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注册 / 登录
产品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国粹与山水相遇 重庆两江之畔刮起“最炫京剧风”
  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4月17日晚的重庆两江之畔,江风轻拂,华灯初上。天地为幕,山水为台,鼓声乍起,满堂喝彩,“国粹之美”——渝夜京韵江畔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户外广场精彩上演。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在重庆独有的夜景映衬下,重庆京剧院与重庆大剧院携手,以天地为帷幕、山水为舞台,为市民送上了一场光影交织的京剧盛宴。   当晚八点,锣鼓丝竹声响起,渝夜京韵江畔音乐会拉开帷幕,远处洪崖洞和千厮门大桥车水马龙的喧闹被隐去,耳边是悠长婉转的京韵京腔,眼前是绚烂夺目的光影山水,重庆大剧院户外广场仿佛进入了一个独特的空间,隔绝城市喧嚣,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   贵妃醉酒百花亭,虞姬对剑帐中舞,悟空偷桃闹天宫……《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闹天宫》等经典京剧片段相继上演,青衣端庄、花旦活泼、老生稳健、小生儒雅、花脸豪迈,还有两个丑行串场,妙语连珠,寓教于乐,让“国粹瑰宝”活起来。   国粹京剧和备受青睐的重庆大剧院原创品牌江畔音乐会相遇,可谓亮点纷呈:翻、打、扑、跌、舞,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司鼓、京二胡、月琴,众多特色乐器轮番登场……现场观众沉浸在这一波国风热潮里,叫好不断、掌声连连。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江边听音乐会,吹着江风、看着江景、听着京剧,好巴适呀!”市民陈芳一边拍摄着视频,一边激动地说道,“国粹京剧和咱们山城夜景的适配度是百分之百!”   “本次音乐会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经典唱段,且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俱全,就是为了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京剧的魅力,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一次京剧普及。”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王晓萍表示,“眼下国潮文化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京剧产生兴趣,这呼唤着我们去主动拥抱年轻观众。以前我们通常是在自己的剧场进行演出,观众往往局限在圈内的票友,现在我们走出剧场,让京剧走向更广泛的观众,让更多人领略国粹之美。”
北国春来早|北大荒集团按下玉米播种“启动键”
  原标题:北大荒集团按下玉米播种“启动键” 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进行玉米播种作业。摄影 甘露  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农技人员检查播种作业质量。摄影 蒋晨晨   新华农场有限公司青山管理区玉米播种。摄影 满建坤   4月16日、17日,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共青、新华、江滨、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陆续适时开始玉米播种,由此北大荒按下了旱田播种的“启动键”。4月17日,在新华农场有限公司青山管理区旱田地里,机车轰鸣,一辆辆配备卫星定位系统的大马力机车正牵引着电控播种机匀速前进,高标准进行玉米播种作业。   “根据土壤温度测量,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7摄氏度,地温墒情适宜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我们抢抓适温适墒节点,推进玉米播种作业,确保将种子全部播种在高产期内。”青山管理区主任张伟介绍说。   2024年的旱田播种,宝泉岭分公司强化农业标准化、科技化措施保障,充分发挥分层定量施肥机、智能电控高速播种机等先进农机的定位定量、精播精控作业优势,保障从施肥到播种的全程高质量作业。同时,通过定标现场会、农技人员一线指导等措施,立标杆、定标准,在春播一线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作业地号对播种深度、播种质量进行跟踪指导、检查验收,做到播量准确、株距一致、播深一致,确保实现标准化播种作业。   “为提升玉米单产,我们今年主推玉米分层施肥,并适时抢播,争取在高产期间完成旱田播种。”江滨农场有限公司龙冈管理区技术助理王浩介绍,运用分层施肥机进行分层定位定量施肥作业,可以使土壤和肥料更好地融合,让作物在不同时期充分吸收营养,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强土壤保肥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更有利条件。   “今年春耕生产,宝泉岭分公司投入旱田播种机1223台、分层施肥机174台,机械力量充足,能够有力保障旱田播种全部播在高产期。”宝泉岭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贲继昌介绍。   “新款气吹式精密播种机播种速度快、密度匀,深度适当,再有1天多时间我家都能播完,不仅省时省力,还为下一步农业生产争得了主动权”。王刚是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军垦庄管理区种植户,今年承包土地600亩,并在管理区引导下适时播种,确保春耕生产工作紧密衔接、环环相扣。   在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岭瓜乡管理区,一台机车正在进行轻简化智慧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播种作业。“我们将土地分为多个单元,用阀控器控制各单元的开闭,能灵活、方便、准确、快速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更精准地施肥,减少施肥量,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保护黑土地。”岭瓜乡管理区农业技术员鞠国辉介绍。   2024年,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针对砂质土壤后期脱水脱肥的特点,与中国农业大学校企共建460亩轻简化智慧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集成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墒情传感器、智能水肥一体机、无线阀控器等智能设备,将田间采集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灌溉云平台,进行田间墒情评估及作物耗水预报模型运算,为大田作物灌溉施肥提供决策支撑,并针对不同轮灌组实现科学的水肥施用,实现精准、高效、节水的水肥管理,降低水肥施用成本,减少环境负面影响。   随着玉米播种工作的全面展开,宝泉岭分公司将对已播完的地号及时衔接播后镇压、封闭灭草作业,做到农业措施环环紧扣不脱节。同时,为确保2024年玉米稳产高产,他们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原则,推广应用分层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农业插牢科技翅膀。(刘洪军 黑龙江日报记者 姜斌 刘畅)
“天下第一礼”盛迎跳水世界杯参赛健儿
  4月17日晚,西安城墙永宁门流光溢彩、鼓乐齐鸣,在古城墙的见证下,一场盛大的仿古入城仪式《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迎接前来参加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的200余名运动员、世界泳联官员以及技术官员。   据了解,《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在1996年首度亮相,已接待过许多海内外贵宾,堪称“天下第一礼”,现已成为国宾级迎宾仪式。17日晚的永宁门前,灯火通明、琉璃繁华。演出中,20名大唐挑灯官女自屏风后绕至宾客面前,穿越大唐款款而来,拉开了迎宾仪式的序幕。在欣赏了一段精彩的舞蹈后,嘉宾们徐徐前行,边走边看、边走边拍,感受和记录着盛世大唐的独特魅力。随后,嘉宾们被引至永宁门内瓮城,欣赏大唐迎宾盛礼文艺演出《梦长安》,古乐悠长、舞姿曼妙,令人仿佛穿越时空、梦回长安。   “我看到了所有的鲜艳颜色和一座城市的热情,非常荣幸我获得了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的参赛资格,让我看见这座世界古城的绚丽与多姿,我会爱上这座城市的。”美国跳水运动员莎拉·培根表示,仅仅是入城仪式的表演与礼仪就已经让她着迷,她和队友们拍了很多视频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奥运冠军王宗源观看演出后表示大为震撼,“这是我第一次看类似的演出,特别好看,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谈及此次参赛目标,王宗源信心满满,“希望能够斩获3枚金牌。”奥运冠军全红婵同样被演出所震撼,已多次来过西安的全红婵表示,在这里比赛的体验很好,比赛场馆、服务保障等方面“哪哪都好”。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闫斌
北京平谷培育千亿级直播电商产业集群
昨天,平谷区全方位推介电商产业发展规划、合作项目、扶持政策等。 本报记者 甘南摄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北京(平谷)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正加速建设,力争在2028年底,培育千亿级直播电商产业集群。这是记者昨天从该区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   平谷为什么瞄准了直播电商产业?“我们在产业、市场、品牌、供应链等方面的基础都非常好。”平谷区委常委、副区长唐朝辉介绍。如今,区域聚集了巨量引擎、东方甄选等一批优质直播电商企业。很多农民也能玩儿转直播,百余个村子的大桃、红杏等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更重要的是,未来将建成560万平方米高标仓,能吸引直播电商供应链的制造、分销、零售等各环节聚集。”   为推进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建设,平谷区、市商务局研究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全区将构建“1+5+N”的直播电商空间布局,力争到2028年底,培育千亿级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直播电商创新示范区。   空间布局中的“1”即村播学院总部基地,位于东高村镇,将成为本市直播电商创新孵化的主要策源地。“5”即现代物流仓播仓配供应链集聚区、丝路电商休闲消费直播体验区、农业中关村创新链直播引领区、现代食品营养产业链直播示范区、智慧商圈引流直播活力区。“N”则遍布全区18个街乡镇,要发展“一村一直播、一村一网红”。此外,在产业政策方面,平谷在18个方面也给予了实打实的支持。   当天,五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平谷,包括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数播云谷实训基地、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电商直播中心、中国乐谷·村播学院总部基地、金海湖文旅小镇“丝路电商”直播中心、大兴庄镇供销村播电商产业园。
长三角群众就医便利化新观察:跨省看病不再“繁”
    “我们的医保卡可以在上海的医院直接刷卡结算,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浙江舟山嵊泗县的沈先生陪同爱人,在上海五官科医院完成白内障手术,出院时他不用像过去那样,打印整理核对清点各类发票了。   “以前来上海看病,需要先垫付所有的医疗费,再整理收集发票回去报销,生怕漏了掉了,不然后续会非常麻烦。现在好了,我们可以直接拎包回家。”沈先生欣喜地说。   得益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长三角三省一市群众可以享受异地就医“同城服务”。2020年8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位于浙江的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位于上海的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同步实现了首单门诊结算免备案。2021年5月28日,示范区在门诊异地就医免备案基础上,将免备案的范围扩大到了住院、互联网+异地就医结算等部分。   据了解,沪苏浙皖医保部门不断完善住院、门诊慢特病和药店购药异地直接结算,以及异地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支付等机制。目前,三省一市的医保结算系统均已接入国家层面的统一信息平台,并在区域内实现联通,涉及41个城市1.8万家医疗机构。   截至目前,三省一市区域内住院异地直接结算约520万人次,费用约1400亿元;异地购药直接结算约35万人次,费用约7600万元。      上海医疗专家在浙江嘉兴市义诊。(嘉兴市卫健委供图)   在长三角百姓“走出去”看病更便利的同时,通过区域医疗资源对接,也有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名医“走进来”就近服务百姓。前不久,21名浙江嘉兴籍上海医疗专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回到嘉兴,走进嘉兴市第二医院为家乡群众送健康。   嘉善县的丁女士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肝脏上长了个东西,正愁去哪儿找个专家“把把脉”,便看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肿瘤科的程树群教授回嘉兴义诊,她立刻进行了预约。   程树群认真看了丁女士所有的检查报告,详细了解病程后,告诉她肝脏的占位是良性的,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嘉兴市第二医院内的长三角名医馆。(嘉兴市卫健委供图)   近年来,伴随着嘉兴医疗深入接轨上海,上海名医到“嘉”门口会诊人次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与70家长三角知名医院共建329个合作项目,合作专家达563人。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医疗机构信用就医人群范围将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参保人群,完成签约后便可享受在上海的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等医保服务;长护险结算也开始在长三角区域“跨省延伸”,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连锁养老机构,所发生的长护险费用可以直接结算,目前共32家连锁品牌养老机构纳入试点。(记者黄筱、龚雯)
老钢铁基地怎样长出“近零碳工厂”
  ——九问河北钢铁如何焕新① 3月21日,张宣科技技术人员在检查氢冶金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中国钢铁看河北。钢铁业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以科技创新引领、以环保绩效创A倒逼……河北钢铁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旧模样,正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即日起,本报推出《九问河北钢铁如何焕新》全媒体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全省各地钢铁企业,进车间、看产品、问变化,记录钢铁业向新而行的转型探索,讲述新形势下河北钢铁的创新故事。敬请关注。   3月21日,在位于张家口市的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宣科技”)采访时,记者发现一块红色牌子悬挂在墙上,上面写着13个大字: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中试基地。   钢铁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这里咋做到近零碳排?   怀着好奇心,记者走进基地大门,只见生产线上,挺立着3个呈壶状的大家伙,不断“吃”进一堆堆灰黑色颗粒,最终“吐”出方块状、圆柱状模具钢锻件。   “这3个大家伙分别叫电弧炉、钢包精炼炉、真空精炼炉,探索应用了无碳氢氧烧嘴、低碳高效泡沫渣等一系列非涉碳技术,整体工艺被称为‘三联’工艺,实现了冶炼过程近零碳排。”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张利江说。   如今,“三联”工艺已在特材行业小有名气,公司一些客户签订订单时,特别点名必须采用“三联”工艺进行生产。   “三联”工艺只是近零碳排生产的一部分。那些看似普通的灰黑色颗粒,来头更大,是张宣科技鼎鼎有名的氢冶金产线产出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全程无污染,堪称“国内独一份”。   原料绿色、工艺绿色,中试基地产出的“绿钢”,卖火了!   除了国内模具厂外,他们生产的“绿钢”还销往东南亚,首批34吨产品3月18日已发货,正在赶制第二批产品。   从氢冶金再到特材绿色制造,张利江用了一句颇有哲理性的话来概括:“绿色具有传递性。”   以氢冶金示范工程达产达效为契机,张宣科技探索建设我国钢铁工业首个“近零碳工厂”,加快绿色转型之路。   “万事开头难。”回顾氢冶金的创新历程,张宣科技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李利杰深有感触。   张宣科技前身是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这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钢铁基地,曾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2021年9月,这家企业退出高炉转炉传统钢铁冶炼装备的同时,也在苦苦思索今后的出路问题。   钢铁行业是碳减排的“主战场”。多年来,钢企传统方式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实现更进一步绿色转型,必须突破旧思维、开辟新赛道。   氢冶金,以“氢”代“碳”作为还原剂进行冶炼,可使钢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钢铁冶炼副产品焦炉煤气中富含氢气,河北具有制取氢气的丰富资源和现实条件。   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张宣科技成为国内氢冶金领域第一个“吃螃蟹者”。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2年12月,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我国钢铁行业由“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变迈出关键性步伐。   “这是钢铁绿色冶炼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李利杰解释,传统炼铁工艺是铁矿石和焦炭反应,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变成铁水。而氢冶金通过焦炉煤气制取氢气,氢与球团(由铁矿石等制成的冶金原料)反应,生成直接还原铁,全程无污染。   科技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由于进口氢冶金设备是以天然气为气基设计的,而张宣科技是以焦炉煤气为气基进行生产,带来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   试生产阶段,设备无计划停机多,启机时间也长。每次停机,物料全部排空,带来极大的损失。   为此,他们对入炉气流量、顶温、焦炉煤气补给量等参数进行调整,并对排料工序进行优化,一次次试验。最难的一次,光调一个参数他们就花了3个月。   氢冶金工序复杂,操作画面80多个,关键参数10多个。经过对各参数反复调试,到2023年5月,该示范工程实现了安全顺利连续生产。   氢冶金产线运行时,需要先对焦炉煤气进行净化,去除硫、萘等对冶炼有害的物质。然而,这些有害物质的分子大小不一样,脱除标准各不相同,确定工艺路线非常艰难。   大分子怎么除?小分子又怎么除?经过上百次讨论,他们确定了使用分级、分段吸附的深度净化和再生回收方案。如今,净化回收的硫、萘等物质变废为宝,增加了企业收益。   “每项规程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李利杰给记者拿来一本厚厚的氢冶金技术操作规程,这是一年多来生产和技术团队通力合作的创新结晶。   记者翻阅了一下,该规程共有200页,7个大项上百个小项,从开机点火、进料排料到常见故障排查等,各项规定相当细致。   独创的精细化操作规程,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张宣科技直接还原铁关键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年碳减排量可达80万吨。   在“双碳”大背景下,钢铁下游行业越来越关注钢材产品的碳排放量,一些汽车企业已要求钢铁供应商提供汽车板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并提出“绿钢”要求。   围绕构建绿色材料供应链,张宣科技累计开发精密合金、耐蚀合金等绿色高端新材料60余种,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等世界驰名企业。   一盘更大的棋正在谋划布局。   特钢棒材技改工程开始设备安装、绿色汽车板单流板坯连铸机加紧建设……新的一年,更多绿色高端新材料项目将在张宣科技加速落地。   “等明年再来时,你会看到更大的变化。”李利杰告诉记者,他们正与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手,重点建设氢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产业园,打造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记者手记   颠覆性创新更需要“闯拼干”   贡宪云   氢冶金,是钢铁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在张宣科技采访时,谈起最早参与氢冶金示范工程的情景,该公司技术和生产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字:难。   难在哪儿?   国外氢冶金通常用天然气制取氢气。然而,我国天然气储量低、价格高。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张宣科技选择采用焦炉煤气作为氢气来源。这样的氢冶金工艺,属于颠覆性创新,全球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只有自己摸索。   刚上手时,公司大多数人对进口设备和全新工艺知之甚少。可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一边请教专家,一边查阅资料,边试边学,在荆棘中穿行,这才从无到有闯出一条新路。   从氢冶金设备安装完毕,到产线热试,那是项目投产前的关键时间。4个多月时间,很多人拼了,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吃住在工地,熬得眼都红肿了。   为了氢冶金产线如期投产,不少人排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挂图作战、大干实干,逐个节点推进,逐个难题攻关。   张宣科技建设“近零碳工厂”的故事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针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更需要发挥“闯”的勇气、“拼”的状态、“干”的劲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合优势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   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氢冶金示范工程建设中,他们发挥“闯拼干”精神,实现了很多创举。比如,增加二氧化碳捕集和精制系统、研制氮气密封筒仓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深耕关键点,做到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这是一个不懈奋斗的过程。”该企业一名专家这样说。(记者 贡宪云)
佳木斯桦南: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培育投资兴业沃土
原标题:暖心桦南引得“百凤”来   桦南县鸿展集团 摄影 张大炜   一年第一,两年第四,一年第六,这是近年来佳木斯市桦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连续四年稳居全省67个县(市)的前十名。   佳木斯市桦南县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地理位置没什么优势,为何近些年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百余家企业纷纷来这儿投资兴业?“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投资者走进桦南,就能感到暖心、贴心、放心,如沐春风里,来了就不想走。”县委书记徐永刚如是说。   创新增便利 活力源泉涌   “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县城,但也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桦南县的奋斗目标。目标既定,全县上下大胆探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走进桦南县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不打烊政务自助服务专区、智慧办税服务厅、不动产服务专区等,处处充满科技感。记者被一个写有“印章封存箱”的透明箱子吸引,只见里面整齐摆放着桦南县林业局、粮食局、水务局等审批专用章20多枚。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中心主任刘影解释说:“为解决企业和市民审批事项繁琐、办事难等问题,县里2018年就开始改革,当年11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行政审批局,将17个部门29个单位203项行政许可事项、33个关联事项、3个收费事项,全部划到行政审批局,永久封存23枚行政审批印章,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从此桦南县跨入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阶段。”   如果说“一枚印章管审批”是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标杆,那么“一网通办”让企业办事少跑路,“智能秒办”让企业开办立等可取,“模拟审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47+8”个工作日办结,“证照同销”让企业快捷注销等一系列组合拳,则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便利无处不在。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凤来。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就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受益者。2019年全省有9个燃料乙醇项目同时落地,由于桦南县采取专班跟踪服务,各部门协调配合,该项目只用了217天就建成投产,成为同类项目中建设速度最快、投产运营最早的项目。而后又陆续建设了赢创商贸、蓉佳农贸、粮食深加工配套仓储物流园等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42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   像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一样受益的,还有隆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永灵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刚从外地考察归来的桦南县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张春萌介绍,县里实施“破冰之旅”行动,他们每年至少两次赴先进地区学习,这次去了重庆、成都、舟山等地考察,取他山之石,用创新的思维不断提升桦南县营商环境。   合力大招商 引来好项目   有了一流的营商环境,桦南县招商引资底气更足了。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商务和经济合作促进局局长李冰介绍,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扛指标”、亲自“谈项目”,人大、政协班子齐上阵,各单位、各部门合力攻坚,县里连续多年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每年都召开招商引资大会专题部署、表彰先进,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员、全年、全面抓招商的浓厚氛围。2023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6个,签约额81.4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额和产业项目投资额都排在全省首位。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桦南县化工园区是第一批通过省级认定的,它的从无到有,让桦南经济开发区稳步迈进了专业化、特色化的园区发展之路。精细化工领域的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诺医药有限公司,绿色食品领域的华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高新技术领域的永灵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桦南。   永灵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谈到为何到桦南县投资兴业,他说,完全是被桦南县的诚意打动。从项目签约开始,桦南县就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项目推进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微信群、一跟到底”工作机制,提供“领导包联、部门包保、专员驻企”的跟踪服务,按照“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王敏指着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对记者说,建厂期间,桦南县无偿提供舒适的办公场所和齐全的办公设备,让他们能迅速顺利地开展工作。来了快一年,县里定期举办政企畅聊早餐会、政银企对接会和企业家日等活动,他场场不落。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县里领导和相关部门面对面交流,讲一讲建设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里都会及时研究解决。政策及时落实,政府扶持有力,永灵航空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建设速度飞快,预计2024年10月投产。   桦南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他们长期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方面大抓招商、大上项目,一方面全力扶持本土企业。   记者在育种大棚里找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孙斌,他20多岁就成了农民企业家,如今最爱的还是田间地头。他从1988年创立个体水稻研究所开始,历经36个春秋,现已经发展成为集良种繁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数字农业、品牌营销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由小到大,经历了无数坎坎坷坷,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有政府扶持的身影。”孙斌说,2023年,县里还帮企业协调中改项目资金1500万元,用于改造鸿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24年又为企业争取资金600万元,打算打造农旅项目。孙斌信心满满。   提升硬实力 环境更舒心   4月,走在桦南街头,虽然树木还没有绽绿,但宽敞整洁的街道、功能完善的公共设施,还有各种主题公园遍布城区,让这座小城充满了现代气息。   在体育公园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带人进行春季植树的桦南县园林养护中心主任高梁,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来的不是季节,没能欣赏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满眼皆绿意、处处有美景的桦南”。   高梁指着马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介绍说,桦南县正在实施“绿满桦南”工程,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实际,本着花卉苗木多样性的设计原则,将带状绿地与道路景观有机融合,按照“一路一树一花一景”原则,使城市不仅有“绿”,而且出“彩”。在新建道路绿化时,按照“小片林、多色彩”的要求,以乔木为背景,丰富绿化层次,景石点缀,时令草花相间,景观效果尤其突出。   桦南县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2020年的594.5公顷提升到现在的655.3公顷,人均公园面积由9.8平方米提升到21平方米,让百姓亲绿近绿,尽享绿色空间。   徐永刚说,县里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随之增强了。如今,桦南的道路宽了,交通畅了,绿地多了,游园美了,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了,让外地客商来桦南投资、生活更舒心了。   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平东来自山东,现在他把家都搬到桦南了,他说天暖和的时候每天都到桦西湖散步。夏季满湖荷花盛开,吸引大量外地人游玩、赏花。湖边还建起了很多体育设施,“我经常带着孩子去锻炼,我们一家在桦南生活得很舒心。”   春风吹起,正在唤醒满城绿色。桦南县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培育投资兴业沃土,也将收获更多的硕果。(贺东旭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大泳)
沈铁开行今年首趟海参崴出境旅游专列
沈铁今年开行首趟海参崴出境游旅游专列 供图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   4月16日9时50分,随着一声汽笛,满载着300名游客的Y551次旅游专列从山海关站驶出,驶向终点延吉站,即将开启为期7天的海参崴出境游。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集团公司”)今年开行的首趟海参崴出境游旅游专列。   进入4月份,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旅客出行需求旺盛。为满足旅客的出游需求,沈阳局集团公司根据热门出行方向,精心设计旅游产品,特别推出了海参崴出境游旅游专列。 列车上组织互动娱乐活动 供图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趟旅游专列在抵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后,旅客将乘国际班车赴珲春口岸验关出境,首先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经济和文化中心——海参崴。在这里,旅客将参观海参崴陆港火车站、蒸汽火车头、十月革命纪念碑以及C-56潜艇博物馆。   结束海参崴的行程后,旅客将回到延吉市,打卡延边大学外的“网红墙”,前往朝鲜民俗园换装朝鲜族服饰,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还可以去延吉西市场品尝朝鲜族特色美食。   在游客乘车期间,沈阳局集团公司还组织各类棋牌、红歌比赛等活动,提升游客的乘车体验。   沈阳局集团公司将在设计开行越南、老挝、海参崴等方向3条出境游旅游专列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整合东北优质特色旅游资源,持续优化完善“旅游专列+跨境列车”旅游产品,助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文 韩庆潇 夏颖)
湄潭茶园:以草治草守护“干净茶”
  正值春茶采摘时节,4月1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茶产业基地,不少茶农肩挎茶篓、指尖翻转,正忙碌采茶。   记者发现,郁郁葱葱的茶园里竟然整整齐齐地长满了三叶草。   为何不除草?面对记者的疑惑,兴隆镇落花屯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军笑着说:“这个不能除,是我们特意种的。”   原来,这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茶园“除草”方式——以草治草。   近年来,“多饮茶、饮好茶”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干净优质的贵州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湄潭乃至整个贵州对除草剂的管控相当严格,目前适合山地使用的割草机并不多,我们之前都是用人工方式清除茶园杂草,一亩茶园费用在六百元以上。”石军告诉记者。   去年开始,在贵州大学专家、省茶叶专班的指导和不断探索下,湄潭部分茶园开始尝试种植对茶树生长有益的三叶草,抑制其他杂草生长空间,达到除草目的。   “这种以草治草的方式,按照每亩1公斤至1.5公斤的用种量,种子成本大约每亩60元,加上人工播种,每亩总花费120元左右。而且我们选的这款三叶草是多年生作物,去年播下去后,今明两年都不用管护,效果还很好。”石军说,“以前合作社每年的除草开支高达几十万元。现在通过以草治草,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对茶园没伤害,我们将大范围推广。” 茶海景区   小小三叶草只是湄潭坚持做强“干净茶”的一个缩影,2023年,湄潭茶叶直接出口额达4498.39万美元,位列全省县域第一。一片茶叶何以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干净”二字就是关键答案之一。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湄潭把茶产业作为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强县产业来抓,按照“安全、有效、生态、可控”的要求,持续全面推进茶园质量安全管控,不断擦亮“干净湄潭茶”金字招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贵州高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繁花竞芬芳 融合发展出新彩
  天为幕、山为屏、水为台。入夜,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内,光影璀璨的梦幻感扑面而来,“夜游黄果树”的字幕在空中显现,让游客发出欢呼。精彩绝伦的演艺与水光天色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目光所及皆为胜景。   在2023年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MBI)100强榜单中,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在全国排名第三,老牌景区融合新的旅游业态,成为许多游客来黔旅游的首站,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支撑,持续打造贵州文旅名片。   用好优质资源 打造多元业态   锣鼓声声催春潮,一群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布依族表演者在“三月三”这天,邀请八方来宾共同上春山……4月11日晚,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峰林布依景区拉开帷幕,系列非遗活化场景展示让与会嘉宾点赞连连。 枫林布依景区。受访者供图   峰林布依景区地处世界典型锥状喀斯特峰林区域,以“水”为中心,将自然生态与布依族依山傍水世群而居相结合,依山建造了600余栋布依族各种形态的民居建筑及配套建筑,共同组成一个布依族民宿博览园。   漫步在峰林布依景区,犹如走入一幅布依族生活长卷。布依族蜡染、服饰等特色商铺云集,浪哨、布依戏、布依小调、八音坐唱等布依族特色文化生动演绎,让人目不暇接。自今年2月5日开业以来,景区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约20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5000万元。 黄果树瀑布。朱进 摄   一条石板巷、一簇烟火气,窥一隅而知全貌。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家底”。   据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省内旅游资源单体达82679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9项159处,造就了“文化千岛”的珍贵样本,营造了“贵山贵水迎贵客”的喜庆场景,为贵州高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富场景。   大力拓展客源 让流量变留量   从“引进来”到“留下来”,从单一景观游览到多元业态体验,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贵州各大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大力拓展客源,让“流”量变“留”量。   今年1月,“贵港澳旅游联盟”成立仪式在贵阳举行,该联盟以资源共享、客源互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宗旨,共同开拓国际旅游客源;3月,贵旅集团发布“小车小团”系列产品,成为全省加快布局中高端旅游出行产业,提升精细化出行服务水平的全新尝试;4月,在上海春秋旅游西藏中路营业部,不少游客拿起手机对着大厅展示的贵州旅游形象、多彩人文、特色好物等拍照定格…… 荔波小七孔。乔啟明 摄   3月19日,在广州举行的2024多彩贵州文旅推介(广州)暨贵州旅游新产品交易会上,贵州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全省文旅“四免一多一减”优惠活动,即从3月19日至12月31日,推出景区免票优惠、“一票多日使用制”优惠、高速公路通行费五折优惠活动。   一份份诚意满满的“春约请柬”,饱含贵州人诚邀天下客的豪爽大气。据统计,今年清明假期,贵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9%,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80%,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89%,出行热度再创新高。   优化文旅服务 提升消费体验   依托优质旅游资源,贵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优化文旅服务水平,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游客旅游消费体验。   目前,贵州推出黔菜单品标准40个,发布首批特色美食120道,新评定等级民宿163家,完成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形象提升改造20家,推动30个旅游演艺项目复演提升。 西江千户苗寨。钟传坤 摄   此外,为减少游客在旅途上奔波的时间,开通“支支串飞”航线9条;连续7年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鼓励广大游客投诉举报旅游中遭遇的“痛点”;交通快速便捷,省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784公里,内联外畅的开放通道日益完善……   如今,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早晨在当地吃早餐,下午到贵州“黄小西,吃晚饭”(即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兴义万峰林、梵净山景区)。 梵净山。何朝清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文旅加速融合让贵州更具吸引力,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大活力。”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厅长吴涛表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多彩贵州品牌内涵,贵州各地将继续举办多种民俗节庆活动,并完善各类新型业态,塑造贵州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奋进“春天里”
  原标题:提速度 加力度   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奋进“春天里”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上施工作业现场。吕艳令/摄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南玉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六律邕江特大桥顺利合龙……记者近日在我区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各个项目开足马力加速跑,不少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   稳投资、促发展、强信心,一季度我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我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持续动力。   抢工期、刷进度   工业项目加快干   “哐哐哐……”位于南宁市邕宁区新兴产业园区的南宁市龙电华鑫10万吨锂电铜箔项目施工现场,敲击声、电焊声此起彼伏,车辆、机械运转不停,两栋高高的厂房已经封顶,边上的宿舍楼正在装修。   “根据业主8月投产的目标,我们春节不停工、雨季抢工期,目前一期主厂房主体、办公楼主体已竣工,水处理站、变电站等单位建设完成80%以上。”承建该项目的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二标段负责人弥肖伟告诉记者。   铜箔项目是南宁比亚迪电池产业的配套项目之一,对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补链延链有重要作用。“这是龙电华鑫布局的第六个基地,主要面向东南亚和国内西南市场,是南宁比亚迪、柳州瑞浦等企业的产业链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配套企业节省运输成本。”南宁市龙电宁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国强介绍,该项目一期到2025年底可形成产能5万吨,2027年底产能可达10万吨,产值预计120亿元左右。   距此100多公里之外的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内,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同样一片繁忙。“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约3.5亿元,余下三个季度还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3亿元。”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冀涛介绍,2023年12月底,该项目厂前区生产及行政管理设施区、综合仓库、中央控制室、分析化验楼、机电仪维修车间等6个建筑单体已投入使用,其他装置陆续进入交安阶段。   稳增长、强基础   能源项目加油干   4月16日,在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南面海域的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现场,10多艘施工船围绕着七八个平台作业,有的往海里打桩,有的往空中吊装巨大扇叶。   “我们抓紧海上作业的窗口期加紧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21台风机吊装,其中15台已经并网。”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工程部主任王宝军告诉记者,该项目朝着“2024年底实现A场址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目标推进,二季度计划完成吊装风机10—16台。   王宝军介绍,施工海域的海底为岩石层,要架好庞大的风电机组需要往下打桩30多米,采用比单桩更复杂的三桩导管架工序。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克服风大浪急等不利因素,施工难度不小。该项目2023年6月30日开工建设,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今年1月28日首批机组成功并网,近日已顺利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这也是广西首张海上风电发电许可证书,意味着该风电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开始产生效益。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国之大者”。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245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超50亿千瓦时,预计带动产业投资超200亿元。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海陆齐头并进。在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崇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中能建崇左2×660兆瓦电厂工程的施工工地热火朝天。天气逐渐变热,现场2000多名施工人员顶着高温和湿闷,高质量完成烟囱和冷却塔翻模施工、汽轮发电机基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重要工程建设。   中能建崇左2×660兆瓦电厂工程是崇左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项目,是列入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   “项目去年4月28日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计划今年12月底开始并网。”中能建崇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运章介绍,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59亿千瓦时,年产值约25亿元,年均缴纳税费8000万元,将能缓解广西中长期电力缺额,为边境地区、左右江革命老区甚至广西区内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据了解,今年我区将统筹资金100.62亿元支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能源电力保供等,增强我区经济抗风险能力。   补短板、惠民生   水利项目奋力干   4月初,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玉林片建设现场,钩机、装载车来回穿梭。环北广西工程玉林片虽然开工才2个月,但施工作业面已经大面积铺开。   适逢雨季,施工作业受到一定影响,建设者们仍坚守岗位,克服困难,风雨无阻赶进度。   “遇到雨天,我们三班倒,合理调整机械、人员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今年施工任务。”中国水电第十六局有限公司和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吴叔坚说。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西水网主骨架、大动脉,也是国家2020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工程划分南宁、钦州、北海、玉林4个供水片,输水线路总长491.1公里。   挖基坑、钻隧洞、建泵站、放管道……如今,钦州、宾阳、合浦等多地的环北广西工程施工“全面开花”。施工单位紧抓快干,力争在今年6月实现6条输水干线和12条输水支线全部开工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概算投资50亿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区在水利投资方面,统筹76.5亿元支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龙云灌区、下六甲灌区等国家重大水利项目。我区采取优化政务服务、加强要素保障等措施,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季度自治区重大项目政金企现场对接会上,多个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成功签约授信,涉及金额135.65亿元。   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顺利实施,既是发展的“定心丸”,也是奋斗的“加压泵”。“承压前行、积蓄力量,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增长点、增长量将逐步形成,广西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强劲。”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鹏表示。(广西日报 记者 岑 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