因为换购群体的消费升级推动。2024年进一步强化车市消费结构高端化特征,2024年乘用车市场零售春节后出现暂时低迷,6-7月国内燃油车零售下滑严峻,抑制车市增长,出口贡献支撑也有下降。 从结构分析看,入门级萎缩,消费基盘不扎实的问题较大,中低端购买力不足,价格战也明显爆发。传统燃油车价格段上行的现象并不是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需要普通消费群体更强的购买入门级车消费,也就是低端消费很重要。因此改善普通群体需求购买力,实现车市价格端相对均衡,拉动入门级消费,实现首购群体的消费入门。 从自主品牌出口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A0级电动车占比曾达到近50%,是自主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小型电动车前期在欧洲表现较强,因此受到相对针对性的加税措施,这也体现了小微型电动车是世界电动车的竞争核心。作为与纯电动零碳车型对应的燃油车大类,在海外市场油电平权的现实下,插混车型依托低油耗长续航的优势,海外市场替代燃油车的表现日益突出。 近几年的车市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2019年是14.2万元,2020年是15.3万,今年累计平均是17.9万元,7月是18.2万。 崔东树认为主要原因是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的价格较高,形成结构性拉动,同时原有的燃油车也是出现平均销售价格上涨情况,而且燃油车的高端化带动价格上涨较大。 新能源汽车方面,纯电动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持续高增长,近三年插混的表现突出,增程持续小幅增长。传统乘用车的销量出现持续下行压力。 2023年的新能源车占比达到36%的较强比例,2024年7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有51%,崔东树预计未来的新能源车贡献度仍将小幅上升。
复旦团队研发超快闪存集成工艺:20纳秒超快编程、10年非易失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高速非易失存储技术。当前主流非易失闪存的编程速度普遍在百微秒级,无法支撑应用需求。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前期研究表明二维半导体结构能够将其速度提升一千倍以上,实现颠覆性的纳秒级超快存储闪存技术。然而,如何实现规模集成、走向真正实际应用仍极具挑战。 从界面工程出发,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北京时间8月12日下午,相关成果以《二维超快闪存的规模集成工艺》(“A scalable integration process for ultrafast two-dimensional flash memory”)为题发表于《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 超快闪存集成工艺和统计性能 复旦大学供图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方面获悉,团队开发了超界面工程技术,在规模化二维闪存中实现了具备原子级平整度的异质界面,结合高精度的表征技术,显示集成工艺显著优于国际水平。通过严格的直流存储窗口、交流脉冲存储性能测试,证实了二维新机制闪存在1Kb存储规模中,纳秒级非易失编程速度下良率高达98%,这一良率已高于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对闪存制造89.5%的良率要求。 同时,研究团队研发了不依赖先进光刻设备的自对准工艺,结合原始创新的超快存储叠层电场设计理论,成功实现了沟道长度为8纳米的超快闪存器件,是当前国际最短沟道闪存器件,并突破了硅基闪存物理尺寸极限(约15纳米)。在原子级薄层沟道支持下,这一超小尺寸器件具备20纳秒超快编程、10年非易失、十万次循环寿命和多态存储性能。本工作将推动超快颠覆性闪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刘春森研究员和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刘春森研究员和博士生江勇波、曹振远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要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市启明星等项目的资助,以及教育部创新平台的支持。
中国科学家首次从地质记录揭示7亿年来地球自转阶梯式减速过程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成都理工大学 8 月 7 日发布博文,其沉积地质研究院马超教授带领大数据沉积团队结合地质记录和天文计算,首次从地质记录中重建出过去 7 亿年至 2 亿年前地球自转减慢的过程。 相关成果论文为《Geological evidence reveals a staircase pattern in Earth’s rotational deceleration evolution》,于 8 月 6 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团队介绍 该团队由王成善院士指导,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黄何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马超教授,其他作者包括侯明才教授、钟瀚霆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远教授。 研究基础 本次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42488201)和面上基金“深时沉积记录约束下的太阳系行星轨道基本参数和地球轨道周期研究”(42172137)共同资助下,联合法国巴黎天文台、德国莱布尼兹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相关团队成员进行攻关,展开天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合地质记录和天文理论计算重建了过去 7 亿年至 2 亿年地球自转减速的阶梯状演化过程。 论文简介: 研究团队联合法国天文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团队以及来自德国、爱尔兰的地质学家,对全球地质记录进行深入分析和计算,获得了过去 7 亿年至 2 亿年前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一天的时长,以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结果显示,在过去 7 亿年至 2 亿年前,地月距离增加了约 20000 公里,日长增加了约 2.2 小时。 另外,地球自转不是平稳减慢,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状减速的演化模式,即“快 — 慢”“快 — 慢”。 图 2. 团队联合四川省诗书画院罗婧文画家共同创作的中国画,展示了地球阶梯式自转减速影响的潮汐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两次“快 — 慢”的转折分别发生在 5.5 亿年前和 2.5 亿年前,这两个时期正好对应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历史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两个主要“快 — 慢”减速期可能为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 3. 地球自转减速的“阶梯状”模式 此外,本次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超大陆聚合和冰川发育也会影响地球自转速率,但通过数值计算得出地球过去 5 亿年至 3.5 亿年自转减速停滞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当时大陆-海洋结构导致的潮汐耗散减弱,而不是超大陆聚合或冰川作用导致的地球动态椭球度变化。 项目意义 马超表示: 本研究对重建地 — 月系统的演化历史、探究地球自转减速的气候、环境、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地球自转变化与地球磁场、潮汐作用、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构建更加全面、准确的地球系统演化模型。
全球性能最高的超导线段:美国团队公布高温超导新突破,性价比指标显著提高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基于稀土钡铜氧化物的超高性能超导线材的制备成果,为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高温超导线段,同时性价比指标显著提高。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当地时间 8 月 7 日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IT之家附 DOI:10.1038/s41467-024-50838-4)。 参与此项研究的除了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人员之外,还有来自加拿大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以及意大利萨莱诺大学物理系和萨莱诺的 CNR-SPIN 单元的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IT之家注:高温超导(HTS)中的“高温”是相对于低温超导(20K 以下,20K 也是商业核聚变的预期应用温度)相对应的概念,其所需的温度通常可以达到 40K(-233°C)甚至-100°C 以上,与大家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高温”概念有所不同。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表示,这种基于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的 HTS 导线在所有磁场和从 5K 到 77K(-268°C 到-196°C)的温度范围内实现了最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和钉扎力(临界电流密度是在超导体中,可视为无阻流动的最大直流电流。钉扎力是钉扎磁涡旋的能力,可不同程度地阻止磁通线的流动,以提高临界电流)。 在 4.2K 条件下,其 HTS 导线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每平方厘米可承载 1.9 亿安培的电流;在 7 tesla 磁场下,每平方厘米可承载 9000 万安培的电流。 在更高的 20K(-253°C)条件下,其 HTS 导线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每平方厘米仍可承载超过 1.5 亿安培的电流;在 7 tesla 磁场下可承载超过 6000 万安培的电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温超导薄膜的厚度只有 0.2 μm,但其传输的电流却可以与比其厚 10 倍的商用超导导线相媲美。这也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磁场和工作温度下 5~77 K 临界电流密度和钉住力的最高值。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纽约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和纽约帝国创新教授阿米特・戈亚尔(Amit Goyal)认为,最新的研究结果将帮助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其沉积技术和制造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商用涂层导体的性价比。“这些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商用高温超导导线中,仍有可能显著提高性能,从而降低成本。”
哈佛大学“地球降温”实验取消,存监管缺失等挑战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备受争议的太阳能地球工程实验计划(solar geoengineering project)已被取消,该项目旨在通过向大气层释放能反射阳光的颗粒来人工冷却地球。 图源 Pixabay 据IT之家了解,哈佛大学于 2017 年启动了名为 SCoPEx(平流层受控扰动实验)的项目,计划通过气球释放气溶胶到平流层,观察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建立更准确的计算机模型。然而这一计划从未实现,该项目在 2021 年的瑞典测试飞行阶段因当地萨米原住民的强烈反对而搁浅。研究团队事先未与萨米人进行沟通,引发了广泛批评。2023 年,哈佛大学告知 SCoPEx 咨询委员会项目已“暂停”,项目于今年 3 月完全取消。 尽管 SCoPEx 项目已取消,但其引发的关于太阳能地球工程治理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专家指出,在开展此类可能改变地球环境的实验之前,必须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同时,各国政府也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一些人认为,太阳能地球工程存在巨大风险,可能导致酸雨、南极臭氧层破坏等问题,甚至可能成为清洁能源转型的阻碍。 目前,国际上对大规模太阳能地球工程存在禁令,但小规模科研除外。然而,一些小型企业开始进行未经授权的实验,加剧了监管难度。专家警告称,如果不及时建立有效的治理框架,太阳能地球工程领域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
2024年,谁还买油车啊
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汽车,取得的最“里程碑式”的胜利。 7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1.1%,创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至今最高纪录,也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第一次在整月维度上突破50%。 新能源转型赛事过半,在卷周销量榜、卷智能驾驶的背景下,这个成绩来得非常及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汽车行业的焦虑。 因为在看到这个数字后,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十年前,新能源车还需要补贴和政策扶持,大批新造车选手开始冒头。如今回头再看,不少企业已经掉了队,留在牌桌的选手,也在各类“内卷”中忙的焦头烂额。 一个事实是,新能源车已经处于爆发前夜,新旧时代交棒之际,总能孕育出时代扛鼎者。无论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在摸索属于自己的最佳路线。 随着渗透率达到历史新高,曙光真的就在眼前了。 01 一个全新时代开启 “更高、更快、更强。” 这熟悉的六个字,也可以形容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初,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今年单月将超过50%,今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他的预言就已经成真。 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才提升到5%,也就是说4年前,燃油车还是市场绝对主角。 2020年是分水岭,当时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自此渗透率开启狂飙突进模式,2021年突破14%,2022年为27%,2023年又达到了33%。 进入2024年,更是以月度为单位逐渐递增。4月上旬,新能源汽车两周的渗透率首次达到50%,进入7月份又首次月度突破50%,新能源车乘用车的销量终于超过燃油乘用车。 中国汽车市场,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15年才能完成的目标,提前11年交了卷。 无论增长速度还是用户的接受程度,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事实: 认真做新能源车,真能挣钱。 具体投射到车企,也让不少人尝到甜头,甚至新势力企业也感受到时代的红利。 以刚过去的7月份销量数据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企榜单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资品牌,其余全为自主车企。 比亚迪以31万销量、35.5%的份额稳居榜一,吉利汽车的份额为6.5%,销量同比涨幅超60%至5.7万辆,而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份额达到5.8%,销量增长49%至5.1万辆,这也让理想再次超越特斯拉,成为销量最高的新造车选手。 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攀升,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32.3万辆,同比增长10.1%,销量占有率达到了66.4%。 无论卷技术,还是卷续航,销量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新能源车卷到今天这个地步,终于迎来收获期。 与之相对应的,靠燃油车打天下的合资品牌开始惨败。 7月,日系三巨头的销量集体暴跌,丰田在国内市场同比下滑6.1%至14.3万辆,日产汽车同比下滑20.8%至4.7万辆,本田汽车更甚,同期国内大跌41.4%至5.2万辆,销量近乎腰斩。 这已经是丰田和本田已连续六个月下滑,日产的第四个月连续下滑。 为了控制成本及时止损,本田已经宣布将在国内燃油车的产能削减三分之一,关闭在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各1座工厂,日产汽车也选择关闭常州工厂优化运营。 日系车衰败只是燃油车市场没落的缩影,像上汽通用、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已经开始收缩战线,甚至BBA也被动参与到这场油电大战里。 “再不努力只能买BBA了”、“半折宝马七折奥迪”等调侃越来越多,虽然只是段子,也反映出BBA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BBA在国内销量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奔驰下滑了5.8%,宝马下滑了4.2%,而奥迪则下滑了2%。 当油车风光不再,合资品牌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幕,正式拉开了。 02 中国制造迎来自己的烫金名片 多年后,当我们再回顾这场“油电大战”会发现,尽管在竞争过程中会感到痛苦和挣扎,但经历越是惨痛,回报也就越多。 至少从渗透率来看,这份胜利是属于全体中国汽车的。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早已跳出PPT概念阶段,走向量产和实用,接下来的路,外资品牌也从未走过,而中国汽车市场既有需求,也有发展的条件。 在智能电动车市场,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智能化配置,中国市场总会走在最前面,像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插电、增程等技术路线,都培养了大批拥趸。善于捕捉商机的供应商也逐水而居,还衍生出了新的物种——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范围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全、最广甚至成本最低的汽车市场。 车企在底层技术方面也开始全面开花。今年5月,比亚迪发布其最新一代DM技术,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打破了燃油车的局限,百公里油耗仅为2.9L,这个数字仅仅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按照一年开15000公里计算,一年只需要加7箱油。 这套技术的优势背后,是比亚迪投了十几个“小目标”,研发出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实现了全球量产发动机中最高的热效率。 除了比亚迪,新势力选手也凭借技术优势,让外资巨头首肯心服。 去年,大众投资小鹏轰动整个车圈,大众看中的是小鹏的技术,2026年起,大众在中国推出的电车,都将采用和小鹏合作的电子电气架构。几乎同一时间,Stellantis也吃巨资和零跑汽车合作,和大众与小鹏合作一样,Stellantis也押注了零跑的技术,还计划把产品卖向全球。 事实证明,走过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中国汽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也绝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自嗨。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279.3万辆,以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多。 为了研究中国汽车为什么能卖这么好,去年日经BP社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把这款车从头到尾拆解了个遍,车轱辘、底盘、电池包、座椅...等都拆个底朝天,最终得出结论,同样的成本日本市场造不出同样的车。 一家美国公司也对比亚迪海鸥进行了深入拆解,拆解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价格低廉的情况下,这款车不但驾驶性能出色,生产工艺甚至可以和价格更高的美国电动车相媲美。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欧盟会高举关税大棒,一些外资车企,甚至搁浅新能源造车计划,主动放弃这场新能源汽车的军备竞赛。 体系创新的力量,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汹涌而至的中国新能源大军,外资品牌很难从单打独斗中获胜。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烫金名片。
估值约50亿美元!文远知行拟赴美IPO,计划开始Robotaxi商业化生产
据路透社8月10日报道,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文远知行的IPO申请已正式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计划以“WRD”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担任此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文远知行计划在IPO中发行64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代表3股普通股,以每股15.5美元至18.5美元的价格区间融资1.194亿美元,估值将达50.2亿美元。 据悉,此次文远知行超过91%的增发股份将由Tier1(一级供应商)企业博世认购。此外,文远知行在IPO的同时,还将通过私募方式出售价值3.205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投资者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旗下的战略风投基金公司Alliance Ventures、广汽资本等。 另据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提议禁止在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中使用中国软件。目前,文远知行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运营等业务,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和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 对于上述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文远知行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 天眼查显示,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全球总部位于广州,是一家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商。 自2017年成立至今,文远知行已先后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汽、英伟达、博世、IDG资本、启明创投、基石资本等,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2022年完成最后一轮D+轮融资后估值达50亿美元。 产品方面,文远知行官网显示,公司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自动驾驶货运车(Robovan)、自动驾驶环卫车(Robosweeper)和高阶智能驾驶(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等五大产品矩阵,提供网约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智能环卫、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官微 今年6月,文远知行正式获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高速道路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通知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获准在北京特定区域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目前,文远知行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 招股书显示,自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营收分别为1.38亿元、5.28亿元、4亿元和1.5亿元,累计亏损约50亿元。同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43亿元、7.59亿元、10.58亿元、5.17亿元,分别是其当期营收的约3倍、1.5倍、2.5倍和3.5倍。 从收入结构看,目前文远知行的营收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销售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传感器套件,归为产品收入;二是提供L4自动驾驶及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服务,归为服务收入。其中,2021~2023年,文远知行的产品收入分别为1.02亿元、3.38亿元、0.54亿元;服务收入分别为0.37亿元、1.90亿元、3.48亿元。 另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和2023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当年总营收的72%和77.5%。而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最高的两大客户,为其贡献了总营收的52.4%。 自动驾驶玩家竞相IPO 实际上,文远知行此番筹备赴美IPO,正值自动驾驶玩家竞相登陆资本市场之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初至今,已有近16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陆续开启IPO进程,其中有近10家选择在港交所上市,其余则瞄准了美股和科创板。 根据上述相关企业的招股书数据,多家自动驾驶企业的业绩并不乐观,部分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行业本身存在研发投入大、依赖大客户的特点,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后,是对资金的极度渴求。 但现实情况是,资本正变得越来越谨慎。IT桔子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为932亿元。对比来看,2023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公开近140起重要融资事件,但披露融资总额仅超过20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但进入2024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频获政策支持。例如,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国内L3、L4级智能驾驶领域近期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为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未来规划层面,文远知行方面表示,公司正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计划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开始Robotaxi的商业生产,并准备好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在实现这些商业化里程碑后,来自Robotaxi业务的营收将会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
称特朗普访谈前网络遭到攻击,马斯克撒谎了?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韩田澍)北京时间8月13日,据The Verge报道,马斯克(Elon Musk)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 “对话”未能按预定时间开始,马斯克称是由于X遭到了 “大规模 DDOS 攻击”,但他似乎在撒谎。 报道称,这次访谈在X平台进行,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一晚8点开始,但随即系统发生崩溃,直到42分钟后,访谈才得以继续进行。 有用户反馈曾设法进入到了直播间,但在30分钟的时间里,特朗普的账户一直在播放音乐。 在约定时间的18分钟后,马斯克声称X遭到了 “大规模DDOS攻击”,导致直播无法按计划进行。 不过,X的其他部分似乎工作正常,该公司的一位消息人士向The Verge证实,实际上X并未遭到攻击。另一名X的工作人员称,马斯克有“99%”的可能在攻击一事上撒谎。 马斯克在X上的动态 在X的一系列后续帖子中,马斯克声称该公司在周一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有800万听众同时收听。在采访开始前后,X声称有91.5万人进入了直播间。 马斯克在X上的动态 直播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8:40左右恢复正常时,马斯克重复了有关 “DDOS攻击”的说法。”他说:“这次大规模攻击事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特朗普总统的单方面陈述持不同意见。” 这次采访的失败不禁让人想起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 2023年在X上宣布竞选总统时的情形,那次采访的开端同样是技术故障。当时,马斯克将问题归咎于服务器过载。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 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腾讯把12亿用户,都变成了免费的“标注民工”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网上进行简单的验证码操作时,其实你已经无意间成为了一名“标注民工”? 昨天晚上,我在登录QQ邮箱和LOL官网的时候。 发现腾讯的验证码变了。 不再是之前的验证码了,而是变成了一段Prompt加六张AI生成的图。 右下角赫然写着: 图片由混元AI生成。 腾讯,终于把用验证码做标注的手,伸向了他那12亿的用户。 拿验证码当标注系统,让用户免费标注,其实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用生成式AI来跟验证码做结合,这确实还是我,所看的头一回。 先说说验证码这个东西。 这玩意从最开始发明起,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区分机器和人。 简称“CAPTCHA”,全称就贼长了,“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 翻译过来是,“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 你看看,图灵测试。 刚开始,有个斯坦福公益验证码系统,reCAPTCHA。 它最成名的项目,就是用验证码来数字化海量的书籍和旧报纸。那时候的Ocr真的不咋地,而且很多年前的书和报纸那糊的真的差强人意。 当时,reCAPTCHA系统会向用户在验证码上,展示两组扭曲的单词,其中前面的一组是计算机已经识别的,另一个是计算机难以识别的。 如果用户正确输入前半部分,那么 reCAPTCHA就会假设用户输入的后半部分也是正确的,然后把录入结果返回至reCAPTCHA的项目主机。 结果返回主机后,主机还会把这个结果再派发给多个用户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没有不小心或故意输错单词的情况。 他们用这个系统,在十几年里,数字化了几千万的书籍和报纸。 本来一切都挺美好的,然后,Google下场了,他们把reCAPTCHA给收了。 没过多久,就让用户开始识别,google街景中,那些难以识别的门牌号了。。。 这其实,就是明晃晃的让你当标注民工,无偿来给google标注训模型了。 google那时候几亿用户,每天验证码会被调用上千万次。 这大概就好像,让几百万个人每人为给你干5秒钟活儿,然后一分钱都不给一样,你说这是不是已经,把白嫖玩到极致了。 直到后面,离谱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要标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比如这些奇奇怪怪非人视角让你选一个bus的照片。 当然最离谱最好玩的,得数15年的12306,当时开脚本抢票的太多,12306的流量压力实在太大,被逼的开启了神迹级的验证码,据说人类首次正确率仅为8%,得错3次以上的人占比有65%。 这种逆天验证码的题目是这样的。 刘慈欣我不敢打包票,但是范伟我是全认出来了。。 时间走走停停,一眨眼,来到了2024年。 为了自己家的混元大模型,腾讯也把手,伸向了验证码。 让我们开始,来做AI绘图大模型的标注了。 这部分的标注,其实不是啥图片美学质量的标注,而是对于图片理解和映射的标注。 通俗地讲,就是语义理解。 现在做的,还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分类,我们标起来,还是挺轻松的。毕竟里面都知道,左上角是鸭子,中间是老虎,左下角是蜜蜂,右下角是赛车。 而那两张白杨树林,其实,你选任意一个,或者选两个,都能过。 比如我这个图:一簇在悬挂花盆在生长的多肉。 其实你会看到有两张都跟多肉有关,而根据定语,一簇,更符合左上角第一张图,右上角那个其实不是一簇是一堆,但是我选了他,依然能过。 而你想把两个都选,你也都能过。 所以这个标注之心啊,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但是确实这个做法很有用,比如还是这句Prompt,真正核心难点是一簇。 用这种方式,对整体的语义理解,确实有非常大的帮助。 而且现在明显还是初期,给的prompt和图,都非常的简单,标注的难度也不高,甚至一些大厂的标注模型直接机标可能都应付的过来。 但是如果下一次,是“一只在清朝宫殿里生长的杜鹃花”呢? 一只、清朝宫殿、杜鹃花。难度直接拉满。 甚至另外几个选项给你的也不是差异这么大的动物汽车啥的,给你的都是菊花、杜鹃花、喇叭花、玫瑰花,来吧你就选吧,加油啊标注民工。 要知道,标注真的很贵的,之前跟国内一家做AI绘图大模型的公司聊过,才知道他们标注分为机标和人标,而人标的成本,大概是数据量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你拿出去3000万的数据,人工标一次,就得300万RMB干出去。 而腾讯12亿用户,每天验证码起码也是千万的量级,这标注费用,你可以算算这省了多少钱吧。 所以说,大厂在如今还在大数据的时代,优势是真的大。。。 不过这种标注,目前来看还是只能解决语义理解的标注,但是能把这个解决也已经很牛逼了,虽然美学一般,但是语义理解能达到极强,这就是妥妥的国内版Dalle3。 而Dalle3的短板大家肯定也清楚,实在太丑了。 而要标美学表现,难度其实就大很多,真的得找懂设计、懂美学的人来标注。 Midjourney当年其实就是吃了这波红利。 第一波获得用户,而且获得的还是一大波的有美学背景的专业用户,然后每次你生图的时候给你生成4张图拼一块的一张整图,你还必须选一张你觉得最好的进行提取或优化。 这就是一种强行的数据标注。 所以Midjourney在如今的美学表现上一骑绝尘,是因为他们在美学的标注上,做的太好了,而别的家想在这块赶上,基本不可能,因为最高质量的那波用户,基本已经全在Midjourney那了。 而腾讯未来想做这件事,其实在我看来,还真是有可能的。 因为你其实看Midjourney的路径,核心点就一个:海量的专业用户。 腾讯缺专业用户吗,怎么可能会缺,12亿用户捏在手上,用户画像做的那么齐全,我想把有设计师背景的用户挑出来,难吗?一点都不难。 我想给挑出来的这些设计师背景的用户推送美学标注的验证码,难吗?也不难。 所以啊,现在在我看来,腾讯的验证码标注,才刚刚向前迈了半步,后面的模型空间,还很大。 唯一问题就是,腾讯内部有点封闭,用户画像数据PCG做QQ的那边肯定有,但是混元跟PCG不是一个事业群,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到。。。 能拿到的话,那就是王炸。 但是不管怎样。 你我都已经,身在其中了。 10年前,就已经是了。
ChatGPT狂飙600多天后,中国近8万家AI公司消失
(图片来源:pixabay) 8月13日消息,钛媒体AGI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独家统计,自ChatGPT发布(2022年11月30日)到今年7月29日(最新)期间,国内新注册成立后现在却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异常状态的人工智能(AI)相关公司数量达78612家,接近8万家企业已经消失,占同期新注册87.8万家企业总量的8.9%。 钛媒体AGI还独家统计到,过去3年,中国注销吊销 AI 相关企业超过20万家,而10年内中国共计35.3万家 AI 相关企业消失(包括注销、撤销、吊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方式)。截至8月7日,今年已新增注册30.07万家 AI 相关企业。 (注:统计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的企业) 截至目前,国内现存180.43万家 AI 相关企业。其中,工信部统计中国 AI 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而中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 AI 服务大模型达 180 多个,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64亿个。 一面受到 AI 创业热潮影响,国内新增数十万家 AI 相关公司;但另一面,受到疯狂“烧钱”但不赚钱困境,以及创投行业下行致融资遇冷等多个因素影响,最终导致近8万家 AI 企业不断淘汰出局,形成行业新的“轮替”现象。 不止在国内。 8月初,AI独角兽公司Character.AI宣布,该公司以25亿美元“卖身”给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加入谷歌 AI 团队;更早之前,Inflection被微软收购,Adept被亚马逊收购,Anthropic则面临每年高达18亿美元的收支缺口,而OpenAI核心成员频频跳槽或离职。美国 AI 领域也面临“淘汰”危机。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AI初创公司获种子轮(及此前)融资骤降至1.23亿美元,同比下滑70%,几乎回到了2022年ChatGPT问世前的水平。同时,这些美国AI初创公司一季度的融资交易数也环比减少7.8%,同比下降31.2%。 中国AI行业融资热“降温”也尤为明显。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AI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同比下降70%。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24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市场活跃机构数量减少,机构普遍缩减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对外投资活动的早期投资、VC、PE机构数量同比分別减少23.9%、19.2%、25.2%;同时,单家机构平均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分别减少17.6%、30.4%、19.3%。 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现状研究2021》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大约为3-5年,其中,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5年。这意味着,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不仅生命周期短,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当前,生成式 AI 领域算力成本高昂、研发投入极高、盈利能力较难,都成为 AI 企业正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搜狗创始人、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曾对钛媒体AGI表示,国内 AI 大模型市场未来会处于淘汰赛,“第一梯队最后可能不超过5家,比如‘大厂’会有三家;然后两家创业公司,这其中有一家会是百川。” 王小川强调,随着今年5月国内大模型价格战降至免费,整个To B模型市场会繁荣的更快,价值空间是有的,但尾部公司会退出这个赛道。“涨潮退潮最后才会有珍珠,但一定有它的一种泡沫在这里,会加速泡沫周期,也让它变得更加繁荣,这是商业里面必然出现的一个事情。” 来也科技董事长、CEO汪冠春近期对钛媒体AGI表示,AI 行业一定有泡沫的,OpenAI这些公司最终不一定能赢,甚至ChatGPT这个产品很可能5年后就没人用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是要找清自己的定位。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彦宏表示,很多大模型都是在“重复造轮子”,“百模大战”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且国内200多个模型没什么使用量,没有一家公司能把大模型时代下所有机会全都“占住”。 “‘卷’是正常的,任何新东西、大机会来的时候,大家肯定会一拥而上,然后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个非常正常的。”李彦宏表示。 谈及中美大模型差距,李彦宏则强调,从技术好坏角度来说,中国和美国领先的大模型水平没有多少差距。但如果是在企业级模型应用,或是小语种模型当中,中国企业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做专门的优化,所以我们(中国)确实有可能是落后的。 下一步,中国将在生成式 AI 产业当中强化自主可控,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应用落地,赋能行业发展,守牢安全底线,防范滥用风险,坚持协同共治,以及营造良好生态。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一老一幼”始终是深情的牵挂。   今年6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活动室,饶有兴致地观看居民剪纸创作、舞蹈排练,同大家亲切交流,鼓励退休居民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镌刻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里——   在百姓家中,与老人手拉手、话家常、问冷暖,跟孩子谈成长、话未来,殷切勉励;在社区,了解老人养老、儿童教育情况,提出明确要求;走入基层卫生机构,细致询问老人看病就医是否困难;走进学校课堂,细心叮嘱孩子们保护好眼睛,强身健体,好好学习。   “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孩子们现在都是宝,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一句句殷切嘱托,语重心长;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声声真诚祝福,温暖人心;   “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一次次重要讲话,指明方向。   一言一语,情深义重。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老人和儿童。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中——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一老一幼”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破解难题、明确方向:“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1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对“一老一幼”的关切,印证在切实的行动里——   “一老一幼”既是牵动亿万家庭的家事,更是关乎“国之大者”的大事。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举措及时推进。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33个城市(区)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429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地市级全覆盖;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