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魔改”出圈密码:有梗有趣有料
    《歌手2025》中,单依纯对李荣浩的《李白》进行颠覆性改编。 图/节目官微   在音乐综艺《歌手2025》第四期,新生代实力女歌手单依纯甩着红发,对李荣浩创作的歌曲《李白》进行了颠覆性改编。打破原曲乡村摇滚框架,融入电子音效、游戏术语、即兴念白等元素,“诗人李白”被重构为“游戏李白”,她的改编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成为近期全网热议焦点。单依纯念出的“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等新增歌词在B站刷屏,而此前林志炫同样在《歌手2025》中精心设计的戏曲版《悟空》,却只留下“鹦鹉侠”的调侃标签,没有激起水花。   同出一部音综,都是“魔改”歌曲,为何命运截然不同?流行音乐研究专业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犀利解析:成功的“魔改”必须同时具备有梗、有趣、有料三重基因。“‘魔改’需要让歌曲变得有一点儿面目全非,又不会完全认不出原作,如果力度不够大,就成平平无奇的翻唱。而真正出圈的改编,还必须同时满足互联网传播的网感、音乐设计的巧思、精神内核的重构。”   有梗:点燃破圈传播的网感引擎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一首歌曲是否有梗,往往成为作品能否破圈的爆破点。单依纯版《李白》将游戏术语“打野”“辅助”植入歌词,节目播出后48小时内催生16个热搜话题。那反复吟唱的“如何呢?又能怎?”恰如当代青年面对焦虑的戏谑解药,不仅让办公室白领、校园学子自发玩梗,甚至吸引了从不看音综的“路人”侧目。“《李白》的新增歌词十分具有网感,通过纯享版、切片版给大众提供了社交谈资。”赵朴指出,相较之下,林志炫的《悟空》虽在唱腔、妆造上倾注心血,却因缺乏具象记忆点,最终沦为曲高和寡的艺术实验。   也有曾经破圈的“魔改”歌曲深谙此道。比如麻园诗人在《乐队的夏天3》根据王心凌同名歌曲改编的《彩虹的微笑》,以笑中带泪、苦乐参半的真挚表达,触动了很多听者。当主唱苦果用撕裂般的哭腔唱甜歌、台上的小男孩翻起跟头,这童年与现实的残酷对撞,瞬间引发很多观众包括当时台下歌手大张伟的泪点。“我们面对生活的痛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无非只是想在这音乐里做一个翻跟头的孩子而已,因为那一刻叫作自由。”   有趣:提供新鲜奇妙的听觉体验   一首“魔改”歌曲如何让听众在赏乐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这需要整体编曲与演唱设计的巧思。比如《李白》中后段插入的失真金属和弦,如同游戏特效般刺破耳膜;而单依纯刻意保留的破音、真假声转换时的瑕疵,恰似“酒中仙”李白“醉后失态”的声音化呈现。这种介于控制和失控之间的破绽,反而让技术缺陷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情感载体,使很多听众在“难评”的猎奇感中反复品味。   互联网知名乐评人耳帝直言:“在《歌手2025》大量无趣的选歌与保守改编的局面下,单依纯的尝试很值得鼓励,因为这样节目才会好看。在敢玩的同时,她依然未失去唱功的展示,最后还有一个高质量的强声E5。”但趣味也需要分寸感。比如有网友指出《李白》的缺陷:“歌曲当中用了大量游戏术语,作为非游戏玩家,听得一头雾水。”相较而言,二手玫瑰在改编《偶遇》时,通过巴乌、木鱼等冷门乐器构建异质音场,营造了静谧的宛如佛乐的氛围,既保留了音乐的新鲜感,又不设理解门槛,因此得到了更多专业乐评人的认可。   有料:构建具有深度的精神内核   什么样的“魔改”能够超越暂时的网红效应,成为值得细品的文化现象?必然得有对“料”的坚守——将原本的歌曲挖掘出更深的内涵,或者构建出新的意义。   比如B站上的音乐博主唐宋摇滚,穿着绯色大袖襕袍、头戴展脚幞头,抱一把木吉他,操着烟嗓唱歌,新近翻唱伍佰的《last dance(最后一舞)》播放量已接近450万。在旋律朗朗上口的基础上,唐宋摇滚的新写歌词被粉丝誉为“百万填词”。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儿女情仇的优柔慨叹,都寓于激情饱满的唱段之间。“没点文化,还真听不懂他玩的梗。”网友感叹,跟着歌声摇摆,得以一窥大宋风云。   同样有“料”的还有《彩虹的微笑》。当主唱苦果带着哭腔唱响“天空是绵绵的糖,就算塌下来又怎样”,原曲的明媚旋律成了现实的衬底,麻园诗人把《彩虹的微笑》改编成一个得到与失去永随、怅然与欢乐同在的版本。“彩虹梦一般,难及也残短;彩虹的微笑,也是最连绵放下过遗憾。”新增歌词赋予了原版不曾有的深刻,升华了整首歌的格调。   单依纯的《李白》爆火,某种程度上也承载了部分群体的情绪。“很多年轻人承受了不少压力,而单依纯看似癫狂的舞台表现,让他们找到了情绪出口——想象自己仿佛是酒醉的李白,能在一首歌的时间里超越世俗眼光,做回自己。”赵朴认为,如果《李白》没有这一层作为精神内核支撑,那么“发疯舞台”就是哗众取宠,也会沦为抽象的行为艺术。比如某些短视频神曲空有“梗”和“趣”,却因精神内核苍白而速朽。   出圈“魔改”以热度证明:有网感的梗激发大众话题,有趣的设计引发群体共鸣,有料的思考戳中代际情绪,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链。当单依纯甩动红发念唱“区区三万天”,当麻园诗人在甜歌里哭出了成年人的破碎感,人们借着“魔改”歌曲的旋律,完成了安全的灵魂释放。(姜方 )
那一刻他就是张居正!冯远征大段独白引爆剧场
  当冯远征吊一口气,激情澎湃道出张居正的大段内心独白时,三次被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打断,那一刻,他就是张居正。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舞台的虚实转换间,明代首辅张居正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凝练地呈现于观众眼前。6月10日,北京人艺话剧《张居正》再度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写意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带来一部不一样的历史剧。本轮演出将持续至6月22日。   演员定妆照  冯远征饰演张居正   话剧《张居正》首演于2023年底,由冯远征、闫锐执导,冯远征、张培、刘智扬(本轮演出由王卓达接替)、李劲峰、何靖等主演。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并由原著作者熊召政担纲编剧。这也是熊召政继《司马迁》之后,第二次与北京人艺合作。“这是一次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深度解读的尝试,希望能为观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这段历史。”导演兼主演冯远征表示。   演出剧照    朝堂之上,张居正周旋于李太后、皇帝朱翊钧和大太监冯保之间   当时,熊召政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为打造出适于舞台呈现的全新剧本,自己历时四年,九易其稿,完全跳出了小说原有的框架,以“改革”作为全剧的核心,集中表现了张居正改革的心路历程与反思,展现出一位改革家面对重重阻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与担当。   不同于历史剧线性叙事的传统架构,话剧《张居正》采用现实、非现实两条线索交替叙事,现实主线聚焦于张居正改革路上的举步维艰,非现实主线则展现了张居正死后与故人灵魂的对话。双线交织,既集中呈现了十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又通过不同人物的深入剖白,展现出改革者的孤独与自省。非现实主线的加入,为人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那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对话,得以在此畅所欲言,从而极大拓展了历史的纵深感和舞台的想象空间。   演出剧照   到了阴曹地府,张居正也免不了要面对实施新政惩治过的皇亲国戚与贪官污吏   冯远征与闫锐两位导演大胆探索了如何在舞台上区分现实与非现实空间,并将二者统一于大写意风格之中。除双线叙事外,还引入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让成年与少年的万历皇帝隔空对话,并令成年皇帝以审视者的身份出现,增强了该剧的哲理性与思辨色彩。   没有巍峨的宫殿林立,也没有满台的宫人环绕,“八柱三椅一墙”构建起《张居正》简洁、空灵而又富有诗意的表演空间。八根雄伟高耸的红柱和大小不一的三把龙椅营造成为庙堂与权力的象征,而随着剧情的推动,红柱在舞台上丝滑流动,伴随场次的交替,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变换出多种画面,形成天与地、阴与阳、现实与非现实的多重空间和视觉隐喻,极具感染力地参与到舞台叙事之中。   极简而空灵的舞台设计,一方面呈现出东方意境之美,另一方面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没有支点,还需要用想象找到非现实层面的表达,就连剧组中经验丰富的中年演员都直呼“太难”。导演闫锐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希望演员的表演,不仅能呈现表层的一,更要能触发观众对深层二、三的联想。”     演出剧照,冯远征饰演的张居正大段独白感动观众    如此多的观众走进首都剧场追捧这部戏,除了张居正矢志不移改革精神的时代回响,更是希望可以近距离一睹冯远征“角儿”的魅力。自2022年9月14日,60岁的冯远征就任北京人艺第五任院长以来,这位人艺历史上首任演员出身的院长除了忙于处理院务、积极培养后辈演员,更是从无一丝一毫懈怠自己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舞台追求。   “就算世间再无张居正又有何妨?历史的车轮仍然在那里转动。如今,我心愿已了,终于可以走向那个彼岸了。看,那是一个多么灿烂繁华的彼岸。在那,无数先贤在等待着我。推行变法的商鞅在那里,苏秦、王安石也在那里,他们曾像我一样位极人臣,也曾被千夫所指,他们的血溅在土地上,溅在无数愚人、坏人的脸上,但当历史的车轮转动,那些反对者早已不见踪影,可他们依然站立在那。这个叫做张居正的人,是个被历史选中的人。今天,我终于可以走向他们了……”   本轮首演剧末,当冯远征吊一口气,再度激情澎湃讲述出这段张居正的内心独白时,三次被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打断也就不足为怪。那一刻,人们在赞叹他精湛表演技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模糊了演员与角色的界线,情动于衷呢。
AMD举办Advancing AI 2025大会:Instinct MI350系列GPU发布,35倍推理性能提升
IT之家 6 月 13 日消息,AMD 在北京时间今日凌晨 00:30 举办了其年度人工智能直播活动 Advancing AI 2025,AMD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同其它高管以及 AI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客户、开发人员一起,共同讨论了 AMD 的产品和软件如何重塑 AI 和高性能计算(HPC)格局。 在本次大会上,AMD 展示了其全面的端到端集成人工智能平台愿景,并推出了全新基于行业标准的开放、可扩展的机架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品。 首先,AMD 推出了全新一代 Instinct MI350 系列 GPU,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性能、效率和可扩展性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Instinct MI350 系列包括 Instinct MI350X 和 MI355X GPU 及平台,实现了每代 4 倍的 AI 计算能力提升和 35 倍的推理性能飞跃。 新的 GPU 基于 AMD CDNA 4 架构,3nm 制程工艺打造,集成了 1850 亿个晶体管,支持 FP4 & FP6 新一代 AI 数据类型,可提供 288GB HBM3E 显存,支持单 GPU 上运行高达 520B 参数的 AI 模型,支持 UBB8 行业标准 GPU 节点,提供风冷和直液冷两种版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部署基础设施。 AMD Instinct MI355X GPU 在 AI 和 HPC 领域性能有出色表现,根据 AMD 的介绍,在与 NVIDIA B200 和 GB200 的对比中: 在内存容量方面,MI355X 约为竞品的 1.6 倍,内存带宽则基本持平。 针对 FP64 和 FP32 运算,MI355X 的峰值性能接近竞品的两倍。 对于 FP16 和 FP8 运算,其峰值性能与竞品相当或略高,FP6 性能则达到 2 倍以上。 在 FP4 运算上,MI355X 与竞品的峰值性能相近,小幅领先。 另外相比 B200,使用 Instinct MI355X 可获得 40% Tokens/$ 性价比提升。 而在和上一代 MI300X 的对比中,MI355X 运行 Llama 3.1 405B 模型,在 AI 智能体性能表现上是前者的 4.2 倍,内容生成能力是上一代 MI300X 的 2.9 倍,摘要能力是上一代的 3.8 倍,对话式人工智能表现则为 2.6 倍。 AMD 表示,Instinct MI350 系列超出了 AMD 设定的五年目标,即将 AI 训练和高性能计算节点的能效提高 30 倍,最终实现了 38 倍的提升。 AMD Instinct MI350 系列提供基于开放标准的机架基础设施和网络解决方案。 该系列产品支持 UEC、OCP 设计,搭载 Instinct GPU 与第五代 EPYC x86 CPU,不同配置包括 128 颗 GPU、96 颗 GPU 和 64 颗 GPU,分别具备 36TB、27TB 和 18TB HBM3E 内存,性能指标涵盖 FP8、FP6 和 FP4 精度,适用于大规模机架扩展方案,预计从 Q3 开始通过 AMD 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提供相关产品。 IT之家从活动获悉,AMD 还预告了其下一代 AI 机架架构“Helios”。它将基于下一代 AMD Instinct MI400 系列 GPU、基于“Zen 6”架构的 AMD EPYC “Venice” CPU 以及 AMD Pensando “Vulcano”网卡构建。 同时 AMD 更预告了 Instinct MI400 系列 GPU,预计 2026 年上市。该系列配备 432GB HBM4 显存,带宽达 19.6TB/s,每 GPU 扩展带宽为 300GB/s;提供 40PF FP4 和 20PF FP8 的 AI 计算性能,延续 MI300X、MI325X 等系列优势。 AMD 还公布了一个新的 2030 年目标,即从 2024 年基准年起,将机架级能效提高 20 倍,届时,现在需要超过 275 个机架才能训练的典型 AI 模型,在 2030 年时仅需一个完全利用的机架即可完成训练,同时耗电量减少 95%。 此外最新版本的 AMD 开源 AI 软件栈 ROCm 7 也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其旨在满足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不断增长的需求 —— 同时全面提升开发者体验。ROCm 7 具有改进的行业标准框架支持、扩展的硬件兼容性以及新的开发工具、驱动程序、API 和库,以加速 AI 的开发和部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AMD 将为面向全球开发者和开源社区的 AMD 开发者云带来更广泛的使用权限。该平台专为快速、高性能的 AI 开发而构建,用户在 AMD 开发者云上将能够访问一个完全托管的云环境,包括拥有启动 AI 项目所需的工具和灵活性,并能够无限制扩展。
谷歌云服务宕机,海外互联网巨头噶了半壁江山
早上去机场赶早班机,发现双流机场异常拥堵,据说是网络噶了,本想刷一刷咋回事,结果看到了更大的瓜,已经不在乎双流机场这点小事儿了。 根据新闻介绍2025年6月12日,谷歌云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严重宕机事故,导致多项大型互联网服务瘫痪或中断‌。谷歌云的状态页面显示,宕机始于太平洋时间上午10:51(国内凌晨2:51),谷歌的工程团队正在持续调查此问题。当天晚些时候,谷歌表示客户仍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师正在努力恢复服务,但公司尚未给出修复的预计时间‌。 此次宕机对谷歌云服务的多个产品造成了影响,包括 GCP (Google Cloud Platform)的多个产品。受影响的客户包括 OpenAI 和 Shopify ,前者在单点登录和其他登录方式上遇到问题,后者则表示注意到影响多项服务的问题‌。此外, YouTube 、 Gmail 、 Google Search 、 G Suite 、 Hangouts 、 Google Drive 、 Google Docs 、 Google Nest 等谷歌旗下大多数服务也受到影响‌。 据统计本次受影响的包含:Twitch、Discord、Google Cloud、Google、Google Meet、Google Nest、Character Al、Etsy、Khan Academy、Google Drive、Google Maps、Pokemon TCG、Dialpad、Mailchimp、High Level、Amazon Web Services、Open Al、Cloudflare、Anthropic、Breezeline、Dragon Ball、State Farm、Embark Studios、Gmail、Rocket League、DoorDash、Wells Fargo、Marvel、MLB TV、Google Gemini、Fortnite、Spotify、Shopify、Snapchat、Tekken、Box、Equifax、Roll20、Cursor、Looker Studio、Fubo TV、IKEA、reCAPTCHA、GitLab、Steam、Clover POS Systems、AMC Theatres、NPM等,可以说是海外的互联网半壁江山了。 宕机的原因可能与网络供应商 Level 3 的宕机有关,Level 3为谷歌数据中心提供连接和各种其他服务。 有趣的是,这次宕机还影响了谷歌工程师用来相互沟通故障情况的内部工具,想要恢复估计得换个沟通工具来协同了‌。 这其实不是谷歌云第一次大规模宕机,用Ai整理了一下谷歌云服务自2009年至2025年6月的主要宕机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2009年 - 2009年2月:欧洲数据中心宕机,导致Gmail服务中断超过2小时。 - 2009年5月:系统错误导致流量异常,影响Google News、Gmail和Google Calendar等服务。 - 2009年7月:Google App Engine出现高延迟和错误率,持续数小时。 2010年 - 2010年2月:停电导致Google App Engine宕机超过2小时。 2012年 - 2012年12月:负载均衡器问题导致Gmail等服务中断。 2014年 - 2014年1月:内部错误导致Gmail Web应用服务宕机。 - 2014年10月:多项Google Cloud服务宕机,影响Gmail、Google Hangouts等服务。 2015年 - 2015年2月:Google Compute Engine在多个区域宕机约1小时。 - 2015年3月:配置更新导致Google Compute Engine部分服务中断。 - 2015年8月:比利时雷击导致Google Cloud存储系统下线。 2016年 - 2016年4月:Google Cloud Engine宕机18分钟,影响多个地区用户。 - 2016年8月:软件更新导致Google App Engine宕机2小时。 2017年 - 2017年11月:数据中心故障导致Google Cloud服务离线。 2018年 - 2018年1月:自动化机制失效导致谷歌云宕机93分钟。 - 2018年7月:Google Cloud中断导致Snapchat和Spotify宕机。 2020年 - 2020年12月:Gmail、YouTube等Google服务发生严重宕机,大多数受影响的服务在一小时内恢复。 2022年 - 2022年1月:软件定义网络(SDN)组件维护事件导致谷歌云延迟增加3小时22分钟。 - 2022年3月:谷歌Traffic Director工具更新导致配置数据丢失,服务中断2小时35分钟。 - 2022年7月:伦敦高温导致Google数据中心宕机。 - 2022年8月:爱荷华州数据中心火灾导致地图和搜索服务中断。 2023年 - 2023年4月:洪水、数据中心火灾等导致谷歌多个区域服务中断。 2025年 - 2025年6月:谷歌云全球宕机,影响多项互联网服务,宕机始于太平洋时间上午10:51,工程师正在努力修复,但尚未公布预计恢复时间。 这些事件表明,即使是大型云服务提供商也可能面临各种技术挑战和基础设施问题,导致服务中断。谷歌云在每次宕机后通常会采取措施改进其系统的可靠性和恢复能力。
特朗普对马斯克动手?美政府拟削弱SpaceX在“金穹”导弹计划角色
特朗普对马斯克企业动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3日,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称,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上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生激烈冲突之后,SpaceX在美国“金穹”新导弹防御系统中的角色出现了不确定性。 知情人士称,白宫直到最近还在考虑一项计划,让SpaceX与软件公司Palantir和无人机制造商Anduril合作,共同建设“金穹”导弹防御项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白宫方面已指示五角大楼将用于该项目的卫星网络列为优先事项。 然而,白宫目前正在考虑一个新的系统框架,可能会削弱SpaceX在该项目中的角色。三位知情人士称,其中一种可能是在初期阶段放弃使用SpaceX的卫星能力,转而专注于扩展现有的地面导弹防御系统。 白宫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对所有投标和合同进行严格审查。”一位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则表示,五角大楼“目前没有关于金穹计划未来合同的相关公告”。 如果SpaceX角色被削弱,这将是马斯克自上周与特朗普决裂以来,其与美国政府庞大业务合作遭遇的首次已知重大挫折。航天与国防专家表示,这项计划的调整,尤其是针对一个被特朗普鼓吹为美国国防战略重中之重的项目调整,凸显出这位总统高度个性化的执政风格。 “项目的指导者或执行方的入选资格取决于其政治立场,这产生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个项目已经被高度政治化,而不是以技术标准为依据来推进。”马萨诸塞州剑桥非营利组织“关心科学者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导弹防御专家兼研究主管劳拉·格雷戈(Laura Grego)表示。 白宫在发给路透社的声明中称,任何决策都将“优先考虑对美国最有利的方案,并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创新技术”。 截至发稿,SpaceX、Anduril以及Palantir均回复置评请求。(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百年“电影之城”世界光影交汇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今年金爵奖评选和国际影片全球征片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创历史新高;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的综合首映比例超过80%,为历年最高   ■今年,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出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他执导的《天堂电影院》在问世37年后,仍旧跻身本届上影节“最快售罄影片”之列   这个6月,全世界电影人的目光又将聚焦上海。在上海影城,和27届“一届不落”的老影迷偶遇;在街头巷尾,与上影节的巨幅海报合影;在各影院周边的商圈,享受“票根经济”带来的消费活力……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13日开幕。去年,上影节以“上海出品”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启幕;今年,又一部“上海出品”《酱园弄·悬案》将作为开幕影片亮相。   坚持以国际性、专业性、引领性为办节特色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为影迷大众提供了解全世界佳片的机会,也成为众多知名影人、热门影片走向国际、走向大众的平台。这座“电影之城”,始终以包容的姿态,让世界光影在此交汇、互鉴。   新人新作走向国际第一站   “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的标签背后,是一连串镌刻在世界影史上的名导、名作。作为国际影人交流的平台,历届上影节不乏著名影人的身影,他们与上影节之间互相托举、互相成就。   回顾上影节的历史,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御用女演员丽芙·乌曼,曾将其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苏菲》带来首届上影节。去年在上影节展映的《阿曼达》,导演米夏埃尔·艾斯就是丽芙·乌曼的外孙。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上影节见证了无数电影人的艺术生涯。日本导演山田洋次曾带着《新的旅程》《武士的一分》角逐第五届、第十届上影节金爵奖。2023年,91岁的他又带着第90部作品《你好,妈妈》再次来到上海,让众多影迷感动。第五代导演冯小宁也是上影节的常客,他的《红河谷》《黄河绝恋》等影片都曾入围上影节金爵奖。   “一部影片只能报名参加一个A类电影节的主竞赛,上影节越办越好、越办越专业,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资深影评人孙孟晋感慨。   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增设亚洲新人奖,仅限亚洲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参与,给青年影人带来机会。2006年,导演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入围,获评委会特别奖;今年,他带着新作《脱缰者也》再战金爵。同一年的亚新还慧眼识出另一位重磅影人——万玛才旦凭借《静静的嘛呢石》摘得亚新最佳导演。这位知名藏族导演后来也成为上影节的老朋友。   如今家喻户晓的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也是从亚新平台走出的。他的首部动画长片《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入围2005年上影节的亚新奖,同一届的入围名单里还有导演宁浩的第二部电影《绿草地》。   在上影节崭露头角的青年影人,又以推荐人、评委等身份反哺上影节,让这一“影人的节日”熠熠生辉。演员黄渤在上影节拿过“最佳男主角”,担任监制的《风平浪静》入围过金爵奖最佳影片,今年,他回到上影节担任金爵奖评委。《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曾入选第25届上影节“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今年电影节,他又成为电影项目创投的年度推荐人。   今年金爵奖评选和国际影片全球征片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创历史新高;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的综合首映比例超过80%,为历年最高。本届金爵奖评委团包括13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评委,团队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其中亚洲新人单元评委平均年龄35岁,为历届最年轻评委团。   豪华的评委阵容,为上影节评奖的专业度保驾护航。在翻看资料时,孙孟晋发现,第一届亚新奖评委除了导演黄蜀芹外,还有佐藤忠男和大卫·彼德维尔,“两人都是大师级的电影学者,他们的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电影人和影迷”。当年,30余岁的导演贾樟柯担任第二届亚新奖评委会主席,同一届评委里还有演员陈冲。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韩国导演奉俊昊等都曾担任过亚新奖评委。后来贾樟柯、阿彼察邦都来上影节开过大师班。   今年,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颁奖典礼首次与金爵奖颁奖典礼合体,这一在亚洲备受关注的评奖单元在下一个20年的开启之年,继续保持昂扬姿态,向新而上。   反映世界电影发展的平台   每一年的“全球首映”“中国首映”,让人期待新面孔如何在上影节经受考验;每年上影节推出的电影大师致敬和经典修复单元,则让人回味经典如何历久弥新。一个丰富多彩的、能够反映当下世界电影发展的平台——这才是一个优秀电影节最有魅力之处。   “今年推出‘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的致敬单元,很多人只知道卓别林,不了解这位与之同时期的幽默大师,对于年轻影迷的培养很有意义。《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老影片也在上影节不断以新的形式展映。”影迷社群“菲林卷”的主理人徐明晨从2011年开始参与上影节,她感叹,从年轻影迷变成资深影迷,上影节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影迷之间的传承。   每届电影节,孙孟晋都会看20至30部影片,除了经典大师电影,也有小众文艺片,今年他的片单就包括《天空的另一面》《大自然对你说了什么》《望向太阳》等。作为本届上影节纪录片单元的选片人,在他眼中,上影节在戛纳零时差、官方推荐等单元选片上都很有学术含量,“这是电影节的丰富性和前瞻性”。   许多展映影片,在上影节破圈传播后成为热门院线电影。近年上映的《年少日记》《乘船而去》等亚新奖影片也在上映后取得高口碑,印证了上影节的含金量。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中国电影诞生至今的120年里,中外电影的共振一直在持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说:“从中国电影的第一代专业‘海归’带动电影产业发展开始,一直到如今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人才、产业、情感的共振从未停止过。”   今年,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出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他执导的《天堂电影院》在问世37年后,仍旧跻身本届上影节“最快售罄影片”之列。除了作品展映,他还将举办大师班、见面会,与沪上影迷面对面交流。此次上海之行,托纳多雷还将在老朋友、上海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影学院特聘教授马可·穆勒的陪同下,“看上海的过去和世界的未来”。(钟菡 张熠)
国际一线水准,理想同学接入DeepSeek-R1-0528模型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据理想官方介绍,理想同学手机、网页端已正式接入DeepSeek R1-0528最新版,切换“DeepSeek模型”并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即可体验最新的AI问答、创作能力。 据悉,更新后的R1模型在数学、编程与通用逻辑等多个基准测评中取得了当前国内所有模型中首屈一指的优异成绩,并且在整体表现上已接近其他国际顶尖模型,如o3与Gemini-2.5-Pro。 在复杂逻辑推理、长文本处理稳定性、代码生成质量等多方面能力直线飙升。 亮点如下: 一、推理能力更强 推理能力更加深入,代码水平更强,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复杂的编程任务。相较于旧版R1,新版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表现有了显著提升。例如在AIME 2025测试中,新版模型准确率由旧版的70%提升至87.5%。 二、模型幻觉改善 新版DeepSeek R1针对“幻觉”问题进行了优化。与旧版相比,更新后的模型在改写润色、总结摘要、阅读理解等场景中,幻觉率降低了45~50%左右,能够有效地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 三、创意写作更出色 在旧版R1的基础上,更新后的R1模型针对议论文、小说、散文等文体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能够输出篇幅更长、结构内容更完整的长篇作品,同时呈现出更加贴近人类偏好的写作风格。
面壁智能MiniCPM 4与Intel全面适配,实现AI PC2.2倍长文本推理优化
IT之家 6 月 12 日消息,面壁智能于本月 6 日晚发布端侧大模型 MiniCPM 4.0。面壁智能官方今日发文称,面壁 MiniCPM 4 与 Intel 全面适配,结合英特尔加速套件与 KV Cache 内存增强技术,实现 AI PC 2.2 倍长文本推理优化,端侧 AI PC 在 Day 0 全面适配,128K 长上下文窗口等多方面突破。 据介绍,此次面壁推出的 MiniCPM 4.0 系列 LLM 模型拥有 8B、0.5B 两种参数规模,针对单一架构难以兼顾长、短文本不同场景的技术难题,MiniCPM 4.0-8B 采用「高效双频换挡」机制,能够根据任务特征自动切换注意力模式:在处理高难度的长文本、深度思考任务时,启用稀疏注意力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在短文本场景下切换至稠密注意力以确保精度,实现了长、短文本切换的高效响应。 目前,具有 CPU、GPU、NPU 三个 AI 运算引擎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已对此适配,并借助 OpenVINO 工具套件为 MiniCPM 4.0 系列模型提供优化的卓越性能表现。英特尔再次在 NPU 上对模型发布提供第零日(Day 0)支持,为不同参数量模型和应用场景提供更多样化的、更有针对性的平台支持。 据IT之家了解,MiniCPM 4.0 可在 vLLM、SGLang、LlamaFactory、XTuner 等开源框架部署。其内置自研 CPM.cu 极速端侧推理框架,从投机采样创新、模型压缩量化创新、端侧部署框架创新几方面,带来 90% 的模型瘦身和速度提升,官方宣称将实现端侧推理“从天生到终生”的丝滑。
磨了两年的华为新手表,能憋出什么活儿?
之前托尼观察过,我们在B站上的观众都是以小年轻为主,他们更希望在手表上运行更多的APP。 比如买了OPPO智能手表的那批人,他们的玩法就是买回来后折腾ADB装第三方APP,然后带到学校里用(因为学校不能带手机)。 但是对于我们这帮奔三的数码中登来说,基本不太在乎智能手表能跑多少第三方APP,更在乎的是它在运动健康这块的精准度和体验如何。 毕竟上岁数了,人已经开始三高了,结果还要上班、又要通宵打游戏 —— 确实非常担心自己哪天一个不注意就噶了。 通常来说,人肯定是越上岁数越有钱,所以像OPPO、苹果以及华为等厂商在做高端智能手表时,往往都在往 30 岁以上的人群的需求靠拢,重点发力运动健康监测这块的功能。 所以导致网友们对智能手表的评价非常的两极分化 —— 因为年轻人和中年人对智能手表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啥我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因为最近在体验华为WATCH 5的时候,托尼发现他们又在运动健康监测上整了点新活儿。于是原本没打算写这篇稿子的我,屁颠屁颠地爬起来写稿了。 而且随着我这么体验下去,发现有趣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不单是运动健康,光是它的处理器架构都值得给大家单开一篇。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先从这回WATCH 5新增加的X-TAP智感窗聊起。 其实它是一个主动监测模块,里头包括了压力传感器、ECG电极以及指尖PPG传感器,可以实现10级压力感应、ECG心电图、指尖实时血氧、一键微体检等功能。 其实带主动监测的智能手表之前并非没有,比如OPPO和苹果等厂商都有带ECG心电图功能的手表。 而像是指尖血氧这种功能,华硕的手环和手表也都有支持,只不过知道的人比较少。 那为啥俺还说X-TAP是创新呢? 因为之前确实没有一家能像华为这样,把这些传感器都集成到一个模块上,并且以一个相对优雅的形态放在手表的侧边。 听华为他们说,为了实现这个X-TAP的设计,他们是把很多元器件的尺寸做到了微米级别,反正成本不低就是了。 作为对比,你可以看看华硕的VivoWatch SP,它的PPG传感器模块设计确实是糙了点,并且也没有压感功能。 图源:ZETAIL U1S1,华为在X-TAP上集成压感是有点说法的。 一方面是有利于提升功能体验。 你在表盘页面稍微用点力度长按3秒就能开启微体检;在测指尖血氧的时候也能够提示你控制按压的力度,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华为也是基于压感去做了一些交互功能。 他们把经典的跳一跳小游戏跟压感功能做了结合,通过按压X-TAP可以控制跳跃的距离。 还有一系列的压感表盘,也能跟这颗压感侧键进行联动,碍于篇幅,这里俺就不一一展开了。 总之,主动监测的X-TAP配合被动监测的玄玑感知系统,在健康监测这块WATCH 5算是做得比较全面的。 接着咱们再来说说AI,这回华为称WATCH 5是首款鸿蒙AI手表。 因为他们给手表搭建了一个端-软-云的技术底座,说人话就是,硬件有NPU单元和先锋通信基带,软件有鸿蒙OS 5.1,云端是盘古+DeepSeek大模型。 但实际用起来呢,大部分应用场景其实都是问答——小艺会结合手表上的运动健康数据,针对你问的一些运动和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并且很多复杂的问题,小艺都需要调用云端的大模型来回答。 讲真,一些通识问答体验跟你手机上的AI助手真没多大区别。 另外,在NPU单元和AI手势算法的加持下,WATCH 5也带来了划一划和敲一敲的手势操控功能。 不过这个功能目前只支持电话、闹钟和音乐等应用。 外观方面其实没有太多好聊的,WATCH 5整体还是保留了前代的设计语言,主打一个商务范儿。 但有意思的是,相对于前代WATCH 4系列,WATCH 5不再提供标准版和Pro版两个选项,而是像Apple Watch那样变成了用表径来区分,并且整体的尺寸都要比前代更小一些。 WATCH 4是46mm,WATCH 4 Pro是48mm,而这次的WATCH 5是46mm和42mm两个版本,像托尼这回上手的这款就是46mm表径的。 你别说,尺寸小了后,确实是会精致不少。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内部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塞入更大的电池? 毕竟这种类似Apple Watch的全功能表,目前最大的槽点之一依旧是续航。 从官方的数据来看,46mm款在全能模式下的续航是4.5天,跟之前48mm的WATCH 4 Pro保持一致。 用46mm表径实现了跟48mm表径差不多的续航能力,难道这回的电池真有升级? 抱着这个疑问,我到网上找了WATCH 5的拆机视频,结果发现它的电池容量(额定)来到了867mAh,并且跟果子的iPhone和Apple Watch一样,都用上钢壳电池。 图源:交流力量 相比之下,WATCH 4 Pro的电池是780mAh。 图源:我爱音频网 Woc,这一对比你就能看出,在体积没有差特别多的情况下,WATCH 5的电池容量(额定)直接多了87mAh。 这是因为WATCH 5这回用的是掺硅量特别高的异形电池,所以电池密度要比之前的更大。 诶。。。那不对啊,照理说电池大了,那WATCH 5的续航应该比WATCH 4 Pro更长才对啊,怎么会一样都是4.5天呢? 托尼猜测是跟这回用的处理器的工艺制程有关系。 是这样的,我从高通的官网上发现,之前的WATCH 4 Pro搭载的还是骁龙W5 Gen 1,这款处理器基于4nm工艺打造,理论能效应该是会更好的。 而从UP主@交流力量 的拆机视频来看,WATCH 5这回搭载的应该是一颗全新的自研芯片,代号为Hi9200V100。 虽然华为他们没说这块芯片是多少纳米的工艺,但结合咱们内地现阶段的芯片工艺节点来看,这块芯片大概率是够不到4nm的。 图源:交流力量 这样看来,WATCH 5的芯片制程或许才是拖了续航后腿的“元凶”。 既然说到芯片,那咱们就再稍微展开一下,因为这块芯片除了制程可能不是特别高之外,其他方面还是挺有看点的—— 根据我从华为那打听到的消息,它应该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采用混合架构的手表SoC。 那什么是混合架构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完整的SoC基础上再加入一颗MCU,做成一个更适合智能手表应用场景的平台。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哈,大家结合智能手表的双系统模式就好理解了。 无论是安卓还是鸿蒙手表,为了兼顾体验和续航,都给你提供了两个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安卓WearOS/鸿蒙OS(For Watch)这种分时操作系统,性能更好,并且有应用生态,也就是手表里的全能模式。 某种程度来说,能够跑分时操作系统,才是智能手表区别于“大号手环”的理由。 而另一个则是RTOS,也就是实时操作系统,它的功耗更低,只能用来操作一些功能,也没什么软件生态可言,典型代表有小米Vela和华为LiteOS这些主要用于物联网上的系统。 之前为了独立运行这两种系统,安卓/鸿蒙这边的智能手表都会内置双芯片。 拿华为WATCH 4 Pro来举例,全能模式下的鸿蒙OS是跑在骁龙W5上,而省电模式下的LiteOS则是跑在恒玄的MCU上。 图源:我爱音频网 不过,这种双芯片架构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模式切换的时间会很长,大概会是100秒往上,因为每次切换模式都需要重新唤醒相对应的芯片,然后经历一个完整的系统开机过程。 不同于双芯片架构,混合架构SoC在模式切换时不用重新点亮芯片,只需要开关除了MCU以外的SoC模块(CPU、GPU以及音视频编解码单元等)就可以了。 这种芯片内的模块开关速度明显要比点亮独立芯片更快。 所以经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WATCH 5的模式切换确实只需要3秒左右。 作为对比,我们同事有一块 OPPO Watch 4 Pro,他每次从全智能模式切换到 OPPO 的轻智能模式也只需要 3 秒,但是从轻智能模式切换会全智能模式则需要让手表完整重新启动一次。 然而这次的华为 WATCH 5 不论怎么切换,来回都只要 3 秒! 说到这,我想可能有差友要喊出那四个大字了。。。 但请打住,因为高通在2022年发布的骁龙W5+上就已经端出来这样的方案了。 这颗芯片相比咱们前面讲到的W5,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里头包括了一颗4nm的SoC和一颗22nm的协处理器(MCU)。 只不过搭载W5+的产品真的太少了,这么多年了也就小米Watch 2 Pro、OPPO Watch 4 Pro这几款。。。 而且都距离W5+发布都过去差不多3年了,高通似乎还没有发迭代新品的意思。 既然高通都开摆了,那还真怪不了整个安卓手表阵营都打不过华为一家。 以上就是关于WATCH 5 46mm版本的全部内容啦,至于其他方面的话,我觉得倒没太多好说的了,感兴趣的差友可以去官网看看配置详情。 总的来说,托尼觉得这款华为新智能手表算是基本符合预期吧,硬件、系统以及运动健康功能都有不小的提升。 而且可能很多小伙伴注意到了,华为现在的手表产品线已经非常庞大了 —— Fit、GT、数字旗舰,其中又划分了标准版、Pro、Ultimate 等等等等。 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潜水的小伙伴,可以买 GT 或者 Ultimate;只需要基础的健康监测,可以根据自己对外观以及价格的喜好选各个系列的标准版;需要精准的血压测量,也可以买带微气囊的 Watch D2。 而要是对手表的要求更高、更均衡,则可以买正代的数字系列 —— 比如这次的 WATCH 5。 不过,最好别冲首发 —— 作为一个自费买了 WATCH 4 Pro 的过来人,我觉得这个新表到双十一大概率也会促销一波,假如大家伙目前囊中羞涩的话,到时候冲会更划算。
“新疆自驾游理想汽车服务保障计划”上线,含旅行起点车辆检查、轮胎租赁等
IT之家 6 月 12 日消息,理想汽车今日发文官宣,「新疆自驾游理想汽车服务保障计划」已上线,含旅行起点车辆检查、轮胎租赁等。 IT之家附「新疆自驾游理想汽车服务保障计划」详情如下: 活动时间 2025 年 6 月 12 日-2025 年 10 月 31 日 旅行起点车辆检查 新疆环线起点城市乌鲁木齐的理想汽车服务中心,可为您提供专业、细致的车辆检查服务 城市 理想汽车服务中心 乌鲁木齐 理想汽车乌鲁木齐新市服务中心(净水路店)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净水路 800 号 其它省份车辆检查需求请提前咨询当地理想汽车服务中心。 新疆沿线“保障站” 理想汽车服务在新疆主要旅行沿线区域部署了多个合作“保障站”,可提供更快捷的更换备胎、换新胎、补胎等快修服务。 轮胎租赁 “AT 轮胎租赁特惠服务”已上线,即刻享受 5 折 AT 胎租赁特惠服务。您可以在乌鲁木齐新市服务中心预约更换。 租赁方案 租赁费用 前 6 天 第 7 天起 20 英寸 AT 胎(4 条) 5 折特惠720 元(日均 120 元)原价:1440 元 5 折特惠108 元 / 天原价:216 元 / 天 原厂备胎(1 条) 5 折特惠180 元(日均 30 元)原价:360 元 5 折特惠27 元 / 天原价:54 元 / 天 换胎工具包(千斤顶 + 十字扳手) 租赁轮胎,免费借用。0 元原价:180 元 安心工具包(拖车绳 + 扳手套装 + 保险丝) 租赁轮胎,免费借用。 请您提前 3 天拨打服务热线 400-686-0900 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我们将为您预留轮胎。 道路救援 当您的车辆在旅途中遇到问题无法继续行驶,请拨打服务热线 400-686-0900 转 9,理想汽车道路救援 7×24 小时提供服务。
利润大跌40%!德国老牌车企中国区换帅,挽销量颓势?
图片来源:度哥 6月11日,大众汽车官方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齐泽凯博士(Dr. Robert Cisek)将接替孟侠(Stefan Mecha)担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负责管理该核心品牌的中国业务。孟侠将于同日起在汉诺威担任大众汽车商用车(VWN)管理董事会主席(CEO)。 资料显示,齐泽凯拥有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加入大众汽车集团工作,负责大众汽车品牌的生产战略;2020年,出任大众汽车集团南非公司董事总经理。两年后返回大众汽车集团德国总部,负责大众汽车品牌MQB产品线的管理工作。 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集团)表示,齐泽凯自2025年1月1日起已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产品与战略负责人,并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规划等工作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在公司转型的决定性阶段,这一任命将最大程度确保“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落实的连续性。 大众汽车在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4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292.8万辆汽车,同比下滑9.5%,这是12年来首次跌破300万大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64.41万辆,同比下滑7.1%,是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 从2024年开始,大众集团就将更多产品主导权交给了中国合资企业,并加大了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此次任命的齐泽凯有着丰富的产品战略经验,能否带领大众集团挽回中国市场? 销量下滑、裁员降本● 2019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423万辆的历史最高点,市场占有率高达19.8%。这一年,大众集团在全球交付了1097万辆汽车,中国市场占比接近40%。 然而,自2019年后,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交付量逐渐下滑。2024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292.81万辆汽车,同比下滑9.5%,几乎回到2012年水平——2012年,大众集团在中国交付281万辆。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4年,大众集团在全球交付了902.7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32.44%,相较2019年的高峰,中国市场明显下滑。 由于交付量的下滑,大众集团的业绩也受到影响。2024年,大众集团全球销售收入3247亿欧元,同比增长0.7%;营业利润191亿欧元,同比减少15%;净利润124亿欧元,同比减少30.6%。其营业利润下滑源于26亿欧元的内部重组成本,包括德国裁员3.5万人等举措。 资料显示,2024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向旗下所有公司提出目标:与2023年相比,未来三年将实现降本20%,包括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 同年9月,大众集团便宣布考虑大量裁员并关闭德国部分工厂的计划。同时,大众集团将结束一项持续30年的就业保护协议,该协议承诺直到2029年年底前都不会裁员,终结协议后,大众汽车集团可从2025年中旬开始裁员。 10月,大众汽车集团劳资委员会在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举行的员工信息发布会上宣布,将裁员、降薪、关厂。大众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并裁员数万名,劳资委员会还表示,大众希望将所有员工的月薪削减10%。同时,未来将有两轮的冻结薪资,2025年和2026年不会上调薪资。 此后,裁员、关厂引发员工罢工。12月,大众集团与工会达成协议,不再关厂,但会削减产能70万辆,到2030年裁员超3.5万人。 2025年6月有媒体报道,大众集团部分员工已同意通过提前退休、正常退休或终止合同的方式在2030年前离职。 到了2025年,大众集团面临的挑战依旧存在。2025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全球销量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但中国市场销量64.41万辆,同比下滑7.1%,是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 在业绩方面,大众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5亿欧元,同比微涨2.8%;营业利润29亿欧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21.8亿欧元,同比减少40.6%。 加快中国市场本土化● 大众集团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于电动化。2024 年,大众累计交付74.48万台纯电车,同比下降 3.4%,这是自2019年大众公布纯电交付量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一年,大众集团在中国纯电车销量为20.7万辆,同比上涨8.1%。 2025年一季度,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21.68万辆,同比增长58.9%,其中中国市场却同比下滑36.8%,为2.59万辆。 显然,大众集团需要加快其在中国的转型速度。在规划中,大众集团计划2025年全球推出约30款新车型。在中国市场,2025年至2027年间,大众将推出约40款全新车型,其中超过半数为电动化产品。 为了实现这一规划,大众集团也“放权”给合资企业。2024年11月,上汽大众的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在产品规划上,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针对此次合作续约表示,“基于新的合作协议,我们将为上汽大众在新兴技术领域注入更多研发资源,从而更为深入地融入中国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本地创新能力。” 2025年3月,一汽-大众宣布,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在德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均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此外,一汽-大众还表示一汽-大众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开发责任。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将发挥主导作用。 显然,在面临中国激烈的新能源竞争中,大众集团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提供了更多主导权,以在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本土化车型,提高自身竞争力。 除了合资企业外,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也愈发紧密。 20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预计将在2026年面世。同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完成对小鹏汽车4.99%股份的收购。 2024年3月,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签订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联合采购计划,对共用的汽车及平台零部件进行采购。一个月后,双方再度官宣共同开发CEA架构,且该CEA架构将应用于2026年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汽车中。2024年7月,大众员工入场广州小鹏办公,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 但如今,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愈发内卷,长城、吉利等车企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研发效率,以提高竞争力;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断丰富产品线;问界、小米等也存在感十足。合资品牌要实现突围绝非易事,大众能否突围成功呢?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持续更新丨印度失事客机确认发现一名幸存者 机上无中国籍乘客
  【印度坠机事故造成至少265人死亡 机上仅1人幸存】   12日下午,一架印度航空公司的波音787客机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起飞后坠毁。失事客机上载有242人。印度警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次事故造成至少265人死亡。   当地时间12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确认仅有一名机上乘客在这起事故中幸存,有关部门正在采集机上人员亲属的DNA样本,死者名单将在DNA检测结束后公布。   除机上人员外,事故还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古吉拉特邦卫生部门官员在事发后表示,已有至少50名地面人员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北京时间13日凌晨,印度民航部宣布,本次事故的现场搜救行动已经结束。   【印度航空证实空难致机上241人遇难 1人生还】   据印度航空公司方面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证实,6月12日下午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空难造成客机上241人遇难,仅1人生还。   【波音称愿全力配合印度坠机事故调查 团队将随时待命】 △资料图   当地时间12日,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就印度坠机事故表示,波音团队随时准备支持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牵头的调查,将听从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的指示,提供有关印度航空171航班的信息。   奥特伯格称,其已与印度航空董事长进行沟通以全力支持。   印度民航部长称印航空事故调查局已启动正式调查   当地时间12日,印度民航部长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坠机事故发生后,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已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国际协定启动正式调查。   此外,政府正在组建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高级别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详细审查。   【印度空难唯一幸存者:座位紧邻舱门 坠机后立刻拨通父亲电话】    当地时间12日,印度航空一架载有242人的客机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不久后坠毁。印度警方已确认发现一名幸存者,这也是事发24小时内官方确认的首位生还者。   经核实,这位幸存者是英国籍男子维什瓦斯库马尔·拉梅什。目前,他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医护人员透露,其意识清醒,但“显然受到了惊吓”。   另据印度航空公司方面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证实,这起空难造成客机上241人遇难,仅1人生还。   幸存者座位紧邻舱门 幸存者是位于该客机11A座的乘客   幸存者维什瓦斯库马尔·拉梅什事发时坐在11A座位,客舱分布图显示,该位置紧邻舱门。   坠机前后两通电话 幸存者亲述灾难瞬间   总台记者获悉,维什瓦斯库马尔·拉梅什在飞机起飞前曾与父亲通话,称即将起飞。其家属透露,维斯瓦什库马尔和兄弟埃杰坐在紧急出口附近的座位上。   仅仅两分钟之后,他再次致电父亲,称飞机坠毁了,但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出坠毁的飞机的。他的家属表示,至今还没有其兄弟埃杰的消息。   幸存者意识清醒 医生称其身体无大碍   目前,维什瓦斯库马尔·拉梅什意识清醒。救治他的医生表示,“他的手上和脸上有几处伤口,没有大问题,走路有点一瘸一拐,显然受到了惊吓”。   【联合国秘书长对印度空难深表悲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资料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当天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坠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深表悲痛。 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哈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古特雷斯对这起事故发生表示悲痛,向遇难者亲属和印度政府与人民,以及此次空难波及的其他国家表示诚挚慰问,愿伤者早日康复。   【总台现场直击丨印度客机坠毁现场机身碎片遍地】    当地时间12日晚间,尽管面临道路封闭等问题,总台报道员依然抵达了印度航空客机坠机现场,画面中可见机身残骸散落于距离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仅1公里的区域,现场救援车辆与调查人员正在作业。   视频中还可以看到飞机残骸仍冒着青烟,周边警戒线已拉起。据现场专家分析,发动机故障与鸟击或为此次事故主因。目前,印度航空尚未就事故原因发布正式声明,机场方面已临时关闭部分跑道进行排查。   【印度客机坠毁全程监控首曝光:从起飞到爆炸不足1分钟】    当地时间12日,一架客机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最新公布的机场监控画面显示,失事飞机在起飞后不久撞入机场旁的一栋建筑物内,现场燃起大火。据报道,这栋建筑物距离机场大概2公里。   【印度坠机事故致超290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2日获悉,据印度警方消息,印度飞机失事事故造成超过290人死亡。   【印度航空负责人:坠机事故中受伤乘客被送医】   当地时间12日,印度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坎贝尔·威尔逊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当天空难的视频声明。 △印度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发布视频截图   视频中,威尔逊表示,“受伤乘客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救治。”其中“乘客”一词威尔逊使用的是复数表达形式。   稍早前,印度警方称在客机坠毁事故中发现一名幸存者,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警方表示,该幸存者在失事客机座位11A处被发现,但尚未确认其为机上人员还是地面人员。目前还不能确定最终遇难人数。   【印度警方称坠机事故中发现一名幸存者】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2日获悉,当地警方称在印度客机坠机事故中发现一名幸存者,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一架客机12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据悉,这架客机从机场起飞后几分钟便坠入机场附近居民区。印度航空公司12日证实,当天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   【我驻印度使馆:坠毁客机上无中国籍乘客】   一架客机12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总台记者从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处获悉,根据印度航空公司最新公布的乘客国籍信息,机上没有中国籍乘客。   印度航空公司此前证实,当天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其中包括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1名加拿大公民和7名葡萄牙公民。   【印度失事客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2日获悉,印度失事客机上242人全部遇难。   【印度客机坠毁在医学院宿舍 造成5名学生死亡】    12日,一架客机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印度航空公司证实,当天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   据悉,客机起飞后不久便坠毁在机场附近一所医学院的本科生宿舍,造成5名医学院学生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印度客机坠毁机场恢复运营】   当地时间12日,印度民航部表示,艾哈迈达巴德机场现已恢复运营。   12日,一架客机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印度航空公司证实,当天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受坠机事件影响,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一度暂停运营。   【机上乘客幸存希望“渺茫”】   据《今日印度》报道,6月12日,印度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其中包括七辆消防车。   另据《印度斯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机上人员幸存的希望“渺茫”,目前救援行动正在进行中。 印度坠机救援现场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印度坠机救援现场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印度客机坠毁超百人遇难 总理莫迪发声:深感悲痛】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当地时间6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对客机坠毁事件深感悲痛,已指示相关部门全力进行搜救工作。   12日,一架客机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印度航空公司12日证实,当天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其中包括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1名加拿大公民和7名葡萄牙公民。据最新消息,此次坠机事件已造成至少133人遇难。   【印度客机坠毁事件已造成至少133人遇难】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2日获悉,印度客机坠毁事件已造成至少133人遇难。   印度总理莫迪12日表示,对客机坠毁事件深感悲痛,已指示相关部门全力进行搜救工作。   【印度坠毁客机飞行员曾发出求救信号】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2日获悉,在印度客机坠毁事件中,飞行员曾在客机失事前发出“Mayday”求救信号。   一架客机12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据悉,这架客机从机场起飞后几分钟便坠入机场附近居民区。   【受印度客机失事影响 波音股价美股盘前交易下跌8%】   当地时间6月12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87-8“梦想客机”在印度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坠毁。对此,波音公司发言人表示,波音正在全力收集事故相关信息。   据悉,受此事件影响,波音公司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下跌8%。   12日,印度航空公司发表声明说,执飞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飞往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AI171航班发生事故,机上载有24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印度客机坠毁事件已造成至少110人死亡 救援已展开】   据印度媒体TIMES NOW当地时间12日报道,印度客机坠毁事件已造成至少110人死亡。   多家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古吉拉特邦前首席部长维贾伊·鲁帕尼也在失事客机上。印度联邦航空部长表示,应急救援机构已抵达现场。   【印度航空坠毁客机上至少40人遇难】   一架客机12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印度媒体NEWS18称,客机坠毁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   【印度失事客机确认载有242人 包括61名外国公民】   印度航空公司12日证实,当天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坠毁的客机载有242人,其中包括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1名加拿大公民和7名葡萄牙公民。   【印度客机坠毁机场暂停运营】   据印度媒体援引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发言人消息,受坠机事件影响,艾哈迈达巴德机场目前暂停运营。所有航班暂停运行,直至另行通知。   据印度媒体报道,这架载有242人的客机从机场起飞后便坠入机场附近居民区。目前具体伤亡情况不明,救援工作已经展开。   艾哈迈达巴德所在的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布彭德拉·帕特尔表示:“对印度航空客机在艾哈迈达巴德坠毁的事故深感悲痛。已指示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救援行动,并立即安排对受伤乘客进行紧急救治。”   印度民航部部长社交媒体发帖表示,得知艾哈迈达巴德客机坠毁的消息,感到震惊和悲痛,印度民航部门处于最高警戒状态。   【印度一客机起飞不久后坠毁 现场画面曝光】     △印度媒体发布坠机现场画面   总台记者获悉,一架客机12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据悉,这架客机从机场起飞后几分钟便坠入机场附近居民区。   据航班追踪网站数据,印度航空公司这架飞往伦敦的波音787-8“梦想客机”的信号在625英尺(约合190米)处的高度消失,距离客机起飞后还不到1分钟。据报道,这架飞机也成为全球首架因空难全损的波音787型飞机。   【一计划飞往伦敦客机在印度坠毁 机上载有242人】   总台记者获悉,一架客机12日在古杰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机场上空冒起浓烟,目前伤亡情况不明。据悉,这架客机从机场起飞后几分钟便坠入机场附近居民区。     △社交媒体视频   印度航空随后发表声明证实,该公司一架计划从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前往伦敦的客机,当日在古杰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坠毁,航班号为AI-171。另据印度亚洲新闻社援引印度民航总局通报称,机上载有242人。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称,客机于当地时间13时17分坠毁,失事机型为波音787。   【一架飞机在印度坠毁】   据印度媒体报道,一架飞机12日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坠毁。
iPad多任务处理为何直到现在才出现 苹果高管解释原因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在iPadOS 26中,苹果终于带来了革命性的多任务界面,苹果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接受了媒体采访,首度揭开了iPad多任务功能姗姗来迟的背后原因。 Craig Federighi表示,早期iPad存在两大先天不足:一是处理器性能无法支撑多窗口流畅运行;二是触控优先的交互模式对响应速度有极致要求,当用户手指触碰屏幕的瞬间,系统必须立即响应,任何延迟都会影响用户体验。 此前苹果针对iPad的多任务开发了台前调度功能,这项功能曾引发争议,主要原因是台前调度仅限高端机型搭载,并且苹果限制了多任务的应用数量,这使得老款iPad用户非常不满。 但随着M系列芯片的引入,iPad Pro已具备Mac级运算能力,当屏幕尺寸扩大、外接键鼠普及率提升,iPad已不存在技术瓶颈,iPadOS 26最终带来了史上最完美的多任务处理。 据悉,iPadOS 26拥有三大变革,多任务处理实现了全机型覆盖,旧款iPad限开4个应用,新款无上限,而且采用macOS的设计风格,引入交通灯控件、菜单栏等桌面端元素,同时保留台前调度与传统单任务模式。 这场变革让iPad真正成为了移动生产力工具,目前开发者测试版已发布,公测版将于下月推出,正式版预计今年秋季随新款iPad亮相。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