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康泰生物实控人部分股份将被司法拍卖,拍卖价格仅为现价7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昕宁 5月17日,康泰生物(300601.SZ)发布公告称,其实控人杜伟民所持有的524万股公司股份将于2022年5月30日10时至2022年5月31日10时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公开网络司法拍卖活动。 此次股份拍卖前,杜伟民持有康泰生物1.83亿股,占股份总数的26.11%。 对于拍卖原因,康泰生物董秘办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实控人本次司法拍卖是出于个人诉讼原因,暂时无法查询到相关案件的具体情况,但不会对公司层面造成影响。” 5月17日康泰生物股价遭重锤,日内下跌13.32%。自2021年5月17日以来,康泰生物已从217.6元每股跌至57.21元每股,一年时间股票市值跌去71.83%。 淘宝拍卖页面显示,上述股份被拆成21份,其中有20份为每份25万股,每份起拍价为1078.875万元,最后一份为24.11万股,起拍价为1040.4584万元。折合每股43.15元,仅为5月17日收盘价的75.42%。 然而,除了本次司法拍卖,在过去两年杜伟民手中股权一直在发生变化。2020年5月份,杜伟民与其妻子离婚并进行财产分割,将占公司总股本23.99%的股份分割至袁莉萍名下。 当时,为保持康泰生物正常经营,杜伟民与袁莉萍签署了一致行动人与表决权委托协议。康泰生物董秘办人士亦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称,“其(杜伟民)虽然与妻子进行了财产分割,但仍是一致行动人,控制权不会有问题。” 2019年初至2020年8月,康泰生物的股价单边上涨。股价由70元左右涨至最高248.63元每股。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康泰生物同时开展三条路线的新冠疫苗研发,成为当年大热的疫苗股。 股价高位期间,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多次减持,其持股比例持续下降。减持过后,2021年5月至今,公司股票开启持续下跌,由每股200元跌至最低68.46元。 2020年7月,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杜兴连完成30万股减持,减持均价为215.66元/股;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袁莉萍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先后完成1700万股的减持,减持均价为127.69元/股;2021年5月,杜伟民完成51.6万股减持,减持均价180.84元/股。 2021年6月,袁莉萍于将700万股转让给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公告中强调该转让不涉及二级市场减持,并宣布开启新一轮1300万股的减持。上述一系列操作引发深交所关注,袁莉萍随即宣布终止该股份减持计划。 与此同时,从2019年4月以来,杜伟民六次进行股票质押。 目前,杜伟民共有三笔未平仓的股权质押,共计数量为662万股,仅占总股本0.95%,占其持有股份数3.62%。质押股份占比很小,但其中已有两笔达到平仓线,目前仍未解押。
味知香放弃布局社区店 预制菜不适合社区?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有关预制菜的话题热点一直不断,且布局者持续增加,但反映在资本市场又是另一番情景。从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SH:605089)来看,其经历了数倍暴涨再到持续性下跌,自2021年4月27日上市,味知香股价持续走高,曾突破 139元/股,2021年6月以后一路震荡下跌,5月18日,味知香报收57.20元/股,总市值57.20亿元。 华东区域是味知香业务的“重镇”,占其总营收的95%以上,近期,多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关注疫情封控以及社区团购的开展对于味知香的影响。 味知香方面在回复中表示,近期疫情形势,公司通过部分地区社区团购业务的有序开展,不但增加了公司收入,冲抵了疫情的部分负面影响,也培育了部分中青年消费群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团购的火热还不能代表预制菜社区店生意的可行性。味知香在回复经济观察网采访时指出,公司社区店的前期初步测试结果表明,目前运营社区店的条件尚不成熟。对于其与公司现有的加盟店类型的区别,公司表示,社区店选址以小区为考量,主要在居民生活区附近开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应急性消费需求。 去年十月,味知香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社区店在苏州已经进行了试运营。加大社区布局是公司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和考察做出的决策,初次接入社区店,在场景化选址、定价、获客及运营模式方面等都需要逐步摸索,试运营期间会重点监测运营情况,后期测试通过后会开放加盟,以加盟店的形式进行推广。 但在近期,味知香已经明确表示,“运营社区店的条件尚不成熟”。 根据市场上流传的一份交流纪要显示,味知香在去年开设了社区店,但因为社区店成本高,包括租金、水电费,所以销售额不足以支撑一个店的运营。在农贸市场可以存活,社区较难。 一般而言,社区零售生意,顾客群体稳定,流动客人少,多次重复消费是常态,所以商家的加价率都不会太高,再加上竞争激烈,所以利润有限。 味知香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毛利率为25.08%,较去年下降4.31 个百分点。味知香表示,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及电商业务履约成本高导致的物流费用增 加,导致营业成本有所增加。可见,各项成本的增加已经在侵蚀味知香的盈利能力。 不过,近期上海的社区团购为味知香提供了渗透进社区的另一种可能。 上述交流纪要显示,疫情期间,主要是味知香的加盟店店主成为了小区的团长,开通了社区团购之后,可以把一些不去农贸市场买菜的中青年消费群体也触达到。加盟店加社区团购解决了线上线下价格不统一、线上供货的及时性以及配送的物流费用问题,较去年探索的通过社区店触达消费者的方式有明显的获客成本及履约成本的下降。后续这部分业务会持续做下去。 味知香方面向记者指出,在疫情管控下,预制菜速食且易储存的优点得以凸显,有望催化C端市场的渗透。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疫情之后,这部分新加入的团购需求是否还会存在。 有针对B端开展预制菜业务的餐饮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预制菜向C端渗透的主要问题在于性价比,一方面是上游大多数的工厂还未通过全流程式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预制菜较外卖还不具备价格优势,所以疫情过后,新增的用户能否留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外,从相关报告来看,专门的预制菜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占领尚未排至前列。 据英敏特《预加工食品——中国,2021年》显示,消费者购买过的预加工食品品牌种类可明显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牌层级。传统速冻食品品牌以及超市自有品牌占据最顶层,各有超过60%的渗透率。第二层级为中式和西式的餐饮品牌,渗透率在46%和51%之间。新兴预制菜品牌位列第三层级。 而在这当中,18-24岁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餐饮品牌的预制菜(除了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特别是西式餐饮品牌。英敏特食品饮料分析师彭袁君表示,这得益于这类餐饮品牌经常针对年轻群体展开营销活动,并且其产品通常只需在微波炉简单加热。 针对社区团购是否会使得公司对渠道进行重新梳理以及接下来C端拓展的问题,味知香仅表示,坚持深耕零售渠道,同时加大批发渠道业务开拓力度,拓展线上渠道。公司线下经销商及加盟店广泛分布在各大农贸市场、集市、街道门店,贴近消费者生活区域,通过构建高密度的销售网络弥补覆盖范围的不足。 疫情的催化是短期因素,C端预制菜的表现还需观察。民生证券的研报观点指出,短期疫情催化了供需两端,客观上培育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长期来看,预制菜能有效帮助消费者节约做饭时间,降低做饭门槛,对城市消费者有一定吸引力,但目前预制菜在C端的消费场景及价位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认为C端的长期空间仍有待观察。
面对蒸发的万亿美元市值,加密投资者们如何重整旗鼓?
文 | Michael del Castillo 纵观加密领域的历史,其出现过五次重置。 第一次是在2014年,当时基本算是世界上唯一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 Gox在被黑客攻击后崩溃,损失近5亿美元; 第二次发生在2016年,The DAO遭遇黑客入侵,一名攻击者“欺骗”了一份智能合约,使其赠送了价值6,000万美元的以太坊,其在如今相当于80亿美元; 第三次发生在2018年1月,当时泡沫破裂的ICO市场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下跌,并主要以毫无价值的垃圾代币的形式抹去了60%,即超过7亿美元的加密市值; 第四次则发生在2020年3月,当时加密市场与大多数其他全球金融市场一样,贬值了40%。 上述的每次重置不仅引发了价格和市值的增长,也为快速创新扫清了道路。美国最大的两家加密交易所,Coinbase和Kraken,都是在Mt. Gox崩溃后的废墟上发展起来的,因为它们的CEO知道,人们需要在可以信任的地方进行比特币交易。 另一方面,The DAO的爆雷和ICO市场的崩溃则为如今DeFi的增长和DAO的流行奠定了基础,而且很难想象如特斯拉这样的公司会在新冠出现之前购买比特币。 第五次重置则始于上周,也可能是迄今最重要的一次重置。 这次崩溃的原因在于对风险资产的大幅抛售,以及价值400亿美元的数字代币LUNA的突然暴跌,而后者还支撑着价值160亿美元的稳定币TerraUSD (UST) 。 与自由浮动的LUNA相比,每个UST被设计为价值1美元。可是,贪婪和不成熟的技术引发了一场风暴,导致稳定币失去了“锚”。在5月7日至5月12日之间,大约有560亿美元化为乌有。 在新兴的加密货币市场中,严重的熊市崩盘几乎已经司空见惯。在上个世纪,美国股市只经历过5次下跌超30%的熊市。相比之下,比特币只有12年的历史,但加密货币市场竟也经历了同样多数量的严重崩盘。 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看,近期的加密货币崩盘再次提醒人们,针对快速致富的计谋是如何压倒常识的,而如此大规模的资本损失令该行业不得不去重新评估关于加密货币市场杠杆的整个概念,并迫使其去做一个认真诚实的思考,即所谓的创新是否仅仅是装扮后的杠杆,而这个杠杆可能是一个被称为“算法稳定币”的资产类别的丧钟。 为机构投资和家族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Morgan Creek的创始人Mark Yusko表示:“杠杆永远不会让一项糟糕的投资变好,但它可以而且经常会让一项好的投资变坏。这就是我们在过去几个月,特别是在过去一周所看到的,即杠杆水平已经到了怎样的荒唐程度,并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在Terra和LUNA的例子中,这是一个糟糕的想法,糟糕的架构。你不能拿不稳定的资产去给本应稳定的资产做抵押。" 总部位于韩国的Terra Foundation试图通过一种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该算法取代了许多让美元保持稳定的技巧。当价格下跌时,它创造出了一个套利机会,将价值不到1美元的UST代币与价值1美元的LUNA进行交易。从理论上讲。LUNA区块链还提供了一个名为“锚”的DeFi贷款协议,该协议会向储户支付20%的收益。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那时,次级贷款被打包成了具备初始评级水平的新证券进行出售。这次崩溃让市场丧失了信心,并对有着潜在损失风险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多米诺骨牌般的打击。 类似地,在其崩溃之前,稳定币TerraUSD也被认为是万无一失的。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Caitlin Long表示,在这次的事件中,亏损被放大了,因为尽管没什么人理解其背后的软件,但大家都在蜂拥而入,因为它承诺会迅速致富。 目前,Caitlin Long正在打造一家总部位于怀俄明州的加密货币银行Custodia,该银行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没有杠杆的情况下赚钱。“很多被伪装成创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杠杆。”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光速创投 (Lightspeed) 是Terra背后最知名的投资者之一。其不仅管理着100亿美元的资产,也是较早支持加密货币的风投机构,于2013年投资了Ripple,并在最近将其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总额扩大至6亿美元。 也许,对加密领域的押注会成为其最臭名昭著的投资案例之一,可即便如此,该机构的一位发言人依然抛出了挑衅的言论。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计算范式的转变,其带来的影响会比比特币短期价格的波动更大。我们正在加倍下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DeFi和新兴使用案例方面。” 另一个大型投资者、三箭资本 (Three Arrows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Su Zhu在推特上称,LUNA的失败源于执行,而不是它的基本价值主张。为此,他依然自豪地在其推特主页上展示着LUNA标签。 至少,Su Zhu没有像Galaxy Digital的创始人Mike Novogratz那样,在手臂上纹一个LUNA图案,而目前还没有消息表明他打算用这个来做什么。 这里面蕴含的悲剧在于,虽然贪婪无疑是LUNA垮台的关键因素,但它的创建是出于保护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精神的愿望。然而,不断增长的稳定币行业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这种精神。 市值最大的两种稳定币,Tether和USD Coin的总市值为1,260亿美元。尽管是在区块链上运营的,可运营它们的是带有高度集中性质的公司,有时候,这些公司用来当做数字美元抵押品的资产非常不透明。尤其是Tether备受争议,因为它将40%的资产投到了来历不明的商业票据中。 话虽如此,Tether却似乎是从Terra失败中获益的竞争对手之一。在后者崩盘后的几天里,DAI稳定币背后的加密货币MKR上涨了38%。另外,虽然Tether短暂地与锚脱钩了,但很快又重新站稳脚跟,并恢复了作为避风港的地位。 数字资产交易平台FalconX的CEO Raghu Yarlagadda表示:“在上周中旬,投资者们纷纷从Tether转向USDC,以满足他们对稳定币的所有需求,而后者价格上涨到了平常水平的2.5倍。到周末的时候,有趣的情况发生了,人们又从USDC转到了法定货币。” 在这个过程中,最失望的竞争者可能是Circle的首席战略官Dante Disparte。他指出,LUNA的衰落反映了整个稳定币行业的糟糕状况,并称UST只是一个“名义上稳定”的代币。他表示,Terra创始人Do Kwon使用了超过3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这暴露出该项目是一个在去中心化旗帜下运营的集中化实体。 “Terra的行为和它的崩溃,真的、真的、真的违背了Terra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论点,因为它让一小部分人和推特上的一小部分承诺声明来拆散或试图拯救自己。这给人的感觉不仅是集权式的,而且是反复无常和武断的。” LUNA创始人Do Kwon曾不遗余力地与竞争对手展开对抗,而这对公司并无帮助。他于今年3月表示,在看到一些项目陷入困境时感到很有趣。他还在推特上称,UST将摧毁Dai,后者是2014年推出的具有和前者类似结构的稳定币。 其他观察人士,如Mark Yusko和Ark Invest的加密货币分析师Yassine Elmandjra,则认为算法稳定币永远不会成功。虽然过去大多数加密货币市场的重置都是由技术问题引发的,但其他开发者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人们似乎在形成共识,认为改善应该来自于由法定货币所支持的稳定币。 Yassine Elmandjra表示:“对于许多鼓吹加密领域中一些更具实验性的举措的机构投资者和意见领袖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非常谦卑的认识。在我看来,关于算法稳定币是一个有前途项目的理念可以安息了。” 回答这些问题的速度和方法将取决于市场对这一突然冲击的反应。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加密货币已经损失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价值,像比特币就从近7万美元的高点跌至3万美元以下。更紧迫的是,这可能还只是第一个宏观加密熊市,毕竟特斯拉等公司也持有这种资产。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持有公司MicroStrategy——拥有12.9万枚代币,平均购买价格为30,700美元——目前已首次出现了亏损。 好消息是,大多数投资者似乎没有感到恐慌,这应该会起到市场减震器的作用,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可能是因为当LUNA和Terra崩溃时,投资者们已经撤资了。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战略董事总经理Nikolaos Panigirtzoglou表示,该行业“甚至在Terra崩溃之前就已经降低了对加密领域的风险敞口。比特币的均值回归始于去年10月,这意味着投资者从接近2021年末尾时便开始减少对加密货币的押注。”在未来,这些资金的走向将是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一个有用指标。 加密市场的另一个利好消息是,人们普遍认为,LUNA/UST的崩盘不会影响到整个加密生态系统,或传统金融市场。事实上,该行业在上周通过了一个非常大的考验:Tether先是短暂失去了与美元的挂钩,跌至0.95美元,然后便迅速反弹。 Raghu Yarlagadda说,他的客户担心投资者是在故意做空Tether,以压低价格,尽管这些说法没有得到证实。如果Tether失去了与美元的挂钩,那么对加密行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而且可能还会波及到整个金融行业。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则在上周的国会听证会上表示,UST是一种独特的稳定币,它本身不太可能影响更广泛的金融领域。 当然,如果上周的事件能成为一个关于“过度”的警示故事,并让加密行业推出更负责任的创新形式,那倒是不错的,而怀俄明州正在发展的新型金融机构将是一个测试案例。在那里,Caitlin Long旗下的Custodia只是几家寻求引入负责任融资形式的准银行之一,它们拒绝接受资产再抵押,即配置存款并将其借给债务人。 多年来,DeFi领域一直面临着类似庞氏骗局的指控,而如今,其也出现了增长,并正在试图变得对企业更加友好。两大领先平台AAVE和Compound都推出了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产品版本,后者的产品甚至得到了标准普尔的B-评级。虽然这还不属于投资级别,且协议本身管理的资产只有1.5亿美元左右,但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2022云智技术论坛 | 百度智能云全新发布智能对话平台UNIT 7.0
5月18日,百度智能云“2022云智技术论坛-智能对话专场”全新发布了智能对话平台UNIT 7.0。UNIT 7.0包含跨模态对话引擎、知识引擎、洞察引擎等三大引擎。跨模态对话引擎提升智能对话产品的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知识引擎增强企业知识生产、组织和应用效率;洞察引擎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特征和行为,掌握服务质量和产品反馈。会上,“对话+X”生态布局亮相,金融、运营商、能源等领域的生态伙伴也分享富有成效的合作案例。 百度智能云副总裁朱勇在会上表示,“智能对话技术发展与行业场景相融合,是企业进行服务与营销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百度以云计算为基础,人工智能为引擎,打造了云智一体的技术、平台和产品,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促进智能对话生态体系的共生共赢,推进产业智能化持续升级。” 智能对话平台UNIT 7.0的3大引擎 三大引擎全新亮相,核心技术优势凸显 百度智能云AI及应用产品副总经理刘倩在会上发布的智能对话平台UNIT 7.0,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对话场景复杂化、多轮交互常态化、信息量大且形式不一、数据资产无法有效利用等痛点。 跨模态对话引擎,实现了全链路升级,从语言理解到跨模态理解,从语言生成到跨模态对话生成,同时融合数字人提供视觉、语音、语言一体化机器人构建能力,在任务式对话、开放域对话上的能力都有了新的升级,可有效应对复杂对话场景、多模态信息,显著提升智能对话产品的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知识引擎基于百度知识中台构建,可自动化地形成文档、FAQ、知识图谱,甚至是多模态的知识内容,大幅提升企业知识生产、组织和应用的效率,为企业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好基础。 洞察引擎则可辅助实现以对话为核心的企业数据业务价值挖掘,提供多维度分析能力,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特征和行为,掌握服务质量和产品反馈等,并沉淀优秀话术,挖掘潜在商机,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据了解,UNIT 7.0所采用的PLATO-XL对话生成模型,是全球首个百亿参数对话预训练生成模型,可大幅提升开放域对话的知识性与逻辑性,并提高在任务式对话中的表现,可在金融机构、航空公司等企业所应用的虚拟助手、虚拟客服等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更优的拟人对话体验。UNIT 7.0的情绪识别能力源自百度在业界首次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赋予机器人更多的共情能力,可通过多轮交互让用户在对话中体验到情绪上的安抚。 百度还为UNIT 7.0应用第二代SMLTA技术,实现了流式端到端识别的能力,可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并降低延迟,满足企业应用需求。此外,百度还打造出业界独家的多方言统一建模模型,支持多方言混合建模,破解方言识别难题,该技术已经应用在中国联通31个省的10010智能客服中,极大地提高了部署效率。 百度智能云智能客服产品业务负责人侯浩发布了智能视频客服、智能培训、智能客服一体机三大应用新品,以及全渠道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数字理财专员、电力调度机器人、客户之声VoC、智能公众服务热线五大场景方案。 “对话+”时代加速到来,金融、运营商、能源等多行业落地 目前,百度智能云智能对话平台及其产品矩阵,正在深入到各个行业场景中,通过“智能对话+”赋能越来越多企业,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如浦发数字理财专家“小浦”,2021年累计促活客户上千万人次,累计理财产品销售额上百亿;全国产化Call Center呼叫平台,目前服务日均几十万通外呼量,达到同期人工外呼量的20倍。“对话+”在运营商、能源行业也有落地。中国铁塔集团投入使用的换电智能客服已在31省开通服务,截至4月底,智能客服累计分流解决率达到40%。浙江浙达能源配网智慧大脑的虚拟全能调度员,已在东部某省份多个地市上线,每年节省运行人员成本费用数百万元,2021年停电投诉率同比下降50%以上。 据了解,“对话+X”企业级应用生态的合作伙伴已达上百家,论坛上北京合力亿捷分享了与百度智能云共生共赢的合作经历。未来,百度智能云将联合更多伙伴,将智能对话业务拓展到更多行业、更多区域,共同开拓共生共赢的生态大局。更多企业在“对话+X”生态赋能下,加快转型迭代,完成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共聚产业变革新动能。
小米一季度净利润腰斩 中国智能手机月销量低于十年前同期水平
5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一季度营收为733.5亿元,同比下降4.6%;期内亏损5.3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7.89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下降52.9%。 小米的利润表现之所以会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58亿元,同比减少了11.1%;智能手机出货量也由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4904万部減少22.1%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3850万部。另一方面,小米一季度因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让这家公司损失了约35.5亿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20.63亿元。 “一季度,香港和上海的疫情让小米的很多线下门店被关停。同时,疫情也对用户的消费欲望和物流运输产生了影响,导致小米的智能手机销量下滑。”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在财报会上表示,影响一季度的外部因素在二季度是否会有所改善,仍存不确定,小米将保持观察。不过,供应端将会有明显改善,小米将随时保持与合作伙伴的密切沟通。 截至5月19日收盘,小米报11.08港元每股,跌幅4.97%。 手机业务下行,中概股危机波及投资 2022年一季度,小米卖出的手机数量比去年同期少了超过2成。 小米在财报中解释称,核心零部件供应的持续短缺、新冠疫情反复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及供应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8.2%,小米在大陆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到了第五位,市占率为13.9%。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表示,小米中高端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线下渠道出货量占比超50% 。疫情对小米的生产、销售、物流,以及线下门店都有影响,小米的成本和费用都有提高。同时,一季度低端芯片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销量。 不过,好在线上渠道和高端化战略,部分缓解了小米手机业务的下滑态势。 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Q1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线上渠道出货量市占率为32.3%,排名第一。 同时,根据Canalys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近400万台,ASP(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4.1%。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定价人民币4000元至6000元价格段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列安卓智能手机厂商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手机销量的下滑,一季度中概股低迷的市场表现,也是影响小米经营表现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小米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由2021年第一季度收益21亿元变为亏损36亿元,主要是由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上市股权投资产生公允价值亏损。其中,主要是小米所投资的金山云和爱奇艺两家公司,拖累了小米的整体投资业绩。 按照一季度期间市值计算,金山云和爱奇艺两家公司共计蒸发了约12.98亿美元。 手机行业整体回到十年前 事实上,手机销量的下滑现象,并不止于小米一家。 一个可以印证的数据是,根据CINNO Research的统计,2月份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销量同比下降超过20%。而OPPO、vivo和小米分别同比下滑了45.7%、38.6%和20.1%。 5月16日,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称,1-3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为6934.6万部,同比下降29.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约98%的智能手机,也录得基本一致的跌幅。 同样,根据Wind的数据,2022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146万部,同比下降40.5%。如果将这一统计口径拉回到十年前,会发现2012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58.60万部。这就意味着,现在国内手机行业整体出货量水平,已经低于十年前的同期水平。 行业分析机构IDC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下滑4.9%、10.5%、7.8%和11.2%,仅在2021年实现1.1%的增长。 市场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宏观环境叠加疫情影响,导致当前智能手机市场整体消费情绪不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同比下降9.7%。 于是,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向上游供应链砍单。天风证券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目前从高端到低端品牌都在砍单,手机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各大安卓手机品牌2022年出货计划迄今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占2022年原出货计划的20%)。 可以想见,如果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在二季度仍无法明显改善,小米包括手机行业整体都将进一步走进更长的下滑周期。 (作者 | 饶翔宇)
“斗志姐”网红直播间被查!卖的阿迪达斯、李宁、特步是假货
5月1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与武汉市黄陂区市场监管局、武汉市黄陂区公安分局组成联合执法组,对黄陂区一直播涉假服饰仓库进行突击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现场发现: 仓库内有“玖品仓”“斗志姐直播基地”等字样,还有正要发出的发货单。 三层楼的仓库货架和挂架上摆满了标有李宁、特步等商标的服饰。 执法人员在直播平台搜索“斗志姐”发现: 有“斗志姐(国潮运动)”“斗志姐(国潮运动小号)”多个用户,其中“斗志姐(国潮运动)”有粉丝38.8万名、点赞19.5万次。其描述称“专注运动品牌23年,拥有10万平方米独立仓储”。 经查,这些服饰的线头完全没有处理过,走针完全是变形的状态,衣服商标是压板机压上去的,布料用手摸有凹凸感。公司一员工称这些服饰“是从网上买的”,执法人员依法没收这些货物并进行全面检定。某品牌打假代理商称:“现场初步甄别,基本可以确定是假冒商品。” 据悉,此次执法行动是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收到举报,经过前期摸底排查后组织的。当天,共扣押涉嫌侵犯商标权服饰2万余件。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涉假商品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互联网直播带货,以低廉的价格销往偏远地区。
市值一年蒸发2000亿,药明康德股东频“出逃”,违规套现29亿被罚
周刊 胡文柳 编|田晏林 整整五天了,CR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还被困在原始股东的丑闻里走不出来。 截至5月19日,该公司股价依然没有止住下跌趋势,报收95.91元/股,跌幅0.43%。虽然这个幅度不算大,但与2021年7月的历史高价172.49元/股相比,药明康德的市值已经缩水近2000亿元。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药明康德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许这从近日股东闹出的丑闻里可发现些许端倪。 事情要回到五天前,5月14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瀛翊投资中心(简称“上海瀛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后者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转让股票不符合法律同时违反了证券法,被处2亿元罚款。 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团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虽然证监会认定上海瀛翊的违法所得为零,但是减持金额却高达近30亿,证监会2亿的罚款跟减持金额相比,或许不算很严重的处罚。” 据了解,在2021年5月14日至6月8日,上海瀛翊陆续减持药明康德A股股票,减持总额为28.94亿元。现在回过头看,那段时间的药明康德,股价还处于高位状态。只是,因为上海瀛翊属于药明康德的原始股东,并且此前承诺“若集中竞价减持,会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但实际上,上海瀛翊没有提前告知,还偷偷减持,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上海瀛翊不是第一个“逃离”药明康德的原始股东。自2018年5月登陆上交所主板,随着股份逐渐解禁,药明康德的原始股东,甚至高管便纷纷开启“减持模式”。 2019年5月至8月,药明康德七名原始股股东合计减持8972.91万股,占药明康德总股本的5.48%,以价格77.125元/股计算,累计套现约69.20亿元。同年6月至10月,又有两名原始股东合计减持5392.35万股,以当时82.05元/股的价格计算,累计套现约44.24亿元。 大家减持理由有“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也有“基金投资正常退出”。2021年8月,股东们继续减持,总金额达到19.45亿元。 令人诧异的是,药明康德的管理层也在疯狂套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药明康德股东及高管或合计减持股份2.90亿股,套现总金额约253.75亿元。 2021年年报显示,曾经重仓药明康德的高瓴资本已经抽身离开,消失在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而且,在2022年一季度,曾经在药明康德暴跌时坚持加仓的中欧医疗,也开始出现减持动作。 药明康德是一家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企业,主要负责制药环节的所有的流程,包括研发外包的CRO、生产外包的CMO/CDMO。 作为A股CRO赛道的龙头企业,药明康德也被视为药企领域的“茅台”股,自2018年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一路攀升,从最低的10.27元/股到最高的172.49元/股,市值最高时达到了4955.2亿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药明康德业绩维持着高增长。2021年营收为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为50.97亿元,同比增长72.19%。 但是在二级市场上,药明康德的股价却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挫,至今未能回到百元之上,市值缩水超2000亿元。此外在融资市场上,药明康德也从“资本宠儿”沦为“资本弃婴”,造成这个局面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似乎与当前CRO行业的投资逻辑即将发生变化有关。 2021年7月2日,药监局发布通知表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这意味着,以后申报临床试验要在现有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那个去比对,对于研发的速度和要求也有了很大提升,CRO的生意将越来越不好做。 此外,此前药明康德的股票估值太高了。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美国CRO公司LabCorp,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161.21美元,约是药明康德的5倍,但是LabCorp的市值却只有药明康德的一半。 5月16日,药明康德发行了不超过7843.42万股新H股。公司表示,建议发行H股的募集资金中,约70%将用于拓展海外业务,约15%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以及剩余金额将用于补充运营资金。 在上述背景下,2022年的药明康德的市值是否会继续探底,还需一段时间的观察。
柔宇启动大规模裁员 员工领打折赔偿金或继续“放假”
文丨张家豪 编辑丨程曼祺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本周三开启了一轮裁员。这是柔宇陷入资金链危机后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柔宇是一家成立于 2012 年的柔性显示屏制造商,由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刘自鸿创立,股权加债权累计融资近 100 亿元人民币,估值一度达到 500 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 资本、浦发银行等。其核心产品包括 to B 供应其它公司的柔性屏幕,如大型会议的柔性名牌;以及 to C 的折叠屏手机柔派。 5 月 18 日,柔宇 HR 开始告知部分员工裁员决定,所有收到通知的员工需在本周五前选择好离职补偿方案:可以选择拿基本工资(正常工资的 40%) x N(在职年份) 的赔偿 ,半年内支付;或选择月底拿到赔偿,但赔偿金打五折。员工也可以选择不离职,但要继续 “放假” 到今年九月甚至更久,期间公司会按最低标准 2360 元支付工资。 一名在职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目前市场、销售、解决方案与产品开发平台、智能移动终端事业部(主要做手机) 等部门的员工均收到了通知。各部门裁员比例尚不清楚,但该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涉及裁员的部门只有个别在柔宇工作 4 年以上的老员工没有收到通知,部分部门裁员比例超过 50%。 裁员的同时,柔宇则决定给 “先进技术研发及生产平台”(ATP)部门的员工加薪。ATP 主要负责柔性屏幕研发及生产,对应其 to B 向其它客户供应柔性屏的业务。 一边裁掉终端及职能部门,一边给 ATP 加薪,背后是柔宇酝酿一年,但执行并不算果决的业务转型,即从过去兼有 to B、to C 业务,转向做一个单纯的 to B 屏幕厂商。给 ATP 加薪是为了留住 to B 产品的核心人员。 2021 年 5 月,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加入柔宇科技任 COO,据《晚点 LatePost》了解,赵泓试图推动柔宇转型为纯粹的屏幕供应商,砍掉 to C 业务。 此后,这一想法在管理层内有小范围讨论,柔宇也加大力度拓展了一些 to B 客户,包括赵泓牵线获得的 6 亿元维修屏订单。但直到年底赵泓离开,公司管理层并没有正式对内宣布主攻 to B 的战略变化。这可能显示了柔宇高层对转型仍有犹豫。兼有 to C 业务,意味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如果只做 to B 的屏幕厂商,则是一个典型的中间环节制造业企业。以中国龙头屏幕厂商京东方为例,其去年的营收近 2200 亿元,利润近 260 亿元,市值只有 1480 亿元。 这种犹豫在裁员上同样有体现。据《晚点 LatePost》了解,2021 年 4 月初,柔宇总经办曾透露,柔宇当时账上只剩不到 1 亿人民币现金;同月,柔宇开始拖欠工资,但一直未启动大规模裁员。 去年 12 月为了在欠薪中挽留员工,柔宇与在职员工签订了一份期权协议,新发放了以 4 元 / 股计算,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期权,并承诺如员工能继续在柔宇工作至今年 5 月底,离职时公司会回购这部分期权,一年内付清,但如果提前离开,期权将作废。柔宇赶在期权兑现前开启裁员,被多位员工认为是想避免支付期权回购的费用。 OA 系统显示柔宇目前的员工数不到 500,而 2021 年年中开始大规模拖欠工资前,柔宇员工数量超过 1800。员工们大多是因为被欠工资主动选择离开。这种方式虽然也减少了人力负担,并避免了支付离职赔偿,但给公司士气、融资和对外合作都带来了长期负面影响。 在人员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柔宇到今年才开始缩减办公室开支。据《晚点 LatePost》了解,今年 2 月,柔宇位于深圳南山区联合总部大厦的办公室从两层收缩为一层,到本月底,柔宇将退租南山区总部,所有员工搬到位于龙岗区坪地的柔宇国家级柔性显示基地内办公。今年 4 月,柔宇退租了位于望京的北京办公室。虽然提前退租可能要交违约金,但在操作中,一般可以通过寻找下一个租客来避免。柔宇并没有更早地砍掉不必要的办公场地支出。 即使如今通过裁掉其它部门,给屏幕相关核心部门涨薪,柔宇要在 “减负” 后做好 to B 转型仍困难重重。 柔宇的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自 2016 年 11 月开始建设,项目分两期,总投资约 110 亿元人民币,2018 年 6 月一期产线点亮投产。但柔宇产线空置严重,招股书显示 2018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5.1%、31.2% 和 5.3%,3 年总共生产柔性屏不到 18000 片。有产能,而没客户,这是柔宇困境的一大症结。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断臂求生是理性决策,但以柔宇目前的情况,靠加薪来留住屏幕的核心研发人员可能是不够的。员工在考虑是否继续留在一家公司时,除了到手的收入,也看重未来和希望,在困境中尤其如此。这是现在的柔宇所缺乏的。 原标题:晚点独家丨裁员救不了柔宇
重罚100万元!这公司存大股东占资问题,董事长遭内部通报批评
5月19日晚间,中利集团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事又有了新进展。据中利集团介绍,对于2021年年报披露的资金占用情况系控股股东在未告知公司的情形下操作的。“公司已对控股股东兼董事长王柏兴先生给予内部通报批评,并处100万元的罚款。” 从时间上来看,中利集团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发生在2019年12月~2021年7月期间,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日最高额为14.97亿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84.75%。 中利集团曾透露,2021年发生的资金占用情形主要为公司或通过供应链第三方支付供应商款项后(公司内部已按相关制度履行了业务款项支付审批流程),控股股东关联方后期单方面向供应商借款;或者是控股股东关联方向存在有应收账款余额的业务单位借款,此为控股股东在未告知公司情形下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受上述事件影响,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中利集团的2021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资金占用事件曝出后,中利集团还引来监管关注。 对此,中利集团曾表示,公司发现上述控股股东关联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后,及时与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核实与沟通。“将督促相关方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偿还占用资金,以消除对公司的影响。”( 唐果)
北大团队攻克一世界性难题 成果涉及光子集成芯片和微系统
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获悉,5月18日,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John E. Bowers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文章《Microcomb-driven silicon photonic systems》,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由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表明了研究团队历时3年协同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研究团队介绍,光梳,又叫光学频率梳,因其用途广泛,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光学界的重要研究热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木研究院John Lewis Hall教授和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的Theodor Hänsch教授因在光梳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年来,芯片级的光梳(微腔光梳)由于尺寸紧凑、成本低廉而极大拓展了应用范围。然而,大部分基于微腔光梳的系统级应用中,仅有微腔本身为集成器件,其余的组成部分(包括泵浦激光器、无源/有源处理器件、电路控制单元)均未实现集成,在成本、尺寸和功耗上极大地削弱了微腔光梳芯片化带来的优势,因此,集成光梳系统层面的集成对光频梳技术的实用化和普及化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近20年来,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硅光)借助成熟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可大规模集成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功能器件,极大提升片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和容量,可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通信系统、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变革性突破。这是公认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布局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光电子领域竞争的主阵地。 目前,随着应用市场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大幅度提升,硅基光电子片上系统架构正向多通道和高并行的架构演进,随之而来的是日趋增长的对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并行光源的需求。然而,由于硅材料本身不发光,硅基激光器的实现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硅基光电子芯片上研发出多路并行的硅基光源更被公认为是该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 王兴军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直接由半导体激光器泵浦集成微腔光频梳,给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提供了所需的光源大脑,结合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工业上成熟可靠的集成解决方案,完成大规模集成系统的高效并行化。利用这种高集成度的系统,实现T比特速率微通信和亚GHz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提出高密度多维复用的微通信和微处理芯片级集成系统的全新架构,开创了下一代多维硅光集成微系统子学科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有望直接应用于数据中心、5/6G通信、自动驾驶、光计算等领域,为下一代片上光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 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硅基集成光电子片上系统图。 北京大学 图 该项工作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完成,也是北京大学和鹏城实验室合作的重要成果,是鹏城实验室电路与系统部重大攻关任务核心内容之一。
科学家首次将AI元学习引入神经科学 有望提升脑成像精准医疗
凤凰网科技讯 5月19日消息,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字节跳动等机构合作的一项技术成果在神经生物学顶级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布。这项研究首次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元学习方法引入到神经科学及医疗领域,能在有限的医疗数据上训练可靠的AI模型,提升基于脑成像的精准医疗效果。 脑成像技术是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够直接观察大脑在信息处理和应对刺激时的神经化学变化、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照。理论上,基于脑成像的AI模型可应用于预测个人的一些表征特性,例如,智商、对于某种药物或某项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等,从而促进针对个人的精准医疗,提高社会的医疗与护理水平。 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虽然现在已经有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这样的大规模人类神经科学数据集,在研究临床人群或解决重点神经科学的问题时,几十到上百人的小规模数据样本依旧是常态。在精确标注的医疗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训练出可靠的AI模型,在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正在成为焦点问题。 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字节跳动、麦吉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们首次提出,使用机器学习领域的元学习(meta learning)来解决上述难题。元学习(meta learning)是一种让机器学会更好地学习的方法,目的是让机器面对全新的任务时能更好地利用在先前的任务中获取的“知识”。 研究者通过对先前的小样本数据分析发现,个体的认知、心理健康、人口统计学和其他健康属性等表征特性与大脑成像数据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相关性。基于小样本数据和大数据集之间的这种相关性,研究者提出名为元匹配(meta-matching)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将大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机器学习模型迁移到小数据集上,从而训练出更可靠的模型,以更准确地预测新的表型。 这一新方法已经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和人类连接组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的数据集上完成了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新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体现出更高的准确率。 实验显示,这项新的训练框架非常灵活,可以与任何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在小规模的数据集上,也可以有效地训练泛化性能好的AI预测模型。 Nature Neuroscience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Nature的子刊,也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顶级的刊物之一,该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系统、行为、认知和计算研究。
这趟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之旅 马斯克想带上你
——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作者 | Amelie 编辑 | Juni 首图来源:The Quint 01 ”很高兴认识你“ 大手笔买下通往WEB3康庄大道的Twitter这才没过去几天,埃隆·马斯克在5月8日的Twitter个人页面上发文说,如果自己神秘死亡,“很高兴认识你”。 图源:Twitter 这篇推文之前,他贴了张图,并配文:“‘Nazi’这个词并不是像他(罗戈津)所认为的那样。” 图源:Twitter 他还@了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的Twitter账号,转了对应的俄文内容。很快罗戈津在Telegram上回复了他: “没人需要你,别胡闹。今天是我们国家庆祝伟大节日——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日子。遗憾的是,在你向乌克兰纳粹分子提供军事通信卫星后,我无法就这一节日向你表达祝贺。埃隆,请想想,你站在哪一边。” 罗戈津是谁?维基百科介绍里这么说: 图源:Google 尽管马斯克推文里的俏皮话不少,也常因为口无遮拦被调侃,在此之前他可很少拿“死亡”开玩笑。显然,马斯克有了个人安全问题上的顾虑。 最新的一篇也暗戳戳表明了他当前居安思危的处境: 图源:Twitter “到目前为止,Starlink(星链,SpaceX计划推出的一项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一直在抵制俄罗斯的网络战干扰和黑客攻击,但他们正在加紧努力中。” 02 薛定谔的“新世界” 赫胥黎 在《美丽新世界》中还写过一句话:具体细节通向品德与幸福,而了解全局只是必不可少的邪恶,这个道理凡是聪明人都是明白的。因为形成社会脊梁的并不是哲学家,而是细木工和玩集邮的人。 当下对于细节的追求趋于完美的人中,马斯克显然算作一个。 从一位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羞怯的南非人,到成为摆脱了童年的桎梏、克服了个人遭遇、用他的野心征服政府和众多行业的美国人,再到未来自我成就的火星人,这不止是看似疯狂追求新世界的“殖民野心”,更像是他不断塑造新身份刷新人们认知的路径。 图源:视觉中国 5月6日早上,马斯克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53颗Starlink互联网卫星在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佛罗里达当地不少居民在网上分享了这一天空奇景,甚至泳池倒影中都出现了这一画面。有人形容,这些卫星升起时,“在黎明前的夜空中产生了一片怪异的光云,像中世纪小说中幻想的怪物一样烨烨闪亮。” 这种效应被称为“太空水母”(Space Jellyfish),由于猎鹰9号的排气和发射时间的巧合而产生的一种反射现象。 图源:Twitter 这是2022年以来SpaceX猎鹰9号发送Starlink星链运作的第18次。 说到Starlink星链,有网友曾经扒出了隐藏在最初Starlink测试版中的消费者服务条款。其中一条提到,火星为“自由星球”,火星殖民地不会承认地球法律。 荒蛮的火星,无人之地,这看起来更像是马斯克向往的“新世界”。 Starlink星链开发的愿景是为了未来人们在火星上沟通用所打造的基础设施,这就像Twitter之于Web3和“民主”的意义,非同寻常。 “当我们把人们带到火星时,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互相沟通的能力。事实上,我认为在火星周围建造 Starlink这样的网络更加重要。”SpaceX COO首席运营官Gwynee Shotwell在采访中曾说。 不过,在最近的TED访谈中,马斯克坦言这种新世界虽有无限魅力,但一开始并不美好: “需要强调,殖民火星,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不会是美好的。这将是一项危险、空间狭小、困难、艰苦的工作。” 毕竟,前往火星SpaceX的宣传口号是,“这很危险,空间狭小。你可能回不去。这很难,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图源:TED 去或者不去,新世界就在那里。 不止火星,疫情洗礼后我们的生活,都已经不复从前。站在新世界的门口,这里无人掌管,秩序混乱,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从如何开启新工作如何接受新文明,到去发现并珍惜生活的意义。 03 去往火星还要多久? 马斯克似乎有种能力,就是把自己的每一分钟最大收益化。 尽管他自嘲只是个书呆子,对社交完全不在行,但如果要说为何早早立下火星征途之梦,那也和他博览群书有些关联。 他提到了《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书对他年轻时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影响,看似是一部戏剧小说,实际饱含哲理。 图源:Amazon “如果我们扩大意识的范围和规模,超出生物和数字,我们将能够更好的提出问题并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这就是我的驱动理念,扩大意识的范围和规模,以便我们可以更好了解宇宙的本质。” 他在TED访谈中如是说。 地球和火星相邻,椭圆轨道上两者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基于现在航天技术能力,航天器飞行约7个月可到达火星。银河系里,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也是他有生之年可以够摸得到的距离。 2002年6月,马斯克投资1亿多美元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究火箭低成本制造以及回收技术。这是去往火星的地基,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 图源:Twitter 他给自己规划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下个30年,其中包括到2050年会带100万人生活在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为了保证这不止是有钱人的度假项目,他觉得飞往火星的票价定在10万美元,几乎可以让所有人都能承受。当然,真想去的人也可以获得旅行的相应贷款,用在火星上的工作报酬来偿还这笔钱。 “对于任何想去的人,我们都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 你问他最快多久可以去火星,他给出的时间是,SpaceX最快将在5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最晚10年内。 04 火星上的“新世界” 对于火星,目前更好的一个理解或许是:可以是地球人类在应急状态下的一个避难所,在地球出现危机时,我们可能在太阳系中延续人类火种的最佳路径。 移民火星的计划中,太多的现实问题也摆在那里。 比如现在的火星表面,种不了蔬菜,也住不了人。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沙尘悬浮在大气层中,沙尘暴无所不在,缺少生命体让这个星球看起来一片荒凉、孤寂。 不止是环境因素,火星的磁场也非常弱,无力阻挡一些强大辐射。如果人类到了火星上,想把它的磁场改造得跟地球一样,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地球上,我们有大气层和地磁场的保护,几乎不用担心被辐射所伤害。到了火星,人类就要面临来自太阳和宇宙的各种辐射所伤害的威胁。 科学家们对此也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利用3D打印技术和行星上的材料,建造出可供人类居住并且能够抵御辐射的基地。 图源:腾讯 马斯克曾在《New Space》杂志网站上撰文详细讲述他的火星移民计划。里面写道搭载宇航员登陆火星则计划在2024年完成,届时火星上将有6艘飞船,并完成寻找水源地和建造推进剂工厂等任务。 图源:马斯克描绘的未来火星蓝图 “在火星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气温变暖,并产生液态水,使其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他想着有一天可以把火星地球化。 首批火星居民想要发展壮大成城市,就必须在火星就地取材,幸运的是火星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火星的表面有铁、镁和铝等金属,还可以从太阳获取电能,火星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也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看起来很合理,除了这些,火星上如果要建立城市,势必将形成一套独立于地球上以有的任何体制,保证该经济体制的公平合理,这都需要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来掌管规划一切。 也许,成了,他就是那个新世界的制定者;没成,无非是地球上又多了一个“疯子”。
保时捷被人民网点名批评,都因为它这一波波骚操作
“ 一入豪门深似海 ” 。这话用来形容最近的保时捷车主再贴切不过了。 深陷 “ 减配门 ” 的保时捷,这两天属实让吃瓜群众吃了个顶饱。 先是黑猫上百条集体投诉,再是直播间刷礼物怒喷,最后再上演短视频车评人 “ 联名控诉 ” 的盛况。 保时捷到底做错了啥?各位搬好板凳备好瓜子,我给大伙切个 “ 瓜 ”。 去年下半年,因为疫情供货和芯片短缺的原因,保时捷 Macan、Panamera 等车型取消了电动转向柱。 焦点就是这个电动转向柱。 转向柱大概是下面动图里长得这样,电动转向柱就是在柱旁边加上小电机、控制模块和存储芯片,从而实现方向盘的上下前后调节。 与之对应的手动转向柱就是加一个手动拨杆,你得自己手动调节,跟手动调节座椅一个味,但没了电动的尊贵味。 电动转向柱可以实现方向盘记忆、舒适进入和一些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是许多豪华高端轿车的标配。 比如方向盘记忆功能。你身高 1 米 9,女朋友 1 米 7,女友开完车后你再开肯定要重新调整座位姿势和方向盘角度。 但有了方向盘记忆功能,你只需要一个按钮,就可以调整到之前提前设置好驾驶姿势。 还有那个舒适进入,你车门一开方向盘和座椅都会 “ 让开 ” ,给你最大的空间进入车内。 优雅!这可太优雅了。 我花个上百万买个保时捷,图的不就是这 “ 管家傍身 ” 一般的享受嘛。 结果有车主爆料,保时捷把电动转向柱换成了手动转向柱,那些 “ 贴身管家 ” 的豪华功能估计要没。 但为了安抚车主,保时捷还拍着胸脯承诺,“ 别急,后续我们会给你免费换电动转向柱 ”。 结果到了今年四月,保时捷转头就反悔了,说我实在拿不出货,赔你们 2300 块,这事就算了。。。 这可把车主们惹恼了,这不耍人吗? 还让车主气不过的是,保时捷 4S 店加装原厂电动转向柱,要三万多。你才赔我 2300 块??? 再次让车主们心态爆炸的是, 有人发现保时捷在北美市场是配备了电动转向柱,只是没有装芯片。 后续芯片一到位,售后不用拆车,几小时就搞定了。 但是国内的用户们,是纯纯的手动转向柱。根据国内车圈大V@吴佩的说法,从手动转向柱换上电动转向柱,工时费就得两天,而且还得把车拆了。 所以大伙纷纷猜测,保时捷压根没打算给中国车主装电动转向柱,就是想用手动转向柱蒙混过关。 这不是双标,区别对待,欺骗消费者吗? 到此,这事就彻底炸锅了。 4 月 27 日,保时捷 Taycan Cross Turismo 新车发布会直播间,刚开播就全是口诛笔伐的声讨弹幕。 无奈官方关闭弹幕,结果车主们直接改成 “金牛保时捷还我电动转向柱”、“宝时捷涉嫌销售欺诈”、“ 保时劫要不还你 2300 飞舞卷” 等用户名,在直播间送礼物刷屏。 眼看压不住怒火,4 月 30 日保时捷发布致车主的一封信。 但这封信不仅没把事缓和,反而越烧越旺。 这封信里没有提一句解决方案,全部是在 “ 哭穷 ” 。 “疫情严峻”,“半导体行业严峻”,“ 我们也很急切 ”,咋解决这事容我再考虑考虑。。 到了 5 月 10 号,“ 减配门 ” 这事算是发酵到了顶峰。 先是抖音车评人蔡老板发布视频声讨保时捷,之后,你能在各种短视屏平台看的 “ 车评人 ”几乎全部统一战线,加入战场,声讨保时捷。 但凡有点粉丝的跟车沾边的,全部都在声讨保时捷,甚至在 “ 讨伐 ” 视频里还带货起了玻璃水。 这事味就逐渐不对了,后面更是出现了短视频创作者假借维权名义,带货、蹭热度的炒作讨伐视频。 好在 5 月 16 日人民网下场,替车主们发声,称保时捷 “ 糊弄了事,没有耻感 ” ,才算稳住局面。 保时捷也终于在昨天公布了解决方案。 针对此前承诺过恢复转向柱电动调节功能的客户,保时捷将履行承诺,免费提供相关功能的恢复服务。对于所有受影响客户,保时捷将提供一整年延长保修服务。 根据大V @PS3 保罗的消息,对于不想恢复电动调节功能的车主,官方还提供 13800 元服务代金券。 时隔近两个月,保时捷“ 减配门 ”终于算告一段落。 回味这份大瓜你会发现,保时捷犯错就错在它们太拖沓了。 如果在 4 月初车主们刚提出诉求时,你就拿出这样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事不就痛快解决了,哪至于闹成这样。 当然了,“声讨保时捷,帮助车主维权 ” 这事闹到最后成为短视频平台蹭流量、尬黑搞热度的话题,瞎带节奏也确实过了些。但有一说一,要不是保时捷没把这事处理好,也不会给他们这机会钻空子。 再多啰嗦一句,2021 年,保时捷全球卖了 30 万辆车,中国市场同期销量快 10 万辆,中国市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连续 7 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所以说,中国消费者选择相信保时捷,也希望车企们能拿出真诚的态度来面对消费者。别再搞 “ 按闹分配 ” 这事了。 最后,希望大伙都能买到一辆到手就能开的放心车。 撰文:脖子右拧 编辑:面线
油价暴涨,除了各种省油“骚操作”还有什么选择?
前几天早上起床时,差评君习惯性地刷了刷朋友圈,想看看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结果发现好几个朋友都在为油价又涨了发出哀嚎。 从我有记忆开始,好像油价就一直在涨,从我小时候我爸 200 元出头就能加满一箱,到现在我自己加油一箱要 500 多元,正所谓 “ 九五加满,倾家荡产 ” 。 2006 年北京汽柴油价格 ▼ 而油价一次次的上涨带来的,则是车主们对于 “ 如何省油 ” 这件事情的思考,没办法,总不能因为油价涨了就不开车了吧? 在这个过程里,无数车主想出了各种奇妙的 “ 骚操作 ” 。 比如很多的新手司机,估计都上过 “ 省油宝 ” 的当( 还有节油宝、节油器之类的名字 ) 。 这玩意儿声称自己只要插到车上就可以节油,有同事就买了个这玩意儿装在了我车上,结果很明显,毫无作用。 同事一怒之下把它拆开后,发现它就是个小跑马灯而已,就这破玩意儿居然敢卖 24 块 8 !? 可惜,当同事想要退货的时候,却发现早已经过了退款日期,只能含恨交了一笔智商税。 不过我相信以屏幕前各位差友的聪慧,应该没上过这东西的当吧? 有经验的老司机在省油这方面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小经验小技巧。 比如对于自动挡的车来说,就有关于 “ 黄金右脚 ” 的说法:只要踩油门足够稳定,就可以比猛踩油门刹车更省油。 还有就是常识级别的小操作:在红灯前挂空档滑行,可以有效省油。 后面这两点其实都算是比较实用,一个是尽量让发动机保持稳定适度的输出,一个是利用惯性前行来达到省油目的。 对于大部分车主而言,这两点是可以做到,但是这两个操作都挺繁琐的,为了省点钱,时时刻刻都得在意油门力度,那开车得多累啊? 更别说有些车主还要被打着各种进口名头的省油宝、节油器坑一笔,费尽心思省下来的钱等于没省。 说来说去,要想省油,与其琢磨各种小技巧,不如从根上入手: 买一台真正省油的车。 这不,前几年国家也出台了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政策,省油也已经成了大趋势,许多车企都开始在省油这块儿开始努力,在新能源上下功夫。 很多懂车的差友可能也知道了,到 2035 年,很多车企就将不再生产燃油新车了,这也意味着整个市场之后将是新能源车的天下。 广义上的新能源车一般分为纯电和混动两种,乍一看纯电是最香的选择,毕竟纯电车既环保,又省钱,再加上不限号和各种补贴,这不是美滋滋? 但是你可别忘了一个问题:补能。 众所周知,纯电车香,那是在你有自己充电桩的情况下的,对于很多家住老小区,或者没有自己车位的司机们来说,那情况可能就反过来了。 家旁边有优质的公用桩还好,如果没有,那每次充个电还要去外边坐上一小时,搁谁谁也顶不住。 更何况,对于很多身处东北,或是经常要面临长途旅行的车主而言,还要面临电池缩水、找不到桩的问题。 总得来说,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纯电车和混动车的战斗就要告一段落了。 毕竟,就当下情况而言,兼顾了燃油车和纯电车优势的混动车依旧是消费者更好的选择。 说起混动系统,就不得不提到丰田了。 早在 1995 年,欧美车企还在想方设法提升燃油发动机性能的时候,丰田就在东京车展上发布了 Prius 混合动力概念车,并于 1997 年正式下线,可谓是开创了混动的时代。 这之后,丰田陆续推车了 Estima、皇冠等各种混动车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丰田的混动车已经突破了 1800 万的销量。 这是啥概念呢?路上平均每 10 辆混动车里,就有差不多 7 辆顶着丰田的标志,可以说是妥妥的老大哥了。 相较之下,国内车企对于混动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都集中在这几年才开始发力。 只有一家车企比较特别,它早在 2009 年就开始研发混动技术,并且悄悄走到了行业的头部。 这家车企可以说是广大中国车企中最早 “ 吃螃蟹的人 ” ,它就是广汽传祺。 2009 年,传祺启动了自己的第一款混动车型的开发,并且推出了 200 台作为示范运行,5 年后,传祺又推出了国内首款增程式电动车 GA5 REV,接着他们在 2017 年对混动系统进行了升级,由增程式升级为串并联式,命名为 GMC 1.0 ,并且在 2020 年升级了 GMC 1.0 系统。 2021 年的广州车展上,广汽传祺正式宣布将加速落地 “ 智能化+混动化 ” 战略,年底就带来了他们的战略落地首款车型:第二代 GS8 双擎系列。 光是看图,你很难想象一款 5 米多长、 2 吨多重的中大型 SUV ,百公里加速只要 6.9 秒,百公里油耗才 5.3L ,而在媒体的极限测试下,加一箱油就能跑 2022 公里,日常一箱油也能轻松跑 1000 公里。 那么第二代 GS8 双擎是怎么做到既省油,又有强劲的动力的呢?这就要从它的动力系统说起了。 它是国内车企之中,首次搭载了第四代增强版 THS Ⅱ丰田混动系统的车,并且配合了广汽传祺自研的 2.0TM 发动机,这套动力总成可是连丰田自己都还没用上。 丰田的 THS 混合动力系统距今已经有超过 20 年的技术积累,在混动技术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家。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车轮的速度都是由齿轮比和当前所选择的档位来决定的。 一般汽车档位都是 4-6 个,再多点的就 10AT 自动挡,档位数量总是有限的。 相信大家在考驾照的时候,教练都教过你去看车速表以及听发动机的噪音来控制给油吧?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你给油的速度和当前档位不匹配,需要调整。 这意味着不管挂在哪个档位,发动机都会有一段时间在低效率的速度区间工作。 而在 THS 系统中,丰田用 MG1 、MG2 等模块代替了齿轮传动结构、发电机、启动电机等构造。 这样一来,它可以做到类似无级变速传动,每次的速度变化都可以调整相应的齿轮比,让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率的运转之中。 除了让动力系统更加高效,丰田混动的电池管理技术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电池什么时候应该输出电力、什么时候进行储电、什么时候输出燃油动力,玩了 20 多年混动的丰田一清二楚,统统拿捏得精准又到位。 通过高效率的发动机使用以及智能的动力输出环境,THS 系统的综合工况节油率达到了 30% 以上。 这也真不是我在吹,现在全球有超过 1800 万辆车在使用 THS 系统,要是不好用,能有这么多人选择它? 除了 “ 聪明 ” 的混动系统之外, “ 强壮 ” 的发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广汽传祺自研的 2.0TM 发动机就是集合了广汽多年研究的结晶,拥有同级别发动机中顶尖的强劲动力。 这两者的结合可谓是强强联手,实现了 “ 青出于蓝 ” ,把实用性和动力油耗做到了完美的配合,共同造就了强劲节油的第二代 GS8 双擎。 如果是一般的车企,有了这么个丰田加持背书的混动系统肯定是高兴得不行,会把它当做之后的生产重点。 可是广汽传祺却有更长远的规划,双线并行,于今年四月推出了钜浪混动技术品牌。 钜浪混动除了包含与丰田合作的 THS 功率分流混动系统,还有广汽传祺自研 GMC 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系统。 今年,搭载 GMC2.0 混动系统的首款 SUV 影酷已经亮相,影豹、M8 等传祺热销车型也将陆续推出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广汽传祺成为了唯一拥有双混动技术路线的品牌。 背靠广汽强大的自主研发,同时借助丰田深耕多年的技术优势,广汽传祺在混动系统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全面进入混动领域,广汽传祺的双线并行发展路线也会逐渐体现出优势。 以丰田 THS 混动系统稳定根基,以 GMC 混动系统实现自我突破,真正成为中国混动车企之中的 “ 头号玩家 ” 。 撰文: 小发 编辑:面线 & 莽山烙铁头
除了性能,骁龙 8 Gen 1 与天玑 9000 到底还有哪些差距?
正如标题所言,今天托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带大家盘盘骁龙 8 Gen 1 与天玑 9000 这两颗旗舰芯片在性能之外的那些差距。 至于做这个选题的起因么。 是因为我发现最近无论是在微博、B 站还是酷安,普遍有这么一个趋势,那就是很多网友都把游戏过程中的功耗表现当成了衡量芯片好坏的唯一标准。 当得知新骁龙 8 能效比拉了,他们就把 870 称作是真旗舰;当得知即将发布的天玑 9000 功耗控制的不错,他们转头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这颗芯片。 然而等到天玑 9000 发布之后,实际测试下来发现它的能效比表现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理想,他们就又把天玑 8100 推上了神坛,将它誉为新一代神 U。 我承认芯片的能效比对手机来说至关重要,拥有更高的能效比则意味着它在处理相同任务的时候,功耗与发热更低,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手机的续航。 但是除了关注它在高负载场景下的功耗,我们也应该对一款芯片的综合素质进行深入了解。 毕竟游戏只是手机其中一个使用场景,手机在拍照、信号、音频、AI 等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取决于芯片。 而在这些方面,天玑 9000 与骁龙8 Gen 1 作为现在安卓旗舰手机御用的两款芯片,它们的差别还真不是一般大! 就拿手机最基础的信号来说。 天玑 9000 使用的是新一代 R16 5G 调制解调器,它的下行速率理论最高可以到达 7Gbps: 而骁龙8 Gen 1 所集成的 X65 5G,是全球首个支持 10Gbps 下载速度的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两者光 5G 信号的峰值速率就相差了 3Gbps: 当然你可以说这仅仅只是它们的理论速率,在实际使用中手机很难到达这个网速,更何况现在的手机网速已经很快,我们也不差那点网速。 那么接下来这两款芯片所支持的频段对我们日常使用的影响就很大了,因为频段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台手机能不能用上更多的 4G 和 5G 信号。 尽管高通和联发科都没有直接在官网给出自家芯片所支持的频段具体都有哪些,但是从那些已经发布的双平台手机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俩的差别。 比如骁龙版 Find X5 Pro 所支持的 4G 频段一共有 23 个,5G 频段一共有 22 个: 而天玑版 Find X5 Pro 支持 20 个 4G 频段,5G 频段则是 13 个,比骁龙版足足少了好几个频段: 包括 vivo X80 Pro 也是,天玑版 X80 Pro 无论是 4G 频段还是 5G 频段都比骁龙版少了一个: 另外从双卡使用说明我们也可以看到,天玑版 vivo X80 Pro 只有上网卡也就是数据卡支持 5G,而骁龙版即使是非数据卡,也支持 5G。 在这里我不敢贸然下结论说骁龙8 Gen 1 在信号方面的支持要比天玑 9000 来的全面,至少对于这两台搭载双平台的旗舰手机来说,事实就是这样。 然后是影像。 你别看天玑 9000 和骁龙8 Gen 1 虽然都拥有三个 18 bit ISP,但它们的规格却有所差别。 天玑 9000 的 ISP 处理速度高达 90 亿像素每秒,支持三个摄像头同时处理 18 bit HDR 视频,并且最高可以支持 3.2 亿像素的摄像头。 而骁龙8 Gen 1 的 ISP 每秒只能处理 32 亿像素,最高支持 2 亿像素的摄像头,不过它支持 8K HDR 视频拍摄,并且还能以 HDR 10+ 格式进行拍摄。 单从参数上来看,天玑 9000 的 ISP 比骁龙8 Gen 1 更胜一筹,但由于发哥之前推出的芯片都是定位中低端,直到天玑 9000 的问世才正式踏上高端。 这就客观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厂商之前都是基于骁龙平台来对影像算法进行的打磨,把旗舰机的芯片从骁龙换到天玑,很多算法还得重新调教。 你们去看 vivo X80 Pro 所支持的拍摄模式就会发现天玑版比骁龙版缺了好几个模式,像星空、超级月亮、时光慢门、运动抓拍等功能天玑版都没有: 而 Find X5 Pro 天玑版和骁龙版的差距就更大。 绿厂引以为豪的自研马里亚纳 X 影像芯片、哈苏影像系统以及悬浮防抖 Find X5 Pro 天玑版一个都没,这台手机的影像优势可以说是全无。。。 要知道 vivo X 系列和 OPPO Find X 系列可是一直以来都把影像当做主打的卖点之一,我相信如果可以,蓝绿厂绝对愿意让天玑版的影像能力变更强。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短时间内手机厂商确实很难充分利用天玑在影像方面的性能优势。 至于 WiFi 和蓝牙方面。 跟 5G 一样,WiFi 连接向来就是骁龙的优势,像是能让网络叠加的 4 路双频并发技术还有传输效率更高的 4K QAM 调制技术就是高通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骁龙版 Find X5 Pro 在 WLAN 功能方面要比天玑版多出不少: 不过联发科也不是没有优势,天玑 9000 支持蓝牙 5.3,而骁龙8 Gen 1 只能给手机提供蓝牙 5.2: 虽然蓝牙从 5.2 升级到 5.3 并没有迎来重磅功能的加入,但相比蓝牙 5.2,蓝牙 5.3 在延迟,功耗方面更有优势,手机支持蓝牙 5.3 当然更好。 要说前面托尼说的这些,还仅仅只是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得出的区别,这两款芯片其实在 AI 引擎、音频还有游戏特性等方面其实也有着不小的差别。 比如天玑 9000 支持移动光线追踪,而骁龙8 Gen 1 则拥有立体渲染技术,这两项从桌面端移植过来的技术都可以给手机带来更逼真的游戏画面。 总之就一句话,在我看来天玑 9000 明显是被吹过誉了,而骁龙8 Gen 1 也没有那么不堪,如果有人问我买手机会选哪款芯片,我会选择再等等。 毕竟真香定律永远存在,就算我们没等来能效比更高的骁龙芯片或者影像能力更强的天玑手机,那至少可以享受到旗舰机降价带来的优惠。 感谢大家的观看! 撰文:胖虎 编辑:面线
小米Q1净利润同比下滑52.9%,玩家被封号后起诉腾讯,Gitee回应开源须审核,B站纪念账号功能改版,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今天是5月19日 农历四月十九 今天的热搜太离谱 有专家建议年轻人别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 又有专家说买房比租房划算 你们说我该听谁的 下面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734亿元 净利润29亿元 同比下滑52.9% ( e公司 )5 月 19 日下午消息,小米今日发布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受到核心零部件短缺、新冠疫情反复、宏观经济扰动等各方面影响,该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 734 亿元,同比下滑 4.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 29 亿元,同比下滑 52.9%。 手机业务短线承压,是小米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5亿元下滑1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50万台,较去年同期的4900万台下滑21.4%。 :今年卖手机的各位,日子是真不好过。 # 玩家被封号后将腾讯告上法庭,辩称不是消极比赛而是比较菜 ( 3DMGame ) 近日据上游新闻报道,90 后《英雄联盟》玩家戴某被系统以 “ 消极比赛 ” 为由封号 7 天,他认为自己只是水平太菜,将运营商腾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清除封号记录、赔偿精神损失费 500 元、游戏皮肤一枚,并公开道歉。 然而腾讯公司提交的证据显示:在四局游戏中,戴某分别被四名不同用户 ( 包括戴某的队友和对手 ) 举报存在违规行为,腾讯公司的后台程序对戴某涉案账户在该四局游戏中的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判定戴某存在消极比赛的行为。 最终,戴某一审二审都败诉,法院认定封号处罚合理合法。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队友是真的在送,还是真的太菜。 # Gitee 仓库开源必须审核,官方回应 ( IT之家 ) 近期有用户在知乎发问,“ 如何看待 5 月 18 日 Gitee 仓库开源须审核,已开源部分仓库暂时关闭,审核通过后再次公开?” 问题截图显示,“ 为了营造绿色健康的开源社区,推动中国开源生态建设,当前仓库仅限成员访问。你可以联系仓库管理员提交公开仓库访问的申请。” 5 月 18 日,国内云端软件开发协作平台 Gitee 官方回应称,“ Gitee 即日起执行开源仓库审核后上线的措施,所有新上线的开源仓库需要进行人工审核后可正式公开。已经是开源状态的仓库,会暂时转为私有仓库,经审核后会进行公开,同时会加大对于审核的技术投入和人力投入,加快审核进度,努力确保每一名开发者的使用体验。此举也是迫于无奈,目前已经是 Gitee 团队能确保大家尽快正常使用的最优解,我们正在尽全力减少大家的不便,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难道有人往里存涩图? # B 站 “ 纪念账号 ” 功能改版,用户可提前设置去世后账号的处理方式 ( IT之家 )2021 年,B 站推出了 “ 纪念账号 ” 功能,一名 B 站用户去世后,经家属向平台申请,他的账号将变更为纪念账号,该账号将会被冻结,不能被任何人登录,充电、打赏等功能也会被关闭。同时,在逝者的个人主页上,会出现一段来自 B 站官方的悼念信息。 现在,B 站对此功能进行改版,每位用户都可提前设置,如果自己去世,自己的 B 站账号将会被如何处理。完成设置的用户离世后,只要收到死亡证明,B 站就会按照用户生前的设置来处理账号。 B 站为用户一共提供了三个选项: 1、将账号设置为纪念账号,并保留全部信息。 2 、 将账号设置为纪念账号,保留账号信息和稿件,但清空弹幕、评论等互动信息。 3、注销账号。 :很期待大家把关于赛博遗产的规定完善起来。
关于RNG重赛,玩家缺的是拳头8000字说明?
上周五, RNG 重赛的消息 突然占领了微博、知乎、B 站等各大平台的热搜第一。不管你玩不玩 LOL,估计都看到了这条新闻。 这件事能受这么大关注,我认为就 2 字:离谱 。 RNG 选手得知消息后发的微博 ▼ 直到前天晚上,拳头发了一份 8000 字技术说明,解释 RNG 重赛的始末,看完后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唠一唠了。 首先给差友们前情提要一下。 是这样,每年拳头公司 ( LOL 官方 )都会办一场 MSI 季中赛,只有各个赛区的冠军才能参加。 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赛区的冠军去不了现场。 官方经过考虑,决定让 我们赛区的队伍远程打,其他队伍在韩国釜山比赛现场打。 这其实是不常见的跨国打比赛,毕竟和服务器距离不一样,游戏延迟也会不同。 为了公平起见,拳头决定用一个延迟工具, 把所有选手延迟统一为 35ms。 比赛过了三天,RNG 三战全胜,一切看似很胜利。 然而第四天下午 1 点,官方突然发公告说: RNG 比赛不算,要重赛。 因为和 RNG 对战的现场队伍,实际延迟不止 35ms,更卡一点。 虽然大家都对这个决定感到费解,但 RNG 作为职业队伍,只能同意官方的决定,重新打了 3 场比赛。 到这里,事儿还没结束。 RNG 重赛结束后,有玩家发现,另外两支队伍打比赛时,选手画面显示 ping 值为 22ms 左右。 嗯?不是说好统一 35ms 么? 怎么 RNG 打的比赛是 35ms,到了你们线下,其他队伍的比赛延迟变成 22ms 了? 当这个话题上了热搜后,很快又有人发现,这个问题 “ 早 ” 在 RNG 重赛的英文公告里, 完美回答过 了 : 喔,启用延迟工具后,现场选手看到的 ping 值会比实际低 13ms。 所以 RNG 选手会看到 ping 值为 37ms 左右,而现场看到的是 24ms 左右,但 实际延迟是一样的。 emmm,回答是自洽。 但说出你可能不信, 这个解释,是在大家发现了 22ms 问题后,拳头才在公告上加的。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官方最初发公告时, 前职业选手大师兄 doublelift 直播阅读了一番,那会压根没有这条。 到最后,拳头才在 公告里加上了 UPDATED ( 更新 ) 的标识,并发微博间接承认了。 而在昨晚,它也终于把延迟问题的技术报告发了出来。 世超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为了保证延迟相同,有 2 个方法。 要么把比赛服务器架在中韩两地中间,要么是用延迟工具。。 因为中韩之间是黄海,服务器放那里过于困难。。 所以拳头决定使用延迟工具。 它的原理,就是持续测量每个选手的延迟,实时加上延迟,保持两边的延迟相等。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秤,为了平衡,它会让两边都保持 35ms 延迟。 从上海到韩国的服务器,原本延迟就是 35ms 左右,所以 RNG 不需要用这个延迟工具。 而现场队伍延迟只有 15ms ,为了保证他们的延迟和 RNG 相同,拳头会通过延迟工具给他们加上 20ms 的延迟,这样两边就都是 35ms 了。 问题来了。。 这个延迟工具有 bug,看起来是加了 20ms ,但实际不止。 也就是说, 现场选手的真实延迟,大于 35ms 。 因为只有 RNG 一家在海外参加比赛,所以只有 RNG 参加的比赛,出现了 延迟不等的情况,这也是 为什么只有 RNG 要重赛了。。 可能有人问,这么大 bug 之前没发现?日志里看不到? 拳头给的解释是,因为代码计算错误,所以日志里面也是错的。如果只按照原本的日志去分析,确实发现不了问题。 绿色为旧监测数据, 红色为新监测数据 ▼ 后来拳头用新的监测方式,发现工具会多延迟 13 ms 左右后,终于修复了这个问题。。 不过他们的修复,只是在结果上加了一个偏移量。 也就是说,延迟工具还是有问题,它还是会多延迟 13ms。 所以拳头只是下达个指令,让延迟工具维持在 22ms,这样多延迟 13ms,不就正好是 35ms 了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现场选手 ping 是 22ms 左右,而拳头说实际是 35ms。 关于技术方面,大概这么多。单纯从逻辑上判断,它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世超想说,真相是怎样,22ms 是不是真等于 35ms,已经不重要了。 我想问问,在比赛之前进行大量调试,确保一切设置没有问题,是举办方最基本责任吧。 一个工具的 bug 没发现,不是你解释下就行了。。 另外,在 5 月 11 号 ( 比赛第二天 )就有选手质疑延时了,可不可以先暂停比赛进程,万一真有问题,不就及时止损了么。。 等到真查出问题,大腿一拍,决定重赛,是不是有点想当然了。 最关键的是,从 RNG 主教练的微博能看出,他们还是事先不知道要重赛。 明明还有 2 小时就要比赛了,结果被告知之前的比赛不算。 这换谁都会难受吧? 最后,那个暗改公告的事儿。 不少网友都表示不解,如果早知道 35 ms 显示成 22ms,为什么不提前讲呢,还在大家发现后暗改公告呢。。 世超也觉得,这事做得挺怪的。 总之,这几天拳头的种种操作,算是丧失了公信力。 真相再真,也不够有说服力了。 所以这份技术说明逻辑再怎么成立,相信的人,在乎的人可能也不会有多少了。 RNG 远程参赛,本来就备受争议。 既然 拳头做了这个决定,就理应付出全力,让比赛尽可能公平。 我们是能看到它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比如想方设法让延迟相同,全程视频监控让 RNG 提前腾出训练室,调试设备。。 只是公平,也要基于尊重。 RNG 自始至终也一直遵守规则,配合官方,但没想到的是,到头来还是因为 “ 公平 ”,被要求重赛。。 尽管,重赛后的 RNG 战绩并没有发生变化,连 Gala 的 5 杀也重新上演了一遍。 从数据上看,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 但,一切又已经发生了。 作为一个多次举办大型赛事的公司,作为广受玩家欢迎的制作团队, 作为 2021 最佳游戏赛事的获得者。 这次拳头在技术上的把控,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应当要做得更好一点。 撰文:刺猬 编辑:面线 封面:萱萱
蓝厂这一波调教,让天玑8100处理器也能拍出好照片了
今年的五月有点反常,按理来讲这应该是一个淡季,但是托尼这个月并没有觉得很轻松,反而和上个月一样忙碌。。。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咱们的 “ 发哥 ” 联发科开始加大力度了,有越来越多搭载天玑 8100 处理器的机型发布,加入了上半年的智能手机大乱斗。 而这其中的一员,就是刚刚发布的 vivo S15 系列。 其中 S15 采用直屏设计,搭载祖传的高通骁龙 870 处理器;而托尼拿到的这台 S15 Pro ,则搭载了联发科天玑 8100 处理器。 好家伙,发哥这回是真的一转攻势了,vivo 这次直接把天玑 8100 用在了 Pro 型号上面。 然而众所周知,发哥的新处理器虽然性能功耗都不错,但是影像性能却令人堪忧。。。 而且要知道 S 系列的卖点可是影像性能,现在距离天玑 8100 发布才过了两个月的时间,vivo 就把发哥的影像给调教明白了? 虽然托尼把玩它的时间并不长,但还是拍了一些照片分享给大家,并冲出了这篇快速上手评测。 相信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天玑 8100 的影像到底咋样,你心中应该就会有答案了。 外观方面,S15 Pro 依旧是浓浓的蓝味儿,蓝色略带渐变的背部设计很小清新,镜头模组也不算小。 而正面则是一块 6.56 英寸的 E5 高刷曲面屏,恰到好处的曲率让手感很不错,尺寸比旗舰机稍小一点。 不过上一代 S12 Pro 的刘海却不见了,而是选择回归主流的居中打孔屏。 好不容易塞进了两颗摄像头还有补光灯,为啥这一代说不要就不要了? 按照蓝厂官方的说法是,S15 系列这次不仅要做好自拍,更要做好后置摄像头,让 S15 的影像更加全能。 另外,托尼还发现了一个 X 系列外观下放的设计 —— “ 专业摄影 ” 的字样也出现在了 S15 Pro 的机身顶部。 vivo X80 系列虽然也用的天玑处理器,但人家可是有蔡司影像的加持,还有 V1+ 影像独立芯片,可是这两样 S15 Pro 都没有。。。 不过至少,S15 Pro 的主摄像头传感器为好评如潮的 IMX766 ,积累的算法与优化估计都会怼在上面。 多的也不说了,来看看托尼随手拍的样张吧。 有一说一,它的表现其实是有点超出托尼的预期的。。。 S15 Pro 的样张颜色比较鲜艳,大多数时候都能准确地还原出物体的颜色,确实比前段时间的天玑 8100 手机要好一些。 不过 S15 Pro 虽然是后置三摄,但只有主摄像头的参数还不错,超广角镜头就一般了,不过成像质量倒也说得过去。 当然,既然主打拍照,肯定少不了 “ 照亮你的美 ” 环节。 S15 Pro 的人像模式还不错,颜色、虚化和美颜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唯一的不足就是,抠图算法有待加强。。。 前置摄像头就不用多说了,出片同样自然,不会有过度美颜的情况出现,在自拍这方面,蓝厂还没怕过谁。 而 S15 Pro 的夜景也说得过去,即使没有开启夜景模式,照片第一眼看上去也没太大问题。 除了超广角镜头和主摄,机身背部还有一颗黑白摄像头,托尼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凑数嫌疑的。。。 当然,如果你特别喜欢拍黑白风格的照片当我没说。 看完上面这些样张,不知道差友们怎么评价的它的影像性能? 至少在托尼眼里,蓝厂算是完成了一个目前为止最要紧也是最基础的任务:将天玑 8100 处理器的影像性能达到一个能用而且还不错的程度。 目前来看,vivo 确实做到了,虽然和大哥 X80 系列以及骁龙处理器的手机相比,S15 Pro 依然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但让托尼感到惊喜的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蓝厂就能把天玑 8100 处理器调教得肉眼可见上升了一个档次,不得不佩服。 就是不知道蓝厂的工程师掉了多少头发。。。 除了影像性能,还有经典保留项目, 《 原神 》 画质拉满 60 帧游玩 30 分钟。 不过这反而是天玑 8100 处理器最擅长的地方,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适合玩 《 原神 》 的处理器之一。 结果确实和托尼预想的差不多,全程平均帧数 51.6 帧,虽然没有达到天玑 8100 的最佳水平,但全程没有明显卡顿,流畅玩耍无压力。 而且这还是没有开启插帧的数据,开了之后的画面会更加流畅,可惜软件暂时还测不出来插帧之后的画面帧数。 有些差友觉得 51.6 帧不算最好的水平,但是天玑 8100 它不烫啊! 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 41 度,S15 Pro 拿在手里一点都不觉得烫手,这种能够平衡性能与发热的表现,真的太舒服了。 大哥天玑 9000 虽然性能更强,但是发热也更严重,所以相比之下,天玑 8100 绝对是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选择。 3399 元的起售价,再加上天玑 8100 处理器的加持,让 S15 Pro 应该会成为蓝厂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中高端机型主力。 如果你对拍照有一定要求,但是又用不到最顶级的性能,那其实一款调教得不错的天玑 8100 手机,会是一个非常均衡的选择。 撰文: 百威 编辑:面线 摄影:若轩 模特:四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