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大神”曝猛料,传苹果汽车项目团队解散消息,2025量产或成谜
3月16日消息,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苹果汽车项目的最新消息——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已经解散一段时间了,为了在2025年之前实现批量生产的目标,需要在3-6个月内进行重组。 这一消息无疑为苹果造车蒙上了阴影。事实上,苹果公司代表不久前刚刚到访韩国,与韩企交洽电池供应问题。韩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公司对苹果反应积极,媒体报道称,在苹果公司访问韩国讨论制造计划后,一些韩国供应商已经成立了苹果汽车特别工作组。 苹果造车的时间线可以往前推到2014年。 2014年苹果启动汽车项目“Titan”,但并未明确是造车还是只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计划成立第二年,该项目经历负责人离职、团队规模锐减的重大变故,项目也由整车制造转向自动驾驶技术研发。2019年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后,该项目才转回整车制造业务。 此外,苹果汽车项目曾几易负责人。2018年苹果从特斯拉挖来了主导Model 3量产的高级工程副总裁Doug Field,并挖来许多车企的底盘、内外饰、造型、系统等负责人。2021年9月,Doug Field离开苹果,接任者是苹果Apple Watch负责人Kevin Lynch。 值得一提的是,在Doug Field之前,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是Bob Mansfield,Bob是智能硬件的专家,是Mac硬件高级工程副总裁,曾经设计出世界最薄的电脑MacBook Air。 目前,苹果汽车项目团队被解散消息传出,几经波折的苹果汽车前路并不明朗。(文 |《财经天下》周刊 曹婷婷)
暴跌99%后又大涨14900%,私有化落空后,这只中概股一年巨亏1.82亿美元
3月16日消息,《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当地时间3月15日,在美股粉单市场交易的中概股鑫达集团(PINK:CXDC),股价一日暴涨14900%至0.06美元/股,总市值423.29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个交易日,鑫达集团股价曾一日下跌99.14%至0.0004美元/股,总市值仅为2.82万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鑫达塑料有限公司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是中国较大的汽车制造聚合物供应商之一。 2009年,鑫达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11月16日,鑫达集团公布2020年年报,其中显示,鑫达集团2020年总收入13.12亿美元,同比下降9.4%;2020年净亏损1.82亿美元,2019年净利润为310万美元,2018年净利润为6830万美元。 2021年10月29日,鑫达集团停牌。2022年2月8日,鑫达集团从纳斯达克退市,转入粉单市场交易。粉单市场门槛极低,没有财务要求和披露要求,瑞幸咖啡退市后,便在粉单市场上交易。 2020年5月8日,中国鑫达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CEO韩杰提议以每股1.1美元的现金收购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发行普通股。这个私有化提议受到一些股东的强烈质疑,称其对公司估价过低,最终私有化要约落空。
不用去蓝翔了!像打游戏一样开挖掘机 硅谷用VR为人机交互开启easy模式
大数据文摘作品 作者:Mickey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不管是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还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各类“挖掘机职业比赛”都能看出,有经验的挖掘机驾驶员是一份专业门槛颇高的职业,其操作的精细程度需要长年累月的操作积累和技巧,这也让这份工作的人手一直比较短缺。 不过近日,斯坦福的研究机构SRI International开发了一种驾驶挖掘的新方式,利用VR眼镜,像玩游戏一样,开发了一种人机交互新方式下的挖掘机驾驶模式,可以让挖掘机的“摇臂”模仿人类手臂的运动方式,操作门槛低,新手能尽快上手驾驶,精细度也颇高。 这一方面让用人门槛降低,另一方面远程操作的方式,也让驾驶员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如果需要,这些摄像头甚至可以让挖掘机自行运行。 挖掘机驾驶现状:操作门槛高,人员短缺,作业环境危险 如果你打开一个挖掘机驾驶员的职位招聘软件,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其实都在招聘大量的挖掘机驾驶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挖掘机市场规模为441.2亿美元(约285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631.4亿美元。 作为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和救援等领域的基础工具车,目前,世界各地的建筑公司都面临着大型机械熟练的操作员人员短缺难题。 不仅如此,部分挖掘机的作业环境都比较危险,这些环境会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如中毒、塌方等挖掘事故也时有发生。 由于挖掘机常常需要在危险环境条件下工作,研究人员也正在寻求突破性解决方案来降低挖掘机的操作门槛,比如,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一般来说,培养一个专业的挖掘机驾驶员通常需要上几个月的课程,但是回想一下任天堂 Wii 首次将运动控制游戏带给大众的时候。 你还记得你花了多长时间掌握 Wiimote 控制器吗?几分钟。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这种游戏中常见的“所见即所得”的人机交互方式应用到挖掘机的驾驶上呢? 挖掘机的未来:像打游戏一样“人机交互” 这就是 SRI International 开发的原型挖掘机背后的想法,这家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机构在过去 75 年中负责许多技术创新,包括 Siri 的最早起源,还有Yamaha 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就像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一样,SRI International 认为,未来,挖掘机应该是智能且好操控的。例如,为挖掘机配备包括多个指向各个方向的深度感应 3D 摄像头,以及天线和无线通信硬件。如果需要,这些摄像头可以让挖掘机自行运行,按照预先编程的指令,告诉它在哪里挖掘,它可以整天和整夜不间断地遵循这些指令。 它的自主能力还包括智能人员检测,当有人离它太近时,包括在人类操作员可能无法发现有人接近的盲点区域,挖掘机会暂停工作并闪烁警告灯。 在SRI International发布的视频中,更有趣的是驾驶员与挖掘机的交互方式的革新。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着 VR 头盔的熟练操作员可以通过连网看到挖掘机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的东西,并且可以手动控制一组远程操纵杆并开始工作,即使建筑工地在数千英里之外。 更近一步,使用操纵杆的技能也不需要,挖掘机甚至可以通过类似 Wii Sports 保龄球类似的运动控制进行操作。挖掘机的挖掘臂和铲斗可以使用运动跟踪控制器实时复制,通过操作员手臂的运动,让挖掘机的“手臂”实现同样的运动模拟。也就是说,理论上来看,操作者只要知道如何在泥土里挖土,就能轻松地操作一台昂贵的工程机械。 这种方式下,操作的门槛和危险性就都大大降低了。 其实不止斯坦福的研究机构,各国都在开发与挖掘机相关的智能技术,力图用科技改变这个高危行业。去年7月,据外媒Tech Xplore报道,百度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 Research Robotics and Auto-Driving Lab,RAL)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的研究人员昨日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宣布他们打造了一种新的自动挖掘机系统(autonomous excavator system, AES)。 该系统可以让挖掘机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长时间自主物料装载(material loading)作业,同时AES还能提供与经验丰富的人工操作员相当的工作效率。 AES是世界上第一批可以落地现实的无人挖掘机系统之一,它可以让挖掘机实现24小时以上不间断作业。研究人员表示,它在提高挖掘机的安全性和生产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未来,就如同家用无人机一样,我们也有可能在自家的院子里操控自己的挖掘机,来给自家的小花园栽花种树了。
中国科大制备出发光具有方向性的量子点
IT之家 3月15日消息,据中国科大官网发布,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等人与多伦多大学 Oleksandr Voznyy 教授合作,在胶体量子点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在量子点合成过程中引入晶格应力,调控量子点的能级结构,获得了具有高度发光方向性的量子点材料,此材料应用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中有望大幅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Science Advances 8, eabl8219 (2022)]。 外量子效率(EQE)是 QLED 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因此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推进,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已经趋于极限(100%),这时若要进一步提升 EQE 须从外耦合效率角度入手,即提升器件的出光效率。在提升外耦合效率方面,外加光栅或散射结构的方式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并带来诸如角度色差等问题。基于此,不增加额外的结构而是使用具有方向性的发光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 QLED 中使用的量子点材料并不具有天然的发光偏振,针对这一点,研究团队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设计,在核-壳 CdSe-CdS 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对称应力,该应力成功调制了量子点的能级结构,使量子点的最低激发态变为由重空穴主导的面内偏振能级(图 1)。  不对称应力使量子点的最低激发态变为由重空穴主导的面内偏振能级。 随后,该研究团队使用背焦面成像等手段确认了此量子点材料的发光偏振(图 2),88% 的面内偏振占比使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这一发光方向性的提升可以将 QLED 的效率极限从 30% 提升到 39%,为制造超高效率的 QLED 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背焦面成像(BFP)技术确认了量子点薄膜中 88% 的面内偶极占比。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宋杨、刘瑞祥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和 Oleksandr Voznyy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等支持。 樊逢佳教授于2007-2013年在中国科大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俞书宏院士。随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回国后,他加入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开展量子调控与材料科学结合的前沿科学研究,发展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仪器设备,在量子点 LED 和激光器中的基础化学-物理交叉科学问题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除本项工作外,近期他和杜江峰院士在自旋量子点激光器和激光传感上的两件研究成果也发表在 Nano Letters [Nano. Lett. 22, 658-664 (2022); Nano. Lett. 21, 7732-7739 (2021)]。
AMD明天发布新版显卡驱动 RSR功能将上线
IT之家 3月16日消息,今年1月份,AMD公布于2022年第一季度发布新版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应用程序,支持 AMD Radeon Super Resolution 技术(RSR)。这是一项基于驱动的全新优化升级技术,可为数以千计的游戏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性能的视觉效果。 今天,AMD 发布了预热信息,表示新版驱动将在3月17日发布,该驱动将“改变你的游戏方式”。 IT之家了解到,Radeon Super Resolution (RSR) 是由驱动程序提供的优化升级技术,采用与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相同的算法,非常适合各类不支持 FSR 的游戏,游戏玩家启用 RSR 后可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流畅度。 该功能上线后,用户可以在 AMD Software 启用 Radeon Super Resolution,将游戏分辨率降低到所需的输入水平,Radeon Super Resolution 会自动将显示画面优化升级到原始分辨率。 此外,即将发布的AMD Software还包括新版 AMD Link 应用程序(AMD Link 5.0),该应用程序可帮助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或 Windows PC 上随时随地游玩他们的 PC 游戏。由 Eyeware 技术支持的 AMD Privacy View 技术是一项全新功能,预计将在 2022 年上半年推出,该技术利用 Eyeware 先进的头部和眼球追踪技术,可提供更高水平的隐私保护。 据外媒 VideoCardz,RSR 技术仅适用于 Radeon RX 5000 和更新的 GPU,目前不会支持 Polaris / Vega 架构。
日本机器羊来了!能驮着人踱步,还能四驱行驶
编译 | 杨畅 编辑 | 三北 智东西3月16日消息,近日,在两年一度的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日本机器人企业川崎公司(Kawasaki)推出了一款四足机器人Bex。Bex看起来像一只野山羊,又像一匹马,可以驮着人四处行走。 Bex机器人是一个膝盖上有轮子的四足机器人。这种设计使Bex既可以像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一样四处走动,也能在蹲下锁住关节后像汽车一样行驶。Bex机器人还能够携带最多100公斤的货物一起移动。 一、形似山羊,能走能行驶 据外媒IEEE Spectrum报道,川崎研发的这款机器人灵感来源于非洲和欧亚大陆山区里生活的山羊。机器人的外形被工程师打造的跟山羊非常像,有一对尖尖的角,壮硕的身子和强健的四条腿。 Bex机器人的身子底下安装了一个类似于长板凳的设备,身子上面设计了一个座椅和车把,方便人在上面安全乘坐。 该机器人四条腿走路时并不快,但是还是比较稳的。 川崎的相关负责人在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指出,Bex机器人的四足步行配置是为了适应不平坦的地形。研究团队是将稳定性放在首位。Bex机器人走路时,步态至少在地面上保持两英尺(约0.61米)的高度。这种设计降低了机器人计算的要求,在周围有人时使用Bex机器人更安全。 Bex机器人从四足走路模式切换到四轮驱动也是一气呵成,先缓慢下蹲,然后腿部的轮子着地后,小腿部分抬高向内收起,紧接着会启动一个电机,该电机会驱动机器人像汽车一样行驶。 机器人用轮子前进时就比用腿走路时快了更多,感觉也更稳了。 在展会上,Bex机器人还展示了载人时运动的状态。 二、人形机器人研究副产物,腿部是研究重点 Bex机器人主要是根据人的指令(乘客手柄操纵或远程操作)和安装在机器人身上的陀螺仪等传感器信息计算出的数据进行运动。 从2015年以来,川崎一直在开发一个名为Kaleido的“Robust Humanoid Platform(RHP)”人形机器人项目,Bex机器人是RHP项目的衍生产物。 负责RHP项目开发的Masayuki Soub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时,感觉到了研究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困难,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外形相同,具有多功能性,但是投入实际应用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开发一种使用车轮进行移动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Nyokkey,但是车轮不适合在不平整的地面上移动。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在人形机器人和Nyokkey机器人之间的中间地带也有可以研究的内容,RHP项目团队就开始开发四足行走机器人Bex。同时,他们相信在开发人形机器人时研发的步态技术可以应用于四足行走机器人。 Bex机器人的底座是人形机器人,但是上半身也就是“羊头”部分是不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可以与使用机器人的建筑工地或者工厂合作,由他们进行定制。 而机器人的下半身的四条腿则是川崎要继续专注研究的部分,川崎也会将其作为开放式创新平台来对外提供。 三、工地农田都能干活,Bex机器人可身兼数职 Masayuki Soube还讲了Bex机器人的几类可能用途。 一种应用是携带轻型货物,研究人员想要设计Bex机器人能在建筑工地运输材料。 第二类应用是检查,在巨大的工厂里面,Bex机器人可以环顾四周,并远程检查摄像头的监控录像,来检查各仪器正处于什么状态。 Bex机器人还可以驮着人在农田里收农作物。 除了Bex机器人,本次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川崎还展示了一款人形机器人RHP Friends。RHP Friends可以在工厂工作,还能完成救灾和养老院护理等多种工作。 ▲RHP Friends 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做重复劳动或者危险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选择。 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服务型机器人在餐饮、医院等场合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左右。 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数据,全球工厂中有30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工作,增长了10%。 结语:四足和轮式机器人迎来新“伙伴” Bex机器人兼顾了四足机器人和动力汽车或者说是轮式机器人的性能,能两者之间来回转换也增加了其使用范围。 近些年来,四足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像工厂里面的四足巡检机器人、园区里的物流机器人等等。Bex机器人虽然并非第一个兼顾这两种形态的机器人,但也为机器人行业增加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
Redmi首款主摄OIS旗舰!K50天玑9000版影像稳了:还有小米自研“神器”
一直以来,Redmi K系列就以极致的性价比备受青睐,在国内的线上销量可以直接叫板iPhone,尤其是被封为旗舰焊门员的K40系列。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性能等硬件配置方面,K系列一直都是行业顶级规格之一,但是在影像方面始终差了点意思,尤其是旗舰标配的OIS光学防抖的缺失,这也是价格平衡下的无奈之举。 不过K50系列可能要打破这个现状了,今天上午卢伟冰已经正式宣布,K50 天玑9000版将搭载一亿像素主摄,并且支持OIS光学防抖。 这也是Redmi首次实现主摄光学防抖,成为这次除了天玑9000顶级旗舰芯片之外的最大惊喜之一。 同时,官方还剧透K50天玑9000版将搭载小米自研影像大脑,整合软硬件能力,实现2X快拍速度提升58%,1X快拍速度提升30%,0.6X快拍速度提升31%,堪称Redmi史上最强影像机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业内拥有大底主摄+OIS光学防抖的产品,价格普遍都超过了3000元档,这已经是历代K系列超大杯的起售区间。 而这次搭载了天玑9000+120W超快充+1亿主摄+OIS光学防抖的K50天玑9000版,在价格上成为了最大的悬念。 有爆料博主预计,这次三杯旗舰的起售价分别是1999元、2699元,以及3499元,不过就目前曝光的天玑9000版配置来看,很多网友认为3499元相比去年超大杯的3699元还要更低,基本不太现实。
苹果上架翻新iPhone12:能优惠上千元 值得购买吗?
据iphoneaddict报道,苹果官网近日正式上架了官翻版iPhone 12系列,跟之前的官翻机一样,可以享受15%左右的优惠折扣。 据了解,苹果美国官网仅只有6.1英寸的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而英国官网则是iPhone 12 mini和iPhone 12 Pro Max。 64GB版的官翻iPhone 12售价相比全新机便宜了110美元,官翻iPhone 12 Pro则能优惠140美元,按照这样的折扣力度来计算,iPhone 12 Pro Max官翻机应该能优惠1000元以上。 目前苹果官网推出的官翻iPhone 12 系列机型仅在美国和英国市场上架,至于国内什么时候能推出暂不得知。 苹果官翻机相比新机来说,最高可便宜近千元,相信不少用户都为之心动。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官网卖的“官翻机”靠谱吗?值得入手吗? 什么叫苹果官方认证的翻新机?简单来说就是,苹果严格按照翻新流程进行制作的产品,并且要与全新产品一样经过功能标准进行全面测试,同时还会对产品进行彻底清洁,配上全新的电磁和外壳。 此外,苹果认证翻新的产品会使用全新白色包装盒包装,享受免费送货和退货服务,提供一年有限保修服务,支持用户选购AppleCare产品获得额外保修服务和分期付款。 那苹果官方翻新产品值得购买吗?从上文可知,这些产品都是经过苹果严格把控推出的,而且受到苹果认证,你想入手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15%的折扣力度却显得诚意不足,就拿iPhone12来说,官翻产品仅仅只便宜了几百块钱,多少人会为了这几百块钱去买一个“二手手机”,如果遇到大型电商节,新机说不一定也能便宜个几百块。 另外,官翻机的售后服务与新机还是存在差异的。按照苹果官方的说法,官翻机从购买之日起享有1年保修期,主要部件享有2年保修期,这主要指的是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屏和交流电源适配器。 但笔者听身边曾购买过苹果官翻机的朋友表示,购买时间超过1年的官翻机想要维修主要部件却遭到了拒绝。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你不是特别差钱,便宜几百块的官翻机也是需要慎重下手的。 如果你预算有限,又确实想尝试一下苹果手机,那么3499元起的iPhone SE 3或许更适合你。 苹果iPhone SE3采用了苹果iPhone8以来的设计ID,除了单手操作比较方便,确实显得有些落后,不过搭载了iPhone13一样的苹果A15处理器,支持5G,它的性能绝对可以满足大部分游戏。 至于大家最担心的续航部分,有博主测试发现,在50%亮度、50%音量,连接Wi-Fi的情况下,iPhone SE 3累计掉电50%,整体表现优于iPhone 12 mini;而在5G模式下。 iPhone SE 3下载原神的10GB安装包,结果发现5G相比用4G下载居然耗电更少,可见A15仿生确实对SE的续航优化了不少。 那么,如果是你,苹果官翻机和iPhone SE3你会选谁呢?
尽管俄乌冲突持续 梅赛德斯仍将继续投资电动汽车
路透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公司 (Mercedes-Benz AG) 首席执行官于当地时间周二表示,该公司将不会削减未来在电动汽车上的支出,即使该公司正在应对因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而加剧的供应链成本压力。 Kaellenius 对路透表示:" 我们一直在保护对未来技术和产品的投资。这就是我们将要收获的种子。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削减关键项目的研发支出。” 他还说,梅赛德斯正在与乌克兰的供应商合作,这些供应商的运营已经受到了干扰,但要判断更广泛的影响会是什么还为时过早。 自战争爆发以来,油价飙升,加剧了老牌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挑战,这些汽车制造商仍然十分依赖燃油车,而且电动汽车电池所用材料同样价格飙升,例如在俄罗斯大量开采的镍,该行业迎来考验。 Kaellenius 正试图加速梅赛德斯从一家传统汽车的技术公司转变为一家0碳产品且依赖软件和计算能力的公司。 戴姆勒在去年12月与梅赛德斯分道扬镳,凯勒纽斯周二表示,他认为梅赛德斯没有理由进一步将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业务分开。一些投资者则试图推动老牌汽车制造商去生产纯电动汽车。 “只有一家梅赛德斯-奔驰,这家公司将会比人们想象中更快地成为一家全电动公司,”凯勒纽斯在接受采访时说。
AI算法中的围城 外卖骑手的“突围”
作者丨维克多 编辑丨岑峰 困在系统中的外卖骑手正在反击。 近日国外科技媒体Wired报道,平台公司利用算法迫使外卖骑手更快、更高效工作,导致了相关交通事故增多。 为了应对困境,他们正在采取行动:一方面建立沟通信息的渠道分享道路等情况,例如微信群;另一方面对一些明知道不可按时送达的业务,集体拒绝。 这篇报道的观点来自两位学者团队,HUANG HUI和Zizheng Yu。前者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此前在上海做了6个月的零工;后者是卡迪夫大学的教学助理,相关研究发表在《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期刊上。 图注:骑手交流群,来源于Zizheng Yu论文 和Zizheng Yu有相同观点的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冯向楠,他在《社会发展研究》中的一篇论文中说:骑手正通过合理利用规则、主动的合作与抗争、自主选择餐路线和顺序、搭建 “前后台”、寻找成就感与身份认知等方式减少平台的控制,争取劳动的自主性,维护自身的主体性。 同时,Wired报告中提到,针对涉及事故的骑手,平台会在系统中完全删除骑手,订单数据也会莫名其妙的消失。此论点是引用自媒体“一席”的研究报告:《我们应聘过骑手,打过卧底电话,看了1907份判决,最后拼出了这部外卖平台进化史》。 据悉,中国有2亿人正在进行灵活就业,大概占全国劳动力的1/4,而受服务群体(订餐)大概有4.69亿人。灵活就业群体大概来自“夕阳产业工人”和偏远地区的“农民工”。送外卖等灵活就业形势,对他们来说就像创业,因为除了算法,没有人能控制他们,工作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权。 为了保障这些群体的权益,Wired提到,政府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并在3月1号实施,其中有一条规定 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同时,政府还将成立专业的评估团队,深入分析算法的机制,让算法变得“公平、透明”。 1 AI平台如何控制劳动过程? 去年,北大博士后陈龙在体验了5个半月的配送工作,然后将工作经历写成了一篇题为《“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的论文,其中就披露了平台控制骑手的过程与手段。 论文表示,AI与其背后的人,正在通过重新分配控制权和数字控制,进行“优化”劳动过程。 骑手的工作流程是:到店——取餐——送达。骑手GPS定位和配送时间均受到平台和消费者的监控;平台会根据消费者给出的评价对骑手进行奖惩(虚拟积分和现实奖金)。 在骑手的劳动过程中,负责指导骑手工作的是平台系统,负责对骑手的工作进行评估的是消费者,而最终对骑手进行奖惩的工作再由平台系统完成。 因此,在互联网平台行业,控制权的重新分配带来的平台系统与消费者的介入则使平台公司更加容易摆脱劳资关系和雇主责任。 在数字控制层面,平台通过两个角度收集数据,其一针对骑手,智能手机的GPS定位系统、蓝牙、手机传感器的运动状态识别;针对商家和消费者,收集他的地址、楼层、出餐时长、订单重量、体积、消费口味等等。 然后平台根据上述数据对骑手进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生产中的“数值控制”是公开的,平台系统“数字控制”的过程却是隐秘的,因为其收集数据、运用数据结果的过程是隐秘的。 2 劳动者如何应对AI平台? 在论文《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平台劳动过程研究* ———以平台外卖骑手为例》中,研究者冯向楠和詹婧披露了的劳动者的反制措施。 正如前文所述,路线和顺序、搭建“前后台”、寻找成就感与身份认知等方式减少平台的控制,争取劳动的自主性,维护自身的主体性。 作者说:骑手的抵抗与抗争方式有限,并呈现出被动抵抗尝试的特点。只有在极端情形下,骑手才会主动抗争与维权。 被动的抵抗尝试包括,上报异常,延长送餐时间、利用平台规则转让订单以及通过平台申诉机制维权。其中,申述往往没啥用,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权利。 在主动的合作与抗争层面,骑手尝尝采用同伴互助、“用脚投票(辞职、不干了)”、主动维权。采取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发生在极端情况下,往往是骑手无奈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Zizheng Yu论文 同伴互助在论文中被定义为微弱的反抗,骑手一般以站点为单位,建有自己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骑手可以交流送餐技巧,如餐品如何摆放、路线如何规划、讨要好评话术等。通过以上内容的交流,骑手之间形成互助,以提高送餐效率和减少差评。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不太灵活的人工智能技术,骑手在送餐过程中还是会依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思考规划路线,自主选择。而对个人伤害最大的是对真实情感的压抑: “我们做外卖就是吃苦受罪,受累受气,什么责任都是自己,餐撒了,送错了都是自己的。比如餐撒了,我给你买了。别投诉我,投诉我就要扣钱。( 20180710Y1 - 005)” 在送餐过程中,外卖骑手必须遵守平台规范,态度和蔼地将餐品送给顾客,对于顾客的斥责和谩骂也必须尽量克制并道歉,压抑真实的情感。否则,骑手可能会被顾客投诉,失去奖励和服务分,并被罚款。
中概股“回魂夜”叮咚买菜为何反跌13.56%?或与卖死鱼和变质菜有关
凤凰网科技讯 3月16日消息,多日暴跌之后,中概股终于开始复苏。截至3月16日,美股上市的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均大幅反弹,拼多多、京东等多家企业均上涨6%以上。 一片涨声中,唯有生鲜电商第一股叮咚买菜暴跌,单日跌幅达13.56%,股价跌至2.55美元,创历史新低。 作为生鲜前置仓头部电商,叮咚买菜为何股价暴跌?业内人士分析称,或与“叮咚买菜配送站将报废死鱼充活鱼”消息曝光有关。 3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一家生鲜电商配送站存在把报废死鱼冒充活鱼、把变质烂菜换标签继续售卖等违规行为。从报道中的截图和多处表述来看,该生鲜配送站点正是叮咚买菜。 “这是昨天晚上死的,还比较新鲜”。 “根本没有那么多鲜活的”,该站点员工承认,把报废死鱼当活鱼卖已经是站点内公开的秘密。 有媒体报道指出,北京三元桥叮咚买菜站点工作人员长期将已经死掉的鱼通过技术加工后,伪装成“活鱼现宰”出售给顾客, 暗访视频画面显示,该站点内,死鱼都被存放在冰柜下层的泡沫箱里,仅简单地以碎冰覆盖,当用户下单后,员工会打开冰柜,扒出这些被碎冰掩盖的死鱼,给鱼掏出内脏、去除鱼鳃、刮掉鱼鳞。 叮咚买菜员工正在处理死鱼 隔夜死鱼冒充活鱼现杀,过期蔬菜“翻包”继续卖 更可怕的是,类似的死鱼处理手法,显然不是员工个人所为。媒体拍摄的暗访视频显示,该站点内张贴的水产工作准则明确标注,员工日常巡检时要“挑出死货并制作冰鲜”。 然而,根据行业和国家有关规定,隔夜死鱼明确不允许被制作成冰鲜出售,这也意味着,官方张贴的“挑出死货并制作冰鲜”,事实上就是在鼓励员工“变废为宝”。 除死鱼冒充活鱼之外。该暗访视频还指出,叮咚买菜在实际运营中,几乎在各个品类都存在类似的“过期伪装,变废为宝”的行为。 譬如,在该配送站点内,大量的过期肉制品、奶制品和腐烂蔬果被放置在两个“烂菜筐”中,“缺的东西,先在门口的‘烂菜筐’翻一翻。”站点仓管员告诉记者,如果有顾客下单的蔬果没有货了,就可以从“烂菜筐”中挑选“品相好的”进行二次售卖。 而为了把烂菜二次售卖,分拣员会通过站内的条码生成器重新制作标签,替换上去。 视频显示,一名分拣员表示,冷藏室里的冬瓜和南瓜已经过期,需要“翻包”。所谓翻包,即更换标签重新包装。分拣员撕掉原包装,再一一重新包好,放到电子秤上,按下特定数字快捷键后,这些产品被贴上了标志着当日生产的“新鲜”标签。 2月10日,分拣员要求将一包过期的姜蒜小米辣组合重新包装,该产品内只有两个小米辣,其中一个已经腐烂,图中的客服电话正是叮咚买菜的客服电话。 在暗访视频中,有顾客下单了两份600克的丝瓜,但库存不够,只剩一份。这时,一名分拣员从“烂菜筐”里拿出两份丝瓜放到桌上, “600克这个过期了,不要这个烂的,把那个400克的拆了,两个包一起就完事了。”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份显示2月9日到期的丝瓜,表皮已经腐烂变黑,但经过重新包装后,就变成了两份600克的丝瓜被售卖给了顾客。 而这一行为同样得到了官方默许。在媒体采访期间,一名主管正在店内,对于员工更换标签的行为,搞主管并未进行过任何劝阻。 叮咚买菜曾承诺“绝不把不好的菜卖给用户” 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叮咚买菜用户运营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价值观是绝不把不好的菜卖给用户”。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员工在店内处理死鱼的同时,叮咚买菜站点内的墙上仍然张贴着这句口号。 叮咚买菜站点张贴的标语 尽管多次对外宣传中,叮咚买菜均信誓旦旦表示,不会把不好的菜卖给用户,但近年来,叮咚买菜已经多次因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遭遇处罚。今年1月18日,叮咚买菜因售卖不合格鳊鱼被罚款约38万元,在处罚通知书表示,因存在生产经营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质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等问题的商品,叮咚买菜被处以大额罚款。 而在去年8月16日,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对叮咚买菜予以了2.5万元的处罚,处罚事由同样为对商品的性能、功能、有效期等表示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 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在执法中,监管部门早就发现了叮咚买菜商品的有效期标示等存在问题。但经过半年之后,叮咚买菜的问题不仅仍然存在,在北京站点,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更改商品标签”等行为。 叮咚买菜的创始人兼CEO梁昌霖此前曾多次表示,对于叮咚来说,最大的竞争是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为消费者服务。 叮咚买菜采取的是生鲜电商中的前置仓模式,以每个前置仓站点为中心,辐射服务周边3公里范围,用户在线下单后,由最近的前置仓安排配送员配送上门。 此次暗访曝光的站点为叮咚买菜北京三元桥站点,300平方米的站点主要服务了周边6个小区的居民。新京报报道显示,在数月以来,报社不断接到读者报料,称在该生鲜电商处买到的商品“肉类过期,菜品又老又不新鲜”。 从电商宣称的“价值观”到实际运营中的“卖过夜死鱼”,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盒马此前多次吹哨,警惕叮咚买菜“爆仓” 据媒体此前报道,3月15日当天,盒马 CEO 侯毅在朋友圈曾向行业内的投资人进行过预警。侯毅表示,“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并提醒大家注意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 一位生鲜电商资深从业者表示,叮咚买菜的问题可能出在商业模式和营收结构上。 根据叮咚买菜 2021 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54.8 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 72%,净亏损为 10.96 亿元,较去年同期 12.46 亿元有所缩窄。2021 年全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 77.5% 至 201.2 亿元;净亏损为 64.29 亿元,相较于 2020 年同期 31.77 亿元的净亏损额有所扩大,2019 年至 2021 年三年累计亏损额近 115 亿元。 三年净亏损115亿元,并且从财报看,始终没有盈利的预期。因此,在上市后,叮咚买菜的股价一路走跌。 资本市场和营收的压力,都在不断挤压着叮咚买菜相对脆弱的商业模式。 本次曝光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出叮咚买菜面临的营收压力。一名站长表示,“死鱼当活鱼卖”的原因是“要填补店内损耗”。 另一站点的站长也证实,遇到库存不足时,基本上每个站点都会用过期蔬果顶替。而这些违规操作的理由,都是“可以补损耗”。 为了应对资本市场压力,叮咚买菜一直在收缩。今年2月,知名科技媒体人余德曾经发文表示,“叮咚买菜曾经大水漫灌式的开城、扩张,似乎正在显现恶果”,从数据上看,叮咚买菜一直在不断收缩节省以使得财报上能够体现盈利能力提升。 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前置仓数量达到了1400个,环比仅增加25个,而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增长数量为239个。 2022年初,叮咚买菜更是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上述行业人士表示,叮咚买菜过度依赖低价补贴,而在遭遇营收压力后,首先选择的也是不计代价的牺牲客户体验。 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可以补损耗”取代了“不把不好的菜送给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生鲜赛道上公认的优等生盒马,对于叮咚买菜这样靠烧钱补贴的打法一直有所警惕。此前,侯毅就曾在朋友圈公开提醒过,“叮咚买菜上百亿资金困在里面,船要沉了,靠价格补贴赢得竞争的时代要结束了”。 如今看来,迫于压力而选择了卖死鱼的叮咚买菜,可能真的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