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任天堂《星之卡比 Air Riders》11月8日开启先行试玩:内置三条赛道,线上游戏需NSO会员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据外媒 CNET 今天报道,随着年底临近,任天堂的几款重磅作品即将登陆 Switch 2 平台,其中之一的《星之卡比 Air Riders》将在 11 月 20 日正式发售。 不过任天堂现已宣布开启先行试玩,分为多个时间段,每次试玩可持续 6 小时,所有玩家皆可在 eShop 下载游戏,免费试玩其中的三条赛道。 IT之家附本次试玩时间表如下: 试玩日期 太平洋时间 北京时间 11 月 8 日 0:00-6:00 16:00-22:00 11 月 8 日 16:00-22:00 11 月 9 日 8:00-14:00 11 月 9 日 7:00-13:00 11 月 9 日 23:00-11 月 10 日 5:00 11 月 15 日 0:00-6:00 16:00-22:00 11 月 15 日 16:00-22:00 11 月 10 日 8:00-14:00 11 月 16 日 7:00-13:00 11 月 16 日 23:00-11 月 17 日 5:00 据官方介绍,本次试玩可游玩到花之原野、波流之海、琥珀瀑布山三条赛道,还可游玩好友对战大厅模式,测试期间玩家数会被限制在 16 人,而正式版则会提升至 32 人,另外玩家还可游玩教学模式,方便学习游戏操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玩家如果要试玩线上游玩功能需要 NSO 会员,但没有会员的玩家也可以玩到教学模式。 IT之家注:《星之卡比 Air Riders》是一款以《星之卡比》为基础的另类赛车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将可以使用各种角色,应用独特技能来改变加速、转向、攻击力等,同时游戏操作方式也很独特,不需要按住油门键就能加速,可以专注在甩尾、放技能。
AI推理性能大提升:华为UCM技术开源,系统吞吐猛增22倍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华为今日宣布,该公司针对 AI 推理加速的关键技术 —— UCM(Unified Cache Manager)推理记忆数据管理正式宣布开源。 UCM 以 KV Cache 多级缓存和推理记忆管理为中心,通过推理框架、算力、存储的三层协同,宣称可破解长序列推理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为企业提供更优的 AI 推理体验。 UCM 融合了多类型缓存加速算法工具,可分级管理在推理过程中产生的 KV Cache 记忆数据。UCM 架构包含多个协同工作的关键功能模块,具体如下: UCM 稀疏化模块(UcmSparseBase):兼容多种稀疏算法的统一基类,负责稀疏 KV Cache Block 的卸载、加载与计算,实现“零感知”插拔式稀疏化。在不影响整体推理流程的前提下,能够灵活适配不同稀疏算法以提升推理效率。 稀疏化 KV 管理器(SparseKVManager):面向算法级定制的 KV Cache Block 分配总控器,各稀疏算法以多态子类形式将自身分配逻辑注入框架,实现不同稀疏算法策略与推理引擎解耦,满足差异化推理场景需求。 KV Cache 存储组件(UcmKVStoreBase):负责提供与外部存储通信的通用接口。该组件支持稀疏算法与存储后端解耦,可无缝对接任意存储系统,同时支持前缀缓存,为数据存储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UCM 连接器(UC Connector):桥接 KV Cache 存储组件与推理引擎,保障数据在不同组件之间的高效传输,实现高可靠的前缀缓存能力。 UCM 产品架构 基于以上架构,UCM 目前具备四大关键能力:稀疏注意力、前缀缓存、预填充卸载、异构 PD 解耦,实现首 Token 时延最高降低 90%,系统吞吐最大提升 22 倍,并达到 10 倍级上下文窗口扩展,显著提升了 AI 推理性能。 UCM 已在 ModelEngine 社区开放基础框架与工具链,开发者可通过社区获取 UCM 源代码与技术文档。
讯飞AI数字员工上岗!从企业招采、合同审核到品牌传播、出海,直击企业实际痛点
智东西 作者 | 程茜 编辑 | 漠影 招标采购、合同审核、运营传播、出海服务……越来越多的岗位能看到AI数字员工的身影。 智东西11月5日报道,昨日,一场直播全面揭开科大讯飞提速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利器——“AI数字员工天团”。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共识的当下,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正深度重构生产关系。科大讯飞已规模化落地的AI数字员工,精准击中了企业从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到品牌出海、客户体验等一系列核心痛点,为人机协同的新工作范式提供了清晰的落地样本。 以合同审核为例,面对一份对方将违约金比例从30%降至5%的修改,讯飞“法务合规官”能精准识别此举会“降低乙方违约成本”,并同步给出风险等级评估、专业修改建议乃至谈判话术。 法务合规官系统审核合同 这标志着科大讯飞AI数字员工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工具提效,而是作为“专家同事”,与人类员工协同完成复杂的业务闭环。 一、从工具到伙伴,AI要解决企业真实问题 随着AI技术的突破,其正加速渗透千行百业,与企业的连接日益紧密。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正通过AI这一载体,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完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转化。这之中的AI数字员工就是这场新质生产力落地实践中负责实际执行的关键角色。 这一过程的本质,是通过人机协同重构生产关系,让企业的运营效率、生产力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因此当AI与企业核心痛点碰撞,AI数字员工的引入使得企业业务产生诸多新变化。 首先是其要从简单的工具辅助到化身更加智能、有自主性的劳动力伙伴。 传统的办公软件、财务系统等IT工具往往依赖人为操作,而新型劳动力则实现角色转变,可以基于自主执行能力接手核心业务流程,例如在采购环节自动实现供应商筛选、比价和订单生成等,或者在客服岗位实现24小时在线处理咨询,自动完成数据录入与报表生成等。 其次是AI数字员工会使得企业重新分配人力价值。 一方面,AI数字员工可以替代低效劳动,将员工从机械重复、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减少时间浪费和人为误差;另一方面,其可以让员工聚焦于战略规划、客户深度服务、产品研发等不可替代的高附加值工作。 第三点是AI数字员工引入会倒逼企业组织与流程升级,去适应人机协同的工作环境。 AI相关系统需要与企业各条业务线联动,才能实现科学辅助决策,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打破传统部门间的业务设定,同时员工还需要与AI数字员工协同,才能将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最后是智能化人机协同,能让企业更快、更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对企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也就是说上述提到的人力资源重新分配、降本增效等诸多转变,都可以增强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形成更高效的业务体系快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增强企业在动态市场中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打造差异化优势。 这些核心变化都指向一个关键命题,能不能解决企业的真实问题,这也成为衡量当下作为新质生产力落地关键要素AI数字员工价值的核心,我们从科大讯飞这场直播里看到了AI数字员工落地的清晰样本。 二、五大AI数字员工,让AI赋能生产力从概念照进企业现实 科大讯飞的AI数字员工瞄准了企业核心领域,涵盖招采、法务、风控、出海等,而这些领域直接对接企业核心目标。 传统招采环节面临着效率低下、围串标行为隐蔽、证书真伪难辨及主观评分有失公允四大痛点。 直播中亮相的“招采首席官”,则通过一套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化手段予以精准破解。 在标前审查环节, 它依托海量法律文件与企业定制化规则库,不仅能自动纠错、审查内容一致性,更能精准识别合规风险,为招标工作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进入评标环节, 它化身“侦探”,通过对企业关联关系、软硬件信息、文本与图片相似度等八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出潜在的围串标行为,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异常行为证据链。同时,系统还能自动对接外部权威数据库,对投标人提交的资质证书进行即时核验,确保其真实性与有效性。 在最终决策阶段, 它又变为“天平”,将模糊的主观评审标准,拆解为可量化的客观要素点,结合数据训练实现高度类人的公正评分,帮助企业优中选优。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邵华谈道,AI在公共交易落地的最大挑战是让AI听懂业务语言,他们前期与讯飞合作,实现了评审时长缩短、人机一致性高的效果。这套从0到1的经验,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务实的参考路径。 选定合作伙伴的下一个环节就是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轮到下一个AI数字员工法务合规官出场,其可以作为企业的24小时在线资深法律顾问。 合同审查方面有与采购相似的痛点,包括人工审查的效率低、工作量大、审查标准不统一等,还有差异化的痛点,如合同审查专业门槛高,需对法律风险和商业陷阱有专业积累,还需要统一管理反复修改的合同版本避免出错。 对应这些痛点,科大讯飞为法务风控官搭载了四项能力,智能条款分析、风险量化评估、多维版本对比、自定义审查规则,精准对应传统合同审查的多项痛点。 可以看到在对比时,系统清晰地用不同颜色高亮标注出删除、新增、修改的内容,让任何细微变更都无所遁形。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实现了“开箱即用”的轻量化部署。企业无需复杂的系统对接,即可像使用办公软件一样轻松上手,极大降低了智能化合规工具的应用门槛。 接下来到了项目运营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保障每一笔支出高效合规,科大讯飞的运营风控官同样搭载了四项能力,包括多模态数据审核、自定义规则配置、智能决策分流、企业级集成整合。 讯飞企业数字化业务群的咨询总监苏义桥提到,他们在与企业交流中发现,企业财务、商务或运营相关人士在审核时面临效率低、准确率低、人力成本高、难以标准化的痛点,而运营风控官的四项能力就可以通过接入业务系统数据、解析规则、智能决策、输出成果实现业务的协同闭环。 在运营风控官的后台,业务专家可以根据需要构建相应流程,如供应商付款审核、供应商入库审核流程,其通过自然语言生成相应规则在几分钟内就能配置完成。 其构建的智能审核平台不仅全天在线,还能根据既有规则对每一笔支出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保证业务合规与审核高效准确。 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财务经理郑用华透露,此前他们需要面对10多套不同的业务系统、200多个核心流程和上千种单据类型,而讯飞智审平台的上线使得他们实现了真正的7×24小时不间断合规运营,同时节省了相当于数百人规模的人力成本并构建了标准化风控体系。 如今出海已成诸多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如何将自身业务与品牌形象准确传递、高效触达海外市场,成为关键需求,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投入高昂的人力成本,成为不少企业出海的阻碍。 科大讯飞的首席形象官就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面对想要进一步与企业进行快速业务对接的客户,科大讯飞打造了首席形象官。通过集成Agent、虚拟人、多模态等AI技术的交互智能体平台星火快答,企业就可以快速构建专属形象官,基于星火快答可以搭载自动讲解产品、专业问答能力。 此外,基于星火快答平台企业还可以构建交互智能体,下面的对话式购买咖啡场景就基于这一能力。用户可以站在大屏面前用英语和虚拟人进行对话,虚拟人通过人脸和唇形识别就能避免公共环境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正常交流。 如今,中科国金已经将星火快答作为潜入教学全流程的智能教学伴侣,面向未来的平台,中科国金教育研究院院长侍大明认为,这将不止服务于单一学校,而是能连接区域产业链,根据企业的实时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实现产、教、才的精准匹配与闭环。 三、数字员工四大特征,契合新质生产力落地浪潮 这几个环节不仅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核心,更是全行业共通的共性痛点,二者叠加之下,对数字员工提供商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大考验。 当下,科大讯飞在企业数字化领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其在技术与客户需求洞察方面的积累。 在技术层面,讯飞星火大模型数次重磅升级,在多项主流测试集中排名第一,同时还打造了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为每个岗位打造专属AI助手,帮助企业结合业务场景快速构建可落地的智能体应用。 在客户需求层面,科大讯飞中标大模型大单数量领先,已对接教育、医疗、水务、政务等各个赛道的企业需求,涵盖教育、医疗、水务、政务等不同赛道,根据智能超参数的统计,2024年科大讯飞的中标项目达91个,中标金额高达约8.48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行业第一,且远超其他厂商。这些与企业的合作实践,已内化为其洞察和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核心经验。 这场直播是科大讯飞企业数字化布局的缩影,我们看到了企业需求方与技术供给方的“双向奔赴”。 其体现了AI数字员工当下在企业中真实落地的实例,这些看得见、用得上的应用形态,正把AI赋能生产力的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站在宏观视角,我们从科大讯飞的AI数字员工布局中窥见当下企业数字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最为直观的就是要聚焦企业运营中的共性痛点,上述几大业务环节的痛点都有效率低、人力成本高、人工审核风险高等同样的难题,并且这些环节与企业运营效率、业务竞争力提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更愿意将其接入AI能力,也能更快看到效率提升。 此外,这些已上岗的数字员工都具备替代重复劳动、辅助复杂工作、适配多场景的能力,科大讯飞还为其提供开箱即用的系统,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与门槛。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针对AI替代人类的说法,科大讯飞的定位清晰,即通过人机协同构建超级助理,助力人类提升效率,而非实现对人类的替代。 从科大讯飞AI数字员工天团的落地到真正的价值呈现,我们已然看到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可参考、可复制的未来范式。 结语:AI数字员工成新质生产力落地关键 讯飞五大AI数字员工的规模化落地,标志着通用AI技术向行业专用、可深度集成的生产力工具的关键跨越。它们聚焦于大型组织运营中的共性痛点与核心流程,提供既能“开箱即用”又能与现有系统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这为政府、央国企等业务体量庞大、合规要求严格的组织,提供了一条强化内部管控、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加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路径。 而这仅仅是科大讯飞赋能产业的开始。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仍在继续,11月6日,大会发布会将在合肥奥体中心举行。届时,讯飞星火大模型将迎来以“更懂你的AI”为主题的重磅更新,发布覆盖大模型底座能力、多模态交互与智能体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并推出一系列深入政务、医疗、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行业应用。这场科技嘉年华,将呈现AI赋能千行百业的新路径。
微软联手AI算力独角兽,签数十亿刀AI基建订单、部署数万块英伟达GPU
编译 | 王欣逸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11月5日消息,11月3日,美国AI开发云平台独角兽Lambda宣布与微软达成一项数十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合作,将部署数万块英伟达GPU,其中包括最新的英伟达GB300 NVL72系统。 根据协议,Lambda将依托英伟达的GPU,为微软Azure客户提供高性能训练与推理服务,满足客户的基建需求。双方尚未披露此项协议的具体金额。 Lambda成立于2012年,在AI热潮之前就已专注于高性能计算。其主要业务包括为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和软件,租赁搭载英伟达GPU的服务器,服务超过20万的开发者。 2024年,Lambda提出了一键集群的概念,推出首个用于AI模型训练的自助式和按需GPU集群。利用Lambda庞大的自有计算基础设施,该公司推出了Lambda推理API和Lambda聊天机器人,提供对开源模型的托管访问,让AI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安全且经济地大规模构建、测试和部署AI产品。 截至目前,Lambda一共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达到8.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45亿元)。 2021年7月,Lambda完成了谷歌参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约合人民币1.07亿元),用于打造GPU云服务和深度学习硬件。 2022年3月,Lambda再获4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B轮融资,声称要打造最好的AI训练云平台,首次部署大规模GPU。 2024年2月,该公司完成由美国创新技术基金 (USIT) 领投的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的C轮融资,加速其GPU云业务的增长。 今年2月,Lambda宣布完成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18亿元)的D轮融资,英伟达和OpenAI联合创始人、前特斯拉AI总监Andrej Karpathy等参投。 Lambda称,他们的使命是让计算像电一样无处不在,让每个美国人实现一人一GPU。 外媒CNBC称,Lambda拥有数十个数据中心,并且计划租赁新的数据中心,以及建设自有的基础设施。10月初,Lambda还宣布计划于2026年在堪萨斯城建立一家AI工厂。该基地预计初始功率容量为24兆瓦,未来有望扩展至超过100兆瓦。 今年3月,英伟达GB300 NVL72系统发布,目前美国AI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已部署该系统。10月,微软Azure宣布启用了全球首个英伟达GB300 NVL72集群,英伟达称其可以让OpenAI仅在数天内就能训练万亿参数模型。根据协议,Lambda部署的GPU就包含这一系统。 Lambda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巴拉班(Stephen Balaban)称:“这份协议正值消费者对AI服务需求激增时期,包括聊天机器人和AI助手等,很多人正在使用ChatGPT、Claude以及市面上的各种AI服务,这个行业发展得非常好。Lambda团队与微软合作已超过八年,这次合作也表明双方的关系更近一步。” 结语:多个算力大单落地,AI基建狂飙 全球高性能计算需求显著增长,AI算力狂飙。仅11月3日一天,多个算力大单宣布成交。先是OpenAI宣布与亚马逊达成价值3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6亿元)的云计算协议,随即微软又宣布与澳大利亚数据中心公司IREN达成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1亿元)的AI云服务合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大规模AI基础设施与算力支持,AI云基础设施正面临强劲的需求。Lambda与微软的合作,将为那些难以获得安全GPU供应的公司和AI开发人员带来机遇。
任天堂将开发重心转向Switch 2,84%新主机用户由初代升级而来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据 IGN 报道,在公布亮眼销售数据的次日,任天堂正式确认,公司将把核心开发重心转向“Switch 2”,并透露其新主机的早期用户中,有 84% 为前代 Switch(即 Switch 1)的拥有者。 任天堂在最新发布的销售简报中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把主要开发重心转向 Nintendo Switch 2,并围绕这一全新平台拓展我们的业务。” Switch 2 上市头六个月陆续推出了《马力欧赛车世界》(Mario Kart World)和《咚奇刚:蕉力全开》(Donkey Kong Bananza)等少量独占作品,同时也包括一系列面向现有 Switch 1 游戏的付费升级内容(例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和《马力欧派对狂欢》),以及跨世代游戏(如《宝可梦传说 Z-A》和即将推出的《银河战士 Prime4:超越》)。目前看来,任天堂似乎正释放信号:未来的游戏阵容或将更加侧重于 Switch 2 独占作品,而这很可能得益于新主机的巨大市场成功。 考虑到 Switch 1 已在市场上销售近十年、普及度极高,如此高比例的 Switch 2 用户由前代主机升级而来并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任天堂此次提供了更详细的用户迁移数据,显示其在 Switch 世代期间,每年吸引新用户的节奏相对均衡。 数据显示,购买 Switch 2 的用户中,最大群体是 2017 年 Switch 1 首发时的首批用户,但随后几年购入 Switch 1 的各年度用户群体规模也相差不大。 IT之家注意到,任天堂在简报中写道:“目前,84% 的 [Switch 2 用户] 是从 Nintendo Switch 升级而来。这一高比例表明,许多喜爱 Nintendo Switch 的消费者正在顺畅地过渡到 Nintendo Switch 2,使我们得以在平台迭代过程中持续维系与用户的关系。此外,若进一步分析这些迁移用户最初开始使用 Nintendo Switch 的时间,我们并未发现集中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现象。自 2017 年 Switch 上市至 Switch 2 发布期间购入 Switch 的用户,正以较为均匀的节奏迁移到 Switch 2 平台。” 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任天堂表示其年度活跃玩家总数已达 1.28 亿人,其中 3400 万为付费 Nintendo Switch Online 会员。此外,任天堂账户(Nintendo Account)注册总量已突破 4 亿。 就在昨日,任天堂还确认,自 6 月 5 日至 9 月 30 日期间,Switch 2 全球销量已达惊人的 1036 万台。
发布拟真人形机器人的,这次不是特斯拉,是小鹏
从地面到天空 小鹏不止于车 如果把下图的公司名称和主讲人遮住,你或许会以为这是特斯拉的发布会。 在 2025 年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围绕「物理 AI 世界」战略所构建的技术体系与产品演进路径。 这家以新能源汽车起家的科技公司,正试图通过底层模型、自研芯片与多形态终端的协同演进,打造一个覆盖地面、低空与机器人领域的通用智能生态。 第二代 VLA 大模型,突破行业上限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小鹏最新发布的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 不同于行业普遍采用的串行处理架构————即先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描述,再进行推理决策,该模型实现了从视觉输入到车辆控制指令的端到端直接映射。 这种架构跳过了中间的语言抽象环节,大幅减少了信息转换过程中的语义损耗与系统延迟。 作为一款面向物理世界的通用模型,它兼具动作生成、场景理解与行为推演三大能力。 比如在车端,小鹏通过「芯片-算子-模型」的全栈优化,在算力为 2250TOPS 的 Ultra 版车型上部署了参数量达数十亿级别的 VLA 模型,它不仅能实时输出方向盘转角、油门刹车等控制信号,还能解析复杂交通场景中的语义关系,例如识别施工区域临时摆放的锥桶、理解行人意图,甚至预测周边车辆在未来几秒内的轨迹变化。 基于该模型,小鹏推出了「小路 NGP」功能,在缺乏车道线、交通标志甚至 GPS 信号的非结构化道路上,系统平均接管里程提升了 13 倍;更引人注目的是「Super LCC+」——一种无需预设导航路线的自动辅助驾驶模式,车辆可自主完成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避障,并且模型可以自主在未知环境中的泛化能力。 小鹏计划于 2025 年 12 月启动该模型的车端先锋用户测试,并于 2026 年第一季度随 Ultra 版车型全面推送。 小鹏也开始向行业输出这一核心技术能力,大众汽车已确认成为该模型及小鹏自研图灵 AI 芯片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 在自动驾驶的下一阶段,小鹏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推出三款 Robotaxi 车型并启动试运营。 这些车辆被视为小鹏多年智驾技术的集大成者,搭载 4 颗图灵 AI 芯片,总算力达 3000TOPS,为目前全球车端最高水平。 技术路线上,小鹏坚持纯视觉方案,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他们认为高精地图更新成本高、覆盖有限,激光雷达则受限于硬件性能纯视觉方案更具普适性与可扩展性。 在安全冗余上,小鹏所有的 Robotaxi 车辆都将采用双冗余硬件架构,涵盖感知摄像头、计算单元、转向与制动执行系统,两套系统可实时互为备份,在单点失效时实现毫秒级切换,满足全无人驾驶运营的安全标准。 小鹏创新性地在 Robotaxi 的遮阳板中集成柔性显示屏,可显示「正在等待」「请通行」等可视化信息,帮助行人理解车辆意图;未来他们计划结合定向车外语音,形成视觉+听觉的多维交互界面,增强人车互信。 与此同时,小鹏还将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Robo」 L4 智驾版本,硬件配置、安全冗余与智驾能力与 Robotaxi 同源,并支持「日常模式」与「高阶智驾」两种状态切换,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灵活选择,相当于一辆有安全员的 Robotaxi。 为加速生态建设,小鹏宣布将对 Robotaxi SDK 开源,并且高德已作为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加入这一项目,双方将整合地图、调度与用户服务,共同面向全球市场提供 Robotaxi 运营解决方案。 最拟人的人性机器人 在具身智能领域,小鹏展示了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采用「由内而生」的仿生设计理念,拥有类人脊椎结构、全包覆柔性皮肤与可定制体型,支持不同身高与比例的个性化配置。 IRON 全身具备 82 个自由度结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完成「猫步行走」、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高难度拟人动作。其手部采用行业最小尺寸的谐波减速关节,实现与人类手掌 1:1 的比例,拥有 22 个自由度结构,能稳定抓取鸡蛋、拧开瓶盖或操作精密工具。 IRON 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中最高水平。刚刚提到的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也将于 IRON 上首发运行。 至于商业化,小鹏目前计划将其更多的用于商业导览、导购、巡检等场景,宝钢集团已作为生态伙伴与小鹏一起进行工业巡检等复杂应用的联合开发。 小鹏计划在 2026 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目前整个机器人团队已有 1000 余人。 会开车就会开飞行汽车 低空出行方面,小鹏汇天正同步推进两条产品线:面向个人用户的「陆地航母」与面向多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A868」采用全倾转旋翼构型,基于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搭载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预计实现 500 公里航程,最高航速达 360 公里/小时,采用 6 人座舱设计,瞄准高端商务与城际通勤需求。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多轮风洞测试与系留飞行验证,进入关键的自由飞行阶段。 「陆地航母」则已进入量产前夕,全球订单突破 7000 台。该产品颠覆了传统飞行器的操作逻辑,首发智能飞行座舱与全球首创的「四轴合一」单杆操纵系统,用户仅需一根操纵杆即可控制升降、前后、左右与偏航,大幅降低学习门槛。 量产进程上,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已于 2025 年 11 月 3 日试产并下线首台飞行器。这座全球首座采用现代化汽车流水线工艺的飞行汽车工厂,融合了航空级质量控制标准与汽车级生产效率,初期年产能 5000 辆,规划年产能 10000 辆。在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 30 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 小鹏的野心在此次科技日中显露无遗,他们希望以以第二代 VLA 大模型为智能基座,以图灵 AI 芯片为算力支撑,同步推进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三大终端形态的研发与商业化。 但与特斯拉一样,这些前瞻的创新型业务还是要以造车业务为支点,所以,还是期待一下明晚的小鹏 X9 会不会有惊喜吧。 文|芥末
预售 33.59 万元起,可以选配淋浴套件的智己 LS9 把上汽家底掏空了
论在车上整活这件事,智己如果在国内称第二,那估计没有人敢称第一。 继在车上包饺子、吃火锅之后,智己在他们的新旗舰全尺寸 SUV LS9 上推出了又一力作——自带淋浴间。 在选野奢户外套件后,智己 LS9 提供了一个可以悬挂于尾门之上的「单人简易淋浴房」,通过后备厢下沉空间内的 10 升水箱供水,接通车辆电源后,加热模块可以在 10 分钟内将水温升至 45℃。 10 升水箱自然不可能满足身体的深度清洁,因此智己这套设计更多是针对沙滩游玩后冲脚、儿童/宠物清洁等场景设计的。 虽然「淋浴」系统是个营销噱头大于实用性的配置,但智己 LS9 全车却称得上是上汽集团技术的集大成者,无论是机械素质、三电系统,还是豪华配置和智能化水平,都达到了大六座 SUV 的标杆水平。 相较于 LS6 和 LS7 的偏圆润设计,LS9 在外观塑造上变方了不少,力量感更足,智己 LS9 的长宽高分别为 5279/2000/1806mm,轴距为 3160mm。 新车前脸采用了贯穿式灯带设计,两侧大灯组造型与智己 LS6 较为相似。同时,LS9 在车顶激光雷达两侧设置了⼀体式超⼴域智慧探射灯,可以辅助远光灯增强夜间照明能力,可以提供 8000㎡ 照明⾯积,能够有效提升夜间驾驶安全性。 智己强调,这套探照灯只有在合适场景中才会打开,不会给其他的交通参与者造成困扰。 LS9 车身侧面相对比较简洁,22 英寸的「大饼式」轮毂成为了视觉重心,新车还提供 20 英寸和 21 英寸轮毂可选,并可选布雷博制动卡钳。 新车尾部采用与前脸形成呼应的贯穿式尾灯组设计,中间区域配有智慧灯语灯幕。 走进车内,智己 LS9 采用「2+2+2」六座布局,整体设计风格和智己 LS6 相差不远。 新车中控台使用 27.1 英寸 5K MiniLED 屏和 15.6 英寸 3K MiniLED 副驾娱乐屏组合,方向盘依旧可以选装智己标志性的半幅方向盘。 不过,作为旗舰车型,智己 LS9 的用料明显豪华了不少,座椅软包采用 Nappa DELUXE 臻奢⾼定头层真⽪和菱形缝线点缀,强调「雕琢感」。 智己称 LS9 的「得房率」为 86%,全车共有三把零重力座椅。在座椅按摩功能上,智己加入了机械臂来提升按摩力度,并表示按摩强度是普通气动按摩的 7 倍。 此外,智己与知名音响品牌 B&O 合作设计了一套 25 扬声器、3472W 总功率的音响系统,搭配二排 21.5 英寸、4K 分辨率显示屏,车内观影体验也有所提升。 更能体现 LS9 旗舰定位的,是智己的两大核心技术——「恒星超级增程」和「灵蜥数字底盘 3.0」。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了 800V 超快充高压平台,支持 4C 的充电倍率,充电功率最高 268kW,15 分钟最多能补充 310km 的续航。 但最为核心的部件则是由智己汽车与宁德时代联手开发的一块 66kWh 增程专属「超级骁遥 MAX」电池,纯电续航 402km,配合 1.5T 的增程专用发动机,综合续航达到 1508km。 要知道,2025 款后轮驱动 Model 3 的电池容量也不过才 62.5kWh,智己将日常使用体验描述为「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在传统增程车型,体验不够完美的低电量动力弱和高噪音、高振动方面,智己也做了针对性优化。 「超级骁遥 MAX」电池即使在低电情况下,放电功率也能达到 275.5kW,不会出现「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的尴尬情况。 而通过尽可能优化增程器的工作噪音、震动表现,并加入行业首创的「ERNC」主动降噪技术后,车内的乘客几乎无法感知到增程器已经介入工作。 除了基础体验和能耗表现不错后,智己 LS9 还提供了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峰值功率达到 390kW,峰值扭矩 670N·m,百公里来到了 4 秒级。 「灵蜥数字底盘」则在智己 LS9 上迭代到了 3.0 版本。 为了优化全尺寸 SUV 的驾驶体验,灵蜥数字底盘 3.0 可以更为迅速的调整空悬状态。 比如在车辆过弯时,智己 LS9 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提升空悬刚度和电控减震器阻尼,从而降低车辆约 46% 的侧倾角度,让车身在过弯时更平稳。这套新底盘还能做到最多 14 项的跨域控制,实时调整车辆动态,能够使车辆的「舒享防晕模式」体验更好。 智己 LS9 的后轮转向角度也增加至了双向 24°,使这台长 5279mm,轴距 3160mm 的全尺寸 SUV 的转弯半径降低至了 4.95 米。 新车的四驱系统也获得了升级,新增了 MK C2 线控制动系统,智己表示,在在法规允许后,将首发全线控转向系统,和上汽体系内的首个高性能三电机矢量四驱系统。 「灵蜥爆胎稳定系统」和「主动防侧翻 3.0」这两项主动安全功能自然也未曾在新车上缺席。 智己 LS9 搭载了一枚 520 线激光雷达,最长观测范围能达到 300 米,搭载 Momenta ⾸个基于英伟达 Thor 芯⽚智驾⽅案,支持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一键 AI 泊车、一键 AI 代驾、横向紧急避让 AES 功能,可实现连续避让、避让后刹停、狭窄空间避让等⾼难度避险动作。 在安全冗余方面,智己强调 LS9 设计了三重安全冗余,不仅车内车内配备机械门把手,车外配备机械门把手拉锁,车门电路和信号也均采用了信号双通道设计。 当然,离开价格讲配置都是耍流氓,智己此次公布了 52 度电版本和 66 度电版本的价格,分别为 33.59 万元和 36.69 万元。 还有一个支持线控转向和三电机四驱的真顶配 Hyper 则会更晚一点推出。 33.59 万元的价格下提供接近 50 万元级的配置,如果正式上市时再降一点,LS9 没有理由卖不好。 前提是智己不会整 9 个 SKU 和其他更抽象的活出来。
史诗级更新!iOS 26.2允许提醒事项App直接设置闹钟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科技媒体 9to5Mac 昨日(11 月 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 iOS 26.2 Beta 1 更新中,苹果升级“提醒事项”(Reminders)App,用户现可为待办事项直接设置闹钟和计时器。 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跳转到时钟应用,即可为重要的待办事项设置一个强制性的声音提醒,解决了过去仅有通知栏提醒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在新系统中,当用户在提醒事项 App 里创建一条新提醒后,会看到一个新增的“紧急”(Urgent)开关。开启该开关后,系统将请求“设置闹钟与计时器”的权限。一旦用户授权,就能将一条普通的提醒事项升级为具有强制提醒效果的闹钟或倒计时,确保用户不会错过关键任务。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功能的技术基础,是苹果在 iOS 26 系统中首次引入的全新 AlarmKit 开发框架。根据苹果的官方定义,AlarmKit 旨在让各类 App 都能“安排醒目的闹钟和倒计时,以帮助人们管理时间”。 它的出现,标志着苹果正逐步将系统级的核心能力(如闹钟)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从而丰富了应用生态的功能性。 苹果官方文档进一步解释道,AlarmKit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闹钟管理机制。它不仅支持创建一次性或重复性的闹钟,还集成了倒计时和“稍后提醒”(Snooze)等核心功能。 此外,该框架还统一处理闹钟的授权流程,并为开发者提供了标准化的界面模板和桌面小组件(Widgets)样式,从而大大简化了在应用内集成闹行功能的开发难度。
小鹏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飞行汽车即将量产
如果把下图的公司名称和主讲人遮住,你一定会觉得这是特斯拉的发布会。 在 2025 年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围绕「物理 AI 世界」战略所构建的技术体系与产品演进路径。 这家以新能源汽车起家的科技公司,正试图通过底层模型、自研芯片与多形态终端的协同演进,打造一个覆盖地面、低空与机器人领域的通用智能生态。 第二代 VLA 大模型,突破行业上限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小鹏最新发布的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 不同于行业普遍采用的串行处理架构————即先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描述,再进行推理决策,该模型实现了从视觉输入到车辆控制指令的端到端直接映射。 这种架构跳过了中间的语言抽象环节,大幅减少了信息转换过程中的语义损耗与系统延迟。 作为一款面向物理世界的通用模型,它兼具动作生成、场景理解与行为推演三大能力。 比如在车端,小鹏通过「芯片-算子-模型」的全栈优化,在算力为 2250TOPS 的 Ultra 版车型上部署了参数量达数十亿级别的 VLA 模型,它不仅能实时输出方向盘转角、油门刹车等控制信号,还能解析复杂交通场景中的语义关系,例如识别施工区域临时摆放的锥桶、理解行人意图,甚至预测周边车辆在未来几秒内的轨迹变化。 基于该模型,小鹏推出了「小路 NGP」功能,在缺乏车道线、交通标志甚至 GPS 信号的非结构化道路上,系统平均接管里程提升了 13 倍;更引人注目的是「Super LCC+」——一种无需预设导航路线的自动辅助驾驶模式,车辆可自主完成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避障,并且模型可以自主在未知环境中的泛化能力。 小鹏计划于 2025 年 12 月启动该模型的车端先锋用户测试,并于 2026 年第一季度随 Ultra 版车型全面推送。 小鹏也开始向行业输出这一核心技术能力,大众汽车已确认成为该模型及小鹏自研图灵 AI 芯片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 在自动驾驶的下一阶段,小鹏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推出三款 Robotaxi 车型并启动试运营。 这些车辆被视为小鹏多年智驾技术的集大成者,搭载 4 颗图灵 AI 芯片,总算力达 3000TOPS,为目前全球车端最高水平。 技术路线上,小鹏坚持纯视觉方案,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他们认为高精地图更新成本高、覆盖有限,激光雷达则受限于硬件性能纯视觉方案更具普适性与可扩展性。 在安全冗余上,小鹏所有的 Robotaxi 车辆都将采用双冗余硬件架构,涵盖感知摄像头、计算单元、转向与制动执行系统,两套系统可实时互为备份,在单点失效时实现毫秒级切换,满足全无人驾驶运营的安全标准。 小鹏创新性地在 Robotaxi 的遮阳板中集成柔性显示屏,可显示「正在等待」「请通行」等可视化信息,帮助行人理解车辆意图;未来他们计划结合定向车外语音,形成视觉+听觉的多维交互界面,增强人车互信。 与此同时,小鹏还将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Robo」 L4 智驾版本,硬件配置、安全冗余与智驾能力与 Robotaxi 同源,并支持「日常模式」与「高阶智驾」两种状态切换,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灵活选择,相当于一辆有安全员的 Robotaxi。 为加速生态建设,小鹏宣布将对 Robotaxi SDK 开源,并且高德已作为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加入这一项目,双方将整合地图、调度与用户服务,共同面向全球市场提供 Robotaxi 运营解决方案。 最拟人的人性机器人 在具身智能领域,小鹏展示了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采用「由内而生」的仿生设计理念,拥有类人脊椎结构、全包覆柔性皮肤与可定制体型,支持不同身高与比例的个性化配置。 IRON 全身具备 82 个自由度结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完成「猫步行走」、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高难度拟人动作。其手部采用行业最小尺寸的谐波减速关节,实现与人类手掌 1:1 的比例,拥有 22 个自由度结构,能稳定抓取鸡蛋、拧开瓶盖或操作精密工具。 IRON 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中最高水平。刚刚提到的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也将于 IRON 上首发运行。 至于商业化,小鹏目前计划将其更多的用于商业导览、导购、巡检等场景,宝钢集团已作为生态伙伴与小鹏一起进行工业巡检等复杂应用的联合开发。 小鹏计划在 2026 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目前整个机器人团队已有 1000 余人。 会开车就会开飞行汽车 低空出行方面,小鹏汇天正同步推进两条产品线:面向个人用户的「陆地航母」与面向多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A868」采用全倾转旋翼构型,基于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搭载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预计实现 500 公里航程,最高航速达 360 公里/小时,采用 6 人座舱设计,瞄准高端商务与城际通勤需求。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多轮风洞测试与系留飞行验证,进入关键的自由飞行阶段。 「陆地航母」则已进入量产前夕,全球订单突破 7000 台。该产品颠覆了传统飞行器的操作逻辑,首发智能飞行座舱与全球首创的「四轴合一」单杆操纵系统,用户仅需一根操纵杆即可控制升降、前后、左右与偏航,大幅降低学习门槛。 量产进程上,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已于 2025 年 11 月 3 日试产并下线首台飞行器。这座全球首座采用现代化汽车流水线工艺的飞行汽车工厂,融合了航空级质量控制标准与汽车级生产效率,初期年产能 5000 辆,规划年产能 10000 辆。在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 30 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 小鹏的野心在此次科技日中显露无遗,他们希望以以第二代 VLA 大模型为智能基座,以图灵 AI 芯片为算力支撑,同步推进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三大终端形态的研发与商业化。 但与特斯拉一样,这些前瞻的创新型业务还是要以造车业务为支点,所以,还是期待一下明晚的小鹏 X9 会不会有惊喜吧。
全面赶超一线品牌!七彩虹CVN B850 ARK FROZEN v14方舟主板评测:一键降低12ns延迟
前言:越做越好的七彩虹主板 如果要选一家能与微星、华硕、技嘉抗衡的内地主板厂商,除了七彩虹,应该很难找出第二家。 今天这块七彩虹CVN B850 ARK FROZEN v14方舟主板,售价仅为1299元,但在做工、性能、外观以及BIOS等等各方面,完全可以媲美2000元级别的一线主板。 CVN B850M ARK FROZEN方舟是一块专为喜欢白色主机的玩家设计的主板,整个散热装甲、PCB等布局都为白色,非常适合打造纯白全家桶主机。 主板采用14+2+1相、80ADrMOS的供电电路设计,是1299元价位供电最强的B850主板,可以提供超过400W的输出功率,远超锐龙9 9950X3D的供电需求。 在细节方面,CVN B850M ARK FROZEN方舟做了一些非常人性化的优化,增加了M.2 接口与显卡插槽的快拆设计,提升了装机体验。 当然,对于DIY玩家而言,BIOS的重要性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内地堆料的主板很多,但能把BIOS做好的没有几个。 此前的七彩虹主板的BIOS不论细节、功能都已经非常完善,而此次CVN B850M ARK FROZEN还在BIOS中增加了对锐龙处理器非常重要的功能--“Latency Turbo”和“High Efficiency Mode”。 这2个功能此前只在微星和技嘉的主板中见过,可以大幅降低内存延迟并提升带宽,这对于新手玩家非常重要,只需要简单2步设置就能提升AMD平台的游戏帧率。 根据我们的测试,CVN B850M ARK FROZEN方舟在打开这个功能之后,带来的性能提升上已经完全不输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技嘉、华硕同类主板。
iOS这次更新 苹果终于把液态玻璃开关交给了用户
4 号凌晨 1 点,苹果推送了 iOS 26.1 正式版。 虽然只是一个小版本更新,但有一个有意思的改动: 果子哥终于在液态玻璃上认怂了。 进入“设置→显示与亮度→Liquid Glass”,就会看到两个选项:透明、色调。 “透明”就是苹果默认的液态玻璃效果。 选“色调”的话,液态玻璃 out!此时背景不透明度会增加,界面清晰度也有所提升。 世超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个人还是喜欢默认的透明效果,这“色调”有点过于不搭了。 左透明,右色调 再给一个对比图,这里“色调”似乎还行。 左透明,右色调 当然,不是选了“色调”后,所有地方都取消了玻璃效果。诸如控制中心和桌面,大玻璃依旧存在。 下图皆为“色调” 对用户来说,苹果推出一个“液态玻璃”的效果开关,是好事。 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不一样,有人就是喜欢酷炫的透明效果,有人更在乎实用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苹果也没招了。 从 iOS 26 发布到现在,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设计已经改了好几轮。 Beta1 的液态玻璃效果是最透明、最通透的。但被大家一顿骂之后,果子哥在 Beta2 和 Beta3 把控制中心、导航栏、控件栏都增强了模糊处理,提高了可读性。 结果这个改动又引起了另一批用户的不满——有人就是喜欢那种透明到底的感觉啊,你改成这种磨砂玻璃算怎么回事? 于是果子哥又在 Beta4 中回调了透明度,部分控件恢复到 Beta1 的高透明效果。 但又有人不满意了。 就这么来回反复改了几轮后,果子哥麻了。。。 索性在 iOS 26.1 把选择权扔给了用户:来来来,你们自己选。爱透明透明,不爱就选色调。 这操作,翻译一下就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说实话,这不像我认识的那种自信且自负的苹果。 苹果一直都是那个“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公司。取消耳机孔、上刘海屏、做灵动岛,一开始骂声一片,但苹果就是坚持,最后用户也就接受了,甚至还觉得挺好用。 但似乎这次,他们内部也没有一个定数,改了又改,调了又调。。。 反正世超还是最喜欢 iOS 26 第一个版本效果(杀人诛心啊)~ 除了液态玻璃这个大头,iOS 26.1 还有几个挺实用的小更新。 首先是可以禁用“锁定屏幕滑动打开相机”。 终于来了,兄弟们。 我就问,有多少人手机里有一些裤兜的照片,多少人从口袋里掏出 iPhone 后发现已经在录像了? 别怀疑,要么相机按钮干的,要么是你误划到的。 我都不知道当年设计这个滑动开相机的快捷操作,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裤兜这个使用场景。。。 好在我们终于可以在“设置-相机”中关掉了。 再说下一个,闹钟的关闭按钮改成滑动了。 以前闹钟响了,屏幕上有两个按钮:“稍后提醒”和“停止”。 可大早上闹钟响的时候,人是什么状态?迷迷糊糊的,眼睛都睁不开。 你本来想点“稍后”,再眯一会儿,结果手一抖,点到了“停止”,然后你全勤奖就 GG 了。 升级到 iOS 26.1 后,用户必须滑动才能关掉闹钟,这直接将误触的概率归零了!好! 当然提到闹钟,一定有人会说:管你这那的,调休日闹钟不响,它都是废物。 其实果子哥在 iOS26 开放了闹钟 API,第三方闹钟 App 接入后,可以在专注、静音模式下强制激活,也可以覆盖锁屏,和 iPhone 自带闹钟一样。 既然果子哥的闹钟不改,那我们只能去下一些支持调休的第三方闹钟 App。 世超用的是下图里的闹钟 App,只用过一次,亲测调休日有效,大家有兴趣可以试试。 继续说 iOS26.1。 第三个功能,接听和挂断电话的震动可以关了。 升级到 iOS26 电话接通后会有震动提示,这样不用盯着手机,就知道电话通了。 但这个功能有人觉得烦,现在 iOS 26.1 给了一个开关,在“设置-App-电话”可以关闭。 接下来是一些小改动。 在 Apple Music 的迷你播放器上,能直接滑动切歌了。 之前,迷你播放器只能“点击”切下一首歌,要想切上一首歌呢,还得点进播放页。 最后,大标题都改为左对齐显示。 比如文件夹的标题,设置里的二级菜单。 不知道这个居左的设计是为何,有说法是为了折叠屏。 至于其他一些功能,像 Apple Intelligence 新增多种语言支持(包括中文),AirPods 新增多种语言(包括中文)的实时翻译啊,这些世超就不多说了。 虽然是支持了中文,但这些功能都需要 AI 支持,而国行苹果 AI 又双叒叕延期了。 所以真到能用的时候,咱再测评吧。 总的来说,iOS 26.1 这次更新的几个功能,都挺实用,而且稳定性也有提升,世超是测试版一路升级过来的,能明显感受到卡顿、bug、发热少了很多。 如果你已经是在 iOS26 了,那么我推荐你升级。
刷新行业速度:文远知行一段式端到端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WePilot 3.0量产启动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今日文远知行 WeRide 宣布,与博世联合研发的一段式端到端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达成 SOP(Start of Production,量产启动)。 文远知行称,从项目启动到达成 SOP,文远知行仅耗时七个月,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WePilot 3.0 路试车在广州街头) 据官方介绍,WePilot 3.0 是文远知行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系统级集成能力及软硬件协同方面取得全面突破的集大成之作,具备“看见即反应、所见即所得、高效且安全”的功能特点,以及全方位支持高中低算力平台、多模态传感器融合 & 纯视觉感知的架构特点,可以轻松应对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车-人、车-车、车-路博弈,助力主机厂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高级别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匹配、研发和量产。 (WePilt 3.0 精准预判对向车掉头意图,提前减速避让) 同时,凭借自研 AI 大模型的自我学习与可拓展特性,WePilot 3.0 可快速完成跨国、跨洲的适配与迭代,让车辆功能始终贴近当地实际道路与终端用户的最新需求。 官方称,当前,文远知行 WePilot 3.0 一段式端到端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展现出了高度拟人的亮眼表现。 在中国: (WePilt 3.0 精准预估盲区内穿行路人,避让后快速通行) (即便夜间,WePilot 3.0 也可全局理解施工规划安全绕行) (低照度下,WePilot 3.0 精准识别并避让逆光盲区中穿行电动车) (面对大型车辆突然 cut-in,WePilot 3.0 让行后果断完成超越) (WePilot 3.0 高率、安全完成城市主干道无保护右转) (WePilot 3.0 在暴雨天气下流畅、安全绕行环岛) 在海外: (WePilot 3.0 路试车在德国流畅绕行环岛) 据IT之家了解,该一段式端到端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将伴随奇瑞星途 ES、ET 年度改款车型一同交付给终端消费者;现有星纪元 ES、ET 用户,也将以 OTA 形式获得此次技术更新。
苹果无边记补齐关键功能,iOS 26.2 Beta首次原生引入表格功能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科技媒体 9to5Mac 今天(11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 iOS 26.2 Beta 1 更新中,苹果升级创意协作应用“无边记”(Freeform),首次原生引入了表格(Tables)功能,意味着用户今后可以在这款数字白板上更结构化地整理信息。 IT之家附上“无边记”应用介绍如下: “无边记” App 提供了无边无际的画布供你发挥创意。将包括照片、绘图、链接和文件在内的所有内容集中于一块在线白板,以及邀请他人和你一起处理。集思广益、勾勒灵感、记录笔记和收集想法,自己单独使用或与群组协作皆可。 在此次更新前,无边记已支持添加便笺、文本、图形、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但表格功能的缺失一直是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一大短板。 在最新的 iOS 26.2 和 iPadOS 26.2 测试版中,表格作为一项强大的新工具被正式引入。用户可以在应用的附件菜单中找到并创建表格。这项新功能不仅允许用户创建不同尺寸的表格,还能直接在单元格内添加文本和列表等内容,极大地增强了信息整理与呈现的能力。 用户只需拖动表格边角的指示器,即可轻松调整整体大小。同时,表格边缘还设有醒目的“+”按钮,用户通过点击便能快速地增加新的行或列,整个交互过程非常直观、高效。
年轻人的第一台“AMG” 吉利第五代帝豪预售:限时6.89万起
快科技11月5日消息,刚刚,全新一代吉利帝豪预售,共推出四款车型,指导价7.79-9.49万元,限时先享价为6.89-8.59万元。 新车采用吉利4.0家族设计语言,中网、大灯、线条均有调整,相比现款车型具有颠覆性的进步。 新车使用了全新造型的中网,内置12根纵向立柱点缀,两侧是三段式LED日间行车灯与狭长造型的前大灯组,有效照明距离可超170米,接近2个足球场长度,夜间行驶安全性更强。 该车依旧定位于紧凑型轿车,但尺寸全面进化,长宽高分别为4815x1885x1480mm,轴距为2755mm,内部空间同步提升,后备箱容积560L,可轻松放下婴儿车+行李箱。 侧窗有镀铬装饰勾勒,上下腰线依然锋利运动,轮圈拥有全新造型,轮胎同样规格更大,达到了235/45 R18,视觉效果更为大气。 尾灯造型犀利,内置LED超红光尾灯,拥有超300米的穿透能力,有助于在雨雾、沙尘、强光环境下保持高辨识度,侧围底部配有银色饰条装饰,而双边共两出排气筒装饰也具备对称美感。 车内配备液晶仪表盘+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设计,车机引入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次在帝豪家族应用水晶电子档杆。 安全性方面,新车高强度钢占比70%,最高抗拉强度达1500MPa,车身刚度达26000N·m/deg,比第四代提升 40%,远超同级平均水平。 新车提供两种动力版本,其中1.5L发动机最大功率88kW (120Ps),峰值扭矩150N·m,匹配CVT变速箱(模拟8挡),主打平顺省油。 而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3kW,峰值扭矩290N·m,搭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官方数据显示,零百加速7.9秒。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