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一万块的华为 Pura80 Ultra 是个怪东西,但我希望手机们都能变怪一点
如果要问我今年最期待谁家开发布会,那或许还得是华为。 其实今年的智能手机圈发布会已经非常精彩,有的亮出自研芯片,有的展示全新 UI。但华为给人的感觉要更加「有趣」,原因就是今年华为都在发一些「怪东西」:「阔折叠」手机 Pura X,折叠电脑 MateBook Fold,都是市场上很少见的产品。 而今天华为发布会的两大主角:Pura 80 系列手机和 WATCH 5 手表,其实都是华为经典产品线的升级迭代,但其中也有一些有趣又另类的更新。是个「正常」手机,但也有点怪。 既要又要的「一底双镜」长焦 先来看看大家最期待的 Pura 80 系列手机。作为华为的影像试验田,Pura 80 Ultra 的最大亮点当然在摄像头的配置上,这也是这台手机最另类的地方:一个摄像头孔内,有两颗双长焦镜头,共用一个 CMOS 传感器,有点像「双黄蛋」。 具体的配置如下: 主摄:5000 万像素 1 英寸超高动态摄像头(F1.6~F4.0 光圈,OIS 光学防抖) 两颗潜望式双长焦:3.7 倍光学变焦(5000 万像素) + 9.4 倍光学变焦(1250 万像素),1/1.28 英寸传感器,RYYB 滤镜 超广角:40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F2.2 光圈) 红枫原色摄像头 「一底双镜」这种放在手机市场中都显得非常另类的设计,其实更接近相机,通过更换镜头来实现光学变焦,同时又因为共享一个大底传感器,没有占用太多机身空间,将镜头模组和机身厚度控制在一个理性范围内。 所以说,和去年的 Pura 70 Ultra 的可伸缩镜头避免过大模组一样,Pura 80 也是一个「既要又要」的解决方案。 根据专利,华为在 Pura 80 中采用了一颗斜置 CMOS,进一步有效压缩模组整体体积,维持手机纤薄的同时,还为光学防抖组件提供了更充裕的位移空间。 博主熊小默发了一条评论,值得一提。他指出这个「一底接两镜」的切变结构,其实是摄影行业的一个颇为「古老」的技术,包括徕卡、Bolex、康泰时都做过,也都是几十年前了。但在当时这个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光轴稳定性,所以后来逐渐被抛弃(以及随着相机卡口的出现,不再被需要)。 但他也指出,华为的思路另起炉灶,用平移折射棱镜来解决了一底两镜的方案,很异想天开,而且居然做出来了,令人佩服。 当然,这种另类的方案最后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硬件堆料很猛,软件才能锦上添花。华为 Pura 80 首发了「个性风格」拍摄功能,支持用户手动调节画面的色温、饱和度、光影等。用户上下滑动预览框还可切换预设风格,就是这个界面即视感真的很强。 手上有台这么强的手机,但却不会拍?没关系,Pura 80 系列还支持 AI 辅助构图,一键自动变焦取景——这个功能绝对会解决很多人对于不会构图的苦恼。 根据现场展示,华为的影响部门找来了 50 万+ 张的影像作品进行学习,训练除了一个「美学构图引擎」。它能够理解三分线、中心对称、三角线、对角线、重复元素等多种构图方法,然后再把这种构图方法套用到拍照功能里。这就好比一个影像构图大师手把手教你怎么构图,听上去确实非常实用。 而华为 WATCH 5 的更新幅度也不小,是华为手表系列首次搭载了麒麟芯片 + 鸿蒙系统的双自研,并支持 5G 独立通信能力。 这意味着华为 WATCH 5 能更紧密和鸿蒙生态实现全场景互联,发布会上也展示了高精度的车钥匙功能。 但这不是 WATCH 5 最大的亮点,健康 AI 和全新传感器才是大招。 华为 WATCH 5 除了熟悉的盘古大模型和 DeepSeek 大模型,还额外配备了一个运动健康大模型,能够分析用户的身体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可以说做出了 AI 手表的一种方向。 举个例子,如果这几天用户发现自己睡得不是很好,就可以呼出手表的小艺助手询问,就能得到一个综合个人多项数据的个性化回复。 除此之外,还有 AI 驱动的智能手势操作,不需要点击屏幕就能和手表交互。 但如果说 WATCH 5 最不一样的地方,我会投手表侧边这个全新的传感器「X-TAP」智感窗一票。 传统的智能手表传感器,一般都集中在手表的背面,平时能无感收集体征信息,而 X-TAP 智感窗则需要用户主动将指尖放在上面进行检测,华为还专门配备了一个压力传感器,保证收集到更精准的数据。 由于指尖分布的毛细血管更丰富,X-TAP 传感器能够收集更精确、丰富的数据。 牺牲了无感和自然的交互,换来的就是 WATCH 5 实时连续精确检测血氧的能力,以及高血压风险的评估预警,这在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也属于比较独特的能力了。 X-TAP 还集成华为的传统艺能 ECG 心电图模块,联合多种不同的传感器能力,用户随时都能在 WATCH 5 上做一个简单的体检。 当然,X-TAP 更多只是一种过渡的方案,它既没有华为 WATCH D2 的医疗器械认证,这个外挂在机身侧边的形式也确实还不够优雅,未来期待能够进一步整合到表盘的底下。 行业巨头,更应该敢想敢「怪」 当一家企业成为行业巨头,坐拥更雄厚的实力,又有王牌产品,那创新反而会更趋于保守,毕竟挤牙膏也总有人买单。 但这个规律,显然不太适合套在华为身上。 从「三折叠」到「阔折叠」,「伸缩镜头」到「一底双镜」,华为其实不是为了「另类」而「另类」。就用今天发布的两款产品为例,都是对当下影像和智能穿戴发展瓶颈的思考,是真的在有的放矢,解决现存产品的问题。 这种「怪东西」的基因,最早甚至能追溯到差不多 10 年前的华为 P9 上,在那个智能手机只有一个摄像头的时代,造出一台双摄手机。 对于 Pura 80 这个模组,公司对影像评测颇有心得的小伙伴这样感叹: 只有华为能整,并且实用性很强 国产旗舰卷影像已经到了「中场」的阶段,传感器真的不能全塞进手机里了,有的厂商为了全大底三摄选择在主摄上稍微妥协,也有的为了手感选择更保守的方案,但华为不同,选择更激进的方案。 大折叠手机展开比例不够科学?那就做一个三折叠手机;小折叠被吐槽「美丽小废物」?那就做一个「阔折叠」手机;塞不下这么多大底传感器?那就一个底两个镜头。另类方案的背后,更是一种敢想敢干。 这也让我有点想起来 Google Pixel 2 时代,靠「大力出奇迹」的计算摄影,为当时也差不多到瓶颈的移动影像走出了下一个方向。 「只有华为能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这种创新需要有实力,也要有底气,而即使放到全球范围内,能这样采取这样实验性的方案,并且放在量产产品上的厂商,确实屈指可数,而华为就是其中最可能去尝试的。 华为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与国产供应链厂商的关系非常紧密,毕竟其中不少都是华为一手扶植起来的同盟。 还是回到影像 CMOS 来说,手机品牌这几年的堆料都非常极致,也有和不少光学名厂以及供应链定制的方案,而华为在推出 XMAGE 品牌之后,就是完全自己和供应链在捣鼓了。 以及到了 2025 年中,手机影像卷长焦、画质、计算摄影算法等,已经让人感觉无趣了。而华为率先搞出了一些很怪、很有趣的东西,让手机影像又变得好玩起来了。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设备的产品力,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这些另类、独家的体验,所以持续去做这些「怪东西」,其实也是华为能继续保持一席之地的必要竞争力。 「怪」只是表象,实质就是不走寻常路的探索和创新。 外界对华为的期待值也因此越来越高,意味着华为无法回归平庸,创新也不能停留噱头。 探索不是一条直通终点的康庄大道,有时候免不了走一些弯路。华为产品历史上也有很多充满遗憾的另类产品,例如「外折叠」Mate Xs 系列,现在这种方案已经基本被搁置;Pura 70 Ultra 的伸缩镜头设计也没有继续沿用。 并且一些太「怪」的东西,也不总是能马上被大众所接受,并且由于较高的成本,很容易就让华为陷入舆论之中,被质疑创新背后真正的价值。 至于 Pura 80 Ultra 这个「一底双镜」究竟有没有那么好,我们很快也将为大家送上实测。 但对于华为来说,一些「怪产品」还是为他们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长线布局的折叠手机,已经做到了断层级别的七成市占率;华为 Pura 70 系列发货也突破 1300 万。 愿意承担风险,敢做别人敢想甚至不敢想的,恰恰是市场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附上发布会几款主要产品的价格: Pura 80 价格暂未公布,将于 7 月开售 Pura 80 Pro: 12GB RAM + 256GB ROM,6499 元 12GB RAM + 512GB ROM,6999 元 12GB RAM + 1TB ROM,7999 元 Pura 80 Pro+ 16GB RAM + 512GB ROM,7999 元 16GB RAM + 1TB ROM,8999 元 Pura 80 Ultra: 16GB RAM + 512GB ROM,9999 元 16GB RAM + 1TB ROM,10999 元 WATCH 5 : 42mm:2699 元起 46mm:2799 元起
苹果iPhone 17系列新爆料:又一消息称全系机型确定支持高刷
IT之家 6 月 11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天午间放出苹果 iPhone 17 系列的有关爆料:确定全系机型具备高刷新率。同步登场的 A19 Pro 也具有“很高”的性能设定,GB6 单核预估 4000+,多核预估 10000+。作为对照,A18 Pro 单核 3500+,多核 9000+。 此前已经有消息指出,iPhone 17 标准版的屏幕将从 6.12 英寸提升至 6.27 英寸,与当前 iPhone 16 Pro 的屏幕尺寸相当。苹果 iPhone 17 系列四款机型(IT之家注:标准版 / Air / Pro / Max)将全线支持 120Hz ProMotion 刷新率,并配备 2400 万像素自拍摄像头和更强大的 A19 芯片。 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蒲得宇(Jeff Pu)去年的报告显示,苹果下一代 iPhone 17 / Air 中搭载的 A19 芯片以及 iPhone 17 Pro / Max 的搭载的 A19 Pro 芯片都将基于台积电最新的第三代 3nm 工艺“N3P”制造。 但他在上月发布的研报又称,苹果今年最低端的 iPhone 17 机型将采用与 iPhone 16 基础款相同的 A18 芯片,仍基于台积电第二代 3 纳米工艺(N3E)打造,与数月之前的信息有所不同。 超薄设计的 iPhone 17 Air / Slim 预计搭载 A19 芯片,而 iPhone 17 Pro 系列将采用 A19 Pro 芯片,而这两种芯片均计划采用台积电第三代 3 纳米工艺(N3P)制造。 综合现有信息,iPhone 17 基础款相比 iPhone 16 升级幅度有限,两者外观设计基本一致,传闻中的主要升级包括:显示屏刷新率从 60Hz 提升至 120Hz,前置摄像头由 12MP 升级至 24MP。
苹果更新iOS 26/iPadOS 26/macOS Tahoe 26设计资源,助力开发者快速适配“液态玻璃”视觉风格
IT之家 6 月 11 日消息,在 WWDC25(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后,苹果公司推出了其更新后的设计资源。设计师和应用程序开发者现在可以获取苹果官方的模板和用户界面(UI)资产,这些资源遵循了全新的“液态玻璃”设计宗旨。 更新后的文件可在苹果设计资源网站上获取,包括以下内容: iOS 26、iPadOS 26 和 macOS Tahoe 26 草图库 应用程序图标模板(适用于 Sketch、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 此外IT之家注意到,虽然未在苹果设计资源网站上列出,但据应用程序开发者 Willian Max 提及,苹果的 Figma 应用程序图标模板也已在该平台的官方页面上线。 苹果公司表示,这些文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用户界面元素库,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且轻松地创建高度准确的 iPhone 和 iPad 设计稿和用户流程”。 目前,苹果提供了以下组件、符号和通用用户界面元素: iOS 26 和 iPadOS 26 动作表和警报 活动视图 按钮 颜色井和颜色选择器 空白状态屏幕 键盘 列表和表格 菜单 页面控制 选择器 弹出窗口 进度指示器 分段控件 侧边栏 表单 滑块 计数器 标签栏 文本字段 切换开关 工具栏(顶部和底部) 控制中心 主屏幕指示器 主屏幕 主屏幕快速操作 主屏幕小组件 锁屏小组件 滚动边缘效果 状态栏和菜单栏 系统通知 窗口 壁纸 macOS Tahoe 26 箭头按钮 复选框 颜色井 组合框 调节器 披露按钮 组框 图像井 弹出按钮 进度指示器 下拉按钮 按钮(带边框和无边框) 单选按钮 滚动条 搜索字段 分段控件 侧边栏 滑块 计数器 文本字段 切换开关 工具提示 应用程序图标 警报 光标 表单 菜单栏 + 桌面 对话框 停靠栏 菜单 通知 标题栏和工具栏 窗口 壁纸 尽管目前尚未更新 tvOS 26、visionOS 26 和 watchOS 26 的相关资源,但预计苹果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这些平台的更新资源。不过,目前提供的资源已经足够为 iOS 和 iPadOS 的设计师和开发者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提供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快速适应新的设计风格并打造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10年前的黑莓手机杀回来了 只要2100元
作者|科技狐 那个曾经让无数用户爱不释手的黑莓手机,居然以 “ 赛博复活 ” 的方式重出江湖了! 这两天最新消息: 中国厂商 Zinwa Technologies 最近推出了 Q25 改装套件,能让老黑莓 Q20 从 “ 电子古董 ” 变身 “ 现代智能机 ”。 据了解,这款新改装套组,可以把老黑莓换成联发科 Helio G99 芯片; 升级到 12+256GB 内存,再装上 Android 13 系统,老黑霉就能重获新生了。 这波操作,堪称电子器官移植手术啊! 在座的各位,赶紧去你们抽屉里去翻一翻,看看那台积灰多年的黑莓 Q20 ,扔了没? 虽然原装的 Q20 配置怕是连如今的微信都跑不动,但是改装后性能倒是能提升不少。 更绝的是! 改装后的 Q25 ,能保留 Q20 最具标志性的元素: 那块 3.5 英寸的 720×720 像素方形触摸屏和全键盘设计,辨识度依旧拉满! 摄像头方面,Q25 改装套件配备 800 万像素前摄和 5000 万像素后摄,相比原装 Q20 的 200 万 + 800 万像素组合,简直是 “ 老年机 ” 变 “ 旗舰机 ” 的飞跃。 其他升级,还包括 NFC、USB-C 接口 ( 告别老式 micro USB ) 、单 SIM 卡槽 ( 支持 4G LTE 和 VoLTE ) 以及 MicroSD 存储卡槽。 值得一提的是,Zinwa 提供两种购买方案: 整机版,定价 400 美元(约 2876 元人民币),使用二手 Q20 或港版库存机改装; 改装套件版,定价 300 美元(约 2157 元人民币),包含主板、摄像头和电池,需要用户自备 Q20 手机自行组装。 考虑到现在二手黑莓 Q20 的价格已经跌到 200 元左右,整套改装成本......还算合理? 不过也要客观地说,虽然预装了 Android 13 系统,但 Zinwa 没有承诺后续会提供大版本更新。 所以这次你复活了黑莓,很有可能后面会停留在 Android 13 。 至于你说这样的话有没有必要改装呢,咱可以细聊下背后的意义。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 2014 年,当时 iOS 和 Android 已然势不可挡,黑莓的市场份额也已经从巅峰时期的 20% 跌到了不足 1% 。 黑莓 Q20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的 “ 最后一搏 ”: 它搭载黑莓自研的 BlackBerry 10 OS 系统,保留了标志性的全键盘设计,还加入了触摸屏,试图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硬件配置上,原装 Q20 搭载高通骁龙 S4 Plus 芯片;存储空间 2GB+16GB ; 配备 200 万像素前摄和 800 万像素后摄,内置 2515mAh 电池; 发布时售价 450 美元 ( 约 2760 元人民币),定位中高端商务市场。 只不过,黑莓 Q20 生不逢时。 虽然 BB10 系统支持 Android 4.3 虚拟机,可以运行部分 Android 应用,但由于屏幕比例和性能限制,体验并不好,故障、发热、卡顿等问题都有用户反映。 更尴尬的是,黑莓引以为傲的电子邮件功能也受限了。 因为设备太旧,Google 阻止 Gmail 账户登录;改用 IMAP/POP 模式也因 Google 关闭 “ 低安全性设备登录 ” 功能而失效。 其他原生应用如地图、天气等服务的服务器更是早已停运。 销量方面,虽然具体数据未公开,但从黑莓整体情况看,Q20 并未能扭转颓势。 要知道,巅峰时期的黑莓,堪称 “ 商务机皇 ”。 它独特的 Push Mail 电邮服务让收发邮件像发短信一样方便,加上极高的安全性,迅速征服了政商界。 2006 年,黑莓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高达 48% ,年出货量 5000 万台,市值一度达到 830 亿美元。 但成也商务,败也商务。当 iPhone 和 Android 转向大众娱乐市场时,黑莓仍固执地专注于企业客户和安全需求。 2010 年后,黑莓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从 2011 年近 200 亿美元营收跌到 2013 年的不足 120 亿。 2016 年黑莓宣布停止手机硬件研发,将业务外包。 此后黑莓手机品牌几经转手,最终在 2020 年日渐退出手机市场。 比较戏剧性的是,十年后的今天,正是因为黑莓 Q20 软件少、兼容性差,它阴差阳错成为不少学生群体的 “ 戒网神器 ”。 一些用户还把它翻出来当作 CCD 平替相机,这些都让这台老款商务旗舰意外走红。 此外,黑莓在退出手机市场后,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找到了第二春。 2024 年 10 月有数据消息称,黑莓 QNX 系统近些年支撑全球超过 2.5 亿辆汽车,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众多品牌。 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这次的 Zinwa Q25 改装套件,本质上也是一场 “ 情怀变现 ” 的尝试。 二手市场上,Q20、Q10 等机型价格稳定在 200-500 元区间,证明需求持续存在。 改装套件自然也能切中几个潜在需求,例如,需要全键盘高效输入的用户;需要当作 “ 戒网神器 ” 的用户;追求类似 CCD 相机复古拍摄效果的用户;纯收藏玩家等等。 只不过呢,这次超 2000 元的改装成本,有点高哇,毕竟有这个价格都可以买到时下一些中高端机型了。 而且改装后的 Q25 性能跟同价位新机也是没得比的;更不用说系统更新可能最终版本就停留到 Android 13 。 尽管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装模式在车圈早已司空见惯,但在手机领域,大规模商业化改装仍是小众市场。 这次 Zinwa 的尝试能否成功,仍是一个问号,主要是这价格可不便宜,咱还是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IT之家、知乎、京东官网、Zinwa 官网、新浪手机、新浪微博等其他网络信息 编辑:CR
小鹏G7全球首秀:自研图灵芯片上车,算力最高达2200Tops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于雷)6月11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新SUV车型G7,该车型被定位为“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何小鹏表示,G7将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同步迭代的策略,其中Max版本标配两颗Orin-X芯片,Ultra版本则配备三颗图灵AI芯片。目前该车已开启预售,定价23.58万元。 小鹏G7 Ultra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其全球首发搭载的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到2200Tops,这一数据直接将行业旗舰的算力标准提升了3倍。相比之下,目前行业主流智能驾驶系统的算力水平约在80-700Tops之间。小鹏汽车方面表示,单颗图灵AI芯片的性能相当于三颗Orin-X芯片。 在智能驾驶能力方面,小鹏G7行业首发智能驾驶辅助VLA-OL模型,实现了从传统反射式驾驶辅助向认知式智能驾驶的技术跃迁。该系统具备主动思考、社会共识理解及自主学习三大核心能力,可在无网络连接状态下执行复杂的驾驶判断。 产品设计层面,小鹏G7采用了“短前悬长后悬造型”等三大设计理念,在保持适中车身尺寸的同时最大化内部空间利用率。车辆得房率达到88%,后备箱容积819L,最大可扩展至2277L。 值得关注的是,小鹏G7全球首发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这是业内首个将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到道路上的AR-HUD技术。该系统覆盖变道、进出匝道等六大核心驾驶场景,并具备雨雾天气预警功能。 小鹏G7的发布代表着智能汽车行业正式进入“Ultra时代”,其搭载的大算力芯片和本地部署的VLA+VLM模型,为L3/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化应用奠定了硬件基础。 随着算力标准的大幅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大突破。
全球Top500超算公布:El Capitan蝉联第一,中国超算跌至20名之外
当地时间6月10日,国际TOP500组织发布了第65届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基于美国AMD 架构的超算系统在前十榜单中占据主导地位,助力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NNL)的超算系统El Capitan以1.742 exaFLOPS的峰值算力蝉联全球超算性能榜首。中国超算由于不再参与该HPL基准测试的数据更新,因此依旧是无缘前十。 全球超算性能十强名单如下: 1、El Capitan在HPL 基准测试中以1.742 exaFLOPS的峰值算力位居第一。该超算位于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NNL),基于 AMD 第四代 EPYC处理器(24 核,1.8 GHz)和 AMD Instinct MI300A 加速器,拥有 11,039,616 个计算核心,运行于HPE Cray EX255a 架构下,并使用HPE Slingshot 网路互连技术,能效达到 58.9 Gigaflop/瓦。该系统在 HPCG 基准测试(旨在评估高性能计算系统在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时的性能表现)中的测算速度也达到了 17.41 Petaflop/s,使其也成为了该榜单的新领军者。 2、Frontier以1.353 E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二。该超算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由美国能源部(DOE)运营。其采用了HPE Cray EX235a架构,2GHz AMD EPYC 64C CPU和AMD Instinct 250X GPU,共有8699904个CPU和GPU核心,并借助于HPE Slingshot 11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3、Aurora以1.012 E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三。该超算安装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也是由美国能源部运营。Aurora 基于HPE Cray EX网络和Slingshot 互连技术,整合了21248个Intel Xeon Max系列CPU、63744个Intel Max系列GPU、20.42PB内存。 4、JUPITER Booster以793.4 Petaflop/s 的HPL性能排名第四。该系统安装在德国于利希的 EuroPHC/FZJ,由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运营。它基于 Eviden 的 BullSequana XH3000 直接液冷架构,并采用NVIDIA Grace Hopper 超级芯片。目前,该系统仅部分投入了运行,因此该性能并非完全性能。 5、Eagle以561P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五。该超算安装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并且它依然是Top500超算中最高排名的云计算系统。这款微软NDv5系统的强大性能,源于英特尔Xeon Platinum 8480C处理器和英伟达(NVIDIA) H100 GPU加速器的结合。 6、Eni S.p.A以477.9 P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六。该超算安装在意大利费雷拉埃尔博尼奥内的埃尼公司(Eni SpA)中心,基于HPE Cray EX235a系统,整合了针对HPC和AI优化的第三代AMD EPYC CPU,并配备AMD Instinct 250X加速器和HPE Slingshot互联技术。 7、Fugaku凭借其442 P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七。该超算安装在日本神户的理研计算科学研究中心(R-CCS),基于 2.2GHz Fujitsu A64FX 48C处理器,Tofu interconnect D互联,共计拥有7630848个核心。此外,该超算还以 16 Teraflop/s 的性能成为 HPCG 基准测试中速度第二快的系统。 8、Alps凭借434.9 P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八。该超算位于瑞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CSCS) ,采用 HPE Cray EX254n 系统,配备英伟达Grace 72C和英伟达GH200超级芯片以及 Slingshot 互连技术。 9、LUMI以380 Peta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九。该超算安装在芬兰 CSC 的 EuroHPC 中心,基于HPE Cray EX235a系统,AMD第三代EPYC 64C 2GHz处理器,AMD Instinct MI250X加速器,Slingshot-11网络。 10、Leonardo以241.2 Petaflop/s的HPL性能排名第十。该超算安装在意大利CINECA。它是一套Atos BullSequana XH2000系统,处理器为英特尔Xeon Platinum 8358 32C 2.6GHz,并配备了英伟达A100 SXM4 40 GB,互连接口为四轨英伟达HDR100 Infiniband。 中国超算由于不再参与该HPL基准测试的数据更新,因此之前曾出现在前十的中国超算的排名持续下滑,目前神威太湖之光排名跌至第21名,天河2A则跌至了第31名。 总结来看,在本次公布的全球超算TOP500性能榜单前十当中,AMD为其中5个超算系统提供了助力,并且还占据了前二。不够,从所有的TOP500超算系统来看,英特尔处理器仍是最多数系统的选择,占据了294 台,AMD则有173台超算上榜。基于英伟达处理器的系统目前在榜单上出现了13 台,另有9 台系统使用其他Arm 架构CPU,还有6 台使用IBM Power9 或中国的Sunway 架构等其他处理器。 从TOP500超算的区域来源看,美国在此次榜单中继续扩大了领先优势,共计175 台超级计算机来自美国;中国因未再提交新系统资料而持续下降,目前仅有47 台超算系统上榜,德国则有41 台。
宝马新世代车型iX3完成首次路试,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
凤凰网科技讯 6月11日,宝马中国官方透露,BMW新世代技术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iX3试装车已完成全球首次测试。据悉,该车型将于今年9月在慕尼黑国际车展迎来全球首发亮相。 试装车测试显示,新世代BMW iX3搭载了全新纯电平台、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技术集群。在动力系统方面,该车型配备BMW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结合突破性的大圆柱电池技术和全域800V高压平台,国产版本车型CLTC续航里程可达900公里。 智能化配置方面,新车引入了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集成四项行业首创交互界面技术。BMW与阿里巴巴在AI大语言模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接入DeepSeek深度思考技术,使BMW智能个人助理功能更加完善。此外,宝马还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应用生态系统,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体验。 在驾驶性能方面,新车配备了BMW驾控超级大脑系统,信息处理速度较此前提升10倍,实现毫秒级精准响应。该系统还集成了BMW自主研发的动态性能控制技术,在98%的驾驶场景中无需依赖传统制动系统,整车能效因此提升25%。 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国产版本新世代BMW iX3在轴距和内部空间方面进行了优化,后排座椅采用加厚加长设计,并使用专属豪华材质。在娱乐系统方面,新车搭载中国专属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集成BMW定制版车载高德导航、KTV和游戏等功能。 目前,国产版本新世代测试车已顺利完成首次极寒环境测试,验证了车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这一测试结果为该车型的量产准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魏牌全盘“新势力化”,长城智选或掌握产品话语权
文|邢芮芳 编辑|冒诗阳 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 长城汽车去年开始铺设直营店,本来是为了打造样板间,现在真的要放手做了。汽车像素独家获悉,长城不仅准备将快速增长的魏牌全部交给直营门店来销售,还有意让长城智选团队在魏牌的产品开发中掌握一定话语权。相应的组织架构设计,已经在探索。 转型之路上的长城,将魏牌推到了最前面。 01. 变革围绕魏牌 两周前,一手搭建长城智选体系的负责人冯复之公布了他的新身份——魏牌新 CEO。他透露,坦克品牌的产品将退出智选体系,长城用一年时间建立的数百家直营门店,将由旗下高端车的混合卖场,变成魏牌的专属渠道。 智选是长城汽车 2024 年 4 月底对外公布的新项目,效仿新势力普遍采用的直营销售体系,长城开始在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建设直营门店,进入直营体系的车型全部选自魏牌、坦克等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 冯复之称,长城智选目前在全国建成超过 430 家用户中心,今年计划将门店数量进一步拓展到 600 家,覆盖全国超过 200 座城市。 ▍长城智选负责人、魏牌新 CEO 一年建立起 400 多家直营店,长城初步尝到了甜头。今年前 5 个月魏牌销量 2.4 万辆,同比增幅接近 43.6%,是长城旗下增速最快的品牌。相比之下,直营渠道对坦克品牌销量的带动不如魏牌,坦克同期销量 8.2 万辆,同比下滑 8.8%。 坦克撤出直营店回归经销商,魏牌则变成全直营品牌。虽然大方向暂时定了,但执行起来不容易。汽车像素了解到,从公布计划到现在,如何执行计划、何时开始,以及怎样分配资源,长城的高层还存在争议。 一个关键问题是资源的分配。坦克 500、700 两款新能源车,每个月可以给直营门店贡献 3000 到 6000 辆的销量。撤出以后,数百家直营门店的业绩短期承压。另一个问题是,长城智选团队还无法真正对魏牌全权负责,从销售终端搜集用户反馈,再到产品改进的链路还不通畅。 魏牌的增长,是由产品和渠道的合力所带来的。前 5 个月蓝山销量 1.8 万辆,贡献了魏牌销量的四分之三。如果魏牌的团队只掌握渠道,却不能影响产品,直营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反而因为缺少外部经销商分担库存,放大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围绕着魏牌的打造,长城做过更大胆的尝试。汽车像素独家了解到,长城曾计划将魏牌的产品开发团队拆入长城智选,让魏牌从产品开发到销售,都由同一个团队来决定。这种组织架构设计,更接近一些新势力的打法,比如理想、华为。 长城很早将魏牌定义为体系内的 “新势力”,很多内部改革方向参照理想。搭建长城智选的负责人冯复之,此前曾在理想汽车的直营体系中工作。按照他们的组织架构设计,最接近终端市场、终端用户的团队,需要在产品开发中掌握一定话语权。 但长城这项调整很快暂停了。汽车像素了解到,几个月前,魏牌的开发作战单元重新并入了中央 GTM。在长城的研发体系中,中央 GTM 统筹长城全部品牌新产品的策略,包括产品规划、市场战略、销售运营等。 不只是长城,让营销团队掌握产品话语权,是很多传统车企近年来调整组织架构的目标,包括东风的岚图,长安的启源、引力等,但都还在探索。其中涉及到很多部门权责的重新划分,甚至需要重画组织流程图。 一位接近长城研发体系的负责人向汽车像素表示,产品开发作战单元并回中央 GTM,并不等于放弃变革,可能是时机还不成熟,或在找其他方式。 02. 长城厘清直营定位 长城高层一直期待转型,从技术、销量到组织体系全方位转型。过去几年中,长城为转型交了很多学费,很多项目及时止损了,而新成立的长城智选,是重新实践转型的主要力量之一。 去年 5 月 1 日,长城开设了首批 33 家智选门店,进入了 17 个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圈。到今年 5 月前后,仅一年时间,长城智选已经在全国 110 座城市建成用户中心 430 家以上。 长城智选的建店速度,比初期的计划更快。按照长城高层在去年 4 月底公布的计划,到当年底直营门店的数量在 200 家左右。 那时长城的计划是让直营门店进入商超、接近用户,探索渠道变革的样板。最终的销售,大部分还会靠经销商网络。但后来,这一定位发生了变化。 去年 5 月,魏建军在股东大会上对外解释为何做直营,他认为长城经销商主要聚集在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缺乏经营高端车型的信心,直营将解决长城与高端新能源车核心用户断联的问题。 这项安排的目的,是为了照顾经销商的利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曾告诉我们,很多经销商跟长城合作了 20 年以上。 汽车像素了解到,现在长城旗下的经销商主要分为两个网络。哈弗、欧拉共用一套网络,门店数量在 2000 家以上;另一个是魏牌、坦克网络,门店数量大约 500 家上下。 虽然后者的门店数量不多,但很多经销商的经营者同时也是哈弗、欧拉的投资人。2500 家经销商不是个小数目,他们是长城销售体系的基本盘。新建的数百家直营门店,加上长城原本庞大的经销商体系,长城构建了直营直销 + 经销商批售的 “双销体系”。 但实践中,第一版的双销体系并不是最合理的分配方式。围绕两个渠道之间如何分配资源,长城销售体系有过多次调节。 去年 5 月建立时,两个渠道的产品互有重叠,长城智选负责售卖六款车,其中包括两品牌中最畅销的坦克 300。但这种分配方式,遇到了不少问题。多款车都是经销商、直营店交叉卖,“双销网络” 事实上成为了竞争关系。直营店都是统一售价,但主机厂无法完全掌控经销商的价格,价格互搏时有发生。 对于主机厂来说,平衡两边的利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很多传统主机厂对直营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汽车像素了解到,作为调解,长城后来将两套网络的产品彻底分开。经销商拿到了最畅销的坦克 300,长城智选不再销售这款车,他们拿到的畅销车是魏牌蓝山。除了这两款,目前长城智选的产品还有魏牌的高山、摩卡 PHEV,坦克的 500、700。而魏牌的拿铁,坦克的 400,划归经销商。 产品分开,意味着长城最初对两个渠道的设定不再受用。直营门店不再能向经销商倒流,彼此是独立的销售渠道。 除了长城,所有的汽车直营店都是单品牌。现在智选车的 400 多家门店同时售卖两个品牌,近似 “汽车大卖场” 的形式,不利于用户清晰的理解品牌和门店的定位。 对于魏牌、坦克的经销商,魏牌实际只有一款拿铁在他们手上,但这款车已经没有太多实际销量,经销商在魏牌的体系中缺乏实际的话语权。 汽车直营体系除了能带来透明的价格、统一服务标准,还能清晰传递品牌特征,这一点对新品牌或需要快速建立起用户认知的品牌来说尤其重要。去掉坦克,留下魏牌,是长城厘清智选直营门店定位的尝试。 03. 最难的问题才刚出现 长城很早将魏牌定义为体系内的 “新势力”,2023 年 4 月,第一代蓝山 DHT-PHEV 正式上市,假想对手锁定为理想 L7、L8。但初代蓝山的销量并不算好,上市后月销量很快滑落到一两千辆。 魏建军认为产品的问题不大,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是营销、渠道。高端车的消费人群习惯了在商超买车,习惯了标准化的服务。魏牌、坦克是长城的高端车,因此卖好这两个品牌,是长城建直营的第一个目标。 去年魏牌、坦克销量都大幅度增长,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价格带集中在 20 万元以上,而哈弗、欧拉的主销区间集中在 15 万元以下。高端车变得更畅销了,2024 年长城汽车实现 19.51% 的毛利率,同比增长 1.36 个百分点,创 2017 年以来的新高。 但仅仅拓宽一些销量,并不是长城建立直营的最终目标。理想出现之前,长城是国内最会做 SUV 产品的品牌,哈弗 H6 曾长期是月销近 5 万辆的车,SUV 品类的冠军。 ▍长城汽车董事长 如今理想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时代的 SUV,靠的是产品体系。参照华为的流程,理想同样建立起了自己的 IPD 模式,将营销和产品在若干环节上互锁,让最接近市场、用户的人,能够影响产品决策,同时分担产品的责任。 这也是长城的目标。长城的高管曾向我们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直营缩短信息链路,让管理层更快、更精准的掌握前端信息、用户反馈,从而让产品快速跟上市场节奏。 于是长城智选,继承了长城高层探索企业转型的希望。一位接近长城智选车团队的负责人告诉我们,门店网络之所以搭建的如此快,一是因为智选车新团队效率高,二是因为长城高层的支持,从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到销售高管李瑞峰,智选车团队拿到了很多资源。 但冯复之很清楚,铺开直营网点,初步建立体系,只完成了 “60 分”。到最终实现转型目标,还有很长的路。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接近用户,直营门店只是触角,更重要的是体系搭建,长城还在摸索。 对于直营体系来说,保持高效运转的挑战更大。如果魏牌后续产品的销量不及预期,直营门店的经营会困难。此外,我们了解到,很多汽车直营体系一直在杜绝的 “腐败” 问题,已经开始在长城的直营体系内出现一些个例,并被管理层所察觉。 从模仿、定立目标,到一步步探索,长城将魏牌推到了最前面。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