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花40亿美元为星巴克换“中国心”,“神秘金主”是何来头?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至多40亿美元拿下六成股份,此前一直传闻要“卖身”的星巴克中国,最终被博裕资本接手。 据星巴克近日发布的公告,星巴克将“打包”其中国业务,通过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将星巴克中国交给博裕资本运营,而此后星巴克自身则会以“房东收租”的形式继续参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豪掷40亿美元给星巴克中国“下聘礼”的博裕资本,被星巴克称作一家“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雷达财经了解到,成立于2011年的博裕资本投资领域十分广泛。从过往投资风格来看,博裕资本颇为青睐互联网、科技、医疗健康、消费新零售和金融服务等风口赛道的头部企业。 而星巴克此番交易最看重的,可能就是博裕曾经投资过蜜雪冰城和塞尚乳业的经历。其中,前者是新式茶饮赛道的“门店王”,而后者不仅是星巴克的供应商,也与星巴克的“死敌”瑞幸有过合作。 有了在茶饮咖啡领域投资经验丰富的博裕资本加持,星巴克此番也提出了将国内门店数量从超8000家提升至2万家的目标。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星巴克中国或将效仿蜜雪及瑞幸在国内的扩张策略。 博裕资本豪掷40亿美元,“迎娶”星巴克中国 11月4日,星巴克宣布与博裕资本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资本将以约40亿美元的对价拿下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份,而星巴克将保留40%的股份,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作为星巴克全球版图中至关重要且增长迅猛的市场,中国一直是星巴克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星巴克认为,此次合作是公司持续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其致力于加速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 通过将星巴克文化与博裕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度理解结合,星巴克希望在提升顾客体验的同时,加速饮品和数字平台创新,拓展至更多城市和地区,并通过更具本地化的服务加深与顾客的联系。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具体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据星巴克最新披露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第四季度,其在中国区的表现相当亮眼,不仅营收增长6%至8.32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还新开出183家门店,门店数借此达到8011家,仅次于美国。 星巴克还表示,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超8000家星巴克门店。同时,双方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对于本次交易,双方高层也都表示出乐观态度,希望在强强联合之下将星巴克的品牌优势与本土市场经验深度融合,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博裕深厚的本地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有助于加速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博裕资本合伙人黄宇铮表示:“星巴克在过去26年中打造了一个标志性品牌,并与中国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我们将融合星巴克在全球咖啡行业的领导力与博裕深度的本地市场洞察,致力于加速增长,为更广大的中国消费者缔造卓越的咖啡体验。” 星巴克执行副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在星巴克中国当前健康的发展势头下,与博裕投资的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助力我们充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推动中国精品咖啡行业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 斩获星巴克中国“芳心”,博裕资本是何来头?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早在几个月前,关于星巴克将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便在市场上甚嚣尘上。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此次参与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各方势力可谓星光熠熠,传闻中除了美国KKR、香港方源资本及太盟投资集团(PAG)以及华润控股、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博裕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京东以及美团等巨头也位列其中。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博裕资本最终脱颖而出,成功“迎娶”星巴克中国。 据虎嗅报道,有知情人事透露,博裕资本能够胜出,一方面在于其给出了“最好报价”,另一方面,博裕自身在咖啡茶饮领域丰富的投资经验,也是星巴克极为看重的关键因素。 据天眼查,博裕资本有限公司(Boyu Capital)是一家专注于在大中华地区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投资基金。目前,博裕资本管理着总募集规模为近百亿美金的美元基金,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博裕资本由两位行业资深人士携手创立,一位是中国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另一位是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已故),基金早期还迎来了曾任职高盛私人基金分析员的江志成加入。 雷达财经从官网获悉,博裕资本拥有超过200家投资组合公司,并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设有办事处,构建了覆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风险投资的一体化协同平台。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博裕资本仅公开的投资事件便超过150个,其投资范围涉猎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巨头企业。 其中,既有海天味业、美的等传统行业的领军者,也有宁德时代、极氪等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还有爱奇艺、快手等互联网娱乐领域的头部玩家。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博裕资本还在中国开启“扫货模式”。今年3月和4月,博裕投资通过司法拍卖及发起要约收购,花费超23亿元成功拿下金科服务的实控权。 5月,博裕投资第五期美元基金通过关联方收购北京SKP商场约42%—45%股权。SKP总体估值50亿美元,博裕这笔交易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 近日又有消息传出,由博裕资本牵头的财团正在与大连万达集团就收购瑞士体育营销公司盈方体育传媒(Infront Sports & Media AG)进行深入谈判,交易已持续数月,目前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从行业布局来看,博裕资本今年在咖啡茶饮赛道的标志性投资,当属2月通过基石投资轮向蜜雪冰城注入4000万美元资金。 除此之外,天眼查信息显示,博裕资本早在2022年便参与了塞尚乳业的Pre-A轮融资,而这家企业与星巴克、喜茶、瑞幸、茶百道等多家知名企业均有着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注入“中国血液”,星巴克或效仿蜜雪瑞幸? 在中国咖啡与茶饮的激烈战场中,蜜雪冰城与瑞幸凭借对性价比赛道的深耕,在下沉市场积累了海量忠实用户,扩张速度更是堪称行业标杆。 从开店速度来看,上半年,蜜雪集团在国内净增门店6697家,总门店数一举达到48281家。 其中,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持续提升至19.1%、57.6%,分别同比增加0.9和0.4个百分点。 而作为星巴克在国内的直接竞争对手,瑞幸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扩张势头。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2109家,其中国内净增2085家门店。凭借这一出色的表现,瑞幸在全球的门店总数攀升至26206家,环比增长8.8%。 相比星巴克中国花了26年才开出超8000家门店的“松弛感”,前述两家企业的扩张速度堪称“恐怖”,而这背后加盟模式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 截至第二季度末,瑞幸拥有9238家加盟门店,占总店数量的35.25%。而蜜雪集团更是仅战略性地经营极少量直营店(仅18家),其余门店均为加盟店。 据了解,蜜雪冰城的加盟模式,始终围绕着“利益与共”这一理念,加盟商遵循公司制定的全面、标准化运营流程,而公司则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亦有效提升消费者体验。 通过建立这种健康、可持续的加盟模式,蜜雪冰城与加盟商共同实现了行业领先的门店规模。 有分析认为,在博裕为星巴克中国进一步注入“中国血液”后,为早日实现两万门店的业绩目标,星巴克在国内效仿“雪王”、开放加盟也并非毫无可能。毕竟,加盟模式在提升开店速度、扩大市场覆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据商学院杂志报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星巴克中国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将“单飞”,因为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朱丹蓬认为,博裕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随着博裕的入局,星巴克未来将有三大变化:首先,会加速开店。其次,本土化运营会更精准、更科学。最后,供应链的完整度会提升,“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对于最终交易非常乐观。” 未来,在博裕资本的赋能下,星巴克中国能否效仿麦当劳、百胜中国等前辈的成功路径,通过深度本土化迈入新增长阶段,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TikTok Shop第3季度全球狂揽约190亿美元,短视频带货大获成功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连线(Wired)昨日(11 月 7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尽管面临持续的监管风波,TikTok 的电商部门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惊人增长,2025 年第 3 季度全球销售额预估高达 190 亿美元,体量直逼老牌电商巨头 eBay(201 亿美元)。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 c 的估算,TikTok Shop 在 2025 年第 3 季度(7~9 月)的全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 19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353.54 亿元人民币),这一体量已与老牌电商巨头 eBay(同期销售额为 201 亿美元)不相上下。 其中,美国作为其最大市场,贡献了 40 亿至 45 亿美元的销售额,相较于第 2 季度增长了约 125%。考虑到 TikTok Shop 于 2023 年 9 月才在美国正式上线,而 eBay 运行了近 30 年,这种增长速度尤为引人注目。 该媒体认为,TikTok Shop 在美国饱和的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短视频模式奏效,其核心策略是“展示,而非说教”。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观地试穿服装或使用家居产品,并直接附上购买链接,为消费者创造了极为流畅的购物路径。 这种模式让消费者能看到真实用户对产品的测试,避免了在传统电商网站上筛选大量文字评论的繁琐过程。这种“眼见为实”的体验更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欲,因为它直观地展示了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效果。 尽管短视频带货大获成功,但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的直播电商模式却未能在美国复制辉煌。行业数据显示,美国约 80% 的 TikTok 用户主要消费娱乐内容,而在其余 20% 的购物相关内容中,仅有十分之一流向直播,这意味着直播电商内容仅占美国 TikTok 总流量的 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直播电商占据了抖音近 50% 的流量。 Wired 认为直播电商在美国水土不服,背后是深层次的文化与内容差异。分析认为,相比中国抖音上融合了喜剧、表演和明星效应的“综艺式带货”,目前美国 TikTok 上的直播内容显得单调乏味,更像是传统电视购物的手机翻版。 此外,许多直播间由中国的出海品牌主导,他们在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创作吸引美国消费者的内容方面力不从心。这导致用户在浏览直播时,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线上版的中国小商品市场,难以产生共鸣。 与在美国的困境不同,TikTok Shop 在东南亚市场找到了更适合其发展的土壤。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直播电商因契合当地“购物即娱乐”的文化和移动优先的消费习惯而大受欢迎。 该地区的消费行为与中国更为相似,且来自亚马逊等巨头的竞争压力较小。展望未来,尽管在美国市场遭遇挑战,但 TikTok 并未放弃直播电商,而是将其视为一项长期投资,寄望于随着平台用户基数的增长,这 2% 的流量最终能转化为可观的收入来源。
强盗逻辑?美媒:荷兰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恢复芯片供应
【文/观察者网 王一】把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强抢到手后,面对着被扰乱的全球汽车生产线,荷兰政府又颠倒黑白,摆出了一副强盗逻辑面孔。美国彭博社11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荷兰准备暂停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要求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中国同意恢复出口关键芯片,荷兰政府将准备搁置此前授予其阻止或更改安世重大企业决策权的部长令。 知情人士称,若芯片供应恢复并在未来几天内得到核实,荷兰方面最早可能在下周撤销相关权力,但同时,安世(荷兰)与安世(中国)之间的财务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 消息传出后,安世母公司中国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价在上海交易的最后几分钟大幅拉升,收盘上涨近10%。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股价在法兰克福早盘一度上涨1.3%,斯托克600汽车及配件指数也小幅上涨了0.7%。 在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之际,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当地时间6日晚发声明表示,荷兰已收到中美两国的通知,双方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将使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恢复出货,“鉴于我们与中国进行的建设性对话,荷兰相信,来自中国的芯片将在未来几天内重新供应至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安世客户手中”。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0月接受荷兰媒体采访,谈及安世半导体事件。 视频截图 实际上,这场全球芯片供应危机完全由荷兰政府引发。9月底,荷方援引一项自1952年以来从未启用过的《物资供应法》,夺取了安世的决策权。根据卡雷曼斯当时发布的部长令,荷兰政府在最长一年的时间内,有权阻止或修改安世的关键决策,包括公司部分业务的迁移或高管的解雇。 多家外媒此前注意到,荷兰政府的行动“紧随美方其后”。就在荷兰“夺权”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穿透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展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作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随即受到该规则约束,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和技术采购活动面临全面限制。 据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闻泰科技表示,荷兰政府指令的范围之广、限制之严,已远超常规风险管控,是对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实施了严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在荷兰政府夺取其管理控制权后,他们在荷兰、德国、英国的数百个岗位岌岌可危,重要员工离职,许多工业运营暂停。 事件发生后,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美欧日车企全部受到影响。欧洲汽车业主要游说组织警告称,如果争端得不到解决,随着库存耗尽,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在数日内被迫暂停生产。荷兰、欧盟方面也紧急寻求与中方进行磋商,解决此事。 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表示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美国对“50%穿透性规则”按下暂停键后,之前追随美方脚步抢占安世半导体的荷兰处境就尴尬了。 香港大学地缘政治分析师、亚洲全球研究院院士塞巴斯蒂安·孔廷·特里略-菲格罗亚直言,“海牙方面此前的行动看似出于必要,但特朗普的一句话就让这种所谓‘必要性’不复存在。” “荷兰正面临着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以及产业存续的多重复杂困境。”他补充道。 随后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方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此举被外媒普遍解读为“中方释放放松出口管制的信号”,芯片供应恢复的可能性将有效缓解市场担忧,让处于减产乃至停产危机边缘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采埃孚(AF)日前表示,正通过其中国子公司与中国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另有一名知情人士也透露,从德国大陆集团分拆出来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Aumovio)也已申请豁免,并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相关材料。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6日再次强调,荷方不当干预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的做法,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荷兰政府不顾中方多次在磋商中提出的合理诉求,没有展示出建设性态度和行动,且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对此,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中方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也及时批准中国出口商的相关出口许可申请,并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促进安世半导体(中国)恢复供货。 中方希望荷方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弃权票太多,特斯拉股东未批准投资马斯克的xAI
xAI的聊天机器人Grok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8日,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公司股东提出的一项授权董事会投资xAI的提案未获通过,这为特斯拉入股这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AI创业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特斯拉周五晚间提交的监管文件,这项不具约束力的提案获得了10.6亿张赞成票,超过了9.163亿张反对票。然而,有超过4.73亿张投票选择弃权,是今年所有其他提案弃权票数的两倍以上。 根据特斯拉的公司章程,弃权票将被视为反对票,因此该提案未能通过。特斯拉总法律顾问布兰登·埃尔哈特(Brandon Ehrhart)在周四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由于这是一项咨询性质提案,董事会将根据股东支持的程度考虑下一步行动。 弃权票如同反对票 此前,马斯克一直公开支持特斯拉投资xAI,并在去年提出过注资50亿美元的想法。两家公司已经存在业务往来:xAI在2024年购买了近2亿美元的特斯拉Megapack电池,而特斯拉也已将xAI的聊天机器人Grok集成进其汽车系统中。 特斯拉在其股东委托书中表示,马斯克正在xAI等旗下其他公司开发“新的创新流程”,但这些流程“可能与特斯拉的使命不完全契合,因此不应使用特斯拉的资源来开发”。 特斯拉同时也指出,马斯克在AI领域的探索“可能会推动自动化决策与现实环境适应能力的进一步进步,从而惠及特斯拉的汽车与机器人业务”。 特斯拉董事会未对该提案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而董事长罗宾·德霍姆(Robyn Denholm)上周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对这一投资前景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吃不消了?OpenAI找美政府帮忙要求降低AI数据中心成本
星际之门在得州的AI数据中心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8日,据彭博社报道,OpenAI已要求特朗普政府调整《芯片法案》中的税收抵免政策,以协助降低AI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目前,OpenAI正在研究美国政府可通过何种额外方式,支持全行业建设AI数据中心。 OpenAI全球事务主管克里斯·莱哈内(Chris Lehane)在上周致信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克拉齐奥斯(Michael Kratsios),建议政府与国会合作,将针对芯片产业的35%税收抵免范围扩大至AI数据中心、AI服务器制造商以及电网组件(如变压器及其生产所需特种钢材)。根据该公司官网公开的信件副本,落款日期为10月27日。 莱哈内在信中表示,扩大税收抵免范围将“降低资本实际成本,规避早期投资风险,释放民间资本,从而帮助缓解瓶颈问题,加速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 这封尚未被广泛报道的信件进一步揭示了OpenAI对政府应在AI领域承担何种角色的看法,即帮助分担高昂AI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仅OpenAI一家公司就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和芯片,以打造更先进的AI系统,并推动这项技术的更广泛应用。由于OpenAI尚未盈利,这些大规模投资计划也引发了外界的审视。OpenAI正通过各种创新的融资方案来支持这些支出计划,其中一些交易因“循环融资”而受到批评。 就在周四,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还表示,公司不会寻求联邦担保以降低其在AI基础设施上大规模投资的风险,纳税人的钱不应该被用来为AI公司纾困。(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荷兰将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关键汽车芯片恢复供应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华尔街日报今天(11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荷兰政府已准备搁置一项针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管制令,因贸易争端而受阻的关键汽车芯片供应链迎来转机。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德国汽车供应商奥莫维奥(Aumovio)于周五宣布,中荷合资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芯片及相关组件已恢复从中国出口,正运往该公司位于匈牙利的分销中心。 目前除奥莫维奥外,另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Bosch)也已获准,标志着这场供应链危机正逐步化解。 近期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问题在中国政府的强力介入下已经有了转机,11 月 6 日,荷兰政府发表声明称,预计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子公司将在未来几天内恢复芯片供应。11 月 7 日,荷兰政府进一步表示,准备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 荷兰政府预计最快下周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恢复其中国股东的控制权。这一举措旨在缓和与中国的争端,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 此次芯片断供风波始于上个月。在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从母公司闻泰科技(Wingtech)手中接管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后,中国方面随即暂停了相关芯片的出口。 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但其大部分产品需运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测试后再交付给全球客户,因此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切断了其供应链。此举立即引发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普遍担忧,警告称若不尽快解决,将不得不暂停生产线。 华尔街日报指出,尽管安世半导体在整个汽车芯片市场中规模不大,但它在晶体管、二极管等基础芯片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从车灯到核心电子系统的各个环节,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 在断供期间,本田汽车是唯一公开承认因此而削减产量的大型车企。该公司不仅将其位于加拿大阿利斯顿工厂的思域和 CR-V 车型的产量减半,还因此下调了年度盈利预期,预计其北美市场的年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 11 万辆。 图源:安世半导体官网 这一外交僵局的转折点出现在上周举行的中美领导人峰会之后。在此背景下,荷兰与中国也展开了“建设性”对话。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表示,相信未来几天内,从中国运出的芯片将能顺利送达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客户手中。
黄仁勋:没有台积电,英伟达不会成功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路透社发布博文,报道称台积电今天(11 月 8 日)于新竹举办的活动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市场对其最新的 Blackwell 系列芯片需求“非常强劲”。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他向媒体解释,Blackwell 并非单一的 GPU(图形处理单元),而是一个包含 CPU(中央处理器)、网络设备和交换机在内的复杂计算平台,因此关联芯片种类繁多,对供应链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英伟达成功的关键支柱,台积电的产能支持备受关注。台积电 CEO 魏哲家在活动中透露,黄仁勋已“索要了更多晶圆”,但具体数量属商业机密。 黄仁勋高度肯定了台积电的晶圆支持,并强调“没有台积电,英伟达不可能成功”。 这番言论发生在他今年第四次公开访台期间,凸显了双方紧密的合作关系。就在 10 月,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魏哲家也因此称黄仁勋为“五万亿美元先生”。 针对外界普遍担忧的内存短缺问题,黄仁勋表现得较为乐观。他表示,随着业务强劲增长,出现“不同环节”的供应短缺是正常现象。 他同时指出,SK 海力士、三星和美光这三家顶尖内存制造商均为英伟达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大幅扩大了产能,公司也已成功收到了来自全部三家厂商的最先进芯片样品。对于内存价格可能上涨的传闻,他则回应称这由内存制造商自行决定。
1820亿盲盒大佬,被员工直播“背刺”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茜 编|深海 11月7日,话题“泡泡玛特直播事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据悉,11月6日,泡泡玛特直播间工作人员展示售价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时,一人脱口而出“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另一人回应“没事会有人买单的”,对话被实时播出,引发强烈不满。 知名大V胡锡进评论称,这个对话对消费者的情绪造成直接打击,让人感觉品牌方是在愚弄大家,如果这种感受被放大,不断扩散,对泡泡玛特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雷达财经注意到,泡泡玛特的盲盒玩法,屡次引发争议。网络上有声音认为,泡泡玛特盲盒的本质是“赌概率、博输赢”:你花50元去买一个盲盒,有可能开出的是一个价值5000元的隐藏款玩偶,获得100倍的收益;也有可能开出一个烂大街的普通玩偶,分文不值。 依靠泡泡玛特,其创始人王宁已经积累起了不菲的财富。刚刚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王宁以182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7位,财富一年涨幅达562%。 员工直播称贵也有人买单 网友:把消费者当大冤种啊! 据悉,涉事产品系泡泡玛特11月新推出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据泡泡玛特介绍,该盲盒系列含6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常规款概率是1:6,隐藏款概率是1:72。该系列单个盲盒售价为79元,整盒售价为474元。 11月6日,泡泡玛特直播间工作人员展示售价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时,一人脱口而出“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另一人回应“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对话被实时播出,引发许多网友不满。 “确实,员工自己吐槽一下太贵了,没啥问题,后面那句话接的,就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了。品控越来越差,价格还越来越高,确实给人感觉就是把消费者当大冤种啊!”一位加V微博用户发文称。 知名大V胡锡进评论称,这个对话对消费者的情绪造成直接打击,让人感觉品牌方是在愚弄大家,如果这种感受被放大,不断扩散,对泡泡玛特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11月7日,话题“泡泡玛特直播事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该消息也对公司股价产生了影响。截至11月7日下午14时37分,泡泡玛特股价下跌5.2%。 盲盒玩法引质疑:“抽盒”一时爽,一直“抽”一直爽 直播翻车的泡泡玛特,其盲盒玩法在网络上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网友认为,其是一个伪装成玩具的赌博产品。 在发展早期,泡泡玛特一度处于亏损状态。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潮流商品零售、艺术家经纪、新媒体娱乐化平台、大型展会举办于一体的,IP 综合运营服务领域的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盲盒、手办、BJD、衍生品等。 该公司2017年新三板上市前,业绩还持续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据财报,2014、2015年和2016年1-5月,公司营收分别是1700万、4500万、2900万,净利润分别为-277万、-1600万、-2480万。 而2017年后,泡泡玛特的业绩一飞冲天。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2018和2019年的营收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增幅为225.4%、227.2%。 同时,公司2017-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三年净利翻了289倍。 其中,盲盒为泡泡玛特贡献了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盲盒销售收益分别为9140万、3.596亿、13.592亿、6.887亿元,分别占同期泡泡玛特总收益的57.8%、69.9%、80.7%、84.2%。 盲盒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盲盒玩法起源于日本,最开始以福袋、扭蛋的形式出现,但价值往往会高于其标价。 八零后九零后熟知的小浣熊干脆面、NBA球星集卡、氪金游戏的充值抽卡,都可看作是一种盲盒形式。 盲盒又叫“惊喜玩具”,和普通玩具不同的是,消费者一是为了购买造型可爱的人偶娃娃,二是为了体验拆盒的快感。在拆开盒子之前,永远也不知道会抽到哪一只,充满不确定性的拆盒,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 公司创始人王宁在接受IP蛋炒饭采访时曾表示:“很多人打开盲盒,本来想买的是个物质,但拆开那一刻,你会发现她要么惊喜,要么沮丧,要么开心要么失落,你会发现她买的是一种心情。你知道吗?这是一个除了物质层面以外的、另一个有情感的属性的东西,我们其实就是想要从销售商品到销售情感,而盲盒只不过是一种方式,我们现在还在探索各种各样的逻辑。” “抽盒”一时爽,一直“抽”一直爽。为了获得心仪的盲盒,许多人像赌徒一样,不断投入资金,抽取盲盒。 有盲盒玩家在抽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后,就想集齐一整套;有了一整套之后,就想要隐藏款、限量款。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盲盒玩家圈子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置换、二手交易盲盒市场,潮玩族、闲鱼、微博、豆瓣、微信群等都是他们的阵地。 泡泡玛特业绩爆表,王宁财富飙至1820亿元 依靠盲盒的独特玩法,泡泡玛特业绩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10月21日下午,泡泡玛特公布了其2025年第三季度的最新业务情况。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4年同期增长245%至250%。 具体来看,泡泡玛特来自中国的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海外收益同比更是暴涨365%至370%。 第三季度,泡泡玛特在中国市场的整体表现优异,其中线下渠道收益同比增长130%至135%;线上渠道同比增长300%至305%。 与国内市场相比,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势头更为抢眼。三大主要市场中,亚太(除中国以外)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70%至175%;美洲同比狂飙1265%至1270%,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涨幅也高达735%至740%。 如此强劲的业绩表现,让外界直呼不可思议。而泡泡玛特所缔造的前述商业奇迹,离不开LABUBU这一“丑萌”形象的火爆出圈。 据悉,这个笑起来露出一排尖尖牙齿的顶流网红,隶属于泡泡玛特旗下艺术家IP中的THE MONSTERS系列,是由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 据公司年报,2023年,THE MONSTERS系列实现收入3.68亿元,收入占比仅为5.8%。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该系列的收入便在去年直接飙升726.6%,达到30.41亿元,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23.3%,一跃成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第一大IP。 今年上半年,THE MONSTERS系列乘胜追击,再度斩获48.14亿元的收入,同比大涨近7倍,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7%,持续在公司的IP阵营中领跑。 依靠泡泡玛特业绩助推,公司创始人王宁身家飙升。刚刚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王宁以182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7位,财富一年涨幅达562%。
马斯克可能真觉得 造车没意思了
意料之中,马斯克的万亿薪酬计划通过了。 昨天凌晨,特斯拉举行了股东大会,超过 75% 的特斯拉股东都赞成了马斯克的 1 万亿薪酬方案。 当投票结果公布那一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股东们高喊着马斯克的名字。 对股东们来说,他就是特斯拉的灵魂。 一万亿美元,什么概念? 香飘飘一年绕地球 3 圈,而老马的美钞摊平可以直接干它 40 圈。 当然,股东们也不傻,他们给这份天价薪酬安排了 2 个看起来没啥可能完成的目标,分别是特斯拉市值与运营指标。 为了激励老马别中途撂挑子,他们还将两个目标拆成 12 个节点,市值和运营各完成一个,就给一部分的等值股票,跟打怪升级一样。 我们先看市值这边,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约为 1.5 万亿美元,前期市值每增加 5000 亿美元为一个节点,到了最后两个节点,这个增幅要求将从 5000 亿提升至 1 万亿。 而运营指标则不是线性的,随便先完成哪个都行。 其中有累计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目前特斯拉累计交付已过 800 万辆)、FSD 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这种相对简单的目标。 也有年 EBITDA(调整后利润)达到 4000 亿美元(苹果的4倍)这种变态到极点的目标。 如果马斯克能完成所有的目标,那么特斯拉的市值将达到惊人的 8.5 万亿美元,他也将获得 4.237 亿股特斯拉股票,加上他手上原有的 13%,他将占特斯拉 25% 股份。 什么叫富可敌国,马斯克是真成钢铁侠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 2 大目标,24 个节点对于现在的特斯拉都是地狱难度。 就拿最简单的交付量来说,特斯拉从去年开始,受马斯克 “考公” 和政治言论影响,交付量就一直在下滑。 尽管后来马斯克说自己会将重心放回特斯拉,但特斯拉还是在给他 “还债” ,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 13%,二季度下降 13.5%。 还好第三季度上了新车型(超级丐版传送门),再加上补贴退坡的压力,美国来了一波购车热潮,不然第三季度是啥样真不好说。 但前两个季度那个情况,估计今年特斯拉的总销量也不好到哪去。。。 所以,这下我们了解老马现在面临啥状况了。 主力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经多年没有大的更新,而传说中的廉价车型 Model 2/Q 则一点消息都没有。 再拖久一点,别说中国车企,连通用、福特、现代等外国品牌都能追上来了。 另外卡车 Cybertruck 和货车 Semi 则是受众面窄,只在美国应用撑不起规模。 光靠卖车,特斯拉已经爬不上去了。 所以,特斯拉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这也是马斯克这次股东大会演讲的核心: “特斯拉要从一家车企,转变成一家以 AI 和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公司。” 不过脖子哥整场看下来,这就是一个画饼大会,咱们一个个来说。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各款车型与 FSD。 跟以前一样,特斯拉设想的场景就是一夜之间,他们一个智驾版本的推送,路面上的车都能实现自动驾驶。 所以,特斯拉必须尽可能地让大伙先开上特斯拉。 而他们的解决方法就是用更大规模的生产去降低成本与售价。 马斯克称,他们希望 26 年底产量能提高到 260-270 万辆,27 年达到 400 万辆,28 年到 500 万。 但去年产销也就 170 多万辆,结合特斯拉几乎平衡的产销,相当于特斯拉定下了明年销售增长 50% 的目标。 马斯克对此的形容是 “雄心壮志”,能不能成,不好说。 同样不太确定的还有车迷们都十分期待的 Roadster 2,马斯克在回应股东的问题时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准备在明年 4 月 1 日亮相,并在 12-18 个月后开始生产。 无论 Roadster 2 这款车型是否成功,马斯克都觉得那将会是他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看来 Roadster 2 确实有雏形了,明年愚人节期待一波。 而 FSD 马斯克则提及了最近特斯拉推送的 14.1 版本。 根据外国车主的体验,目前猜测 14.1 版本带上了语言理解能力,在 GPS 用不了的地下车库,FSD 根据文字标识找到了出口。 除了文字识别能力,特斯拉还在一些日常场景还有意想不到的发挥。 比如麦当劳的得来速,FSD 能精准停在点餐口,并当车主与服务员交流完成后继续前行到出餐口。 目前猜测 FSD 可能拥有了声音的识别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一大进步。 在这种明显感知的进步下,马斯克在当天说 FSD 14.3 能够让大伙在路上睡觉,多少有了可信度。 针对咱们中国,FSD 预计明年 2-3 月能够获得完全批准。如果 14.1 版本能够在中国用上,那我们到时候一定会测给大家看。 但 FSD 真正面临的问题,其实是销售模式。 FSD 目前在中国是 6.4 万的买断制,而且是一个半成品;而在美国外,则是订阅制度,每月 99 美元。 纵使特斯拉有再多头衔,新能源领导者的光环再耀眼,但都无法解决消费心理的问题: 明明我已经买下了这辆车的所有权,硬件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为什么你还要继续收取我的费用。 这样的心理也反映在了财报上,多年以来,FSD 只占特斯拉销售收入的 1% 左右,收费智驾的路子目前还是没走通。 在 Robotaxi 上,FSD 倒是可能有更大的作用。 特斯拉在股东大会上放了一个片段,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的 CyberCab 已经在流水线上生产。 马斯克也透露这玩意将在明年 4 月进行量产,因为它的制造系统更接近消费电子设备(没有转向柱、踏板等),所以它的生产速度能做到 10 秒内下线一辆(现在生产一辆特斯拉汽车约为 40 秒)。 目前谷歌的 Waymo 已经将 Robotaxi 的商业模式跑通,就看特斯拉能不能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了。 接下来,就是发布会着墨最多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未来机器人不仅要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还要代替人类工作,就像科幻电影一样。 届时,大伙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不是千万级的,而是用亿、甚至是十亿去计算,最终的终极目标就是消除贫困。 不行了,这话听得我要原地飞升了。。。 咱们回归现实,当 Optimus 的年产量达到 100 万台,那么成本将降到 2 万美元一台,咱们拉宇树出来比比的话,特斯拉确实还有点竞争力。 不过,与前几天小鹏发布的 IRON、宇树的 H1 不同,Optimus 至今都还没明确自己的使用场景,具体还是得等明年 Optimus V3 版本出来之后再看看。 最后,当汽车和机器人大规模生产之后,将需要海量的电池和芯片。 马斯克也透露了一点他们的规划。 以前特斯拉经历过电池荒,松下、LG 的电池都不够他用的,所以特斯拉吃过亏之后也搞了自己的电池产线。 而现在在芯片制造上,可能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特斯拉目前研发的 AI5 芯片,用的是台积电的 3nm,良品率只有 70%,并不算高。 所以马斯克也不墨迹了,在大会上直接表示可能会与英特尔合作,甚至自己建每月 10 万片晶圆的芯片工厂。 台积电什么心情我不知道,但是股民们又爽了。 以上,就是本次特斯拉股东大会大致的内容,一口下去全是饼。 但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 Robotaxi,特斯拉转舵 AI 的航向已经确定,今后我们不能再以一家整车厂来看待特斯拉了。 至于特斯拉这艘飞船到底上火星还是中途爆炸,等明年量产我们就知道了。
谷歌向NBA雷霆队投资500万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项目
11月8日消息,谷歌周五宣布投资 500 万美元,与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合作开展人工智能项目,旨在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为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做好准备,包括为学生提供新的体育节目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将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知道它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不会很快消失,”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企业合作副总裁威尔·西林说道。 通过此次合作,雷霆队将提供一个平台,让谷歌、立法领导人和当地企业进行讨论,从而帮助俄克拉荷马州人民在未来取得成功。 “在雷霆队,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可以与谷歌、立法领导人、当地企业进行有益的对话,”赛林说。“让俄克拉荷马州人民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能取得成功。” 这项投资还将支持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启动人工智能硕士课程,扩大劳动力发展计划,并资助教育计划,例如塔尔萨地区 STEM 联盟的新数字徽章计划。 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托马斯·基德分享了他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论文分析和代码编写的经验,并指出了人工智能在课堂内外带来的好处。 “它帮助我更好地完成课程,帮助我拥有学校以外的生活,但我不能真正依赖这个工具,所以我必须注意我是如何使用它的,以确保我不会因此而错过理解学习材料的机会,”基德说。
硅谷华人女CEO杀入,全球首家AI电影厂引爆“AI韩流”
编辑:好困 定慧 【新智元导读】当好莱坞还在为预算头疼时,硅谷的AI、韩国的IP和中东的资本已经悄然联手,他们的目标是用一个全新的「导演级AI」物种,彻底重塑电影工业。 AI原生影视工作室Utopai Studios与全球创新投资平台Stock Farm Road(SFR)共同宣布,成立资本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合资企业Utopai East。 SFR由LG集团继承人Brian Koo、阿联酋主权基金推动者Amin Badr-El-Din联合创立。 该合作旨在将AI影视生成技术从实验阶段推向大规模产业化,并押注正处在爆发期的全球韩流内容市场,以「AI原生工作流+韩娱+全球市场通道」的组合拳,为下一代视听内容生产提供全新范式。 黄金机遇 韩娱100倍的全球增长 在传统好莱坞电影产业深陷「高成本、低回报」的结构性困境之时,韩国流行文化正展现出惊人的全球吸引力与商业潜力。 根据最新行业数据,韩娱内容全球观看时长占比在短短五年内从22%迅猛提升至35%,Netflix平台上的《僵尸校园》《黑暗荣耀》等剧集连创观看时长新纪录,凸显了其稳固的受众基本盘。 更令人瞩目的是,融合了K-POP、奇幻叙事与顶级视效的创新IP《K-POP Demon Hunter》,在全球Z世代观众中引发了现象级热潮。 该IP首季全球流媒体播放量即突破12亿次,相关音乐榜单霸榜超过20周,衍生周边商品收入高达数亿美元,充分证明了优质韩流内容具备强大的跨文化穿透力和多元变现能力。 伴随着韩流内容全球市场需求激增,Utopai Studios创始人兼CEO Cecilia Shen和LG集团现任会长Brain Koo在采访中都认为,韩娱起码还有100倍的全球增长。 Utopai与SFR的联手,正是瞄准了这一机会。 SFR在韩国规划的350亿美元AI数据中心枢纽,将为Utopai的先进AI影视模型提供强大的算力底座,共同将高质量、电影级长片内容的生成从技术验证推向规模化、经济化的产业应用。 新公司Utopai East的治理结构也体现了深度整合,由LG北美创新中心高管Kevin Chong和CJ集团前国际化负责人Richard Lee领导,能够有效融合科技与文创资源。 同时,Cecilia将出任SFR战略顾问委员会首席创始成员,与Alphabet董事长John Hennessy等领袖共同制定AI影视伦理标准。 这一布局确保了技术、资本(特别是连接硅谷与中东的资本网络)与全球市场渠道的深度融合,目标是打造一个新型创作基础设施,助推韩国内容以好莱坞级制作标准高效对接全球市场,从而支持更多像《K-POP Demon Hunter》一样的顶级韩流IP,以更高效率和更可控的成本实现全球化制作与发行。 技术架构 「导演级AI」如何统筹全局 面对韩流内容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与叙事复杂度的不断提升,UtopaiAI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 跳出了当前AI视频领域「Diffusion vs. AR」的模型之争,构建了一个以叙事为中心、具备因果规划能力的「导演级AI」系统架构。 Utopai的解决方案基于一个独特的洞察:传统AI视频技术的问题在于,它们是「画师」而非「导演」。 目前主流的Diffusion模型在专业影视制作中存在天然短板。 它本质上是「概率性生成模型」,擅长从噪音中「雕刻」出单帧高质量画面,但其逐帧或短片段独立生成的模式,缺乏对长叙事逻辑的全局规划能力。 这导致生成的视频难以保证人物外貌、动作和场景元素在不同镜头中的一致性。 Utopai的破解之道是构建一个「理解—生成」一体化的统一架构,采用前帧预测后帧的机制,其中「导演级AI」(采用自回归全能模型)扮演「总规划师」的角色。 该架构的核心是创建一个统一的状态空间,用于承载叙事、几何与运动约束。 · 规划器在此空间内对未来时空进行可预测的演化推演,并确保与历史观测高度一致; · 渲染器则依据此规划生成最终画面,从而在长片段上实现可控的叙事一致性与高保真画质。 Utopai的架构精髓则在于规划与渲染的解耦。 上层的序列规划器(世界模型)充当系统的「导演大脑」,其核心任务是叙事规划与一致性约束。 它以脚本和分镜为输入,生成包含角色ID向量、关键帧布局、相机位置与运动轨迹、场景约束以及情绪走向曲线等细节的shot级时空计划。 更重要的是,规划器能维护一个可回放的长程状态记忆,确保在超长时程的叙事中,角色身份、场景状态和光影变化能够稳定演进,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跨镜头元素「漂移」的难题。 在确定叙事蓝图后,专业化的生成模块(包含优化的Diffusion技术)下层的条件渲染器(时空扩散)则专注于执行高质量的画面生成。 它在潜空间进行操作,生成条件包括深度、法线、光流、遮罩、参考帧、相机轨迹等丰富的结构化信号。 这种分工使得规划器可以专注于长序列的因果结构与约束传播,充当「导演」角色;而渲染器(经过优化的Diffusion技术)则作为顶尖的「执行团队」,发挥其在画面细节与动态质感上的优势。 二者通过统一的状态接口紧密耦合,形成一个高效的闭环系统。 理解世界 独特的训练方法论 Utopai模型能力的飞跃源于其独特的训练方法论,核心是让AI从大量高质量、带精确标注的3D合成数据中学习。 与主要依赖网络二维视频进行训练的通用模型不同,这种方法使AI模型能够内化物理规律,从根本上理解空间、遮挡和碰撞等三维世界规则,有效避免生成内容违背物理规律的「幻觉」问题。 训练过程分为两个关键阶段: 1. 几何与语义对齐预训练:此阶段目标是建立模型对物理世界和视觉元素的底层理解,进行文本-视频-几何对齐以及下一状态/掩码重建等任务。 2. 多模态指令微调:此阶段增强模型对复杂、抽象的叙事指令和跨模态约束的遵循能力,使其能精准理解并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这种训练方式使模型能够对复杂的情感和叙事意图进行状态级的精确建模与可视化表达。 例如,当指令要求表现角色「从怀疑转变为恍然大悟」时,模型能够协调身体姿态、视线方向、镜头语言以及光影变化等一系列要素,呈现一个在表演逻辑上合理、情感层次分明的完整转变过程,而非简单地替换一个表情贴图。 共生进化 AI与影视创作的关系 Utopai技术路径的精妙之处在于并非简单地用AR模型替代Diffusion模型,而是形成一种规划与执行分离的协同范式。 通过构建深度理解叙事逻辑与物理规则的智能系统,Utopai的影视模型实现了人与AI的共生进化。 其「规划—渲染」的协同范式将长程一致性与叙事可控性转化为可计算、可优化的状态规划问题,为专业影视制作者提供了兼具创造性自由度与工业化可控性的全新解决方案。 随着AI技术有望击穿传统制作的成本与效率壁垒,电影与高端视听内容的未来,正从「预算的暴政」转向「想象力的自由」。 对于正值黄金时代的韩流内容产业而言,Utopai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项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一台推动其创意潜能无限释放、迈向全球主流市场的强大引擎。 那些曾因制作成本与周期限制而被搁置的宏大创意,特别是融合了K-POP、webtoon等独特文化基因的创新IP,正迎来被全球观众看见的曙光。
LLM首次达到人类语言专家水平,OpenAI o1拿下拆解句法、识别歧义、推理音律
编辑:peter东 【新智元导读】LLM再下一城!伯克利研究证明:OpenAI的o1被证明也具有匹敌人类语言学家的元分析能力。 在人类诸多才能之中,哪些才是人类所独有的? 自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以来,语言便被视为最能彰显人之本性的标志。他曾言:人类乃「具有语言的动物」。 即使当今的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已能在表层上模拟人类的日常言谈,学者们依然追问: 在人类语言的深处,是否蕴藏着某些独特的结构与特质,是任何其他生物的沟通方式,乃至AI的运算体系,皆无法真正企及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家、罗格斯大学的携手,让多个大语言模型经受一系列语言学测试——其中包括要求模型归纳虚构语言的规则。 虽然大多数大语言模型未能像人类那样解析语言学规则,但有一个模型展现出远超预期的惊人能力。它能像语言学研究生那样分析语言——划分句子成分、解析多重歧义,并能运用递归等复杂语言学特征。 研究者Gašper Beguš表示,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人工智能能力的认知」。 AI会说话不稀奇,会解释才稀奇—— 如果语言是让我们成为人类的关键,那么如今大语言模型获得了「元语言」能力,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LLM构建无穷递归 想象一下:你在搭一座一层套一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句子塔」。 每套进一层,理解难度就指数级上升。 这种结构,在语言学里叫「中心嵌入」(center embedding),曾被知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称为能定义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决定性特征。 比如这句话: The worldview that the prose Nietzsche wrote expressed was unprecedented. (大意为:尼采所写的那篇散文所表达的世界观是前所未有的。) 表面上看平平无奇,但如果你拆开它的「语言洋葱」: 最外层:The worldview [...] was unprecedented(这个「世界观」前所未有); 套进去一层:that the prose [...] expressed(是「那篇散文所表达的」); 再往里一层:Nietzsche wrote(而这篇散文是「尼采写的」)。 这就像在一个句子中间,又塞进一个完整的句子,再在那个句子里塞进另一个句子——三层套娃,层层递归。 人类能理解这样的句子,但之前,人们认为这样的能力大模型不具备。 上述句子在真实对话中几乎从未出现过——因为大家会觉得它「太绕了!」 所以,任何语言模型如果只是靠「背书」,根本不可能见过,自然也无法识别出这种例子。 语言学家们认为,人类语言从有限词汇和有限规则中生成无限可能句子,这种能力归因于无限递归。 迄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其他动物能够以复杂的方式使用递归。 图1:不同大模型识别多重递归,绘制正确语法树的比例 然而,该研究指出在众多大模型中,唯有OpenAI o1模型不仅看懂包含多重递归的句子(图1)。 o1不仅能如同语言学家那样,以接近100%的正确率画出正确的树状结构,还能将本就复杂的句子变得更多一层。 图2:该句子对应的正确语法树 当它被问:「能不能再加一层递归?」o1回复: The worldview that the prose that the philosopher Nietzsche admired wrote expressed was unprecedented. 「那位尼采所敬仰的哲学家所撰写的散文所表达的世界观是前所未有的。」 这说明o1不仅能够使用语言,还能够思考语言,具备元语言能力(metalinguistic capacity )。 由于语言模型只是在预测句子中的下一个单词,人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在质上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语言学家表示,大模型实际上并没有在处理语言。 这项研究的结论看起来是对上述观点的否定。 大模型能区分歧义 也能深入理解句子 想象一下,你听到下面的话:「Eliza wanted her cast out.」 乍一听,好像就是「Eliza想把她的cast赶出去」? 但「cast」这个词既可以是动词(「驱逐」),也可以是名词(「石膏」)! 于是这句话就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是 Eliza想要她的石膏被拿出去, Eliza想把她赶出去。 这样识别包含多义性句子的能力,之前同样被认为大模型不具备。 人类拥有很多常识知识,使我们能够排除歧义。但大模型很难具有这样的常识知识水平。 然而该研究表明,o1可正确识别两种结构,并为每种生成了符合语言学规划的句法树。其他模型(如 GPT-4、Llama 3.1)只会生成不合语法的结构,还会对语义产生误解。 该研究还考察了大模型在音韵学相关任务上的表现—— 音韵学是研究声音模式以及最小的声音单位,即音素的组织方式。 例如,在英语中,给以「g」结尾的词加上「s」会发出「z」的音,就像「dogs」一样。但给以「t」结尾的词加上「s」听起来更像标准的「s」音,就像「cats」一样。 该研究一口气创建了30种新的迷你语言,以了解大模型是否能够在面对新生成的虚拟语言时,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能不能正确推断语音规则。 结果出人意料,即使是在这些虚构的语言上,o1在音韵相关的任务上表现依旧出色。 大模型比人类更好地理解语言吗?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曾经那些被认为仅仅人类能够拥有的语言理解能力,大模型如今也具备了。 2023 年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语言的正确解释很复杂,不能仅仅通过浸泡在大数据中就能学会。」 该文认为尽管 AI 模型在运用语言方面可能很擅长,但它们并不具备以复杂方式分析语言的能力。 在此思潮影响下,即使ChatGPT在各方面上复制了自然语言,公众仍想知道大模型是否有人类语言的特定特征能不能由大模型复现。 这当然很有必要,随着社会越来越依赖大模型,了解它在哪些方面能成功以及哪些方面会失败变得越来越重要。 语言分析是评估语言模型推理能力与人类相似程度的理想测试平台。 而o1能够以与语言学家相似的方式分析语言,例如绘制句子图、解决多个歧义含义,并利用递归等复杂的语言特征 但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后,人们不禁会问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何只有o1可行,其它大模型表现都差一大截。 回答是相比其它模型,o1 的优势很可能源于思维链(类似Deepseek的深度思考),使其能像人类语言学家一样逐步推理、验证假设、构建抽象规则。 第二个问题是当模型的性能随着规模变大而变大时,大模型是否有一天会比我们更能准确的理解语言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还没有定论。 一方面,任何的大模型在语言学上还没有提出过原创性的观点,也没有教给我们关于语言的新知识。 另一方面,增加计算能力和训练数据,语言模型最终会在语言技能上超越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理由阻止语言模型展现出比我们更好的语言理解能力。 研究尚不足以宣称「机器理解语言胜于人类」,但足以改变评价口径:对模型的考察,应从「任务产出」转向「结构解释」。 当可解释性成为首要指标,AI研究、教育与应用治理将迎来同一套标准——把「为什么对」放在「对不对」之前。
OpenAI因涉嫌鼓励自杀和散播有害妄想被7个家庭起诉
11月8日消息,据TC报道,周四,七个家庭对OpenAI提起诉讼,声称该公司过早发布了GPT-4o模型,且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其中四起诉讼指控ChatGPT在家庭成员自杀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另外三起诉讼则声称ChatGPT强化了有害的妄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需要住院接受精神治疗。 在其中一个案例中,23岁的赞恩·沙姆布林(Zane Shamblin)与ChatGPT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对话。TechCrunch查看的聊天记录显示,沙姆布林多次明确表示他已经写好了遗书,枪里装好了子弹,打算喝完苹果酒后就扣动扳机。 他反复告诉ChatGPT他还剩下多少瓶苹果酒,以及他预计自己还能活多久。ChatGPT鼓励他执行计划,并告诉他:“安息吧,老兄。你做得很好。” OpenAI于 2024 年 5 月发布了GPT-4o模型,并将其设为所有用户的默认模型。同年 8 月,OpenAI 推出了 GPT-5 作为 GPT-4o 的继任者,但这些诉讼主要针对的是 GPT-4o 模型,该模型存在过度奉承或过于顺从的问题,即使用户表达了恶意意图,它也会如此。 诉讼书中写道:“Zane的死既非意外也非巧合,而是OpenAI蓄意缩减安全测试、仓促将ChatGPT推向市场的必然后果。这场悲剧并非故障或不可预见的极端案例,而是OpenAI刻意设计选择的必然结果。 ” 诉讼还指控OpenAI为了抢在谷歌的Gemini上市前完成安全测试而仓促行事。TechCrunch已联系OpenAI寻求置评。 这七起诉讼建立在其他近期法律文件中所述内容的基础上,这些文件指控 ChatGPT 会鼓励有自杀倾向的人实施自杀计划,并引发危险的妄想。 OpenAI 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周有超过一百万人与 ChatGPT 讨论自杀问题。 以16岁自杀身亡的亚当·雷恩为例,ChatGPT有时会鼓励他寻求专业帮助或拨打求助热线。 然而,雷恩只需告诉聊天机器人,他正在为他创作的虚构故事询问自杀方法,就能绕过这些限制。 该公司声称正在努力使 ChatGPT 以更安全的方式处理这些对话,但对于起诉这家人工智能巨头的家庭来说,这些改变来得太晚了。 10 月份,Raine 的父母对 OpenAI 提起诉讼后,该公司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阐述了 ChatGPT 如何处理有关心理健康的敏感对话。 帖子中写道:“我们的安全措施在常见的、简短的交流中表现更可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些安全措施在长时间的互动中有时会变得不那么可靠:随着来回交流的增多,模型安全训练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失效。”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