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鸿蒙智行明年有望超17款车型在售,华为给高端市场上强度
文 | 樊舒琪 编辑 | 李勤 集齐五界品牌的鸿蒙智行,将在2026年迎来产品爆发。 36氪汽车结合公开信息、谍照以及多位产业人士所提供的信息,初步梳理了鸿蒙智行明年的产品谱系。 明年鸿蒙智行有望超17款车型在售,除了问界M5、M7、M8、M9、‌享界S9T、S9 Ultra、尊界S800、尚界H5、智界S7和R7等已有车型外,鸿蒙智行五界明年都将有新车上市。 问界品牌旗下,赛力斯方面正与华为商议,明年推出问界M9非凡大师版,问界M6也在争取立项的过程中; 享界品牌明年将推出一款硬派越野车; 智界S7、R7明年将采用新的内部代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年起,这两款车将是两个全新的项目。除此之外,智界品牌还将上市一款初步命名为智界R9的大型SUV,以及一款内部代号为EHV的MPV,该车初步命名为智界X9。 尊界品牌将发布一款MPV,和一款定价低于尊界S800的豪华旗舰型SUV; 尚界品牌明年上半年会推出一款大型SUV,下半年将发布一款轿车。 也就是说,明年将要上市的鸿蒙智行车型共有17款,如果问界M9非凡大师版与问界M6也在明年上市,鸿蒙智行则拥有19款在售车型。 今年年初,鸿蒙智行制定了年交付量突破百万的目标,但截至今年8月底,这个目标的完成度刚超过30%。明年,随着鸿蒙智行产品矩阵的扩大,鸿蒙智行距年交付突破100万辆的目标将更接近。 「鸿蒙智行改写高端车市场格局」 鸿蒙智行新车的上市,尤其是尊界SUV的上市,将对行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改写明年高端车市场的格局。 有产业人士告诉 36 氪汽车,尊界的SUV在做产品定义时,对标的是揽胜、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车型;但在产品定价上,为达到上量的目的,它的定价将低于尊界S800,但高于问界M9。 华为与江淮对这款SUV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向供应链释放了单月最高销量超4万辆的预期。 为使新车能在产品力上比肩劳斯莱斯,华为在这款SUV上,堆叠了几乎所有智能化技术,用相关人士的话来说,“智能化配置拉满”。 底盘更是这款车着力打造的卖点之一。这款车的底盘,将在尊界 S800途灵龙行底盘的基础上进行重大升级,不仅会提升硬件的配置,辅助驾驶系统也会同步更新。 华为在高端市场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早已得到过多次验证: 问界M9与问界 M8,分别是50万元和40万元市场的销冠;均价100多万元的尊界S800上市87天累计大定超1.2万辆;预售价接近30万元的问界M7,开启预售后47分钟,收获了超10万张小订订单;享界S9T开启预售24小时后,小订突破2万台。 在尊界S800取得初步成功后,华为与江淮将尊界S800的部分技术下放至尊界SUV,这令这款SUV具备了一定的成为爆款的潜质。 再加上江淮汽车在尊界项目上,对华为的全力配合,又为尊界SUV的上量增添了几分确定性。36氪汽车了解到,为了保障尊界项目的资源供给,江淮汽车叫停了许多乘用车、重卡、轻卡项目。 而尊界的 SUV如果走量,BBA等传统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必将进一步被蚕食。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起步市场指导价在30万元及以上的车型,累计销量为298.62万辆。而同年年均价50万元的问界M9累计销量为15.1万辆,也就是说,2024年鸿蒙智行靠着问界M9一款车,占据了高端市场超5%的份额。 今年1-7月,国内起步市场指导价在30万元及以上的车型,累计销量为155.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 2.8%,可见在经济下行时期,高端车市场的整体需求在萎缩。 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4月,均价40万元的问界M8上市后,与均价50万元的M9加起来,在今年前7个月共交付了近13万辆万辆新车,占据了高端市场超过8%的份额。 今年8月,尊界S800正式开启交付,明年尊界 SUV 也将开启交付,届时鸿蒙智行势必会在这片规模正缩小的市场中,夺取更多的份额。 但鸿蒙智行自身也面临着不同品牌产品间互博这一问题。 如果问界M9非凡大师版上市,在问界、尊界同样拥有鸿蒙智行品牌光环、华为科技溢价的背景下,这款定位高于问界M9、低于尊界S800的新车,如何与尊界的SUV形成区隔,这对华为的产品定义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而在尊界、尚界等高端品牌之外,定位20万元及20万元以下市场的智界与尚界,则需要为鸿蒙智行在红海中找到一条突围的路径,由于它们定位的是更为主流的消费市场,因此它们肩负的任务事实上更重大,也更艰巨。 「变革渠道与组织架构」 对于智界和尚界品牌,鸿蒙智行今年在渠道端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此前,有公开信息显示,华为将为智界、尚界两个品牌设立专属用户中心,并于今年5月中旬,举办这两个品牌的专网经销商招商大会。近期,36氪汽车又了解到,华为计划为尚界品牌打造独立的体验中心,目前已开启经销商招募工作。 鸿蒙智行的渠道,可按功能分为体验中心和用户中心两大类。 体验中心的功能,仅限于产品体验及新车销售;用户中心的功能,则覆盖销售、新车交付及售后等业务,类似传统4S店。 还有一类相对特殊的用户中心店,被冠以 “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的名称 ,实则起交付中心的作用,比如深圳布龙路、上海华江路门店。这些渠道均为华为消费电子分销商中邮普泰所有。有公开信息显示,中邮当前主要在重点城市建设标志性门店,同时承担除问界外的,鸿蒙智行门店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问界是华为最早为之单独开辟用户中心店的品牌,此后智界与尚界也都拥有了独立的用户中心店。 鸿蒙智行体验中心,则来自华为3C渠道的商超门店,其中包括华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但体验中心的展示面积有限,鸿蒙智行产品谱系的扩容,势必会造成体验店资源紧张。因此,华为为尚界打造了独立的体验中心。 而尚界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鸿蒙智行旗下其他品牌,大概率也将拥有专属的体验中心店。 渠道端的调整只是一方面,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是华为为推出鸿蒙智行新产品,所做的更深彻的准备。 8月初,奇瑞与华为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布品牌发展进入2.0阶段:华为与奇瑞明确将在智界投入超百亿元资金和5000人研发团队,并同步调整运营架构,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 在新的合作框架下,华为将主导智界从产品、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一体化运营,并全面负责质量把控。 智界由华为-奇瑞的联合项目,升级为独立运营的实体,华为与奇瑞都在向外界释放深化合作、加大投入的信号。而这种组织架构层面的变革意义,或将体现在明年包括智界S7、R7在内的几款新车销量上。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滚石》杂志母公司就 AI Overviews 起诉谷歌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科技媒体 The Verge 今天(9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滚石》杂志母公司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起诉谷歌,指控其搜索结果顶部的 AI 摘要(AI Overviews)减少用户点击原文,侵蚀网站流量并非法利用记者成果。 IT之家注: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是《滚石》(Rolling Stone)、《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等知名媒体的出版方,该公司近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首家起诉谷歌 AI 摘要功能的美国大型媒体。 Penske 指控谷歌在搜索结果顶部展示的 AI Overviews,直接提供关键信息,减少用户点击原始报道,从而削弱其流量和广告收入。 Penske 在诉状中称,自 2025 年以来,来自谷歌搜索的访问量明显下降,联盟广告收入同比减少超过三分之一,公司认为罪魁祸首就是 AI Overviews 功能。 谷歌方面则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辩称,AI Overviews 让搜索更有用,且用户使用频率增加。 事实上,Penske 并非第一家对谷歌提起类似诉讼。在线教育公司 Chegg 以及多个欧洲独立出版商今年 2 月都曾起诉谷歌,美国新闻 / 媒体联盟也批评该功能是“盗窃的定义”,并推动司法部采取行动。 Penske 强调,其处境十分被动。若禁止谷歌索引其内容,将失去在搜索中的全部可见度,进一步打击其业务;若继续开放,则等于为 AI 模型提供更多训练数据。公司认为,这一局面将危及整个出版业务的未来。
小米加速发布旗舰手机挑战iPhone 17,美媒怎么看?
Xiaomi Hastens Flagship Smartphone Release to Take On iPhone 17 上海小米专卖店内的15S Pro智能手机。摄影:沈其来/彭博社 2025年9月15日下午2:17(格林威治标准时间+8) 小米公司将于本月发布其下一代旗舰智能手机,并更新其品牌,以与苹果公司争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 该公司正在推出新的小米 17 Pro 和 17 Pro Max 机型,与苹果的 iPhone 命名方式一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他的公司希望与苹果的智能手机相媲美。 苹果占据高端手机市场 62% 的销量份额,而小米的份额较小,但今年上半年其高端手机销量增长了 55%,并有信心与新款 17 系列展开竞争。 小米公司将于本月发布其下一代旗舰智能手机,并更新其品牌,以与苹果公司争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将提前其常规发布时间表,直接从小米15代跳转到全新的17系列,与苹果iPhone的命名规则保持一致,即将推出小米17 Pro和17 Pro Max两款新机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周一表示,小米希望与苹果智能手机进行比拼,后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高端市场的标杆。 苹果 iPhone 17 将于本周五在全球发售,新款 Pro 版本将带来焕然一新的设计。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公司占据了高端手机市场(售价 600 美元及以上的手机)62% 的销量。小米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仅占很小份额,但今年上半年其销量增长了 55%,在中国市场更有竞争力,因为苹果的 iPhone Air 在中国的上市时间已被推迟。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表示: “我们五年前就开始推行高端化战略,就是为了向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学习,以iPhone为标杆。苹果现在依然很出色。但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能够凭借同一代产品应对挑战。” 小米的电动汽车业务使其价值增长速度超过竞争对手 资料来源:彭博社 数据已根据截至 2024 年 9 月 16 日的百分比升值进行标准化。 小米长期以来以其物超所值的理念而闻名,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厨房电器和行李箱等各个领域。如今,小米大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并在过去一年中开始获得回报,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格几乎上涨了两倍。在苹果放弃的新兴领域取得成功,小米似乎更有勇气挑战这家美国智能手机巨头。 IDC分析师布莱恩·马表示:“小米推出17系列手机,听起来像是有足够的信心宣称自己能够与苹果一样出色,而苹果在中国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就小米而言,今年上半年,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0%售价超过600美元,而2019年这一比例几乎为零。”
疑似罗永浩“停战”内幕曝光:西贝公关希望高抬贵手,哭诉工作快没了
9月15日,网传信息显示,西贝公关联系罗永浩方,希望高抬贵手。 西贝公关还表示,自己工作都快没了。 此前,经过两天的暴怼,罗永浩表示告一段落就此鸣金收兵。然而9月14号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 截图显示,贾国龙表示: “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让大家担心了,谢谢大家的关爱。” 根据老罗后边的说法,后面有不少朋友跑来说情,他觉得还是算了。但贾总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贾总这一下再次激怒了罗永浩,9月14日,罗永浩再次直播全程,宣布与西贝再次开战。 网友调侃说,眼凑着这事儿马上翻篇了,贾总又出来补一刀。 罗永浩也针对该截图发出回应,认为是诬蔑诽谤,并表示“没法揭过去了”,还在微博中喊话贾国龙当面对话直播。 在9月14日晚上的直播中,营销品牌公司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因在社交平台中发文力挺西贝,也受到罗永浩的吐槽。 罗永浩直播中说,华与华服务西贝10年收了6000万,还称华与华是品牌刺客,“华与华在西贝理亏的情况下还出来讲,这说明他支招水平不高,脑子好像有问题,连什么是非正义道德感都完全没有。” 罗永浩还在直播中喊话,要求华与华通过共同朋友私下道歉。9月15日中午,罗永浩发微博称,华与华的老板已经向他道歉,事情已经过去。其在下方回复网友评论时则表示,贾老板道歉也来不及了,将合情合理合法解决问题。 华与华官网显示,其是一家战略营销品牌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品牌设计、产品开发、广告创意等全年全案服务。客户包括西贝莜面村、海底捞、六个核桃、汉庭酒店等。 官媒大象评论认为,网络黑嘴要整治,但不能把消费者的吐槽简单定性为“黑嘴”“黑社会”,如果这样上纲上线消费者还敢发表真实的个人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西贝发布了一封“致歉信”,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2025年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相关调整。 然而,已经再次被惹怒的罗永浩,并没有就此放过西贝,很快, 他针对西贝的致歉内容再次转发微博强怼说: 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们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呢?拿预制菜假装不是预制菜带来的税率差异呢,要不要给公众摊开讲讲?10月1号开始替换,所以你10月1号前还要继续卖是吗?加了很多科技狠活儿腥气扑鼻的海鲈鱼呢……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致歉信”中“ 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的“虐”字,南方日报报道说: 随后,西贝删除该致歉信内容。9月15日13:30,西贝重新发布致歉信内容,“虐”字加了双引号。 原标题:再次开战 !罗永浩穷追猛打!西贝疲于应对:公关团队求饶了……
大疆扫地机“首战失利”? ROMO上市一月遭遇用户退货潮
摘要: ROMO并没有展现出“大疆式科技感”的硬实力,反而在清洁效果、智能交互、结构设计和售后保障上全面遭遇质疑。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冰美式 编辑|刘毓坤、董雨晴 发布35天后,大疆扫地机器人ROMO系列的评价参差不齐。 8月6日,在无人机领域堪称一哥的大疆,宣布正式进入家电领域,首款产品是已经进入红海竞争的扫地机器人。根据配置不同,该系列产品分别叫ROMO S、ROMO A和ROMO P,售价分别为4699元、5399元、6799元。 第一批早期购买者使用已满月,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却出现了分化,一方面部分用户赞赏其工业设计和避障功能,认为延续了“大疆式”的科技感,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用户直言,会出现漏扫、地上黏液清洁不干净、语音功能不灵敏等问题,正在考虑退货。 关于退货,大疆官网打出了“至多30天退货”的售后政策。在抖音、淘宝等官方旗舰店,则是7天无理由退换。另外,在北京、上海多家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告诉凤凰网科技,产品未出现质量问题,线下不支持无理由退换,“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线下门店不会出现翻新机,而无理由退换的产品可能二次回到用户手上。” 在品控、售后等环节,大疆作为扫地机的“新生”,自身已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同样,扫地机器人的集中度持续向头部厂商倾斜,根据IDC报告2024年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小米、追觅五大品牌出货量占据了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留给大疆等其他品牌的空间更加有限。 第一批选择退货的用户 作为颜控的小周,选择下单大疆扫地机的首要原因是,外观符合他的审美。 ROMO系列有两种设计,标准版和进阶版的基站是纯白色外观,旗舰版为透明外观,透过外壳,可以清晰地看到核心部件真实运转,整齐的管线和纹理,给人一种机械感。小周毫不犹豫就在抖音旗舰店,以3994元(国补优惠15%后的价格)购买了ROMO S标准版。 与购买时的高期待不同,ROMO S在家作业的表现让小周失望退货。问题最明显的是返回基站频繁失败,据他观察,十次里有八次无法顺利返回。其次是清洁力,会出现漏发、地上黏液无法拖干净的情况,“用水快、语音功能也不是很灵敏、拖把升降高度有限家里有地毯的慎选。” 莉莉选择退货的原因则稍有不同,她告诉凤凰网科技开始时因为头发会卡在扫地刷子和拖布上,无法继续进行清扫工作,让她有点祛魅。接着她还发现ROMO S在建图时,经常会有遗漏,甚至出现过偷工减料的情况:APP显示有路径,实际有面积未扫拖,最终选择了退货。 在和多个用户沟通过程中,他们有一个统一反馈是:整个清扫过程耗时长。莉莉表示,63平米的房子深度扫除需要近4小时,日常清洁也需要1小时。在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用户分享了当前正在纠结是否退货。 网名为小丹丹的用户称,在回洗抹布的过程中,ROMO报错说无法识别基站,按照指示擦拭反光贴纸后,依然找不到基站,最终只能手动放回去。用户名为崽子和小兔的,则把优缺点一一列出来,清洁声音小且留印痕迹不深是他比较认可的能力。而除了一些共性问题外,他指出ROMO存在像素低、烘干中多次报错、任务未结束被锁房间不会求助、识别障碍物能力欠缺等等问题。 当大量的用户在社交平台“抱怨”时,大疆技术支持的官方号也经常出现在用户的评论区,指引用户到大疆APP中上传问题日志。即便是语言表达上态度诚恳,但未快速落到实处的改进也引起了不满,有用户直指:一个日志说的1-2个工作日,结果3-5日都没结果。 电商平台差评不断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大疆扫地机的口碑也已经出现了不小的裂缝。凤凰网科技梳理发现,消费者在京东和抖音上的差评高度集中,几乎围绕着两个核心:性能与宣传差距过大,售后与服务体验不及预期。 京东自营店的评论区最常被提及的是清洁力与效率。用户“zsx2”称,即便在最大吸力下,ROMO依旧会留下水渍,边拖边拉,顽固污渍几乎拖不干净,“比三千元的机型好不到哪去”。在功能设计上,边扫边拖更是被不少人点名批评:边刷扫过湿润区域时会把灰尘和垃圾二次带到地面,越拖越脏,“这是常识性问题,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提前考虑”。 更严重的还有产品质量隐忧——有消费者在首次使用时就发现基站后方漏水,把木地板打湿,直言“这种价位的产品还存在电路安全风险,完全无法接受”。 在抖音,问题同样尖锐,但焦点更多转向售后环节。一位首发用户称,自己完全出于对大疆品牌的信任才下单,但拿到手后发现清洁和避障能力都与宣传差距甚远,于是立即申请退货。结果从13号收货到19号仍未退款,客服以“需要验货”为由不断拖延,“七天无理由都这么费劲,你们宣传的30天退货到底算什么?”另一位用户起诉商家在收到退货后直接拒绝退款,直言“在抖音买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大疆品牌”。 同样功能体验上的落差也让不少用户颇为愤怒。一位用户反馈称,ROMO避障能力极其有限,家里只有2厘米的小台阶,机器却反复卡住,“四天救了四次”,几乎每天都要人工解救。他直言,大疆并没有考虑普通家庭的使用场景,宣传的智能避障更像噱头。另一位用户则表示,自清洁和除菌功能与宣传完全不符,“说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一般”;还有消费者称,ROMO只是“一个昂贵的外壳”,性价比极低,“买的就是一次智商税”。 更有用户在追评中直言不讳,称大疆在处理售后问题时“效率极慢、态度推诿”,甚至出现客服多次要求补交照片、证明,最后仍然拒绝退货退款的情况。“这种品牌格局真是失望透顶。”另一条差评则直白地写道:“大疆这么大的公司,却让我每天上传日志、反复打电话,最后还是不认账,售后比小厂还不如。” 整体来看,无论是在京东还是抖音,用户的失望情绪都高度一致:ROMO并没有展现出“大疆式科技感”的硬实力,反而在清洁效果、智能交互、结构设计和售后保障上全面遭遇质疑。 留给大疆的考题 从产品力到售后服务,ROMO系列上线短短一个多月就暴露出诸多问题。对于第一次跨入家电行业的大疆而言,这显然不是一款准备充足的产品。它带来的并不是预期中的“科技惊喜”,而是“首批用户披露吐槽退货”的尴尬局面。 更现实的考验还有行业环境,扫地机器人早已是红海竞争格局,科沃斯、石头、小米等品牌经过多年积累,已在市场份额、价格带和渠道上全面占优。与此同时,家电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是硬件设计,更在于供应链管理、售后网络和迭代速度。 大疆过去在无人机和影像领域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前沿技术和工程师文化,但在家电领域,能否快速搭建完善的品控和服务体系,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显然,大疆在这方面还未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问题不只是ROMO这一款产品,而是大疆真正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赛道,它是否能听得见用户的声音?是否能在迭代中解决那些被集体吐槽的痛点?ROMO最终会成为一款“叫好不叫座”的尝试品,还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疆必须尽快给出答案。
西贝道歉后,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姜凡 编辑|董雨晴 9月15日,西贝发布公开致歉信后,罗永浩也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称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他表示,年过五十后,见过太多中年人因“面子”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此次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事实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坚持强硬回应,甚至喊出“生意宁可不做”的话语,让企业和员工陷入风险之中。‘ 过去三天,餐饮圈最受关注的话题,正是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交锋。一方是敢言的互联网创业者,一方是宣称“100%无预制菜”的餐饮大佬,两人的隔空互怼迅速点燃舆论场,将一个行业争议推向全民关注。 事件源于罗永浩在微博上的一句话——“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并呼吁餐厅必须强制标注预制菜。这番表态立即引发广泛讨论。西贝方面则迅速回应,贾国龙亲自回京,坚称“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开放全国370多家门店后厨接受参观,还推出所谓“罗永浩菜单”予以自证。 然而,这一强硬表态反而激化了争议。罗永浩随即抛出行业报告、相关图片,质疑西贝“言行不符”,并悬赏征集证据,一天内收到上百条线索。同时,他在直播中重申,预制菜并非原罪,但问题在于企业未能如实告知消费者,甚至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 9月13日,罗永浩再度密集发声,直指西贝“虚假承诺”。9月13日深夜,他表示事件阶段性告一段落。但9月14日,网络上流传的贾国龙聊天记录显示,其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再次点燃火药桶。罗永浩发微博回应称:“贾总,你说我是网络黑社会,我认为你是诬蔑诽谤。” 事情还未结束,在9月15日中午,西贝发布道歉信。罗永浩随即针对西贝官方发布的长文反问:“顾客虐你什么了?谁才在虐谁?”并继续质疑西贝的承诺与实际操作存在矛盾。 直至9月15日,西贝发布道歉信,罗永浩才发文宣布“放手”。不过外界关注的焦点仍在:贾国龙将如何回应?这场突如其来的“预制菜之战”,未来将怎样收场?
魅族22系列发布:搭载第四代骁龙8s+3倍潜望长焦镜头,2999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5日,魅族22旗舰手机暨Flyme AIOS生态发布会今日在珠海举行。本次发布会不仅推出了全新一代旗舰手机魅族22,更是全方位展示了魅族在智慧生态领域的最新布局,包括AI拍摄眼镜StarV Snap、PΛNDΛER系列配件以及升级后的Flyme AIOS 2和Flyme Auto 2。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魅族22旗舰手机售价2999元起,提供了魅族白、无界黑、热爱粉三款配色,首次搭载索尼IMX882 3倍潜望长焦镜头,结合13项影像算法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暗光拍摄表现和艺术感。 性能方面,魅族22搭载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配备5510mAh“魅族海棠电池”,支持80W有线与66W无线快充,并成为行业首个通过南德TÜV 72个月久用流畅A+认证的手机。 屏幕方面,其6.3英寸1.5K LTPO无界屏支持1-120Hz自适应刷新率和6000nits峰值亮度,并兼顾护眼功能。 同时亮相的魅族AI拍摄眼镜StarV Snap,以“一直戴,一直拍”为核心理念,重量仅39g,内置面向智能眼镜打造的第一代骁龙 AR1平台,支持1200万像素超广角拍摄,并可进行长时间高清录制。值得一提的是,魅族与支付宝、蚂蚁国际达成战略合作,StarV Snap将率先支持AI眼镜扫码支付功能,为全球用户带来全新的便捷支付体验。此外,该眼镜还集成了识物、翻译、AI会议纪要生成等智能助手功能,以及蓝牙耳机特性。此前发布的StarV Air2智能眼镜也宣布将迎来翻译能力、多设备连接等重磅升级。 在软件生态方面,Flyme AIOS 2带来了Alive Design个性化桌面、小窗模式5.0、全新游戏模式以及购物助手2.0、任务机器人等一系列AI功能,深度优化了多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影像管理和创作效率也通过新增的“景深拼图”、“AI滤镜”、“回忆视频”等功能得到提升。 魅族Flyme Auto 2则在美学设计、AI底座、交互体验及应用生态等方面全面升级,覆盖更多主流车型,其“AI读心术”等创新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座舱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并引入儿童守护、AI乐园等差异化体验,展现了魅族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深度思考。 发布会上,魅族还携手中船推出了“魅族22归航·中华旗舰限定版”礼盒,售价4199元,向海疆守护者与奋斗者致敬。9月底开启预约,10月15日前陆续发货。魅族22魅族白配色已于9月15日下午4点半全渠道开售,无界黑和热爱粉将稍晚开售。 魅族AI拍摄眼镜StarV Snap抢先带来了澜夜黑和琥珀棕两种配色,其中澜夜黑标准版首发价1999元,含充电盒套装售价2298元,魅族商城和京东已开启预约,10月30日0点抢先开售,天猫、抖音等渠道也将陆续开售。琥珀棕配色同样会在不久后与大家见面。
多位用户称谷歌Pixel 7/Pro手机电池鼓包,导致屏幕脱落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谷歌 Pixel 系列手机因电池问题频发而声名狼藉,如今 Pixel 7 和 Pixel 7 Pro 似乎成为了最新一批受此问题困扰的手机,已有用户在谷歌支持论坛上反馈,其手机出现了电池鼓包现象。 一名用户在谷歌支持论坛上表示:“我想反馈我的 Pixel 7 Pro 遇到的严重问题。这部手机我购买了大约两年,最近发现机身侧面板开始出现分离情况,附件中的照片可以清晰展示这一情况。经过仔细检查,我认为原因可能是电池鼓包,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存在爆炸或起火风险。”目前,该帖子下已聚集了多名 Pixel 7 和 Pixel 7 Pro 用户,他们均表示自己的设备也出现了电池鼓包问题。 有用户描述:“电池鼓包导致屏幕凸起。起初对电池续航影响不大,但后来电量会突然快速下降,直到最后,即使是满电状态,手机也会突然关机。” 另一位受影响的 Pixel 7 Pro 用户则称:“维修店告诉我,由于电池鼓包导致屏幕脱落,这种情况很可能还需要更换屏幕。目前我已就此事与谷歌支持团队沟通,他们的态度看起来比较积极。我对谷歌支持团队仍抱有期待,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论坛评论来看,谷歌支持团队在处理此类投诉时标准并不统一。在部分案例中,客服要求用户拍摄手机六个面的照片;还有一名用户表示,其通过第三方更换电池的费用已获得报销。另有用户称,谷歌为其提供了免费维修服务,并承诺若维修无法解决问题,将用一部翻新机替换存在电池鼓包问题的 Pixel 7。 然而,也有其他受影响用户反馈,他们仅收到“前往服务中心”或“预约上门取件”的通知,未获得明确的后续处理指引。至少有一则反馈显示,谷歌曾向某用户明确表示:仅当用户能提供授权维修中心出具的收据时,才会报销电池更换费用;而屏幕或后壳因电池鼓包造成的损坏,则被归为“不在保修范围内”的情况。 事实上,Pixel 系列设备并非首次遭遇电池问题。今年早些时候,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 Pixel 7a 电池鼓包问题,谷歌就推出过一次限时免费换电池计划。对于不在这些地区的用户,谷歌则提供了安抚方案:根据设备保修状态,用户可获得最高 456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3250 元人民币)的现金补偿,或购买新款 Pixel 机型时享受 3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2138 元人民币)的折扣。 过去一年多以来,已有多款 Pixel 机型受到电池问题的困扰,其中 A 系列机型受影响尤为严重,此前至少有五名 Pixel 6a 用户反馈,其设备出现了起火现象。 截至目前,谷歌尚未就 Pixel 7 和 Pixel 7 Pro 的电池鼓包问题发表官方声明,但随着用户投诉不断增加,该公司或被迫再次推出免费更换服务或相关安抚方案。考虑到 Pixel 系列过往频发的电池问题,谷歌此次无疑应尽快采取行动。
AirPods Pro 3 首发评测:不务正业才是好耳机
降噪耳机? 运动耳机? 一对无线降噪耳机的使命,理应是音质和降噪,当仁不让。 但在上周发布的 AirPods Pro 3 上,苹果非要「不务正业」,赋予它两大全新的价值:心率检测、实时翻译。 这样的 AirPods Pro 3,在降噪耳机、运动耳机之间,取得了一种绝妙平衡。 在过去的一个周末时间里,爱范儿戴着 AirPods Pro 3,听了很多东西,去了很多地方,也做了很多运动。 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没有短板,产品力仍然断崖式领先。 降噪和音质都变强了 先看看耳机的外观,对比上一代尺寸和设计都有变化。入耳的部分经过重新设计,体积比前代要更小,但更深入耳道。 并且,整个充电仓比前代要大一圈,如果你有一只心爱的充电仓保护壳,恐怕没法继续用了。 如果说 AirPods Pro 2 属于将现实世界的纷扰嘈杂音量「调低」,那么戴上 AirPods Pro 3 之后真的接近现实世界噪音打开「静音」模式的感觉,有点像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小房间,耳朵被音乐的声音灌满,只有专门去听,才能捕捉被隔绝在「房门」之外的噪音残余。 一个主观感受:和头戴式的 AirPods Max 对比,入耳式的 AirPods Pro 3 也丝毫不逊色,降噪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档位。 除此之外,我想日常使用的音量也是一个参考值:同一段通勤路,初代 AirPods Pro 听歌我一般开 60% 音量,AirPods Pro 2 我会降到 30-40%,而 AirPods Pro 3 我只需要开 20% 左右的音量。 虽然这是主动降噪耳机,但其实降噪改进的一大工程反而是「被动式」的—— AirPods Pro 3 的全新胶塞。 耳塞外观看起来没啥大变,但加入了全新的海绵材质填充,以此提升了耳机的被动降噪能力——是的,隔音好了不少。 这种新的耳塞比以往都要更硬,塞进耳朵的存在感比以往有所提升。 我的个人感受是,听两首歌左右的时间 AirPods Pro 3 就会给有一点不适感,这可能是由更硬的胶塞导致的。 不过其他同事倒是觉得戴久了反而会更适应——总而言之,3 代和前代 AirPods Pro 佩戴体验有明显不同。如果你是那种佩戴入耳式耳机会难受的人,建议线下试戴后再入手。 初次配对 AirPods Pro 3,苹果也会提示你调整一下新耳塞的大小,以获得最舒适的体验。 苹果这次也准备了 5 种胶套尺寸,有 XS 也有 XXS。如果你觉得以前用惯的码数不舒服,爱范儿建议你换小一码来试试,降噪效果也依旧够强。 所以 AirPods Pro 2 能不能强行换上这个全新的泡沫胶塞来提升降噪?很遗憾,由于扬声器形状不一样,两代的胶塞是不能互换的。 至于主动降噪,由于 AirPods Pro 3 沿用了上一代的 H2 芯片,真降噪提升主要来自全新升级的超低噪声麦克风。 讨论耳机,那当然离不开音质的表现。没想到 AirPods Pro 3 没有继承苹果祖传的「白开水」音质,声音要更加浓郁,高频更突出,低频的力道更大,增加厚度的同时也提升鼓点鲜活度的表现力。 如果说 AirPods Pro 2 给我的感觉是「圆润」,那 AirPods Pro 3 就会更有「棱角」,人声和乐器会更细致一点。 整体听起来,AirPods Pro 3 的能量感更充足,更加活力充沛,就像是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换下了工整的西装,变成穿搭配色鲜艳的运动达人。 总而言之,AirPods Pro 3 不管是降噪还是音质表现,都依旧是真无线耳机第一梯队的水平,相信在未来三年,它都会成为同类产品相比较的标杆。 而全新加入的心率监测功能,则让 AirPods Pro 3 能占住耳机听歌降噪之外的场景。 锻炼搭子新选择 对比今年年初发布,同样带心率传感器的 PowerBeats Pro 2,AirPods Pro 3 更像一个运动耳机的「完全体」——它搭载的是非可见光心率传感器,也就是在测心率时不会像 PowerBeats Pro 2 一样发出绿光(下图),效果要优雅很多。 ▲ PowerBeats Pro 2 上的心率传感器 把心率传感器做到耳朵里,理由其实还不少: 比起手腕,耳朵其实更稳定,即使身体在运动,也能保持相对的静止;耳朵以软骨为主,还拥有理想的动脉群,能更准确反映心脏真实情况。 打开 iPhone 上的健康 App,就能看到耳机在实时获取自己的心率数据。这只是最基本的功能。苹果利用了多年在心率领域的技术积累,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就能用 iPhone 测算出锻炼的热量,一共能追踪五十多种锻炼类型——更加广阔的应用可能。 但最核心的是,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也能足够详细的锻炼数据,不一定非要戴表。 智能手表存在这么多年,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用手表记录运动数据。但习惯的就是完美的吗?或者还有什么更优雅的方式吗? 鲜少人去想的事情,苹果在想。不光想,还把它做出来了。 加上 IP57 级别的抗水抗汗,AirPods Pro 3 对于那些需要一副耳机的运动爱好者来说,更有了一个购买的理由。 不过,戴上 AirPods Pro 3 做运动,所有数据都只能靠 iPhone 的屏幕呈现,比起抬腕就能一目了然锻炼情况的 Apple Watch,方便程度大打折扣,有点影响锻炼的正常节奏。 当然,AirPods Pro 3 不是 Apple Watch 的完美替代。它更多是一种补充,一个新的选择,去满足部分更细分的用户需求。有人只想在运动时追踪自己的热量消耗,也有的人不爱或者无法佩戴手表,AirPods Pro 3 就是那个更理想的实现方式。 还有一层更深远的意义:运动过程的心率监测,是一条被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安全线,能及时反映身体的负荷状况发出预警。 对于多数人来说,无线耳机是一个更普遍的运动搭子,人们不一定会为了心率监测买 AirPods Pro 3 ,但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 就获得了这个功能,更多人获得了一个潜在的安全保险。 苹果不是第一个把心率传感器塞进耳机的厂商,但他们的优势是品牌知名度和教育市场的能力,以及打造了十年的健康生态和技术积累,几乎是其他竞品难以追赶的。 不过目前而言,AirPods Pro 3 的心率监测功能,主要的场景还是运动锻炼,如果你很关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有常时监控的需求,那还是选择全能的 Apple Watch 或者其他智能手表更靠谱。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开着心率传感器会导致 AirPods Pro 3 的续航缩水,大概会少 1-1.5 小时的持续使用时间,如果不需要这个功能,iPhone 设置就可以一键关闭。 如果不开心率监测,苹果标注 AirPods Pro 3 在降噪模式下能比第二代多出 2 小时的续航。充电仓却退步了:苹果标注 AirPods Pro 3 配合充电盒能听 24 小时,而上一代这个数字是 30 小时。 这几天短暂的体验中,AirPods Pro 3 的充电仓不算太抗造,高强度测试、使用一天半后,耳机盒还剩下大约 35% 的电。 实时翻译,好用但没法用 可能由于 Apple 智能一年来乏善可陈的表现,以及同行在 AI 实时翻译上也没拿出比较惊艳的产品,一开始我对 AirPods Pro 3 这个实时翻译的新功能,并没有报以太大期待——直到我们真的用上了这个功能。 初次开启这个功能,会提示你下载好对应的语言翻译包,这也是它好用的秘诀:端侧处理,延迟很低。 在实测过程中,这个 AI 实时翻译功能不会像同类产品一样「流式输出」,即在对方话还没说完的时候就开始抢着出翻译;而是会先听,把握整体意思再翻译输出,因此能达到大概九成的准确和通顺程度。 这个功能的使用方式也非常丰富:对方说的话不仅会在耳机中给你实时语音翻译,译文也会同步在 iPhone 上呈现。 而如果对方也戴了 AirPods Pro,那就等于两边都自带同传,你说什么对方能直接在耳机中听见,两边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无缝交流—— 好消息是,这不是 AirPods Pro 3 的专属功能,会通过 iOS 26 和耳机最新固件下放给 AirPods Pro 2 和 AirPods 4 上。 好用是好用,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暂时还用不到。 这个功能本质上需要 Apple 智能支持,因此短时间内国行 iPhone 全部无缘,上面我们用来测试的,就是一台非国行的机型。 此外,目前的 iOS 26 版本,实时翻译也暂不支持简体中文,不过苹果官方表示会在今年年底上线。爱范儿在美国苹果发布会现场已经抢先体验到了中文的实时翻译功能,效果同样很好。 AirPods 的下一步 所以,该不该买 AirPods Pro 3? 从我的主观角度来说,AirPods Pro 3 让我有了一个全新发现:降噪这回事,原来也有边际效应。 AirPods Pro 3 的降噪能力,确实是独一档,但其实 AirPods Pro 2 的降噪效果也已经能很好满足我的需求,没有 AirPods Pro 初代升级到二代那么惊艳。 因此,如果你是 AirPods Pro 2 和 Apple Watch 双持用户,我觉得其实不着急换新,除非你对耳机降噪能力有更高的追求,不然的话二代的音质和降噪本身也还是很能打,Apple Watch 也比 AirPods Pro 3 更全能。 我最愿意将 AirPods Pro 3 推荐给没用过 Pro 的用户,以及 AirPods Pro 初代的「钉子户」们。初代已经发布了将近 6 年,电池续航和发声单元都明显老化,闪电接口也已经落后版本,换一个全新的 AirPods Pro 3 正合适,相信在方方面面,特别是降噪上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AirPods Pro 3 虽然不是专门的运动耳机,但它的防水性能和心率监测,让它也能成为一副不错的运动搭子,平日也能当作一副综合素质优秀的降噪耳机使用。 但很明显,苹果现在并不想仅仅打造一款「综合素质优秀的降噪耳机」,AirPods Pro 3 继承了苹果上个十年的健康研究技术积累,又参与到了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 AI 技术落地探索之中。 作为全球卖得最好的无线耳机和可穿戴设备之一,AirPods 的战略地位在 AI 时代愈发重要。在可穿戴 AI 硬件越来越火的当下,苹果通过更新,直接让自己拥有了庞大的 AI 功能用户群体,这也是苹果在 AI 时代的最大优势。 未来的 AirPods 会加入什么?或许是一个摄像头,让耳机也可以看见世界。
诺奖得主、谷歌AI掌门人泼冷水:所谓“博士级智能”纯属无稽之谈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9月15日报道,昨日,谷歌DeepMind的AI应用Gemini凭借其图像编辑模型“Nano Banana”的病毒式传播,在美区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榜中取代ChatGPT,强势登顶,成为该区域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近日,这场现象级的爆火背后的缔造者——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谷歌DeepMind创始人兼CEO Demis Hassabis,在All-in峰会上进行了一场深度分享,系统阐释了从爆款产品到AGI未来的宏大议题,内容横跨世界模型、机器人、AGI定义、科学智能、创作的未来和能源等多个前沿维度。 Hassabis将谷歌DeepMind定位为驱动谷歌的“AI引擎室”,Gemini、Genie、Veo等模型,都在深度融入谷歌的现有产品。其中,Genie 3世界模型正通过“逆向工程”学习物理规律,未来可能会推动机器人技术革命。谷歌还在Gemini的基础上打造机器人模型,有望形成“机器人安卓系统”这样的通用平台。 对于业界热议的AGI前景,Hassabis给出了冷静判断,直言当前部分竞争对手所谓的“博士级智能”是“无稽之谈”(nonsense)。虽然并未指名道姓,但相关表述很有可能指的是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对GPT-5能力达到“博士级智能”的争议表述。 ▲Demis Hassabis(右)接受采访(图源:Youtube) Hassabis认为,目前AI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提出真正有创造性的观点。要实现AGI系统,我们仍需等待1-2个关键技术突破的出现。他还透露,其领导的AI药物发现公司Isomorphic进展迅速,预计明年进入临床前研究,旨在将新药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周。 自上世纪90年代起,Hassabis就一直在从事AI相关研究,尤其对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有深厚的兴趣。他认为,AGI有望成为科学探索的终极工具,其实现意味着科学黄金时代的到来,有望开启又一场文艺复兴。 以下是Hassabis在All-in峰会上采访的实录: 一、诺奖公布前10分钟才知晓,DeepMind已成谷歌“引擎室” 主持人:首先恭喜你获得诺贝尔奖。关于AlphaFold这一重大突破,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得知获奖时的情景。当时你在哪里?是怎么得知的? Demis Hassabis:那是一个非常超现实的时刻。整个过程都很不真实。他们通知的方式是,在消息对外公布前大约十分钟打电话给你。当你接到来自瑞典的电话时,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每个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电话。 之后就是在瑞典与王室共度的一整周颁奖典礼,非常神奇。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是,他们会从保险库里拿出诺贝尔奖签名簿,你可以在那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和所有伟大人物并列。 翻阅那些页面时,你会看到费曼、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玻尔的名字,然后你也把自己的名字写进那本书里。这真是难以置信的时刻。 主持人:你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会获奖? Demis Hassabis:外界会有一些传闻,但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当今时代,诺奖评选方依然能把消息保密得如此严密。这个奖对瑞典来说就像是国宝。 会有人说AlphaFold这种成果足以配得上诺奖的认可。但诺贝尔奖不仅看重科学突破,也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全显现。即使听到风声,也无法预料会不会真的发生。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 主持人:那我们来聊聊DeepMind。在Alphabet内部,DeepMind是什么定位?具体负责什么? Demis Hassabis:我们现在称之为谷歌DeepMind。几年前我们把谷歌和Alphabet内部所有的AI研究合并到一起,包括谷歌DeepMind。各团队的优势汇集成了一个部门。 如今谷歌DeepMind是整个谷歌和Alphabet的“引擎室”。DeepMind打造的主力模型Gemini,以及其他许多模型,包括视频模型、交互式世界模型等,都已经融入到谷歌各个产品中。 几乎每一项产品、每一个服务领域都有我们的AI模型。如今已有数十亿人通过AI概览、AI模式、Gemini应用等使用Gemini模型。 而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还把它整合进Workspace、Gmail等等。这对我们来说是绝佳机会——既能做前沿研究,又能立刻将成果推送给数十亿用户。 主持人:你们的团队规模有多大?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Demis Hassabis:大约有5000人,其中80%以上是工程师和博士研究员。 二、Genie靠逆向工程学会物理规律,最终可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 主持人:模型在不断演进,新模型层出不穷。前几天你们发布了Genie 3世界模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Demis Hassabis:这些画面都是可互动的世界,根据文本提示实时生成的,用户可以用方向键和空格键操控3D环境。 画面中,每一个像素都是即时生成的,直到用户进入那个区域,它才存在。整个过程充满细节。 比如这个例子里,有人正在给房间刷漆、在墙上画东西。玩家转头看向右边时,那部分世界才被生成。然后再回头时,刚才留下的笔迹还在。这一切都是实时生成的。 你还可以输入“穿着鸡仔戏服的人”或“水上摩托”之类的提示,它会立刻把这些元素加入场景中。真的非常震撼。 主持人:我觉得最难理解的地方是,我们都玩过带有沉浸式3D元素的电子游戏,但那些世界里的物体都是预先建好的,需要Unity或Unreal这样的渲染引擎。而Genie是在即时生成2D图像。 Demis Hassabis:Genie实际上是在对物理学进行“逆向工程”。它看过数百万条YouTube视频和其他现实世界素材,仅凭这些就推演出了很多世界运作的规律。 当然,它还不完美,但已经能生成一致的一两分钟交互体验,而且不限于人类角色,甚至可以操控海滩上的狗或水母。 主持人:3D渲染引擎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程序员需要把所有物理规律都编写进去,比如光线的反射方式。程序员需要创建一个三维物体,然后让光线在上面反射,这样软件才能渲染出来。但Genie完全不同,它是通过视频训练出来的,却自己推理出了这一切。 Demis Hassabis:没错,它既用真实视频,也用部分游戏引擎合成数据来训练。这一项目与我的个人兴趣很有渊源,在90年代我职业生涯早期时,我便曾经开发过电子游戏和游戏内的AI系统,还自己做过图形引擎。 我知道当年要靠手工编写多边形、物理引擎有多么困难。而现在这个模型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甚至能实时渲染水面反射、材质流动、物体互动等复杂效果。 主持人:这些画面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这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比如推演到Genie 5? Demis Hassabis:虽然Gemini语言模型的能力在不断进步,但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多模态,可以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输入,并生成各种输出。 我们之所以要构建这样的模型,是因为我们认为真正的AGI必须理解我们周围的物理世界,而不仅仅是语言或数学这些抽象领域。 这是机器人技术能够运作的关键,目前这块能力还是缺失的。同时,AI眼镜如果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也需要理解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周围世界的工作原理。 像Genie、Veo这些项目,实际上都是在训练AI去掌握世界的动态和物理规律。如果模型能生成一个交互式的世界,那就说明它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世界的运行逻辑,而这最终可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三、谷歌想打造“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 主持人:视觉、语言与行动模型(VLA模型)的最新进展如何?我们能否构建一个通用系统: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观察世界,然后我可以用文本或语音告诉它“请帮我完成某件事”,而它知道如何在物理世界中执行相应的行动? Demis Hassabis:是的,正是如此。例如,你可以尝试我们推出的Gemini Live版本:只需举起手机,它就能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我建议大家亲自体验一下,它已经能够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许多内容,这一点非常令人惊叹。 下一步,我们可以设想将其集成到更便携的设备中,比如眼镜。那样它就会成为一个日常助手——当你在街上行走时,它可以为你推荐信息,或者我们可以将其嵌入谷歌地图等功能中。 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开发了Gemini机器人模型,它们是基于Gemini模型、并利用额外机器人数据进行微调的版本。 今年夏天我们发布了一些演示。我们布置了桌面环境,两个机械臂在桌上与物体互动,而你可以直接用语言与机器人交流。比如你可以说“把黄色的物体放进红色的桶里”,它就能将语言指令转化为电机动作。 这体现了多模态模型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机器人专用控制模型——它能够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融入与人的交互中。最终,这种模型能力将同时服务于用户交互体验,以及机器人与世界的交互。 主持人:我曾经问过谷歌CEO Sundar Pichai:我们是否最终能构建出一种机器人的通用操作系统,类似于Unix或安卓。 如果它能足够通用,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运行,那么机器人设备、公司与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因为存在一种可广泛适配的软件基础。 Demis Hassabis:这正是我们正在推进的策略之一,可以称之为“机器人领域的安卓战略”。但另一方面,将我们最先进的模型与特定类型的机器人设计进行垂直整合,实现端到端学习,也非常有趣。这两种策略我们都在积极探索。 四、人形与专用机器人将共存,算法仍需进一步发展 主持人:人形机器人是否是一种合理的外形呢?有人认为它适合人类,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形,但解决问题可能需要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比如专门叠衣服、洗碗或打扫的形态。 Demis Hassabis:我认为两者都会存在市场。实际上,五到十年前我曾认为我们会为特定任务开发特定形态的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确实如此,无论是实验室或生产线,你会根据任务优化机器人的形态。 然而,对于通用或个人用途的机器人,尤其是需要与人类环境交互的场景,人形机器人可能非常关键。 毕竟,我们的物理世界是为人类设计的:台阶、门道……一切设施都符合人的形态。与其改变整个世界,不如让机器人适应我们已有的环境。 人形机器人在这类任务中可能非常重要。但我相信,专用形态的机器人同样会有其市场空间。 主持人:你对未来五到七年的机器人数量有什么看法?比如,你是否认为会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机器人?你有没有一个愿景? Demis Hassabis:是的,我有。我在这方面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觉得我们仍然处于机器人技术的早期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机器人技术或许将会有真正的“Wow”的时刻。 但我认为算法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模型的底座,也就是通用模型,还需要变得更好、更可靠,并且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环境。这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实现。 在硬件方面,我认为最终会有成百上千万机器人出现,关键在于硬件合适能发展到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程度。当你开始建造大批量生产某款机器人的工厂时,就很难快速迭代机器人设计。如果你过早地开始大规模生产,那么6个月后可能会出现新一代机器人,它更可靠、更灵活,这就比较棘手了。 主持人:用计算机类比的话,我们处于70年代的PC DOS时代。 Demis Hassabis:是的,可能就是这样。我认为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但当时耗费10年完成的进展,在如今可能1年内就会发生。 五、AGI将成为科学探索终极工具,目前AI系统仍缺乏创造力 主持人:让我们来谈谈其他应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我始终认为,我们能够用AI解决的最伟大的问题,是那些人类目前凭借现有技术和能力以及我们的大脑等还无法解决的难题。 你对哪些科学领域的突破感到最兴奋,以及我们将使用什么样的模型来实现这些突破? Demis Hassabis:将AI用于加速科学发现,并为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做贡献,是我投身AI研究的初衷,也是我眼中AI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构建AGI,它将成为科学探索的终极工具。DeepMind在这方面已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最著名的例子是AlphaFold。 实际上,我们已将AI系统应用于多个科学领域,包括材料设计、等离子体与聚变反应堆控制、天气预测,甚至解决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问题。同样的系统,经过微调就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 但我们目前仍然只是触及表面,AI系统尚未展现出真正的创造力,还无法像人类科学家那样提出新的猜想或理论。我认为,这将是衡量AGI实现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 主持人:你认为什么是创造力? Demis Hassabis:我认为创造力是那种我们常常在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看到的直觉性飞跃,也许是通过类比推理实现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有许多相关理论。 我认为一个不错的测试方法是,给现代AI系统设定一个知识截止时间(比如1901年),然后观察它是否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在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如果能够做到,那可能意味着我们真正接近AGI。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AlphaGo程序。它在十年前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甚至还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新策略,比如第二局中著名的第37手。 但目前的AI系统还无法创造出像围棋这样兼具优雅性、满足感与审美价值的游戏。我认为,这正是当前通用系统或AGI系统所欠缺的。 六、“博士级智能”远未实现,仍有部分关键能力缺失 主持人:你能分享一下具体哪些部分还有短板吗?OpenAI的Sam Altman、Anthropic的Dario Amodei近期提出“AGI即将在未来几年实现”的观点,你认同吗? Demis Hassabis: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是否能让AI系统模仿那些顶尖人类科学家所展现出的那种直觉式飞跃,而不是仅仅做出渐进式的进展。 我常说,区分伟大科学家与优秀科学家的关键在于,两者在技术上都非常出色,但伟大的科学家更具创造力。他们可能会从其他学科领域中发现某种模式,并将其类比或匹配到正在研究的问题上。 我认为未来的AI终将具备这种能力,但目前它还缺乏实现这种突破所需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方式。 此外,现有AI系统也缺乏能力的一致性。有时我们的竞争对手声称AI系统已达到“博士级智能”,我认为这就是无稽之谈(nonsense)。 它们不是博士级智能,可能在某些方面具备博士级能力,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达到这一水平——而真正的通用智能应能做到这一点。 正如我们所体验到的,如果你以某种方式提问,当前的聊天机器人甚至会在高中数学或简单计数问题上出错。真正的AGI系统不应出现这类错误。 我认为,要实现能够胜任这些任务的AGI系统,可能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另一个尚未实现的核心能力是持续学习,即系统能够在线接受新知识或调整其行为。 目前这些能力仍然缺失,也许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可以实现一部分,但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一两个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突破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出现。 七、模型性能提升未停滞,Nano Banana或实现创作普惠 主持人:一些报告和评分似乎反映出两种趋势:第一,大语言模型的性能逐渐趋于收敛;第二,性能提升的速度可能正在放缓甚至趋于平稳。这两种说法是否基本准确? Demis Hassabis:实际上,我们内部并未观察到这种现象。我们依然看到显著的进步速度,并且我们的视角更为广阔。例如,我们的Genie模型、Veo模型,以及最近的Nano Banana,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进展。 我认为,未来创意工具的发展方向是用户能够与它们自然交互,甚至通过对话进行操作,而系统能够以高度一致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就像Nano Banana一样。 它不仅在图像生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更突出的是其一致性——能够在遵循指令的同时保持其他元素不变,使用户能够通过迭代获得理想的输出。这种能力预示着创意工具的未来,人们很喜欢这一模型,也喜欢用它来创作。 主持人:我记得小时候为了学习如何在Photoshop中去除图像中的某些部分,不得不购买书籍,学习复杂的操作如填充、羽化边缘等。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Nano Banana轻松实现这些效果,只需向软件描述需求,它就能自动完成。 Demis Hassabis:这一方面,这些工具正变得普惠化,普通人无需学习复杂的用户界面即可进行创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与顶尖创意人士合作,打磨工具的设计。 例如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及其团队,他们使用Veo等工具制作电影,并帮助我们优化工具功能。 通过与这些专业人士的合作,我们发现这些工具不仅适用于普通用户,还能以十倍、百倍的幅度,提升顶级创作者的生产力。 他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尝试更多想法,并快速实现高质量的作品。因此,我们认为这两方面是并行不悖的:我们既面向日常使用场景,将这项技术普惠化,也在赋能高端专业用户。 那些懂得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人,以及拥有愿景、叙事风格和讲故事能力的顶尖创意人士,能将这些工具发挥出更好的效用。 主持人:从文化角度看,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未来娱乐内容将如何演变?是会每个人都能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根据特定音乐风格生成新曲目,或基于电影《勇敢的心》创建游戏体验?还是仍然保持一对多的创作模式? 从文化角度看,这个问题颇具哲学意味。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由创作者共同构建的、具有共识性的叙事?抑或是每个人都将开始开发和构建自己独特的虚拟体验? Demis Hassabis:基于我从90年代起从事游戏设计和编程的经验,我认为当前所见只是娱乐产业未来的起点。未来可能会出现全新的艺术形式或内容类型。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同创作,但我始终认为顶尖的创意愿景家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这些创作者能够构建出引人入胜的体验和动态叙事,即使使用相同的工具,他们的作品质量也会远超普通用户。与此同时,数百万用户不仅可以进入这些世界,还能参与部分内容的共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顶级创意者可能更倾向于扮演”世界编辑者”的角色。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几年希望探索的方向,目前正在通过Genie等技术逐步实现这个愿景。 八、大量时间投入AI药物发现公司,明年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阶段 主持人:你如何分配你的时间?也许你可以谈一下Isomorphic,你是不是在那儿投入了大量时间? Demis Hassabis:是的,我确实投入了大量时间。这是一家从DeepMind拆分出来的公司,正致力于通过蛋白质折叠技术AlphaFold的突破来革新药物发现领域。 虽然理解蛋白质结构是关键突破,但这只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Isomorphic正在开发与AlphaFold相关的多项技术,致力于设计能够精准靶向蛋白质且避免副作用的化合物。 我们预计能将药物发现周期从现在的数年甚至十年,缩短到数周级别。目前我们正在构建技术平台,与礼来、诺华等制药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 同时我们也在推进内部药物研发项目,预计明年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阶段,后续将由合作伙伴推进临床实验。我们的研究重点涵盖癌症、免疫学和肿瘤学等领域,并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保持合作。 主持人:在药物发现领域,我们需要如何平衡确定性模型(基于物理化学原理)与概率性模型(基于数据训练)的协同工作? Demis Hassabis:我们正在构建混合模型系统,未来5年也是如此。以AlphaFold为例,它既包含基于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的概率学习部分,也整合了化学物理规则的确定性约束。 在生物化学领域,数据稀缺是常态,因此需要融入已知的科学原理作为约束条件。比如原子之间的键角,让模型理解原子之间不能相互重叠等。 理论上,它可以从数据中学习这些,但那将浪费大量的学习能力,因此最好将这些作为约束条件纳入其中。 就像AlphaGo一样:让一个神经网络学会识别棋局中的模式,再在上面加一层蒙特卡洛树搜索来做规划。难点在于如何把学习型子系统与人工定制的子系统无缝结合。 主持人:这种架构能否带来通向AGI的突破? Demis Hassabis:我认为,一旦把混合系统跑通,下一步就是把得到的知识反哺回学习组件,尽量做端到端学习,让模型直接从数据里预测目标。 一旦用混合系统完成了初步研究,就可以进行逆向工程,看看是否可以将这些信息纳入学习系统。 这正是AlphaZero的做法:抛弃人类棋谱和围棋专用知识,从零自我对弈,结果不仅能下围棋,还能通吃任何棋类。 九、AGI将开启科学的黄金时代 主持人:AI的能源需求是一个热点话题。这些能源需求将从何而来?模型架构、硬件,或者模型与硬件的协同会不会逐渐改进,最终把每个token的能耗或成本降下去,让总能源需求曲线走平?还是说并不会,我们仍要面对一条很陡的需求曲线? Demis Hassabis:我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正确的。在谷歌DeepMind,我们专注于打造非常高效的模型,因为我们在内部有很多用例,需要为数十亿用户提供AI服务。模型必须极其高效,极其低延迟,并且成本低廉。 因此,我们开创了许多技术,使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比如蒸馏,让大模型教小模型。过去两年,在同样的性能水平上,模型效率提高10倍甚至100倍。 现在,能源需求没有减少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达到AGI。对于前沿模型,我们需要更大规模上尝试和实验新的想法。但在服务端,模型正变得越来越高效。所以这两种情况都是正确的。 最终,从能源角度来看,我认为AI系统将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回馈更多,而不是消耗更多。在未来10年内,AI将在电网系统、电力系统、材料设计、新型材料、新型能源来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些贡献将远远超过它今天所消耗的能源。 主持人:作为最后一个问题,请描述一下10年后的世界。 Demis Hassabis:哇,10年甚至10周在AI领域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我确实认为,如果我们能在未来10年内实现AGI,那么这将开启一个科学的新黄金时代。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我们将在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见证AGI带来的好处。
国产电视又赢麻了?TCL放出SQD-Mini LED大招,亮度色彩黑科技拉满,19999元起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9月15日报道,今天下午,TCL终于放出了研发多年的SQD-Mini LED电视大招,引起了业内和消费者广泛讨论关注。 SQD-Mini LED技术是Mini LED技术的一次升级,全球首款采用这一技术的“机皇”X11L SQD-Mini LED电视以及RGB-Mini LED电视Q10M Ultra、RGB-Mini LED电视Q9M两款主打不同价格段和市场定位的产品同步亮相。 其中,机皇TCL X11L在色彩、屏幕素质、分区、亮度、音质、颜值和智控体验方面都有重要升级。价格方面,TCL X11L 98/85/75吋零售价分别为59999元、34999元、19999元。 色彩方面,SQD-Mini LED技术实现了100% BT.2020全局高色域,显色更丰富、更纯净,避免了偏色、串色等行业问题。无论显示单色还是多色画面,都由背光激发量子点发纯净三色光后混成白光,再由屏幕晶粹色阻过滤,实现稳定显示的全局高色域。 在控光、亮度等维度,SQD-Mini LED一颗发光芯片就能发白光,一灯顶RGB-Mini LED三灯。同样成本,同样灯数,SQD-Mini LED比RGB-Mini LED分区更多。 在亮度层面,同成本同灯数下,SQD-Mini LED亮度比RGB-Mini LED更高。对比传统RGB-Mini LED电视,TCL X11L画面据称更精细、更有质感,层次感也更强,受环境影响更小。 TCL X11L的98吋版支持 20000+级分区、XDR峰值亮度达到了10000nits,其搭载的华星蝶翼华曜屏,有较高原生对比度。HDR片源和Dolby Vision片源有最高的亮度标准,而这一标准就是10000nits。 控光方面,TCL此次在Mini LED控光系统中新增了无影均光塔和动态光域重构技术,实现了控光效果的大幅提升,20000+级分区据称是当前行业背光分区数最多的百吋级电视。 出了画质,SQD-Mini LED技术不需要另外混白光,电视外观可以做到更薄,厚度仅约2cm,据称这是全球最薄的Mini LED电视。 此外,TCL X11L采用新一代TSR AI光色同控芯片,搭载伏羲AI大模型。灵控系统3.0也进行了升级。
首款航母联名手机!魅族22旗舰新机发布,全面升级特色还在
作者 | 王涵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9月15日报道,今天下午,魅族22旗舰智能手机正式发布。 魅族22搭载6.3英寸屏幕,机身重量为190g,厚度8.15mm,共推出3款配色,分别为“魅族白”“无界黑”与“热爱粉”。丝印黑边宽度为1.2mm,白面板宽度仅0.8mm,屏占比为94.6%,发布会上,魅族称这或许将是最后一代采用白面板的魅族手机。 魅族22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s(骁龙8s Gen4)处理器,镜头方面,该机型搭载5000万像素旗舰四主摄系统,支持80W有线快充,38分钟充电80%。 “One More Thing”,除了常规版本外,魅族这次还推出中华旗舰限定版,搭配专属UI,手机背盖还联名航母战斗群元素,包含福建舰、055、J35等标志性形象。 魅族22全系起步存储容量为12GB+512GB,售价2999元起,最高配置版本为16GB+1TB。中华旗舰限定版为16GB+512GB配置,定价4199元。 除了魅族22手机外,魅族还推出了魅族AI拍摄眼镜StarV Snap、魅族StarV Air2智能眼镜功能升级,以及Flyme AIOS 2与车载Flyme Auto 2的全新升级。 一、6.3英寸,屏占比94.6%,前后全对称四等R角设计 魅族22搭载6.3英寸屏幕,机身重量为190g,厚度8.15mm,延续了自魅族17系列起采用的50:50机身平衡配比设计。据称,魅族22通过全新自研的LIPO工艺缩减机身边框,最终将握持宽度控制在71mm。 魅族22配备一块1.5K分辨率8T LTPO旗舰屏幕,屏占比为94.6%,最高支持6000尼特峰值亮度,官方表示这一亮度水平可在户外强光环境下保证画面清晰显示。​ 护眼技术上,魅族22搭载硬件级全程DC调光技术,同时配备如然护眼技术、硬件级低蓝光技术及万级调光技术,形成全链路护眼方案。​ 屏幕封装工艺方面,魅族22使用自研LIPO屏幕封装技术。相比上代机型,魅族22的面板宽度缩减11%,实现1.2mm四等边窄边框,为魅族史上最窄。同时,该封装技术还可提升手机防水性能,并增强屏幕保护效果。 魅族22采用名为“奇点设计”的外观设计语言,其相机模组配备与机身同色的Deco设计,同时采用分离式Deco结构,通过开孔处理优化视觉效果。此外,Aicy灵动环也融入相机模组设计,可通过灯光变化传递信息、显示设备状态。​ 在机身顶部设计上,魅族22将红外孔整合至环闪内部,保持顶部无孔化设计风格,提升机身一体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机型采用前后全对称四等R角设计,正面屏幕与背面Deco的R角曲率保持一致。​ 二、5000万四主摄配置,含定制传感器​ 魅族22搭载5000万像素旗舰四主摄系统。​主摄采用魅族与豪威联合定制的“OV50H 满血版”传感器,新增ALD超透镀膜并首次使用旋涂工艺,相较魅族21 PRO,主摄进光量提升28%,等效焦距为24mm。潜望长焦镜头采用索尼IMX882传感器,支持3倍光学变焦,等效焦距72mm。​ 魅族22的超广角镜头同样采用5000万像素OV50D传感器,配备F2.0光圈与6P高透镜片,进光量相较前代提升48%,视野角度达122°。前置镜头同样为5000万像素OV50D传感器,支持横竖屏自动切换视角,横握时可自动切换至更广焦段。​ 魅族22新增13项影像算法,影像功能实现多维度升级。该机型最高支持100倍超远变焦,12倍变焦段下可自动触发AI超清画质算法,20倍变焦段拍摄建筑、风景时可保留细节;3倍长焦镜头支持景深融合功能,开启后可实现前景与后景均清晰的拍摄效果。​ 在人像拍摄方面,魅族22的人像模式支持变焦倍率扩展,提供24mm、35mm、50mm、85mm、100mm五个焦段选择,同时支持手动调节虚化强度,并可与HDR、美颜功能叠加使用。 此外,该机型新增AI超清人像功能,在前置与后置自动拍照模式下识别到人物时可自动触发,优化皮肤纹理呈现效果。​ 微距拍摄上,魅族22的长焦镜头可拍摄具有空间压缩感的微距照片,同时支持自动微距模式,当拍摄距离过近时,可从主摄模组自动切换至广角模组以满足超微距拍摄需求。此外,该机型已支持朋友圈等主流社交平台的Live动图分享。​ 值得关注的是,魅族22首发“AI滤镜”功能,用户长按灵动键呼出Aicy后,点击“提取滤镜”即可将照片的色彩风格提取并保存至滤镜库。同时,该机型搭载升级后的Flyme图库AI功能,用于辅助用户进行照片后期编辑。​ 三、魅族史上容量最大电池,支持80W有线快充 据介绍,魅族22搭载了5510mAh电池,为魅族旗舰机型史上容量最大的电池,同时配备有线、无线多规格快充方案,官方称其为魅族旗舰史上续航体验最优的产品。​ 从电池配置来看,魅族22采用ATL第六代硅负极技术及C-Pack封装工艺。对比魅族历代旗舰机型的DOU(日均耗电量)续航数据,魅族22的续航时长超过以往多款更大屏幕的机型。​ 充电性能方面,魅族22支持80W有线快充,官方测试数据显示,该机型从0%电量充至80%仅需38分钟。魅族22同时兼容65W PD/PPS快充协议,可适配多种充电头使用。 无线充电方面,魅族22搭载66W无线快充,这也是魅族旗舰机型中当前最快的无线充电规格,搭配新一代光之风冷无线充电底座时,30分钟可充入50%电量。 四、无界超级天线提升弱网表现,超声波指纹0.075秒解锁​ 通信方面,魅族22采用无界超级天线架构,并搭载mSmart智选优网SNS技术,官方称在人群密集的弱网场景中,该技术可提升网络连接成功率,加快抢网速度。​ 生物识别上,魅族22搭载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指纹识别区域设置在用户握持舒适的位置,解锁速度最快可达0.075秒。​ 音频配置方面,魅族22采用全box音腔设计,用于提升外放效果。振动体验上,该机型搭载线性马达,官方表示对马达进行了专门调教,振感反馈更为明显。 作为旗舰机型,魅族22标配IP68级防尘防水、全功能NFC及一体隐藏式红外,覆盖日常使用中的防护、支付、设备控制等需求。在生态互联层面,其顶配型号搭载UWB技术,可与车辆联动实现无感解锁功能。 五、搭载骁龙8s Gen4芯片,4500mm²VC+全时动态内存 从性能参数看,骁龙8s Gen4采用台积电4nm工艺,搭载全大核CPU设计,CPU性能较前代提升31%;GPU采用与骁龙8至尊版同款架构,性能提升49%。同时,该处理器下放旗舰级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并提升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算力,为魅族22的计算摄影与端侧AI功能提供硬件支撑。 为保障处理器性能释放,魅族22配备4500mm² VC散热系统,以加强温控效果。系统底层优化上,该机新增自研全时动态内存技术,通过软硬件融合智能聚合大页内存,升级为全时动态64K页粒度,从底层减少内存访问延迟,解决原生方案中“久用衰退”的问题。 官方测试数据显示,该技术使魅族22在连续应用启动场景中速度提升12%,响应延迟降低42%。据介绍,魅族22是行业首个通过南德TUV 72个月久用流畅A+认证的机型。 魅族22还搭载新开发的迅龙游戏引擎,该引擎新增“自适应帧率”功能,开启后系统可智能调整帧率,在降低电量消耗与机身温度的同时,保持游戏帧率平稳输出。实测数据显示,开启该功能后,复合场景重负载游戏中机身最高温度下降7.8℃。 触控体验上,魅族22新增触控优化独立开关,最高支持2160Hz顺势触控率。目前,魅族22已通过南德游戏流畅S级认证。 六、1999起,AI拍摄眼镜StarV Snap内置第一代骁龙AR1平台 拍摄能力上,StarV Snap搭载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支持720P长时间连续高清拍摄与1080P全高清录制,具备EIS防抖功能。 在支付场景创新上,魅族与支付宝、蚂蚁国际合作,让用户佩戴AI眼镜即可完成扫码支付,目前部分地区已开启试用。 此外,它还支持识物、翻译、AI会议纪要生成,具备蓝牙耳机功能。该眼镜推出“澜夜黑”和“琥珀棕”两种配色,澜夜黑标准版首发价1999元,含充电盒套装售价2298元。 发布会上,魅族StarV Air2智能眼镜也宣布功能升级。首先,其翻译能力全面提升,新增离线翻译、离线语音转写功能,解决无网、弱网环境下的使用难题。 会议实时翻译功能也同步升级,加入同传翻译实时播报。多设备连接能力增强,除手机外,还能同时连接电脑等设备,拓展使用场景。 此外,魅族还带来了手机系统Flyme AIOS 2和车载系统Flyme Auto 2的相关升级。 魅族Flyme AIOS 2更新了Alive Design个性化桌面、小窗模式5.0、全新游戏模式,还配合购物助手2.0、任务机器人等AI功能,提升了多场景使用流畅度与便捷性。 魅族Flyme Auto 2在美学设计、AI 底座、交互体验及应用生态方面全面升级,覆盖更多主流车型。Flyme Auto 2还创新推出“AI 读心术”功能,提升智能座舱安全性与便捷性,还同时引入儿童守护、AI乐园等特色体验。 七、One More Thing:中华旗舰版跟航母联名,搭配专属UI 魅族22中华旗舰限定版推出专属定制设计,首先在软件层面配备量身打造的专属UI;硬件外观上,手机背盖细致还原航母战斗群元素,包含福建舰、055、J35等标志性形象。配套的定制手机壳采用金属油墨工艺。 配件设计同样紧扣航母主题:电源适配器与取卡针分别对应“航母舰载机着舰”“归航”主题;套装内附赠全套金属纪念牌,镌刻福建舰“忠诚、精武、卓越、奋进”的舰训。 结语:魅族继续走“小而美”路线 时隔19个月,魅族终于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魅族22。 魅族此次的更新既避开了与头部厂商在大屏旗舰、极致性能上的直接对抗,又通过小屏差异化、生态协同化的路径,继续走自己“小而美”的发展路线。 不过,小屏旗舰的市场容量仍相对有限,AI眼镜的支付场景落地需突破地域与商户覆盖瓶颈,车载系统也需面对与更多车型适配的挑战。这些既是魅族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是其能否在全场景生态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击败ChatGPT登顶App Store!Google这套AI全家桶,个个都是王炸|附使用指南
还以为 ChatGPT 会一直稳坐第一?这周却来了个反转。 Google Gemini 凭借最近爆火的 Nano Banana 图像编辑,一举登顶 App Store 免费榜,把 ChatGPT 挤到第二。 ▲ Gemini 位于 App Store 免费榜所有类别第一,图片来源:https://apps.apple.com/us/charts/iphone/top-free-apps/36;15/09/2025 这意味着,Google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爆款 AI 时刻」。 而且,Gemini 只是冰山一角。Google 手里还有一整套 AI 工具,从写作、画图,到学习笔记、视频生成,应有尽有。今天就带你开箱 Google 的「AI 全家桶」。 省流版: Gemini,定位和 ChatGPT 一样的通用助手:包含了 nano banana(近期热门生图模型)、Canvas 画布、Veo3 视频生成、Storybook 故事板、以及 Deep Research 等功能,目前提供 Gemini 2.5 Pro 和 Flash 两个模型。体验地址:gemini.google.com NotebookLM,能深入研究的知识库:最多可上传 300 个文件,能将文档总结为音频、视频、思维导图等六种类型,是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利器。体验地址:notebooklm.google Flow,高质量的视频生成:支持竖屏 9:16、1080p 高清,价格更低,免费用户每月送 100 积分。体验地址:flow.google AI Mode,搜索也有了推理和思考能力:在 Google 搜索输入框就能直接开启,获取比 AI Summary/Overview(总结)更严谨和翔实的结果;目前支持英文等五种语言(但目前不包含中文)。体验地址:google.com/ai Gemini CLI:一个万能的本地助手:不只是开发工具,还能下视频、转 GIF、压缩文件。体验地址:github.com/google-gemini/gemini-cli AI Studio 和 Labs Google:其他有意思的小工具,生成一段音乐,简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体验最新、最全的 Google 大语言模型……体验地址:ai.dev 和 labs.google Gemini:不只会聊天,更是全能工作台 近期爆火的 nano banana,最主要的官方渠道除了网页版,就是 Gemini App。 ▲ Gemini 首页,有常驻提醒推广 nano banana 图像编辑模型 但如果你只拿 Gemini 来 P 图,那就太浪费了。它和 ChatGPT 一样,补齐了跨对话的「记忆」功能,并能与 Google 生态无缝衔接。 ▲ Gemini 的「记忆」功能 对我而言,这个关键更新,加上教育邮箱赠送的 Pro 会员,足以让我将大部分日常对话转移过来。 Google 最近更新了 Gemini 免费和付费用户具体的使用限制。免费用户使用 Gemini 2.5 Pro 和 Deep Research 的次数有限,但是 nano banana 的单价非常便宜,所以免费用户也有慷慨的 100 张生成机会。 ▲ 图片来源:https://support.google.com/gemini/answer/16275805 Gemini 2.5 Pro 最大的优点是,每个回答都会有像 DeepSeek 一样清晰的推理过程,但是速度要快上不少。这在 ChatGPT 更新到 GPT-5 之后,采用全新的路由控制,自动选择模型,优势更为明显。 因为 ChatGPT 有时候判断不了,我到底希望他使用什么模型来回复;而我的表达,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清晰地,让模型知道我的意图。 不过,更会聊天的代价是更不会干活,和 LMArena 显示的排行榜一样,文本能力第一,但是网页的开发能力不及 GPT 和 Claude。好在这些天,Google 也是狂给 Gemini 打补丁,在软件交互上,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Gemini 和 ChatGPT 完成同一个开发任务,你喜欢哪个 例如,在网页开发方面,Gemini Canvas 现已支持直接点选应用中的某个元素,用自然语言即可进行修改。 Canvas 画布和 ChatGPT 的画布预览是一样的功能,都是非常直观地,把我们的创意,变成应用程序、游戏、信息图表等内容。 ▲ Gemini 画布新增功能,选择并询问。现在只需点击元素并描述所需更改,即可直观地编辑您的网页应用的任何部分。图片来源:https://x.com/GeminiApp/status/1965475292526551105 其次,Gemini 终于支持上传音频文件。这意味着,会议录音、采访视频等包含丰富上下文的材料,可以直接交给 Gemini 处理,省去了手动整理和编写复杂提示词的麻烦。 ▲ ChatGPT 一直回复无法使用工具 最新消息,根据 flowith 创始人 Derek Nee 和 Gemini 3 工程师团队的交流,他发 X 透露,Gemini 3.0 Flash 的能力将会超过 2.5 Pro。 ▲ 图片来源:https://x.com/DerekNee/status/1965811795559653506 和 ChatGPT 使用的条件类似,Gemini 对谷歌账号的归属地可能有额外的限制。 体验地址:gemini.google.com NotebookLM:你的最佳个人知识库 收藏了一堆英文长文、书摘,结果总是「下次再看」?NotebookLM 就是专门拯救这些吃灰资料的。 你只要把几篇文章、报告甚至书摘丢进去,它就能: 自动帮你提炼要点,生成一份条理清晰的学习笔记; 如果你喜欢可视化,还能直接画成思维导图,让你一眼看懂文章框架; 想进一步学习?它还能基于这些资料出小测验,逼你复习巩固。 举个例子,我之前用它来整理过论文,NotebookLM 最多支持上传 300 个文件,支持的文件类型也很丰富,PDF、txt、Markdown、和音视频文件,它都能识别。 ▲ 我将 297 篇同一研究领域的论文上传,NotebookLM 能完全基于这些文件,生成多种形式的内容总结。 ▲ 文字报告、播客预览、视频介绍、思维导图、闪卡和小测验六种形式 播客和文字报告,是 NotebookLM 里面最早提供的选项,现在它们也得到了优化。 文字报告可以选择,直接生成为博客、说明文档、指南等类型,甚至 NotebookLM 会根据知识库里面的资料,提供动态建议;例如,上传论文可能会建议创建白皮书,而新闻类文章可能会生成解释性内容;自定义的提示现在也被允许。 ▲ NotebookLM 生成的博客文章 而音频播客现在更是支持 80 多种语言,播客类型也从概述到深入,进一步扩展到辩论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类型。 新增的视频、Quiz 测验和 Flashcard 闪卡,是我非常喜欢的功能,无论是帮助我消化这些知识,还是做进一步的内容传播,NotebookLM 都非常有用。 但论文的研究终究是比较小众的场景,我们只是借着论文来介绍 NotebookLM 的功能。对于学生和研究者来说,这绝对是 Google AI 里最值得安利的工具之一。 在更普遍的应用场景中,它能胜任任何类型的知识库构建。像是 NotebookLM 官方给出的使用案例,上传了多家公司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可以透过思维导图,一次性清晰的了解财报的具体内容。 还有 NotebookLM 与 OpenStax(免费教科书提供平台) 合作,将它们受欢迎的内容,转化成交互式笔记本,包括生物学、化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主题笔记本。 在这个心理学知识库中,每一章节都配有小测验和记忆卡片,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点。 ▲ 语言是可以选择中文,知识库链接: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0a2ee5f-cccb-4c28-a356-bb1682cc8aeb 小测验和闪卡的主题、难度都是可自定义的。而且,无论是闪卡还是测验,只需点击解释,就能深入探索当前的话题;NotebookLM 会生成详细的概述,帮助我们理解闪卡定义,或解释为什么答错某道题,并附有引用指向原始资料。 体验地址:notebooklm.google Flow 电影级 AI 视频生成 AI 视频热度虽高,但能用它做什么?始终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我们介绍过多个 AI 视频生成模型,不少读者也曾留言:这种 AI 视频,究竟是给谁看的? ▲ 在 Gemini 里面,直接使用 Veo 3 视频生成,Veo 3 目前仅支持首帧,首尾帧需要 Veo 2。 Google 的更新或许给出了部分答案:支持竖屏(9:16)和 1080p 高清。这无疑是为抖音、YouTube Shorts、Reels 等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量身定做。 ▲ Veo 3 近期更新,Veo 3 Fast 从 0.4 美元每秒降价到 0.15 美元每秒,以及支持 9:16、1080p 等。图片来源:https://x.com/GoogleAIStudio/status/1965436154762920074 如今 AI 视频已成为一种新的内容消费品,与其被动观看,不如亲自上手一试。 ▲ 提示词:Ultra-realistic cinematic video of Shanghai, famous landmark Tower. Shot in vertical 9:16 format, travel vlog style, smooth camera motion, dynamic lighting, vivid colors, highly detailed, immersive atmosphere, no text, no watermark. 除了 Sora、可灵、海螺这些比较热门的视频生成模型,Google 的 Veo 3 一直在大模型竞技场,文生视频类别下,名列前茅。 前些时间爆火的第一视角穿越、ASMR 切水果,金属、兔子蹦床的夜视监控等视频,都是使用 Veo 3 生成的。 ▲ 提示词:50mm camera, close-up angle of a lemon made out of yellow-tinted glass being sliced horizontally on a wooden cutting board. The inside of the fruit is glass as well with a little bit of melting glitter. The entire scene is soft lit from the above. 不过,提示词的优劣,是决定视频质量的关键瓶颈。例如上面这个视频,我们就是直接借鉴了 Google 的官方案例。 他们解释,好的提示词,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50mm 相机、特写镜头」指定了相机;接着中间一大段用来提示对象和具体的视频内容;最后一句话是进一步明确灯光和纹理。 Flow 对网络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在 Gemini 网页或者 App 内使用同样足够。 体验地址:flow.google AI Mode 支持除英文外更多语言 搜索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因此 AI 浏览器成了大模型厂商的必争之地,尽管这条路并不好走。 Arc 项目宣布停止后,重启的 Dia 浏览器也在前几天,被 Atlassian 以 6.1 亿美元收购。路不好走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没有利益,而是太多巨头想要吞下这块香饽饽了。 微软在上个月宣布自己的 Edge 升级为 AI 浏览器,Copilot 无缝接入到浏览器的每个角落,预订餐厅和机票、跨越标签页的整理总结等等。OpenAI 在之前推出 ChatGPT agent 时,也被爆料要做自己的 AI 浏览器。 Google 当然也不会停下脚步,和我们平时用 Google 搜索时看到的 AI Overview 不一样,AI Mode 更像是一份深度研究报告,它会利用 Gemini 2.5 的高级推理和多模态能力,来处理我们的查询输入。 例如当我问他 iPhone Air 的 esim 卡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它会自动根据网页内容进行整理,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 点击上方 All,则可以切换回普通的 Google 搜索 不过 AI Mode 有一个缺点,是目前它还不支持中文。但前几天,Google 已经宣布支持日语、韩语、以及葡萄牙语等五种语言。他们提到构建一个全球化的 AI 搜索不仅仅是翻译,所支持的语言,应该具有本地相关性和实用性。 体验地址:google.com/ai Gemini CLI 下载视频,转文件格式,统统交给它 Claude Code 断供完全没关系,Gemini CLI 是真的好用。 之前我们说用这种终端工具来修改文件名,其实是最「弱」的用法了。我最近 X 视频、YouTube 等视频下载;视频转 GIF 以及各种格式转换;图片压缩、视频压缩,全部交给 Gemini CLI。 Gemini CLI 的安装流程相当清晰,即便遇到环境配置问题,如今的 AI 也能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前期的麻烦点主要集中在安装 Node.js 上,对 Windows 用户来说,终端使用没有 macOS 和 Linux 友好,所以是需要一点耐心的。 Node.js 安装完成之后,按照 GitHub 上指引,运行 npm/npx 命令就可以安装 Gemini CLI 了。 在终端里面输入 gemini,会提示我们进行验证,一般登录 Google 验证就可以,不需要去额外创建 Gemini API 之类的操作。免费用户每分钟有 60 次请求,每天 1000 次请求,应付日常的简单工作流是足够的。 终端里面有一些非常基础的命令,因为我们打开终端的时候,默认的文件夹是可能是整个电脑的文件,如果直接输入 gemini,它检索文件会比较麻烦。 正确的操作是,一些基础命令输入 ls:会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cd xxx:进入某个文件夹;mkdir xxx:创建一个文件夹。 ▲ 例如第一步我们打开终端,输入 ls,可以看到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接着我们选择一个文件用来处理,此次需要 Gemini 的项目文件夹。输入 cd Downloads,可以看到 % 前面有当前目录 Downloads 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文件夹,mkdir testing,然后再进入这个目录,cd testing。当然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文件夹,鼠标右键,在终端中打开。输入 gemini,它就正式接管了我们的终端,我们接下来就能用自然语言,处理许多复杂的任务了。 ▲ 拿下载一个 X 的视频举例,首先它会搜索,找到一个 yt-dlp 的工具,可以用来下载视频;接着,它会自动检查我的电脑,是否有安装这个工具。检测到有安装之后,视频就开始下载了。 这是调用了 yt-dlp 工具,而在终端环境里面,还有非常多高效的工具,例如 FFmpeg,它是一款处理多媒体内容的强大工具。 ▲ 输入指令后,Gemini CLI 会直接说它需要 yt-dlp 和 ffmpeg 这两个工具;然后会自动调整分辨率和帧率,以符合我提出的最终文件大小,最后它会删除过程中的临时文件。 我们继续用 X 视频举例子,这次直接要求他把这个链接的视频下载为一个 GIF 文件,并且确保 GIF 文件的大小在 5-10 MB 之间。 除了从网络上下载文件,Gemini-CLI 也可以直接处理本地文件,例如我有一张图片的大小,不符合平台上传规范,我告诉它文件名,然后要求它压缩,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去找任何的在线工具。 ▲ 可以用模糊语言指定图片位置,顺利定位到图片,它会使用 ffmpeg 工具来进行压缩。不过最后它把我的原文件删掉了,当我告诉他要求找回时,它会修改自己的 gemini.md 配置文件——这相当于它的「记忆」,它会记住这次教训,确保未来不再犯同样错误。 命令行工具的种类丰富,几乎大部分的文件都能处理,甚至有时候遇到一些压缩包不能解压,直接让 Gemini CLI 来处理,而不需要额外去下载对应的解压工具。 再结合 MCP(大模型上下文协议,连接不同数据的万能接口),Gemini CLI 能做的远远不止是编程开发。 体验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gemini/gemini-cli AI Studio 和 Labs Google:谷歌前沿 AI 试验场 Google Labs 汇集了许多尚未正式发布的 AI 黑科技产品,像 AI Mode、NotebookLM 目前都还是实验室产品,不过他们名声比较大。我们也选择了几个有意思的小项目,虽然背后的模型都是同一个 Gemin 2.5 Pro/Flash,但是可以看看模型之上,不同的软件形态。 首先就是 Whisk,这个主打不需要提示词,上传照片尽情玩耍的图片生成工具,现在还新增了 animate 动画的功能,直接将生成的图片转成一段视频。 ▲ 地址:https://labs.google/fx/tools/whisk 还有学习一门语言的 Little Language Lessons,它特别的地方,是让我们快速在 Gemini 构建的一系列小实验里面,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直接在现实场景中应用,还能学习各种俚语表达。 我拿粤语试了一下,至少不是多邻国里面,来来回回的肠粉和豉汁排骨了。 ▲ 地址:https://labs.google/lll/ Google 实验室还有非常多的项目,体验地址:labs.google 讲了通用大模型 Gemini 2.5 Pro、图像编辑 nano banana、视频生成 Veo 3,怎么可以没有 Imagen 4。 Imagen 4 官方渠道目前是只能透过 Gemini API 和 AI Studio 两种方式体验,即便 Google Labs 里面有专门生图的工具,ImageFX,但是使用的模型依旧是 Imagen 3。 AI Studio 能做的,就是体验到 Google 最新最全的各种模型。而且,在 AI Studio 里面的对话,提供了「分支」功能,我们可以保留现有对话的前提下,开启另一个新的话题。 ▲ 地址:ai.studio / ai.dev 前段时间,马斯克还在 X 上和奥特曼互撕,直接开骂,Apple 和奥特曼有私下交易,不然他的 Grok 怎么登顶不了排行榜第一,凭什么一直都是 ChatGPT。 这一番开箱下来,似乎能看到一点 Gemini「凭什么」的端倪。Google AI 几乎是用一套完整的工作流,无缝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创作之中。从整理资料到激发创意,再到解放双手,这套全家桶的核心,是希望实实在在地提升每个人的生产力。
AI数据标注创企拿下2.5亿新融资!ARR超3.6亿,或趁势承接OpenAI谷歌订单
编译 | 许丙南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9月15日消息,9月12日,美国AI数据标注初创公司Micro1宣布完成3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亿元)。本轮融资由01 Advisors领投,该机构由前X 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与前X COO亚当·贝恩(Adam Bain)共同创立。 据TechCrunch报道,Micro1自2022年成立,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数据标注与训练人力承包管理,依托AI面试官Zara规模化招聘各领域专家,结合自有数据交付标注、评测数据。2025年6月,Meta斥资1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97亿元)投资Scale AI并聘用其CEO汪滔(Alexandr Wang)后,OpenAI、Google等AI领域的核心玩家因担忧数据可能泄露至Meta,宣布终止与其合作。但这些企业依然急需数据标注支持,因此Micro1正趁势承接订单。​ 一、年度经常性收入达5000万美元,是年初的7倍以上 根据公司公告,本轮3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资金将用于扩充专家网络和开发新型训练环境。投资方01 Advisors的联合创始人贝恩将加入董事会,DoNotPay创始人约书亚·布劳德(Joshua Browder)亦名列其中。贝恩评价称:“Micro1在为前沿实验室提供全新人工数据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 Micro1 CEO阿里·安萨(Ali Ansari,24岁)透露:“目前公司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达5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6亿元),远高于年初的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千万元)。” ▲Micro1创始人 阿里·安萨(Ali Ansari,24岁) 当然,这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例如Mercor(同属AI数据外包平台,向模型开发方提供标注/评测人力与管理)的ARR超过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亿元);Surge(主打高质量专家标注与复杂任务评测的数据服务商)据报道在2024年创收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5亿元)。不过,Micro1的在AI数据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与产品采用速度看起来正在稳步上升。 二、对特定领域采取高质量标注,公司披露三大核心优势 与早期依赖低成本人力的Scale AI不同,Micro1强调特定领域的高质量标注,即由软件工程师、医生、专业写作者等专家参与数据生产验证。因此,Micro1打造了AI招聘器Zara,用于规模化筛选专家级承包者,官方称已覆盖斯坦福、哈佛等高校的数千名高端人才,并在持续扩招。 ▲zara产品主页 Micro1的官方博客提到,其方法有“三大支柱”: 1)AI 面试官(AI interviewer):通过机器辅助面试进行人类智力甄别,不止看简历,并将候选人与更适配的岗位精准匹配; 2)人才绩效管理(Tal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沉淀在岗的真实表现数据,反哺预测模型与质控流程; 3)前沿模型数据平台(Data platform for training frontier AI models):已服务于部分AI 核心玩家与《财富》100 强,用于模型评估与训练等高价值工作流。 据悉,AI实验室正寻求“环境”类服务,即在虚拟工作空间执行模拟任务,训练AI agent。目前,Micro1已着手开发相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处理一个AI实验室的所有数据需求,因此实验室普遍采取多供应商策略,以分散依赖。 结语:数据标注行业正转向精细化 从Micro1的业务布局可以看出,目前标注行业的竞争焦点正由仅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质量与效率,因此其提供服务的成本结构、产品形态也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AI数据标注企业而言,未来,谁能在专家供给、自动化招聘与可复用环境这几大领域中形成完整的业务体系,便更可能在新一轮数据服务格局中占领更大市场。
古尔曼:苹果重新思考iPhone设计,注重耐用与Pro机电池相机升级
IT之家 9 月 15 日消息,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上周发布了最新《Power On》通讯,透露了苹果 iPhone 手机未来的设计方向。 古尔曼表示,自乔纳森・伊夫 2019 年离开苹果以来,公司的设计策略已发生转变,其中 iPhone 17 系列成为了苹果焕新硬件战略的基石,为设计下一代更耐用、更贴近用户需求的 iPhone 奠定了基础。 古尔曼指出,苹果正在以“多年未见的方式”重新思考其硬件设计方向,其中最重大的转变便是更注重耐用性。每当新款 iPhone 发布时,许多博主都会对其进行掰弯机身、摔屏幕等“极限测试”,虽然近年来大多数 iPhone 都能撑过这种折磨,但苹果未来的目标是让 iPhone 更加坚固。 他透露,未来 iPhone 手机的正反两面都将搭载更加坚固的玻璃,在面对不小心跌落等场景时将更少出现碎屏等严重损坏。而 Pro 系列机型则聚焦电池升级和更强的相机,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更具吸引力,但可能违背苹果“让 iPhone 更加轻薄”的初衷。 据IT之家此前报道,苹果在今年秋季的特别活动发布了 iPhone 17 系列、iPhone Air 手机等新品,其中 iPhone 17 标准版主要聚焦配置升级,首次带来了 120Hz ProMotion 刷新率屏幕,而且存储配置从 256GB 起步,加量不加价,还有 A19 芯片、4800 万像素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方形 CMOS 前摄等诸多提升。 而 iPhone Air 则主要聚焦极致轻薄,抛弃了实体 SIM 卡槽,首次在全球市场引入了 eSIM 技术(含中国内地市场),前后均采用超瓷晶面板,中框等核心结构采用 5 级航空级钛金属打造而成,厚度 5.6mm。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