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南加州华人商家成立联防同盟群组 打击犯罪守望相助
  中国侨网11月7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南加州华人组织“社区治安人人有责群组”(TACF)4日宣布成立“商家联防同盟”(Business Safety Coalition),旨在将商家联合起来,即时分享当地犯罪信息,让商家及时警惕,并守望相助,预防、打击针对商家的犯罪。   TACF表示,商家特别是有现金流动的,最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TACF将在会长的带领下,创建一个LINE平台,吸引华裔及非华裔的商家加入。通过平台,大家可以及时联系,商家如遇到骚扰、滋事、 偷窃或抢劫,可以马上传给平台上所有的商家们, 让大家提高警觉。 如有必要,群组也将帮忙联系警员协助。   为了保证加入的商家信息安全,商家将使用实名制,避免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TACF的短期目标是在三个月内吸引到100个商家会员。TACF孙会长呼吁商家快速加盟,同时也征求义工,共同为商家联防会努力。   TACF最初是罗兰冈(Rowland Height)几位关心社区治安的居民自发组织而成的群组,目前已经发展至几百人。在成立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通过与负责当地的洛县县政委员会面,在主要商业干道安装了更多的摄像头。此外,该组织还举办过多场治安讲座,与当地警局合作密切。 责编:海闻
污染防治攻坚战接下来怎么打?意见明确这些关键点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黄垚、高敬)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主要目标。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并确定了到2020年三大保卫战具体指标。   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到“深入”,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   这位负责人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有很大空间,需要着力解决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深、治理能力不够强、改善水平不够高、工作成效不够稳、治理范围不够广等不足和短板,推动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我国已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这位负责人说,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同时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意见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从7个方面明确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等。   这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总结拓展“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经验做法基础上,根据“十四五”新任务新要求,意见提出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方面通过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擦亮”蓝天;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治理黑臭水体、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等护好碧水;同时还将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和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等净化土壤。   这位负责人介绍,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需要统筹部署、协同发力,在扩大环境容量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此,意见还明确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等生态保护重点任务。 责编:海闻
蚂蚁回应“借呗”改名“信用贷”:启动品牌隔离工作,不影响用户体验
你在蚂蚁借呗借的钱,不一定是蚂蚁自己的钱。 近日,有支付宝用户发现“借呗”名称变为“信用贷”,且明确提示由银行提供服务,额度、利率等都是该金融机构独立审批的结果,申请的贷款资金也由该金融机构发放。 对此,蚂蚁借呗业务人士回应称,借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借呗”将作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品牌继续存在,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在品牌隔离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不会受到影响,开通、查账、计息、借还款等核心流程不会发生变化。 目前来看,部分用户借款服务调整到“信用贷”页面展示后,借款额度、利率确实没有发生变化。 上述人士证实,“信用贷”页面展示的信贷服务全部由其他金融机构独立经营,其授信额度、利率由服务提供方根据用户信息动态审批决策,不受此次品牌隔离工作影响。“后续如用户信用记录、资质信息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变化。” 不过,也有部分支付宝用户的借呗页面并未发生变化,借款服务方仍然来自重庆蚂蚁商诚小贷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分析称,蚂蚁借呗业务将被拆分为三部分,一是自营模式,蚂蚁消费金融单独提供,二是联营模式,由蚂蚁与银行联合出资、放款,三是“信用贷”,蚂蚁仅作为平台,金融机构独立出资、放款,也就是此次品牌隔离后出现的新模式。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分析称,“借呗产品中仍保留联合贷,主要还是为保持其业务的平稳衔接。”从运营模式来看,借呗是由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与蚂蚁集团联合运营的信贷服务,启动品牌隔离,相当于是对信贷服务的底层实施了“穿透”。 博通咨询资深金融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借呗服务原本就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蚂蚁集团联合运营的信贷服务,但原先统一标挂为了“借呗”品牌。品牌隔离举措,能让借呗品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形成隔离,方便用户更充分地了解信贷服务提供方的信息,避免产生品牌混同。 2020年7月,在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相关页面醒目位置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自身与合作机构信息、合作类产品的信息、自身与合作各方权利责任,按照适当性原则充分揭示合作业务风险,避免客户产生品牌混同。 2020年末,蚂蚁集团被四部门罕见联合约谈,今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整改方案。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整改内容主要包括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等五方面。 彼时,蚂蚁集团发文称,公司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支付业务回归支付本源,坚持小额便民、服务小微定位;申设个人征信公司,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有效防范数据滥用;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完善公司治理,遵守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则,规范关联交易,加强风险防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等。 今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4月公布的整改方案中提及,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9月,花呗团队发布通告宣布花呗全面接入征信,还对大学生用户进行降低额度,甚至关闭服务。 花呗整改接入征信趋于完成,品牌隔离就是借呗整改工作跟进的表现。而且品牌隔离或许不是唯一的变动,联合贷业务正面临新的政策要求。 今年2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出资比例(合作方不低于30%)、集中度指标及限额指标(银行不低于50%),同时严格跨区域经营。 蚂蚁集团的合规之路,还远没达到终点。 (钛媒体App编辑杨亚茹综合证券时报、券商中国、中国经济网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贝壳发布三季报:业务显示良好韧性 聚焦服务品质
北京时间11月9日,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商贝壳(NYSE:BEKE)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三季度,贝壳营业收入达18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1.9%,经调整后净亏损8.88亿元。三季度,贝壳成交额(GTV)达8,307亿元,同比下降20.9%。 穿越市场下行周期 显示良好韧性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历经一场“难而正确”的调整。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第三季度全国二手房市场GTV同比下降41.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三季度全国新房商品房市场GTV同比下降14.1%。 在市场下行周期,贝壳显示出相对市场的抗性。贝壳三季度存量房交易GTV为3,782亿元,同比下降34.3%,其中二手房交易GTV同比下降36.8%,跌幅小于市场水平。贝壳三季度实现新房交易GTV 4,101亿元,同比下降2.5%,明显低于市场跌幅。 截至三季度末,贝壳2021年整体依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月至9月,贝壳营业收入达630亿元,同比增长31.7%,调整后净利润为22.5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贝壳总GTV达3.1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存量房业务GTV为1.70万亿元,同比增长25.7%,新房业务GTV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7.0%,新兴及其他业务GTV为1,656亿元,同比增长50.5%。 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表示,“过去的这一季度,行业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一系列整顿和广泛深入的调控措施有效保障和促进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在‘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和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引下,贝壳坚定履行‘有尊严的服务者,更美好的居住’这一使命。 近期宣布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利于长效调控机制建立,也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随着居住服务时代加速到来,我们将专注提升品质和对服务者的技术助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为服务中国家庭的美好居住生活持续努力。” 贝壳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徐涛表示:“第三季度市场历经前所未有的调整,对行业和贝壳都是一次挑战。挑战往往伴随着迭代和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贝壳团队的信念:信不信对品质的追求、对服务的承诺不因盈亏而消浊;信不信对规范性、专业性的坚守能守正出奇;信不信团队的合作共赢能帮助连接的从业者穿越周期、降本增效。这些是贝壳战胜困难最重要的特质。不低估政策对市场的纠偏能力,同时也不低估市场供需的刚性动力。” 专注服务品质提升 积极创造更大价值 三季度的下行周期里,贝壳落地一系列举措,专注“聚焦”与“合作”,支持优质店东和经纪人稳定作业并获得收入,支持行业优质产能留存,坚定选择提供品质服务、践行对消费者好的理念。 贝壳已经完成超过3.1万家门店的经纪人分岗,覆盖人数超30万,一二手经纪人合作比例由上季度14.4%提升至29.6%。基于良好合作生态,分工带来专注,推动了作业效率和经纪人竞争力的提升,并在下行周期助力团队稳定。 三季度线上化助力服务者的脚步也在加快。贝壳推出的“小贝二手训练场”系统模拟经纪人与消费者在VR和线下带看的交互场景,通过VR结合AI识别经纪人带看过程中的最佳实践,以及经纪人服务能力模型中的关键优势和短板,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地提升经纪人能力,共有超过12万经纪人参与了小贝二手训练场培训,有效训练场次超过124万场。 新房业务方面,基于开发商在流动性压力下加大去化力度,贝壳渠道渗透率在三季度实现触底反弹,穿越周期能力进一步体现。同时,贝壳坚持严格的项目准入标准和完善的风控体系,保证了回款的及时性和健康度。贝壳也在进一步优化新房生态治理,截至9月底,对开发商的“五不承诺”覆盖66城100%开发商,累计11,191个项目;截至10月中旬,累计发现47例违规破坏行业生态行为,向开发商履行承诺赔付金额接近200万元。 相较6月,贝壳9月合作销售新房项目数提升13%。另一方面,新房楼盘字典实现了全市场100%的目标新房楼盘覆盖,并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新房项目不利因素数据库,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用的新房内容。 新兴及其他业务方面,贝壳自营业务被窝家装和拟并购的圣都家装均稳步推进。被窝家装三季度在北京竣工1,127单,环比提升35%。 面向服务者,被窝家装推出行业首个全服务者职业学习基地——精工学堂,致力于为家装全产业链输出专业人才。 面向消费者,被窝家装推出“十心实意”服务承诺,完善保障体系,降低消费者风险。圣都在1月至9月实现累计合同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 贝壳与圣都在人才招聘、交付中台、供应链能力上开始互相融合学习。 “贝壳要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价值,而不只是做商业成功的企业。我们相信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品质服务的美好时代发展空间巨大”,彭永东表示。
说话夹杂English的人:我不是要装X 只是Brain功能太强
作者 | 梦晨 先来go through一下今天的agenda。 我有一个assignment明天要due了。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打人? 先别急,一项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今天就要为双语混用的人正名。 实验表明,大脑中负责语言合成的左前颞叶天生就有在多语言间无缝切换的功能。 只要你能把两种语言都学到熟练,那切换起来太过自然、简单,甚至切换的时候都意识不到。 如何证明的? 研究人员在纽约街头发传单,招募韩语和英语都熟练的人参与实验。 为什么是这两种语言? 一方面研究者自己就使用这两种语言,另一方面韩语有韩语字母和罗马字母两种拼写方式,还可以额外测试一下混用两种字母系统带来的影响。 被试者需要看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两个单词和一张图片,然后回答文字和图片是否在说同一回事。 우유是韩语的“牛奶”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头部会贴上电极并接受脑磁图(MEG)扫描,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两个词可能是连起来有意义的,比如“冰柱+融化”,标记为COMP (合成)。 也可能是连上莫名其妙的,比如“跳跃+融化”,标记为LIST (列表)。 这些词组以4种形态出现:全英文、英语+韩语罗马字母、两种韩语字母、英语+韩语字母。 最终结果是被试者对有意义的词组反应明显比无意义的词组快,但语言组合无论怎么影响都不大。 研究人员特别分析了左前颞叶 (Left Anterior Temporal Lobe)区域的脑磁图,他们之前就发现这个区域是负责合成几个单词来理解词组的含义。 而且这种合成过程并不需要语法参与,只需要两个单词在语义上能组合起来就行。 至于负责处理语法的是哪个脑区,他们还没有找到。 这次的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左前颞叶的惊人能力,连两个单词是不是来自同一语言都无所谓,只要进入这个区域就能在150ms-200ms左右合成出词组的含义。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双语者来说,混用语言很自然,而且通常要更省力。 大脑在把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时不会区分它们来自哪种语言,只要合起来能形成更复杂的含义,整个过程就会迅速完成。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说话中英夹杂的人并不是在装X,只是用了最符合直觉的表达。
说好的全球变暖,为啥冬天越来越冷?
科普,我们是认真的!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最强寒潮来袭 多地降雪模式开启 所以 今年冬天为啥这么冷 首先当然是因为 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 数据显示 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 我国冬季总体偏冷的概率在70%左右 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那么幕后“操纵”一切的“拉尼娜” 到底是个啥? 拉尼娜事件 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 出现大范围偏冷 且强度和持续时间 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本世纪初以来 整个太平洋处于偏冷状态 这也导致拉尼娜事件更容易发生 在拉尼娜大背景下 更冷、更暖、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 在今年持续上演 3月 北方遭遇3次大范围沙尘天气 北京遭遇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 5月至6月 极端强对流天气频繁上线 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 7月 北方接连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 河南成强降雨中心 暴雨成灾,引发全国关注 7月21日,郑州市内,市民在转移物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9月至10月 罕见秋老虎又带来了“史上最热国庆假期” 如今被寒潮冻得瑟瑟发抖的你 是不是又想起了2008年极端的寒潮天气? 难道今年南方还会迎来这种极端天气?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 2008年雪灾的成因 不过专家表示 今年虽有极端性寒潮 和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 但应该不会有2008年那么极端 此时我也不禁产生疑问: 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怎么冬天越来越冷? 专家又表示: 全球变暖不等于冬天变热 全球变暖的意思是 全球升温导致北极的冰块快融化完了 冰川融化的现象改变了 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 干扰了四季的变化 全球变暖 使得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强 暖的时候更暖 冷的时候就会更冷 所以说 减缓全球变暖 人类都有重大责任 不然承受极端气候之苦的 还是我们自己 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反对过度包装 选购电动汽车、尽量选择“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投入其中,参与进去 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们都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福 利 活 动 关注 “中科云选” 参与免费赠书活动 《DK博物大百科》138元 正版包邮! 限时限量抢购! 还有更多双十一精彩活动 戳文末阅读原文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来源:央视网、小央视频、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 公众号ID:kepu_china 科普,我们是专业的!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门户平台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Landing AI融资5700万美元,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创立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1月9日消息,本周一,AI初创公司Landing AI宣布融资5700万美元,估值未公开。该公司由谷歌大脑研究实验室的创始人、百度前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前计算机科学教授吴恩达创立。 2014年吴恩达加入百度,仅仅三年后就从百度离职。吴恩达在离职公开信中表示:“我认为AI的潜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对科技公司的影响,我将继续致力于用AI引领这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从百度离职后,吴恩达于2017年12月14日在美国帕罗奥图(Palo Alto)创立了Landing AI,专注于将计算机视觉软件引入制造企业,即从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图像和视频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提供服务。 Landing AI于2020年10月21日推出了计算机视觉平台LandingLens,制造商使用该平台时,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创建自己的视觉检测软件。 一、AI+产业,吴恩达对标谷歌百度 Landing AI的本轮融资由工业物联网公司McRock Capital领投,英特尔投资、三星旗下的催化剂基金、投资公司Insight Partners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跟投。 在过去十年中,流入AI初创企业的资金量一直在稳步上升。风险投资分析公司Dealroom预测,今年全球投资者将向AI初创企业注资约900亿美元,2020年全球投资约为600亿美元。 吴恩达表示,他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来尝试“让一切变得更快”。他解释说,这涉及将团队从75人增加到150人左右,同时还要吸引新客户。 吴恩达告诉CNBC:“我们构建工具,使制造商能够快速、轻松地构建和部署成功的AI系统。”他补充说,他希望将AI带到其他行业,并超越谷歌和百度等消费互联网平台。 目前,Landing AI与美国视觉训练平台Chooch.AI公司竞争。Chooch.AI致力于发展计算机视觉平台,可应用于工作场所安全、卫星图像分析、手术室程序检测等领域,使用者可以通过Chooch AI平台获取即时信息。 吴恩达还补充道:“我们在新闻、公关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AI的传言,据说AI改变了很多事情。对我来说,我还没有看到这些改变实现,这也被大量的概念和公关信息所证明。但坦率地说,当我在制造工厂走动时,AI并没有得到广泛部署。” 二、赋能制造业,一天完成高级AI模型搭建 2010年吴恩达加入谷歌,与谷歌顶级工程师合作建立“谷歌大脑”实验室。2014年加入百度,吴恩达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并负责“百度大脑”项目。2017年从百度离职后,吴恩达提出了AI领域的三个计划,而这些计划在离职后10个月内均已实现。 2017年6月23日推出AI在线课程平台Deeplearning.AI,10月21日推出计算机视觉平台Landing AI,2018年1月30日成立AI创业投资机构AI Fund。 Landing AI助力企业进行AI转型,其计算机视觉平台LandingLens是一个快速、易于使用的企业MLOps(机器学习操作)平台,它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帮助制造商进行机器视觉检测,发现产品缺陷。 ▲计算机视觉平台LandingLense界面(图片来源为Landing AI官网) Landing AI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也是使LandingLens快速且易于使用的关键,该平台利用数据训练AI,这为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训练AI模型。 不仅仅是AI专家,领域专家现在也可以构建AI系统,并将其投入生产。例如,领域专家无需编写代码来训练神经网络,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即可完成。 这种无代码或低代码以数据为中心的LandingLens平台使新用户能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构建高级AI模型,并且用户也可以在短短几周内执行过去需要一年多的视觉检测项目。 McRock Capital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斯科特·麦克唐纳德(Scott MacDonald)表示:“Landing AI将同时释放一家公司、一家工厂和一条生产线的工业物联网的力量。我们与像吴恩达这样不懈努力的企业家合作,他们将变革性的数字技术带入了大型工业市场。”作为融资的一部分,麦克唐纳德已加入Landing AI的董事会。 Landing AI的客户包括美国工业工具制造商史丹利百德公司(Stanley Black & Decker)、中国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和固态电池研发公司QuantumScape。 富士康执行副总裁刘颖昕(Andrew Liou)在Landing AI网站上发布了简短的声明,他表示,Landing的AI系统缩短了富士康的开发时间,并提高了公司AI系统的准确性。 “与Landing AI合作可以提高我们质量检测流程的可靠性和效率,这对我们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QuantumScap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蒂姆·霍尔姆(Tim Holme)说,“使用LandingLens等尖端深度学习工具使我们的团队能够更快地行动,我们将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电池。” 三、赛道广阔,2023年市场达3000亿美元 Landing AI表示,AI的下一个时代将是所有公司都能从AI中获益的时代,不仅仅是谷歌和Meta(原Facebook)等消费互联网公司,还有制造业、医疗保健和农业等传统行业。 为了做到这一点,Landing AI认为,我们应该采用一种新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来构建AI,以确保数据传达他们需要AI学习的内容。 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AI技术,其应用将不再依赖于大数据,而是依赖于实体实际拥有的数据,而这往往是有限的。 “您并不总是需要大数据才能通过AI取胜。”吴恩达表示,“只需要使用良好的数据来训练AI,让它学习用户希望它学习的内容。当你只有50个数据点时,为5000万个数据点构建的AI就不起作用了。Landing AI致力于将机器学习带给每个人,而不管他们的数据集有多大,AI的下一个时代将对所有行业产生现实世界的影响。” “制造业的数字化现代化正在迅速发展,预计到2023年该市场将达到3000亿美元。”Insight Partners董事总经理乔治·马修(George Mathew)说,“Landing AI的机会和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它将解锁机器视觉项目的未开发部分,解决质量、效率和产出的问题。在Landing AI激动人心的下一阶段发展中,我们期待能发挥作用。” 结语:立足AI技术,布局产业互联网 制造业数字化时代来袭,Landing AI的计算机视觉平台以数据为中心构建AI系统,开发了小数据集的力量,为数据有限的制造业公司提供帮助,使得它们也能在生产过程中运行AI系统,将AI项目从概念验证转变为全面生产。吴恩达表示,Landing AI致力于AI技术从少数人受益转变为大多数人受益。AI技术的应用场景从大数据公司扩大到数据有限的公司,从消费互联网的大型公司扩大到制造业、医疗保健、农业等行业,其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加速技术落地。 即使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布局工业互联网不仅需要AI算法领域加持,还需要和其他制造行业专家协同工作,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要求高,生产线精度要求严格,而作为学术界大佬的吴恩达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计算机视觉平台的应用场景? 来源:CNBC、Landing AI官网
老黄数字人登场!英伟达秀“元宇宙”肌肉,推巴掌大AI超算和虚拟人平台
芯东西(公众号:aichip001)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11月9日报道,今日,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顶级技术盛会NVIDIA GTC大会如约而至。 这个市值已高达7700亿美元的AI顶级玩家,刚刚推出全球最小、功能强大、能效最高的下一代AI超级计算机NVIDIA Jetson AGX Orin,其算力达到200TOPS,可与内置GPU的服务器媲美。 在下午的虚拟主题演讲中,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穿着熟悉的皮衣,公布了一系列最新AI技术和产品,并推出承载着其“元宇宙”愿景的全新虚拟化身平台。 由这个平台生成的“迷你玩具版黄仁勋”Toy-Me,能与人自然地问答交流。 在帮助企业降低AI开发部署门槛方面,NVIDIA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比如提供方便企业构建AI大模型的框架,以及定制专属声音的虚拟助手。 黄仁勋说,NVIDIA开发者数量已接近300万,CUDA过去15年下载量达3000万次,一年下载量达到700万。 此外,NVIDIA继续表露对医疗健康领域的热情,推出搭载新一代Orin芯片、无缝连接医疗设备和边缘服务器的AI计算平台Clara Holoscan。 黄仁勋还宣布,NVIDIA将构建一个数字孪生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数字孪生将名为E-2,即Earth Two,地球的数字孪生,能够在虚拟世界模拟引擎Omniverse中以Million-X百万倍的速度运行。 一、Jetson AGX Orin:手掌大小,算力堪比服务器 自2014年推出Jetson TK1至今,NVIDIA Jetson系列已经积累了85万名开发者。 今日,NVIDIA推出全球最小、功能强大、能效最高的新一代AI超级计算机NVIDIA Jetson AGX Orin,用于机器人、自主机器、医疗器械和其他形式的边缘嵌入式计算。 Jetson AGX Orin保持了与前代机型Jetson AGX Xavier相同的外形尺寸和引脚兼容性,处理能力提升6倍,每秒算力达200TOPS,可与内置GPU的服务器相媲美,而尺寸只有手掌那么大。 它采用NVIDIA Ampere架构GPU、Arm Cortex-A78AE CPU以及新一代深度学习和视觉加速器。高速接口、更快的存储带宽和对多模态传感器的支持,为多个并行AI应用流水线输送数据。 与历代Jetson计算机一样,使用Jetson AGX Orin的客户可以运用NVIDIA CUDA-X加速计算栈、NVIDIA JetPack SDK和最新NVIDIA工具进行应用开发和优化,包括云原生开发工作流程。 来自NVIDIA NGC目录的预训练模型已经过优化,并可以使用NVIDIA TAO工具套件和客户数据集进行微调。这减少了生产级AI的部署时间和成本,而云原生技术实现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无缝更新。 DRIVE AGX Orin同样由Jetson AGX Orin等 NVIDIA Ampere架构提供支持,它是新发布的NVIDIA DRIVE Concierge和DRIVE Chauffeur背后的先进处理器,这两个AI平台分别为安全的自动驾驶提供动力。 针对特定用例的软件框架包括用于机器人技术的NVIDIA Isaac Sim,用于自动驾驶的NVIDIA DRIVE,用于智慧城市的NVIDIA Metropolis。最新的Isaac版本包括对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开发人员社区的重要支持。 NVIDIA还发布了用于Isaac Sim的全新NVIDIA Omniverse Replicator,用于为机器人生成合成训练数据。这些硬件加速软件包使ROS开发者更容易在Jetson平台上构建高性能AI机器人。 NVIDIA Jetson AGX Orin模块和开发者工具包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上市。 黄仁勋还在演讲中谈道:“到2024年,绝大多数新款电动汽车将具备强大的自动驾驶能力。” 他展示了一个新自动驾驶平台DRIVE Hyperion 8 GA,这是2024年模型的架构。其传感器套件包含12个摄像头、9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前向激光雷达,所有这些都由2颗NVIDIA DRIVE Orin芯片来进行处理。 据他透露,目前,英伟达已经在全球各地收集到了PB级的道路数据,并拥有大约3000名训练有素的标记员,创建训练数据。尽管如此,合成数据仍是NVIDIA数据策略的基石。 二、NeMo Megatron:让企业开发自己的大模型 为了方便企业开发部署大型语言模型,NVIDIA推出了为训练具有数万亿参数的语言模型而优化的加速框架NeMo Megatron。 NVIDIA NeMo Megatron是Megatr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egatron是由NVIDIA研究人员主导的开源项目,研究大型Transformer语言模型的高效训练。Megatron 530B是全球最大的可定制语言模型。 利用先进的数据、张量和管道并行化技术,它能使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有效地分布在成千上万的GPU上。 企业可以通过NeMo Megatron框架,进一步训练它以服务新的领域和语言。经优化,该框架可以在NVIDIA DGX SuperPOD的大规模加速计算基础设施上进行扩展。 除了NeMo Megatron外,NVIDIA还推出了一个开发Physics-ML模型的框架NVIDIA Modulus。 它使用物理原理及源自原理型物理和观测结果的数据训练Physics-ML模型,支持多GPU多节点训练,由此生成的模型,其物理仿真速度比模拟快1000-100,000倍。 科学家可借助Modulus创建数字孪生模型,来解决预测气候变化等重要科学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大气数据训练Physics-ML模型,该模型在128个A100 GPU上训练需要4小时,训练后的模型能以30公里的空间分辨率预测飓风严重程度和路径。 原本需要7天才能完成的预测,现在在一个GPU上只需0.25秒,比模拟快了10万倍。 为了帮助企业加快AI之旅,NVIDIA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LaunchPad计划,它允许用户即时访问在加速基础设施上运行的NVIDIA AI软件。企业可使用NVIDIA LaunchPad免费体验开发和部署大型语言模型。 LaunchPad计划由Equinix服务支持,包括数据中心、连接和裸金属产品,获得LaunchPad体验后,企业可以在全球Equinix地点运行其NVIDIA加速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 三、Riva定制语音:快速创建定制版品牌声音 NVIDIA的Riva语音AI软件同样有了新进展,黄仁勋宣布了该软件一个新功能——Riva定制语音。 Riva可识别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普通话和俄语等7种语言,可以生成隐藏字幕、翻译、摘要、回答问题并理解意图。 只需训练30分钟的音频数据,企业即可构建属于自己品牌大使的声音,获得类似人类的表现力。 也就是说,用户根据特定的领域或行业术语,可以量身定制拥有独特声音的虚拟助理。 不到三年间,NVIDIA的对话AI软件已被下载超过25万次,并被广泛采用到各个行业。 对于小规模研发,NVIDIA NGC容器注册表免费提供NVIDIA Riva,开发者可加入Riva开放测试版程序来试用该软件。 对于拥有大规模部署并寻求NVIDIA专家技术支持的客户,NVIDIA宣布了NVIDIA Riva Enterprise计划,该计划预计将于明年初推出。 四、Omniverse Avatar:构建生动的智能虚拟化身 虚拟助手的下一步,是拥有常识、推理能力和生动的视觉形象。 在GTC大会上,黄仁勋宣布推出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化身平台——Omniverse Avatar。 它是NVIDIA一系列先进AI技术的集大成者,将Metropolis的感知能力、Riva的语音识别能力、Merlin的推荐能力、Omniverse的动画渲染能力等交汇于一体。 这使得开发者能构建出一个完全交互式的虚拟化身,它足够生动,能对语音和面部提示做出反应,能理解多种语言,能给出智能的建议。 黄仁勋展示了一些例子。 ​比如,其玩偶复制品可以跟人对答如流。 Metropolis工程师用Maxine创建了Tokkio智能操作台应用程序,让操作台具有高度交互性,可快速做出对话响应。 在餐厅,两名顾客点餐时,一个客户服务虚拟化身可以跟他们交谈和理解他们的需求。 这些演示由NVIDIA AI软件和Megatron 530B提供支持,Megatron 530B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定制语言模型。 在DRIVE Concierge AI平台的演示中,中央仪表板屏幕上的数字助理,可帮助司机选择最佳驾驶模式,使其按时到达目的地,然后在汽车续航里程下降到100英里以下时,按他的请求设置提醒。 Maxine项目更强调多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和转录。 借助Maxine,这个人的话不仅被转录,还能以相同的声音和语调被实时转换成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 Maxine使用计算机视觉来追踪人的面部,并识别其表情,3D动画可为其制作虚拟而逼真的头像。 可以想象,在企业和开发人员中,每个行业都需要某种形式的虚拟化身。 使用Omniverse Avatar平台,你可以为视频会议和协作平台、客户支持平台、内容创建、应用收益和数字孪生、机器人应用等等构建定制的AI助理。 NVIDIA的虚拟世界模拟Omniverse是打造虚拟世界的关键平台。从机器人、自动驾驶车队、仓库、工业厂房到整个城市,都能在Omniverse数字孪生中完成创建、训练和运行。 黄仁勋说,Omniverse面向数据中心规模设计,有朝一日有望能达到全球数据规模。 爱立信正构建整个城市的数字孪生环境,帮助确定如何放置和配置每个站点以获得最佳覆盖范围和网络性能,可对整个5G网络执行逼真远程仿真。 五:AI推理:Triton推理服务器助力实时大模型推理 目前微软、三星、Snap等25000多家客户都在使用NVIDIA的AI推理平台。 今日,NVIDIA推出多节点分布式推理功能的NVIDIA Triton推理服务器,以及NVIDIA A2 Tensor Core GPU加速器。 NVIDIA A2 GPU是一个入门级、低功耗的紧凑型加速器,适用于边缘服务器中的推理和边缘AI,推理性能比CPU高出20倍。 NVIDIA AI推理平台此次更新包括开源NVIDIA Triton推理服务器软件的新功能,和对NVIDIA TensorRT的更新。 最新NVIDIA Triton推理服务器中的多GPU、多节点特性,使大型语言模型推理工作负载能够实时在多个GPU和节点上扩展。 借助Triton推理服务器,Megatron 530B能在两个NVIDIA DGX系统上运行,将处理时间从CPU服务器上的1分钟以上缩短到0.5秒,令实时部署部署大型语言模型成为可能。 在软件优化上,Triton推理服务器的模型分析器,新工具可以自动化地从数百种组合中为AI模型选择最佳配置,以实现最优性能,同时确保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质量。 RAPIDS FIL是针对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PU或CPU推理的新后端,为开发者使用Triton进行深度学习和传统机器学习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部署引擎。 Triton与AWS、阿里云等平台集成,并支持在各代GPU、x86 CPU和Arm CPU上优化AI推理工作负载。NVIDIA AI Enterprise也集成了Triton。 NVIDIA AI Enterprise是一款经NVIDIA优化、认证和支持的用于开发和部署AI的端到端软件套件,客户可利用它在本地数据中心和私有云的主流服务器上运行AI工作负载。 NVIDIA旗舰TensorRT推理引擎亦进行了更新,已原生集成到TensorFlow和PyTorch中,只需1行代码,就能提供比框架内推理快3倍的性能。 NVIDIA TensorRT 8.2是SDK的最新版本,可实时运行数十亿个参数的语言模型。 NVIDIA还宣布微软会议软件Teams采用NVIDIA AI和Azure认知服务。 微软Azure认知服务为高品质AI模型提供基于云的API,以创建智能应用程序。他们在用Triton运行语音转文本模型,为微软Teams用户提供准确的实时字幕和转录。 微软Teams每月有近2.5亿活跃用户,微软Azure认知服务上的NVIDIA GPU和 Triton推理服务器使用28种语言和方言,结合AI模型帮助提升实时字幕和转录功能的成本效益。 Mavenir宣布由NVIDIA Metropolis AI-on-5G平台提供支持的MAVedge-AI智能视频分析,以加速企业人工智能,该方案预计2022年初提供给客户。 六、数据中心:全新网络安全功能 面向数据中心,黄仁勋宣布推出BlueField DOCA 1.2来支持全新网络安全功能,希望使BlueField成为业界构建零信任安全平台的理想之选。 目前有1400名开发者正在BlueField上进行开发,现在采用BlueField的网络安全公司已可提供零信任安全即服务。 NVIDIA还发明了一个深度学习网络安全平台Morpheus来监控分析网络行为。 它构建于NVIDIA RAPIDS和NVIDIA AI之上,其工作流会为每种应用和用户的组合创建AI模型和数字指纹,并学习其日常的模式和寻找异常操作。这些异常操作将触发安全警告,并提醒分析员作出响应。 Bluefield、DOCA和Morpheus都是数据中心的全堆栈加速AI解决方案的一部分。NVIDIA将为其网络安全合作伙伴提供一个零信任的安全平台,从而提高安全性和应用程序性能。 Bluefield坐在网络上,向Morpheus AI平台提供数据中心发生的所有活动。Morpheus是一个深度学习网络安全平台,可以监控和分析来自每个用户、机器和服务的所有信息。 NVIDIA今日也宣布了Morpheus早期访问2版本。 Morpheus创建了预训练的用户活动指纹模型。当这些指纹发生变化时,它能够实时识别出异常交易正在发生,创建一个可疑行为正在发生的安全警报,并隔离活动和加以提醒。 七、医疗健康:合作癌症中心,推新机器人平台 在医疗健康领域,NVIDIA宣布与多家先进癌症中心合作,将AI的力量带到癌症治疗。这些癌症中心将采用NVIDIA DGX来加速开发AI模型。 许多医疗设备公司正在将AI和机器人技术融入其中,在机器人手术、移动CT扫描、支气管镜检中使用NVIDIA加速计算平台。 为加速AI医疗设备的应用,NVIDIA推出一个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计算平台NVIDIA Clara Holoscan。 Holoscan是继Isaac和Drive后,NVIDIA的第三个机器人平台,能为可扩展、软件定义、端到端流媒体数据处理的医疗设备提供所需的计算基础设施。 该平台集成了NVIDIA AGX Orin和ConnectX-7,FP32算力达5.2TFLOPS,AI算力达250TOPS,740Gbps高速IO用于连接传感器。 添加RTX A6000 Ampere GPU后,可获得另外39TFLOPS(FP32)和超过600TOPS的AI推理性能。 Clara Holoscan是一个医疗设备与边缘服务器无缝连接的端到端平台,能助力开发者创建AI微服务,用以在设备上运行低延迟串流应用,同时将更复杂的任务传至数据中心资源。 借助Clara Holoscan,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应用,按需在其医疗设备中充分添加或减少计算和输入/输出功能,从而平衡延迟、成本、空间、性能和带宽的需求。 Clara Holoscan SDK通过加速库、AI模型和超声波、数字病理学、内窥镜检查等参考应用支持此项工作,以帮助开发者利用嵌入式和可扩展的混合云计算。 在药物发现方面,加拿大AI制药创企Entos发明了一种深度学习架构OrbNet,用物理机器学习方法训练图神经网络,取代分子模拟中昂贵的原子间作用力,将分子模拟速度提高1000倍。 八、Quantum-2:史上最先进端到端网络平台 此次GTC期间,NVIDIA还宣布了下一代NVIDIA Quantum-2平台,可进行云原生超级计算。 该网络平台由NVIDIA Quantum-2交换机、ConnectX-7网络适配器、BlueField-3数据处理单元(DPU)和支持新架构的所有软件组成。ConnectX-7将于明年1月问世。 其中,Quantum-2 InfiniBand交换机基于新的Quantum-2 ASIC,采用台积电7N节点,包含570个晶体管,超过有540亿晶体管的A100。 Quantum-2 InfiniBand拥有400Gbps,网络速度翻倍,交换机吞吐量增加了2倍,集群可扩展性增为原来的6.5倍,同时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功耗。 其多租户性能隔离利用先进的基于遥测的拥塞控制系统,确保可靠的吞吐量,无论用户激增或工作量需求激增,都能确保可靠的吞吐量,从而防止一个租户的活动干扰其他租户的活动。 相比上一代,第三代SHARPv3TM网络计算技术的交换机计算能力比原来高32倍,用于加速AI训练。 九、新加速库:优化路线规划,加速量子模拟 最后,我们来看看NVIDIA推出的3个新加速库。 首先是NVIDIA ReOpt,这是一款针对运筹优化问题的加速求解器,可实现实时路线规划优化。 以与NVIDIA合作的达美乐披萨为例,配送14个披萨的路径有870亿种,这意味达美乐要在30分钟内将披萨送达绝非易事。 运筹优化对“最后一英里”配送是必需的,路线规划是个极为棘手的物流问题,如果应用到行业中,即使是小规模的路线优化也能节省数十亿美元。 黄仁勋展示了一个用NVIDIA Omniverse虚拟仓库来展示优化路线在自动订单拣选场景中的影响,优化后的规划能使订单拣选节省一半的时间和路程。 当前路线优化求解器收到新订单后,需要数小时来重新运行和响应,而ReOpt能持续运行并实时动态地进行重新优化,在短短几秒钟内响应并扩展至数千个位置。 第二个是cuQuantum DGX设备,配备有针对量子计算工作流的加速库,可用态矢量和张量网络的方法来加速量子电路模拟。 谷歌Cirq将成第一个得到加速的量子模拟器。 借助该设备,曾经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模拟,现在几天就能完成。 NVIDIA研究部门在量子算法模拟方面取得了重要里程碑,用1688个量子位为3375个顶点集求解MaxCut问题。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精确量子电路模拟,比以往模拟的量子位多8倍。 cuQuantum DGX设备将在第一季度推出。 第三个加速库是在PyData和NumPy生态系统的大规模加速计算cuNumeric,它允许用户用Python代码在超级计算机上透明加速和扩展NumPy工作流,并无需更改代码。 它属于NVIDIA RAPIDS开源Python数据科学套件,RAPIDS今年的下载量超过50万次,比去年增长了4倍多。NumPy在过去5年下载量达到了1.22亿次,别用于GitHub上近80万个项目。 在著名的CFD Python教学代码中,cuNumeric能扩展至1000个GPU,而扩展效率仅比线性扩展效率损失了20%。 结语 乘着AI、高性能计算和元宇宙的东风,NVIDIA今年过得可谓风生水起,市值一路扶摇直上,突破7700亿美元。其Omniverse平台更是被分析机构视作NVIDIA一项重要的平台扩张战略。 在这表面风光的背后,NVIDIA的远见和前瞻性不容小觑。无论是如火如荼的AI,还是方兴未艾的虚拟世界,NVIDIA能成为科技热潮的直接受益者,都离不开过去多年对其软硬件产品的打磨。 此次NVIDIA GTC大会期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覆盖深度学习、数据科学、高性能计算、机器人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而始于NVIDIA CUDA的加速计算正在这些领域催化效率提升,推动现代科技快速进化、走向未来。
董车日报|沃尔玛开始用自动驾驶卡车送货 / 特斯拉获得硅基阳极专利 / 宝马 iX 即将上市
导读 奥迪 2021 广州车展阵容公布,含两款概念车 全新宝马 iX 即将上市,i4 也将登陆广州车展 路特斯首款电动 SUV 即将诞生,预告图发布 恒驰 5LX 登录工信部申报目录 2022 款奔驰 S 级上市,整体售价下调 坦克 500 将于广州车展开启预售 10 月新能源市场分析报告出炉,态势良好 特斯拉收购电池企业,获得硅基阳极专利 百事 CEO:正从特斯拉购买电动卡车 Semi 上周全球因缺芯损失 3.4 万辆车,产量持续下滑 沃尔玛开始利用自动驾驶卡车送货 玩模拟器也能成为真正的车手 梅赛德斯奔驰创意广告:后排安全气囊 今日话题:「双十一」买什么? 奥迪 2021 广州车展阵容公布,含两款概念车 ▲奥迪 skysphere 奥迪官方宣布,将于 11 月 17 日举办奥迪品牌之夜,并会在现场亮相奥迪 skysphere 和 grandsphere 两款概念车,以及 Q4 e-tron、Q4 e-tron portback 和 Q5 e-tron 三款量产车。 ▲奥迪 grandsphere 两款概念车我们先放一边,我们先来看看 Q4 e-tron 和 Q5 e-tron。两车均采用 MEB 平台,可将两车视作 ID.4 和 ID.6 的奥迪版本。 ▲奥迪 Q4 e-tron Q4 e-tron 将会有三种动力版本:35/40 e-tron 和 50 e-tron quattro。 其中 35/40 e-tron 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最大功率分别为 170 马力和 204 马力,WLTP 综合续航分别为 349km 和 528km;双电机四驱布局的 50 e-tron quattro 则拥有 299 马力与 497km 的续航里程。 Q5 e-tron 也将提供三种不同动力车型,动力表现与 Q4 e-tron 相当,续航里程则稍长,为 420km、520km、560km。 ▲奥迪 Q5 e-tron 以上车型将会在本月 19 日的广州车展亮相,另外还有刚刚发布的 A8L Horch 噢。 全新宝马 iX 即将上市,i4 也将登陆广州车展 除了奥迪,宝马展台也是广州车展的重头戏。 据官方消息,宝马 iX 将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作为一款采用宝马电动化时代的全新设计语言的产品,它的造型可能和我们印象中的宝马有些许不同。 内饰方面也使用了双联屏设计,内置 iDrive 8.0 车机系统,就是这个多边形方向盘,董车君有点看不太懂。 ▲宝马 i4 宝马 i4 基于 CLAR 纯电平台打造,其外观与燃油版 4 系较为相似。 你同样能够在它的内部找到双连屏,但除此之外,该车内饰仍旧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设计思路,造型更为传统。 ▲同时宝马 2 系双门轿跑也不会缺席。 如果大家有比较关注的车型,可以留言告诉董车君,我们将会在会场给大家带来第一时间的报道。 路特斯首款电动 SUV 即将诞生,预告图发布 路特斯官方最近发布了他们的首款电动 SUV 的预告图,展示了新车的主动式进气格栅。 据了解,新车内部代号为 TYPE 132,将于明年亮相,2023 年交付。 据路特斯高管之前透露,新车将基于全新的纯电动架构打造,搭载 92-120kWh 的电池组以及 800V 高压充电系统,百公里加速在 3 秒左右。 董车君最感兴趣的还是 Emira(手动狗头)。 恒驰 5LX 登录工信部申报目录 在工信部第 350 批申报目录中,我们看到能恒驰首款车型恒驰 5 的申报图。根据此前信息,新车 NEDC 续航超 700km。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分体式车等设计,中网也采用了全封闭式设计,前脸看上去的感觉还不错。 尾部并没有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但尾灯间有一条镀铬装饰相连,尾部整体设计也偏圆润,与车头类似。 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 4725*1925*1676mm,轴距为 2780mm,将搭载最大功率为 150kW 的电机,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新出行) 终于看到实车了,但……合创 007 既视感。 2022 款奔驰 S 级上市,整体售价下调 2022 款梅赛德斯-奔驰 S 级现已上市,与现款车型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降价了。 除了最低配的价格保持不变,其余车型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其中 S400 L 豪华型的价格下调了 4.59 万,现售 103.89 万元;顶配车型 S500 L 4MATIC 的价格更是下调了 5.71 万元,仅售 178.17 元。 不过这价格可不是白降的。 此前全系标配的车内空气调节组件和高配车型上的 MBUX 后排娱乐系统成为了选装配置,我想,这也算是「缺芯」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在外观与动力方面,新 S 级与旧款并无不同,依旧搭载了 2.5T/3.0T 两款直列 6 缸引擎,并配有 48V 轻混系统。 降价了,买吗? 坦克 500 将于广州车展开启预售 坦克 500 也要开启预售了。 新车定位中大型豪华越野 SUV,外观上保持了坦克家族一贯的硬派 SUV 风格。前脸采用大量粗壮的银色饰条,搭配两侧棱角分明的 LED 灯组,十分硬朗。 与坦克 300 不同,车内大量运用真皮和木纹饰板修饰,档次感显著提升。新车提供了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屏以及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等,豪华中不乏科技感。 新车将搭载由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 3.0T 发动机和 9AT 变速箱,最大功率 348 马力,峰值扭矩为 500N·m。 账面数据是挺不错的,据说油耗有点高,还得看看实际表现。 10 月新能源市场分析报告出炉,态势良好 乘联会昨天发布了 10 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 据报告,我国 10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36.8 万辆,环比 9 月增长 6.3%,同步增长 148.1%,持续稳步增长。 具体到品牌,批发销售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80373 辆)、特斯拉中国(54391 辆)、上汽通用五菱(42133 辆)、上汽乘用车(24085 辆)、广汽埃安(12064 辆)、小鹏汽车(10138 辆)。 另一方面,10 月新能源车出口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 40666 辆,上汽乘用车为 6659 辆,比亚迪 1026 辆,一汽红旗出口 424 辆,其他新能源车企也正蓄势待发。 新势力的表现总体较好,哪吒、威马、零跑等品牌也在逐步崛起。 特斯拉收购电池企业,获得硅基阳极专利 11 月 8 日消息,特斯拉已经悄悄收购了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电池初创公司 SiILion。 这家初创公司正在研究一种基于「高负载硅阳极」的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化学物质。 专利显示,SiILion 联合创始人 Tyler Evans 和 Daniela Molina Piper 的最重要的专利之一——「包含硅颗粒的大型电池阳极」,现在已归特斯拉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电池日期间,特斯拉官方确认其新的 4680 电池将采用硅基阳极技术。(IT 之家) 目前,特斯拉正着手生产更便宜、续航里程更长的 4680 电池。 百事 CEO:正从特斯拉购买电动卡车 Semi 百事公司首席执行官拉蒙·拉瓜尔塔(Ramon Laguarta)周一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从特斯拉购买电动卡车 Semi,首批电动卡车将会在第四季度交付。 特斯拉在 2017 年发布了这辆电动卡车 Semi,并表示将部署充电功率更高的 Megacharger 充电站,可在 30 分钟内为 Semi 增加 640 公里的续航里程。 上个月有外媒发现特斯拉正在内华达工厂建设 Megacharger 充电站,停车位比普通的超充站要大得多。 上周全球因缺芯损失 3.4 万辆车,产量持续下滑 据 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最新数据,截至 11 月 7 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 983.7 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 3.4 万辆。 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 186.3 万辆,占总减产量的 19%。 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北美汽车市场,北美地区上周损失了约 20400 辆汽车的产量,约占上周全球总产量的 61%。 AFS 预计,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 1100.2 万辆。(盖世汽车) 想在年前提车的朋友得抓紧时间了,还得等交付呢。 沃尔玛开始利用自动驾驶卡车送货 沃尔玛昨天宣布,他们已经开始在其食品杂货业务中使用全自动驾驶卡车来运输,旨在提高运输效率。 沃尔玛和硅谷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Gatik 表示,自 8 月以来,两家公司运营的两辆无人驾驶厢式卡车每天都在进行单程 7 公里的运输作业,持续 12 小时。 沃尔玛高级副总裁汤姆·沃德(Tom Ward)对此表示: 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可以确定,自动驾驶的卡车在商店之间的往复路线上,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沃尔玛表示,这让门店的员工有了更多时间来执行一些「更高级别」的任务,包括挑选和打包在线订单、提供客户支持等。 玩模拟器也能成为真正的车手 根据土耳其 F1 解说赛尔汉·阿卡尔(Serhan Acar)的说法,瑟姆·博鲁克巴西已经获得一家公司的赞助,将会参加下个月的 F2 阿布扎比季后测试,并且很有可能会获得明年 F2 的席位。 博鲁克巴西之前是电竞车手,曾在 2017-2019 连续 3 年参加 F1 电竞系列赛。 他从 2019 年开始参加 GT 和方程式,今年年初参加亚洲 F3,从 7 月亨格罗林开始参加 EF Open,最后以分站冠军优势击败史蒂文森拿到年度第 5。 明白了,下班就去搞一套模拟器,谁也别想拦我进 F1。 梅赛德斯奔驰创意广告:后排安全气囊 和所有的熊孩子一样,小男孩开始对鱼缸里面的小金鱼感兴趣。 当他伸手过去,想要抓住小金鱼时,突然出现了四只「一肚子气」的河豚,将小金鱼围了起来。 保护你所爱的,奔驰 S-Class 配备了世界上第一个后排安全气囊。 没错,广告里的河豚实际上代表着奔驰 S 级的后排安全气囊,来看看这条创意广告吧: 今日话题:「双十一」买什么? 昨天董车君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车上最无用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基本所有人都把票投给了「自动启停」,@Sup.fly. 李 甚至表示愿意花钱去掉这个功能。 确实,「自动启停」这玩意儿也是董车君上车就关的,除了这个,我觉得没有实体的控温旋钮也很难受,有同感的同学举个爪。 「双十一」马上就要来了,大家是否准备给你们的爱车添置点小玩意儿呢? 如果有什么有趣好玩好用的小东西,速来跟大伙儿分享一下,今晚就加进购物车,嘿嘿。
黄仁勋GTC演讲速递:元宇宙构建工具本质上是“数字虫洞”
“你会看到一个永恒的主题——Omniverse如何被用来模拟仓库、工厂、物理和生物系统、5G边缘、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甚至化身数字孪生,”11月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GTC大会上表示。 用于探索“元宇宙”的Omniverse是英伟达开发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与游戏引擎大不相同,其是面向数据中心规模设计的,有朝一日有望能达到全球数据规模。Omniverse的门户是USD(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通用场景描述),本质上是一个数字虫洞。将人和计算机连接到Omniverse,并将一个Omniverse世界连接到另一个世界,USD之于Omniverse就像HTML(网页)之于网站,”黄仁勋表示。 此前,据英伟达介绍Omniverse的运作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数据库引擎Omniverse Nucleus,用户可在此连接并进行3D资产和场景描述的交换,需要进行建模、布局、阴影、动画、照明、特效或渲染的设计师可以一起协作创建场景。 第二则是合成、渲染和动画引擎——虚拟世界的模拟,比如英伟达的图形技术可以实时模拟每条光线如何在虚拟世界中反射。 第三部分是NVIDIA CloudXR,它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软件,可用于将扩展现实内容从OpenVR应用程序传输到Android和Windows设备,允许用户进出Omniverse。 黄仁勋在GTC大会的主题演讲中最新介绍了Omniverse Replicator和Omniverse Avatar。 Omniverse Replicator是一种合成数据生成引擎,目的是帮助构建更好的数字孪生体。一个值得注意的用例是Nvidia Isaac Sim,“使用Isaac进行数据复制可以在充满合成数据的世界中测试机器人的虚拟实例,”英伟达嵌入式与边缘计算副总裁兼总经理Deepu Talla说,“在物理领域训练机器人真的很难。在模拟中这样做更便宜、更安全、更快。”此外,他补充道,由于数据是合成的,那么可以跳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标注”步骤,因为系统已经知道在虚拟世界里的对应对象应该是什么。 这也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中,“我们利用Omniverse进行车辆训练和测试的模拟,以确保它们的安全,”Nvidia汽车副总裁Danny Shapiro表示,“使用合成数据在模拟道路条件下测试自动驾驶软件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简化标记环境中物体等问题,并最终与车辆在现实条件下的行为相协调。” Omniverse Avatar用于创建可与人类交互的AI化身。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展示了按照他的声音和形象制作的“Toy-Me”,一个可以理解人类提出的复杂问题并做出回应的语音交互AI。 这项技术集合了英伟达在语音AI、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推荐引擎和模拟技术方面的技术。上图的模拟“黄仁勋”是一个具有光线追踪3D图形的交互式角色,他可以和人类谈论广泛的主题,并理解人类说话者的意图,黄仁勋的虚拟动画形象“Jensen”就很好回答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天文学家如何寻找系外行星”等问题。 Avatar语言识别的背后技术包括Riva,一种用于处理高级语音AI的新型大型软件开发工具包;Avatar的自然语言理解是基于Megatron 530B大型语言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版本的Nvidia Riva对话式AI软件开发套件中可以使用Riva Custom Voice,它利用半监督学习为软件、IVR和其他业务应用程序创建合成的、定制的语音。据黄仁勋介绍,只需30分钟的训练数据,这项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改进到可以根据任何语音生成合成语音。 黄仁勋认为,这些助手几乎可以为任何行业轻松定制,帮助处理数十亿日常客户的服务互动,包括餐厅点单、银行交易等等。 外媒《Venture Beat》表示,借助Riva自定义语音,英伟达就可以与谷歌并驾齐驱。2019年,谷歌在其云文本转语音服务中推出了新的人工智能合成WaveNet语音。其也提出对于可能带来的语音滥用的担心,比如模拟语言进行诈骗。 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于200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第一次举办,是英伟达的旗舰活动,一直是英伟达向外界传递重要信息的渠道。最初专注于通过GPU解决计算挑战的潜力。近年来,会议重点转向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各种应用,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医疗保健、高性能计算、和深度学习等。 今年秋季场黄仁勋在主题演讲里强调了对Omniverse的未来期待,他透露:英伟达将建立一个E-2(Earth Two,地球二号),这是一个地球数字孪生模型,目的是模拟和预测长期的气候变化。 从Facebook改名“Meta”,到微软把混合现实(MR)平台融入到视频会议工具Teams中,英伟达似乎也是在铆足了力布局“元宇宙”。
AR 版元宇宙,Pokémon Go 背后的公司出大招了
Pokémon Go 是一款基于位置服务的增强现实类手机游戏,玩家以现实世界为平台,捕捉、战斗、训练和交易宝可梦。这款游戏在 2016 年火爆全球,有人称其为「全新 AR 游戏时代到来的汽笛声」。 ▲ 图片来自:The Verge 更丝滑的 AR 体验或许真的到来了。 Pokémon Go 的开发商 Niantic,近日开放了名为 「Lightship」的底层 AR 平台,邀请全世界的开发者制作像 Pokémon Go 这样的应用程序,但相比 Pokémon Go 在增强现实上更进一步。Niantic 首席执行官 John Hanke 表示: Lightship 提供的是一种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的技术,它和虚拟视频游戏不同,你可以将其称为「真实世界的元宇宙」。 ▲ 图片来自:Lightship 官网 2018 年 6 月以来,Lightship 已经在小范围内开放,在当时 Niantic 展示了 Lightship 的两种功能。 一种是被称为 occlusion(遮挡)的新 AR 视觉技术,它允许 3D 皮卡丘这样的虚拟生物更逼真地融入现实世界。 ▲ 图片来自:Niantic 举例来说,如果平台能够识别花朵并对其进行背景化处理,那么它就会让宝可梦小蜜蜂「Combee」出现;同理,如果 AR 可以识别湖泊,它就会让宝可梦可达鸭「Psyduck」出现。识别物体不仅包括了解它们是什么,还包括它们在哪里。 ▲ 可达鸭. 另一种技术,则允许多人在共享的 AR 环境中交互。 Niantic 为此开发了一种低延迟 AR 网络,每个人能够通过蜂窝塔传输直接与另一个人通信,他们制作了一款名为 Neon 的演示游戏来展示该技术。 ▲ Neon. 图片来自:Niantic 从本月 8 号开始,Lightship 对任何开发人员开放,并支持 iOS 和 Android。大多数软件工具包免费,但 Niantic 针对一项「多个设备同时访问共享 AR 体验」的功能收费。Niantic 还承诺投资 2000 万美元,为开发 AR 应用程序的新公司提供资金。 ▲ 图片来自:Lightship 官网 就像当年爆火的 Pokémon GO 一样,游戏是探索 AR 技术前沿的好方法,但 Niantic 并不想止步于 AR 游戏,他们对 AR 还有更长远的规划: 构建一个充满数据、信息、服务和互动创作的现实。 为了这个愿景,Niantic 要做到两个方面:首先,同步全球数亿用户的状态以及他们与之交互的虚拟对象;其次,将这些用户和对象精确地与物理世界联系起来。 ▲ 图片来自:The Verge 一方面,Lightship 已经能够支持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创建、更改物理世界中的数字对象并与之交互。 另一方面,精确地与物理世界联系起来,需要一种新的地图,但它尚未实现,Niantic 正在与 Lightship 用户合作开发中。 新的地图在概念上类似于谷歌地图,但这张地图是为计算机而不是为人构建。它需要前所未有的细节水平,允许手机或耳机在世界任何地方高度准确地识别其位置和方向。 ▲ 图片来自:Qualcomm 除了开发应用程序,Niantic 还计划将 Lightship 用于未来的户外 AR 眼镜。简单来说,是将智能手机的 AR 功能转移到眼镜上——当我们戴着眼镜外出散步,宝可梦就在眼前漫步,在行人周围乱窜,或者躲在长椅后面,似乎真的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维度。 如果放开想象,在宝可梦之外,马里奥、变形金刚、超级英雄宇宙、星球大战,所有这些「数字世界居民」都可以打开「现实频道」和我们面对面,鼓励我们走出家门。 今年 8 月,John Hanke 写了一篇博客文章,称元宇宙的想法是「反乌托邦的噩梦」。他反对 VR 大型多人视频游戏等产品让人们远离现实。他希望 AR 体验能让人们从沙发上起来,从家中走出来,和虚拟世界交互,与物理世界接触,技术在这个维度上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我们相信可以利用技术来接近增强现实的「现实」——鼓励每个人与周围的人和世界联系,这是人类天生就要做的事。技术应该被用来改善这些核心的人类体验——而不是取代它们。
曝iPhone SE 3将搭载A14芯片:或定价3299元起
这两年,关于iPhone SE 3机型的各种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刷一波存在感,虽然苹果官方丝毫没有透露出任何消息,但是供应链却似乎非常确定有这么一款机型。 近期就有产业链方面的最新消息曝光,消息称iPhone SE 3应该正在规划中,其将搭载iPhone上一代芯片,也就是A14芯片。 虽然对于苹果来说,A14已经是一款“过时”的芯片,但是从实际的表现上来看,其实A14相比目前安卓最顶级的骁龙888系列还是强了不少,是妥妥的旗舰产品。 至于外观设计方面,此前曾有消息称,iPhone SE 3将引入上一款被iPhone主流系列淘汰的设计,也就是iPhone 11系列的6.1英寸LCD屏幕+单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将是苹果首次为iPhone SE机型配备大尺寸刘海屏,此前SE机型都因为屏幕太小而表现不佳,该机的推出可能会让该系列获得远超以往的好成绩。 同时,还有消息称该机将提供两种版本,其中低配版售价为499 美元 (约为3226元人民币),高配版为699美元 (约为4519元人民币),国行版本或许会在3299-3599元起售。 如此一来,iPhone SE 3将成为一款拥有刘海大屏+5G的超高性价比机型,虽然可能在分辨率、影像、快充等方面有些缺陷,但依然会加速低端入门级iPhone市场的普及,非常值得期待。
特斯拉陶琳:有望见证完全由中国团队独立设计并生产的车型上路
IT之家 11月9日消息,第四届进博会正在进行,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今日出席,她在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率近 100%。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车型可以达到近 100% 的本地化生产率,或许还可以见证完全由中国团队独立设计并生产制造的(特斯拉)车型行驶在中国公路上”。 陶琳表示,“正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所说:‘我觉得中国就是未来’。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特斯拉很荣幸能够同其他伙伴一道,带来先端技术的同时将中国品质送往海外,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一份力量。” IT之家了解到,目前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在中国大陆已经突破 1000 座,还有 7600 多个超级充电桩、700 多家目的地充电站,全面覆盖 360 多座城市。 据称,特斯拉门店覆盖超过 58 座城市,可以 190 多家特斯拉中心和体验店、110 多家服务中心、12 家直营钣喷中心、60 多家交付中心组建起庞大且完善的服务网络。 此外,特斯拉还在上海设立了美国外的首个研发中心,而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将以整车开发为基础,进行软件、硬件、电子、材料、动力及能源工程的开发,涉及硬件、流程和技术的开发工作,同时还将承担中国市场的应用适配和标准测试。 拓展阅读: 16万的特斯拉廉价车后年上市?或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还要搭载FSD
苦等四年!百事公司CEO:特斯拉电动卡车终于要交付了
早在2017年末,特斯拉就发布了一款名为Semi的纯电半挂式卡车。 作为该车最大的买家之一,百事公司在Semi亮相后就宣布预订了100辆。 起初,特斯拉计划在2020年开始交付卡车,但最后的期限已经被反复推迟了好几次,马斯克自己都很无奈。 今年7月份,特斯拉表示,由于电池供应有限和其他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它们已经将Semi的交付日期推迟到了2022年。 不过近日百事公司CEO 拉蒙·拉瓜尔塔(Ramo Laguarta)透露,特斯拉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为其交付Semi纯电卡车! Semi是特斯拉研发的电动半挂式卡车,外观上运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似 “子弹头”高铁,能将风阻降到最低,以达到节电的效果。 Semi动力强悍,在空载、没有后挂车的状态下,0-96公里/时加速仅需4秒,而在负载36吨的情况下,0-96公里/时加速时间为20秒。 续航方面,新车将配备特斯拉最新的4680电池,相比于四年前发布时采用的1865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500%,马斯克表示搭载了500千瓦时全新电池的Semi最大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新车同样更新了快充功能,在此模式下,充电30分钟即可拥有644公里的续航! 此外,这款电动卡车还具备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巡航,可大大降低驾驶员长途行车的疲劳感,保证安全。
转向或失灵!奔驰大规模召回EQC车型 共1.9万辆
作为奔驰首款纯电动车,EQC的销量确实一般,今年9月份在国内仅卖出了319台,跟宝马ix3(2299台)比起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销量不佳,EQC最近又遭到了召回,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近日有外媒报道,奔驰在海外发布了召回通知,召回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5月18日之间生产的奔驰首款纯电动车EQC,共计1.9万台。 此次召回的原因是由于车辆存在转向系统失灵的安全隐患,在行驶过程中或会导致严重后果! 奔驰官方也发布了召回信息,其已确认在某些EQC车辆上,在组装过程中转向系统的线束就有可能已被损坏! 后续使用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水有几率会透过隔离层进入到线束中,长此以往,线束就会提前老化,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转向失灵! 奔驰同时也提到出现这种情况后,驾驶员会在仪表盘里收到红色警告信息。 至于国产奔驰EQC是否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 但早在今年8月份,奔驰就曾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EQC的召回计划,计划中称部分EQC由于装配后无法识别检查空调冷凝水软管的状态,无法确保其连接的紧密型,可能会造成空调冷凝水进入到驾驶舱,进而腐蚀部分电子设备。 此次海外召回跟国内8月份召回之间是否存在必要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奔驰官方至今也未发布公告。
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锂电行业将重新洗牌?
来源 | SEVEN调研纪要 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提出“4680”新型电池,即直径46mm,高80mm的圆柱电池。 根据特斯拉展望:4680将在2170的基础上能量(容量)提升5倍,里程提高16%,成本下降14%。 目前市场对4680的前景分歧较大:看好的人认为4680可能会颠覆现有电池技术路线,或许迎来圆柱电池的第二春;不看好的人认为4680只是噱头,量产遥遥无期。 图: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构想 资料来源:特斯拉电池日 本篇报告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4680大圆柱的优势在哪里?未来替代的是哪部分市场? 2、4680量产结节奏如何? 3、产业链哪些标的受益? 核心结论为大圆柱兼备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双重优势,从车企和电池厂规划看,放量预计在2023-2024年,受益产业链有大圆柱电池+高镍三元+硅基负极+单壁碳管+LiFSi+结构件。 4680路线优势 大圆柱的优势体现在安全性高+成本低,预计未来将替代部分三元软包和三元方形的份额。 1、安全性:“圆柱”的优势——是最有可能解决热失控的方案 电池组内的热失控蔓延是安全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动力电池采用量较多的小容量电池进行串并联成组,以满足高能量的要求。因此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不再仅仅是电池单体,而是电池成组安全问题。 近年发生的动力电池事故,均是由于电池组中的某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后产生大量热,导致周围电池单体受热,进而产生热失控蔓延。 图:热失控蔓延影响因素总结 资料来源:《离子电池热失控蔓延问题研究综述》芮新宇 圆柱不易引起热失控蔓延的2个原因: 1)单体容量低,单个电池热失控释放的能量小,相较于方形和软包来说不易引起蔓延。从单体层面看安全性排序:小圆柱>大圆柱>软包>方形。 图:不同形状三元电池单体容量对比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其中4680电池按2170的5倍推算。 2)圆柱的弧形表面一定程度上限制电池之间热传递;而方形和软包的传热问题理论上是无解的。 方形、软包电池由于具有平直的表面,组成模组后常常是平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传热明显(特征主要为“侧向加热”)。 圆柱电池由于其弧形表面,即使在充分接触的情况下仍存在较大间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池之间的热量的传递。 目前主要通过热管理(大部分车企使用液冷)的手段,抑制热失控在电池之间的蔓延。其中圆柱电芯的设计,本身具备一定的热失控防护的阈值,因此模组层面有更多的容错空间(推测这也是特斯拉坚持圆柱路线的原因之一)。 2、成本低:“圆柱”的优势——降低单体成本,“大”的优势——降低BMS难度 1)生产效率高→单体成本低 圆柱: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电池,生产最为成熟,体现在装配效率高于方形和软包,例如亿纬新线1865/2170基本是200PPM(200个电池/min),国产线在150PPM以上;34大圆柱,例如宁德给两轮车做的,约100PPM。4680现在的量产效率未知,但圆柱的特性(同心圆卷绕)决定了其生产速度,即使大圆柱低于小圆柱,但也会比方形和软包的叠片快很多。 方形和软包:200Ah以内的方形10-12PPM、200Ah以上的大方形10PPM以内。软包的生产效率则更低一些。 以单车80KWh为例,2170圆柱需要4400个左右,单体容量250Ah方形需要300个左右,因此完成整车圆柱电池的生产大约需要20min,而方形则需要30min(按上限10PPM测算)。且圆柱的产线爬坡速度也要快于方形,例如圆柱生产设备3个月可以调试成功,方形则需要4-5个月。 2)圆柱变大→降低BMS难度 以上讲了2点圆柱的最大优势安全性高+单体成本低,但大规模使用1865/2170的主流车企仅有特斯拉一家。 主要由于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小,要达到一定的动力性能,电池的总量必然巨大,例如18650需要7000+个、2170需要4000+个,对电池系统的连接和热管理技术提出极高要求。 因此,圆柱电池路线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但4680时代,需要的电池单体数量下降为960个,更少的单体数量意味着PACK时空间利用率提高,且需要的BMS大大简化(此处基于大圆柱散热问题被无极耳技术解决)。 3)成本展望 预计大圆柱在24-25年达到成熟,届时大圆柱单wh成本在0.45-0.5元,三元方形在0.5-0.55元,三元软包在0.55元,LFP方形在0.3-0.4元,而目前单wh三元方形的成本在0.6元+,LFP方形成本在0.5元+。 何时落地? 1、车企态度 目前态度明确是特斯拉和宝马两家。特斯拉进度要更快些,预计22年可实现装车,起量预计在23年后;宝马预计24年SOP。 1)特斯拉 时间规划:21Q3交流会表示将于22年初美国工厂实现4680装车。预测国内至少在23年才会上4680。 车型规划:不会把4680镍基用于所用车,主要在长续航的车辆中使用;标续版的车用LFP(非4680)。4680将首先用于Model Y;其他可能搭载的车型有cybertruck、semi等。 Model 3由于尺寸问题,被部分工程师认为不适合装配4680,因此我们假设Model 3三元版仍使用2170。 销量预测: LFP占比假设:根据特斯拉二季报交流,马斯克规划未来特斯拉车型中1/3~2/3将使用LFP。我们假设22年及以后LFP版MODEL Y:国内占比50%;美国及欧洲销量占比约1/3。 2170&4680假设: 参照2170对18650的替代速度,因此假设22年以2170为主,23年后逐步转向4680,24年4680完全替代2170(Model 3除外)。 海外 进展将快于国内。 带电量假设:Model Y标续版带电量约75度,按照4680带来16%续航提升计算,长续航带电量约87度电;电动皮卡200度电;Model 3平均80度电。 销量: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如果明年年初实现顺利装车,22年全年10万辆Model Y(在美国销售的长续航版)将使用4680电池,对应装机9GWh。23年进入大规模放量期,预计国内5+美国42+欧洲12共59万辆,对应73GWh。预计24年将完成4680对2170的全面替代(Model 3)除外,预计国内30+美国67+欧洲25共122万辆,对应148GWh。 渗透率:从22年开始进入加速渗透期,预计22-24年4680在特斯拉销量的渗透率为7%、27%、45%,此后进入稳定期。由于4680用于带电量高的车型,因此装机的渗透率要高于销量的渗透率,预计22-24年渗透率为6%、34%、50%。 2)宝马 时间规划:宝马4695三元大圆柱预计开标100-120GWh,7年周期,SOP时间2024年。 车型规划:目前计划应用于宝马大、中、小三个车型平台,均为CTC产品(可以理解成只有一个pack的CTP)。 2、电池厂进展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特斯拉自产电芯,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其次为松下,同样是明年实现生产;亿纬锂能(除特斯拉外,大圆柱产能规划最大的电池厂)、LG化学预计在23年之后开始放量。 特斯拉:自产4680电芯目前在弗雷蒙德工厂试生产,且测试顺利。量产基地在德州,计划在22年底产能达100GWh(特斯拉口径偏乐观)。目前特斯拉4680电池的试点产线良率已由去年的20%提升至70%-80%(批量生产良率要在90%以上)。 亿纬锂能:与StoreDot(以色列一家专注于快充的初创公司,对硅负极有独到理解)联合开发,布局的是4680和4695两个大圆柱电池,目前成品已出。目前已经公告的产能为20GWh,预计22H1开始建设,23年达产;预计24年产能将达到40GWH(新闻口径)。 宁德时代:4680规划8条线,共12GWh。 松下:21年1月消息:计划在大阪工厂投资一条试验线,预计 2022 年开始投产。21年9月消息:4680型电池的研发目前正在进行中,松下暗示将在这方面加大投入。21年10月消息:计划22年3月在日本开始试生产4680电池。 LG化学:21年3月消息:LG化学的4680电芯试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组装和电镀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目标是在松下大规模生产电池之前完成试产。计划最早在 2023 年实现量产。 哪些产业链上的标的将受益? 1、电池公司 【宁德时代】(规划12GWh)、【亿纬锂能】(已公告20GWh,22H1开始建设,4680进展走在前列)。 2、材料公司 核心逻辑是我们认为4680电池的推出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圆柱电池叠加高能量密度相比软包、方形要安全),从技术层面寻求单wh成本的下降,结合产业链调研发现,4680进展和高性能材料紧密相关如硅负极、单壁碳管等,故我们推荐几个高性能材料产业链: 高镍:【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市场担心LFP对NCM的全面替代,而实际4680进一步推动高镍、超高镍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看好高镍一体化的龙头构建壁垒,其他关注【长远锂科】、【当升科技】、【容百科技】。 硅基负极:【中国宝安】(贝特瑞)。我们预计2170电池硅添加量为5%,4680里添加量为10%,目前硅基负极单价22万元/吨,单吨净利润在6.5万元,则对应2170单GWh盈利为406万元,4680为813万元。 碳纳米管:【天奈科技】。硅基负极本身导电性能差,因此会增加碳纳米管的使用,且为单壁碳纳米管,假设初期粉体价格在900万元/吨(现在多壁碳管价格在50万元/吨左右),在负极添加比例为0.1%,60%毛利率下单吨净利润在450万元,对应单GWh盈利在563万元。 LiFSI:【天赐材料】。LiFS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更高电导率,提升电池性能。目前LiFSI价格超过40万/吨,假设在电解液的添加比例5%,预计单吨净利润10万元,对应单GWh盈利600万元。 结构件:【科达利】。2170到4680结构件体积/容量增大了5倍,4680的壳体底部有防爆阀,结构更加复杂,新增盖帽部分(2170公司不做盖帽),故价值量会更大。此外,新产品在初期利润率也会更佳。 图:4680产业链弹性测算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