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虚标容量、无3C认证禁止登机 中消协点名充电宝退货问题
快科技11月7日消息,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投诉热点涉及充电宝退货等问题。 据介绍,三季度,在部分充电宝品牌产品召回等因素带动下,相关投诉呈集中上升态势。 一是部分品牌充电宝因无3C认证被民航部门列入禁带清单引发退货纠纷。 消费者提出充电宝无法带上飞机,要求退货退款,遭商家拒绝。 二是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存疑。 一些消费者认为此前购买的非召回批次的充电宝存在自燃风险,要求退货退款。 三是小品牌产品虚假宣传、虚标容量问题突出。 部分小品牌充电宝商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容量、功率等核心参数严重虚标的情况,甚至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为强化充电宝等相关产品的质量管理,今年7月,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该规范已于2025年8月15日实施。 中消协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充电宝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3C认证要求。 此外,建议对虚标容量、虚假标识、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等行为依法查处,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商品信息审核。 充电宝实施召回时,相关商家应建立便捷的退换货通道,对消费者因运输受限无法寄回产品的应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索尼手机退出中国,日本手机终究走不出日本
你上一次见到「索尼手机」,是在哪一年? 就在前两天,伴随着微信一句冷冰冰的「该账号已自主注销,停止使用」,索尼官方的索尼 Xperia 服务号已经彻底停用。而索尼手机的官方微博 @索尼-Xperia 也已经大半年没有过更新了,最新的一条动态还是今年 3 月 8 号的节日祝福—— 这意味着,索尼 Xperia 手机已经终止了在中国的宣发动作。 而更早之前,索尼手机在华的硬件业务就已经停摆——索尼中国官网上有记录的最后一款国行手机还是 Xperia 5 V,这已经是 2023 年的产品了。 至此可以说,索尼手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在这个 11 月彻底陷入人走茶凉的状态——索尼手机,至少在中国,大约的确已经断气了。 折腾半生,归来仍是废社 说起来,索尼这样一个集合了半导体制造、影视工业、虚拟娱乐、音乐媒体的八十年老店,那个号称「卡在全球影视工业脖子上」的企业,造不好手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图|Android Authority 事实上,尽管索尼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早期参与者之一,在功能机时代身傍 Walkman 和 Cyber-shot 的金字招牌,创下了斐然的业绩,但它在智能机时代却是从一而终的水土不服。 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在那个改变了移动电子市场走向的 2007 年。 2007 年不仅是 iPhone 问世、市场普遍认知中智能手机时代的开端,同时也是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MC,以下简称索爱)进入手机市场之后最成功的一年。 那一年,索爱通过转化 Walkman 品牌而推出的 W 系列音乐手机,以及转化卡片机 Cyber-shot 的 K 和 C 系列照相手机,在功能机市场里大杀四方,创下了 1.03 亿台的历史最高销量—— 索尼爱立信 W800i,最经典的 Walkman 手机之一|TechRadar 然而巅峰之后就是低谷。从现在的视角回头看,索爱在 W/K/C 系列上的简单成功,事实上给索尼的手机业务留下了一个影响至今的症结:过度重视硬件带来的优势,却忽略了软件适配。 而在另一方面,索爱也和诺基亚、微软一样,忽视了 2007 年 iPhone 面世时背后蕴含的「改变手机在生活中角色」的巨大潜力。2011 年,时任索爱 CEO 伯特·诺德伯格(Bert Nordberg)在一次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承认: 可以肯定地说,索尼爱立信在 2007 年 iPhone 问世时应该更加重视它。 然而,索爱就算是在意识到智能手机的浪潮不可逆转之后,奋起直追的动作也没能做得干脆利落。 在 iPhone 之后的几年,索爱被夹在 iPhoneOS、Windows Mobile 和 Android 之间,从 Xperia X10 到 Xperia S、P、U、T、J、E 等等试了个遍,为我们重新上演了一个「功能机巨头在智能机时代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的剧本。 当一家公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产品线|Medium 新的转折发生在 2012 年。 时年,索尼正式收购爱立信集团手中的 50% 索爱股份,让索尼爱立信全资并入索尼集团成为子公司,建立了索尼移动通讯(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SMC,以下简称索移)。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并购不仅将手机业务的控制权完全收购索尼集团,同时也让 Xperia 产品线并入了时任索尼集团 CEO 平井一夫(Kazuo Hirai)的「One Sony」战略里面。 经常被昵称为「姨夫」的平井一夫|CNET 至少从索移合并初期那几年的产品来看,平井一夫的 One Sony 战略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随后的 2013 年,索尼在 CES 上发布了那款奠定 Xperia 家族设计的大作—— Xperia Z。 除了历久弥新的 Omnibalance 全平衡设计语言之外,Xperia Z 还是当时 One Sony 技术大联合的代表,从电视的 Bravia 到传感器的 Exmor 都能在 Xperia Z 身上找到,更不用提开创性的 IP55/57 双防护标准,一举奠定了 Xperia 后来「三防旗舰」的名号。 图|TheNextWeb 而市场也给了 Xperia Z 足够的正反馈。 合并重组之后,索移的手机年销量从 2012 财年的约 3300 万台提升至 2013 财年的约 3990 万台,并在 2014 财年达到了约 4000 万台的顶峰。 只不过,这 4000 万台 Xperia 不是索移走向巅峰的开始,而是出道即巅峰。更何况,放眼当时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这也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2014 年,索尼的全球手机市场占比仅为 2%,别说跟当时正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小米华为比,这个销量连当时 LG 手机的一半都达不到。 按照国内品牌的统计方法,已经属于 Others 里的 Others 了。 没资格上桌的索尼|Dazeinfo 至于 2016 年,索尼从 Z 系列转向 X/XZ 系列之后,市场早已抛开索尼完成了进化—— 一方面,苹果和三星借助专利护城河和供应链保护,牢牢把握住了全球高端市场,Xperia 虽然售价不菲,却始终没能让售价和品牌效应挂钩、挤进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2016 年已经迎来了国产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借助当时积极主动的出海战略,迅速抢占了索移鲜少参与的中低端市场。两边一上一下,把索移、LG、HTC 等等老品牌给夹在了中间。 之后,Xperia 的 XZ 系列一直没能摆脱阴影。根据数据机构统计,从 2015 到 2019 短短四年里,索尼手机的销量从约 2500 万台跌至 300 万台出头,蒸发近八成。 虽然 XZ 世代的产品脍炙人口,但从销量走势上看,却无疑是索尼造手机历史上最大的滑铁卢。 在那之后,我们就听到索尼移动宣布放弃「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的目标,转而「聚焦盈利」——换句话说,就是「我要把精力放在赚钱上面」。 从 2019 年开始,索尼陆续推出了号称「整合与重启产品线」的新 Xperia 1/5/10 系列,产品范围也从原来的鱼龙混杂缩减到了单纯的「大杯、中杯、小杯」。 从新 Xperia 数字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索尼非常明确的战略转型:从原先 Z、X、XZ 系列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转为面向纯高端的「超专业用户市场」,想要让 Xperia 成为摄影师和导演口袋里的第二台电影机。 比如和黑卡共享一英寸传感器的怪物 Xperia Pro-I|TechRadar 这个战略乍看上去非常正确,更不用提还能更直观地发挥出 Alpha、Bravia、CineAlta 部门的技术功底,但市场用教训 RED Hydrogen One 的方式同样狠狠教训了一下索尼:手机这种形态的产品,恰恰是不需要过分专业的。 哪怕到了新 Xperia 数字系列的世代,索尼依然无法将 Xperia 手机上的各种专业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变成一套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完整移动工作流。 比如强行模拟相机换镜头而不允许连贯变焦的照相大师 app 而这个阶段的索尼似乎已经完全钻进了牛角尖,开始搞不清硬件和软件的关联性了。 2021 年索尼尝试与魅族合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除了软件什么都有」的 Xperia 和「除了硬件什么都有」的 Flyme 原本可以是一段天作之合,最后却以装个负一屏和应用市场草草收场。 最后的结果甚至不如直接给 Xperia 刷上 Flyme 系统|酷安 @捡破烂科技 魅族或许只是玩不转硬件,但索尼才是那个既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没有改弦易辙的魄力的家伙。在那之后,索尼 Xperia 不出意料地在「超专业手机」这个小市场里越过越窝囊。 最后,索移在 2021 年结束了独立运营,被并入索尼集团的电子产品部门,以产品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常年不足 1%、日本本土市场不足 6% 的「傲人成绩」艰难支撑到 2025 年。一边卖不出去、一边坚持不降价,最后以这种极不光彩的形式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走不出日本的日本手机 从索尼 Xperia 手机的历史就能看出,Xperia 系列可以说是「生的仓促、死的窝囊」。 但最让人意难平的就是,索尼明明手握世界顶尖的半导体技术和工业设计水平,也造出过类似 Z3、XZ1 之类脍炙人口的产品,最后却还是落成了这样一副囧境,不让人感到惋惜是不可能的。 Xperia 10 VII|SONY 同时,索尼这两年的「战略转进」并不限于中国市场,原本非常倚重的美国市场也在 Xperia 1 V 之后没有了更新。尽管索尼同样说「没有彻底退出美国手机市场的计划」,但这样的冷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回答了。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欧洲销区,尽管欧洲主要市场的索尼官网上都列出了最新款的 Xperia 1 VII,但大多数都是无货或不开售状态。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在 7 月的一篇报道中就直言: 索尼移动业务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明朗。 归根结底,无论说它不懂软件,还是眼高手低,其实还是索尼自始至终没有搞懂「手机究竟应该做什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都是把手机当作试验田,谷歌将 Pixel 的软件置于第一位,首先保证了「这手机能用」,然后才是各种加分的硬件选项,甚至可以依靠 Pixel 的系统来提拉硬件的表现。 单从硬件角度看,Pixel 10 也就是中端机水平|TechRadar 索尼的 Xperia 则恰恰相反,从来都是大方的把最近最强的硬件放到手机上,却根本不考虑自己写的软件系统能不能把硬件实力转化为让消费者愿意使用的动力,最后的结果就是纯专业用户觉得缺功能、纯日常用户觉得学不会。 Xperia Pro 设想的随身 4K 转播就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使用场景|CineD 然而索尼现在即使想要掉头回到普通消费者市场,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已经被主流厂商瓜分完的普通消费者市场早就已经没有了索尼的容身之地。 但索尼 Xperia 手机会就此绝迹吗? 在爱范儿看来,索尼手机仍有其生存空间。抛开日本本土市场那一丁点销量不谈,索尼接下来做 Xperia 手机,很有可能是给其他手机厂商看的—— 传说中的 Xperia 1 VIII|Notebookcheck 索尼的手机业务虽然只差拔管了,但毕竟传感器的业务依然是行业龙头,最新的 LYT-8 系列相机传感器更是成为了今年的出货主力。 后面的 Xperia 手机,很有可能会被索尼用作自家传感器的「专职展示平台」,保留公开销售渠道,但实际面向的客群,已经是 B 端的传感器采购商了—— 有来自供应链的消息称,索尼将在 2026 年初推出新一代 1.1 英寸的大底传感器,而这将会是明年一系列「超大杯」影像手机的标配。 图|Medium 总之,就像夏普一样,功能机早期的辉煌在智能机的时代并不算数,反复的市场预期误判,让索尼纵使身处供应链顶端的地位,也终究还是没能破解「日本手机走不出日本」的魔咒。 毕竟现在的真索粉要买一台索尼手机,不是只买二手——而是只能买二手了。
三星Exynos 2600芯片影像性能曝光:单摄支持3.2亿像素
11 月 7 日消息,消息源 @SPYGO19726 昨日(11 月 6 日)在 X 平台发布推文,曝料称三星 Exynos 2600 芯片具备卓越的影像处理能力,可支持 3.2 亿像素单摄像头或三颗 1.08 亿摄像头同时工作,并能以 60fps 录制 8K HDR10+ 视频。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三星重新设计了 Exynos 2600 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基于先进的 2 纳米全环绕栅极工艺(相比传统 FinFET 技术能更好地控制电流,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和效率),并集成了多核架构。 Exynos 2600 的影像处理单元(ISP)不仅支持高像素传感器,其 HDR 引擎还能融合五帧图像并处理 14 位 RAW 格式数据,大幅提升低光环境下的图像细节与色彩准确性。 在视频录制方面,该芯片可支持 8K 分辨率、60 帧每秒的 HDR10 + 视频录制,或 120fps 的 4K 视频录制,远超当前主流旗舰手机的水平。芯片内部高达 1.8TB/s 的带宽,也让其能够流畅运行 AI 驱动的场景分割、超分辨率变焦等高级影像功能。 尽管 Exynos 2600 拥有强大的影像处理能力,但最新爆料指出,即将发布的 Galaxy S26 Ultra 手机将不会完全利用这些顶级特性。 据消息称,S26 Ultra 的相机模组与前代 S25 Ultra 基本保持一致,仅 3 倍长焦镜头从 1000 万像素升级至 1200 万像素。具体配置预计还包括 2 亿像素主摄、5000 万像素超广角、5000 万像素 5 倍潜望式长焦,以及 12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联想官微:Air别乱叫!moto X70 Air不到6mm/160g才是真Air
快科技11月7日消息,日前,华为Mate 70 Air正式公布并开启预售,不过7英寸的超大屏,6.6mm、208g的机身,引发了一些关于Air的争议。 很多人认为,这款手机只能算是比较薄,但重量和厚度上都不太能称之为Air。 甚至联想moto官微今天都发文称:Air,别乱叫。答应我,别再让“Air”这个名字,承受它不该承受的重量。 官方海报上还表示,联想moto X70 Air不到6mm厚度、不到160g的重量才是真Air。 moto X70 Air是联想上周刚刚发布的超薄机型,采用航空级铝合金薄刃设计,整机厚度仅5.9mm,重量仅159克。 作为对比,苹果iPhone Air是5.6mm、165克,两者算是同一水平线。 不过,moto X70 Air在极致轻薄的情况下,还保留了实体SIM卡槽,不用费劲开通eSIM,支持实体Nano SIM双卡双待,无需线下开卡的复杂流程。 此外还配备有双扬声器,这方面与华为Mate 70 Air基本保持一致,都能保证日常的使用体验。 续航方面,moto X70 Air配备4800mAh,对比iPhone Air的3149mAh高了不少,同时还支持68W有线快充与15W无线充电。 而华为Mate 70 Air的续航体验明显优先级更高,配备了6500mAh电池+66W快充,在轻薄机身下的续航体验与常规机型基本无差别。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建嘉
内涵华为苹果手机?联想:Air别乱叫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 “Air,别乱叫。” 11月7日上午,联想移动通信进出口(武汉)有限公司(下称:联想)突然在官方微博抛出这么一句话。 图源:联想微博 从配图来看,联想是想借最近“Air手机”的热度,再宣传一下自家刚发布的motoX70 Air手机,同时“内涵”一下苹果和华为。 “不是所有的Air,都是真Air。答应我,别再让‘Air’这个名字,承受它不该承受的重量。”联想写道。 从纸面参数来看,联想motoX70 Air(机身厚5.99毫米,重159克),确实要比刚亮相的华为Mate70 Air要轻薄(机身厚6.6毫米,重约208克)。 但在厚度上跑输苹果iPhone Air(机身厚5.64毫米,重165克)。 更重要的是,买Air手机的用户也不光看轻薄指标,也要看手机的整体配置,这一点从iPhone Air首周仅激活5万的惨淡销量就能看出。 三款Air手机参数对比 联想的motoX70 Air虽然轻薄,2599元的起售价,也是三款Air手机中最便宜的,但颇有些“为了薄而薄”的感觉,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motoX70 Air搭载的高通骁龙7 Gen4处理器,并非旗舰处理器,游戏帧率上限受限,在性能上与苹果A19 Pro存在明显差距。 在影像方面,motoX70 Air缺少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能力受限,而华为Mate70 Air配备了红枫原色摄像头,同时搭载1200万像素长焦防抖镜头。 在续航能力上,motoX70 Air配备了4800毫安时电池,比iPhone Air的3149毫安时要大一些,但与华为Mate70 Air的6500毫安时存在明显差距。 同时motoX70 Air处理器用高通、系统用安卓的策略,在高端用户品牌心智上,也与苹果和华为存在明显差距,市场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 总体来看,只能说motoX70 Air大幅降低了轻薄手机的购买门槛,但整体表现还是相对平庸。一些数码博主更直言,motoX70 Air除了续航和重量优势,其他方面期待值不高,似乎只是在名字上蹭热度。 如联想所说,轻薄是一种本事,但轻薄还能做的好用才是真本事。 从整体市场来看,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机在欧美还有一些存在感,依赖折叠屏等品类出货,偶尔可以挤进欧洲市场前五,但在中国市场存在感仍在较低,全球市场也没能进入前五。
零跑Lafa 5发布:无图NAC+800V高压架构,预售价10.58万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7日,零跑汽车今晚正式宣布,旗下全新车型Lafa 5开启预售。新车定位紧凑型市场,提供了两种续航版本共五款配置,预售价格区间锁定在10.58万元至13.18万元,新车计划于11月28日正式投放市场。 Lafa 5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全系标配了800V高压架构。在补能效率上,官方数据显示,新车仅需15分钟即可将电量从10%充至80%,在紧急情况下5分钟可补充200km续航。针对冬季续航衰减问题,零跑方面表示新车可保持 85% 的续航能力,意图解决低温用车痛点。 智能化配置上,Lafa 5智能座舱搭载了高通骁龙8295P车机芯片,驱动14.6英寸中控屏和8.8英寸仪表屏。在智能驾驶方面,该车配备了激光雷达,并由算力200Tops的高通 8650芯片支持。硬件层面总计27个感知元件,配合端到端大模型,使其具备了无高精地图的城市NAC导航辅助巡航能力。 性能与续航方面,Lafa 5搭载的电机峰值功率为160kW,峰值扭矩240N·m,零百加速时间为6.4秒。车身尺寸方面,其长宽高为4430/1880/1520mm,轴距2735mm,属于标准的A级车身材,但5.17米的转弯半径显示出其灵活性。设计上,新车采用了无边框车门、19 英寸轮毂和尾流扩散器等运动元素。 根据配置不同,Lafa 5提供了56.2kWh和67.1kWh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组,分别对应CLTC 工况515km和605km的续航里程。具体预售价格方面,515Plus版为10.58万元,515Pro版 11.58万元,515Max版12.58万元;605Pro版为12.18万元,605Max版顶配为13.18万元。 此外,官方还提供了Lafa5 Ultra版车型,外观更为运动,配备破风前铲、风翼侧裙、运动驭风尾翼和扩散器,将于2026年二季度上市。
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表出炉:引望总裁预判2026年L3上高速,2027年L4进城区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7日,首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由车百会研究院与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题聚焦“共建自动驾驶新生态”,标志着行业关注点正从“技术突破”转向“生态共建”。论坛汇集了政府、产业专家以及引望、科拓、途虎养车、中国人保、支付宝、闪送等跨领域企业代表。 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指出,服务生态正成为继汽车制造、数字与AI技术之后的汽车产业“第三竞争力”。他预测,到2028年,中国汽车服务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万亿,智能化是其重要发展方向,推动汽车智能化与服务智能化协同发展已成行业共识。 针对备受关注的商用落地进程,引望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给出了明确预测。他表示,预计2026年将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2028年实现无人干线物流商用。为支撑生态发展,李文广透露,引望将推出乾崑智驾生态开放平台,并构建智驾生态OpenLab,向伙伴开放行业套件与开发测试指导。 论坛期间发布的《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详细阐述了自动驾驶对多个服务领域的重塑。报告分析,未来车辆将可实现自主寻找车位、在电价低谷时自动充电、甚至“无感”预约保养清洁。在保险领域,风险评估模式将发生根本转变,从基于驾驶员的评估转向基于机器驾驶算法可靠性与运行环境的评估,催生新的保险服务。 在专题讨论中,来自停车、充电、养车、保险、支付等领域的代表,围绕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的具体痛点展开对话。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自动驾驶出行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标准、企业与用户的多方联动,产业正加速从“技术试验”走向“规模化落地”阶段。
工信部第23批减免购置税新能源汽车目录公布,鸿蒙智行享界S9、比亚迪元 PLUS、吉利银河星耀7等在列
IT之家 11 月 7 日消息,工信部今日公布了《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三批),其中出现了上个月就已经完成申报的比亚迪元 PLUS、吉利银河星耀 7 等车型。 IT之家简单汇总部分新车型信息如下: 大众汽车(安徽)ID.UNYX 与众 07 纯电轿车:配备 59.9kWh 电池,纯电续航 558km 一汽奥迪 A6L 纯电轿车:配备 106.7kWh 电池,纯电续航 721/760km 比亚迪元 PLUS 纯电 SUV:配备 74.88kWh 电池,纯电续航 650km 比亚迪仰望 U7 插混轿车:配备 52.3987kWh 电池,纯电续航 180km 北汽生产的(鸿蒙智行)享界 S9 纯电轿车:配备 97.6kWh 电池,纯电续航 721/816/800km 享界 S9 插混轿车:配备 36/51.9kWh 电池,纯电续航 208/292km 特斯拉 Model Y 纯电 SUV:配备 78.4kWh 电池,纯电续航 821/756km 广汽埃安 i60 纯电 SUV:配备 74.976kWh 电池,纯电续航 650km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的银河星舰 7 纯电 SUV:配备 60.22/68.39kWh 电池,纯电续航 525/605km 银河星耀 7 插混轿车:配备 18.99kWh 电池,纯电续航 115/120km 银河星耀 7 EF 甲醇型插混轿车:配备 8.5/18.4kWh 电池,纯电续航 45/101km 零跑 Lafa 5 纯电轿车:配备 56.2kWh 电池,纯电续航 515km(CLTC) 小鹏 G6 纯电 SUV:配备 68.5/80.8kWh 电池,纯电续航 625/600/725/700km 小鹏 G6 增程 SUV:配备 55.8kWh 电池,纯电续航 325km 小鹏 P7+ 纯电轿车:配备 61.7/74.9kWh 电池,纯电续航 615/590/725/700km 小鹏 P7+ 插混轿车:配备 49.2kWh 电池,纯电续航 325km 东风日产 N6 插混轿车:配备 20.2kWh 电池,纯电续航 122/125km 全新比亚迪元 Plus 纯电车型已于上个月完成申报,长宽高分别为 4455*1875*1615 mm,轴距为 2720 mm,整备质量达 1880kg,总质量为 2410kg。 IT之家注意到,与之一同亮相的新车还有金标大众首款纯电轿车与众 07、全新一汽奥迪 A6L、比亚迪仰望 U7 插混版,以及小鹏 P7+/G6 新的增程车型等等。
台积电先进工艺被曝提价3~10%,苹果iPhone 18系列成本压力剧增
IT之家 11 月 7 日消息,消息源 yeux1122 昨日(11 月 6 日)发布博文,称苹果 iPhone 18 系列恐面临芯片成本上涨压力。苹果主要芯片供应商台积电(TSMC)计划从 2026 年起,针对 5 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工艺提价 3-10%。 IT之家援引 Appleinsider 博文介绍,成本上涨的核心原因在于 2 纳米工艺的技术复杂性和高昂投入。该工艺首次引入名为“环绕式栅极”(Gate-All-Around, GAA)的新型晶体管结构,虽然能提升电源管理效率,但也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 行业分析师预测,2 纳米技术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良率方面相对偏低,此外每片晶圆的成本可能比当前的 3 纳米工艺高出 50% 以上。高昂的新工具、以及在建设新一代晶圆厂的巨额投资,是推动成本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 台积电目前生产全球约 70% 的先进芯片,拥有强大的定价权。尽管三星和英特尔等竞争对手持续投入,但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其市场地位。 随着芯片微缩化逐渐逼近物理和经济极限,每一次技术迭代的成本都呈指数级增长,这将持续考验苹果的供应链效率和利润维持能力。 该博文指出面对压力,苹果公司可能会沿用其成熟的成本管理策略。例如,在 2023 年 3 纳米工艺首次亮相时,苹果仅将这项新技术用于最高端的 iPhone Pro 机型,而标准版则继续使用前一代的 A 系列芯片。 该媒体预测,苹果将在 iPhone 18 Pro 上首发采用 2 纳米工艺的 A20 芯片,而标准版 iPhone 18 和新款 iPhone Air 则可能继续使用 3 纳米的 A19 芯片。这种差异化策略有助于苹果在宣传高端机型性能优势的同时,将高昂的制造成本分摊到更长的周期内。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