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伦敦花市,用美丽助力抗疫
分类: 农林渔牧 发布时间: 2020-09-02 11:44:49
非原创,转载于 环球时报
每周日,位于伦敦东北部的哥伦比亚路就成了鲜花的海洋。这里的鲜花市场与伦敦博罗市场、诺丁汉波特贝罗市场等伦敦地标齐名。还没走进市场,就看到人们三三两两手捧娇艳欲滴的鲜花走出来,进入市场,仿佛开始了感官的盛宴。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眼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绣球花花冠硕大饱满,雍容华贵,在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它的花语是感激、优雅和美丽,也象征着爱与和谐。市场上售卖的绣球花多数为白色、淡紫、淡粉等略显“清淡”的颜色,只有一两家摊位有蓝紫色、粉红色的绣球花,十分抢手。见到心仪的绣球花,英国人把绅士、淑女风度抛到脑后,“先下手为强”。
香水百合有“百合中的女王”之称,哪个摊位有百合卖,远远就能闻到香味。薰衣草的味道也十分独特,8月末已过了薰衣草的盛花期,但花农将薰衣草收割晾干,制成干花,保持了原有的色泽和气味。在英国人看来,蝴蝶兰带有异域情调,意味着活力、爱和奢华,其独特的花形也给人以神秘感。玫瑰和康乃馨是“大众情人”,价格亲民。更多的鲜花,我根本叫不上名字。
19世纪时,哥伦比亚市场是一个食品交易市场。据称,该市场本规定每周六为交易时间,但是为了适应当地犹太商人(周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的需求,改为每周日进行交易。1940年,德军袭击英国,哥伦比亚路周边遭到50公斤炸弹的袭击,直到1960年代,才逐步恢复活力。如今,该市场每周日开放半天,风雨无阻,商品以花卉植物为主。
正如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语和寓意,市场上的人也各有故事。在哥伦比亚鲜花市场的官方网站上,有很多关于摊主的介绍。他们大多有多年的卖花经验,其中一些摊位已传承了两代甚至三代。乔治老爷爷,从1949年就开始在市场开设摊位。科林和丹尼斯是邻近的两个摊主,虽然是“竞争对手”却结下了可贵的友谊,科林结婚时,丹尼斯是他的伴郎。格罗弗夫妇是市场上的“夫妻档”之一,主打薄荷、莳萝、鼠尾草等草本植物,他们在哥伦比亚市场工作已有35年了……
疫情期间,人们依然从四面八方来到花市,用鲜花来装点生活,透露出了英国人的从容淡定。由于是露天市场,哥伦比亚鲜花市场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后首先恢复营业的市场之一。为了保护商家和消费者的安全,市场规定了单向的步行线路,采取了限制客流的措施,鼓励大家佩戴口罩,一些商家也会在摊位前摆放消毒液。
-END-
展会介绍
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前身为中国花卉展览会(广州国际花卉盆栽及花店花园用品展览会),创办于2008年。自开展以来,展会吸引了荷兰皇家花卉、缤纷、七巧、丹梓花卉、大丽孚、金正大等全球2000多家知名品牌企业的参与,共服务30多万名海内外专业观众。
随着花卉、花艺产业的迅猛发展,花卉产业、花艺及花店用品全球化战略的不断升级,为更好地为广大客商打造商务合作、产品推广的便捷、高效平台,中国花卉展览会(广州国际花卉盆栽及花店花园用品展览会)升级更名为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亚洲花艺及花店用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