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罗马仕、安克召回超120万台充电宝,最新进展公布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罗马仕、安克创新两家公司相继宣布召回多款充电宝产品,涉及召回数量超过 120 万台,民航局也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无 CCC 认证标识及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目前,相关产品召回工作进展如何?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从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 7 月 3 日 10 时,公司共处理各渠道咨询约 572.6 万次,确认符合召回条件的产品 330807 件,已收到退货或无害化处理产品 79891 件,占召回总量的 16.2%。 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介绍称,我们这次产品的召回事故或者产品的缺陷,还是在于我们的电芯(锂电池)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我们自己不生产电芯(锂电池),由于部分上游电芯(锂电池)来料的问题,在一些极端的场景下,可能会有过热的风险,在一些更加极端的场景下可能会有自燃的风险。 据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截至 7 月 3 日,已经有超过 20 万用户完成了召回申请,企业向用户寄出了超过 10 万个防火安全袋用于快递召回的充电宝。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希称,有一个上游电芯(锂电池)的供应商,在未告知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对电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进行了改变。我们判断这次改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根据目前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的情况分析,两家企业实施召回的原因基本相同。 报道称,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是罗马仕充电宝的锂电池供货商之一,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江苏省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这家企业进行调查了解。 无锡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黄立飞介绍,鉴于该企业的电芯产品可能涉及充电宝起火事件,我们已经对该企业的所有产品进行了全面排查,并予以全面抽样检验,检验检测还在进行中。 目前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拥有的 74 张 CCC 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依规对该企业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
雷鸟V3拍摄眼镜夏季更新上线:新增AI备忘录、逐步接入苹果生态等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RayNeo 雷鸟创新官方微博昨日宣布:雷鸟 V3 拍摄眼镜重大升级(即夏季更新),主要包括:AI 备忘录功能正式上线、拍摄能力提升、逐步接入苹果生态等。 IT之家整理雷鸟 V3 拍摄眼镜夏季更新内容如下: AI 备忘录正式上线 支持语音或 App 中手动添加备忘事项,如「提醒我明天下午 2 点开会」,眼镜到时将自动提醒 拍照能力大幅提升 优化多场景下的拍照与视频色彩表现,人脸肤色更自然,告别偏黄问题 改善特定场景下的画面曝光闪烁问题,动态画面更稳更清晰 逐步接入苹果生态 单指长按触控板,即可唤起 Siri。轻松完成拨打电话、设置日程、音乐播控等操作 设置路径:App 首页 > 手势设置 > 触控板手势 > 单指-长按 >「唤起 Siri」 iPhone 可直接查看眼镜电量 无需打开 App,左滑屏幕即可查看 支持 10% 比例的电量展示 手机配对更丝滑 与 iOS 设备配对无需跳转系统设置,App 内轻松完成连接 Q3 即将上线功能 接入 MFi 生态:即将接入 Apple 官方认证系统 MFi(Made for iPhone),实现更快中继网络直连、更稳 AI 运行、更顺滑配对体验 Apple Watch 手势交互:指尖轻击两下拍照、甩手唤起助手、握拳开启录音...... 未来可连接 Apple Watch,实现无感手势操作
取代LPDDR,华为和苹果都看上的HBM有何魔力
“高通骁龙8至尊版主控搭配LPDDR5X Ultra内存+UFS4.1闪存,构成了性能铁三角”,这无疑是自从2025年秋季开始,主打性能表现的Android旗舰在宣传时的常用话术。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手机圈,性能成为了各大厂商比拼内功的关键,同时也是新技术应用最频繁的场景。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华为或将抢先苹果落地HBM内存。但在此之前,业界一直流传着苹果方面将在20周年纪念版iPhone上,将HBM内存应用到移动设备中,从而带来新一轮的性能革命。 那么HBM内存究竟是什么,与现在主流的LPDDR5有何不同呢?事实上,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内存)是一种基于3D堆栈技术,通过TSV(硅通孔)和微凸块(ubump)工艺实现的多层DRAM芯片垂直堆叠。而DDR(Double Data Rate)则采用的是并行总线架构,常见于DIMM(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形式。 其实HBM和DDR的核心原理一模一样,两者都是易失性存储器,每一个数据均通过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组成的Cell来存放,其中的电容器用于存储电荷来代表二进制数据“1”或者“0”‌,晶体管则作为开关与周边电路联通实现读、写、刷新操作。 两者的区别在于架构设计,如果将传统的DDR视作 “平房”,那么HBM就是“楼房”。通过3D堆栈技术,HBM可以缩短数据传输的路径、大幅提高数据吞吐量,再依靠中间介质层与计算芯片紧凑连接,从而节省芯片面积,最终带来更大的带宽。 HBM的带宽究竟有多高呢?以最新的HBM3E为例,其传输速率达到了9.6GB/s,可提供1.2TB/s带宽。作为对比,LPDDR5X的带宽为8533Mbps(1066.6MB/s),也就是说HBM3E的带宽是LPDDR5X的1180倍。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HBM和DDR在原理相同的情况下,前者为何会拥有更大的带宽?其实秘诀就在于HBM3E使用了支持1024位的数据总线宽度,而LPDDR5X则是64位总线。但1024根数据线显然无法用传统的PCB布线实现,所以HBM就需要用额外的硅中介层,通过3D堆栈技术与处理器(CPU、GPU)连接。 但有得必有失,使用3D堆栈和硅中介层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飙升。无论是台积电的CoWoS、还是英特尔的EMIB,硅中介层都极为昂贵,因此也限制了HBM被广泛采用。即便是在没有考虑封装测试的情况下,HBM成本就达到了GDDR的三倍左右。 既然如此,华为和苹果为何会考虑将昂贵的HBM带到智能手机上呢。别的不谈,当年在巴宝莉前CEO安吉拉·阿伦茨的领导下,苹果就曾尝试过奢侈品化,结果超高的定价直接导致iPhone X、iPhone XS的溃败。难道说是苹果转性了,HBM内存带来的溢价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事实上,HBM大规模应用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必然,只是溢价能力更强的苹果和华为有资格尝鲜而已。其实早在2013年,SK海力士就已经量产HBM芯片,可直到最近两年,市场才表现出了对HBM的强劲需求,并且这一切也是靠AI大模型的催化。 当下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对于AI芯片存储架构设计的需求,是既要高带宽、又要大容量。其中大容量很好理解,因为足够大的内存才能将参数规模惊人的模型给放进去,而高带宽则可以让AI模型更快地从内存中访问数据、以缩短计算时间。财大气粗的AI厂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自然不吝于花大价钱购买HBM来获取优势。 同理,手机厂商如果坚信AI手机是未来,那么将HBM用到手机上就是必然。因为更安全、更能保护用户隐私性的端侧大模型才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所以这就注定了当下的端云混合模型只能是过度,AI手机的未来一定会是在更大规模的端侧模型上。而使用HBM则可以让手机容纳更大规模的端侧模型,进而提升竞争力。 不仅如此,HBM用到手机上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3D堆叠可以节省芯片面积,为机身内部设计释放更多空间。所以除非AI手机不被消费者接受,否则HBM几乎必定会取代现有的LPDDR、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的标配。
为什么手表显示的“心率”很离谱?因为它根本没测心跳
现在的智能手表和手环,几乎全能显示“心率”了。但实际上,只有少数设备测的是真心率,更多设备检测的根本不是心跳,而是脉搏。 什么?心跳和脉搏不是一样的吗?频率一般是相同的,不过这俩概念不能画等号。有些情况下脉率远低于心率,只看脉率有可能让人漏掉心脏问题,或者误以为发生了紧急情况。 你知道自己的手表手环测的是脉率还是心率吗?下文为你说清两种检测方法的区别,以及分别适合哪类人。 脉搏是心跳的结果,脉率可能比心率低得多 多数智能手表、手环或戒指检测的都是脉率,相当于手摸脉搏的精密版。 正常情况下,心脏每收缩一下,就有一大股血被挤到血管里,全身动脉都会随着变粗一下,包括手腕和手指里的小动脉。脉率,就是每分钟动脉变粗了多少次。 动脉随心脏收缩搏动 | withings 手测脉率是直接触摸动脉跳动来计数,可穿戴设备是通过检测血液吸收光线的量,来计算动脉血流量变化,然后推算脉率。戴上智能手表,表背面的LED灯就会向手腕发出绿光、红光或红外光,血液吸收一部分光,又将其余的光反射回手表。动脉变粗时,血液吸收光量变大、反射光量减少。于是,不断测量反射光的量,追踪动脉粗细变化,就可以计算出动脉搏动的频率。通常,这个频率就等于心率。 智能手表测脉率原理。两次心跳之间,动脉较细,吸收光量小,返回接收器光量大(下图左);心脏收缩推来一大股血时,动脉较粗,吸收光量大,返回光量小(下图右) | Tom Zhong / noldus 用脉率代表心率的设备,不需要什么操作,只要戴在身上就可以连续显示“心率”。翻到背面,常能看到绿色或红色的灯在闪烁。如果在设备心率测量说明里见到“光电体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 PPG)”或“光学”这类词,检测的就是脉率。 大多数情况下,脉率数值跟心率相同。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即刻心率、平均心率、静息心率及最大心率都是可以参考的,设备提示的心跳不规律或心房颤动(房颤)也相对准确,心率过低或过高有一定提示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情况下,脉率与心率差距很大。因为,只有心脏猛地泵出一大股血的时候,相距半米的桡动脉才会因为血液涌过明显变粗。如果某次心脏收缩力量弱或者距离上一次收缩太近,只泵出了一小股血,那么手摸不出微弱的动脉搏动,设备也识别不出变化,就漏记了一次心跳。 这时,脉率低于心率,设备上显示的“心率”也低于实际心率。比如,发生房颤时有可能心率120次/分,脉率只有90次/分,单看脉率让人误以为一切正常;早搏二联律时,70次/分的心率也许只产生35次/分的脉率,手表上的“心率”显示35会吓得人想立刻冲进急诊,但有可能实际上不需要紧急处理。 A为房颤心律,B可见室性早搏,均可见心电图上两次心跳距离近时,脉搏次数少于心跳(脱漏脉搏标记为红叉) | 参考文献[9] 另外,由于这种方法测量的是动脉粗细的精细变化,所以检测时肢体的晃动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高估或者低估心率。 测脉率设备Tips 提高准确度:表带或手环松紧合适、手臂稳定; 降低准确度:低温、纹身、肤色深、手臂晃动; 特殊情况下,检测原理可造成心率被低估; 信号不稳定可造成心率被低估或高估。 心电是心跳的由来,手表心电图准确但不全面 显示“真”心率的智能手表检查的是心脏,探测电活动,相当于医院标准心电图检查的极简版。 开启手表的心电图功能,把不戴表的手放在表冠或按键上,手表就能检测到两只手之间的微小电压变化。身体静止不动的时候,这些电压变化主要来自心脏的电活动。心脏每跳一次,手表就记录下来一个波形,它的形状非常接近标准心电图中的一部分。不过,标准心电图一般记录12个导联,也就是心脏在12个方向上的电压变化,手表只能记录一个。 手表心电图与标准心电图中的I导联波形几乎一致 | ECGsmart 正因为原理与标准心电图类似,在心率判断方面,手表心电图的参考价值与标准心电图非常接近。只是在信号不稳定、心率过快或过慢、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特殊情况下,软件识别心率的准确性可能低于医生对标准心电图的解读。通常,测脉率手表能提示的情况,测心电图手表可以判断得更加准确,包括心率过低、过高,以及房颤或期前收缩引起的心跳不规律。一项研究在1288人中对比了判断房颤的两种方法,结果是检测脉率(PPG)的方法准确率为93.3%,检测心电图的为98.5%。 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手表关联软件分析出心电图异常后,通常不会给出具体诊断,只是提示可能存在异常。如果把心电图导出或发送给医生看,也许能得到更准确的判断。 手表心电图导出的结果 | apple 不过,手表只记录了心脏在一个方向上的电压变化,信息量大大低于标准心电图,因此对于心率之外的信息判断,很可能没有标准心电图准确。于是,有些能从标准心电图看出端倪的疾病,可能会被手表的单导联心电图漏掉,比如冠心病、心肌病、某些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等)。所以,如果出现了胸痛、胸闷、心悸、头晕等不舒服,即使手表测出来的心电图没有问题,依然建议及时就诊,可能需要补充进一步的心脏检查。 最后,能测心电图的手表一般也有测脉率的功能。只有开启心电图功能、用两只手接触手表时,显示的心率才是“真”心率,其余时刻显示的都是脉率。 测心电图设备Tips 能测心电图的设备,也可能显示脉率; 将手表戴在预先设置的手上,不可左右颠倒; 提高准确度:表带松紧合适、手臂稳定、另一只手接触表的力度不变; 手表心电图只是极简版,可能漏掉心脏问题。 测脉率和测心电图的手表,选哪类好? 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如果你对心率的态度是想要“随时简单看看”,测脉率的设备就能满足需求了。就像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没有确诊过心脏相关疾病,也没出现过明显的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戴手表手环是为了解自己的日常心率,希望抬手就能随时看到数值,而且不需要太精确。 要是已经确诊心脏疾病,或者发生过心脏相关的不舒服,可以选择具有心电图功能的手表。这样,不仅能看到更准确的心率,难受的时候还可以记录心电图给医生看。手表记录下来的心电图,有机会让人发现之前没有得到诊断的疾病,或者了解已知疾病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特别是,有的心律失常来得快去得快,到医院做检查时发作停止的话,可能所有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总是无法得到确诊。对于这样的一小部分人,心电图功能非常有价值。 另外,有一些人想要在体育活动中准确测量心率,而以上两种方式都要求检测时手臂稳定,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买一个佩戴在胸前的心率带。它通过心电图检测心率,结果相对准确,又不需要占用两只手去测量,而且在运动中不易晃动,信号受到的干扰比较小。心率带测出的心率,可以通过适配软件实时显示在智能手表或手机上,并被记录下来以备分析。 选手表Tips 健康年轻人、无不适、想随时查看、不需要太精确,可选测脉率的; 已确诊心脏疾病或有相关不适,可选测心电图的; 运动中监测、对准确度要求高,可戴心率带。 附录:目前常见的可测心电图的部分智能手表 华为 可用型号:HUAWEI WATCH GT 3 Pro、HUAWEI WATCH GT 3 | 保时捷设计、HUAWEI WATCH D、HUAWEI WATCH 3 Pro new、HUAWEI WATCH 4、HUAWEI WATCH 4 Pro,HUAWEI WATCH Ultimate; 结果分类: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不确定; 适用范围:不适用于未满18周岁的用户、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或者其他植入式电子设备的用户不建议使用。 苹果 可用型号:Apple Watch 4或更新机型、Apple Watch Ultra所有型号; 结果分类:窦性心律、房颤、低心率或高心率、不确定、记录结果不佳; 适用范围: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不适用于未满 22 周岁的人群。 三星 可用型号:Galaxy Watch 3或更新机型、Galaxy Watch Active2; 结果分类:窦性心律、心房颤动、不确定、不良记录; 适用范围:不适用于 22 岁以下或患有除心房颤动之外的已知心律失常的用户。 参考文献 [1]Alian AA, Shelley KH. Photoplethysmography.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14;28(4):395-406. [2]Mutke MR, Brasier N, Raichle C, Ravanelli F, Doerr M, Eckstein J. Comparison and Combination of Single-Lead ECG and Photoplethysmography Algorithms for Wearable-Based Atrial Fibrillation Screening. Telemed J E Health. 2021;27(3):296-302. [4]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8955 [5]https://consumer.huawei.com/cn/support/content/zh-cn15888936/ 心电分析提示软件说明书 [6]https://consumer.huawei.com/cn/support/content/zh-cn15887724/ [7]https://www.samsung.com.cn/support/mobile-devices/measure-your-ecg-with-the-galaxy-watch-series/ [8]https://images.samsung.com/is/content/samsung/assets/cn/apps/samsung-health-monitor/IFU_ECG_CN_202306.pdf [9]Bruining N, Caiani E, Chronaki C, Guzik P, van der Velde E; Task Force of the e-Cardiology Working.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of cardiovascular signals on smartphones: potential, pitfalls and perspectives: by the Task Force of the e-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J Prev Cardiol. 2014;21(2 Suppl):4-13. 作者:代天医,编辑:odette
真我手机realme UI夏季体验升级计划第二波发布,含全场景旁路充电功能等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真我手机官方账号 @realmeUI 昨日在真我社区发布了“realme UI 夏季体验升级计划第二波”,新版本确认新增全场景旁路充电、升级 AI 大神辅助等功能。 IT之家附真我手机 realme UI 夏季体验升级第二波更新内容如下: 新增全场景旁路充电功能 新增游戏旁路充电功能 升级 AI 大神辅助,新增支持和平精英危险提醒、枪声类型识别和情感鼓励 升级 AI 大神辅助,新增支持决胜巅峰胜率预测 新增流体云支持显示百度地图驾车导航 新增外卖、快递等服务可通过耳机播报 新增在小布建议和流体云上,显示京东外卖的履约服务 新增秒抢闹钟功能,支持通过流体云卡片显示当前时间并精确到秒 新增在小布建议和流体云上,显示大麦演示提醒,包括演出出票、开场及座位号等服务信息 新增 AI 文档支持思维脑图功能,可一键生成思维脑图,还能以图片形式分享和导出 新增 AI 灵感成片,通过 AI 一键构图,自动调整画面比例,还能自动调色,智能推荐滤镜,一键成片 小布助手随时待命一“问”搞定,查分、查专业、查院校……AI 对话直达查询入口 新增小布助手一拖即问支持回复图文并茂内容,部分答复增加抖音视频跳转链接 新增小布助手支持控制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概念版的播放,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执行上一首、下一首、播放、暂停和关闭等操作 新增小布记忆功能,三指上滑随时触发屏幕闪记,存储于小布记忆 App 内;小布记忆 App 内支持信息解析摘要,按内容一键归类于合集内 新增小布记忆合集功能融合 DeepSeek,针对记忆合集进行深度问答,提炼更加精准的信息;记忆解析支持生成更加详细和完整的记忆摘要,支持加粗、列表等格式 优化小布识屏功能,提升图文混合场景识屏精准度,轻松提取完整图片,支持更多应用可提取原图,方便分享和保存;并提升识屏速度,带来更稳定、流畅、准确的识屏体验 新增来电铃声不外放功能,支持手机与耳机连接状态下,来电手机铃声仅在耳机内播放提醒 新增支持手机与 Windows 电脑 O+ 互联,实现跨端文件管理 新增与 iOS 局域网互传功能,在同一 WLAN 下,无需建立热点连接就能实现互传 新增在电脑使用 realme 便签,支持插入表格 新增在电脑使用 realme 便签,支持插入音视频文档文件 新增支持音视频文档文件通过分享保存到便签 新增便签表格中的文本,可设置加粗、斜体等富文本格式 新增笔记内支持通过拖拽音视频文档来调整位置 新增笔记详情页内支持通过相机、相册、文件管理插入音视频文档文件 新增一张文件管理相关卡片,可将标签文件添加至卡片 新增小布建议卡片互动的反馈菜单界面,给用户提供更好体验 新增天气中可查看双城天气 新增在天气中显示潮汐信息,为赶海、出海等活动提供更多信息 新增支持在私密保险箱中搜索文件 新增浏览器内压缩包可支持通过文件管理解压并查看 新增推荐卸载功能,检测到长期未使用的应用时,会推荐清理,释放内存 新增临时屏蔽横幅通知功能,打游戏、看视频时,频繁收到应用通知,可上滑通知临时屏蔽,减少打扰(设置-通知与控制中心-横幅通知-临时屏蔽) 优化应用关联启动机制,应用启动切换更流畅 优化待机场景续航策略,降低待机耗电,提升续航体验 优化音频播放与切换稳定性 优化系统数据管理策略,提升低内存时系统流畅性 优化电池设置中的应用耗电统计方式 优化高耗电管理策略,减少高耗电提醒打扰 优化耳机播报的音色,与小布助手音色保持一致 优化检测到风险病毒的提示方式,通过通知进行提醒 优化连续刷抖音卡顿问题,提升应用稳定性与流畅性 优化耳机连接管理策略,检测到耳机应用在后台耗电时,弹窗提醒关闭对应权限,提升续航体验 优化部分三方应用通话时后台管理策略,避免清理后台应用时造成通话中断 优化分屏 / 浮窗场景截屏功能,截屏后可在预览浮窗上方选择需要截屏的窗口提升截屏使用体验 优化使用腾讯会议时的功耗表现,提升续航时长
100%车规级零部件:第七代Robotaxi车型亮相国际交通展,基于极狐阿尔法T5打造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据北京亦庄消息,7 月 1 日 — 7 月 3 日,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交通展)在京举办。北京经开区企业小马智行两大“黑科技”产品亮相:第七代无人驾驶极狐阿尔法 T5 Robotaxi 和一汽解放自动驾驶重卡 Robotruck。 据介绍,小马智行去年 11 月与北汽新能源签约,双方将基于极狐阿尔法 T5 车型和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合作研发全无人 Robotaxi 车型。小马智行第七代无人驾驶极狐阿尔法 T5 Robotaxi 车型相较于之前其中一个提升是 100% 车规级零部件。 该车型搭载 6 大类 34 个传感器,包括 9 颗激光雷达、14 颗摄像头、4 颗毫米波雷达,覆盖了从车身 360° 盲区到最远 650 米范围内的物体和环境检测。同时,小马智行还为自动驾驶车辆配备了 20 多重安全冗余项。数据显示,基于小马智行 PonyWorld 世界模型技术基座,小马智行 L4 级 Robotaxi 车队已经实现 50 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运营。 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重卡也在国际交通展亮相,其支持 600 万公里安全行驶、超 9.4 亿吨公里货物运输量,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小马智行全球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突破 4500 万公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构建了超 2000 平方公里的运营网络,服务覆盖高铁站、机场、繁华商圈等高复杂度场景。过去两年间,已完成超 50 万小时全无人驾驶测试的多元场景验证。
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与小马智行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启动自动驾驶汽车试点测试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 (RTA) 与小马智行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启动自动驾驶汽车试点测试。 今年 5 月小马智行宣布与 RTA 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当地落地 Robotaxi 车队。根据规划,此次合作将分阶段实施:2025 年启动测试运营,2026 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并实现与迪拜当地地铁、有轨电车以及海上航线等多元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小马智行首席财务官王皓俊强调,继与 Uber 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后,此次迪拜项目也将成为小马智行中东战略的又一重要支点。根据规划,小马智行将在未来两年内将 Robotaxi 车队规模扩展至数千辆量级。 据介绍,小马智行是全球首个实现北上广深全无人驾驶服务全覆盖的自动驾驶企业,旗下第七代 Robotaxi 车型已形成三大核心优势:100% 车规级量产、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幅下降、基于平台化设计的多车型快速适配能力。其搭载的六类量产传感器阵列可实现车周 360° 无盲区感知,配合自研传感器清洁方案,为迪拜金融区等高密度城市场景提供全天候复杂路况应对保障。 量产进程方面,小马智行第七代 Robotaxi 家族车型已于 2025 上海车展完成全球首发,并与丰田、广汽、北汽等战略伙伴建立深度合作。依托“昆仑计划”构建的研发-量产全闭环体系,首批量产车型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投产,可为全球市场提供设计寿命达 10 年 / 60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IT之家从小马智行官方获悉,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在中国、美国、韩国、卢森堡等国持有 Robotaxi 牌照。此外,其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包括 Uber、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 Emile Weber 等,已为小马智行 Robotaxi 开辟用户基础和服务入口。
百度地图适配华为鸿蒙HiCar:支持车道级导航、智能巡航等功能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华为 HiCar 官方公众号本周发文宣布,百度地图深度赋能适配鸿蒙生态,提供五大黑科技,号称“HUAWEI HiCar 智慧出行再升级”。 IT之家附百度地图适配华为鸿蒙 HiCar“五大黑科技”如下: 车道级导航:全国覆盖,精准到车道。复杂路口、实线变道全提醒,大屏 + 车机同步指引 动态预警:实时感知风险。无灯路口行人、急转弯、施工路段提前预警 智能巡航:智能随行系统,实时匹配道路,动态显示电子眼、红绿灯、车道线、路况、车速等信息 分屏应用模式:导航 + 音乐 / 电话同屏操作,信息一目了然 智能日夜模式:全场景日夜模式,无论导航或者巡航,均可跟随系统自动切换日夜间模式 另外,百度地图官方微博还发布了相关说明,其中提到了另一条新特性“仪表模式”,其支持导航信息直接投射车载仪表盘,含车速、路线、转向提示等。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上,百度地图与华为携手发布鸿蒙智能手表独立导航。此次合作中,百度地图以 LBS(IT之家注: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为核心,为华为鸿蒙智能手表实现了三大突破性体验,包括:全场景独立导航、运动健康深度协同、跨端无缝互联。
薛定谔的车规级!小米汽车陷舆论风暴,169元纸巾盒给害的?
这阵子,“车规级”变成了小米YU7的一个火爆“热梗”,舆论强度堪比SU7 Ultra的“风味挖孔机盖”。 比如为什么一个磁吸纸巾盒要强调“车规级”然后卖169元(还卖断货了),又比如二十几万的车不用车规级芯片,却要用一颗手机搭载的上代“消费级”芯片,好好的“车规级”被玩成一个梗,甚至不少网友因为这个原因吐槽起小米YU7“偷工减料”。 种种争议一时间又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风暴,官方第一时间针对磁吸纸巾盒为何“车规级”,围绕选材、设计、验证等环节做了详细解释。至于争议更激烈的消费级芯片上车,大概要等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的下一期了。 不过,169元的磁吸纸巾盒强调“车规级”,手机芯片上车却又不强调单个元器件的“车规级”了?我觉得这件事还是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的。 “车规级”营销的风,吹到了纸巾盒上 小米YU7车内配备了9个磁吸点位,官方也针对这9个磁吸点位开发了一套可以灵活使用的磁吸配件。当然,也包括这个磁吸在车机屏幕后边的169元的纸巾盒。 没错,争议就在这个磁吸纸巾盒上。 大家觉得169元卖得太贵,雷军在最近的直播上特地介绍了磁吸纸巾盒的“含金量”: “之所以卖169元,是因为要符合车规级标准,弄得‘成本巨高无比’,工艺也相当复杂,能扛住90多度(摄氏度)的高温。” 吵归吵,一个纸巾盒能登上微博热搜,官方销售渠道断货,这样的热度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纸巾盒能承受的热度了,外界的质疑丝毫不影响它卖出去。 小米汽车答网友问169期也针对这个磁吸纸巾盒做了更详细的解读。主要就是,磁吸纸巾盒的位置设计在车机大屏正后方,考虑到这个位置长期暴晒之后,表面温度可以达到90℃以上。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为了让纸巾盒适应这样的高温还能不掉色、不起火、不变形、不挥发、不影响成员健康,用了成本更高的材料。 至于“车规级”本身,其实小米和雷军并没有围绕强制国标说明,有可能是按照汽车内饰件的要求来做,所以称之为“车规级”。如果是这么想的话,169元倒还真不算很贵,毕竟除了小鹏和理想、问界、蔚来的配件商城买的纸巾盒可比小米的贵不少。 (图片来自蔚来) 博主韩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磁吸纸巾盒是刚需配件,169元并非很贵,因为前挡风玻璃下的仪表台对耐高温要求极高。还有一个逻辑是:刚需的物品天天用,就划算,如果买回来“吃灰”,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 争议点大概是在于,网友认为小米汽车这波把“车规级”当做营销词,将磁吸纸巾盒卖到169元,拉高了大家对一个汽车配件的期待值,颇有“夸大宣传”和“割韭菜”的嫌疑。 以此,互联网也延伸出“车规级纸巾”“车规级矿泉水”之类的说法,就像在调侃小米过度利用“车规级”来做宣传。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实际上,所谓的“车规级”,背后并没有一套具体的强制国标,只要这个纸巾盒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使用,也算符合“车规级”的范畴。 换句话说,只要质量好,做工和设计讨好眼球,这个磁吸纸巾盒还是值当的。或者换一种方式,说纸巾盒严格按照汽车内饰件标准打造,和汽车内饰件接受同样标准的测试,或许会更容易让市场接受。 但雷军也说了,接下来会敦促同事重新设计,降低成本。付诸行动是好事,然而“车规级纸巾盒”就像“风味挖孔机盖”一样,难免要变成小米汽车的一个“梗”了。 手机芯片惹争议,核心部件无需车规级? 另一个更大的争议点,就是“消费级”座舱芯片。 小米YU7并没有像主流的新能源汽车一样,搭载高通骁龙8295P座舱芯片,而是配备了上代安卓手机所搭载的旗舰平台高通骁龙8 Gen 3,是第一家把这颗芯片挪到汽车上用的品牌。 严格来说,高通骁龙8 Gen 3是面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计算平台,验证标准不同,并不算针对汽车开发的“车规级”芯片。 根据小米汽车的宣传海报,这个AEC-Q104对应的是多晶片模组测试,通过AEC-Q104车规级测试的,是搭载高通骁龙8 Gen 3的整个核心模块,并不是高通骁龙8 Gen 3本身,官网介绍也避开了关于这颗芯片是否“车规级”的注明。 高通汽车、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在接受采访时也没正面回答高通骁龙8 Gen 3到底适不适合用于汽车座舱,他只是说保证为汽车行业提供的产品均符合车规级标准,但车企使用什么芯片,是车企的自由。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小米YU7用骁龙8 Gen 3的确是没有得到高通的认可,不过也不代表不能用,既然通过了对应测试,说明小米应该是通过特殊的封装、设计等实现的。 以及,在驾舱一体时代来临前,座舱芯片跟汽车核心的控制芯片、ADAS芯片都是相互独立的,出现车机死机但控制不了车辆的可能性几乎为0。 另一方面,汽车座舱用手机芯片,小米并不是第一家,比如比亚迪很早之前就在驱逐舰05等车型上大规模采用高通骁龙665芯片,虽然有用户反馈因为高温出现卡顿等问题,但基本没有试过用不了。 从芯片角度来看,高通骁龙8 Gen 3具备更好的处理性能和NPU算力,专门为生成式AI设计,和配备单颗V73(AI算力为30TOPS)的高通骁龙8295相比,的确更有一些优势,架构上也更加先进。 换个角度看,车规级芯片经过专门的设计和验证测试,在标准上的确不同于消费级芯片,并不会因为核心板符合车规级测试,里面的芯片就符合车规级标准,这种“等效车规级”的宣传,外界的争议和担忧也很合理。 比起利用手机芯片大规模出货的成本优势,小米汽车可能也在下一盘大棋。根据@数码闲聊站的爆料,小米的玄戒O2芯片将会上车,手机、平板、手表、汽车共用,现在在车上用高通骁龙8 Gen 3,大概也是为了验证手机芯片在汽车平台上的可行性。 (图片来自微博) AEC-Q本身也只是一种行业标准,并非法律要求的强制性标准,做得好不好全看车企自觉和严谨。 只是对于小米这个横跨汽车和数码产品的品牌来说,能遇到这样的争议十分正常。在我看来,小米数码产品的用户很少关注汽车领域的芯片,而小米汽车的用户也不一定对手机芯片参数有足够的了解,站在营销的角度,一个“车规级”也容易让关注群体产生误会。 当然了,这其中可能也少不了一些水军在推波助澜。 讨论的重点其实不在于高通骁龙8 Gen 3到底适不适合汽车的使用工况,纸巾盒是否真的用了“车规级”的标准去打造,而是纸巾盒强调“车规级”,座舱芯片本身却不是“车规级”,在营销上给外界造成不平衡,甚至说有点“双标”也不为过。 我们相信小米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小米品牌背后的粉丝和关注者一定是来自多个领域和圈子的,纸巾盒为何要“车规级”,芯片又为何不用“车规级”,这种解释成本免不了会很高。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不解释,又会让“薛定谔的车规级”印在小米品牌里,轻点的只是调侃,万一真出点问题,对小米汽车又是一次巨大的舆论风暴。 创造话题点对小米而言是优势,一些言论很容易被各大网友转发和讨论。不过在我看来,话题点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小米这样的品牌,的确可以让大众认识到很多技术原理和相关标准,但坚持技术营销导向,就意味着要在解释和营销上更加谨慎和精确。 “薛定谔的车规级”,车企还需用心打磨产品 说白了,纸巾盒跟座舱芯片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产物,用“车规级”根本联系不到一起,最终因为“车规级”营销产生了一些误会。这也怪不得消费者和网友,毕竟小米的一举一动,都被时刻关注着。 面对这种高强度的关注,雷军曾在直播间里表示,小米会谨言慎行,对每一句话要说的准确,把事做好,因为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片面地介绍产品,就容易留下许多不透明的误区,引发广泛争议,流量是有了,却也有可能造成外界对品牌的信任危机。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正如小米汽车和雷军之前也解释过,SU7 Ultra的挖孔前机盖,只能起到一点气流优化的作用,但和原型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营销和解释上的一些不准确和不严谨,导致外界对“风味开孔机盖”有了一些成见,事件是平息了,却也变成外界调侃小米汽车的一种说法。 更早前的,因高速智驾事故引发的舆论,虽让行业重新认识了智能辅助驾驶,却也在用户和小米智驾之间撕开了一条裂痕。 多人关注是好事,也有很多内容博主愿意站出来解释和科普,但“车规级”闹剧,小米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行动,才会有平息和缓和的可能。话说,就小米这样的影响力,也不用太刻意制造话题吧。
特斯拉Model 3获2025 Euro NCAP最高分359分,成欧洲最安全新车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在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的最新测试结果中,特斯拉 Model 3 被评为 2025 年市场上最安全的新车。此次共有 20 款新车型接受测试,Model 3 以 359 分的高分脱颖而出,接近满分 400 分,在所有主要安全类别中均表现出色。 IT之家注意到,在 2025 年更为严格的 Euro NCAP 测试标准下,Model 3 在成人乘员保护方面获得了 90% 的高分,在儿童乘员保护方面更是达到了 93%。此外,其行人保护得分为 89%,安全辅助系统得分为 87%。 Model 3 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受到了特别赞誉。其中,特斯拉的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在多种测试场景中表现出色。其智能速度辅助功能和儿童存在检测系统也受到了《What Car》杂志的称赞。此外,Model 3 的行人友好型弹起式引擎盖和坚固的碰撞保护系统,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侧面碰撞,都为乘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Euro NCAP 还特别指出,Model 3 在复杂路况下能够有效检测到弱势道路使用者,例如在迎面而来的车流中转弯。 尽管 Model 3 在安全评分上表现卓越,但 Euro NCAP 也对特斯拉的 Autopilot 系统提出了警示。该组织担心部分车主可能对 Autopilot 系统的功能存在过高期望,从而导致误用或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即便如此,Model 3 仍然是今年在 Euro NCAP 更新标准下测试得分最高的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 FSD Supervised 系统仍未获准在欧洲面向公众推出。FSD Supervised 系统被认为是特斯拉最强大的安全套件之一,能够使 Model 3 在城市街道上仅需极少量人工干预即可行驶。 除了 Model 3 外,其他表现优异的车型还包括大众 ID.7、极星 3 和吉利 EX5,但它们均未能在总分和各项类别的一致性上超越 Model 3。在此次测试的 20 款车型中,共有 14 款获得了五星级评价,而包括起亚 EV3、名爵 ZS 和雷诺 5 在内的几款车型未能达到最高评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