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散热风、扇鼓风机有哪些应用呢?
散热风、扇鼓风机有哪些应用呢?2022-02-25 10:16·正晧科技散热风扇、鼓风机顾名思义其性能就是给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设备、高科技设备等运行时解决热量过高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很多设备都缺它不可。1、电脑散热通常我们在使用电脑时,都有zhi散热风扇为电脑cpu进行散热。这是保护电脑的一种方式。因为电脑在长时间的使用后,都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的话,会导致cpu温度过高而出现自动关机或者蓝屏死机现象,影响正常使用。严重的话还会烧坏cpu,增加维修配件成本。2、汽车降温在汽车上也会安装有散热风扇。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让汽车内部温度升高,为保证汽车内部的零件不被烧坏,就需要散热风扇进行降温散热,保证零件处于正常温度内,不出现故障。3、工业生产一般在工厂的生产设备都会使用工业散热风扇。由于生产环境的缘故,很多设备都在灰尘重、通风性不强的车间工作,长时间的使用,会让设备积累很多杂物灰尘,不能有效散热。散热风扇的使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设备降温除尘、增强通风性,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深圳市正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0多年研发经验的散热风扇制造商。专业研发、生产及销售AC/DC/散热风扇、直流鼓风机。产品主要使用于,气模产品、舞台灯、LED灯、家用电器、音响功放系统、汽车车载设备、仪器仪表、 机械设备等通风散热。产品具有风量大、寿命长、低噪音、防水、防潮、防酸碱、耐高温、高转速等。风机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风量,风压, 轴承形式,可按照客户要求订做。公司秉承客户至上、以高科技为主导、以质量为根本、以诚信赢得客户的信赖,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散热风扇和系统散热方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正晧科技的企业精神;“推动行业发展,与员工共同进步”是正晧科技的企业使命,正晧科技全体同仁将会不懈努力,集体奋斗!共创辉煌!迎接美好的明天!
《本草纲目》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LED屏的新机遇!
刘畊宏有多火?在某视频平台,他的粉丝量已破惊人的五千万。一听《本草纲目》就想拍大腿,刘畊宏将周杰伦的《本草纲目》改编成了一套魔性健身操。评论区堪称周杰伦大型“脱粉”现场,不仅如此还被网友将其与“口红一哥”李佳琦并称为“谋财害命”组合,一个掏空腰包,一个掏空身体,属实让疫情笼罩下的互联网多了一份热闹。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外出购物与健身都极为不便,但是在生活的刚性需求下,不仅需要满足物质需求,更需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对抗疫情。在这样的需求下,LED显示屏也足以发挥妙用,不管是看电商直播,还是居家健身,LED显示屏都能带给你更好的体验!LED显示屏这几年也在直播间领域发力,为网红经济贡献超高人气和订单。LED显示屏如何赋能网红经济?直播间背景屏,这种形式很简单,就是在主播背后安装一块LED大屏,让粉丝通过大屏播放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更深入了解产品特点、使用效果等,帮助主播促成成交。一般来说,直播间主屏对分辨率、刷新率要求比较高,直播出来的画面才不会产生摩尔纹等问题。这种形式也不陌生,在一些大V或者大型直播活动上也能看到。此外,随着AR/VR技术成熟,XR虚拟影棚也逐渐进入一些高端直播间,那就是沉浸式直播间。李佳琦直播间首次采用了XR竖屏直播和XR扩展现实技术来展现实时三维场景,让直播间的场景更加真实,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LED显示屏还具有交互功能,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观众在互动过程中感受产品效果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消费冲动,从而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黏性,好的互动模式还能形成良好的消费者口碑营销,对相关行业消费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如今在疫情影响下,众多线下活动难以展开,线上直播无疑成为了大多数厂商促进发展的不二之选,已经逐渐成长为新的经济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直播经济的大火会延伸出专门提供直播场地的直播基地,在直播基地安装LED显示屏,更能在一众平平无奇的带货直播间里凸显更沉浸式的消费体验。LED屏让你体验沉浸式健身的乐趣不得不说,刘畊宏这一波真的有点牛。最近网友们没有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而是相聚在每晚7点半的刘畊宏直播间,等待跳操教学。大家因为疫情压抑的健身需求被刘畊宏点燃,从侧面也反映了健身市场的潜在需求依然庞大。疫情的原因推动了“云健身”的发展,线上健身市场占中国整体健身市场的47.0%达到3701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8958亿元。LED显示屏不仅能够显示丰富的画面内容,还能够实现人屏智能交互,提供不一样的健身体验。国内已有屏企瞄准了这个万亿市场,“LED显示屏+健身+娱乐”新领域,凭借无缝拼接,超高清显示画面,超高刷新率、纳秒级响应速度、超稳定播放系统等优势,给用户带来超震撼视觉冲击和沉浸式体验,改变了枯燥乏味的传统健身模式。总的来说,随着网红经济崛起,直播成为一种常闻乐见的形式,社会接受度非常高。无论是在直播间安装LED显示屏,还是通过户外LED显示宣传直播信息,这一市场将迎来巨大机遇。如果您有相关产品需求,欢迎您致电小豆科技,我们将为您提供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与优质的服务!
深圳气模风机生产厂家哪家好?
气模应用场景广泛,可以用于国内外各种节日,商场酒店及公司开业庆典,婚庆场合,给企业做形象宣传,活动场所吸引眼球,气模的作用就是用低价格创造高价值。好的气模一定要配置好的气模风机才能展现出完美效果,气模产品从0.5米到10几米不等,风机的参数就要匹配好气模产品,功率大了,浪费资源,功率小了,带不动产品。气模风机是一切用于吹气模型所需要的风机的总称。从工作原理分离心气模风机和轴流气模风机。离心风机从风压上又分高压气模风机、中压气模风机、低压鼓风机,轴流风机主要用于空中舞星等模型。深圳市正晧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气模风机的厂家,公司集模房,注塑,生产,服务为一体,气模风机符合UL,CE,GSG,ROHS等国际标准,产品具有高风量,防潮,防水,耐高温,超静音等优势。常用的气模风机有:7530、9733、12032等。各款风机可按客户需求定制开发,为客户开发出最适合自己产品的气模风机,公司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完善的定制服务,加上多样的产品尺寸、规格型号,是客户选用气模风机的优质生产厂家。正晧科技秉承客户至上、以高科技为主导、以质量为根本、以诚信嬴得客户的信赖,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气模风机,“精益求精是正晧科技的企业精神;“推动行业发展,与员工共同进步”是正晧科技的企业使命,正晧科技全体同仁将会不懈努力,集体奋斗!共创辉煌!迎接美好的明天.
正晧科技散热风扇、鼓风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反向保护
直流散热风扇和鼓风机有正负电源线两条,当散热风扇和鼓风机在安装时,正负两条线接反了,散热风扇和鼓风机会不会因此而造成烧机呢?如果产品没有做反向保护功能一定会烧坏。那么什么是散热风扇、鼓风机的反向保护功能呢? 一般双线绕法的驱动 IC ,因内部有进行保护设计,正负极电源线接反,表现出短路的现象。此时,散热风扇的电流会比正常时高很多,马达电流大,马达自身的温度就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驱动 IC 会因过热而损坏,散热风扇、鼓风机此时就会短路烧坏。 单绕驱动 IC 有一部分内部是没有极性保护的,如果马达定子 PCB 板上没有设计极性保护的话,有可能接上去瞬间烧坏了 IC 。 为了防止散热风扇因正负极接反而造成烧机的情况,深圳市正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设计散热风扇、鼓风机时就对产品设计了反向保护功能,当散热风扇、鼓风机正负级线接反了,电流为零,表现出不通电,从而保护产品而不被烧坏。 深圳市正晧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散热风扇、鼓风机研发生产厂家,公司集开模、注塑、生产服务为一体,产品符合UL、CUL、UKCA、CE、SGS、ROHS、加州65等国际标准,产品具有寿命长、风量高、防潮、防水、耐高温、超静音等优势。各款散热风扇和鼓风机可按客户需求定制开发,为客户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公司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完善的定制服务,加上多样的产品尺寸、规格型号,是客户合作的优质生产厂家。
豪车保时捷,惹怒车主
全球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在中国。出于对品牌的信任,一些国内保时捷车主购车时接受了厂家延迟补装部分配置的方案,哪知道提车后,保时捷单方面“反悔”,告知车主不再补装。由此,数百名保时捷车主开始了激烈维权,要求赔偿的声音占据微博,并在保时捷新车发布会上“刷屏”。保时捷正遭遇进入中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信任危机。 保时捷遭遇了入华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信任危机。 4月30日,保时捷官方发布“致车主的信”,称因芯片短缺,致使短期部分车辆将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转向柱,且取消了后期补装的计划。 这是维权的车主们首次从保时捷官方声明中确认减配。一些维权车主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在买车时,保时捷销售人员称因芯片供应不足,暂时将车辆减装为“手动转向柱”,承诺后续将免费为车主补装“电动转向柱”。但在购车数月后,一些车主突然听说不补装了,主动向4S店打听,才确认信息。对于这些售价百万元以上的保时捷豪车,官方减配后仅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 “这事陆陆续续已经大半年了,保时捷现在才发声明,实在有些打脸。”一位维权中的车主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4月27日,大量车主涌入保时捷新车上市直播,要求保时捷正面回应的维权信息在直播中刷屏。在一些维权车主看来,若不是这些激烈的行为,车主们很可能连一个公开说明都等不到。《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目前一些保时捷维权群中的人数已超过500人。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在国内受这件事情影响的、仅已经生产出来并交付客户的车辆就近3万辆。”一个保时捷维权群的群主李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配置单是都已经写好的东西,保时捷单方面这样取消,我觉得这已经不是态度的问题,涉嫌欺骗消费者了。” 保时捷直播,维权信息刷屏 保时捷或许没有预料到,旗下两款颇为吸睛的豪车Taycan GTS和Taycan Cross Turismo亚洲首秀和预售线上发布会直播,会被一群维权车主“搞砸”了。 4月27日晚,保时捷直播发布会中,涌入了了大批ID为“保时捷还我电子转向柱”“保时捷抢我电动方向盘”“强盗保时捷欺诈客户”的维权车主,甚至一度刷屏。当时,正在观看这场直播的观众约为1.7万人。随后,此事开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 (图片来源:新浪汽车微博) 一位保时捷维权车主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为提高维权信息关注度花钱买的直播礼物还没有刷完,保时捷就早早结束了这一场直播。 事实上,这一次车主维权早在几天前就开始了。 “这是一种变相强盗行为。”4月24日,一位保时捷车主在黑猫投诉网站上投诉保时捷,称他去年12月花费近129万元,购买了一辆保时捷卡宴,“当时4S店承诺车上缺少的电子转向柱后期会补上。因为这个配置是包含在价格内的基础配置,现在却单方面不再提供补装。” 在该车主集体投诉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维权车主,目前集体投诉量已经达到93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张新是一位广州的保时捷车主。2021年12月11日,他在广州番禺区保时捷中心订购了22款Macan一台,选配了14项电动座椅,带电动方向盘等配置。 “3月30日,我在网上得知保时捷单方面取消了电动方向盘转向柱,保时捷官方和番禺保时捷中心从未提前告知,直到我去主动问才确认,说永远不再配置。”张新表示,经他多方确认,该缺失的电子转向柱配件在店外安装需要3.85万元。 “我的诉求有三个,一是要求保时捷按照合同承诺给我车装上原厂的电动调节方向盘;二是赔偿后期安装费;三是退车,按照合同退订金。”张新说,“我拒绝用2300元消费代金券敷衍了事”。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保时捷这一次减配电子转向柱涉及所有车型,包括911、Taycan、帕拉梅拉,但是占比最高的是Macan和卡宴。 “保时捷单方面这样取消,有点涉嫌欺骗消费者了。”保时捷维权群主李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他所在的维权群,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已经扩大到近500人。据李智介绍,国内受影响的保时捷车辆中,仅已经交付客户的就有近3万辆。 让车主不理解的是,现在买车就像“开盲盒”。“有的车主新提的车,装配了电子转向柱,但有的车主被改为手动转向柱却不知情。” 部分消费者表示,保时捷国外官网曾标注“因缺少芯片暂时提供手动转向柱”,却未在中国官网内提及。 《财经天下》周刊就上述问题用邮件形式向保时捷中国官方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有回应。 根据李智的介绍,目前保时捷给维权车主的统一的方案是补偿2300元钱的代金券,而这一代金券,只能在4S店买一些产品周边。比如,雨伞、水杯、帽子等等。 此外,据维权车主介绍,除了公开的补偿外,有的保时捷经销商会“按闹分配”,“你闹得凶一些,就给多一些的补偿,比如1万块钱代金券;但不闹的消费者现在是补偿3500的代金券。” 相比于保时捷的补偿方案,车主的诉求有三种,一是保时捷召回这一批车辆,统一安排到4S店安装电子转向柱,承诺延长质保时间;二是退车;三是返还补装现金。 但这些诉求,均遭到4S店拒绝。 “4S店跟车主明确说了不可能后期补装,也不愿意退车。”李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一些4S店提出,让车主要按照二手车的价格卖给4S店,在他看来,这更不能接受。“一台保时捷刚开半年,折损十几二十万(元)。” 由于保时捷隶属于大众集团,不少车主认为保时捷和大众旗下众多零配件可以通用,如果自担成本去补装一个大众配件,需要花费1.8-2万左右。但如果使用保时捷认证的零配件,改装电子转向柱需要3万到4万元左右。除去价格因素之外,自行改装还存在保修风险,可能导致车辆贬值。 “我问了好几个改装店的老板,有些人说不太想接这个生意。因为补装转向柱需要连接安全气囊和控制系统,改装过程会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李智解释说,“私自去改装,4S店会拒绝给再车辆提供保障,改装后的车残值会更低。” 对于维权车主的相关诉求,4月29日,熟悉消费维权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召回指的是批量性的设计缺陷,直接影响到用户安全的才会启动召回程序。是否以召回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需由相关部门来做判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时捷单方面变更手动转向柱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响安全车辆的设计缺陷。在不影响车辆安全的情况下,不属于必须召回的范畴,解决方案需由保时捷自行决定。 “此次车主维权核心点在于保时捷关于补装的公开承诺没有兑现,让车主觉得自己被保时捷愚弄了。”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补偿2300元的事情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消费者不能接受这种欺骗,消费者在保时捷这波操作中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保时捷来讲,是应该诚心诚意来信守自己的承诺。如果承诺了但是做不了,说明他在承诺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周全,那么一切后果得由保时捷来承担。” 承诺未兑现,保时捷被指销售欺诈 4月30日,保时捷中国发布致车主信,回应了部分车型配置调整。 在这封车主信中,保时捷承认部分车辆将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转向柱,且取消了后期恢复更换计划。 “很多车主由于对此次调整的深层原因不甚清楚而感到困惑。同时,也因为对后续措施和方案的不认同而对品牌产生了质疑。”保时捷称。 保时捷的解释是,2020年以来,全球性半导体产能持续严重短缺导致汽车行业出现生产瓶颈。尽管保时捷官方一直在积极应对,但部分车型的个别配件依然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包括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 2021年下半年,保时捷官方从总部获悉为了保证车辆的及时交付,部分车型配备的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的转向柱,以确保车辆交付后仍可实现方向盘位置调节功能。同时计划待相关芯片短缺情况缓解后,通过改装来恢复这一功能。保时捷中国随即通过全国各授权保时捷中心将这一方案告知相关客户。 这封公开信还表明,保时捷总部目前仍无法预估电动调节功能相关芯片的到货时问。这意味着,此前的恢复更换计划将置客户于持续的不确定性和无限期的等待中。“因此,今年第一季度末,保时捷总部被迫决定取消带电动调节功能转向柱的恢复更换计划。保时捷中国随即授权全国各保时捷中心与相关客户进行主动告知和深入沟通。” 但维权车主们显然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这封信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这里陈述的事实并不准确。比如他们说的‘积极和客户沟通’,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车主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盘是手动的,甚至这几天去订车的客户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盘是从自动改为手动。最后,我上了一些社交平台才知道实情,我很失落。”李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更有部分车主认为,在整个销售和交付的过程中或者在生产的过程中,保时捷方面根本就没有跟客户做好提前沟通,整个销售环节已经涉嫌欺诈。 “这封信就仅仅是美化了一下自己单方面减配的问题,并没有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全球车企都受影响,为什么别家车企没有提出单方面减配,也没有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包括和保时捷一家的大众集团内很多品牌也没有单方面减配,保时捷还是傲慢。”李智说。 一位北京保时捷车主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以北京为例在保时捷德国和保时捷中国直接管辖下的保时捷中心并没有理会车主的三点诉求,只按照他们规定的补偿几千块钱,现在只有经销商有商讨的余地。 “现在他们自己内部也不能统一一个解决方案,可见他们内部管理有一定的问题。不管是德国直管还是中国直管还是经销商集团,他们面对的是中国市场,就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否则,这对消费者不公平,对于企业形象也是一次很大的损害。”业内人士说。 (图源:视觉中国) 保时捷在最大市场翻车 这次保时捷维权风波,会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拐点吗?要知道,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保时捷品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保时捷在2021年的全球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了11%。根据官方财报显示,2021年保时捷营收攀升至33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327亿元),同比增长15%;销售利润5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72亿元),同比增长27%;净现金流增加了15亿欧元,达到37亿欧元。由此,保时捷在 2021 财年创下了16% 的销售回报率。 对于这样的盈利成绩,保时捷高层难掩喜悦。“我们仍会坚持多年不变的战略目标,即在长期内实现每年至少 15%的销售回报率。”在3月召开的财报会上,保时捷首席财务官麦思格强调,“特别工作组已采取初步措施来保障营收,希望确保公司持续满足高收益要求。当然这一目标最终的实现程度还取决于诸多不受人力掌控的外部挑战。” 另外,保时捷高层宣称,已为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所有利好条件。“无论在战略上、运营上还是财务上,保时捷都处于一个绝佳的状态。” 但在目前情况下,这个绝佳状态显然褪色不少。 “保时捷不愿补装,是为了节省成本,与保时捷近期追求高销售回报率的战略有关。”一位保时捷车主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在全球缺芯减产、德国工厂人工费用增加的情况下,保时捷的销量不减反增,而且利润率比他的收入增长的更快,它减配的最核心的目的非常明显。 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9.57万台,同比增长8%,占其全球销量的31.7%。在中国市场,Macan和Cayenne两款SUV是最畅销的车型,销量均超过3万台,轿车Panamera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 今年2月22日,大众方面正式确认保时捷将独立上市,并承诺将在夏季结束之时向市场提供有关上市的最新进展和时间表。这意味着,保时捷或许最快能够在今年内就完成IPO。如果保时捷单独上市,其估值在5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39.77亿元)至10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16.02亿元)之间。 这么大块的蛋糕,谁都会心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此次保时捷能够顺利上市,将会是大众汽车集团创纪录的一次IPO,大众汽车集团也将会募集到一笔可观的资金用以推动电气化转型。从当前看来,保时捷的电气化转型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其纯电动保时捷跑车Taycan新车交付量共计41296台,销量与去年相比已经翻倍,这款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保时捷“灵魂”车型911。 但如今,被保时捷给予厚望的Taycan Cross Turismo新品发布会,却遭遇了“最大市场”的中国车主在线维权。 “从保时捷来讲,首先要重视起来这次车主维权事件。因为保时捷的市场品牌形象打造起来并不容易,更何况保时捷目前还是口碑很好的豪车品牌。”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中国是保时捷第一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保时捷应该珍惜自己羽毛,要谨慎做好每一件事情。” (文中张新、李智为化名) 撰文 / 王达叶 编辑 / 冒诗阳
巨亏39亿后,2022年Q1净利5亿,永辉超市拐点已至?|看财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巨亏的永辉超市迎来业绩拐点。 4月29日,永辉超市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72.43亿元,同比增长3.45%,环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长28.34%;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增长2053.54%。 而在这之前,这家上市11年的生鲜商超龙头,已经连续三个季度遭遇“滑铁卢”,并因此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29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全年,永辉超市营收910.62亿元,同比下滑2.29%;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9.44亿元,同比下降319.78%。 这是否意味着永辉将走出困境? 2021线上销售增长25.6%,而整体营收下滑 “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在居民消费水平下滑以及社区团购低价扩张等综合影响下,公司营业收入略有下滑。”永辉在年报中如是说。 疫情已经成为整个商超行业不景气的共同因素,影响自爆发初期就开始显现。钛媒体App梳理永辉历年财报发现,2015年起,其业绩增速一直保持增长,2019年达到20.36%,2020年突然急转直下至9.80%,增速明显放缓。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自永辉财报 社区团购的影响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了。年报显示,2021年,永辉超市的七大区中,过半出现营收下滑,其中华南和华西地区下滑最明显,而这两个大区正是兴盛优选、钱大妈等社区团购品牌的强势区域。 永辉财报截图 相比外因,内因更值得关注。从收入构成看,2021年,永辉线上实现销售额131.3亿元,同比增长25.6%,日均单量43.7万单,占总收入比重为14.42%。其中,“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1000家门店,实现销售额71亿元;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909家门店,实现销售额60.3亿元。 当线上业务持续拉动公司增长,整体营收下滑则主要来源于线下。据了解,新开75家Bravo店的同时,永辉也另外关闭了34家Bravo店以及123家mini门店。 而线上业务的崛起,得益于企业的战略转型。2021年,永辉发布了新十年规划,明确接下来将坚定科技永辉战略,全力缔造一个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科技零售企业——坚定进行全渠道数字化转型,逐步推进“三个30%”的落地,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分别在坪效、人效、品效方面提升30%的效率。 目前,其全渠道业务战略转型已取得进展。永辉在年报中表示,建立仓端运营及配送管理标准,完成以标准统一、数字化管理、及工具赋能为核心到家仓复制,落地全国441家,优化服务体验,大幅提升履约准时率至95.6%以上。特别是在福建、川渝等区域,通过2021年的持续深耕,到家仓的复制在该区域已达69.6%,履约准时率至96.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2021年12月31 日,“永辉生活”会员数已突破8568.7万户,新增总注册用户数3637.3万户,同比提升28.4%,峰值月活达1070.7万户。 数字化方面,永辉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统“YHDOS”已在福建、四川、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进行了规模性的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推行门店数字化用工制度后,永辉门店的平均用工人效提升24%,标杆门店提升比例高达50%。此外,永辉数字化标杆店货物库存时间已经降低至16天左右,而行业其他同类型商超普遍为20至24天。 巨亏39.44亿,年综合毛利率创上市以来新低 尽管如此,2021年,永辉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亏损局。除第一季度实现0.23亿的微薄盈利,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分别净亏11.06亿、10.95亿、17.66亿,导致最终巨亏39.44亿元。 永辉财报截图 对此,永辉的解释为:(1)收入及毛利率下滑的影响;(2)公司报告期末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较年初下跌2.83亿元;(3)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3.26亿元;(4)对集团长期亏损及准备闭店门店的相关资产提取减值准备3.09亿元;(5)广东百佳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资产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1.43亿元;(6)新租赁准则执行使得报告期利润总额减少4.59亿元,净利润减少5.56亿元。 剔除2、3、4、5项非主营业务的亏损,永辉2021年经营层面的亏损为28.83亿元,即亏损主要来自经营层面,根本在于收入降低而成本上升导致的毛利率降低。 年报显示,2021年,永辉的财务费用贡献了最大成本涨幅,为594.39%,其次是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1%至166.30亿元。据了解,随着2021年1月1日起新租赁准则的实施,承租企业不再对租赁进行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的区分,而是统一采用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在利润表中,则需要将使用权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和租赁负债的利息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分别列示。因此,房租及折旧摊销等项目的相关会计准则改变,导致销售费用增加;同时,租赁负债利息费用的增加导致了财务费用的大额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还新增了一项研发费用,高达4.28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永辉”的落地。 由此,2021年,永辉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2.66%至18.71%,为其近几年以来的最低点,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生鲜及加工产品的毛利率为11.36%,同比下降2.48%;食品用品 (含服装)为15.25%,同比下3.35%。 钛媒体App制图,部分数据参考第三方平台 内外部环境向好,2022年Q1转盈5.02亿 虽然2021年的业绩让人大跌眼镜,但进入2022年,永辉迎来了开门红: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2.43亿元,同比增长3.45%,环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长28.34%;归母净利润5.02亿元,不仅打破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相比上一年同期,更是暴增2053.54%。 报告期内,线上销售额达40.4亿元,同比增长9.9%,占比14.1%。其中,“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988余家门店,实现销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9.2%,日均单量27万单,月平均复购率为50.6%;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910家门店,实现销售额18.8亿元,日均单量19.7万单。 发力线上的同时,永辉也在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线下拓店,2022年第一季度新开超市14家,签约Bravo店2家。 对于永辉这一季的反转,分析认为,一方面,当前公司的竞争环境有所改善。随着监管趋严,社区团购“退热”,2021年众多中小玩家退场,如同程生活破产、十荟团大规模撤城裁员、兴盛优选停止扩张关停低效团店等,而行业巨头阿里、京东等对社区团购业务的投入意愿也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依托于现有门店,开展超市到家的线上零售模式;及时弥补数字化底层建设,调整供应链体系;主动调节库存,探索仓储店等业态……促进了降本增效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受上述消息利好,截至4月29日A股收盘,永辉涨停,股价报收4.43元,最新市值402亿元。
北京健康宝遭受境外网络攻击,到底怎么回事?
◎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4月28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介绍称,北京健康宝在使用高峰期间,遭受到网络攻击。经初步分析,网络攻击源头来自境外。北京健康宝保障团队进行了及时有效应对,受攻击期间健康宝相关服务未受影响。 一时间,“北京健康宝遭受境外网络攻击”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和头条热榜,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攻击可能是DDOS攻击 “这次健康宝遭遇的网络攻击,我们判断可能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即DDOS攻击。北京健康宝是老百姓常用的民生应用,受攻击的话会显著影响百姓日常生活。而这次健康宝及时有效应对,经受住了考验。”4月29日,360网络安全研究院院长李丰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丰沛介绍,DDOS攻击是指境外势力利用大量的僵尸网络针对我目标发起巨量的流量攻击,造成目标线上业务停摆陷入瘫痪,干扰社会正常运行。如果不能有效抵御DDOS攻击,会造成网站失能无法提供服务,例如新闻网站不能打开,收钱缴费无法交易,游戏音乐视频卡顿或者完全无法播放。 北京健康宝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网络攻击“瞄向”民生领域 在大多数人眼中,网络攻击似乎是个遥远的词汇。但事实上,近年来针对民生领域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尤其关键基础设施成为首要攻击目标。而电力、水利、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关系着国计民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这些系统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会影响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城市的停摆。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出现过此类事件。 2019年3月,委内瑞拉电力系统遭遇网络攻击,导致其首都加拉加斯等多个城市灯火骤熄,大半个国家陷入黑暗,多个地区供水和通信网络中断。 2021年5月,美国最大输油管道公司因黑客攻击而停运6天,其首都及东南部地区出现汽油短缺。黑客通过加密手段锁住该公司计算机系统来勒索赎金。该公司被迫支付了500万美元赎金才得以解锁。 同样在2021年5月,爱尔兰医疗机构系统遭黑客攻击,多家医院受到影响,暂停一切医疗事项,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社会护理服务。 就在今年3月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汪文斌曾两次援引360公司《美国国安局NSA(APT-C-40)对全球发起长达十余年无差别攻击》报告指出,美方可以利用量子攻击平台对访问推特、油管、亚马逊等网站的所有互联网用户发起网络攻击,其中我国包括社交软件在内的多个系统也是其重点攻击目标。 事实上,业内有识之士早已形成共识:网络攻击已经不分军用民用,不分战时平时,不分国家、企业、个人,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攻击跳板,随时可以发生造成黑天鹅事件,必须要未雨绸缪。 境外网络攻击手法多样 据李丰沛介绍:“境外网络攻击的意图有多种,主要有针对国内关键设施的攻击破坏意图,还有针对我国高新技术和政治军事领域的情报窃取意图。目前攻击破坏意图常见的攻击类型主要是DDOS攻击,其他情报窃取意图的攻击手段主要是以APT攻击(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为主。此外还有一种勒索攻击,往往被黑客用来牟利。” 美国输油管道则是遭遇勒索攻击,这种攻击是利用各种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被感染者一般无法解密,必须拿到解密的私钥才有可能破解。 图源:视觉中国 而美国国安局的APT攻击又是另一种手段。360首席安全官、大数据协同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杜跃进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APT攻击是一种隐蔽性强、攻击量大的高级别网络攻击,这种攻击往往会为了某个目标进行长久准备,通过一切方式绕过基于代码建构的传统安全方案,并更长时间地潜伏在系统中,让传统防御体系难以侦测。” 防御核心是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安全体系 那么,面对或明或暗的网络攻击与潜在威胁,如何进行有效防范与应对? 李丰沛表示,DDOS攻击是多年来网络空间的顽疾。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用户体验下降,只能被动等待;从网站服务供应者的角度,收益和长期商誉受损。所以网站运营者要提前了解此类安全业务,做好预算和应急预案。 “全面的防御工作需要从网络链路、域名解析、网站应用、数据库服务等多方面着手。然而DDOS的攻防是一个‘非对称战争’,攻防消耗的资源比例悬殊,很容易达到一比一千甚至更高。针对重点保护对象的防御可以获得较多预算,但是要保护整个网络空间全社会面的话,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难解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持续与执法机构合作打击DDOS犯罪市场的根本出发点。”李丰沛说。 虽然,攻防消耗资源比例悬殊,不过李丰沛也表示,“网站运营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抗DDOS供应市场的能力。现有抗DDOS市场较为成熟,不同级别供应商提供了1Gbps、10Gbps、乃至1000Gbps级别的抗DDOS服务能力。” 图源:视觉中国 而针对纷繁多样的网络攻击,安全专家认为,要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增强国家整体安全防护能力,核心是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安全体系。这就需要所有的IT供应商和安全厂商提升自己的安全硬核实力,对于各种攻击破坏意图和情报窃取意图都有各种弹性恢复的备案,保证业务即使在不可避免被攻击破坏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恢复,不造成业务影响。 “网络安防首先要高度重视风险研判并对此做出应急预案,防御网络攻击高度依赖各种各样的威胁情报。重视威胁情报,重视基于威胁情报而确立的场景假设以及基于场景假设下形成的完备预案,才能对安全事件快速发现、告警并处置。”杜跃进表示。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马斯克受“黑帮”唆使?揭秘推特交易背后的煽动者
马斯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推特的攻击从一场口水战升级为全面收购的过程中,他在幕后受到了各种声音的怂恿,从其他亿万富翁到网络喷子,这些人向马斯克传递着对推特不满的声音。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家,马斯克发推上瘾,这让一些人看到了机会。这些人对推特内容审核和管理的憎恨压抑已久,他们把马斯克视作释放这种敌意的理想人选。其中有一个人的个人利害关系重大,他就是推特联合创始人、前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 幕后推手:多西 知情人士称,去年在董事会压力下辞职的多西曾在马斯克耳边悄悄说,推特应该成为一家私人公司。 推特为马斯克惹了不少麻烦。他曾经因为在推特上称英国一名潜水员为“恋童癖”被提起诽谤诉讼。2018年,他那条臭名昭著的“资金已到位”的私有化推文导致他被美证监会起诉,支付了2000万美元罚款,并失去了董事长职位,推文前还得需要特斯拉律师预先审核。 但是据马斯克的朋友和同事透露,在那不久之后,马斯克对这个平台的热情开始高涨。他在2020年平均每天发9次推文。前推特高管称,他们那时开始意识到他与当时的CEO多西萌发的友谊。 多西 这两位亿万富翁偶尔会在推特上互动,并经常发私信。一位推特前高管表示,多西有时会在开会时显得心不在焉,因为他正在上班期间给马斯克发信息。 推特前高管表示,两人的共同兴趣包括探索推特是否可以像前七年那样,以私人公司的形式更有效地运营。多西和马斯克主要关注的是推特作为一个潜在公共产品的角色,而不是一个专注于短期利润的企业。 在多西离职后,他公开批评了公司和董事会,其中许多董事是他一手安排进去的。 去年1月6日发生的美国国会大厦暴乱事件,让马斯克和推特产生了分歧。在骚乱发生之前,特朗普发了一些推文,这被推特高管视为在煽动暴力。知情人士称,多西最初反对封杀特朗普,但后来逐渐意识到,根据推特的规定这是必要的。 推特此举激怒了马斯克,他此前称自己是“一半民主党人,一半共和党人”,并支持杨安泽(Andrew Yang)在2020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尽管他们在如何处理特朗普账号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马斯克和多西之间的友谊在持续。据熟悉多西的人说,过去一年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多西通常留着长胡子和鼻环,他开始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夏威夷和哥斯达黎加,并在那里进行冥想练习。 “埃隆是我相信的唯一解决方案,”多西在4月25日推特接受马斯克收购要约的当天发推文称,“我相信他的使命是拓展意识之光。” 如果马斯克兑现他的收购要约,那么多西将通过他持有的推特股份获利近10亿美元。多西尚未置评。 PayPal“黑帮” 在马斯克以惊人的速度收购推特之前和期间,一个由倾向自由主义的活动人士和商人组成的组织严密的团体一直在鼓励他参与进来。 知情人士称,上述团体包括所谓的PayPal“黑帮”。PayPal“黑帮”指的是这家在线支付公司的前高管,包括马斯克、投资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和企业家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还有一些辅助人物,比如曾在特斯拉董事会任职的特斯拉早期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史蒂夫·尤尔韦特松(Steve Jurvetson);马斯克的弟弟、特斯拉董事会成员金巴尔(Kimbal)也在其中。 马斯克与其弟弟金巴尔 他们的参与,再加上马斯克一直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可能有助于解释他为何对推特如此痴迷的一个巨大谜团:面对世界上这么多问题,为什么马斯克认为自己可以解决? 今年3月,马斯克给《巴比伦蜜蜂》(Babylon Bee)的CEO塞思·迪伦(Seth Dillon)打了电话。《巴比伦蜜蜂》是以《洋葱报》(The Onion)为蓝本的右倾讽刺刊物,已被推特封号,原因是它发了一条推文,将一位著名的跨性别女政府官员嘲讽为“年度男性”。迪伦说,马斯克在通话中要求证实该网站确实因违规而被暂停,并若有所思地说他可能需要收购推特。 私人晚宴 今年4月14日,马斯克前往温哥华参加TED大会,接受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采访。在飞抵温哥华后,马斯克前往一家诺德斯特龙门店取西装。那天晚上,他与一小群人聚在一起,其中包括安德森和尤尔韦特松。尤尔韦特松所在的风险投资公司于2017年就他对待女性的行为等问题展开内部调查,之后尤尔韦特松与该公司分道扬镳。他后来离开了特斯拉董事会,但继续担任马斯克另一家公司SpaceX的董事。 马斯克参加TED大会 一名与会者称,在当地一家餐厅的包间里吃晚饭时,马斯克对谈论推特不太感兴趣。相反,他要求与会者分享他们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论。 第二天,马斯克披露,他正在寻求收购推特。 在那以后,马斯克收到了更多要求,包括来自国会的要求。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本周祝贺马斯克收购推特,并敦促他调查该公司冻结用户、降低有关拜登总统儿子笔记本电脑的报道评级的决定。乔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的个人账户因重复发布新冠肺炎错误信息而被封杀,她说她将申请恢复账号。 如何改革? 现在,推特董事会已经接受了马斯克4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作为特斯拉CEO和全球首富,他将根据多年的不满采取行动,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形象塑造这个平台。 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是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还是根据直觉采取行动。同样地,他对于自己在完成交易后为该平台制定的计划一直很谨慎,除了不断表达他的言论自由观点。他认为,推特是数字时代的城市广场,应该无拘无束,只要不违反法律。 最近与马斯克及其团队交谈过的人表示,他依旧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仍然被推特封杀感到沮丧。 如果马斯克真像他暗示的那样,让推特真正不受控制,那么他可能会释放其他更具分裂性的人格。右翼煽动者查尔斯·C·约翰逊(Charles C. Johnson)因为2015年在推特上呼吁为“除掉”一位著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动人士筹集资金而被禁。 现在,约翰逊已经看到了争取被推特宽容处理的机会。当约翰逊看到马斯克提出收购该公司时,他给这笔交易的负责人贾里德·伯查尔(Jared Birchall)发了短信,后者是马斯克家族办公室的负责人。 “我什么时候能拿回我的推特账号?”约翰逊问道。 “希望很快。”伯查尔回答说。 约翰逊在接受采访时称,虽然他确实想恢复自己的推特账户,但他不打算恢复定期发推,并指出:“我已经不再使用推特了。” 现在,马斯克正在进行一场不同类型的恢复运动。周三,他写道(大概是开玩笑),他将收购可口可乐公司,以便恢复其配方中的可卡因。周四,他又重复了这个笑话,这次标记了可口可乐的官方账号。(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ifeng_tech)。
【硬科技周报】第16周:通用智能计算芯片企业“此芯科技”天使++轮融资超1亿人民币,VR产品设计与协作平台“Gravity Sketch”完成3300万美元A轮融资
「钛媒体Pro周报」通过钛媒体TMTBase全球一级市场数据库,汇总国内外一周投融资事件和热点,旨在让投资人与创业者用户,以时间、数据纵深镶嵌的方式,清晰读懂趋势,把握投资逻辑和最新产业机会。 行业报告目录 报告全文8306字,插图8张 1、行业重点导读 2、一级市场动态 2.1、国内一周融资动态(图:融资项目详情/领域/阶段/亿融资项目) 2.2、国内钛媒体Pro·项目推荐 2.3、国外一周融资动态(图:融资项目详情/领域/阶段/亿融资项目) 2.4、国外钛媒体Pro·项目推荐 3、投资人观点 4、行业观察 5、行业政策 寻求项目曝光、采访可发项目资料到:tmtpro@tmtpost.com 上期回顾:【硬科技周报】第15周:储能安全公司“美克生能源”完成数亿元B轮系列融资,印度最大太阳能开发商“Adani Green”获5亿美元投资 重·点·导·读 硬科技全球投融项目共收录34起,国内融资26起,国外融资8起;从融资领域来看,国内半导体领域发生13起融资,位居第一,智能硬件、新能源领域各发生融资4起,并列第二;国外元宇宙领域发生融资4起,位列第一,智能硬件、新能源领域各发生融资2起,并列第二。 国内投融资方面,杉杉锂电材料完成30.5亿元战略融资,通用智能计算芯片初创企业此芯科技天使++轮融资超1亿元。 国外投融资方面,仓储机器人企业Agility Robotics融资1.5亿美元,VR产品设计与协作平台Gravity Sketch完成3300万美元A轮融资。 自2022年4月18日起至4月24日,钛媒体TMTBASE全球一级市场数据库总计收录国内、国外硬科技赛道投融资事件共34起,其中国内融资26起,国外融资8起。 国内一周融资动态 ✔. 本周钛媒体TMTBASE全球一级市场数据库总计收录发生在国内硬科技赛道的投融资事件26起。 ✔. 从融资数量上看,智能硬件领域9起,半导体领域13起,新能源、智能硬件领域各4起,自动驾驶、元宇宙领域各2起,商业航天领域1起。 ✔. 从融资数量上看,Pre-A轮4起,种子轮1起,天使轮3起,A轮2起,B轮1起,B+轮2起,D+轮1起,战略投资7起,IPO 3起。 ✔.本周披露的亿级以上融资额项目共有9起,半导体领域8起,智能硬件领域3起,新能源领域2起。 国内钛媒体Pro·推荐项目 新能源 杉杉锂电材料完成30.5亿元战略融资 近日,锂电池材料研发商杉杉锂电完成30.5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比亚迪、杉杉能源、宁德时代、昆仑投资、问鼎投资。 上海杉杉锂电成立于2014年,坐落于上海临港新片区,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2021年,杉杉锂电实现营业收入41.8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亿元,占杉杉股份净利润17.99%。显然,这是上市公司杉杉股份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半导体 芯片公司后摩智能Pre-A轮融资3亿元 后摩智能创立于2020年底,是国内首家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大算力AI芯片研发企业。目前团队人员百余人,其中研发团队硕、博士占比70%以上。后摩智能通过底层架构创新,大幅提升芯片性能,可用于智能驾驶、泛机器人等大边缘端及云端推理场景。2021年8月,已完成首款芯片验证流片。 本轮募得资金将持续加大公司在存算一体大算力AI芯片的研发投入,加速在智能驾驶、泛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和布局。
甲骨文吴承杨:Oracle是一个云玩家
数据库行业成为近两年确凿无疑的风口,以往这类底层基础设施往往不被理解和关注,由于技术趋势的演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数据库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 “全球的数据库公司大概有90%在中国”,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云平台总经理吴承杨表示。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中国数据库公司数量暴增是事实,但在行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云平台总经理吴承杨 与全球新生的云厂商和独立数据厂商相比,甲骨文是一家“传统”公司,不过甲骨文并不这么认为,多年来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是其优势,其对行业的理解和观点也值得参考。 吴承杨表示,“很多人把数据或者数据库变成非常高大上的东西,觉得可以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希望越简单越好,需求和供给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由此也引出甲骨文对数据库的看法,“不是造得复杂就会创造无限可能,是越简单使用才越方便,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从行业维度观测,当下企业应用程序使用很多单一用途的专有数据库,每种数据库针对一种数据类型和工作负载,集成过程会耗费开发者大量精力。Oracle提出了用融合数据库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任何数据类型和工作复杂,应用程序只需使用Oracle融合数据库。 Oracle Exadata专有云数据库一体机在满足数据安全合规的基础上,利用公有云资源管理特性以及Oracle自治数据库功能,可减少最多80%的手动数据库操作,适配于分析型和交易型等不同业务。 甲骨文在云时代遭遇不少挑战,有观点认为,甲骨文的架构不适合云计算时代,不过吴承杨认为,企业上云进程不可逆,Oracle是一个云的玩家,而且是被充分证实的云玩家,在咨询机构Gartner的测评中,Oracle云基础设施(OCI)得分落后于AWS,但是已经超过Google Cloud Platform(GCP)等云厂商。 到2022年底,Oracle将在全球拥有44个数据中心,包括云基础设施和云应用在内的云服务年度总营收现已超过110亿美元。 在他看来,大多数中国企业客户选择数据库需要考虑三个要求:第一,是否是云原生公司;第二,是否受到政府监管的要求;第三条,是否有足够的人员支撑业务。回答这三个问题后,企业就应该知道选择走哪条路线。 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亿美金。目前,关系型数据库(RDBMS)占据约80%的份额,Oracle在全球关系型数据库中占据约42%的市场份额,另外两家分别是微软(24%)与IBM(13%)。
科兴生物2021年日均挣3.5亿,是最赚钱的新冠疫苗厂商丨看财报
“疫苗之王”发财报了。 4月30日,科兴生物(SVA.US)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2021年年报,并报告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1年下半年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科兴生物2021年销售额为193.75亿美元(约合128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1.6%,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4.61亿美元(约合559.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08.5%。 科兴生物于1999年3月1日在安提瓜和巴布达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北京,200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保护免受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此前,科兴生物曾研制出全球第一支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完成I期临床研究)、中国第一支大流行流感(H5N1)疫苗以及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科兴生物拥有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对于业绩的暴增,科兴生物在财报中直言公司销售额增长主要来自新冠疫苗克尔来福。 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由北京、大连两大基地生产,对应的生产厂商分别为科兴中维、北京科兴(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大连科兴(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上述三家科兴系公司均为上市公司科兴生物(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孙公司。 手握疫苗,新冠疫情以来,科兴生物业绩也拔地而起。2019年,该公司营收仅2.46亿美元,2020年6月,科兴疫苗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当年公司业绩翻倍,达到5.1亿美元。 2021年2月15日,克尔来福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科兴生物业绩平地起高楼,营收暴增38倍。同期,公司毛利183.03亿美元(约合120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1.6%,毛利率达到94.47%,同比提升9.7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科兴生物在本次财年报告中披露了新冠疫苗的销售分布,其中疫苗出口的销售收入为84.74亿美元(约合559.9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74%,而在2020年这一比重仅为28.43%。 科兴疫苗收入分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兴新冠疫苗在全球供应量超28亿剂,其中,国内捐赠3亿剂。截至4月26日,牛津大学Our World in Data统计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5.5剂次,也就是说,这其中至少有24.2%的疫苗来自科兴生物。 目前,国内共批准了7款新冠疫苗产品上市,分别来自国药中生武汉所、北京所、北京科兴、智飞生物、康希诺、康泰生物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研究所,其中5款为灭活疫苗,1款为重组蛋白疫苗,1款为腺病毒载体疫苗。 上述拥有新冠疫苗的厂商中,已经上市的有科兴生物、智飞生物(300122.SZ)、康希诺(06185.HK/688185.SH)、康泰生物(300601.SZ),从目前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科兴生物无疑是最大赢家,不过,科兴新冠疫苗也是当中最早获批上市的疫苗,具有先发优势。 尝到了先发优势的甜头后,科兴在新冠疫苗研发卡位赛上,更加重视提前布局。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变异株,而科兴的奥密克戎疫苗也公布了最新进展。 4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科兴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用以评价新冠病毒变异株疫苗在各类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差不多同时获批临床批件的还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 去年12月5日,科兴生物获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鼻咽拭子标本,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病毒分离和全基因测序工作。4天后,科兴生物引进了香港大学分离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样本。4月14日,科兴生物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香港特区获得临床批件。 据《环球时报》消息,香港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共同召集人、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此前介绍,中国生物和科兴的奥株疫苗在香港的临床试验计划在下月开始,其中,中国生物的受试者规模约为1800人,将分为三组,分别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奥株疫苗以及一代灭活疫苗。每名受试者都被要求已经接种过两针或三针灭活疫苗或复必泰mRNA疫苗。孔繁毅说,科兴奥株疫苗的临床试验设计和中国生物的大体相似,只是规模较小,预计有300多人参加。 新冠疫苗之外,科兴生物正在开发一系列新产品,包括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多个联合疫苗等。 经营支出方面,科兴生物2021年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91亿美元(约合38.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9%,增长的原因是收入规模扩大和业务扩张的所需的资源投入增加;研发费用为1.55亿美元(约合1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33%,增长的原因在于sIPV(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COVID-19疫苗等疫苗管线的推进。 (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面扩大,白电龙头企业美的增收不增利|看财报
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显现。除了汽车行业饱受困扰外,家电企业的日子也变得愈发艰难。 4月29日晚间,根据美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3412.33亿元,首次突破 3000 亿元,同比增长20.06%;净利润仅增长4.96%,为285.74亿元。这是美的近五年净利润增速最低的一年。 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不止出现在美的公司一家,整个家电行业都面临同样的境况。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行业利润率有所下降。国内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为1218亿元,仅同比增长4.5%。 暖通、消费电器两大业务增加稳健 2021年,美的全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主要系暖通和消费电器两块核心业务均取得了稳健的增长。 根据财报数据,美的集团2021年暖通业务营收1418.79亿元,同比增长17.05%;毛利率21.05%,同比下滑1.85%;包含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他小家电的消费电器营收1318.66亿元,同比增长15.78%;毛利率27.75%,同比微降0.66%。 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1 年,美的集团在中国区域全面推进落实“数一”战略,在 25 个主要家 电品类中,家用空调、干衣机、电饭煲、电风扇、电压力锅、电磁炉、电暖器等 7 个品类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排名行业第一。 渠道方面,美的集团线上营收621.04亿元,同比增长6.63%;毛利率27.55%,同比增长0.67%。在国内的建材家装渠道累计建成逾900家智慧家门店,在区县级市场布局超过2500家旗舰店,在乡镇级市场建成超过11000家多品类店。 从全行业来看,2021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空调市场零售额为1,545亿元,同比增长4.8%。 在销售渠道上,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接近 45%,已达到 690 亿元,同比提升 14.1%;在竞争格局上,线下空调市场份额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前三的企业的零售量份额合计超过 83%。 原材料成本增加超20%,拖累净利润表现 不过,在营收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美的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4.96%,这主要受到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拖累。 在家电原材料中,铜、铝、钢等金属在生产制造中占据较大比重。从2020年开始,这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以铜、铝为例,长江有色网数据显示,2021年两项原材料均价分别上涨20.37%和30.6%。 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变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家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根据美的财报,2021年全年美的原材料成本高达1751.02亿元,同比增加21.2%,占营业成本比重达到84.47%。 美的在年报中称,家电制 造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增长,或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使得劳动力、水、 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出现较大波动,而精益生产与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及终端产品的整体销售价格不能够完全消化成本波动影响,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为此,美的开展了部分铜材的期 货操作业务,降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公司利用银行金融工具,开展了部分外汇资金业务,以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减少外汇负债及进行成本锁定。 加速to B业务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在整体家电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美的也在加速B端业务的转型。 2020年3月,美的以7.43亿元收购合康新能18.73%股份,取得控股权;11月,美的收购了佛山菱王电梯公司,首次进入楼宇系统、智能控制的领域。2021年,美的成为万东医疗控股股东,对库卡机器人进行全面收购并私有化。2022年2月,美的集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落地安徽,总投资约110亿元。 美的在股东信中称,”越是寒冬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更加坚定的投资未来,加快存量升级与增量创造。坚持长期技术投入,彻底推进 IoT 化和数字化变革、加快产品智能 升级与整体智慧家居业务提升,加速点燃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出行这四个核心引擎。” 根据财报显示,美的五大业务板块中,智能家居事业群营收2349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技术事业群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44%;楼宇科技事业部营收97亿元,同比增长55%;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23%;数字化创新业务营收83亿元,同比增长51%。 截至假期前收盘,美的每股股价为57.09元,同比增长7.15%,总市值3955亿元。 (作者 | 饶翔宇)
无人叉车进入3.0时代!这家创企成智慧物流黑马,落地多个世界500强企业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在疫情延烧下,智慧物流进入落地爆发的元年。 百年来,改变货物搬运方式的叉车,对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演化,无人叉车开始在物流体系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2020年初成立的捷象灵越,便是面向制造业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一匹黑马。这家初创公司在全球首创的无人叉车AMR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已落地应用于多个世界五百强、行业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覆盖制药、食品、半导体等行业。 近日,捷象灵越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其中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联合投资;Pre-A轮则由线性资本、挑战者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红杉种子基金、联想之星跟投。 捷象灵越创始人兼CEO吕峰拥有15年的机器人领域经验,曾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担任要职,主导开发过多项国内外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及产品。在捷象灵越宣布新融资进展之际,吕峰与智东西等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吕峰希望,捷象灵越通过将叉车AMR落地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用自动化改变百年搬运历史,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智慧物流的最优解。 一、物流自动化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2018年,因看好AI在机器领域的潜力,创新工场的孵化平台AI工程院将“AI+机器人”作为其第二个孵化方向,并邀请机器人专家吕峰从阿里达摩院加入创新工场AI工程院进行孵化,于2020年初孵化创立捷象灵越。 吕峰本硕均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拥有10余年智能硬件、机器人研发及量产经验,曾任职于GE、格灵深瞳、阿里巴巴达摩院,先后主导过工业机器人、蛇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人眼相机及多款服务机器人的研发。 捷象灵越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华为、阿里巴巴、美团、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团队成员在机器人领域均有多年的科研及工程积累,对于产品与行业的落地结合经验丰富。 经过对市场的深度调研,他们决定将智慧运输、机器人、自动化与自动驾驶技术叠加,以满足日益爆发的制造业物流自动化需求。 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巨变,大量的第二产业(工业)从业人员,转向第三产业(服务业)。工业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用工荒”。 近年来,持续的新冠疫情,给制造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疫情期间,物流是生产制造、物资保供的血液,生产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寄希望于自动化解决方案。 吕峰谈道,在生产制造中,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输送的时间约占75%,物流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重将近3成。人力成本提高、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需求、数字化智能化重塑物流环节等三大趋势正在加速物流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行业拐点已经到来。”吕峰说。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智能物流市场及全球物流机人的市场规模逐年高速攀升。无人叉车、机器人在物流自动化行业的热潮中快速兴起。 去年年底,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企业整体销售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72000台,较2020年增长75.61%,市场销售额达到126亿元(海外销售25亿元),同比增长64%。 如左图所示,中国传统人工叉车市场在2019年后增速明显提升。右图显示,无人叉车机器人市场在过去的四年里销量增长了16倍。 即便如此,无人叉车机器人在整个行业的市场渗透率仍不足1%,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截至今日,捷象灵越打造的新一代无人叉车AMR,已经在多个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中落地应用,主要行业覆盖制药、食品、半导体等,先期引入产品的客户目前也在不断的复购过程中。 吕峰说,相较市面上大多数的AMR移动机器人,无人叉车更容易被工厂企业主接受。一辆普通的国产叉车,最便宜将近3~5万元,一个叉车工人在二线城市1个月收入近7000块钱,整个成本算下来,一年将近十几万。而一辆叉车AMR产品的售价在10~20万元左右,未来产品成本还将不断降低,应用在双班、多班生产场景里,回本周期会更快,投资回报算得过来。 二、叉车的百年进化:从人工叉车到叉车AMR 吕峰将叉车的发展历程划分了3个时代。 叉车1.0版是人工叉车,1920年诞生至今已超百年。人工叉车很依赖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熟练度,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效率瓶颈。 2.0版则是叉车AGV(无人搬运车),通过有反激光导航和无反激光导航两种方式,满足了一定的自动化需求。 “由于是改装升级,2.0版的叉车AGV无法突破因人工叉车整体设计和运动方式导致的行驶空间、运行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其本质还是传统叉车。”吕峰分析。 叉车3.0时代即捷象灵越在做的叉车AMR,更加强调机器人与货物的整体性、安全性,不再是以人为设计中心来操作叉车,而是以货物为核心,让货物自主移动。 下图是传统叉车AGV和叉车AMR的对比。 传统无人叉车通常通过人工叉车本体上加装传感器控制系统,来实现叉车的自动化。在空载尤其是满载状态下,因为本体的形态限制,叉车AGV有一部分的视野盲区,在作业时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舵轮的驱动方式也使得叉车的转弯直径较大,通常是两倍的车长,其灵活性受限。 捷象灵越的叉车AMR从底层重构叉车形态,突破传统叉车多年来固有形态的限制,传感器的布局更加合理,整体设计也更加强调货与搬运货物的一体性。 如图所示,叉车AMR在满载状态下和货物完全是一个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最小单元的货物在移动。捷象灵越实现了360度的安全视野,无感知盲区,同时使得机器人可以原地旋转,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通过性。 “一些客户以及渠道商也称,我们正在做一些重新定义未来的无人叉车。”吕峰说。 三、四个维度全面升级,重新定义无人叉车 总体来看,3.0版本的叉车AMR重新定义了无人叉车,带来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更稳定这四个维度的全面升级,同时成本没有太大变化。 第一,无盲区。人工叉车和叉车AGV分别有约25%、40%的视野盲区。而捷象灵越叉车AMR完全重构叉车形态,让传感器布局更合理,保障能够实现360度的感知全覆盖,无视野盲区。 第二,更灵活。捷象灵越叉车AMR比前两代叉车转弯半径都要小,且可原地旋转,具有更好的灵活性、通过性,能在更狭小的空间运行工作。 第三,更安全。在美国,一辆人工叉车在其生命周期内,涉及到严重事故的概率高达90%。捷象灵越叉车AMR打破传统叉车多年来的固有外形,其U型极致紧凑设计让叉车与货物始终成为一个整体运行,让叉车搬运有更好的安全防护,同时叉车空满载重心重合,带来了更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更高的效率。 第四,更稳定。独特的设计使得叉车AMR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其重心基本是重合的,从物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个设计使得可以更好地保证,整个叉车在运行过程中货物的稳定与叉车的稳定性,不易侧翻,不易滑落。 例如,医疗与食品饮料场景对物流自动化的要求非常高,许多场景过道狭窄,转弯半径很大的机器人或叉车无法通过。而叉车AMR能很好地展现灵活性,从识别货物叉取货物、搬运货物乃至进出电梯,实现全流程跨楼层转运。 叉车AMR在拆舵及马垛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了对周围的防护,无论是人还是货物,基本避免和解决了拆马垛时的安全风险。 在客户做的安全测试中,无论是面对静态障碍物还是动态障碍物,叉车AMR通过过程非常平顺,即使在人为刻意造成极端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很快响应,同时保证人和货物的安全。 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评价说:“区别于2.0时代的无人叉车公司,捷象的新一代无人叉车AMR是一款具有行业革新意义的产品,深刻体现了团队基于对医药与食品饮料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与落地执行力,对推动中国无人叉车迈入3.0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四、两大硬件产品系列,五项核心能力加持 吕峰总结了捷象灵越的5项核心优势:顶尖的软硬件综合研发能力,科研追求与技术落地的结合能力,互通互连、高扩展智能工业化数字平台,着眼定义未来、持续创新的产品能力,优质行业领军灯塔客户及一些头部投资机构的信任认可。 他认为,机器人和无人叉车都注重综合能力,需兼顾创新性、技术性、产品力和稳定性,软硬件能力不能有短板,不仅要追求高技术,也要追求工业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目前捷象灵越有两大硬件产品系列:U型无人叉车机器人系列、平台型搬运机器人系列,更多的是U形无人叉车机器人(即叉车AMR)为主要产品对外,搬运能力从100公斤至最大1200公斤。 其产品具有开机即用、零环境改造、定位精准、自主导航、视觉灵活插取、多重安全防护等特点,涵盖原材料转运、包材转运、半成产品转运、线边库转运以及成品出入库等应用场景。 除了通过叉车AMR提供搬运服务外,捷象灵越还辅以平台型搬运机器人,结合叉车AMR、附属IoT的设备,以及JMS工业智能数字平台,提供软硬一体的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制造业场内物料运转全流程。 JMS软件系统是捷象灵越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化数字平台,以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为核心,实现多机器人任务协同,调度与分配,同时支持与WMS、MES以及工厂自动化设备、IOT设备的自动对接,构建数字生产的信息流闭环,实现智能工厂的任务协同与柔性化生产。 自研的仿真平台主要用于模拟工厂环境、多机器人工作的调试优化,保证在离线情况下,结合JMS系统实现多机器人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发展至今,捷象灵越的团队规模已有四五十人,还在不断的扩招中。 吕峰透露道,捷象灵越未来的规划方向还会聚焦在整个制造业工厂内部的托盘转运,接下来将涵盖两个重点方向: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 硬件产品方面,除了现在主打的叉车AMR外,捷象灵越将在年中的时候推出更小型化托盘搬运机器人;同时,捷象灵越还在开发针对于冷链的机器人产品,来解决冷链行业的自动化难题。 软件产品方面,捷象灵越将重点打造JMS工业智能化数字平台,不仅做机器人调度本身的工作,还有厂区所有IOT设备、库存管理系统的融合,致力于打通整个智能化工厂的数字化全流程。 结语:智慧物流时代,刚刚拉开落地序幕 在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博冰的印象中,吕峰兼具远见和韧性,他率领的捷象灵越核心团队在精准定位、技术攻坚和产品定义上体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和创新力。 “随着无人叉车逐渐进入落地爆发期,我们非常看好在吕峰的带领下,捷象灵越将引领中国无人叉车行业进入3.0阶段,成为中国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一匹黑马。”任博冰说。 如今在新冠疫情压力下,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了保供的有利武器,从长期看,物流自动化也成为中国缓解“用工荒”的刚性需求。捷象灵越首创无人叉车AMR机器人通过多项底层创新,实现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等特性,在无接触物流、自动化仓储、快速反应供应链等场景展现出新一代无人叉车的优越能力。 在吕峰看来,无论是无人叉车还是其他搬运机器人,其规模化量产主要挑战在于产品的标准化,即做出适配于某些行业的产品,从硬件维度能扩充到数万、数十万台规模,这样整体成本才能降下来。硬件标准化、交付案例越多,整个解决方案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客户才更愿意用。 他谈道,捷象灵越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专精特新的先进制造路径,深耕制造业,从方案设计、机器人选配、调度配置、快速响应和部署、个性业务需求等环节为客户的智能制造升级赋能、实现降本增效,打造中国智慧物流的最优解。
被误解二十年的罐头,值得囤|明日浪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1994 年的《重庆森林》里,失恋的何志武在深夜便利店寻找临期凤梨罐头。等他找到第 30 罐并独自吃完所有凤梨,和罐头一起过期的是他的爱情。 ▲《重庆森林》. 虽然不能像记忆那样加上 1 万年的期限,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加工食品」,罐头的作用就是将新鲜食物长久保存,保质期一般有 2-3 年。 长期以来,罐头门庭冷落、名声不佳,2019 年我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仅为 2 公斤。后疫情时代,它更多地进入了国人视野,以一种保底的架势加入囤货清单。 罐头,常驻囤货清单的「小透明」 如果囤货期间有选择,你会囤什么食物? 对于「掌管厨房的神」来说,米面粮油、肉菜蛋奶是少不了的;而「与厨房八字不合者」,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便速食,比如方便面、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微波速食、螺蛳粉、速冻饺子……. 罐头在各类囤货清单里不那么显眼,但它始终存在。午餐肉、黄桃罐头、八宝粥,这些「基本款」罐头,你或多或少吃过。 4 月初,福建援助上海的 10 万份生活物资里有古龙牌罐头;4 月中上旬,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组织罐头行业 18 家重点企业,为支援上海、吉林等地抗疫提供了超过 400 种罐头产品。 囤罐头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即开即食、保质期长、高热量、比生鲜更易储存和运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罐头的百搭体质。 豆豉鲮鱼适合炒油麦菜或者苦瓜,红烧牛肉罐头炖土豆让人多吃两碗饭,午餐肉涮火锅、配方便面、裹上蛋液下锅煎都可以。 ▲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域性和多样性也是罐头的一大特点。 广东的豆豉鲮鱼、北戴河的红烧肉、天津的冬菜、舟山的醉泥螺、云南的云腿、玉林的牛巴、新疆的番茄和葡萄…… 然后罐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内陆地区能吃到海鲜,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用黄桃罐头充盈童年。 我国是罐头生产大国,供应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罐头,但最爱罐头的并不是我们。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 年美国肉类、鹰嘴豆、吞拿鱼罐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 31.8%、25.6%、24.9%;德国罐装蔬菜的销售量大涨 80%,水果罐头也涨了 70%;国内囤积的食物则以面粉、蔬菜、肉类为主,增幅在 50% 到 100%。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食品工业和饮食习惯的区别。 欧美地区有很多半加工或者全加工食品,欧美人一到两周逛一次超市买菜屯粮;国内市场能够提供丰富的初级农产品,对原生态和新鲜的执念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如果需要囤货,编辑们愿意囤怎样的罐头?爱范儿在即食条件下亲身体验了 11 种肉类罐头。 其中的咖喱牛肉得到了较多好评,原因无他,就是价廉物美。不到 9 元一罐,却以牛肉、土豆、胡萝卜的荤素搭配,颇为争气地称得上一道菜,而非仅仅是一个肉罐头。 我的同事小梁是一位咖喱爱好者,她认为咖喱的味道来自于咖喱粉,但她并不失望:「如果真的要隔离,有这种东西已经很了不起了。」 红烧猪肉的评价也不差。尽管它瘦肉的口感不是很令人喜欢,但我们一致同意它拌着米饭吃还不错。 经典的豆豉鲮鱼罐头发挥正常,它算得上广东人囤罐头的第一顺位,对于第一次吃的人来说也很好接受。在同事小吴的心里,它与老干妈齐名,是「可以流传百世的人类食物」。 佛跳墙则被众人嫌弃。1 罐 60 多元却又腥又咸,从没吃过新鲜佛跳墙的同事甚至扬言:「如果这就是佛跳墙的味道,我就会永生不吃。」 可以看到,我们在评测罐头的时候,总是抱着「毕竟它是一个罐头啊」或者「隔离能吃到也不错了」的心态,只要味道不太差,价格不太贵,评价就不会低。 说到底,是我们对罐头的期待并不高,只是将它作为一种囤货方式,一顿可以对付过去的口粮。「食不厌精」的文化,以及对「新鲜」的执着,在我们身上再次得到微妙的应验。 但近两个月,我们都意识到了囤货的重要,在需要频繁采购的生鲜之外,我们愿意牺牲一些烟火气,做味觉上的让步,用足够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你吃或不吃,罐头都在那里,至少不会让你忍饥挨饿,这也不失为一种精神需要。 罐头,比我们想象得好一些 国内的消费者们,对罐头的态度普遍比较冷淡,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不合时宜」。 现代意义的罐头食品产生于拿破仑时代,解决的是军队食物不易长途运输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国产罐头是 1893 年广茂香的豆豉鲮鱼,罐头产业真正快速发展是在 1949 年之后。在军需催化下,1953 年国内罐头产量增长了 15 倍以上。 ▲ 图片来自:图虫 物资匮乏的年代,罐头是许多人心中的奢侈品。演员陈冲回忆起 1979 年在摄制组里的日子,已经忘记当时如何度过十八岁生日,但还记得自己非常羡慕同组演员经常有午餐肉罐头吃。 上世纪 90 年代初,罐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达到小高峰。人们将肉罐头作为年货,将水果罐头视为探病的慰问品。 ▲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2003 年左右,罐头被莫名冠上防腐剂、没营养、不新鲜等标签;而在另一端,大棚种植技术带来稳定的水果粮食供应,菜市场有序运转,物流冷链、生鲜电商、方便速食、外卖发展迅速,罐头进一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从健康角度来说,罐头是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使命是将新鲜食物长久保存。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主要得益于真空密封和严格杀菌,绝大部分罐头食品无需加入防腐剂。 而在营养层面,经高温杀菌制成罐头后,脂溶性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不易流失。不过,蔬菜、水果最好吃新鲜的,它们的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流失。 所以,在防腐剂和营养方面,罐头的问题不大。 罐头的主要问题是高盐、高糖或高油。含糖分较高的水果类罐头、含盐量较高的肉类罐头,都不宜长期过量食用;尽量选择水浸或橄榄油浸的罐头,避免糖浸和精炼种子油浸的罐头。 ▲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当防疫成为常态,罐头在生鲜、外卖等的「包围圈」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仅如此,为了俘获「生鲜至上、不时不食」的国人,罐头品牌们乘着新消费的东风,向年轻化、潮流化、健康化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爱范儿测评的 11 款罐头里,有一款低脂鸡胸午餐肉,它是所有罐头里热量最低的一款,加了黑椒调味,且没有一般午餐肉那么咸,甚至可以空口品尝,被我们评价为最「新消费」的一款罐头。 在这个层面上,它战胜了传统午餐肉。 这样的「新消费」例子不胜枚举。 梅林的四喜丸子、梅菜扣肉、八宝饭,将中式菜肴装进罐头,正好契合时兴的预制菜概念;与此同时,梅林推出「一人食」罐头系列,顺应崛起的单身经济。 李子柒的「人参乌骨鸡汤」以及「山药薏米老鸭汤」罐头,8 分钟自加热,适合熬夜加班族、出游人群等等。 林家铺子推出号称「吃糖自由」「控糖零脂」的黄桃罐头,方便快捷之外再戳中健康痛点。虽然用代糖代替了部分白砂糖,但白砂糖在配料表里依然排在第三位。 时至今日我们对效率的诉求未改,并到达了更为细微的地步,在方便之中还要寻找一些关于健康、营养的附加值,哪怕只是幻象。 罐头一度象征食品工业的繁荣。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战后经济复苏,人们投身于工作,烤箱、罐头、微波炉、自动贩卖机省去了烹饪步骤,重塑了人们的晚餐。 与之类似的是,罐头的 B 端生意也正风生水起。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指出,近几年罐头食品在餐饮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午餐肉为代表的肉类罐头,在火锅带动下产销量逐年增长;粥类产品由从前的餐饮企业熬制,转变为由罐头企业集中制成罐头销往餐饮店;西餐的普及则带动了蘑菇、芦笋、番茄酱、金枪鱼等罐头的销量。 我们不曾远离罐头,以及罐头所代表的商业文明和消费主义。 囤罐头,为了一种保底的生活 关于罐头的一种说法是,罐头食品通过工业化筑造了四季皆可食用的「食品储藏室」,将六月的菜园、八月的果园、大海的鲜美和陆地的鲜嫩都纳入其中。 在防灾场景中,囤罐头这一行为,不只是与季节和地域对抗,还与无常和匮乏对抗。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人们往往会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规划应急食品数量,甚至有保质期 25 年的罐头产品。 2018 年,美国零售商 Costco 推出 「末日罐头套餐」,售价从 1000 多美元到 8000 多美元不等,初衷是预防自然灾害和核武器袭击,疫情更让这款「末日罐头」声名大噪。 ▲ 图片来自:Costco 其中最贵的套餐可以满足 4 口之家一年的食物供给,保质期长达 25-30 年。 国内的罐头商家,同样在近期打出了「末日生存口粮」「家庭物资储备」「应急求生食品套装」等旗号,甚至分成基础版、豪华版、高阶版推荐给消费者。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后疫情时代的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也渐渐有了更强的防灾意识。 罐头在国内从来没大热过,但在今天依然不算过时。 ▲ 图片来自:Unsplash 作为一种工业化标品,罐头比起现制菜肴或许算是消费降级,但它关乎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是对日常的保底,是为未来多保留可能性,恰在如今为我们所需要。 资深罐头消费者「大椰子」告诉爱范儿,他囤罐头的标准就是便宜大碗: 以咖喱罐头为例,囤货价大概在 8 元左右,比外卖更便宜、卫生、量足、品质可控。 大椰子常年备足三个月的口粮,除了继续储备罐头,他还会囤更多的冷冻食品及调味料。这种习惯并非因疫情而起,在国外读书时就已形成: 「当时学业比较忙,经常来不及吃饭,外出吃饭又很花时间,住的地方连着墓地,丧尸危机也得考虑(雾),家里通常会储备 3 个月以上的饮用水和即时/冷冻食品,以及一些生存工具,如多功能军刀、净水吸管、榴弹发射器等。」 而在爱范儿对 11 种罐头的测评之中,各位编辑更想通过罐头维持更好的生活品质。 除了便宜、性价比高的罐头,他们也愿意囤一些特别的罐头,装有不易处理的食材或者味道足够有特色,比如 50 多元一罐的鲍鱼罐头和评价不一的柠檬鸡。 此外,「看起来像现制菜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看到罐头里盛放着肥瘦相间、鲜香浓郁的肉块而非肉糜,已经足够编辑们两眼放光、啧啧感叹。 大家都在期盼回归正常生活,如果暂时不行,那就尽量从充足的准备中,寻找一种日常的感觉。 在囤货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依然用阳台种菜的形式,书写关于绿叶菜的倔强,以此与泥土接近。或许当他们转过头去,看见金属罐头陈列在角落,里面承载的果蔬就来自某个遥远的农场。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